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聿明氏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聿明氏是一个姓氏,不过在神话故事中通常扮演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甘受天诛地伐的、勇敢正面相师、道士或是一个未卜先知的角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聿明氏

姓氏
古代一种姓氏


代表角色
有理想甘受天诛地伐的正面角色

目录
1介绍
2由来
3现代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聿明氏

读音:yùmíngshì

一说聿明氏是源于商代的一个姓氏。

但很多源于夏代,甚至早于夏代的古老传说典故之中都有有关聿明氏的记载。

传说聿明姓氏曾出现过大赐部族姓氏的活动,但是现代史书或资料对聿明姓氏的记载却很少。

在许多文献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周易》中都有记载。

《姓氏沿革考》中记载的甚至大部分古老复姓都与聿明氏有很大关系。

折叠编辑本段由来
"姓""氏"是不同的,"姓"是母亲给孩子的为"姓"、父亲给孩子的为"氏"。夏代虽然进入父系氏族但是此时父系氏族权利并不稳固很多人还是沿用母系氏族的名字。特别是旧贵族如占卜师、祭祀时、巫医这样职业的人,都是继承母亲姓名,而聿明氏就是夏代的占卜和巫医工作的姓氏,聿明氏从事占卜等是世袭。是完全掌握早期萨满教(这里说的萨满教不是清代满族萨满教而是学术上指原始时代宗教的统称)制度和理念的部落。人们为在早期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出现两个理论,一个是要求战胜自然,一个是要求和自然融合,这就因此演化出来不同的宗教制度。寻求人和自然融合的理念的创立的萨满教,教义是天人合一,为了探索自然开始占卜、观星象,因为有些人自身悟性、观察能力高超被部落专门选为从事占卜、巫医工作,随着时代发展被选出来的人氏族壮大,形成单独的部落聿明氏。

因为占卜、巫医工作的神职人员,身形瘦弱,无法从事过重体力劳动,占卜师一般都不足百斤重,这也被后来道教用作对世外高人形容"仙风道骨"的来源。当时各个部落选举出专门的人员,为了服侍和保护神职人员的安全。经过长年累月到了夏代,专门服侍神职人员的人自身也壮大成为单独的部落。

第一为神职人员聿明姓氏,第二姓氏为牧九州的人中之王的姓氏、第三位就是侍奉神职人员的姓氏,其次才是王臣的姓氏。

聿明氏在后世传说之中,其实就是对相师、道士的统称,或是扮演一个未卜先知的角色。

为了感谢这些常年服侍神职人员的部族。聿明氏赐名过很多部族,著名的有姜谷、东里、子桑等。聿明姓氏的天人合一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思想成为了系统体系创立了历史上三道九流的之一的"阴阳教",但是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在符合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需求,阴阳教和聿明姓氏很快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随即代替的是张角、张修假托老子为创始人,创立的五斗米道,从而开创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道教,成为了历史上的奇葩。而聿明氏为代表的阴阳教在汉唐时期随着日本遣唐使遣隋使远渡到日本,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与聿明氏带去的占卜、巫术、医学相结合成。后来出现了影响日本历史的新生职业"阴阳师"。

而聿明氏与中原大陆远隔大海而渐渐失去联系,日本出产的红竹石、蓝绒晶随着后世聿明氏和姜谷氏在海上断断续续的交流带进了华夏民族的视野,也成为秘不示人的神物。

传说典故昙花一现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花神忧郁孤苦之情。便停下脚步问花神"你为什么哀伤?"。花神惊异,因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罗金仙头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头上有黑气、如果而凡人头上是无任何灵光。刚刚从身边走过的明明是一个凡人,如何看得见自己的真身。花神犹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帮不了我"。又默默等待韦陀,不再回答那个男子的话。40年后那个枯瘦男子又从昙花身边走过,重复问了40年前的那句话"你为什么哀伤?"花神再次犹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许帮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离开。再40年后一个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现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来更是奄奄一息。当年的男子已经变成老人,但是他依旧问了和80年前一样的话"你为什么哀伤?"。昙花答道"谢谢你这个凡人,在你一生问过我3次,但是你毕竟是凡人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还怎么帮我,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说"我是聿明氏,我只是来了断80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花神我送你一句。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说完老人闭目坐下。时间渐渐过去,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开始从老人的头发向眼睛划去,老人笑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说罢,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时夕阳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随即圆寂,抓着花神一同去往佛国。花神在佛国见到了韦陀。韦陀也终于想起来前世姻缘,佛祖知道后准韦陀下凡了断未了的姻缘。因为聿明氏的老人违反了天规所以一生灵魂漂泊。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折叠编辑本段现代意义
然而,故事中的主角是昙花仙子和韦陀菩萨,为这段感情献身的聿明氏的老人的的确确地被大家给忽略了。然不乏有心之人,故,一般现代作品中提到的聿明氏,往往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甘受天诛地伐的、勇敢正面的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0: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聿明一生,只为成全什么意思
aresvic2022.12.04· 北京浏览4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a1002655741
2022.12.06 · 北京
满意答案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聿明一生,只为成全。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去寺庙的时候,在寺庙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尊面目威严手拿降魔杵的护法,这尊佛像就是韦陀护法,而在他的身上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昙花的故事。




相传在天庭上有一位昙花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一位年轻人发现了昙花的美丽,他每天都悉心照料昙花,日久生情昙花爱上了天天给她浇水的年轻人。

但是他们一位是花神一位是凡人,是不能在一起的,玉帝知道昙花爱上了凡人十分生气,罚昙花一年只能开一瞬间,又把凡人送到了灵山,让他出家当和尚,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尘缘,忘记花神。

时光如梭被送到灵山的韦陀,潜心修行渐有所成,他忘记了花神。而昙花怎么也忘不了给她浇过水的年轻人,昙花知道每年暮春韦陀都会下山给佛祖采集露水,她就长在韦陀下山的路上,在韦陀经过时,把聚集了一年的精气在这一瞬间绽放,希望能让韦陀看自己一眼。

然而几百年过去了,韦陀一次次的经过,却从来没有没有注意到这株年年为他绽放的昙花。

昙花开始落寞哀伤了。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注意到了孤独落寞的昙花,他问昙花:“你为何如此的哀伤?”。昙花很惊异,因为这名男子是凡人,却能看到自己的真身。昙花犹豫片刻只能答道:“你只是一个凡人帮不了我”。然后默默地等待着韦陀不再理那位男子。

四十年后,那位枯瘦的年轻人,又一次走到了昙花面前,还是问她:“你为何如此哀伤?”。昙花看着这位已经有了老态的男人说道:“你帮不了我”。之后继续等待着韦陀,不再理已经有些老态的男子。

再四十年后,男子已经老态龙钟了,他吃力地走到昙花的面前还是问她:“你为何如此的哀伤?”昙花答道“谢谢你这个凡人,在你一生问过我3次,但是你毕竟是凡人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还怎么帮我,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

老人说道:“我是聿明氏,来了断八十年前那段没有结果的缘分,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说完老人闭上了眼睛,夕阳从老人身边划过,老人说道:“昙花一现,只为韦陀,这般情缘又有什么错,为何要如此惩罚他们?”。

