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花袭人+李嬷嬷+】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袭人为什么反对赶走李嬷嬷?秦钟为什么一定要到贾府读书?
where5
2023-08-26 发表于四川  |  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90期

袭人为什么反对赶走李嬷嬷?秦钟为什么一定要到贾府读书?

上回说到,贾宝玉和黛玉回到住处。

此时贾母尚未用晚饭,知是薛姨妈处来,更加喜欢。

为什么贾母会更加喜欢呢?

因为懂事,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女都懂得礼节。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宝玉和黛玉一起行动。

贾母开心的点不是薛姨妈,而是宝黛在一起。

因见宝玉吃了酒,遂命他自回房去歇着,不许再出来了,又命人好生看侍着。

又是看着又是不许出来,可见宝玉喝酒真的会惹事。

忽想起跟宝玉的人来,遂问众人:“李奶子怎么不见?”

众人不敢直说家去了,只说:“才进来的,想有事才去了。”

您看,这就是公开说谎了。

为什么不能说真话呢?

因为,说了真话,李嬷嬷也不能被开除,后面她就得报复。

您看,越是在权力的顶峰,反而越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时间长了,就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脱离群众。

宝玉踉跄回头道:“他比老太太还受用呢,问他作什么!没有他只怕我还多活两日。”

您看,宝玉已经开始有耍酒疯的先兆了。

一面说,一面来至自己的卧室。

只见笔墨在案,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

宝玉今天就写了三个字,剩下的时间都玩了。

这学习状态不能说一塌糊涂,只能叫不思进取。

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

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

晴雯这话说的真是又可爱又可怜。

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

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

您说,宝玉和晴雯的动作,像不像一对恩爱的小情侣。

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

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云轩”。

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们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

宝玉一天只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还是个名字。

问题来了,您说为什么黛玉看见宝玉牵着晴雯的手,不吃醋呢?

第一、在黛玉之前,她们就是跟着宝玉的。

第二、在身份上,她们是丫鬟,和黛玉不在一个维度上。

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宝玉听后,嘻嘻的笑道:“又哄我呢。”

说着又问:“袭人姐姐呢?”

晴雯向里间炕上努嘴。

宝玉一看,只见袭人和衣睡着在那里。

宝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

宝玉还真是雨露均沾,一个也没漏下。

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

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宝玉用心给晴雯留的包子,让李嬷嬷给拿走了。

接着茜雪捧上茶来。

宝玉因让“林妹妹吃茶。”

众人笑说:“林妹妹早走了,还让呢。”

您说黛玉怎么来了就走呢?

黛玉只是关心,看看酒醉的宝玉。

宝玉没事,所以也就走了,这叫什么?——这叫安全感。

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黛玉的眼来看绛云轩三个字。

为什么一定要有黛玉来看呢?

因为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

那么为什么这三个字要晴雯来贴呢?

雯的意思有花纹的云彩。

云指的就是晴雯。

也就是说,宝玉在早晨写这三个字的时候,想到的是黛玉和晴雯。

再说,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

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

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

其实,宝玉对李麻麻的愤怒,已经攒了一天了。

在薛姨妈家,李嬷嬷三番两次不让他喝酒。

吃了晴雯的包子,也就算了。

喝宝玉自己准备喝的茶,宝玉再也忍无可忍了。

又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说着便要去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

李嬷嬷这人有错吗?——有。

那就是忘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真当成了宝玉的娘。

宝玉不吃的他吃,宝玉没喝的她喝。

这显然是越界了。

可是,宝玉喝了她的奶,她喝杯宝玉的茶又能有多大错呢?

说到底,李嬷嬷不算个坏人,她对宝玉一直是尽职尽责的。

宁可得罪人也得拦着宝玉喝酒。

宝玉说要赶走她,肯定是过分了。

而理由又是: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

这就是典型的吃饱了骂厨子。

如果真去找贾母告状,少不了要挨一顿骂,再搞大了,没准还得挨揍。

这个时候,谁能安抚宝玉呢?

必须得是袭人了。

原来袭人实未睡着,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他顽耍。

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

毕竟这包子也不是给她吃的,想来袭人心理还生气呢!不然也不会故意装睡。

图片

后来宝玉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

摔茶杯那么大的动静,也惊动了贾母。

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

袭人赶忙编了个谎话:“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

一面又安慰宝玉道:“你立意要撵他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再有好的来伏侍你。”

袭人这个安慰也是有意思,李嬷嬷走我也走。

袭人怎么就和李嬷嬷成利益共同体了呢?

首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嫉妒,李嬷嬷吃包子她很解气。

其次,如果连喂奶的李嬷嬷都能被撵走,她这个丫鬟换起来不就更容易。

第三、如果真的赶走了李嬷嬷,如果换来一个更严格的怎么办?倒霉的不还是她们这些小丫鬟。

总之,袭人的诉求就是保持稳定。

当下的环境虽然不好,但起码能过。

万一发生变动,可能还不如现在呢?

宝玉听了这话,方无了言语,被袭人等扶至炕上,脱换了衣服。

宝玉耍完了酒疯,过瘾了,也累了。

不知宝玉口内还说些什么,只觉口齿缠绵,眼眉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

彼时李嬷嬷等已进来了,听见醉了,不敢前来再加触犯,只悄悄的打听睡了,方放心散去。

您注意用词是触犯。

也就是说,李嬷嬷这个时候知道自己越界了,想来后面她会收敛一下吧。

咱们拭目以待。

次日宝玉一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

宝玉听说秦钟来了,忙接了出去,领了拜见贾母。

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

您说万一秦钟长的很丑,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入贾府读书了呢?

所以,脸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虽说不要以貌取人,可谁又能真的做到不以貌取人呢?

秦钟这趟来的收获可不小。

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

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又嘱咐他:“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

您瞧老太太这话,她是真觉得宝玉是个好孩子。

贾府除了宝玉都是不长进的。

其实,她恰恰不知道的便是,宝玉才是那个最不长进的。

秦钟全都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

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这里给我们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秦可卿是被抱养的。

要知道贾蓉是宁国府贾珍之子,是整个贾府的长房长孙。

贾府这样的门第找媳妇,特别讲究门当户对。

秦可卿一个抱养的孩子,怎么就能嫁给贾蓉呢?

原文给了解释: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那么到底是什么瓜葛,能让秦业把抱养的女儿嫁给贾蓉呢?

这就涉及到了秦可卿的身份之谜了。

这里咱们先挖个坑,到秦可卿葬礼的时候再详细分析。

再说秦业,他老来得子,50多岁才生了秦钟。

去年老师亡故,还没有来得及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

您肯定就问了,为什么老师一定要找高明之士呢?

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要买学区房一样。

无外乎两个理由。

第一、名师出高徒,教育出来的孩子水平高。

第二、名师的高徒就组成了高级的关系网,是混入圈子的门票。

找名师和入名校,其实都是在走捷径。

老秦正要和亲家商议送往他家塾,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

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

老秦想的是真美呀!

可是学没有白上的。

自己钱又不多。

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贾代儒家拜见了。

这里有朋友就问了,王熙凤给秦钟的赏钱不就有二十多两了。

连同今天贾母给的,这钱也好凑呀!

这里就有两个可能。

第一、秦钟收了,没给父亲,他自己留了。

第二、秦业心疼儿子,不用儿子的钱。

你相信哪一个呢?

不管怎么说,秦钟看老父亲凑钱艰难,也没有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这孩子看起来不怎么孝顺呀,后文证明,他还真是这样的人。

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老秦以为给儿子找了条好出路,万万没想到,却是给自己找了条死路。

正是: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到底,秦钟上学后发生了哪些荒唐故事,贾府的子弟又有多混账?

请看《红楼梦》第8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通灵宝玉+通灵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林黛玉斗不过薛宝钗?通灵宝玉的秘密是什么?
where5
2023-08-24 发表于四川  |  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86期
为什么林黛玉斗不过薛宝钗?通灵宝玉的秘密是什么?

书接上回: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

宝玉忙请了安。

薛姨妈见到宝玉可激动坏了!

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

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

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薛姨妈是宝玉的亲姨,这样对宝玉倒也不过分。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薛姨妈对宝玉的到来非常期待。

那么为什么那么期待呢?

咱们先挖个坑。

宝玉先问:“哥哥不在家?”

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不了,那里肯在家一日。”

薛蟠现在的日子过的可精彩了,有多快乐呢?

有钱人的快乐,我们肯定是体会不了的。

宝玉又问:“姐姐可大安了?”

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他。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儿。”

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软帘。

薛家那么有钱,却吊着半旧的帘子。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您注意宝钗的穿着,蜜合色、玫瑰紫二色、葱黄绫,这些都是很简朴的颜色。

从挂着半旧的帘子到穿着不觉奢华。

薛家还真是生活简朴呢!

不但生活简朴,薛家还很有奋斗精神。

从薛姨妈打点针黹,到薛宝钗坐炕上作针线。

说来搞笑,母亲妹妹勤俭度日,而薛蟠却成天花天酒地。

薛姨妈和薛宝钗辛苦一个月省的钱,怕都不够薛蟠一天花的。

就好比,老子奋斗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了几十万,儿子赌博一把梭哈。

几十年等于白忙活。

所以,再努力赚钱,也不能忽视子女教育。

纵使是金山银山,都比不上一个省心的孩子。

不然老曹也不会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前文宝钗出场了多次,和周瑞家的聊冷香丸的来历,作者都没有写宝钗的长相。

就是要把机会留给宝玉。

那么宝玉看到了什么呢?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薛宝钗长着红唇翠眉,圆圆的白脸,水杏般的大眼。

和黛玉病弱西子的样子相反,薛宝钗属于健康丰满的美。

前文,描述秦可卿时写: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宝钗是妩媚的,什么叫妩媚?

是女子含羞的娇态。

黛玉是风流的,什么叫风流?

是不拘小节的坦荡。

相比之下,黛玉是比宝钗更活泼的,性格更加率真。

黛玉容易讨男孩子的喜欢,惹女孩子讨厌。

而宝钗就不一样,原文写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您说这是夸还是贬呢?

人谓藏愚,就是说她隐藏自己的愚蠢。

也就是在别人看来,宝钗是个很笨的人。

别人是谁?——自然是贾府的人。

在贾府的眼中,宝钗就是个不爱说话的傻丫头。

为什么人们默认宝钗笨呢?

第十六回,贾琏说:“名叫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

薛蟠就是大傻子,那么宝钗自然就是二傻子了。

显然宝钗是受到了哥哥的牵连。

要是别人说她傻,黛玉肯定是要辩驳一下的。

但是宝钗人家不但不生气,还自己认了,我就是傻,我这叫守拙。

就宝钗这个脾气,你说谁能不喜欢呢?

而且人家又不是真傻,内心精明的很,办起事来,一件比一件漂亮。

时间长了,宝钗必然就越来越得人心。

人家主打的就是一个长期作战。

图片

而黛玉则相反,心较比干多一窍,太过聪慧,和她在一起总有一种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

时间久了,和黛玉在一起就会觉得累。

反倒不如和看起来笨笨的宝钗来的轻松。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

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

宝钗连续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

第二件: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

第三件: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姐妹们都好。

第四件: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纍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短短时间,宝钗完成了回答、让座、命茶、问安、观察,五个动作。

用四个字形容宝钗,那就是周到至极。

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件事,对于宝玉的到来,宝钗是非常高兴的,甚至是热切期待的。

前文,宝玉让茜雪带话,预告了他要来。

想来宝钗已经期待很久了。

宝钗看完宝玉的穿着后。

笑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说着便挪近前来。

按理说,要看人家的东西,总得先经过别人的同意。

可宝钗就直接挪过去动手了,也就是不管宝玉乐不乐意,她今天非看不可。

她到贾府的时间不短了,为什么今天才有机会看呢?

在别人面前她不好意思呗。

今天只有她和宝玉,她就放纵起来了。

对于美女,宝玉向来是来者不拒的: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我们也终于有机会看看通灵宝玉的样子了: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受影视剧的影响,您是不是觉得通灵宝玉很大呀?

从生理学上讲,一个新生的小孩,嘴巴大约3cm左右。

玉要是太大,贾宝玉嘴巴装不下,王夫人也生不出来。

原文明确说了:大如雀卵。

雀卵就是麻雀的卵,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也就是大拇指大小。

有朋友说,就不能是一个变态的大雀卵吗?

原文也打消了这个猜想:

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

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

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您看,通灵宝玉就是很小的,上面刻的字也是极小的。

影视剧搞个大的就是怕我们看不见罢了。

通灵宝玉上正面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对应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映射的是玉玺江山。

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除什么邪祟?——满清。

疗什么冤疾?——百姓的。

要知什么祸福?——民族的。

这三条分明就是讲反清复明的历史使命和伟大意义。

但是,显然石头没有做到。

因此后人有四句诗嘲讽石头。

第一句: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女娲炼石的传说就已经很荒唐了,结果又用荒唐的补天石来演绎更荒唐的故事。

也就是明亡就很荒唐了,反清复明这事就更荒唐。

第二句: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补天石蠢呀,好好的仙境不呆,非得要人类臭皮囊。

这就是讽刺大家剃发易服,做了满清的顺民。

第三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这是反思,今天这个形势怨谁呢?

只能怪命运吧。

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金玉也会丧失光彩。

第四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看那满山的白骨都是谁呀?

