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宋 ] 辛弃疾
原文 译文对照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
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6.赢得:剩得,落得。

7.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8.“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9.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10.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寄奴指的是sjt8305262023.02.03· 北京浏览383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1900fly2023.02.05 · 北京


满意答案

   寄奴是指,率军北伐、气吞胡虏,建立刘宋王朝的刘裕。
363年,刘裕出生在东晋的一个贫困人家,小名寄奴。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虽然遭到乡里人的贱视,但心中有大志。
当时的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等人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决定兴师北上。他率军北伐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
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使其全境归附。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王朝或南朝宋。

详细介绍: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反抗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
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芙蓉楼送辛渐
[ 唐 ] 王昌龄

原文
译文对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渐是谁
wljpsojk2019.08.31浏览23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19.09.01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

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这两首诗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扩展资料

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2: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楼送辛渐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
王昌龄

作品出处
王昌龄集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年代
盛唐

题材
送别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⑴

寒雨连江夜入吴⑵,平明送客楚山孤⑶。

洛阳亲友如相问⑷,一片冰心在玉壶⑸。[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2]
折叠白话译文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折叠名家点评
陆时雍《唐诗镜》:炼格最高。“孤”字时作一语。后二句别有深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神骨莹然如玉。薛应旂曰:多写己意。送客有此一法者。

《唐诗摘钞》:古诗“清如玉壶冰”,此自喻其志行之洁,却将古句运用得妙。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自夜至晓饯别,风景尽情描出。下二句写临别之语。意在言外。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唐人多送别妙。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

《唐诗笺注》:上二句送时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莹洁,无尘可滓。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

《诗境浅说续编》: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萧洒可爱。[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故名天地会。又称“三点会”、“三合会”。以“反清复明 ”为宗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其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名称。相传创立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从福建、台湾沿海地区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各省及两广地区。会员成分有农民、手工业工人、城乡劳动者和游民。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曾有林爽文起义。鸦片战争后,在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囯金田 起义后,各地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黄德美、黄位、林俊、刘丽川、朱洪英、胡有禄、朱九涛等先后在各地起义。辛亥革命时期,它在有些地区的派系曾受同盟会领导,参加过各次起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3: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曲径通幽处+】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 ] 常建
原文 译文对照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作者介绍

常建
常建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4: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照邻十大经典名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国学小土豆
2018-12-28 21:51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唐初诗人,一生命途多舛,最后投水自尽,长于骈文的创作,诗作多以歌行体为主,意境清迥,被杨炯称誉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
1. 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出自唐·卢照邻《释疾文并序》。行走一寸,就像走了千里;迈步咫尺,就像是翻山渡河。此喻指行动的艰难。
2. 百金孰为重,一诺良匪轻。
出自唐·卢照邻《咏史》。白金怎么能够说不重呢》但是与诺言相比,就显得很轻了。

3. 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
出自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此乃以夸张修辞手法写文采飞动的文章所显现的奇特效果,其意在强调写文章应该讲究修辞,讲究表达的艺术。
4. 悬日月于胸怀,挫风云于毫翰。
出自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毫翰,指笔。此言作家应该心怀大志、胸襟阔大,文章要有豪气与宏大的气象。

5.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如果能够像比目鱼一样的相亲相爱,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能够像鸳鸯一样忠贞不渝,即便是神仙我也不羡慕。
6.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出自唐·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为报警而点燃的烽火就像月亮一样照耀四野,拂晓战气如同虹气悬于空中。

7.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一诗。所谓“比目”指的就是比目鱼,传说中多会成对并游。这句话大意为,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像比目鱼一样并游,即便是死我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能像鸳鸯一样相互厮守,即便是做凡人我也不想去做神仙。在这句话中,作者流露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意。
8.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扬子:指扬雄。扬雄的居所非常孤寂,他整日整年与一大堆书籍为伴。这是赞美扬雄不甘寂寞、勤奋苦读的精神。这句话也表明人们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要甘于忍受寂寞、冷清的生活,不能贪图享乐,不能追慕繁华。

9. 穷而思达,人之情也;卑而应高,物之理也。
出自唐·卢照邻《同崔少监作双槿树赋》。穷,不得意。达,成功、得意。不得意时想着得意,这是人之常情;低处应和高山之音,这是事物的常理。此以低谷回音为喻,说明“人往高处走”、积极要求进步的合理性。
10.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陌:泛指道路。讵:同“岂”。楼阁上的仕女互相对望不知道对方是谁,在路上碰见相逢岂会知晓对方?《长安古意》这首长诗描绘了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这两句诗是说长安仕女如云以致对面相见也互不相识。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 唐 ] 李白

