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红楼梦》之我见--浅谈《红楼梦》旨意 (2016-06-06 08:13:44)
标签: 转载        分类: 《红楼梦》新解
很有新意!《红楼梦》既是隐写的明末清初史实书,又是预言书。预言满清也必将灭亡。
原文地址:《红楼梦》之我见--浅谈《红楼梦》旨意作者: 一池清荷的博客
      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人颇多,观点也各异。读了很多别人的见解之后,发现总是与我的观点不尽相同。所以试着写出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下面让我们从【甲戌本凡例】的《红楼梦》旨意开始分析。

     原文:《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1.《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

      众所周知,《红楼梦》描写的主要是贾家的兴衰,宝黛的爱情。大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红楼背后的隐喻。

     我赞同此书是明遗民所作的观点。我认为作者作此书有两个目的:

     一层是要记录当时明清鼎革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各类代表人物,“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照传”。

     另一层是改朝换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作者在书中预演了满清政权被新的政权所取代,同时预言满清寿命为百年。第一回,娲皇氏炼石补天之时,“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批语说:合周天之数。《礼记·月令》唐孔颖达疏:“星既左转,日则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旧星之处。即以一日之行而为一度计,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数也。”三万六千五百除以三百六十五日,刚好是一百。宁荣二公之灵托付警幻仙子规引宝玉入正:‘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秦可卿给凤姐托梦:“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关于清朝的百年寿数这一观点,也是当时很多明遗民的共识,许多诗文当中都有体现。在以后的文章中再和大家分享。

     作者将这两层目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明亡的史实演绎满清的灭亡。《红楼梦》的主旨就是以贾家的兴亡为主线,以明亡之史实演绎满清经历的百年人间梦幻。不论脂砚斋的一击两鸣,还是戚蓼生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都是指作者用一份笔墨同时描述明清两亡。

      2. 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

      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情欲,即清欲。

     风月宝鉴“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是警示贾瑞戒动风月之情,也是告诫满清不要有非分之想,否则便是死路一条。

      风月宝鉴“有济世保生之功”,世指世间,人世,指当政的清朝,若能以明亡为鉴,就能保得江山稳坐,这是作者大慈悲处。

     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正面是佳人才子淫词艳曲,背面是骷髅白骨国破家亡。

    “此书表里皆有喻”,“国破家亡”含义又分表里两层,表层为明亡故事,里层为清亡故事,明清两亡互为映照。所以《红楼梦》一书,里里外外加起来一共三层。

      3. 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自譬,自喻。作者以石头自喻。这石头无才补天,自嗟自叹,是作者自悔国破家亡时无所作为。书中写娲皇氏炼石补天之时,“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三万多块石头,他是最无用的一块。就是这样一块一无是处、被娲皇废弃不用、粗蠢到只配踮脚的石头,经过和尚的一番美化,到了贾府成了众人呵护的宝贝,可知这贾府卑微且不识货到何等地步。

      4. 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

      点睛,睛拆字为目青。这三个书名,都点“清”。

      5. 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

     ​《红楼梦》十二支,为什么一定是十二支曲子?因为十二支暗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又暗合十二属相。地为在世之满清,天为已亡之朱明。这是《红楼梦》十二支点清之处。支字还有支离分散之意,《詩·大雅》本支百世,《韻會》庶也,这些注释与书中主旨也都是相符合的。将来的文章中我们再做更细致的分析。

      6. 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

     道人与地是分不开的,道人跛足皆因地陷,道人专管道上之事,专度在世之人,甄士隐、柳湘莲、贾瑞等。作用就是使满清速亡。錾字拆字为斩金,此是《风月宝鉴》点清之处。

      7. 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

     道人亲见石上所书故事,石头所记之事又是石头亲见亲历之事,所以又称《石头记》。

     月之旨意为脂,石之亲见为砚,这就是批书人脂砚名字的由来。月之旨意就是要石头来见证满清的灭亡。

     癸酉本第一百零八回,湘云叹道:“自古月神掌管人间之兴衰浮沉,月之旨意要你死你就得死,要你败落你就不得荣盛”。由此也可看出癸酉本与前八十回的契合度是相当高的。

      石头城:金陵(南京)又叫石头城,因城西有座清凉山,别名石头山。民间传说清凉山上的“鬼脸城”是古石头城遗物。鬼脸城是明城墙的一处城头,有一块状如鬼脸的红色砾岩,与城下水塘构成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鬼脸照镜”。

      8. 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书中的金陵,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南京,而是取其字意,为金之陵墓。要想知道金陵十二钗确指哪一位,要与十二钗簿籍和红楼十二支曲对应参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5 1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园柳莺】红学重要发现:《石头记》故事开始于崇祯三年!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苑柳浪闻莺
化心为蝶4

原创:梦园柳莺 中国科大信息学院
《石头记》起笔于崇祯十八年!
《石头记》故事开始于崇祯三年!
《红楼梦》叙述的是关于贾宝玉(假传国玉玺之人)的故事!
《红楼梦》作者是大学者、明遗民方以智!
关于《红楼梦》作者、主题与时代背景的争论可以彻底结束了!
【己卯本】甄士隐女儿名叫【英菊】,谐音寓意就是朱明末世【真英主】,史隐指向崇祯太子--朱慈烺!但崇祯太子【有命无运】,弘光元年“南北太子案”后便销声匿迹。反清复明的旗帜落到朱三太子(崇祯皇子定王朱慈炤,序齿是老三,但实际排行是老二,原二爷早年夭折。)身上!
大体因此原因,《石头记》增删阶段将【甄英菊】改名【甄英莲】了!【真英主】旗帜改换到朱三太子身上,由红楼第一主角贾宝玉主演!
增删后的《金陵十二钗》基本上就成【朱三太子记】--洪门天地会的政治著作!


送TA礼物
1楼2013-07-04 20:30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可是【地陷东南】?
“崇祯元年九月丁卯,京师地震。三年九月戊戌,南京地震。四年六月乙丑,临洮、巩昌地震,坏庐舍,损民畜。五年四月丁酉,南京、四川地震。十月丁卯,山西地震。十一月甲寅,云南地震。六年正月丁巳,镇江地裂数丈。七月戊戌,陕西地震。八年冬,山西地震。九年三月戊辰,福建地震。七月丁未,清江城陷。十年正月丙午,南京地震。七月壬午,云南地震。十月乙卯,四川地震。十二月,陕西西安及海剌同时地震,数月不止。十一年九月壬戌,辽东地震。十二年二月癸巳,京师地震。十三年十一月戊子,南京地震。十四年三月戊寅,福建地震。四月丙寅,湖广地震。五月戊子,甘肃地震。六月丙午,福建地震。九月甲午,四川地震。十五年五月丙戌,两广地震。七月甲申,山西地震。十六年九月,凤阳地屡震。十一月丙申,山东地震。明年正月庚寅朔,凤阳地震。乙卯,南京地震。三月辛卯,广东地震。”


IP属地:安徽2楼2013-07-04 20:33回复
南京澄之骁信息科技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全方位人格测试量表,了解自我人格倾向,对自我进行充分认知,更好定位自己的社会和家庭位置,测试自我人格倾向
2024-09-15 12:13广告
立即查看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
“地陷东南”源自古代神话:共工与祝融交战,共工战败,共工便以头怒触不周山。没想到这座不周山起天柱的作用,结果造成“天柱折,地维绝,地陷东南,天倾西北”……人间顿时山崩地裂、洪水泛滥,人类蒙受苦难,于是产生了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的救世神话。


IP属地:安徽3楼2013-07-04 20:33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地陷东南,天倾西北】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明崇祯八年正月,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数万人克凤阳,过庐州,兵锋直逼桐城。二十七日,桐城守军潘可大部与起义军在县城东郊交战,官军败溃,伤亡100余人,余部逃入城内。县城防守严密,城墙上密布火毬、大炮和弓箭。二十八日清晨,起义军用绳索将众多肉案连在一起,上面覆盖湿棉絮,以防火炮和箭击。他们将这些掩体推至城墙之下,自东祚门环列至向阳门,然后藉此掩护以大斧砸斫城墙,并把这种攻城术戏称为“木牛凿城”。城上守军向义军阵地推放石磙,义军伤亡惨重,便改为火攻。在烟火的掩护下,上百名义军攀登云梯,强行登城,终因守城官军拼死强守,攻城失败。


IP属地:安徽4楼2013-07-04 20:35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朕封姑苏】
引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甄士隐、封氏、姑苏三个名称组合就成【朕封姑苏】之故典!故典之【朕】是舜帝,明末“舜帝”指向崇祯皇帝--参看: 明月清风《石头记》__漫话甄士隐


IP属地:安徽5楼2013-07-04 20:38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朱明【末世】崇祯年间的天灾人祸状况,用女娲补天神话【地陷东南 天倾西北】来比拟象征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红楼之【末世】社会明显指向朱明崇祯王朝!
《石头记》初创时期(1645年)可能仅限于隐写末世崇祯王朝与南明弘光之史,【三春争及初春景】指向崇祯十五年、十六年与十七年(甲申),后期经【悼红轩曹雪芹】十年披阅增删,故事才逐渐延伸至南明永历王朝。


IP属地:安徽6楼2013-07-04 20:40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查《石头记》流传同期史上合符“十一月三十冬至”记载者,自1600年到1800年,200年间惟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崇祯四年辛未(1631)两度【十一月三十冬至】 。
此结论已得到崇祯年间《大统历》史料佐证!
[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
[前代]...[近日]...,也已清晰表明作者乃是大明王朝之人!


IP属地:安徽7楼2013-07-04 20:41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书中板儿、金钗正册之巧姐出镜比小【英菊】多,王熙凤更是几乎天天上戏,都不知几岁,干吗仔细点【英菊】年方三岁,有必要吗?个见,这类冗余文字无非是要给出红楼故事重大事件发生时间:崇祯三年!
甄士隐(真史隐)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寓意甄英菊(真英主)本与【通灵宝玉】(寓:传国玉玺)相关,仅因偶发的甲申国难事件(“有命无运”)而与皇位擦肩而过,甄英菊(真英主)也因而变成甄英莲(真应怜!)了!


IP属地:安徽9楼2013-07-04 20:44回复
惠州市九灵文化传播
周易林黛玉生辰八字,一生运势详批,你想知道2023兔年的财富,情感,健康家庭运势如何么?国学老师测您一生财富,情感,健康运势,输入出生日期立即查看
2024-09-15 12:13广告
立即查看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崇祯三年】:册立皇太子
引用:
朱明【末世】崇祯年间的天灾人祸状况,用女娲补天神话【地陷东南 天倾西北】来比拟象征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红楼之【末世】社会明显指向朱明崇祯王朝!
《石头记》初创时期(1645年)可能仅限于隐写末世崇祯王朝 ...
再来看看,崇祯三年除了前面所述的【地陷东南 天倾西北】之外,还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太子名慈烺,毅宗长子也,母孝节烈皇后周氏,以崇祯二年二月庚寅巳时生。诏曰:“朕为帝王应天历而奉宗祧,首重元储。尤隆世嫡,朕以渺躬,嗣位丕基,祗念我皇祖皇考,集庆发祥,源深绪远。伫昌嗣续,仰慰治谋。兹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以今年二月初四日第一子生,系皇后周氏出,中闱开冢嫡之先。万国惬元良之祝。”
崇祯三年二月庚申,册封皇太子。先数日,帝命大学士率中书官于南熏殿写篆皇太子金册金宝,并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于会极门,赐文官四品上武官三品上并皇亲披红纻丝。册立日,帝以戒严免升殿,百官听宣敕于午门,行十二拜礼。赐三品以上及日讲官,各花朵红一疋,三品以下,皆半红花枝用角,日讲官红全匹花枝用银,仪制署司事员外贺世铸叙劳,升光禄寺少卿,尚书李腾芳,加太子少保。



IP属地:安徽10楼2013-07-04 20:46收起回复

银瓶小姐: 这是哪里的万年历啊?居然可以倒退到这么早以前,我也想试试
2013-7-5 14:20回复

梦园柳莺: 回复 银瓶小姐 :[实用万年历]!俺曾Email【实用万年历】研发小组,他们答复说,该万年历所标【春分】【冬至】字样的,显示的是史上实际执行的节气日期。可惜的是仅标注了节气月日,未标明史上实际执行的节气交接时辰。
2013-7-5 14:48回复

银瓶小姐: 回复 梦园柳莺 :哦,没事,后来我也找到类似的了
2013-7-5 15:03回复
我也说一句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君子之道费而隐,假语存言话是非!】
红楼开篇人物【甄士隐与贾雨村】名号早已点明了《石头记》原创主旨:
君子之道费而隐,假语存言话是非!
姓甄,名费,字士隐。 贾雨村(假语存言),名化(话),表字时飞(是非)。


IP属地:安徽11楼2013-07-04 20:47收起回复

梦园柳莺: 更准确一点:君子之道费而隐,假【寓】存言话是非!
2013-7-22 04:28回复
我也说一句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石头记】是一部吊明反清政治小说,创作动机主要是以史为鉴、呼唤英主,以期反清救国!
《石头记》原创作者方以智曾为崇祯皇子定王(朱三太子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侍讲老师,其才华和品格曾受到崇祯皇帝赞誉,对崇祯诸皇子怀有深厚的个人情感和无限的政治期盼!
因此,【情话末世英主、情系崇祯皇子】自然成为【石头记】创作第一主题!