说罢老人死去了,灵魂抓住花神一起前往佛国去找韦陀,韦陀看到了花神,想起了过去的记忆,而佛祖知道这件事后,准许韦陀跟昙花下凡了却尘缘。但是聿明氏因为违反天条,所以一生灵魂漂泊。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昙花一现 - 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昙花一现,汉语成语,拼音是 tán huā yī xiàn,意思是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昙花一现

拼 音
tán huā yī xiàn

注 音
ㄊㄢˊ ㄏㄨㄚ ㄧ ㄒㄧㄢˋ


属 性
汉语成语

出 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目录
1详细解释
2成语出处
3成语用法
4成语辨析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昙花一现(tán huā yī xiàn)

成语释义: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成语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近 义 词:稍纵即逝、好景不长

反 义 词:万古长青

成语用法:可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辨析:昙花一现和“过眼烟云”;都能比喻事物很快消失;昙花一现多比喻好的人或事物很快消失;但“过眼烟云”只用于事物。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原文中的优昙钵花并非指昙花)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示例

这种盛况,只是~。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近义词】:稍纵即逝、好景不长

【反义词】:万古长青[2]

参考资料
1.昙花一现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 腾讯网 . 2020-01-01 . [2024-1-10]
2.昙花一现  . 汉典 . 2019-11-10 . [2024-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优昙钵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优昙钵,读音为yōu tán bō,汉语词语,优昙钵,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优昙钵

拼音
yōu tán bō


注音
ㄧㄡ ㄊㄢˊ ㄅㄛ

释义
无花果树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 ,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启进沙门於殿户前诵经, 世祖 为感,梦见优昙钵花。"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临摹》:" 逸少 笔迹如优昙钵花,近世罕见。"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优昙钵》:"今 广东 新兴县 有优昙钵,似枇杷,无花而实,即所谓无花果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2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版《南齐书》·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梁朝南齐书萧子显 著大中小
武帝(萧赜)有二十三个儿子: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张淑妃生庐陵王子卿、鱼复侯子响;周淑仪生安陆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晋安王子懋、衡阳王子峻;王淑仪生随郡王子隆;蔡婕妤生西阳王子明;乐容华生南海王子罕;傅充华生巴陵王子伦;谢昭仪生邵陵王子贞;江淑仪生临贺王子岳;庾昭容生西阳王子文;荀昭华生南康王子琳;颜婕妤生永阳王子珉;宫人谢氏生湘东王子建;何充华生南郡王子夏;第六、十二、十五、二十二皇子早就死掉了。子珉在建武年间(494~498)过继给衡阳元王为后。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世祖的第二个儿子。当初,沈攸之作难时,子良跟着世祖在盆城,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后担任宋邵陵王左军行参军,转任主簿,安南南齐书记室参军,邵陵王友,邵陵王名刘友,但并没因此讳废此官。后迁任安南长史。

  升明三年(479),萧子良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辅国将军、会稽太守。宋朝到了元嘉年间(424~453),朝廷的一切开支都责成地方郡县提供;孝武帝征求尤其急切,觉得郡县上交得迟缓,开始派遣中央使者下去催促,从此官家的差役更加烦重。太祖(萧道成)做了皇帝后,萧子良上书陈述道:

  前不久中央使者督促赋役很是急切,常常听说接二连三地派人到各地。后来我来到自己的治郡上班,也感到并不轻松。凡是这些使者之辈,一般都不是详慎勤顺的人,有的是贪险崎岖,自己要求干这差事的。早上辞别朝廷时,他们的情态就变了;晚上到了村县里,他们便作威作福。他们只要如数交纳,其他一概不顾,喝叱左右,傲慢自专。也不管你是张三李四,也不问情形是轻是重,威胁要道,恐吓行人。破岗一段水势逆流,商旅们已行到半途,被他们逼着回到下游,而自己的船先过去。浙江上面风猛浪急,公家私人都不敢渡江,而他们也不顾脱舫在前,驱令人们全都发船。呵斥一般行路的民众,是他们的经常事。而侮折当地长官,他们也是花样繁多。还没看到城郭,就飞马送来严词文书,只称是奉中央命令,也不显示具体职守。先是呵使强硬的寺人,然后摄理各类人员,开堂设案,便施行拷逼。另一种情况是用红头小纸条,一日数次送来催促;村庄乡里,顷刻之间能催逼十几回。他们把四里八乡的人抓来,也不分辨曲直,也不管老人孩子士人平民,一概都交给法律部门惩治。有的只欠尺把布,便被他们硬说成一匹;有的还差百把钱余税,便被他们加到千钱。或者欺骗说某人该到器械铸造工地出力抵债,便把此人发配到东冶支。弄得千家万户惊骇紧张,不得安生。遂有不惜竭尽力量,竞相请客送礼。如果这帮使者今晚觉得酒香肉美,一高兴便可赦免了他们;如果明天这帮使者觉得礼轻货少,他们仍然得不到照顾。这般人只要微感不足,就肆意鞭挞,各种丑话脏话,也任意往外发泄。等到他们把各种东西都催逼到手,在偏远的地方便弄到外境去卖掉,在内地便托吏民帮他们换成钱。他们又反过来请地方上向朝廷打报告,他们“帮助”民众要求减缓征收,回到中央,还能因此受到信任。据说近来的一些地方长官,离此每实,已非一年两年了。我以为所有征收摊派,都应该停止派遣使者,对于较为紧近的州郡,可以直接发给指示,对于较远的镇宰,则可以明确规定渠道,这样各奉别旨,自然就争相尽量上交了。即使中央使者很多,也应让具体职能部门办理,否则互相疑碍,反而更加混乱。

  凡属朝廷官员,荷恩盛世者,应更多地批评他们不了解情况行动迟缓,而应少以欺猾论罪。如果是地方宰牧施政有误,那么就不能委任他做有关工作,也不能允许逃避朝廷纪纲的制裁,偏袒他的无能。这可以放宽一年期限,降职使用以观后效。如果是朝廷紧急命令他执行迟缓,自然应按照违令纠处。但处理的原则,不一定要施重罚,只要能使朝廷有令必行、严肃纪律就行了。另外,两装之船,须要上千人员,三坊里工役不足,一招集就是上万人。每件事都是天亮后才办理,远近路程也只是粗略估计,一弄就要派出一部分人,仅各类头目,就得二十人以上,一切舟船费用,都按此计算。若走万里长江,费用还要加倍。往往需要一年,如果这一项能省去,那么节约下来的船费工钱等,实在是很可观的。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奸窃的发生,使有关境内得到安宁。

  朝廷封萧子良为闻喜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萧子良注重道义喜爱古风。郡民朱百年品行高尚,先死了,子良便赐给他妻子米一百斛,又免去一个民丁的徭役让他为她供应柴草。郡阁下面有虞翻用过的旧床,罢任回来时,也把它带回来了。后来在西邸建构古斋,里面收集了很多古人的器物服饰。夏禹庙的祷祀香火一直很盛,子良说:“夏禹泣辜表仁,对他的祭祀用一般的蔬果米食就足以表达真诚了。”于是让人每年只敬献扇簟而已。

