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08: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阳有一座"旋律寺庙",庙里有一箩筐神奇的传说!
青岛城阳旅游 2018-01-02 17:10

百福庵,道教宫观。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的铁骑山西南麓。

百福庵,坐落于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之南,曾是一处依山面涧,松竹环绕的山间古刹,从宋宣和年间建立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历经风雨,几经修葺,如今的百福庵更像一位安详的老人,静静地依山而坐,时光在他的身边缓缓流淌,只是周围已不再是竹林清溪,而是一栋栋花园洋房,住在这些西式别墅里的人们,或许从未关注过自己这位老邻居身后的故事。一位明末江南进士蒋清山,两位明朝的末代皇妃养艳姬、蔺婉玉,在大明灭亡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居深山。在远离家乡、远离京城的道教名山,他们相遇,并用亡国的恨与悲,谱写出一曲曲千古绝唱,无意间却也成就了崂山道教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留在百福庵里的故事。

蒋清山将“百佛庵”改为“百福庵”
据《崂山志》记载,百福庵创于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是由两位尼姑所建。据传,这两位尼姑最初是在萃元洞中修行,后来慢慢在洞旁建起了简陋的房屋,在庵内祀菩萨,奉佛教,于是取名“百佛庵”。清代初年,道士蒋清山由即墨马山平安殿迁来,将荒颓的百佛庵扩建后,改奉道教,以祈迎百福而易名为百福庵,属马山龙门派,在崂山当地属外山派道观。
此时的百福庵已初具规模,“山门东向,前后二院,前院建倒座殿,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院玉皇殿。二院各建两厢。殿堂、道舍皆木砖结构,殿堂均为硬山式建筑。玉皇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四棱石柱挺立,朱漆雀替。灰砖雕甍,高50厘米,镂空云龙戏珠,两端饰‘螭吻’,檐角装饰‘嘲风’,顶披小瓦,殿内梁架朱漆,颇为古雅。”1933年百福庵曾重修,1942年侵华日军轰炸该庙,炸毁房舍9间,后修复,共有房屋48间,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建筑面积593平方米。1949年前有道士6人,土地300多亩。“文化大革命”中,庵内神像、供器、殿堂装饰被砸坏,门窗拆除,现仅剩断墙残垣。庵内有“萃元”、“娘娘”两洞,萃元洞顶筑小石塔一座,洞旁石罅中长有松树1株,虬枝四出,粗逾合抱,为数百年之物。可惜目前百福庵已不向游人开放,我们也只能从史料中了解庵内的构造。

明亡后崇祯皇帝的两个妃子逃到崂山
道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而崂山道乐又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因外山派道乐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所以许多曲目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离恨天》和《六问青天》就是崂山外山派道士“应风音乐”的主要曲牌,从清初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直是百福庵等崂山外山庙观的主要道乐曲目,常用于“祭祀”与“度亡灵”等仪式中,旋律曲折复杂、感人肺腑。据《崂山餐霞录》记载,民国年间百福庵的道长唐志同曾介绍,这两首曲子正是出自明崇祯帝两个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之手。
这两位妃子是怎么来到了崂山,还要从明末的那场农民起义说起。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明都北京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破,崇祯自缢。他的两个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在太监蔺卿的保护下,化装成乞丐,带着金银珠宝,趁乱逃出了北京城。一行人跋山涉水最终来到了崂山,在修真庵出了家,自此两位深宫中养尊处优的娘娘成了隐居山林的道姑。
养艳姬是山西宁武关人,相传她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养由基的后裔。她自幼擅长吟诗、抚琴,不仅通晓秦晋地方乐曲,还读过兵书,善于舞剑,是明末晋北有名的才女。崇祯帝即位后,将其选入宫中为妃。蔺婉玉则是崇祯帝内侍太监蔺卿的侄女,同样是歌舞笙箫样样精通,起初在宫中任乐女,后因才貌出众,成为妃子。这样两位能歌善舞的妃子即使来到了道观,也是闲不住的。民间有传说,这二位妃子初到修真庵时,捐出重金,不光重修了修真庵的庙宇和神像,还置办了大量的乐器,在庵中教道姑们吹、拉、弹、唱,如《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名曲,在很短的时间内,道姑们便能熟练地演奏了。一时间,宁静的修真庵便热闹起来。

受蒋清山之邀二妃来到百福庵
修真庵是内山派庙宇,不准吹奏乐器。道姑们在这里吹、拉、弹、唱自然违反了规矩。此事传遍了崂山周围大大小小的宫庵,遭到了许多道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修真庵的道姑们目无道规,丢了道德,更是坏了道家的名声,应该受到处罚。而作为此事的发起者,养艳姬和蔺婉玉更是被视为害群之马,甚至有人提议将她俩轰出庙门,赶出崂山。
就在这风口浪尖之时,二人的知音出现了,他就是百福庵的道人蒋清山。蒋清山,又名迪南,字运石,号烟霞散人。他是明末江南的进士,曾任河南祥符县知县,明亡后不愿继续为官,于顺治二年(1645年)至百福庵隐居。蒋清山本就是个风雅之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特别喜欢音律。听说修真庵来了两位才女赶忙前往拜访,一边是效忠前朝的官员,一边是末代皇帝的皇妃,对故国同样的思念让三人一见如故。在听说了二妃的遭遇后,蒋清山马上向两人提出邀请,入住自己的百福庵。百福庵是外山派,与修真庵相比少了许多禁忌,因距惜福镇和城阳、即墨较近,交通方便,香火甚盛,既是外山派道家音乐胜地,又是当时著名的藏书院之一。养艳姬和蔺婉玉听闻在百福庵可以专心研究音乐而不被打扰,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于当年秋天就迁居至百福庵内的“萃元洞”,并出资扩修石洞,一洞为居室,一洞供神像。蔺卿也以保护人身份同时来到百福庵。不久后,蒋清山就迁到通真宫(童公祠)主持庙事,此三人则一直住在百福庵。
为悼念崇祯创作《离恨天》

养、蔺二人在百福庵隐居一段时间后,闻知清廷国事大定,对明朝官宦并不追究,于是于翌年春季携蔺卿回到北京祭奠明皇先灵。当得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死之详情后,两人感念昔日与君王的恩情,感慨万千,痛不欲生。此时,清政权已日益巩固,她们感到恢复明廷已经无望,在北京逗留几日后,便重返百福庵。回来后,养艳姬把对崇祯的悼念之情写成了一首短歌题名《离恨天》,蔺婉玉又为这首歌词谱了曲:
面前一丘土,遥望天边万重山, 山隔万重容易见,土隔一寸不团圆。 摆设诸供品,仰望离恨天, 香烟结云转,纸灰飞满天, 沉痛哀悼肝肠断,血泪染红素罗衫, 共登离恨天。 非是哀妃贪偷生,愿等汉土复中原。 王师北定中原日,殉国觅帝共君欢。 伴君共登离恨天。
“离恨天”是道教的宗教术语,即九重天之上,或三十三重天之上。道家传说“元始天尊”即住在离恨天上。作者取为曲牌名,语意双关,藉以寄托家国之恨。歌词字字令人动容,曲调哀婉让人落泪,两个亡国的女子唯有用自己的血泪谱写出一曲悲歌。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三月十九日是崇祯遇难三周年大祭,养、蔺二人通过蒋清山等人,组织百福庵、童真宫、天后宫以及马山、灵山等外山派道士乐队,演奏了这支大悲曲。从此,《离恨天》便成为崂山外山派道士应风乐的重要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当时内山派虽不把这支曲子列为应风道场音乐,却都采用其部分曲调作为弹奏古琴的主要曲调。
从此以后,养艳姬和蔺婉玉开始钻研琴法,改编民歌,充实道乐曲牌,训练道士乐队,并辅导附近一些村镇的民间乐队。她们还把在宫中演奏过的一些古典乐曲,传授给崂山道教乐手及民间艺人。由于二人常年忧郁不乐,所以在平日演奏和传授时,也多以《离恨天》、《赏春》、《山丹花》三支大悲曲为主。可以说清初崂山周围民间器乐能蓬勃发展,少不了养、蔺二人的传授、宣传的功劳。

