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诗词《牙牌令之薛宝钗》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1-03-26 19:31:46责编:千面之神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导语】:《牙牌令七首(其四)》 薛宝钗 左边是长三。 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 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 三山半落青天外。 凑成铁锁练孤舟。 处处风波处处愁。 这副牌由两张长三
  《牙牌令七首(其四)》

  薛宝钗

  左边是“长三”。

  ——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

  ——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

  ——三山半落青天外。

  凑成“铁锁练孤舟”。

  ——处处风波处处愁。



  这副牌由两张长三、一张三六组成。薛宝钗分别以“双双燕子语梁间”和“水荇牵风翠带长”比长三牌上的两行绿色斜三点,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富有动感。“双双燕子语梁间”,系从宋代诗人刘季孙的“呢喃燕子语梁间”点化而来;“水荇牵风翠带长”,系杜甫《曲江对雨》成句,意为荇菜为风所吹,在水面飘浮如翠带。第三句将三六比为“三山半落青天外”,更令人拍案叫绝:“三山”比牌上方的斜三点,“青天”比牌下方的长方块六点;“三山”斜卧在“青天”的远方,形神兼似。从这一比喻中,可以窥见作者由此及彼的惊人联想能力。何况,“三山半落青天外”,又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成句,这里借用,就更加显得天然浑成。这副牌共有五个三点,一个六点,前者象一节节铁链,后者象一叶孤舟,故名“铁锁练孤舟”。宝钗用“处处风波处处愁”作结,既与牙牌名押韵,又可使读者在意义上发生联想:因有风波,故孤舟需用铁锁链锁住。

  薛宝钗的诗才在十二钗中堪称佼佼者,她的柳絮词、螃蟹咏势压潇湘,这副牙牌令中的四句诗,又居众人之上,既切事切题,又端庄典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8: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看到薛蟠调戏云儿的桥段,才知道作者写宝钗抛弃史湘云的深意
 姜子说古书 2024-01-03   |  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看到薛蟠调戏云儿的桥段,才知道作者写宝钗抛弃史湘云的深意!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作者写史湘云输了拳,覆“瓢”射“绿”,却着了“请君入瓮”的典。



  大家轮流乱划了一阵,这上面湘云又和宝琴对了手,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子。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岫烟便射了一个“绿”字,二人会意,各饮一口。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

  且问史湘云入了什么瓮?作者以鸭头对丫头,却引来贾府丫头们诘问。擦桂花油的自然是些油头粉面之人,对应的是粉头,可知不是好话。

  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引的晴雯、小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说:“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

  《红楼梦》故事里,全书中也只有芳官被赵姨娘指名道姓地骂过粉头娼妇,为啥作者会安排侯门公府的史大小姐说些鸭头、粉头的话呢?



  赵姨娘指着芳官骂道:“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芳官哪里禁得住这话,一行哭,一行说:“我便学戏,也没往外头去唱。我一个女孩儿家,知道什么是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

  巧合的是,全书中作者唯一一次提到妓女二字,便重了史湘云的名讳。妓女云儿与唱曲儿的小厮并列,偏生当了薛蟠的令翠,全程当着众人与薛霸王眉来眼去,可谓是毫无忌讳。

  一径到了冯紫英家门口,有人报与了冯紫英,出来迎接进去。只见薛蟠早已在那里久候,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并唱小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薛蟠拉着云儿的手,让她唱梯己新样儿的曲子,云儿唱的偏生是“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甲戌侧批偏生还说:此唱一曲为直刺宝玉。



  可见,云儿竟然夹在贾宝玉和薛蟠之间,犹如史湘云夹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中间,指望将来终身指靠薛宝钗,就如她所说的:“我但凡有这么一个姐姐,就是没了爹娘,我也情愿。”

  后来,贾宝玉发一新令,轮到云儿,薛蟠却是全程捣乱,偏是一句“有我在”单纯打包票,补全了史湘云和薛宝钗的约定。

  云儿便说道:“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众人都道:“别混他,别混他!”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

  后来,薛宝钗不得已搬离大观园,也不许史湘云继续住在蘅芜苑,只是直接通知史湘云搬到稻香村跟李纨住,对于被抛弃的史湘云来说,真真是莫名其妙接到了来自薛家的逐客令,何其尴尬?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那里去了?”宝钗道:“我才打发他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他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他。”

  难怪后来史湘云在林黛玉跟前抱怨,说薛宝钗当日在自己跟前如何说亲道热,害得她以为自己从此不再孤独无依,可以全身心托付,到最后薛宝钗把自己说弃就弃。

  湘云因说:“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倒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红楼梦》作者没那么浪漫,也不是什么恋爱脑,石兄以存周之正自诩,崇尚的是周公任人唯亲那一套。在作者眼里,忠孝节义为先,父母兄弟血亲重于一切,在贾宝玉眼中,外四路的王家人、薛家人,远不如林家人、史家人来得亲近。



  宝玉叹道: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属于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家图谋金玉姻缘,才是偷香窃玉的才子佳人说,连林黛玉都明明白白告诉世人,她看不上以信物私定终身那一套。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在贾宝玉眼里,血亲关系最重要,连王熙凤都是外四路的亲戚,别说薛宝钗了,倒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于人而已,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才有了因为史湘云把林黛玉比作戏子的各种后续,而林黛玉也没有因此疏远史湘云。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对史湘云的所有诟病,无非是她轻信薛家外人,离间贾宝玉和林黛玉,枕霞旧友却把外族当知交,连父母兄弟都可以不要,在那个时代,是很严重的问题。史湘云亲近薛宝钗,与云儿亲近薛蟠,在作者眼里,是一回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史湘云为啥沦为船妓?她失足的场面,早就被作者现场抓包!袭人是见证人!好姻缘是反讽

红楼梦:作者为啥自譬石头?林黛玉用两个字揭开谜底!难怪他爱吃女孩儿嘴上的胭脂

护官符难登大雅之堂,四大家族根本不存在,红楼梦只是林家故事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38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4: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第十七回描写了大观园的环境,行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采用了什么写法?简析其作用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  





  百度网友6345ca3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744个赞  















关注
  








《红楼梦》作者在大观园环境描写上,是煞费苦心的。我们随着贾政一群人“验收”的脚步,从大门进来,转过小山,沿着清流,踏上“沁芳桥”,就看见“前面一带粉桓,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进门便是曲折游廓,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院,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就是“潇湘馆”!

萧湘馆有几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象征挺拔、傲岸、宁折不弯,疏淡、清致、风流高雅的君子。翠竹使入联想起淇水、雎园这些风雅的典故,绝代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名篇。翠竹正如亭亭玉立,幽居深谷的少女。

二是后院有大株的梨花、阔叶芭蕉。梨花白,芭蕉绿,全是素淡、清雅的色调,没有一丝俗气,也没有金碧辉煌的富贵态,“梨花一枝春带雨”,芭蕉“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正似多情而抑郁的少女。

三是一派清泉,绕阶缘屋,盘旋竹下,又绐清雅的萧湘馆增添了不少情趣。水清而浅,不多不猛,却源源不断汩汩淙淙,静静地不歇地缘绕盘旋而去,恰似九曲回肠,一脉情思,细而不绝。

四是萧湘馆的“小小三间房舍”,“两间小小退步”,都以“小小”为特色,室内“床几椅案”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小巧玲珑而不宏轩宽敞,有如精巧的象牙之塔。

萧湘馆的主人是清高拔俗、多愁善感、玲珑透剔、绝顶聪明却寄人篱下、柔弱多病、尖刻机敏、心眼细小的绝代佳人林黛玉。萧湘馆的种种特征正是其主人的种种特性,作者让这样的典型人物生活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之中,.其融洽是无可伦比的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只能让翠竹枝、绿蕉叶、白梨花、清泉水陪伴。所以在大观园分房的时候,黛玉高兴地对宝玉说:“我心里想着萧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宝玉道;“合了我的主意了!我也要叫你那里住。”可见他俩早就心心相印了。

当然这位多情公子希望和黛玉相邻,便于来往,可朝夕相见,此处足见作者的匠心,却合情合理,自然妥贴,毫无斧凿之痕。

如果说萧湘馆除了正面衬托主人公,侧面曲包深意之外,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反衬作用。黛玉处于如此一尘不染的清幽环境之中,却不能超脱尘凡,割断情思,反而有无穷无尽情缕、忧虑、苦恼、眼泪。这“幽静”之中,不是反衬出人物难以排遣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更妙的是在黛玉临终时,作者没有忘记带上一笔:“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冷幽”!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这一层深意,涉者甚少,而恰恰是黛玉悲剧的环境气。

萧湘馆环境的丰富性复杂性,正是黛玉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的衬托。贾政即使想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也不可得,萧湘馆非黛玉莫属。

作者让我们先到萧湘馆,也许正是暗示主人的主角地位吧!但请注意,这位主角居处,无不是“村”,也不是“院”,而是“馆”,馆舍原是客人暂住之处。比人将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原来她“不是正经主子”,是寄人篱下的!主人自称“萧湘妃子”,是侧位的“妃”,而不是正位的“君”,终究成不了“宝二奶奶”的主位。作者匠心何其深远周密。

离开萧湘馆,前面迎接我们的是:“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好一派田园风光!这正是“稻香村”。

富贵繁华的大观园中偏要安上这一“农舍”,从景物来说是为了曲折变化,摇曳多姿,从题旨上说,是为了表达儒家不忘农桑国本——正是贾政复杂性格中的重要一面——的思想。然而从构思上看,却是别有深意的。大观园中有一个寡妇李纨,她就只能在这与世隔绝的田园农舍中形如稿木地埋葬青春,苦度光阴。

如果说“桑、榆、槿,柘”,“佳蔬菜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须之物,农家必有之品,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在稻香村栽上如喷火蒸霞一般的几百株杏花呢?为了点缀冷落的村景,还是寡妇心中还有火热的希望?与其说为了前者,不如说为了后者。李纨有儿子贾兰,春种秋收,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她在稻香村辛勤耕耘,就是为了从贾兰身上获得她的丰收,这正象征着贾兰得中,飞黄腾达的前景。就是这个使贾政也“引起我归农之意”的地方,禁锢着一位年青寡妇,这寡妇不但稳居于这封建牢笼之中,而且心安理得,循规蹈矩地做她凤冠霞帔的美梦。本是出世的环境,却安置着一个盼望儿子出仕的母亲,于是在衬托、象征之外,还有一层反衬讽刺意义。所以“村居”不村,何况稻香村在繁奢的大观园中本身就是“人力穿凿”的假象,作者在给寡李纨安排一个合适的憩欢之所时,也顺手刺破了荣国府的虚伪,封建制度摧残人性的残酷。

