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10 15: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刘二当衣+贾蓉告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凤姐点戏《刘二当衣》,暗含玄机!
新用户2698dTT8 2020-12-09 | 1825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王熙凤是位大家闺秀,她虽不像林黛玉、贾宝钗等人那样能够舞文弄墨、诗词歌赋,具有很高的文才,却也是一位见多识广,心思缜密,落落大方的奇女子。古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比较看来,王熙凤反而才是《红楼梦》中最符合传统评判标准的女儿家。
“无才”并不代表愚昧,只不过是要求女子安分守己,风头不能盖过男儿(包括自己的丈夫)罢了。王熙凤聪明伶俐,八面玲珑,作为贾母、王夫人信任的贾府总管,她把偌大的贾府管理得风车斗转,上下口服心服,真可谓是女中豪杰,其才能一点也不亚于须眉男儿。
一、王熙凤是个超级戏迷
对于旧时代的女子来说,懂点诗文只不过是“末技”,饱读诗书并非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也难怪,贾母初见林黛玉,问她念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隐瞒了自己诗书满腹的事实,还不敢在贾母面前表露自己的文才。贾母虽然不谈诗文,却有着非常独特的文艺欣赏眼光。她的文艺体验无疑来自于戏剧、说书、奏乐、舞蹈等这些古时候妇孺老幼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形式。王熙凤出生豪门,从小就接受这些文艺活动的耳染目濡,从她在《红楼梦》中几次点戏的过程看,她同样具有很高的文艺欣赏水平。
《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贾珍为父亲贾敬祝寿,请来“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戏班子的演员都是小演员,“打十番的”就是演奏乐器的。这时,戏台上正在表演《双官诰》,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酒听戏。见凤姐姗姗来迟,尤氏忙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戏,凤姐儿谦让说道:“亲家太太和太太们在这里,我如何敢点。”邢夫人、王夫人说道:“我们和亲家太太都点了好几出了,你点两出好的,我们听。”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这幕凤姐点戏的场景说明什么?凤姐从头到尾仔细看了戏单,说明她是识字的。邢夫人、王夫人要她“点两出好的”,说明凤姐是行家,懂戏的,在贾府中应该是个出了名的戏迷。她不但熟悉戏剧的内容,还知道演出的时间长短。《双官诰》是一出喜剧,以大团圆结局,很适合寿宴助兴。而凤姐随后点的这两出折子戏,单看名字,就有点偏离了祝寿的主题。
那么凤姐是莫名其妙、随意乱点的戏吗?显然不是。《还魂》选自明朝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弹词》选自清朝戏曲家洪升创作的《长生殿》。这两出戏,妙语连珠,精彩纷呈,都是戏剧杰作,都有繁华落尽,追忆似水流年的意味,基调都是哀伤的。《还魂》表现杜丽娘从画像里幻出,与书生柳梦梅相聚,预示着无法逃脱的死亡。而《弹词》表演的则是唐代著名艺人李龟年流落江南,声泪俱下,唱出的一曲悲歌。
凤姐点的这两出折子戏,与生日宴会的欢乐气氛不符,稍显突兀。如果再结合看《红楼梦》后面故事情节的演变,我们就能心领神会了。果然,紧接着贾敬生日宴发生的是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贾瑞、秦可卿、林如海、秦业、秦钟父子,接连的几个回目都有人去世。凤姐说:“也就是时候了。”指的是什么时候?就是散场的时候。曲终人散,长远望去,整部《红楼梦》就如同李龟年唱出的一曲悲歌。
当然,凤姐点戏的时候绝对想不了这么多用意。想得到、看得到这些前因后果的人应该是作者曹雪芹。看来,这凤姐所点的剧目真还不能一晃而过。
二、引人注目的《刘二当衣》
过后,凤姐再次点戏是在薛宝钗的生日宴会上。这一次,主持人是贾母,主角是薛宝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因为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便自己出资二十两银子,吩咐凤姐,为薛宝钗置办酒戏,庆祝她的“将笄之年”十五岁生日。
宴会开始,薛宝钗为讨贾母欢心,投其所好,先点了一折《西游记》。“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凤姐点戏,只是一笔带过。这第二十二回的重点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通过薛宝钗、林黛玉妙论剧文,让贾宝玉深受启发,悟出了禅机。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也预示着他将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人生结局。
这里描写凤姐点戏,本来就短短一句,无非凑个热闹。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来路不明的评书人“脂砚斋”在这里写下了一段批语:“写得周到,想得奇趣,实是必真有之”。他还留下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之后,又有自称“朽物”的人续批,提及“芹溪、脂砚、杏斋诸子”都是凤姐点戏的知情者。这就让凤姐点戏《刘二当衣》的举动,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了。所以,我说“脂砚斋是个拙劣的评书人”,是有根据的。凤姐点戏,他说是真有其事,而且还硬要钻进书里去邦不会写字的凤姐“执笔”,这不是自欺欺人、自找没趣吗?如此帮美人执笔的好事,也应该首先发生在之前的《红楼梦》第十一回,他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冒出来装疯卖傻、硬要来凑薛宝钗生日的热闹呢?
