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薛宝钗串演皇太极·任是无情也动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住在贾府多年不走,为什么整天不着家,热衷四处串门子?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宝钗在贾府一住八年,最终等到宝黛姻缘破灭,实现金玉良姻嫁给贾宝玉作了宝二奶奶。根据80回前的诸多线索伏笔来看,能明确与通行本80回后续书“调包计”故事不同。反印证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伏笔。

正是林黛玉被贾雨村牺牲,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薛宝钗才等来嫁给贾宝玉的机会。第四十八回,贾雨村谋害石呆子扇子的故事,对此作了充分伏笔。


当然,宝黛姻缘悲剧结局虽与薛宝钗无直接关系,但“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存在还是间接导致林黛玉和她自己的双重不幸,是为“终身误”。

薛家图谋金玉良姻以求自救是真,住进贾府多年不走也不假。但这件事要从几个方面去看。

一,薛宝钗本人没有反对和反抗的权力,作为女儿,在当时社会礼教下,她唯有遵从母兄。

二,薛家没有别的选择。以薛家当时的情况,贾府是他们唯一能够攀附上的豪门。且薛家一旦成功联姻贾府,双方与王家会形成进一步捆绑,利益重新整合,薛蟠哪怕无能也可保富贵无虞。

三,金玉良姻背后明显有王家策划的影子。薛家母女包括王夫人也只是执行者。第五十四回,贾母掰谎《凤求鸾》故事,借由金陵王忠的儿子王熙凤图谋李家雏鸾小姐之事,明确王家在背后图谋。

四,薛家在贾家不走肯定失礼,做客没有做成“不速之客”的道理。但若换成薛家视角,他们不走就更容易理解。


四大家族是以贾家为首的利益集团。贾家是大哥,薛家是小弟更是赚钱机器。四大家族名为四家实际是五家,且贾家不但是大哥还独占其二。肯定在利益分配上要占最大头。薛家以四大家族名义行商赚取的源源不断利润,不可能自肥,而是必须内部分享,其中大部分都会被贾家吃进去。

如今薛家落难没有家主,贾家却袖手旁观不管不顾,不免太过无情。说好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呢?对此薛宝钗借由《咏螃蟹》将薛家比作螃蟹,贾家等其他三家比作饕客,痛斥他们的无情和贪婪。


薛家赖住不去,是从贾府的角度。从薛家角度,贾家应该要承担一部分拯救薛家的责任,不能撒手不管。至于金玉良姻,则是王家借以用血缘侵吞贾家的“阳谋”,薛家既不敢反抗,也必须执行到底。不能简单的将薛家不去归为“失礼”,其中涉及很多四大家族内部利益纠葛和纷争。

既然薛家在贾府是“客”肯定不得自由,不能像在家中随心所欲。薛宝钗在贾府的日常也体现了这点。她基本很少在家中,大观园蘅芜苑基本整天主人不着家,也从来没有聚会在此举行,就源于她不得不出门应酬。

《临江仙·柳絮》中,薛宝钗第一句是“白玉堂前舞东风”,说她像柳絮一样被动在贾府众人前表现长袖扇舞。


同样在贾府寄人篱下,薛宝与林黛玉不同。林黛玉早被贾家收养,与三春一样不需要特别表现。不过晨昏定省请安问好,身体不好时,贾母更给她免了不少礼节。薛宝钗不行。一天是客,就不好整天关在房中不出门,要在主人家中露面交际。

刘姥姥用一个“雪下抽柴”,将薛宝钗一个人背负薛家生存重担的尴尬现实表现的淋漓尽致。

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看似野心实际并不是。要知道她吟咏的“柳絮”不是飞鸟,也不是任何翱翔之物。柳絮的根要扎在地上才好,飞到天上无根无萍,没有任何能为施展,飞得越高才越是悲剧。

我认为薛宝钗深陷贾家和金玉良姻的苦闷,都由这一句表现出来。作为女儿要牺牲一生为了家族和无用的哥哥。父母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更让人心寒。儿子无能就要为之筹谋,牺牲女儿来作铺垫。曹雪芹借由袭人被父母卖了养哥哥影射出薛宝钗的悲情。


既然都是柳树上“生出”的柳絮?为什么儿子不能“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能“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薛宝钗借“柳絮词”的控诉,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实际与林黛玉在《葬花吟》中说的“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个意思,就是想要彻底摆脱束缚,获得片刻自由罢了。奈何终究只是奢望。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28 10:0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薛家一直住在荣国府吗?东北角不但藏污纳垢,而且暗藏薛家来历
姜子说古书 2024-09-11   |  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红楼梦:薛家一直住在荣国府吗?东北角不但藏污纳垢,而且暗藏薛家来历!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投亲靠友,一开始借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这个东北角看似属于荣国府的管辖范围,实际上与荣国府却属于“各门另户”的关系,好比荣宁二府之间的关系。



