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1: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
查看百科>>
作品列表
点绛唇(和邓中甫晚春)
[宋]刘辰翁
燕子池塘,乱红过尽秋千晚。絮飞欲倦。正是帘初卷。睡起无情,犹道天涯远。羞匀面。乍惊红浅。梦自无人见。

清平乐·深红半面
[宋]刘辰翁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清平乐·君词为寿
[宋]刘辰翁
君词为寿。绝妙孙辛妇。但恨杯无露添酒。空等待梅花久。喜君白首还玄。人间合信天缘。如此相从至老,我亦何倦馀年。

法驾导引(寿胡潭东)
[宋]刘辰翁
春小小,春小小,梅渐著些些。未必神仙无白发,依然林下有黄花。潭影浸流霞。冬十十,冬十十,亥字雁斜斜。不用瑶池偷碧实,不须句漏博丹砂其子新漳浦县尹。阴德遍人家。

法驾导引(寿城山,用寿胡潭东韵)
[宋]刘辰翁
臣尚少,臣尚少,少似此翁些。点半点斑今似雪,飞来飞去自如花。醉眼看红霞。人间事,人间事,倒杖拄颐斜。冷冷清清冰下水,吞吞忍忍饭中砂。选到老人家。

沁园春·送春
[宋]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厄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沁园春·送春
[宋]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沁园春·成佛生天
[宋]刘辰翁
成佛生天,自是两途,任祖生先。看二三大老,依稀吾榜,几多新进,小少齐年。紫陌相逢,青山独往,倚杖鹤鸣听布泉。百年里,但儿时难得,老後依然。吾牛已不耕田。更雨滑泥深自在鞭。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谁似我,似官奴出籍,散圣安禅。

江城子·涌金门外上船场
[宋]刘辰翁
涌金门外上船场。湖山堂。众贤堂。到几凄山,城角夜吹霜。谁识两峰相对语,天惨惨,水茫茫。月移疏影傍人墙。怕昏黄。又昏黄。旧日朱门,四圣暗飘香。驿使不来春又老,南共北,断人肠。

水龙吟(和中甫九日)
[宋]刘辰翁
孤烟淡淡无情,角声正送层城暮。伤怀绝似,龙山罢后,骑台沈处。珠履三千,金人十二,五陵无树。叹岐王宅里,黄公垆下,空鼎鼎、记前度。几许英雄文武。酒不到、故人坟土。平生破帽,几番摇落,受西风侮。昨日如今,明年此会,俯然怀古。便东篱甲子,花开花谢,不堪重数。

上一页29303132333435363738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
查看百科>>
作品列表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宋]刘辰翁
明月秋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秋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水调歌头·未信仙都子
[宋]刘辰翁
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卿卿少年去後,心与道人同。挥麈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锺。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水调歌头 其七 中秋口占
[宋]刘辰翁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馀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
[宋]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会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木兰花慢·自崆峒麦熟
[宋]刘辰翁
自崆峒麦熟,耕犊满、桔槔闲。笑吾党清谈,桔衣櫑具,更进贤冠。仓皇庇公宇下,便秋风、江上不惊寒。雪夜入三城易,槐阴护一家难。东山。零雨几时还。领客竹林间。看满座空尊,轻裘缓带,绿鬓朱颜。风流一笑余事,定碑金、无恙庾家完。又赋南烹初食,明朝餐玉何山。

春景 阊阖开黄道
[宋]刘辰翁
阊阖祥光起,班行好语催。青郊随候应,黄道似催开。梦绕天门去,风从震地回。东西行白日,南北验清台。晓殿分龙角,春城转斗魁。中天符四七,人物万方来。

春景 禅房花木深
[宋]刘辰翁
此处少人迹,禅房深客心。殿廊常寂寂,花木自深深。面壁看红影,蒲团对绿阴。定回蜂欲逗,香在蝶难寻。棋电惊青子,茶烟出半林。客来参话久,隔屋听鸣禽。

春景 其一 小水细通池
[宋]刘辰翁
过雨山泉润,悠悠小水同。未嫌来脉细,更与曲池通。花径频违湿,苔沟暗入丛。却看萍破碧,未觉叶流红。涧壑千枝曲,乾坤一镜中。所嗟瓜地远,不得灌连筒。

文姬归汉图
[宋]刘辰翁
鹤巢覆绝孔文举,锦衾裹葬杨德祖。铜雀春风歌舞长,独复悽然若人女。故人有女胜无儿,满腹兴亡身属谁。琴烧笛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
查看百科>>
作品列表
探梅四绝 其三
[宋]刘辰翁
后五百年无放翁,狂歌醉舞与谁同。渔人入得桃花洞,犹有梅花路未通。

探梅四绝 其一
[宋]刘辰翁
江天欲雪未雪时,绝江探梅驴倒骑。空中著我方成画,乱后逢花且赋诗。

忆旧游·渺山城故苑
[宋]刘辰翁
渺山城故苑,烟横绿野,林胜青油。甚相思只在,林清泉侧,凝碧池头。故人念我何处,坠泪水西流。念寒食如君,江南似我,花絮悠悠。不知身南北,对断烟禁火,蹇六年留。恨听莺不见,到而今又恨,睍睆成愁。去年相携流落,回首隔芳洲。但行去行来,春风春水无过舟。

山花子(春暮)
[宋]刘辰翁
东风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如此苍茫君莫怪,是归家。阊阖相迎悲最苦,英雄知道鬓先华。更欲徘徊春尚肯,已无花。

寿王按察
[宋]刘辰翁
试手东南第一杯,江南知己是寒梅。山中四老知冠起,野外诸生俎豆开。天运又从今日始,江空如见古翁来。清平笑语皆文物,早起书云认鲁台。

寿城山六十五
[宋]刘辰翁
留得八千唐刺史,看成百亿宰官身。不争一月大小闰,犹是两朝耆俊人。今岁两翻初度日,明年三十六宫春。近来化得乡君子,为报麻姑不更尘。

如梦令·落叶西风满地
[宋]刘辰翁
落叶西风满地。独宿琼楼丹桂。孤影抱蟾寒,寄与月明千里。休寄。休寄。粟粟蕊珠心碎。

夏景 绿荷雨跳珠
[宋]刘辰翁
荷外雨潇潇,舟如泊断桥。忽惊红粉乱,又见绿珠跳。万叶明苍水,轻风问步摇。疏疏沾羽盖,点点溅鲛绡。玉露明金掌,红妆湿翠翘。佩痕留不得,立地使魂销。

