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王熙凤风月宝鉴封面人物&主体影射崇祯帝朱由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08: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一夜北风紧,五个字说出王熙凤未来所有人生?
2023-10-25 08:22:39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安徽  举报
2
分享至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前言 ꧂

芦雪广(yǎn)联诗,是王熙凤作为监社出席的第一场诗社活动,也是唯一一次作诗。想了半天得来一句“一夜北风紧”。

要说这句诗作为开篇,应时应景一点不俗,凤姐作为豪门闺秀哪怕不识字,耳濡目染见识非同一般。

☞细说红楼系列4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 一 ꧂

不过,就像众人连句都与未来相关,王熙凤这句“一夜北风紧”,也是她未来人生的影射。

别看只有一句五个字,传递出了很多不一样的讯息。

“一夜北风紧”,当王熙凤脱口而出时,不知各位读书人如何想,君笺雅侃红楼的第一反应是她失眠了。

当晚下了一夜雪,原文说贾宝玉兴奋的一夜没怎么睡,“醒来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



他这“一夜没怎么睡”,其实睡的很安稳。

王熙凤“一夜北风紧”说法,真正是失眠听了一夜北风。

꧁ 二 ꧂

她无故“失眠”,肯定有原因。

管家殚精竭虑是一个原因。

之前贾琏偷情鲍二媳妇背叛她,也是一个原因。

贾赦派邢夫人讨鸳鸯,教训她做贤妻是一个原因。

贾母说她吃醋,包庇贾琏更是一个原因。



最关键是计算日期,此时冬月初,王熙凤最少怀孕三个多月。

腹中孩子是男是女,对王熙凤来说压力最大。

如果这次再生女儿,她在贾府将彻底沦为笑柄。也势必不得不给贾琏纳妾生子。这是王熙凤不愿意承担的,也是她的烦恼。

管家事只是一方面,子嗣才是真正压力。

贾琏偷情鲍二媳妇,贾赦讨要鸳鸯,贾母说她吃醋,都指向王熙凤的妒忌。但根源还是她没有儿子。



如果她生下儿子,一切都将迎刃而解。那会儿也不会再有人指责她妒忌。她也不会再有如今的担心。

这些情绪集中展现,不难理解王熙凤睡不着,听了一夜北风的事实。

꧁ 三 ꧂

“北风”代表冬天,一派肃杀,万物绝灭。王熙凤的判词图画就是一只雌凤落于冰山之上。隐喻她的生存环境恶劣如寒冬。

此时凤姐赫赫扬扬是表象,实际失眠、操劳、无子、焦虑承压的现实,通过“北风”引出的寒冬凛冽氛围,展现她未来处境艰险。

她想要生一个儿子,危机却早已潜伏。

怀孕初期,贾琏偷情鲍二媳妇,让她丢脸大气大愤。

贾母、贾赦长辈不支持,让她患得患失。



如今大着肚子还要操劳家务。劳累、失眠,都为她日后流产铺垫线索。

更要命的打击不是失去六七个月大的“儿子”,而是随后引发的下红之症。

中医认为,下红之症源于气怒伤身、劳损过度,正是如今凤姐现状

“一夜北风紧”,铺垫了王熙凤人生悲剧的伏笔。她的前路“北风卷地寒侵骨”,可谓再无希望。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08: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王熙凤的那句“一夜北风紧”差点哭出来,这一句映照了她一生
2019-02-12 21:08
在军队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你并非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你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而已!



对于这句话,我深有体会,中国的强大和和平,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系数也是最高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正如红楼梦里面的王熙凤。

王熙凤就是贾府里面那个负重前行的人,贾府能内部的事情能处理的明明白白,妥妥当当,那和王熙凤是脱不了不关系的。大家都知道,凡是是和黑暗直接对抗的人,必然要时时和黑暗相互接触,必然要知道贾府繁华外表下面那些肮脏的事情,这些事情,王熙凤几乎是时时刻刻在接触。



宝玉就是生活在繁华世界里的人,他看不到黑暗,因为黑暗都让王熙凤给他挡下来了,王熙凤和大家说说笑笑,玩闹的时候,她心里盘算的是贾府下个月的月例银子从哪里出,她如果这里办事出了疏漏,整个荣国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但是庆幸的是,她把这些东西拿捏的很好。行事果断狠辣,该笑就笑,该狠就狠,说句实话,没有这样的手段,荣国府她是玩不转的。

后来贾府大观园的姐妹们组建了一个诗社,大家一起在雪天里吃鹿肉,作诗,这是其乐融融的开心场景。也正好是王熙凤发放月例银子的日子。按道理来说王熙凤是没有必要来参加年轻人组织的诗社的,但是她为了讨好贾母,为了搞好和府里众人的关系,还是百忙之中抽空赶来和大家一起玩乐。

最后大家要作诗的时候,让她给起个头,她想了半天,笑道:“我只有一句粗话,一夜北风紧......下剩的我不知道了。”



其实当听到这句“一夜北风紧”的时候,我几乎都要哭出来了,能在繁华的贾府听见夜里北风紧的人,除了最下层的丫鬟们,恐怕整个高层也只有王熙凤一人了。

贾府看似繁荣,井井有条,但是王熙凤这个实际的大管家知道,实际上贾府外面的北风实在是刮的很紧,多少人巴巴的盼着贾府倒闭呢?这些声音,恐怕大观园里面的小姐少爷们是听不见的吧,能听见北风紧的人,就是那个逆风前行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08: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最巧妙的劝说艺术,王熙凤首屈一指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  216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袭人被贾母委以重任后,一时间可谓是颇有志气,尽忠职守,每每都用心规劝贾宝玉,只是效果不理想,她因此也每每着实忧郁。

薛宝钗也是如此,她被王夫人看中后,也十分有志气,人前人后,也每每无孔不入,抓住机会就将教训规劝一番。谁知,贾宝玉也不给宝钗面子,面对宝钗的劝说,他要是恼了,抬起脚就走,让薛宝钗一个人喝西北风。

只是,面对如此挫折,在那一天之后,她俩是否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与策略呢?因为,那一天的时间里,王熙凤真的为她俩做出了榜样。


话说王熙凤在上房刚算完输赢账,就听到宝玉房里有人在高声嚷叫,原来又是那李嬷嬷不服老,醋心大发,正在为自己寻找一点可怜的自尊心,对着袭人和宝玉耍威风呢。



李嬷嬷不懂事,这样吵着,要是惊动贾母该怎么好,王熙凤立马跑到了宝玉房间里,想平息此事。

王熙凤是像骂赵姨娘一样,直接把李嬷嬷臭骂一顿,并哄走了事吗?显然,王熙凤最善于曲折行事了。在她心目中,赵姨娘是不可理喻的,她才毫不顾忌她的颜面。先前她整治贾瑞,也是通过警戒的手段,给了贾瑞两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才决心下狠手。