IP属地:安徽12楼2013-07-04 20:48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汪恰洋烟】:【万福玛利亚】
引用:
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他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晴雯只顾看画儿,宝玉道:"嗅些,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嚏喷,眼泪鼻涕登时齐流。
拉丁语【Ave Maria】早期汉语音译成【万福玛利亚】。
【Ave Maria】【万福玛利亚】经过西洋传教士、中土发展的圣经教徒念经般的教堂诗唱起来,就差不多音成【汪恰】了!
【长肉翅的女子】:基督教堂所画圣经中的人物--天使!
AveMaria-圣母颂-帕瓦罗蒂(拉丁语演唱)
开头的【AveMaria】发音也极似【汪洽】。
英文【圣母玛利亚】为:the Virgin Mary
有人说【汪恰】指英文【Virgin】,意指美国的弗吉尼亚州,那里历史上盛产洋烟。俺以为一来英语发音与【汪恰】不是很恰,二来与前文【长肉翅的黄发赤身女子】缺乏关联,三因十七世纪中美缺乏交往历史,是故,个人感觉,还是拉丁语【NURIA 圣母玛利亚】最接近红楼【汪恰】之音。


IP属地:安徽13楼2013-07-04 20:49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汪恰洋烟】:洋言“汪恰”(圣母)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
--------------------------------------------------------------------------------
《红楼梦》中频度极高地反复提及【珐琅】、【茯苓胆】、【茯苓霜】以及【海西福朗思】,都是半古半今、不土不洋地谐音直指满清顺治皇帝福临的!
红楼故事的【末世】时代背景:1644年甲申北变前后的明清鼎革之际。
洋言“汪恰”之前还加了【真正】两字,含意很明显:
作者无意念基督圣经,也不是闲聊圣经中,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圣母】,而是直接指向现实的、当时垂帘听政的藩国女王----圣母皇太后孝庄!紧接着的“混元盒”说的也是当时的【金花娘娘】孝庄,前面的【金寡妇】骂的也是孝庄。


IP属地:安徽14楼2013-07-04 20:49回复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梦园柳莺红学】若干研究新论: 1. 【海西福朗思牙】==【大秦 拂菻 王廷】==【大清福临王廷】;
2. 【珐琅】==【大秦 拂菻】==【大清福临】
3. 【珐琅】【海西福朗思牙】古代还有【福朗】【佛郎】等译名,双关兼指南明弘光帝:老福王之子朱由崧(福王儿郎)
4. 【茯苓】==顺治皇帝【福临】
5. 【金星玻璃】==【温都里纳】==【完颜阿骨打】(谐音)==金朝开国祖宗。
6. 【怀金悼玉红楼梦】寓意【吊明怀国之“朱楼梦”】。“金乌”为日,“玉兔”为月,金玉良缘寓意“日月”组合,重建大明王朝。
7. 【汪恰洋烟】==洋言【汪恰】==谐音拉丁文圣母颂【AVE MARIA】==【万福玛利亚】==【汪恰】==喻指满清圣母皇太后孝庄。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文化中,【玛利亚】这样的女性是被传统礼教看不起的。因为玛利亚未婚先孕,耶稣的父亲都搞不清楚,哪里称的上贞女圣母?


IP属地:安徽15楼2013-07-04 20:53回复

今视商贸 · 效卓

实拍缅甸翡翠矿区:山被挖的薄如纸片,随时可能倒塌!
实拍缅甸翡翠矿区:山被挖的薄如纸片,随时可能倒塌!
立即查看

2024-09-15 12:13:52 广告

梦园柳莺
风露清愁6
红楼“耶律雄奴”、“犬戎”、“野驴子”、“温都里纳”骂的正是清顺治皇帝【福临】及其老祖宗【完颜阿骨打】!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犍,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拜占庭帝国由罗马帝国的东部疆域演化而来,故又称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至1453年覆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在欧洲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文献典籍中,这个帝国多被称为【拂菻】,但有时也沿用对罗马帝国的旧称“大秦”,或【大秦】、“拂菻”并用。在隋唐时期的典籍中,“拂菻”一名使用最为频繁,也更为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3 21: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龙的“红楼梦” (2020-09-29 11:40:24)
分类: 红楼寓意
陈子龙的“红楼梦”

红楼寓意之特别篇

聂  桥



“红楼梦”三个这字为什么会成为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主要书名,一直是备受关注。结论也是各种各样,有人说是根据白居易的“红楼富家女”之句演化而来,意为富家的兴衰梦;也有人认为源于唐代诗人的“惊破红楼梦里心”,这一派倒是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更有人主张是源于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陈子龙的“始知昨夜红楼梦”。由于陈子龙的抗清志士的特殊身份,索隐派更是把陈子龙的“红楼梦”当做反清复明的一面旗帜。下面是我从网上摘下的一段有代表性的文字。

另外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姓朱,而朱又是指红色,所以《红楼梦》这个书名的意思非常深,“红楼”自然指的“朱明王朝”,而“红楼梦”三个字是指“朱明王朝的旧梦”!有位叫陈子龙的抗清志士写过这样的诗句: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原来这应该就是《红楼梦》书名的真正来历,居然与“明亡清兴”的历史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陈子龙为明朝著名诗人,崇祯初年年仅二十多岁时就成为“几社六子”。清军攻陷江南后,他更是参加了多个抗清组织,在被清兵逮捕后,坚贞不屈,最后在押解途中跳水而死。陈子龙的爱国气节堪称国民楷模,就连他的敌人,清乾隆皇帝都为其墓题辞。因此,选择陈子龙的诗作为“红楼梦”命名的源头,实在是高度符合索隐派的主张。

然而,仔细分析陈子龙这首“红楼梦”诗,就会发现,陈子龙诗中的“红楼梦”与朱明王朝旧梦半点关系。下面就请大家随着笔者走进陈子龙的“红楼梦”。

陈子龙的“红楼梦”见于陈子龙的《春日早起 二首》(见陈子龙诗集《平露堂集》)。此诗作于崇祯八年,时年陈子龙二十七岁。

春日早起 二首 【27岁】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其一)

柳叶初齐暗碧池,樱桃花落晓风吹。好乘春露迷红粉,及见娇莺未语时。 (其二)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首诗的含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创作背景。崇祯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陈子龙参加了当时有名的文社组织几社,并凭借其才华被称为几社六子之一。崇祯三年和崇祯七年,满怀一腔热血的陈子龙两次参加会试,均因几社的政治背景而落第。心灰意冷的陈子龙回到松江,闭门谢客,想以“专心作学问”来排解内心的郁闷。也就在这时,陈子龙结识了流落到松江的游妓杨影怜,也就是后来的秦淮名妓柳如是。两人深深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很快便双双坠入爱河,并在松江南园(一说南楼)开始了一段浪温的生活。只可惜陈子龙的原配打上南园,拆散了一对鸳鸯。据《柳如是别传》的作者陈恪寅分析,陈子龙的《春日早起》就应该是对这段生活的追忆。

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还没踏进仕途一步,他的红楼梦,怎么可能与皇帝的朱楼有任何的联系呢?况且,崇祯八年仅仅是崇祯执政的中期(崇祯执政十七年),哪会有什么“王朝旧梦”,更不会有什么反清复明。陈子龙心中的红楼绝不是什么富宅或者“朱楼”,和无数的文人们一样,红楼永远是他们排解苦闷,寻求精神慰藉的最佳场所。

除了《春日早起 二首》,陈子龙还有一首《浣溪沙 五更》:

浣溪沙 五更

陈子龙

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无独有偶,与陈子龙情投意合的柳如是同样有一首《浣溪沙·五更》:

金猊春守帘儿暗,一点旧魂飞不起,几分影梦难飘断。醒时恼见小红楼,朦胧更怕青青岸,薇风涨满花阶院。

两首词中可以感受到这对恋人对那段生活的留恋。值得注意的是,两人词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小红楼”二字,虽说松江现在有个叫“小红楼”的地方,但与陈柳二人诗的关系却无法证明。笔者倒更倾向“小红楼”三个字取意于“杨州十里小红楼”之句。文人雅士与妓女在“小红楼”这样的娱乐场所相处,在古代文人非常普遍,唐代有元慎与薛涛,宋代有苏东坡与朝云,在清代,即便是后来变节的候朝中,不也是与李香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吗?

年少时风花雪月,并不妨碍陈子龙后来成为民族英雄,我也十分敬佩陈子龙在国家危亡时体现出的气节,在松江我也谒拜了陈子龙墓。然而,陈子龙的“红楼梦”却是他生活的另一面,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青年因报国无门而在风月场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个真实写照。

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但又各不相同。唐代诗人蔡京笔下的“红楼梦”专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结局,陈子龙的“红楼梦”道出他与柳如是之间的甜与苦。而《红楼梦》作者的“红楼梦”呢,即不会是照搬蔡京也不会复刻陈子龙。《红楼梦》作者的“红楼梦”一定是作者在经历人生巨大打击后所得出的感悟。

如果各位看官对此有兴趣,不妨移步土默热红学,去亲身体验“红楼梦”就“梨园梦”,《红楼梦》就是洪昇的梨园梦的真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所用典故集锦
清幽静谧斋 2016-06-27   |  5242阅读  |  4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所用典故集锦










《红楼梦》所用典故集锦


(1)开辟鸿蒙 《太平御览·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曹雪芹写:'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2)女娲炼石 传说远古时候,天塌地陷,大火燃烧不灭,洪水泛滥不止,猛兽凶禽到处噬食百姓。女娲氏炼五色石把苍天修补起来,还砍断了大海龟(鳌)的四足用为擎天柱,杀死黑龙以救助中原,为百姓平息了一场灾祸。[见《淮南子·览冥训》:“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经过科学考察,这是4000~5000年前的一颗小慧星,进入地球轨道,高空爆炸后,炎炎烈火,碎片在中国华北地区冲入大气层,地面形成撞击坑,陨冰融化水浩洋,遗留为白洋淀水系的积水洼地]。曹雪芹据此悲叹自己不如那已经补天的五色石:'无才可与补苍天’。曹雪芹又写《嘲顽石相》:'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还在《芦雪广即景联句》中写薛宝钗的'鳌愁坤轴陷’。