表演完《六问青天》二妃自缢
人死不能生,镜破不能圆。 都说天地无私,人生悲欢各有别, 稽首问青天。偷生在人间,别驾十七年。 梦魂一次未团圆,幻想是渺然, 稽首问青天……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是崇祯帝去世的第十七个年头,这一年的二月,养艳姬又写了另一首缅怀他的歌词,名叫《六问青天》,蔺婉玉再次为之谱曲。多年过去,人们依然能感受到词曲之间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而这首悲哀凄凉的歌曲似乎也预示着养、蔺二人的结局。
同年三月十九日,在二妃与蒋清山的主持下,崂山各庙道士在百福庵举行了一次大型祭悼演奏会,悼念崇祯死难十七周年。道士乐队演奏了《六问青天》,领唱者是养艳姬,领奏者是蔺婉玉,蒋清山则亲自跪拜击短钟。乐曲悲壮感人,与会者无不潸然泪下,这也是崂山道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演奏活动。

演奏会结束的当晚,养艳姬和蔺婉玉就在百福庵对面山凹中一株古松上同时自缢而死,应验了要与崇祯帝“共登离恨天”的誓言。次日晨,蔺卿见状痛哭欲绝,亦拔剑自刎。百福庵众道人将二妃遗体安葬在这棵松树之下,又把蔺卿安葬在另一个小山岗上。
不久后,蒋清山回到百福庵主持庙事,由于他的继承和倡导,百福庵每代道士都很珍惜养艳姬与蔺婉玉留下的各种道乐曲牌,特别是《离恨天》与《六问青天》两首。养、蔺二人虽已离开人间,但百福庵仍一直成为崂山外山派道乐活动中心。养艳姬和蔺婉玉在崂山居住了十六年,除了给道家留下了珍贵的乐曲,对崂山民间音乐的发展也影响至深。直至今日,彭台村民间乐队仍能演奏养、蔺二人传下来的《青杨》、《游湖》、《泰山景》等曲,1984年现任庵道长李道明还曾为东陈村、鸿园村村民演奏过《离恨天》、《赏春》等乐曲。
转自文化城阳,如果侵权请联系小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崂山道乐的发展得益于精通音律的宫妃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崂山道乐的发展得益于精通音律的宫妃清静派创始人孙不二与其侄女孙又贞于金泰和年间两次到崂山,隐居明道观和白云庵等高山庙庵,精心研究医学和经曲。后人将两谢创编的曲牌和经韵称为“谢谱”,是崂山道乐经曲中的珍品。外山庙主张参加民间的应风活动,故又称“应风山门”。她们的加入,使崂山道教的宗教音乐又一次与宫廷音律融合,使其既有山林的清雅之风,又具宫廷的华贵之质。
崂山道乐的发展得益于精通音律的宫妃

清静派创始人孙不二与其侄女孙又贞于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两次到崂山,隐居明道观和白云庵等高山庙庵,精心研究医学和经曲。据传,《崂山吊挂》便出自她俩之手,传到今天仍称“孙谱”。

南宋末年,崂山的全真道派和庙观众多,道乐经曲内容更加丰富,在全国居于首位。

南宋衰亡后,皇帝赵昺的两妃谢丽、谢安姊妹由浙江临安避乱至崂山塘子观隐居修道。两谢在宫廷时就精通琴法音律,能演奏古琴和笙、管、笛、箫等多种乐器。到崂山入道场后,更积极研究道乐,改革经韵曲牌。在她们之前,道观举行接大驾、祭三清仪式时,只用《大赞》和《三涂颂》曲牌。两谢为《三涂颂》首段编配上虔诚、沉郁、优美动人、富有江南丝竹韵味的旋律,名之《三清号》,成为崂山道乐的精华部分,一直传承到今天。后人将两谢创编的曲牌和经韵称为“谢谱”,是崂山道乐经曲中的珍品。与此同时,她们还积极开辟应风道乐,为百姓的外坛服务,并主张道士念经既可采取无伴奏的清念(唱),也可用管弦伴奏。至此,崂山道乐分成两个区域: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明道观、太平宫、关帝庙、凝真观、聚仙宫、华楼宫、神清宫、大崂观、蔚竹庵、太和观、百云庵、紫英庵、玉清宫等为清念的内山庙观;百福庵、马山、灵山、大妙山、大通宫、通真宫等庙则为外山庵庙,可用管弦伴奏。外山庙主张参加民间的应风活动,故又称“应风山门”。塘子观则同时具备内山、外山两派之特点。内山各庙观遵循邱处机规定的清静无为的戒律,禁止响动乐器,一则是怕吹奏乐器破崂山的“风水”,二则是防止道士们“闻乐声而生情欲”。外山庙观在两谢的影响和传授下,应风乐开展得轰轰烈烈。除在庙内伴奏经乐外,应风乐还用于民间的求雨、祭孔、祭岳、度亡灵等外坛民俗活动。

历史发展到17世纪中叶,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两个妃子也因皇朝倾覆逃到了崂山,并在当地道观出了家。她们的加入,使崂山道教的宗教音乐又一次与宫廷音律融合,使其既有山林的清雅之风,又具宫廷的华贵之质。

1644年,一个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甲申年。崇祯皇帝饮尽了生平最后一滴酒,用丝带打了一个结,吊死在煤山上。就在紫禁城内乱作一团之时,御马太监边永清和另一位太监蔺卿,带着养艳姬和蔺婉玉两位妃子以及另外两名宫女逃出了皇城。他们化装成乞丐,携带了金银珠宝,一直逃到崂山脚下的修真庵。他们之所以选择修真庵作为逃难落脚之地,是因为在20多年前的天启二年(1622年),内侍太监李真立就出家于此,并扩建了修真庵,当了道长。

蔺婉玉是崇祯帝内侍太监蔺卿之侄女,北京人,自幼善丝竹歌舞,笙、笛、箫、管无所不精,先是被选入宫内任乐女,后因才貌超众,又中选为妃。而养艳姬则更有些来历。据说她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养由基的后裔,山西宁武关人,与汉代才女班婕妤、三国美女貂蝉以及明代名僧憨山和尚是同乡。养艳姬擅长吟诗抚琴,精通琴法与秦晋地方乐曲,并研读过兵书,善于舞剑,文武双全,是明末晋北出名的女才子。朱由检即帝位后,她就被选入宫中为妃,甚得宠幸。

闻听修真庵有两位才女出家入庵,主持崂山百福庵事务的蒋清山选了一个好天气,慕名前往。蒋清山,字云石,又名迪南,号烟霞散人,18岁出家。他行谊高洁,修真养性,工书善文擅琴,向为士大夫所雅重。双方一见如故,同声相和同气相求,各自袒露了真实身份与心境。蒋清山在得知养艳姬、蔺婉玉的真实身份后,为让她们能安心研究道家音乐,便郑重邀请两人前往百福庵挂旃静修。当年秋天,养艳姬和蔺婉玉接受邀请,迁居百福庵内萃元洞,并出资扩修石洞:一洞为居室,一洞供神像。蔺卿也以保护人的身份同时前往,在庵外另筑一石洞居住静修。

