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史湘云·昙花一现韦陀泪【湘江水涸&云散高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3: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庭烟敛夕棔”为什么写错?+ 棔是夜合树,谁是开明帝?+ 麒麟送子,白首双星 + 聋子放炮仗:湘云是龙子 + 湘云的谜语:后事终难继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



2.1 湘云是太子
给宝玉梳头的湘云,便是“四个朱子”之一,最大的那个,所以“四个珠子”的话由湘云说出,也是湘云发现少了一颗珠子。

望帝是黛玉,丛帝便是湘云。丛帝又称开明帝,这个名号有意思。丛帝是望帝的继承人,在崇祯的多个皇子中,只有太子朱慈烺能代表丛帝。

2.1.1 一丛浅淡一丛深
湘云的曲子,“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襁褓是强暴,指农民军破京城,崇祯、周后双双自尽。这里出现“丛”,如果认为这完全可能是巧合,不一定代表丛帝之“丛”,再看:

湘云的菊花诗:“一丛浅淡一丛深”,重复两个“丛”,是强调。

湘云说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杜甫的赋秋诗,后边一句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还是“丛”,而且心系故园。

“丛”这个字不是必要的常用字,其他人基本没出现这个字,而湘云却多次出现“丛”字。

望帝啼鹃、丛帝鳖灵治水都来自古蜀国的神话,丛帝的神话有一个特殊之处,是别人所无,可作为鉴别:传说丛帝鳖灵,是一个鳖精修成,每天夜里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幽会。

76回中秋赏月,黛玉湘云二人联诗,湘云联道“庭烟剑夕棔”,故意把“敛”错写成“剑”,以引起读者强烈注意。因为棔是夜合树,读者自能判断出“夕”前的“剑”应是合起来的“敛”字,并不影响阅读,此错误在强调“棔”字。黛玉叫妙,并说“棔字,亏你想得出”,然后湘云说:“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作者是让读者好好查一查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查出神话中丛帝鳖灵夜合树下会情人,湘云的身份就揭开了。而且棔一般的叫法是合欢树、夜合树,这里却用了个俗叫法“明开夜合”,“明开”二字是“开明帝”反过来,也太明显了。这段话不只提醒了夜合树,还提醒了开明帝。此处对棔字的强调,再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

想想看:中秋节自古是家人团聚之时,黛玉和湘云却撇下众人,两人到水边去联诗?因二人实为父子。

想想看:湘云一直在京城,祖籍在金陵,为何说“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跟楚的湘江有什么关系?有人说这是写湘云的结局,最终死于楚地湘江。可她从小名字就叫“湘云”呀。因为丛帝来自荆楚!

《水经注》: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再看“云散高唐”,显然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所以后来跟女神欢好就叫云雨,这是出处。云散高唐,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而丛帝鳖灵治水,是凿通巫山,使长江水通,蜀地才消除了水患。

这个巫山神女,还是神话,相传是赤帝之女瑶姬。先不说五方上帝和对应的五行那么复杂,简单讲,赤,是朱,赤帝比喻朱明之帝,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帝之子。或者说,把朱明的皇帝比作赤帝,那满清的皇帝呢?白帝,宝钗的诗句“欲偿白帝凭清洁”,是凭借清,报答白帝,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比如宝玉的《芙蓉诔》:“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此时刚过中秋节。

所以明清两大阵营的标识很清楚,在命名、五行、五色、五方、四季等都泾渭分明。作者时代的人信这些,我们也必须清楚。

2.1.2 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那位张道士一进来先说“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道士不该念佛号,这是提醒读者注意。

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张道士说“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道士啊!在“佛前”镇着?是从巧姐的“寄名符”说起。张道士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茶”是“明”,茶盘、大红是朱明标识,为强调这个“茶盘”,凤姐还说了句笑话:“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吓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张道士说,这盘子一举两用,将宝玉的通灵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张道士送玉回来时,却捧了一盘子各道士敬贺的法器,珠宝玉金,三五十件。其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说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宝钗说湘云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此麒麟虽是金麒麟,却是红色系,即朱,但活在满清时,即金和翠。黛玉还强调宝钗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是让读者留心。

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说:“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带。”黛玉说不希罕。

整体看这段:是用茶盘把巧姐寄名符、宝玉通灵玉和红色金麒麟串接起来了!后来31回湘云来贾府,捡了宝玉丢的这个红色金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礼记》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地位并不低于龙。

中国民间流行的“麒麟送子”传说由来已久,据说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来到他家,这个典故就是麒麟送子的来源,古人真能瞎掰。

我们经常看到的麒麟图画,是麒麟上骑着一个娘娘和一个童子。麒麟送子的年画,是麒麟上坐着个童子,有的麒麟角上还挂着一卷书。

这里湘云的麒麟,也是给读者“麒麟送子”,黛玉的强调、赞叹等是故意突出黛玉,还是表示崇祯之子,包括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

31回湘云捡麒麟的回目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众星拱月,朱明喻月,皇子喻星,理所当然。双星,一个是湘云,另一个是谁?又是答案在前,便是此处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最小的永王。白首,指太子和永王两人后来都活到白头了,这是史书没告诉我们而红楼梦告诉我们的答案。

书中还有几处说湘云是太子、龙子的例子,可互相验证:

50回湘云的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别人都没猜中,却是宝玉猜中,猴子也是表面谜底。宝玉代表朱明皇权,甲申之难便是猴年,后事难继说的是崇祯太子,因太子是储君,应该是继位者,却难继皇权。

54回元宵节,凤姐说的第一个笑话,听众和读者都觉得不正常:“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往下说,只觉冰冷无味。史湘云看了他半日。

凤姐这句话说的就是当晚,就是“过正月半,合家子赏灯吃酒”。红楼梦这部书九回一个单元,尤其是二九、四九、六九分界很明显。这是六九之末,“吃了一夜酒”就是当时,前半部是“团团的”,后半部就“散了”,此时书刚过半,是全书分界线,红楼梦应该共十二个九回,对应十二钗之数,共108回,不会有120回的红楼梦。

凤姐说的第二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聋子,即龙子,指出湘云是龙子。注意湘云接茬,问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个聋子。”这本人就是指湘云,原是个龙子。后面宝钗还提醒读者:“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



点击下一个: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0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红学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3: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



2.1.3 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的菊花诗,本节不做专题解读,只看几个要点: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踈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冷香:冷香是宝钗的标配,湘云说:清,冷香。

后面两句有多重含义:君傲世之君,表面指菊花;也可指皇帝;更是指此诗比作菊花之人,“看来惟有我知音”,看来只有我知道此人音讯;还有:无君,有我,作者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是隐者家园。

傲世:湘云诗里再次说傲世。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踈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三径:重复强调,隐者。

潜度偷移:隐之前的艰苦历程,不为人知的奔波亡命。

破月锁玲珑:破明,锁龙,此龙在破明之时曾被锁过。

珍重暗香休踏碎:珍重暗香,不要踏碎菊影,还是月影?

凭谁醉眼认朦胧:谁能认出这个胧?月龙,明之龙。

前文讨论过黛玉的“月胧明”,黛玉是月龙,明君,湘云是储君。

再简要看下黛玉的三首菊花诗: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隐!

