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7: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鳌背三山独立名的典故
“鳌背三山独立名”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涉及渤海之东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些山原本随波漂流,后来由十五只巨鳌(大海龟)背着固定位置。这个典故出自‌《列子》,讲述了天帝为了防止三座神山漂流到西极,所以让巨鳌来背着它们,以确保它们稳定不动。此外,古代在正月十五夜观灯时,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也常做成鳌背神山形状,上面列有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这个典故后来常用来比喻承担重任或表示感戴的意义。‌12

来源参考:
1
红楼梦诗词赏析——169.三山独立(灯谜诗3.黛玉)
简书社区

2
巧解《红楼梦》无底谜(黛玉灯谜)
360doc个人图书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7: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诗词赏析——169.三山独立(灯谜诗3.黛玉)

焰归来
IP属地: 湖南
2018.06.21 10:55:37
字数 970
阅读 2,119
目录四

其三(林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注释]

  1.騄駬——亦作“騄耳”、“绿耳”,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

  2.驰城逐堑——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狰狞,凶猛,骠勇。

  3.“鳌背”句——俗称状元或第一名为“独占鳌头”。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随波往来,天帝恐怕他们漂浮到西极去,就叫十五只巨鳌(大海龟)来背着他们。又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做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

  [鉴赏]

  宝钗的谜,前两句的寓意也许是说她为人处处精细,层层设谋,但能八面玲珑,不留痕迹;后两句当是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死别后,于风雨之中闻铃悲感事,来说她与宝玉生离的。但小说中宝玉是主动弃宝钗出家,并无留恋之意,故反原意而用。又前宝钗“更香谜”(程高本之黛玉谜)中以“ 风雨”象征人事变迁,则贾府经变故后,宝钗仍未闻“梵铃声”,或兼讽其终未醒悟“名利犹虚”(梵语所谓“色即是空”)的道理。这与后半部佚稿中“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宝玉“已不可箴”的情节也是符合的。

  宝玉的谜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较明显。首句就用的是南唐李煜《浪淘沙》词“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中的词语和意思,都是说男女死别。黛玉号“潇湘妃子”,所以借“琅玕节”来点她。二十六回写潇湘馆“凤尾(竹叶)森森,龙吟(风吹竹声)细细”,但到后半部却景物全非,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片荒凉,这也许就是“琅玕节过”的含义,所以后来宝玉要“对境悼颦儿”(七十九回脂评提到的佚稿中情节)。

黛玉之死,佚稿中回目叫“证前缘”,所以借鸾鹊迎归仙境为说。宝玉痛悼黛玉,据脂评说佚稿中亦有如《芙蓉女儿诔》那样大段文字,我们深以不能读到他“唏嘘答上苍”之词为憾。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奔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又忠于其主,啸风踏云悉听指挥,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思想不受礼教束缚,但对宝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声名独占鳌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因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渺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外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灯谜的寓意未必尽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但它有寓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无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山为艮,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鳌背三山独立名。
林黛玉死后,宝玉如何当了驮碑老龟?王熙凤残害的一对璧人:殉情
[color=var(--GBK03A)]中山人读文史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文以载道,旅以致远! 旅山水之风景,游华夏之九州…





​关注他

林黛玉死后,宝玉如何当了驮碑老龟?王熙凤残害的一对璧人:殉情
林黛玉下世就为还泪给神瑛侍者,她一生因为一个“情”字,为贾宝玉,抛家舍业,性命早夭。
黛玉的化身晴雯死后,被王夫人下令“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贾宝玉除了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再无其他。因此在红迷中,贾宝玉成了无能、没担当、渣男的代名词。黛玉死后,宝玉也会这样伤心一下继续过他富贵公子的日子吗?
黛玉和宝玉的结果,80回前有过2个明显的谶语,一是宝玉两次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二是第23回因为宝玉说话唐突了黛玉,宝玉赌咒发誓:“好妹妹……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元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晴雯死后,宝玉实际是做了负心汉,黛玉死后,宝玉怎么做的,根据谶语,他做了2次和尚,同时也做了大忘八——负心汉。
宝玉做的和尚,和四大皆空的普通和尚不同,他是情僧,既然做了情僧,那他就是情种,怎么还做了大忘八负心汉呢?
脂砚斋在评绛珠草的来历时,曾说道:“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唯二玉二人也。”
林黛玉有很多化身,不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的女子是黛玉的化身,一些不起眼的女子,也影射了宝黛结局。
一、为黛玉殉情:掉在池子里投河自尽。
秦可卿葬礼上,王熙凤在水月庵和净虚老尼做了一件棒打鸳鸯的事,张金哥和守备公子双双殉情死了:
“谁知那个张财主虽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亲事,她便一条绳索悄悄地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
张金哥自缢死了,林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也是吊死了,可见这张金哥就是黛玉的一个分身,既然张金哥自缢而死,守备之子投河殉情,说明宝玉在黛玉死后,自己投河自尽了。
这样的结局,才符合他情种的人设。
不过这里有个矛盾的地方,既然宝玉投河了,他又是怎么当了和尚,成了负心人呢?
再看宝玉赌咒发誓的话:“好妹妹,明儿我掉在池子里,被癞头元吞了去……”“掉在池子里”,可不就是投河殉情吗?
奇怪就奇怪在,宝玉掉在池子里后,被个“癞头元吞了去”。如果读书细的,应当记得当初让黛玉出家的,就是一个癞头和尚,宝玉被癞头元吞了去,说明还是一僧一道大展幻术,救了宝玉,让他投河后而不死。
二、第一次做和尚:迎娶宝钗,却守身如玉。
宝玉掉在池子里后,你看他变成了什么——大忘八,注意原文应该是“大忘八”,而非“大王八”,不是曹翁笔误,而是宝玉投河不死后,和宝钗完成了“金玉良缘”的婚约。
这从宝钗的判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可知,金玉良缘成了,宝玉愧对了黛玉,所以是大忘八。
宝玉和宝钗结婚后,有孩子没有,笔者认为没有。黛玉第一次说死,宝玉说要做和尚,何意?
宝玉虽和宝钗完了婚,但却并无夫妻之实,所以宝钗的金项圈上刻的字才是“不离不弃,芳龄永济”,所谓“芳龄”,是女孩的代指,宝钗既和宝玉完了婚,但却“芳龄永继”,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夫妻之实,他早已是和尚命了。
三、第二次做和尚:为黛玉守墓到舌落齿钝。
宝玉真正做和尚,和甄士隐的经历中非常相像,他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后,他一蹶不振,随后家里连连遭灾,被迫投身岳丈家。
岳丈封肃“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风烛残年的甄士隐最后跟随一僧一道当了和尚去了。
甄士隐当和尚后,去了哪里?在第2回,贾雨村做黛玉老师时,闲步来到扬州城郭外,“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转、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
在这座叫做智通寺的庙里,贾雨村看到一个“龙肿老僧,在那里熬粥。”这老僧什么样呢?“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这老僧是谁?贾雨村心内独白是:“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翻过筋斗的,可不就是贾宝玉?

