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元春凤藻宫·怒其不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2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爽斋的环境描写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蚀花墨羽
2023-05-18 · TA获得超过433个赞
关注
秋爽斋是一处优美的环境,四面环水,非常适合静心休闲。以下是该场所的详细描述:

1.景色如画

秋爽斋位于山脚下、湖畔边,周围景色如画,美不胜收。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清澈的湖水以及远处群山的峻峭壮观。

2.建筑特色

秋爽斋的建筑均为传统风格,简朴古雅。它们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的美。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澄心堂”,是一座仿古式的书斋,被誉为“天下第一斋”。

3.园林设计

秋爽斋的园林设计非常精致,以禅意为核心,充满了自然和人文情趣。你可以在这里漫步于花草盛开的林荫小道之间,欣赏青石凿成的假山和流水萦绕的水池,尽享宁静的美好时光。



4.更衣室与休息区

秋爽斋的更衣室和休息区亦极为精致。内部装修偏重于木材,给人以温馨和自然的感觉。更衣室里提供了各种舒适柔软的浴巾和拖鞋,让人倍感舒适。

5.餐厅美食

秋爽斋的餐厅也很不错,提供各式口味繁多的美食。菜品以湖鲜和山珍为主,鲜嫩可口,非常推荐尝试。



拓展资料:

秋爽斋出自《红楼梦》,在《红楼梦》中对于秋爽斋外景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芭蕉和梧桐,有月夜听雨的意境,这组建筑中有一较大的厅堂名“晓翠堂”。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临沁芳溪。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

东南方土山上有八角亭一座,是园内至高点之一。秋爽斋其中的三间房子没有隔断,这是探春的意思,具有闲云野鹤般的风格。其屋内所布置的陈设突出一个“大”字。陈设典雅,华丽中透着大方。总体而言,秋爽斋是一处优雅怡人、天人合一的场所,适合摆脱城市喧嚣,静心养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1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贾元春赐下床品芙蓉簟,就是赐婚,贾母抗旨另辟蹊径反败为胜
2024-03-06 16:40 发布于:云南省
曹雪芹写端午节前后一共用了八个回目的内容。

这八个回目里,大事小情好几十件,热闹的背后是惊心动魄的斗争。准确地说是贾母为代表的木石姻缘派和王夫人为代表的金玉良缘派的一次被摆上桌面的斗争。



结局是贾母胜了,但这个胜利是惨胜,因为家族矛盾已经白热化,贾府最高权力者贾母和荣国府实际的女主人王夫人从此离心离德,家族内斗几乎没有缓和的余地。

贾母要促成宝玉黛玉的姻缘,王夫人心目中的宝玉妻子人选只有薛宝钗,僵局的打破是元春赐下端午节礼(二十八回),宝玉宝钗的礼物尤为引人注目:

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凤尾罗是一种织有凤尾图案的轻薄的床上盖被,相当于现在的夏凉被;芙蓉簟,是织有芙蓉花纹的一种凉席,这两样是入夏用的床上用品。红麝香珠,是混合了麝香制成的红色念珠,串起来可以装饰项链或者手串。有一种喜庆的香艳的烘托氛围的意思在里面。所以,这个礼物就是指婚宝玉和宝钗。

黛玉和三春的一样,都是只有数珠和扇子。

都是亲戚,相比之下,对宝钗和黛玉将来的定位很清楚了。要说还差一点,就差贵妃娘娘一纸谕令罢了。



按正常道理,荣国府接到这样的礼物,就应该赶紧顺应贵妃娘娘的心意,上上下下视宝玉宝钗为一对儿,将宝钗视为宝玉的未婚妻来对待。这叫领会上层的意思。

薛宝钗向来不爱戴珠翠、不爱施粉黛,更不喜华丽盛装,但是,她将这红麝串子戴在自己的手腕子上,昭告自己的身份地位了。估计,不仅是薛宝钗,包括薛家和王夫人,都一定认为这桩婚事有了元春的加持和暗示,已是稳稳的了。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板上钉钉的事,硬是被贾母兵不血刃、谈笑间就给化为了无形。原本元春还交代给了家族一件宗教事宜,令贾珍带着家族里的爷们儿,也就是贾琏、贾蓉、宝玉、贾环、贾琮等家族男丁们去清虚观打醮,这个宗教仪式需要三天的时间,原本没有女眷们什么事。

但是贾母表示自己要去清虚观看戏,而且广为宣传,就是凡女眷丫鬟等人,想跟着去的,都可以跟着老太太去看戏。女眷们一年到头深锁在深门大户之内,连出二门的机会都没有,这一说要出去看戏,简直都兴奋的了不得,就连寡妇李纨都兴冲冲表示要去。于是凤姐、三春、黛玉等都要去。

薛宝钗明确表示不去,贾母根本不听她的,直接说:

“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
人在屋檐下,主人已经这样施令了,薛家母女只得跟着前去。



王夫人表示不去,贾母没有强迫她,老太太想要达到的目的能达到就好,你不去就不去吧。反正你的妹妹、你外甥女去了,发生的一切,她们会和你汇报的。

于是,荣国府的宗教活动打醮顷刻间变成了贾母带队、众女眷跟随的看戏游园活动。浩浩荡荡的车马轿子好几十辆(乘)开往清虚观。清虚观原本准备的宗教活动是不是正常进行不知道,反正在得到荣国府老祖宗马上要到清虚观看戏的通知之后,清虚观的主持也是荣国公当年的替身张道士就等在山门外迎接老祖宗了。

众多的贵妇、千金小姐出门,安保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为闲杂人等是不能看见这些女眷的,这项工作很自然地就落在了原本活动的带头人贾珍的身上,贾珍指挥着管家们忙到不亦乐乎,显然人手不够,贾珍命令儿子贾蓉回家,又将尤氏胡氏婆媳叫来伺候贾母的左右。贾珍就从打醮的带头人,自动转化为贾母看戏的后勤保障总负责了。

从头到尾,贾母没有发表一声指令,还是去清虚观,但主题变了,主角变了,接下来改变的,是宝玉的婚事。接下来否定的,是贵妃娘娘元春的赐婚。

贾母见了张道士,如同老友见面,又像是旧主仆重逢,寒暄一番后,很自然地就扯到了宝玉的婚事上。张道士说见了一家的小姐,真是太好了,于是就想到了宝玉,想着先请示了老太太再提才不造次。



贾母接下来说的几句话惊心动魄: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别小看这玩笑似的几句笑谈,我说、他父母说,这都是主观意愿,“和尚说了”这是权威性,代表着左右命运的神的力量,因为荣国府原来贾珠是“不到二十岁,娶妻生子,一病死了”,有贾珠前车之鉴,和尚之语宝玉不能早娶,那就是不能早娶,否则要步贾珠的后尘吗?

此话一出,不论是谁,哪怕的贵妃娘娘,也不能不顾宝玉的性命而让他去早娶。

贾母此话是说给张道士听的,因为清虚观是皇家道观,这话就是要让张道士传给元春的,听了这个话,元春保证不再催促宝玉的婚事,而且话外之音是贾母对她赐婚金玉良缘的否定,元春也就知道了祖母的意思,就是根本不考虑宝钗,尽管从政治地位上元春高于贾母,但从亲情感情上讲,她一定是尊重祖母的。实际上也是,元春从此再也没有掺和宝玉的婚事问题了。

这个话也是对在场的每一人听的,纠正元春赐婚造成的舆论影响,宝玉不能早娶,那就二十岁娶亲吧,那时宝钗可就二十二了,这在古代的大户人家,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年龄。上流社会的嫁娶,一般不会超过十七岁,十五六岁是常态,皇家还会更早,十一二岁是普遍现象。

尤其是说给薛姨妈薛宝钗母女听的,宝玉要是早娶,那就有步他哥哥后尘的可能,我们要晚娶,十九二十岁娶的话,你们等得了吗?要是非要等,那就随便。其实这话等于否定了金玉良缘。薛姨妈回家肯定第一时间向她的姐姐王夫人说呀。

贾母就这一句话,就化元春赐婚于烟消云散,将一场危机化于无形。



老太太不是兴冲冲地来看戏吗?其实她就来了这一天,第二天就不来了,所有的人也都不来了,正事已经办了,管它打不打醮、看不看戏!