如今面对既有功劳又有苦劳的李嬷嬷,王熙凤当然不能硬来。只见她刚一到宝玉房里就拉着李嬷嬷的手,笑逐颜开,十分亲热。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样李嬷嬷又怎好向着王熙凤抱怨。反观贾宝玉一走回来就跟李嬷嬷理论,没有笑容,李嬷嬷自然也要跟他理论。



但是,如果因此觉得王熙凤是温情派,那又大错特错了。她只不过是笑里藏刀,她开始就是“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欢喜了一日”,言外之意是“大节下,你别惹贾母不高兴”。这可谓是直接的恫吓,让李嬷嬷知道她担待不起她犯下的错。惹贾母生气了,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只是如此恫吓,也有狗急跳墙的时候。因此,王熙凤的话锋又一转,说:“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着她们呢。”这样一来,王熙凤又瞬间提高了李嬷嬷的地位。而李嬷嬷又最爱教训人,她听了王熙凤此话,心底里又怎会不受用。


只不过,这也会让李嬷嬷汗颜吧。王熙凤为了强化李妈妈心中的这一感觉,又来了两个反问句,说:“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相信,这个时候,李嬷嬷有再大的声气,也该偃旗息鼓了吧。



这里王熙凤已经是第二次搬出贾母了。相信,那一刻的李嬷嬷也一定意识到了袭人是贾母的人,而且被贾母委以重任。她李嬷嬷如此吵闹,贾母只会帮袭人说话。这样李嬷嬷不止是偃旗息鼓,内里更会不寒而栗吧。

目的达到,王熙凤的劝说,立马又缓和起来,只见她又说:“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她。”她这是让自己站在李嬷嬷一边,好让李嬷嬷继续对自己有亲近感,好进一步开展工作。这也是给李嬷嬷台阶下。


接着,王熙凤又让李嬷嬷跟着自己回家喝酒,吃滚热的野鸡,并拉着她的手当就往外走。这个时候的李嬷嬷真是巴不得一声儿,她立马就脚不沾地跟着王熙凤溜之大吉了。



想作者用字真是刻薄又精致,“脚不沾”三字既点出李嬷嬷之心虚之可笑,让人不禁莞尔,更是点出了王熙凤非凡的劝说才能。

古人有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王熙凤当就是那样的人吧。退一步讲,王熙凤之话语难以媲美于九鼎之宝,也当是一阵无坚不摧的飓风了。因此,见李嬷嬷脚不沾地走后,黛玉宝钗都不禁拍手笑道:“亏这一阵风来,把个老婆子撮了去。”这一句话,是不是也是作者对于王熙凤的最高赞赏呢?


最后,回想宝钗对宝玉的劝说,总是那么直接地指责讽刺,是不是就太没有智慧了呢?人们还说王熙凤不喜欢薛宝钗是忌惮她的才能,怕他日宝钗威胁到了她的理家地位,也就真的是天方夜谭了,王熙凤的智慧才能不知道比薛宝钗高明多少倍。薛宝钗该忌惮王熙凤才是。



后来袭人劝宝玉都知道委婉了,而薛宝钗却一如既往地直接,让宝玉难堪,惹宝玉生气。所以说,宝钗那一句肯定王熙凤才能的话,既是对王熙凤的最大赞赏,更是她一生的最大忌惮了。因为,她是那么地不知道变通。

因此,我们也不防大胆作一设想,贾宝玉的那些坏的秉性不是劝说不好,只是劝说她的人没有那份才华,要是王熙凤也能用心与宝玉身上,说不定宝玉还会痛改前非嗯。红楼梦里,贾宝玉不也是很喜欢王熙凤么?只是王熙凤有她自己的事业要忙,也只是把宝玉当孩子看,只知道呵护。

珍爱红楼梦

伴你轻松读红楼

+关注
undefined
珍爱红楼梦
珍爱红楼梦微信公众号创办者,文史爱好者,教育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0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俗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一个俗语,意思是即使是饿死的骆驼体积也比马的大。引申意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外文名称
Thin dead camel is bigger than the horse

出处
红楼梦


词性
褒义词

通俗解释
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

目录
1出处
2解释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又作: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折叠词性
褒义词

折叠反义词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折叠通俗解释
就是说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

刘姥姥在得了凤姐二十两银子后,用了一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来夸赞贾府以示感谢。

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

比如说,甲家一直是富豪,钱很多,生意很好,乙家一直是穷人。有一天甲家生意破产了,也是穷人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有家底的,还是要比乙家日子过得好。

打个比喻,就算是破产的商人,也比乞丐要强。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动物




比喻一个身份高贵和地位显赫的人,如果蒙难,那他的身份和地位便会远远低于普通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 定义

    显赫人蒙难身份低于普通人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来源

凤凰,百鸟之王,众鸟之后,在鸟中都极具威信,它们在鸟的王国中快乐地生活着。每天,它们喝着甘甜的露水,吃着其它鸟儿送来的山珍海味,穿金戴银,每一次出门都前呼后拥,出尽风头。

凤凰是鸟中之王,自然看不上洋气的孔雀,当然更不会看上土里土气的鸡了。可天不从人愿,一只凤凰在出游时穿过一片树林时,被树枝挂住,它挣扎着,全身的羽毛像雨点一样落下,出了树林,这只凤凰像一只被拔了毛的鸡,毫无漂亮可言,在鸟的王国中,没了漂亮的羽毛也就没了威信和地位,在它身边拍马屁的鸟争先恐后地飞走了,好像谁也不认识它一样。

凤凰非常生气,便独自一人来到鸡窝旁,想羞辱一下鸡的容貌出口气,可突然它发现自己已被鸡团团围住,鸡群对它拳打脚踢,冷嘲热讽,直到这只倒霉的凤凰死去,鸡群才散去。

有人目睹了这整件事,回去后告诉大家,这件事被大家广泛流传。



折叠编辑本段用途

后来,人们就用"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这句歇后语来比喻一个身份高贵和地位显赫的人,如果蒙难,那他的身份和地位便会远远低于普通人。[1]

这是给现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一个警示,如果把地位低于自己的普通人看扁的话,最后只能是自己倒霉。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初会林黛玉,为什么提到替王夫人找缎子?聪明人话里都有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从此成为了贾府的养女。与寄养不同,养女便是贾府的女儿,林如海显然是在安排黛玉的未来,并不打算负责女儿的人生。


随着他不久“捐馆扬州城”,一切似乎早有预料。林家三口人死在巡盐御史任的前后,如果黛玉不来京城,结果如何实难定论。

黛玉到来,贾母自然最欢喜。又伤痛女儿贾敏离世,抱住外孙女又哭又笑。两个舅母邢王二夫人,并贾府其他人也跟着伤感一回。

好在王熙凤虽然姗姗来迟,到底及时赶到,才活跃气氛让贾母止了伤心。

而王熙凤一来,每句话都不掉地上,全都颇含深意。不得不佩服凤姐的好口齿。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王熙凤一来就夸奖林黛玉人物少有,又说竟像贾母嫡亲的孙女。一句话不但黛玉被夸,连带着贾母、邢王二夫人和三春都满意,一语数关,面面俱到的典范。


不过,等客套完后说起家常事时,王熙凤突然提到了一个找缎子的事,多少令人摸不到头脑,她没头没尾提起这个事儿做什么?