翌年春天,养艳姬、蔺婉玉闻知清廷国事大定,对明朝羽流并不追究,就在蔺卿的护送下悄悄回到京城,祭奠皇灵。她们深知复明无望,在京城逗留几日后,即重返百福庵。

养艳姬、蔺婉玉从京城返回百福庵后,日日不得安眠。养艳姬遂把对崇祯的悼念之情写成一首歌词,名为《离恨天》。歌词分二段:

面前一丘土,遥望天边万重山,山隔万重容易见,土隔一寸不团圆。摆设诸供品,仰望离恨天,香烟结云转,纸灰飞满天,沉痛哀悼肝肠断,血泪染红素罗衫,共登离恨天。

面前一丘土,遥望天边万重山,山隔万重容易见,土隔一寸不团圆。摆设诸供品,仰望离恨天,非是哀妃贪偷生,愿等汉土复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殉国觅帝共君欢。伴君共登离恨天。(崂山县政协:《崂山餐霞录》第二辑)

蔺婉玉读罢歌词,柔肠寸断。她为这首词谱了曲,曲调哀婉悲怆,闻者莫不感叹涕零。

1647年农历三月十九,是崇祯自缢3周年纪念日。养艳姬、蔺婉玉组织百福庵、童真宫、马山、灵山、天后宫等外山庵观道士乐队,为崇祯举办大型祭奠活动,演奏了这支乐曲。从此,《离恨天》便成为外山派应风乐的重要构成部分,连内山派也都采用此曲作为弹奏古琴的主要曲牌。

之后,养艳姬、蔺婉玉除敬天养心之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琴法、改编民歌、充实道乐曲牌上。她们把宫廷中演奏过的古典乐曲,如明代郭勋的《赏春》、张禄的《山丹花》以及传统曲目《青杨》、《游湖》、《泰山景》、《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梅花三弄》等,传授给各庙的道士乐手和民间艺人。一时间,百福庵成为中国北方应风乐的中心,川、陕、晋、豫及江南、东北等地的道士纷纷前来挂旃,向养艳姬和蔺婉玉学习各种应风乐曲牌及演奏技艺。

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月,养艳姬写下了另一首悼念崇祯的歌词《六问青天》,蔺婉玉则又一次为之谱曲,曲调悲哀凄凉,激愤沉郁。歌词写道:

人死不能生,镜破不能圆。都说天地无私,人生悲欢各有别。稽首问青天。 偷生在人间,别驾十七年。梦魂一次未团圆,幻想是渺然。稽首问青天。 月有圆缺花有残,阴阳有循环。花谢开来年,江水东去不复返。稽首问青天。 挂起旧蒲团,脱下破纳衣。随身相伴十七年,今日离别难。稽首问青天。(崂山县政协:《崂山餐霞录》第二辑)

当年的农历三月十九,又是崇祯死难的纪念日。这一天,在养艳姬、蔺婉玉等共同主持下,崂山各庙道士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队,在百福庵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悼演奏会,由养艳姬领唱、蔺婉玉领奏了新创作的《六问青天》。乐曲悲壮感人,与会众人无不潸然泪下。这是崂山道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演奏活动。凄凉的流浪生活与安逸的皇宫生涯所产生的巨大反差以及对崇祯皇帝的怀念和对皇妃生活的眷恋,使一直悲伤不已的养、蔺二人陷入感情的旋涡,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当晚,曲终人散以后,养艳姬和蔺婉玉重新佩戴皇室冠服,整顿衣衫,相携走出庵门,在百福庵正门对面的山坳里,同时自缢在同一株古松之上,以同样的了断追随崇祯而去,实现了她们“伴君共登离恨天”的誓言。至今,她俩创编的大型祭悼曲牌《离恨天》、《六问青天》、《山丹花》等还在流传。

道教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要掌握尚且不易,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就更困难了。1942年,上海第一座全真派坤道院紫阳宫的部分道姑组成了一支专门演奏道乐的经忏乐班。她们活跃于上海斋醮科仪中,以经忏法务之盛、经济收入之富,位列上海全真宫观之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2: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汝南泪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汝南泪血”典出这里!
孔夫子旧书网 2017-12-29 10:08
近日在潘家园淘得一本《全像古今小说》,偶读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看到汝州南城张劭,因重友情重信义,在重阳节于好友范巨卿墓前自刎一幕。突然心里一动,“汝南泪血”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不是《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中的词句吗?翻出《红楼梦》来,找出相关的那一联。正是。不但这个词句贴,整个一联都十分的切合!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晴雯
诔文中这一联是“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可一看注释,“汝南”、“ 梓泽”说的都不是这个事儿。放在文中让人觉得莫明其妙。不用说是注释者没看过这个故事,只用“汝南”,“梓泽”两个词查的典故词典,再意会的。
看完这个话本,你会发现,这里不但 “汝南”贴合,“泪血”、“洒向西风”、“梓泽”、“诉凭冷月”。句句词词贴合。话本里分别有“结拜兄弟重阳节备鸡黍月下苦等默默思念”,“出殡日汝南伯号淘哭泣拔刀自刎血洒西风”场景。多个意象扣合,互相关联。
这样解释后,在情感表现上也更自然、准确,层层递进,一气哈成。不像原注释那样支离而不知所云。
回到《红楼梦》中宝玉悼睛雯的情景,这样解释更是贴切,自然。只有忠义高尚的友情才值得这样的唱与咏。对,宝玉更看重的是与晴雯的兄弟般的知音与友情,远胜过汝南王及石崇的妻妾情。
实际上《红楼梦》的作者是明着引用这个故事的,除了这两联的多个词语都是实指的情节以外,连《芙蓉女儿诔》的文体形式上都是套用化用话本上的汝南伯祭范巨卿的祭文。您没看出来吗?
如“维……年月日,(言者)XX,谨以……致祭于……之前曰:……。呜呼哀哉!尚飨。”
《古今小说》就是《喻事明言》的初刻本,是太通俗的书了,这书上的故事也都该家喻户晓的吧,遇到用典应先到这里寻一圈才是近路。可我们的红学家们都到远处找去了。
多查几个版本的《红楼梦》,没有一个联系到这个话本故事的。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和1981年四卷本。本条没有注释。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庚辰本,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本条注释为“汝南”指汝南王与其妾刘碧玉故事。 “梓泽”是石崇别馆,指石崇与绿珠故事。
红楼梦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诸本互校,蔡义江校注本。本条注释为“汝南”是宝玉自比汝南王,把睛雯比成刘碧玉。但详情已不可知。“梓泽”是石崇别馆别名,指石崇与绿珠事。
再看评解《芙蓉女儿诔》的。北京人民出版社的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译成“我正如汝南王失去了碧玉,斑斑泪血只能向西风挥洒;又好比石季伦保不住绿珠,这默默衷情惟有对冷月倾诉。”
台湾蒋勋讲《红楼梦》说到这两句时,我记得昨天看到他也是理解成汝南王和石崇。想核实一下,一时又下不到电子版了。本有一套纸质版的,可书在老家。--明天看清再细说吧。

晴雯补裘

连环画中的晴雯

晴雯撕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露阶晚砌,穿帘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萎。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待。抛残绣线,银笺彩缕谁裁?褶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陟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抛孤柩。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

  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馀衷,默默诉凭冷月。

  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卿之尘缘虽浅,而玉之鄙意尤深。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

  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降于兹,特不揣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庇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鹥以征耶?闻馥郁而薆然兮,纫蘅杜以为纕耶?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借葳蕤而成坛畤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耶?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夭阏兮,忍捐弃予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为耶?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又奚化耶?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来兮止兮,卿其来耶?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烟萝而为步障,列苍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爰格爰诚,匪簠匪莒。发轫乎霞城,还旌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秋万岁太平年,芙蓉桂花飘香月,无可奈何伤怀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百花蕊为香,冰鲛縠为帛,取来沁芳亭泉水,敬上枫露茶一杯。这四件东西虽然微薄,姑且借此表示自己一番诚挚恳切的心意,将它放在白帝宫中管辖秋花之神芙蓉女儿的面前,而祭奠说:

  我默默思念:姑娘自从降临这污浊的人世,至今已有十六年了。你先辈的籍贯和姓氏,都早已湮没,无从查考,而我能够与你在起居梳洗、饮食玩乐之中亲密无间地相处,仅仅只有五年八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啊!