夏景 其一 夏雨生众绿
[宋]刘辰翁
入夏可曾晴,阴阴众绿成。但惊春尽去,谁信雨中生。一月须梅润,千林但叶声。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芳草非无恨,新条各向荣。秧田禾似浪,满眼几时平。

和答李德臣
[宋]刘辰翁
忍寒一百五,何开落匆匆。华堂托孤根,弃我荆棘中。味言随时变,茗薄酪自浓。蛱蝶金缕衣,更为悦己容。虽无蛾眉妒,怀抱常冲冲。

上一页293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1: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
查看百科>>
作品列表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
[宋]刘辰翁
长欲语,欲语又蹉跎。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孤负水云多。羞拂拂,懊恼自摩挲。残烛不教人径去,断云时有泪相和。恨恨欲如何。

卜算子·早已是三年
[宋]刘辰翁
早已是三年,父老依依借。顾与天公借几年,保我鸡豚社。□□□□□,□□□□□。□□□□□□□,□□□□□。

初晴
[宋]刘辰翁
初日入高楼,归云杂江树。鱼游新雨清,鸟语晨光吐。天容起复睹,烟色转轻素。墙草丽车前,巷沟映泥路。窗明袪宿润,础泫滑微步。会朝有宿客,过午无来屦。沿砌上蠙衣,虚庭竿犊裤。人生足无事,世故非所虑。彼语吾不闻,清风有时度。

冬景 地炉煨榾柮
[宋]刘辰翁
片地为炉古,长镵斫雪来。蒲团容膝坐,榾柮向人煨。凿破昆山璞,方如煖阁开。一根深雨露,四壁涨烟煤。光怪浮螭吻,云星拨芋魁。朱门香兽拥,何意早成灰。

兰陵王(丁丑感怀和彭明叔韵)
[宋]刘辰翁
雁归北。渺渺茫茫似客。春湖里,曾见去帆,谁遣江头絮风息。千年记当日。难得。宽闲抱膝。兴亡事,马上飞花,看取残阳照亭驿。哀拍。愿归骨。怅毡帐何匹,湩酪何食。相思青冢头应白。想荒坟酹酒,过车回首,香魂携手抱相泣。但青草无色。语绝。更愁极。漫一番青青,一番陈迹。瑶池黄竹哀离席。约八骏犹到,露桃重摘。金铜知道,忍去国,忍去国。

八声甘州(送春韵)
[宋]刘辰翁
看飘飘、万里去东流,道伊去如风。便锦缆危潮,伊山御宿,烟雨啼红。愁是明朝酒醒,听著返魂钟。留得春如故,了不关侬。春亦去人远矣,是别情何薄,归兴何浓。但江南好□,未便到芙蓉。念今夜、初程何处,有何人、垂袖舞行宫。伊伊柳,留君如此,如此匆匆。

临江仙(贺默轩)
[宋]刘辰翁
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几年不听渭怀声。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闻说语言都好,便应步履全轻。长生第一是风僧。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临江仙·西曲罥衣迷去路
[宋]刘辰翁
西曲罥衣迷去路,雪销断岸无痕。寻花不拟到前村。暖风初转袖,小径忽开门。却忆临塘桥下马,暗香不是黄昏。人生南北与谁论。岭梅花树下,闲听蜜蜂喧。

一翦梅(和敖秋崖为小孙三载寿谢)
[宋]刘辰翁
人生总受业风吹。三岁儿儿。八十儿儿。深闺空谷把还持。啼看人知。啼怕人知。客中自种绿猗猗。月下横枝。雪下横枝。尊前百岁且开眉。今岁今时。前岁今时。

上一页293031323334353637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2: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辰翁 朝代:宋末元初
已收录作品:575首
相关诗词 (326)相关人物 (16)行迹地图词学图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7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会孟,号须溪。少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不仕,隐居以终。工词,多抒家国之恨,沉痛真率。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
全宋诗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著由子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为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元诗选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年十七,登陆象山之门。年二十四,补太学生。宋景定壬戌,年二十九,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会孟天资超特,人物伟然,以文章居当世之第一流。宋社既屋,肠断哀些,抆泪讴吟,积至万首。文祖先秦、《战国》、《庄》、《老》等书。字体奇逸,自成一家。有《须溪集》二百卷。草庐先生吴澄称其文典雅温润,明白敷畅,读之可见其为正人,非虚誉也。
词学图录
刘辰翁(1232-1297) 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有《须溪集》、《须溪词》。
全宋文·卷八二六二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补太学生,景定三年第进士。以亲老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遂不复出。当贾似道当国,辰翁对策极言时弊,以是得鲠直名,文章亦见重于世。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好评点诗文,多达数十种。著有《须溪集》。见《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三五,《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八八。
共575,分29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留京(1284年)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律诗
远梦孤难到,凭高烟景微。
重留山仆怨,数别里人稀。
病用寒衣尽,书无定日归。
十年行役事,俯首辄歔欷。

挽刘明国(死于寇)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律诗
浮邱成一梦,如此哭斯人。
宇宙真如醉,风霆若有神。
涅槃空万劫,悬解总微尘。
有子承千载,堂堂麟笔新。

题永兴寺双罗汉树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律诗
胜游重过日,双鬓已如秋。
古树连云干,苍枝傍日浮。
阴垂先代影,僧似六朝幽。
翠藓横铺地,相贪竟日留(清陈汝祯同治《庐陵县志》卷五四)。

龙雾洲雪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律诗
此处几人行,隔波摇暮晴。
洲回江似玦,山远雪如城。
离合看双橹,荒寒又一程。
今年梅未醉,最觉别来轻。

夜雨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律诗
夜半起雷车,天门报晓衙。
何消如此雨,又有未开花。
绣被人中酒,茅檐客梦家。
一晴天地阔,稽首见重华。

七言律诗
钱秀才要社日呈汉宰诗书以予之钱以长句为谢饶秀才又用社日韵作诗见投因用韵并答二君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知津积雨坡云尔,故并涪翁快阁晴。
投赠更欣佳士识,眵昏宁待好山明。
浩然放逐缘多病,东野穷愁坐不平。
万岁千秋有何得,一杯断勿换浮名。

馀兴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江国迟归二十年,十年两系峡江船。
身如梅子半晴雨,路入柳花相后先。
堠短堠长春系马,江南江北夜闻鹃。
人生老大空无用,寄语群儿早着鞭。

