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7: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虎溪三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虎溪三笑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虎溪三笑


  • 相关人物

    慧远,陶潜,陆修静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

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

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于是边走边谈,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悚然间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据说,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以示纪念。有多事者,还写有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已经流传开来,正如联语中所揭示的,是当时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趋势的一种反映。据考证,释慧远与陶渊明约略为同时人,交往或有可能,而陆修静所处时代晚过百年,所以"三笑"之说纯属虚构。但这个题材日益成为象征三教合流的美谈而脍炙人口。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考证

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字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于大宋僧史略卷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释氏通鉴卷三、释氏资鉴卷二、释氏稽古略卷二等书中皆有载述。

依史实言之,慧远示寂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若逝世于刘宋元嘉四年(427),则二人为同一时代之人,且渊明系浔阳人,地与庐山相近,二人之交游未必不可能。

关于陆修静之事迹,依辩正论卷六、甄正论卷下、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昙显传、佛祖历代通载卷十等所述,修静于梁敬帝绍泰元年(555),与昙显对论佛道二教之优劣,时当慧远示寂后一三八年。另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载,修静逝世于刘宋泰始三年(467);又据道教类书之云笈七签本传载,修静逝世于刘宋元徽五年(477),享年七十二。故知慧远与修静之时代相去甚远,二人交游之说极牵强。

盖自中唐以降,儒道佛三教融和之说渐趋流行,虎溪三笑一事或系好事者就三教融和说而虚构者。此外,日本在镰仓时代之后期,亦开始流传该类画作。(庐山记卷一 闲居编卷十六、镡津文集卷十三、东林十八高贤传、尘添壒囊钞卷五)

关于庐山"莲社"和"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古代社会流行很广,大多数人都深信不疑。根据宋人的描述,"莲社"是东晋高僧慧远(334--416)创建的一个僧团组织。宋代有无名氏所撰《莲社高贤传》一书(《丛书集成初编》,第三三五○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此传记述庐山东林寺十八高贤的事迹,其中又有"不入社诸贤",陶渊明(365?--427)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宋释宗晓(1151--1214)《乐邦文类》卷三《莲社始祖庐山远法师传》:

……时有刘遗民、雷次宗、宗炳洎诸高僧一十八人,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远拉一百二十三人为莲社,令遗民着誓辞,于弥陀像前,建诚立誓,期生赡养。谢灵运负才傲物,一与远接,肃然心服,为凿二池,引水栽白莲,求入社,师以心杂止之。陶渊明、范宁,累招入社,终不能致,故齐己诗云:"元亮醉多难入社,谢公心乱入何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册,第一号经,第一九二页)

这里所说的"莲社"故事在六朝佛教史籍,如梁释慧皎(497--554)《高僧传》(《慧远传》见此书卷六)中并无记载。晚唐著名的诗僧齐己(860--约937)特别醉心于"莲社",如其《题东林十八贤真堂》、《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二(《全唐诗》卷八四四)和《荆门送昼公归彭泽旧居》(《全唐诗》卷八四○)等诗,都涉及了"莲社"。慧皎《高僧传》说慧远"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于是后人又有了"虎溪三笑"的说法。宋陈舜俞(?--1075)《庐山记》卷一:

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于此。

从宋代开始,历代画家皆有《三笑图》或《莲社图》一类的作品,可见诗人和艺术家们对莲社以及"虎溪三笑"的传说也是非常笃信和迷恋的,即使是现代的某些著名学者也不例外。如1928年,游国恩(1899--1978)就发表了《莲社成立年月考》一文。(《国学月报汇刊》第一集,见《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四○六--四○九页)

"莲社"并非真实的历史存在。1938年,汤用彤(1893--1964)对莲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其结论是:"莲社"之名起于中唐以后,《莲社高贤传》"乃妄人杂取旧史、采摭无稽传说而成"。其说言之凿凿,不容置疑。(《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二五八页)在这里,我们再为他增添一些证据。先看白居易(772--846)所写《代书》中的一段话:

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以还,儒风绵绵,相续不绝。(《白居易集》卷四十三《记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三册,第九四二页)

再如《全唐诗》卷七四○黄滔(840--911)《游东林寺》诗:

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

《全唐诗》卷六七九崔涂(公元888年前后在世)《送僧归江东》诗:

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这些材料都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汤用彤上述的观点至今仍然被史学界所遵奉,可惜文学界并不十分了解。至于"虎溪三笑"的传说,更属无稽之谈。慧远大师在义熙十二年(416)圆寂,陶渊明于元嘉四年(427)去世,而据《全唐文》卷九二六唐吴筠(?-778)《简寂先生陆君碑》,陆修静(406-477)至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才南游到庐山,爱其胜境,乃于山东南瀑布岩下构造精庐,隐居修道,而此时距慧远圆寂已有四十五年之久,距陶渊明去世也有三十五年之久,三人如何能够在虎溪边上"相与大笑"?其实,明人方以智(1611-1671)在《通雅》卷二十中对此早有考证:

虎溪三笑本不同时,白莲结社亦不必一日聚也。……晋义熙十二年丙辰,远公八十二卒;宋元徽五年丙辰,陆修静七十三卒。相去六十载。元嘉末,陆来庐山,远陶死二三十年,安得三笑?自长公作《三笑图赞》,而山谷实之,又考东林结莲社在晋武太元十五年庚寅,至义熙七年辛亥生公入社。宋景平元年癸亥,周续之四十七卒;元嘉二十年癸未,宗炳六十九卒;戊子,雷次宗六十三卒。当结社岁,续之才十三,炳才十四,次宗四岁耳。盖总计也。一曰:佳话听之可。

方氏的考证是比较严谨、比较科学的。而现代学者亦指出:"陆修静在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至庐山隐居修道,后世传说之虎溪三笑,没有历史依据。"(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四八页)这种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东晋时代确实有一个以慧远为中心的庐山教团,但是这个教团并无"莲社"之名,教团成员出现在庐山上的时间也并不一致,所以,后世关于"莲社"的传闻虽然不无某些历史的影像,但主要还是出于妄附和臆造,是古人虚构的历史,反映了人们模糊不清的群体性的历史记忆。荷兰学者许理和(ErichZürcher)说:"佛教不是并且也从未自称为一种'理论',一种对世界的阐释,它是一种救世之道,一朵生命之花。它传入中国不仅意味着某种宗教观念的传播,而且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修行团体即僧伽的传入。"(《佛教征服中国》,李四龙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页)因此,庐山僧团也确实需要一个雅俗共赏的美名。作为对历史的虚构,"莲社"的故事也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样一种文化心态。至于"虎溪三笑"的传说,则可能与齐梁以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文化现象有关。历史的实际需求,通常不是以后证先,而是以先证后,因此,古代的历史往往被后人所扭曲所改造,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detto Croce )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中提出了他那著名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

"莲社"并非真实的历史存在,至于"虎溪三笑"的传说,更属无稽之谈。



折叠编辑本段资料图

虎溪三笑的故事历来为画家所喜爱,各种以虎溪三笑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乏许多传世名画。此类画题,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作品属五代末宋初石恪绘《虎溪三笑图》和宋代李公麟作《三笑图》为最古,现存世最为著名的当属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作《虎溪三笑图》。其它传世名作还有明末清初陈洪绶作《虎溪三笑图》藏于武汉博物馆。现代傅抱石作《虎溪三笑图》藏南京博物馆等。宋代梁楷、宋末元初颜辉、明代郭诩、吴伟、周臣杜君泽尤求、清代陆吉安、许从龙、现代古一舟、亚明、刘旦宅等也有此类画作存世。

明朝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亦是以虎溪三笑故事为题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

院。此图乍看如同一人,细看实为一儒、一僧、一道三人合抱相视而笑,构图精巧。

此画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之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之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图所绘之内容。后世视之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此类画题现存者以宋代石恪所绘为最古。










搜索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巧姐===慧娘?】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十二钗都是绝代芳华,3岁巧姐为啥能入册?天可怜见:她竟是慧娘

安阳源易缘

2024-06-10 17:24河南

十二钗里都是第四代,3岁的巧姐为啥能入选?大造化:为黛玉传画

十二钗是以黛玉、宝钗为首,红楼中最优秀的十二名女子。

她们是凝聚日月之精、草木之秀的女儿,凡能入选这个册籍的,都要占一个“慧”字。

比如宝琴,宝玉盛赞她是得天地灵秀的绝代女孩,曹雪芹不惜让所有金钗暗淡,给她主角光环。

但结果是,她没入选!

而出人意外的是,另一个女孩却入选在册了——巧姐。

巧姐前80回,还是个奶娃娃,心智未开,一片蒙昧。

没有智慧,怎么能入册十二钗正册呢?


要知道,红楼女孩的翘楚,从来不仅是因为美貌,而是氤氲在身上的灵气!

巧姐是因何被选入十二钗正册的呢?

一些细节显示,80回后,巧姐将建不世之功,比肩黛玉!

谁是十二钗之冠?

红楼梦中的十二钗,到底是什么榜单?它的入选标准是什么?

《琅琊榜》中有琅琊公子榜,公子榜的入榜标准是:世上最聪明的脑袋,得之可得天下。

梅长苏凭借此榜,迅速获得各国权贵争抢。

十二钗呢?它是什么榜单?

不求甚解的读者,都认为它是一个选美榜。

自红楼成书以来,世人对红楼美人的排名,热情从未消减。

其实这是对《红楼梦》的极大误解。

读书这件事,说到底是在探索自己的世界。


你的世界是色欲美色,你眼里的红楼,就只有美人排名。

这类人,本质上和警幻仙姑口中的淫污纨绔和流荡女子,属于同一类。

他们就是淫鬼色魔本身,他们欣赏的,只有宝钗、尤氏之流。

而只有心性纯良、坚持风骨的人,才愿意了解美颜之下的灵魂,是善是恶,是良是劣。

曹雪芹呕心沥血,发心为女子立传的著作,你真的相信他设的十二钗是选美榜?

当然不是!

它是一个灵魂优劣的排行榜。

女子是什么?是柔软, 是灵秀。她们是干涸大地的雨露,是润泽地球的草木。

有了她们,男人的世界才有灵气,才有生机。

她们是上天来给世界传递灵气的仙女。

所以,十二钗之冠,一定是黛玉,而非宝钗。


宝钗是金玉,是死物;黛玉是草木,她才是至贵之灵。

十二钗终极之密:大多女子是杂交品

黛玉在十二钗中有多尊贵?你完全想不到!