接着,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人都点了戏,她们点的是什么剧名,作者并未交待。《刘二当衣》是一幕逗笑的喜剧,对于今人来说,是一出非常冷僻的剧目。但在当时,应该属于戏班子经常演出的折子戏。《刘二当衣》的“当”字,是“当铺”的当,这是一折和当铺有关的戏剧。
据专家考证,《刘二当衣》,亦名《叩当》,出自明代戏曲家沈采撰写的《裴度香山还带记》。话说,穷书生裴度在香山寺拾金不昧,送还了烧香人周氏丢失的玉带。之后,他打算赴京应试,因无盘缠,就派老仆人去妻弟刘二开的当铺去当衣服。没想到刘二因去年姐夫所当的首饰金钗利息还未结清,竟将他的衣服扣了下来。搞了半天,原来这个刘二是个六亲不认、为富不仁的当铺老板。
三、《刘二当衣》的弦外之音
明白了故事的缘由,我们就知道凤姐在薛宝钗生日宴会上点戏《刘二当衣》的真实用意了。刘二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插科打诨,答非所问,作者对他进行挖苦讽刺,产生了非常滑稽的喜剧效果,逗得贾母和众姐妹喜笑颜开。我想,此时唯有那个寿星薛宝钗似笑非笑,表面稳重,心中肯定不是滋味。因为,她们家就是在京城车水马龙的鼓楼西大街上,开当铺的。
凤姐利用《刘二当衣》达到了逗乐大家的目的,但她当着宝钗的面拿“当铺”说事,就是别有用心了。刘二开当铺是六亲不认,薛家开当铺又何尝对亲戚讲过情面呢?通常人们都以为到当铺当东西,换点救急钱,只是穷人们被逼无奈的行为,殊不知,富贵人家也要经常光顾当铺。王熙凤管理着贾府一大家子的事务,也有资金周转不灵,捉襟见肘的时候。这时,到当铺去抵押贵重物品,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王熙凤少不了要受到当铺老板的盘剥算计,自然对当铺、对当铺老板不会有什么好感。更何况,到当铺当东西毕竟让豪门蒙羞,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蓉向贾珍告密:“果真那府里(荣国府)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如此隐秘的计划竟然让贾蓉给听到了,这说法本身就让人怀疑。贾蓉偷听是假,当铺泄密才是真。如果没猜错的话,信息的来源正是经常和贾蓉一起鬼混的当铺老板薛蟠。凤姐得知自己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的举动被人泄密的消息,还有不恼羞成怒的道理?说来这薛姨妈可是她的亲姑妈呀。从凤姐点戏《刘二当衣》,可以看出,她也没有给自己的亲表妹薛宝钗保留丝毫颜面。
薛家开当铺,剥削别人,却不料算计到了自家人身上。第五十七回,邢岫烟成了薛家的儿媳妇,薛宝钗见她大冬天还衣裳单薄,可怜兮兮的,一问才知她把衣裳当在了一家叫“恒舒典”的当铺,这铺子正好是薛家开的。无意间,薛家闹了个“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的笑话。薛宝钗马上让邢岫烟拿来当票,把衣裳给退了。
曹雪芹有意写出薛家这么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可见他对当铺也是满含怨恨的。曾经安享富贵繁华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之后,“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京城大大小小的当铺自然也就成了他的伤心地。闲暇时,他哼哼《刘二当衣》,自得其乐,聊解心中苦闷。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埋首书斋,奋笔疾书《红楼梦》,把满腔的悲愤倾注于笔端了。
+关注
新用户2698dTT8
共 947 篇原创
凤姐为什么点《刘二当衣》?搬入大观园,为什么选二月二十二?
