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1: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宝玉是男人,他与表姐妹不妥,为啥会葬送名声?男女大防到底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古人为啥禁止自由恋爱呢
 姜子说古书 2023-11-11   |  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宝玉是男人,他与表姐妹不妥,为啥会葬送名声?男女大防到底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古人为啥禁止自由恋爱呢?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在王夫人跟前进言,要求把贾宝玉移出大观园,太太听了,大惊失色,以为宝玉已经和谁作怪了。而袭人则说出了一番未雨绸缪的话来。

  袭人忙回道:“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给出的理由是“男女授受不亲”、“七年男女不同席”,便是同宗族的亲姐妹,长大成人了也要避嫌,何况林黛玉和薛宝钗并非贾家人,一处生活着实不方便,这一点,便是林黛玉,也曾经提到过。



  黛玉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在古代,男女分开居住,才是大家族的常情,就比如贾探春跟着贾母一处生活,只有贾环跟着赵姨娘起居,按照古人的规矩,女孩子可以娇生惯养些,男孩子必须发奋图强,而偏生书中的贾宝玉是史太君的心肝宝贝,成了个例外。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于是乎,袭人又说了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话,真真是“君子防未然,见机天地先。开物象未形,弭灾忧患前”的大道理,深得王夫人敬重。



  袭人道:“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倘或不防,前後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确实喜欢在女孩子堆里闹,但是,他毕竟是个男孩子,为啥袭人认为,贾宝玉若是和表姐妹发生点什么事,王夫人就要承担教子无方的责骂呢?又怎么会断送一辈子的名声呢?为啥袭人这些丫鬟和贾宝玉偷试,就不怕影响贾宝玉的名声了呢?

  袭人道:“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後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

  在古代,年轻的女人是不能抛头露面去外面谋生的,而婚育便是女人后半辈子的保障,正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对女人负责,自然就体现在下聘迎娶这件事上,结了婚生了孩子,男人是要对女人和孩子一辈子的衣食住行负责的。



  贾宝玉虽然是个男人,看似吃不了亏,但是,他若是碰了哪个大家闺秀,那也是必须娶人家过门的,不然这不负责任的名声,可不就拖累荣国府了吗?哪怕是两人有婚约,过门之前,也不宜提早发生什么,不然作为侯门公府,不尊重对方的名声,也不是好听的。这恰恰是荣国府爱惜羽毛的体现。

  至于袭人这些丫鬟,那是卖倒的死契,丫鬟压根就没有自由身,原本也没有什么“尊重”二字可言的,就好似“宫里的女人都是皇帝的女人”一般。再则房里人又没有数量限制,只要荣国府给丫鬟提供一辈子的吃穿便罢了,绝没有任何人能够对此说三道四。

  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不过求一求,只怕身价银一并赏了这是有的事呢。二则,贾府中从不曾作贱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样尊重的。因此,他母子两个也就死心不赎了。

  没错,丫鬟是奴才,好似物品一般,没有人权可言的,无所谓负责,更无关名声。不像娶妻,古代也还是一夫一妻制,必须慎重,必须负责,事关双方名声,不能视同儿戏。



  宝玉若是和自由身的女子发生了什么,结果没娶人家,传出去那就是荣国府教子无方,不仁不义不负责,自然也是连累祖宗声名的大事。

  就好比司棋和潘又安自由恋爱,虽然双方都是一片真心,甚至于潘又安的父母也已经默认了此事,但是,既然没结婚,就不能私相授受。

  便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上面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本来荣国府已经逐出司棋,让她父母自行娉嫁,偏生她母亲强势,逼死了司棋,潘又安则把带的小刀子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抹死了,最后依然酿成了悲剧。



  他妈气得了不得,便哭着骂着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那知道那司棋这东西糊涂,便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直流,竟死了.他妈哭着救不过来,便要叫那小子偿命.他表兄说道:“你们不用着急.我在外头原发了财,因想着他才回来的,心也算是真了。”

  都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偏生男人多变又多疑,分明是贫贱之交,动不动又担忧女人爱的是他的财。若是潘又安变心,司棋又当如何自处?虽然可以再嫁,但必然因此事受到责难。



  他妈妈看见了便心软了,说:`你既有心,为什么总不言语?'他外甥道:“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若说有钱,他便是贪图银钱了.如今他只为人,就是难得的.我把金珠给你们,我去买棺盛殓他.”