  建元二年(480),穆妃去世,萧子良便辞去官职。后仍为征虏将军、丹阳尹。打开自家的粮仓赈济属县的贫民。次年,上表说:“京尹虽然身居京城,然而内境外壤兼跨,有近千里方圆。平原、低地、沟、塘等到处都有,而老百姓贫困废业,没能开发利用。最近上启请求派五官殷氵尔、典签刘僧瑗到各县去巡回考察,接到丹阳、溧阳、永世等四县的报告,以及乡村老人们的介绍,可以开垦的田地,合计荒熟有八千五百五十四顷,加上修治塘河等,共需用十一万八千多民工,一个春天就可以完工,便可立即投入使用。”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赶上子良迁官,这事就放下了。

  在这一年,皇上开始指示东宫官僚以下的要以敬重姿态敬重萧子良。世祖即位后,封子良为竟陵郡王,食邑二千户。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永明元年(483),移任侍中、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持节仍旧。南齐书配给他油络车。次年,回朝任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侍中仍旧。镇抚西州。三年,配给鼓吹一部。永明四年,进号车骑将军。

  萧子良少年起就崇尚清简,对待才士文人礼遇友好。身居高位之后,仍然倾心结交宾客,天下才学之士都愿意来和他交往。他又善于办好事,夏季有宾客来,他为他们提供瓜果饮料,让他们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著述。士子文章和朝廷显贵人物的作品,他也让人撰录。

  此时皇上执政不久,而气候时旱时涝。萧子良秘密启禀建议皇上宽免租税,精简机构,减缓罪囚,压缩建筑,从缓征伐(启文略)。

  皇上下诏租布可以打折,以二分取钱。不久萧子良又上启陈述类似意见(启文略)。

  永明五年,萧子良正位司徒,配给班剑仪仗二十人,侍中之职仍旧。子良移居鸡笼山宅邸,召集学士抄写《五经》、百家著述,依照《皇览》编成《四部要略》一千卷。又招来名僧,讲说佛法,编制经呗新乐曲,一时道俗之盛,为东晋以来所未有。

  世祖喜欢射野鸡,萧子良上启谏止(启文略)。此前即永明六年,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曾上书谏止皇上射野鸡,皇上虽然为此停止了,后来竟把邯郸超给杀了。永明末年,皇上又要去射野鸡,萧子良又上启谏止(启文略)。皇上虽然没全部采纳,但对子良深加宠爱。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好佛教,二人关系也很友悌。子良对佛教尤其笃心敬信,多次在邸园里营建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于赋食行水等服务,子良有时亲自动手,人们对此很有意见以为有失宰相的体面。子良劝人做善事,从无厌倦,因此终于获得盛名。不久皇上要他代替王俭任国子祭酒,他推辞不接受。永明八年,配给他三望车。永明九年,京城发大水,吴兴尤其严重,子良开仓赈救那些贫病无法维持的难民,在府第北面成立收容站,发放衣服和药物。永明十年(492),领任尚书令。不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本官仍旧。不久解去尚书令,加官中书监。

  文惠太子去世后,世祖到东宫来检查,发现太子的服御羽仪等,大大超过规定标准,皇上便大怒,觉得萧子良和太子关系这么好,也没上启报告此事,因而对子良颇加嫌责。

  世祖生病之后,下诏让萧子良带着武装仪仗进入延昌殿侍候世祖用药。子良启奏让和尚进到殿门外念诵佛经,世祖受其感动梦见了祥瑞花,子良根据佛经宣旨让御府用铜做花,插在世祖床的四角。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而皇太孙则隔日进来参承一次。世祖突然病危,宫廷内外一阵惶惧,朝廷百僚都换了服装,人们纷纷议论可能要立萧子良为皇帝,稍顷,世祖又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下诏让东宫的武装都进来(立太孙为皇帝)。世祖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高宗(萧鸾)知尚书事。子良一向仁厚,不喜欢政治世务,便推让给高宗。遗诏中说:“事无大小,都要与萧鸾商议。”这正是子良的心愿。皇太孙小时是由子良妃袁氏抚养的,很受慈爱,此前他为自己不被立为皇帝而害怕,从此对子良深怀忌恨。世祖遗体出了太极殿,子良身居中书省,皇帝令虎贲中郎将潘敞领着二百人的兵仗驻在太极殿西阶,用来防备萧子良。成服后,诸王都被分派出去,子良请求停一下等到下葬以后,皇上都不允许。

  后来萧子良进位太傅,增加班剑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仍旧。解去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这一年子良病重,对左右人说:“门外应有异常现象发生。”派人出去一看,见淮水中有上万条鱼,都浮出水面涌向城门。一会儿,萧子良便去世了,当时三十五岁。皇上经常担心萧子良会图谋帝位,听说他去世了,皇上很是高兴。下诏赐给萧子良东园温明秘器等葬器,用衮冕之服成殓。东府设立丧位,大鸿胪持节监护,太官朝夕送祭。又下诏说:“褒崇明德,是前代帝王的令典,追远尊亲,也是历来人情所看重的。已故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中书监、太傅、领司徒、扬州刺史、竟陵王、新授职的南徐州刺史(萧子良),心怀睿哲履行正道,鉴识英明道德深远。他的道行为民所宗,受到广泛的敬仰。还是在青少年时代,他便具有了孝友的品质。后来协助君主,发展皇业。他的精神贯彻在朝廷的工作中,落实在文化教育上。他在朝廷中是表率,百官工作因之有秩序而美好。先帝对他寄以重任,抱以极大期望。他的德行可与《二南》齐晖,和先哲比美。正当要他保..皇业,长久地辅佐君主的时候,可惜天不延寿,忽然去世。我哀慕震痛,心如刀割。在他葬礼举行之际,应当让他享受隆重的规格,以弘扬他的精神品质。特追崇他为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领大将军、扬州牧、绿纟戾绶、备九服锡命之礼。使持节、中书监、王等仍旧。配给九旒鸾辂、黄屋左纛、鍂车京车、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一百人,葬礼比照晋安平王司马孚的先例进行。”当初,豫章王萧嶷葬在金牛山,文惠太子葬在夹石,萧子良前往送葬,望着祖硎山,悲感叹道:南齐书“北瞻吾叔,前望吾兄,我死后如有知的话,将请求葬我在这里。”死后,果然被葬在这里。

  萧子良著有内外文笔数十卷,虽然文采不足,但多为劝戒。建武年间(494~498),子良的老部下范云上表要求为子良立碑,没能实现。他的儿子萧昭胄继承了他的爵位。

  本史作者认为:老百姓的幸福与否,要看碰上怎样的环境条件。但习惯可以养成性情,这是有识之士的一致看法。而帝王子弟,生长在尊贵之所,柴米禽蛋之道还没了解,富贵荣华已享受至极。从童幼时代起,就养在深宫,学习趋拜的礼仪,接受文句的教育。高居政府官员之上,断绝了结交朋友之事,社会上各种复杂矛盾,不曾有所见闻,天下的得失忧惧之道,也从来不作考虑,即使是天才敏悟,往往也是孤陋寡闻,局限性大得很。他们早上才离开宫廷,晚上就做了地方长官,因为帝王之子到地方做官,开始不宜很大,也不要依着皇家的地位来论年序次第,防止骄横抑制逸乐,这是历代都应遵守的规矩,为的是给予一定的约束,使他们进入正道。所以要按皇上的心愿,选择出色的人物辅佐,还要用功勋高受信任的身边人,作为主帅。州国的府第,必须先令后行,饮食游处,都要向皇上请示报告,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守着自己的禄位,遵守法度就行了,至于朝廷张弛大计,是不敢乱插嘴的。而且有行事执行着他们的权力,有典签制约着他们的手脚,他们要做什么不义之事,还没进行就会受到惩处。所以虽然地位重大,但不能自作主张,虽然有权威,但这不是自己的而且还不能施恩下级,不过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什么紧急事变,朝廷君主遇有艰难,要指望他们扶危救困,也是不能够的了。所以路温舒说:“秦有十失,其一尚存。”这也是刘宋时代的遗风,而到了萧齐时代就更加成为弊病了。

