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17: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钗头凤·红酥手
[ 宋 ] 陆游
原文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

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18: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江南赋》序
【作者】庾信 【朝代】南北朝拼音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标签: 抒情历史
作者介绍
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1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苦海慈航+慈航普渡+】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万事通qg7evemw 2018-04-02   |  510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衡芜苑



匾额:蘅芷清芬



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简析: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下联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潇湘馆



匾额:有凤来仪



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简析: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怡红院



匾额:怡红快绿



简析: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会的场所。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沁芳亭



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简析: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三篙:指水的深度。一脉:指溪流。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隔了两岸的花香。对联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柳绕堤离不开水,这是借“绕堤”、“隔岸”反衬溪水;“三篙”乃是从水上之景写到水下之深,这是借“三篙”、“一脉”反衬水深和溪形。曹雪芹把水色、水质与四周的环境和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画面。







翠嶂



匾额:曲径通幽处



简析:此匾为入山口镜面白石留题处。寓意只有沿曲径蜿蜒穿洞而过、方能领悟园中幽雅的景致。这处题点想必是由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想来。宝玉认为,此处的山并非主山正景,而是采用进门障景的手法,让观者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心里期待,所以可直接书“曲径通幽处”。既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开门见山”的特色,又运用了“藏景”的手法。山分隔了园内外空间,若没有此山,进入园中,所有景色全部一览无余,毫无趣味。正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芦雪广



匾额:荻芦夜雪



简析:荻芦夜雪可解释为,若是恰逢夜雪纷飞,芦雪广四面掩覆的芦苇和白皑皑的雪地全部白茫茫的一片,一派银装素裏的景象。一般来说,山崖罕有人迹,若是在夜里则更为安静,再加上纷飞的雪片创造的隔音效果,可以想象,这是一处静谧、凄凉而又非常唯美的景观。







栊翠庵



匾额:苦海慈航



简析:第四十九回写道:“(宝玉)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白雪红梅,更显红梅的俏丽,身居佛殿的妙玉便是那孤僻过洁的红梅精神。此外,白雪红梅冷中有热,正符合主人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性格。按照佛家的说法,正因为妙玉执迷不悟,心中有“魔”,才会苦难无边。佛以慈悲救度众生,犹如以舟航渡人,因此称苦海慈航。



稻香村



匾额:杏帘在望



楹联: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简析:这副对联是宝玉的应景谀词。贾府为元春省亲,肆意挥霍,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大观园”,却又偏偏在其中修建一处田庄茅屋,以示淡雅。宝玉借“天然”二字,对这种“穿凿扭捏”的做法给以尖锐的批评,指出这是“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谁知这话当众戳到了贾政的痛处,还没说完,“贾政气得喝命‘杈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得战兢兢的,半日,只得念道:“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由此可见,这副对联完全是逼出来的,并非宝玉的真情实意,不能代表宝玉的思想。
[size=0.32]了尘

[size=0.48]苦海慈航

[size=0.3][size=0.3]2023-07-08 阅读8353









[size=0.36]
[size=0.36]                           苦海慈航
[size=0.36]【注释】
[size=0.36]        贾元春省亲到最后,忽见山间环一佛寺,连忙进去焚香拜佛,并题了这么一个匾额。苦海:佛教宣扬人生世来是受苦的,所以称人生为苦海。
[size=0.36]慈航:佛教认为只有佛才能够超度人间众生脱离苦海,所以喻称慈航。语出《清凉禅师语录》:“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智烛。”
[size=0.36]【译文】
[size=0.36]        这里有超度人生苦海的慈悲之船。
[size=0.36]【赏析】
[size=0.36]        脂砚斋对贾元春题写此匾批曰:“寓通部人事。一片热文,却如此冷收。”从佛家的视觉来看,《红楼梦》这部书中所描写的种种风花雪月的故事以及繁华景象都不过是世俗众生在茫茫的苦海中经历的一场劫数而已。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人世的苦海里苦苦挣扎,而不愿意跳出这一片风波大海,挣脱一切名缰利锁。曹雪芹大概想通过贾元春题匾这一情节告诉读者,她实际上已经厌倦了争斗不息的宫廷生活,渴望有朝一日脱离苦海,往归极乐。


[size=0.28]发布于 2023-07-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19: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烧饼歌+桂花油+你们家】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伯温亦有些意,于是又歌曰: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这里主要说吴三桂将城门打开给北方满人入关,是明亡之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历史再次出现,吴三桂再一次作乱,最后给胡人平定了)
黄昏游北京大观园栊翠庵:从偏门切入,“倒驾慈航”啥意思?
[color=var(--GBK03A)]飞行的书卷