一从陶令平章后:陶渊明,《诗品》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忆旧还寻陶令盟:还重复强调陶渊明,强调隐。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一般都认为这句诗是写黛玉孤高傲世,是指黛玉。我认为是黛玉说湘云,指湘云这个太子隐居的事实。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湘云之隐”。这一社是湘云特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本就是:隐逸花。

我们来看“孤标傲世写谁隐”?

这次菊花诗有个小动作,黛玉勾题赘名为“潇”,湘云勾题开始赘名为“湘”,很明显意在“潇湘妃子”,这个小细节也透露了湘云与黛玉的渊源。但我说的小动作是:宝玉改“湘”字为“霞”,是特意引起读者注意,“霞”是湘云“枕霞旧友”的简称。

芦雪广联诗,湘云说“霞城隐赤标”,霞是湘云,隐了;赤标:赤是朱,标是木末,也是旗帜,赤标是朱的最后的旗帜。崇祯死后,朱明的旗帜,首先是太子,其次是其他皇子,然后才是弘光、隆武等皇家宗室。所以朱的旗帜,太子是首选,但“霞”这个“赤标”隐了。

孤标:无父为孤,何况太子父母双亡;标即“霞城隐赤标”之标。孤标是“霞”,是湘云,是太子。

傲世:《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供菊》重复强调“傲世”。

所以孤标、傲世都是湘云特征,不是黛玉。重复强调的“三径”写的也都是“湘云之隐”。

有个细节:在湘云醉眠芍药后,“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收藏“醒酒石”的人是谁?陶渊明。陶渊明收藏的醒酒石,是有考证以来个人收藏的第一块醒酒石。但陶渊明的醒酒石大,不是含在口内的,陶渊明每每酒后醉卧石上,醒来且歌且诗。所以这醒酒石还是把湘云比作陶渊明,与湘云之隐相符。

黛玉的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无人知。

跟读者说“片言谁解”,“众莫知”,“举世无谈者”,“同谁诉”。

我们笼统俯瞰全部菊花诗: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全部名列榜首,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是主要原因。

探春的诗排名在湘云、宝钗前,大概仅此一次。“彭泽先生是酒狂”指出陶渊明,“短发冷沾三径露”指出隐士。注意庚辰本是“短发”,很多版本是“短鬓”,为什么要改?很显然在古时“短发”不好理解。放在明清之际,则很容易明白,剃发,头顶不就成短发了吗?是鞭挞剃发令。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说明隐居的太子也剃发易服了。这不是探春的诗吗?怎么说湘云?跟黛玉诗一样,探春的隐士陶渊明也是在说湘云之隐。虽隐居,为了不引人怀疑,不得不剃去受之父母之发,这一直是湘云心里之痛,这就很容易理解黛玉说湘云打扮的话:“妆出个小骚达子”,这是父亲责骂啊,所以红楼梦中有许多泪笔。

湘云的《菊影》竟然没排上名次,在我看来,这首诗句句都好,是湘云三首诗中最好的。或许是作者用明贬暗褒之法,为了引起读者对比思考《菊影》,此诗揭露湘云“胧”的身份。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与黛玉的《菊梦》都是“菊”字在前,其它菊花题都是“菊”字在后,而这两首诗都点出“胧”字。影、梦也是此书的重点字:寒塘渡鹤影,红楼梦。

说到“寒塘渡鹤影”,和黛玉说湘云“小骚达子”,第49回,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褙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湘云里头打扮:绣龙,红妆!外面剃发易服的“骚达子”打扮只是表象,里头打扮才是真正身份。注意:鹤势螂形!“鹤”在后面湘云诗中多次提到,“螂”字却无着落,而崇祯太子名“朱慈烺”。



点击下一个:湘云醉眠芍药错了?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 宝玉生日是哪天?贾敬宾天在几月?+ 宝玉生日在哪里?芍药圃!+ 为什么探春说两射一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3: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



2.1.3 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的菊花诗,本节不做专题解读,只看几个要点: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踈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冷香:冷香是宝钗的标配,湘云说:清,冷香。

后面两句有多重含义:君傲世之君,表面指菊花;也可指皇帝;更是指此诗比作菊花之人,“看来惟有我知音”,看来只有我知道此人音讯;还有:无君,有我,作者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是隐者家园。

傲世:湘云诗里再次说傲世。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踈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三径:重复强调,隐者。

潜度偷移:隐之前的艰苦历程,不为人知的奔波亡命。

破月锁玲珑:破明,锁龙,此龙在破明之时曾被锁过。

珍重暗香休踏碎:珍重暗香,不要踏碎菊影,还是月影?

凭谁醉眼认朦胧:谁能认出这个胧?月龙,明之龙。

前文讨论过黛玉的“月胧明”,黛玉是月龙,明君,湘云是储君。

再简要看下黛玉的三首菊花诗: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隐!

一从陶令平章后:陶渊明,《诗品》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忆旧还寻陶令盟:还重复强调陶渊明,强调隐。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一般都认为这句诗是写黛玉孤高傲世,是指黛玉。我认为是黛玉说湘云,指湘云这个太子隐居的事实。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湘云之隐”。这一社是湘云特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本就是:隐逸花。

我们来看“孤标傲世写谁隐”?

这次菊花诗有个小动作,黛玉勾题赘名为“潇”,湘云勾题开始赘名为“湘”,很明显意在“潇湘妃子”,这个小细节也透露了湘云与黛玉的渊源。但我说的小动作是:宝玉改“湘”字为“霞”,是特意引起读者注意,“霞”是湘云“枕霞旧友”的简称。

芦雪广联诗,湘云说“霞城隐赤标”,霞是湘云,隐了;赤标:赤是朱,标是木末,也是旗帜,赤标是朱的最后的旗帜。崇祯死后,朱明的旗帜,首先是太子,其次是其他皇子,然后才是弘光、隆武等皇家宗室。所以朱的旗帜,太子是首选,但“霞”这个“赤标”隐了。

孤标:无父为孤,何况太子父母双亡;标即“霞城隐赤标”之标。孤标是“霞”,是湘云,是太子。

傲世:《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供菊》重复强调“傲世”。

所以孤标、傲世都是湘云特征,不是黛玉。重复强调的“三径”写的也都是“湘云之隐”。

有个细节:在湘云醉眠芍药后,“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收藏“醒酒石”的人是谁?陶渊明。陶渊明收藏的醒酒石,是有考证以来个人收藏的第一块醒酒石。但陶渊明的醒酒石大,不是含在口内的,陶渊明每每酒后醉卧石上,醒来且歌且诗。所以这醒酒石还是把湘云比作陶渊明,与湘云之隐相符。

黛玉的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无人知。

跟读者说“片言谁解”,“众莫知”,“举世无谈者”,“同谁诉”。

我们笼统俯瞰全部菊花诗: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全部名列榜首,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是主要原因。

探春的诗排名在湘云、宝钗前,大概仅此一次。“彭泽先生是酒狂”指出陶渊明,“短发冷沾三径露”指出隐士。注意庚辰本是“短发”,很多版本是“短鬓”,为什么要改?很显然在古时“短发”不好理解。放在明清之际,则很容易明白,剃发,头顶不就成短发了吗?是鞭挞剃发令。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说明隐居的太子也剃发易服了。这不是探春的诗吗?怎么说湘云?跟黛玉诗一样,探春的隐士陶渊明也是在说湘云之隐。虽隐居,为了不引人怀疑,不得不剃去受之父母之发,这一直是湘云心里之痛,这就很容易理解黛玉说湘云打扮的话:“妆出个小骚达子”,这是父亲责骂啊,所以红楼梦中有许多泪笔。