  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况且这梨香院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任意可以出入,所以这些子弟们竟可以放意畅怀的,因此,薛蟠遂将移居之念,渐渐打灭了。

  于是乎,作者暗戳戳地表示,薛蟠和宁国府贾珍为代表的那群人是一丘之貉,薛蟠出角门和东府男丁厮混,而荣国府和宁国府之间,却是泾渭分明的两番景象。作者这样写,实在是大有深意。

  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渐渐无所不至。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

  《红楼梦》故事里,梨香院的位置,在荣禧堂的东边,相对应的,荣禧堂在梨香院的西南方位。



  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贾宝玉假借去东府看戏,背着贾政去看在家养病薛宝钗。其中提到荣禧堂后角门就是梨香院,而贾宝玉去宁国府,要出二门到穿堂,最后还是去了东北角。

  却说宝玉因送贾母回来,待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众嬷丫鬟只得跟随出来,还只当他去那府中看戏。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

  后来,十二戏子要住梨香院,而薛姨妈一家子则依旧在东北角,这是第十八回的内容。至于到底搬出荣国府了没有,咱们继续往下看。



  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作者写贾母等人往朝中去,其中提到是日薛姨妈尤氏率领诸人直送至大门外方回,加上下文中又提及“薛姨妈的角门在内院”,分明是告诉世人,薛家依旧还是住在荣国府。

  荣府内赖大添派人丁上夜,将两处厅院都关了,一应出入人等,皆走西边小角门。日落时,便命关了仪门,不放人出入。园中前后东西角门亦皆关锁,只留王夫人大房之后常系他姊妹出入之门,东边通薛姨妈的角门,这两门因在内院,不必关锁。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作者又写贾宝玉从宁国府回到荣国府,先到薛姨妈处,而后才回大观园,也表明薛家依旧住在荣国府。



  出至月台上,又朝上遥拜过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顺到尤氏上房,行过礼,坐了一回,方回荣府。先至薛姨妈处,薛姨妈再三拉着,然后又遇见薛蝌,让一回,方进园来。

  同一回故事往后,作者写薛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贾宝玉说了些客套话,薛宝钗则坚持如此,免得自家有嫌疑。可见,薛家还是没有搬出去。

  宝玉忙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宝钗笑道:“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

  《红楼梦》故事里,东北角到底有什么呢?首先是荣国公和尤二姐等人的停灵之处,其次是刘姥姥的村庄瘟神爷鸠占鹊巢的所在之处,再者亦是刘姥姥通泻之处,也就是荣国府的圊厕,是一个脏乱臭的地方。



  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

  《红楼梦》故事里,薛蟠娶亲,夏金桂撒泼,一时间就闹得荣宁二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知薛家所住东北角要么在荣国府要么在宁国府。薛宝钗搬离大观园的“家去”,为啥却是还在贾府呢?其实贾府就相当于天下,大观园也相当于天下,荣宁二府不过是不同时空,薛家的来历就是东北冷子。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王夫人是如何设下计谋赶走薛宝钗的呢?原来她和贾母一样视薛家为乱臣贼子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红楼梦:贾政更爱赵姨娘?他看不上贾环,宝玉要驱逐赵女的时候,他拍手叫好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下一篇: 红楼梦:可卿本姓秦,后来姓什么?养生堂之谜,答案在她两个女儿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姜子说古书 2024-09-10   |  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喜欢贾宝玉,那么,到底谁和贾宝玉才是符合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和贾宝玉之间又是偷香窃玉的儿女私情呢?

  从红学专家到红楼爱好者,几乎个个都觉得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几乎个个都说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你情我愿的儿女私情,《红楼梦》作者乃至于贾宝玉、林黛玉本尊若知道了,个个都得被气死。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恍惚记得有人也带着这么一个,薛宝钗连忙表示史湘云也有一个,林黛玉听了,当众讽刺薛宝钗,你瞧她是怎么说的呢?



