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锦瑟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范成大/曹唐&温庭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4: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协理军机”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2020-07-24 21:31:31)
标签: 红楼梦 创作年代 乾隆朝 协理军机 不能成立        分类: 红学争鸣
    贾雨村“协理军机”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逄冠卿
《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一期刊登了“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会议综述”,文章中列举了著名红学家张书才先生的发言内容。张书才先生以“曲柄七凤伞”、“时宪书”、“协理军机”三件事务为证,试图证明《红楼梦》乃是乾隆年间的曹雪芹所创作,并据此否定此前“早已作古”的吴梅村、李渔、洪昇的著作权。老逄对主流红学界此类陈词滥调早已不感兴趣,没情绪同他们打这些笔墨官司,但由于涉及到土默热先生的“洪昇说”,还是勉为其难再唠叨几句吧。

其实张书才先生的这个发言并非什么新发现,早在《从清代典制看〈红楼梦〉的写作年代——以前八十回为中心》一文中,张书才先生就阐释过自己的这些观点,认为这些“内容与清代官书、档案中记载的相关典制相对应”,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所谓“无可辩驳”,恐怕只是张书才先生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张书才先生是搞档案工作的,一向以“做学问严谨”而自负,但在这些论点上却看不出学风和文风严谨,而是靠偷换概念得出的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偷斧子”式牵强附会。

土默热先生几年前在《〈红楼梦〉背景果真是乾隆年间么》一文中,就间接对张书才先生的这些“物证”做了全面批驳,证明“曲柄七凤伞”、“试帖诗”、“元旦朝贺”等所谓证据均不能成立。聂桥先生的《红楼“时宪书”并非乾隆〈时宪书〉》一文,也雄辩地证明了张书才先生的《时宪书》论点不能成立。张书才先生对这些文章恐怕连看都没看,在“250会议”上依旧老调重弹蒙混听众。其实这是主流红学界惯用的故伎,除了重弹自己那羊皮鼓(不通不通又不通)一般的老调子,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新东西。

关于“曲柄伞盖”和“时宪书”问题,老逄在这里就不重复论述了,仅就“协理军机”问题再同张书才先生商榷一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确实说在年底的时候,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张书才先生认为:“协理军机始置在乾隆二十一年左右”,所以《红楼梦》作者只能是乾隆朝的曹雪芹。张书才先生在这里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把“协理军机”概念偷换成了清朝特设的“军机处”。清朝的“军机处”始设于雍正七年,乾隆二十一年曾做过一些机构人员调整,是一个类似于内阁中枢的议事机构。

“军机”这个概念古时又称戎政,本指军事机宜或军事机密。清中叶设置“军机处”之后,军机一词有时也作为军机处的代指。那么雍正七年之前朝廷就没有“军机”么?恐怕不是这么一回事,何朝何代没有军事?有军事就必有“军机”!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陈书·高祖纪下》:“军机未息,徵赋咸繁。”《宋书·颜竣传》:“﹝世祖有疾﹞唯竣出入卧内,断决军机。” 宋苏舜钦《投匦疏》:“窃观诏旨,既令先进军机,后即陛试,是陛下取将帅材者也。”雍正七年之前,清廷虽未设“军机处”,但绝不是没有军机,康熙朝便以南书房“参预机务”。康熙南书房实质就是雍正军机处的前身,那个号称“万国金珠贡澹人”的高士奇,就曾先后两次入直南书房,参与机务。

有军机就必然有大臣协理朝廷的军机,历朝历代的朝廷都设有大臣协理军机。远的不说,就说明朝吧,据《明史》载:万历初年,沈思孝升右都御史,协理军机。嘉靖三十四年,郑晓因深谙兵事,改任右都御史,协理军机。明末沈佺期参加郑成功组织的抗清队伍,帮助郑成功协理军机,共商反清复明大业。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红楼梦》书中说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并非是进入“军机处”办事,更不是什么“军机大臣”。清朝并没有“大司马”一职,应该是代指兵部尚书;以兵部尚书身份“协理军机”,在任何朝代都没什么不妥的,不必一定要在雍乾年间成立“军机处”以后。因此,清朝设立军机处之前早已作古的洪昇,可以写出贾雨村“协理军机”。

尊敬的张书才先生,您考证的《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的“三大证据”早就破产了,您据此得出的“《红楼梦》写作时间上限在乾隆十年左右”的结论根本就不能成立。希望您不要在故纸堆中用“偷斧子”的心态和偷换概念的手法继续猜笨谜了,也奉劝您不要再重复这些早已破产的东西,谎言重复一百遍也变不成真理。在撰写本文之前,笔者还曾经撰写过一篇《曹雪芹乾隆年间创作〈红楼梦〉的三大物证均告失效》的文章,希望您抽时间认真读一读,网上有,很方便的。读了之后,相信对提高您做学问的“严谨”程度,会有一些好处。