www.163.com 2023-08-27 12:14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7】
(接上文,宝钗生日)
其他人点的戏都没给名,《西游记》后,凤姐点的戏给了戏名:《刘二当衣》,又名《刘二扣当》,或《扣当》,是说裴度早年故事。
裴度是唐朝中期名相,并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就是著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各藩镇恐惧不安,纷纷上表,重新归唐,暂时结束了藩镇割据,唐朝又恢复了统一。裴度出将入相二十余年,引荐韩愈等人才,重用李愬等名将,保护刘禹锡等人。裴度以书生成为中兴名臣,威信名望与郭子仪齐名。白居易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说的便是裴度。
关汉卿曾把很多民间传说写成剧本,包括《裴度还带》,也叫《还带记》,全名《山神庙裴度还带》。明代戏曲家沈采,据此整理改编为《裴度香山还带记》,在万历年间刊印于南京“世德堂”,成为比较稳定的流传版本。一提“世德堂本西游记”,大家就都知道了,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西游记》版本,便是这个“世德堂”,在万历二十年刻印的,学界称之为“世本”。《裴度香山还带记》是说裴度少时贫困潦倒,寄居山神庙中,偶尔捡到别人失落的玉带,却是琼英救父所用,绝望中,不料裴度拾玉不昧,物还原主。后裴度赴京赶考,中了状元,最终与琼英结为夫妻的故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也记有此事。
《刘二当衣》是个折子戏,演裴度即将赴京赶考,路费不足,遣老仆裴旺到刘二当铺,典当衣物。刘二为富不仁,因姐夫裴度之前来当过一个金钗,利息还未结清,刘二便将衣物扣下,抵为利息。刘二装痴卖傻,插科打诨,六亲不认,扣下衣服,搪塞裴旺。《刘二扣当》属“弋阳高腔”,是一折谑笑科诨的玩笑剧目。弋阳腔以金鼓为主,不用管弦,一人演唱,数人帮腔,比较喧闹,且结合民间曲调,唱词通俗,在劳动人民中非常流行,属于通俗型的。昆腔属于雅致型的。
如果说贾母不让薛姨妈点戏,只是不给面子,那荣府的当家人凤辣子点《刘二当衣》,简直是当面骂薛家了。薛家开当铺,从岫烟当衣可见一斑,贾政便是薛姨妈的姐夫,跟裴度、刘二的关系一模一样。凤姐让刘二在台上丢丑,不知薛姨妈、薛宝钗心中是何滋味!凤姐为什么要讽刺薛家?因为凤姐经常当东西,动不动就拿个金项圈去当,也是恶心宝钗毫不遮掩,宝钗的特点不是戴金项圈吗?说金玉配吗?凤姐的东西当到谁家去了?看金项圈便知。姐夫家日子越来越艰难,后来贾琏、凤姐伙同鸳鸯,把贾母的箱子都拿出去当了。所以点此戏一是发泄心中不满,二是让大家围观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丑,公然取笑。后来把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贾母命人带进来另外赏。说小旦像黛玉,比作朱明;小丑则比薛家、满清,所以把小丑也带进来赏,这是作者有意提醒读者。
图片
这回作者借凤姐和宝玉,多次提醒读者“猴子”:生日之前,凤姐引贾母玩笑,贾母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不是说凤姐是“猴儿”,反面提醒读者:注意“猴子”。生日之后,猜完灯谜,贾政去后,宝玉“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开了锁的猴子”,指孙猴子被二郎神捉住锁了,后来各种方法没杀死,从太上老君炼丹炉跳出时,便是“开了锁的猴子”——大闹天宫!然后宝钗接茬,反面看猴子是宝钗代表的满清。凤姐特意从里间出来,说宝玉是个人,不是猴子。“如同”猴子一般,是作者特意让宝玉给读者表演“开了锁”的猴子,强调猴子“开了锁”。猴子开了锁,干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