[color=var(--GBK04A)]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飞行的书卷
时间:2022年9月15日
地点:北京大观园栊翠庵
栊翠庵是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一处建筑,是妙玉在大观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
北京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位于嘉荫堂南,是自谓“槛外人” 妙玉出家修行的佛寺。
我之前去栊翠庵,都是从正门进。结果这次从一个偏门进去,没有识别出院内就是栊翠庵。
直到来到正门的院门,发现背面匾额看上写着“倒驾慈航”四个大字,才知道又进入栊翠庵了。
什么叫“倒驾慈航”?就是印度佛教认为,涅槃成佛后,灵魂往生印度人虚构的须弥山上的“极乐世界”享受。但因为菩提心,就从无忧无虑的须弥山极乐世界,返回须弥山下的人间救苦救难的行为,在佛教中就被称为“倒驾慈航”。
不过,“倒驾慈航”是不符合原著描写的,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忽见山环佛寺,忙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 ‘苦海慈航’ ”。不知为何,北京大观园要把元妃所题改为“倒驾慈航”。
对于栊翠庵建筑布局,红楼梦书中并未展开描述,只是点到山门、东禅堂、耳房这三处,“题一匾云‘苦海慈航’”以及“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等。据此,很难准确地揣摩出它的规模与风格。
栊翠庵坐北朝南为正殿,气派、华丽。匾额书“妙音香界”,柱联曰:“龛焰萤青参月指,炉烟袅白悟梅心。”
北京大观园栊翠庵有东禅房三间,房内摆有金色观音塑像和妙玉人物塑像,是妙玉打坐之处。沿着迂回的曲廊,便可来到正殿西侧的旁院,
此处翠竹掩映,有祈福钟一座,旁有耳房,也是烧香拜佛之地,是妙玉与宝钗、黛玉、宝玉品评梅花、雪水,泡体己茶的地方。
对于栊翠庵的位置,《红楼梦》中也并无详细交代。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写到:“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并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山环佛寺”,寺在山里不言而喻。贾母等人离开栊翠庵,“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从这几处文字不难看出,栊翠庵应是在大观园大道旁边的山岗里。北京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临近大观园西门,在怡红院的北边。
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栊翠庵中的红梅。( 第四十九回 )“ 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第五十回 )芦雪庭联诗,宝玉落第,李纨罚宝玉往栊翠庵乞梅一支来插瓶,宝玉作诗一首:“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视频:北京大观园栊翠庵游走全程实拍
[color=inherit !important]北京大观园栊翠庵全程实拍:“倒驾慈航”到底啥意思?860 播放 · 0 赞同视频

不过,有一次我专门去北京大观园栊翠庵里看红梅,发现红梅特别少,与书中描写不符,只发现北屋佛殿前有两株腊梅,开得也一般。另外据说栊翠庵院门外也种有梅花。但是我去时没开。栊翠庵最初是专门为元妃省亲时所做法事而在大观园修造的寺庙,后来为妙玉的住处。妙玉是谁?她和黛玉一起被称为“红楼双玉”。她来自苏州,原是出身官宦家庭的小姐,因从小体弱多病,为她买了许多替身,都不见效果,只好出家为尼,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王夫人崇尚佛教,于是请妙玉来贾府生活。大观园建成后,妙玉是第一个住进大观园的人。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3-01-02 22:59・IP 属地云南
国内旅游

大观园(北京大观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1: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则都寺玉几写予梦影自散席后言音不相接者十二年今上径山请赞笔老墨涩勉而书之
[ 宋 ] 释智愚
原文
敬而远,亲而疏。明鉴灵腑,善定锁铢。凌霄高而众峰拱,海峤耸而蟾影孤。

子归就父,吾不识渠。

作者介绍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惜春身世有什么问题,让贾敬对才出生的女儿恨之入骨弃之不顾?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26:可怜绣户侯门女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惜春的判词图画,看似只有“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却透露出非常多的讯息。

比如,古庙极可能是妙玉的玄墓蟠香寺。惜春最可能与妙玉一同归去。她的出家是心中所愿,且出家后的余生安详宁和。




以上都是通过八十回前的故事线索,根据判词图画做的合理性推测。而关于惜春的人生和出家原因,则要从判词之中寻找进一步线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图画是惜春最直接的人生呈现。