重阳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风流九日胜前期,谁把茱萸压桂枝。
天地尽从骚国老,风烟何似蒋陵时。
故人四海知谁健,白发黄花总奈吹。
满座衣冠陈迹远,明年复忆去年诗。

寿段知事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晓立斓斑拜二亲,拥门贺客半诗人。
月三十斛菊花水,秋八千年椿树春。
每有传闻须说项,明当召入定留恂。
南来北去多陈迹,惟有声名日日新。

寿城山六十五(1277年)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留得八千唐刺史,看成百亿宰官身。
不争一月大小闰,犹是两朝耆俊人。
今岁两翻初度日,明年三十六宫春。
近来化得乡君子,为报麻姑不更尘。

寿周耐轩府尹(时方归自燕)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去日江南梅未花,归来芳草涨天涯。
驰驱斥堠八千里,梦寐青原十万家。
白叟倚门清燕寝,黄童骑马学胡笳。
八陵尽是燕京路,想为孤楸讯暮鸦。

寿王按察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试手东南第一杯,江南知己是寒梅。
山中四老衣冠起,野外诸生俎豆开。
天运又从今日始,江空如见古翁来。
清平笑语皆文物,早起书云认鲁台。

周耐溪见访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麦径萦纡缩寄蜗,传呼惊倒望前牙。
能忘特进群公表,来访寻常百姓家。
草市波喧腾骑竹,柴门路隘簇鞍花。
屏窥不信雌同甲,为倍高明两鬓萧。

清明日偶成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海日高高天欲斜,断桥无复听呕哑。
墓中酩酊已千载,陌上清明有几家。
已老愈疏惟酒盏,更晴相觅是梅花。
年年春怨深如昨,莫把无涯恨有涯。

清明日偶成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律诗
海日高高天路斜,断桥无复听呕哑。
墓中酩酊巳千载,陌上清明有几家。
巳老愈疏唯酒盏,更睛相觅是梅花。
年年春怨深如昨,莫把无涯恨有涯。

五言绝句
谢客起早自嘲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绝句
笔起春如海,辞穷客到家。
敲门嗔不应,只是隔梅花(影印《诗渊》册二页九八○)。

戏题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绝句
无人知坦腹,水影半帘苔。
惊谓青虫堕,垂丝忽上来。

七言绝句
题墨竹长卷与汪遂良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绝句
摩诃池上龙千年,化为匹练横曳烟。
拔石数茎冲苍天,我见其面何必全。

许练师携手求题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绝句
养就金童姹女精,松风萝月寄閒情。
广寒桂树商飙起,咫尺浮黎白玉京。

寿王太守 其一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七言绝句
鳞鳞鸳瓦试新霜,斗帐寒轻夜漏长。
天上玉麟来瑞世,梦馀奎壁灿星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绛唇(和访梅)

[宋代]
刘辰翁

全文
拼音
译文
赏析
完善
复制
一雪蹉跎,蹇驴不载吟鞭去。
夜听春雨。
踏雪差无苦。
待得花晴,总是游人处。
梅应许。
小桥延伫。
蜂蝶先成路。
该古诗《点绛唇(和访梅)》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569b43ac9a569b/3
栽松二首

作者: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8篇诗文 ► 1888条名句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出自《泰山石》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对。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李德裕死后,历朝历代对他都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3: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栽松二首
作者: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85097dd0c645.aspx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8篇诗文 ► 188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4: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上班途中天气原因受伤算工伤吗?
蝶影憧憧i
2020-12-08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关注
喜爱《红楼梦》的读者都爱将林黛玉、薛宝钗两人进行比较,就连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也是喜爱林黛玉、讨厌薛宝钗的,之所以如此,大都是认为林黛玉柔弱、性格直爽,薛宝钗冷漠、有心机的缘故。



不只是读者爱将她们两人进行比较,就连荣国府中的小姐、丫头们也都爱拿林黛玉、薛宝钗比较,袭人就曾对史湘云说道:“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得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相同之处

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人虽然性格有差异,但是,两人也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的,比如两人都有着绝世美貌,一个“病如西子”,一个“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林黛玉、薛宝钗都有着不输男儿的才华,两人都算是饱读诗书,尤其是在作诗方面,比贾宝玉强太多。

贤德妃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就考了贾宝玉与众姊妹的作诗才华,在看了贾宝玉与贾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众人的诗作之后,贾元春觉得林黛玉、薛宝钗两人所作的诗别出一格。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林黛玉只是随便作一首,就超过了众人,性格内敛不爱争强的薛宝钗,其才华也是出众的。

相同又不同的林黛玉、薛宝钗

除了以上的相同之处,林黛玉、薛宝钗两人还有一个相同之处-------两人从小就患病。

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薛宝钗对周瑞家的道“后来还亏了一个秀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




不过,两人的病却又是不同的,与林黛玉体弱相比,薛宝钗的病症要轻得多,而且,薛宝钗的体质“先天壮,还不相干”,并且,薛宝钗犯病了也只是轻微的咳嗽而已。

薛宝钗究竟得了什么病?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薛宝钗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是曹雪芹在讽刺薛宝钗的功利心,认为薛宝钗的“热毒”为“热切的追求功名利禄心态、愿望”,认为“薛宝钗所说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想要成为宝二奶奶。”就是最大的例证。

其实,薛宝钗的病并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精神疾病,这一切都是拜薛姨妈夫妇所赐,这一点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有所说明。



宝钗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七八岁时候的薛宝钗,并不想如今这样如此稳重、沉着,也是淘气的,也爱看一些非正经的书,她的父母知道了之后,对七八岁的薛宝钗“打的打,骂的骂”,这样一来,在薛姨妈夫妇的干预、教导之下,薛宝钗就变得“克己复礼”。

所以,再结合她对周瑞家的所说,宝钗犯病的时候,不过是咳嗽一些而已,我们可以得知,薛宝钗的“热毒”并不是生理重大疾病,类似于今天的感冒、伤风、咳嗽而已。更多的是精神、心灵方面的疾病。



从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对林黛玉讲述的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得知,从七八岁的时候,薛姨妈夫妇对她进行打骂、教育之后,薛宝钗就不再那么淘气了,而是克己复礼,更多的是在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喜怒哀乐都不过多的变现出来,这也是很多人说薛宝钗冷漠的一个原因。

所以说,压抑自己真实情感的薛宝钗也是悲剧的,这也是贾宝玉不爱与她接触,不喜欢她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07: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秦娥·箫声咽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注释
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