  赞语:武帝有十七个王,就数萧子良最有威望。他喜爱人才向往古风,仁信温良,代表着宗室希望,他的遗惠令人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0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昙花一现 - 民间传说故事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目录
1传说一
2传说二
3传说三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一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花神忧郁孤苦之情。便停下脚步问花神“你为什么哀伤?”。花神惊异,因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罗金仙头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头上有黑气、如果是凡人头上则是无任何灵光。刚刚从身边走过的明明是一个凡人,如何看得见自己的真身。花神犹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帮不了我”。又默默等等待韦陀,不再回答那个男子的话。40年后那个枯瘦男子又从昙花身边走过,重复问了40年前的那句话“你为什么哀伤?”花神再次犹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许帮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离开。在40年后一个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现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来更是奄奄一息。当年的男子已经变成老人,但是他依旧问了和80年前一样的话“你为什么哀伤?”。昙花答道“谢谢你这个凡人,在你一生问过我3次,但是你你毕竟是凡人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还怎么帮我,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说“我是聿明氏,我只是来了断80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花神我是送你一句。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说完老人闭目坐下时间渐渐过去,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开始从老人的头发向眼睛划去,老人笑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说吧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时夕阳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随即圆寂,抓着花神一同去往佛国去。花神在佛国见到了韦陀。韦陀也终于想起来前世因缘,佛祖知道后准韦陀下凡了断未了的因缘。因为聿明氏的老人违反了天规所以一生灵魂漂泊。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也因为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二
很久很久以前,在美丽的百花园里,花神的庇佑下住着各种可爱的花儿,昙花就是其中之一。娇小的昙花没有其他姐妹们艳丽的衣裙,华美的装饰,默默无闻,孤零零的,独自待在园子的角落里。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来来往往的游人孜孜不倦的惊叹牡丹的华贵,兰草的高洁,始终没有人将目光认认真真的投向平凡不起眼的昙花。直到有一天,他出现了。 他是一个艺术家,当他第一次走进这个园子里时,她就被他吸引了。修长的身影,清臞的面庞,炯炯的目光,温柔的笑容,仿佛慈祥的父亲,又如亲密的兄长。他慢慢的走过来,细细欣赏着这些可人的花儿-大自然的艺术品,当他的目光终于转向昙花时,她脸红了。谁也没有见过一朵花儿脸红的模样,但是她就是脸红了。她从他的注视中逃脱出来,羞涩的垂下眼帘。而他,仿佛读懂了她小小的心思,轻轻的伸出手,温柔的安抚着她颤动不安的花瓣,恍如安抚着她轻轻绽放的心。以后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带着春天般温暖的笑容,走进这个花园,走进昙花的世界,他细细的端详她,轻轻抚着她如婴唇般娇嫩的花瓣,掬起她的淡淡芬芳,长留心际,而她,每次都会若有期待的等着他的到来,为他释放早晨第一滴露水的清凉,傍晚最后一缕花香的恬淡。 可是为什么,他每一次的到来,眉间眼底都会不经意的流露淡淡的哀伤,他若有若无的叹息是那样绵远沉重,他的心里有一片阴云,好浓密好浓密的阴云,她看不见也拨不开,他的眉头日复一日的紧锁,他的脸色也慢慢的变得憔悴,嘴角长挂的那串微笑也找不到了,微微闭着,无言的愁苦便从那儿点点的释放出来。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小的昙花蜷在花神的脚下,一声声的祈求,“孩子,他……”“爷爷,爷爷!请您告诉我!求您了!”可怜的昙花,泪水浸透了花神的膝头,“孩子,你……你真的很想帮他吗?”“是的,爷爷!”昙花认真的点头,坚定的双眸在黑夜里闪闪发亮,灿若寒星。“孩子,他是这个王国里最好的画师,刁蛮的王后下令让他画出她从没见过的、世界上最美最美的花儿,如果他办不到,就会在城门那里将他处死,明天……明天就是最后的期限了”“如果……如果他办到呢?牡丹姐姐不是最美的吗?”“王后天姿国色,她要求花儿比她还美……即使牡丹也做不到”“这样……”昙花的眼神黯淡下来,“那……那他,后天就要被处死了吗?不要……”昙花伤心的哭着,“爷爷,万能的爷爷,您一定有办法的,对不对?求您了,救救他,救救他吧!”“唉,孩子”,花神重重叹了口气,“即使我们有最美的花儿,王后妒忌心重,看不惯世界上任何事物比自己美貌,她……她一定会毁了花儿的……”“我愿意!”昙花急急的,“爷爷,我愿意以花的精灵起誓!请您,赋予我美丽吧!”“孩子,你要想清楚了!花的精灵可以给你最美的容颜,但你的美丽只能绽放一次,在那夜深人静的一瞬间,如夏夜划过天际的流星,一闪即逝,此后,你将会陷入无休止的黑暗、丑陋和孤独里……”“我……我愿意!”昙花吟着泪,快乐的笑了。她穿上了自己最美的衣衫,白云做成的裙摆,露珠做成的耳坠,细心的弄好裙子的每一个皱褶,让每一个蕾丝都如梦幻的精灵,优雅美丽。对着镜子,她踮起脚尖,轻轻的舞着,她仿佛看见自己娇弱的生命在一点点的聚集,凝成晶莹的一滴,柔柔的躺在心际,含苞放,等待着那最灿烂的一刻的来临。 

晚上他又来看她了,这一次他的眼里没有了哀伤,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他怜爱的抚着她的瓣、蕊,如同抚着他心爱的姑娘,他整夜整夜的不肯离开她半步,仿佛离开了就再也看不到了,他要把她一点点牢牢的记在心里,永生永世都不要忘掉。“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昙花伤心的想,“但是,我不会让他死的,我要让他活着,快乐的活着,我不要他的眼里再有忧郁,不要……”想到这里,昙花笑了,清丽凄美的笑容,绽放在寒冷的夜里,恬淡绝尘,足以令百花黯然凋零。可是她的根也在那一刻缓缓死去,她看见他的眼里闪耀着喜悦的光芒,看见夜空划过的最后一颗流星,她看见他的嘴角重新吟着笑,看见流星过处一抹璀璨的美丽,然后,她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深不见底的黑暗把她包围,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孤苦无依,伸出手,试图抓住什么,才发现身畔萦绕的,只有虚无和空气,她就一头栽进去,从此再也没有言语,没有思想,似乎天地万物都在那一刻消失,冥冥中,真情却在天地间永恒,“昙花一现”的传说如同不老的绝唱,从古至今,吟诵不息。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三
在千万年前,在天界的花园里有着各式各样的花,昙花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甚至她还被其他花朵笑话,她,没有美丽的花朵,因为她不会开花。