判词则更追根溯源,讲解惜春的人生。




一,勘破三春景不长

《红楼梦》里的“三春”多次出现。

贾元春的判词有“三春怎及初春景”,与惜春的“三春”类似又有不同。

贾元春父母双全,嫡出大小姐。比较三个妹妹,光景不知道好多少。

别说迎春探春庶出,就是同样嫡出,且宗族地位高于元春的惜春,也是母死父弃,不如元春。

但贾元春的“三春”,主要还是与日后同为王妃的亲妹妹三姑娘探春比较。印证二人“兴衰荣辱”的变化与出身无关,全在个人素质。

反观惜春的“三春”就更明确,应该是眼看着三位姐姐“出家”后的可怜结局,才彻底坚定不嫁出嫁的决心。

元春“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家人是路人”,贤德妃在宫中失宠,并不幸福。

迎春误嫁中山狼孙绍祖,“一载赴黄粱”而死。

探春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一去不归,生离死别。




二,缁衣顿改昔年妆

惜春眼见三个姐姐的姻缘结局,更是心灰意冷。家庭不幸福,婚姻没结果,未来没指望,更坚定了她出家的决心。

这句判词要注意“顿”字,代表她突然下定决心,决绝的将红妆换成“淄衣”,也就是出家人的僧衣。

不过“淄衣”最初指黑色衣服。

《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黑白为古代孝服,贾敬早已死去,能对惜春产生影响的就是贾母。

推测惜春应该是在贾母去世后,突然改了服色出家。

“顿”字,既代表突然,也代表决绝,任何人再劝她也不改其志。




三,可怜绣户侯门女

“可怜”就是可惜、可叹,值得怜悯,就是惜春的“惜”。

惜春本是公门侯女,曾祖父是宁国公。父亲贾敬是宁国公世袭二等爵的将军,不比侯爵差。

贾敬无心家业,儿子天伦,一心寻仙访道。便涉及到惜春的出生。

惜春是贾敬和其妻的第二个孩子,要比贾珍最少小二十五岁左右,比贾蓉也小了很多。可见夫妻二人感情很好。

贾敬的人物,明显借鉴自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因堂哥正德死后无子,才被张太后和杨廷和迎回,过继给弘治皇帝继承皇位。

冷子兴提到贾敬时,也用了贾代化养了两个儿子,而与别人一样的“生”,说明贾敬十有八九是养子。

弘治皇帝最有名的是一生独宠张皇后,是历史上唯一一夫一妻的皇帝。夫妻二人只有一子二女。却养不教,导致正德不学无术,被史家诟病。

贾珍就颇像正德。

贾敬也是贾家男主人中唯一从没提到有姬妾之人。

他与老妻起码在四十多岁时生下女儿惜春,可见感情深厚,一如弘治皇帝与张皇后。

但因敬妻高龄生女,无论是难产,还是产女伤了根本,惜春出生后不久,母亲便去世。这是惜春的可怜开始。

贾敬夫妻情深,因此对女儿迁怒,不管不顾。还是贾母吩咐王夫人将惜春抱来抚养。

贾敬遂放弃袭爵,将爵位丢给贾珍。他自己也不还乡,只在玄真观一心炼丹求仙,直到死去。

注意“炼丹求仙”便有起死回生之意。贾敬是否有复活老妻的意思,也未可知。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敬用了“如今一味好道”二字,便说明他离开宁国府修道世间并不长。

贾敬性格凉薄,六亲不近,一心好道。

惜春性格孤介,六亲不近,一心向佛。

父女可谓血脉传承。

只可惜,贾敬对这个小女儿只有怨没有爱,也导致惜春幼年身世可怜,性格孤介,向佛的志向。




四,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出家后,信心坚定,此后余生与佛相伴终老。

当然,这个“独卧”并非指她一个人。

妙玉身边尚且有几个嬷嬷丫头陪伴,惜春又怎么可能身边没人?

尤其她能安心出家,宁静礼佛,表明她出家后的生活很安详,没受侵扰。否则那个时代比丘尼生存极难。才会有馒头庵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半掩门的地方。

推测惜春极可能与妙玉回了玄墓蟠香寺。

对妙玉来说,她离开世外桃源的大观园栊翠庵,是槛外人重入红尘名利的泥潭,一如“美玉遭泥陷”。

对惜春来说,却是求仁得仁。

而从线索来看,极有可能鸳鸯剪了头发,也应在了与惜春一同出家的事上,并不是续书写的那样上吊自尽。

当然,以上都是本人主观观点,权当茶余饭后。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19 13:1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2: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绛珠仙子身上被忽略的细节,解开了薛宝钗的前世之谜
红楼梦:绛珠仙子身上被忽略的细节,解开了薛宝钗的前世之谜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39:绛珠仙子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甄士隐梦中听闻茫茫大士讲述绛珠草的典故,知道是发生在西方佛门的一桩风流公案。

三生石畔化生的绛珠草,可知其因情化生,血泪凝结的本质。

神瑛侍者怜悯绛珠草来历,用观音菩萨(茫茫大士)净瓶中的甘露灌溉,令其久延岁月。

正是这一举动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孽缘。




☞细说红楼系列039,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甘露”具有涅槃重生之力,绛珠草岂有不开启灵智的道理?