稻香村是从幽雅凄清到富贵繁华的过渡,接着就让我们看到了:“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色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旁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 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芳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为什么没有富贵的牡丹、艳丽的玫瑰,也不种傲霜的菊花、出水的芙蓉?偏偏只有石头 异草呢?正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写富贵之家,用“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的语句,乃是乞儿口中语,说富贵不及金玉锦绣,只说气象才真见其富贵。

作者刻意创新,着眼于富贵气象,那为什么偏偏要选中奇石、异草呢?因为这里是“蘅芜院”,主人是薛宝钗。

薛宝钗不就是—块“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吗?她“稳重和平”,“品格端方”,实则威势接天,在老祖宗等的眼里,不是把其他姑娘“悉皆遮住”了吗?她那宽厚端庄的表面,遮掩了自私虚伪的本质,应付自如,八面讨好,吸引各色人物如“各色石块”,“四面群绕”。她正如玲珑石一样,“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也正如这些异草,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钱不值的草,实际上却是“杜若、蘅芜”、“茞兰”、“清葛”、“金簦草”、“玉蕗藤”、“紫芸”、“青芷”,这些见于经传的奇草仙藤,其珍贵不同凡响。草本来就无骨,不能自立,只好牵绕萦盘,依附于人,没有竹那种宁折不弯的气质,却有比竹攀缘更高的能耐,正是“东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异草香得也与众不同,简直有如那稀罕的“冷香”,而且一到秋天“异香扑鼻”。冷若冰霜,却香气袭人,也是宝钗绝妙的写照。

爬满异草的接天大石,笼罩一切,挡住视线,使人不得窥其奥秘,谁知此中城府多深?更妙的是这位豪富的“皇商”之家的千金,闺阁之中却象“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正是朴素得惊人!日常用品也不是雕漆填金的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而是普普通通的“茶奁、茶杯”,不用绫罗绸缎的合欢衾,碧纱厨,而是“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种矫饰果然博得老祖宗的赞叹:“这孩子太老实了!”不正是极妙的讽刺?

从外到内,蘅芜院整个儿出人意料。在如此高雅、简朴的环境中住着这位“艳冠群芳”“艳若桃李”的贵族小姐,似乎颇不协调。按一般情理,薛宝钗的闺阁应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作者正是通过这表面的不协调触及人物的灵魂深处;特意矫情做作,装得“冷若冰霜”,遮掩这位封建“淑女”的虚伪的灵魂。这个冷酷无情的薛宝钗正是在怪石异草装点的、雪洞般的闺房里被封建毒汁浸透了灵魂,被封建礼教扼杀了美妙的青春,而最后成为冷酷无情的封建势力的殉葬品,蘅芜院的冷清正是这美丽少女的悲剧氛围。

“蘅芜君”当然得住“蘅芜院”,真主儿不是侧位的“妃”才能称为“君”,“蘅芜院”的命名就透露了薛宝钗的身分,暗示了她的命运。作者的功力正可叹为观止!

更耐人寻味的是蘅芜院的路径,本应是用船从港洞进去的,没有船时——钗和玉本来就没有渡过爱河的船嘛——但“攀藤抚树”,“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薛宝钗爬上宝二奶奶的宝座不就是抚贾母的大树,攀王熙凤的藤,从这心狠手辣的凤姐设计的一条“盘道”中通过的吗?大师匠心,令人绝倒!

一路行来,最后终于到了宝玉的安乐窝一冶红院。且看:去怡红院的路上“一径…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点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女儿棠),其蛰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大观园中恐怕只有这里是桃红柳绿,棠红蕉绿,用上这大红大绿的浓重色彩。大官僚贵族的怡红公子,在这样的地方“怡红快绿”(谐“快乐”),悠哉游哉,倒确是相应相称的。

这样的环境,富贵国不必言,然而总不免有点俗气。出类拔萃的“古今不肖无双”的宝玉偏偏在这俗气的环境中生活,说明他还是无法完全脱俗;然而他最终终于出家做了和尚,不正是对这环境的叛逆和摆脱!

读者面前,大观园的布局对全书的构思也是至关重要的了。

大观园成于作为皇亲国戚的贾府鼎盛时期,越是精美,就越显其奢侈豪华,越奢侈豪华,就越见其主人的权势与罪恶,大观园是贾府的缩影,也是封建官僚贵族的缩影,因而大观园的衰败也就是封建统治集团没落的写照。从这意义上来看,作者集中笔墨,浓彩重写,精雕细刻的匠心,也正是为了表现《红楼梦》的整体主题。

总之,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典型人物活动与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而且既是情节因素,又是结构要素,即使在主题表现上,也还有它的特殊作用。因而在《红楼梦》中,也是作者卓越的艺术成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有机部分,是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与企书一样,县有隽永的艺术魅力。

鲁迅说:“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其实中国古代小说也是如此,以故事情节为主,少有环境描写,更少有景物描写,好象早年演京剧,没有布景,台上最多一桌两椅就唱做念打开了。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与外国、与现代十分显著的差异之一,然而《红楼梦》却突破了。从环境描写的精彩程度和有机程度来看,《红楼梦》也是中国小说艺术上从古到今的一部过渡作品,是中国小说过渡期的里程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2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是然阴险之极
 风临酒把2 2018-07-27   |  17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全书应该是一百零八回,第五十四回应该正好是全书的一半,在这之前,书中描写的非常欢乐,贾家也相当的富贵,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其富贵的程度人间少有。连下人闻到油腻的食物都感觉反胃,所以描写的相当的夸张,然而进入到第五十五回以后,书中的味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贾家的财政出现了问题,连宝玉房中补上一个人都很费劲,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下人们更是打作一团,这是五十四回回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这都跟贾家的财政有着明显的关系,本质上都是钱闹的。在第五十三回里,透过乌进孝交租子就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点,然而当时正住在贾家过年的期间,所以欢乐的气氛没有受到影响,过完年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贾家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在第六十二回里有这样一段内容:

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宝玉忙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宝钗笑道:“小心没过逾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宝玉笑道:“原来姐姐也知道我们那边近日丢了东西?”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注销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她,皆因她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她明白了。若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她心里已有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你只听我说,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对第二个人讲。”



宝钗的话说的很吓人,似乎预示着有大事要发生,连大家在平时聊天的时候都提到“家反宅乱的”,看来宝钗这样小心的还是有道理的,然而这却与她所影射的原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的原型是满清,满清为什么会这样的小心呢?这一点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很多人认为宝姐姐是个好人,绝不可能是什么坏蛋,更不可能与黛玉争宝玉,所以刚才这一段是宝钗是好人的铁证。


柳五儿一直想到怡红院来工作,这里不但很体面,而且给的钱很多,所以这是她的人生最大的目标,正好宝玉这里走了两个人,她可以来补缺,然而由于贾家的财政出现了问题,所以这个缺一直没有补上来,由于出现了意外,柳五儿被气死了。进入到七十几回以后,贾家的情况更加复杂了,甚至连贾家主子吃饭都要一碗一碗的算计了,第五十四回以前的情景,真是天壤之别。后来宝玉听说贾政要看自己的功课,吓得赶紧温书,晴雯为了解围,出了个馊主意,非说宝玉被房上的人吓到了,于是大观园上上下下开始严查,没想到紧接着出现了“绣春囊事件”,问题就更严重了,而宝钗也借机赶紧搬了出去,怎么劝她也不回来,她还说出了几个理由,其中最后一个理由是这样说的:



“三则自我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图省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人盘查,设若从那里生出一件事来,岂不两碍脸面。而且我进园里来住原不是什么大事,因前几年年纪皆小,且家里没事,有在外头的,不如进来姊妹相共,或作针线,或顽笑,皆比在外头闷坐着好,如今彼此都大了,也彼此皆有事。况姨娘这边历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那园子也太大,一时照顾不到,皆有关系,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这刚好呼应了第六十二回里她与宝玉所说的话,本来她那样小心谨慎,还是有道理的,她早就感觉到贾家要出事儿,这回真出了,于是赶紧就发了出去,一直有人怀疑“绣春囊事件”与她有关系,我刚刚公布的红楼梦新钞本里也是这样写的,如果这是真的话,我实在是太惊险了,因为没想到宝钗这么年轻就这么有城府,有如此阴险,也有很多人打死也不信,用宝钗说过的这两段话,来证明宝钗的清白,其实作者的思路太高明了,绕了几个弯儿,把我们大家都给绕晕了,而宝钗就这么不辞而别,也太不像话了,她不应该这样火上浇油,更委婉的想一个合理的,机会搬出去,从她搬出的时机来看,也是不太合时宜,她的嫌疑还不能排除。

想要**我刚刚公布的《红楼梦》新钞本和我写的《红楼梦断三百年》,

第一种**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风临酒把2 > 《隐写明亡》举报/认领
上一篇: 秦可卿居然与贾珍和贾蔷都不干不净的!
下一篇: 尴尬的贾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为了倒追宝玉真是费尽了心机
 风临酒把2 2018-11-18   |  3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袭人一直以贤慧著称,“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她的贤体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劝宝玉这件事上,她喜欢没完没了地劝,也不顾宝玉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所以两个人总是有冲突,可惜的是袭人的劝根本就不见效,这让她非常头疼。在第三十二回有一个情节,“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本来黛玉一天到晚担心宝玉被人抢走了,一会儿吃宝钗的醋,一会儿吃湘云的醋,忙得她不亦乐乎,然而她忽然听到了宝玉在背后夸自己,于是她不再担心了,知道自己是宝玉心中的最爱。这个时候两个人相遇了,宝玉的温存更是让黛玉感动之极,于是她激动地离开了,而宝玉这个时候也很冲动,居然没有看清楚袭人走了过来,当她当成了黛玉,于是说了一番肺腹之言,袭人吓了一跳: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袭人的表现非常值得深思,她自己与宝玉初试云雨情,在怡红院这个江湖里算是拔得头筹,然而看到宝玉与黛玉的关系发展迅速,她却担心二人出事而落了泪,这叫什么人品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不希望宝玉娶黛玉,因为黛玉小性、多疑、易怒,如果嫁了过来,自然以后就是自己的领导,那到时候袭人会感觉很不自在的,不得天天受气?相比之下她对待宝钗的态度就大不一样,在第三十六回,宝钗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来怡红院串门,也不顾宝在这个时候在睡午觉,她悄然出现,把袭人吓了一跳。一见宝玉在睡觉,宝钗应该先出来,让人家睡完再说,更何况她本来就没有事,是“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袭人见她来了,于是二人聊了起来,宝钗死活要夸袭做的活计好,死活赖着不走。袭人看出了门道,于是赶紧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