(第三回)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王夫人与王熙凤这段一问一答,有三件事需要注意:

一,放月钱。王熙凤此时已经是荣国府的管家媳妇,每个月的月钱都由她经手发放。此时到了放月钱的日子,王夫人询问是当家人的责任。

可不久后,王熙凤便开始挪用公款,将月例银子早提晚发,拿去外头放高利贷赚利钱。导致月钱发放经常不及时不准时。


王夫人此时提问,说明凤姐过来管家还并不久,尚且没有胆大妄为欺上瞒下,也说明她尚没有全面掌权。

另外,王夫人问凤姐月钱,影射后面凤姐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后事。这件事涉及到了“七出之条.偷盗”,伏笔王熙凤被休的后事。

王夫人作为凤姐的姑母和婶娘,又是荣国府女主人,她在这件事上的疏于管教和放任,是导致凤姐“犯错”的一大因素。

那么,王熙凤放高利贷,王夫人知道不,有没有分润,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二,王熙凤突然提起“找缎子”,说是王夫人吩咐她去做的。要注意这里的说话顺序。

她先说“月钱放完了”,又带人上后楼找缎子,就解释了她姗姗来迟的原因。将一个管家人忙碌的日常刻画出来。


另外,她找缎子,是王夫人吩咐她去做的,在林黛玉面前就是讲清楚家里的“大小王”。二舅母王夫人才是这边的女主人。虽然大舅母也在,但却不当家荣国府。以后负责黛玉的人是王夫人。

以林黛玉的聪明自然是听出来凤姐的言外之意。但毕竟她年纪小,尽管母亲在家也有告诉。但按照世俗常理来看,应该是大舅舅贾赦一家继承和当家才是,如今反而二舅舅贾政一家当家,凤姐怕黛玉出错有心提醒,也是善意示好了。

三,找缎子这个话儿,肯定是真的。王熙凤知道林黛玉来,长辈肯定要给她做衣裳,就会提前带人去找出来准备好,才是管家人会办事的。但是不是王夫人吩咐她找缎子却不一定。

王熙凤那么会来事,想到林黛玉初来乍到做新衣服的事,提前去准备了缎子备用,却并不邀功,而是当众提醒王夫人,让二舅母吩咐给外甥女准备料子做媳妇。既体现二舅母的关爱,也在贾母跟前表现。王熙凤再趁机说她准备好了,就请王夫人看过就去做……不但无损她的工作表现,更让王夫人露脸示好,才是真正下属会办事的高情商。


果然王夫人听过后非常满意,最后“一笑,点头不语”,可是心领神会了。

王熙凤用她的表现,既出了风头,又给领导架了梯子,又关爱了黛玉收买人心,让贾母更满意。如此八面玲珑的孙媳妇,谁不满意?

尽管在场的都是人精,可能并不全信她的表演,可这有什么重要呢?

不过,这里提到的“缎子”,而不是说找“料子”,就是细化到了“绫罗绸缎”的具体。肯定是作者另有隐喻的。


“缎子”,断子也。林黛玉的到来,与贾宝玉发展出宝黛姻缘,却遭到王夫人的断然反对。最终黛死钗嫁,贾宝玉出家而去,可不就有“断子”之意。否则为何不说“绸子”,抑或是纱、罗等物?

当然,“缎子”是做大衣服的料子,也是凤姐提缎子的原因。但曹雪芹惯于在生活细节处伏笔未来,尤其这种黛玉初来的线索更是重要,读书人也要注意。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1 10:1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5: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唐 ] 李白
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注释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581~600年)年间所建。

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北楼:即谢朓楼。

谢公:谢朓。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6: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9:王熙凤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从二令三人木
长安昭阳王
2024-07-06 11:56
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4】

(接上文,惜春判词解读)

12.14 王熙凤
图: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谶: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读:

冰山、雌凤、凡鸟:明确指出了王熙凤的反面人物——魏忠贤。

明末张岱的《冰山记》,写的正是魏忠贤之事。据张岱记载,魏忠贤死后,当时有戏剧传奇,名为《冰山》,演的就是魏忠贤。

再看“雌凤”:雄为凤,雌为凰。所以司马相如作赋《凤求凰》,向卓文君求爱,是男求女。

54回庆元宵,有段说书,“叫做《凤求鸾》”,说的很明白是“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这个《凤求鸾》的“凤”也是“公子”,男子。而且作者有意点明了:“这是二奶奶的名字”。

还有58回的回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是小生藕官哭祭小旦菂官,“凤泣凰”还是明明白白地对应藕官祭菂官,生哭旦,男泣女。

所以书中多次在重复强调:“凤”为男,为雄。不是孤证。

雌凤,相当于说女男人,是雌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雌雄人?在贾府这样的朱明皇家、皇宫里,太监就是雌雄人。而且这个太监能当家理事,作为王夫人天启帝朱由校的代理人,很容易认出魏忠贤。

“凡鸟”这个典故,大家基本都知道,出自《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简傲》篇写的都是名士风流、放荡不羁的小故事。此“凡鸟”是第四则,前两则写的是阮籍,三、四则写的是嵇康。

嵇康、阮籍,是什么人?

“魏”国人,“竹林七贤”的领袖。

我们一般笼统地说“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而阮籍、嵇康是在司马炎登基、西晋开始的266年之前都已去世,所以都是“魏”人,而非“晋”人。

“魏”人,指出了魏忠贤的姓。“竹林七贤”的“贤”,更是指出了魏忠贤之名!

所以说“冰山”这个演魏忠贤的戏剧,和“冰山记”这个写魏忠贤的文章,还有“雌凤”这个“雌雄人”的特征,以及“竹林七贤”和“魏”人,齐刷刷地指向同一个人:魏忠贤。您还觉得是巧合吗?不是作者有意的设计?