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

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

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汉家:汉朝。

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08: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的忧愤不平之情。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作品名称古朗月行
作品别名朗月行
作    者李白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古朗月行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⑵。
又疑瑶台镜⑶,飞在青云端⑷。
仙人垂两足⑸,桂树何团团⑹。
白兔捣药成⑺,问言与谁餐⑻?
蟾蜍蚀圆影⑼,大明夜已残⑽。
羿昔落九乌⑾,天人清且安⑿。
阴精此沦惑⒀,去去不足观⒁。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⒂。 [1-2]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2)呼作:称为。白玉盘:据应劭《汉官仪》,封禅滩有白玉盘。这里指晶莹剔透的白盘。
⑶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⑷青:一作“白”。
⑸仙人:古代传说,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月初生时,先看见仙人两只脚,月亮渐渐升起,就看见仙人全形,然后看见桂树。
⑹何:一作“作”。团团:圆圆的样子。一作“团圆”。
⑺“白兔”句: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⑻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⑼蟾蜍:俗称癞蛤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⑽大明:指月亮。
⑾羿(yì):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即三足乌,其羽赤色,代指太阳。《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⑿天人:天上人间。
⒀阴精:月亮。《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沦惑:沉没,丧亡,指被蟾蜍吃掉。
⒁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⒂凄怆:伤心之意。凄,一作“恻”。 [2-5]
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只把它称作白玉盘。
有时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
月中仙人垂着双脚,圆圆的桂树跟着出现。
那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又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月啃残缺了,皎洁的月亮因此晦暗。
后羿当初射下九个太阳,从此人间才安宁。
现在月亮已沉沦迷惑,走开吧没什么可看。
心怀忧虑而不忍走开,悲伤让人肝肠寸断! [5]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管士光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前后。 [2-3]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前人与今人多谓此诗非一般的咏月之作,而是寄寓着政治局势,又谓此诗前半喻开元盛世,在诗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儿童心目中然;后半喻天宝后期,蟾蜍喻安禄山、杨国忠之类的权奸、宦官、边将,昏蔽其君,紊乱朝政,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4-8]
名家点评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卢仝《月蚀》诗,生于李白之《古朗月行》。李白《古朗月行》,生于《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数语。始则微辞含寄,终至破口发村,灵均氏亦何料到此!
明代胡震亨《李杜诗通》:曲始鲍照,叙闺阁玩赏。白则借自刺阴之太盛,思去之。或似指太真妃言。便觉可疑、可问。不待后语(首二句下)。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暗指贵妃能惑主听。(“蟾蜍”句下)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先本咏月,后乃思及杨妃。胡前后不相顾?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起手点,趣(首二句下)。 [9]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10]
词条图册
代朗月行
〔南北朝〕 鲍照
原文
拼音版

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
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
靓妆坐帐裏,当户弄清弦。
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
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
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
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复制

喜欢

完善




作品简介
古诗《代朗月行》的作者是南北朝诗人鲍照,精彩诗句: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14—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擅长乐府诗。

鲍照自幼家境贫寒,却才华横溢,获得了神童的称号。却因没有门路,未来无望,因此时常苦闷,写诗以舒缓心中痛苦。不安于现状的他向临川王刘义庆自荐,并成功被刘王欣赏,被提拔为临川王国侍郎。刘王死后,在乱世中沉浮的鲍照最终死于兵乱。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鲍照

  • 别名  

    鲍参军、鲍昭、鲍明远


  • 明远

  • 所处时代

    南朝宋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献诗言志

约义熙十二年(416年),鲍照出生于一个低级士族家庭,因家庭贫困而年少时曾从事农耕。

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创作《拟行路难十八首》组诗中的部分诗作。深秋,鲍照西游荆州,往依临川王刘义庆。途中,鲍照经过大雷(今安徽省望江县境内),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寄予妹妹鲍令晖。秋末,鲍照抵达荆州江陵。岁末,鲍照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鲍照于是献诗,刘义庆觉得其诗奇异,于是赐鲍照二十匹帛,后拔擢鲍照为临川王国侍郎,鲍照遂作《解褐谢侍郎表》。在荆州期间,鲍照与僧人释惠休相往来,创作《秋日示休上人》《答休上人》二诗。

历仕诸王

元嘉十六年(439年)四月,刘义庆改授江州刺史,镇寻阳,鲍照随之由荆州江陵前往江州寻阳。之后,鲍照曾游览庐山,后作《登庐山》一诗记述其事,又作《登庐山望石门》一诗记述所见的奇观。鲍照又随刘义庆登庐山香炉峰,并作《从登香炉峰》以纪。同年,刘义庆于江州建“凌烟楼”,鲍照创作《凌烟楼铭》以赞;太子刘劭出生,鲍照以兼任郎中令作《皇孙诞育上表》以贺;鲍照游览宫廷湖,创作《望孤石》一诗。此外,鲍照还曾为刘义庆创作《佛影颂》一篇。

约元嘉十七年(440年),鲍照在刘义庆幕下曾被限制行动,不久后解禁,鲍照于是作《谢解禁止表》一篇;又曾因过错被放逐,不久后获原宥,遂作《谢随恩被原疏》以谢。十月,刘义庆徙任南兖州刺史,镇广陵,鲍照于是随刘义庆还京都。途中,鲍照作《上寻阳还都道中》一诗,又作组诗《还都道中三首》。途经三山时,鲍照作《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一诗,又作《还都口号》一诗。回到建康后,刘义庆赴南兖州刺史任,鲍照随之到广陵。约在次年(441年),鲍照在刘义庆幕下由侍郎而转常侍,作《转常侍上疏》一篇。