二月二十一日,是努尔哈赤的生日,并非宝钗皇太极的生日,且大闹天宫的金猴,也是努尔哈赤,却为何都说到宝钗身上?这是《红楼梦》中惯用手法,以后我们看清的红楼人物多了,便会发现,经常把这个人物的某事,放到另一个相关的人物身上,读者其实很容易分辨。就如宝钗的生日,绝不能用皇太极本人的真实生日,会让人一下看出来。用努尔哈赤的生日,再把它混到正月里去,真真假假,就能做到真事隐,不那么明显了。但算清了二月二十一日的读者,又看出宝钗是“金”阵营,那努尔哈赤的生日便可一眼看穿,不影响阅读。
薛姨妈的生日,后来写到两次:一次是宝玉挨打后,在五月份。第二次是宝玉生日那年,在清明节藕官烧纸前,在岫烟当棉衣之前,是二月份,如果前后仔细推算,恰是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生日。所以五月份的生日,是故意错,是错误提醒,季节都不对,读者就会去找原因,前后一对比一推算,就把努尔哈赤揪出来了。
《红楼梦》中对日期基本都故意模糊,但有时会给出非常明确的日期。比如:宝玉和姊妹们搬入大观园的时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不仅月日指明,而且重复强调。我们现在就明白了为什么强调“二月二十二”,一是提醒二月二十一是努尔哈赤的生日,二是金猴出世了,会大闹天宫,所以次日便让姊妹们搬入大观园这个太虚幻境、世外桃源。
为什么说大观园是避乱的桃花源呢?17回贾政、宝玉游园,到“蓼汀花溆”,先说是“武陵源”、“秦人旧舍”,而且偏偏是在宝钗的蘅芜苑门口,说这种避乱桃源的话。到了大观楼前的玉石牌坊,宝玉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便是第五回见过的“太虚幻境”。后来元春命名为“省亲别墅”,也提到“蓬莱仙境”、“天仙宝镜”之名。其实大观园就是作者用时空穿越的手法,把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人物,都汇聚起来的一个虚幻时空、梦的世界。
金猴在天庭做过两个官儿,开始做弼马温管马,后来做齐天大圣,管蟠桃园。所以薛蟠名蟠,桃李是李纨的标志,薛宝钗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衣钵,是“金”的代表,标志是金猴之“金”。
(金猴未完,下文继续)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关于《红楼梦》之“通灵宝玉”的原型为“胭脂砚”的考证
【摘要】:<正>引文:第一回:【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此"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也就是说,作者自云,要借"通灵"(同"胭脂砚")之力,书写《石头记》一事。一、物证之说《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说此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刘二当衣》 (2013-12-05 13:01:50)
标签: 文化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凤姐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
此戏产生于乾隆年间,属弋阳腔,剧本原名《叩当》,舞台本称《刘二当衣》,剧演穷汉刘二清早就上当铺叩门,但当铺大门尚未启开,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着,一边唱着好几段弋阳腔来消磨时光。剧演书生裴度即将赴京赶考,遣老仆裴旺到妻弟刘二当铺典当衣物,不料刘二为富不仁,不仅不当,还将衣物抵为利息,在此过程中,刘二装痴卖傻、插科打诨,唱一些异腔别调来搪塞裴旺。此剧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效果,不仅符合点戏人凤辣子的性格,而且也正合看戏人贾母的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