有一天,一阵大风吹过,昙花小小的身姿差点就被大风吹断。这个时候有个男人,穿着白袍经过,男人轻轻的抚着她,让她躲过了大风。然后男人走了。 只是那惊鸿的一瞥,甚至只是那温柔的扶持,让昙花终身难忘。昙花一直在想,男人什么时候还会来。 等了一千年,男人没有再来,等了第二个一千年还是没有来,有天百花仙子来了,昙花问她:那个当年的男子是谁。百花仙子笑着说,那是菩萨,是韦陀菩萨。昙花痴迷的自言自语道,如果她能永伴菩萨该有多好。仙子说:别天真了,你知道菩萨是无情的。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仙子让昙花放弃那个念头。

就这样昙花又等了一千年,经过了几千年,昙花已经修炼成了一朵花精。就在这个时候,昙花有了个机会,天界要召开大会,韦陀菩萨也会来参加。昙花有了这个机会去参加大会,当她以小小的花精身份仰望她的菩萨的时候。她激动万分,大会结束后,昙花跟着韦陀走了好远好远。

他们又走到了那个花园里。韦陀没有转身,只是问昙花,你跟着我为何。昙花万分高兴,她说:我仰慕你很久了。韦陀菩萨踏上了莲花座,闭目坐在莲花座上。轻轻的对昙花说。你已见到了我,回去吧。安心的修行你会列入仙班的。

昙花不死心慢慢的走向韦陀。她知道菩萨没有七情六欲,但是她爱了他几千年,等了他几千年,换来的只是他的垂暮。昙花走到莲花座前,看着韦陀。轻声说:我今天可以变换人身了,您能否看我一眼,菩萨依旧垂暮,手里的佛珠转动着。清风吹过,还是那么的安静。是啊,菩萨怎么会爱人。昙花心死,昙花对菩萨说,我要变换成一次人身,只为你。昙花说完,在韦陀面前耗尽千年修行。绽放她最美丽的一次。花很美,美过牡丹。但是只是一刹那,花开花落。昙花看着菩萨,但是菩萨始终只是垂暮,未曾看她一眼。昙花一现,昙花并没有看到菩萨有看他一眼就消失了,但是当她消失的一刹那,她望见了菩萨滴下的一滴眼泪。因为她不知道,不是韦陀无情,是他无法有情。他何尝不是在见她第一面时就爱上了她。只是两个人永远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06: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被允许面朝向佛祖的菩萨——韦陀菩萨
2019-01-24 17:51


威武坚贞,菩提不退!

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庙在一天夜间烧起一场无名火,当夜正逢一位小沙弥睡在韦陀佛像之下,梦中看见一位身穿金甲,似韦陀护法者对他说道:庙中失火,赶紧逃生。

小沙弥忽然惊醒,果然看见寺中大火焚烧,情急之下,扛起韦陀塑像就往庙门外跑。



大火猖狂至极,经过一夜焚烧,一直到早上,众人察看灾情时,发觉寺庙满目疮痍,只有韦陀塑像屹立门外安然无恙。

韦陀塑像有几百斤重,必须数名壮汉出尽全力,方能扛起,如今一位小沙弥竟然可以独力背起,可见韦陀之灵验。



玉雕题材中最常见的当属佛教题材,而佛教人物众多,观音佛当属最常见。今天咱们要讲的是佛教中不是很常见的至高护法神——韦陀菩萨。

在玉雕界韦陀题材还是很少的,因为很多人不知道韦陀的寓意,还有很多将韦陀菩萨配文为将军之类的说明。今天就和聊聊韦陀菩萨的秘密。



《悲华经》说:韦陀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同为兄弟。过去劫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兄弟,千子学佛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陀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后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

后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我们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韦陀菩萨成就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这是多么至高的舍我精神,佛教中常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韦陀尊者,又称韦陀菩萨,韦陀菩萨驱邪魔护佛法。韦陀菩萨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有守护寺庙出家人的用意。

在中国供奉韦陀,是立于天王殿弥勒佛的背后,面对大雄宝殿,两眼注视着大雄宝殿前面的灵塔,守护塔内的佛骨与舍利子,以防邪魔前来偷盗。 另外也保护在寺内的出家人,以护持佛法。



在中国的寺院殿宇里原印度血统的韦陀已经汉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英俊威武。他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

他面如童子,表示对佛教怀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刚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据《铸鼎余闻》:“合掌捧杵者,为接待寺,凡游方释子到寺,皆蒙供养。按其杵据地者则否,可一望而知也。”

韦陀菩萨是佛陀的护法,也是佛法的护法,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很多寺庙都会供奉韦陀菩萨,职责是护法安僧。