原文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5: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照邻十大经典名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国学小土豆
2018-12-28 21:51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唐初诗人,一生命途多舛,最后投水自尽,长于骈文的创作,诗作多以歌行体为主,意境清迥,被杨炯称誉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
1. 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出自唐·卢照邻《释疾文并序》。行走一寸,就像走了千里;迈步咫尺,就像是翻山渡河。此喻指行动的艰难。
2. 百金孰为重,一诺良匪轻。
出自唐·卢照邻《咏史》。白金怎么能够说不重呢》但是与诺言相比,就显得很轻了。

3. 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
出自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此乃以夸张修辞手法写文采飞动的文章所显现的奇特效果,其意在强调写文章应该讲究修辞,讲究表达的艺术。
4. 悬日月于胸怀,挫风云于毫翰。【{双悬日月照乾坤!}】
出自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毫翰,指笔。此言作家应该心怀大志、胸襟阔大,文章要有豪气与宏大的气象。

5.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如果能够像比目鱼一样的相亲相爱,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能够像鸳鸯一样忠贞不渝,即便是神仙我也不羡慕。
6.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出自唐·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为报警而点燃的烽火就像月亮一样照耀四野,拂晓战气如同虹气悬于空中。

7.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一诗。所谓“比目”指的就是比目鱼,传说中多会成对并游。这句话大意为,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像比目鱼一样并游,即便是死我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能像鸳鸯一样相互厮守,即便是做凡人我也不想去做神仙。在这句话中,作者流露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意。
8.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扬子:指扬雄。扬雄的居所非常孤寂,他整日整年与一大堆书籍为伴。这是赞美扬雄不甘寂寞、勤奋苦读的精神。这句话也表明人们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要甘于忍受寂寞、冷清的生活,不能贪图享乐,不能追慕繁华。

9. 穷而思达,人之情也;卑而应高,物之理也。
出自唐·卢照邻《同崔少监作双槿树赋》。穷,不得意。达,成功、得意。不得意时想着得意,这是人之常情;低处应和高山之音,这是事物的常理。此以低谷回音为喻,说明“人往高处走”、积极要求进步的合理性。
10.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陌:泛指道路。讵:同“岂”。楼阁上的仕女互相对望不知道对方是谁,在路上碰见相逢岂会知晓对方?《长安古意》这首长诗描绘了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这两句诗是说长安仕女如云以致对面相见也互不相识。
萧统文选序原文及翻译古文网hytl5591672023.03.10· 上海浏览108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dfe9892023.03.12 · 上海


满意答案
   萧统文选序原文及翻译如下: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 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 文亦宜然, 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 四曰兴,五曰雅, 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 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 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 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 不可胜载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 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 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途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 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 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美终则诔发, 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 书誓符檄之品, 吊祭悲哀之作, 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 篇辞引序,碑碣志状, 众制锋起, 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 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
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 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 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书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 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 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 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 留侯之发八难, 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 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 纪别异同, 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故与夫篇什, 杂而集之。选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尔。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 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5: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照邻《咏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卢照邻《咏史四首》原文

【其一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其二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

玉帛委奄尹,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直。

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其三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

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

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

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

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

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其四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卢照邻《咏史四首》翻译

待更新

卢照邻《咏史四首》赏析

《咏史四首》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品。这组诗歌颂了汉朝的季布、郭泰、郑泰(太)、朱游四个著名人物,借以表现了作者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的咏史诗,在“唐初四杰”咏史诗中首屈一指。他的《咏史四首》,歌颂了汉朝的季布、郭泰、郑泰(太)、朱游四个著名人物。

第一首写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 、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他称赞季布道: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季布议斩阿谀吕后欲发动对外战争的樊哙),群公寂无声。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这里借季布的“孤且直”来嘲笑了封建社会里的那些“唯唯”“无声”的群公,季布俨然是一个无畏的勇士。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层四个句子。“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又被刘邦悬赏捉拿,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朱家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他隐姓埋名以种田为生 。“幸逢滕将军 ,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此处为二个段落,既写季布幸遇伯乐时来运转,同时也是赞赏夏侯婴举贤不疑、刘邦不记私仇的贤德。按史书记载,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刘邦赦季布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诺比百两黄金还重。为下两句诗“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作铺垫。

据《汉书?季布传》记载,单于呈书轻视吕太后,太后怒,召来大臣商议对策。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赞同,只有季布反对说 :“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 ,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疗,哙又面谀,欲动摇天下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为季布冒“逆鳞”而担忧,有人为季布的胆识而惊异。吕太后从此也没有再提报复匈奴的事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被制止。最后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全诗仅用了80个字 ,就使一个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诗歌夹叙夹议,表明了诗人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而朱游,更是拿龙逄、比干自比的忠耿人物,卢照邻这样咏他: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张禹)头。天子玉槛折,将军(辛庆忌)丹血流。捐生不肯拜,誓死其若休。

