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修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阮修(约270年~311年),字宣子,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名士阮咸从子。
基本信息
本名
阮修
字
宣子
所处时代
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陈留郡尉氏县
出生日期
270年
逝世日期
311年
主要成就
西晋名士 玄学家
官职
鸿胪寺丞 太傅行参军 太子洗马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评价
3轶事典故
4个人作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阮修(270年~311年),字宣子,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名士阮咸从子。
爱好玄学,善于清谈清言,力证"鬼神无有"之说, 与王敦、谢鲲、庾敳,并为王衍"四友",历任鸿胪寺丞、太傅(司马越)参军、太子洗马。
晋怀帝永嘉五年,避乱南行,途中遇害,时年四十二岁。
阮修,字宣子。好《易》《老》,善于清言。个性简约任性,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王衍族子王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王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癖之处定何如耳!"及与阮修谈,言寡而旨畅,王衍乃叹服焉。
阮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王敦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禄,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郡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李白《大鹏赋·并序》: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
赵士宇《游虎丘》:甚愧阮宣子,青钱挂杖头。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尝有论鬼神有无者,皆以人死者有鬼,阮修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后遂伐社树,或止之,阮修曰:"若社而为树,伐树则社移;树而为社,伐树则社亡矣。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大鹏赞》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
阮咸 - 西晋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音乐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为人旷达不拘礼节、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多次推荐阮咸,但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阮咸曾质疑荀勖的音律,因此遭到记恨,后任始平太守,直至寿终。
基本信息中文名 阮咸 字 仲容 主要作品 《律议》《与姑书》 所处时代 西晋 官 职 散骑侍郎、始平太守等 民族族群 汉族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阮咸,字仲容,父亲阮熙是武都太守,叔父是阮籍。 少年时代的阮咸就很聪慧,常常跟随叔父阮籍参加名士们的社交活动。 他放任旷达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遨游于山林,当时讲礼义法度的人都讥讽他的所为。阮家同族人一起饮酒时,当阮咸到来时,就不再用酒杯斟酒,而用大盆装酒,围坐一圈,开怀畅饮。当时曾有一群猪也来喝盆中的酒,阮咸直接凑上去,与猪一道喝。当时叔伯兄弟莫不认为阮咸这种放任旷达为德行,惟独阮籍不赞同这种做法。 阮咸年轻时在居母丧期间,还作出了身穿孝服、骑驴追赶私恋的鲜卑婢女的这种鄙视繁文缛节的事情。 阮咸在曹魏后期,曾“历任散骑侍郎”。山涛曾推举阮咸掌管选拔人才之事,山涛说:“阮咸清心寡欲,深深了解世事清浊,万物不能改变。如果任选举人才之职,必是最佳人选。”但是,武帝司马炎认为阮咸沉溺于饮酒,言行虚浮,并没有任用。 政治上的坎坷,阮咸并不在意,怀才不遇的他更加痴迷于音律学的研究。 史载阮咸精通音律,又会弹琵琶,喜欢与亲朋知己弹琴唱歌饮酒作乐,与侄儿阮修特别要好,常以得意为欢。 荀勖善于辨别乐音正误,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暗解”,每到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音乐,荀勖负责调整五音,无不和谐。阮咸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当时人们称他为“神解”。每逢官府集会奏乐,阮咸在心里都认为音律不协调,虽然并没有直接质疑荀勖,但荀勖嫉妒阮咸,终于调他出京任始平太守。后来有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得到周代一把玉尺,这是天下校定音准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核自己所调试的各种乐器的音律,发现都较标准尺短了一黍,这才佩服阮咸的“神识”。 