接下来还有两天的活动、两天的戏,那就由贾珍去收尾吧,女眷们回到家里,可不是歇着聊天,而是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大事件:薛宝钗罕见地不顾形象当众训斥一个小丫头;王夫人一怒之下撵出了金玔;王熙凤大喇喇地形容宝玉黛玉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只有贾母哈哈大笑、欢乐开怀!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12: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子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花冠重叠,呈【hao86.com好工具】复瓣的花。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花冠重迭,呈复瓣的花。


《红楼梦》第三一回:“翠缕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儿。’”
该汉语词典《楼子花是什么意思|楼子花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9333643ac993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9: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误读了三百年的元春赐婚!端午节礼真相首度被公开
原创 姜子说书 姜子说书 2024年09月23日 21:54 福建
  题:被误读了三百年的元春赐婚!端午节礼真相首度被公开!

  文/姜子说书

  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的几位主子姑娘,为什么都被命名为春呢?上一回说书,我们说过,大观园不是空间,是时间,连“省亲”二字也是在说历史时间线。其实,三春代表的也是华夏汉族的四个时期。

  《红楼梦》故事里,通灵宝玉隐喻传国玉玺,宝玉为顽石,三生石上缘,说的是什么样的情缘呢?作者分明是在说:“传国玉玺应该配给哪位花神?”这便有了贾宝玉的三次定亲。

图片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元春花神:贾宝玉第一个定亲对象林黛玉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红楼梦》故事里,王夫人喊林黛玉大姑娘,而非林大姑娘,就是在告诉世人,林黛玉就是通灵宝玉的第一春正主。所以,书中把林黛玉算作荣国府自己人,西子配西堂,荣禧堂即草木之禧堂,林黛玉为草木之人。

  迎春花神:贾宝玉第二个定亲对象妙玉

  《吴本石头记》说贾政把妙玉配给了贾宝玉,并非无中生有,妙玉即少女玉,亦是社稷庙宇,前八十回也明明白白告诉世人,妙玉对宝玉有情,把自己喝茶的杯子给宝玉用。

图片

  探春花神:贾宝玉第三个定亲对象宝琴

  紫鹃笑道:“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过二三年再娶了亲,你眼里还有谁了?”宝玉听了,又惊问:“谁定了亲?定了谁?”紫鹃笑道:“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不然那么疼他?”

  梅翰林家,翰林对如海,高,实在是高!不在梅边在柳边,柳湘莲避祸走他乡,是九州覆灭之后的仇十洲了,雪中双艳图的伏笔就在这里了。

图片

  宝玉笑道:“人人只说我傻,你比我更傻。不过是句顽话,他已经许给梅翰林家了。果然定下了他,我还是这个形景了?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总而言之,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是春天。春天的代表是花儿粉儿,华也,绛珠也!花神,指代华夏帝王!暮春芒种节花神退位,写的是华夏被鸠占鹊巢。

  《红楼梦》故事里,端午节礼历来被世人视为元春支持金玉姻缘的铁证,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元春死于端午节!

图片

  端午安康忆屈原,香草美人玉为魂。叩问来处寻祖根,情怀家国心有恨。五毒横行浊世氓,盛世华城一场梦。劝君莫食河中人,凝聚华夏在此身。

  端午节,屈原投河自尽,凝聚华夏精神的无冕之王死了!元春与荣国公贾源同一天生辰,本来就是华夏源头的象征,屈原死,华夏亡,跟元春薨是一个意思呀!

  元春省亲,本来就是青枫林下鬼吟哦,不是贾元春特意安排宝钗和宝玉一处,而是吩咐打平安谯的姐姐元春此刻已经被薛宝钗代替了,不是该死,是已死,怡红快绿恰是现成眼前之境遇。还记得大观园行幸第一处是哪里吗?有凤来仪!潇湘馆,香消玉殒,凤凰元春就是林黛玉。

图片

  宝钗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宝玉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杏帘在望,倒不是林黛玉夺魁,而是谐音来自稻香村的大盗,终了真人已经请下玉来,鸠占鹊巢,当了荣国公的替身,即取而代之,这就是林四娘故事里的黄巾赤眉流寇,可不正是马贼大盗嘛。

图片

  端午节是恶日,五毒横行,所谓调包计,是写薛家偷香窃玉的贼情,所谓东邻窥宋玉,继而有了“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的第二春,以及“玖瑰露引来茯苓霜”的第三春。

  再说一遍,端午不安康,是个劫,华夏之劫,木石前盟之劫,二玉合传转为二宝合传,所以,这一天,薛宝钗收到的东西,反而和贾宝玉一样了,因为五月初三端午节,薛蟠出世了,这是历史兴衰际遇,跟元春的个人意愿无关,不是元春给薛家赐婚,是元春被薛家颠覆了。姐弟如母子,是暗写两世为人呀!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

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红楼梦:可卿本姓秦,后来姓什么?养生堂之谜,答案在她两个女儿身上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王夫人是如何设下计谋赶走薛宝钗的呢?原来她和贾母一样视薛家为乱臣贼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9: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
姜子说书 2024年09月21日 21:20 福建
  文/姜子说书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明白大观园为啥是“省亲别院”,你就知道作者为啥遮遮掩掩不敢说实话了!

  《红楼梦》故事里,诸艳所住大观园,原是为贾元春省亲准备的,庚辰眉批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却是欲盖弥彰!

图片

  庚辰眉批: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己卯冬夜。

  作者开篇就说了,《红楼梦》是为闺阁著书立说。闺阁女儿凭什么留名青史呢?姽婳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闺阁即未降,女儿即忠义。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什么是省亲呢?俗语所谓“回娘家!”什么是娘家呢?既然主角是女儿,娘家是女儿的父母,也就是根本源头了。所以,省亲等于寻根溯源!荣国府这个源头是什么呢?是华夏朱明!从当今天子的宫中回到前朝的荣国府,省亲便是“反清复明”四个字了!或者叫“复我华夏”!

图片

  鬼者,归也。没错,“省亲”即“归省”,贾元春半夜省亲,确实可以算作是“鬼吟哦”。毕竟,《红楼梦》的主旨是“怀金悼玉”的悼亡之作,悼亡的是“三春去后诸芳尽”的百花凋零后的冬季景象。没有第四春,故曰,惜春,春熄也,实在是一个鬼故事,不信你看惜春的《虚花悟》。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现成的悼亡之作有两首“长歌当哭”,分别是《芙蓉女儿诔》和《姽婳词》,都是为闺阁忠义悼亡,直呼主题,林四娘的一片忠义之志,结果是“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自然也就成了鬼了。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姽婳词》就是“鬼吟哦”的《鬼话词》,我也无能为力了。

图片

  马践胭脂,闺阁死社稷,魂依城郭,归宁省亲,一曲《红楼梦》,唱的可不就是“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如果读到这里,你还不懂什么是“家住江南本姓秦”,什么是“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我也是真没辙了。

  没错,归宁省亲,写的是光复华夏朱明的十年,历时三个时期,故曰三春,所以,上一回说书,姜子告诉大家,大观园说的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个历史时段!元春省亲,真相是归宁春起之元,元者,源也,原也,溯本清源,光复华夏之寓,十二本身就是个王字的拆字法,一体两面。

  而说到时间,就不得不说季节,姜子这些年已经说过无数遍了,春红香玉四个俗字,特指华夏。春者,花也,华也。红者,朱也,明也。香为华夏文明传承,故曰书香门第。玉者,王天下也,奉天承运也,传国玉玺也。

图片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以春夏秋冬代指三大阵营,华夏者,夏为家贼,反之,秋冬萧瑟寒冷,百花凋零,是为后金胡虏。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是飞燕,书中却有一个春燕,一家子三个婆子,是大观园动乱的始作俑者。芳官认了春燕亲妈何婆为干娘,藕官的干娘夏婆子是春燕的姨妈,而春燕的姑妈管着花草,得罪了莺儿。

图片

  春燕道:“藕官认了我姨妈,芳官认了我妈。我姨妈刚和藕官吵了,接着我妈为洗头就和芳官吵。这一带地上的东西都是我姑娘管着,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利害,一根草也不许人动。你还掐这些花儿,又折他的嫩树,他们即刻就来,仔细他们抱怨。”

  《红楼梦》故事里,怂恿赵姨娘去找芳官麻烦的是夏婆子,不许藕官祭奠的也是夏婆子,夏者,家贼也!