都是当年的公子和美人。

这是哀叹明亡清兴过程中死去的英杰。

这首诗点名了通灵宝玉的根本,也点名了《红楼梦》的根本。

一切都是梦幻,一切都是荒唐,一切都是为了纪念那满山忘姓氏的白骨。

通灵宝玉的美是虚幻的。

无能的蠢石头才是真实的。

像不像,你我总以为自己是颗美玉,可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哪有什么光荣与梦想,全都是眼前的苟且。

红楼写的是国,写的是家,写的更是每个普通人的宿命。

为什么少不读红楼?

因为红楼太消极了!

年轻人还是要奋斗呀!不然谁来交养老金!

扯远了,篇幅有限,我们只能下回再说金玉良缘的真相了!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18: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窝心脚+】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踹袭人:根本不是误会!虚情假意背后,是复杂博弈和互相伤害
where5
2024-03-05 发布于四川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红楼梦第三十回突发事件,宝玉把袭人踢伤了。
表面上看是一场误会,但事实绝非如此。

因为宝玉不是普通男性,无论前世今生,他都是公认的“护花使者”。这样一个角色,绝不可能无缘无故施暴。

终其一生,他只动粗一次,偏偏是对袭人。绝绝子啊!

而袭人呢,平生第一次灰了心!也是平生唯一一次向读者剖白了内心!(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

仅凭这些足以证明:

这件事并不简单,它是宝袭关系史上的大事,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而且还伏笔了后40回的精彩故事。

图片

01 故事背景
卓语的老粉知道,我写过很多文解析袭人。她是宝玉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宝玉心魔的影射。

宝玉青春期对肉欲的贪恋、对人性善恶的困惑、对真情假意的迷茫,都集中体现在她身上。

简单说,黛玉下凡要帮宝玉渡劫,帮助他保持神性。而袭人正相反,她是癞僧说的“一干冤鬼”,专来诱惑宝玉,试图令其失去神性,堕入魔鬼迷津。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是婚姻爱情之争,更是神魔两性之争。

自从金玉良缘登场,袭人就迅速投靠宝钗。两人沆瀣一气,用尽手段诋毁排挤黛玉、控制宝玉。

图片

而宝玉呢,陷入两种力量的拉扯之中。

他偶尔灵性闪现,认黛玉为知己,赞她从不说混账话。但更多时候,是被袭人掌控着。

袭人日日在耳边聒噪混账话,宝玉却甘被驱使,不就是温柔乡的作用吗?

袭人的温柔乡内容丰富,并不只有她自个,还培养了一帮小徒弟。麝月、秋纹、碧痕都受她控制,看她脸色行事。这帮人互相扶持,利益共享,组成了庞大的侍寝团。

最重要的,还有个宝钗。在袭人的协助下,她才能日日打卡宝玉卧室。

看见宝钗的胖胳膊,宝玉就已垂涎三尺,哪里还架得住袭人摇旗呐喊?

想想吧,这密密麻麻的侍寝大军,各种花里胡哨的陷阱,只有13岁的宝玉,如何扛得住?

图片

男同胞看到这儿就笑了:这烦恼我喜欢啊!让我来替宝玉历劫呗。

你喜欢,因为你不是神瑛侍者。神瑛需要冲破迷障,继续提高神性,而非变成精虫。

前期围绕着宝玉,发生的冲突甚多。为什么?就因为他处在拉扯之中。他的内心极度矛盾,内在自我斗争,外界就冲突不断。

只有当他的心定下来,认准了自己的路、自己所爱的人,外界冲突才会平息。(尽管两种势力还在)

图片

宝玉踢袭人这一脚,是自我拉扯达到极限的行为。也就是说,烦恼到了极限,矛盾到了极限,马上要崩溃了。

这段时期,贾府里各方力量的交战也达到极限,时刻面临火山爆发。

在千钧一发之时,他遭遇了一场瓢泼大雨。在雨中,他遇到两个人。

一个是龄官。龄官画蔷入迷,他也看入了迷。这一幕令他悟出了性和爱的差异。

另一个是袭人。当他冒雨赶回家,狼狈不堪之际,见识了袭人真面目,顿时烦恼尽爆,狠踹她一脚。

这两个人共同决定了他的成长方向。踢袭人是个明确信号,是宝玉跟肉欲的初步决裂,也是对金玉派的初步宣战。

那么,袭人这天暴露了什么真面目呢?

图片

02 残忍的游戏
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大雨阻住。大家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把些绿头鸭、花鸂鶒、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放在院内顽耍,将院门关了。袭人等都在游廊上嘻笑。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这天的故事里全部是影射。

不信,先看小戏子的名号:宝官、玉官,多么熟悉的味道!

最绝的是,她们后来消失了(回原籍),转行为奴的十二个戏子里并没有她们。

作者专为这场戏造了两个角色,只为借用其名。袭人成天周旋于宝玉、黛玉、宝姑娘之间,不是影射是什么?

她们一起玩什么呢?

绿头鸭、花鸂鶒、彩鸳鸯,几种都是水禽,且长相颇为相似,都是成双成对出现。在古代都被视为夫妻恩爱的象征。

图片

绿头鸭

图片

鸳鸯
她们把这些水禽【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

多么残忍的事啊!水禽翅膀被缝,不就像人腿被打断?

它们原本各有伴侣,【捉的捉,赶的赶】,那不就是棒打鸳鸯吗?【缝了翅膀】乱点鸳鸯谱呗,并且是硬生生的折磨,令它们生不如死。

袭人一直致力于拆散宝黛,这就是棒打鸳鸯。她拼命撮合金玉良缘,最终确实成功了,但二宝都在错误的婚姻里生不如死。

袭人一生的“伟业”,都被浓缩在这个画面里。

看似温馨嬉戏,实则极端残忍。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寓意深远。这便是红楼梦的魅力!

图片

03 无底线放荡
如此残忍的游戏谁搞的?书上虚指【大家】。但被反复点名的,只有袭人,还特意写她【在游廊上嘻笑】。

从现实意义上看,这是把快乐建筑在其他生灵的痛苦上。影射意义上说,宝黛在痛,她却在洋洋得意地欢笑!

此处还请注意:87版拍这段,是以晴雯为嬉闹主角,又是赤裸裸的甩锅。反正在87版里,不着调的事全归晴雯,袭人永远贤良淑德。

图片

图片

但在原著里,最不着调的是袭人。书上根本没写晴雯麝月参与游戏。

小戏子在转做奴婢之前,没有任何女孩跟她们有私交。唯有袭人!唯有袭人!

在古代,男性跟戏子交往没关系。而女性一旦沾上这些人,名声尽丧,等同于沦落风尘。

可笑袭人,从头到尾跟戏子挂钩。曹公对她的嘲讽达到登峰造极。

撇开命运剧透不说,这个片段至少证明了:袭人行事轻浮、交际混乱。

不要以为堵水很好玩,怡红院不是水上乐园。旱地庭院一旦被水泡,轻则破坏植被,重则房污砖朽。水放掉后,还要潮湿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看看她都干了些什么?结交粉头,大肆破坏公物,残害生灵,聚众哄闹。

你见谁的地盘乱成这样?

假如这事发生在秋爽斋,还觉得好玩吗?你肯定惊呼:疯了吧!小命不想要了?

发生在怡红院就没人质疑,读者反而觉得好玩。

按照编制,怡红院的奶娘嬷嬷最多,为什么偏偏它最乱?

原因很简单:没一个尽职尽责的,全部被袭人降伏了!这里就是袭人的天下!

(怡红院权力内斗之前已解析,收录在袭人合集里)

理解了这一层,再看【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将院门关了】,方知全是影射。

这象征着袭人的各种下作手段,限制宝玉的自由、闭塞宝玉的耳目、围堵宝玉的灵性。

图片

04 闭门不开
宝玉见关着门,便以手扣门,里面诸人只顾笑,那里听见。叫了半日,拍的门山响,里面方听见了,估谅着宝玉这会子再不回来的。袭人笑道:“谁这会子叫门,没人开去。”宝玉道:“是我。”

【叫了半日,拍的门山响】,注意到这里了吗?

其实每个小院都有看门户的婆子。而且古人规矩,白天不可关院门,关门会令人怀疑里面有猫腻,见不得人。

但怡红院是个奇葩地界,只有它多次白天关门。

袭人为了独大,为了掌控一切,婆子全隐形了。

你别不信,后面的故事将证明这一点。

宝玉被淋成落汤鸡,在自家门前拼命敲门,却没人搭理他。养着满院子仆人,主人竟沦落至此,令人哭笑不得。

图片

还记得第八回梨香院小宴吗?宝玉见下雪了,问斗篷,而李嬷嬷早给他备好了。

这才是真正关心他。尽管李嬷嬷嘴碎不讨喜,但有她在时,何曾让宝玉吹着过一丝风?

没了李嬷嬷,宝玉便成了落跑狗。

细想当时情况,大中午各处都午睡,没人接待宝玉。他又没出门,忽然间下雨,即便不淋雨也必然受困某处。若李嬷嬷在,百分之百亲自带人去寻找主人。

平时宝玉一见黛玉,袭人立马杀到。这会儿呢?真正需要她时,在干嘛?

但凡有点良心,也该担心下主人。竟然没有!一点没有!

正因为她知道,宝黛此时不在一起,所以放一万个心,只管自个嗨皮。即便宝玉又敲又喊,愣是听不出来。

这就是同床共枕多年的亲密爱人?这就是美名在外的第一忠仆?讽刺不讽刺?

图片

05 查看来人
麝月道:“是宝姑娘的声音。”晴雯道:“胡说!宝姑娘这会子做什么来。”袭人道:“让我隔着门缝儿瞧瞧,可开就开,要不可开,叫他淋着去。”

麝月的发言很有趣。下着大雨,她说宝钗来了。

哈哈哈,这说明什么?下刀子也难不住宝钗。

一个人要有多下作,才能给仆人们留下如此印象呢?

晴雯为何反驳?因为宝钗每次来,都由袭人先做铺垫。以袭人此时的状态,可以判定不是宝钗。

每个人的话,都是话里有话,背后都有一篇小说。

图片

来看袭人的态度。【让我隔着门缝儿瞧瞧,可开就开,要不可开,叫他淋着去。】

我的天!这是人干的事吗?

无论是谁,大雨中出于人道主义,也该开门救助吧。

究竟谁算“不可开”?戏子能登堂入室,其他人反而不能进?

结合她之前对黛钗的差别态度,“可开”的当然是宝钗,“不可开”的是黛玉。

【叫他淋着去】,请问世间还有比这更狐假虎威、卑鄙无耻的吗?

此处充分证明:怡红院进出之权,牢牢掌控在袭人手中。为了这个权力,宁可不用婆子、小丫鬟,一定要亲自把关。

怡红院没人管门的原因,找到了吧。

06 幸灾乐祸
说着,便顺着游廊到门前,往外一瞧,只见宝玉淋的雨打鸡一般。袭人见了又是着忙又是可笑,忙开了门,笑的弯着腰拍手道:“这么大雨地里跑什么?那里知道爷回来了。”

宝玉淋的雨打鸡一般。这一幕我们吃瓜群众可以笑,袭人可不可以?

她是宝玉的贴身丫鬟啊,是怡红院第一责任人啊!古代的观念是主辱奴死,更何况,当下的场面正是袭人擅自关门、玩忽职守造成的。

原本百死莫赎其罪,但袭人不但不害怕、不紧张,反而哈哈大笑。

甚至笑弯着腰,还拍着手鼓掌.....我的妈耶,你咋不扎个翅膀上天呢?

别说古代尊卑有别,就算是现代社会,你敢把领导锁在门外淋雨,还敢拍手欢呼?

这何止是张狂,简直良心尽丧!

天下竟然有那么多人,盛赞袭人贤良淑德,真不知脑袋怎么长的。

还有人说:即便袭人再不好,起码她尽心伺候宝玉啊。贾母不是也说她“克尽职任”吗?

是啊,在领导面前,她当然知道怎么表现。而真实的她又是什么样?30回才是答案。

自从李嬷嬷走后,怡红院日日风波,混乱得一塌糊涂,如同倡优盗匪的老巢,这就是袭人克尽职任的结果吗?

论主仆,袭人早就骑在宝玉脖子上了;论情侣,她根本不关心宝玉,反而幸灾乐祸如同敌人。

曹公把她写到这份上,也算难得,让人不得不赞宝玉那一脚。

图片

电视里拍的是,宝玉不等开门,脚就踢上去了。但原著却是:袭人开了门,拍手笑弯了腰,又说了一串嘲笑之语。

这么长的时间里,宝玉早看清她是谁了。

什么误会啊,那不过是事后托词,找个台阶下。事实上根本没有误会,踢的就是她!

宝玉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

这才是真相。就是骂袭人的,她的确是个下流东西。

到宝玉去扶她时,甚至笑起来。【忙笑道:“嗳哟,是你来了!踢在那里了?”】明明是种欢快的感觉哦。

宝玉和袭人,在情侣面纱的掩盖下,其实灵魂里在彼此斗争,互相伤害。

图片

07 小结
红楼梦的故事历来意在言外,任何地方都寓意深刻。

宝官和玉官,并非实指黛钗,而是宝玉烦恼的象征。他在黛钗间的徘徊不定,给了袭人可乘之机,因此由三个角色共同搞出残忍的游戏。

大雨也有寓意。当宝玉困于肉欲之中,癞僧称之为“玉之蒙尘”。黛玉之所以还泪,正是帮助他洗去尘垢。

大雨也是帮他洗尘的。大观园到处有亭台,淋成落汤鸡当然不合理,但作者偏要这样写。因为宝玉需要这场雨。

只有大雨能让他狼狈。只有在狼狈中,才能看到袭人的真面目。

心理学说:人在意外和突发情况下,最能暴露潜意识。

宝玉今日之狼狈,是暂时的,远不及败落后的窘境。今日袭人就幸灾乐祸,到了宝玉真狼狈时,她又会怎样?