                             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什么 李商隐与温庭筠并称什么
2020-02-22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得此合称是因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李商隐诗在讽喻时政和寄情深婉方面,超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于温诗。

33e7ab795d8556c9.jpg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流传至今的诗作也非常多,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9f70268dd99fccc1.jpg

  温庭钧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今山西祁县人,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8: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晚唐“三才”中李商隐、温庭筠家喻户晓,为何段成式无人知晓
播报文章

煽情哥哥
关注
2021-12-28 06:14
文学史上,人们往往把那些成就较高、风格相似的文人放在一起,给予他们一个共同的美称或合称。尤其在诗词大辉煌的唐宋文坛上,这样的合称更多。比如:诗家三李、初唐四杰、苏门四学士、王孟韦柳、大小李杜、济南二安、苏辛、苏黄、刘白、元白……这些文人都在文学史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他们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一提到这些合称,读者自然明白指的是谁,熟悉他们的诗文成就。但是,说到晚唐“三十六”或晚唐“三才”,可能熟知的读者就不多了。




晚唐“三十六”、晚唐“三才”,都是晚唐三个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的合称。因三人在家族同辈中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并称为“三十六体”。至于“三才”,当然不能与盛唐三才(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相提并论,只能说他们三人是晚唐三个才子。三人中李商隐、温庭筠才华横溢,有很多诗篇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当然二人也是声名远播,人们耳熟能详。对于段成式,大多数读者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无人知晓。原因在于他在今天并不出名。那么,他为什么能与李商隐、温庭筠并列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段成式。




很多书籍中介绍段成式,都会提到:在唐代中国诗坛上,段成式、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成式的诗文与温庭筠、李商隐齐名,时号“三十六”,因段、温、李三人皆排行十六,故有“三十六体”之称。三人皆为晚唐文之高手。段成式在当时文名颇著,又与李商隐、温庭筠号称“三才”,但其诗歌艺术成就远逊于温、李。《全唐诗》收录其诗词30多首,多是绝句和律诗,十分讲究词采的华艳,但其中也不乏较清丽秀美的作品,如《汉宫词二首》:




歌舞初承恩宠时,六宫学妾画蛾眉。

君王厌世妾白头,闻唱歌声却泪垂。

二八能歌得进名,人言选入便光荣。

岂知妃后多娇妒,不许君前唱一声。

这类宫怨诗,是前人多次反复写作的题材,但段成式却写得如泣如诉,引人深思和共鸣。他把一个天真少女入宫之时和垂暮宫女悲凉之境揉为一起,所思所感,缠绵深婉,深刻揭露了封建宫院的残酷无情。




尽管如此,但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段成式的诗歌成就都不能与温、李二人同日而语。那为什么文学史上又把他与温、李二人并称呢?因为他的主要文学成就不在诗歌,而是其他方面。他的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体现在于他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

在中国文学史上,段成式以笔记小说而著称。他所著《酉阳杂俎》20卷,《续集》10卷,以内容广博而蜚声中外,凡神道仙佛、天文地理、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动植货殖、奇闻逸事、上天下地、古今中外,几乎无所不载。既保存了南北朝至唐代的许多有价值的珍贵史料,也显示了作者写人记事的高超文笔。




这部书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术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中诸如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王勃写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脍炙人口,流传很广。

从中国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这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鲁迅对此曾予以高度评价,以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驾齐驱”。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对这种文体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说这部书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自唐以来,推为小说织翘楚,莫或废也。”英国作家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美国学者劳费尔著《中国伊朗编》,都多处援引了《酉阳杂俎》的材料。可见,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此看来,段成式诗文与温庭筠、李商隐齐名,于他而言,侧重的是“文”,而非“诗”。而我们今天大多数读者从小背诗,学校教育也以古诗今文为主,对于笔记小说,尤其是志怪小说,很少有人提及,中小学教材中也难得一见。所以,对于以志怪小说成名的唐代大才子段成式,今天无人知晓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的初恋为何戛然而止?只因为温庭筠的一个玩
2017-06-20 11:05
李商隐的初恋为何戛然而止?只因为温庭筠的一个玩笑举动 作者:子凡shine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