阮咸被荀勖调出京任始平太守之后,于任上寿终正寝。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成就:阮咸善弹琵琶,尤其是长颈琵琶。武则天时,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没人能够认识。元澹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山涛: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 郑鲜之:阮咸居哀,骑驴偷婢,身处王朝。岂可以阮获 通于前世,便无疑于后乎!且贤圣抑引,皆是究其始终,定其才行。故虽事有惊俗,而理必获申。 颜延之: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虚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杜甫: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李商隐: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阮咸原有文集一卷行世,元代尚存,后来散佚。另有杂著《难答论》二卷(与阮浑合著)与《易义》皆已散佚;阮咸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议》和《与姑书》,《律议》见载于晋秘书监傅畅的《晋诸公赞》,《与姑书》则载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阮孚别传》;有文献记载《三峡流泉歌》《古三坟注》系阮咸作品,尚难断定。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阮咸和阮籍居在路南边,其他阮姓的居在路北边。北边姓阮的富裕而南边姓阮的贫穷。到七月七日这天,北边阮家的晒各种衣服,都是锦锈绸缎灿烂夺目。阮咸用竹竿在大庭挂出一只布做的裤头,有人感到奇怪,他说:“不能超脱世俗,姑且如此而已。” 这也是成语“未能免俗”的典故出处。 阮咸在母丧期间,放纵越礼。一向与姑姑的婢女私通,姑姑要出嫁,当初说好留下婢女,后来婢女又自己跟着他姑姑去了。当时正有客人,阮咸听说后,立即借客人的马去追那婢女,赶上以后,与婢女共骑一匹马回来,评论的人为此很责备他。[1]
参考资料- 1.竹林七贤人物简介 . 〉魏晋史库 . 2010-04-23 . [2024-1-7]
三字为官的故事 2022-06-19 22:06 发布于:湖南省
(图片来自网络 ) 南朝刘宋时的小说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讲了一个著名的“三语掾”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都是生活于西晋的名士。原文是这样的:“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故事的大意是:阮宣子在当时闻名于士林,当朝太尉王夷甫有一次见到他,就问他:“《老子》《庄子》的学问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学问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阮宣子用三个字回答说:“将无同。”王太尉觉得他回答很恰当,很满意,于是委任他做了自己的小官,由此,世人都称阮宣子为“三字缘”。卫玠遇到阮宣子,嘲笑阮宣子说:“说一个字就可以做官了吧,何必说三个字呢?”阮宣子回答说:“如果是天下众望所归的人,也可以不发一言而做官,又何必说一个字呢?”卫玠觉得阮宣子说得有理,与阮宣子结为好友。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们不禁佩服阮宣子用自己的谈吐,征服了王夷甫、卫玠,使他们对自己刮目相看,另眼相待;同时,对于王夷甫、卫玠识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的名士风范也十分追慕。 不过,要真正理解这个故事,还需要弄清楚阮宣子、王夷甫究竟是什么人,以及为什么王夷甫、卫玠会如此欣赏阮宣子所说? 根据《晋书》卷四九记载:阮宣子,即阮修,他是竹林名士阮籍兄子阮咸从子,在当时以“好《易》《老》,善清言”、“性简任,不修人事”而著称。其传中记载:太尉王衍,即王夷甫,为当时玄谈宗主,自认为对于《易》论述比较详尽了,然而还有一些地方不太清楚,终日研究仍没有领悟,经常跟人说:“不知道等我死去的时候能不能见到通晓它们的人?”王衍的族子王敦对他说:“阮修或许通晓,你可以和他说说。”王衍听了王敦的建议,对阮修还有所怀疑:我已经听说了他的名声,只是不知他究竟谈得怎么样?等见到阮修,和他清谈起来,“言寡而旨畅”,让王衍赞叹不绝,非常欣赏。阮修的传记,用了“言寡而旨畅”五个字来形容阮修清谈的特点,虽没有用《世说新语》所记,阮修用“将无同”三个字回答,不过,两者异曲同工,都表现了魏晋清谈崇尚简约的特点。 翻阅《晋书》《世说新语》对魏晋名士的记载,可以发现:魏晋名士不仅在义理阐释、语言交流方面以“言寡而旨畅”为上,在人物风度上,也以“清通”“简要”为贵。如,“裴楷清通,王戎简要。”(《世说新语•德行》)“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世说新语•赏誉》)。 如上述故事所说,魏晋时期推崇三言不如一言,一言不如无言,这样的社会风气,与汉儒“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汉书•儒林传赞》)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反映出玄学相比汉学、魏晋名士相比汉代儒生的新变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