湘云的《菊影》竟然没排上名次,在我看来,这首诗句句都好,是湘云三首诗中最好的。或许是作者用明贬暗褒之法,为了引起读者对比思考《菊影》,此诗揭露湘云“胧”的身份。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与黛玉的《菊梦》都是“菊”字在前,其它菊花题都是“菊”字在后,而这两首诗都点出“胧”字。影、梦也是此书的重点字:寒塘渡鹤影,红楼梦。

说到“寒塘渡鹤影”,和黛玉说湘云“小骚达子”,第49回,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褙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湘云里头打扮:绣龙,红妆!外面剃发易服的“骚达子”打扮只是表象,里头打扮才是真正身份。注意:鹤势螂形!“鹤”在后面湘云诗中多次提到,“螂”字却无着落,而崇祯太子名“朱慈烺”。



点击下一个:湘云醉眠芍药错了?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 宝玉生日是哪天?贾敬宾天在几月?+ 宝玉生日在哪里?芍药圃!+ 为什么探春说两射一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蜀国的国王
fueyuki2014.08.14浏览254次历史话题分享举报
古蜀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历经了多少年?有哪些国王?这些国王分别作了什么事?
1个回答
huantinxijid
2014.08.15
满意答案
据文献记载, 古蜀国最早的先王是蚕丛、柏濩 ( 伯灌)、鱼凫, 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鳖灵, 或说是蒲泽, 其后是开明。① 这些帝王名号怪异, 史料匮乏, 正如诗人李白喟叹道:“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长久以来, 其历史一直是云遮雾罩, 成为困扰着人们的难解之谜。 可资留意的是,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段看似荒诞的文字, 对揭示蜀国开国之秘有重要帮助: 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 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里的关键词“鱼妇”, 学界向无确诂。有人以为指上身为妇人、下身为鱼的“鱼美人”, 其实不然。按,“鱼妇”即蜀先王鱼凫的别写;“蛇乃化为鱼”, 则隐含了民族融合、图腾易帜的剧烈变故。其理由可先从文中的颛顼说起。 颛顼是五帝之一。在神话系统中, 他是水神, 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鲧的父亲、禹的祖父。古籍各版帝系都说黄帝生昌意, 昌意生颛顼, 颛顼生鲧, 鲧生禹, 禹生启。②作为他的子裔, 鲧、禹同样具有水族的特征。他们都有鱼的化身。③《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西北海外, 流沙之东, 有国曰中车扁, 颛顼之子。” 这里“中车扁”, 和上面《大荒西经》讲的有鱼“偏枯”, 是一个意思。这个颛顼之子, 显然指鲧。鲧,又作鮌, 即玄鱼。④《庄子·盗跖》说:“禹, 偏枯。”《列子·杨朱》说:“大禹,一体偏枯。”禹也是鱼, 而且禹、鱼是同音通假字。鱼的形象其实就是该族团的图腾, 它可以上溯到中原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大量出土的鱼图腾徽志。 如上所说,《山海经》“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段话的内在联系已清楚了, 但作为沿袭鱼图腾的颛顼一脉与蜀先王鱼凫之间的关系, 还值得进步讨论。 巴蜀在中国古代地砉勰钪? 是西部的大本营之一( 另一个是以西王母为神性代表的昆仑山, 确切地点不明, 有的说法含巴蜀地境)。而不少材料证明颛顼族团所处的西方具体位置恰恰就在巴蜀。 有叔歜国, 颛顼之子。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国名淑士, 颛顼之子。 ——《山海经·大荒西经》 颛顼母, 浊山氏之子, 名昌仆。 ——《世本》 歜、浊、淑、叔, 皆为蜀字的异写。浊山氏, 《十三州志》径写作蜀山氏:“蜀之先, 肇于人皇之际, 至黄帝昌意(昌仆)娶蜀山氏女, 生帝喾, 后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 始称王者。”只是所生者为帝喾, 因此有学者认为, 帝喾就是颛顼。再看下面: 帝颛顼生自若水, 实处空桑, 乃登为帝, 惟天之合。 ——《竹书纪年》. 若水, 古水名, 在今四川省。 那么, 颛顼竟是巴蜀人, 或至少颛顼的母家是巴蜀土著了。《山海经·海内经》曾列出一个著名的巴蜀帝系, 说是“西南有巴国, 大嗥生咸鸟, 咸鸟生乘厘, 乘厘生后照, 后照是始为人。” 颛顼又号高阳, 高阳与太昊(大嗥)族关系密切。因此, 和这个谱系也对得拢。不同的是, 太昊风姓, 属东夷集团, 以凤鸟为图腾。但这正说明颛顼这一集团族氏成分的复杂性。 鲧也生于西方。《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鲧……家于西羌。”关于禹,证据更多。《新语·术事》:“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故禹兴于西羌。”集解引孟子语:“禹生石纽, 西夷人也。”《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帝王世纪》:“伯禹……长于西羌, 夷人。”而《史记·夏本纪》正义引《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更指明禹为今四川汶山县人。 罗列这些资料, 并不意味要否定黄帝、颛顼、鲧、禹、启这一大系发祥于中原腹地并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历史主脉。上面的引证与其他史料相对照, 存在不少矛盾冲突的说法, 例如, 有关颛顼的活动区, 《左传》等书就有陈、卫等地( 今属河南一带) 的记载。这一现象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黄帝族裔的发展是复杂的, 它经历了各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大融合。 近年来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 表明巴蜀自有其迥异于中原的文化渊源, 这可证实巴蜀原住民的土著性质。其文明( 距今5000~3000年) 的匆匆消失, 不排除是中原文明楔入的结果。 我以为《山海经·大荒西经》那段话, 曲折地透露了巴蜀被纳入华夏文化圈的信息。 大荒西部, “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鱼妇, 即鱼凫, 妇、凫同音通假。“有鱼偏枯”, 这是表征颛顼、鲧、禹族团特有的用语, 说明鱼凫与颛顼族团有非同寻常的关联。这两句开宗明义, 鱼凫是以鱼为图腾的族团或朝代。 “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 是为鱼妇”, 则展现了民族融合的的残酷和激烈。在中原有过漫长发展阶段的颛顼族团, 在巴蜀早有落脚之点, 其势力在扩张中与巴蜀土著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终于, 在洪水( 大水泉) 爆发的岁月里, 双方出现了正面交锋。在后来的兼并战争中, 鱼图腾取代了虫图腾( 蜀蚕、巴蛇等), 但颛顼也在这场消耗战中元气大伤, 于是“颛顼死即复苏”, 进入了鲧的时代。这个鲧, 号鱼妇, 史称“鱼凫”。 这便是古蜀国由“蛇乃化为鱼”的历史真相。从此揭开了鱼族世家在巴蜀治国理水的英雄篇章。 犹如鱼凫可与鲧对应一样, 蜀先王鳖灵、开明也可与禹、启一一对应。 .鲧死为鳖灵, 复活后即是禹。《国语·晋语》、《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都说鲧死化为黄 ( 能) 即三足鳖, ⑤也即是鳖灵。《水经注·江水》卷三十三引《本蜀论》:“荆人鳖令( 灵) 死, 其尸随水上, 荆人求之不得也。令( 灵) 至汶山下, 复生, 起见望帝。……望帝立为相。”鳖灵本是鲧尸, 再生, 应即是禹, 其神格、事功与禹契合。“复生”, 又可训读为“腹生”。《山海经·海内经》曰:“鲧复生禹。”《楚辞·天问》曰:“伯鲧腹禹。”皆为“腹中生出”之意。故《初学记》二二引《归藏·启筮》有此神话:“鲧殛死, 三岁不腐, 付之以吴刀, 是用出禹。”注意前述鳖令( 灵) 至汶山下复生的文字, 与禹为四川汶山县人相合, 亦证明鳖灵即禹, 应是同格帝王。 蜀帝开明同夏后开, 即启。启改开, 因汉代人避景帝刘启讳而改。 笔者认为, 自鱼凫(鲧)而下, 巴蜀历史明显地带有了中原文明的投影, 其交叠重复, 反映了巴蜀已经丧失其独立性, 而水乳交融加入到中华文化圈中了。 ———————————————————————— 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蜀王本纪》作蚕丛、柏濩、鱼凫、杜宇、鳖灵(开明)、卢保(开明)。《汉唐地理书钞》引《蜀王本纪》作蚕从、伯灌、鱼凫、蒲泽、开明。 ②见《大戴礼·帝系》、《史记·五爷本纪》、《世本·帝系篇》、《竹书纪年》、《随巢子》等。 ③水神有鱼的形象, 又可见《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所说的河伯:“河伯……人面鱼身。” ④《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拾遗录》:“夏鲧治水无功, 沉于羽渊, 化为玄鱼。……后世圣人以鱼为神化之物,以玄字合于鱼为鲧字。” ⑤《尔雅·释鱼》:“鳖三足, 能。”束皙《发蒙记》:“鳖三足曰 。”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据《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於湔。 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後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於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开明位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黄白黑帝也。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 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後,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王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蜀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 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豔,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物故。蜀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後,王悲悼,更作《臾邪歌》、《陇归之曲》。其亲埋作冢者,皆立方石以志其墓。成都县内有一方折石,围可六尺,长三丈许。去城北六十里曰毗桥,亦有一折石,如之,长老传言:五丁士担土担也。公孙述时,武担石折。故治中从事任文公叹曰:「噫!西方智士死。吾其应之。」岁中卒。 周显王三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川平石上为望妇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蜀郡,以张若为蜀守。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三年,分巴、蜀置汉中郡。六年,陈壮反,杀蜀侯通国。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七年,封〔公〕子恽为蜀侯。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赧王〕五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门置观楼,射兰。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闠,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惠王二十七年也。城北又有龙?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平阳山亦有池泽,蜀王渔畋之地也。 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於秦昭襄王,恽後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後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十五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十七年,闻恽无罪冤枉死,使使迎丧入葬郭内。初则炎旱三月,後又霖雨七月,车溺不得行。丧车至城北门,忽陷入地中。因葬焉。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张若因取笮及楚江南地焉。 [编辑本段]历代君主 古蜀国历代君主: (一)蚕丛王朝 蜀王蚕丛 … … … (二)柏灌王朝 蜀王柏灌 … … … (三)鱼凫王朝 蜀王鱼凫 … … … (四)杜宇王朝(?~约前666) 蜀望帝(杜宇) (五)开明王朝(约前666~前316) 1、开明丛帝鳖灵 2、开明卢帝万通(又称成帝) 3、开明保子帝芦保(又称褒子帝) 4、开明青帝胡 5、开明赤帝(又称别帝) 6、开明黄帝 7、开明白帝 8、开明黑帝 9、开明圣帝 10、开明尚王 11、开明后王 12、开明末王(又称芦子霸王) ?-前316年 (六)蜀侯国(前314~前285) 13、蜀侯嬴通国 公元前314--前311年 14、蜀侯嬴煇(恽) 公元前308--前301年 15、蜀侯嬴绾 公元前300--前285年 (七)安阳国(约前316~前207) 开明制 前316~前257 开明泮 前257~前207 (蜀国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开明王朝自丛帝鳖灵开始传十二代至末王,为秦国所灭,秦惠王封其子通国为蜀侯,直至公元前285年,秦昭王才废除蜀国。另外,秦灭蜀之后,蜀国王子安阳王带领部分余众迁到今越南北部建立安阳国。)
00分享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3: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