身在名利场,我们太习惯用名利来划分人之高低。

所谓金玉良缘,“金”即利,而“权”则是玉,“金”和“玉”组成了名利场。

名利中人认为,金玉至贵。

但在天道看来,地球上最不缺的是石头,金和玉本质都是石头,它们才是至贱的。

反而草木、雨露,才最可贵。

没有草木,地球只是死球;有了草木,才有生生不息,才有蓬勃向上。

草木是什么?是“情”,是“灵”,是生命,是繁荣!是人心!

要解四大家族的死劫,只能用草木之灵。


黛玉曾亲口说,她是草木之人。所以贾母费尽心思将黛玉迎进府,实在是一片拳拳丹心。

如果十二钗正册,只有黛玉一人,那么人类之灵将会至真至纯,天下女子将会个个是仙女。男性世界也会随着变成澄清世道。

但可悲的是红楼是末世,末世是一种风气,它如同空气一样流淌在一切地方。十二钗也不能例外。

黛玉很好,但耐不住金玉派的侵袭。

十二钗簿册上,黛玉和宝钗共用一榜,而且居首,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是草木和金玉融为一体。

如同阴和阳两极,一旦结合,必然发生运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十二钗中的其他女子,就是黛玉和宝钗融合的产物。

元春,虽生在诗书之族,但却被王夫人派去皇宫寻富贵;

迎春,屈服富贵,成为权力的玩物;

探春,努力拥抱金玉,向王夫人投诚,却被无情抛弃……


惜春,看破金玉和草木的抗争,哪边也不靠近,走向空门……

大多数网友都以为红楼的结局,到惜春就算结束了,因为宝玉最后也选择了空门嘛!

但其实不是,如果不给十二钗留下一点生机,红楼还有什么必要去写呢?反正大家都会走向灭亡,生机会熔断,那就和末世一起沉沦吧。

而曹翁的高明之处,恰恰是留下了巧姐——留余庆……

总打酱油的千金

十二钗中,巧姐的存在感最低。

在前80回,她总像打酱油的背景板,在十二钗出现的地方,被奶妈抱着,静静地待在旁边,连哭闹声都没有。

前80回,宝黛等人都在长大,惟有巧姐,像总也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是由奶妈抱着。

为什么?巧姐的年龄像凝固了一样,永远是奶娃娃?


因为她一旦拥有成人的意识,就难免沾染污浊的金玉之气。

只有一派天真,才最容易吸收草木的天然之精。这就是曹翁为啥总安排她做十二钗故事的旁听生。

巧姐存在的意义,是传承黛玉的草木之灵,纯粹的草木之灵啊!

毕生之功:传递一幅画

“后面又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叛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贵人。’”
凡是个人,都长着眼睛,都知分辨善恶,向善而厌恶。

但你知道为啥金玉派总是能胜过草木派吗?

因为金玉派(以王夫人为首),把信息通道切断了。

十二钗都生在大宅门里,大宅门是闺阁之地,女子的一切,都不能向外界传递,否则就是淫荡。

这是用“礼”禁锢信息通道,防止向外界传递黛玉的真善美。

黛玉一生的抗争,都是在冲破王夫人的封锁,向外传递草木之情。

晴雯就是那个,代替黛玉冲破封锁的勇士!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你知道王夫人为啥要剥掉她的外衣?因为古代的针线,就是女子的文字,是消息传递的载体。

而晴雯是红楼最好的织女啊。

记住,纺织、女红,就是女子的文字。

红楼另一个女红高手是慧娘,她死后,贾母把她的女红珍品传到富贵圈里,打破了王夫人的信息封锁,让贵圈认清什么是真正的草木之灵,绝非是宝钗那样的金玉之人。

但是,贵圈的人毕竟少,并且他们虽然爱慕草木之灵,但绝不会真心维护,那得让他们打破自己的饭碗。

而巧姐不一样,她遭遇变故后,被刘姥姥带到民间,扎根在贫贱人群中,这才是最坚实的大地!

记得刘姥姥向贾母要一幅大观园的画吗?那上面不仅有景物,更有人物啊,黛玉就在其中!

画是惜春画的,惜春追求的是“空”,她不会偏向草木派,也不会回护金玉派,她会如实去画。

这幅画的含金量很高,它将展现真实的十二钗本来面目,让世人去评判,去鉴别,什么样的灵魂,才是最好的灵魂!


巧姐最后化身纺绩女,我猜,她织的一定是惜春那幅画!