凡鸟偏从末世来:

在“十二钗”正册中,不是皇帝,就是皇子,至少也是孝庄这样的皇帝亲娘和皇帝奶奶,只有王熙凤魏忠贤是个“凡鸟”——不是皇家之人。那么,一个雌雄人、太监,为什么能入“十二钗”正册呢?如果这个太监是“九千岁”,就可以。毕竟皇子才是“千岁”嘛。

这个不是皇家的“凡鸟”,从末世来。书中多次出现“末世”,是一个明显的时代信息。顺治时入关、进京、平南,是清朝的开拓期,康雍乾又是清朝统治的上升期,不能说“末世”!书中何以多次重复强调“末世”?这是清朝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必须有合理解答。

都知爱慕此生才:

都知道,也都羡慕,王熙凤此人的才能。什么才能?早在二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便已显露端倪。而且,回末:“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这个“裙钗”,是“齐家”?还是“治国”?作者问,“谁治国”?

王熙凤当家理财的才能,正是魏忠贤的写照。魏忠贤把持朝政之时,国家能支撑袁可立、孙承宗的关海水陆对敌战争态势,对“金”国形成水陆挤压打击。增置炮台,打造战舰,在山东、大连到宁远卫的广阔海域,“舳舻相接”,张盘等猛将率水军飞船往来,攻袭于辽海各岛间,战线绵延至千余里。“出纳战舰,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这样的兵戎之盛,这样的战争规模,得花多少钱?战争打的是什么?钱呐!

还有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如没有魏忠贤的粮饷供应、后勤补给,能打胜吗?灾情严重,魏忠贤还时不时能赈灾。至少闯王高迎祥、王和尚他们的“三十六营”农民起义,都是在魏忠贤死后,才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的。李自成、张献忠等率众起事就更晚了。

王熙凤的“才”,还有一个,很突出,就是哄贾母、王夫人高兴。

看她刚一出场:“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一句话捧了两个人。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竟忘记了老祖宗!你说该打不该打?

《红楼梦》中,凤姐的说笑,堪称一大看点,经常逗得贾母开心。以致于中秋家宴,贾母说“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他一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看领导评价:抵得十个人!

这种“说话的艺术”,有些人就是能无师自通,天生就有这艺术细胞,一开口,便天花乱坠。

我们现在看到魏忠贤的史料,基本都是“谄媚”、“受宠”,专权,排除异己等,却不说此人当家理财等方面,明显有缺失。别的不说,排除异己也得有能力啊,否则早被一拨一拨的异己给排除了。能玩转这样一个庞然大国的政治、经济,把上下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没“才”能办到吗?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能够“只手遮天”,得有多大“才”,可想而知。

从书中对王熙凤的刻画,能看得出红楼作者对魏忠贤非常了解,才能画皮画骨,入木三分。在红楼作者看来,魏忠贤就是王熙凤这样的人物:其把持朝政,就如同王熙凤当家理事,而天启帝朱由校对魏忠贤的放纵,也正如王夫人不管事的态度,当然建立在王熙凤有当家理财之“才”,没把家给当烂了。这是比较客观的。一方面刻画魏忠贤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草菅人命,收取贿赂,无人不恨,又没人能拦。太会说话了,总是能在合适的时机说出贴合皇帝心意的话来,把皇帝哄得高兴,看不出其歹毒奸恶。另一方面,放眼假府,除了三姑娘探春,把这个家让谁当能胜过王熙凤?从王夫人这个天启帝的角度来看,把这个国家让谁当能比魏忠贤更强?能比魏忠贤更忠心?能比魏忠贤更省心?

所以书中这个雌凤、“熹”凤,既让人恨得牙根儿痒,死有余辜,又让读者惜其当家理财之“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在“三人木”之后,甲戌本脂批“拆字法”。在甲戌本中是“徔”,用了“從”的异体字,与“凡鳥偏從末世來”的“從”用的不是一个字。庚辰本却都是“從”,己卯本则都是“徔”。

前面既有一、二,则“三”不宜与“人木”组合拆字。“人木”,可拆为“朱”字、“休”字,前面是从、令两个动词,则不宜拆“朱”字,也拆作动词的“休”字更合理。所以结果为:一从、二令、三休。

前文我们一再强调,解读红楼应尽量简单,不能搞得曲里拐弯、匪夷所思。本来一个很简单的拆字,被搞得复杂无比,我极不赞同。

一从、二令、三休,早已有人解过,是说此人的三个阶段,开始委曲从顺,后来威重令行,最后万事皆休。

前八十回只能看到王熙凤的第二个阶段。14回协理宁国府期间,“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已点明了“威重令行”,正是二“令”。此前的“从”,在出嫁前,并无管家权力,遵从三从四德的大家小姐。此后的“休”,在八十回后才能看到。

看王熙凤反面的魏忠贤,明显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权倾天下,及其之前、之后。

第一个阶段是人下之人。开始是个混迹街头的泼皮,欠下赌债,走投无路,于是净身作了太监,直到伺候朱由校母亲王才人的膳食,一直都是无权无势,只能委曲从顺。

第二个阶段,在朱由校登基后,短短几年便上升为“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专擅朝政,威重令行。

第三个阶段,在崇祯继位后,从当年十月中旬,魏忠贤遭弹劾,然后辞去职位,再被贬去凤阳守皇陵,到十一月初六上吊自杀,总共不到一个月。魏忠贤从手握大权到万事皆“休”,仅仅十天。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上面说的第三个阶段,三“休”的结果,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

魏忠贤被崇祯贬去凤阳守皇陵,离京南去,便是“哭向金陵”。

因为平时大家都恨魏忠贤,只是莫可奈何,现在便痛打落水狗,墙倒众人推,弹劾奏折纷至沓来。崇祯又下旨,将魏忠贤缉拿回京。魏忠贤心里明白,回京只会死得更惨,于是在旅店中,痛饮至四更,上吊自杀。

所以,“事更哀”是相对于“哭向金陵”而言,指王熙凤魏忠贤在“哭向金陵”途中,求生不得,半夜里自缢身亡。

第十支〖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解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典故用苏、黄之诗。

黄庭坚的《牧童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及苏轼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指出此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作恶多端,草菅人命,到头来反算了自己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魏忠贤“喜事尚谀”,媚上邀功,同书中王熙凤爱揽事,好卖弄。“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生前操碎了心,灵性不通,至死不悟。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以家比国,在国家安宁之时,作为当家人,虑不到败亡倾颓之危,不做打算,不知日盈则亏,盛筵必散。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枉费机心,操劳半世,收金纳贿,到头来只是替他人作嫁衣裳。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在元春、迎春的曲中,都出现过“荡悠悠”,是吊死、勒死时的用词。此人的“荡悠悠”,也是上吊、勒死时的写照,人在空中的濒死感觉。