  所以,古代禁止自由恋爱的男女大防,其实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年轻的女孩子上当受骗。古代还不允许女人抛头露面去赚钱,若是被男人骗了去,下半辈子可怎么活呢?

  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未必是良缘,但至少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吃穿吃饭,何况男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爱情,他们能负的所有责任无非就是给女人和孩子提供衣食住行。

  一部《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是婆婆,多疑又唠叨;严嵩是丈夫,贪婪又自私;可怜了儿媳妇胡宗宪,做小伏低,任劳任怨,两袖清贫,一无所有,还要受尽所有人的责难。几千年来的宗族礼法,所有的儿媳妇不都是胡宗宪吗?婚姻对于女人是剥削和压榨,女人为何却不得不结婚呢?



  越是山区,父母越是告诉女儿,家里的田地没有你的份,你若是不结婚,以后老了,找不到工作了,连口饭都吃不上,便是你死了,祖坟家庙,都没有埋你的地和供你的牌位。

  家里的房子没有女儿的份,逼得女性要么独自贷款买房,用无数倍的代价换取安身之所,要么寄人篱下,随时接受婆家扫地出门的恐吓,卑微得像个奴隶、佃农,而男性天生就是奴隶主和地主,可以凭借着一亩三分田横行霸道。

  时代确实变了许多,但,女人更要学会自强不息,更不能指望男人能够成为自己一辈子的衣食父母。女孩们请记住,自由恋爱这玩意,永远没有安身立命来得重要。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作者写宝玉参禅机,写的是他的真身,与出家无关!黛玉之问,如何作答

红楼梦:天下大观,歌舞团艳绝古今,更有尼姑团团长富比石崇邓通

红楼梦:娇杏凭啥取代香菱成为人上人?因为她的儿子就叫贾桂!兰桂齐芳,是荣源宁演四个字

红楼梦:史湘云真的是史家嫡长女吗?她口中的“我们太太”指的是谁

红楼梦:赵姨娘夺了荣国府的家私,却被贾桂送给了芳官!难怪她会被戏子群攻

黛玉养了三只宠物,护主的被怼,撒谎的被重用,爱着家的却拆了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2: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1 08:45
13934楼  


宝玉眉飞色舞地讲了半天,绕了一个大弯,最后是这样收尾的:

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其中的秘密?原来宝玉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黛玉就是“香玉”,那“香玉”又是指什么呢?应该说这里面包含的意思就多了,在这宝玉在讲这个故事前曾闻到黛玉身上有一股非常好闻的香气,书中是这样描写黛玉身上的味道的: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从那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子的香。”

黛玉身上的香气是自产的,不同于宝钗身上发出的冷香是吃药吃的。接紧着的描写宝玉非常喜欢闻黛玉身上的香气:

黛玉忙笑道:“好哥哥,我可不敢了。”宝玉笑道:“饶便饶你,只把袖子我闻一闻。”说着,便拉了袖子笼在面上,闻个不住。

我在前面的文章分析,黛玉身上发出来的是自然的香气,而黛玉又是花的化身,所以在《葬花吟》里才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词句,这样看来黛玉身上发出来的应该是象征着花香。而花在《红楼梦》中又是象征着“华夏”、“大明”、“汉人”,所以黛玉身上的香气应该象征着华夏之悠久历史,大明之光荣传统,汉人之优良风气。

我在前文中说过“玉”在书中又象征着大明,黛玉本身又影射着崇祯皇帝,名字中又有个“玉”字,所以她自然就是“香玉”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宝玉讲的“香玉”的故事实在是寓意深刻,是指大明之香,汉人之香,华夏之香,看来作者真的是将大明王朝夸成一朵花了,还花香四溢。而从表面的故事来看又可以是在讲黛玉的体香,这一明一暗真是恰到好处。我们再结合“茜香国女国王”,关键是体会一下“茜”和“香”二字,那就非常容易理解这其中的影射关系了,所以“茜香国”是暗指明朝,这个“女国王”自然就是黛玉的“传影”,因为《红楼梦》中将明末历史中的风云人物都隐写成一个个的女子,所以黛玉自然就成了“女国王”,这也更证明黛玉是在影射崇祯皇帝了,证据又增加了一个,实在是让人没想到。作者居然可以见缝插针,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书中影射历史,而且恰到好处,可惜的是很难让人看出来。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2: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1 14:52
13950楼  