元嘉二十年(443年),鲍照作《野鹅赋》一篇以寄意。同年,刘王义庆以灾异解职还京都,鲍照随刘义庆自广陵还京都建康。次年(444年)正月,刘义庆病逝,鲍照为之服丧三月后上书临川世子刘烨,自求解职,并作《通世子自解启》《重与世子启》二文。秋季,鲍照去职还家,作《临川王服竟还田里》一诗记其事。此前某些年间,鲍照与何长瑜、陆展、袁淑等为刘义庆编纂《世说新语》等著作。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春季,鲍照由建康渡江北上,到达梁郡。大约于此年作《见卖玉器者》一诗。七月,征北大将军衡阳王刘义季由南兖州刺史改为徐州刺史,鲍照从刘义季辟而到达徐州。到达徐州后,鲍照作《从过旧宫》一诗。同年,鲍照作《代棹歌行》一诗以述行踪。次年(446年)六月,交州刺史檀和之伐林邑国,克之,鲍照为之作《代苦热行》。此后至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之间,鲍照追忆彭城事而作《论国制启》一篇。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二月,黄河、济水俱清,当时以为美瑞,鲍照作《河清颂》以赞。同年,鲍照离刘义季幕而还京都建康,为始兴王刘濬所辟,任始兴国侍郎,并在入刘濬幕府时作《拜侍郎上疏》一篇。大约在入刘濬幕府后,鲍照在京都建康与王僧绰相唱和,作《和王丞》一诗。次年(448年)十月,刘濬被徙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和兖州二州刺史,出镇京口,鲍照随之前往京口。同月,鲍照随刘濬谒陵,随之游览京岘山,并作《从拜陵登京岘》一诗以纪。暮冬,鲍照随刘濬游览京口蒜山,有《蒜山被始兴王命作》一诗。约在此年,鲍照奉命创作《代白纻舞歌辞四首》。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正月,始兴王世子诞育,鲍照为作《征北世子诞育上表》以贺。大约同月,王僧达母忧服阕,出为宣城太守,鲍照作《送别王宣城》诗以赠。同年,鲍照作《代陈思王白马篇》一诗。次年(451年),刘濬率众城瓜步,鲍照随之。同年,鲍照侍郎报满辞任,作《侍郎报满辞阁疏》一篇,辞任后未即南返,逗留江北。离开刘濬幕府后,鲍照作《代放歌行》一首以寄意,又作《采菱歌七首》以寄意。春夏间,鲍照游广陵城而作《芜城赋》一篇。同年,鲍照于江北又作《日落望江赠荀丞》诗一首,遥寄其友尚书左丞荀赤松。此年,鲍照又有《代门有车马客行》一诗。

依随孝武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五月,鲍照经由瓜步返建康,登瓜步山有感而作《登瓜步山榻文》一篇。六、七月间,鲍照由京都建康到南徐州义兴(今江苏宜兴)访义兴太守王僧达,与之七夕相唱和,作《和王义兴七夕》一诗。七、八月间,王僧达作学陶诗,鲍照和之而作《学陶彭泽体》诗一首。次年(453年)二月,南朝宋太子刘劭及始兴王刘濬共弑宋文帝,刘劭自立为帝,改元太初,史称“元凶”。三月,江州刺史武陵王刘骏自江州率众入讨。四月,义兴太守王僧达自候道南奔,鲍照从之,逢武陵王军于鹊头。同月,刘骏即皇帝位于新亭,是为宋孝武帝。五月,孝武帝军攻入京都建康,刘劭、刘濬一齐伏诛,鲍照为孝武帝军平定京邑而作《中兴歌十首》以颂。秋季,鲍照在京都建康,与王僧达相唱和,有《和王护军秋夕》诗一首。同年,鲍照除海虞县令。

孝建三年(456年)春季,鲍照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刘骏爱撰写文章,自以为别人比不上,鲍照领悟他的心思,写文章多言辞粗俗句子重复。人们都说鲍照才思枯竭,实则不然。同季,鲍照在建康与吏部尚书谢庄连句作诗,有《与谢尚书庄三连句》一首。春夏之交,鲍照因修葺房屋而请假三十日,作《请假启》一文。后鲍照又因病而作《松柏篇》诗一首,因病及其妹鲍令晖逝世而请续假百日作《请假又启》一篇。秋季,与王延秀、荀原之、荀万秋等登楼赏月,有《月下登楼连句》一首。十月,柳元景为骠骑将军,鲍照作《为柳令让骠骑表》。冬季,鲍照随孝武帝游宴覆舟山,代柳元景作《侍宴覆舟山二首》。大约此年,鲍照因在建康与荀万秋分别而作《与荀中书别》一诗,又作《药奁铭》及《谢赐药启》。

孝建四年(457年),春正月,刘骏改年号为大明。大约孝建、大明年间,鲍照为讽孝武帝之宫闱渎乱而创作《采桑》一诗。大约在离太学博士而兼中书舍人任前,鲍照忧谗畏讥而作乐府诗《代陈思王京洛篇》一首。离中书舍人任时,鲍照又作《代白头吟》一首以寄托其不遇自伤之情。大约此后,鲍照大概因与王僧达的交往而出为秣陵令。秋季,鲍照在秣陵令任,作《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一首。

大明二年(458年),鲍照转永安令(虞炎《鲍照集序》误作“永嘉令”)。出为永安令时,鲍照又受限制行动的处分,有行动限制被解除时的谢启《谢永安令解禁止启》一篇。

乱中遇害

大明五年(461年),鲍照因行动限制被解除而作《谢永安令解禁止启》一篇。之后,鲍照到扬州吴兴,为临海王刘子顼军府佐,掌书记之任。秋季,鲍照在吴兴,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一诗。大约此年或次年,鲍照于吴兴又有《自砺山东望震泽》一诗。次年(462年)春季,鲍照在吴兴送别盛侍郎,作《盛侍郎饯候亭》一诗。七月,刘子顼徙任荆州刺史,鲍照为其征虏参军而随其赴荆州任。刘子顼上荆前由吴兴返京都建康,鲍照随之。八、九月间,鲍照随刘子顼赴荆州江陵,发自建康新渚,作《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一诗以纪。赴荆州前,鲍照作《代东门行》一诗,道经竹里山时作《登翻车岘》一诗,到京都时则睹物有感而作《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一诗。此外,途中鲍照作《游思赋》一篇以寄怀,途径武昌登黄鹤矶时又作《登黄鹤矶》一诗,途经阳岐山时则作《岐阳守风》一诗。再次年(463年),鲍照在荆州江陵,有《与伍侍郎别》和《梦还乡》,《代阳春登荆山行》和《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居士联句》大概也创作于此年。

大明八年(464年)春夏之际,刘子顼由征虏将军进号前将军,鲍照随府转前军参军,不久即迁前军刑狱参军,又迁前军记室参军。闰五月,孝武帝刘骏薨,太子刘子业即帝位,史称“前废帝”。同年,鲍照妻子逝世,鲍照作《伤逝赋》以悼亡。大约此年,鲍照在荆州作《拟古》“十五讽诗书”一诗自叙经历。次年(465年)春季,鲍照于荆州作《在江陵叹年伤老》一诗。八月,刘子业改永光元年为景和元年。十一月,湘东王刘彧弑宋前废帝刘子业。十二月,刘彧即帝位,是为宋明帝,改景和元年为泰始元年。同年,晋安王刘子勋传檄京邑,以兵反,刘子顼不宋明帝受命而以兵响应刘子勋。此年前后,鲍照在荆州作《代挽歌》一诗。