“三更”,指出此人死的时间,是在半夜。

死法、时间,这样的细节,都与魏忠贤完全吻合。

忽喇喇似大厦倾:

王熙凤倒台,在八十回中看不到。看魏忠贤,如大厦之倾,比喻此人的势力倒台,“忽喇喇”特意指出倾倒之快。

从十月二十六,贡生钱嘉征上疏,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魏忠贤震恐,引疾请辞,想保性命。几日后崇祯下旨,贬魏忠贤去凤阳守陵。在去金陵途中,没几天崇祯又下旨,将其缉拿回京治罪。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在半夜里上吊自杀。所以魏忠贤从大权独揽到死,仅仅十天。

此时,“荡悠悠”、好似梦,正是死前回望,从权力巅峰到死之将至,真是“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昏惨惨”是濒死状态,照应上句“荡悠悠”,气若游丝,油尽灯枯,魂消魄散,人之将亡。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叹人世,忽喜忽悲,难以逆料。昨日还是万人之上,大权独揽;今日忽然走投无路,求生不得。人世难定,人生如梦!

此曲细节,深合魏忠贤。读者也容易看出,书中的王熙凤,反面正是魏忠贤的化身。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18: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三,宝树唤婆娑典故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山难靠的故事:

【成语】: 冰山难靠  冰的成语、靠的成语接龙
【拼音】: bīng shān nán kào

【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成语故事】:

  “冰山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动乱,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
  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冰山,典故?ddzz20112021.08.15浏览7次生活[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芝士回答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冰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依冰山》: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音tuàn)者,陕州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于人。人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为杨公之势倚靠如太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耳。’后果如其言。”此说还见于《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冰山虽巍峨壮观,但太阳一出,即便消融。后用以比喻一时显赫,但不可长久倚傍的权势。

郭沫若《满江红》词:“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


冰山上的“雌凤”,王熙凤影射之谜 九天揽月123 2021-03-03   |  1617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

王熙凤究竟影射谁呢?结合上一回提到的几个谜团,想必大家也猜到了,王熙凤是影射天启年间的九千岁魏忠贤!这是V哥掰谎在天涯首次揭秘的。我认可他的结论,但具体的证据,我们来一条一条找。来看看他们有哪些相似点。
1·凡鸟 与 泼皮
王熙凤的判词第一句“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是出自嵇康弟弟嵇喜的典故,当年吕安在门上留下一个“凤”字就走了,意思是嘲讽嵇喜是只“凡鸟”,他哥哥嵇康,才是凤凰。
“凡鸟”意思是平庸之人。上一回说了,王熙凤无论出身、能力,绝非平庸之辈啊。为什么说她是“凡鸟”呢?为什么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呢?这当然与她影射的对象有关。
而魏忠贤,是绝对的“凡鸟”:他出身民间,家境贫穷,还是个市井泼皮。因为赌博欠债,走投无路,才自宫去做了太监。虽然他后来飞黄腾达,成了大明朝的一只“雌凤”,但在明朝文武百官眼中,他依然不过是只“凡鸟”,是个泼皮破落户!
2·雌凤 与 太监
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可判画里偏偏说王熙凤是“雌凤”,那她到底是凤还是凰?是雌还是雄?
太监,被阉割的男子,人称阴人,假男人,是不阴不阳,不男不女。
雌凤,很显然是隐喻太监。
明白了这一层暗示,那王熙凤的长相之谜也有着落了:
王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丹凤眼、柳叶眉是写美人的,是写王熙凤本人;
三角眼、吊梢眉是写老人的,是写王熙凤的影子,就是魏忠贤。
魏忠贤有画像传下来的,他死时已经59岁,是位老年人了,画像里,魏忠贤的三角眼、吊梢眉就十分明显。这是中国人的三大身体特征之一,就是眼内眦褶,年老后会形成三角眼。另外两大特征,一个是铲型门齿,另一个是婴儿屁屁上的青斑。
所以雌凤也好,相貌描写也好,都是表明王熙凤 不男不女的身份特征。在54回有个说书的女先生,讲了个王熙凤公子的故事。其实也是提示我们,王熙凤原本就是个公子,是个男人。
3· 姓名的暗示
王熙凤为什么姓王呢?为什么都和王夫人都出身王家呢?
前面说了,王夫人是影射天启皇帝朱由校,他们朱家本来就是天下的王,是帝王。而且朱由校的母亲也姓王,她被封做才人。请注意,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的母亲不是王才人,而是姓刘。
而魏忠贤最开始就是在王才人身边做典膳,那时候他还叫李进忠,他的名字还是王才人赐的。所以魏忠贤原本就是王才人和皇长孙身边的奴才,是看着皇长孙朱由校长大的。
后来皇长孙一夜之间成了皇帝,李进忠自然也成了红人了。当然开始两三年,他和皇帝都受了不少窝囊气,那时候都是东林党人说了算,特别是移宫案时,东林党人极为嚣张,根本没有把这个叫李进忠的太监放在眼里,未来的九千岁,那时候只能跪在后面哭天抢地呢。
东林党人,是明光宗钦点的托孤大臣,一个个满腹经纶,都认为一定能辅佐天启皇帝成为一代明君。可人家已经是16岁小鲜肉了,正好是叛逆期,怎么会一直任由你们这帮腐儒摆布?更要命的是,天启皇帝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最厌恶的就是引经据典,满嘴大道理,所以和这帮官员根本玩不到一块去。
魏忠贤就不一样了,他很早就是天启皇帝家里的奴才,是看着皇帝长大的,皇帝自然信任身边的太监,不可能相信外面的大臣。何况太监最擅长的,就是伺候皇帝开心。明朝的阉党和东林党之争,说白了,是皇权与相权之争而已。
再看王熙凤的“熙”字。
有学者看到“熙”字,再结合嵇康弟弟“凡鸟”的典故,就认为 王熙凤是 影射清朝的康熙皇帝!这种胡乱解读真让人啼笑皆非。
王熙凤的“熙”,不可能是指康熙皇帝的“熙”。红楼梦里从来没有这么低级的隐喻。如果那样的话,贾宝玉的爷爷叫贾代善,而努尔哈赤地第二个儿子,也叫代善,两个字一模一样,难道贾代善就是指爱新觉罗·代善?
王熙凤的“熙”,在古代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光明、阳光照射之意。另外一个意思是通“嬉”,嬉闹的嬉。
王熙凤的“熙”应该这两种意思都有,都说得通。
  • 第一种意思,“阳光照射”。王熙凤,王家的光芒,照射在这只凡鸟上。喻指她是靠服侍皇太孙母亲而发达的。然而她的靠山,偏偏是座“冰山”。这阳光照在她身上,照在冰山上,她看起来是光彩辉煌,殊不知这座“冰山”,也在不知不觉地融化。当时有多辉煌,日后就会有多悲催。
  • 第二种意思,熙通“嬉”,那王熙凤就是 王嬉凤,就是只插科打诨、逗主子开心的嬉凤。书中的王熙凤,不就是贾母的开心果嘛,不就是替王夫人管事的奴才嘛。