@V哥掰谎 13866楼 2014-08-21 12:23:47

有不少网友为我提供很重要的线索,要不说人多力量大呢,前些天有人发现一个证据,让我也很是欣喜,出现在第四十回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了潇湘馆,有这样一对段话: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应该说这里......

-----------------------------

@火影奈良鹿丸 13878楼 2014-08-21 14:28:45

方笑道:“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也就是说,黛玉的闺房比“上书房”还要好,而上书房是满清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比满人读书的地方还要好的地方,那自然是汉人明人读书的地方了。

猥琐的撸猪,你要不要夸我两句。

-----------------------------

你很厉害,佩服,可不知道明朝的时候这个地方叫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2: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轮回的鱼

2014-08-21 15:59
13955楼  


@V哥掰谎 12419楼 2014-07-21 16:39:32

黛玉自谦自己身上发出的是“俗香”,那是一种什么香呢?在这里作者重点突出的一点就是黛玉自己身上自产的香气,并非跟宝钗一样因为吃了什么东西而发出的,也没有熏什么香,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这是何意呢?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一下黛玉这个人,也就是说作者同样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来用这种香味表现黛玉身上的某种特性,黛玉并不仅仅是在影射崇祯皇帝,或者说这是象征着黛玉和崇祯皇帝身上的某种特别的品质!在黛玉的《葬花......

-----------------------------

这样说有点渗人了,宝钗是食花之人,而黛玉是花的化身,这么说,黛玉其实也从侧面来说是被宝钗逼死的,即崇祯是被满清逼死的,但崇祯不是呗李自成逼死的么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1 16:10
13957楼  


作者只是简单地通过这个“茜香国女国王”从蒋玉菡的角度入手呼应了一下黛玉,努力做到让蒋玉菡与宝玉全面影射,作者真是神人呀!也就是说作者尽可能的为蒋玉菡找到与宝玉能够相互影射的地方,而且主要的几个关键的点进行呼应。其实蒋玉菡呼应宝玉的地方还不止如此,我会在《宝玉挨打》一文中介绍更多这方面的呼应情节,到时候大家肯定会更加赞叹作者的神奇的!

根据刚才这段“香玉”的故事来看,我觉得第九回里的出现的“香怜”和“玉爱”二位,也应该与此有关,书中人物之间的联系实在太广泛了!这二位的名字中不是有“香”和“玉”二字吗?这太让人吃惊了吧?难道跟黛玉有某种联系?我相信会有很多朋友表示不可理解,甚至坚决反对,我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我相信这是符合作者一贯的写作思路的。

至少有一点我们都承认,“香怜”和“玉爱”这两二位的名字貌似随意取的,可仔细一想肯定与“香玉”的情节有关系,他们对象征“传国玉玺”的宝玉和秦钟眉来眼去就很有深意。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当成小孩儿的顽皮,但他们之间肯定是同性恋的关系,感觉这回里四个小男生要集体一起乱搞,场面一定会很火爆!而小说中对同性恋不但不排斥,反而跟异性恋同等对待,这几个人之间也应该象征着某种关于“香玉”与皇权关系的意思,这一点很让人意外,黛玉不也是对象征“传国玉玺”的宝玉有类似的恋情吗?那同性恋情也应该是类似的象征,在隐写的故事过程中这两种恋情区别应该不大。

那为什么非要给这二位取的外号中有“香”、“玉”二字呢?既然黛玉就是“香玉”,这不由得让人产生怀疑。我们看看书中第九回里是怎么描写秦钟和“香怜”的不幸遭遇的:

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虽都有窃慕之意,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只是都惧薛蟠的威势,不敢来沾惹。如今宝、秦二人一来了,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缱绻羡慕,亦因知系薛蟠相知,故未敢轻举妄动。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不意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此一日。