(3)紫府 神话中的仙境,在青丘风山上,天真仙女曾游此地。[见《十洲记》]。唐李义山无题诗:'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曹雪芹写《警幻仙姑赋》:'紫府无双’。

(4)瑶池 阆苑 神话中的仙境,西王母所住的地方,也称瑶台。'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见《穆天子传》]。西王母的园林在昆仑之圃、阆风之苑[见《西王母传》]。曹雪芹写《警幻仙姑赋》:'瑶池不二’。写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又写李纨《文采风流》诗:'神仙何幸下瑶台’。又,传说红梅本来是瑶池的碧桃,因为偷下红尘、变为梅花。梅花本来是白的,因误吞了'丹药’、脱去旧形、变为红梅花,'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见范大成《梅谱》]。曹雪芹写李纹《咏红梅花》:'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5)月宫 蟾光 桂殿 传说:月中除了有嫦娥外,还有癞蛤蟆、桂树。嫦娥本是(禹的部下)羿之妻,偷偷服用了'丈夫羿从西王母处带回来的’不死之药,飞升到月宫住下。癞蛤蟆、正名'蟾除’,月宫也称蟾宫,月光也称蟾光。因传说月宫中生长有桂树,月宫也称桂殿。'青衣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见唐代李商隐《霜月》诗]。曹雪芹写林黛玉《咏白海棠》诗:'月窟仙人缝缟袂’;写史湘云《咏白海棠》诗:'自是霜娥偏爱冷,幽情欲向嫦娥诉’。又写大观园的贾元春改去的对联:'桂殿兰宫妃子家’。又写贾雨村《对月咏怀》:'蟾光如有意’。特别是,写了香菱的《吟月》:'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都是用的同一个典故。

(6)杜宇 传说:古代蜀王的名字叫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也叫杜宇,鸟名又叫杜鹃、子规,啼声悲切。唐李义山《无题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丫环紫鹃即紫色的杜鹃。曹雪芹写林黛玉《桃花行》:'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7)绛河槎 绛、是红色,槎、是木筏;绛河槎、是指红色河里的木筏。传说,天上的银河与海相通,居海岛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这叫乘槎),果然碰见牛郎织女,织女星就是天孙、也叫帝孙。[见晋代张华《博物志》]。'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 [见《拾遗记》]。又传说,东海中蓬莱仙岛上有不死之药,秦代有个徐福,带了很多童男童女入海寻找,一去就没有回来〔在日本,现代已经发现徐福墓〕。曹雪芹写薛宝琴《咏红梅花》:'游仙香泛绛河槎’。又写史湘云《中秋即景联句》:'乘槎待帝孙’。还写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说:'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

(8)洲迷聚窟 传说西海中有聚窟洲,洲上有很大的返魂树,香气飘闻数百里,煎汁制丸叫振灵丸、或却死香,能起死回生。[见《十洲记》]。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说芙蓉女儿死后迷失方向,不知聚窟洲的去路,从那里找来不死的神香?原文是:'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

(9) 镜分鸾别 传说西域有个国家,名叫罽宾,国王捉到一只鸾鸟,很喜欢,但养了三年它都不肯叫。据说'鸟见了同类才鸣’,就挂了一面镜子让它照,鸾见影,悲鸣冲天,一奋而死。这个镜子就叫鸾镜。[见《异苑》]。另,《古今诗话》中说:南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在乱离中分别,各执破镜之半,后得以重逢团圆。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麝月’既是丫环名、又音谐'射月’,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也是指镜子。说的是:镜子已破碎、鸾鸟失偶,我满怀愁绪,不忍打开麝月的镜匣。

(10)骊山之姥 古代传说:周时有骊山女子为天子,才艺出众,传闻后世,到了唐宋,传为女仙,因而称'姥’。又传说:神妪叫成夫人,好音乐,每听到有人奏乐歌唱,便跳舞。[见《搜神记》]。'梦入神山教神妪’。[见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启骊山之姥’。

(11)余庆 《易》:'积善家,必有余庆’。曹雪芹写巧姐《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12)上青云 《史记·伯夷列传》讲:'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意思说:普通老百姓想要修养道德、磨练品格,如果不向高明人士学习、同他们结交,怎能做出贡献、扬名后世呢?曹雪芹写薛宝钗《柳絮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13)有凤来仪 '箫韶九成、有凤来仪’。[见《尚书·益稷》]。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禽,'食竹实’,它的出现是一种祥瑞,舜的乐曲奏过九章,凤就来了。'曹雪芹写大观园《题额》:'有凤来仪’。曹雪芹又写薛宝钗《凝晖钟瑞》诗:'修篁时待凤来仪’。曹雪芹还写贾宝玉《有凤来仪》诗:'秀竹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14)湘江 高唐 楚云 湘江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的地方。当年,'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见《述异记》]。曹雪芹写林黛玉《题帕》:'湘江旧迹已模糊’。高唐、在云梦泽中的台馆,楚云、指巫山神女'行云作雨’。宋玉《高唐赋》:写楚襄王梦见的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商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曹雪芹写《湘云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写《乐中悲》曲:'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15)羽野 古代话:禹的父亲鲧为了能堵塞洪水,专门使用了一种生长不息的神土(息壤),而这是违反天帝命令的,并因此被天帝派遣的祝融杀死在'羽山’的荒野。[见《山海经·海内经》]。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说芙蓉女儿刚烈的气节,遭到暗伤,她的死、比被杀在荒野的鲧,还要惨烈:'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16)洛浦之灵 古代传说: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龟’背着文书来献给他。[见《尚书·洪范》]。又,黄帝东巡黄河,过洛水,黄河中的神龙,背着图来献;洛水中的神龟,背着书来献;上面都是赤文篆字。[见《汉书·五行志》]。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龟呈洛浦之灵’。

(17)比干 人名,商代贵族,纣王的诸父,曾强谏过纣王,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见《史记·殷本纪》]。曹雪芹写《赞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

(18)厚地高天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见《诗·小雅·正月》]。说的是:天虽高、仍受束缚不能自在,地虽厚、走路仍应畏缩地小心小步。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也一样是:'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见元好问《论诗》]。曹雪芹写《孽海情天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19)鬼蜮 '为鬼为蜮’、制造灾祸, [见《诗经·小雅·人斯》]。蜮、是一种动物,生长在水边的害人虫,形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称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影’。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

(20)琴边衾里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见《诗·周南·关睢》]。说的是夫妻关系:夜里同寝、白天弹琴、亲近和乐。曹雪芹写薛宝钗的《灯谜·更香》诗:'琴边衾里总无缘’。

(21)莺出谷 指:莺鸟从幽谷中飞到高高的柳枝上去。'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见《诗经·小雅·伐木》]。曹雪芹写薛宝钗《凝晖钟瑞》诗:'高柳喜迎莺出谷’。

(22)天上夭桃 云中杏蕊 天上夭桃是指王母蟠桃园的桃子美而盛的样子,'桃之夭夭’,[见《诗经·周南·夭桃》]。云中杏蕊,指《神仙传》中的董奉,住在庐山顶上为人治病,痊愈的病人在山顶各栽几棵杏树,数年累计10万余株、郁然成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春风怨未开’。[见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曹雪芹写《虚花误》曲:'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23)浣葛 浣、洗涤,葛、蔓生植物,多生长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长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薄浣我衣’,[见《诗经·周南·葛覃》]。曹雪芹写大观园的贾元春'题额’:'浣葛山庄’和贾宝玉的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

(24)采芹人 芹、指水芹菜,多长于水边,'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见《诗经·鲁颂·泮水》]。泮水是泮宫之水,泮宫是学宫,采芹人指读书人。曹雪芹写大观园贾宝玉的对联:'好云香护采芹人’。

(25)鸡栖于埘 埘、是在墙上挖洞做成的鸡巢。'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不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见《诗·王风·君子于役》]。这是妇人思念长久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曹雪芹写薛宝钗《射覆(猜想隐喻的事物)》的答案:'鸡栖于埘’。隐喻薛宝钗的未来,是思念长久在外的丈夫贾宝玉。

(26)玉待价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孔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是讲:有美玉在这里,子贡问:'是藏在椟里头,还是找个识货的人来卖掉?’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是等待识货的人来把它卖掉’。[见《论语·子罕》]。曹雪芹写贾雨村《对月咏怀》:'玉在椟中求善价’。

(27)箕、裘 指簸箕、皮袍,古代要求:冶炼的人家、先要学会缝补皮袍,造弓的人家、先要学会做簸箕,从而为生产活动做好准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见《礼记·学记》]。曹雪芹写《好事终》曲:'箕裘颓堕皆从敬’。

(28)鸟惊庭树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见《庄子·齐物论》]。曹雪芹写《警幻仙姑赋》:'但行处,鸟惊庭树’。

(29)天和 即:天地间清淡之气,人体的元气,不动心、不劳形、清静淡泊,可保持元气,'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见《庄子·知北游》]。曹雪芹写《虚花误》曲:'觅那清淡天和’。

(30)玉、冰、雪 玉和冰雪,都是白色,表示洁白、白色花卉或白色丝织品(缟)。如:'肌肤若冰雪’,[见《庄子》]。'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见宋代苏轼《松风亭下》诗]。'王母阶前种几株,水晶帘外看如无’,[见唐代韦庄《白樱桃》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见唐代戎力《早梅》诗]。曹雪芹写贾探春《咏白海棠》诗:'莫谓缟仙能羽化,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写郉岫烟《咏红梅花》诗:'缟仙扶醉跨残虹,浓淡由他冰雪中’。写薛宝钗《咏白海棠》诗:'欲偿白帝凭清洁,冰雪招来露砌魂’。写林黛玉《咏白海棠》诗:'碾冰为土玉为盆’。写史湘云《咏白海棠》诗:'花因喜洁难寻偶,秋阴捧出何方雪?晶帘隔破月中痕’。

(31)埋琴稚子 琴曲有《白雪》之调,能使人悲伤,弹琴者叫雍门周,恐怕对孟尝君不易见效,于是先对孟尝君讲了一个故事:'雪埋稚子以挑琴’的预言。'将来你孟尝君死后、坟墓生荆棘、狐兔穴其中、樵儿、牧竖(稚子)踯躅其上凄然而歌:孟尝君之尊贵,亦犹若是乎?’……孟尝君听后,果然泪流满面。雍门周再引琴一弹,孟尝君悲然泣下。[见汉代《新论·琴道》]。曹雪芹在《芦雪广即景联句》中写薛宝琴的'埋琴稚子挑’。

(32)鸠鸩恶高 屈原说:'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猛禽历来不与普通鸟类群居,不在同样圆周轨道上的运动物体,怎能互不干扰?[见春秋屈原《楚辞·离骚》]。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说:谁能料到:由于'恶鸟’仇恨高翔、雄鹰反而遭到网获,臭草妒嫉芬芳、香兰竟被剪除,原文是:'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罘拙,薋施恶其臭、茝兰竟被芟鉏’。

(33)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眉尖若蹙,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好看,而东施也学着'捧心而颦’ 、皱眉的样子却更难看。[见《庄子·天运》]。又相传,西施'浣纱、漂丝’的地方在浙江绍兴县南的若耶溪,又叫浣纱溪。'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见王维《洛阳女儿行》]。曹雪芹写《赞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写《赞会芳园》:'小桥通若耶之溪’。又写贾宝玉《咏白海棠》:'捧心西子玉为魂’。还写林黛玉《五美吟》:'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34)虞兮幽恨 虞姬跟随一个眼里有两个眸子(叫重瞳)的项羽,转战南北,后来项羽在垓下被围,虞姬先饮剑自尽,鼓励项羽放心突围。这比项羽的部将黥布、彭越,虽然投降刘邦、却被刘邦杀害、剁为肉酱好得多了。[见《史记·项羽本纪》]。曹雪芹写林黛玉《五美吟》:'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剁为肉酱),饮剑何如楚帐中’。