她赖此为生,赖此赚钱,也一定会将此画传到最远的地方,无论贵圈和蒲柳之人中……

巧姐,才是红楼的希望,她最苦,却最坚韧……她是另一个慧娘。

黛玉虽美好,但却被王夫人死死困在大观园;而巧姐,是真正冲破富贵圈的封锁,让草木之灵春风化雨。

她的造化,不比黛玉低!宝琴决然比不上……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1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元子 -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角色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镇元子,又称镇元大仙,是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为地仙之祖神仙之宗,圣号"与世同君"。

镇元子的道场五庄观内有一异宝人参果树,是天开地辟的灵根,吃了树上的果子能增寿。镇元子受元始天尊邀请,上天往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临行前嘱咐道童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唐僧肉眼凡胎,不识珍宝,拒绝食用,他的徒弟孙悟空却因偷吃人参果和道童发生冲突,孙悟空一怒之下,毁坏了人参果树,然后连夜逃跑。镇元子回来后先后两次将唐僧师徒擒住,孙悟空虽然能使神通逃脱,但为保护唐僧不受伤害,请出观音菩萨救活宝树。然后镇元子与孙悟空结为兄弟。

(概述图来源: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镇元子造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镇元子

别名
镇元大仙、与世同君

饰演
吴桂苓(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崔岱(2000年《西游记后传》) ;赵立新(2012年张纪中版《西游记》);靳德茂(2015年《石敢当之雄峙天东》);杨知周(2019年《天真派西游记》)                        

性别



登场作品
《西游记》

身份
地仙之祖,神仙之宗

配音
白涛(99年央视动画《西游记》)

目录
1人物外貌
2人物经历
3性格特点
4人物设定
5衍生形象
6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外貌
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三须飘颔下,鸦翎叠鬓边。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麈手中拈。(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图片
图片
镇元子居住在万寿山五庄观,他和唐僧的前世是故交,唐僧师徒即将经过五庄观时,恰逢元始天尊邀请他前往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镇元子无法亲自接待,便留下清风、明月二童子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并嘱咐他们需提防唐僧手下的几个徒弟。

孙悟空因偷人参果和清风、明月二童子起了冲突,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与唐僧等连夜逃走。镇元子回来后,见二童子被孙悟空用瞌睡虫弄得昏睡不醒,随即念动咒语,用水解了睡魔,二童子醒后将孙悟空如何偷盗人参果并将果树推倒的经过告诉了镇元子,镇元子也不恼怒,带领童子往西赶上唐僧,使出"袖里乾坤",将唐僧师徒以及白龙马全部擒获。

镇元子回到五庄观,把唐僧师徒从袖子里拿出来捆了,让徒弟拿出七星鞭,以"做大不尊""训教不严"为由,抽打唐僧,孙悟空担心把唐僧打坏了,说服屑凳镇元子把他抽打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孙悟空趁镇元子休息时,救了唐僧等人逃走。第二天镇元子发现后,驾云追上唐僧师徒,孙悟空三兄弟见状,抡起武器围攻镇元子,镇元子再次使出袖里乾坤,将唐僧等人全部擒获,仍旧带回五庄观。

镇元子架起油锅,想要油炸孙悟空,却被孙悟空使神通将锅砸坏。镇元子见状,知道就算拿住孙悟空,也奈何不了他,就放任孙悟空逃走,然后又架起一口锅,准备油炸唐僧。孙悟空担心唐僧安危,无奈只得回来,向镇元子许诺,一定会医好人参果树。镇元子才放了唐僧等人,留在五庄观里款待,孙悟空则遍访海外仙岛,寻找医树的方子,最终请来了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出玉净瓶里的甘露,在孙悟空手上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让孙悟空从树底引出一汪清泉,然后镇元子让徒弟取出观里的玉器舀水,从果树头上浇下来,猪八戒等人将果树扶正,观音念动咒语,最终将人参果树医活。

镇元子见医活了果树,十分欢喜,用金击子敲下十个人参果,开了个"人参应想龙果会",并与孙悟空结为兄弟。

折叠编辑本段性格特点
镇元子胸襟大度,言行一致。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不但不计前嫌,实践诺言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他还拿万年不遇的人参果宴请众仙和唐僧师徒;镇元子重情讲义,他与唐僧的前世金蝉子在五百年前的"盂兰盆会"上相识,因曾经接受过金蝉子亲手递茶,内心念念不忘,因此跨越佛道两教的界限,拿出天地间最珍贵的果子--人耻束懂葛参果来答谢故友。镇元子与孙悟空最初斗智斗法,打得不可开交,最后却整兆循又成为结拜的兄弟。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设定
身份
镇元子为地仙之祖神仙之宗,与三清、四帝为友,九曜、元辰以及福禄寿三星等,都是镇元子的晚辈,因此五庄观内只供奉"天地"。

珍宝
人参果,又名草还丹,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此果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法宝
七星鞭,用龙皮做的皮鞭,镇元子擒拿唐僧师徒后,让徒弟用七星鞭抽打孙悟空,孙悟空担心镇元子仙法强大,没敢硬挨,把腿变作熟铁腿来承受。

神通
袖里乾坤,以衣袖为道具拿人,镇元子用此神通先后两次将孙悟空等人收笼在袖子里。踏请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17: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大仙即命设具香案,打扫后园,请菩萨先行,三老随后。

  三藏师徒与本观众仙,都到园内观看时,那棵树倒在地下,土开根现,叶落枝枯。菩萨叫:“悟空,伸手来。”那行者将左手伸开。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教他放在树根之下,但看水出为度。那行者捏着拳头,往那树根底下揣着,须臾有清泉一汪。菩萨道:“那个水不许犯五行之器,须用玉瓢舀出,扶起树来,从头浇下,自然根皮相合,叶长芽生,枝青果出。”行者道:“小道士们,快取玉瓢来。”镇元子道:“贫道荒山,没有玉瓢,只有玉茶盏、玉酒杯,可用得么?”菩萨道:“但是玉器,可舀得水的便罢,取将来看。”