袭人那么担心宝玉与黛玉会出现不才之事,却努力为宝钗营造出事的机会,这叫什么人品呀?她自然更希望宝玉娶宝钗,因为宝钗温柔体贴、大度贤慧,两个人的关系不错,而且两个人有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劝宝玉学好。如果她们两个以后天天在一起,共同商量怎么管教宝玉,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所以袭人总是在借口说黛玉的不是,比如在第三十二回就当着宝玉和湘云的面说:

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作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袭人话中那种不屑的味道十足,接着又借机夸宝钗: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然而袭人的这些努力都白费了,宝玉依旧讨厌宝钗,与黛玉的感情更深了,这实在是让袭人烦恼。看来在宝钗与黛玉的这场战争中,虽然宝钗占地利和人和,但不占天时,宝玉先入为主,宝钗不知道他们二人的情缘是前世铸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8: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薛宝钗+七宝金钗+二十二+】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赏龄官?+ 元春看戏:《一捧雪》的“豪宴”,《长生殿》的“乞巧”,《邯郸梦》的“仙缘”,《牡丹亭》的“离魂”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33】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元春看戏,为何赏龄官?

第一出,是《一捧雪》的“豪宴”。《一捧雪》是因一个珍品玉杯,被人害的家破人亡。《红楼梦》中也有一个珍品玉器,通灵宝玉,最终因宝玉被人害的国破家亡,所以《一捧雪》是预演《红楼梦》。“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莫怀古初到京城,拜见严世蕃,在严府饮宴,谈说古玩,为以后埋下祸根。“豪宴”不是小旦主戏。

第二出,“乞巧”,可出自白朴的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也可出自洪昇的《长生殿》。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乞巧”是第一折: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庆赏七夕,他赐杨贵妃七宝金钗和百花钿盒以表深情。深夜二人共赏月景,因感于牛郎织女地久天长,对天盟誓:“愿世世永为夫妇!”在《长生殿》中,第二出“定情”赐杨贵妃金钗、钿盒,第廿二出“密誓”杨贵妃乞巧,二人山盟海誓。唐明皇赐杨贵妃“七宝金钗”,是“宝钗”之名的来源,也指明宝钗实为“金”钗,宝玉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此戏演绎安史之乱中杨贵妃之死,即宝钗之死,并非伏元妃之死,元春并非主角,也无杨贵妃之专宠。“乞巧”也非小旦主戏。

第三出,是《邯郸梦》的“仙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邯郸梦》便是四梦之一,即黄粱一梦。“仙缘”演卢生梦醒,恍然大悟,随仙升天。此折的重点内容是众仙警醒卢生的戏,比如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卢生一一答谢:“我是个痴人!”反映一切皆是虚幻,正合红楼梦。卢生的仙缘伏贾宝玉经历虚幻后,最终梦醒。“仙缘”也非小旦主戏。

插一句:卢生梦醒彻悟后,便随吕洞宾升天,接替何仙姑当扫花人了。宝玉生日,芳官唱的《赏花时》,是《邯郸梦》第三折“度世”中何仙姑所唱,是在吕洞宾下界寻找仙缘之前,嘱吕洞宾不要迟了,叫人留恨。芳官所唱“翠凤毛翎箒叉,闲为仙人扫落花……”,与原词“翠凤翎毛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相比较,有多处改动。红楼梦中,谁指何仙姑?显然是黛玉,芙蓉是荷花,第五回众仙姑迎接绛珠妹子,却见到宝玉,说宝玉浊物,令宝玉自惭形秽。而且贾母把小生藕官指给黛玉,把正旦芳官指给宝玉,明确指定宝玉黛玉配,正旦芳官演莺莺小姐等,都是芳官影射黛玉,所以芳官的何仙姑唱词,即指黛玉。因此解读宝玉生日《赏花时》,也要纵向串接此线索。

第四出,是《牡丹亭》的“离魂”。《牡丹亭还魂记》也是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一,演小姐杜丽娘游园,春景触动春情,梦到和一个书生在牡丹亭云雨,梦醒后思恋成病,竟然不治而死,化为魂魄寻找书生柳梦梅,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超越生死的理想。所以此戏重点不是离魂,是还魂,是重生。“离魂”是小姐临死的这段戏,在中秋之夜,拜谢爹娘,并求爹娘“葬我梅树之下”,“离魂”最后一句是:“怎能够月落重生灯再红?”

《牡丹亭》缠绵动人,文辞典雅,口齿噙香,余味犹长,比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离魂”中既有小姐杜丽娘,也有丫鬟春香。龄官是小旦,既可演旦,也可演贴。从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可知龄官演的是“离魂”中的小姐,因元春喜欢,所以贾蔷趁热打铁,让龄官继续演杜丽娘游园和惊梦。但小旦龄官认为演小姐非本角之戏,非要作“相约”、“相骂”中的丫鬟云香,这是《钗钏记》里的两出,丫鬟云香都是主戏,可见龄官演丫鬟更拿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从贾府中十二个小戏子,说明当时戏剧处于“江湖十二角色”的时期,这是在明朝到康熙年间,昆剧角色行当还是十二个:

生、旦、净、末、丑、外、老旦

小生、小旦、小净、小末、小外

注意当时没有闺门旦、刀马旦、贴旦、彩旦、青衣这些细分,所以像“乞巧”中的杨贵妃,必是正旦来演。丫鬟云香,必定是小旦演。但因没有闺门旦,小姐杜丽娘,既可由正旦演,也可由小旦演。比如芳官说藕官烧纸之事,“藕官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说明小旦可以演杜丽娘、莺莺这样的小姐,跟小生演对手戏。芳官角色是正旦,洗头被干娘打,哭的泪人一般,麝月笑道:“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说明正旦演莺莺小姐。

所以在这四出戏中,龄官能被赏的戏,只有《牡丹亭》的“离魂”,龄官演小姐杜丽娘。如果龄官在“离魂”中演丫鬟春香,只是个配角,不会被赏,而且贾蔷也不会让她继续演“游园”、“惊梦”的小姐戏。龄官非要作“相约”、“相骂”的丫鬟云香,说明其本角戏是丫鬟云香这种活泼娇憨的角色,正是强调龄官在“离魂”中演的非本角戏,演的是小姐杜丽娘。

龄官演杜丽娘“离魂”,为什么元春要赏龄官?因为龄官像黛玉,用龄官比黛玉,就是黛玉离魂,后来还魂,起死回生,是黛玉还魂记!“月明林下美人来”,黛玉是“绛珠草一株”,是朱明的代表,所以黛玉还魂就是朱明还魂!“离魂”最后一句“怎能够月落重生灯再红”就实现了。“月落重生”是“复明”,“红”是“朱”,月落重生灯再红:复明,再朱。所以黛玉的《牡丹亭还魂记》便是:朱明还魂!

“朱明还魂”是本书主旨,也是作者“有话说不出的大心事”。

龄官画蔷之谜便也解了:用龄官画了“几千个蔷”给宝玉看的夸张手法,是给读者看,强调“蔷”和龄官!读者仔细看仔细想:贾蔷和龄官有什么事?便是18回,贾蔷让龄官演《牡丹亭》的杜丽娘。而且宝玉看到画蔷的这个女孩子像黛玉,便是黛玉《牡丹亭》离魂又还魂,也是元春赏龄官的原因,上面说过了。

36回后,龄官便消失了,小旦换了菂官,再换了蕊官。说明龄官的角色功能已经完成,更突出龄官在前面专门表达的意义。

在多个线索,头绪很多时,要注意区分线索和证据:

有些是线索,不能作为证据。拿湘云来说,纵居那绮罗丛,一丛浅淡一丛深,都只能作为怀疑此人是丛帝的线索,不能认定为证据,因为你可以这样理解,我也可以不这样理解。但“明开夜合”的“棔”字,可作为湘云是丛帝的证据,是丛帝这个人物特有的属性,既是夜合树,又是开明帝,不能用巧合、无意解释。

再以妙玉为例,因为中秋夜加入黛玉、湘云父子之列,以及续诗“香篆销金鼎”,甚至“赑屃”和“啼玉一声猿”,都是线索。从“赑屃”你可以怀疑此人是龙子,从“猿”你可以怀疑此龙子是属猴的定王,但都不能作为证据。但在“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前,把“唐”和“五代”写反,并解出“一鑑”时,便能作为证据确定此人就是定王,因为“一鑑”是定王出家的名号,而且把“唐”和“五代”写反显然是作者故意为之。

所以,发生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历史事件,一个人物特有的属性等可以作为证据。而且不能是孤证,假如妙玉出现了“一鑑”这样的证据,但没有其它任何线索表示此人是皇子、定王,那很有可能是你理解错了,瞎猜乱解。一般来说,我们读红楼梦过程中怀疑的“线索”,大部分是错的,所以在综合比较、相互验证中逐渐淘汰错误的怀疑,是一个正常、必须的过程,避免草木皆兵、全盘接受。尤其是对相互矛盾的线索和证据,必须综合分析,甄别真伪。




点击下一个:王夫人赞同宝钗还是黛玉?+ 黛玉跟王夫人关系怎么样?+ 红楼梦反面故事与正面故事的关系?+ 红楼梦中的关键字:五行、五色、五方、四季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01 21:17




红楼梦(小说)


文学


红学



​赞同 5​​8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反面读红楼,昼暖玉生烟,月明朱有泪:一把辛酸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4: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宝钗燕窝+】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薛宝钗送毒燕窝论?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总有人认为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的燕窝有问题,要么是燕窝本身下毒,要么是糖有问题,要么是糖和燕窝相克,要么是送燕窝的时间打扰了林黛玉休息,致使林黛玉病情加重…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41
被浏览
179,674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6
​5 条评论
​分享