  夏婆子道:“我的奶奶,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如今我想,乘着这几个小粉头儿恰不是正头货,得罪了他们也有限的,快把这两件事抓着理扎个筏子,我在旁作证据,你老把威风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礼。便是奶奶姑娘,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子说你老的。”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

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红楼梦:可卿本姓秦,后来姓什么?养生堂之谜,答案在她两个女儿身上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
姜子说书 2024年09月21日 21:20 福建
  文/姜子说书

  读懂“省亲”二字,你就知道《红楼梦》为啥被禁了!明白大观园为啥是“省亲别院”,你就知道作者为啥遮遮掩掩不敢说实话了!

  《红楼梦》故事里,诸艳所住大观园,原是为贾元春省亲准备的,庚辰眉批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却是欲盖弥彰!

图片

  庚辰眉批: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己卯冬夜。

  作者开篇就说了,《红楼梦》是为闺阁著书立说。闺阁女儿凭什么留名青史呢?姽婳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闺阁即未降,女儿即忠义。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什么是省亲呢?俗语所谓“回娘家!”什么是娘家呢?既然主角是女儿,娘家是女儿的父母,也就是根本源头了。所以,省亲等于寻根溯源!荣国府这个源头是什么呢?是华夏朱明!从当今天子的宫中回到前朝的荣国府,省亲便是“反清复明”四个字了!或者叫“复我华夏”!

图片

  鬼者,归也。没错,“省亲”即“归省”,贾元春半夜省亲,确实可以算作是“鬼吟哦”。毕竟,《红楼梦》的主旨是“怀金悼玉”的悼亡之作,悼亡的是“三春去后诸芳尽”的百花凋零后的冬季景象。没有第四春,故曰,惜春,春熄也,实在是一个鬼故事,不信你看惜春的《虚花悟》。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现成的悼亡之作有两首“长歌当哭”,分别是《芙蓉女儿诔》和《姽婳词》,都是为闺阁忠义悼亡,直呼主题,林四娘的一片忠义之志,结果是“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自然也就成了鬼了。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姽婳词》就是“鬼吟哦”的《鬼话词》,我也无能为力了。

图片

  马践胭脂,闺阁死社稷,魂依城郭,归宁省亲,一曲《红楼梦》,唱的可不就是“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如果读到这里,你还不懂什么是“家住江南本姓秦”,什么是“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我也是真没辙了。

  没错,归宁省亲,写的是光复华夏朱明的十年,历时三个时期,故曰三春,所以,上一回说书,姜子告诉大家,大观园说的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个历史时段!元春省亲,真相是归宁春起之元,元者,源也,原也,溯本清源,光复华夏之寓,十二本身就是个王字的拆字法,一体两面。

  而说到时间,就不得不说季节,姜子这些年已经说过无数遍了,春红香玉四个俗字,特指华夏。春者,花也,华也。红者,朱也,明也。香为华夏文明传承,故曰书香门第。玉者,王天下也,奉天承运也,传国玉玺也。

图片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以春夏秋冬代指三大阵营,华夏者,夏为家贼,反之,秋冬萧瑟寒冷,百花凋零,是为后金胡虏。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是飞燕,书中却有一个春燕,一家子三个婆子,是大观园动乱的始作俑者。芳官认了春燕亲妈何婆为干娘,藕官的干娘夏婆子是春燕的姨妈,而春燕的姑妈管着花草,得罪了莺儿。

图片

  春燕道:“藕官认了我姨妈,芳官认了我妈。我姨妈刚和藕官吵了,接着我妈为洗头就和芳官吵。这一带地上的东西都是我姑娘管着,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利害,一根草也不许人动。你还掐这些花儿,又折他的嫩树,他们即刻就来,仔细他们抱怨。”

  《红楼梦》故事里,怂恿赵姨娘去找芳官麻烦的是夏婆子,不许藕官祭奠的也是夏婆子,夏者,家贼也!

  夏婆子道:“我的奶奶,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如今我想,乘着这几个小粉头儿恰不是正头货,得罪了他们也有限的,快把这两件事抓着理扎个筏子,我在旁作证据,你老把威风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礼。便是奶奶姑娘,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子说你老的。”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

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红楼梦:可卿本姓秦,后来姓什么?养生堂之谜,答案在她两个女儿身上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12: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娇杏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5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204
被浏览
103,862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条评论
​分享

50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安思危
安思危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21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题问得好!

我觉得,娇杏是曹公一把辛酸泪第一滴泪前的一声叹息。是辉映主题的第一个对照组。也是为了写英莲。

如果啰嗦说几句的话,杏为仆,莲为主。写杏在表,叹莲为里!

脂批字字珠玑,一丝不漏。

且看:

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
这交代了名字意寓侥幸。而幸从何来呢?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甲戌侧批:注明一笔,更妥当。】谁想他命运两济,
娇杏分明是丫鬟的命,何来命运两济呢?

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
可叹这便是丫鬟的命,夫人的运了,说命运两济也未尝不可。

但是我们的正主英莲小姐呢?

【甲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好一个有命无运,把我好端端一个千金,硬是给了薛大傻子。娇杏册作夫人,而香菱呢?

凤姐道:“...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甲戌双行夹批:一段纳宠之文,偏于阿风口中补出,亦奸猾幻妙之至!】
还惨遭河东狮折磨(夏金桂你不是人,其实,夏金桂这个桂字也是有讲的,题外话就不啰嗦了),曹公你好狠心呐!

至此,曹公又念了两句诗:

偶因一着错,【甲戌侧批: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戌侧批:更妙!可知守礼俟命,终为俄莩。其调侃寓意不小。】
娇杏也就算说完了。

那么娇杏有何作用呢,其实我觉得从娇杏这里延伸开去,到第五回英莲的判词: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曹公在红楼梦大格局下的思想,在英莲身上已经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诠释: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公灰线草蛇,我觉得万艳同悲,千红一哭,英莲是第一个,而英莲的参照物就是娇杏。越是往后看(尤其是脂批还老剧透),仿佛就看见了英莲宿命,就越是不可抑制地悲哀,如此看来,娇杏用处颇大。

同时娇杏、英莲、英莲变身后的香菱、以及混蛋夏金桂中的:杏、莲、菱、桂,寓意颇深。对英莲的刻画,辉映着整部书的主题,颇得一沙一世界之感(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而娇杏呢,就是这粒沙子上的一个棱角。

再者,从娇杏本身分析,或多或少也看得出曹公的心思,只是娇杏来去匆匆,也未得详说,但看贾雨村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宦海得意之后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那娇杏又何去何从呢?

真是乱烘烘,甚荒唐,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夜深思及此,不禁喟叹...



一下是五个带脂批的引用,全是原文,没有我的胡言乱语了。

前三个引用是贾雨村和娇杏出现的三段。

第四个引用是英莲(香菱)和夏金桂的段落。

第五个引用是贾琏回家后从凤姐嘴里带出的英莲刚嫁入薛家的遭遇。

粗疏地方,多包涵。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甲戌侧批:八字足矣。】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戌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雨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雨村不觉看的呆了。【甲戌侧批:今古穷酸色心最重。】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侧批:是莽操遗容。甲戌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甲戌眉批:这方是女儿心中意中正文。又最恨近之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蒙侧批:如此忖度,岂得为无情?】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甲戌侧批: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蒙侧批:在此处已把种点出。】
这是贾雨村第一次见娇杏。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甲戌侧批: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甲戌眉批: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也。】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甲戌侧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蒙侧批:起初到底有心乎?无心乎?】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蒙侧批:不忘情的先写出头一位来了。】
这是贾雨村升任新太爷,娇杏二次见到贾雨村。

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可比。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甲戌侧批:细。】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戌侧批:为葫芦案伏线。】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甲戌侧批:所谓“旧事凄凉不可闻”也。】一宿无话。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甲戌侧批: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甲戌侧批:一语道尽。】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甲戌侧批:找前伏后。士隐家一段小枯荣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封肃回家无话。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甲戌侧批:注明一笔,更妥当。】谁想他命运两济,【甲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着错,【甲戌侧批: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戌侧批:更妙!可知守礼俟命,终为俄莩。其调侃寓意不小。】【甲眉: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
这是贾雨村找到封肃,名为报恩,实为娇杏,也是书中第三次娇杏和贾雨村同时出镜。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庚辰双行夹批:画出一个悍妇来。】鼻孔里哧了两声,【庚辰双行夹批:真真追魂摄魄之笔。】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庚辰双行夹批:说得出便是慧心人,何况菱卿哉?】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庚辰双行夹批:又虚陪一个兰花,一则是自高身价,二则是诱人犯法。】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金桂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香菱笑道:“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了我来时,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得名字。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凤姐道:“...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甲戌侧批:补前文之未到,且并将香菱身分写出。脂砚。】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甲戌双行夹批:何曾不是主子姑娘?盖卿不知来历也,作者必用阿凤一赞,方知莲卿尊重不虚。】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甲戌双行夹批:一段纳宠之文,偏于阿风口中补出,亦奸猾幻妙之至!】

大暑刚过,窗外就淅淅沥沥,哈尔滨七八月份的光景,竟泛起了几分秋意...