87版竟然胡编什么袭人救助宝玉夫妇。但凡看懂一点点伏笔,能搞出如此笑话?

图片

【相关链接】
绝世奸佞花袭人:红楼梦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坏的流油,却真实入骨
脂砚斋:名为曹公知己,实则三观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果然姜是老的辣:贾母不接六安茶,意在言外一箭三雕,妙玉当了个受气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5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花袭人影射袁妃+】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回复:《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证据确凿,详细见内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为何宝玉也就是作者要将花珍珠改名做花”袭人”呢?
还几次三番的在书里不断强调袭人的名字不好,先是贾政责问为何起这么个刁钻的名字;再是在二十一回里袭人含醋带酸地说宝玉:“橫豎那邊膩了過來,這邊又有個什麼『四兒』『五兒』服侍你。我們這起東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后面宝玉又当着袭人的面骂园子里的婆婆,”珍珠”变成”死鱼眼珠”。


因为一个名字是不足以代表花袭人所影射的善于伪装、背后谗谄、卖主求荣的那诸多的一众人等。作者不但需要提示袭人的原型是袁妃,所以要取名“珍珠”,意思圆,谐音“袁”;而且要通过改名揭穿花珍珠善于迷惑人的的惊人真相!


袭人,字面意思是偷袭暗算人,再加上”花”姓,花谐音“话”,花袭人其实就是“话袭人”,揭示花袭人善用谗言假话构陷暗算人的本质。(如果有人非要说宝玉指的是“花气袭人”夸赞袭人,我唯有一笑。)


书中写宝玉哭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并以怀疑的口气质问:"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正是作者明指出背后谗言构陷者。有人也许会质疑我在第七十八回中,袭人自作主张主动打发宋妈妈去看望晴雯,这不正是说明袭人之贤么?怡红院里不差钱而宝玉心中的怀疑需要清除,袭人何等狡猾怎会不故作姿态?




有人讲:袭人,拆解开来为“龙衣人”,影射的是用反间计构陷了袁崇焕的皇太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明朝的官方资料和各类史书上均明确写出崇祯凌迟袁崇焕的罪名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毛文龙),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其中并无满清官修史《明史》中所说的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设的“通敌谋叛罪”。我的态度是存疑,写在此处,仅供大家参考。


IP属地:加拿大110楼2016-02-05 03:49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敢拥抱才叫勇敢
了悟虚花9
楼主好棒,涨姿势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6-02-06 03:06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易推网络 · 效卓

不可思议的乡村世界,一旦翻开《{乡村小说}》难以放下!
让人睡不着的乡村小说,内容令人上头,适合熬夜看.....
立即查看

2024-03-15 21:57:15 广告

wangmimihong
瑶池仙品13
雍正看了红楼说,这明珠家事也。一个王子深居皇宫,写不出候门家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16-02-06 08:09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omdyahz
余庆留荫7
只要不是曹雪芹,谁写都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16-02-06 08:53回复

光明乐
绛珠仙子16
破坏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7楼2016-02-06 08:54回复

光明乐
绛珠仙子16
给了我们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8楼2016-02-06 08:54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wanmimihog深居皇宫的王子?


看清楚了:我说的是崇祯的四儿子----明朝的亡国皇子朱慈炯,在民间流亡60多年后被康熙杀害于1708年,红楼梦的创作历时十载,所以创作的时间在1697年左右,也就是说四皇子在65岁左右开始写《红楼梦》。


也许有那么一点可能,四皇子在创作宝玉这个形象时从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的落拓无羁的天性和不幸的感情经历中获得了一些灵感,但红楼梦是写明亡清代的背景下的补天之石的家亡血史,而不是一个满清贵族个人的爱情家事,雍正没有经历过明亡清代的那段历史,看不懂《红楼梦》是极正常的,正是因为雍正和乾隆迷惑于表面现象,才让《红楼梦》能够流传下来,这就是作者的苦衷与不易。


你还是再体会一下书中的“昨日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吧。


IP属地:加拿大119楼2016-02-06 09:20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bittalk
悼红轩人4
lz乃神人也,真如此,红楼梦作者简直千古奇人了,牛逼得恐怕连老子孔子等都会逊色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6-02-06 23:37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天锐互动网络 · 效卓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立即查看

2024-03-15 21:57:15 广告

小兔儿白
其情可倾5
那能解释一下四皇子红楼梦里的爱情是咋回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6-02-07 02:28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xbfl999
镜里韶华6
先给看文的朋友拜个年,新年好!


简单扯两句脂砚斋的问题,回答@ABA我是我


脂砚斋对作者以及《红楼梦》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地方的批文都暴露了脂砚斋对作者以及《红楼梦》的不理解。比如脂砚斋居然提出“钗黛合一”“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


又比如作者对黛玉、晴雯明贬实褒,而对虚伪的宝钗、袭人明褒实贬,喜恶之情溢于言表。但脂砚却是截然相反,他夸宝钗、袭人为“贤女”,“高诸人百倍”,却对黛玉和晴雯充满偏见。他居然批宝玉为何“只有一颦儿可对” ? 脂砚根本就没看懂宝玉、黛玉之情!他看不懂作者的书中深意却又喜欢卖弄,故作高明。


所以脂砚的观点可以参考,比如说他应该是旁观过四皇子的创作,曾亲眼目睹了四皇子在写作中的情难自禁的痛苦悲愤,深受真情留露的的感染,于是在批文中写下“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的文字来。但说到底,脂砚也只是个第一读者而已,从他对红楼梦的一知半解来看,我们对脂批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参考,而不是将他们的批文奉若圭臬,一切还是要以作者的80回为准才好。


IP属地:加拿大125楼2016-02-09 11:21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还有2条回复,点击查看


阿斯魔帝思
枕霞旧友12
我好像记得你李过研究得怎么样了


IP属地:山东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30楼2016-02-11 20:33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jnbzsb
栊翠庵人11
你再怎么证明官方也不给你鉴定啊。要可信啊可信!证据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6-02-12 23:42回复

jnbzsb
栊翠庵人11
建议你去盗墓,把有力的证据直接摆出来说这是作者死前留下的原著副本说明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1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钱槐钱华+奎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回复:《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证据确凿,详细见内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回忆是一首歌

  提到 唐代贯休的《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中的一句
  “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

  “茗烟青”,“茗烟清”, 有意思。


IP属地:加拿大1011楼2017-01-21 08:18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卍”字的思考。

  历史记载,是武则天定了“卍”发“万”音,朱慈炤选用“卍”也是影射武则天造字的历史。武则天爱造字改字,她所创造的新汉字被总称为“则天文字”或“则天新字”,也称“武后新字”,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被她用作自己名字的武曌的曌,寓意“日月当空”。“曌”的本字是“照”,朱慈炤的“炤”的本字亦是“照”,“曌”和“炤”都是“照”的同音异体字。

  朱慈炤用武则天定音的“卍 ”也间接的联系到武则天的武曌的“日月当空”,又暗藏了一个“明”。


IP属地:加拿大1012楼2017-01-21 08:29回复

新牌榜网络 · 效卓

让人睡不着的乡村小说,内容令人上头,适合熬夜看.....
让人睡不着的乡村小说,内容令人上头,适合熬夜看.....
立即查看

2024-03-17 12:23:03 广告

漫写心魂
冰山雌凤8
又来了,曹雪芹可以不是作者,但是崇祯四皇子太扯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3楼2017-01-21 08:31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花袭人逼迫宝玉改毛病的历史真相

  花袭人以离开贾府为要挟逼迫宝玉答应她三件事,且看书中细表:“宝玉忙笑道:“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庚辰双行夹批:叠二语活见从纸上走一宝玉下来,如闻其呼、见其笑。】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庚辰双行夹批:“两三百”不成话,却是宝玉口中。】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庚辰双行夹批:脂砚斋所谓“不知是何心思,始得口出此等不成话之至奇至妙之话”,诸公请如何解得,如何评论?所劝者正为此,偏于劝时一犯,妙甚!】——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庚辰双行夹批:厌“还有知识”,奇之不可甚言矣!余则谓人尚无知识者多多。】”“宝玉道:“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庚辰双行夹批:是聪明,是愚昧,是小儿淘气?余皆不知,只觉悲感难言,奇瑰愈妙。】


  在花袭人开口提要求前,宝玉说出几句惊心的话,欲知其中深意,听我细解:

  ----“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庚辰双行夹批:“两三百”不成话,却是宝玉口中。】

  脂批强调的寳玉口中的【不成话的两三百】”暗喻的是明朝的从兴到亡的两三百年。明朝不含南明是【公元1368-1644 =276年】,明朝若含南明则是【公元1368-1662 =294年】,都是两三百年之数。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庚辰双行夹批:脂砚斋所谓“不知是何心思,始得口出此等不成话之至奇至妙之话”,诸公请如何解得,如何评论?所劝者正为此,偏于劝时一犯,妙甚!】——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庚辰双行夹批:厌“还有知识”,奇之不可甚言矣!余则谓人尚无知识者多多。】”

  这“化成了灰飞”也就罢了,脂砚还提醒道一定要注意“还有知识”四字【厌“还有知识”,奇之不可甚言矣!余则谓人尚无知识者多多。】这“还有知识”和脂砚的【 人尚无知识者多多】的批注乃是暗示看客“化成了飞灰”的并非指人,而是指的写有知识的书籍文稿,这是暗喻明朝覆亡,真正的明史知识已经被焚书成灰了。


  ----“宝玉道:“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庚辰双行夹批:是聪明,是愚昧,是小儿淘气?余皆不知,只觉悲感难言,奇瑰愈妙。】”

  这化烟正是点出了宝玉书童“茗烟”的名字深意:“茗烟”即“明烟”,暗喻明朝化烟,寳玉对花袭人的这一番话其实也是对“茗烟”所说。说的是什么呢?请听:“当明朝灭亡化烟后,便被满清风吹散,你们这些东林党文官也不管故国旧朝了,“有些痴处”的花袭人便立刻“心中眼中只有新主子”满清了。亡了国的我管不得你们了,凭你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吧。”这写的乃是朱慈炤因为经历了无耻东林党背明弃国后的无助和悲愤之情,惟有知道其中真义的脂砚斋也才会写下【只觉悲感难言】的痛心之语。





  “话未说完,急的袭人忙握他的嘴,说:“好好的,正为劝你这些,倒更说的狠了。”宝玉忙说道:“再不说这话了。”【庚辰侧批:只说今日一次。呵呵,玉兄,玉兄,你到底哄的那一个?】袭人道:“这是头一件要改的。”宝玉道:“改了。再要说,你就拧嘴。还有什么?” 袭人道:“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庚辰侧批:新鲜,真新鲜!】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开方便门”。】【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又诮谤读书人,恨此时不能一见如何诮谤。】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庚辰侧批:大家听听,可是个丫鬟说的话。】在人前也好说嘴。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庚辰双行夹批:二字从古未见,新奇之至!难怨世人谓之可杀,余却最喜。】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庚辰双行夹批:宝玉目中犹有“明明德”三字,心中犹有“圣人”二字,又素日皆作如是等语,宜乎人人谓之疯傻不肖。】这些话,你怎么怨得老爷不气?不时时打你。叫别人怎么想你?”宝玉笑道:“再不说了。那原是那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庚辰双行夹批:又作是语,说不得不乖觉,然又是作者瞒人之处也。】还有什么?”袭人道:“再不许毁僧谤道,【庚辰双行夹批:一件,是妇女心意。】调脂弄粉。【庚辰双行夹批:二件,若不如此,亦非宝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庚辰双行夹批:忽又作此一语。】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庚辰双行夹批:此一句是闻所未闻之语,宜乎其父母严责也。】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宝玉道:“都改,都改。再有什么,快说。”袭人笑道:“再也没有了。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庚辰双行夹批:总包括尽矣。其所谓“花解语”者,大矣!不独冗冗为儿女之分也。】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宝玉笑道:“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袭人冷笑道:“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道理。纵坐了,也没甚趣。”【庚辰双行夹批:调侃不浅,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庚辰眉批:“花解语”一段乃袭卿满心满意将玉兄为终身得靠,千妥万当,故有是。余阅至此,余为袭卿一叹。丁亥春。畸笏叟。】”


  花袭人要求宝玉的这几样里,乱赌咒发誓、毁僧谤道、调脂弄粉都是虚设拿来糊弄人罢了,要紧的不过两条:

  1,不可诮谤读书人,在人前要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更不可背前背后乱说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

  脂砚特批道【最喜“禄蠹”二字】,指出“禄蠹”实乃朱慈炤创造出的对东林党追名逐利的丑恶嘴脸的最形象不过的贴切描述了。花袭人劝朱慈炤不要再骂读书人东林党是“禄蠹”,不要再揭露批判东林党惟利是图的本质,至少要对“读书上进”的东林党做出喜欢的姿态。


  2,改掉“爱红的毛病”,东林党劝朱明玉玺改换颜色,这是要让汉人政权彻底失去朱明红色,这是东林党对朱明的背叛,也正是文中“茗烟”改名“焙茗”即“背明”的原因所在。



  脂批中不断强调花袭人的【花解语】的妙称,乃是为了暗示“花袭人”的名字本是来自“花解语”----“解语花”,即“解语话”----“解释人语史话”,隐喻花袭人乃是解释历史的编纂史书之人。

  “花袭人”本名“花珍珠”,“珍珠”谐音“真朱”,原来“花珍珠”乃是“话真朱”,即解释真实朱明的翰林史官;可是宝玉却要将其名改做刁钻古怪的“花袭人”,即“话袭人”,为的是揭露本应记述朱明真史的东林党“花珍珠”实为“话袭人”,乃是篡改历史、诋毁政敌、用假话袭击人的“将慧绣换做慧纹的翰林文魔”!