10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鱼羊山人
山人梦红楼,鱼羊虾扯蛋。 公众号、AB站等皆有同名账号进驻。
​ 关注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毒燕窝论的出处不明,但自从有了这样一个观点之后,就给一些不喜欢宝钗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抹黑宝钗的口实(严格来说“下毒害人”已经是诬陷的范畴了),其实只要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规则及细读书中原文的话,就可以明白这种阴谋论调是很站不住脚的。




一、行为动机


毒燕窝论者认为,宝钗毒害黛玉的动机是为了嫁给宝玉,而黛玉是宝玉真正心爱之人,所以黛玉必然是需要搬掉的绊脚石。



有如此观点的人恐怕一点也不了解封建礼教规制下男女嫁娶的规则如何,根本不明白俗语所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男婚女嫁的重要性。用现代人自由恋爱自由婚配的思想代入到古代礼教森严的时局中去,由此产生了大大的误解。



《礼记 · 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
《礼记 · 坊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诗经 · 国风 · 齐风 · 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诗经 · 国风 · 豳风 · 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孟子 · 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古代礼教规制脱胎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里对于嫁娶的规矩写的明明白白,这里仅举几例。《礼记》开篇的《曲礼》就点明了,嫁娶两方的男女没有媒妁之言的话,都不能互相认识。反映周朝时期社会风貌的《诗经》中亦多有关于“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诗句,而《孟子》一书更直接明言,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话,私自相窥相从者,父母国人皆贱之。



上述经典所指“男女”一词释义是互不相识之人,红楼中宝钗是宝玉的姨表姐,黛玉是宝玉的姑表妹,本身是亲戚,且都相识于未成年之时,所以“不相知名”这一层是不用太多顾虑的,但真正到了嫁娶的阶段,仍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断无完全自决婚姻的可能,女子尤甚。为何女子尤甚?



《礼记 · 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 · 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这就是“三从四德”中“三从”的由来,“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则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出处。《礼记》中还有更多礼教规范,而越是诗礼簪缨的家族越遵从礼教规范,因为礼教就是上层阶级统治的基石之一。这也是为什么黛玉年岁越大越与宝玉保持距离,同时也越发担忧自己与宝玉的未来,皆因宝黛之情实为私相授受的男女私情,是不为礼教所容的,自己寄人篱下婚姻更不可能自主,这样的境况,能不泪尽而逝么。



回到宝钗这一层,她同样没有婚姻自择的权力,如果她想嫁给宝玉,根本用不着毒害黛玉,同时毒害黛玉也没用,即使黛玉身死,宝玉的家长们就一定会让宝玉娶宝钗么?所以,真要下此狠手,更应该去毒害掌控宝玉婚姻的家长们,还得好好筛选,逐个问问,把愿意让自己嫁入门的家长留下,其余的通通搞死。宝钗真能做到这一步,恐怕就不是薛宝钗了,那应该叫薛则天了。



妇人年幼从父兄,嫁娶后从夫君,夫死后从儿子,几无真正的自由可言,通过毒害黛玉来达到嫁给宝玉的目的,简直荒谬。



至此,毒燕窝论的行为动机是站不住脚的。

二、事实依据


“黛玉吃了宝钗送的燕窝后身体每况愈下”,“宝玉得知宝钗送燕窝后发现有问题就把燕窝换了”,这两点也是毒燕窝论者常常提到的从书中原文领会到的结论,可原文真的是这样吗?要厘清这两点,可以从送燕窝前后黛玉身体状况的变化及宝玉行为意图入手,来看看真正的事实。



【身体状况】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宝钗送燕窝在书中第四十五回,这里的文字还特意点出了黛玉犯病的境况,“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并且,送燕窝前黛玉就说了,身体一年比一年差了似的,说话间也一句咳嗽了两三次,也就是说送燕窝之前,黛玉的身体也是时间越长病得越重的,并不是说送了燕窝后就变差了。



除了这一回,后文还有文字点出了黛玉之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总体状况是越来越差的。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黛玉好了大半才有精神教香菱学诗。这个时间点是送燕窝后,但黛玉好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燕窝吗?并不是,结合前文“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来看看这一回文的时间点。



【展眼已到十月。……至十四日一早,薛姨妈宝钗等直同薛蟠出了仪门,母女两个四只泪眼看他去了,方回来。】


此回开头第二段就写到已到十月了,再往下香菱学诗时,已经是十月十四日了,离必犯嗽疾的秋分月余有余,黛玉此时已过了病情严重的时候,好起来是节气变化为主因,燕窝并不起主要效果。并且后面还有下文做对照。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


正对应前文的“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



如果这还不足为信的话,那还有下文表明,不单止是宝钗送的燕窝对黛玉的病情总体影响不大,就是后面宝玉自己跟贾母提过后送的燕窝也同样对黛玉的病情没有多大效果。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宝玉并非是把宝钗的燕窝换了,而是回禀贾母,由贾府代替宝钗送这个燕窝。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因天气和暖,黛玉之疾渐愈,故也来了。】


这是宝玉生日当天中午设宴红香圃,黛玉能来,只因天气和暖,黛玉之疾渐愈。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说着,大家走至潇湘馆中,有一半人已睡去。二人进去,方才卸妆宽衣,盥漱已毕,方上床安歇。紫鹃放下绡帐,移灯掩门出去。谁知湘云有择席之病,虽在枕上,只是睡不着。黛玉又是个心血不足常常失眠的,今日又错过困头,自然也是睡不着。二人在枕上翻来复去。黛玉因问道:“怎么你还没睡着?”湘云微笑道:“我有择席的病,况且走了困,只好躺躺罢。你怎么也睡不着?”黛玉叹道:[庚辰双行夹批:一“笑”一“叹”,只二字便写出平日之形景。]“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湘云道:“都是你病的原故,所以……”】


这里是第七十六回,湘云黛玉联诗后,就寝时,湘云认床睡不着,黛玉也睡不着,说“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这里还有一句脂批更点出其中要害,“一‘笑’一‘叹’,只二字便写出平日之形景”,黛玉一年都睡不了十夜整觉是“平日之形景”。这也是宝玉接着送燕窝后的,黛玉的身体状况还是一样越来越差。



以上的原文已经足够说明黛玉之病是随节气变化反复无常的,并且总体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别说燕窝没有根本效果,就是黛玉经常吃的人参养荣丸也同样如此。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了,黛玉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如何根治?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第三回,黛玉登场之时,文中只写“不足之症”“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没有明写所谓何病。后世很多读者都猜测黛玉患上的是肺痨肺结核一类病,但无论黛玉的嗽疾还是宝钗的喘嗽,都没有落笔到实处,都是虚写,为她们诊脉断疾根本就是就虚避实,做无用功。黛玉病情的根本书里早就交代了,如何根治也有个癞头和尚说了,不见外姓亲戚才能平安。结合前文可得知癞头和尚就是第一回中的神仙下凡,黛玉即为绛珠仙草,既见了神瑛侍者转世的宝玉,泪尽而逝就是定局,不因外力改变。



恰好,后文里同样有此对照之文。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黛玉自语眼泪比旧年少了,宝玉还感到诧异。眼泪越来越少,身体也越来越瘦弱,谈及身体差时,怎么提起眼泪来呢?这不是还泪之身,越是到后面,泪越少越接近泪尽而逝么?



到这里,燕窝影响黛玉根本身体状况的事实依据也不具备,黛玉早逝从见宝玉那一刻起就已成定局。



【行为意图】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先回到第四十五回,看看这段黛玉在宝钗建议要每日用燕窝滋阴补气时说的话。燕窝易得,但平时因黛玉的病就已经让府里下人好忙活一阵了,再添个燕窝恐怕下人们的碎嘴嚼起来就更肆无忌惮。因此,宝钗才会差人每日送燕窝给黛玉滋补身体。



这是宝玉所不知道的事,由此引出后文。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


第四十九回,宝玉就从黛玉口中得知燕窝的事,文中却暂且按下不表。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到了这一回,毒燕窝论者就痴迷了,紧紧抓住宝玉悄悄的一句“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不放,并由此推断宝玉察觉燕窝有问题,然后跟黛玉身体状况反复的差的一面联系起来,宝钗毒害黛玉的观点就此功成。



可细细一读,宝玉这句话没头没尾,他突然住嘴,也仅仅是因为有赵姨娘这个外人来了,才放下不表。宝玉想说的内容,是在下文。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


宝玉不过是觉得宝钗作为客中,天天送燕窝不好,所以自己回禀了贾母,贾府自己负责了。打个比方,送燕窝不比送宫花一类送一次就完了的,是要连续送不停的,就好比现代的一个富贵人家的养女,自家女儿天天吃别人家送的补品,又不是买不起,知道了当然不可能让别人代劳。这也是符合常理之事,更体现宝玉对黛玉时时刻刻的关心爱护。



如此一来,不管是事实依据方面还是行为意图方面,都支撑不了毒燕窝论。



【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上文毒燕窝论的两大支柱倒了,就又有人从宝钗赠送的这“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事了,说这是“洋糖”,性热黛玉不宜服用。但此物关键点不在“洋糖”,而在前面的“洁粉梅片”。“梅片”是另一种常见中药—冰片的别名,冰片在古代医籍中又名“龙脑”、“梅花片脑”、“梅片”等,梅花样的龙脑片,“状如云母,色如冰雪”者,为龙脑中的上品,古人称之为“梅花脑”是熬燕窝用的一种上等冰糖,亦即是,“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冰糖。



其实解释“洋糖”这一层都是画蛇添足了,上面列举的原文依据已足够推翻毒燕窝论。

三、从红楼的叙事角度看毒燕窝论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里,我很认同知友 @梦里荼蘼青一翦 点出的关于作者笔法的一句话:“曹公是一个下笔很磊落的人。”



红楼整部书的叙事角度是第三人称,是相当于上帝视角的角度,每个人物的优缺点都是跃然纸上的。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想些什么,都在文字里。作者的文字把四大家族里的人事物通通平铺展开,事无巨细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在写就人物人性光辉一面的同时,也丝毫不避讳写就黑暗的一面,就如同一幅囊括了各色人生的巨幅画卷延展开来,任观看之人评说。



如果文中宝钗真有行毒害黛玉之事,文里肯定不可能毫无破绽可寻。并且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脂批。纵观红楼全文的脂砚斋在批文里,也无透露任何有关毒燕窝之事的痕迹,反而是频频点出钗黛之间的友情。



[庚辰双行夹批: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庚辰双行夹批: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真心以待宝钗也。]


加之之前分析的一二,以上种种均已揭破毒燕窝这一阴谋论调,更不用提书中第五回宝钗判词组曲,作者给宝钗定的“停机德”“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性格基调,及与黛玉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并肩写法了。



到此,关于“如何看待毒燕窝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水落石出了。



至于子问题“为什么部分红楼梦读者会产生这么奇葩的观点?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及持有这种观点的那部分读者?”