  回想姑娘当初活着的时候,你的品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你的神智,明星朗日难以比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综述

  《芙蓉女儿诔》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贾宝玉在这篇《红楼梦》中所有诗词歌赋中最长的、达千余言的诔文里,首先介绍了晴雯的身世遭遇,回顾了他们之间的相与共处的生活,叙述了她的惨死经过,然后以无限的深情悼念晴雯,以金玉、冰雪、星日、花月等比喻,赞美了晴雯的高尚品质和情操。在这篇诔文里,晴雯是奋翅高翔、博击长空的雄鹰,是香味浓郁的兰花;而王夫人、花袭人之流则是玩弄口舌、以毒杀人的鸠鸩,是一类的恶草。他热烈颂扬晴雯傲世独立、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声泪俱下地控诉王夫人等的杀人罪行,甚至发出了“钳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晴雯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大丫环,风流灵巧、心志两洁与林黛玉相近,故历来有“晴为黛影”之说。第七十八回写宝玉构想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于是就有了《芙蓉女儿诔》这样一篇至纯至情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3: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林朱由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3: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煮粥老僧宝玉的结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因满清文字狱,书中把人名、真事都隐了,红楼作者会把自己的真名真姓写在此书来历中吗?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

1.2 第二阶段:写清朝事
红楼梦照正面看的是精英鬼雄,想要看反面又不得其门而入时,最轻松的法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根据红学研究成果,听专家言:作者曹雪芹,写曹寅家事,康雍乾时代,随园的历史,袁枚的证词,敦敏敦诚与曹雪芹的交往和诗,富察明义的红楼诗及诗注等等。

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曹顒继任,精明能干却又英年早逝,曹頫过继给曹顒之母为嗣,补放曹顒江宁织造之缺。曹家在康熙的皇子势力中与雍正薄,雍正继位后以骚扰驿站的罪名,将曹頫先是革职,然后抄家。经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杭州等三处织造运送龙衣,经过长清县等处,于勘内外,多索夫马、程仪、骡价等项银两,请旨禁查,所以雍正在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令查封曹頫家产。

曹寅祖父曹振彦在天启年间即已投降努尔哈赤的后金,后归正白旗多尔衮,成为其属下包衣,就是家奴,其奴隶身份子子孙孙永不能变。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夺其正白旗,曹家成为皇帝家奴,归内务府。曹寅母亲做过康熙奶妈,所以曹寅父子与康熙关系密切。曹家也有老太太,也有姊妹是王妃。

太祖皇帝访舜巡,被认为是写清朝事、曹家事的铁证。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中说,顾颉刚考得“康熙南巡,除第一次到南京驻跸将军署外,余五次均把织造署当行宫”。胡适先生考证:

“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
“当康熙帝南巡时,曹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
“但我们却在这里得着一条很重要的证据。因为一家接驾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
“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不是很可靠的证据吗?”
对曹家接驾到底是不是4次:胡适先生的考证,语焉不清!考证中有“四次接驾”、“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的不同说法。

还有,接驾是在织造署,而不是曹寅家,官员在办公地点接驾,与他家接驾,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

还有贾氏宗祠的匾联,为“衍圣公孔继宗书”,还有宝玉生日,湘云说的“时宪书”,还有洪昇的《长生殿》,定稿于1688年,还有引用“曹寅作品《续琵琶》”,以及曹寅的“闲为仙人扫落花”等等,都被认为是写清朝事、曹寅家事的证据,不再一一列举。

但问题很明显:

我是写电脑程序出身,电脑执行的每个操作,都要符合前提条件,就是if语句。人的行为其实也一样,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前提条件,只是人们往往忽略,人的大脑考虑问题比电脑要粗的多得多。

比如我们为什么不去考证石头是红楼梦作者?作者自己都写了此书是石头记录的,所以书名叫《石头记》嘛,我们为什么不认可?因为有个前提条件:石头会写书吗?这个条件不成立。

同样,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这些人名就是作者真名真姓吗?判断一下前提条件:作者会把真名真姓写在此书来历中吗?

此书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因为真事真人不能直接写,才用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用甄士隐、贾雨村、林黛玉、薛宝钗这些演员来演绎真实事件,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作者故弄玄虚。如果直接写真人真事,书会被查禁,作者被杀头,全家被灭族,达不到作者构思这本书的目的,所以不管是曹寅后代揭露抄家真相,还是明末遗民揭露亡国真相,还是其它不能直接告人的情况,都不能在书中角色用真人真名,更不能在本书来历中写作者的真名,尤其是真姓,只要朝廷顺藤摸瓜能找到这家人的,都不能写,不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这是写书人最起码要考虑到的,所以这个前提条件不成立!

去考证曹家,无论随园主人说的什么,还是敦敏敦诚兄弟写的什么,或者其他跟曹家、曹雪芹相关之人说的什么,都不如作者亲自说的靠谱,是不是这个道理?作者亲自说是石头写的!与其考证曹家,不如考证石家,到石家庄去查他个底儿掉!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雪芹、芹溪、棠村等人名,和脂砚斋、甄士隐、贾雨村、石头一样,只能是化名,根本不必去曹家孔家吴家甄家贾家石家去考证。这是一个电脑程序员的基本逻辑。胡适教授当年在花时间考证曹家之前,近水楼台,或许应该先到北大其它教室听几堂逻辑学方面的课,我认为胡先生虽然博学多才,但在数学逻辑方面不如其文学方面突出。人无完人,都有短板,尤其是文豪们在数学逻辑方面好像天生有短板,江湖留下钱钟书的传说,是以英文满分、国文特高分、数学十几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的。包括令人景仰的周汝昌等大家,拿到一大堆正确的证据,却很随意地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比如周先生提出,“闲为仙人扫落花”出自曹寅《楝亭诗钞》卷一,《些山有诗谢梦,奉和二首,时亮生已南旋》二首,作于康熙二十七年夏天,是写给杜岕的诗注。杜岕字些山,著有《些山集》,比曹寅大四十多岁,生于万历年间,是典型的明朝遗民,曹寅尊其为仙人,愿为其扫花。这怎么能推导出“闲为仙人扫落花”只能由曹寅孙子曹雪芹引用的结论?从而形成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之一?这让律师们下巴要惊掉了,法官的榔头要敲脑袋了。逻辑严密的说法,应该是看到听到过“闲为仙人扫落花”的人都可以引用这句话。况且这不是原创,只是把李白的“闲与仙人扫落花”改了一个字,别人也改过,比如“闲看仙人扫落花”。其实曹寅、杜岕的文友们欣赏传颂这句诗,应该比他孙子从遗物堆里翻出来引用的力度更大,这不是传家玉佩、红木家具,只能由其孙子用。我举这例子不是个例,我们目前的红学成果有多少能经受住律师法官、电脑程序的逻辑检验?数学是一套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有的公式、理论都是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我们的文学爱好者恰恰在这块有普遍短板,所谓诗人气质,不可能受逻辑束缚,否则怎么会有“白发三千丈”的忧愁。说到忧伤,用《潜伏》里翠平说晚秋作诗的话:“你能说句姐姐能听懂的话吗?”