  “二人正说着,只见秋纹走进来,说:“快三更了,该睡了。方才老太太打发嬷嬷来问,我答应睡了。”宝玉命取表来【庚辰双行夹批:照应前凤姐之前文。】看时,果然针已指到亥正,【庚辰双行夹批:表则是表的写法,前形容自鸣钟则是自鸣钟,各尽其神妙。】方从新盥漱,宽衣安歇,不在话下。”

  ----前面解过了,秋纹喻指后金满清。秋纹进来也正是再次暗示花袭人这番要求宝玉“改掉爱红的毛病” 乃是发生在明亡化烟后。“亥”,地支为“猪”,亥正暗喻“猪正”即“朱正”,朱明正统。花袭人东林党的这番劝说看来是白费力气了,朱慈炤最后用“亥正”表达了他心中“明明德”的朱明正统的立场坚不可摧、绝不动摇。


IP属地:加拿大1014楼2017-01-21 08:44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第三回里交代“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而后在第五十九回里,朱慈炤借春燕的口说道:“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东林党的再造之母是天启的皇后张嫣张宝珠,袭人原名珍珠也正是源于“宝珠”之名。宝玉说的“宝珠”即“珍珠”变作“死珠”“鱼眼睛”是何缘故呢?

前面已经解过:“珠”通“朱”,即指“朱明王朝”;“鱼”离不开水,“水”喻指水本性的“满清”,故而“鱼”指满清。

这原是珍珠的宝珠东林党因是“真朱”而是无价之宝,可是出了嫁即离开了朱明娘家后就投靠了臭男人臭鞑子满清。虽然他们面目未变并依然在满清新朝享有高官厚禄,更甚至于诸如黄宗羲等极力宣称自己是忠于朱明的明遗民而得以继续欺世盗名。花袭人东林党们虽然表面上看似忠于“朱”明----“虽是颗珠子”----貌似朱明子民,但却名不副实“没有光彩宝色”,已经失去了忠义节操“是颗死珠了”;“再老了”因为大力帮助满清从政治上镇压反清运动,从文化上毁灭朱明真史并捏造伪史诋毁朱明美化满清,为虎作伥地出卖民族,就彻底地变成了满清鱼统治中华的耳目----“鱼眼睛”了。

宝玉所说的从“珍珠宝珠”到“死珠”到“鱼眼睛”的“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正是向读者揭露:这自诩为忠诚节义的朱明臣子的清流东林党从原本的“珍珠”朱明臣,到明亡后投靠满清变作死珠投降派“茗烟”,直至最后彻底堕落成为满清的忠诚走狗变作“鱼眼睛”即“焙茗”背明的叛徒“狗儿”的一人三变的厚颜无耻!


IP属地:加拿大1015楼2017-01-22 23:30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揭秘耗子偷香玉背后的明末真历史

  第十九回的结尾朱慈炤编了个耗子为偷香芋而变作林黛玉的故事。“宝玉见问,便忍着笑顺口诌道:【庚辰侧批:又哄我看书人。】

  ----脂批提示说“宝玉顺口诌”乃是作者哄看书人的,其实下面的故事乃是隐述明亡的真历史,那么具体说的是什么呢?听我解来。




  “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庚辰侧批:不直偷,可畏可怕。】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庚辰侧批:可怕可畏。】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庚辰双行夹批: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可惜这样才情这样学术却只一耗耳。】众耗听了,都道:’妙却妙,只是不知怎么个变法?你先变个我们瞧瞧。‘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庚辰侧批:奇文怪文。】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庚辰双行夹批:余亦说变错了。】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庚辰双行夹批:前有“试才题对额”,故紧接此一篇无稽乱话,前无则可,此无则不可,盖前系宝玉之懒为者,此系宝玉不得不为者。世人诽谤无碍,奖誉不必。】

  ----宝玉所说的“最标致美貌的”、 “你们扬州”的 “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是暗指林黛玉的原型实乃“丰容盛鬋无双”、来自扬州的天生带有自然体香的真正的天香美人田秀英。耗子变作黛玉偷“香玉”乃是隐喻前面已经解过的周瑞靠狗儿之力而得以“争买田地”成功,即选妃时排名最后的周后靠东林党制造“天下贵人”的舆论及联手七十岁的刘姥姥刘昭妃的幕后操作,成功地偷了本应属于田秀英的正妃地位,鹊巢鸠占。

  但耗子偷香玉的寓意仅仅如此么?不!林黛玉影射的可不仅仅只是田秀英,偷香玉的耗子也不仅仅是周后和东林党!我前面已经反复强调过:林黛玉除了影射天香美人田秀英外还影射”心细心又重”的亡国之君崇祯,这就是第十九回回目中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玉生香”的来历,暗喻的是朱明真“玉”朱由检和天“香”美人田秀英的二人合体。

  脂批的【前有“试才题对额”,故紧接此一篇无稽乱话,前无则可,此无则不可】提醒看客要想理解得全面透彻,须要结合前面的“试才题对额”一起看:第十七回里宝玉为自己的怡红院起名“红香绿玉”,接着的第十八回里元春看到“绿玉”二字后非常“不喜”,命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正因贾元春不喜“绿玉”之故,故而宝钗特意提醒宝玉要将《怡红院》一诗中的“绿玉春犹卷”一句改做“绿蜡春犹卷”,这才引得“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我前面已经解过了:这是朱慈炤正告看书人:朱红才是真玉,清绿只配叫蜡!识得这一点读《红楼梦》方能进益。

  将“试才题对额”中的“红玉绿蜡”和此处的“耗子分身法偷香玉”结合起来,原来耗子变作黛玉模样偷香玉又指满清靠打着“闖成肆逆,禍及君后,明之子孫臣庶不能討,圣朝念萬古君臣之義不可以不正,憤怒興師,逆成西竄,勝朝不共之仇,藉以複焉”的为崇祯报仇的骗人旗号入主中原,成功窃取汉人政权的卑劣手段!




  那么这使用分身术偷香玉的耗子究竟是谁呢?前面说过了,朱慈炤最喜欢的便是采用“骂谁谁知道,骂谁谁就跳”,如前面解过的元春骂满清宝钗于是领悟、湘云骂周后宝钗然后接口、贾薔买鸟骂东林党龄官立马哭闹等等等等,这不,“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庚辰双行夹批:妙!】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原来这【不直偷,可畏可怕】的耗子乃是书中“品格端方”的薛宝钗!也就是被东林党文人们捏造伪史重重美化、极尽赞颂的周后和满清!



  只有看清了周后和东林党制造“天下贵人”的假预言偷得正妃地位的阴险卑劣,只有认识到满清假称为崇祯报仇的骗人旗号窃取华夏政权的狡诈无耻,我们才能真正悟得脂砚斋所批的对【不直偷,可畏可怕。】【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的痛恨不齿!



  在谜团一一破解之后,我们看懂了宁国府紫禁城里的四出戈阳腔闹剧由来和茗烟东林党和卍儿朱常洛的淫情,识破了袭人东林党家里的三五个女孩子的真实身份和袭人东林党逼迫宝玉改毛病的内里隐情,也获知了宝玉所讲的耗子偷香玉的历史真相,我们终于领悟了脂砚斋所批注的【蒙回末总评:若知宝玉真性情者,当留心此回。其于袭人何等留连,其于画美人何等古怪。其遇茗烟事何等怜惜,其于黛玉何等保护。】的无尽深意。只有真正悟透了第十九回,我们才能明白《红楼梦》的喻事传史、悼明讽清的创作主旨,也才能体会到朱慈炤用《红楼梦》揭露家亡血史、明亡真相的一片苦心。


IP属地:加拿大1016楼2017-01-25 04:08回复

仙鹤湖
开辟鸿蒙1
名著问世三百多年,终于有人从反面看出了真相,可喜可贺!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7楼2017-01-25 07:29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xbfl999
镜里韶华6
时值新春佳节,祝各位看文的朋友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第十九回里宝玉编说“耗子巧偷香玉”后,畸笏叟提示道【庚辰眉批:“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愈觉生动活泼,且前以黛玉后以宝钗,特犯不犯,好看煞!丁亥春。畸笏叟。】,那我们就看看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宝玉专程探望宝钗,“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甲戌侧批:妙!盖沾光之意。】单聘仁【甲戌侧批:更妙!盖善于骗人之意。】”偏偏碰上了“门下清客”“沾光”和“善骗人”,这是暗骂幸得贾府收留而寄居辽东的薛宝钗实乃是沾了朱明光的善骗人的满清客!这无耻满清反客为主,鸠占鹊巢!

  “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甲戌侧批:妙!盖云无星戥也。】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甲戌侧批:妙!盖云大量也。】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甲戌双行夹批:亦钱开花之意。随事生情,因情得文。】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甲戌双行夹批:未入梨香院,先故作若许波澜曲折。瞧他无意中又写出宝玉写字来,固是愚弄公子闲文,然亦是暗逗宝玉历来文课事。不然,后文岂不太突?】”

  此处脂砚斋特意提醒: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实为“无星戥”,即没有秤星的秤,可见其流弊,管仓库的头目名戴良,又藏“大量”极大数量之意,暗喻朱明财政积弊严重、银钱大量偷漏流失。这些管银粮仓库的“共有七个人”,其中最是殷勤的名唤钱华。钱华是谁呢?

  此人万不可忽略了,朱慈炤在他的身上作的可是大文章,第六十回中在写柳五儿时特意插入的一番交代:“内中有一小伙叫唤钱槐者,乃系赵姨娘之内侄。他父母现在库上管账,他本身又派跟贾环上学。因他有些钱势,尚未娶亲,素日看上了柳家的五儿标致,和父母说了,欲娶他为妻。也曾央中保媒人再四求告。柳家父母却也情愿,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父母未敢应允。怎奈钱槐不得五儿,心中又气又愧,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

  原来钱华就是害死柳五儿的钱槐之父!我前面在《柳五儿 VS 钱槐 所揭密的可怕的明史真相》中已经解密:钱槐就是街头算命先生出身的嗜财如命的装神弄鬼害死五皇子、后来投降满清的神棍周奎!

  为何朱慈炤特意强调这银库仓房“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呢?这“七”乃是与二十八星宿有关,古人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而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在二十八星宿中的代表银库仓房的“天之府库”的奎宿乃是西方七宿的第一宿!这就是为何朱慈炤写“钱槐的父母现在库上管账”以及 “银库房”和“仓上” “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的寓意。其他六人“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钱华殷勤上来打千,这上前的钱华就是西方七宿的第一宿-----负责管银库仓房的“奎宿”-----即名中有“奎”的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周奎周国丈!


  我在前面的博文《揭开《红楼梦》的影射秘密----“木石前盟”vs“金玉良缘”》中已经解过:周奎效仿朱明皇帝家,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周奎的“奎”属土,土生金,故而其儿女子侄辈名字都属“金”。史书记载中儿子周鉴,周铉,还有侄子周铭,外甥周铎,名字都带“金”,周后名字虽未有记载,但同属“金”。


  “西方”五行属“金”,这“管银钱仓库的西方七宿”也恰对应了“金”属性的薛宝钗周后周奎家!而这五行为金的西方七宿也正与“后金”满清的金属性呼应。现实就是这么巧,从名字来看,朱由检的“木”与田秀英的“草木”被周后的“金”所克;而朱明“赤心木”又被女真“后金”所克,双双印合了五行学说中的“金克木”。朱慈炤将周后和满清合二为一而创造出来的金属性的薛宝钗将历史的真实和五行的相克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真真妙笔神思!


  宝钗索看宝玉:“宝钗托于掌上,【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甲戌眉批:余代答曰:“遂心如意。”】只见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甲戌侧批: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戌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公子就是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即朱明玉玺,红妆即“朱妆”暗喻身着明朝衣冠的朱明人。这书中所写的不能记取姓氏的累累白骨不是别家,正是那些不能被东林党和满清史书真实记录的明末的帝王将相以及惨遭满清屠戮的千万朱明遗民!



  这最后一句“堪叹时乖玉不光”好理解,不过是说“可叹朱明时运不济,政权倾覆不存”,可是前面的一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却令人费解,“石呆子读石头记”问我“金无彩”该如何解?脂批在此处特意注明【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可见“金无彩”不是为了与“玉不光”对账而胡凑的,可后 “金”满清在书中明明是“金荣”“胡君荣”获得发达荣华,为何这里却写“金无彩”呢?

  这是因为薛宝钗是双重影射,这“好知运败金无彩”里的“金”并非“后金”,请注意此句的第一个字,是什么?“好”!“好”字拆分即为“女子”,这“运败金无彩”的“女子”不是别人,就是宝玉在探望宝钗的路上遇到的银库上管账的“钱华”-----“奎宿”即周奎家的那个“金”字辈的“女子”,被东林党称许美化的崇祯的圣贤皇后-----周后是也!

  “金”属性的周后最后被迫自缢殉国,“(崇祯)帝令(周)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这靠着东林党捏造的“天下贵人”的预言而得以飞黄腾达、横行后宫的周后最终落得个被迫自缢殉国的结局如何不是“运败金无彩”呢?