自有红楼以来,各自拥戴各自所爱之人物角色的人就大有人在,而且每每喜爱一个就得贬斥另一个,如此一来,读红楼真的是买椟还珠,舍精华而取糟粕。不同的人物确实是代表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这部分读者站在维护偏爱人物的角度自认为看到了事实的全貌(在这里仅指毒燕窝论),却忘了作者早在书中点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第五回[红楼梦引子]也点出此乃“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对所有金钗乃至所有红楼儿女都是秉持着悲天悯人之心去看待的。



失却了这颗悲悯之心,爱的也只是自我心中的钗黛罢了。





以上。

编辑于 2019-11-11 00:33
​赞同 188​
​3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SpiyWR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争宠夺夫,女二家中不是有钱,就是有权。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阴谋算计,无恶不作,竟是个绿茶贱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比如女二,满腹才学去害人,难道那王法就说她是大家闺秀,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投奔外祖母来,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没人知道?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发布于 2022-02-11 13:03
​赞同 489​
​3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米丫格兰逗逼CP​​
CPA 注册会计师资格证持证人
​ 关注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薛宝钗送毒燕窝阴谋论有以下分支:

1)燕窝有毒,雪花洋糖无毒。

2)雪花洋糖有毒,燕窝无毒。

3)燕窝洋糖都无毒,但是燕窝洋糖相克,一起吃就有毒。

4)燕窝洋糖都无毒也不相克,但是选择夜里很晚才送,是为了干扰黛玉休息加重黛玉病情。

5)燕窝洋糖都无毒也不相克,但吃糖会导致黛玉胃反酸吃不下饭。

按照薛宝钗送毒燕窝阴谋论的逻辑,我这里再补充几个阴谋论吧!

贾母阴谋论:贾母曾经给林黛玉和贾宝玉送过风腌果子狸,其实她对二玉是捧杀,她想害贾宝玉林黛玉得非典肺炎!

贾宝玉阴谋论:薛宝钗晚上送燕窝打扰黛玉休息,贾宝玉长期打扰黛玉午睡和休息,还把她气哭气吐。贾宝玉其实爱的是薛宝钗,他其实想弄死林黛玉娶薛宝钗,渣男!

袭人阴谋论:贾宝玉的生日爬梯开到大半夜,袭人非要把林黛玉也请来。明知道人家身体不好还让人家熬夜,就是想林黛玉过劳死!

晴雯阴谋论:薛宝钗晚上来找贾宝玉玩,林黛玉也来找贾宝玉晴雯就不开门!林黛玉贾宝玉这么熟,晴雯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她的声音,就是故意的想气死林黛玉!

贾元春阴谋论:贾元春赐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红麝串,是《甄嬛传》不孕不育头号利器!贾元春是想令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时不孕不育!

王夫人阴谋论:林黛玉的药是王夫人负责的,还曾推荐林黛玉不吃人参养荣丸,改吃薛宝钗知道名字的天王补心丹。王夫人薛宝钗合谋换药毒死林黛玉,和毒燕窝双管齐下!

王熙凤阴谋论:王熙凤给所有人送了暹罗的茶叶,所有人都说不好,唯有林黛玉说好,王熙凤就说剩下的都给她,其实是精准定位下毒!她知道林黛玉聪明随便算算就知道贾家入不敷出,她不能允许这么精明的宝二奶奶出现!

不就是阴谋论么,谁不会呀!

编辑于 2023-11-30 19:12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14: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钗黛合一//东施效颦+龄官画蔷】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为什么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她喜爱《寄生草》大有蹊跷
润杨阆苑
2020-07-12 07:16
《红楼梦》里有一段宝钗过生日的描写。贾母拿出20两银子给宝钗过15岁生日。这个生日让王熙凤操办得很热闹,又吃酒,又看戏。
贾母让宝钗点戏,宝钗知道贾母喜欢热闹,就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玉不喜欢,嫌太吵。
宝钗说这出戏好,然后让宝玉到她身边。

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得极妙,你何曾知道。”
宝玉一听这般好,就凑到宝钗跟前,央求宝钗给他讲解一下。宝钗娓娓道来:
“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后赞叹不已,忍不住手舞足蹈地连连称妙。
因为这首词,宝玉悟禅机,埋下了芒鞋破钵随缘化的僧侣生涯。

且不说这首词对宝玉的影响。单说说宝钗是否喜欢鲁智深。
宝钗欣赏和喜欢的不一定是鲁智深,她喜欢的是《寄生草》表达的思想感情。
宝钗是一个冷漠的,无情的人,她不会真心喜欢一个舞台上的人物。在实际生活中,她都非常寡情。因此她不喜欢鲁智深。
《寄生草》反映的是鲁智深被迫出家。幸得师傅收留,不过鲁智深由于不遵守清规戒律,喝醉酒后大闹五台山。师傅没办法只好让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人终究要分离,终究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一生纵然无处讨“烟蓑雨笠”,依然可以“卷单行”,天大地大,“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唱词中有一股莫名的悲凉与悲壮。

薛宝钗赞赏的是遵守礼法的人,她自己也身体力行。像鲁智深这样的异类,薛宝钗在理智上是不喜欢的。
薛宝钗的骨子里和薛蟠一样有一颗不羁的灵魂,她很想像鲁智深一样活出自我。
宝钗喜欢的是鲁智深身上的那股一往无前的精神。
薛宝钗和鲁智深一样有惊世骇俗的行动
鲁智深喝醉酒,打破山门,大闹五台山。看得观众血脉贲张,不由自主的叫好。他们中不乏有人希望自己就是鲁智深,也可以这样任性一回。
十二金钗中,薛宝钗为了爱情最勇敢。

林黛玉爱宝玉,可是遮遮掩掩,不敢说出心里话。宝玉被打,紫鹃试宝玉后,黛玉都害怕别人怀疑她和宝玉有情愫。赵姨娘来到潇湘馆,黛玉让宝玉赶紧走。黛玉的爱都在心里,不存在于行动中。
薛宝钗为了爱情,她非常勇敢,属于行动派。
1.宝钗勇敢地向宝玉说出金锁来历。
宝钗主动要求看通灵宝玉,然后念出通灵宝玉上面的字,接着几次让莺儿倒茶,提示莺儿配合自己。莺儿马上接话,说姑娘的金锁上面的字和玉上面的字是一对。
接下来,宝玉顺理成章地看了金锁,知道了金锁的神奇来历。并且从莺儿要说,宝钗阻止的欲言又止的态度里,感受到金锁和自己的玉有某种联系。

不久后,宝玉知道了金玉良缘。
2.宝钗在宝玉被打后,欲言又止,娇羞可人,令宝玉心旌摇荡。
宝玉被打后,宝钗第一个赶到怡红院送药。其表现,不像姐姐,倒像是情人。
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速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她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上面文字中的女孩哪里是端庄典雅如同神像一般的宝姐姐。分明是为小情人担心的痴情女孩。

3.宝钗坐在宝玉床前绣鸳鸯肚兜。
夏日中午时分,大家都睡午觉了。宝钗来到了怡红院,仙鹤都睡觉了,院子里静悄悄的,丫头都睡着了。宝钗没让人通禀,直接进入宝玉卧室。
宝玉穿着红纱衫子睡在床上,袭人坐在旁边给宝玉绣肚兜。袭人一见宝钗很吃惊,说了两句话,袭人就躲出去。宝钗坐在宝玉旁边替宝玉绣鸳鸯。
宝玉穿得很单薄,而且睡觉了,宝钗不仅不离开,反而独自坐在宝玉旁边。这个行为真的很大胆,若是被人传出去,宝玉,宝钗的名声都毁了。宝玉说几句话,袭人就吓得胆战心惊,怕宝玉和黛玉有不才之事。

如今宝玉独自卧在床上,袭人却放心地让宝姑娘留下来,然后自己抽身走了。袭人不怕宝姑娘和宝玉有什么不才之事,也不怕让有心人说出个不字,毁了二爷的名声,更不怕自己粉身碎骨了。
以往恪守妇道的宝钗,一反常态,她不管三七二十一,自顾自的坐在表弟身边。
宝钗的这些行为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一样都属于惊世骇俗。
宝钗喜欢鲁智深的勇敢,因而身体力行。
宝钗与宝玉喜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侧重点不同
宝钗喜欢的是鲁智深追求自我的勇敢。

宝钗给宝玉讲《寄生草》是觉得宝玉会喜欢这些辞藻。
宝玉喜欢的是《寄生草》表达的哲学思想,为宝玉日后看破红尘打下基础。
同样一出戏,对每个人的教育意义不同。宝钗喜欢这出戏,并非喜欢鲁智深,而是欣赏鲁智深的为所欲为,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勇敢无畏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15: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刘二当衣+贾蓉告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凤姐点戏《刘二当衣》,暗含玄机!
新用户2698dTT8 2020-12-09   |  1825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王熙凤是位大家闺秀,她虽不像林黛玉、贾宝钗等人那样能够舞文弄墨、诗词歌赋,具有很高的文才,却也是一位见多识广,心思缜密,落落大方的奇女子。古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比较看来,王熙凤反而才是《红楼梦》中最符合传统评判标准的女儿家。

“无才”并不代表愚昧,只不过是要求女子安分守己,风头不能盖过男儿(包括自己的丈夫)罢了。王熙凤聪明伶俐,八面玲珑,作为贾母、王夫人信任的贾府总管,她把偌大的贾府管理得风车斗转,上下口服心服,真可谓是女中豪杰,其才能一点也不亚于须眉男儿。



一、王熙凤是个超级戏迷

对于旧时代的女子来说,懂点诗文只不过是“末技”,饱读诗书并非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也难怪,贾母初见林黛玉,问她念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隐瞒了自己诗书满腹的事实,还不敢在贾母面前表露自己的文才。贾母虽然不谈诗文,却有着非常独特的文艺欣赏眼光。她的文艺体验无疑来自于戏剧、说书、奏乐、舞蹈等这些古时候妇孺老幼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形式。王熙凤出生豪门,从小就接受这些文艺活动的耳染目濡,从她在《红楼梦》中几次点戏的过程看,她同样具有很高的文艺欣赏水平。