郭泰是怎样的人物呢?他是这样写的: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冲情甄负甑(孟敏负甑堕地,不顾而去,郭泰异而劝之学),重价折角巾(郭泰遇雨折一角巾,时人慕其为人而效之),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泰死,四方之士皆来会葬)。

郑泰则是劝说何进不要结纳董卓,后来并与何?、荀攸共谋除掉董卓的志士:

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时来命不送,脱身归山东。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这些当然是在咏史,但是借以表现了诗人的志向和他的爱憎所在。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诗人的《咏史》诗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咏史四首》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约公元636年?约公元680年),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人(治今河北省定兴县),初唐诗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尉(今四川成都附近),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诗词代表作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34442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7: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 宋 ] 晏殊
原文 译文对照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译文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②等闲:平常,随便,无端。

③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④莫辞频:频,频繁。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⑤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阮修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阮修(约270年~311年),字宣子,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名士阮咸从子。

基本信息
本名
阮修


宣子

所处时代
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陈留郡尉氏县


出生日期
270年

逝世日期
311年

主要成就
西晋名士 玄学家

官职
鸿胪寺丞 太傅行参军 太子洗马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评价
3轶事典故
4个人作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阮修(270年~311年),字宣子,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名士阮咸从子。

爱好玄学,善于清谈清言,力证"鬼神无有"之说, 与王敦、谢鲲、庾敳,并为王衍"四友",历任鸿胪寺丞、太傅(司马越)参军、太子洗马。

晋怀帝永嘉五年,避乱南行,途中遇害,时年四十二岁。

阮修,字宣子。好《易》《老》,善于清言。个性简约任性,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王衍族子王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王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癖之处定何如耳!"及与阮修谈,言寡而旨畅,王衍乃叹服焉。

阮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王敦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禄,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郡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李白《大鹏赋·并序》: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

赵士宇《游虎丘》:甚愧阮宣子,青钱挂杖头。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尝有论鬼神有无者,皆以人死者有鬼,阮修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后遂伐社树,或止之,阮修曰:"若社而为树,伐树则社移;树而为社,伐树则社亡矣。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大鹏赞》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
阮咸 - 西晋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音乐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为人旷达不拘礼节、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多次推荐阮咸,但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阮咸曾质疑荀勖的音律,因此遭到记恨,后任始平太守,直至寿终。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阮咸

  • 仲容

  • 主要作品

    《律议》《与姑书》

  • 所处时代

    西晋

  • 官 职

    散骑侍郎、始平太守等

  • 民族族群

    汉族


  • 信 仰

    道家 《竹林七贤论》曰:唯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

  • 出生地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

  • 父 亲

    阮熙

  • 主要成就

    竹林七贤之一

  • 叔 父

    阮籍

  • 祖 父

    阮瑀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阮咸,字仲容,父亲阮熙是武都太守,叔父是阮籍。

少年时代的阮咸就很聪慧,常常跟随叔父阮籍参加名士们的社交活动。 他放任旷达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遨游于山林,当时讲礼义法度的人都讥讽他的所为。阮家同族人一起饮酒时,当阮咸到来时,就不再用酒杯斟酒,而用大盆装酒,围坐一圈,开怀畅饮。当时曾有一群猪也来喝盆中的酒,阮咸直接凑上去,与猪一道喝。当时叔伯兄弟莫不认为阮咸这种放任旷达为德行,惟独阮籍不赞同这种做法。 阮咸年轻时在居母丧期间,还作出了身穿孝服、骑驴追赶私恋的鲜卑婢女的这种鄙视繁文缛节的事情。

阮咸在曹魏后期,曾“历任散骑侍郎”。山涛曾推举阮咸掌管选拔人才之事,山涛说:“阮咸清心寡欲,深深了解世事清浊,万物不能改变。如果任选举人才之职,必是最佳人选。”但是,武帝司马炎认为阮咸沉溺于饮酒,言行虚浮,并没有任用。

政治上的坎坷,阮咸并不在意,怀才不遇的他更加痴迷于音律学的研究。 史载阮咸精通音律,又会弹琵琶,喜欢与亲朋知己弹琴唱歌饮酒作乐,与侄儿阮修特别要好,常以得意为欢。

荀勖善于辨别乐音正误,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暗解”,每到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音乐,荀勖负责调整五音,无不和谐。阮咸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当时人们称他为“神解”。每逢官府集会奏乐,阮咸在心里都认为音律不协调,虽然并没有直接质疑荀勖,但荀勖嫉妒阮咸,终于调他出京任始平太守。后来有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得到周代一把玉尺,这是天下校定音准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核自己所调试的各种乐器的音律,发现都较标准尺短了一黍,这才佩服阮咸的“神识”。