编辑于 2016-08-17 12:15
​赞同 217​
​2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kuren
kuren
关注我干嘛,我又不是大V
4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可以说一个,可能不是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贾雨村这个人物更丰满。

贾雨村本身并不完全是个脸谱化的坏蛋,是个笔墨不多形象却非常丰满的人物。

一开始批注就说了,通常小说中,坏蛋一定是獐头鼠目身形猥琐,然而这贾雨村却是五官端正,粗眉大眼,身形高大。

后来他当了官,又不是一般小说中写的,贪污受贿、沉迷美色之类的,却是因为手段残酷,因此被弹劾。

再后重新做官审薛蟠的案子,他一开始也是打算主持公道,后来经师爷那么一点拨,就开始借花献佛。

他承了贾家的人情,却还给薛家,也是侧面证实了贾史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做的每件事都是这样。

他因为娇杏多看了他一眼就念念不忘,高中归来不忘当年青睐;

却忘记甄士隐资助于他,在朝为官却不为恩人找回爱女。

你也很难完全苛责于他。

如果彼时甄英莲还在人贩子手上,他顺顺手就救了;

可是现在甄英莲已经是奴籍,已经失了身作了人的小妾,背后还缠着一桩人命官司,而且就是自己判的,

这要是细查起来,把金陵闹个天翻地覆都不止了。

反正就是,有点良心,但不多。

发布于 2022-10-28 09:02
​赞同 47​
​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豆子
豆子​​
2022 年度新知答主
26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原文:

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正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娇杏者,侥幸也。

发布于 2016-07-22 22:14
​赞同 265​
​3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语鲸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各行业研报又长又难懂?「语鲸」免费AI阅读助手,精准【秒】总结
信息太多太复杂?不知如何整理没头绪?用语鲸,智能AI阅读助手,轻松应对海量信息,智能生成文章概述,省时省力加省心!查看详情
miss cheng
miss cheng
一世俯首只为红楼,青春痴迷SD,玛丽苏黑,阴谋论厌恶者,尊重原创,抵制抄袭。
3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娇杏,侥幸也。

甄英莲,真应怜惜也。

一个原为奴仆,因为一厢情愿过度解读的一面之缘,命运两济,机缘巧合成为主子夫人。不过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最后必定也是不得善终的苦命女子。

一个原为正经的乡绅千金,因为莫名其妙的祸起,有命无运,阴差阳错的变成卑微的奴婢侍妾。美好纯真却遭遇颟顸龌蹉的大傻子和歹毒无良的悍毒妇,被糟蹋的只剩一缕香魂。

侥幸怜惜的两厢命运,原是风云无常的错位颠倒。但最后终归薄命司一途,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为叹息。

编辑于 2016-07-23 23:58
​赞同 30​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泠洵
泠洵
雁渡寒潭
3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人的命运说穿了无非两种,一种真应怜,一种就是真侥幸。娇杏就是后文那些看似命运两济的人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你也许会联想到探春、湘云,或者李纨、宝钗,这些与杏花颇有渊源的人,或者和娇杏一样奴才翻身做主的赖尚荣等新晋贵族,但殊不知红楼梦中还有最大的一朵“娇杏”——贾元春。

细读元春封妃和娇杏被雨村纳妾,几乎是一笔不差照应着写的。



1、官家传话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


2、惊恐相迎

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忙出来陪笑启问。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


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


3、缉拿带走

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


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4、阖家惊慌

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5、探得消息

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一宿无话。


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6、庆贺喜事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


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世人都羡慕娇杏,希望成为娇杏,可惜曹公借元春的悲惨告诉世人:娇杏过得一点都不幸福。苦海中没有人是幸福的。元春和娇杏获得了人人追求的尊贵、荣华显耀,可代价是被薄情寡义的皇家和贾雨村呼来喝去,做一个没有尊严失去感情的奴隶。事实上我觉得娇杏是全书最悲惨的一个角色,如果她不被贾雨村看上,兴许还能配得个正常小厮,而就因为看了贾雨村一眼,后半辈子只能和魔头锁在一起。宝玉和魔鬼薛宝钗结成姻缘尚还有出家一条路可以选择,而娇杏身为一个女子除了依赖贾雨村或者死去,还有别的路可走吗?推而广之抽得杏花嫁得贵婿的探春湘云,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的李纨,她们又何尝真的幸运呢

还不如做真应怜来得干净。

发布于 2023-03-08 16:40・IP 属地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藻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凤藻,汉语词汇。拼音是fèng zǎo,释义是比喻华美的文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凤藻

拼音
fèng zǎo


外文名称
expressions as beautiful as a phoenix

释义
比喻华美的文辞

目录
1解释
2出处
3女校校刊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比喻华美的文辞。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1、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谒龙旗於武帐,挥凤藻於文昌。"

2、唐·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

3、唐·黄滔《祭陈先辈》:"始者随计归越,上书入秦,擅价而侯门倾动,呈功而凤藻精新。"

4、宋·司马光《稷下赋》:"惜夫美食华衣,高堂闲室,凤藻鸱义,豹文麋质。"

5、杨夔《送张相公出征》: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

折叠

投水自尽的初唐诗人----卢照邻 青山不老001 2015-10-30   |  1048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投水自尽的初唐诗人----卢照邻