随后脂砚斋就在旁边侧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啥意思,就是说贾雨村看到的老僧就是宝玉,而智通寺旁的茂林深竹,是黛玉之墓——宝玉为黛玉守墓到齿落舌钝,一碗清粥度余生。
这样的宝玉,才是情种,才是情僧,才不负黛玉为他散尽家财,为他自缢殉情。
正如宝钗在滴翠亭戏彩蝶时看到的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黛玉和宝玉,正如这一双玉色蝴蝶般,生不能在一起,死后也要翩跹双飞,真实凄惨又绝美。
曹翁写情痴情种,果然笔力不浅。只是可惜宝黛一对璧人,却要死后团圆……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06-24 23:58
龙龟乌龟赑屃驮碑的寓意[size=1.6]

赑屃驮石碑寓意寓意吉祥,赑屃是龙生九子子一,也是神龟,就是修炼成神的乌龟,乌龟寓意长寿、负重,龙子有迎福镇邪等吉祥寓意,在古代一直使用乌龟驮石碑,赑屃驮碑的故事指的是大禹治水,神龟也有功劳,后来大禹把石碑压在龙龟身上,无形中记载了龙龟的功劳,古代龟驼碑图片样式没有正正式规定,在宋代,问世了一部有关建筑规范的专著《营造法式》,其中有关于制作“赑屃龙龟坐碑”的制度:造赑屃龙龟坐碑之制:其首为盘龙,下施乌龟坐,也就是龙龟赑屃。

长城石雕制作的龟驮碑设计图片大全


赑屃长数倍碑身之广,其高四寸五分;驼峰广三寸、余作龟文造。碑首: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下为云盘,上作盘龙六条相交;其心内刻出篆额天宫。

神龟赑屃驮石碑图片

《营造法式》由官方颁布,体现了官式建筑的规范与标准。这一造碑之制明确指出:云龙是为碑首,是对盘龙形象的称谓。“造剔地起盘龙、云盘”便是云龙碑首的做法;而龙龟赑屃作为碑座,形象则是“写生镌凿”,即按实有的龟之形体来制造。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传说:鳌是海中的大乌龟,用其足以立“四极”、 作为碑座而负重,看好的就是它可以负重的气力。

长城石雕制作的背驮石碑的龟赑屃图片


乌龟背石碑


赑屃一词,初见于汉张衡的《西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三国吴人薛综注云:“赑屃,作力之貌也。” 唐人李善注云:“巨灵,河神也,巨大也;赑屃,作力之貌也,”诗人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中有“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句,赑屃就是作为力量的象征出现的。宋真宗时陈彭年等奉诏重修的《广韵》,释赑屃为:“赑,赑屃,壮士作力儿。”《广韵》多录用唐代韵书旧文,故所释文义同唐代,而宋仁宗时丁度奉诏刊修《广韵》成《集韵》时,就有了“赑:赑屃,龟也。一日雌龟为赑”的说法。看来,在宋时就有了“赑屃即鳌,海里大乌龟、神龟”的说法。但影响并不大,否则晚于《集韵》,哲宗、徽宗之时编订的《营造法式》,就不会有‘造赑屃乌龟坐碑之制,其首为盘龙”的论谈了。

作者:长城石雕


红楼梦诗词赏析——169.三山独立(灯谜诗3.黛玉)

焰归来
IP属地: 湖南
2018.06.21 10:55:37
字数 970
阅读 2,119
目录四

其三(林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8: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为什么说自己被“癞头鼋吞了去”,为林黛玉一辈子驮墓碑?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3-18 16:52
红楼梦二十三回有个好笑的事,贾宝玉和林黛玉偷看禁书,得意忘形后说错话惹得林黛玉大怒,吓得贾宝玉赌咒发誓说自己被“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看着啼笑皆非,实则大有深意。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段话虽短,却说了四件事。
第一,贾宝玉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
第二,林黛玉做了一品夫人。
第三,贾宝玉替林黛玉守坟一辈子。
第四,贾宝玉是“银样鑞枪头”。