除了上述两种意思之外,我认为还有层隐藏的寓意。王熙凤的“熙”,是暗指明熹宗的“熹”,王熙凤,是明熹宗身边的一只雌凤。
天启皇帝朱由校,死后的谥号是熹宗,这个熹,是指早晨阳光微弱的意思。因为朱由校很年轻就死了,他这个大明之光,就好比是早上的太阳,才露出一些光芒,就很快陨落了。
另外王熙凤的熙,也是暗示“咸熙宫”。
咸熙宫,始建于明朝,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就在咸熙宫居住。尽管天启皇帝都十六七岁了,早就不吃奶了,但依然把她供养在宫里。而她和魏忠贤,正好结成对食关系。一个是历史上最牛的奶妈,一个是天下最牛的太监,他们都住在咸熙宫,都是明熹宗最宠信的两个人。所以,王熙凤,就是“春熙宫”里的一只雌凤
4· “冰山”之谜
“冰山”,最早出自“冰山难靠”的典故,说的是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杨家人鸡犬升天,她的堂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做了宰相,权倾天下,不可一世。但有个叫张彖(tuàn)的进士不以为然,认为杨国忠不过是座冰山,做不得靠山。
王熙凤的判画里,也有座“冰山”,冰山上有只雌凤。意思是王熙凤是以冰山做靠山。王夫人贾母就是王熙凤的靠山,但却是座冰山,贾母、王夫人一死,意味着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对魏忠贤来说,天启皇帝是他的靠山,可偏偏年轻的天启皇帝却像冰山一样消融了。魏忠贤被查处后,有一部叫《冰山记》的戏剧流行一时。这个剧本现已找不到了,但在张岱的《陶庵梦忆》记录了这部戏剧的来历,以及演出时的轰动。
后来张岱把这些讽刺魏忠贤的故事,删改成了一部戏,名字还是叫《冰山》。所以当时的人,只要听到“冰山”这个名字,就知道是说魏忠贤的。V哥掰谎也是根据“冰山”,而认定王熙凤就是影射魏忠贤。“冰山”的确是最重要的一条证据。
王熙凤这只“雌凤”背后是冰山,当然会让人想到魏忠贤,难怪评书人会把王熙凤比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曹操。木头皇帝朱由校无心政事,将大明江山交给魏忠贤打理,与木头人王夫人无心家事,将贾府上下事宜交给凤姐打理,不是如出一辙嘛。
王熙凤因为小产还得了个月子病,叫“血山崩”。血山崩,实为雪山崩,也就是冰山开始崩塌了。王熙凤自从得了血山崩,也很快交出了权力,才有了探春管理大观园。
5· 不识字之谜
《红楼梦》里多次提到了王熙凤不识字这一特点,全靠身边一个叫彩明的小厮,来记账点卯。作为金陵王家的大小姐、贾府的当家管事人,竟然不识字?是不是不可思议?
你看金陵十二钗,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甚至她们的诗词歌赋,比贾宝玉还强呢。就是那些丫鬟戏子们,好些都是识字的。
比如迎春的丫鬟司棋,是识字的,否则怎么看得懂潘又安写给她的信?
贾母的鸳鸯,是识字的,否则怎么三宣牙牌令?
袭人不是简单的识字了,她还能和贾宝玉讨论仕途经济,讨论“文死谏武死战”的大道理。
连丫鬟们都识字,这个不可一世的琏二奶奶竟然不识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有人说,不对啊,王熙凤是识字的啊,你看她后来不是当众念出了潘又安写给司棋那封信吗?
关于这一点,书中特别做了解释,是这样说的:
“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魏忠贤原本是个市井泼皮,是不识字的。《明史》说:魏忠贤不识字,按理不能入司礼监的,但靠自己的相好、皇帝的奶妈客氏说情,才当了秉笔太监。
不识字,怎么做“秉笔”太监呢?这没啥大不了的,王熙凤能找彩明做代笔,魏忠贤也可以啊,他让太监王体乾为他代笔。
王熙凤后来也能认得一些字了,魏忠贤也是如此。在天启六年时, 他已经能阅读奏疏了。这也不奇怪,中国常用汉字不足一千字,小学生熟读《千字文》,就能掌握常用的一千个汉字,听说读写都问题不大了。魏忠贤做了几年的秉笔太监,还不认得几个字,那才怪了。
总之,王熙凤不识字,按说是不合情理的,那作者为什么偏偏这样写?我只能套用刘心武老师的名言:作者是为了忠实于影射人物原型的真实,而牺牲掉了文学上的合理性。
6·结局相同
上回说了,王熙凤判词是“一从二令三分木”,暗示她的结局“一哭二闹三上吊”。
前面我们分析了,一从二令三分木,说的是王熙凤 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贾母王夫人死后靠山没了,便遭到了邢夫人和贾琏冷笑冷落,接着被贾琏休了,最后哭向金陵,更悲哀的事发生了,就是她当年惹下的人命官司,被揭发了,最后悲惨地在狱中上吊自杀。王熙凤是在牢里上吊自杀的。
魏忠贤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天启年间,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可是好景不长,天启皇帝只在位七年就死了,崇祯皇帝继位。魏忠贤迅速遭到冷落,一年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对他下手,将他发往凤阳守陵,魏忠贤被迫上吊自杀。

【写在最后】

近些年对魏忠贤的评价,大有翻案之势,甚至据一些史料记载,崇祯在身死国灭之前,忽念起魏忠贤的好来,下旨重新安葬魏忠贤。下面这首诗也提到了这一点。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对皇帝来说,魏忠贤当然是忠臣,他是全心全意为主子服务。他在治国理政方面,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从结果看,魏忠贤专权期间,大明面临的局面,反而比奋发图强、宵衣旰食的崇祯皇帝时要好得多。难怪有人说,崇祯要是听他“木匠”哥哥朱由校的话——重用魏忠贤,也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身死国灭了。王熙凤在贾府“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命运轨迹,和魏忠贤的命运,确实多有相似。

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
生祠遍九州,举世从风靡。不特廉耻亡,直是人心死。幸而熹宗立,享国七年止。寿考跻神宗,其祸伊胡底。庄烈奋天诛,天下快无比。巍巍九千岁,填死沟壑里。何以迨末年,忽奉收葬旨。岂其反初心,当作忠良视。此事拗而奇,反翻难究拟。即云方寸乱,颠倒何至此。开门迎闯王,明祚竟亡矣。(清 · 张洵佳《魏忠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红楼梦里 “木头人”王夫人影射之谜