  大仙即命小童子取出有二三十个茶盏,四五十个酒盏,却将那根下清泉舀出。行者、八戒、沙僧,扛起树来,扶得周正,拥上土,将玉器内甘泉,一瓯瓯捧与菩萨。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浓郁陰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清风、明月二童子道:“前日不见了果子时,颠倒只数得二十二个,今日回生,怎么又多了一个?”行者道:“日久见人心。前日老孙只偷了三个,那一个落下地来,土地说这宝遇土而入,八戒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风信,只缠到如今,才见明白。”菩萨道:“我方才不用五行之器者,知道此物与五行相畏故耳。”那大仙十分欢喜,急令取金击子来,把果子敲下十个,请菩萨与三老复回宝殿,一则谢劳,二来做个人参果会。众小仙遂调开桌椅,铺设丹盘,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三老左席,唐僧右席,镇元子前席相陪,各食了一个。有诗为证,诗曰:万寿山中古洞天,人参一熟九千年。灵根现出芽枝损,甘露滋生果叶全。三老喜逢皆旧契,四僧幸遇是前缘。自今会服人参果,尽是长生不老仙。此时菩萨与三老各吃了一个,唐僧始知是仙家宝贝,也吃了一个,悟空三人亦各吃一个,镇元子陪了一个,本观仙众分吃了一个。

  行者才谢了菩萨回上普陀岩,送三星径转蓬莱岛。镇元子却又安排蔬酒,与行者结为兄弟。这才是不打不成相识,两家合了一家。师徒四众,喜喜欢欢,天晚歇了。那长老才是:有缘吃得草还丹,长寿苦捱妖怪难。毕竟到明日如何作别,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17: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贾惜春+长生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唐僧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甚么去处?”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真个是福地灵区,蓬莱云洞。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三藏离鞍下马,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道:“徒弟,真个是一座观宇。”沙僧道:“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行者道:“说得好。”遂都一齐进去,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八戒道:“且莫管他,进去进去,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红楼梦曲·虚花悟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红楼梦曲·虚花悟

  • 创作年代

    清朝


  • 作品出处

    红楼梦

  •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折叠编辑本段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将那"句--与前"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

2.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这里又喻所谓"凡心"。

4.天和--即所谓元气。"清淡天和",既是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5.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又旧时以"夭桃禾农李"为祝颂之辞,与曲子说惜春不嫁人而为尼的命运也相适合。

6."到头来"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8.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9.的是--真是。

10.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厄运。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于西域,据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爱新觉罗·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见文雷《红楼梦外编》,辽宁一师《〈红楼梦〉研究资料选集》第三集页)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折叠编辑本段鉴赏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7: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中,吃了人参果也能长生不老,为啥这些妖怪不去摘人参果?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丙润老师
关注
2022-07-15 11:23来自河北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小坏蛋,别磨磨蹭蹭的,快进去...”她拉着我急匆匆的说道
“小坏蛋,别磨磨蹭蹭的,快进去...”她拉着我急匆匆的说道
“老公,别,别出来,再坚持一会儿好不好?我快来了……”
“老公,别,别出来,再坚持一会儿好不好?我快来了……”
镇元大仙:你瞧瞧,你瞧瞧,野味这不就自己来了吗?


广告
正版 西游记全套60册典藏版 中国古典名著连环画小人书老版新印 吴承恩西游记连环画漫画书籍 盒装图书怀旧典藏版畅销书历史故事书
×
西游记当中的那些妖怪们为什么不去偷吃人参果?其实妖怪直接偷吃人参果不就可以了吗?要是吃掉唐僧还需要和孙悟空打,又打不过孙悟空,别到头来整了个灰飞烟灭,那我直接偷吃人参果不就没有孙悟空这个可怕的敌人了吗?

等等等等,兄弟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第1点,镇元大仙为什么叫镇元大仙?
在西游记原著当中,我们能够给予镇元大仙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就是这个人物他太过狂傲了,狂傲到什么程度呢?

镇元大仙有这样一句话讲的是,他作为道长从来不拜三清,就算是天地也只拜天,镇元大仙觉得这个地是可拜可不拜的。

可能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觉得倒没什么,无非就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这是封建迷信,肯定不可靠,就是想信什么就信什么,类似于自己考试之前总是要先圈出一圈能够拜的神仙菩萨来,看看能不能考得过去,考过去了算自己努力,考不过去肯定是这些神仙们不灵。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但是要注意,在西游记的体系当中,不是这样的,在西游记这本小说当中是真正意义上有天地的有神仙的。而镇元大仙只认天不认地,为什么,因为镇元大仙本就是地仙之祖。

第2点,镇元大仙与天同君。
西游记里的与天同君是镇元大仙的混名,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咱就不多说了,大家仔细品味一下,而镇元大仙的道场在西牛贺州,万寿山五庄观。

然后大家再仔细考虑一下西牛贺州是什么地方好了,多余的话咱就不多想了,相对于镇元大仙在这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愣是生生抢过来一块土地。

自己的位置就在这了,而且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哪一个得道高人,都没有意见,相当于认可了镇元大仙的地位。

镇元大仙居住的地方,在孙悟空最开始观看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

松篁一簇,楼阁数层。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怕是孙悟空到了这个地方,他仍然分不清楚这个地方到底是寺院还是什么地方。