本来四个小孩儿眉目传情,只能是“基情”,于是其中有二位暗递秋波,没想到引起一场风波,导致“天下大乱”的局面。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4 09:38
14022楼  


作者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却能够体会到这种氛围来!但作者也只是用了几个字,就能让我们联想出这么多情景,这应该是诗人作诗的某种意境,或者也是画家的一种写意的手法,实在是高明。这好象与我们中学时学的“通感”或“移觉”的味道有几分相似,出自朱自清的那句把花香形容成为“仿佛远处高渺茫的歌声似的”。

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写法: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丫头们简单的两句话,一下子能让人立刻联想到黛玉到之前,贾家人一直在积极准备,谈论她家庭的情况,让小厮们去大门外等候她的到来,有消息及时汇报,四处打听,甚至打扫她的新住址,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居然能通过刚才那句话“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一下子想象出来,这些话中传递了远多于文字中描写的信息,这就是这种写法的魅力。

在第三十二回里,袭人对湘云说了一段话,也有类似的味道在里面: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

袭人一句话就让人联想到两个少女当年说私房话的情景。估计当年袭人与湘云两个人大概就是聊以后两个人嫁谁,是不是共侍一夫之类的。作者虽然没有将这个情景写出来,但能让我们体会到两个小女孩儿当年说这些话的样子,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过在第三十二回里两个女孩儿也就十几岁,那十年前两个人才几岁,甚至湘云五岁都未必到,袭人可能大一些,也不过七八岁,两个这么大点儿的女童居然就说这样的话?是不是有些太早熟了呢?所以这个情节有点太夸张了,书中的年龄有错乱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我在后面的文章中有专门的分析。另外在第三十九回里,有这样一段:

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庚双夹:分明几回没写到贾琏,今忽闲中一语便补得贾琏这边天天热闹,令人却如看见听见一般。所谓不写之写也。刘姥姥眼中耳中又一番识面,奇妙之甚!〗

这里的批语已经将这里的“不写之写”分析得很清楚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4 12:38
14030楼  


如果仔细体会一下,确实让人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连批书人都对这样的写法深表赞叹。再比如在第八回里有这样的情节: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甲侧:着眼。若不是宝卿说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业。〗〖甲戌眉批:在宝卿口中说出玉兄学业,是作微露卸春挂之萌耳,是书勿看正面为幸。〗

宝钗简单的一句“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就让我们体会到宝玉平时不务正业的样子,一副富家子弟公子哥一天到晚的吃喝玩乐的情景跃然纸上,这也应该属于“不写之写”的手法。同时也将宝钗喜欢劝宝玉读书,动不动用些话来敲打一下宝玉的癖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真是做到两不误。再比如在第二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甲戌双行夹批:几个“谁家”,自北静王公侯驸马诸大家包括尽矣,写尽纨绔口角。〗那贾芸口里只得顺着他说,说了一会,见宝玉有些懒懒的了,便起身告辞。宝玉也不甚留,只说:“你明儿闲了,只管来。”仍命小丫头子坠儿送他出去。

宝玉与贾芸聊天,肯定也都是聊些很无聊的内容解闷,而作者仅仅用几个“谁家”的排比句,就让要感觉将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无聊透顶的生活勾勒出来,而这条批语也写得极为恰当,这就是典型的“不写之写”。而这条批语中说得也非常到位,其实这些地方完全可以发挥出很多情节,但作者只用了几句就让我们全都体会到了。

大家都知道秦可卿的葬规模之宏大,可以说是书中场面最大的一次,相比之下,贾敬之死的出殡就显得差了很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在第六十四回里有一条批语特意告诉了我们原因:

〖蒙回前总批:此一回紧接贾敬灵柩进城,原当铺叙宁府丧仪之盛,然上回秦氏病故凤姐理丧已描写殆尽,若仍极力写去,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故书中于迎灵送殡极忙乱处却只闲闲数笔带过。忽插入钗玉评诗、琏尤赠佩一段闲雅文字来,正所谓“急脉缓受”也。〗

批书人告诉我们,如果把贾敬的丧事也往大里写,极力去写,跟秦可犯的丧事在规模上“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所以作者避免让读者读类似的文字,不然给人以重复的感觉,不能再有更大的突破,所以数笔带过,这也是所谓的“不写之写”的手法。