看似都是玩笑话,实则曹雪芹在其中隐藏了特别大的信息量。
一, 贾宝玉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
贾宝玉说他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预示最终被癞头和尚度化而去的事实。癞头鼋也好,大王八也好,都是光头。癞头和尚是癞头鼋,贾宝玉则变成大王八,当有一天老了,就像驮碑老鼋。
二,林黛玉做了一品夫人。
关于林黛玉是死在贾家,还是出嫁后死,个人之前多有阐述。本人的观点是林黛玉最后出嫁了。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本就是王昭君远嫁之诗,既然芙蓉花签影射各人命运。那么用一首远嫁的诗形容林黛玉,绝不可能随便如此。

而关于林黛玉嫁给他人的线索特别多。【题帕三绝】第三首: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这首诗非常明显暗示林黛玉嫁作他人妇,身边人不是旧时人的孤寂情景。作者用物是人非暗示身边竹不是旧时竹,对曾经的环境和情感也渐渐模糊了。因为对身边人没有情谊,不会为其流泪。所以身边竹上并无泪渍!这是林黛玉嫁人的最有力证据。其他如《桃花诗》《葬花吟》《柳絮词》都透露出林黛玉远嫁之意。
有人一定用“质本洁来还洁去”拒绝林黛玉嫁人的事实。我认为嫁人有什么不洁的?世间女子都嫁人,谁不洁了?明媒正娶,名正言顺有什么不洁的?况且曹雪芹一再暗示,没必要一叶障目。
以林黛玉身份,真成了潇湘妃子,正可高居一品。这里的一品夫人没说是一品诰命夫人,显然更有隐喻。王爵正妃高居一品,载于史册,正对应潇湘妃子。

三,贾宝玉替林黛玉守坟一辈子。
《芙蓉女儿诔》中云:黄土垄头,卿何薄命!《葬花吟》一抔黄土掩风流;《好了歌》注释:昨日黄土垄头送白骨。都证明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坟前祭拜的情况。而贾宝玉续写贾探春《柳絮词》: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这首词的口气绝非对妹妹的话。更像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交待。根据探春判词,杏花签,以及灯谜看,她与林黛玉是写东风最多的。别人诗文里都没有东风二字。加之潇湘妃子是贾探春所取,潇湘馆两只凤凰风筝裹挟而去,预示二人一同远嫁。贾宝玉约定要去看望林黛玉,不想第二年去的时候林黛玉已经一抔黄土,白骨一具。贾宝玉出家后在黛玉坟前结庐而居,年华老去,仿佛“驮一辈子的碑去”的老鼋。

四,贾宝玉银样鑞枪头。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甚至她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表达出一往无前的气魄。而贾宝玉不过被林黛玉一吓就不知所措,比之林黛玉的坚决,何止相差千里?可不正是“银样鑞枪头”。根本不能依靠和指望。
宝黛二人这一段话写得非常有意思。看过一笑却能给出八十回后这么多线索。正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魅力。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8: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 事关邪书事件 薛宝钗胶柱鼓瑟 矫揉造作 遭到众人一致反对
2022-02-22 08:33
红楼梦 事关邪书事件 薛宝钗胶柱鼓瑟 矫揉造作 遭到众人一致反对

作者多次渲染邪说事件 绝非闲笔 与黛玉之死有关 与小说的结局有关



【故事和原文】众人对十首怀古诗,称奇道妙。宝钗说后二首无考,不如另作。

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评点和赏析】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据说还暗隐十件俗物。 作者没写出谜底,可能根本没有谜底,所谓俗物不过是诱导读者展开联想。作者绝不是发思古幽情,而是显历史之我见,而这见解就在《红楼梦》文本中。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本质,乃《红楼梦》之真谛。

薛宝琴这十首怀古诗,第九首是《蒲东寺怀古》,第十首是《梅花观怀古》。

她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的,后二首都无考据,我们也不懂,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宝钗对这两首诗颇为不以为然。要宝琴重新另作两首。林黛玉当即表示反对,

她说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无考据,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这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



林黛玉的话得到探春的支持,她说,这话正是。李纨竟然也帮黛玉说话。李纨的话指出古往今来,以讹传讹的现象很多,就连史书记载的也不乏虚妄。探春的话也表示,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并非就是看了邪书。她俩甚至认为《西厢》《牡丹》是正书,因为是正书便无妨,便可留着。宝钗见众人都认同黛玉的观点,都不避讳这些东西,也就罢了。

我们可以说黛玉是心里不依不饶,你也看过的,别装好人。但我们不能说李纨和探春都读过这两部“邪书”,她们都不赞成宝钗的观点。不管是不是读过这两部邪书,她们都认为大可不必视《西厢记》和《牡丹亭》如狼似虎,而谈虎色变。

其实她们哪里知道,薛宝钗对于兹念念不忘,在书中具有全局意义。作者极其重视邪书的事情,不惜用大量篇幅来反复皴染。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相关情节。



宝黛钗们一入大观园,作者就安排宝黛共读西厢。这些邪书是由茗烟弄进大观园的,林黛玉是由贾宝玉的手里看到《西厢记》,又听小戏子演唱《牡丹亭》,方才启动芳心。那是第23回;第40回,林黛玉在酒席上说出了两句其中的句子,引起薛宝钗的注意;第42回薛宝钗告诉林黛玉,最怕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林黛玉心下暗伏;林黛玉取笑宝钗,薛宝钗要拧她的嘴,忽听她拉上说他看杂书,便不好再和他厮闹;第45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从上回你说看杂书不好,劝我那些好话,我竟大感激你;第49回,黛玉对宝玉把说酒令、送燕窝等事告诉宝玉;