这段故事可借鉴《西游记》五庄观人参果起死回生来看,就能了解故事来历。

绛珠草既得了甘露滋养,获得长久寿元,又“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注意这里与“冷香丸”便有了极为相似的联系,后文再说。




若干年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得以“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就是绛珠仙子。

但此处有两个“要命”的问题。

一,绛珠草为什么化为“女体”。

二,绛珠仙子只是绛珠草么?

绛珠草化为“女体”的原因并不复杂。




三生石畔是西方“出家人”斩断世间情的地方。绛珠草是因情而生,血泪凝结,便具备了“女子”基因。

草木有花有果,多要化身为女子,不足为奇。

何况只有绛珠草化身为女体,才可能演绎后面的“风流公案”,也是必然。

重点在化身女体的绛珠仙子,是不是绛珠草?

表面看似乎是,但实际又有不同。

草木得道,多是“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自己努力的结果。

比如桃花神、杏花仙等百花之神,多是如此。

可绛珠仙子不是。她的本体确为绛珠草,但绛珠草寿元有限,不足以自身修行,而是得了甘露滋养久延岁月后,才修成绛珠仙子。




绛珠草不断吸收甘露,二者结合,才是绛珠仙子的根本。后面什么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不过锦上添花,没有也能成道。

弄清楚其中因果,便要讲清楚根源。

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灌溉甘露之恩,要还。

绛珠草受甘露滋养,久延岁月之恩,要还。




甘露与神瑛侍者,因绛珠草结下的“因果”也要了断。

如此一来便凑够了[终身误]的三个必要人物,

神瑛侍者——贾宝玉。

绛珠草——林黛玉。

甘露——薛宝钗。

但还有个重要角色,与神瑛侍者有因果却无姻缘:

三生石——史湘云。

贾宝玉一生最重要的三个“表姐妹”至此齐全。“钗黛合一”的问题也彻底解决。

薛宝钗吃的冷香丸,相当于绛珠草又反哺甘露,后文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6: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五十三载+甲午八日+】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开脂砚斋“甲午八日”绝笔中的玄机
2019-12-25 09:03·红楼隐史

为了避免清廷的迫害,不能暴露身份的朱慈炤于是通过三种署名方式表述自己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身份:



1, 最初的构思创作——人称“老明公山子野”的“世间唯一仅存的补天之石”——民间俗称“朱三太子爷”的大明王朝的唯一正统继承人朱慈炤;

2, 反复的修改抄写——曹雪芹——抄写勤

3, 收尾的加注朱批——脂砚斋——明帝朱批



由于增删五次,所以修改抄写和加注朱批经常同时进行,因此,我们看到“曹雪芹”和“脂砚斋”这两个名字常常出现在一起。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朱慈炤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留下的最后痕迹——脂砚斋的绝笔【甲戌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这一处脂批落款与“壬午除夕”一样,也是极有争议。有人质疑说:《红楼梦》中其他的各处脂批凡是提到干支都是指年份,而非月份,如“丁亥春”、“已卯冬夜”、“庚辰秋月”、“壬午重阳日”、“壬午除夕”等,为何这一处“甲午”偏偏是指月份呢?“甲午八日”可不可能是笔误,其实应该是“甲午八月”呢?



而毛国瑶在《靖应鵾藏钞本《红楼梦》发现的经过》写他看到的靖藏本《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第一回中的标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旁的脂砚斋的夹批落款为“甲申八月”。



那么究竟是不是甲戌本出错了呢?



我的答案是:甲戌本的“甲午八日”是正确的,不存在笔误,真正有错的是靖藏本的“甲申八月”。



首先,是靖藏本的争议性。由于靖藏本的原本始终未能寻回,而且靖批第116条经任俊潮确认确系根据俞平伯先生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伪造而成,以及书中出现了乾隆年间不可能存在的简化字等问题,所以靖藏本已被证实确有伪造篡改,那么靖藏本中的“甲午八月”的真实性自然存疑。



其次,根据庚辰本中第二十二回里出现的畸笏叟的批注【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可知:到了丁亥年,《石头记》的为数寥寥的知情人中只剩下了畸笏叟一人,脂砚斋也就是作者已经离开畸笏叟了。



如果脂批落款是“甲午八月”,甲午年在丁亥年的七年之后,这时,脂砚斋早已不在人世了,如何又能再为《石头记》加注朱批?所以甲戌本的“甲午八日”并没有问题,而靖藏本中所写的“甲申八月”明显是后来的抄书人的过录错误。



那么,这个极为特殊的“甲午八日”究竟是什么日子呢?