阮咸被荀勖调出京任始平太守之后,于任上寿终正寝。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

成就:阮咸善弹琵琶,尤其是长颈琵琶。武则天时,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没人能够认识。元澹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山涛: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

郑鲜之:阮咸居哀,骑驴偷婢,身处王朝。岂可以阮获 通于前世,便无疑于后乎!且贤圣抑引,皆是究其始终,定其才行。故虽事有惊俗,而理必获申。

颜延之: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虚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杜甫: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李商隐: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阮咸原有文集一卷行世,元代尚存,后来散佚。另有杂著《难答论》二卷(与阮浑合著)与《易义》皆已散佚;阮咸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议》和《与姑书》,《律议》见载于晋秘书监傅畅的《晋诸公赞》,《与姑书》则载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阮孚别传》;有文献记载《三峡流泉歌》《古三坟注》系阮咸作品,尚难断定。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阮咸和阮籍居在路南边,其他阮姓的居在路北边。北边姓阮的富裕而南边姓阮的贫穷。到七月七日这天,北边阮家的晒各种衣服,都是锦锈绸缎灿烂夺目。阮咸用竹竿在大庭挂出一只布做的裤头,有人感到奇怪,他说:“不能超脱世俗,姑且如此而已。” 这也是成语“未能免俗”的典故出处。

阮咸在母丧期间,放纵越礼。一向与姑姑的婢女私通,姑姑要出嫁,当初说好留下婢女,后来婢女又自己跟着他姑姑去了。当时正有客人,阮咸听说后,立即借客人的马去追那婢女,赶上以后,与婢女共骑一匹马回来,评论的人为此很责备他。[1]







参考资料

三字为官的故事 2022-06-19 22:06 发布于:湖南省


(图片来自网络 )
南朝刘宋时的小说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讲了一个著名的“三语掾”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都是生活于西晋的名士。原文是这样的:“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故事的大意是:阮宣子在当时闻名于士林,当朝太尉王夷甫有一次见到他,就问他:“《老子》《庄子》的学问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学问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阮宣子用三个字回答说:“将无同。”王太尉觉得他回答很恰当,很满意,于是委任他做了自己的小官,由此,世人都称阮宣子为“三字缘”。卫玠遇到阮宣子,嘲笑阮宣子说:“说一个字就可以做官了吧,何必说三个字呢?”阮宣子回答说:“如果是天下众望所归的人,也可以不发一言而做官,又何必说一个字呢?”卫玠觉得阮宣子说得有理,与阮宣子结为好友。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们不禁佩服阮宣子用自己的谈吐,征服了王夷甫、卫玠,使他们对自己刮目相看,另眼相待;同时,对于王夷甫、卫玠识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的名士风范也十分追慕。
不过,要真正理解这个故事,还需要弄清楚阮宣子、王夷甫究竟是什么人,以及为什么王夷甫、卫玠会如此欣赏阮宣子所说?
根据《晋书》卷四九记载:阮宣子,即阮修,他是竹林名士阮籍兄子阮咸从子,在当时以“好《易》《老》,善清言”、“性简任,不修人事”而著称。其传中记载:太尉王衍,即王夷甫,为当时玄谈宗主,自认为对于《易》论述比较详尽了,然而还有一些地方不太清楚,终日研究仍没有领悟,经常跟人说:“不知道等我死去的时候能不能见到通晓它们的人?”王衍的族子王敦对他说:“阮修或许通晓,你可以和他说说。”王衍听了王敦的建议,对阮修还有所怀疑:我已经听说了他的名声,只是不知他究竟谈得怎么样?等见到阮修,和他清谈起来,“言寡而旨畅”,让王衍赞叹不绝,非常欣赏。阮修的传记,用了“言寡而旨畅”五个字来形容阮修清谈的特点,虽没有用《世说新语》所记,阮修用“将无同”三个字回答,不过,两者异曲同工,都表现了魏晋清谈崇尚简约的特点。
翻阅《晋书》《世说新语》对魏晋名士的记载,可以发现:魏晋名士不仅在义理阐释、语言交流方面以“言寡而旨畅”为上,在人物风度上,也以“清通”“简要”为贵。如,“裴楷清通,王戎简要。”(《世说新语•德行》)“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世说新语•赏誉》)。
如上述故事所说,魏晋时期推崇三言不如一言,一言不如无言,这样的社会风气,与汉儒“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汉书•儒林传赞》)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反映出玄学相比汉学、魏晋名士相比汉代儒生的新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6:30 , Processed in 0.068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