《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贾珍为父亲贾敬祝寿,请来“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戏班子的演员都是小演员,“打十番的”就是演奏乐器的。这时,戏台上正在表演《双官诰》,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酒听戏。见凤姐姗姗来迟,尤氏忙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戏,凤姐儿谦让说道:“亲家太太和太太们在这里,我如何敢点。”邢夫人、王夫人说道:“我们和亲家太太都点了好几出了,你点两出好的,我们听。”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这幕凤姐点戏的场景说明什么?凤姐从头到尾仔细看了戏单,说明她是识字的。邢夫人、王夫人要她“点两出好的”,说明凤姐是行家,懂戏的,在贾府中应该是个出了名的戏迷。她不但熟悉戏剧的内容,还知道演出的时间长短。《双官诰》是一出喜剧,以大团圆结局,很适合寿宴助兴。而凤姐随后点的这两出折子戏,单看名字,就有点偏离了祝寿的主题。

那么凤姐是莫名其妙、随意乱点的戏吗?显然不是。《还魂》选自明朝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弹词》选自清朝戏曲家洪升创作的《长生殿》。这两出戏,妙语连珠,精彩纷呈,都是戏剧杰作,都有繁华落尽,追忆似水流年的意味,基调都是哀伤的。《还魂》表现杜丽娘从画像里幻出,与书生柳梦梅相聚,预示着无法逃脱的死亡。而《弹词》表演的则是唐代著名艺人李龟年流落江南,声泪俱下,唱出的一曲悲歌。


凤姐点的这两出折子戏,与生日宴会的欢乐气氛不符,稍显突兀。如果再结合看《红楼梦》后面故事情节的演变,我们就能心领神会了。果然,紧接着贾敬生日宴发生的是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贾瑞、秦可卿、林如海、秦业、秦钟父子,接连的几个回目都有人去世。凤姐说:“也就是时候了。”指的是什么时候?就是散场的时候。曲终人散,长远望去,整部《红楼梦》就如同李龟年唱出的一曲悲歌。

当然,凤姐点戏的时候绝对想不了这么多用意。想得到、看得到这些前因后果的人应该是作者曹雪芹。看来,这凤姐所点的剧目真还不能一晃而过。
  

二、引人注目的《刘二当衣》

过后,凤姐再次点戏是在薛宝钗的生日宴会上。这一次,主持人是贾母,主角是薛宝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因为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便自己出资二十两银子,吩咐凤姐,为薛宝钗置办酒戏,庆祝她的“将笄之年”十五岁生日。

宴会开始,薛宝钗为讨贾母欢心,投其所好,先点了一折《西游记》。“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凤姐点戏,只是一笔带过。这第二十二回的重点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通过薛宝钗、林黛玉妙论剧文,让贾宝玉深受启发,悟出了禅机。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也预示着他将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人生结局。



这里描写凤姐点戏,本来就短短一句,无非凑个热闹。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来路不明的评书人“脂砚斋”在这里写下了一段批语:“写得周到,想得奇趣,实是必真有之”。他还留下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之后,又有自称“朽物”的人续批,提及“芹溪、脂砚、杏斋诸子”都是凤姐点戏的知情者。这就让凤姐点戏《刘二当衣》的举动,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了。所以,我说“脂砚斋是个拙劣的评书人”,是有根据的。凤姐点戏,他说是真有其事,而且还硬要钻进书里去邦不会写字的凤姐“执笔”,这不是自欺欺人、自找没趣吗?如此帮美人执笔的好事,也应该首先发生在之前的《红楼梦》第十一回,他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冒出来装疯卖傻、硬要来凑薛宝钗生日的热闹呢?

接着,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人都点了戏,她们点的是什么剧名,作者并未交待。《刘二当衣》是一幕逗笑的喜剧,对于今人来说,是一出非常冷僻的剧目。但在当时,应该属于戏班子经常演出的折子戏。《刘二当衣》的“当”字,是“当铺”的当,这是一折和当铺有关的戏剧。



据专家考证,《刘二当衣》,亦名《叩当》,出自明代戏曲家沈采撰写的《裴度香山还带记》。话说,穷书生裴度在香山寺拾金不昧,送还了烧香人周氏丢失的玉带。之后,他打算赴京应试,因无盘缠,就派老仆人去妻弟刘二开的当铺去当衣服。没想到刘二因去年姐夫所当的首饰金钗利息还未结清,竟将他的衣服扣了下来。搞了半天,原来这个刘二是个六亲不认、为富不仁的当铺老板。

三、《刘二当衣》的弦外之音

明白了故事的缘由,我们就知道凤姐在薛宝钗生日宴会上点戏《刘二当衣》的真实用意了。刘二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插科打诨,答非所问,作者对他进行挖苦讽刺,产生了非常滑稽的喜剧效果,逗得贾母和众姐妹喜笑颜开。我想,此时唯有那个寿星薛宝钗似笑非笑,表面稳重,心中肯定不是滋味。因为,她们家就是在京城车水马龙的鼓楼西大街上,开当铺的。



凤姐利用《刘二当衣》达到了逗乐大家的目的,但她当着宝钗的面拿“当铺”说事,就是别有用心了。刘二开当铺是六亲不认,薛家开当铺又何尝对亲戚讲过情面呢?通常人们都以为到当铺当东西,换点救急钱,只是穷人们被逼无奈的行为,殊不知,富贵人家也要经常光顾当铺。王熙凤管理着贾府一大家子的事务,也有资金周转不灵,捉襟见肘的时候。这时,到当铺去抵押贵重物品,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王熙凤少不了要受到当铺老板的盘剥算计,自然对当铺、对当铺老板不会有什么好感。更何况,到当铺当东西毕竟让豪门蒙羞,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蓉向贾珍告密:“果真那府里(荣国府)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如此隐秘的计划竟然让贾蓉给听到了,这说法本身就让人怀疑。贾蓉偷听是假,当铺泄密才是真。如果没猜错的话,信息的来源正是经常和贾蓉一起鬼混的当铺老板薛蟠。凤姐得知自己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的举动被人泄密的消息,还有不恼羞成怒的道理?说来这薛姨妈可是她的亲姑妈呀。从凤姐点戏《刘二当衣》,可以看出,她也没有给自己的亲表妹薛宝钗保留丝毫颜面。



薛家开当铺,剥削别人,却不料算计到了自家人身上。第五十七回,邢岫烟成了薛家的儿媳妇,薛宝钗见她大冬天还衣裳单薄,可怜兮兮的,一问才知她把衣裳当在了一家叫“恒舒典”的当铺,这铺子正好是薛家开的。无意间,薛家闹了个“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的笑话。薛宝钗马上让邢岫烟拿来当票,把衣裳给退了。

曹雪芹有意写出薛家这么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可见他对当铺也是满含怨恨的。曾经安享富贵繁华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之后,“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京城大大小小的当铺自然也就成了他的伤心地。闲暇时,他哼哼《刘二当衣》,自得其乐,聊解心中苦闷。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埋首书斋,奋笔疾书《红楼梦》,把满腔的悲愤倾注于笔端了。

+关注

新用户2698dTT8
共 947 篇原创
凤姐为什么点《刘二当衣》?搬入大观园,为什么选二月二十二?
www.163.com 2023-08-27 12:14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7】
(接上文,宝钗生日)
其他人点的戏都没给名,《西游记》后,凤姐点的戏给了戏名:《刘二当衣》,又名《刘二扣当》,或《扣当》,是说裴度早年故事。
裴度是唐朝中期名相,并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就是著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各藩镇恐惧不安,纷纷上表,重新归唐,暂时结束了藩镇割据,唐朝又恢复了统一。裴度出将入相二十余年,引荐韩愈等人才,重用李愬等名将,保护刘禹锡等人。裴度以书生成为中兴名臣,威信名望与郭子仪齐名。白居易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说的便是裴度。
关汉卿曾把很多民间传说写成剧本,包括《裴度还带》,也叫《还带记》,全名《山神庙裴度还带》。明代戏曲家沈采,据此整理改编为《裴度香山还带记》,在万历年间刊印于南京“世德堂”,成为比较稳定的流传版本。一提“世德堂本西游记”,大家就都知道了,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西游记》版本,便是这个“世德堂”,在万历二十年刻印的,学界称之为“世本”。《裴度香山还带记》是说裴度少时贫困潦倒,寄居山神庙中,偶尔捡到别人失落的玉带,却是琼英救父所用,绝望中,不料裴度拾玉不昧,物还原主。后裴度赴京赶考,中了状元,最终与琼英结为夫妻的故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也记有此事。
《刘二当衣》是个折子戏,演裴度即将赴京赶考,路费不足,遣老仆裴旺到刘二当铺,典当衣物。刘二为富不仁,因姐夫裴度之前来当过一个金钗,利息还未结清,刘二便将衣物扣下,抵为利息。刘二装痴卖傻,插科打诨,六亲不认,扣下衣服,搪塞裴旺。《刘二扣当》属“弋阳高腔”,是一折谑笑科诨的玩笑剧目。弋阳腔以金鼓为主,不用管弦,一人演唱,数人帮腔,比较喧闹,且结合民间曲调,唱词通俗,在劳动人民中非常流行,属于通俗型的。昆腔属于雅致型的。
如果说贾母不让薛姨妈点戏,只是不给面子,那荣府的当家人凤辣子点《刘二当衣》,简直是当面骂薛家了。薛家开当铺,从岫烟当衣可见一斑,贾政便是薛姨妈的姐夫,跟裴度、刘二的关系一模一样。凤姐让刘二在台上丢丑,不知薛姨妈、薛宝钗心中是何滋味!凤姐为什么要讽刺薛家?因为凤姐经常当东西,动不动就拿个金项圈去当,也是恶心宝钗毫不遮掩,宝钗的特点不是戴金项圈吗?说金玉配吗?凤姐的东西当到谁家去了?看金项圈便知。姐夫家日子越来越艰难,后来贾琏、凤姐伙同鸳鸯,把贾母的箱子都拿出去当了。所以点此戏一是发泄心中不满,二是让大家围观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丑,公然取笑。后来把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贾母命人带进来另外赏。说小旦像黛玉,比作朱明;小丑则比薛家、满清,所以把小丑也带进来赏,这是作者有意提醒读者。