2.1.3 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的菊花诗,本节不做专题解读,只看几个要点: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踈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冷香:冷香是宝钗的标配,湘云说:清,冷香。

后面两句有多重含义:君傲世之君,表面指菊花;也可指皇帝;更是指此诗比作菊花之人,“看来惟有我知音”,看来只有我知道此人音讯;还有:无君,有我,作者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是隐者家园。

傲世:湘云诗里再次说傲世。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踈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三径:重复强调,隐者。

潜度偷移:隐之前的艰苦历程,不为人知的奔波亡命。

破月锁玲珑:破明,锁龙,此龙在破明之时曾被锁过。

珍重暗香休踏碎:珍重暗香,不要踏碎菊影,还是月影?

凭谁醉眼认朦胧:谁能认出这个胧?月龙,明之龙。

前文讨论过黛玉的“月胧明”,黛玉是月龙,明君,湘云是储君。

再简要看下黛玉的三首菊花诗: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隐!

一从陶令平章后:陶渊明,《诗品》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忆旧还寻陶令盟:还重复强调陶渊明,强调隐。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一般都认为这句诗是写黛玉孤高傲世,是指黛玉。我认为是黛玉说湘云,指湘云这个太子隐居的事实。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湘云之隐”。这一社是湘云特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本就是:隐逸花。

我们来看“孤标傲世写谁隐”?

这次菊花诗有个小动作,黛玉勾题赘名为“潇”,湘云勾题开始赘名为“湘”,很明显意在“潇湘妃子”,这个小细节也透露了湘云与黛玉的渊源。但我说的小动作是:宝玉改“湘”字为“霞”,是特意引起读者注意,“霞”是湘云“枕霞旧友”的简称。

芦雪广联诗,湘云说“霞城隐赤标”,霞是湘云,隐了;赤标:赤是朱,标是木末,也是旗帜,赤标是朱的最后的旗帜。崇祯死后,朱明的旗帜,首先是太子,其次是其他皇子,然后才是弘光、隆武等皇家宗室。所以朱的旗帜,太子是首选,但“霞”这个“赤标”隐了。

孤标:无父为孤,何况太子父母双亡;标即“霞城隐赤标”之标。孤标是“霞”,是湘云,是太子。

傲世:《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供菊》重复强调“傲世”。

所以孤标、傲世都是湘云特征,不是黛玉。重复强调的“三径”写的也都是“湘云之隐”。

有个细节:在湘云醉眠芍药后,“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收藏“醒酒石”的人是谁?陶渊明。陶渊明收藏的醒酒石,是有考证以来个人收藏的第一块醒酒石。但陶渊明的醒酒石大,不是含在口内的,陶渊明每每酒后醉卧石上,醒来且歌且诗。所以这醒酒石还是把湘云比作陶渊明,与湘云之隐相符。