(35)阿房宫 阿房宫亦称阿城,秦惠王营造未就,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见《三辅黄图》]。曹雪芹写《护官符》:'阿房宫、三百里’。

(36)红尘 '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是说长安的繁盛,可以演绎为人世间的繁华。[见班固《西都赋》]。 曹雪芹据此悲叹自己:'枉入红尘若许年’。曹雪芹又写林黛玉《世外桃源》诗:'仙景别红尘’。

(37)楼空鳷鹊 鳷鹊楼、是汉武帝所建的楼名。'鹊辞穿线月’,[见李贺《七夕》诗],说:七夕人家,妇女穿'七彩针、结彩楼’,叫七夕之针。[见《荆楚岁时记》]。所结彩楼,由五色丝编织而成,而且是把'五色丝纳于口中,手引而结之’,即成文锦。[见《拾遗记》]。所结的鸳鸯带、有时仍夫妻分别:'鸳鸯细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 [见唐代《张祜诗》]。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38)钗待飞 传说汉武帝时,有神女留下玉钗,到昭阳帝时,有人想打碎玉钗,打开匣子,只见:白燕从匣中飞出,升天而去![见郭宪《洞冥记》]。曹雪芹写贾雨村《对月咏怀》:'钗于奁内待时飞’。

(39)玉金马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见:汉乐府《相逢行》]。曹雪芹写《护官符》:'白玉为堂金作马’。

(40)恨比长沙 这里的长沙,是指当过长沙辅佐官(太傅)的贾谊,因他主张中央集权而受权贵排斥,从中央机关岗位被贬职流放到长沙地方就职,33岁时在长沙郁郁而死。曹雪芹写贾宝玉《芙蓉女儿誺》:'闺帏恨比长沙’,闺中女儿晴雯的愤怒,恰似受打击、被贬官流放到长沙去的贾谊。

(41)昭君 即王嫱、汉元帝时的宫人,因避讳晋朝司马昭的'昭’字、晋时改称明妃,她貌美,但不贿赂画工,因而她的像、画得不美。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来求亲时,汉元帝将她远嫁,出塞时弹琵琶寄恨。死后葬在黑河岸,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朝暮(早晚)有愁云怨雾覆冢上’。[见《清一统志》、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见唐代杜甫《咏怀古迹》诗]。曹雪芹写《警幻仙姑赋》,形容警幻仙姑漂亮,'实愧王嫱’。又写林黛玉《五美吟》:'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还写薛宝琴《青冢怀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42)播戎羌 说东汉时候,马援的功劳。南越赵陀侵占'瓯貉’后,设置交趾郡。光武帝时,交趾郡人起义,攻占65城,马援奉命率2万人镇压成功,建立两根铜柱标志汉朝的边界。7年后,现在的甘肃西南、青海东部的羌兵,攻占金城郡,马援又奉命击破其武装,把7,000羌人'迁居另处’。曹雪芹写薛宝琴《交趾怀古》:'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43)停机德 古人乐羊子,远地出门去'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来了。他妻子就拿刀砍断了织布机上的绢,布就织不下去了;比喻学业中断,人不能成长,劝他继续求学。[见《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曹雪芹写《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

(44)齐眉举案 汉代的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仍十分恭顺,每次给他送饭,都跪着把'食盘’举得同自己的眉毛一样高,便于梁鸿取食。[见《后汉书·梁鸿传》]。曹雪芹写《终身误》曲:'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45)曲径 曲折的小路。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传说汉代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个仙女,留他们住了两年半,后来,他们回家乡时,发现已经过了七代人。[见《齐谐记》及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曹雪芹写《赞会芳园》:'曲径接天台之路’及大观园迎面一山、微露羊肠小道的'题额’:'曲径通幽处’。

(46)玉堂人 指妃嫔,因为她们住在玉堂里。汉代的'未央宫有殿阁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见《三辅黄图》]。曹雪芹写林黛玉《世外仙源》诗:'花媚玉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09: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回前诗
谁有《红楼梦》的回前诗,敬请提供,由衷地感谢!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6个回答#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tianxie洛洛
2018-07-27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关注
《红楼梦》的回前诗:

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甲戌本第2回回前诗)

题曰:捐躯报君恩,未报躯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诚可待。(列藏本第4回回前诗)

题曰: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己卯本第5回回前诗)

题曰: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甲戌本第6回回前诗)

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甲戌本第7回回前诗)

题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甲戌本第8回回前诗)

诗曰: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庚辰本第13回回前诗)

诗曰: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庚辰本第17、18合回回前诗)

题曰: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列藏本第64回回前诗)



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内容简: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意义:

《红楼梦》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4    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百度网友b1a62bd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695个赞
关注
  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人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捐躯报君恩,未报躯犹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诚可待.
  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金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万种豪华原是幻,何尝造孽,何是风流?
  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求?只爱蝇头!
  一番遭遇几多愁,点水根由,泉涌难酬!
  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道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縠(hú):有皱纹的纱 斝(jiā):古时一种盛酒的器皿.
  十回 金寡妇贪利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新样幻情欲收拾,可卿从此世无缘.
  和肝益气浑闲事,谁知今日寻病源?
  十一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幻境无端换境生,玉楼春暖述乖情.
  闹中寻静浑闲事,运得灵机属凤卿.
  十二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
  有朝敲破蒙头瓮,绿水青山任好春.
  十三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生死穷通何处真?英明难遏是精神.
  微蜜久藏偏自露,幻中梦里语惊人.
  十四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家书一纸千金重,勾引难防嘱下人.
  任你无双肝胆烈,多情奋起自眉颦.
  十五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欲显铮铮不避嫌,英雄每入小人缘.
  鲸卿些子风流事,胆落魂销已可怜.
  十六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请看财势与情根,万物难逃造化门.
  旷典传来空好听,那如知己解温存.
  十七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此为蒙本回目,与通行本有异)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十九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彩笔辉光若转环,情心魔态几千般.
  写成浓淡兼深浅,活现痴人恋恋间.
  二十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智慧生魔多象,魔生智慧方深.
  智魔寂灭万缘根,不解智魔作甚.
  二十二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禅理偏成曲调,灯谜巧引谶言.
  其中冷暖自寻看,尽夜因循暗转.
  二十三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群艳大观中,溜弱絮春风.
  惜花与度曲,笑看利名空.
  二十五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有缘的,推不开;如心的,死不改.
  纵然是,通灵神玉也遭尘败.
  梦里徘徊,醒后疑猜,时时兜底上心来.
  怕人窥破笑盈腮,独自无言偷打噜.
  这的是,前生造定今生债.
  二十六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一个是才得传消息,一个是旧喜化作新歌.
  真真假假二事堪疑,哭向花林月底.
  三十三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遭笞挞
  富贵公子,侯王应袭,容易在红粉场中作罪.
  风流情性,诗赋文词,偏只为莺花露间留滞.
  笑嘻嘻,哭啼啼,总是一般情事.
  三十四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两条素怡,一片真心,
  三首新诗,万行珠泪.
  三十五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情因相爱反相伤,何事人多不揣量.
  黛玉徘徊还自苦,莲羹甘受使儿枉.
  三十六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造物何当作主张,任人禀受福修长.
  画蔷亦自非容易,解得臣忠子也良.
  三十七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海棠名诗社,林史傲秋闺.
  纵有才八斗,不如富贵儿.
  三十九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只为贫寒不拣行,当家趋入且逢迎.
  岂知著意无名利,便是三才最上层.
  四十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如画春游.
  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四十一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遭母蝗虫
  任乎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四十二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谬补余香
  谁谓诗书鲜误人,豪华相尚识天真.
  见得古人原立意,不正心身总莫论.
  四十三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了与不了在心头,迷却原来难自由.
  如有如无谁解得,相生相灭第传流.
  四十四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云雨谁家院,飘来花自奇.
  莺莺燕燕闹,芳菲枝枝因.
  风滴玉露正春时.
  四十五 金兰契互剖金兰心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富贵荣华春暖,梦破皇粮愁晚,
  金玉坐楼基,也是戏场妆点.
  莫缓,莫缓,遗却灵光无限.
  四十六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裹脚与缠头,欲觅终身伴.
  顾影自为怜,静住深深院.
  好事不称心,恶语将人慢.
  誓死守香闺,远却扬花片.
  四十七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不是同人,且莫作知心语.
  似假如真,事事应难许.
  着紧温存,白雪阳和曲.谁堪比?
  船上要离,未解奸侠起.
  四十八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心地聪明性自灵,喜同雅品讲诗经,娇柔倍觉可怜形.
  皓齿朱唇真袅袅,痴情专意更娉娉,宜人解语小星星.
  五十五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积德于今到子孙,都中望族首吾门.
  可怜立业英雄辈,遗脉谁知祖父恩.
  七十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空将佛事图相报,以触飘风散艳花.
  一片精神传好句,题成谶语任呼嗟.
  七十九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静含天地自宽,动荡吉凶难定,
  一喙一饮系生成,何必梦中说醒.
参考资料: 《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35    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123587822
2008-02-27 · TA获得超过183个赞
关注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秀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空将佛事图相报,已触飘风散艳花。
一片精神传好句,题成谶语任吁嗟。
3    评论 分享 举报
佐仓葵
2008-02-27
关注
楼上大人真厉害...不过...楼主要找的可是下面这首?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    评论(1) 分享 举报
melovegerm
2008-03-01
关注
一局输嬴料不真,
香消茶尽尚梭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傍观冷眼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20: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红楼梦》百思不解:为什么只说“吃茶”,却不用“喝茶”?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里的百思不解:为什么只说“吃茶”,而不用“喝茶”?

《红楼梦》里的言语是三百年前古人的说话,但不能简单认为古人就像书中人那么讲话。作为文学作品肯定要有书面语的修饰,必然与当时的语言存在差别。

就像现代语言以普通话为基础,各地方言更有差距。书面语在小说中也依旧与真实的普通话或各地方言有区别。


如果单纯从《红楼梦》的语言去探求故事原型,将很难得到真实答案。书中很多书面语不是《红楼梦》专属,而是更符合明清小说的书面语特点。

比如说“吃茶”,“甚”这两个词汇,经常被有些读者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江南故事或者山西故事,并就此考据不免失于偏颇。

《红楼梦》中确存在大量类似“吃茶”这种现代不常用,或者以“喝茶”取代的词汇。

(第三回)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其实不光全用“吃茶”不用“喝茶”,酒也大多用“吃”而非“喝”。

(第八回)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一面令小丫鬟:“来,让你奶奶们去,也吃杯搪搪雪气。”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

“吃酒”“吃茶”这种说法如今大部分地区确实没有,只在江浙一带还有保留。是不是因此证明《红楼梦》就是讲述江南故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说如今都用“喝茶”不用“吃茶”,不表示300年前的古人不用。这种书面文字不能只看《红楼梦》,还要参考同时代或者再早一些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或者《儒林外史》《三言二拍》一类,就会发现那些文学作品中,无论讲述哪里故事,全用的是“吃茶”和“吃酒”。显然,明清时代的主要语言方式就是用“吃”不用“喝”,而并非特定方言。

异曲同工的还有“甚”字,如今似乎山西人说的比较多。可实际上《水浒传》《三言二拍》里所有人都用“甚”而不用“什么”。表明当时的书面语都用“甚”,不是山西专属,并以此为据说《红楼梦》讲的是山西故事。

类似还有金陵十二钗。一提到金陵都知道是南京。但并不能证明《红楼梦》故事发生在南京。书中明确贾家原籍是江宁也就是南京不假。可全都有北迁的描写。


贾家在南京有宁荣二府,京城还有宁荣二府,分明借鉴了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情况。