  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看官听说,贾宝玉和贾探春并林黛玉都不留心各人身上佩戴的小物件,为什么唯独薛宝钗对此格外留心呢?林黛玉为啥冷笑?因为“金麒麟会说话”。

  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

  林黛玉讽刺史湘云又是几个意思?金麒麟这些佩戴在身上的小物到底说了什么话呢?且看颦儿的心理活动,那可是扎扎实实给读者们亮出了答案!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看到了没有?因佩戴的玩物而做出那些风流佳事,这是典型的才子佳人书偷香窃玉的桥段,属于上不得台面的外传野史。薛宝钗戴着金项圈,要找有玉的匹配,而且林黛玉当众点明薛宝钗最喜欢在这些小物件上做文章,这还不算是林黛玉明示世人,薛宝钗才是本质才子佳人桥段去的主吗?再看贾母怎么说?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什么叫“父母也忘了”?就是说金玉姻缘“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非正统”。什么叫“书礼也忘了”?就是说薛宝钗满心惦记着金玉姻缘,赖在贾府不走,天天上赶着在贾宝玉跟前晃荡,无论是人家睡午觉还是三更半夜。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直接定性,女孩子怀着偷香窃玉的才子佳人念想,就是坏,就是贼,就是剧中之小丑,贾母说荣国府没有这样的事,就是明白告诉读者,林黛玉和贾宝玉绝对不属于儿女私情。咱们再看看作者开篇怎么借一僧一道两个神仙定义男主人公也就是二玉的感情?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癞头僧明明白白告诉世人,换泪之说的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属于儿女之真情,而非暗约私奔的儿女私情,与才子佳人书不同。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确实是两小无猜,也是你情我愿,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符合礼教正统的,是“奉天承运”,薛姨妈讽刺林黛玉最终无缘贾宝玉,就把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说得就更加明白了。

  薛姨妈道:“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

  年年在一处的除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还能有谁呢?本人都愿意的自然也是二玉。父母愿意,已经是定了亲事的也是二玉。贾府上上下下包括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贾母给贾宝玉定了林黛玉。

  很多人说,王夫人想让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请问王夫人和贾母、贾政,到底谁说了算?再者,王夫人又凭啥选择薛宝钗当儿媳妇呢?你知道薛家跟荣国府是什么样的关系吗?薛姨妈早就道破真相了。



  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和荣国府相隔千里,是有世仇的,是隔着国家的,薛家上京,是外邦小国来游览“天朝上国”,不畏风霜的薛家,就是尧舜正裔贾宝玉口中的中华之患,凡历朝中跳猖獗之小丑。

  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这却很好。我亦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鞍马便捷。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以荣为华,以荣禧堂为西府,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正统,以王政邢赦史太君为其背景属性,二玉是祖宗父母之命和个人意愿、民心所向的统一体,居然被世人理解成偷香窃玉的儿女私情?原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极其注重亲疏远近的血亲观念的,他们不是对抗父母对抗传统的典型代表,他们是正统和传承的意象属性代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尤老娘嫁女,贾赦嫁女,“放心”二字太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2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究 - 词语释义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读书人的通称。亦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浮夸的学究。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学究

拼音
xuéjiū


基本解释
读书人的通称等

详细解释
  科举中的科目名等

目录
1基本信息
2基本解释
3引证详解
4词意变迁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词目:学究

拼音:xuéjiū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解释
[pedant] 读书人的通称。亦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浮夸的学究

折叠编辑本段引证详解
1. 科举中的科目名。

唐 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 宋 代称为"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见《新唐书·选举志上》、料踏凝影《宋史·选举志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许孟容 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着莎衣。"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学究纹放霸科但试墨义……凡试一大经者兼一小经,每段举一句,令写上下文,以通不通为去取。"应此科试中式者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 范仲淹 ﹞与 朱 氏兄弟俱举学究……众客退,﹝ 姜遵 ﹞独留 仲淹 ,引入中堂,谓其夫人曰:' 朱学究 年虽少,奇士也。'"

2. 读书人的通称。

宋 陆游《自咏》:"衣冠醉学究,毛骨病 维摩 。"

《古今小乌寒符说·杨老八越国奇逢》:"高年学究,忽然及第连科。"

张洁 《爱,是不能忘记的才套永组》:"好像我不是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而是一个研究社会学的老学究。"

3. 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李青莲 《嘲鲁儒》,有'未行先起尘'之句。余少时云:'张眸始识青盲苦,对面如同学究谈。'"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玉娇梨》、《平山冷燕》﹞二书大旨,皆显扬女子……然所谓才者,惟询厚艰在能诗,所举佳篇,复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4. 旧指私塾的教师。

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八·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狲王。'"

清 赵翼《大柳驿》诗:" 大柳驿 边老学究,家塾聚徒拥乌几。"