黛玉的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无人知。

跟读者说“片言谁解”,“众莫知”,“举世无谈者”,“同谁诉”。

我们笼统俯瞰全部菊花诗: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全部名列榜首,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是主要原因。

探春的诗排名在湘云、宝钗前,大概仅此一次。“彭泽先生是酒狂”指出陶渊明,“短发冷沾三径露”指出隐士。注意庚辰本是“短发”,很多版本是“短鬓”,为什么要改?很显然在古时“短发”不好理解。放在明清之际,则很容易明白,剃发,头顶不就成短发了吗?是鞭挞剃发令。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说明隐居的太子也剃发易服了。这不是探春的诗吗?怎么说湘云?跟黛玉诗一样,探春的隐士陶渊明也是在说湘云之隐。虽隐居,为了不引人怀疑,不得不剃去受之父母之发,这一直是湘云心里之痛,这就很容易理解黛玉说湘云打扮的话:“妆出个小骚达子”,这是父亲责骂啊,所以红楼梦中有许多泪笔。

湘云的《菊影》竟然没排上名次,在我看来,这首诗句句都好,是湘云三首诗中最好的。或许是作者用明贬暗褒之法,为了引起读者对比思考《菊影》,此诗揭露湘云“胧”的身份。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与黛玉的《菊梦》都是“菊”字在前,其它菊花题都是“菊”字在后,而这两首诗都点出“胧”字。影、梦也是此书的重点字:寒塘渡鹤影,红楼梦。

说到“寒塘渡鹤影”,和黛玉说湘云“小骚达子”,第49回,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褙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湘云里头打扮:绣龙,红妆!外面剃发易服的“骚达子”打扮只是表象,里头打扮才是真正身份。注意:鹤势螂形!“鹤”在后面湘云诗中多次提到,“螂”字却无着落,而崇祯太子名“朱慈烺”。



点击下一个:湘云醉眠芍药错了?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 宝玉生日是哪天?贾敬宾天在几月?+ 宝玉生日在哪里?芍药圃!+ 为什么探春说两射一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4: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湘云醉眠芍药错了?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 宝玉生日是哪天?贾敬宾天在几月?+ 宝玉生日在哪里?芍药圃!+ 为什么探春说两射一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



2.1.4 湘云醉眠芍药因
62回,宝玉生日,有一幅香艳图画:“湘云醉眠芍药裀”。但湘云眠芍药明显错了!

宝玉生日在几月?先简单倒算一下: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尽。

所以贾琏去平安州,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是七月。

贾敬过百日,贾珍在铁槛寺做完佛事,晚上到了尤二姐外宅。

贾琏说要去平安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回来。说明“出了月”是七月,而贾敬百日在六月底这几天。那么贾敬宾天应该在三月二十前,宝玉生日在前一天,此时是三月中旬。

再简单顺算一下:

58回,为老太妃送葬,书中两次明确,贾母离家、回家之间,是一个月时间:“故得一月光景”;“送灵去一月方回”。

贾母离家,在清明节后。贾母离家后还在春天,“春困”,很明显。

所以:贾母回家,在四月底前。五月初四,贾母肯定已回家了。

贾敬死后,次月初四,灵柩进城,贾母未回:所以“灵柩进城”的初四,不是五月。如果是三月初四,则贾敬死在二月,前面的事件时间不够,也与清明节冲突。所以,四月初四,灵柩进城,贾母未回;三月二十前贾敬死,与清明节也不冲突;而且命人飞马报信,贾珍父子星夜驰回,连夜分派各项执事,择于初四灵柩进城,时间才够。

所以,简单的顺算倒算结论一致:贾敬死在三月。

如果贾敬百日向后推一个月,则宝玉生日和贾敬死在四月中旬,那么芍药花也开了,并蒂菱也开花了,只有斗草拿出的牡丹花不对。但是,作者对清明节、次月初四灵柩进城、贾母离家一个月的设定,导致宝玉生日不能在四月,不能在二月,只能在三月。而且,要保证清明节在合理范围,二月后半月到三月前半月,否则有违常识。

作者一方面对宝玉生日、贾敬死日的日期甚至月份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却一直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读者时间:岫烟当棉衣,老太妃薨,二十一日后请灵出发,之间有清明节藕官烧纸,请灵日贾母离家后,“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微觉轻寒”,柳叶才吐浅碧,编花篮,斗草等等。什么时候脱棉衣,清明节在什么时间,几月柳树长嫩芽,什么花几月开,这些常识,一个农村老太太都知道。我们读红楼梦,对自己要求再不高,至少也要达到农村老太太的水平吧?

写湘云眠芍药时:“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不是芍药花初开,而是落英缤纷之时。

“谷雨看牡丹,立夏观芍药”,三月中旬是牡丹盛开之时,芍药未开,何来芍药花飞了一身?

作者没常识写错了吗?故意错!而且一直在提醒这个严重错误:

17回贾政带宝玉游大观园时,写了芍药圃南边是牡丹亭,北边是蔷薇院。这次宝玉生日,偏偏选址在芍药圃,宴席摆在小敞厅名为“红香圃”内,湘云醉眠便在红香圃外的芍药圃。

香菱和一群女孩子们斗草,其中的观音柳、罗汉松不好确定月份,枇杷果在三四月份,与牡丹、芍药都可同期,也不足为凭。但文中明确说了“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因牡丹亭就在隔壁,作者用牡丹亭、牡丹花重复提醒读者:此时是牡丹开花时节,芍药还没开花!

反过来,在芍药花落英缤纷之时,也不会有牡丹开花。这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而且从上下文能看出来,是作者故意在用错误提醒。

然后香菱的新裙子贜了,把“臟”故意错写为“贜”,告诉读者“藏”了秘密。无所不知的宝玉又跑来提醒了,宝玉手里举着个什么花在提醒读者?并蒂菱!菱花、莲花都是立夏之后开花,菱花四月开,作者让宝玉拿个并蒂菱在警告读者:看清楚,没开花!

香菱说“你瞧瞧这裙子!”宝玉瞧了,还提醒读者:石榴裙!石榴何时开花?四月份。怕读者不瞧不想,香菱还说“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宝玉重复强调香菱和宝钗每人一件,是用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杨贵妃典故,因宝玉说过拿宝钗比杨妃。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并爱穿石榴裙,唐明皇投其所好,多种石榴,并在榴花似火的时节,与杨贵妃和群臣宴饮在石榴花丛中,酒酣,邀杨玉环献舞助兴,杨玉环借酒撒娇,说这些臣子对我不恭敬,见了我都不行礼,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立即下令,所有臣子见了贵妃必须行礼,否则便是欺君之罪。众臣因唐明皇宠爱贵妃不理朝政,不敢怨皇上,迁怒杨玉环,故不行礼。现在皇帝下令,众臣无奈,见到杨贵妃穿着石榴裙走过,纷纷跪拜。用此杨贵妃典故,是提醒读者注意,现在未到石榴花开的时节,从而醒悟:芍药也未开花。

作者用牡丹花、石榴花、并蒂菱不断在提醒读者,芍药花未开。那为什么要写湘云眠芍药呢?