之所以我在这里要介绍这种手法,因为书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不少让人不太容易明白,所以我也是在这里起个头,到时候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容易解释清楚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4 13:35
14033楼  


除了“传影”和“主副”以及“不写之写”以外,还有一些更怪的写作手法,比如有的是一个角色身上要兼不止一个历史人物影射,而是身兼数职。虽然这种“一对多”的情况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也是最容易让人困惑,因为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就是一个角色应该对应一个历史原型,所以这样惯性的思维遇到了“一对多”的情况,自然就会越想越感觉不可思议。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作者再创作的时候要兼顾表面故事与所隐写的历史能否有机地结合而不得以采用的手法,还要考虑书中表面故事的发展是否有意思。另外可能是在五次增删的过程中,为了隐写某段历史,所以只能强行将一段史料或原型放到一个角色的身上,这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思考才能找到答案。有些角色在前面影射的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之后又影射的是另一个历史人物,所以这的角色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来说就非常困难,再加上我们看到的明末那段历史与作者们看到的有不少差别,所以对于有些情况确实无从下手。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看透所有的这些角色的多重影射,但已经找出了出书中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存在。比如我个人感觉元春身上应该可能影射着不止一个历史人物,贾琏、甚至贾珍身上也至少有两个历史人物的影射,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两、三个历史人物身上的特征放在一起当一个人来分析,那自然是找不到答案的,而且越分析越晕,也就是说我们必需要把他们身上的几个角色分离开,这样我们才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我会在后面专门进行分析。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伏笔”,所谓的“草蛇灰线”,我怀疑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因为作者受到了《推背图》的影响。可以说书中的伏笔千奇百怪,种类繁多,这就需要我们仔细体味,而不能轻易放过。而“伏笔”这一手法我们都比较熟悉,但一定要注意经常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后面的一些重要情节进行了改编和加工,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故事,在前八十回里演绎出来,而且这些情节居然也写得非常好看,可往往我们意识不到这是后面的伏笔,是一种提前的上演,实在是奇妙之极,我会结合具体的人和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

总之作者的这些手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感觉很奇异,我们还需要仔细体味其中的奥秘。在后面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书中一些非常明显的让人吃惊“传影”组合、“不写之写”以及“一对多”的写作方法,所以如果大家不理解这些概念会感觉不容易理解,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有个思想准备哟,我苦口婆心地讲了这么多,为的就是给后面的讲解打基础,不然大家在看后面的文章会思维灵乱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四儿+芸香//蕙香】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5 09:36
14054楼  


第二十章 神秘的“四儿”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介绍了《红楼梦》中有“传影”这样奇特的写作手法,肯定让人感觉有些怪怪的,其实书中类似的“传影”的例子很多,甚至可以说满书是“传影”,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介绍,相信到时候大家会让人目瞪口呆的。也就是说书中的“传影”描写是常态,我们应该努力习惯这一写作手法,慢慢地不再大惊小怪。所以从现在开始的多篇文章中,几乎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红楼梦》是谜书,而这是猜谜的重要一项。

本篇文章中介绍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证据不太充分,所以我也是战战兢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我还是相信我自己的感觉,觉得跑偏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大家一起认真思考一下,应该可以达成共识。

《红楼梦》里有个很小的角色叫“四儿”,相信很多读者对她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书中关于她的描写很少,她算是个极其“边边角角”的人物,所以用她那点可怜的文字来写一篇文章实在有些难度,但我个人却觉得她这个角色非常重要,也非常神秘,因为作者既然让这样一个戏不多的角色出场,而且贯穿了书中很多回,还与宝玉有那过一些交流,其中肯定是有目的,甚至大有深意。我按照着这个思路仔细研究以后确实有了全新的、极为重要的发现,所以今天大书特书一番,我相信可以引起一番争论和思考,从而能够更能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

四儿一开始不叫“四儿”,她一出场,宝玉就为其改了名,而改名的原因居然是宝玉跟袭人呕气,感觉这个原因也够无聊的。我们看看到第二十一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蒙戚庚双夹:原俗。〗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蒙戚梦庚双夹:“花袭人”三字在内,说的有趣。〗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