图片
这回作者借凤姐和宝玉,多次提醒读者“猴子”:生日之前,凤姐引贾母玩笑,贾母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不是说凤姐是“猴儿”,反面提醒读者:注意“猴子”。生日之后,猜完灯谜,贾政去后,宝玉“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开了锁的猴子”,指孙猴子被二郎神捉住锁了,后来各种方法没杀死,从太上老君炼丹炉跳出时,便是“开了锁的猴子”——大闹天宫!然后宝钗接茬,反面看猴子是宝钗代表的满清。凤姐特意从里间出来,说宝玉是个人,不是猴子。“如同”猴子一般,是作者特意让宝玉给读者表演“开了锁”的猴子,强调猴子“开了锁”。猴子开了锁,干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
二月二十一日,是努尔哈赤的生日,并非宝钗皇太极的生日,且大闹天宫的金猴,也是努尔哈赤,却为何都说到宝钗身上?这是《红楼梦》中惯用手法,以后我们看清的红楼人物多了,便会发现,经常把这个人物的某事,放到另一个相关的人物身上,读者其实很容易分辨。就如宝钗的生日,绝不能用皇太极本人的真实生日,会让人一下看出来。用努尔哈赤的生日,再把它混到正月里去,真真假假,就能做到真事隐,不那么明显了。但算清了二月二十一日的读者,又看出宝钗是“金”阵营,那努尔哈赤的生日便可一眼看穿,不影响阅读。
薛姨妈的生日,后来写到两次:一次是宝玉挨打后,在五月份。第二次是宝玉生日那年,在清明节藕官烧纸前,在岫烟当棉衣之前,是二月份,如果前后仔细推算,恰是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生日。所以五月份的生日,是故意错,是错误提醒,季节都不对,读者就会去找原因,前后一对比一推算,就把努尔哈赤揪出来了。
《红楼梦》中对日期基本都故意模糊,但有时会给出非常明确的日期。比如:宝玉和姊妹们搬入大观园的时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不仅月日指明,而且重复强调。我们现在就明白了为什么强调“二月二十二”,一是提醒二月二十一是努尔哈赤的生日,二是金猴出世了,会大闹天宫,所以次日便让姊妹们搬入大观园这个太虚幻境、世外桃源。
为什么说大观园是避乱的桃花源呢?17回贾政、宝玉游园,到“蓼汀花溆”,先说是“武陵源”、“秦人旧舍”,而且偏偏是在宝钗的蘅芜苑门口,说这种避乱桃源的话。到了大观楼前的玉石牌坊,宝玉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便是第五回见过的“太虚幻境”。后来元春命名为“省亲别墅”,也提到“蓬莱仙境”、“天仙宝镜”之名。其实大观园就是作者用时空穿越的手法,把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人物,都汇聚起来的一个虚幻时空、梦的世界。
金猴在天庭做过两个官儿,开始做弼马温管马,后来做齐天大圣,管蟠桃园。所以薛蟠名蟠,桃李是李纨的标志,薛宝钗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衣钵,是“金”的代表,标志是金猴之“金”。
(金猴未完,下文继续)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关于《红楼梦》之“通灵宝玉”的原型为“胭脂砚”的考证

叶巍  

【摘要】:<正>引文:第一回:【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此"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也就是说,作者自云,要借"通灵"(同"胭脂砚")之力,书写《石头记》一事。一、物证之说《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说此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刘二当衣》 (2013-12-05 13:01:50)
标签: 文化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凤姐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
  此戏产生于乾隆年间,属弋阳腔,剧本原名《叩当》,舞台本称《刘二当衣》,剧演穷汉刘二清早就上当铺叩门,但当铺大门尚未启开,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着,一边唱着好几段弋阳腔来消磨时光。剧演书生裴度即将赴京赶考,遣老仆裴旺到妻弟刘二当铺典当衣物,不料刘二为富不仁,不仅不当,还将衣物抵为利息,在此过程中,刘二装痴卖傻、插科打诨,唱一些异腔别调来搪塞裴旺。此剧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效果,不仅符合点戏人凤辣子的性格,而且也正合看戏人贾母的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15: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刘二当衣+张三借靴+贾芸借香影射朱由检++四儿芸香+倪二金刚//醉金刚倪二+15.342】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借靴 - 昆曲剧目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汇
《借靴》又名《张三借靴》,是昆班艺人俗创的昆曲时剧小戏,是民间艺人编演的单折滑稽戏(独幕讽刺喜剧),写张三借刘二的靴子赴宴的故事。清乾隆时编刊的《弦索调时剧新谱》和《缀白裘》曾予选载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借靴


类型
昆曲时剧小戏

目录
1剧情简介
2戏曲表现
折叠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张三应邀赴宴,迫切需要有一套体面的行头。头上、身上的都有了,还缺少脚下的一双靴子。他想起友人刘二新近做了一双皂靴,于是到刘二家借靴。刘二起初见到张三,十分热情。可是,当张三要向他借靴时,他吝啬得很,马上翻脸,怒骂张三是"打劫贼"。他说这双靴子花了他好大的用度才做成;做好之后,从未穿过,一直用防潮的油纸包着,搁在那里。后经张三再三恳求,刘二无奈,只得叫小厮把靴子拿出来。却又说,要借靴子,必须祭它一祭,才能穿在脚上。张三为了借到靴子,只得照着刘二的话去做,对着靴子磕了几个头,做了一番祷告,然后拿起靴子,急着要走,却又被刘二拉住,反复叮嘱。等到张三拿到靴子,赶到友人家时,早已席终客散,一口水也没喝到。回来时饿得路也走不动,只好在路边躺下,用靴子作枕头。刘二在家中等着张三来还靴子,可左等右等总不见张三的人影儿,他只好带着小厮,打着灯笼,一路来寻张三,发现张三正睡在路边,那双靴子枕在头下,似乎没穿过,他终于放下心来,对张三表示感谢,还答应张三今后还可借给他。而张三反不敢再借了,说:"今后若来借,却不饿杀了我 。"

折叠编辑本段戏曲表现
《昆剧大辞典》

《弦索调时剧新谱》《凡例》第一条说:"谱中所收各套有本无牌名者,则仿照《借靴》套首用'歌头'二字之例,每套冠以'和音'二字。盖此谱专以音节为工,不便另加牌名免强牵合。"可见这些时剧都不是曲牌体,而是"专以音节为工"的板腔体。所谓"和音",《凡例》第三条说明:"谱中有和首者,未唱曲文而先以起调,俗名界头,实即大过文也。"实际上就是指板腔体的乐引或过门。例如《小妹子》曲调有二十八处过门,又如《思凡》的套曲,仅第二段标上【山坡羊】名目,其余的只分段而无曲牌。

《苏州戏曲志》

此剧仅三个人物,张三、刘二、小伙分别由丑、副、白面应行。均念扬州白(小伙一角亦有念南京白)。全剧情节简单,但结构跌宕起伏。通过一系列高度夸张、荒谬可笑的细节,以及丰富生动的表情、动作、语言,突出表现刘、张二人性格,形成极强的喜剧效果,使该剧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颇具特色的讽刺喜剧。清同、光年间杨鸣玉主演《借靴》"神妙直到秋毫颠",姜善珍演刘二"好在冷和假",均为当时所称道。

编辑于清康熙年间《太古传宗》一书,记有《借靴》曲谱,无宾白,列入"弦索调时剧"。《缀白裘》第十一集载其剧本,列为"高腔"。1 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所出徐凌云《昆剧表演一得》一书,有该剧身段表演等记载。苏州市戏曲研究室藏有该剧舞台演出手抄本。

《昆剧表演一得》

(徐凌云口述,管际安、陆兼之记录整理)

《借靴》是一出"时剧"。所谓"时剧",是指昆曲以外的一些其他曲调的戏,像吹腔、梆子、弦索、高腔......等等。大概在昆曲(所谓"雅部")衰落、乱弹(所谓"花部")崛起的时候,一些受到观众欢迎的乱弹戏也被吸收到昆班里来,因为他们是新兴的曲调,所以统称之为"时剧"。实际上这些曲调也不是真正新兴的,它们也有悠久的历史了,不过一向流行在人民群众之间,而被士大夫阶级所爱好的昆剧所吸收,则是后来的事罢了。我们看《缀白裘》中选录的"时剧",着实不少,舞台上还有很多戏在演出,像《芦林》、《打店》、《偷鸡》、《烧香》、《罗梦》、《思凡》、《下山》、《磨斧》......等等都是。

戏中三个人物,都念扬州白(小伙一角,亦有念南京白的)。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刘二虚伪,演来要冷;张三浮滑,要演得火;小伙诚朴,要演得憨。身段不太繁重,主要看神气,特别是刘二,内心活动很复杂,表面上矫揉造作,必须把他这种吝啬成性的丑态,从动作神情的细微之处表达出来,才能演好这个角色。我所看到的老艺人演这出戏,刘二以姜善珍为最,好在冷和假,一副伪绅士气,很能传神;陆寿卿比较油而火;宁波昆班的戴文礼,也很擅长。张三则王小三、阿增、小金寿三人都能称职。小伙曾见金阿庆、茂松的演出,都不坏。

《汉典》"点金成铁"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流行的昆剧里,有一出《借靴》(时剧),显然是脱胎于 马氏 这一篇《借马》,却点金成铁,变成了恶俗不堪入耳目的东西了。"
为大观园大种松柏树的贾芸的惊人大来历
liuhuirong 2023-04-08 发表于湖北  |  12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二十三回写到:凤姐儿笑道:“你放心。园子东北角子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柏树,楼底下还叫种些花草。等这件事出来,我管保叫芸儿管这件工程。”

“贝叶经322”问:松柏树是阴宅树,为何大观园里要种松柏树?