看回目“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两个人:湘云、香菱,两个物:芍药、石榴,是在说:子。

芍,还有一个音义:“【正韻】丁歷切,音的。蓮中子也。通的。”

芍、的、菂:三字同音同义,都是莲子。

此前不久,清明节,藕官烧纸,为祭菂官。现在明白了吧?藕官分给了黛玉,祭的也是一个莲子。

黛玉是芙蓉,莲花,莲子是黛玉之子,即崇祯诸子。

宝玉黛玉总是一体,宝玉生日这样的大事,回目标题却不提一字,而写湘云、香菱二人,芍是莲子,石榴多子,民间用石榴表示多子多福。前文提过,湘云说丢了一个朱子,被满清捡了去,是长平公主,显然是香菱,英莲第一回就丢了,被薛蟠抢了去。现在我们看到英莲的“莲”字,就恍然大悟了。所以本回虽是宝玉生日,但有个重点,是揭示湘云、香菱这样的莲子。

开筵后射覆,第一个射覆,宝琴对香菱,宝琴说“老”字,香菱射不着,这时注意看,湘云这个太子哥哥就出来帮忙了,看到门斗上“红香圃”,便知目标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悄悄教香菱说“药”字。偏偏被黛玉看见了罚酒,是点出黛玉,二人实为崇祯之子。

第一个射覆表面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继续看第二个,宝钗和探春,探春便“射”了一个“人”字,宝钗说“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射一覆也不泛了。”便又说了个“窗”字。

这里错误太明显了:把射、覆两字故意写反!应是探春覆人字、两覆一射。第二个射覆我们先不管,作者为什么要把射、覆写反,并说“两射一覆”呢?

回头看第一个射覆,我们并未解。对“圃”字,射“药”字,作者并未做任何解释,我们若按正面理解,“药圃”的诗很多,比如白居易的“药圃茶园为产业”,就忽略过去了。但作者给了提醒:是湘云看到门斗上“红香圃”三字,红香圃位于何处?芍药圃!所以“圃”字和“药”字再射一步,是“芍”字,这是作者真正要让读者射中的字,即莲子。所以探春“射”人,是对第一个射覆的延续,是再射一步,提醒“芍”这样的人。探春添一字“窗”,读者要让自己坐在他们席上,也看窗,看到窗外是什么?芍药圃!所以探春说“两射一覆”,是要读者射第二步,自己射中“芍”字。

所以探春“射”人、“两射一覆”,从反面读没有错,非常准确!呼吁出版社的编辑大侠们:对红楼梦中的“错误”,请高抬贵手,不要替天行道,给校对“正确”了。有些编辑是真正的大侠,郭芙蓉式的大侠,把喜极而泣、终于出嫁的丑新娘,侠肝义胆、替天行道硬给送回娘家了。

作者在回目中用“裀”、“解”两字提醒,是要读者找湘云醉眠芍药之“因”,“解”石榴、芍药之意。

(湘云醉眠芍药之“因”,答案在下回)



点击下一个:湘云醉眠=海棠春睡?是牡丹盛开,还是芍药缤纷?+ 宝玉生日占花名,第一个花是牡丹?+ 只恐夜深花睡去,沉香亭之木芍药 - 知乎 (zhihu.com)
湘云醉眠=海棠春睡?是牡丹盛开,还是芍药缤纷?+ 宝玉生日占花名,第一个花是牡丹?+ 只恐夜深花睡去,沉香亭之木芍药
[color=var(--GBK03A)]长安昭阳王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

如果湘云眠芍药错了,那应该眠什么花才对?
当晚占花名,湘云抽到的是“海棠”,题着“香梦沉酣”,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引用苏轼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袅袅泛崇光:本是春风、春光,泛字写出了浓浓春意。但因东风袅袅借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典故,所以说东风、秋风在此处引用指东夷的清风。香雾空蒙月转廊:花香弥漫,月亮已转过回廊,照不到海棠了。所以后句故烧高烛照。月照不到海棠,引用比喻明朝遗民,用在湘云身上,是遗朱。后句照红妆,照的就是这个遗朱。注意:“廊”,太子名朱慈烺。夜深花睡去、红妆:是用海棠春睡典故,以美女比海棠。海棠春睡典故,据《冷斋夜话》记载:一日,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此处是用海棠比美女湘云,海棠是湘云,那么睡的正是海棠。
黛玉特意提醒:“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都知是指白天湘云醉卧的事,所以湘云醉卧是海棠春睡。海棠三月开花,也符合此时节,而且海棠春睡的“春”,也是在春天。海棠比湘云,在怡红院早写了。怡红院的红香、绿玉,红香即海棠,贾政说是“女儿棠”,丝垂翠缕,“翠缕”也是湘云丫鬟的名字。当时题字,有人说:“‘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现在就知道此妙:是湘云抽签的这个《海棠》诗“泛崇光”的伏笔。还有元春让宝玉作诗时,宝玉写的“红妆夜未眠”,明显出自此海棠诗。所以怡红院的红香、海棠显然指湘云。绿玉表面看是芭蕉,还有一个含义是竹,“【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竹,即朱。还指黛玉,竹是黛玉潇湘馆的特征。
我们发现湘云醉眠是海棠春睡,但我们的问题是“湘云醉眠芍药”错了,能说“湘云醉眠海棠”就对了吗?显然不对,逻辑错误:海棠就是湘云,湘云眠=海棠眠。问题是:湘云或者海棠眠时,“芍药花飞了一身”,那个芍药花错了,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什么花?有个科学家说过“准确地描述问题,你就快找到答案了”,我们在软件工程中,经常要对问题做非常清晰的定义,有时进展不利,往往发现是问题没搞清楚。
香菱提醒了杨贵妃石榴裙的典故,这里的杨贵妃典故“海棠春睡”是找到答案的钥匙。77回,晴雯被赶出,宝玉伤心,跟袭人的对话:宝玉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又说草木关系人,用孔子庙、诸葛祠、岳飞坟前的松柏等举例,然后说“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红楼作者给出答案了:木芍药就是牡丹。
前面解过,“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用了“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湘云抽到的花签: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隐了杨太真;题着“香梦沉酣”,“香、沉”二字,指出“沉香亭”!
黛玉打趣“夜深”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这话是作者明告诉读者:此处说的就是“湘云醉卧”,黛玉用“夜深花睡去”说的就是杨太真海棠春睡,“香梦沉酣”的“香、沉”二字,说的就是“沉香亭”,则“湘云醉卧”的谜底,就是木芍药、牡丹!
如果您看书足够细心,就会注意到:宝玉让丫头分头请众人时,“果然宝钗说夜深了”。宝钗说什么?“夜深”!宝玉曾拿宝钗比杨妃!跟黛玉打趣“夜深”、湘云醉眠芍药这些串起来看,不得不由衷感叹:红楼作者,简直妙笔生花
沉香亭遗迹,目前在西安兴庆宫还能看到:西安人提到沉香亭,便会想到盛开的牡丹花,倾国倾城的杨贵妃,风流天子李隆基,和李白、李龟年这些才华横溢的古人,如数家珍。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李龟年带乐队助兴,但玄宗意犹未尽,坐拥天下、美人、名花、音乐、美景、美酒,但缺少一样:诗啊!于是请来李白,李白宿醉尚未清醒,借酒挥毫,赋诗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家伙果然是醉了!
  • 可怜飞燕倚新妆:把美女都认错了!
  • 名花倾国两相欢:已经分不清花和人了!
这三首诗已脍炙人口,尤其是末首“名花倾国两相欢”,把牡丹、贵妃、君王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人间有花,花间隐人,时隔千年,仍能感受到美人如花,倾国倾城,君王带笑,春光无限。
如果要问世间有什么能历经千年而不朽?不是皇帝,也不是美女、名花,而是诗!是好文章,像红楼梦。
我有时感慨:这个红楼作者一定是个作诗的码猴!不仅有诗人的才情文笔,其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比如此处:硬是把牡丹写成芍药,还射覆给读者猜“芍”,不断提醒“杨贵妃”,却从不写“杨贵妃”三个字,过了十五回才很自然又似乎很不经意地告诉读者:木芍药是牡丹。这脑子,放到现在,绝对是个一流程序猿!找抽型的。
作者这种写法,我们读过多遍后应该习惯:把一个事件的信息,从不一次交待完整,就像一个包袱里的完整物件,他在这儿抖落一点,在那儿抖落一点,让读者去寻宝。后面解那些大谜时我们更会看到,他把一个包袱里的信息,洒的几十回里都是,却又留下完整的线索链,甚至多次苦口婆心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能自行拼凑出一条“大鱼”。但作者从不直接给你一条整鱼,所以我们要逐渐掌握这种“渔”。
我们现在知道:飞了一身的芍药花,正确应该是木芍药。书中不写牡丹,而故意错写成芍药、木芍药:“芍”前面解读过了,是莲子。“木”就更好懂了,黛玉是“木石前盟”之“木”。黛玉还说自己是“草木之人”,这是个字谜,“草木人”组成“茶”字,就是“明”。而且,“朱”本是一种树,有说赤心木,有说赤皮木。所以“木芍”正是黛玉之子,崇祯之子。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如此隐晦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揭示了宝玉生日、贾敬宾天,是在牡丹盛开之时!准确说是三月十八、三月十九,是大明存亡的重要日期,更要隐藏。作者故意模糊宝玉生日的时间,以致很多读者看不出是在三月,都是为了躲文字狱,故意隐真事。
如果说占花名时湘云抽到海棠,是提醒海棠春睡;黛玉抽到芙蓉,是提醒莲花;则宝钗第一个抽到牡丹,几乎是告诉我们白天的答案了。因为宝玉生日,白天湘云醉眠芍药,芍药有问题,然后晚上占花名,占到的第一个花,便是:牡丹!
再看宝钗抽到的牡丹诗,来源是罗隐的“任是无情亦动人”,我们现在看此诗的后两句,“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则很容易理解:芙蓉是黛玉,要避宝钗之锋芒;芍药为近侍,湘云、香菱都和宝钗住。长平公主是因住在陷落的京城,那湘云为什么也跟宝钗住呢?因太子当时隐居之地,显然已为满清占领,相当于住宝钗之所。“芍药与君为近侍”再次证明:湘云、香菱是“芍药”,即:莲子。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2-01-06 12:39
[color=var(--GBK05A)]「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4: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生日为什么吃丫头饭?藏了什么玄机?+ 为什么妙玉送字帖?+ 落霞与孤鹜齐飞,榛子非关隔院砧 + 湘云名字的由来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7】