这第51回再提此事。作者多次渲染邪书事件,难道会是闲笔?必须与后半部书情节紧密联系,甚至与黛玉之死有关。林黛玉确实是受了这两部戏的影响启动了芳心,薛宝钗的所想所言实非空穴来风。林黛玉之死,应该是寿夭多因诽谤而生。毁谤她的核心内容必是她与宝玉的关系,说他们有了不才之事。而邪书当是重要证据。假如书的后半部有一个类似抄检大观园的举动,重点肯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会不会在潇湘馆搜出那些邪书?完全可能有人把书偷放在潇湘馆栽赃陷害。例如赵姨娘母子。谁会想到用这种谣言来中伤黛玉?最大可能是谁?恕我不敢冒昧直言。要知道,赵姨娘母子早被薛宝钗收入阵营了。黛玉不明此中厉害,还说宝钗胶柱鼓瑟。您注意到宝钗黛玉和赵姨娘母子的故事了吗?有点远了,容后再谈。

原创 胶柱鼓瑟,《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宝姐姐怀古评"杂书" 2020-10-22 09:57

【胶柱鼓瑟】
成语释义:
“柱”就是琴瑟上调弦的短木,用胶把琴柱粘上,就不用再费心调音了。"胶柱鼓瑟"用来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这典故出自三国· 魏 ·邯郸淳的《笑林》:“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其实,这样的人也挺多的,倒不一定是因为愚笨。
《牡丹亭》: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名句集粹: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不知合变,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2、汉·刘向《淮南子·齐俗》: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瑟也。
3、唐· 李绅 《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4、明· 张居正 《答刘百川书》:蓟永事势,与他镇不同,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
5、清·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辍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
《西厢记》: 苗而不秀,你是个银样鑞枪头!
扩展阅读:《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曹雪芹给薛宝琴作了十首怀古诗,又是诗,又是谜。其中第九首是《蒲东寺怀古》,第十首是《梅花观怀古》。
宝钗看这诗一咏《西厢记》,一咏《牡丹亭》,生怕姐妹们“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嘀咕着要重新另作两首。
黛玉说: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就算这两首诗于史鉴无考据,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这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
宝钗大概是忘了,有关“杂书”、“邪书”的事儿,曹雪芹总共写了六回书,老早就安排黛玉和宝玉一起看过“混账书”,那第二十三回就叫“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猜猜吧,黛玉心里一定是不依不绕:你不也偷偷看过吗,别当我不知道? 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8: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送给黛玉燕窝,是何居心?贾府难道买不起吗?
2020-06-11 14:08
宝钗送给黛玉燕窝,是何居心?贾府难道买不起吗?

读《红楼梦》,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黛玉的体虚多病,常年需要吃人参养荣丸,也只是聊以自保,并未能痊愈。最诡异的是,连太医也束手无策的“先天禀赋不足”,宝钗竟然就以燕窝可以疗虚,送给黛玉还真吃了。富贵如贾府、精明如贾母,难不成还不如一个宝钗的见闻?所以,宝钗所送的燕窝,到底是何目的,这真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首先,作为我本人来说,对那些“阴谋论”认为,“宝钗送燕窝给黛玉,表面上是补身子,暗地里是谋杀”之论是嗤之以鼻的。再怎么说,薛宝钗还不至于如此卑鄙。更何况,有贾母在,燕窝里加冰片,能瞒过一时,能瞒过一世?这岂能让人相信?

我们首先看看这燕窝到底是什么有用的东西。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燕窝是一种补肺养阴、补虚养胃的滋补品。而黛玉的先天禀赋不足,按照中医的原理来说,主要是脾肾而脏的虚损,看上去似乎没有用。



但是,知道点中医基础的朋友都知道,脾胃基本是相同的,养胃就是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任何虚损不足的人,都需要养胃。其次,按照虚劳的问题来看,先天不足需要养肾,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法则,补肺养肾其实就是“金水相生”,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宝钗提议黛玉吃燕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阴谋论者也说,燕窝没有问题,但是送的冰糖里面有问题啊,“梅片”就是冰片,那是一种耗气醒脑的中药,黛玉这么虚弱的体质,怎么能吃那个呢?



这么说就真是谬论了。冰片确实有“梅片”这个别名不错,但是,这世界上,我相信绝对没有任何人往冰糖里面加“冰片”的。而且,冰片作为一种矿物质中药材,气味非常芳香,味道也有点怪异,绝对不适宜内服,放到食物里面,只要有一点点就会引起恶心。黛玉这么虚弱的人,吃点一次估计就得吐个天翻地覆,岂能吃那么久?

所以,宝钗送的燕窝没有问题,冰糖也同样没有问题。

不知道那些人是否知道,因为冰糖是小片结晶体,所以还有个名字叫“冰片糖”?以前市售的冰糖,都是块状,有的个头还挺大,很适合小孩子当零食含着吃。如果要泡水的话,很难完全融化,所以,商店会有代为粉碎的程序,将块状的冰片糖碎掉成粉末状,这样就叫做梅粉冰片糖。



因此,在我看来,宝钗送燕窝给黛玉,还顺带连冰糖也一起送了,真的没有任何的坏心眼。确实是为了给她补身子。要不然,即使贾母不知道,宝玉是很早就知道的了,还不闹得天翻地覆?