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要注意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的,就算是有火眼金睛也看不清楚,而且镇元大仙压根没在。周边的一些童子也就是镇元大仙的徒弟,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差点把孙悟空给吓坏。

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我们再把这几句话仔细品味一下,镇元大仙不能说朋友遍布天下,但也可以反向理解为镇元大仙的朋友就那么几个。

那镇元大仙为什么就这几个朋友呢?是因为他性格孤僻不愿意交朋友吗?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有资格成为镇元大仙朋友的人,压根就没几个,合计在一块就这些而已。


广告
呼伦贝尔,一生必去的旅游胜地(附超详细旅游攻略+注意事项)
×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想一想,是不是就有点惭愧了,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面对的那些妖怪都是什么人,太上老君的那个牛都能把孙悟空折腾的头晕脑胀的。

而就是这个牛的主人才和镇元大仙是朋友,关系甚至地位实力都不如正言大仙,你让这些妖精们拿什么能力去镇贤大仙的手底下抢果子吃?

第3点,镇元大仙的人参果。
在西游记当中有一个长生体系,咱们稍后再来讲,先来讲一讲镇元大仙这个老同志,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宝贝,其实真人大侠手中的宝贝不多,除了他的袖里乾坤之外就只剩下一个了,叫做人参果。

人参果树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3000年再熟,一次熟了之后就跟小孩差不多,这样的人参果才叫成熟的人参果,一颗人参果从最开始长到慢慢的长大,成熟需要1万年的时间,而这个果子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看到了,然后闻一闻,最起码能够多活360岁,吃一个能够多活47,000年。

这个47,000年和长生不老有没有差别,答案是有差别的,但是哪怕我们用再普遍的话来说,你都活到47,000年了,这一辈子也就够本了。

从那些妖怪的角度出发,唐僧只有一个吃了可就没了,而人参果1万年就能够长出来一个,那我这样吃了一个人参果,在三四万年的时间里面摘掉一个人参果继续吃,是不是就等同于长生不老了呀?

更重要的是人参,果树上又不是一次只有一个人参果,人参果是连续不断地能长出来的,就算是有了人参果之后我不吃,我每隔360年闻一闻也转本了呀。

话是这么说的,从逻辑道理来说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始终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参果如此的宝贝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超过了唐僧的等量价值。

为什么这些妖怪们全都围着唐僧来回转而不去打人参果的主意呢?很简单,代价问题。


广告
因为得到美女欣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想要吃掉唐僧只需要灭掉一个孙悟空就可以了,可如果要吃人参果就需要面对千军万马。

第4点,镇元大仙和孙悟空的战斗力问题。
孙悟空因为一开始压根不认识镇元大仙,只是把镇元大仙当成了普通人,再加上阴差阳错之间听到了有一个倒霉童子说了,说这个地方有人参果,咱们干脆就自己吃了吧。

其实这个童子做的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对,因为这些人参果是给唐僧的,唐僧不吃他们才可以吃,准确地说唐僧不吃他们也不能吃。

再后来折腾出一大堆的事情,甚至人参果树都毁灭了,而镇元大仙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二话没说直接一个袖里乾坤,把孙悟空这些人全都绑在了树上。

孙悟空法力高强,遇到难缠的妖怪也能够打个平手,更多的妖怪,那直接一棍子下去全都灰飞烟灭,就这样一个战斗力极其强大的孙悟空遇到镇元大仙,直接就缴械投降了。

到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还得通过观音菩萨那边的力量来保全人参果树,才给了孙悟空一个交代,孙悟空这边也给了镇元大仙一个台阶,这件事情就算不了了之了。

可以这样理解,孙悟空和镇元大仙明显不在一个等级上,妖怪们就算是数学不懂,但最基本的1+1=2,这件事还是能懂的,1小于2也懂啊。

孙悟空打不过镇元大仙,孙悟空手里面有一个长生不老的唐僧,这边大仙这边有一堆长生不老的人参果,那怎么办?当然是先从唐僧入手了,因为唐僧终究是容易一些。

而且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面对的这些敌人不得不排除有一些是天庭或者如来佛祖那边特意派下去,给孙悟空增加一个劫难的人物,这些人物他们肯定是围绕着孙悟空转,毕竟要给孙悟空凑够这九九八十一难。

第5点,西游记当中的长生不老体系。

广告
省鸭-国内网购最优惠平台_多快好省_只为品质生活
×
在西游记当中,其实讲了一系列的长生不老的体系,这些体系值得推敲。

首先最为典型的就是神仙,在你得道成仙的时候基本上是什么样的就保证了什么样的吗?