2.1.5 宝玉吃饭藏玄机
在湘云醉眠之后、香菱斗草之前,宝玉有个异常行为:吃丫头饭。

宝玉问袭人:“这半日没见芳官,他在那里呢?”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里惦记芳官一个小丫头?然后不让袭人去找,自己撇下众人,巴巴地从芍药圃跑回怡红院去找,为什么?到房中见芳官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快别睡觉!”是提醒读者:别看的睡着了,这里有真事隐。

然后说晚上吃酒,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此话问题大:一是惠泉酒前面出现过,贾琏护送黛玉从苏州回来,与凤姐对饮,乳母赵嬷嬷来了,凤姐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可见不是普通酒,即便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都是可以作为好酒向人炫耀的。芳官说在家里吃好惠泉酒,能吃得起这样好酒的人家,会穷到卖女儿当戏子吗?二是古时小戏班,都是收十岁以下的孩子,芳官被卖前,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能吃二三斤好酒,正常吗?

芳官的饭送来了: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芳官吃了。宝玉闻着香,也吃了些,宝玉可是从筵席上刚下来,却吃丫头饭!剩的小燕又继续吃。

宝玉提醒读者别睡觉,又用这么明显的异常做提醒,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把宝玉吃的这顿丫头饭仔细分析一下,再跟前面一对照,发现跟筵席上大家玩的游戏居然有对应关系:

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

2)射覆:人,窗,鸡,埘:鸡栖于埘。

3)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4)李纨、岫烟射覆:瓢,绿,射中:尊,瓢弃尊无绿。

5)奔腾烹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湘云拣了一块鸭肉呷口,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

湘云说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6)宝钗、宝玉射覆:宝,钗,射中:玉,敲断玉钗红烛冷。

对应宝玉吃的丫头饭:

A=2)鸡:一碗虾丸鸡皮汤。
B=5)鸭: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
C=?)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E=4)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F=6)玉:宝玉本人在吃饭。
对E=4)解释下:李纨的稻香村,和绿,对应“绿畦香稻”。

而C和D看不出直观的对应,再看他们吃的结果:

芳官: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即:汤泡饭,鹅。

宝玉:吃了一个卷酥,半碗饭泡汤一吃。即:汤泡饭,卷酥。

小燕:把剩的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所以小燕是从剩的角度描述:吃了后,留下两个卷酥。

宝玉和芳官、小燕吃的结果,是在强调:鹅、卷酥,正是C和D。

鵝:“【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

所以C=3),鹅,就是过雁哀、折足雁、鸿雁来宾的雁。

这个酒令,是湘云赢了宝玉,黛玉替宝玉说的,明显说的是湘云:“落霞”,霞是湘云,枕霞旧友。

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说榛子,穰是子,也符合此字义。

而且,黛玉说,此“榛”不是捣衣砧的“砧”,那是什么“榛”?崇祯的“祯”。黛玉拈的榛穰、说的榛子,就是崇祯之子:湘云。

在这回末,香菱的小丫头臻儿来找香菱。香菱、臻儿,与湘云、榛子,异曲同工:崇祯之子。臻儿这名字,谁说是巧合?

鸿雁:鸿是大,符合湘云是太子,崇祯四子中最大的。

黛玉说的“风急江天过雁哀”和“砧”,来自陆游的诗句:“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碪同“砧”。本来风急无过雁,湘云却“过雁哀”,注意下句“月明”,连起来是“过雁哀月明”,是哀明。

“万户捣衣声”是李白的诗句,《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黛玉说的是“长安一片月”,“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也呼应前面“鸡栖于埘”的《君子于役》。

现在,只剩最后一个菜: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明显把“松穰”错写为“松饟”,“饟”是粮饷的“饷”繁体字。还是用错误提醒读者的惯用手法,说明这个菜很重要,隐真事。

“松穰”以前出现过:41回,在进栊翠庵品茶之前,贾母等用点心,有一样是松穰鹅油卷,也是卷酥,区别是鹅油,这里是奶油。所以此处“松饟”应为“松穰”。贾母本不饿,可以不吃,但特意把这个“松穰鹅油卷”拿起来,向读者晃了一晃:“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鬟了。” 也是剩下了,给丫鬟吃了。不要把这些都看作啰嗦的废话,红楼梦就是在家常活动中表现怀金悼玉。贾母是提醒:读者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在看书?看清楚:卷酥,鹅,松穰!