至于黛玉吃燕窝,为何贾府不买而需要宝钗代劳。我认为这个很好解释,一来,以贾府的身份,有病调理,听从太医的吩咐绝对要比普通人做得好。而宝钗的做法,类似于我们普通人之间,相互介绍所谓的“单方”一个道理,对贾府来说,知道了也不加阻止,也是人之常情。难不成阻止亲人不吃?说不准就有用了呢?



所以,黛玉吃了一段时间以后,似乎有点用,才有了后来宝玉的提议,还是由贾母房里出钱自己买。这所有的一切,才能解释得清楚。

因此,尽管我亦不喜宝钗这个人,但对于送燕窝给黛玉这件事,我还是选择相信她、支持她。您认为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的惊世身份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10-18 19:33:56)
标签: 红楼梦 人文 朱三太子 崇祯 明朝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红楼梦》中频频提及“末世”,如“贾雨村生于末世”,“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那么《红楼梦》到底写的是哪一朝的末世呢?



第二回贾雨村说道“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运生世治。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  请注意“朱”为大仁者,而且居于大仁者之末,原来《红楼梦》中的“末世”,就是大仁者朱明之末世。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22.png





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说大夫要黛玉吃“天王补心丹”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到底是谁?,“天王”是暗指黛玉是帝王身份。那么黛玉究竟是朱明末世的哪一位帝王呢?



黛玉的判词写到“玉带林中挂”,黛玉的《葬花吟》写道“游丝软系飘春榭”,而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黛玉更是对着紫鹃明说道:“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这无一不是暗示黛玉是自缢而死!



明末自缢而死的帝王还能有谁?崇祯帝朱由检是也!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到底是谁?





那么林黛玉仅仅是指朱由检一人吗?不!请继续看:


黛玉住的潇湘馆又名"有凤来仪",凤借指后妃。



黛玉作《世外仙园》写到:“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宫车”也是暗指黛玉的后妃身份,那究竟是皇后还是妃子呢?



第三十七回里探春给黛玉起了个”潇湘妃子“的诗号,揭开了黛玉的另一个身份之谜。



天启临死前对崇祯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表示自己是学尧帝禅让给舜。所以朱慈炤在书中以“舜帝”暗喻“朱由检”,黛玉是“潇湘妃子”,即指黛玉是舜妃----朱由检的妃子。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0.png(此处感谢“李猫童”的发现)



那黛玉是那一位妃子呢?



第十九回里交代黛玉身体有天然暖香,宝玉称黛玉为“香玉”,史书记载崇祯有一位身体有天然香气的天香妃子就是皇贵妃田秀英。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20.png



原来林黛玉还暗指作者朱慈炤的母亲----崇祯的皇贵妃田秀英!田秀英名字中“秀”字含“木”,“英”字有“草”,故而林黛玉前世是仙“草”,故而林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朱由检名字中“检”字含“木', 但无 ”草“,朱由检仅是”木“人。



因为黛玉是田秀英,所以朱慈炤才会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中写道:“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崇祯宫词》记载:“田贵妃幼习钟王楷法,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上每谕妃签题之”。《永和宫词》也写田秀英是“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



林黛玉临钟王小楷正是影射田秀英练的是钟繇、王羲之的楷书的史实,书中写道宝玉看“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说的是朱慈炤的书法师承其母,也是幼习钟王楷法。





  原来黛玉不是影射一个人,而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和皇贵妃田秀英两人,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的亲生父母。



崇祯五岁丧母,而田秀英亦是幼年丧母。田弘遇子嗣艰难,田弘遇正妻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二女儿田淑英比田秀英小了十五六岁,崇祯九年才生了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比田秀英小了二十多岁。《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是妾室所出,也正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田秀英小时是田弘遇唯一的孩子,田弘遇任扬州千总是武官,田秀英不仅琴棋书画刺绣裁剪样样精通,而且骑马射箭踢足球也是无人可及,看来是被田弘遇当半个儿子养,故而让她习得文武双全,这也正是红楼梦中写道: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的历史来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还是玉色蝴蝶?山子洞里遇见蛇!四月二十六,是什么日子?扬州屠城第一天!“未时交芒种节”何解?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贾府大观园龙蛇争玉:连载8】
(连载:庚辰本全部位置路线信息,摘录汇集)

第27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没有)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没有时交芒种,并不是芒种节。却祭饯花神,花神退位,为什么?“花”古同“华”,所以黛玉葬花,是葬华!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扬州屠城第一天,所以黛玉哭:花落、人亡,两不知!泪笔!)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甲戌、庚辰本都有巧姐:应是批语,误抄入正文了)、大姐、香菱与众丫嬛们都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众人,一直的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见宝钗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往潇湘馆来。忽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到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彩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渡柳,将欲过河。到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亭子里面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在池中,周围都是刁(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道:“我才在河边看着他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必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朝东一绕就不见了:东边是大主山。提醒:大主山有山洞,有蛇)



只见凤姐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

红玉听了,徹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去了?”司棋道:“没理论。”红玉听了,又往四下里看,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红玉便走来,陪笑问道:“姑娘们可看见二奶奶没有?”探春道:“往大奶奶院里找去。”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昨儿可告我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

黛玉正眼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姊妹去了。宝玉心中纳闷,一面想,一面走,又犹不得从后面追了来。

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见黛玉来了,三个一同跕着说话儿。又见宝玉来了,探春道:“哥哥往这里来,我和你说话。”宝玉听说,便跟了他来到一棵石榴树下。



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知他是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越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柳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

(登山渡水:说明是翻过大主山、渡过了山下之水。不是走东边山下之路,即贾政一行从沁芳闸到怡红院之路)