按照干支纪年法,天干丙年和辛年的从芒种到小暑的时间段,就是甲午月。换言之,甲午月只存在于天干为丙和辛的年份。而介于“壬午年”和“丁亥年”之间的出现有甲午月的年份只有一个丙戌年,而这就是朱慈炤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甲午八日”——康熙丙戌年(1706年)即康熙四十五年的五月初三日,一年多后的康熙四十七年四月,朱慈炤父子在山东被清廷抓获,六个月后的十月初五被处死于北京。



知道了以上的两个关键时间点,我就以此来对照一下朱慈炤的最后岁月。



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炤还俗成婚后居住于浙江四明山,以教书谋生,后因民间反清多以“朱三太子”为旗号,清廷于是从浙江、江苏到山东、河北密集地搜捕朱三太子。为了不被清廷抓捕,他只好辗转各地并改名换姓,比如他迁居山东时用的化名是“张用观”,号“潜斋”,自称“浙东张老先生”。



书中夹批提到的干支最早是“甲戌”,落款壬午年的夹批则最多,达41处之多。第二十一回中脂批更是特别提到:【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这“索书甚迫”暗示壬午年即康熙四十一年九月时《红楼梦》的创作被迫开始收尾。



康熙自壬子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朱三太子朱慈炤的搜捕,美其名曰“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见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圣训。卷五十六》),随着时间的流逝,搜捕朱三太子的行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执行力度是越来越大,比如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大臣们还专门向康熙汇报搜捕朱三太子的进度,(见《大清圣祖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年:“九月癸亥,大学士等奏,臣等遵上□日会议,行查明代后裔、俾守祀事。”)因为清廷查访朱三太子日紧,再继续《红楼梦》的写作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生命悬于一线,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随着形势日渐紧迫,朋友催促他尽快结文,以防不测。朱慈炤不得不停止正文的修改,转而专注于添加更多朱批为后人留下破解线索,即使是除夕夜也仍在忙于为《石头记》加注朱批。为了加快速度,朱慈炤还邀请了他信赖的好友畸笏叟一同来为他的《石头记》加注朱批,这就是畸笏叟的批注开始大量出现于壬午年的原因。



在对第一首标题诗作批注时,朱慈炤忍不住感慨谁能解得他的心酸之泪?脂批中的“余二人”实为“余一人”,“一芹一脂”即为党向先生所说的“亦芹亦脂”。



为了指点看书人发现《石头记》的秘密,朱慈炤创造性地分饰二人,亦芹亦脂,“曹雪芹”实为“抄写勤”,即他对正文的不断修改抄写,隐喻的是正文的写作,《红楼梦》是朱慈炤以泪为墨写就的,“芹为泪尽而逝”是喻指正文的写作修改已经停止;“脂砚朱批”实为“明帝朱批”,“余常哭芹,泪亦待尽”喻指朱慈炤为正文加注朱批提示,但随着情况的日渐危急,加注脂批的工作也不得不进入收尾阶段,故称脂砚斋“泪待尽”。



壬午年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之后,朱慈炤为了避祸不得不四处搬迁,流离颠簸之下,自然无法再继续《石头记》的秘密的批注工作,这就是为何《石头记》的脂批在壬午年之后突然中止的原因。



乙酉年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朱慈炤化名“何诚”,在宁波府镇海县向监生张月怀租屋居住,在一次酒后畅谈中吐露自己是崇祯皇子,张月怀于是要拥立“朱三太子”起义,因此遭到官府侦查,朱慈炤于是在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带家人徙居湖州长兴县。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一名僧人张念一听说了此事,于是向檀越募集香火钱,自称要“助朱三太子起义”,清廷因此在宁波、镇海开始挨家挨户地“一步一步挨查”,加强了对朱慈炤的追缉,情势已是万分危急。



丙戌年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甲午八日,也就是五月初三,为形势所迫的朱慈炤不得不作最坏的打算,他可以被清廷逮捕,但他的《石头记》绝不能落在清廷手中,为了保护《石头记》,朱慈炤最终决定将手中剩余的抄本全部托付给可靠的挚交密友,也就是畸笏叟妥为收藏,托付之前,朱慈炤含泪在他的心血巨著《石头记》第一回中的标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旁写下了他的最后一条脂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甲午八日”作为脂批中唯一的干支月份,的确极为特殊,但这是由这一条脂批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这一脂批是朱慈炤的最后停笔处,所以他才会写下“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这样的话来,无助的他唯有祈愿造化主能够感念他的至诚和发愤,再出一人将他存留史实真相的《石头记》全面破解并且传播天下,只有到了那一天,他才能大快遂心于九泉之下!