下一篇: 除了甄和贾之外,红楼梦还有哪些对比分明的字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熹宗的雌凤,雌雄人魏忠贤 + 张岱《冰山记》和戏剧传奇《冰山》+ 内侄女,假充男儿,学名王熙凤,却不识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3】



9.8 王熙凤:魏忠贤
前文说过,仅从判词中画的冰山、雌凤,基本就能锁定魏忠贤。张岱的《冰山记》写的就是魏忠贤之事,当时的戏剧传奇《冰山》,演的就是魏忠贤。雄为凤,雌为凰,雌凤,是雌雄人,太监就是女男人,在贾府这样的朱明皇家,当家理事的太监,很容易认出魏忠贤。

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写的《凤求凰》,是男求女。54回,庆元宵时,女先儿说书,“叫做《凤求鸾》”,说的是“残唐”之时,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笑道:“你说,你说。”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罢,重名重姓的多呢。”

这里的错误太明显了。如果说这两个女先生是第一次来贾府说书,那有情可原,可作者写的很清楚: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生儿进来,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是“门下常走”的,从贾母问话也能看出,是常来说书的,怎么可能犯讳呢?入门问讳既是成语,也是入人家门的基本礼仪,出自《礼记》。所以这样的错误,显然是用错误提醒读者,前文见的很多了,并不奇怪。

贾母、众媳妇、女先儿、凤姐儿都在提醒读者:王熙凤是男!

而且“残唐”二字显然有用意,华夏后裔至今称汉人、唐人街,汉、唐这两个强盛朝代,一直是中华的骄傲和标志。第一回空空道人说无朝代,石头便答“假借汉唐”,也是用汉唐表示“华”的朝代,而绝非“夷”的朝代。“残唐”之“残”,表示一个汉唐朝代的末期,残存时期,而非中期、盛时。“残唐”之时的王熙凤,在唐寅至乾隆时期,只能是明代,不可能是清朝!

后面又说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

一再点明“凤为雄”,让读者意识到王熙凤的“雌凤”是雌雄人!

同时也在提醒读者:《凤求凰》的典故,准确理解王熙凤名字中这个“凤”,与判词中的“雌凤”串联起来,解出雌雄人的太监之意。

还有58回的回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说的是小生藕官哭祭小旦菂官,因为是戏子角色,所以是假、虚,而“凤泣凰”还是明明白白地对应藕官祭菂官,生哭旦,男泣女。作者多次在强调凤为男,为雄,不是孤证。

再看书中太监的出场:

第一次,是在秦可卿死后,来了“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明宫、掌宫内相,前文说过,只有明朝称太监为内相,戴权就是大权,所以甲戌本在“内相戴权”之右夹批:“妙!大权也。”此人是个笑面虎,卖官鬻爵,确实大权在握,堂堂户部尚书,在他口里不过是“户部堂官老赵”,“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说的好听是“说我拜上他”,可这话简直就跟吩咐孙子一样。想想看,在清朝,乾隆之前,有哪个太监滥权?没有,一个都没有!在明朝,像魏忠贤这样权倾天下,为所欲为,公然被称为“九千岁”的太监,中国人谁不知道?还有王振、刘瑾,都是明朝一手遮天的著名太监。

第二次,是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在贾政生辰,“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这个六宫都太监有名有姓:夏守忠。

魏忠贤入宫后改姓名为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魏,皇帝赐名“忠贤”。所以这个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和那个大权在握的掌宫内相,很明显都有魏忠贤的影子。

看第三回王熙凤首次出场,“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王氏之内侄女”的“内”:《康熙字典》中“天子宮禁曰內”,即帝王所居之处,比如:大内,《大内密探零零发》。这个“内”字,一石二鸟,一是指出王夫人的“天子”身份,二是这个“内侄女”,同内监、内相、内官之“内”,指出王熙凤的“太监”身份。正面读是王夫人娘家侄女;反面看,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不是女人,没有娘家,这个“内侄女”,就很明显是指内相、内监一类人物了。

“假充男儿”:太监,可不就是假充男儿么?

“学名”王熙凤:有学名,居然不识字!也只有红楼作者能写出这样的矛盾来,是强调王熙凤不识字的异常,在贾、史、王家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小姐不识字很不合理。魏忠贤就不识字,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按规定,不识字的太监就不能进司礼监,更别说做到秉笔太监的高位。能进司礼监的太监,都是内书堂出身,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老师都是翰林学士,所以文化素养相当高。

这个王氏内侄女,假充男儿的王熙凤,就是明熹宗的雌凤,太监。“熙”是熹宗的“熹”,凤是雌凤,太监。

《康熙字典》:

熙:光也。

熹:【說文】炙也。【玉篇】熱也,熾也。同熺,或作暿、熙。

很清楚:“熹”或作“熙”。红楼作者不敢用“熹”字,太明显,真事要隐,所以用了个等同的“熙”字,作为这个雌凤太监的名字。

王熙凤出场后: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说的“泼皮破落户儿”,不就是魏忠贤净身做太监之前的状况吗?当时就是个混迹街头的泼皮,如果不是破落户儿,欠下赌债无路可走,谁会不做男儿做太监?

注意看黛玉见魏忠贤,作者的用词:“接见”。

接见是在正式场合会见级别较低的来访者。

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每朝会之年,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

注意比较黛玉见其他人:

对贾母:方欲拜见时……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对大舅母、二舅母、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

对迎探惜春: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唯独对王熙凤用了上对下的“接见”。

王熙凤说黛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揭示了黛玉是贾母万历的嫡亲之孙。在红楼梦中,女儿才是王者,有点像母系社会的概念,所以贾母这个老祖宗的亲生女儿的亲生女儿,才是贾府中真正的嫡孙!比儿子的儿子、女儿更根正苗红,所以贾府中皇位最正宗的继承人,是贾母的女儿的女儿,黛玉!因此,从女儿的角度讲,不能把黛玉看作贾府的亲戚、外人。



点击下一个:一从二令三人木,王熙凤判词解读,荡悠悠半夜上吊,忽喇喇似大厦倾 + 为什么王熙凤认那么多干女儿?+ 为什么尤二姐打下男胎?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此博文包含图片此博文包含视频 (2013-10-31 18:27:39)
标签: 文化       
http://www.xiami.com/widget/0_53624/singlePlayer.swf


黄昏雨未歇,落叶铺满地,梧桐兼细雨,点点洒在心间。不由想起很多与梧桐细雨有关的话语。
孟浩然有句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欧阳修《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