韦陀造型的寓意

如果韦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06: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韦陀菩萨成道的故事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2个回答#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
joinns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786个赞
关注
  南无韦驮尊天菩萨(VEDA)
  韦驮赞
  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
  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韦陀、韦驮、围陀、毗陀、吠陀,梵音皆为VEDA,韦驮菩萨其实是贤劫千佛中,将为最后一位佛,名号为楼至佛,往昔因地为法意太子时,曾发愿在成佛前为密迹金刚力士。以其本愿故,示现护法相。韦驮菩萨在早在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另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在《大乘悲分陀利经》中,菩萨过去生名字翻译为无垢明药王菩萨,在悲华经中,其名为持力捷疾、亦得名为火净药王菩萨。
  一般人容易将韦驮菩萨和韦琨将军或者塞建陀(SKANDA)天混肴,韦琨将军是南方增长天王八大将军之一,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虽住天中却早离天欲,童贞修行,辅助增长天王护持我们娑婆世界南赡部洲。塞建陀(SKANDA)天,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故佛子两者应顶礼,但不应混肴
  以下是大藏经中对韦驮菩萨的描述以及《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供养仪轨》,祈愿供养法界一切众生,利乐一切有情。
  (1)韦驮菩萨往昔修因文:「韦驮菩萨,生于六月初二日,常在娑婆世界,拥护三洲,转**论。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造亭接众一百二十所,开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树钵八百万,设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条,造佛寺四十八所。每世造旃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宝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经一百藏,一十七世为真童身。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手执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觔。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头戴凤翅兜鍪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金锁子甲。若人愿书一张,乃至百千万张,无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无量矣!」(出自大藏经,『说总圣录』所载)
  (2)《三弥勒经疏》:「故今大乘云,拘留孙等四佛皆出初劫,所余诸佛出后十九劫,又瑜伽论云,初后二劫亦增减故,故知非唯减时佛出,增时佛出亦无违义。由此义故,前十劫出九百九十九佛,后十劫独出楼至佛。若作此解,善顺金刚力士经云:『楼至最后成佛而寿半劫,与九百九十九佛所度这等无有差别。』三说中后解为胜。不尔如何智度论云:『净居天子见劫成时莲华。而知贤劫有千佛。』」
  (3)《正法念经》曰:「昔有国夫人,生千子,试当来成佛之次,至楼至,当第千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论;次愿为密迹金刚神,护千兄教法。今因状其像于伽蓝之门」。
  (4)楼至佛成佛的授记和经历,事见《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经中称为楼由佛,楼至佛在先世为太子时,曾发愿在成佛前为密迹金刚力士:「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诸如来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受喜不怀疑结。』」。(另一译本为《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5)在《大悲莲华经》韦驮菩萨得授记成佛:「世尊!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智慧,种种助道悉令具足,贤劫诸佛垂成佛时,愿我在初奉施饮食,般涅盘后收取舍利,起塔供养护持正法。见毁戒者劝化安止令住持戒,远离正见堕诸见者,劝化安止令住正见;散乱心者劝化安止令住定心;无威仪者劝化安止住圣威仪。若有众生欲行善根,我当为其开示善根。
  彼诸世尊般涅盘后正法垂灭,我于尔时当护持之令不断绝,于世界中然正法灯,刀兵劫时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持不杀戒乃至正见,于十恶中拔出众生,安止令住十善道中,灭诸盲冥开示善法,我当灭此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令无有余;于饥馑劫我当劝化一切众生,安止住于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我劝众生住六波罗蜜时,众生所有一切饥饿黑暗秽浊怨贼斗诤,及诸烦恼悉令寂静;于疾疫劫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住于六和法中,亦令安止住四摄法,众生所有疾疫黑暗当令灭尽。
  于半贤劫断灭众生如是苦恼,一千四佛,于半劫中出世、涅盘,正法灭已,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千四佛所得寿命声闻弟子,我之寿命声闻弟子,亦复如是等无差别,如千四佛于半劫中调伏众生,愿我亦于半贤劫之中调伏众生,是半劫中诸佛所有声闻弟子,毁于禁戒堕在诸见,于诸佛所无有恭敬,生于嗔恚恼害之心,破法坏僧诽谤贤圣,毁坏正法作恶逆罪。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当拔出于生死污泥,令入无畏涅盘城中。
  我般涅盘后正法贤劫一时灭尽,若我涅盘正法贤劫俱灭尽已,我之齿骨并及舍利悉当变化作佛形像,三十二相璎珞其身,一一相中有八十种好,次第庄严遍至十方无量无边无佛世界,一一化佛以三乘法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悉令不退。
  若彼世界病劫起时无有佛法,是化佛像亦当至中,教化众生如前所说。若诸世界无珍宝者,愿作如意摩尼宝珠,雨诸珍宝自然发出纯金之藏。若诸世界所有众生,离诸善根诸苦缠身,我当于中雨忧陀娑香栴檀沉水种种诸香,令诸众生断烦恼病诸邪见病身四大病,于三福处勤心修行,令命终时生天人中。世尊!我行菩萨道时,当作如是利益众生。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当作如是佛事,般涅盘后舍利复至无量世界,如是利益众生。
  世尊!若我所愿不成不得己利,不能与诸众生作大医王,不能利益者,我今便为欺诳十方无量世界在在处处现在诸佛如来,今者亦复不应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世尊!所与无量无边亿阿僧只众生,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亦不得见如是人,亦不闻佛音声法僧之声行善法声,常堕阿鼻地狱中。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如来今者当称赞我。
  时佛即赞持力捷疾:『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来世作大医王,令诸众生离诸苦恼,是故字汝为火净药王。』
  佛告火净药王:「汝于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只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只劫,后分贤劫中一千四佛,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悉得奉施饮食,乃至如上汝之所愿,那罗延胜叶,般涅盘后正法灭已,汝当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楼至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半劫,汝之所得声闻弟子,如千四佛所有弟子等无差别所化众生,般涅盘后,正法灭已贤劫俱尽,齿骨舍利悉化作佛,乃至生天人中亦复如是。」』
125    评论(5) 分享 举报收起

南京德赫萨网络科技
广告2024-08-23
用对方法如何让前男友回心转意挽回永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如何让前男友回心转意并没有无法挽救的爱情,如何让前男友回心转意只有不会挽回的你,停止一切错误的挽回方式,如何让前男友回心转意教你3招21天挽回
qianhu.wejianzhan.com
金刚志
2008-06-17 · TA获得超过2359个赞
关注
在我心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是我非常尊敬、皈依顶礼的,就是韦陀菩萨摩诃萨。最初我认识韦陀菩萨的形象,就是一些佛书中所说的天人韦琨将军。佛书中所说的韦将军,是南方增长天王八大将军之一,虽住天中却早离天欲,童贞修行,辅助增长天王护持我们娑婆世界南赡部洲;及后,读到另一著作,又对韦陀菩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冯冯前辈在其修行中所体验的韦陀菩萨,却并非天人韦琨将军、南方天王的部属,相反是四大天王的统领——帝释古佛。帝释古佛,古梵语在3000年前尊称为 INDRA,此名号传到中国,翻译其音为因陀罗;因陀罗的意思,就是“能天帝”,能够赐福祸及赏善罚恶的天中之主。三界中的欲界,初天名“四大王众天”,二天名“忉利天”;梵语忉利,即汉语三十三之意,故又名三十三天。帝释,全名应称做“释提桓因”或“释迦提婆因陀罗”,帝释就是三十三天的最高统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06: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天王补心丹+释道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高僧传奇 | 道宣律师
sllgr图书馆 2021-11-07   |  1356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坛,制订议规,名之为“南山律宗”,又称“南山宗”,通称“律宗”。这一宗的开创人,就是在平时生活中“三衣皆纻,一食唯菽,行则杖策,坐不倚床”的一代名僧道宣。他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撰述疏钞解释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为中国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居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律祖”,而中国的律宗也被称为“南山律宗”。



释道宣(596一667),唐代律僧,中国戒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京兆人,俗姓钱,字法遍,吴兴(今浙江北部)人,(一说长城人;《宋高僧传》作丹徒人)。道宣研究戒律,盛名远播西域。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十六岁时落发出家,二十岁时,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示寂于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8年)十月。世寿七十二,法腊五十二。唐、宋二代,分别追加谥号“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

❖ 示生出家❖

展开剩余92%
道宣律师,唐代僧人,南山律宗创始人,世称律祖。俗姓钱,字法遍。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四月初八,降生于京兆(即都城)。父亲钱申任吏部尚书,母亲姚氏怀孕时,梦见白月贯怀,有梵僧对她说:“这孩子是梁代的高僧僧祐再来,将来适宜出家弘扬释教。”

坐胎足有十二月后出生,九岁时已遍览群书,能吟诗作赋。十五岁时善习文墨,但厌倦了世间书典,喟然叹曰:“世间荣禄,难可常保。”于是来到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又称慧頵)学习佛法,开始诵习经典。十六岁诵《法华经》仅两旬,就已经了彻。十七岁落发出家。

二十岁,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在受戒前,顶戴宝函,绕塔行道,感舍利降函,乃进受具戒。智首律师戒德清净,博览三藏,开坛讲律,独步长安三十余年,有“钞疏山积,学徒云涌”之美誉。