  老天的公平,常常被平民百姓们私下里解释于某一个人生案例的得失情状。绝对的公平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元素符号来体现,而相对的公平,则散布于神而又玄的天道之中。譬如“初唐四杰”,叱咤文坛,纵横捭阖,然而都“人不如文”。其文才高,其人位卑;文章汪洋恣肆,人却辗转飘零;文历千年而不衰,其人命运悲苦且早逝。这样的“得失公平”,是钢丝绳上的游戏,看似绷得紧紧,精彩纷呈,实质颤颤兢兢,脆弱如柳。“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不堪病痛折磨,含悲怀愤,竟然像屈原一样投水而死,令人扼腕不已。  
  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曾有过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卢照邻也不例外。他少从名师,博学能文。大约在18岁,入邓王(李渊十七子,唐太宗之弟)府,从事文字工作。王府书多,“有书十二车”。整理图书,抄抄写写,这样一份赋闲的工作,给好学的卢照邻带来了无尽的阅读喜悦。据说卢照邻的记性很好,那么多的书,竟可“略能记忆”。处于学习之中的人,始终如一种飞天的状态,撷取知识的浪花,以开掘无限的精神世界,填补着有限的生命空间。他沉浸在浩瀚文海中,如鱼得水,“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长安古意》      
  那时的长安,是世界一流的繁华大都市。战争阴云散去,生产与创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文化精英们的笔下,开始自觉地展示和流露出大唐复兴的富庶景象。这首开唐代长篇诗章先河的《长安古意》,将帝京之都的生活情状写得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尤其是从长安城里散发出来的、自上而下的、开放包容的人文空间,为适应民众精神世界的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爱情崇高,百物皆虚,这一声自由的呐喊,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言,他“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还不止这些,卢照邻文才高古,自号幽忧子,所作之文,笔力雄厚,“时人莫能评其得失”。邓王对他爱重有加,常常对人说,这是我府中的司马相如啊。      
  好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十多年的自在时光终于过去,接下来,他将要承受的,是直到临死的悲苦。那个对他百般呵护的邓王,英年早逝,卢照邻失却庇护,后来入蜀为小官。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却不幸染上风疾(风痹症),先是一条臂膀废掉,后来一条腿也随之瘫痪,真正是寸步千里,咫尺山河,从此,开始了十年的幽悲饮泣之路。  
  形体的残损,是人生的大失。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所有这些突如其来的重大生理变化,是一个曾经健康的人所无法承受的,如同当头一棒的垂直打击。老天的不公平,常常发生在春风得意之时。得意与失意,人生的落差,霎那间被千百倍地放大了。公务场合难以露面,私人社交也不愿参加,花前月下的缠绵并肩也成奢望,哦,所有正常的身体功能,都要哪里去了?!就连端一碗粥,也是困难不已的事情,卢照邻无奈地躺在床上,拍着僵如木雕的腿脚,一声叹息,陷入深深悲苦之中。辞职的报告递了上去,很快便得到准辞的批复,但这样的报告,写得多少心有不甘。不过,比辞官的决心更大的,还是治疗。对于康复的希望,立即上升为比为官为文更为紧要的事情。  
  多少次的泪落枕巾,多少次的通宵不眠,多少次的闭门不出。在经历灰心失望之后,卢照邻还是以一个患者的姿态,走上了漫漫求医之路。  
  治疗风疾并非易事,困难也接踵而至。首先面临的是治病费用。因为要服用丹砂等药,而丹砂价值不菲,一两就须二千文,这对于家贫的卢照邻来说,无疑是捉襟见肘。他写过一篇《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遍呈朝中名士,开口求乞,“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最为第一”。在文章的末尾,说得很直白而可怜,如果没有丹砂可赠,“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是庶几也”。这封公开信大概被广泛传抄发送,如同今天的媒体发布爱心捐助活动。可是,对于生性要强的卢照邻来说,实在是无奈之极的事情吧。      
  余家咸亨中良贱百口,自丁家难,私门弟妹凋丧,七八年间,货用都尽。余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怜,破产以供医药。——《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  
  本来家庭经济就不宽松,自从生病,生活更加拮据,卢照邻便是在这样的日子里,灰蒙蒙地活着。期间,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连用药都成了问题,只能以劣质丹砂服用,由此又带来另一个痛苦的问题,药效不佳,而且有副作用,对身体健康不利。有一年,其父去世,卢照邻恸哭哀号,竟致丹药呕出,药气随涕泪流出,只能卧床苦咳不已。  
  友谊是一种无价的储蓄,在适当的时候,还是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那封写得哀戚凄凉的公开信,在京城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好友闻讯,纷纷来到床前,嘘寒问暖,不时捎来衣药,给他病弱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  
  当代才子卢照邻生病,也惊动了药王孙思邈老先生,年过九旬、白发苍苍的老人亲为医治。在这期间,卢照邻曾经以弟子的身份向药王学医求治。老人家一再要他坚定康复的信念,稳定情绪,并且对如何养生、处世提出了自己的高见,核心要义是两个,一个是要自慎自珍,一个是要有忧畏之心, “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振之灾”,这两个人就医治疾病的话题曾经有过长长的谈话,《新唐书》、《太平广记》等都有大量引用的章节内容,是关于患者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史料。  
  在孙思邈老人的精心调理之下,卢照邻的风疾一度趋于好转,但药王后来随唐高宗龙驾西游(高宗患有严重的风眩,一种眩晕症,严重时目不能视,以致政事悉委武则天裁决,孙思邈的随行,主要是医疗保障),后又回乡颐养。卢照邻像一只孤单的羔羊,只能在深山中,服丹养病,以自疗度日。
  身左是书,身右是药。病中的卢照邻,也曾有过与命运与死神的抗争。在山中,他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日。那是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囊中无钱,膝下有书。能排遣精神上的寂寞与肉体疼痛的,惟其有书。卢照邻在病中坚持阅读,坚持写作,也享受着山中的无边风月,这是上帝给他的馈赠。我们可以想见,深谙儒佛道三教的卢照邻,僵卧山中,与死神作过无数次的挣扎与斗争。也许最令他惬意的,是忍着病痛折磨,奋笔疾书,落下张张盈满墨香的文字。病痛使他丧失了正常人的肌体功能,能够从中得到补偿的,也许只有那一筐古书,数篇文章。
  病痛下的人生,是别样的人生。昔日在京城,在邓王府,青楼酒肆,呼朋引伴,长醉不醒;现在身体残疾,遁入深山,行走不遍,苦痛相缠。人生最难承受的两重天地,卢照邻领略得更为真切,这也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功名利禄进行返归本真的冷静思考。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病人作家,总可以在他们笔下读到关于生命与生活的哲思妙论,也许,在病中,能够舍弃许多健康人梦寐以求、追逐不已的东西,由病痛引发不为常人关注的人生思考,实现大道归真。
  十年,十年的时光,毕竟太过于漫长。身居深山之中,远离红尘,远离佳人,远离庙堂,腹中才华,怎地打发这绵绵无期的时光?而且,生活又每况愈下,疾病却如火中烧。涧中无人迹,古树为伴,朝霞作邻,他只能撑着病体,在暗室之中,隔着窗子望着外面寒暑易节,鸟翔于空。短暂的阅读与写作的快乐之后,常常是更加漫长的痛。朝朝暮暮之间,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白发丛生,双鬓如染。“钟鼓玉帛兮非吾事,池台花鸟兮非我春”,他含悲叹息,悲声如孤猿哀鸣,如独鹤长啸,他就好像是一尾伤鳞之鱼,一只折翅之鸟,心力交瘁。难以排遣的,还是阵阵袭来、不可名状的失意之悲。他想到了死。用朋友们的资助,他在具茨山下买了数十亩的田园,为自己预先建造了墓室,每日僵卧其中,等候死神。
  一系列不好的消息相继传来:女皇武则天登基了,好友骆宾王失踪了,药王孙思邈离世了。自己的身体,眼看着也像冻僵的羔羊,渐冷渐木。卢照邻卧在床上,含恨挥杖,打碎了那只日日熬汤煎药的瓦罐子。他就是那只药罐子,外被火苗炙烤,内为苦药浸泡——生理与心理的激烈交锋,终于到了不和调和的阶段。他所能做的和十分想做的,是实践死,以死求生。  
  记得初读到卢照邻的自诀时,十分震惊,可是,中国及世界文艺史的自杀现象由来不少,读起来,也是令人心疼不已。我从网上摘了长长一溜熟悉并且令人敬慕的名字:      
  1893年,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1905年,中国的近代作家陈天华于12月8日蹈海自杀;  
  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投湖自杀;  
  1941年,饱受精神分裂折磨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在3月28日投入马斯河自杀;  
  196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由于多种病症和精神的困扰,在海边把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自杀;  
  1968年,著名作家杨朔,文化大革命中不堪迫害,服安眠药自杀;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1991年,台湾作家三毛在台北自己寓所的卫生间里,用丝袜上吊自杀;      
  哀莫大于心死。这些自杀的人群中,有的是病于己,有的是病于时,但都是心死才死。说到底,人还是脆弱且可怜的,作家尤其神经质,总觉得自己代表着社会的良心,亦难于世道和人心妥协。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有谁敢轻言死事?有谁肯狠心抛别亲人?有谁愿意舍弃这人间无边春色?卢照邻活着,一定是觉得生不如死,所以才毅然决然地寻死。从《五悲文》和《释疾文》里,透露出他决意了却残生的众多信息,“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嗟不容乎此生”,“恩已绝乎斯代”,笔下充满了悲凉、悲愤和悲哀。与亲属诀别之后,他纵身一跃,投入茫茫颖水,委身鱼腹,一死解千悲。(文/一金一鑫)

黄滔1《汉宫人诵<洞箫赋>2赋》 耕读洛阳 2021-08-23   |  108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黄滔1《汉宫人诵<洞箫赋>2赋》以“清韵独新,宫娥讽诵”为韵
王子渊3兮谁与伦(【行批】起飘然不群),洞箫赋兮清且新。丽藻4上闻于天子,妍词遍诵于宫人。名价有兹,写札于御笺彤管5。风流无比,吟哦于贝齿6朱唇7。
注释:
1、黄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县人。唐乾宁二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2、《洞箫赋》:是西汉时期通音律、善辞赋的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篇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因现存的赋体中属首创,故后人称之为“诸音乐赋之祖”。