宝玉因为与袭人拌嘴,于是故意将“蕙香”改名为“四儿”,我们还知道她以前还叫过“芸香”,这样看来前后她改过两次名字,也是书改名最为频繁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8-25 11:06
14057楼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感觉到宝玉选中这个丫头改名好象纯属偶然,看她长得要好一些,“生得十分水秀”,所以随口选中了她,也让人感慨小人物的命运是如此可悲,会因主子一时的恶好而起伏不定,难怪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呢,而且也让我们感慨长相对人的命运往往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宝玉还借机说名字里有花儿的都玷辱了好名好姓,这明显是在讽刺袭人和麝月,而且也是在间接讽刺宝钗。而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偷笑也很有内涵,我在前面介绍了这二人都是“钗副”,还互为“传影”,所以偷笑的也是这二位笑,没有晴雯或其他什么人。根据我之前对袭人和宝钗相关文章的介绍,我们自然可以知道袭人、麝月和宝钗这三位根本就不是什么花的化身,“花袭人”这个名字是专门为了影射宝钗的“冷香丸”发出的冷香而存在的,我在前文也说过麝月这个名字也是为了影射宝钗所住的蘅芜苑里的异香而设置的,所以宝玉的气话也是有的放矢的,并非胡言乱语,有这层意思在里面,也符合书中背面故事的原则,也就是说“传国玉玺”骨子里是喜欢大明的,这跟宝玉有“爱红”的毛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对这些细节应该非常留心,所以对于宝玉的话可不能简单看过了而不过一脑子。

同时通过这次发火我们也能感到宝玉也是有脾气的,是个纯爷们,该硬的时候能硬起来。我感觉这段描写也是宝玉将来会跟袭人发更大脾气的伏笔,也就是说这些小的细节并非空穴来风,无病呻吟,都似乎与后回的情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宝玉为什么会对“蕙香”这个名字这样挖苦呢?表面上看是呕气,但实际上是对袭人、甚至是对宝钗的不满,从骨子里来分析,更是对满清的愤恨和鄙视。我这个说是不是太夸张了呢?其实我们应该仔细看懂书中的脉络以及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在第十七回里,贾政一行人等在大观园参观游览,来到了蘅芜苑,看到了面里有很多从未见过的奇异古怪的植物,长得很是吓人,还发出怪怪的香气,于是众人纷纷展示自己的文采,书中描写道:

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

“兰”是一种香草,而“蕙”一种熏草,所以“兰风蕙露”这四个字是为了突出蘅芜苑里的这股异香。另外我在分析宝钗的文章中也说过,作者用“风”和“水”来形容满清,所以我们再看“兰风蕙露”四个字,里面充满了满清的味道。难怪满清政府非要大搞“文字狱”呢,汉人的文人实在是太狡猾了!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畸笏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gdmmman

2014-08-26 07:39
14078楼  


畸笏叟在《红楼梦》创作中的作用:

【脂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庚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庚眉: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

以凤姐点戏暗喻自己的太监身份和在创作《红楼梦》一书中的作用。

结合未得证实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又称:癸酉本石头记里面的部分批语:

【忽见绮霰、秋纹、碧痕说说笑笑进屋来。[怎不见檀云俟?改之][宝玉前回误折檀云之齿。 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 畸笏叟] 】

【宝玉道:“袭人可讨太太老太太喜欢呢,又懂事又勤快,这不太太给他说了一户人家,姓蒋,富裕的很,有房有地,和袭人见了面,也看上了,就是不知道袭人答应不答应。[笑杀!恰似刘妪口气,宝玉未必有。此语删之,再拟为妥。] 】

【见司棋撞墙而亡,也唬了一跳。[雪芹大错矣!司棋前回已出。贾门何来此文,极不妥,删净重拟。盖雪芹欲写王夫人之厌淫媾之徒,却前后谬误。叹叹!]】

【我就是副册最后一个来报道的[盖后回起,皆写十二钗正册。故行文草率,急令袭人、司棋、香菱辈有交代。叹文字难作至此。]】

可以看出,畸笏叟是对原稿的再创作者,“史湘云”有可能暗喻“史三相云”=此史由三人相诉说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4:37 , Processed in 0.0586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