不久,律祖随智首律师听受四分律。听了一遍就已通达,想归隐修禅定。智首律师就训诫他说:修习禅定也应该循序渐进,要先打好基础,由戒生定,因定生慧才行,所以必须戒律圆明以后才可以修定,你还要继续学戒!律祖于是虚心受教,继续在智首律师座下听受四分律学。后来智首律师命令其复讲,律祖不敢受,辞不获已,才按照智首律师教导的复讲。律祖这样听讲《四分律》二十遍,前后经六年,然后才往林间一心修习定慧。

修行要依次第,戒定慧三学相因而生,学戒到一定的时间才可以修习禅定。佛制出家受具足戒以后,五夏以前,要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才可以习教参禅。律祖虽已通达,智首律师还要他继续学戒,这为律祖后来的弘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留下榜样。



❖ 戒行高洁 常行般舟❖

律祖一生戒行高洁,不允许自己有丝毫违犯之处,好习禅那,正定清明,智慧显现。穿着布麻的三衣,不着丝绸;坚持佛制日中一食,即使艰苦的时候,只有菽豆之类的食物,也是如此。蚤虱在身上纵跳而不觉,浑然无我;日常的行住坐卧皆依照戒律,随顺法行;长行不倒单,坐不倚床,威仪具足。

律祖追随智首律师十载学律之后,正逢唐朝初年,高祖李渊沙汰僧尼,遂隐居于终南山的“仿掌之谷”(手掌状的山谷)。最初那地方缺水,神人指一处,穿地一尺多,有泉水迸涌,白泉寺因此得名。猛兽驯服,常有来皈依。奇花异果芬芳蔓延,非一般人间所有。某次静坐,护法神相告,净业寺为宝地,可成道业。

律祖不仅戒行高洁,而且定力精深。贞观四年,在清宫精舍,焚功德香,行般舟定,满九十天,感得群龙化人形,前来礼觐听法。般舟三昧,在连续九十天的时间内,但行但立,不眠不坐不卧,持名念佛。非大定力之人所不能行。般舟三昧译为“佛立”,以行此三昧可得诸佛现前之故。常人一生中行一次,能够坚持下来,都属希有难得,而律祖一生中前后共行了二十一次。在相关的记载中,是行般舟三昧最多的一人。可见律祖之定力不可思议。

这样地精进修行,常感天童来听侍。某日经行,心劳累犯病,忽然毗沙门天王前来,供养补心之方,就是后来传世的“天王补心丹”。

贞观年中,某日夜半,律祖在西明寺经行,突然一阵踉跄,行将跌倒之际,一位身着介胄的少年及时上前扶持。问他的身份,少年说他是毗沙门天王之子张琼,受其戒德感召,来做护卫。临别时并以佛牙和宝掌相赠。

乾封二年春,感天人来谈律相,指出钞本中,有的地方因为翻译有误,而非律祖著作之过,恳请律祖更正,因此而作《律相感通传》,说明佛在世时,以及佛灭度后像法时期的一些情形,并将翻译时遗漏的地方做了补充,所以后来的著述都是重修本。



❖ 编修律典 南山开祖❖

佛言:以戒为师。并将住持传承佛法的任务交给僧人。僧宝的住世代表着佛法住世。在汉明帝时佛法传入中国,在曹魏嘉平年间,中天竺昙摩迦罗尊者(此云法时),来到洛阳,依四分羯磨,为人授具足戒。自此中国有了本土的比丘。此后经历代祖师撰述疏钞弘扬四分律宗,至道宣律师而大成。

律祖本着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之义,以大乘菩萨的圆教义理会通《四分律》,阐发律学精要。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撰著完成《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此书以《四分律藏》为基础,以三藏文字、圣贤撰述、古师章疏为补充,分三十篇说明律藏所摄的自修摄僧的各种事相行法。《四分律行事钞》一出,到处抄写流传,各宗的人都修习传诵,奉为出家人依律行事的重要律典。至宋代,对《行事钞》的解释多达六十二家。

《行事钞》、《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后世称之为“南山三大部”,为南山律宗的根本著作。其中《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解释律祖所集的《四分律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解释律祖所集的《四分律随机羯磨》,叙述出家众的受戒、安居、自恣、布萨等行法。

另《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六卷、《比丘尼钞》六卷,称之为“南山二大部”。关于律宗的著作,现存于世的还有《量处轻重仪》、《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释门章服仪》、《关中创立戒坛图经》、《祇洹寺图经》等。因其精博宏富,使律宗独盛于当代。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国情、风俗、气候有所不同,始终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本土化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有的随顺中国的风俗,而违反戒律,如后世所出现个别的手持金钱、自耕自食等。律祖的著作中,在遵守佛戒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对一些事项做了说明。

例如在印度,僧人平日都是赤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穿着革屣,在中国僧人可以穿鞋,不算违犯戒律。而日中一食、不畜金钱等戒律是必须严持不犯的。

有的戒条是佛通过两次或者数次制戒,才最终确定下来,律典在翻译、弘传中有时也会出现错漏和偏差,律祖对此也进行了修正或说明,使戒律的行持既符合佛制,又适应中国的实际国情,南山律宗传承由是绵延至今。

只有佛陀才能制戒,后世祖师的著作都是对戒律的解释。律祖撰述疏钞解释戒律,无不以佛制为所依,体现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及甚深禅定功夫。在律祖的著作中,深契佛意,如同其亲睹佛陀制戒因缘,法华一会,俨然未散也。

因律祖戒律精严,在当时就盛名远播西域。天竺三藏善无畏初到中国,帝问:“要往何处参学?”善无畏奏曰:“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戒律第一,愿往依止。”

又有证得三果的梵僧,前来礼道宣律祖所筑的戒坛,称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也。

道宣所创南山律宗,因受玄奘法相唯识思想影响,所以用心识戒体说融会《四分律》和大乘义理,使“四分”小妄戒和大乘戒用心划分轻重彼此沟通。为此他指出:“戒是警意之缘也……欲了妄情,须知妄业,故作法受,还熏妄心,于本善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过镜,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辗转能净妄源。”

弘律之外,他还理路通透地把佛行判为化教、行教两种:“一谓化教,此则通于道俗,但泛明因果,识达邪正,科其行业,沉密而难知,显其来报,明了而易述。二谓行教,唯局于内众,定其取舍,立其纲致,显于持犯,决于疑滞。”“谓内心违顺,托理为宗,则准化教;外用施为,必获身口,便依行教。”

再之,道宣还用自己所创心识戒体学说,在《地事钞》中把佛的教法,判为性空教(小乘行)、相空教(小菩萨行)、唯识教(大菩萨行)三种:“一者诸法性空无我,此理照心,名为小乘。二者诸法本相是空,唯情妄见,此理照用,属小菩萨。三者诸法外尘本无,实唯有识,此理深妙,惟意缘知,是大菩萨佛果证行。”

律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居住在终南山,所以后世将其撰述称之为“南山律”。佛教在印度是没有单独的律宗的,在中国由于道宣律师的弘扬,而形成单独的戒律一宗,与禅宗、净土、密宗等并列为大乘八宗,而其又为各宗所共遵守修学,尊道宣律师为中国南山律宗的初祖。后世中国学律者无不以律祖的著述为圭臬。