《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回目:"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折叠编辑本段词意变迁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於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跨腿凳》、《诗》、《书》、《礼》、《春秋》。应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从字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

据《谷山笔尘》记载,宋神宗时改革科举制度,应进士考试经义论策,取中的分为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赐进士及第』,次之应『赐进士出身』,再次『赐同进士出身』,最后一等『赐同学究出身』。后来『学究』作为书生的美称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随著词意的变迁,『喇盼学究』一词也渐渐产生了贬意,人们开始把读古书、食古不化的人称为『老学究』、『村学究』了。在《水浒传》中,梁山泊军师智多星吴用字学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8: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薛宝钗总比林黛玉差一点,她的前世原型,还真是比不得绛珠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宝钗与林黛玉钗黛合一,同享《终身误》曲子。一个是贾宝玉的挚爱,一个是贾宝玉的妻子。表明钗黛人物无分轩轾。

薛宝钗拥有牡丹花签“艳冠群芳”,被赞“停机德”,人物原型很明显参考了王宝钏,甚至从冷香丸的配方能够反推出她的前世是甘露,与林黛玉的前世绛珠草二者合一,才是绛珠仙子。






曹雪芹以“山中高士晶莹雪”形容薛宝钗,又借妙玉的“五年梅花雪水”赞扬她,可见其上上人物之选,是最符合当时社会标准的优秀女儿。

所以,“钗黛合一”虽出于脂砚斋,却并非是其创造,而是根据曹雪芹笔下文字和人物塑造,得出的精准评价。这也是脂批在很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所在。比较300年后的现代人,脂砚斋的观点和立场更贴近《红楼梦》的主旨。

从书中原文和脂砚斋的相关批语看,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各有优缺点且互为补充。我认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以当时最优秀的女性标准为基础,塑造的优秀女性人物形象。二者合一,源于互为补充。






林黛玉更像十八岁婚前的女儿,惊才绝艳,卓尔不凡。

薛宝钗则是十八岁婚后的女人,齐眉举案,贤惠温婉。

再举个简单例子,林黛玉更像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薛宝钗则是《神雕侠侣》中的黄蓉。同一个黄蓉在婚前和婚后就有不同的风范和表现,金庸显然认可《红楼梦》中钗黛设定,不排除黄蓉的两个形象就源自于钗黛的人物特点。

不过,尽管“钗黛合一”之说,属于曹雪芹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人物的均衡肯定。但绛珠草和甘露本身就有区别,难免导致薛宝钗和林黛玉具有本质的“差别”,进而演变成金玉良姻和木石姻缘的高下之分。






绛珠仙子是绛珠草吸收了甘露合二为一而化生。绛珠草是主的属性是基础,甘露注定为辅。但没有甘露,绛珠草也无法久延岁月化为绛珠仙子。所以,表现在钗黛姻缘属性上,就是两种路径的不同选择。

薛宝钗的金玉良姻,是富贵传家之路。得之便有眼前的“滋养”好处,直接获利。

林黛玉的木石姻缘,是诗书传家之路。得之便有长久的“再造”好处,远期获利。

刨除神话因素看钗黛二人的区别,就会发现她们的姻缘对贾家发展之路不同影响的底层原因,是出身门第不同对各自思想、胸怀的培养基础的差别。说白了还是“好媳妇旺三代”的传承影响。






薛宝钗出身商贾之家,母亲薛姨妈受王家教养,利益至上的思想对她影响最大。曹雪芹写王熙凤从小被当儿子教养,性格偏狭、手段铁血,自私自利等缺点明显,就在暗示王夫人与薛姨妈所受的教育。而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和薛宝钗不可避免受到母亲传承自王家的教养传承影响,成为她们各自的“短板”。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母亲贾敏是公爵之女,金尊玉贵的千金。外祖母贾母身为公爵夫人,教授女儿们的传承是承续史家相府之家的顶级教育,再由贾敏传给林黛玉。林黛玉便身兼林家、贾家和史家三大豪门顶级教养传承,自然不是薛宝钗所传承的薛家和王家教养可比。






古代女儿的教育,母系的影响最大。是“先天”无法更改的现实基础。所以才有门当户对,“好媳妇旺三代”之说。薛宝钗本人再出色,也受限于思想教育层面的高度,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30 09:4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灵台·其二
张祜张祜〔唐代〕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注解及译文

译文
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大清早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

注解
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姊的封号。
平明:天刚亮时。

评析

这首讽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太真有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这首诗便为抒发诗人对此事件感受而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2: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集灵台·其一
[ 唐 ] 张祜
原文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译文
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箓,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注释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2: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集灵台 - 汉语词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集灵台