3、王褒:王褒(前90年—前51年),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人。少孤,家贫,事母至孝,以耕读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笔砚之处,县城南书台山便是他另一个攻书的地方。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一生留下《洞箫赋》等辞赋16篇。
4、丽藻:华丽的文藻。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5、彤管:《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李贤注:“彤管,赤管笔也。”
6、贝齿: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的贝,也称齿贝。晋法显《佛国记》:“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像编贝一样洁白整齐的牙齿。唐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赋》:“风流无比,吟哦於贝齿朱脣。”


7、朱唇: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
斯赋也,述江南之翠竹,生彼云谷。甘露8朝洒,瑞烟9晴扑。般斤10遽取于贞劲,夔律11乃知其蕴蓄。既而植物惟一,乐工惟独。九重帝子12,俄聆于玉韵金声;两掖佳人,争致于瑞编绣辅。
注释:
8、甘露:甘美的露水。《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9、瑞烟:祥瑞的烟气。唐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10、般斤:古代巧匠鲁班的斧头。语本汉扬雄《法言君子》:“般之挥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后以般斤喻大匠技能。
11、夔律:即夔乐。借指庙堂雅乐。夔为舜时乐官,故称。《尚书虞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12、九重帝子:此指当时之太子汉元帝刘奭也。《洞箫赋》先写了竹林中的景物,后写箫声的动人,用力描绘,着力铺陈,细腻有致,扣人心扉。做太子时的汉元帝“令后宫贵人皆诵读之”。
授受相从,彤闱13绛宫14。始喧喧而历览,旋一一以精通。十二琼楼15,不唱鸾歌16于夜月;三千玉貌17,皆吟凤藻18于春风。莫不鲁殿19惭魂(【行批】转接一气),巫山破梦。应教墨客以心死,解得红妆之口讽。时时桂席20,惊飘舞雪于罗衣;往往兰台21,误下歌尘于绮栋。
注释:
13、彤闱:为朱漆宫门,借指宫廷。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拂雾朝清阁,日旰坐彤闱。”
14、绛宫:本义是漆成红色的宫殿,引申为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殿。唐裴漼《奉和御制平胡》:“庙略占黄气,神兵出绛宫。”
15、十二琼楼:《西王母传》:“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崙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


16、鸾歌:鸾鸟鸣唱。南朝陈张正见《重阳殿成金石会竟上诗》:“鸾歌鳷鹊右,兽舞射熊前。”亦比喻美妙的声音或歌乐。
17、玉貌:指美女。战国楚宋玉《笛赋》:“頳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独相向。”
18、凤藻:比喻华美的文辞。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谒龙旂于武帐,挥凤藻于文昌。”
19、鲁灵光殿: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遭汉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亦省作“鲁殿”。注者以为此处以“鲁殿”代指王延寿该赋,而下句“巫山”则代指宋玉《高唐赋》《神女赋》。
20、桂席:盛宴。南朝齐谢朓《鼓吹曲送远》:“琼筵妙舞绝,桂席羽觞陈。”唐王勃《七夕赋》:“啸陈客于金床,命淮仙于桂席。”
21、兰台:“兰台”是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位于宫中,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置兰台史令。今“兰台”成为档案和档案机构的代称。《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没入秦,郢中立王,楚顷襄王亦曾理政于兰台之宫,有“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 楚国著名文学家宋玉,伴楚王游于兰台之宫,劝谏顷襄“以兰台为基地,奋发图强,恢宏楚业,请王青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
于时闻赵瑟22,寝秦筝23。驻云雨24,咽咸英25。非春而御苑花坼,当夏而幽闺景清。如燕26人人,以词锋而厉吻(【行批】到装句法,其原由于王氏);雕龙27字字,于禁署而飞声。泉喷香喉,云靡绿鬓。岂贯珠之歌28同调,固如簧之言29别韵。遂使霞窗30触处,不吟纨扇之诗31;乐府无人,更重箜篌之引32。
注释:
22、赵瑟:指瑟。因这种乐器战国时流行于赵国,渑池会上秦王又要赵王鼓瑟,故称。
23、秦筝:古秦地的一种弦乐器。《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
24、驻云雨:此当为巫山云雨典。
25、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26、如燕:注者以为即“入宴”也。
27、雕龙:《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裴骃《集解》注引刘向《别录》:“驺衍之所言五德始终,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28、贯珠之歌:贯珠:比喻珠圆玉润的诗文、声韵。《礼记注疏》卷三十九〈乐记〉师乙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金句,累累乎端如贯珠…”。
29、如簧之言:《小雅节南山之什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唐孔颖达疏:“巧为言语,结构虚辞,速相待合,如笙中之簧,声相应和。”
30、霞窗:华美的窗户。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十一:“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31、纨扇之诗: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西京杂记》卷二:“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怀章绶还至舍亭,而国人未知也。所知钱勃见其暴露,乃劳之曰:'得无罢乎?’遗与纨扇。”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32、箜篌引:箜篌,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代有演奏箜篌之高手,但从十四世纪后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唐代诗人李贺有《箜篌引》一诗,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
斯则琴赋33与笛赋34奚过,才子获才人咏歌。体物之能有是,属辞之道如何。一千余字之珠玑,不逢汉帝35;三十六宫之牙齿,讵启秦娥36(【行批】流水对法)。方今天鉴求文,词人毕用。有才可应于妃后,工赋足流于嫔从。洞箫之作兮何代无,谁继当时之吟诵。【尾评】:“文江律赋,美不胜收,此篇尤胜。句调之新异,字法之尖颖,开后人多少法门。”
注释:
33、琴赋:马融、蔡邕、傅毅、嵇康皆有《琴赋》,不知具体所指也。
34:笛赋:不知系宋玉之《笛赋》,还是马融之《长笛赋》,抑或其他。
35、汉帝:注者以为当专指爱赋之汉武帝也。
36、三十六宫:极言宫殿之多。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37、秦娥:此当指弄玉也。《列仙传》卷上《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归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卢照邻:对生活充满挚爱,用生命写诗天才
微雨凭澜2020-02-11 22:09





卢照邻的生活跨越了繁荣强盛的太宗、高宗两个时期,是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王杨卢骆”四人,卢照邻排在第三,但是排在第二的杨炯曾经说过:“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可见卢照邻在杨炯的心中地位非常之高。


卢照邻早年接受的儒学教育,有着非常宏大的抱负,形成了“济世”的思想。然而生不逢时、自负秉性、疾病折磨等毁灭了他的人生理想。命运似乎对待卢照邻格外不公,因此他对于生死的体验更加深刻。所以,卢照邻的诗文中对生死的表述和看法比较多。
卢照邻一生可以说是经历颇丰,曾经皈依宗教,也曾寄情自然,甚至用自杀来维护生命尊严,这一段艰苦的生命历程,虽然痛苦很多,但是整个过程都渗透着他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良好的教育形成了宏大的理想,但现实的残酷却撑不起未来。
卢照邻出生在氏族豪门,卢氏在初唐时期也是名满天下,还是著名宰相房玄龄的妻侄。良好的家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儒家的理念充实了他的思想意识,由此而形成了“济世”的人生抱负。但是他的作品中也曾经咏叹过向往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谋取功名,还有他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
《紫骝马》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释疾文粤若》(节选)于是裹粮寻师,褰裳访古,探旧篆于南越,得遗书于东鲁,意有缺而必刊,简无文而成补。入陈适卫,百舍不厌其栖遑; 累茧重胝,千里不辞于劳苦。
卢照邻不同时期的一些书信、序言中也可以常常见到“道”“仲尼”“仁义”等儒家教义和信念。这些都表露出他积极进取的心态。但是却也说过“兼济天下”并非易事,在时代、个性、疾病使得他与理想越来越远的情况下,产生了生不逢时的感慨。生不逢时成了他仕途坎坷的根源,也铺垫了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旧唐书》称卢照邻 “年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可见他自幼聪颖,而少年得志也造就了他“恃才傲物”的自负个性,经常夸耀自己,还多愁善感,醉情诗酒。这种多愁善感的才子形象,显得与官场格格不入。