黛玉用“榛穰”已为读者举例过了,说是“榛子”,穰是子,所以“松穰”是“松子”。榛、松都是木,榛子、松子都是“木之子”,黛玉之子,崇祯共有四子。

所以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还不能代表“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这个菜是奶油卷酥,四个,都是松子,正是崇祯四子。

游戏里还剩一个未匹配:“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根据前文对“芍”的讨论,表示莲子,黛玉之子,可崇祯有四子,为何在宝玉生日只出现了湘云、香菱两个?都出现了:“原来是翠墨、小螺、翠缕、入画,邢岫烟的丫头篆儿,并奶子抱着巧姐儿,彩鸾、绣鸾八九个人,都抱着红毡,笑着走来”拜寿,巧姐藏在众人之间,也来拜寿了。妙玉的字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当天也到了,谁接的?四儿!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四儿明显在提醒读者:姊妹四个,全了。所以这四个莲子,与最后这个菜正好匹配:

D=1)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谁要说“一碟四个”是“一爹四个”,小心被人骂,你看我就不说。我听到过骂人最狠的话是:“我吐你一脸狗屎!”

小燕吃了,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意思是:

四个松子,留下的,只有两个:只有两个活命!

留下两个,留着给我妈:不知作者写到这里,流了多少泪!

这与前文说的“白首双星”能相互验证:只有隐居的太子和永王活到白头了。

这也验证了前文“老、圃”的射覆“药、芍”,我们用“芍药圃”和探春说的“两射一覆”来理解,射中“芍”,解读出莲子,是湘云醉眠芍药之因,与此处的“四个松子”都在说崇祯四子,完全符合。

谁要说这个解读不对,过分了,牵强了,那么只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巧合?宝玉吃饭就正好对应到每个游戏,总数、每个都能一一对应,不只鸡、鸭、鹅这么凑巧,一碟四个松子卷酥就正好对应“芍、药、圃”的射覆,“芍”字正好就是黛玉芙蓉的“莲花之子”,妙玉的字帖偏偏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接的,四个松子卷酥偏偏要留下两个,宝玉吃饭前就偏偏要说:大奶奶、二奶奶、三姑娘、四姑娘,把一、二、三、四都说一遍。然后让我相信,这些纯属巧合,不是红楼作者的有意设计。除非我傻!

最后整体看下,宝玉吃丫头饭的之前和之后:

前面说: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是园里伺候的人,嘴不好,要撵出去。林之孝家的来回探春,探春问了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怎么不回大奶奶?”“怎么不回二奶奶?”这两句问话,因格式、腔调都一样,就把“大”、“二”两字凸显出来了。这是把一、二、三、四全点出来了啊。

怕读者没注意到探春是三姑娘,黛玉特别向读者提醒:三丫头是个乖人。再说,既然说明了是园里伺候的人,这关四姑娘什么事儿,绕着弯要说四姑娘,还要读者看出来是故意绕着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绕弯说四姑娘。高!

再看后面:突然说到“五儿”,是在提醒 “四个松子”的“四”,像随后袭人举例说的“拿三撇四”,“七死八活”。看红楼梦,要灵醒,别说五就只看到五,想不到四,这样没法看红楼梦。前面说的异常话“吃二三斤好惠泉酒”,这里又说“五儿”,难道您还看不到“四”?

然后碰到袭人、晴雯二人,宝玉的表现:“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告诉他两个,没告诉读者你吗?这明显是重复强调。

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说:“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 晴雯的手指没戳在读者额上吗?

2.1.6 湘云名由来
湘云之名:湘,潇湘妃子之湘,从黛玉;云,从龙。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妙玉在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老君眉?成窑杯 + 刘姥姥讲故事,为什么马棚着火?+ 刘姥姥为什么睡宝玉床?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4 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4: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太平公主】,湘云【太子】  妙玉【定王】,巧姐【永王】,宝玉【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5: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丛帝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从帝 名鳖灵,善治水,逐杜宇王蜀,建立开明王朝。开明王朝初定都郫邑(今成都市郫县),后迁徙到成都(今成都市)。历十二世,亡于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丛帝

别名
鳖灵



治水

建立
开明王朝

目录
1介绍
2传说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据说丛帝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成,每天夜里他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朱莉幽会。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到了蜀国,望帝杜宇任用鳖灵为相,命其治水。在治水

丛帝墓
丛帝墓
上,鳖灵显示出过人的才干。他带领民众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从蜀国流到长江。这样,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国人民又可以安居乐业了。鳖灵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杜宇十分感谢,便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鳖灵受了禅让,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

丛帝陵墓位于四川省郫县望丛祠内,与望帝陵墓相邻。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
丛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丛帝。

丛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丛帝。丛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

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丛帝被黄帝战败,丛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5: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宇为何化鹃啼血?开明十二世的名字叫什么?
xyx2802013.04.30浏览343次其他分享举报
踉跄
1个回答
svilin
2013.05.01
满意答案
有很多种版本,呵。我也来说一版本。杜鹃,又名子规鸟,相传是蜀帝杜宇的冤魂所化,鸣声凄切,劝人还乡,因而又名"思归"、"催归"。 据说丛帝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成,每天夜里他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朱莉幽会。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到了蜀国,望帝杜宇任用鳖灵为相,命其治水。朱莉思念未婚夫,也到蜀国来找鳖灵。那一天,正好望帝出猎,在山野间邂逅朱莉,见朱莉美貌绝色,便命人纳入宫中做王妃。朱莉不知鳖灵已是蜀相,不敢言明身份,却一直郁郁不乐。鳖灵治水归来,望帝为他摆宴庆功,当夜鳖灵大醉,留宿宫中。深夜,朱莉敲开了鳖灵的门,二人相见抱头痛哭,各诉别后思恋之情。望帝发现二人幽会,并听到了所诉情由,悔恨交集,当夜便草了一道诏书,禅让帝位于鳖灵,自己却悄悄隐入了山。鳖灵继位,称丛帝。望帝的高尚情操使丛帝和朱莉都非常感动。望帝在山中由于非常想念朱莉,在痛苦和寂寞中郁郁死去,灵魂化作一只杜鹃鸟飞回蜀都。 这天夜里朱莉正倚栏望月,思念望帝,突然听见杜鹃啼叫:"归来啦,归来啦!"这多么象是望帝的声音呀,切切的情,绵绵的意,哀哀令人肠断,朱莉赶紧下楼一看,杜鹃鸟却因悲啼过度,吐血死去。朱莉抱着杜鹃痛哭,泪水滴到杜鹃身上,瞬即化作千万杜鹃漫天飞舞,遍地啼叫:"归来啦,归来啦!"朱莉也化着布谷鸟在后面叫作:"哥哥,哥哥!" 这里的从帝鳖灵,就是他建立了开明王朝,开明第二代帝叫卢保,开明十二世,在史书中找不到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22:03 , Processed in 0.1510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