林黛玉进京是北上。薛宝钗一家进京是北上,妙玉、邢岫烟和薛宝琴进京全是北上。就说明《红楼梦》故事中的京城更大可能是在京城“北京”发生。

那为什么还叫“金陵十二钗”?不叫“京城十二钗”?皆因古人与如今的“籍贯”不同。

古人无论在哪里出生、长大和生活都不重要,出身必须以籍贯论。贾宝玉原籍金陵,他便要以江宁人士贾宝玉自居。秦可卿死后,贾蓉的履历就能证明: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江宁属于“金陵”范畴,包括了南京的江宁,苏州的姑苏等。是以金陵十二钗所有人的籍贯都是金陵,自然要称金陵十二钗,而不能称其他。

《红楼梦》类似情节很多,都不能作为论证实据。书中故事足够精彩,也没必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纠缠。倒是故事内容更有意思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24 10:4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5: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与昆曲
月是故乡明548 2016-09-11   |  3068阅读  |  2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与昆曲

(一)

王湜华

       编者按:《红楼梦》是以曹寅和李煦家族生活为蓝本的小说,其人物在曹家和李家中均可依迹可循。康熙、乾隆年间,昆曲正处于最为鼎盛时期,曹寅、李煦和当时的仕大夫和文人官僚一样,在家中办置戏班,这从小说《红楼梦》中亦可窥见当时两家演剧之盛。

      王湜华先生,字正甫,号音谷。江苏苏州人,1935年生于上海。王伯祥先生之子。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1976年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喜书法,精篆刻,亦善作旧体诗联等。此文原载于《 红楼梦学刊》 一九九四年第二辑。



说起《红楼梦》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其中与昆曲有关的地方不少,而且昆曲在红楼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不小的作用。细一审读,其实书中讲到昆曲演出,以及与昆曲有关的事并不算多。然而昆曲确实成了《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别看着墨无多,却如伟大诗人在其精采诗歌中用典,既不令人费解,又不故弄玄虚,卖弄高深,只让人觉得用得神妙,画龙点睛;既省了篇幅,又增添了情趣。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中,讲到要为宁府的贾敬做寿,临时叫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挡子打十番的”。戏是在东府的会芳园演。凤姐午饭后先去探秦可卿的病,当她到场时戏已演过八九出了,都演了些什么,书中没作交代。只是凤姐一到,即让她点戏,她“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子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 唱完了, 再唱这两出, 也就是时候了’”。







      这《还魂》即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第三十五出,《弹词》即清初剧作家洪昇《长生殿》中的第三十八出,《双官诰》当是清初剧作家陈二白所作传奇《双官诰》中的某出。陈二白,字于令,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作品除《双官诰》之外,尚有《称心人》、《彩衣欢》、《画锦归》而后两种传奇没能留传后世。《双官诰》讲的是诸生冯琳如避仇远逃,他的妻妾误以为他已死了,共谋改嫁,而丫鬟碧莲为了养育冯琳如的儿子,日纺夜绩,十分艰苦。最后琳如做了大官回来,儿子又登甲科,父子官诰都归碧莲一人, 故名为《双官诰》。这剧完全是宣扬忠孝节义的, 而剧中碧莲日夜纺绩、督子夜读的情节确十分感人, 所以这部传奇流传颇广, 在清代舞台上常演出的其中的折子就有《蒲鞋》(亦称《做鞋》)、《夜课》( 亦称《课子》)、《借债》、《见鬼》、《荣归》、《贵诏》、《诰圆》等七八出, 其中《借债》又可分为《前借》、《后借》。《红楼梦》这一回中提到凤姐到场时正在演《双官诰》,肯定是其中的某折,大概不是《荣归》就是《贵诏》、《诰圆》之类, 因是为过贾敬的生日而唱戏,多数是会点这些吉利戏的。梁恭辰在《劝戒四录》中特别推崇《双官浩》这部传奇, 认为可以它来激励寡妇们坚定守寡的信念, 可见正是代表正统封建思想的贾母、王夫人等辈所愿意看的“好戏”,也正是李丸能麻木地守节教子的思想基础,能成为李丸等辈的楷模。曹雪芹在借凤姐点戏这一情节来简单交代一下, 前面的八九出大致都是些什么戏时,特别提到《双宫诰》,是有一定用意的, 让读者自己去猜测。










     《还魂》这出在《牡丹亭》原著中称《回生》,这一出写的是柳梦梅掘出杜丽娘的棺木,开棺,丽娘回生与柳梦梅相见的事, 是《牡丹亭》中画龙点睛的一出, 既是充分反映汤显祖浪漫主义理想追求的集中表现, 又是封建贵族们愿意接受, 认为是喜幸的折子戏。尤其在昆曲折子戏盛行的乾隆年间, 这出戏常演。汤显祖在这出戏中所包孕的内涵至为丰富。《还魂》带来的团圆结局这一点, 却正是贾母、王夫人最欢迎的、热切盼望的, 所以凤姐点这一出戏, 完全是为了讨王夫人等那天在场的几位长辈的欢心, 在寿宴上图个吉利, 有心人一看就明白。









     再来说《弹词》。它是洪昇《长生殿》中的第三十八出, 讲的是唐玄宗时代的老乐工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以弹琵琶卖唱, 唱的即是他回忆当年在宫中所见唐明皇杨贵纪的恋爱故事。从总体来说, 《弹词》一出是借李龟年讲述当年他亲眼见的故事来客观叙说这一悲剧的, 但其中〔九转货儿郎〕里的〔二转〕至〔五转〕, 正唱的是恋爱故事中情绵意浓的一段, 也就是热恋到忘乎所以的一段, 接下来〔六转〕则就讲到“ 恰恰正好喜孜孜霓裳歌舞, 不提防扑通通渔阳战鼓”了。原著中“喜孜孜” 作“ 呕呕哑哑”,“扑通通” 作“扑扑突突”。这一出戏李龟年唱讲故事,原是有听众出场的, 并且还夹杂些与李龟年的问答,而在演折子戏时,多改成独脚戏,即不出现群众场面了,并且往往只演唱其中的一部分。若单演唱〔二转〕至〔五转〕, 则完全成为一出讲述喜事的戏了。加上《弹词》中的各段都是老幼皆爱听的精彩段子,所以凤姐在点《还魂》的同时,又点了这出,可以说,其用意是与点《还魂》相一致的。而且就戏的安排来说,点一出生旦戏,配上一出老生戏,也不显得单调。总之可以说,凤姐在点戏方面是相当在行的,既讨了长辈们的欢心,还十分得体,大家也都愿意看。


《红楼梦》与昆曲



(二)



王湜华






     第十八回是写元妃“归省庆元宵”。现在通行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订本, 十七十八回是连着的, 并分开,回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已分开的各种版本题目出入颇大,分回的位置也各不相同。但不论分与不分, 也不论怎样分,涉及到昆曲内容的部分, 都分在第十八回。演戏又是专为元纪归省而演的,这是《红楼梦》中场面最大,最轰轰烈烈的高潮,在这个场合自然少不了演戏,而且更非一般之喜寿庆宴之可比,自是富贵气之外, 添上几分皇家之气。

   十八回中写道: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 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 只见一大监飞来说: “作完了诗, 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 并十二个人的花名单子。少时, 大监出来, 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有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做尽悲欢的情状。刚演完了,一个太监托着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连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做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不过他,只得依他做了。元妃甚喜,命:“莫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绸,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之类。





   这段文章不长, 却充分表规了龄官倔强的性格。昆曲行当中(编者注: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昆曲在乾隆年间盛行之时,行当已经划分为十二种脚色,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付)、三面(相当于丑)、杂,后行当进一步细化,至清末共有二十家门之说), 小旦尚细分成许多脚色家门(编者注:小旦可分为正旦、闺门旦、贴旦、六旦、刺杀旦、作旦),应工杜丽娘的是闺门旦, 也称为五旦,演《钗钏记》的《相约》《相骂》史家丫鬟芸香的是贴旦应工(编者注:清末以从贴旦中分化出来的六旦应工), 两者本属不同家门, 但同属旦行,两者能兼演的亦未算难事, 这里写贾蔷命龄官演,她偏不肯, 这在当时是颇要些勇气的。《游园》《惊梦》她根本不会是不可能的, 只能说不是她最拿手的戏、本行戏。而从《游园》《惊梦》换到《相约》《相骂》,在那个场合应该说是很不得体的, 而贾妃让龄官“不拘那两出”, 她就单选了这两出来顶主子贾蔷, 也反应出龄官的性格, 贾蔷也拿她没办法。尤其《相骂》, 演的是丫鬟芸香与皇甫家老夫人拌嘴相骂, 更显得不合宜。结果谁也没能更改龄官的决定。



   现在再反回来一出出地谈十八回中所提到的各出戏。元妃点的第一出《豪宴》, 出于李玉所写的《一捧雪》。李玉字玄玉, 一作元玉, 号苏门啸侣, 所居曰“一笠庵”, 故又称一笠庵主人。他是明末清初极重要的剧作家, 据记载他共作传奇三十余种, 今传世的尚有十八种之多, 其中最有名的有《一捧雪》、《人兽关》、《永困圆》、《占花魁》等四本, 人称之为“ 一人永占” , 亦可见李玉颇有永执曲坛牛耳之雄心。《豪宴》是《一捧雪》传奇中的第五出, 写的是明代莫怀古家的玉杯“一捧雪” 被严篙之子严世蕃看中并被霸占去,遂至被陷害, 闹得家破人亡的故事。这《豪宴》一出写的是莫怀古以汤勤精于装裱事画和鉴别古董, 便推荐汤勤给严府, 严世蕃设宴招待, 演出《中山狼》杂剧。这是一出所谓“ 戏中戏” , 形式上看是蛮有趣的, 但乾隆年间的戏曲选集《缀白裘》、《纳书楹曲谱》中都未选人,所以述不能说是十分通常的戏。曹雪芹特地写元妃点这出戏, 是有一定含义的。脂批已明确指出, 这出《豪宴》是“伏贾家之败的”,连同下面的三出也一样, 《乞巧》则是“伏元妃之死”的,《仙缘》是“伏甄宝玉送玉” 的,《离魂》是“伏黛玉死”的, 并且还进一步指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 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龄官唱《乞巧》饰演杨玉环   

   再接着来说《乞巧》。《乞巧》是洪昇《长生殿》中的一出。在原著中称《密誓》, 是第二十二出, 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责妃在七月七日祭牵牛、织女二星, 密誓为了爱情将至死不渝。《乞巧》被选入乾隆以的戏曲选本《昆曲大全》。描写乾隆时代演员生活的《品花宝鉴》中, 曾写到袁宝珠演过《密誓》, 可以说明乾隆时代已常演这两出戏, 与《红楼梦》相印证, 可推知《乞巧》之名并非在乾隆以后收人《昆曲大全》之时才出现, 而是早在曹雪芹时代(编者注:或更早在曹寅时代)就有《乞巧》这一名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以贵纪被赐死而告终的, 所以曹雪芹写元妃点这出戏, 用以暗示元妃自己的结局, 是十分恰切的。

   《仙缘》是汤显祖《邯郸梦》中的第三十出, 也是最后一出, 原名《合仙》, 舞台演出本称《仙圆》, 亦称《仙缘》, 写的是吕洞宾下凡来度卢生上天的故事。戏中很热闹, 八仙一个不缺地都登场, 因此这出戏也有“ 八仙度卢” 之称。可以说是元妃所点四出戏中最最得体, 十分适合省亲热闹场面的一出, 十分鲜巧, 所以脂批说它“伏甄宝玉送玉”,这出《仙缘》与《上寿》、《扫花》 俗称之为“八仙吉字三出头”,是富贵人家最爱看的讨口彩吉利戏。





《牡丹亭》之离魂(张继青饰演杜丽娘、王维艰饰演杜母、徐华饰演春香)