《释疾文粤若》(节选)皇考庆余以弄璋兮,肇锡予以嘉词。名余以照邻兮,字余以升之。
《哭金部韦郎中》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疾病折磨将卢照邻带入了一个极其痛苦的世界。他日夜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甚至要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疾病不仅侵蚀了他的肉体,更吞噬了他美好的心灵,剥夺了他的尊严和前途。他悲叹己之不遇,他痛苦、他孤独、他哀嚎,然而无济于事。
疾病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他体验到了世态炎凉,感受了巨大孤独。疾病剥夺了他追求人生理想的权利。生不逢时、个性缺陷、疾病折磨集中在了他一个人身上,无论怎样抗争都无济于事。他才德兼备,却无缘无故就遭受了深重的苦难,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有太多的疑问和愤怒。然而它们还是一起将他推入了一个无望的世界里。


看不到任何希望和乐趣,于是陷入了佛道之中不能自拔。
疾病的折磨已经使得他无暇顾及所谓人生理想,现实生活让他感受不到任何的乐趣和希望,而儒家文化亦不能带给他精神支柱。从而他便逃到了佛道二教中,求医问药,寻求肉体和心灵上的解脱。对生命的的意义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悲文》(节选)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 武后尚法,己独黄老; 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文章中提到过问询“黄老”之事。胡壕《谭 宾 录》也记载:“思遂既有推步道养之术,照邻与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洗,皆执师资之礼。” 为求解脱肉体的痛苦,他遍访良医,四处求药,甚至放弃了他的高傲和自尊。
《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余以其为人也。名过其实。然穷达之际,则西狩获麟,所不能免,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自郐而下,曷足讥焉? 余家咸亨中良贱百口,自丁家难,私门弟妹凋丧,七八年间,货用都尽。余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怜,破产以供医药。属岁谷不登,家道屡困。兄弟薄游近县,创钜未平,虽每分多见忧,然亦莫能取给。海内相识,亦时致汤药,恩亦多矣! 晚更笃信佛法,於山间营建,所费尤广。
寄情自然纵情山水,用生命审视自然风光。
无论是佛还是道都只能有限地超越痛苦,不能使他真正摆脱痛苦。他把视线转移到了白云幽石、青松玄鹤上,并在心灵上与其产生共鸣。此时常人眼中再平凡不过的景物,在他眼中都成了鲜活的生命。他用生命审视着生命,他笔下的事物都成了生命的代言。


《双槿树赋》寂寞攸利,栖闲此地,委命卷舒,随时荣顇。外无婴夭之祸,内有逍遥之致。朝朝暮暮落复开,岁岁年年红以翠。若夫游蜂戏蝶封其萼,轻烟弱雾络其条。去不谓之损,来不谓之饶。故能出君子之殊俗,入诗人之旧谣; 齐显昧於两曜,效生死於一朝。同丧我之非我,固虽凋而不凋。别有亭伯儒门,令思诗友。翰苑旷其吞梦,文锋高而照斗。咏芜滋之朝夕,悲积薪之先後。缛绣起於缇纺,烟霞生於灌莽。岂与岩幽弱篠,涧底枯松? 徒冒霜而停雪,空集凤而吟龙。讵得奉仙闱之广价,连笔匠之为容? 已矣哉! 东方生闻而叹曰: 故年花落不留人,今年花发非故春。倏兮夕陨,忽兮朝新。侏儒何功兮短饱? 曼倩何负兮长贫? 聊寄辞於庭树,傥有感於平津。
在他的眼中,朝开暮敛的木模花成了生命的轮回。生命通过木模花的 “朝朝暮暮落复开,岁岁年年红以翠”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继而他便将这种生命视作是人生的真谛,把自己划归到了生命循环往复的大自然界中,从而淡化疾病带来的死亡阴影。


结语。
惨遭厄运、理想失落、信仰坍塌,一切的一切都让卢照邻痛苦不堪。他虽寄情于自然,然而却仍不甘心生命默默地逝去。他不甘才华被埋没,不甘被疾病吞噬,不甘被命运捉弄。所以他决定通过著书立说来弘扬自我价值,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在忍受病痛折磨和命运玩弄的同时,他奋力写下了一篇篇充满血泪的心灵独白,向残酷的命运发出一声声的抗议。在孤独和绝望包围他的同时,他不停寻找着新的抗争力量。创作,成了他在病痛中最重要的生命寄托。
命运的不公激发了卢照邻坚强的生命意志。虽然面对冷酷的社会和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对生命的探求。他寄情于自然,不断探寻新的生命,期待生命的轮回往复; 他抒情言志、延续生命,表达对命运的抗争。纵观卢照邻对待生命的态度,可以看到他对生命异常的珍爱之情。
他将所有的痛苦、愤慨、无奈都融注于笔端,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生命的宣言,而他那顽强的生命意志也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对抗命运,不断追寻着新的生命增长点。诗人是以终结生命的痛苦行为,深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无限挚爱。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徐志摩:人和诗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 作者

    李白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全唐文》


  • 作品体裁

    散文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台榭,居高明。吾之友于,顺此意也,遂卜精胜,得乎龙兴。留宝马于门外,步金梯于阁上。渐出轩户,遐瞻云天,晴山翠远而四合,暮江碧流而一色。屈指乡路,还疑梦中;开襟危栏,宛若空外。呜呼!屈、宋长逝,无堪与言。起予者谁?得我二季。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与白云老兄,俱莫负古人也。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秦安),隋末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叶、蜀中诸说。少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开元六年(718),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开元十二年(724),离开故乡,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遍长江中下游地区。天宝元年(742),诏征入长安,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因权贵谗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洛阳与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乱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永王兵败后,被判罪长流夜郎。中道遇赦放还。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有《李太白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2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璘 - 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 锁定
李璘(?-757年),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郭顺仪(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唐朝宗室。

李璘之母郭顺仪早逝,李璘由其兄李亨养大。李璘聪敏好学,工书。初封永王,任荆州大都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基本信息
本名
李璘

别称
李泽(初名)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719-721(之间)

去世时间
757年

爵位
永王

父亲
唐玄宗李隆基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相关
3历史评价
4史籍参考
5人物争议
6家庭成员
折叠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其母顺仪郭氏是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李璘幼年时失去母亲,由其异母兄李亨亲自抚养,李亨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 李璘年长后,聪明好学,但容貌很丑,颈偏而不能正面看人。

折叠封王授官
折叠谋乱被杀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适逢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璘,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璘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璘率兵进至当涂,李希言已屯兵丹阳,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先前唐肃宗因李璘不奉诏,派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与李成式策划招抚劝喻他。当时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在广陵,有一千余人马。啖廷瑶邀李铣屯兵扬子津,李成式则派裴戎带广陵兵三千戍守瓜步洲伊娄埭。 李希言部将元景曜、李成式部将李神庆并以其众投降李璘,李璘将阎敬之斩首示众,江、淮地区大为震动。 高适、来瑱与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二十日,裴戎到达瓜步洲后,广树旗帜,大阅士兵。 李璘与李偒登上城墙远望,面有惧色。季广琛知事情不能成功,对诸将说:"与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反叛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而诸子中没有比永王更贤能的。如果总领江淮精锐之兵,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现在不这样,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说呢?"众人同意,便割臂为盟。当日,浑惟明奔往江宁,冯季康、康谦奔往广陵的白沙,季广琛带领步兵六千逃奔广陵。李璘派骑兵追随其后,季广琛说:"我感谢大王,故不忍决战,只是逃命归国而已。如果再逼我,将决一死战。"追者停止,这才离开。

当夜,李铣列阵于江北,夜燃火把,人持两炬,影乱水中,观测者以双倍相告,李璘军也举火把相应。李璘怀疑朝廷兵马已渡江,带着儿女和部下逃走。天亮后发现有诈,再进城备好舟楫,让李偒驱众直奔晋陵。间谍告诉说:"永王已逃跑!"李成式率兵前进,召募敢死勇士赵侃、库狄岫、赵连城等共二十人,先锋到新丰后,李璘使李偒、高仙琦迎击。李铣与李成式合成阵势,张左右翼,射中李偒肩部,其军便败。高仙琦与李璘奔往鄱阳,鄱阳司马闭城不纳。李璘大怒,烧烧城门进去,取库里兵器,夺取余干,将南逃岭外。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兵赶上他,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被擒,皇甫侁将他杀死(一说中箭而死)。 李偒也被乱兵所杀,高仙琦逃走。