IP属地:加拿大1020楼2017-01-31 08:19回复

文创小说 · 效卓

三分钟让你起劲,五分钟让你上瘾,这本书实在难以抗拒
三分钟让你起劲,五分钟让你上瘾,这本书实在难以抗拒
立即查看

2024-03-17 12:23:03 广告

xbfl999
镜里韶华6
揭开钱华的买办身份之谜。

  书中介绍钱华“现在库上管账”的“七个管事的头目”之一,但这样还不够,朱慈炤还要具体指出钱华的业务职责----买办。“买办”一词始于明代,最早记载见《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卷- 食货六》:“成化初,,,,,大学士彭时亦言:‘光禄寺委用小人买办,假公济私,民利尽为所夺。请照宣德、正统间例,斟酌供用,禁止买办。’于是减鱼果岁额十之一。”“买办”最初乃是 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后来凡为官府或豪富之家从事采购的人员,都被称之为“买办”。

  同前面解过的“张华”的“华”一样,钱华的“华”字也是暗示了钱华的华夏汉人的身份。脂批再给提示,【甲戌双行夹批:亦钱开花之意】, 钱开花指生财有道钱生钱,原来这“钱华”乃是靠买办身份发财致富的。那么这钱华----周后周奎到底为朱明采买过什么呢?就让我们从被东林党极力遮掩的历史中去发现一二吧。


  1,采买纺车。“八年三月,(周)后谕苏州织造太监,进草棉纺车二十四具,以教宫婢,督责甚力,无一能者,(周)后怒焚之。”

  周后想带领手下的宫婢学纺车,以显示自己贤惠能干,可事与愿违,周后虽出身贫寒却不善动手,粗手大脚的周总理百忙中抽个空都能学会纺线线,自称“惟知蚕织”的周后一顿苦学却还学不会,她手下的宫婢也是如此,“无一能者”,气急败坏的周后最后把高价采买来的纺车全部焚毁。崇祯是个穷皇帝,你不会用还可以转卖转送么。哎,自己无能,怪罪纺车。连笨手的男人都比不过,男耕女织算是被周后给彻底颠覆了,还好意思对着崇祯厚颜无耻的吹嘘自己“惟知蚕织”, 想想真是醉了!

  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也正是影射周后停机焚车一事。


  2,采买美女。崇祯十三年底,“庚辰、辛已之间,使人于南中(南京、扬州)用重价买得歌舞女子数人,上甚宠之,即辛巳册立为嫔者是也。”

  崇祯十五年初,在看到歌舞女子们失宠、而崇祯十四年新进的卢妃又不得宠后,周后又派父亲周奎专程去采买美女,这一回重金买来的是闻名天下的令人“欲仙欲死”的陈圆圆。“外戚周嘉定伯以营葬归苏,将求色兿兼绝之女,由周后进之,以纾宵旰忧,且分田妃之宠。因出重赀购(陈)圆圆。”

  再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破解红楼梦的密码钥匙:黛玉和晴雯的历史大事年表》,除了上面的有入宫时间的数名歌舞嫔、卢妃和陈圆圆外,史书中记载更多的是那些入宫时间不详的妃嫔,如刘妃、陈妃、方妃、沈妃、尤妃、选侍薛、选侍范、两个王姓妃子等等,还有那些在田妃死后出现的众多的可怜的不给名分的青霞女子,原来周后最擅长的是花大钱采买美女献媚崇祯,此招甚得崇祯欢心,即使是在崇祯十三年,在因为借餉导致年幼的皇五子朱慈焕被周后残害后,没钱给杨嗣昌发饷的崇祯却默许周后花费巨资购置了数名歌舞美女供自己纵情声色!逼得“性寡言”的田秀英写下了“今天下多事,非陛下燕乐之秋”的谏言,其中的悲愤孤凉之情令人痛心。





  但周后周奎只是善于采买么?当然不,别忘了脂砚斋的提醒:钱华寓意“钱开花”即生财有道, 那就让我们再看看周后周奎又是如何发财生财让钱开花的。

  1,收受贿赂疏通关节“郑鄤在獄,以萬金乞周奎,通皇后關說。一日,上入宮,后曰:「聞得常州鄭鄤。」語未畢,上即目視之曰:「汝在宮中,那裡曉得鄭鄤?」后懼而止。”

  2,出卖崇祯的内廷消息以牟取暴利。“周延儒与嘉定侯周奎通谱,常使客董山人怀重资,与奎子鉴博,故负之。鉴喜,时时与之饮宴,遂得探内庭消息,凡事先意逢迎,其奸狡多此类。”

  3,出卖崇祯儿子,这可是周奎一人的专利。虽然周后出卖四皇子朱慈炤完全没问题,但如果要周后出卖自己亲生的太子和三皇子我却是绝不相信的,虎毒不食子嘛。

  甲申之变明亡后,周奎先是出卖三皇子定王和四皇子永王给李自成,“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红楼梦作者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  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幸运的是李自成没有加害于三皇子和四皇子朱慈炤。

  在清军入京后又出卖亲外孙---太子朱慈烺给满清换取了银百两,见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
  “ 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 “(八月初七)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具体史实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

  这街头算命先生出身的周奎虽没有预测占卜的本事,但却做的一手的好买卖,让人不得不服啊!



  周后和周奎重价搜买美女献媚崇祯,偷卖机密换取巨资,而周奎就是亡了国还能靠卖外孙换取富贵,这般会买更会卖的能让“钱开花”的“奎宿”自然是“买办”身份最相称的。

  看懂了钱华的秘密,我们才能体会到脂砚斋的“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批注是何等的正确,《红楼梦》真真是字字皆文章啊。


IP属地:加拿大1021楼2017-02-03 11:27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接下来的宝钗莺儿借看玉的机会为宝玉灌输“金玉良缘”的意识,其中隐秘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解密《揭穿薛宝钗“金玉良缘”的天大谎言》。

  畸笏叟提示要把第十九回的“玉生香”与第八回的“小恙梨香院”对照着看,这两节是互相补充的,看懂了这两回,红楼梦也就能看懂一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3: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茗烟+焙茗+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贾宝玉小厮茗烟的名字为什么改为焙茗?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是精彩绝伦的显隐两本书,它不但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史书,作者阐述的真事隐假语存,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都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方法论。显隐两本书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年代不同主人公的类似的爱情婚姻故事,国事家事都包含其中的。

清朝著名文人戚蓼生曾经评价如此红楼梦: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前文论述了贾府丫鬟的名字里蕴藏了红楼梦文本的诸多秘密,那么贾府那些仆人的名字里有没有秘密?当然有的。根据前八十回原文的描述,宝玉身边的小厮有名字的就有十个:茗烟(焙茗)、锄药、扫红、墨雨、引泉、扫花、伴鹤、挑云、双瑞、双寿。在这十个小厮之中,焙茗,也就是茗烟是最受宝玉器重的一个。茗烟是贾宝玉的贴身小厮,他乖巧伶俐,既能使宝玉满意,又能使老太太、太太放心。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茗烟同东府丫环卍儿在小书房幽会,宝玉见而不责,反而替他们遮遮掩掩,改名字的情节出现在文本二十四回中,原文:

只见茗烟在那里掏小雀儿呢。贾芸在他身后,把脚一跺,道:“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何苦二爷唬我们这么一跳。”因又笑说:“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罢。”贾芸点头笑着同进书房,便坐下问:“宝二爷下来了没有?”

宝玉身边的小厮的名字都是有出处的,拿焙茗和茗烟两个名字来说。焙茗这个名字化自明朝霍山县令王毗翁的《焙茗诗》:

露蕊纤纤才吐碧 ,

即防叶老采须忙。

家家篝火山窗下,

每到春来一县香。

红楼梦的诗词表里有寓,这首《焙茗诗》叙述了茶农们从种茶、采茶到新茶上焙的过程,重点描写了家家篝火、满村飘香的景色,这样的焙茶景象在大明王朝的霍山县是一种别样的风景。霍山县和红楼梦第一回甄府仆人霍起的名字紧密相关,所谓的霍起就是祸患的开始,也就是贾宝玉和甄宝玉在皇室覆灭,贾府和甄府被农民军多次抄家后流浪乞讨开始的地方。

茗烟这个名字化自唐·贯休的诗词《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 :

拥翠扪萝山屐轻,飘飖红旆在青冥。

仙科朱绂言非贵,溪鸟林泉癖爱听。

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

因思庐岳弥天客,手把金书倚石屏。

不但如此,茗烟的名字被分拆后还出现在宋·虞俦《和孙尉登空翠堂鼓琴酌茗有怀怜令二首》里 :

花满芳洲月满楼,留连从事到青州。

巧分茗碗消磨睡,静拂琴徽断送愁。

寒食烟花知有几,上元灯火恰才收。

冷官已办江头费,烂醉春风典破裘。

茗烟的名字也出现在唐·胡宿的诗词《冲虚观》里:

五粒青松护翠苔,石门岑寂断纤埃。

水浮花片知仙路,风递鸾声认啸台。

桐井晓寒千乳敛,茗园春嫩一旗开。

驰烟未勒山亭字,可是英灵许再来。

茗烟的名字还出现在 唐·施肩吾的《蜀茗词》里: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焙茗这个名字典出唐代许浑的诗《村舍》: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

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

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焙茗这个名字分拆后也出现在唐·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舍》里:

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

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焙茗这个名字分拆后也出现宋·张栻《从郑少嘉求贡纲余茶》里:

茗事萧疎五岭中,修仁但可愈头风。

春前龙焙令人忆,知与故人风味同。

这里再说说什么是内讳,什么是外讳。内讳就是在某本著作内为了避免与尊者或者父辈有犯忌而产生的避讳。外讳就是文本内为了避免与文本以外的作为尊者或者父辈的当事人有犯忌而产生的避讳。外讳也是变化的,比如一本书的抄本,在早期可能没有与外部的某个尊贵之人的名字有冲突,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后世的尊贵者出现了,那么作为抄本里的名字也要随着变化。

茗烟为什么改名为焙茗?原来也是避讳的原因,原来贾宝玉就是脂砚斋,脂砚斋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大明王朝皇室寄养在贾府,也就是金贵妃府邸里躲避改朝换代战火的隐皇子。当茗烟的烟字和脂砚斋的砚字犯冲的时候,因此自然而然的就改名了。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3-21 23:14・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3: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贯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贯休(832-912),浙江兰溪登高里人,俗姓姜,字德隐。二岁发蒙,七岁在兰溪和安寺出家为童侍,学佛念经做诗,渐有名声。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佛学素养,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那年,他来到名头响亮的浙江诸暨五泄禅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贯休

作品
《渔家》《山茶花》等



德隐、德远


禅月大师

目录
1介绍
2轶事
3书画
4诗词
5入蜀
6真迹
7轶闻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
贯休落落大度, 不拘小节。曾在 通衢大道边走边吃 果子, 旁若无人。 乾宁(894-89 7年)初,贯休开始 云游天下。时 镇海军 节度使、 润州刺史钱镠以 平定董昌功,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 检校 太尉兼 中书令”。贯休自 灵隐寺持诗往贺。贺诗为:“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蹈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 霜寒十四州。 莱子 衣裳 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 凌烟阁,岂羡当时 万户侯”。钱镠见贯休贺诗,自然十分得意,但仍感 意犹未足。因为这时钱镠的“ 胃口”已经很大,已不以统辖14州与得封“万户侯”为满足。他想进一步扩大 地盘,力图成为雄踞一方的 霸主。于是乎钱镠便传令贯休,要他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改后才许相见。贯休对钱镠 傲慢待客的态度极其反感,又不满于钱镠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便愤然宣言:州难添,诗亦难改。 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 拂袖而去。贯休离开越州,到 荆州。 荆南节度使 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 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 郑准品评。郑准对贯休的诗才非常嫉妒,就给贯休评了个第三,贯休对此很感生气。贯休除了善于作诗外, 又擅长于书法,号为 姜休。有一次,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正闷着一肚子气,便借此机会发泄,说“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听后也很火,成汭身边一些人也乘机说坏话,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 江陵,解送 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后来,贯休的弟子们劝他入蜀,他便又到了 四川。到四川后,贯休向前蜀主 王建献了一诗:“ 河北 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 万水千山 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 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来登 郭隗台。” 王建为巩固他在四川的统治,正广延四方英才。见贯休来蜀,甚为高兴。贯休在蜀,先住在东 禅寺,后移住新建的龙华 道场。王建对贯休十分敬重,频加赏赐,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大师”、“赐紫大 沙门”、“ 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并获“ 食邑三千户”的政治地位。贯休献王建诗中的 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情景贴切, 属对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1。[1]

折叠编辑本段书画
贯休博学多才,《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 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贯休有文集40卷,当时的著名诗人吴融为之序,称《西岳集》。后贯休弟子昙域重加编辑,称《宝月集》。贯休以吟诗见长。他的诗虽多为咏物、咏景或与僧俗诗友唱和之作,但也常触及世事。如他曾作《酷吏词》以讽荆州节镇高季兴:“……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宁和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不惟哭,亦白其头,饥其族,所以祥风不来,和风不变。蝗兮蠈兮,东西南北。”贯休在蜀时,也曾作诗讽刺贵幸:“锦衣鲜华手擎鹘(苍鹰),闲行气貌多轻忽,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类似的诗篇在贯休的诗作中还有许多,如他的《富贵曲》,也着力指斥贵豪“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
贯休一生词作颇多,内江圣水寺的智海法师在他的佛教网站上整理收录了500多首作品(卷八百二十六至卷八百三十八)。