作为最后的绝笔,朱慈炤希望能够留下确切详实的日期让后人凭吊,所以才有了“甲午八日泪笔”这一特殊的记录,这记录的是朱慈炤不得不与他的《石头记》挥泪永诀的刻骨铭心之痛。此时已是崇祯亡国六十二年之后了,明亡清代已满一甲子,看鹊巢鸠占、看黑白颠倒,六十多年来国未复、书未成,更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自感来日无多的朱慈炤如何不痛?又如何不泪?悲痛之下,唯有留下“甲午八日泪笔”以祭其志!



在官府的严密访查和密集搜捕之下,在送出《石头记》仅仅半年之后的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朱慈炤的三个儿子和孙子朱钰宝被捕,朱慈炤的一妻一妾、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媳,为免受辱在被捕前全部自缢,只有朱慈炤和两个儿子逃走。戊子年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逃亡的朱慈炤父子三人在山东汶上县被捕,同年十月被解往北京杀害。



虽然朱慈炤及其家人被清廷残酷杀害,但他的《石头记》历尽劫难却还是保全流传了下来,终有一天,他的《石头记》将会被全面破解,被人为掩盖颠倒的明亡真相也将彻底地水落石出,而这一天,朱慈炤不会再等太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9—5 钟家台 2018-04-04   |  367阅读  |  44转藏
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 清 ] 曹雪芹

原文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袁妃,生年不详,“袁仅生一女,宠爱去田远甚。”“上刃坤仪公主於昭仁殿——坤仪公主,袁妃出。”
  崇祯有记录的其他妃嫔有十几人,再加上他不给名分的数目不详的青霞女子,最少几十人是肯定的,所以说崇祯不好色的可以休矣,你看他忙国事忙得觉都不够睡,后宫却在不断充实中,你看大太监曹化淳给他采买歌舞女子,不是崇祯自己的命令就是后宫主管周后的主意,就是到了崇祯都没钱用的时候了周后都还要花重金买陈圆圆给他,这事是做惯了的!
  田贵妃,生于四月,生年不详,曾看到有个自称是崇祯太子后代的人说田秀英小周后两岁,那么应该是生于1613年。可惜并没有看到史料记载,权作一个参考吧。生四、五、六、七共四位皇子。
  朱慈炤(照),四皇子,《崇祯遗录》上说三皇子定王、四皇子永王同岁,也有说是崇祯六年(1632年)六月生,令人无所适从。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崇祯将田妃居住的永宁宮于崇禎五年八月特地更名为承乾宮,应该是意有所指:如果四皇子生于五年八月,那么改名就是为了庆祝四皇子的诞生;如果四皇子生于崇祯六年六月,那么可能是为了庆贺田妃终于怀孕了,表达了崇祯对田妃这头个孩子的期待。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封为永王(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被满清抓捕,后被以假冒五皇子的罪名杀害,终年76岁,如果不被抓,没准活到100岁,那样的话,《红楼梦》就不会只有八十回了。
  朱慈焕,五皇子,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二十七日生,卒于庚辰七月初五,甫五龄。即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七月因崇祯向贵戚借餉而被人装神弄鬼的吓死。生日见《恩陵典礼记》“崇祯九年九月,辛未皇五子慈火□真生皇贵妃田氏出也”
  朱慈灿,六皇子,崇祯十年(1637年)生,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阳历1639年5月5日)夭折,被追封为悼怀王。
  田妃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被周后又冻又气终于病倒,此后在善药的把持后宫的周后的细心照顾下病情渐重。
  悼良王,七皇子,“崇祯十三年八月(1640年)庚戌朔皇第七子生皇贵妃田氏出”,三岁夭折,活了两岁。名俱无考。
田秀英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7月16日病亡。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二十三日入葬于天平寿山。三月十九日,崇祯自缢。两个多月后的四月四日,崇祯并周后尸体被移入田妃墓安葬,后满清将田妃墓改名为思陵。
  惜春是贾敬的幺女,贾珍的幼妹,因自幼失母,父亲又忙于修仙不管她,故而被贾母抱到荣府来养,是贾府姑娘中年纪最小的。在书中我们看不到亲哥贾珍对她有丝毫提及,也看不到嫂子尤氏主动探望过她,只有探春去请她才会露面,可怜最小的惜春竟是孤苦伶仃、无人关心。
  朱慈照是崇祯甲申之变时活着的三个儿子中的老幺,他的弟弟们和母亲先后被害,母亲临死前将他交给懿案太后抚养,崇祯忙于国事根本不管他,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永王朱慈照在周后把持的明皇宫里每天过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
  1644年三月十八,崇祯交代要逃出紫禁城的三个儿子:你们出去后就不是皇子了,在外面见着年青的要叫叔叔,见着年老的要叫伯伯。要小心地保护好自己,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给父母报仇!
  看看书中贾敬是虔诚炼丹,对唯一的幼女惜春从来不闻不问,年幼的惜春是事事不参与,话也不多说,有事就逃避的描写。再结合元春哭诉说皇宫里是“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也正是四皇子借元春的口揭露后宫内的黑暗。
  想来田秀英在临死前也必是千叮咛万嘱咐了一通四皇子:你如今十岁了,懂事了,周后是恨不得吃了你的,你父皇是没精力管你的,根本指望不上。后宫是周后的天下,只有张太后她还顾忌两分。你千万小心,不要乱跑,要时刻紧跟在太后身边不敢稍离;不要随便吃东西,太后吃什么你就跟着吃什么;万事别出头,一定要听太后的话,不要让太后生气,否则你就彻底没了活路了!千万不要步你弟弟们和娘的后尘!
  于是才有了在贾府万事不管、胆小逃避的四姑娘贾惜春,也就是后宫里孤苦无依、战战兢兢生活的四皇子永王朱慈照。
(待续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2)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9—4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0.1
贾惜春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学人物