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似乎梧桐与秋雨连在一起,总给人一种很萧索的感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一直都很喜欢梧桐树,最开始是因为小时候听人讲过凤栖梧桐这样一个传说,觉得很神秘。小学的时候,学校操场边上有两排梧桐树,每到秋天,就能拣梧桐子吃。再后来读了很多很多关于梧桐的诗词话语,这里面寄托了太多太多的哀愁与幽思。

梧桐,知秋之木也。入深秋则叶黄。秋风吹,簌簌而下;间和冷雨滴答,凄清萧索,惹秋思翩然。梧桐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清朝陈淏子所作《花镜》一书赞其“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又称梧桐“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稜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其栽培简易,且枝繁叶茂,常植于道旁院落。初春萌芽,三暑交荫;秋日则发黄落叶,入冬仅余枝干。刘辰翁《望江南》:“梧桐子,看到月西楼。醋酽橙黄分蟹壳,麝香荷叶剥鸡头。人在御街游。”

《说文》释曰:梧:梧桐木。从木,吾声;桐:荣也,又‘荣:桐木也’,则桐一名为“荣”;梧桐,皮白,其花五出,子如珠,簇生,作圆锥形,果实未熟即裂,因有结籽叶上之说;其木质优,堪作琴瑟。

《花镜·梧桐》上说:“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是何时,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这也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历。

据古文献记载:早在3000多年以前,梧桐就是园林王国的一颗“明星”。凡古寺名刹、园林山庄处处有它的芳踪。《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说的是在朝阳的山冈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引得凤凰在这里栖息,宛转悠扬地啼鸣。《庄子》上也说:“南方有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此后,民间便有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说法,李白也有“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的诗句。这大概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吧。

木本之中,梧桐是极具感情的树种,从枝桠上就可以看到它对生命的感恩和对时光的纪念。其它的树多是以年轮纪龄,但此种纪龄方式难察,若不锯木难以察实。唯梧桐树是以枝节纪年,每过一年,树生一节,可直观到树龄。此外,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梧桐能“知闰”、“知秋”。说梧桐一枝十二叶,一边六叶,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生十三叶,由下往上数看看最小的一叶排在哪里,就知道当年的闰月是闰几月。这些说法正确与否尚无人考证,也许也只是偶然和巧合,无端增添几分神秘。

关于梧桐,白居易在《云居寺孤桐》这样描述:“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梧桐的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因此在诗人严重也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与美好,如:孟郊《烈女操》中“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又如《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翻阅古诗词,不难发现,用梧桐来言志、咏怀、寄意的可谓比比皆是。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王安石的这首《孤桐》,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幅生动的以梧桐为题的自画像。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寥寥十个字就写出远处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显微黄。呈现在人眼前的是一片苍凉的深秋景色。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中有“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首宫怨词,以景托情,道尽了秋的清寂。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这首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有人说是一首爱情诗,有人说是一首暗喻刺时之作,也有人说就是抒写孤寂之情的。

吕洞宾在《梧桐影》词中说:“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明月慢慢向西移动,夜风吹动着满树梧桐的枝叶,飒飒有声,梧桐树的月影随着月亮的移动也渐渐移向远处,最后完全消失。凄清的夜风中,我引颈以待,故人来不来?陆游《秋思》“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以井边梧桐寄托思乡之情。

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也是一首秋日怀念故人之作,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萍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此段用词极为传神,犹如一副特写的秋光景物图。烟水茫茫,却不知故人何在?声情跌宕,苍莽横绝,情景交融。

“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这是郑允端的秋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的寂寞清秋。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是徐再思的秋愁。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这是范成大眼里的梧桐秋。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张炎的秋词。

不管文人骚客赋予了梧桐多少意象,它都实实在在陪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新枝吐绿,春已归;绿树成荫,夏悄临;一叶陨落,知秋至。

说梧桐是嘉木良材,一点都不为过。梧桐一身是宝,花、叶、皮、子、根皆可入药。药性中寒,甘苦参半,清热解毒,祛湿消肿,和胃健脾,调经止血。李时珍说:“梧桐处处有之。树似桐而皮青不皵,其木无节直生,理细而性紧。叶似桐而稍小,光滑有尖。其花细蕊,坠下如醭。其荚长三寸许,五片合成,老则裂开如箕,谓之藁鄂。其子缀于藁鄂上,多者五六,少或二三。子大如胡椒,其皮皱。其子,甘平无毒。”同时,梧桐木质紧密,木纹细腻,材质轻软,是做家具与乐器的良材。用桐木制出的古琴声音洪亮浑厚,每有秋之高远之意,与杉木琴的清越松透在韵致上颇有不同。

梧桐又名青桐、桐麻,梧桐科梧桐属落叶大乔木;原产于我国,现在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是常见的绿化观赏树种。它树形高大,树干端直,树皮青翠光滑,叶大过掌,花序纷繁,有嫩黄、洁白、淡紫等。春夏季节,梧桐树姿伟岸,枝横叶密,通体翠绿,浓荫如盖,十分悦目;且花香清淡幽静,格外宜人。只可惜青桐近几十年来见见被法国梧桐所取代。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前文中提到的梧桐是梧桐科的落叶乔木,它和同名为“桐”的油桐(大戟科)、玄参科的泡桐、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没有亲缘关系。人们习惯所说的“法国梧桐”其实是二球悬铃木。悬铃木一属有8种,原产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带。引入我国栽植的有3种。悬铃木果序柄的果实,有的1个果球,有的2个果球,有的3个以上果球,因此名称就不同,分别叫做一球悬铃木(又叫美国梧桐)、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又叫法国梧桐)。

我们常见的“法国梧桐”其实是二球悬铃木,是17世纪在牛津用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杂交而成,取名“英国梧桐”。因为是杂交,没有原产地。在欧洲广泛栽培后,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人们就叫它“法国梧桐”,人云亦云,把它当作梧桐树了。

中国梧桐与法国梧桐的主要区别:中国梧桐枝干挺直,叶片呈三角星状,开着喇叭形状花,树干一般不粗。秋天里,叶子变成淡黄色,很富诗意。果实是球状的实心果,直径约4-5毫米,有一层薄薄的壳,可生吃,也可炒来吃,只有豌豆那么大,跟豌豆的味道也差不多,吃着非常香,时令季节时可采摘。

法国梧桐则树干粗大,叶片亦呈三角星状,树叶似手掌形。果实非常小,不能吃。叶子在秋天变成褐黄色,树冠很大,且因叶子很大,几乎完全遮住了树冠上面的阳光,所以最是适合做人行道遮荫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03 , Processed in 0.1360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