   《离魂》是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中的第二十出, 原名《闹疡》,写的是杜丽娘犯相思病, 于八月中秋夜病入膏肓、身亡之事。虽然是为后面还魂之事必不可少的一笔, 但在省亲时, 元妃亲点此戏, 实属气氛不合, 自然是曹雪芹有意安排的暗示性的伏笔, 确是伏黛玉未婚而夭逝的结局的。





《牡丹亭》惊梦(俞振飞饰演柳梦梅、程砚秋饰演杜丽娘)

   《游园》《惊梦》也出自汤显祖《牡丹亭》, 原为第十出, 名《惊梦》, 昆曲演出本多析为《游园》《惊梦》两出。这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 恕不多谈(编着注:描述杜丽娘游玩花园回房思春做梦,梦中见一英俊书生手执柳枝与自己欢会缠绵之情形)。因为这是两出不管在什么场合演来都较合宜的戏、并且是不分男女老少都爱听爱看的戏所以“贾蔷忙答应了”, 便命龄官演这两出(编者注:《游园》《惊梦》是昆曲久演不衰的名剧,尤其《惊梦》以文辞香艳而著称于世)。

《游园》唱词欣赏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惊梦》唱词欣赏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钗钏记》之相约、讨钗(沈国芳饰演芸香、陈玲玲饰演皇甫母)

   龄官坚持要演《相约》《相骂》,这二出出自《钗训记》传奇, 作者是明代人, 署名月榭主人。《相约》在原著中为第八出, 讲的是史家丫鬟芸香遵小姐碧桃之命请皇甫吟之母向其子转达约会之事。而《相骂》为原著中的第十三出, 讲的是芸香又到皇甫家, 责备老太太受了史家的钗训、金银等聘礼而并不娶亲, 从而展开了一场皇甫老太太与丫鬓芸香间的口角。《相骂》又称《愤诋》或《讨钗》, 但因常与《相约》连演。虽可说它是一出热闹有趣的戏文, 但就从这戏名来说, 在这一喜庆庄重的场合来演, 也相当别扭的。这也是曹雪芹用来刻划龄官性格的既省笔墨又十分有力的一笔。



    第二十二回的回目上联即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这一回所写的听戏与上面十八回所写迥然不同。十八回只是提到了八出戏名, 没有详谈戏文的内容, 但读者可以通过戏名想到戏的内容, 去体味作者的用意; 而这一回则通过宝、钗、黛谈及戏文的内容来指明全书的某些寓意,书中写道:

  “至二十一日, 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合, 定了一班新出小戏, 昆弋两腔皆有”。

   这里的“新出”, 或指当时刚出现在戏曲舞台上, 或指戏班新近刚刚排练出来, 这里曹雪芹没有明确指出。这台戏中“昆、弋两腔皆有” , 这既反映了康雍乾时代的一般情况, 从下文所说到的戏, 也正与此符合。《刘二当衣》就是一出插科打浑的戏, 亦称《扣当》, 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弋阳腔, 而在故宫南府档案中有《穿戴题纲》两册, 在“昆腔杂戏”一册中列有“扣当”戏名, 在“弋腔”中倒并无“扣当” , 可见昆曲中有可能已将“扣当”吸收进来。书中又写道:

  “吃了饭点戏时, 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 无法, 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西游记》之胖姑



    《西游记》的内容是妇孺皆知的,在清代舞台上还常演的《西游记》戏, 只有六个析子戏, 它们是:《认子》、《胖姑》、《借扇》、(见《缀白裘》、《与众曲谱》) 《北饯》、《回回》(见《缀白裘》、《集成曲谱》) 、《思春》(见《纳书楹曲谱》)。这六出中宝钗到底点的是哪一出呢? 曹雪芹没有交代。《思春》亦称为《狐思》,出于无名氏《俗西游》, 内容有点“淫荡”, 看来宝钗绝不会在贾母而前点这一出, 所以可将它首先排除,其余五出最大可能是《胖姑》。《胖姑》又称《村姑》, 这出戏源于元末明初剧作家杨景贤《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中的第六出《村姑演说》, 内容是讲一个胖胖的农村小姑娘, 手舞足蹈地讲述她所见到的唐僧出发取经的热闹场面。主要是通过六旦的唱做来描绘, 既表现了胖姑的天真幼稚, 又表现了可爱而又可笑。看来这出戏贾母是一定爱看的, 宝钗特地点这一出, 才能与上文相呼应。上文说:“贾母因宝钗爱听何戏, 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探知贾母年老人, 喜热闹戏文, 爱吃甜烂之食, 便总依贾母往旧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所有宝钗点的是讨贾母欢悦的戏无疑。下面又说到:至上酒席时, 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此折出自清初传奇剧本《虎囊弹》,有名《山亭》或《山门》)引出了下面一大段宝玉、宝钗间关于戏文内容的论述。这一大段在《红楼梦》里可说是正面论述到昆曲, 所花笔墨最多的一段了。为何曹雪芹在此愿花这么多的篇幅来细谈呢? 其用意是多方面的,含义十分深远。一、进一步交代宝钗为人处世的思考周密; 二、通过宝钗听戏体味的精细, 来刻划宝钗、宝玉二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三、通过宝钗亲口来念《山门》中的这段唱词, 将所画之龙的眼睛点出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一句在曲牌〔寄生草〕中是突出重要的一句, 隐伏着宝玉最后出家的结局。





上海昆剧团演出《虎囊弹》之山门



〔寄生草〕

漫拭英雄泪,相辞乞士家;谢恁个慈悲剃度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书中特地通过宝钗的嘴来念出,而且还特地说: “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 填的极妙…….” 真是颇耐人寻味的绝顶妙笔。更妙的是引出下文林黛玉的一句话“安静看戏罢, 还没唱《山门》, 你倒《妆疯》了。”这句话十分简单, 但它却让人明确感到黛玉之听戏, 实在比宝钗还要高明。从字面上看, 仅仅是黛玉对宝钗念了这段唱词后, 引起宝玉十分激动的嘲讽, 而实质上还不仅如此。《装疯》出于北杂剧《功臣宴敬德不服老》第三出,《装疯》是俗称, 亦称《北诈疯》, 简称《北诈》。它是清代舞台上常演的昆曲剧目之一, 是昆曲净行大花面代表剧目“七红、八黑、三和尚”中的“八黑” 之一。尉迟恭托疾装疯, 是出于对朝政之不满, 因此不肯挂帅出征, 其装疯实是出于不得已。这里宝钗点了《山门》一出戏, 又引起了宝玉、宝钗间的一大段对话,表面上是在抬高宝钗, 说她有学问, 知曲之深, 体味之细。而经黛玉这一点, 却暗含了更高一层的对宝玉的赞扬, 有称颂他不甘世俗仕途的意思在。从本回下文宝玉写佛偈并赋〔寄生草〕曲, 以及宝、黛、钗三人的进一步谈禅等等, 都可反证黛玉此处用心之高。( 因离这回所涉及的昆曲内容已较远, 恕不在此详述了。)





     第二十三回的回一目即与昆曲直接关连上了。回目云:《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上半回讲的是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这里讲的是读《会真记》, 实指王实甫所作杂剧《西厢记》。 姑且不论。接下去切回目下联之题的, 讲的是黛玉隔墙听梨香院内女戏们唱“原来姥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 等《牡丹亭》中《游园》 《惊梦》中的曲词, 引起了她无限的感慨。这下半回文字不多; 可以说与下半题的篇幅比很不相称, 甚至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最短的几个半回之一, 但它的内涵却至为丰富, 是刻划黛玉心态的重要篇章, 而这一篇章却完全是用昆曲内含映衬出来的。这里引到的几句, 都出于原著《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昆剧演出本《惊梦》, 都析为《游园》与《惊梦》两出, 但又多连着演。分则自〔隔尾〕与〔山坡羊〕之间来分。“原来姚紫嫣红开遍”两句是〔皂罗袍〕一曲中一开头的两句。这〔皂罗袍〕一曲, 自可称之为精华中之精华, 一向被视为汤显祖《牡丹亭》中最最得神传情的警句,这一曲警句中自然又是以“ 良辰美景奈何夭” 二句为核心, 真正成为绝唱的最佳句。而若没有这开头的两句来作铺垫, 则绝唱势必给人突兀之感, `它们之间的联接、呼应、抑让等关系之妥贴绝妙, 真叫人不厌百回吟唱的。而曹雪芹在交代了黛玉听了头二句之后,刻划黛玉的心态时写道: “ 林黛玉听了, 倒也十分感慨缠绵, 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 ” 首先是被这两句曲词深深吸引住了, 已经觉得它“ 十分感慨缠绵” , 为之必须停下来更进一步听下去, 而这一回听曲已不是顺耳泛泛的一听就算了, 必须是“侧耳细听” 。等她听完“良辰美景奈何天” 这两句后, 马上一变, 这时已不是一般地感到它“十分感慨缠绵”的问题了, 而当即与自己的身世遭际挂上了钩,从一般泛泛的感慨, 一跃而到了感慨自己; 从一般的被打动, 变成同命运共呼吸的共振了。杜丽娘与林黛玉相比, 杜还应算是幸福得多, 至少上有父母的爱护, 而林则孤身一人, 虽生活在贾府大观园中, 上有外婆贾母的庇护, 毕竟与亲生父母的爱护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段文字中, 曹雪芹之所以不必多费笔墨来铺叙, 主要就借助于当时读者们都对昆曲十分熟悉。因为对《牡丹亭》的熟悉, 更尤其对《 游园》《惊梦》的熟悉, 所以黛玉的心会随着《惊梦》去跳动, 读者又势必要随着黛玉、杜丽娘的心去跳动。加上一对比林、杜之差异, 自然更要为黛玉去垂泪了。从这样笔墨少含义深的安排来看,昆曲《牡丹亭》在《红楼梦》中起的作用有多大,自是不言而喻。

   进一步亦可看到:《牡丹亭》曾如何地打动过曹雪芹的心。曹雪芹要是不曾为《惊梦》所打动, 他就不可能写出第二十三回下半回这样生动而简洁的文字来。曹雪芹写到黛玉听完“良辰美景奈何天” 两句之后, “不觉点头自叹” 之余, 还加上了几句黛玉内心的独白: “心下自思道: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 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想毕, 又后悔不该胡想, 耽误了听曲子。” 这一小段不仅进一步刻划了黛玉孤高自傲的秉性, 更重要的是交代黛玉听了边段曲子后, 改变了过去认为戏上没有好文章的偏见, 从而对《牡丹亭》的文采表示折服。而马上又回到高傲上来, 认为世人未必领略其中味。笔锋马上又一转, 写到既然已折服于曲文, 所以“又后悔不该胡想” 倒反而“ 耽误了听曲子。” 这样的刻划心态, 大起大落的跳跃, 才把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活灵活现地映现在谈者的面前。等经过了这一番的思想跳动, 曲文也已唱过了一大段, 从《游园》唱到了《惊梦》, 〔由坡羊〕早已唱完, 这“ 则为你如花美眷” 两句, 已是《惊梦》第二首曲子〔山桃红〕的开头。当这两句听完以后, 曹雪芹交代黛玉已“不觉心动神摇”, 就在这“心动神摇”中, 曲文又唱过去了不少,再听唱时, 已唱到“在幽闺自怜” 一句。这又是曹雪芹孤具匠心的手笔。〔山桃红〕是柳梦梅唱的,唱“如花美眷” 固然是柳对杜的赞誉,而这“似水流年” 则是共同的对青春易逝的伤感、感慨, 所以黛玉对此自然更是有动于衷了, “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 细嚼‘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起来。连八个字在黛玉身上引起的共鸣,真可谓非同小可。


《红楼梦》与昆曲(四)