贾惜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在贾惜春出场时,作者就形容她尚小,在以后情节中也没有改变她这一幼小形象。她没有参加姊妹们的吟诗活动,但四十二回的大观园作画却是特地为她写的,说明她精晓绘画艺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贾惜春

  • 登场作品

    红楼梦

  • 性别


  • 别名

    贾惜春

  • 排行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八位

  • 居所

    大观园暖香坞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介绍

贾惜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个性孤僻冷然。是唯一来自宁国府的贾府小姐,她是贾敬的幺女、贾珍的妹妹,居于大观园中之藕香塮周围的蓼风轩。[1]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故事

《红楼梦》贾惜春主要5个故事:

1、第7回中就提及她经常与小尼姑智能儿交往,还戏言要剃了头做姑子去。她的孤僻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

2、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

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大嫂子尤氏说她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3、在第40回,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都笑了,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这是她唯一一次撒娇,可见她也有可爱之处。

4、因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发起了抄检大观园,随后,王熙凤等人在惜春的丫鬟入画这里,翻出了金稞子等物,王熙凤见了,原本和气的脸也变了颜色,随后入画说出了实情,这是她哥哥得来的赏礼,放在她这里保存。

王熙凤听了,说道,若真如你所说,到不妨事,然而惜春却说道,嫂子快带了她去,或是打、或是卖,我是看不过的,众人劝也改变不了她的主意。

5、但在贾府,她又是一个不能做主的人,刘姥姥想让人画下大观园的画,贾母二话不说,直接让惜春画,她根本不会考虑惜春有没有这个能力,而惜春,也不能对贾母的话提出反对;惜春的处境,便是在无人关心,又注定成为贾府牺牲品这样的命运中挣扎。[1]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分析

人物解析贾惜春

贾惜春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她认定的事谁也别想更改。抄检大观园时,她咬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

她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夭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她们都没有好遭遇,所以她为保自己求得干净,“看破红尘”毅然出家。家人不许,她便以死相争。最后不落发以她原住的房子为静室,带发修行。后还是到栊翠庵做了尼姑。

贾惜春的悲剧原因

贾惜春的悲剧是宁国府的种种因素导致的,也是贾府衰亡导致的。贾惜春的生父贾敬不问世事,一心修道求长生,生母早逝,嫡亲的哥哥嫂嫂也不太管她。贾珍行事荒唐,不愿照顾妹妹,尤氏不是贾珍原配,出身平常也不能管束小姑子。

最主要的是贾惜春读了书明了理,见了各种女子的难处,所以造成青灯古佛的寂寥一生。[1]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贾惜春,是四春中最小的一个,在她出场时,作者就形容她尚小,在以后情节中也没有改变她这一幼小形象。她没有参加姊妹们的吟诗活动,但四十二回的大观园作画却是特地为她写的,说明她精晓绘画艺术。