真是个好问题。为何大观园里多种阴宅树种——松柏? 原因有两个:

1, 贾府是影射已经覆亡的朱明王朝,所以大观园中多是亡故人,故而要多种阴宅松柏。

但必须明确的是:贾府中不全是已亡人,也有幸存者,譬如作者宝玉;也有新朝人,譬如影射康熙的夏金桂的丫鬟宝蟾等。

2, 朱,赤心木,松柏属。大观园就是朱明王朝,所以一定要多种朱姓的图腾树——松柏。

《说文解字》曰:“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朱本木名。引伸假借为纯赤之字。从木。一在其中。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识之。”原来,朱是赤心木, "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为了在象形字中表达出“赤心”的意思,于是在“木”字中间加了一横以借指“赤心”。

朱姓认为自己是赤心木的后裔,所以古时朱姓以赤心木作为图腾崇拜。种松柏树,正是暗喻振兴朱明。由此看来,负责种树的贾芸非同小可。


贾芸的名字也起的极讲究。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讲:“芸,香草。今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古人用以藏书辟蠧。采置席下。能去蚤虱。淮南王说:芸草可起死复生。淮南王刘安也。可以死复生。谓可以使死者复生。葢出万毕术,鸿宝等书。今失其传矣。” 种树的贾芸寄托了期望朱明能够死而复生的愿望,就如同巧哥儿七月七的生日,乃是取 “七日来复”的存亡继绝的含义。

宝玉说贾芸的一句话有深意:“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象我的儿子。”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里宝玉被魇的日子里,又是贾芸“夜间带着小厮们挨次轮班看守”。

宝玉是玉玺,能与玉玺建立如此亲信关系的只有皇帝。“双真”也是“重真”,谐音“崇祯”,原来寄托了将朱明赤心木死而复活愿望的负责在大观园里植木种树的贾芸也是崇祯!为何贾宝玉的分身——丫鬟“四儿”又名“芸香”?因为皇四子是贾“芸”崇祯与天“香”黛玉田秀英的儿子!


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五个影射崇祯的人物——林黛玉、秦可卿、藕官、智能儿和贾芸。再结合书中的宝玉、惜春、四儿、妙玉、宝琴、巧姐、荳官、雪雁和神仙僧道都是影射作者本人朱慈炤,我们不难看出:本名《石头记》的红楼梦本就是朱慈炤这块补天之石的自传体小说,是为了完整介绍自己的家亡国灭的经历而写就的。

知道了贾芸是影射崇祯,那么贾芸的描写也就找到了历史来源。

——崇祯因为哥哥天启无子才得以兄终弟及当了皇帝,宝玉的“倒象我的儿子”这句玩笑话正是暗示崇祯不是天启儿子,但倒像儿子一样继承了天启的皇位。

——崇祯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所以贾芸“五嫂子的儿子”;

——崇祯在朱常洛活下来的儿子里排序齿二,所以贾芸被叫做“二爷”;

——崇祯的年号从1628年到1644年用了十七年,红楼梦中多十七就是此故。但因为崇祯是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继承的皇位,所以是当了十八年皇帝,所以贾芸说自己年龄“十八岁”。

——贾芸买冰片麝香正是快过端午节好给凤姐送礼,那为什么贾芸却许诺几个月后“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呢?而且只要冰片麝香仅2种东西各4两呢?因为崇祯是八月24日登基做皇帝!这是暗示日子的!


——贾芸找“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帮忙不成反受辱。这段描写分外生动,将个不是人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二十四回写道:“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用些冰片麝香使用,好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庚夹:甥舅之谈如此,叹叹!】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庚侧:何如,何如?余言不谬。】......。我的儿,舅舅要有,还不是该的。我天天和你舅母说,只愁你没算计......。”贾芸听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辞。【庚侧:有志气,有果断。】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罢。”一句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 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这贾芸舅舅“不是人”不仅不赊给他,反而将贾芸羞辱了半天,“不是人”的女儿的名字更是直接,“卜银姐”——不银借——不借银,啊呀!这也说的太直白了,这不是赤裸裸的影射亡国前几天的崇祯跟国丈——周后父亲——周奎借钱的真历史么?“香”谐音“饷”,贾芸借香其实就是影射明末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借饷”。第二十五回的宝玉被魇即皇五子朱慈焕被周后周奎魇害死正是发生在崇祯第一次向贵戚借饷时,而崇祯第二次向贵戚借饷是在甲申之变亡国前几天。  

看史料:

崇祯第一次借饷,导致朱慈炤的弟弟——田妃爱子皇五子朱慈焕被周奎周后借机害死,借饷失败。

《明史》卷153 的《薛国观传》:“(崇祯)帝初忧国用不足,国观请借助,言:“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因以武清侯李国瑞为言。国瑞者,孝定太后(即神宗皇帝母亲,已故)兄孙,帝曾祖母家也。国瑞薄庶兄国臣,国臣愤,诡言“父赀四十万,臣当得其半,今请助国为军赀”。帝初未允,因国观言,欲尽借所言四十万者,不应则勒期严追。或教国瑞匿赀勿献,拆毁居第,陈什器通衢鬻之,示无所有。嘉定伯周奎(周后之父)与有连,代为请。帝怒,夺国瑞爵,国瑞悸死。有司追不已,戚畹皆自危。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宫妾,倡言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殀,降神于皇五子。俄皇子卒,帝大恐,急封国瑞七岁儿存善为侯,尽还所纳金银,而追恨国观,待隙而发。”

《明史》卷120《悼灵王传》:“(皇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

《明史》的卷153《薛国观传》:皇五子之死是贵戚周奎“交通宦官宫妾(暗指周后)”搞的鬼;

《明史》的《李伟传》:皇五子死前说的话是“中人(就是太监)构乳媪,教皇五子言之。”

《彤史拾遗》的记载,“当(田)妃居“启祥宫”时,皇五子有疾,两河催饷者,日三至。武清侯孽子李国正,讦其兄国瑞,藏禁物。自庄房土地外,精环宝累万万。上召见国瑞,谕以输饷。辞不能,上怒责之。既而国瑞死,皇五子疾剧。有凭之为言者曰:“吾九莲菩萨也!上待吾家薄,吾将逝去。此皇五子慧,随我行!”先是,神宗时,孝事慈圣皇太后。有言慈圣为“九莲化身”,遂以慈圣像,装九莲菩萨祀之。武清侯即慈圣家也。至是,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

崇祯第二次借饷,借饷失败,八天后北京城破,崇祯殉国。

《明季北略》:“(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十征戚珰助饷。上按籍,令勋戚大珰助饷,进封戚臣嘉定伯周奎为侯,遣太监徐高宣诏求助谓:「休戚相关,无如戚臣务宜首倡,自五万至十万,协力设处,以备缓急。」奎谢曰:「老臣安得多金?」高泣谕再三,奎坚辞。高拂然起曰:「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奎不得已,奏捐万金。上少之,勒其二万。奎密书皇后求助。后勉应以五千金,令奎以私蓄足其额。奎匿宫中所畀二千金,仅输三千。”

《崇祯遗录》:“(三月十九北京城破,贼入都)皇亲嘉定伯周奎献银七十万贿脱。”

《传信录》:“贼之杀勋戚大臣也,奎献银十万、美女十人,得不杀;仍赏银千两”。

《殉难实录》:“周奎被贼擒去。送伪刑官三夹不死,坐赃七十万,府第、藏库、什物、田产俱没入。”

崇祯为了好借银子,还特意在借饷前将周奎进封为侯,没想到富可敌国的手里有八十多万两现银的周奎还是不愿出钱,威逼利诱下也只能让国丈周奎拿了一万两三千两,其中的五千两还是周后拿崇祯的银子私下补贴的,周奎实际只出了八千两,这也正是贾芸向“不是人”求佘冰片麝香共“八”两的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借钱给贾芸的醉金刚倪二的可怕真面目
下一篇: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汉满仪式的秘密【原】红楼梦百年未解之谜:资助贾芸的醉金刚倪二,隐射哪个历史人物?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227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原著中,第二十四回的前半回故事,叫做“醉金刚轻财尚义侠”,写的是一个叫做倪二的市井泼皮,资助了贾芸。

  姜子说过,《红楼梦》是以诗传史的隐射小说,那么,义侠倪二隐射的是历史上的哪号人物呢?

  单看“马贩子王短腿”一词,会怀疑醉金刚是马贼,是闯王李自成这个“逆二”,但,事实上,倪二不可能是李自成,因为姜子曾经解读过了,《红楼梦》原著,庶出的三房,才是农民军,而二房,则代表朱明势力。



  姜子认为,倪二隐射的是阉党马士英,与魏忠贤(王熙凤)一样的“市井俗人”“泼皮破落户”!

  《红楼梦》原著中,脂批说醉金刚一回故事是大文字,大有深意!作者写市井俗人倪二,加一“侠”字,反讽的自然是东林党。所谓“聊醒看官倦眠而”!

  《红楼梦》原著中,脂批还说,“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姜子以前解读过,贾芸与小红隐射的是南明四帝一监国,倪二资助贾芸,隐射的是:甲申国难之后,马士英与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红楼梦》原著中,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姜子以前解读过,《红楼梦》里的赌博,隐射的是拥立政权。

  《红楼梦》原著中,倪二称呼贾芸为贾二爷,倪二被贾芸碰了一头,反赔礼道歉,连说“我该死”,又问贾芸道:“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



  倪二听说了事情原委后道:“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一面说,一面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红楼梦》这一段对话,说的是马士英对朱明忠心耿耿,不但“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最后,国事不济,在抵抗清军侵略中壮烈殉国。脂批评价倪二道:“仗义人岂有不知礼者乎?何尝是破落户?冤杀金刚了”。东林复社集团之人,常常构陷阉党,其实不实。


  《红楼梦》作者认为,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脂砚斋认为,倪二是光棍眼内揉不下沙子,世间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



  贾芸要回家按例写了文约过来,倪二大笑道:“既说‘相与交结’四个字,如何放帐给他,使他的利钱!既把银子借与他,图他的利钱,便不是相与交结了。闲话也不必讲。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你要写什么文契,趁早把银子还我,让我放给那些有指望的人使去。”

  后来,贾芸得了差事,领了银子,将前银按数还了倪二,说的是南明政权任命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是南明弘光王朝首辅,人称“马阁老”。《红楼梦》原著中的另一个人物冯紫英,隐射的也是南明大将马士英。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40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原著中,来历不明的薛家,正是盗墓吃人的国贼禄鬼!
下一篇: 薛宝钗浊口臭舌,与须眉浊物臭男人无异,贾宝玉表示很嫌弃

  且说贾芸偶然碰了这件事,心中也十分罕希,想那倪二倒果然有些意思,只是还怕他一时醉中慷慨,到明日加倍的要起来,便怎处,心内犹豫不决。【庚辰侧批:芸哥实怕倪二,并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也。】忽又想道:“不妨,等那件事成了,也可加倍还他。”想毕,一直走到个钱铺里,将那银子称一称,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2:43 , Processed in 0.0849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