900年前后,贯休三次送友人入闽,在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挂单时偶遇扣冰古佛,二人十分投缘,彻夜煮茶论禅。他以诗《怀武夷山僧》来记载这一段茶禅之缘。诗曰: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这首诗盛赞了古佛“群物侍伴,双虎同禅”的法喜禅悦,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之句则是描述了山心庵周边遍植老枞茶树的殊胜景象。“乳”即指武夷茶“石乳”,这在他《怀武夷红石子》中也有写到: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畲刀缺,松枝猎箭牢。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诗中的“炉中姹姹娇”是煮茶的场景;“乳香诸洞滴”,明确地交代了当时武夷山已经普遍种植茶叶。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乾宁(894-897年)初,贯休开始云游天下。时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钱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贯休自灵隐寺持诗往贺。贺诗为:“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蹈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钱镠见贯休贺诗,自然十分得意,但仍感意犹未足。因为这时钱镠的“胃口”已经很大,已不以统辖14州与得封“万户侯”为满足。他想进一步扩大地盘,力图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于是乎钱镠便传令贯休,要他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改后才许相见。贯休对钱镠傲慢待客的态度极其反感,又不满于钱镠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便愤然宣言:州难添,诗亦难改。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拂袖而去。[2]

折叠编辑本段入蜀
贯休离开越州,到 荆州。 荆南 节度使 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 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 郑准品评。郑准对贯休的诗才非常 嫉妒,就给贯休评了个第三,贯休对此很感生气。贯休除了善于作诗外,又擅长于书法,号为 姜休。有一次,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正闷着一肚子气,便借此机会发泄,说“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 草草而言!”成汭听后也很火,成汭身边一些人也乘机说坏话,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 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后来,贯休的弟子们劝他入蜀,他便又到了四川。到四川后,贯休向前蜀主王建献了一诗:“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 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若,千水千山 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 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来登 郭隗台。” 王建为巩固他在四川的统治,正广延四方英才。见贯休来蜀,甚为高兴。贯休在蜀,先住在东 禅寺,后移住新建的 龙华 道场。王建对贯休十分敬重,频加赏赐,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 大师”、“赐紫大 沙门”、“ 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并获“ 食邑三千户”的政治地位。贯休献王建诗中的 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情景贴切, 属对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

折叠编辑本段真迹
时至今日,贯休罗汉图的真迹就真的一幅都没能流传下来吗?一个清晨,一个电话,带来了关于贯休罗汉图的新线索。

2008年的一天清晨,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杨新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要让他鉴定两幅画,是贯休的画。来人进家,拿出两张照片,一张是要杨新看的那幅罗汉图,另一张是日本高台寺的贯休罗汉图中的其中一张。两幅照片大小相仿,摆在一起,杨新惊讶了。仅从照片,谁先谁后,谁真谁仿,谁高谁低,几乎可以立即判断。那幅罗汉图,即使不是真迹,也很有可能是珍贵的摹本。

杨新迫不及待地前去观看画作。只见罗汉像画在一块麻布上,风格粗犷凝重。运笔、造型、材质都与平时所见的古卷轴画不同,它的材质非常厚实,就像是揭下来的一幅壁画。这幅麻布本罗汉图描绘的是十六罗汉中的第三罗汉——《啰怙罗尊者》。乍一看,这幅新发现的罗汉图与日本高台寺本中的《啰怙罗尊者》几乎一样!然而,仔细观察,它们又有着极其细微的差别。

首先,麻布本对骨骼肌肉高低起伏的表现,用笔富于变化,线条粗细不一,一气呵成。其次,在面部刻画上,麻布本罗汉眸子下视,眉毛浓密,表情自然,这些都是高台寺本所不具备的。特别是高台寺本的眼眸,并未注视于膝上经书。再者,看根雕座椅,麻布本用笔厚重,因而粗壮结实,稳如磐石;而高台寺本则显得瘦弱单薄……

这幅古画很有可能是贯休罗汉图的真迹!明代有一个名叫李日华的学者,写了一本名叫《六研斋笔记》的书,上面记录了他看过贯休十六罗汉图的情况。当年,他曾在四川魏城看到“神采焕发如生,令人凛然起敬”的罗汉图。而且,他所看到的罗汉图都是裱褙在木板上的。这与厚重的麻布本罗汉图的情况极为相似!

然而,李日华对贯休罗汉图的描绘却是“验之绢本,确是唐本”。也就是说,贯休的罗汉图是画在绢上的!但是这幅新发现的贯休罗汉图,它的材质很独特,不像是绢,像是一种麻布一类的东西。

新发现的罗汉图再一次被质疑。专家们决定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用新科技鉴定罗汉图的材质。鉴定结论认为:从该画布的组织结构、表面处理、织造工艺、纤维产地等来看,此件罗汉图画作材质确应为唐五代时织物。如果不是在画的背面用高倍放大镜观察,人们是很难发现它具有麻纤维的成分。因此,画作的材料很有可能被误以为是绢。这也解释了明代李日华的描述与麻布本并无矛盾。

经过多次反复地核实和鉴别,专家们最终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幅古画的确是贯休真迹。这一重大的发现,震惊了中外学术界。

历经千年的寻找之路,上至皇帝王公、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找到贯休画的真迹。如今,贯休罗汉图的真迹不再是传说。它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关于贯休的罗汉图,人们还有很多疑问,但随着人们更深入的探索和发现,围绕它的谜团终将被一一解开。

折叠编辑本段轶闻
唐朝时,佛门僧人贯休,是 婺州 兰溪人。贯休和尚能吟诗,写一手好字,擅长绘画。王建在蜀建立前蜀王朝时,他来到蜀中,居住在 龙华寺专供他修行参禅的居室里。他用 水墨画法为寺里画了十六个罗汉和一幅佛像、二幅菩萨像。画上,巨大的岩石萦绕着云雾,虺节的 苍松盘绕着 古藤。而佛、菩萨和十六位罗汉的相貌都古岸异常,跟别的画师画的不一样。贯休自己时常说:"我是 在梦中见到了这些神佛,醒来后将他们画出来的,也可以称他们为’应梦罗汉’吧。"他的弟子 昙域、昙弗等人,将这些画密秘收藏起来,看成珍贵的艺术品。蜀王曾经宣召贯休进宫,非常赞赏他的画。说他用笔狂放飘逸,在宫中供养了一个月后,分配他到翰林院。 翰林学士 欧阳炯也曾观察过贯休和尚,并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诗称: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 笔头。时捐大绢泥高壁,闭日焚香坐禅室。 或然梦里见 真仪,脱云 袈裟点 神笔。高抬节腕当空掷, 窸窣毫端 任狂逸。 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 画工虚费日。 怪石安排嵌复枯。真僧列坐连跏跌。形如 瘦鹤精神健,顶似伏犀头骨粗。倚松根,傍岩缝,曲录腰身长欲动。看经弟子拟闻声,瞌睡 山童疑有梦。不知夏腊几多年,一手 搘颐偏袒肩。口开或若供人语,身定复疑初坐禅。案有卧象低垂鼻,岸畔戏猿斜展臂。 芭蕉花里刷轻红。苔藓纹中晕深翠。硬筇杖,矮松床,雪色眉毛一寸长。绳开梵夹两三片,线补纳衣千万行。林间乱叶纷纷堕,一印残香断烟火。皮穿 木屐不曾拖。笋织 蒲团镇长坐。休 公休公, 逸艺无人加,声誉喧喧遍海涯。五七字句一千首,大小篆书三十家。唐朝历历多名士, 萧子云兼 吴道子。苦将书画比休公,只恐当时浪生死。休公休公,始自江南来入秦。于今到蜀无交亲。诗 名画手皆奇绝,觑你凡人争是人。瓦棺寺里维 摩诘, 舍卫城中 辟支佛。若将此画 比量看,总在人间为第一。

[3]​

参考资料
1.贯休  . 古诗文网 . [2023-11-21]
2.唐代贯休诗词之一,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 [2023-12-8]
3.贯休名人简介  . [2023-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解读] 聊聊洪承畴与孝庄关系的千古疑云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1-01-02   |  1773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孝庄一生有过两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经历,一段是跟皇太极之间的,一段就是跟多尔衮的。但是在这两者之外,孝庄还曾跟一个汉人臣子发生过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洪承畴。当年洪承畴被关在大牢,死也不投降,结果跟孝庄见了一面之后,竟然态度大变,肯服软了。孝庄劝降洪承畴究竟有没有牺牲自己,以及洪承畴与孝庄是什么关系。

松锦之战明军战败,主帅洪承畴被俘,关押在盛京的监狱里。被俘后的洪承畴跟许许多多宁死不屈的将领一样,即使身陷囹圄,他也不愿意归降于清朝。当初范文程为了劝说洪承畴投降,亲自带着好酒好菜去牢里探望他,但是没想到都被洪承畴打翻在地,甚至遭到了洪承畴的一通怒骂。



原以为以洪承畴这样的态度,想要劝说他投降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皇太极又是个很惜才爱才的人,他不死心,最终还是孝庄毛遂自荐,说她能够说动洪承畴。

而美人计这招对洪承畴来说似乎特别的起作用。没想到美貌智慧的孝庄到牢里见了洪承畴一面之后,也不知道跟洪承畴说了些什么,还真的就把他给说服了。洪承畴竟然主动要投降于清廷,他这前后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得不让人怀疑孝庄究竟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所以才有了后来野史之中对孝庄洪承畴关系的各种猜测,有人说孝庄是牺牲了色相才劝降了洪承畴,而正史之中对此却是讳莫如深,表达的也是十分的含蓄。

孝庄究竟有没有跟洪承畴发生什么男女关系呢?答案应该是没有的。洪承畴虽然是个人才,但是皇太极估计也不会为了一个洪承畴让自己的妃子去陪寝。更何况两人是在那样条件恶劣的牢房里面。换一种思路,如果洪承畴真的是好色之人,那么皇太极完全可以挑选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送给他满足他的需求就好,何必要孝庄去呢?

可见孝庄真正打动洪承畴的,不仅是美貌,更多的是她的智慧跟格局。大概是有些问题以女人的立场去分析,会比男人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孝庄最终对洪承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彻底的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心甘情愿的归顺清廷。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如何评价洪承畴?




作为一个被满清王朝写入《贰臣传》中的前明官员,其究竟是促进了国家统一,还是汉族王朝的背叛者?能否被称为民族英雄?




关注者
2,097


被浏览
3,136,794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
​34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狐狸晨曦

历史/影视撰稿人。




​ 关注


1.1 万人赞同了该回答



洪承畴的真正可鄙之处,绝不止是他身为大明两榜进士,内阁辅臣,被崇祯皇帝简拔委以方面之任,却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贪生怕死,降顺清廷;而是他妄图洗脱自己的失节投敌之罪,就殚精竭虑让整个神州一起陆沉,人人都给满清留辫子做奴才,奋不顾身去扑灭神州大陆最后一点汉人抵抗星火。洪承畴,少年得志、金榜题名、青云直上,终于在大明朝入阁封疆、位极人臣。此后却在松山战败、十三万大军尽没,沦为满清阶下囚。路过锦州时,他写下一首【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的绝命词,那时大约想的也是陷于贼手,为国尽节。
『万里愁云压槛车,封疆处处付长嘘。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浊雾苍茫就死地,慈颜凄惨倚村闾。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槛车过锦州
大明毅宗崇祯皇帝,听说他战败后已自尽殉国的谣传,以为他辱朝廷,不负君国,更赐祭九坛,国礼安葬,优加恤抚。
岂料洪承畴临到生死关头,方知“自古艰难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劝说,(野史演义里,盛传是清朝庄妃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引诱之),然后皇太极一番礼贤下士的表演,便让他背弃家国,剃发留辫,屈节以事胡虏,和故国、故君从此一刀两断。等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洪承畴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满清进取中原,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等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亲政,对洪承畴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为得展经纶,一施抱负,为满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顾苦辛。洪承畴为江南经略时,大肆捕杀抗清义士,如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都是惨遭其杀害。当南明名将李定国连战连捷,斩杀满清两名亲王尼堪、孔有德,收复广西、湖南大部分地区,更打破八旗军野战无敌的神话,南明局势一片大好。
李定国斩杀两名满清亲王后,明清对峙图
清廷一度惊慌失措,打算放弃西南七省,和南明讲和时;又是洪承畴力主非灭南明不可。
垂暮之年的洪承畴临危受命,为满清西南五省经略,他建幕府于长沙,修筑千里长墙以拖待变,百般分化,千种利诱,招降纳叛,步步为营,历时数年,终于拖到孙可望与李定国失和内讧,自相攻伐,而后招降孙可望,趁机进取云贵,会攻昆明,生生替满清将一度崩坏的局面翻转过来,最终统合大军剿杀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在此期间,洪承畴以风烛残年之身,苦心经营,殚精竭智,不惜以老病之驱舍马步行,行走于沼泞崎岖之中,一心只为剿灭南明王朝。
诛心而论,洪承畴之所图,无非是妄想只要前明不得死灰复燃,满清鞑虏成了中华正朔,便可封住当时后世悠悠之口,让自己的投降变成所谓“顺应天命”。
就在昆明城陷,大功告成之际,洪承畴又自觉地请病开缺,从此一直闲置到死。
对汉奸走狗,清廷素来都是既用之,更忌之,卸磨杀驴的戏码百玩不厌。因此比之需要恩威并施,以封王爵并给兵权以笼络的吴三桂等武夫,因此如洪承畴这般想满清之所想,忠满清之所需,自觉体贴,死心塌地的走狗,清廷最后仅用个不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序列的“三等轻车都尉”,和吴三桂等人的亲王爵位相比,实在是凄惨得可怜,是为对他公然贬抑和羞辱。
只因为双方彼此心知肚明:哪怕就算是什么官爵都不给,洪承畴也照样铁了心为满清剿杀汉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费公侯爵禄?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死去,以大明子民而生,以满清忠鬼而亡。满清当局拖了两年,于康熙六年闰四月十八日给他发下御制碑文,作为对此人的盖棺定论:
【稽古兴朝,必有贤良之臣,坐则荣以高爵,殁亦赐以丰碑,所以劝忠,盖其备也。尔洪承畴,才能敏练,器宇渊宏,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协同大兵歼逆,首擒伪王,发获奸细,招徕叛党,除党安民,所在著绩。事竣还朝,仍赞纶扉,尔能夙夜宣劳,恪供厥职。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招抚军民土司,供应大兵粮饷,能济军需,边疆有赖。克襄王事,屡建功绩,特授世职之荣,以示酬庸之典。忽闻长逝,甚悼朕怀,特赐谥曰“文襄”。】
中国历代墓志铭传统,都是“为逝者讳”,就连上官婉儿这样作为逆党骨干被杀的人,她的墓志铭照样是通篇褒美,『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对其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杀之事,也同样要美化成:『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而白骨俱葬。』而无一贬抑之辞。而再对照洪承畴的墓志铭,『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这些词句,足可见满清朝廷根本就一直看不起洪承畴这厮,到他死后利用价值彻底消失,便连皮里阳秋的面上功夫都不屑做了。这种话堂而皇之写在御赐墓志铭里,分明就是在狠狠抽他的脸,鞭他的尸。
百年后乾隆帝弘历,御批『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将洪承畴打入“贰臣甲等”,『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其态度正是一脉相承。
当年举国唾骂洪承畴,连他自己母亲和弟弟也不愿与他同流合污,下了狠话,活着不许进家门,死了不许进祖坟。而洪承畴却冥顽不灵,宁可悖逆老母不进祖坟,也要一心一意对满清忠心到底。他不是板上钉钉遗臭万年的铁杆汉奸,又是什么?
因此,今天颇有人认为认为洪承畴只是出于贪恋求生的人之常情,为苟活而变节降清,因此给这等汉奸去辩解开脱,实在是避重就轻,更可说滑天下之大稽。
洪承畴出卖的不只是大明王朝,背叛的不只是崇祯皇帝;他出卖的是整个华夏神州,背叛的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良知和底线。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就算是满清朝廷的官修国史里,他洪某人也永远只是个不齿于人的走狗贰臣。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史册丹青必永留其千秋骂名!