比如你90岁得道成仙,那么成了神仙之后,依然是90岁的样貌,这对于神仙来说也不是可以长生不老的。

神仙需要每500年历经一次劫难,每1000年历经一次大劫难,每1500年历经一次特大劫难,只有把这些劫难全部都历经过去,你才能够多活一段时间。

然后蟠桃会上的蟠桃虽然不能够让人长生不老,可是能够让你在历经劫难的时候有辅助功效,此外还能够延长寿命,这属于西游记长生不老体系当中的一点,然后太少老君能够练一些金丹。

这些金丹有一些也能够拥有长生不老的体系的功效,但是这些功效应该只是辅助寿命的功效,还需要后期自己渡劫,太上老君这边也属于单独一脉,再之后就是唐僧。

唐僧是如来佛祖那边的,属于如来佛祖特殊的一脉,但是唐僧谁都吃不得,因为如来佛祖几乎动用了整个佛教的力量在监视这件事情,而且天庭这边也有人在监视,如果唐僧生命受到了威胁,这些神仙或者佛祖会第一时间保护的。

除了这以上的长生不老的体系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体系,那就是人参果,人参果可以说是西游记体系当中最后一个能够长生不老的办法了。

镇元大仙明显不是简单的人,而且镇元大仙往往把人参果当做送礼或者与上下级沟通的桥梁,只有值得吃的人才会给他们送去。

就比如唐僧,这也是为什么唐僧师徒四人算上白龙马一共有5位,却只拿到了两枚人参果,当然是唐僧不识货,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唐僧也没有见过这玩意儿嘛。


所以从后续变化来看,镇元大仙极有可能是希望通过拉拢唐僧,给唐僧一个人参果来做一个情感投资,只不过这一次投资不那么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中人参果也能长生不老,为何妖怪非要吃唐僧肉呢?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4个回答#合辑# 面试问优缺点怎么回答最加分?
发增者E
2021-05-05 · TA获得超过159个赞
关注
玄奘觉得小乘佛法宣讲到现在天下还是偷盗抢杀不止,所以产生了去大雷音寺请大乘佛法的念头,因为当时天下只有大雷音寺才有大乘佛法。



连续三年,每年玄奘都托关系向唐李世民请西行
因为当时唐朝强大,周边小国臣服,有了大唐国书名正言顺,第三次李世民给这鸟人烦得不行,酒后给了通关文书,连陪同出使人员都没派,什么认玄奘做弟弟那是一派胡言。

那是玄奘取回真经,身价暴涨,名气大了,李世民给自己脸上贴金才有后补这事,好如现在的寺庙,平民自己出家的,肯定比不过去佛学院进佛的,如果你又帅,又佛学院进修过,那怕你只念不通经,一样是信众眼中的大德高僧,自古以来都如是。



西方的利益集团见东方大国盘子大
本土道教只修自身,派观音菩萨显灵当李世民的面给了袈裟,金钵,禅杖给玄奘,老李当时沉迷于贞观之治圣世的吹捧中,来者不拒有求随口应,反正不成也没坏事,成了也可以给自己脸上贴金。
灵丹妙药唐僧肉的遥传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那时候唐僧一事无成啥用都没,查古书籍加上西方集团的利用,这货第一次离开长安西行,俗话说:水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出门才五十里,在一个破庙碰到只半死的蛇妖,上演了一出农夫和蛇的故事。
这二货想学圣人,把自己的血喂食受伤的蛇精,结果这货O型的血把蛇精弄活了,而且吸血吸上毒瘾了,后来这蛇妖吸了其他好多人的血。
结果运气不好,在没碰到过O型血,总是对玄奘的O型血念念不忘,一来二去,这消息传出去了,最后越传越离谱,最后彻底变成了遥言,吃了唐三藏的肉可长生不老。



为什么不去吃人参果而都要吃唐僧肉
人参果那时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都在上层仙界不一定有听说过,这些普通的凡间妖怪去那吃到人参果,区区一个和尚的肉都信了以为吃了能成仙。

取经团队中的成员都是有前世的,唐僧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八戒和沙僧,一个是天蓬元帅,一个是卷帘大将,大圣更不用说,早已比仙还厉害。所以,人参果对他们肯定是用效的。

自唐僧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后,长生不老的江湖良方也随之散播开,即吃唐僧肉。与吃人参果相比,妖怪肯定也认为吃唐僧肉靠谱。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人参果实在是太少,三界之内的天地间的一个灵根至宝,一万年最多才结三十个,它是名副其实的稀有水果。小妖怪要想吃到人参果,还有一个前提,它的有足够长的基础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谁种人参果的
liaonianyou2019.09.17浏览8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19.09.19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镇元子

《西游记》中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又名与世同君。于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修行。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镇元大仙在与孙打斗中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厉害。孙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与孙结拜为兄弟。


扩展资料

相关情节

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五庄观,远见“松篁一簇,楼阁数层”,连孙也一时看不出是观宇还是寺院。到了近前,才“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虽说孙曾作过齐天大圣,但对镇元大仙却一无所知。镇元子的五庄观,有一棵天开地辟的灵根人参果树,万年一收获,只得三十个果子。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大仙地位显赫,他的弟子解释:“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镇元子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为此其弟子还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了我们的香火。是家师诌佞出来的。”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所以敬天“礼上还当”,敬“天地”可能取其和谐。他在道家的位置与玉清、上清、太清平列,或者在“三清候补”之级。从他门下出去的散仙不计其数,身边尚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他的观内有花园、菜园,孙偷人参果看到菜园,不无讥笑之意说:“他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8: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里吃人参果也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妖怪不去吃,非要吃孙悟空誓死保护的「唐僧肉」?