拼音
jí líng tái

词性
名词


结构
偏正式

注音
ㄐㄧˊ ㄌㄧㄥˊ ㄊㄞˊ

词语解释

⑴唐时台名。在长生殿侧。《旧唐书·玄宗纪下》:"新成长生殿 ,名集灵台,以祀天神。"

⑵汉时台名。唐·李商隐《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冯浩笺注:"《三辅黄图》: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望仙台,皆武帝宫观名,在华阴县界。按:唐亦有集灵台,即华清宫长生殿侧,见《旧书纪》。此则用汉事。"参见"集灵宫"。
汉宫词
[ 唐 ] 李商隐

原文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译文

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

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注释

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集灵台:汉时台名。

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

金茎露: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的灯谜诗里隐藏的令人悲愤的历史
原创2022-12-01 22:42·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破解了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的大秘密,接下来看宝钗、宝玉和黛玉三人的灯谜诗的大玄机。

首先是宝钗的: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镂和锲,都指雕刻,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借喻“后金”满清。檀和梓均为木材,前面反复讲了,朱为“赤心木”, 所以《红楼梦》中“木”代指“朱”。“镂檀锲梓”是暗喻满清对朱明所施的作为,是什么呢?这就要从檀和梓的用途上说了。

檀和梓有何区别呢?

檀,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通常指紫檀,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色调呈紫黑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紫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公认的最名贵珍稀的木材之一,到了明代,尤得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多为皇家所用。

而梓木则普通常见,因其材质坚韧、木理优美而多被用作雕版刻字的底板,因此古人将书籍的刊印出版称为“付梓”,其中的“梓”是雕板的意思。如明代吴应箕的《答陈定生书》:“《东林本末》,采录最真,编定最确,即弟议论亦甚平恕,有关世道不小。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梓也。”

原来,宝钗灯谜诗中的檀木是借喻忠于朱明的明遗民,而梓木是借指史书。朱慈炤是用“镂檀”借喻满清残酷屠杀朱明义士,而用“锲梓”喻指满清蓄意篡改历史,同时也影射满清血腥残酷的文字狱迫害。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暗紫的血色沉积的尸山骨海一层层,错落的篡改伪造的清修史书一层层,这一层层的血腥屠戮“镂檀”和一层层的文化欺诈“锲梓”,自然不是工匠“良工”所能为的,而是满清统治者屠杀汉民的残忍暴虐和篡改史书的狡诈机深。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风雨”是借喻满清镇压明遗民和制造文字狱所造成的腥风血雨。

“梵铃”,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悬的铃铎。“风雨闻梵铃声” 引用之典,是指唐明皇怀念杨贵妃的《雨淋铃曲》。见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太真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里引用杨贵妃的典故是为何意?

首先要明确谁是《红楼梦》中的杨妃。第三十回里宝玉说得清楚:杨妃就是“体丰怯热的宝姐姐”,朱慈炤是用体丰怯热、奸兄乱国、被迫自缢的杨贵妃来影射矮小丰满、同样是父兄贪贿乱国、同样是被逼自缢殉国的周皇后。正是由于薛宝钗不仅仅是影射后金满清,同时也影射排名“金”字辈的朱明周后,为了避免读者因为宝钗的双重影射而错误的解读这首诗的寓意,朱慈炤特意贴心地在此处用“何曾闻得梵铃声!”,也就是“不曾有梵铃声”来明示读者:这“镂檀锲梓”与杨贵妃、也就是周后毫无关系,宝钗的这首灯谜诗完全只是针对满清这一层影射而言的。这首当与宝琴的《马嵬怀古》对照看。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其实仍是强调宝钗诗中所说的“镂檀锲梓”不是指匠人的凿作雕刻, 而是隐喻满清血腥屠杀和篡改史书的暴行恶迹,诗中的“风雨”也不是自然界的刮风下雨,而是满清血腥屠戮和残酷镇压所造成的腥风血雨!这是作者迫不得已使用的文学的借喻手法,而非实物实景,如何会能“闻得梵铃声”呢?

宝钗的这首灯谜诗表现的是满清的凶残狰狞和卑鄙狡诈,以及成功镇压反清抗争后的无限得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07: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贵妃阁
洪咨夔洪咨夔〔宋代〕

佩袭芳兰碧,钗明宝篆红。
深宫三十六,同被二南风。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8e0986c28746.aspx
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1212篇诗文 ► 47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59 , Processed in 1.723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