李璘未败时,太上皇发出诰文:"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李璘死后,皇甫侁送其妻子到蜀地,太上皇伤悼很久。唐肃宗因他是自己抚养的,没有宣布他的罪行 ,并对左右说:"皇甫侁拘捕我弟,不送往蜀地而擅自杀掉,是何道理?"从此不再用他。薛寔等都处以死刑。 李璘的儿子李攒为余姚王,李侦为莒国公,李儇为郕国公、李伶、李仪并为国子祭酒。

折叠人物相关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永王正月东出师",按永王璘本来是以至德元载十二月二十五日"东出师",诗言"正月"者,乃是特意用《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及《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之典,言永王璘以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月率领唐朝水军沿长江东下扬州,执行玄宗所发布之维护大唐一统天下之命令,乃是获得肃宗之认可。其重大历史背景,是按照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载八月十八日《明皇令肃宗即位诏》之册命约定,在克复上京之前,上皇即玄宗有权处置远离肃宗之南方地区军政事务,并令所司奏报肃宗。

折叠历史评价
刘昫等《旧唐书》:"少聪敏好学,貌陋,视物不正。"

欧阳修《新唐书》:"长聪敏好学。貌陋甚,不能正视。"

折叠史籍参考
《旧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

《新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七》

折叠人物争议
李璘的出生年月史籍无载,但根据其异母兄弟李敏和李瑁生年推测,应在719年到721年之间。

《新唐书》卷八二《永王璘传》:"(季)广琛知事不集,谓诸将曰:'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叛逆,如后世何?'"

按《新唐书》虽成书于北宋,但其史源包括唐代实录国史及传状记集等,当其中文字记载为今存原始文献所未见而又能被相关原始文献所证实时,即应以原始文献视之。《新唐书·永王璘传》载璘将领季广琛所说永王璘"如总江淮锐兵",亦证明永王璘下扬州时是如《旧唐书》及《册府元龟》所载任江淮兵马都督。因为"总江淮锐兵",是指统领江南东路、淮南路之兵,永王璘若只是统山南东路等四道节度使,而非江淮兵马都督,如何说得上"总江淮锐兵"?所谓"如"者,假如也,指未到江淮兵马都督治所扬州已被打成"叛逆",不得"总江淮锐兵"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9: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判词,都有引用典故。比如林黛玉的“咏絮才”是谢道韫故事。薛宝钗“停机德”是乐羊子妻典故。史湘云是湘妃的典故。王熙凤是武则天的典故,迎春是“中山狼”的典故等。


每个典故都一一对应伏笔,命运脉络一清二楚。

读书人循着典故理解人物,更容易清楚明白。

要说判词最特别的引经据典是贾元春的判词,上下两句引用了两个经典故事。

“榴花开处照宫闱”,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

“虎兕相逢大梦归”,揭示贾元春尸位素餐。

两者归总,指向了贾元春之死和贾家覆灭之因。

“虎兕相逢大梦归”,典出《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是孔子教育弟子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家臣,面对季氏膨胀不轨的不臣之心,要勇于作为和担当,不能放任自流,酿成灾祸。

贾元春坏在面对贾家对皇帝的不臣不恭之心,既视而不见,又推波助澜,最终拉着贾府一起殉葬,是为“大梦归”。


但本文要讲的是另一个典故,“榴花开处照宫闱”,为什么是作者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最终导致身死家亡之祸。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后句榴花的典故是对前句的解释。足以说明贾元春为什么会二十多岁还不明辨是非。

那么,“榴花开处照宫闱”典出哪里呢?就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

潘淑,三国东吴孙权皇后,先为罪臣之女入宫为婢,后得孙权宠幸晋升为夫人。

五月榴花神之说,源于潘淑生前曾有“榴环台”的典故。

据说,潘淑为夫人时,孙权常与她一同游览昭宣台。曾于醉后吐酒于玉壶中,不想竟掉出一只红宝石戒指。


潘淑命人将戒指高挂在石榴枝上,并在此地建高台,称作“环榴台”。后因“吴蜀争霸,‘环榴’谐音‘还刘’,恐有妖异之象”,遂又改名“榴环台”。

潘淑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十二花神之五月榴花神。

“榴花开处照宫闱”,便以潘淑的经历影射贾元春。

潘淑的历史名声并不好。《三国志》记载其:“性险妒容媚”。说她容貌妩媚动人却生性善妒,心态不正常,凡事都要占足上风。这点简直是贾元春的翻版。

元春明知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非皇帝本意,还同意贾府倾尽家财操办贵妃省亲,不就是其“凡事要占上风”的虚荣么?

而妒忌、小气、阴险,恰是王熙凤翻版,不也是王夫人的写照?

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有限的出场表现,恰恰表现出她的这些个性格缺陷。


比如,省亲不见贾环,卷入父亲的妻妾之争,不符合她的贵妃胸怀和地位。

比如,元宵节灯谜,与贾环置气。

比如,支持王夫人,将贾宝玉从贾母身边调离,安排进全是女儿的大观园,才有后面贾宝玉脱离管束,在母亲房中公然调戏金钏置其死。

比如,以贵妃身份在清虚观打“祈求风调雨顺的平安醮”,太过僭越。

比如,支持金玉良姻,反对宝黛姻缘等等。

贾元春的这样性格,也注定她会步上潘淑的老路,死的可怜又可叹。

孙权晚年病中,潘淑一心想让儿子孙亮(吴少帝)登基。按说孙亮已是太子,等孙权死后自然继位。

潘淑只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她就可以成为一国太后。

可此时她利令智昏,不辨是非,竟公然卷入了太子继位之争。

要知道孙权虽病却还没死。太子孙亮又尚年幼。

潘淑不管孙权缠绵病榻,没有夫妻之情。

不顾国朝安稳,插手帝位之争,没有皇后之责。


且潘淑自己也有野心。史载:(潘淑)曾"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这可是大事。

母壮子幼,孙权岂不担心自己死后潘淑干预朝政?

所以,潘淑在一天夜里突然莫名被几个宫人给缢死。孙权“大怒”,将行凶者全部杀死。于是,这桩公案便成了历史悬案。

潘淑是病死,还是被人缢死,有分歧。

潘淑是被宫人自发缢死,还是被孙权暗中派人杀死,有分歧。

不管如何,显然是潘淑不辨是非,才召来杀身之祸。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长到二十多岁就要明辨是非,潘淑显然是个糊涂任性之人。也为自己的人生召来死劫,成为贾元春之谶。

贾元春的年纪比贾宝玉大十岁那样,省亲时她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符合“二十年来辨是非”的说法。

而元春任性省亲不说,省亲当晚数次哭哭啼啼,和贾母王夫人抱怨家里送她进宫,皇宫是不见人的去处。和父亲抱怨如今富贵不如小门小户天伦之乐,怨妇一般仿佛她一辈子不嫁人守着父母才是好的……这等不合时宜的事,分明就是潘淑一样的糊涂任性不辨是非。


反观元春突然被晋升贤德妃背后的问题,她显然是不想的。

如果不是皇帝发现贾家不臣不恭,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有结党嫌疑,不得已晋升她分化之,以她无子无宠如何能够晋升?

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元春对此却无知无觉岂不是愚蠢?

既然晋升有问题,就要韬光养晦,改弦易辙。不但自己尽心伺候,低调做人,也要敦促贾家忠顺皇帝以自保。

可贾元春如何处之?太上皇下旨省亲,贾家踊跃响应,更遭皇帝忌讳。她不说禁止贾府操办,还积极响应。为了一己虚荣同意省亲,不光掏空贾府钱财,更是让皇帝对她和贾府深恶痛绝。为日后她的死,贾府的抄家埋下苦果。

关于贾元春的死,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暗示贾元春与贾家就像马嵬驿之变的杨贵妃和杨家一样结局。

杨贵妃被皇帝赐缢死,潘淑被缢死,贾元春岂不也是被缢死?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已足够说明问题。

曹雪芹在书中伏笔极为清晰,读书人稍作功课也就一清二楚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02 12:53・IP 属地天津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40 , Processed in 0.7198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