金无足赤,瑕不掩瑜,我们没有因为数学不好而减少对钱钟书、胡先生、周先生这些大家的仰慕。李白不也一样嘛,拿个微积分考一下李白,估计会得零蛋。那是不是红楼作者也是诗人风度,逻辑不强,一哆嗦把自己真名真姓给写上去了?以我看红楼梦这几十年,以及对北京、深圳、西安软件同行的了解,红楼作者逻辑之缜密,秒杀我们绝大多数写软件程序的同行,尚未发现这家伙脑子进水了进海了,脑袋让天安门给夹了的伤痕。宝玉八岁云雨、贾母八十大寿不是伤痕?还真不是,目前我看到的错误少说也有几百个,在反面都有合理原因,甚至本身就是揭秘反面事件的钥匙,在后面我们逐渐解读。书中回回留下侦破线索,好多事件是一点一点透露,要串起来才能窥到大象,比如说龄官的线索,从18回到36回,这回让你摸到个牙,下回让你摸到个鼻,在这儿摸到个耳,在那儿摸到个腿,网上有人摸到象腿和鼻子就骂龄官,就是没有串起来看到大象。有些线索很长,有多长?望不到头。比如贾芸和红玉,在24回出场后,只提了个头,后来这线索好像断了,贾芸还偶尔出现一下,红玉直接消失了。我们程序员管这种情况叫多线程,不用的时候线程挂起,需要的时候线程激活,在您操作电脑时很常见。作者不可能忘了,在贾府败亡之时之后,两人才会大显身手,一个是南天一柱,一个是北地之梁,所以宝玉的“绛芸轩”才会以这两人的名字命名,林红玉和林黛玉只一字之差,这名字难道是白叫的吗?能看完整的长线索,也举个例子:

比如宝玉的结局,大家都关心,其实作者在第二回就说了。贾雨村从黛玉家出来蹓跶,在碰到冷子兴之前,莫名其妙地跑到个破庙,叫智通寺,里面那个煮粥老僧,就是老年宝玉的幻相。那老僧既聋且昏,所答非所问,是雨村境界太低,根本听不懂老僧的话。就像其后甲戌脂批“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却先写一出世醒人”。为什么说这个既证之后的出世醒人就是宝玉的幻相、宝玉的预演呢?看77回末,芳官藕官蕊官寻死觅活要出家,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正好在王夫人处,等会儿,有点乱,咱们捋一捋:水月庵不就是秦钟得趣的馒头庵吗?当时被专门棒打鸳鸯戏水的宝玉按住,吓得不敢继续动的是智能,另一个徒弟叫智善,庵主就是那个口吐莲花的净虚,把凤姐奉承的云山雾罩,害死了长安县的金哥和未婚夫两条人命,什么时候冒出个智通做了庵主?而且这个智通巧舌如簧不输净虚,几句话就云雾了王夫人,“从此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各自出家去了”。多么希望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作者偏不这么安排,属宝玉的芳官单独跟了智通,属宝钗黛玉的蕊官藕官二人却去了地藏庵,宝钗、黛玉后来都没能跟宝玉在一起,这就是三人结局,不用各种猜,作者交待了。而宝玉的结局,作者用芳官、智通、智通寺、煮粥老僧也预演了。此线索长达八十回的一头一尾。

这个煮粥老僧,还有金庸的扫地神僧,还有一些真正的高人都是这样,回归本真,默默无闻,大隐于市,不显山不露水。



点击下一个:莺儿编花篮,为什么被骂?葫芦:胡虏 + 红楼梦中骂胡贬夷,耶律雄奴被骂野驴子,匈奴犬戎被骂跳梁小丑,作者会是满清包衣吗?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慧绣璎珞慧娘+慧绣为慧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创 世人为何尊称慧绣为慧纹?姜子为您独家揭秘红楼梦中暗语
姜子说书 2022-03-22 00:01

题:世人为何尊称慧绣为慧纹?姜子为您独家揭秘红楼梦中暗语!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爱如珍宝的收藏品里面,有一副一共十六扇的璎珞,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
贾母有多爱惜这副璎珞呢?贾府请客的时候,用来供贵客赏玩的各色陈设,并不包括此物,要知道,贾蓉为了面子,可是特地求了王熙凤借了玻璃炕屏。
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的。”
以贾母要排面的气质,以中国人好客的传统,好东西只应当广招重贵宾,大家一起欣赏才是,贾母却因为太看重这副十六扇的璎珞,只肯留在自己这边独自欣赏。

那么,这副璎珞究竟是谁的作品呢?这位绣娘到底是何方神圣?为啥贾母等人如此爱惜此物呢?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
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
看来,不独贾母眼高好,世人对待慧娘的绣品,也都赞不绝口,皆是“珍藏不用”,竟然一反中国人的待客之道,舍不得与人分享。
最奇怪的是,翰林文魔竟然觉得“绣”字唐突了这样的精品,眼巴巴地换了一个“纹”字。

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
看官听说,“慧绣”和“慧纹”有啥区别呢?“纹”字怎么就更加高级了呢?用“纹”字怎么就更加尊重慧娘了呢?这背后有啥秘密呢?
其一、慧娘精于书画,乃是名门闺秀,她绣的璎珞,非一般的女红可比,而是属于艺术品,是有文化气息的,故称“慧纹”。
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其二、四姑娘贾惜春亦精于书画,作画等于撰文,女红等于撰文,画作与绣品等于《红楼梦》。
所以,慧娘是晴雯的娘,也是作者眼中天下人之父母,是贾府之源,是荣国公,是“画眉之墨”的林黛玉,其作品便是这部闺阁昭传的《红楼梦》。再看原文中对起数量的介绍。
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荣国府等于崇祯朝,是第一件;那两件已进了上,隐喻荣国府被宁国府取代,一部《庄子》只剩下了《南华经》,即甄家,南明,十六扇隐喻十六个帝王。
《红楼梦》故事里,这样的隐喻还有很多,比如甄士隐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代表一朝帝位。

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红楼梦》故事里,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是她的半年月例,对应大顺政权一百多天帝位。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慧绣璎珞+晴雯16+慧娘18+】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最大谜团:贾母珍视的“慧绣璎珞”的惊世秘密
liuhuirong 2023-04-14 发表于湖北  |  7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朱慈炤郑重其事地介绍了“慧绣”:“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而且还大费笔墨地细细描述了这紫檀缨络的来历:“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纵观前八十回,还有哪一样物件得朱慈炤如此用心描述,文字笔划一一细讲;得贾母如此重视珍爱,正月十五祭祖日里摆出?

这出身书香宦门却不幸早夭的才女慧娘究竟是谁!

其实第五十三回一开头就给出了答案!写的什么?请看:“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的力尽神危。”

原来这“慧娘”就是“晴雯”!晴为黛影,慧娘也是黛玉!

怪不得朱慈炤写道:“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呕心沥血,蔫能不早夭?