王湜华

   第二十九回写元妃叫五月初一至初三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等事。贾母受凤姐儿的撺掇, 竟亲自带了家下人等同去。因为打蘸是敬神的, 所以戏也由神来点, 也就是贾珍说的“神前拈了戏”,即用抽签或拈阄等方式, 以表示是神下的旨意, 看来所准备入阉供神拈的, 已都是有所选的, 适用于这一场合的戏吧。所拈的头一本《白蛇记》,讲述的是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这是一出弋阳腔的戏,从贾母的反应上来说,贾母既不熟悉也表示不太喜欢,当然, 贾母对神的旨意并没有也不敢表示违抗。



苏州昆剧院演出《满床笏》《龚寿》

   贾母等到听说第二本是《满床笏》时, 她才笑了, 这《满床笏》传奇从题目就可着出, 它是吉利戏, 讲的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郭子仪家“七子八婿”都荣华富贵, 所以合家团聚时自然朝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就堆满了一床。这“笏满床”的景状, 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官宦之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所以从贾母的心理状态来分析, 她是巴不得神佛点戏头一出就点中它。《满床笏》是明末清初范希哲所作的传奇,《集成曲谱》中收有其中十二出, 即《郊谢》、《龚寿》、《醉荐》、《娶妾》《跪门》、《求子》《参渴》、《后纳》、《祭旗》、《卸甲》、《赐婚》、《笏圆》。在清代,舞台上常演的是《娶妾》、《跪门》、《卸甲》、《笏圆》等。曹雪芹在此没有具体写是哪一出, 看来是《笏圆》的可能性最大。俞曲园(即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罢官后移居苏州潜心研学三十多年。章太炎、吴昌硕等皆出其门下)在《春在堂随笔(七) 》中有一则云:



位于苏州马医科之曲园春在堂内景

“(清代)人家有喜庆事,以梨园侑觞,往往以《笏圆》终之, 盖演郭汾阳生日上寿事也……”

  这可作为旁证之一。贾母一听《满床笏》就如此欣慰, 亦反证出, 它决不会是前面讲龚敬惧内娶妾等戏。这里曹雪芹特地笼统地提《满床笏》这一传奇全名, 正是为了烘托贾母之爱热闹, 好讨口采的心理, 同时也可与下文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时, 甄家送来十二扇大红缎刻“满床笏”的大屏风相呼应。更可证明甄、贾等豪门都对“满床笏” 是多么向往。



江苏省昆剧院演出《南柯记》

   当贾母问第三本时, 贾珍答道: “第三本是《南柯梦》。” 这时曹雪芹只着了淡淡的一笔来表达贾母的神情——“贾母听了便不言。” 何以要便不言语呢?在旧时代封建社会的人 , 尤其象贾家这样的大户人家, 多是十分迷信的, 求神赐福, 自是司空见惯之常事。在这种由神来点戏的活动中, 贾母自然是把神的意志看作是一种征兆。原是一梦且不去说, 到了是以“情尽”(最后第四十四出之标题)而告终。其中最后一曲〔清江引〕唱道:

“笑空花眼角无根系, 梦境将人滞。长梦不多时, 短梦无碑记,普天下梦南柯人似蚁。”

   这与《满床笏》之《笏圆》相比, 是有天壤之别的, 贾母自然是只喜欢鼎盛, 就怕衰败, 但神的意志偏偏点上了这出戏, 贾母又怎敢违抗神的安排呢? 所以只得“听了便不言语”了。当然, 这一切又都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 通过一出弋阳腔两出昆腔戏来暗指贾家开创家业到盛极一时, 到一切皆空的全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4: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笔法”是《红楼梦》的重要写作手法
where5
2021-10-13   |  199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春秋笔法”是《红楼梦》的重要写作手法
《红楼梦》新解
作者:九峰真人

《红楼梦》的批语里出现“春秋字法”或“春秋笔法”多次,算起来不下六七次之多。例如,第三回,“(贾政)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弱济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甲戌本侧批:春秋字法〗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甲戌本侧批:春秋字法〗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第八回,“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甲戌本侧批: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第四十三回,“赖大之母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庚辰本双行夹批:惊魂夺魄只此一句。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众妈妈听了,连忙答应。”等等。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作者借薛宝钗之口直接解释了“春秋笔法”:

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

《春秋》或许大家耳熟能详,不用多做解释。孔子在前人基础上整理的鲁国《春秋》,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算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也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于传播儒家文化和思想起到的意义毋容置疑。但是,历朝历代的历史学家,都把《春秋》只作参考,原因就是孔子的《春秋》记事是极具选择性或者含蓄性的。


Image


(孔子)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是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左丘明的意思是:《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在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如“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既然已经杀掉了他(关其思),就没必要再用对人的谦称——“子”了。


《春秋公羊传》认为孔子是胸有成竹,所以只整理242年之间的事件,用当今流行的词汇就是孔子恶搞了一把《春秋》。鲁隐公之前的什么事情,或许孔子会回答:“之前的事情都是传闻,说法横竖不一,不好处理”;鲁哀公十四年之后发生什么事情,或许答曰:“之后事情有史可查,用不着多此一举”。《春秋左氏传》认为,《春秋》是为圣人推行道德理念,措辞与选材别具匠心。


Image


《春秋谷梁传》则更为显著一些,前“两传”对孔子的《春秋》注释还是含蓄,没有精准点破《春秋》写作的秘密,而传世现存只11卷的《谷梁传》则更显著表明,“微言大义”的实质就是“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


Image


“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原来这才是“春秋笔法”。《红楼梦》作者采用了“春秋笔法”,不仅是要委婉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为了让这部书中的至尊、至贤、至亲人物富丽堂皇,而隐藏他们这些华丽背后的龌龊、荒谬与过失。

《红楼梦》的解读有很多法门,用戚蓼生的话说是“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我们的很多读者只会看作者敷衍的表面“假语村言”的故事,而对“字字看来皆是血”“真事隐”的史实却茫然不知。真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啊。

(本文由至真斋主整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4: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红尘”与“风尘”有别,它们有什么样的寓意
where5
2021-10-13   |  727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兰国沧海客

红尘、风尘,这两个词语在《红楼梦》里多次出现,特别是在第一回,还多次同时出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先是那女娲补天剩余之石,听见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高谈阔论,特别是谈到了“红尘中荣华富贵”,“不觉打动了凡心”。然后茫茫大士将它幻化成通灵宝玉,携入红尘,去历幻一番。后来石头重新回到大荒山,将这段经历显现在大圆石上,空空道人看见抄录下来,便是《石头记》。

又说“地陷东南处”的姑苏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同样的故事里,同在第一回里,有时又用“风尘”一词。

比如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第一回回目又叫“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后面更有妙玉判词曲子里“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的悬案。

这“红尘”和“风尘”究竟有何区别?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红尘、风尘,都是“尘”,都是从“尘世”一词衍生而来。那问题来了:

一、尘是何意?

尘,大家都会望文生义,尘,小土也,就是飞扬的细小的灰土。并因此说明汉字是多么形象生动。但这在古代就会闹笑话了,因为“尘”是简体字,繁体字为“塵”,上面一个“鹿”,下面一个“土”。要是你说鹿跑过去而扬起的灰土即为“塵”,那就说得通了。









鹿跑过去而扬起的灰土即为“塵”,那鹿为什么会慌不择路地跑?那很可能是有人在追逐。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一个词:逐鹿!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因为天下人都在“逐鹿”,于是搅得整个天下都是漫天灰尘,故称天下为尘世。

于是“尘”又衍生出另一个意思来,即“战事、兵祸”。天下大乱,四处战乱,是为“尘”。

例句: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四方渐泰,表里无尘。”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年洪武爷扫荡胡尘,定鼎金陵,是为南京。”

这里又延伸出一个词:胡尘。

二、《红楼梦》有“胡尘”吗?

胡尘,当然不是指胡人扬起的灰尘,而是指“胡人发动的战争兵祸”。“洪武爷扫荡胡尘”,指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的事。

可能你要问:你扯了半天,又是“战争兵祸”,又是“胡尘”的,这些跟《红楼梦》有啥关系?《红楼梦》里又没有战争,没有胡人!


如果你觉得没有关系,觉得《红楼梦》没有战争,没有胡人,那代表你没有理解透“尘”的意思,也没有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女娲补天,又说地陷东南;书中又多次提到“末世”;贾政在说“林四娘”的故事时,又假借“黄巾、赤眉”之汉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之事,如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下大乱的“末世”,难道不是兵祸乱世?

那《红楼梦》里有没有“胡尘”的字眼?那倒没有,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与“胡尘”是同出一源,就是“泪尽”。

林黛玉,第一女主角,是绛珠仙草为“还泪”而转世,泪尽了,人也死了;

贾宝玉,第一男主角,为木石前盟,“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作者,难以考证,但写成“满纸荒唐言”,皆因“一把辛酸泪”;

曹雪芹,第一批删人,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畸笏叟,著名批书人,见“芹泪逝”,他也“常哭芹,泪亦待尽”;

书中的闺阁儿女,也是泪水涟涟,以至于“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灌愁成海……

《红楼梦》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眼泪?而且还是血泪?

《红楼梦》里为什么女主角、著书人、批书人,最后都“泪尽而逝”?

这血泪究竟为谁而流?这血泪究竟因何而“尽”?

说到“泪尽”,不能不提到一句千年流传的诗句,那就是南宋陆游的那首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正是其中的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如此看来,《红楼梦》里的血泪,乃是遗民的血泪;《红楼梦》里的泪尽,是泪尽胡尘!

陆游说的遗民,是指北宋遗民,所说的胡尘,是指女真的金国攻灭北宋,掳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整个南宋,中原的汉人都活在靖康耻、胡尘泪的耻辱血泪之中,等了一年又一年,始终没见收复中原的王师回来。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泪尽”,是为了引出“胡尘”来的话,那联系到《红楼梦》所处的大体年代,就自然很容易理解:

《红楼梦》里之血泪,也是遗民之血泪;《红楼梦》之泪尽,也是泪尽胡尘里。

《红楼梦》里隐藏的遗民,便是明亡后的明朝遗民;《红楼梦》里暗示的胡尘,当然就是后金大清。

公元1127年,女真金人灭了汉家王朝北宋;几百年后,女真的一支后金大清灭了汉人王朝南明。这是金人带给汉人的两次耻辱,这不能不让明朝遗民文人,在其诗词文章中,做这样的关联。何况由于清朝残酷的文字狱,不能直言后金灭明之事,只好借古喻今,借金灭北宋之史,来隐喻明亡清兴之事。于是才有了《红楼梦》里让人雾里看花的谜团。但作者有意无意地留下很多关键字眼,比如“泪尽”,比如“血泪”,……这些散落在书中的字眼,如同蒙尘的珍珠,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并串起来,就是一条条的证据链。

三、红尘繁华地

理解了尘、尘世、还有胡尘,我们再来看《红楼梦》里的红尘、风尘,就好理解得多。我们先看红尘。

红尘原本是指闹市街衢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后来引申为人世间。《红楼梦》里的“红尘”,显然是本来的意义多一些,因为书中“红尘”总与“荣华富贵”关联在一起。那石头要到红尘历幻一番,是要投胎到一二等的富贵风流之地,而贾府正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果是小家小户,甚至贫苦人家,通灵宝玉是绝对不去的,那样的生活也不配称“红尘”,顶多是“风尘”。比如作者说自己“风尘碌碌,一事无成”,而不会说“红尘碌碌”,要知道作者晚年过的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穷苦生活。

所以书中的“红尘”,是与荣华富贵相关联的。又说“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甲戌本批语说是指“金陵”。金陵即南京,俗称石头城,它是大明的帝都之一,绝对是“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贾府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绝对是荣华富贵之家。但天下最富贵风流最荣华富贵的地方,当属帝都帝王家。通灵宝玉真要去红尘历幻,当然首选帝王家,那才是真正的荣华富贵啊。





而这“红尘”之“红”,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之“红”。前面说了,作者在书中隐藏了很多关键字眼,就如同散落的珠子,那“红”字正是那颗最大的“明珠”。

“红”字在书中太耀眼了:

贾宝玉叫怡红公子,住的地方叫怡红院,题匾额为“怡红快绿”,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灿如明霞”;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绛为红;枫露茶为红;红豆为红;血泪为红;更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书名又叫《红楼梦》;……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红”的字眼,以前我们在解读书名的时候就说过了,《红楼梦》乃朱楼梦,红即为朱也,朱又为朱明王朝即大明也。

那红尘岂不可以说“朱尘”?