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第28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是黛玉之声,先不过是点头感叹,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那林黛玉正自悲伤,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着“短命“二字上,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见黛玉去了,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



宝玉出来,到外头,只见焙茗说道:“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道是昨日的话,便说:“要衣裳去。”自己便往书房里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出来个老婆子,焙茗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道:“你妈的!倒好,宝二爷如今在园子里住着,跟他的人都在园子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焙茗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上来。

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焙茗将原故说了,有个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才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焙茗。回到书房里,宝玉换了

第30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灵划蔷痴及局外
谁知目今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之时,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闻。从贾母这里出来,往西走过了穿堂,便是凤姐的院落。到他们院门前,只见院门掩着。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的,进去不便,遂进角门,来到王夫人上房内。



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定玉心中疑惑,便跕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俏俏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怡红院外的竹篱花障),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管(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泣。

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等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大雨阻住。大家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把些绿头鸭,花鸂鶒,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放在院内顽耍,将院门关了。袭人等都在游廊上嘻笑。 (前院:宝玉淋雨,叫的应是最近的门)

宝玉见关着门,便以手扣门,里面诸人只顾笑,那里听见?

(从多次描述的进怡红院,都是进前院门,在北边。不是面南)



(未完,连载【红楼梦贾府大观园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迎春住了缀锦楼,惜春住了蓼风轩,与探春的秋爽斋一样,不是绣楼+黛玉葬花:葬华!蜂腰桥设言传心事:蜂腰板桥在蘅芜苑门口
0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原著一字不可更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耗子精扮香芋,【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你们再看不出来。”

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庚辰双行夹批:宝钗:如此。】

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庚辰双行夹批:不敢少。】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庚辰侧批:事无不可:对人言。】【庚辰双行夹批:口直心快,无有:不可说之事。】

【庚辰眉批:湘云、探春:二卿,正“事无不可:对人言”芳性。丁亥夏。 笏叟。】

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

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

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庚辰双行夹批:此是真恼,非颦儿之恼可比,然“错怪:宝玉”矣。亦:不可、不恼。】

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頭: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花袭人言三言二拍巧語朱慈炤石頭記: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頭,得罪了他,使不得!”

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庚辰侧批:玉兄:急了。】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庚辰双行夹批:千古未闻之誓,恳切、尽情。宝玉此刻之心:为如何?】

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庚辰侧批:回护:石兄。】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庚辰侧批:此人:为谁?林黛玉】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迳至賈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

宝玉又不觧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

宝玉闷闷的:垂頭自审。襲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在此时:一劝必崩了。襲人見机:甚妙。】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
  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只見宝玉还站在那里。

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

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

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

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庚辰侧批:可谓“官断十条路”是也。】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

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庚辰双行夹批:何便,无言:可辩?真令人:不觧。前文,湘云:方来,“正言:弹妒意”一篇中,颦、玉角口后:收至褂子一篇,余已注明:不觧矣。回思,自心、自身:是玉、颦之心,则洞然可觧,否则无可觧也。身非宝玉,则有辩有答;若宝玉,则再不能:辩不能答。何也?总在二人:心上想来。】【庚辰眉批:此書,如此等文章:多多不胜枚举,机括神思:自从天分而有。其毛锥写人口气:传神摄魄处,怎不令人:拍案称奇叫绝!丁亥夏,笏叟。】
  黛玉又道:“这一節: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頭,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庚辰双行夹批:颦儿自知:云儿恼,用心:甚矣!】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庚辰双行夹批:颦儿:却又听見,用心:甚矣!】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庚辰双行夹批: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庚辰眉批:神工乎,鬼工乎?文思,至此:尽矣。丁亥夏。畸笏。】
宝玉見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見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

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逰,泛若不係之舟?!”,又曰“山木:自寇;【庚辰双行夹批:按原注:“山木,漆树”也。精脉自出,岂人所使之?故云‘自寇’,言自相戕贼”也。”】源泉:自盗”等语。

【庚辰双行夹批:源泉味甘,然后人争取之,自寻干涸”也,亦如山木意,皆寓人智能聪明多知之害也。

前文无心云看《南华经》,不过襲人等恼时,无聊之甚,偶以释闷”耳。

殊不知用于今日,大觧悟大觉迷之功甚”矣。市徒見此必云:前日看的是外篇《胠箧》,

如何今日又知若许篇?然则彼时只曾看外篇数语”乎?想其理,自然默默看过几篇,

适至外篇,故偶触其机,方续之”也。若云只看了那几句便续,

则宝玉彼时之心是有意续《庄子》,并非释闷时偶续之”也。

且更有見前所续,则曰续的不通,更可笑”矣。试思宝玉虽愚,岂有安心立意与庄叟争衡”哉?且宝玉有生以来,此身此心为诸女儿应酬不暇,眼前多少現成有益之事尚无暇去做,

岂忽然要分心于腐言糟粕之中”哉?可知除闺阁之外,并无一事是宝玉立意作出来的。

大则天地阴阳,小则功名荣枯,以及吟篇琢句,皆是随分触情。偶得之,不喜;