发布于 2018-11-08 18:08

​赞同 1.1 万​​1,085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更多回答


文徵明

这世上哪来那么多有缘无份。




​ 关注


49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骂他被知乎封了3天可还行。
其实和他性质差不多的还有一个守城大师孔有德,但是此公运气比较好,被李定国围在桂林求生不得只能求死,一把火把自己给点了,那个谁,你在笑啥?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防守大师!
———————————————————
古人已经评了,我辈就不妄加议论了,耻辱柱,我tm再给他打几个钉子。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棋友怼洪承畴


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史可法部下怼洪承畴


洪承畴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院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说明审问大人正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17岁少年夏完淳怼洪承畴

忠义孝悌礼仪廉,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缺“耻”,下联忘“八”。
合起来就是无耻的王八 - 无名英雄在洪承畴府邸贴的对联


公到南京,清督洪承畴以同乡谊,使人致意,公骂曰:“承畴死久矣!松山之败,先帝痛其死,赐祭九坛,亲自哭临,备极恤典,焉得尚存!此无籍小人冒名耳!”遂被囚系。-黄道周怼洪承畴

时大帅经略(即洪承畴),辅臣同年友也,且属同乡,仰德业清望,援共事解释,夜半微服,称名过招,先生愕然,大恸曰:“吾友久死封疆,烈皇帝诏太官大牢九坛吊祭忠魂。人耶?鬼耶?何物鼠辈,窃姓字污玷清名?”其人惭退。 -黄道周再怼洪承畴


洪承畴承贝勒命,亲诣尚缮监请见,道周喝曰:“青天白日,何见鬼耶?松山之败,承畴全军覆没,先帝曾设御食十五,痛哭遥祭,死久矣。尔辈见鬼,吾肯见鬼么!”遂闭目。-黄道周三怼洪承畴


史笔流芳,未能平虏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承畴) - 黄道周四怼洪承畴


崇祯是汝君,今何在?父在泉州,今何在?汝无父无君,与禽兽何异!-金声怒怼洪承畴

”诸生江天一则骂洪承畴曰:“汝为天朝大臣,不能死节,而反诱人耶!-江天一怒怼洪承畴


金声被执送南京,大声问洪曰:“尔识我否?”承畴曰:“岂不识是金正希!”洪亦问曰:“尔识我否?”声曰:“不识也。”承畴曰:“我便是洪亨九。”声喝曰:“咄(请自行带入我呸),亨九受先帝厚恩,官到阁部,办虏阵亡,先帝痛哭辍朝,御制祝版,赐祭九坛,予谥荫子,此是我明忠臣,尔是何人,敢相冒乎?”承畴闻之,面赧不出一语。 - 金声继续怒怼洪承畴


顾正咸于吴兆胜、陈子龙起义事败后被逮,解送南京,洪承畴问曰:“汝知史可法在乎、不在乎?”顾正亦咸答曰:“汝知洪承畴死乎、不死乎?”承畴默然

编辑于 2018-11-14 01:20

​赞同 493​​38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夏虫不知冰

越过时代去看人。




​ 关注



《貳臣洪承畴之悲》节选: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应该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不想,江南人士根本不承认洪承畴的存在。他们更希望“洪承畴”已经死了,是一个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这种标准下,历史人物要么是忠臣要么就是奸贼,要么是忠君要么就是卖国。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他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顺治十六年(1659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
最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洪承畴镇抚南方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没有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帖心的安抚,朝野用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的洪承畴走回朝堂。
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人重用洪承畴,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而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颠倒过来。清朝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摘自《貳臣洪承畴之悲》)


编辑于 2019-06-13 00: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清的黄道周死了,降清的洪承畴哭了
九鸦的世界
九鸦的世界
古往今来曰世,上下四方曰界。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1

黄道周1645年出来打仗的时候,带着南明隆武帝发给他的一大摞空白委任状,和历史上最长的一串官衔,就是没兵没卒,没钱没粮。

“钦命招征直省便宜联络恢复南京江北等处地方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这念下来虽不容易,但不值什么钱,此类仅吊着一口气的小朝廷的官职,从来都不值什么钱,连皇帝也不值什么钱。

就是其时的隆武帝,和所谓的首辅黄道周,不都攥在郑成功他爹,原先的海盗头子,现在的福建总兵、南安侯郑芝龙手里,也不值钱。

崇祯十五年,黄道周被免官的时候,与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并称为明末四公子的陈贞慧,曾经执以弟子之礼,陪他游南京。这位对黄道周崇拜得不得了的陈大公子记述此事时,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

“貌似中人,弱不胜衣,当大事则侃侃不挠,志节同信国,而文章擅韩、苏之长。”
这就是说,黄道周是中等个头,身体偏瘦,他死节时,刽子手因为够不到他,请他坐到椅子上砍头的传说,基本来自树立高大形象的需要。除非那刽子手是个侏儒。

此时的黄道周料想更加“弱不胜衣”,所幸他名气够大,福建是他的老家,他手里还有一大摞委任状,所以他不久还是征集到了一点钱粮,招募了几千士兵。

主干是他的亲族、门生,士兵都是些没打过什么仗的泥腿子,马总共八九匹,武器则五花八门,大概是以扁担为主,所以叫“扁担军”。黄道周最终,就是带着这样一支军队,出仙霞关,去抗击清军,收复失地的。

这支“扁担军”能不能打仗,不用说也知道,他们实际上也没正儿八经地打过仗,至少历史不认,尽管他们面对的并不是清军,而是洪承畴的伪军。反正一场折腾过后,他们就剩下没多少人了。

偶遇战被杀的,逃跑的,得痢疾病死的,肯定都不在少数,这也不必多说,但是黄道周是自己请命出来作战的,他只能有进无退。

他一腔忠诚,当年都能跟崇祯皇帝对着骂,他骂皇帝忠奸不分,皇帝骂他就剩一张破嘴,你想生死二事对他还算什么?他还怕谁?

所以这也只有死而后已。

黄道周的手下,倒并非无人,后来为大清收复台湾的一代名将施琅,此时就在他军中任偏将。施琅早知道书生打仗不行,只凭一身肝胆,一腔热血打仗不行,所以他就曾给黄道周出了一个主意。

这些兵干脆遣散得了,我们只挑选几个精干从小路直奔赣州,然后您就以大学士督帅的名义,节制、调遣南赣、湖广等地督抚、总兵,会师决战。

但是黄道周却没有听。

他那时对自己的声望太自信了,对天下士民的爱国热情、抗清决心也自信,他本以为他振臂一呼,天下人就一定闻风而动,纷纷响应。

黄道周却是在最后阶段才看清形势,认识到施琅的正确性的,但这时已经晚了。他就是给隆武帝打报告说自己非统兵之才,要把部队交给其他人,自己回家养老,也晚了。

隆武帝无人可靠,坚决不准,郑芝龙有心拔除这个眼中钉,坚决不发一兵一粮,于是他们就共同把黄道周打入了死牢。

黄道周在这一点上决不如他夫人蔡氏清醒,蔡夫人当初一得到消息,就叹息了一声:“哪有将在内相在外能成大事的,道周是死得其所了!”




(首发于公众号:九鸦人物)



2

黄道周带兵向婺源进发的时候,已经是年底,不久,乐平失陷的消息传来,士兵中有很多人听到要离队回乡,黄道周立刻准了。

他那时大概就已经不大往好处想。

但是这时候,偏偏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伪婺源县令(那时候大家互相称伪)来信说,他要做内应。

这个婺源县令大概姓许,却是黄道周的门生之一,他来信的意思是,我与督帅张天禄都是不得已才降清,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现在老师来了,我们正好反正。

许县令的话可信不可信呢?这可难说。但是它显然是一大希望,诱惑很大,难以割舍。

科举时代,师生之谊不亚于父子之情,再说了,黄道周这时候还能有什么路可走?既然怎么都要打,那忠厚的黄道周这时候就只能宁可信其有,于是他随后就大踏步地跨进了他门生为他设置的陷阱。

黄道周率部队一到,就伏兵四起,把他捉了过去。

史称:“大清将张天禄,诱执大学士黄道周于婺源,生致南京,道周死之。”可见这“诱”绝对不虚。

黄道周是明末最著名的学者、大儒,最忠直的大臣,最高的精神领袖之一,最后的标杆式大丞相,活捉他这多大的事啊!

而且那时候的清军已经不准随意杀死明朝大臣,洪承畴也不想让他死,清军更想用他来消灭明朝人的抗击意志,所以黄道周很快就被押到南京去了。

黄道周没有战死沙场,却成了俘虏,这绝对是大大的耻辱,按照他的秉性,这是必须死的,那么他为什么却没有咬舌、撞墙,立刻死呢?

黄道周采取的其实是比较温和的方式,他有过二次绝食。

第一次, 在刚被捉的时候,但是他门生却劝他,不能死在这里,得到金陵骂完贼臣再死,死也要魂依孝陵,离皇帝们近些。

黄道周想想很对,于是就先不死了。

第二次, 是在徽州,他看到正月十五老百姓闹花灯闹得很欢,还会跑到敌军的营帐里玩,受到很大的打击。那一刻,他应该是一种幻灭的感觉,不知道他会不会对自己的价值都感到怀疑。

他这一次又没死成,大概正是南京到了,孝陵不远,骂洪承畴的机会不能放弃。

但也有传说说,是洪承畴怕他死,特意请了一些乡党来看他,趁他高兴,连连进酒,使他还能获得点营养。或者说,有人故意拿明姜给他,明姜他是肯吃的。

这些当然只能听听。

如果说还有一种可能的话,那就是比较人性的可能,毕竟黄道周骂过洪承畴了,还活了好几个月,这后面他写诗、读书、留字,再也没有绝食过。

没有人会不恋生,不恋父母妻儿,死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徽州所见,也会让他产生一种疑惑,国是皇帝之国,还是百姓之国,国大,还是天下大。

这种矛盾选择,遇到改朝换代的乱世,读书人都可能有过,至少黄宗羲、顾炎武后来是想明白了,天下大。

不管怎么说,投降之事,黄道周是肯定不为的,但是洪承畴那时候也给了他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剃发不降清,出家做和尚。

这种生之诱惑的威力,肯定非常之大,表面上看,黄道周这样一来既可以免于投降,保持体面,又可以继续进行他所醉心的学术研究、书画山水之乐,很值得考虑一下,但是他最后,大约还是跳出这种挣扎,想明白了。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活着,就是一种变节,他是决不肯带着耻辱苟活的。








3

以黄道周的影响力,和同乡同僚加好友的关系,当时的大清内院大学士、七省经略洪承畴,当然应该是去看过黄道周的。

所以历史上就留下了很多类似的记述:

洪承畴来,他假装不认识,这谁啊?什么?洪承畴?胡说!洪承畴是忠臣,已经死节,先帝曾为他立祠京师,怎会如此不肖?这断必假冒!

或者,吾友以死封疆,你人耶?鬼耶?哪里来的鼠辈敢盗窃他的姓名来玷污清白!

这样的骂,或许黄道周真会有之,但它因为太多,却又显得不太真实。

《明季南略卷四》的金声、左懋第、顾正咸,以及《松江县志·人物志》里的夏完淳差不多都是这样骂的,这倒像是一种针对洪承畴的完美模式。

而且洪承畴还都是满脸羞惭而去,这怎么可能?