为何十八?晴雯补雀裘,是暗指杨嗣昌补救崇祯的危亡江山,可惜功败垂成,崇祯自天启七年登基至崇祯十七年亡国可不正是做了“十八”年皇帝就死了么?

再看“慧绣”的特点:

“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所以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慧娘”仿的是唐宋元明名家,无清,至明止,从只仿“唐宋元明”可知慧娘为明朝人!而且朱慈炤更是着重于描述“草”字、笔“草”,那么《红楼梦》中的主角仙草到底是明朝哪位历史人物呢?


再细看朱慈炤对“慧绣”中所绣的字的笔划描述:“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共四划,这是一个字!猜猜这写的是什么字?

1勾踢—— “∟”, 一勾一踢实为两笔,乃是左边一竖,右下一笔


  2转折—— “┐” ,有转折自然是两笔,乃是上一横右一竖连起来一笔写成的转折


  3轻重—— “一”


  4连断—— “ |”,这一竖本是一笔,但因为被一横中间截了,本是一笔却看似断开,故称“连断”。


  将这“∟、┐、一、 |”四笔放在一起,答案揭晓:“田”!

原来,慧娘姓“田”!朱慈炤好笔法!姓氏藏得妙啊!

“慧绣”的“慧”取自崇祯为田秀英上的谥号“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的第四字,因为朱慈炤为崇祯的第四子!(也有将田秀英谥号记作“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的,古时“慧”和“惠”通用,譬如说《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慧”被写作“惠”,又譬如“六祖惠能”亦被写作“六祖慧能”。)


  田秀英的谥号是“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明朝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3字;妃嫔谥号则例为2字,只有极少数的妃嫔因受宠才会享有6字谥号。见《明谥纪汇编》: “国朝谥例:帝用十七字,后十三字,皇妃或六字或四字或二字,亲王一字,东宫郡王及文武大臣若保母与王妃之以节死者皆二字。”


可是自称是崇祯知己的顺治竟将与他无怨无仇的田秀英的谥号由原本的“恭淑端慧静怀”删减并且修改为两字,以衬托他给周后上的谥号!清朝的谭吉璁《肃松录》中记载:“(崇祯神主)题曰'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周后神主题曰 '大明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黄后’,田妃神主仅存'恭懿’二字,余被磨去矣。”顺治这熊孩子,给崇祯周后整了那么多字的谥号还嫌不够,居然又把脑筋动到了田秀英的头上,这谥号也是可以乱删改的么?终于也如崇祯一般经历了一番痛失爱子爱妻滋味,不知临死前的顺治是否真正理解了崇祯给田秀英上的这6字谥号的意义?

“慧绣”的“绣”字,其实就是田秀英的“秀”。朱慈炤为了避母亲名讳,故用同音字“绣”替代了“秀”!如秦始皇名“政”,秦朝为避讳于是采用同音字“正”来代替;明朝为避朱元璋讳,“元”改为同音字“原”,“元年”变“原年”,“元来”变“原来”。

那么朱慈炤大费笔墨描写的“璎珞”屏风是何意义?

书中脂批说的明白:【甲夹: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

小小颈饰居然被做成了屏风,还给分割做成了16扇!那屏风估计也就跟IPAD差不多大!怪不得会被摆在案几上,可是朱慈炤的这种安排难道没有人觉得十分奇怪么?

第五十三回交代的清楚,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都是祖祀日子。“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贾母在正月十五还是祖祀的重要日子将璎珞屏风十六扇特意取出来摆放于案几上:“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而且朱慈炤接着再次强调贾母的“榻下并不摆席面,只有一张高几,却设着璎珞花瓶香炉等物。外另设一精致小高桌,设着酒杯匙箸,将自己这一席设于榻旁,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着。每一馔一果来,先捧与贾母看了,喜则留在小桌上尝一尝,仍撤了放在他四人席上,只算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 摆璎珞屏风时,还要摆酒和果子在“高几”旁的“精致小高桌”。

请注意这一系列的描写:“每一席旁边设一几”,每一扇璎珞屏风都被摆在“高几”上高高的供着,每一扇璎珞屏风前又都摆了:香炉焚香、花瓶供花、上等香茶! 另外还专门在“高几”旁的“精致小高桌”上摆放酒水鲜果!

这是什么场景?这分明是祭祀的摆设!

宁国府腊月三十祭祖,“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荣国府贾母正月十五“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阵容齐整,分明也是祭祖的排场!

原来这紫檀璎珞屏风是荣国府的祖宗神主牌位!

那么这璎珞屏风到底是谁的神主牌位?

答案:“慧绣”“璎珞”!

看不懂?换成同音字再看看:“慧”“秀英”落!

慧娘姓“田”,与“慧绣璎珞”合起来即是“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田秀英”“落”!

“慧”是田秀英六字谥号“恭淑端慧静怀”中的第四字,“落”在《红楼梦》中指花落即暗喻人亡。

原来皇四子朱慈炤让荣国府老祖宗贾母供的是自己母亲田秀英的神主牌位!宁国府腊月三十祭的是朱明祖宗,荣国府正月十五祭的是朱慈炤的母亲田秀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揭秘“慧绣璎珞”扑朔迷离的重重玄机
下一篇: 贾母送给宝玉和宝琴的稀世裘氅的绝密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6: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慧绣璎珞”扑朔迷离的重重玄机
 liuhuirong 2023-04-14 发表于湖北  |  5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原来贾母无比珍爱、特意在祭祖日里摆放出来的“慧绣璎珞”是朱慈照母亲田秀英的神主牌位!怪不得贾母要将“慧绣璎珞”做成“紫檀屏风”。

——“紫”就是“紫宫”的紫。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发现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所以古代以“紫宫”来称呼主宰宇宙的“天帝”所住的天宫。古代的帝王们都将自己称为“天子”,即“上天之子”,既然“天帝”的天宫叫“紫宫”,那么“天子”的皇宫自然也应称作“紫宫”,所以北京的明皇宫才会被叫做“紫禁城”。此处的“紫”乃是影射帝王家。

——“檀”为香木。

田秀英是“朱”明王朝的天“香”妃子,自然只有“紫檀”才配。

贾母还“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在自己这一席, “只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又是点出“四儿”这个身份。

前文解密过了:贾母是朱明的列祖列宗的化身,宝琴和宝玉都是朱慈炤,黛玉是崇祯和田秀英,湘云是明史,贾母这一桌坐的正好是崇祯、田秀英和朱慈炤一家三口!唉,朱慈炤的心酸谁人能识?


朱慈炤又写到“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

这慧绣璎珞紫檀屏风乃是荣国府祖宗田秀英的神主牌位,怪不得“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老祖宗贾母这边”。

贾府原有慧绣十八件,即“已进了上的两件”和剩下的璎珞十六扇,这十八也是暗合慧娘只活了十八岁,即崇祯自天启七年登基到崇祯十七年亡国身死只当了十八年皇帝!

“慧绣璎珞”一共十六扇,音同“慧秀英落”,即“田秀英亡”十六年,正是应和后文的宝玉所做的《芙蓉女儿诔》中的“迄今凡十有六载”,都是指田秀英自天启七年嫁给朱明崇祯到崇祯十五年被害死所经历的十六年!


贾府“上年将那两件慧绣已进了上”,指的是田秀英先于明朝覆亡前两年(即崇祯十五年)就已然身故,只同崇祯相守了十六年就“英落”了。

字字写来不寻常,重重玄机暗中藏。朱慈炤这一番大费周章的详描细画“慧娘璎珞” 为的是点出父亲崇祯执政十八年亡国的历史,更是描述自己对母亲田秀英的无限哀思和深情怀念!