泰始二年(466年),刘子勋称帝于寻阳,定年号为“义嘉”,进刘子顼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鲍照随府转卫军参军。八月,刘子勋兵败,被杀于寻阳。随后,荆州城破,刘子顼被执,寻被杀,鲍照也于乱兵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著作方面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十卷本。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

鲍照集子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成书六卷,未刊行;近代黄节在此基础上著《鲍参军诗注》,有人民出版社本;近现代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鲍照年表》,有古典文学出版社本);现代丁福林、丛玲玲有《鲍照集校注》(有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诗文方面

对于鲍照的诗文作品,收入《鲍参军集注》(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中的计有赋十篇、表六篇、疏四篇、启九篇、书信一封、颂文两篇、铭文四篇、散文一篇、乐府四十四题(一组算一题)、诗八十五题(一组算一题)、联句诗三题。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鲍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其文学成就集中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上多方面的贡献。六朝诗坛,素称贻讥金粉,浮华纤巧,内容空虚贫弱,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晋宋文学新旧变革过程中,鲍照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继承并发扬自《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作品不但在内容上能够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尽情地抒吐个人胸怀,在艺术形式上更能汲取当时文坛上精雕细琢、善于表现的长处,讲究炼字炼句,巧妙地操纵语言的音节,多所创造,具有清新而又严谨的特点,一洗诗坛靡弱之风,光焰腾于楮墨之表,为诗界灌注了新的生命。风格上,鲍照的诗作豪爽驱迈,为此,方东树曾赞扬其作“非常奇丽,气骨俊逸不可及,非同齐、梁靡弱无气,虽小庾亦不能具此气骨”(《昭昧詹言》),认为鲍照之后的庾信亦望尘莫及。数量上,鲍照的诗作在也是当时最多的,丁福保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文人诗603首中,鲍照一人独占204首(三言1首,四言4首,五言167首,七言11首,杂言21首),超过其三分之一。形式上,鲍照的诗作半为徒诗,半为乐府。徒诗全为五言,乐府则半为五言,半为七言或杂言。内容上,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

同时,鲍照的文学成就存在一个聚讼千古的严肃课题,即鲍照是否梁陈宫体诗的先导或滥觞。自从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从侧面指出齐梁的艳情、宫体皆是鲍照诗歌艺术影响的恶性发展后,宋代的张戒、近代的刘师培、现代的陈钟凡、陈寂亦等评论家基本持赞同态度。对此,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钟优民等认为,宫体诗是梁简文帝萧纲所创,完全是腐朽透顶的统治阶级荒淫放荡生活在创作上的丑恶反映;而鲍照笔下的妇女形象则充满康乐之情,或具有婉曲愁怨之思,故而鲍照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从而鲍照诗与宫体诗存在本质区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文学形式

在文学形式方面,鲍照兼长众体,诗、赋和散文皆有名篇传世。其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词采华茂,对偶工整,或寓情于景物之中,或游神于气象之表,皆抑扬顿挫,音调和谐,而且思想深刻,感情饱满,建安风骨犹存,造诣很高,开后代诗人无数法门,获得不少诗家的好评,可谓“风格道丽,意境深沉,陈言尽去,耐人咀嚼”。其中,其五言古绝更是在句式、押韵上开唐人绝句之先河。其七言诗则在诗史上更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他更是曾经被人尊为七言诗开山之祖。此外,在乐府创作方面,鲍照可以说是当时集古今大成的诗人,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乐府的音调、句法多所发展。就骈文方面而言,鲍照也是一位优秀的骈文作家。

乐府诗

乐府诗方面,首先,鲍照乐府的诗题,有其首创的,如《萧史曲》《幽兰五首》《中兴歌十首》等;也有其根据乐府《古辞》自创的。对于前代乐府的精华,鲍照能够较好地师承,如建安乐府注重反映“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现实,与此相比,鲍照乐府在反映当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上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较之同时代诗人,鲍照乐府也是高出一筹。同时,鲍照不受前人限制,能借旧题来寄托新意,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在朴素自然的外衣下,往往蕴藏着深厚纯美的内涵,有着高远的境界,塑造出奇险、生动的形象,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其次,鲍照乐府较前人乐府还有一个大的进步就是广泛运用七言体和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突破了五言乐府的旧框架。在这方面上,首先,鲍照大量创作七言和杂言乐府(鲍照乐府诗计有三言诗1首、五言诗54首、七言诗11首、杂言诗21首),使诗歌节奏错综多变,为乐府诗和七言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原因在于:七言句比五言句字数多,不仅词汇的容量大、含义多,而且在一句之内可有起伏、转折,感情的表达能力就强;而杂言又呈现出错综变化,增加了诗歌形式的节奏美,去掉了因字句一律而呆板、平直的缺点,使整首诗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第二,鲍照的乐府诗想象丰富、大胆,善用比兴,在诗中往往造出新奇、生动的形象,使诗歌的思想变得鲜明、深刻。第三,鲍照乐府诗的语言既瑰丽又通俗,这是他非常讲究辞藻,语言造诣很深,发扬了文人诗和民歌两方面的优点的结果。第四,鲍照乐府诗的情调气势也多种多样,总能随诗的思想内容而变,有的奔放,有的流转,有的飘逸,有的沉郁,有的激昂急促,有的轻歌缓唱,等等,各臻其妙。

最后,鲍照乐府创造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的乐府语言容量很大,节奏变化较多,辞藻华美而又流畅,既保持民歌语言的本色,又融合文人乐府语言的优点,给后代提供了可贵的艺术借鉴,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前无古人。

五言诗

五言诗方面,鲍照的五言诗深沉、秀丽,数量上计有111首,内容上可分为咏史和拟古、山水、酬赠等。

首先,鲍照的咏史和拟古诗主要是影射现实、抒发怀抱。在这类诗中,鲍照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写帝王将相的荣华富贵,一方面写寒士贫民的寂寞凄凉。总体来看,鲍照对豪门显贵的态度是轻蔑而非羡慕,对寒士贫民的态度是同情和赞赏。