洪承畴一再找骂,何苦来哉,他未必非个个亲自出马,再说,他身为封疆大吏,久经官场、战场,什么人没见过,什么阵仗没见过?他修炼到这种地步的人,何至于被几句话就弄得掩面而去?

内心的羞惭,不代表面上的羞惭,更何况,这种事他自己,当年也曾做过。

他当初被捕,也曾绝食数日,皇太极把所有能用的人都用了,都被他大骂而回,后来范文程去试探,都被他大肆咆哮了一顿。

皇太极最终是用耐心和厚待将他软化、征服的,据说就连庄妃都曾不惜以色相去唤起他对女人,对生的眷恋,试想,有过这种复杂经历的人,怎会把同样的反应放在眼里?

所以以我看来,《台湾外纪》中洪承畴的这一反应,才像是“奸雄本色”:

黄道周给洪承畴写了一联送来:“史笔流芳,未能平虏忠可法(史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洪承畴)。”洪承畴笑:“庸儒不识时务,毋使彼沽名反累我。”

洪承畴对黄道周采取的其实是同样的办法,那就是羁縻。

他给黄道周好吃好喝,还给他一定范围的自由,准许他读书作诗,会见朋友,那几个月,黄道周的面容,竟日渐丰满起来。

然而,洪承畴对黄道周的这种变化却会错了意,这世上就是有黄道周这种跟他不一样的人。

黄道周那期间其实是逐渐看开了,反正早晚得死,倒不如好好活上几天,留下点东西。他因为不再为天下忧,不再有劳心劳力,勾心斗角,鞍马劳顿,反而能吃好睡好,心情愉快。

他如果再想起自己一生都在跟权臣斗,跟皇帝斗,贬官获罪的次数自己都数不清,就更加会有某种轻松、释然。

好的、坏的,一切的一切,一死百了。

蔡夫人在他入狱之初,那信就已经寄来,那上面说的是:“忠臣有国无家,临难毋苟免。”如此,那黄道周就连家人这一点念想也不必有了,于是他就终于等到了那一天。






(京剧《洪母骂子》)



4

黄道周决心赴死之际,据说,洪承畴仍旧写了奏折想留他一命,但是他奏折中的那个“负有重望”和“察江南人情,无不怜悯痛惜”,却更加犯了多尔衮的大忌。

这就是司马昭杀嵇康的重演。

处决令下来,黄道周很从容,慷慨赴义的1646年3月5日,黄道周梳洗完毕,依旧画了两幅水墨画,题上字,盖完章,这才出门。

那是他答应人家的,不能食言。

黄道周是明朝的书法大家,绘画也相当了得,他入狱之后,大家都料到将是绝笔,于是无不纷纷来求。清朝一度查禁得那么严酷,他的若干字画居然也能在民间辗转流传下来。

黄道周一路上气势昂昂,但是他到了东华门,孝陵附近,一块福建门牌之下,却跌下车来,再也不肯走了。

他说,我就死在这里好了。

监斩官竟无可奈何,只好顺他,于是黄道周的头,就在那里滚落。

黄道周死了,临死前曾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七个大字,“大明孤臣黄道周”。据说,这件衣服拿给洪承畴看时,洪承畴掉了眼泪。

是感动、羞愧、惋惜?还是为了什么?是真,是假?这恐怕谁也说不清。但是我宁愿相信,洪承畴是真哭,黄道周代表的是曾经的洪承畴,他不是为黄道周哭,而是为自己哭。

曾经的洪承畴死了,现在的洪承畴活在深渊里。

洪承畴也曾是一代大儒,一世表率,万人敬仰,他不幸遇到的是一个历史的大风口,面临了生死抉择。

他投降之后,朝廷虽然曾掩盖真相,为他立祠,但世人眼明,众口唾骂。

“忠义孝悌礼义廉”,缺耻;“一二三四五六七”,缺八,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据说这就是有人贴在他大门上的对联。

洪承畴的老母肯北上,原来不过是为了当面骂他打他,他在泉州建的府邸,他母亲和弟弟决不肯入住,弟弟竟一度曾带着老母住到船上,这一切无疑都曾给他带来重压。

这倒还罢了,可是清廷又对他怎么样呢?

皇太极收降了他,却并不信任,终其一世,只用于咨询,并没有给他任何官职。

多尔衮、顺治的重用,毋宁说是利用,他们从来没有让他进入决策中枢,尽管他是马前卒,为大清立下无数大功。

本在江南名望崇高,关系盘根错节的洪承畴,一旦投降,江南人就不认了,他们统说洪承畴已死。而在他的满汉交融策略下,逐渐汉化的满人,竟也逐渐开始觉得他不忠不孝不爱国,污得很。

朝中对洪承畴的看法分成两派,争议极大,这直接导致他安抚南方归来,安置成了一大问题。封赏只是象征性的,安抚几乎没有,就连他最后年老多病,受不了冷眼请求退休,康熙也只给了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衔。

这就像骂人一般,立刻成了他叛明效清20年的笑柄。

如果洪承畴知道后面的乾隆皇帝会做得更绝,他更该哭。

乾隆把史可法、黄道周树立起来,大肆表彰,称黄道周为“一代完人”,这还不算,他竟将洪承畴一巴掌打入了《贰臣传》。

争夺天下时,需要的是降臣,天下稳定时,需要的是忠臣,且不管是哪一朝的忠臣,洪承畴就这样被他效力的朝廷打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代表民族崇高精神的黄道周,则始终彩旗飘扬。

一个洪承畴,一个黄道周,便是中国朝代史的缩影,中国历史大致如此。但是改朝换代之间,有关精神价值选择的更多复杂性,却就像爱,始终说也说不清楚。

END



文 | 九鸦

图 | 视觉中国

发布于 2018-12-08 1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9: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史上有些话特别霸气?
关注者
1,012
被浏览
510,28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1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137 个回答
文徵明
文徵明
这世上哪来那么多有缘无份。
3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大家好 请欣赏怒骂洪承畴系列古文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棋友怼洪承畴


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史可法部下怼洪承畴


洪承畴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院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说明审问大人正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17岁少年夏完淳怼洪承畴

忠义孝悌礼仪廉,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缺“耻”,下联忘“八”。

合起来就是无耻的王八 - 无名英雄在洪承畴府邸贴的对联


公到南京,清督洪承畴以同乡谊,使人致意,公骂曰:“承畴死久矣!松山之败,先帝痛其死,赐祭九坛,亲自哭临,备极恤典,焉得尚存!此无籍小人冒名耳!”遂被囚系。-黄道周怼洪承畴

时大帅经略(即洪承畴),辅臣同年友也,且属同乡,仰德业清望,援共事解释,夜半微服,称名过招,先生愕然,大恸曰:“吾友久死封疆,烈皇帝诏太官大牢九坛吊祭忠魂。人耶?鬼耶?何物鼠辈,窃姓字污玷清名?”其人惭退。 -黄道周再怼洪承畴


洪承畴承贝勒命,亲诣尚缮监请见,道周喝曰:“青天白日,何见鬼耶?松山之败,承畴全军覆没,先帝曾设御食十五,痛哭遥祭,死久矣。尔辈见鬼,吾肯见鬼么!”遂闭目。-黄道周三怼洪承畴


史笔流芳,未能平虏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承畴) - 黄道周四怼洪承畴


崇祯是汝君,今何在?父在泉州,今何在?汝无父无君,与禽兽何异!-金声怒怼洪承畴

”诸生江天一则骂洪承畴曰:“汝为天朝大臣,不能死节,而反诱人耶!-江天一怒怼洪承畴


金声被执送南京,大声问洪曰:“尔识我否?”承畴曰:“岂不识是金正希!”洪亦问曰:“尔识我否?”声曰:“不识也。”承畴曰:“我便是洪亨九。”声喝曰:“咄(请自行带入我呸),亨九受先帝厚恩,官到阁部,办虏阵亡,先帝痛哭辍朝,御制祝版,赐祭九坛,予谥荫子,此是我明忠臣,尔是何人,敢相冒乎?”承畴闻之,面赧不出一语。 - 金声继续怒怼洪承畴


顾正咸于吴兆胜、陈子龙起义事败后被逮,解送南京,洪承畴问曰:“汝知史可法在乎、不在乎?”顾正亦咸答曰:“汝知洪承畴死乎、不死乎?”承畴默然

编辑于 2017-12-03 10:33

作者:夏虫不知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12991/answer/5310578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貳臣洪承畴之悲》节选: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应该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不想,江南人士根本不承认洪承畴的存在。他们更希望“洪承畴”已经死了,是一个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这种标准下,历史人物要么是忠臣要么就是奸贼,要么是忠君要么就是卖国。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实际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他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顺治十六年(1659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最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洪承畴镇抚南方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没有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帖心的安抚,朝野用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的洪承畴走回朝堂。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人重用洪承畴,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而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颠倒过来。清朝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摘自《貳臣洪承畴之悲》)编辑于 2019-06-13 00:19​赞同 423​​6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高原私募​ 关注659 人赞同了该回答同样是降清,洪承畴的节操连军阀作派的祖大寿都远远不如。因为祖大寿好歹要脸,降清后郁郁而终,洪承畴是脸都不要了。祖大寿一直身处明清对峙的前线,困境中降了又叛(诈降),一有机会就跑回南边,把皇太极气得发誓要弄死他,松锦之战,锦州被围两年,粮尽,城内人食人,祖大寿总算彻底降了,皇太极不想杀他,想留他招降外甥吴三桂。此后,祖大寿除了给吴三桂写了一封招降信外(被吴三桂回信拒绝),直到病死,再没有给清朝出过一策,效过一力。反观洪承畴降清后的所作所为,只能呵呵了,其在1644年多尔衮入关时行军时间、路线和作战计划的决策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又在李定国两撅名王、满清甚至要放弃江南时出任五省经略,离间孙可望和李定国,指挥吴三桂对南明军穷追猛打,彻底绞杀了南明最后的希望。只能说,他是铁杆汉奸当到底了。发布于 2018-11-20 23:40​赞同 659​​17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猪小哼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关注1820 人赞同了该回答对于儒家大义中最精华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来说,洪承畴是儒家千年历史上最坏最坏的一个反面例子,没有之一。他不知恩图报就算了,反而还恩将仇报到穷凶极恶,他几乎穷尽一切手段、投入毕生精力对中华抵抗之火予以扑灭杀绝。洪承畴本出身寒门,少年出名、两榜进士,仕途得意、位极人臣,君主赏识、下属归心,以这些经历来说,在这场明清国战中,他无论是战胜而成为大明栋梁,或是战败以身死谢恩酬国,都将是一段励志故事,也不枉读了那么多圣贤书,以身践行,为自己、为儒家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作为一个最没有理由、最不应该投降的人,他偏偏就选择了投降。洪承畴自己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所以,他才会比其他人更疯狂百倍的为清廷卖命,务求扼杀南明,拿下中华江山,疯狂诛杀一切反清人士,意图在帮助清廷获得中国正统中建立巨大功勋,清廷以后能洗白自己。家人反目,他也在所不惜,儒家最基本的孝悌都没有了。洪承畴早年曾写过一副对联,贴在自家厅堂,曰:“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此联朝中上下,人人皆知,降清后,有人在对联后各加了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洪肯定没想到,自己最后还是被清廷不屑地列入了贰臣传,泉下若有知,是否应有悔?编制贰臣传,和给史可法建祠题字,我觉得是清廷在弘扬大义上干得最棒的两件事,假设日本拿下中华,我估计用不了多久,也会编纂更长更厚的贰臣传。无它,即使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那些贪生怕死、背叛自己民族家国并反戈一击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与统治者会真心认同。可笑的是,洪氏后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千方百计为其洗白不说,而今还公然吹嘘洪承畴为开清第一人,除了日常举办各种纪念会、研究会,2015年,福建南安洪氏后人还组织了“隆重纪念开清重臣洪承畴诞辰414周年”的仪式。<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bb074fe1591060a1539dfa33bd34683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8"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c955ac80c2d559678c5e34644acd665c"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9a636a9cb7d335153f607b3fe31622a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b074fe1591060a1539dfa33bd34683d_r.jpg?source=1def8aca"/>会上进行了所谓新编历史剧《洪承畴》DVD首发式,该剧荣获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最高奖——这特么是花多少钱买的?<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fa4fd8f0d77779002b921393d75b309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338"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2c73b15558aa2a1baed01f5bdb481a81"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302855d8eaca8407b5f82399b76770f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fa4fd8f0d77779002b921393d75b3093_r.jpg?source=1def8aca"/>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得为他专门拍个电视剧叫“开清英雄洪承畴”才成了。有人曾在洪承畴的府门上贴了副对联,上联是“忠义孝悌礼仪廉”,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笑)我觉得这副对联应该永远地贴到历史书里,贴到洪氏后人组织的所有纪念会上面去。洪承畴应永远永远地与秦桧并肩而跪。编辑于 2018-11-19 10:37​赞同 1820​​23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淮右布衣​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关注308 人赞同了该回答暂且抛开不谈他是当时大明降清的最高级别大员。如果他没有写下“君恩似海,臣节如山”这句话来装逼,降就降吧,反正降清的也不止他一个。问题是他写了,降清后尽心尽力了,镇压南方抵抗运动不遗余力了,人钱谦益虽然留下皮痒水凉的“千古佳话”,可人家好歹也暗自资助过反清运动。而洪承畴呢?牛皮吹的震天响,当了汉奸就彻底不要脸了。最后借用王之仁的一句话:昔先帝设三坛祭汝,殆祭狗乎!发布于 2016-11-29 2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55 , Processed in 1.8000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