知道了慧娘是田秀英,才明白了书中那些描述慧娘字句的来历:

——慧娘是姑苏女子。

田秀英籍贯陕西,也是生于陕西,她的父亲最初是任千总,曾短期赴扬州训练新兵,田秀英因此得以随父亲在扬州短住过,后田弘遇升为正三品都指挥佥事,赴京任职。虽然田秀英和父亲在扬州呆的时间很短,但扬州人都很喜欢田家父女,为了纪念父女两人还特意将二人短住过的小巷更名为“田家巷”,所以史书记载“思宗贵妃扬州人”。有人质疑说:姑苏是苏州,不是扬州。对极了,朱慈炤就是要避开东林党的耳目,所以故意扰乱视线。

请看《红楼梦》中是如何说黛玉是扬州人的:黛玉父亲林如海 “本贯姑苏人士”,可是后来林如海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于是举家搬到了扬州,所以第十九回里宝玉编耗子精偷“香玉”的故事说黛玉:“哎呦!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吗?”朱慈炤在此强调姑苏女子黛玉乃是扬州人。慧娘就是黛玉,扬州田秀英是也!


——慧娘的绣工最佳,因为田秀英绣艺精湛,至今已经390年仍完好保存在成都文殊院的“田妃绣彩”不就是明证么?书中晴雯的针线手艺无人能比,黛玉的针线也是没得说:宝玉夸赞黛玉做的荷包精巧,就连凤姐都请黛玉帮忙做针线。相形之下,宝钗做女红的场景描写虽很多,却既不见凤姐请宝钗帮忙做针线,更不见宝玉有任何称赞。宝钗针线做得多不过是为了在人前讨巧卖乖罢了,只有样子没有质量!就如同周后采购纺车,结果学不会,居然想装个样子也不成功,最后只好停机砸车泄愤!不过人都有长短,出身贫寒的周后虽然不善劳作,但是妆模作样、害人性命的手段却是十分高明,不得不佩服啊!


——慧娘是“书香宦门之家,精于书画”。

田秀英出身宦门,父亲田弘遇是京城官居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副部级领导。

“田贵妃幼习钟、王楷法,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上每谕妃签题之。”顺治对崇祯的字推崇备至,却不知崇祯赞赏的是田秀英的字!

“田贵妃工写生,尝做群芳图,上留之御几,时展玩焉。”“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田秀英书画兼绝,她画的《群芳图》被崇祯珍爱不已,特地装帧了放在案头时时赏玩。

“田贵妃写兰于便面(即扇子),上携之怀袖。” 田妃画了兰花的扇子更是被崇祯当成宝贝不离身。

——慧娘“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所以慧娘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

那是自然!皇贵妃的绣品如何能是市卖之物?!除了现在保存在成都文殊院里的“田妃绣彩”外,史书上记载的也不过是崇祯的偶尔恩赏:“刘文烈理顺为御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织异常,云出自出(田)贵妃手。今犹在雍正文烈祠。” 所以田妃慧绣天下虽知,但得者甚少。 

这对“慧绣”描述的一字一笔莫不是朱慈炤对母亲田秀英惊世才华的赞美和追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翰林文魔”将“慧绣”换做“慧纹”的惊世秘密
下一篇: 红楼梦最大谜团:贾母珍视的“慧绣璎珞”的惊世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6: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翰林文魔”将“慧绣”换做“慧纹”的惊世秘密
 liuhuirong 2023-04-14 发表于湖北  |  3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为何朱慈炤又偏偏写下:“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

翰林文魔们究竟是谁?为何他们定要将“绣”换成“纹”?

翰林是自唐朝才有的官名,开元年间(713一741年),唐置“学士院”,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制诰。明朝翰林学士,掌编修国史、编辑奏章、讲读经史和草拟诏谕等高级文墨工作。因其常在帝侧,“备天子顾问”,颇能左右朝政,也可干预官吏的黜陟,所以特受尊崇,虽品列第五,侍坐则在四品京官以上。清沿明制,翰林院主要负责编纂史书、编辑百官奏章、记注诏令、拟撰文告勒命、侍皇帝皇子讲解经史等等。

“翰”又音同“汉”。满族同蒙古人一样因为信奉萨满教而尊崇西方,而汉族崇拜东方,因此这个“翰”又暗指 “东“。原来 “翰林”暗指的是拟撰诰令、编修史书的“东林”文官!

第十九回里袭人说道:”自我从小儿来了,跟着老太太,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己夹:百忙中又补出湘云来,真是七穿八达,得空便入。】如今又服侍了你几年。”史湘云是《明史》,曾服侍过湘云是暗喻袭人曾是负责编修《明史》的翰林院文官!原来这翰林文魔就是花袭人!


宝玉将“花珍珠”改名作“话袭人”正是朱慈炤向读者揭示所谓满嘴仁义道德的掌握着著史权的翰林院东林党文官们歪曲历史极尽构陷污蔑的阴险卑劣!

那么一切就清楚了,请看翻译:“竟有世俗牟利者,近日将周后的恶行劣迹假冒是田秀英所为,用以欺世盗名谋取私利。有那一干东林党文官魔鬼们,因深恨田秀英的优秀,却不与他们同路,更令他们的代理人周后失宠,便说这田秀英不贤不能,若要按照事实真相实说,就会暴露了周后和他们的丑恶嘴脸,便大家商议了,将田秀英的真实历史隐去,利用撰“文”著史极尽所能地诋毁田秀英以美化同党,所以世上已难找到如实记载的真史了。如今世人都跟着东林党文人的假“文”伪历史人云亦云,再也不知原本的事实真相!”

原来,这“绣”被改成“纹”讲的是翰林院东林党将田“秀”英的历史强换了“文”!

这是朱慈炤对翰林院东林党“文魔”们篡改史书歪曲诋毁母亲田秀英的悲愤控诉!花袭人其实是用假话攻击陷害人的“话袭人”!这些掌握着著史权的翰林魔鬼将田秀英的历史改头换面以粉饰自己欺世盗名! 这些东林党文人都是披着人皮的恶魔!文魔!

看去轻描淡写似平常,却是笔笔血泪字字伤!

花袭人所代表的这些翰林院的东林党文人魔鬼们都是谁呢?

——譬如在《玉堂荟记》里造谣说田妃不是田弘遇所生的太子的老师东林党杨士聪,官至翰林院检讨。(《玉堂荟记·卷上》:“田妃父宏遇陕西人,久住在京,曾为千总官,其妻吴氏,妓也。”】

崇祯对杨士聪恩宠备至,任命其为太子老师之一,但明朝灭亡后,杨士聪先投降大顺做户部侍郎,后又入清为官。为美化自己,杨声称自己是服毒自杀被李自成部将王敦武灌水救活后才归顺李自成,但方以智和杨士聪门生赵士锦都证明杨士聪是主动投效(赵士锦《甲申纪事》:“时予在田戚畹门首,林增志、杨昌祚、宋之绳,房师杨士聪俱祝发,百官俱青衣小帽,往投职名。” ;顾炎武《明季实录·从闯贼破京城伪官考》:“兵政府少堂杨士聪凫岫,济宁人,左谕德。”)。杨士聪为人阴险,毫无气节,其所撰野史多恶意篡改史实,如污蔑王承恩并非殉国而是通敌后被崇祯帝赐死(见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化淳献門,承恩必预知之。內外做成一片,局面已定,万难他图。但一时为上所迫,不得不相与就缢。”),污蔑早已于崇祯十二年二月退休的根本不在京城的曹化淳开门献城(《甲申核真略》:“且一献门耳,其在十八日,人共知为曹化淳,固无疑矣。”),更是“崇祯内库藏银3700万两”之说的始作俑者(《甲申核真略》:“内库有镇库锭,皆五百两为一锭,镌有'永乐年’字,每驮二锭,无物包裹,黄白溢目,其寻常元宝则搭包贮焉。按贼入内,括各库银共三千七百万,金若干万。其在户部者,外解不及四十万,捐助二十万而已。此城陷后存银之大较也。呜呼!三千七百万,捐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使海内骚然,而扃如故,第安在也?”),因其成书较早而被东林同党广为引用,如谈迁《国榷》、李逊之《三朝野记》,影响极坏。