其次,鲍照不以山水诗闻名,其部分山水诗因致力于典雅沉奥而陷于平顿板实,但其大部分山水诗还是有特色、耐人寻味的,有不少山水诗更是达到了“指事造形,写情写物,最为详切”的要求。

最后,鲍照的酬赠诗数量上约占其五言诗的五分之一,内容上则形象鲜明、感情深挚,是鲍照继承《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而学习民间歌谣喜用“比体”的结果。

七言诗

七言诗方面,鲍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诗的人,其七言诗全是乐府诗,应该是学习七言乐府民歌和曹丕等文人七言乐府诗的缘故。其现存形式完整的七言诗有十一首,约占了南朝宋二十七首七言诗的五分之二,开创了七言诗的新局面。从内容方面看,鲍照七言诗或是爱情诗,或写夫妻离乱的痛苦,或写弃妇的悲伤,可以说是充实丰富的。

骈体文

鲍照的散文现存三十七篇,计有赋十篇、表疏十篇、启九篇、书一篇、颂两篇、铭四篇、文一篇。其中,以赋、书、颂、铭、文比较有价值。首先,鲍照的赋全是抒情小赋,思想内容与其诗歌是一致的。其次,鲍照仅存的书信《登大雷岸与妹书》名为书信,实为游记,是一篇描绘山水景物的骈体文。总体来看,鲍照骈体文的风格是同其诗歌相一致的,即是遒劲雄健,瑰丽奇峭,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艺术风格

在艺术风格上,鲍照的很多作品均以阔大的胸襟,宏伟的气魄,描绘广泛的社会现实,抒吐在高门世族压抑下寒士的生活情绪和美好理想,既有清新俊逸的一面,有不少一任淡远、飘逸之至的作品,也有秀丽绝伦、雕琢精工之作,但在复杂多样的风格中,其作品的主调还是遒劲强健、雄壮昂扬的风格,这种雄肆、奔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再配以鲍照作品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创作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有机的统一。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活

母亲:孝建三年(456年)仍在世,余不详。

妹妹:鲍令晖,有才思,善文学,先鲍照而亡。

妻子:姓氏不详,先鲍照而亡。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留一犁”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某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姓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不动声色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且让“留一犁”成了宛家的“祖训”,让宛家人一代一代地善待这个无名之坟。隋朝开科举前,宛家原本世代务农。但到了隋朝开科举后,这个农民的孙子辈中却出了个在省城会考中名例榜首的大秀才。据传,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可是当他田头时却发现什么人也没有。在指点声音出现时,宛秀才再三追问后得知指点他的是“刘一雷”,因为宛家对其有恩而暗中指点宛秀才。宛家人千思百想后想到“留一犁”的“祖训上,认为是“留一犁”在暗中相助宛秀才,于是宛家人重修此坟以表感谢,后从墓中的随葬竹简中得知墓主是鲍照。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虞炎:照(鲍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爰命陪趋,备加研访,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鲍照集序》)

南北朝钟嵘:宋参军鲍照,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诗品》)

南北朝萧子显:次则发声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南齐书·文学传·论》)

隋唐时期

隋代王通: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中说·事君篇》)

唐代刘知几:至如鲍照,文宗学府,驰名海内,方之汉代,褒、朔之流。(《通史·人物篇》)

唐代杜甫: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两宋时期

北宋陈师道:鲍照之诗,华而不弱。(《后山诗话》)

南宋朱熹: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朱子语类》)

南宋敖陶孙: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娇无前。(《诗评》)

南宋张戒:世徒见子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自曹、刘死至今一千年,惟子美一人能之。中间鲍照有此作,然仅称俊快,未至高古。(《岁寒堂诗话》)

南宋严羽:①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②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沧浪诗话》)

元明时期

元代陈绎曾: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李、杜筋取此。(《诗谱》)

明代陆时雍: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矣。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诗镜总论》)

明代王夫之:①明远乐府,自是七言至极,顾于五言歌行,亦以七言手笔行之,句疎气迫,未免失五言风轨。但其谋篇不杂,若《门有车马》、《东武》、《结客》诸作,一气内含,自踞此体肠要,当从大段着眼,乃知其体度。若徒以光俊求之,则且去吴均不远矣。元嘉之末,雅俗沿革之际,未可以悦耳妄相推许也。②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鲍五言恒得之深秀而失之重涩,初不欲以俊逸自居。……五言自著俊字不得。(《船山古诗评选》)

清初近代

清代陈祚明:鲍参军既怀雄浑之姿,复挟沉挚之情。其性沉挚,故即景命词,必钩深索异,不欲犹人;其姿雄浑,故抗音吐怀,每独成亮节,自得于己。乐府则弘响者多,古诗则幽寻者众。然弘响之中,或多拙率;幽寻之内,生涩病焉。二弊交呈,每伤气格。要须观过知仁,即瑕见美,则以虽拙率而不近,虽生涩而不凡,音节定遒,句调必健。少陵所诣,深悟于兹,固超俗之上篇,轶群之贵术也。所微嫌者,识解未深,寄托亦浅。感岁华之奄谢,悼遭逢之岑寂,惟此二柄,布在诸篇。纵古人托兴,率亦同然;而百首等情,乌睹殊解?无烦诠绎,莫足躭思。夫诗惟情与辞,情辞合而成声。鲍之雄浑在声,沉挚在辞,而于情反伤浅近;不及子山,乃以是故。然当其会心得意,含咀宫商,高揖机、云,远符操、植,则又非子山所能竞爽也。要之,自宋以后,此两家洵称人杰。鲍境异于庾,故情逊之;庾时后于鲍,故声逊之;不究此二家之蕴,即不知少陵取法何自。古今作者,沿诉有因,至于格调之殊,易地则合,固不可强加轩轾耳。(《采菽堂古诗选》)

清代王士祯:钟嵘《诗品》,余少时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谬不少。……中品之刘琨、郭璞、陶潜、鲍照、谢眺、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至以陶潜出于应璩,郭璞出于潘岳,鲍照出于二张,尤陋矣,又不足深辩也。(《渔洋诗话》)

清代何焯:①明远天才瞻丽,尤长于夸饰,故光焰腾于楮墨之表。②诗至明远,发露无余。李、杜、韩、白,皆由此也。(《义门读书记》)