西游记
67% 知友推荐
· 3.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动作 · 古装 / 1986-02-01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图片] [图片]显示全部 ​

关注者
223
被浏览
466,00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1 条评论
​分享

169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中原一点点
中原一点点
用爱来回答每一个问题
58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人参果获取的难度比从孙悟空手里抢唐僧的难度要大得多了。

这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过三千年才成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而且最多也只能结三十个果子。

你摘这个果子还要用五行之法,否则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所以摘果子的时候先得用金器敲,方得下来。打下来,还要拿着盘子用丝帕衬垫去接;不能碰到木头,不通碰到火,也不能碰到土。

你做为一个想吃人参果的妖怪,你先得跑到五庄观,带着小妖们一起打进去。

然后还要知道采摘人参果的方法。连孙悟空一开始都不知道,还是五观庄的土地公公告诉他的。

即使是当地的土地,看守果园的,他也不敢采了吃,因为果子就30个,一采就会被发现。他只是个鬼仙,而人参果是地仙之物,干不过干不过。

干不过谁?

当然是干不过镇元大仙,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不计其数,手底下如今还有48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也就是说,妖怪们先要和镇元大仙这手底下的48个徒弟过招,最后面对镇元大仙,这当中要是镇元大仙一个急急如律令,拉来一票散仙外援…


大仙乃是地仙之祖,圣号与世同君,就算是观音菩萨看到镇元大仙,都要让他三分。孙悟空都拿他没有办法。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麈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地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所以何以见得一群小妖怪就能搞得定大仙?有些小妖怪确实很强,孙悟空也搞不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偷偷拿了天上几个神仙或是佛祖的法宝跑到地上来的,哪还敢兴师动众跋山涉水跑到万寿山去,在书里面仅仅是在自己栖息的地方惹了一下唐僧(虽说是被神仙们故意安排的),就被抓回去了。

所以基本上他们也没有太多机会可以得到人参果。有这本事搞得定人参果,那不如直接跑到天庭去干蟠桃得了,蟠桃还比人参果药效更牛逼一些,数量还多些。

共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最高级的可以天地齐寿啊!

其实也有人考证过,说是这个人参果其实就是蟠桃演化而来的。

原因是出自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文之中,这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故事,唐僧也是在这本书里面第一次认识了孙悟空,这时候的孙悟空还和后来的孙悟空不太一样,带着一点儒生气味,名字也叫猴行者,还不叫孙悟空。

在书中孙悟空和唐僧路过西王母池,唔……取经路上路过的,看样子这时候的蟠桃不在天上,西王母池也不在天上。

唐僧问孙悟空『这西王母池你以前有来过不?』

孙悟空说:『我800岁的时候来过这里偷桃子吃,到现在已经27000年过去了。』

然后唐僧就说:『不过我们现在去偷几个蟠桃来吃吧。』

原来最早想吃人参果的是唐僧。

孙悟空说我以前偷蟠桃被抓过……被毒打了一顿,发配到花果山紫云洞(唔,最早不是水帘洞),所以这次不敢啊……

最后还是拗不过唐僧,在聊到这个蟠桃的时候,孙悟空说:

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见一花,万年结一子,子万年始熟。若人吃一颗,享年三千岁。
而取桃的方法,孙悟空先是从树上摘了三颗桃子下来,说太烫,丢进旁边的水里冷却,过了一会便用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这一段正好应了取人参果所说的摘果子的时候先得用金器敲,方得下来。

敲完从池子里出来一个孩儿,行者问:『你多大了?』

孩儿说:『3000岁』

孙悟空说:『太小,我不用你。』

又敲五下,来一个,行者问:『你多大了?』

孩儿说:『5000岁』

孙悟空说:『太小,我不用你。』

最后又敲好几下,来一个,行者问:『你多大了?』

孩儿说:『7000岁』

孙悟空问唐僧:『这个你吃不吃?』

最早是唐僧怂勇孙悟空偷桃子吃,现在一看这桃子是个小孩子,秒怂。

因为用金镮杖敲,加上出来的是个孩子,并不像是后来《西游记》的蟠桃,更像是《西游记》里的人参果。

所以后来人们也认为,人参果就是从这个《取经诗话》的蟠桃里面分化出来,成了一种全新的物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9: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出自宋代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译文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注释昔年:往年、从前。宋玉:诗人,宋国公族后裔,战国著名辞赋家。

赏析此句描写所画的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令人联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美人形象。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秦观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妙手:技艺高超者。写;画。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真:指肖像。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为崔徽写真的画师丘夏的姓名赖元稹之歌而传,画像的概貌因秦观此词而见,可以收入画史。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苏东坡写过一首题为《章质夫寄惠崔徽真》的诗,称“卷赠老夫”,知道当时确有这幅画像流传,并辗转归于东坡。据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即词首句“妙手写徽真”所指。总提一笔,接下去描写画中人的仪容,同时也映带出画师的神技。

  东坡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荚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少游用了七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创作时间,一种说法是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四月,秦观到徐州拜谒苏轼,题苏轼所藏崔徽半身像。另一种说法是约在元祐五(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作者居京期间。

简析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是一首题画词,题写的是崔徽画像。此词出句点题,接着描摹画像眼、唇,状其肖像美,再化用宋玉之赋,拟其美而多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然后写赏鉴画像后的感受。全词从图画着笔,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达情感,颇富艺术感染力。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d4825d86f017.aspx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86篇诗文 ► 353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7-1 10:05 , Processed in 0.0647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