——再譬如杨士聪的好友,在自己的“以诗证史”的“诗史”中颠倒黑白栽赃田秀英的同样也是太子老师的东林党名儒吴梅村,曾是翰林院编修。

吴梅村曾任清廷国子监祭酒。吴梅村为了美化同党周后不惜多次篡改明末历史!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批评吴梅村在《永和宫词》咏《田贵妃》事中“何必以定陶作衬?何必以如意为比?”“何得以曹操之弑伏后为比!”故意混淆是非、包藏祸心!居然还用曹操弑杀伏皇后来诬陷崇祯命令周后殉国属于乱臣弑杀贤后!赵翼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吴梅村为了维护周后还真是心思用尽,想想崇祯是如何器重他并对他恩重如山的!

但吴梅村并不满足于制造这一点的假像,在写完《永和宫词》多年以后,他又精心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圆圆曲》,其中介绍吴三桂与陈圆圆初次相遇时写到“相见初经田窦家”,又故意捏造田妃家购美邀宠的谎言,居然将周后购买陈圆圆以夺田妃之宠的丑事栽赃到受害人田秀英的头上!其后陆次云更是以此为依据写成了欺世谎言《圆圆传》大行于世:“田畹者,怀宗妃之父也。甲申春,流氛火炽,妃谋所以解帝忧者,进圆圆。帝穆然,旋命归畹第。” 陆次云还特意在《圆圆传》的结尾注明田妃献陈圆圆的说法的出处:“语云“无征不信”,圆圆之说有征乎?曰:有。征诸吴梅村祭酒伟业之诗矣。”他的依据就是吴梅村的《圆圆曲》!


田弘遇路过苏州是崇祯十四年七月,而陈圆圆被买走是在崇祯十五年仲春,这时,田弘遇早已离开苏州半年了,更多揭秘请见后文《陈圆圆被田弘遇抢入京城的谣言的制造始末》。

田妃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五病故,田妃父亲即田畹则病故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己未(见《崇祯长编》),而陆次云却写甲申即崇祯十七年田妃和其父献陈圆圆,造谣造的都不管人是死是活了,当真无耻!更不要说吴三桂进京是崇祯十六年五月的事,见《国榷》记载。甲申年春即崇祯十七年春吴三桂一直都在镇守宁远!而这错漏百出的荒谬的谣言却广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实在令人无奈!

正是吴梅村等人的无耻捏造导致世人无不认为是田妃父亲献陈圆圆给崇祯,为皇帝选美从来都是由身为后宫主管的皇后操持,田妃父亲能有为崇祯选美的资格么?而且,明朝严令禁止不良女子入宫,尤其是严防官员输送美女入宫,田弘遇如果真买了妓女送给崇祯,早就被周后和东林党们绳之以法了​!​


更不要说田妃曾因崇祯无钱发放军饷,却纵容周后花费巨金从苏州采买多名乐妓而在崇祯十四年的年初愤而上疏批评崇祯“今天下多事,非陛下燕乐之秋!”,并将这封被崇祯皇帝亲笔批复的奏疏交给了父亲田弘遇收存,田弘遇对女儿此举大为赞赏,因此时常将此奏疏拿出向朝臣们展示,支持女儿反对采买妓女入宫的田弘遇怎会在几个月后的奉旨为女儿南海祈福的路上采买名妓送给崇祯?他是想痛打自己的脸,还是想活活气死自己的爱女?他怎能干得出这种拆自己女儿台子的荒唐事么?

“维时田妃擅宠,两宫不协,烽火羽书,相望于道,宸居为之憔悴。戚畹嘉定伯(周奎)以营葬归苏,将求色艺兼绝者,由周后进之,以分田妃之宠。因出重赀购(陈)圆圆,载之以北,纳於椒庭。一日侍后侧,(皇)上见之,问所从来?(周)后对'左右供御,鲜同里顺意者;兹女吴人,且娴昆伎,令侍栉盥耳’。”史书记载得如此清楚,颠倒黑白的东林党人的无耻真是令人发指!

其实打着“证史”旗号的吴梅村的不尊重历史的文品早已被多位历史学家批评过,除了清朝的史学家赵翼外,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末代翰林徐世昌在《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二十)中也指出吴梅村“虽志在以诗为史,而事实舛误及俗调浮词亦所不免”。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亦在《清诗纪事初编》批评吴梅村作于顺治十八年的《清凉山赞佛诗》杜撰顺治五台山出家是“妄作”,“乃去天万里,遽作勘定语,为世口实”,吴梅村所自称的“足以证史”根本就不值一信!

崇祯朝的锦衣卫指挥王世德所著的《崇祯遗录》中对吴梅村肆意捏造谣言歪曲事实激愤不已,写到:“后江南吴伟业制《永和宫词》,比上于陈后主、唐明皇。呜呼,定哀之际多微词,即上果有失德,亦应为尊者讳,况恭勤如上、寡欲如上,而忍于造谤诬蔑。是可忍,孰不可忍。世无仲尼,《春秋》不作,乱臣赋子横行无忌,天理绝矣。此人又作《琵琶行》,中有驾幸御熙官之句。御熙宫,伶人作处,非离官也。即娱情声色,何必亲幸御熙而后为乐耶。宫禁之制不详视,而敢于讪上,其谁欺,欺天乎?”


——又譬如说美化周后、诋毁田妃的《思陵典礼记》的作者东林党孙承泽,崇祯朝的刑科给事中。明朝灭亡后先任大顺政权的防御使、后中央一级大员谏议;清廷时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曾任提督翰林院四译馆事。

孙承泽在顺治时曾上疏举荐吴梅村等多人。顺治元年七月,孙承泽上疏为清廷殷勤献计献策剿杀抗清义民;“孙承泽谨启为畿辅盗贼尚繁,伏乞严敕抚镇道将各官,实图料理......今贼势已大,谅非州县所能办,须专责之抚臣,督同镇道,极力搜捕,使贼力窘势迫,各缚渠魁......”(见《吏科都给事中孙承泽启本》)其人对清廷主子的奴颜媚骨,对抗清义民的穷凶极恶,实在是无耻之尤!“不死神话”孙承泽自称先自缢、后服毒、再投井,想尽了一切办法殉国却皆得不死,于是决定投敌!投敌卖国的孙承泽临死前特意写诗自赞“孤心留取照幽墟”,这是自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啊!这厚颜无耻不服不行啊!

正是假死殉国的洪承畴和自比文天祥的孙承泽这些东林党人让朱慈炤创造出了贾瑞假天祥这个人物!

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至此,我们方才品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内里真味! 也才真正知会了脂批的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的所言真义!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鲜为人知的“翰林文魔”的可怕手段
下一篇: 揭秘“慧绣璎珞”扑朔迷离的重重玄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6:14 , Processed in 0.0791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