朱尘,有这个词吗?

有的,与红尘的意思差不多,而且比红尘出现早得多。

《楚辞·招魂》:“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南朝·梁·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清·袁枚《随园诗话》:“ 独《咏桃花》颇婉丽,其词曰:'寂寂朱尘度岁华,又惊春色到桃花。五陵游客知何限,只有渔人最忆家。’”

将“红尘”与“朱尘”联系起来,那就好理解了,原来作者说的红尘,乃是大明朝时的富贵红尘,通灵宝玉在红尘历幻,所看到的大明帝王家的末世晚景。但最后大厦倾、油灯枯,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白骨如山忘姓氏,万户萧疏鬼唱歌,所谓的荣华富贵,已是明月梅花一梦。

红尘繁华不再,神州四海正风尘! 那风尘又做何解?

四、四海正风尘

红尘之红,是指朱,指朱明王朝,红尘指大明时代;

那风尘之风,当然是指清,指大清王朝;风尘指清朝时代。

“风”为什么是指清朝呢?这当然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字戏尔。清风指清朝,明月指故国明朝。在清初文人常常玩这种“清风明月”的隐喻游戏。而到雍正朝时,徐乾学之子徐骏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遭杀头大祸,这就是清朝文字狱中的“清风诗案”。

其实不唯是汉文人这样说,就是清朝官员,也自诩八旗军入关是“紫气东来的清风”。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在2005年辽宁沈阳市政府就隆重举行了“紫气东来,庆祝满清入关360周年”庆典。

那《红楼梦》里有没有这种“风”的隐喻呢?太多了。

《红楼梦》最初的书名就叫《风月宝鉴》,表面上是写风月儿女的小说,其实是写“清风明月”的小说,写的是明亡清兴的历史,所以才称作“宝鉴”(以史为鉴)。

那风月宝鉴的镜子,是风月两面,一面是花容月貌的美人(即月的一面,代表大明时代);一面是白骨森森的骷髅(即风的一面,代表大清时代)。

书中林黛玉是怨东风,因为风把花草树木都吹凋残了,“莫怨东风当自嗟”,“风刀霜剑严相逼”……

而薛宝钗却是赞东风,“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对“风”的态度,宝黛二人截然相反,因为宝钗是代表“金”势力、“风”势力,黛玉代表“木”势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黛玉当然不喜欢“风”;同时“金克木”,黛玉也不喜欢“金”。

汉文人将清朝说成“清风”,或者“东风”,其实有暗藏鄙视唾骂之意,因为“风”的繁体“風”里有个“虫”字,暗示“風势力”的人都是蛇虫鼠蚁之辈,是包藏祸心之徒。反映在《红楼梦》里,那些名字里有“虫”字的,往往是作者不喜的人物,比如薛蟠,薛蝌,宝蟾,多浑虫,母蝗虫、……

说清楚了“风”和“清”的关系,那“风尘”自然是指清朝的时代。

作者“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是说那时的他已经生活在清朝了;妙玉“风尘肮脏为人愿”,后来很可能“堕入风尘”,也暗示她遭受清朝尘世之祸。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他要在“风尘”谋功名富贵,即要为清廷效命。

在清朝初年,那些明朝遗民文人,或抗清义士,常在诗句里将当时的人世间,比作“风尘”。吴梅村的诗句:“牢落悲风尘,天地徒茫茫。”而最有名的当属少年英雄夏完淳的诗:

万里飞腾仍有路 莫愁四海正风尘。





对明朝遗民来说,大明的红尘富贵已成一梦,清朝的漫天风尘,让人憋闷悲屈。想必这便是《红楼梦》里“红尘”与“风尘”之隐喻的区别吧。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之六:何为间色法?《红楼梦》运用间色法有何作用?
where5
2021-10-13   |  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6)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顶级之作,这是文学界的共识,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跟这部书深邃的主旨思想、高超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红楼梦》的写作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如果说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写作手法的集大成之作,相信不会有异议。从有案可查的记载来看,《红楼梦》公开流行二百多年了,但是对这部书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就目前红学研究的现状来说,主要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主流红学的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作者说,时代背景是清中期,秉承了胡适的“曹家家事说”基本观点;二是民间红学的明遗民作者说,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秉承了蔡元培、潘重规等人的基本观点。一部《红楼梦》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分歧,二百多年了依然对一些基本问题争论不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红楼梦》的写作手法没有研究清楚。《红楼梦》是一部写作手法十分丰富的文学作品,且运用了一些特殊的写作手法,如果未搞清楚这些特殊的写作手法,还像研究其他几部文学名著那样看几遍就匆忙立论,一般来说就会陷进坑里。
图片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手法批书人做过集中的归纳总结。在甲戌本第一回有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在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有眉批:“《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己卯冬夜。”书中还有批书人针对某段情节的写作手法进行点评。例如,第一回甄士隐出场时甲戌本批语:“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这条批语是在提示我们对“家”的理解是可以扩展延伸的,即先写普通的乡宦小家当地望族,再写宁荣大家天下望族,让我们根据书中的蛛丝马迹联想到国家第一家族皇族,及至整个民族和国家。这就是“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如果不能上升到这种高度来认识,而是仅仅停留在对作者敷衍的表面故事,即“假语存”的层面进行解读,那么就对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真事隐”的故事一无所知,那就真应了开篇作者的感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批书人点出一些写作手法能帮助我们深入解读这部作品。我在文章《意象解读是揭开<红楼梦>真相的钥匙》一文中,论述了《红楼梦》中最重要最难解的“意象符号”写作手法,可以说对“意象符号”写作手法缺乏研究,是造成很多人误读《红楼梦》的主要原因。我今天再说说“间色法”。
在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有这样一段情节:
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便知是所在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内将自己的一块取了出来,向坠儿笑道:“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坠儿满口里答应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贾芸,回来找红玉,不在话下。
在这里甲戌本有一条批语:“至此一顿,狡猾之甚!原非书中正文之人,写来间色耳。”这段批语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间色法?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这样解释“间色法”:“间色法是中国画中一种设色方法。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五色原于五行,谓之正色,而五行相错杂以成者谓之间色,皆天地自然直文章。’指颜料不单使其一种'正色’,而是'相错杂以成’,即两种以上的颜料一起使用,如'春景欲其明媚......点缀之笔但用草绿,若草坡向阳之处,当以石绿为底,嫩绿为面......夏景欲其葱翠,山顶石巅,须绿面加青,青面加草绿。’染上一层颜色,再染上一层颜色。”“百度百科”这样解释间色法:“中国画颜色里除基本色外还有许多与其相接近的中间过渡色。作画时先用基本色做底色,再在上面使用一种它的过渡色,这种作画方法叫间色法。”
图片

那么批书人为什么说写贾芸和小红这段情节是运用了“间色法”呢?这是作者把绘画技巧上的“间色法”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红楼梦》主要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关系,即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贾芸和小红是贾府的仆人,是书中的小人物,描写他俩的情爱故事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小说的这种写法犹如绘画时打了一层基本色后,又涂上一层相接近的颜色,使画面看上去有了层次感、立体感。贾芸和小红之间一见而产生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真感情,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贾府上下各色人等的感情关系。可惜《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流传,可以推测在八十回后贾芸和小红必有重笔墨书写,而且一定是有出乎我们预料的十分动人的结局。
图片

《红楼梦》大量运用了“间色法”,批书人明确指出的除了贾芸和小红这段情节外,又在第三十一回用回前批的方式向我们提示,史湘云捡到了贾宝玉的金麒麟,这种写法是采用了“间色法”。己卯本批语为:“'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史湘云有一个小麒麟是雌的,而她捡到的贾宝玉的大麒麟是雄的,雌雄正好配成一对儿。史湘云在捡到金麒麟之前有一大段关于阴阳的议论,她说阴阳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那么这里书写的一雄一雌一对儿金麒麟就不仅仅是作为史湘云的饰物,而且书中的很多情节和话语都是未来的伏线或谶语,史湘云捡到了贾宝玉的金麒麟,而贾宝玉把这个金麒麟给了史湘云。其实在前面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的时候,贾宝玉之所以把张道士给贾母的礼物中的金麒麟揣进袖口,是因为他听薛宝钗说史湘云也有一个金麒麟,他那时候就有心思把这个金麒麟送给史湘云了。史湘云在捡到金麒麟的时候沉思了一会儿,她一定意识到了这或许是一种天意,将来她跟贾宝玉会有深层关系。其实回目标题也提示了我们:“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白首”是暮年之意,“双星”是指两个寿星。这段情节和回目的寓意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因为这个金麒麟而预示着他们暮年再聚首。
批书人提示我们史湘云捡到了贾宝玉的金麒麟是运用了“间色法”,前面大笔墨书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本来这两层关系交织在一起已经够复杂了,作者又在这两层关系基础上添加了贾宝玉与史湘云这层关系,使人物关系更加立体复杂。虽然《红楼梦》只截止到第八十回,就本书伏线谶语的写作手法和回目直白的说明,以及批书人进一步的提醒,我们应该能够推测贾宝玉暮年的时候是跟史湘云在一起了。而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对史湘云捡到贾宝玉的金麒麟的间色写法解释的并不明确。他们说:“脂评这里是说宝玉、宝钗的“金玉缘已定”,作者又写了湘云的金麒麟,犹如画家用的间色法,既写金锁又写金麒麟。在'金玉姻缘’上,作者用的是间色法。”明确的推断应该是:作者先写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姻缘”,后来贾宝玉“悬崖撒手”孤身流浪,暮年与史湘云“白首双星”,这是作者运用了间色法书写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关系。
绘画上的“间色法”运用在小说创作上,是指在一个人物与另一个人物的关系描写中,又节外生枝地插入第三个人与这两个人物的关系,或者用另外的两个次要人物的关系来衬托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间色法使小说的人物关系呈现立体化,就像立体交叉桥那样纵横交错而又井然有序,令读者读起来兴味盎然。
图片

红学泰斗周汝昌在《“金玉”之谜》一文中这样解释史湘云捡到金麒麟的间色写法:我对“金玉”的理解是,全书中“真假”贯串着一切现象,“金玉”之说也不例外。“和尚送金锁”而且“镌上字样”的那“金”,是假;麒麟(直到清虚观中,宝玉才知湘云有金麟,与金锁的大事宣扬正相背反)的金,才是真。所以,“金玉姻缘”本来不虚,但有真假之分,假的终究不能得遂其实——“空对着”而已,真的百曲千折之后也会重合。这才是“金玉已定,又写一麟为间色”的真含义,意思是说:湘云的金与宝玉的玉,已是(最终)定局,又写一个道友赠给的金麟,乃是“间色”之法,使整个情节更加奇情异采,柳暗花明,而并非是真凭这“雄”的麟才绾合了二人的姻缘——姻缘仍然是“金玉”的事。宝玉憎恶的“金玉”之说,是人为的,另有目的的假金玉。“怀金悼玉”,所怀的金,不是金锁,正是金麟。《红楼梦曲》的前三支曲中的几处“金”“玉”,本来有其定指,并不“矛盾”“混乱”。
你们觉得周泰斗对“间色法”、“金玉缘”解释的到位吗?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6:41 , Processed in 0.1245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