清代叶燮:①六朝诗家,惟陶潜、谢灵运、谢朓三人最杰出,可以鼎立。……左思、鲍照次之。思与照亦各开生面,余子不能望其肩项。②六朝诸名家,各有一长,俱非全璧。鲍照、庚信之诗,杜甫以“清新”、“俊逸”归之,似能出乎类者。究之,拘方以内,画于习气,而不能变通。然渐辟唐人之户牖,而启其手眼,不可谓庾不为之先也。(《原诗》)

清代沈德潜:①鲍明远乐府,抗音吐怀,每成亮节。代东门行、代放歌行等篇,直欲前无古人。(《说诗晬语》) ②五言古雕琢与谢公相似,自然处不及。(《古诗源·卷十一》)

清代张惠言:以情为里,以物为襮,鑱雕云风,琢削支鄂,其怀永而不可忘也,坌乎其气,煊乎其华,则谢庄、鲍昭之为也。江淹为最贤,其源出于屈平《九歌》,其掩抑沉怨,泠泠轻轻,其纵脱浮宕而归大常。鲍昭、江淹,其体则非也,其意则是也。(《七十家赋钞序》)

清代刘熙载:①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无二。②“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此鲍明远赋句也。若移以评明远之诗,颇复相似。③张景阳诗开鲍明远。明远遒警绝人,然练不伤气,必推景阳独步。(《艺概·诗概》)

清代魏源:嗣后阮籍、傅玄、鲍明远、陶渊明、江文通、陈子昂、李太白、韩昌黎,皆以比兴为乐府、琴操,上规正始,视中唐以下,纯乎赋体者,固古今升降之殊哉!(《诗比兴笺序》)

清代钱振伦:原夫南朝作手,江、鲍并称。大率参军集如万仞峭壁,独绝人踪;醴陵集如上界琪花,别成奇采。上方汉、魏,则浑灏不及,而涂辙易明;下比陈、隋,则繁缛未开,而风格较峻。子莫执中,若斯而已。(《江鲍二家文钞序》)

近代王闿运:明远诗气急色浓,务追奇险,其品度卑矣,然自成格调,亦无流骋无归,无识者乃以为风韵出颜、谢之上,是不知翰林之骛,而以为丹山之凤也。……鲍诗只是多琢句,精选词,王布景,故格不得高。其劲气才足除冗弱耳。(《八代诗选》)

近代吴汝纶:①明远乐府最高,他诗多规摹大谢,不为绝诣。《昭明》多录乐府,慎取他体,鉴裁自精。②鲍诗有生峭一种,下开东野、山谷。(《鲍参军集选》)

近代李详:太冲三都之后,士衡、安仁渐趋今轨。明远、文通,起而振之,足称劲敌。(《与孙隘堪书》)

近代夏敬观:宋以后乐府,音调渐变,用七言、杂言尤甚。鲍照《拟行路难》,其机杼出自陈琳《饮马长城窟》,至其变句句协韵为隔句协韵,非复“柏梁体”也。谢庄《怀园引》、《山夜忧》,沈约《八咏》等诗,尤注重音节,开初唐四杰之派。唐人七言古诗,又变其音节。而隔句协韵,实始于鲍。吴均、费昶之《行路难》,萧子显之《燕歌行》,则又排偶而换韵矣。是时文辞,受此影响颇甚。其为乐府,能稍存汉、魏之骨者,惟鲍照一人矣。(《八代诗评》)[1]







参考资料

卢照邻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祖上是名门望族。卢照邻少有才气,10岁就学于曹宪、王义方等名师,博学善文章。大约在20岁的时候,他在梁州做邓王李元裕府上的典签,得以伴随邓王左右。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卢照邻


  • 民族

    汉族


  • 称号

    初唐四杰



  • 升之


  • 幽忧子


  • 所处时代

    唐朝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2]



折叠编辑本段家世背景

卢照邻(约640-710年),字景川,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卢思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曾官至太子舍人。卢照邻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祖上是名门望族。卢照邻少有才气,10岁就学于曹宪、王义方等名师,博学善文章。大约在20岁的时候,他在梁州做邓王李元裕府上的典签,得以伴随邓王左右。典签这个官职始于宋、齐两朝,最早是皇帝为了便于控制和监视诸王宗室,派心腹帮助诸王批阅公文,甚至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虽然是不入流品的小吏,但位置却十分重要。“典签每年还京数次,王子(刺史)贤否,常出其口,于是权威日重,致有诸州但闻有签帅,不知有刺史之语。……后遂无足轻重。”(《南史·吕文显传》)到了唐代,诸王亦有典签,仅掌表启书疏,宣行教命而已。

邓王李元裕是高祖李渊第十七子,雅好经典,据说府中有书十二车,满腹经纶的青年才俊卢照邻极受邓王爱重,把他比做司马相如。高宗麒德二年,邓王病逝,卢照邻不得不离开邓王府。不久,在兖州遭横事被拘,经过友人的奔走救援,才得以出狱。后谋得四川益州新都尉的官职,赴任途中与王勃相遇,赋诗以纪之。乾封二年秩满。总章元年回京,第二年便奉使归蜀,从此便滞留蜀中三年。政治上的失意让卢照邻十分颓丧,自知“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抱负已成泡影。咸亨二年(671),他回到洛阳。两年后他染风疾,遂去官,卧病长安,以至于手足俱废。[4]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对卢照邻等“四杰”的评价,时人及后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四杰”的创作不过是齐梁余风的继续,所谓“犹沿六朝遗派”。陆时雍《诗镜总论》即谓:“古雄而浑,律精而微,‘四杰’律诗,多以古脉行之,故才气虽高,风华未烂。六朝一语百媚,汉魏一语百情,唐人未能辨此。”并指出“四杰”之作“时带六朝锦色”。(《诗镜总论》)杜甫则赋诗力挺,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他认为“四杰”虽未完全摆脱六朝浮艳诗风的影响,但从内容上已经突破了宫体窠臼而别开新面,吐露出一种刚劲、清新的气息。

现当代评家也充分肯定了“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刘开扬认为“四杰”诗的内容是丰富的,继承齐梁诗而把齐梁诗加固以改造,不仅给沈、宋,而且更给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得以把唐诗发展到全新的阶段”。闻一多指出,“初唐四杰”的贡献在于使宫体诗“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若没有卢、骆,哪曾有刘、张,哪会有《长恨歌》《琵琶行》《连宫词》和《秦妇吟》,甚至李、杜、高、岑呢?”并特别推重卢照邻,认为他的诗是“窒息的阴霾中,细弱而疲倦的虫吟里的一声霹雳”。(《宫体诗的救赎》)[4]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05 , Processed in 0.0814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