失之,不悲。若当作有心,谬矣。只看大覌园题咏之文,已算平生得意之句得意之事”矣,然亦总不見再吟一句,再题一事,据此可見”矣。

然后可知前夜是无心顺手拈了一本《庄子》在手,且酒兴醮醮,芳愁默默,

顺手不计工拙,草草一续”也。若使顺手拈一本近时鼓词,

或如“鐘无艳赴会,齐太子走国”等草野风邪之传,必亦续之”矣。覌者试看此批,

然后谓余不谬。所以可恨者,彼夜却不曾拈了《山门》一出传奇。若使《山门》在案,

彼时拈着,又不知于《寄生草》后续出何等超凡入圣大觉大悟诸语録来。

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

多情曰多事,亦宗《庄》筆而来,盖余亦偏矣,可笑。阿凤是机心所误,

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襲人是好胜所误,

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朱慈炤再筆。】

《庄子》杂篇·列御寇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才,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山木自寇”出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山里有一棵最大的树,它总是嘲笑旁边的树:“你们長得这么小,我这么大,这么挺拔,这么美丽。”结果一天樵夫上山,一眼就看到了它,把它砍掉了。。

源泉自盗:《庄子·山木》中的:甘井:先竭 之句化出,源泉之水因甘美而惹人来盗饮。

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猶欲为何?【庚辰双行夹批:看他只这一筆,写得宝玉又如何用心于世道。言闺中红粉尚不能周全,何碌碌偕欲治世待人接物”哉?视闺中自然如儿戏,视世道如虎狼”矣,谁云不然?】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庚辰双行夹批:颦儿云“与你何干”,宝玉如此一回则曰“与我何干”可也。口虽未出,心已悟矣,但恐不常耳。若常存此念,无此“一部書石頭記”矣。看他下文:如何转折。】林黛玉見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庚辰双行夹批:只此一句又勾起波浪。去则去,来则来,又何气哉?总是断不了这根孽肠,忘不了这个祸害,既无而又有”也。】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宝玉不理,【庚辰双行夹批:此是,极心:死处,将来:如何?】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

襲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庚辰双行夹批:一说:必崩。】【䝉双行夹批:一说:就恼。】只得以他事来觧释,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

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

【庚辰双行夹批:大奇、大神之文。此“相干”之语,仍是近文,与颦儿之语之“相干”也。

上文:未说,终存于心,却于,宝钗身上:发泄。素厚者:唯颦、云,

今为,彼等,尚存:此心。

况于,素不:契者,“有不:直言者”乎?情理:筆墨,无“不尽”矣。】

襲人見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

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庚辰双行夹批:先及:宝钗,后及:众人。皆一颦之祸,流毒于:众人。宝玉之心:仅有“一颦”乎。】

襲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掛’。”【庚辰双行夹批:朱慈炤拍案:叫好!当此:一发,西方诸佛,亦来听:此棒喝,参此:语録。】谈及:此句,不觉:泪下。【庚辰双行夹批:还是,心中:不静、不了、斩不断:之故。】

襲人:見此光景,不肯再说。

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庚辰双行夹批:此是,忘机:大悟。世人,所谓“疯癫,是”也。】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筆,立占一偈云:

  你证 我证,心证 意证。
  是无 有证,斯可 云证。
  无可 云证,是 立足 境。【䝉双行夹批:已悟、已觉。是“好偈”矣。宝玉,悟禅:亦由情,读書:亦由情,读《庄》:亦由情。可笑。】

  写毕,自虽觧悟,又恐人:看此不觧,【庚辰双行夹批:自悟:则自了。又“何用人:亦觧”哉?此正是,猶未:正觉、大悟”也。】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

【庚辰双行夹批:此处,亦续《寄生草》。余前,批云:不曾見续。今却見之,

是“意外之幸”也。盖,前夜《庄子》是:道悟,此日是“禅悟,天花、散漫之文”也。】

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掛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庚辰双行夹批:前夜:已悟,今夜:又悟,二次翻身:不出。故一世“堕落:无成”也。

不写出:曲文、何辞,却留于:宝钗眼中写出,是“交代:过節”也。】
  谁想黛玉見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襲人为由,来视动静。【庚辰双行夹批:这又:何必?总因“慧刀:不利,未斩:毒龙之故”也。大都:如此,嘆嘆!】

襲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

襲人笑道:“姑娘请站住袭人无理,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

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

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嘆,【庚辰双行夹批:是个:善知觉。何不,趁此大家:一觧,齐证:上乘,甘心“堕落:迷津”哉?】

便向襲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係。”

【庚辰双行夹批:黛玉说“无关係”,将来:必无:关係。

余,正恐:颦、玉,从此:一悟,则“无妙文:可看”矣。

不想,颦儿视之为:漠然,更曰“无关係”,可知“宝玉:不能悟”也。余心:稍慰。

盖,宝玉一生行为,颦知:最确,故余,闻语则:信而又信,

不必“宝玉而后证:之方信”也,余,云恐:他二人一悟。

则无妙文可看,然欲为:开我怀,为醒:我目,却愿他二人:永堕迷津,

生出:孽障,余心“甚:不公”矣。世云损人利己者,余“此愿:是”矣。

试思之,可发:一笑。今自呈:于此,亦可为:后人一笑,以助:“茶前、酒后之兴”耳。

而今后,天地间,岂不“又添:一趣谈”乎?

凡書皆:以“趣谈:读去,其理:自明,其趣:自得”矣。】

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庚辰双行夹批:却不同,湘云:分崩,有趣!】

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庚辰双行夹批:出自,宝钗:目中,正是:大关键处。】曰:

  无我 原非你,从他 不觧伊。肆行 无碍 凭来去。茫茫 着甚 悲愁喜,

纷纷 说甚 親踈密。从前 碌碌 却因何?到如今,回頭试想:真无趣!

【庚辰双行夹批:看此:一曲,试思: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書?!