惜春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表现出她的孤独决绝的性格。所有的人在这次事件中,都侧面地显示着他们性格的特征。不同于迎春的懦弱,小小年纪的惜春却表现出非常镇定的性格。只不过这种镇定是对现实的舍弃和逃避。

惜春年龄较小,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在李纨的邀请下负责“誊录监场”,雅号“藕榭”,因为她在大观园中的卧房紧邻藕香榭,来人未进藕香榭的门便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

但作者预示了她后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即出家为尼。

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大嫂子尤氏说她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促使惜春最后落发为尼的是目睹贾府的衰败,于是作者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过“生关死劫”,最终也仍是归入薄命司了。[1]







参考资料

红楼梦曲·虚花悟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红楼梦曲·虚花悟


  • 创作年代

    清朝



  • 作品出处

    红楼梦


  •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折叠编辑本段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将那"句--与前"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

2.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这里又喻所谓"凡心"。

4.天和--即所谓元气。"清淡天和",既是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5.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又旧时以"夭桃禾农李"为祝颂之辞,与曲子说惜春不嫁人而为尼的命运也相适合。

6."到头来"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8.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9.的是--真是。

10.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厄运。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于西域,据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爱新觉罗·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见文雷《红楼梦外编》,辽宁一师《〈红楼梦〉研究资料选集》第三集页)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折叠编辑本段鉴赏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2: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部首 糹

部外 8

总笔画 14

简体 缁

䊷 純 缁    䌶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DC7

左右结构        
554444555251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xvlg

vfvvw

zzki

22963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國語辭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音韵方言字源字形网友讨论

緇 基本解释
● 緇

zī  ㄗ

黑色的帛。《儀禮•士冠禮》:“緇帶素韠。”
黑色。《周禮•考工記•鍾氏》:“三人為纁,五入為緅,七人為緇。”
玷污;污染。《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僧衣。《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僧;侣。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胡統寺》:“其資養緇流,從無比也。”
黑绳。《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
英语 black silk

法语 (noir)​

【漢典】
緇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緇

緇 zī



(1) (形聲。從糸( mì),甾( zī  )聲。糸,細絲,可以染上各種顏色。本義:帛黑色) 同本義 [silks black]

緇,帛黑色也。——《說文》

緇衣之宜兮。——《詩·鄭風·緇衣》

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韓非子·說林下》

素衣雖成緇,不爲京路塵。——陸游《自小云頂上雲頂寺》

又如:緇布(黑色的布帛);緇衣(本爲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後藉以泛稱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緇林(僧人聚集之處。緇,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詞性變化

◎ 緇

緇 zī



(1) 僧侶 [monks and priests]

遊食緇黃,往來寄宿。——《聊齋志異》

又如:緇錫(僧人);緇子(和尚);緇林(僧界,僧衆);緇徒(僧侶)

(2) 黑色僧服。亦指僧侶或作僧侶 [robes of monks]

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儒林外史》

又如:緇服(僧服);緇衲(僧衣。借指僧侶);緇錫(僧衣錫杖。僧人所用)

【漢典】

緇 國語辭典
緇ㄗ        zī  

黑色。
漢·王充《論衡·程材》:「白紗入緇,不染自黑。」
宋·陸游〈自小雲頂上雲頂寺〉詩:「素衣雖成緇,不為京洛塵。」

僧衣。
《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改姓名,削髮披緇去了。」

僧侶。
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


染黑。
《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漢·崔瑗〈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黑色的。
《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漢典】
图文
緇 《康熙字典》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又【集韻】側几切,音。【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漢典】
图文
緇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帛黑色。从糸甾聲。側持切

《說文解字注》
(緇)帛黑色也。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考工記:三入爲纁,五入爲緅,七入爲緇。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緇之閒,其六入者與。从糸聲。側持切。一部。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純當爲緇。古文緇字,或作糸旁才。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爲聲。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繒色。論語今也純,鄭讀爲緇。鄭意今之䊷字,俗譌爲純耳。然則許書當爲䊷篆,解云古文緇,从糸,才聲。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漢典】

緇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日语读音 KURO韩语罗马 CHI现代韩语 치

客家话 [海陆腔]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1 [宝安腔] zu1 [梅县腔] zii1 [客英字典] zih1粤语 zi1

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之韻 平聲 葘小韻 側持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咍部 ;王力系统:莊母 之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緇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楷書        楷書

「緇」 說文‧糸部

「緇」

「缁」
說文小篆  隸書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
䊷純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9:56 , Processed in 0.0576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