❖ 建坛传戒 续佛慧命❖

出家僧众只有受具足戒以后,才真正的入僧数,传承佛法,令三乘道果相续。律明受具足戒,要由十位授戒师,行白四羯磨法而得。若欲行斯羯磨,必须要假坛场之功。如果没有戒坛,虽然受戒也很难得戒,正所谓:空地架屋徒费成功,无坛结界胜心难发。故如法建立的戒坛,关乎到续佛慧命的大事。

道宣律祖见当时的戒坛建造与戒律不相符,有的甚至不建戒坛在平地就为人授具足戒。故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月,著《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全文共分为十一个部分,详细说明了创立戒坛的缘起,戒坛的由来,戒坛形重相状、高下广狭等,以及登戒坛受戒时的仪轨。令后世建筑戒坛有了明确的法式。并按戒律于净业寺重新创立戒坛,律祖事必躬亲,曾亲自背土筑坛。

律祖创立戒坛后,依其所制的仪轨为诸州沙门二十余人传授具戒。至于夏初,四方的僧人云集来此求受具戒,很多都是远道而来。还有的是先前曾经受过戒的,而特意前来重新受戒。各方的大德,也都前来随喜,在坛外观礼,为做证明。在《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录了三十九位大德,此中包括禅师、法师、律师。律祖并就当时一些大德对戒坛的形重相状等的疑惑,做了解答,标示轨范,垂范后世。

诸方居士也都前来,站满院中,皆合掌随喜立而称善。祇园古风,再现于世。不久又有长眉僧(即宾头庐尊者)前来,随喜赞叹道:“立坛应法,勿过此焉!”

戒坛以及传戒的法式,经历代律师的弘扬,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 修典著论 文以载道❖

道宣律祖学养深厚,严持净戒,精通大小乘经律,乃至世典文辞方面,也广学博究。对于佛教文史学的贡献亦相当卓越。

唐朝初年,唐高祖施行“崇老抑佛”的宗教政策,皇帝下诏,置道士女冠于僧尼之上,佛教面临危机。在此时局下,律祖编著《续高僧传》,立传僧格高洁,显扬佛陀圣教。《续高僧传》录入的是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和唐初的沙门。

《续高僧传》上承梁·释慧皎大师《高僧传》的余绪,下开《宋高僧传》的继作,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僧徒类传。共三十卷,有正传三百四十人,附见一百六十人的传记,都是律祖自行搜集史料并撰写。沿袭《高僧传》旧规,分十科,但略不同。

慧皎大师著《高僧传》时,源于又一次佛、道斗争的北魏太武帝毁佛之后。两教斗争零星,北方传来资料不多,故皎公书中仅为六位北魏僧人立传,并无《护法篇》的构思。

道宣律祖则不然,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次毁佛之后,释门之内口耳流传着教难期间,沙门虽然遁入山林或混迹民间,仍坚持守道的精神。律祖对教难的感受更为深切,尤其两次教难都跟外道斗争有关,因此特辟专篇记载,以表现其历史意义。以护法沙门的事迹,为后辈作榜样,重振释门之风。

《续高僧传》分科之严谨,其文辞之优美,为后世撰写“高僧传”一类史籍的僧俗视为典范。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著《释迦方志》二卷;后鉴于当时佛道二教论诤激烈,乃于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撰述《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龙朔二年高宗敕令僧尼须礼拜君亲,律祖与彦悰、玄奘大师等上书力争,此事乃止;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完成《大唐内典录》十卷,为一部整理经典的目录书。律祖又针对道教之说编集《广弘明集》三十卷、《集神州三宝感应录》三卷;麟德二年完成《释迦氏谱》一卷等,凡此均为佛教重要文史著作,亦为后世治学之指南。

其中,《广弘明集》内分十篇,选辑许多魏晋至隋唐以来珍贵的佛学论文、辩论文章及帝王的诏启等,每篇加以编者的叙述及历代王臣对佛法兴废的辩论,与僧佑编纂的《弘明集》,皆为论述魏晋至隋唐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而《集古今佛道论衡》则记载从东汉明帝至唐太宗年间佛道二家论诤的史实,及帝王对佛道二教的态度等。

道宣律祖的著作涵盖有:赞、集、观、仪、传、录、疏、钞八大类,即:《住法图赞》等二部赞;《广弘明集》等三种集;《净心诫观》之观;《轻重仪》、《章服仪》、《教诫仪》等五部仪;《感通传》、《续高僧传》等三部传;《大唐内典录》、《三宝感通录》二部录;《羯磨疏》、《戒本疏》等疏;《四分律行事钞》、《拾毗尼义钞》等钞,著作共五十七种,二百六十七卷。

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六月,西明寺落成,高宗下诏礼请道宣律师为上座。七月,玄奘大师亦奉敕入西明寺。随后道宣律师奉诏参加玄奘法师弘福寺及西明寺的译场,负责润文。暇时则着手撰著。



❖ 稽首皈依 肇律宗主❖

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春,天人告师,报缘将尽,当生弥勒内院。十月三日,坐化示寂,世寿七十二,戒腊五十二。众人看见空中幡花,交列异香,天乐同声,天人请师归弥勒内院。

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图绘道宣律师法相奉祀,以追念遗范。

唐穆宗并为之制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魔皈依,岳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古。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追谥“澄照”的封号,律祖塔号为“净光”,所以道宣律祖又称为“澄照大师”。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又加谥“法慧大师”。

在道宣律祖门下受法传教的弟子有千余人之多,特出的有大慈、文纲、周律师、秀律师等。

日后,南山门下恒景律师教化的鉴真大师,更将南山律远播日本。鉴真大师从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受其教化,为律祖的第三代弟子,远赴日本传戒,开创日本律宗。日本后世称之为初祖,尊称道宣律祖为高祖。

道宣律祖一生,经历唐朝三代帝王从抑佛至崇佛的转变,在不同时期皆护法卫教,弘扬戒律,大演毗尼。本着遵照佛制的原则,使戒律的行持实现了本土化,奠定中国律学的基础,而为中国南山律宗的开宗祖师。如明·憨山大师所赞曰:如来设教,三学为师,定慧所发,以戒为基 。大法东流,此教未光,南山杰出,一振其纲 。

道宣一生钻研《四分律》,于各地讲说无数,著作等身,为当时各宗派学者所必读,其中除“南山五大部”为后世治律指南外,为区分佛、道,著有《古今佛道论衡》、《广弘明集》及其他经录、史传、资料集等著作,共二百二十馀卷,皆为研究佛教史之珍贵文献。道宣并于净业寺首创戒坛,标示轨范,成为后世建筑戒坛的法式,使律学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部份,在佛教史上大放异彩。直至今日,中国的出家戒律仍以《四分律》为圭臬。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账号:全媒宗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06: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乌西坠是什么意思?
mikou_wolf浏览501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ou031
推荐于 2019.11.04
满意答案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解释:乌: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太阳东山,月亮升起。指黄昏时分。也借指时光。

金乌西坠就是指太阳西落,代指黄昏时分。它的下一句是玉兔东升,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2:53 , Processed in 0.0755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