却立意,要作: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

空空道人忽見一大磈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无材補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補苍天,【甲戌侧批:書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係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親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書禅机最能移性。【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此方,是大悟:彻语録,非“宝卿:不能谈此”也。】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頭们说:“快烧了罢。”

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

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大和尚来答此机锋,想亦不能答也。非颦儿,第二人“无此:灵心、慧性”也。】宝玉竟不能答。

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此又深一层也。亦如谚云:“去年贫,只立锥;今年贫,锥也无。”其“理一”也。】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庚辰眉批:用得:妥当之极!】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庚辰双行夹批:出语録。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也。宝玉寕不愧杀!】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

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録”来,此皆素不見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觧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庚辰眉批:前以《庄子》为引,故偶继之。又借颦儿诗一鄙驳,兼不写着落,以为瞒过看官矣。

此回用若许曲折,仍用老庄引出一偈来,再续一《寄生草》,可为大觉大悟矣。

以之上承果位,以后无書可作矣。却又作黛玉一问机锋,又续偈言二句,

并用宝钗讲五祖六祖问答二实偈子,使宝玉无言可答,仍将一大善知识,

始终跌不出警幻幻榜中,作下回若干書。真有机心逰龙不测之势,安得不叫绝?

且历来不说中万写不到者。己卯冬夜。】

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復如旧。【庚辰双行夹批:轻轻抹去也。“心静难”三字:不谬。】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賈母上房。只見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頭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

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炮竹賈元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見就猜着了。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庚辰双行夹批:此处,透出:探春。正是:草蛇灰线,后文:方不突然。】

四个人也都觧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賈环,賈蘭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庚辰双行夹批:写出,猜谜人:形景。看他,偏于,两次:戒机后。写此:机心、机事。足見,作意:至深、至远。】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掛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庚辰双行夹批:迎春、賈环也。交错:有法。】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

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

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庚辰双行夹批:诗筒,身边:所佩之物,以待偶成之句草録暂收之,其归至窗前不致有忘“”也。或茜牙成,或琢香屑,或以绫素:为之不一,想来:奇特事,从不知也。】一柄茶筅,【庚辰双行夹批:破竹:如帚,以净茶具之积也。二物:极微、极雅。】独迎春、賈环二人:未得。

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庚辰双行夹批:大家:小姐。】賈环:便觉得没趣。

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 有角只八个,二哥 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脂批:老大,指:宝玉、薛宝钗。夫妻:薄情。】

二哥爱在房上蹲。【庚辰双行夹批:可发一笑,真环哥之谜李自成。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脂批:房上蹲,喻老二:賈环,是梁上君子。窃国大盗李自成。】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賈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頭賈宝玉,一个兽頭賈环。”【庚辰双行夹批:亏他:好才情,怎么:想来?!】

明末李自成《螃蟹诗》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

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发布于 2023-09-13 09:53・IP 属地河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的亲弟弟是嫡出还是庶出,又为什么死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91:林黛玉的弟弟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林如海三代单传,到他这一代唯一儿子只三岁就死了,仅剩下一个女儿注定要绝后。

根据明清律法规定,有五服以内血缘亲属的将由宗族出面过为继子,女儿不得继承一分家产。


林如海注定也不会积攒家产,林家的一切也注定与林黛玉无关。

如此一来林如海,林如海那个三岁夭折的儿子就很有意思。这个孩子是庶出还是嫡出,为什么会死呢?

☞细说红楼系列091,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林如海35岁得林黛玉,36岁得子早夭,}】

关于林如海这个三岁死去的儿子,原文就只有这么一点描写。其他一无所知。

但计算年纪和时间,可知林如海的女儿黛玉只比弟弟大一岁。


而林如海是三十六岁生下女儿黛玉,三十七岁生下儿子林弟弟。他又是前科探花,推测中举的时间,就是在他三十六七岁时,不知道是女儿给他带来的好运,还是儿子给他带来的祥瑞。

如果将儿子预示为希望,林如海科举高中,双喜临门,推测应该是他三十七岁那年既生儿子又金榜题名才是。

只可惜,儿子三岁就死在了他出任巡盐御史之前,预示林如海或者林家,即将在巡盐御史任上走向绝望。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种写法的小说,每一个环节看似无关,实际却都藏着作者的小心思,十年打磨的作品,其中的深意比比皆是。

既然林黛玉只比弟弟大了一岁,且林如海随后要进京备考最少要一年到大半年,绝不可能像贾雨村那样,都到八月中秋才进京,他这个儿子是嫡妻贾敏生的概率不大,推测十有八九是姬妾所出。

这也是后文中,“林弟弟”再也没被任何人提起。哪怕贾母以及贾家人都提到过林如海和贾敏,却绝没有再提林弟弟,只因这个夭折的孩子与他们贾家无关。

林弟弟三岁而夭,死在父亲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之前,这件事看似偶然,实际细思极恐。


林如海人到中年,作为一家之主,一家四口的重要性是分先后顺序的。

古代社会传承最大,有后为主,除了林如海之外,林弟弟最重要,其次是嫡妻贾敏,最后是女儿林黛玉。

于是,林弟弟先死,算作恐吓。妻子再死,算作威胁。待到女儿时,林如海不敢赌了,急忙将女儿送走……

这一切似乎背后有着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弄林家,让他们被动的一步步走向灭亡。

如果看林如海奉旨钦差两淮巡盐御史,代替新皇帝去抓“钱袋子”。必然动了太上皇一脉的核心利益,就会发现林如海的儿子气得更像是警告。


他最终死在九月初三,白居易《暮江吟》写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讲的就是“牛李党争”的故事,残阳代表太上皇,新月代表皇帝。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19 10:24・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9 10:00 , Processed in 0.0618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