洛阳城的二月天,没有草长莺飞,只有春寒料峭。李商隐站在春试榜单前一遍遍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他的心被满满的失望和怨愤填满。一个贫寒的举子,只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英雄用武之地,然而朝廷的党争无处不在,自己作为令狐楚的门客,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年轻的李商隐踟蹰于洛阳街头,他感到孤单而寒冷。最好的疗伤良药是酒还有诗。李商隐醉眼迷离之中吟咏出了这首《燕台四首.春》。和他一样失意的还有八钗叉才子温庭筠。温庭筠热切地看着李商隐:“我们一起去长安吧!”李商隐有点踌躇,“汴州那边让我回去,我还没有想好。”他和温庭筠不一样,温庭筠在令狐府上住了一年有余,始终没有得到令狐楚的召见;而令狐楚对李商隐则青眼有加,视同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令狐府。

李商隐在洛阳的几日遇到了堂兄李让山。因缘际遇,让李商隐结下了一段美好的情缘。



原来李让山某一日在当地富户柳家歇息的时候,对着冉冉春光,不由自主地吟咏起了李商隐的《燕台四首.春》。曼妙的诗句惊动了柳家的女孩,她禁不住打开房门,走上前来问李让山:“这样的诗句出自何人之手,能否一见?”说着,将一根娇黄色的衣带递给李让山,求他代为转达致意。

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缘分吗?柳家是当地富户,这个女孩柳枝年方十七岁,面容姣好,知书识礼,温婉风雅。李让山找到李商隐,就拉着他向柳府走。

深深的街巷,两旁是才染鹅黄的春柳,那巷子尽头的柳树下有一个玲珑的嫩黄色的身影。柳枝穿着一袭浅黄色罗衣长裙,娉娉婷婷地立于垂柳树下,眼睛望着远方,紧张而热切地盼望着李商隐的到来。她心潮澎湃,思绪翻卷,李商隐该是如何潇洒风流的青年才子啊!



郎才女貌,相见恨晚,仿佛一面之下,已践千年之约。柳枝说:“三天之后这里有一个修褉节,想和先生一起参加。”李商隐深施一礼,道:“定不负小姐相约。”

或许这就是爱情!在李商隐的眼前一直回荡着柳枝的如星子一般的明眸,和银铃般的笑声。和这种巨大的幸福感相比,落榜又算得了什么?李商隐的伤心失落一扫而空,顿时又变得豪情满怀。

当他回到客栈,却发现自己的行李书籍都不见了。空荡荡的桌子上是温庭筠的一张字条,想要行李,长安路上来找我。”温庭筠真是太了解李商隐了,他可以丢掉一切,但不能丢掉他的书箱,那可是他视若生命的珍藏啊!

李商隐心急如火,如果去追温庭筠,势必要辜负了柳枝之约。他思量再三,决定还是去追温庭筠。至于柳枝,我们还年轻,以后好有的是时间。他修书一封给堂兄,让他代为表达对柳枝的歉意,便匆匆上路了。



可是,他给堂兄的书信却如石沉大海,之后,他又再三给柳枝写诗,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一直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堂兄李让山来到长安,李商隐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柳枝的情况。李让山长叹一声,道出了原委:柳枝被一个大官收去做了他的小妾。柳枝虽然家境富裕,但父亲早亡,她非常听母亲的话。在那个美好的三月,柳枝曾打扮整齐在柳树下等待李商隐的到来,从清晨到日暮,而当李商隐的身影终于没有出现的时候,柳枝绝望了,只好服从家里的安排出嫁了。



李商隐对着那根娇黄色的腰带,泪如泉涌,心痛如绞,唯有借一壶浊酒来抚平伤痛,温庭筠默默地陪着他一杯又一杯,或许他也在后悔,自己的举动害得好友错失了一段姻缘。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这是他写给柳枝的诗文,这是他永远无法释怀的初恋!当然此时李商隐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的一次酒宴之上,柳枝以青楼头牌的身份与李商隐再度相遇。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段美好的缘分就这样明明灭灭,阴差阳错,无疾而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8: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貌奇丑的温庭筠,凭什么可以与李商隐齐名?
播报文章

好玩的国学
关注

作为唐朝诗与词巅峰之上的人物,温庭筠的诗与词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我们先来讲他的几首诗。温庭筠早期的诗充满了勃勃的生气,体现了少年时代的积极追求。比如他的《过陈琳墓》这首怀古诗,就包含了温庭筠希望仗剑天涯走马塞上弃文从军的梦想。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诗文,今天我在如浮蓬流转中又经过您的这座土坟。假如您这词人在天有灵应当了解我,我虽有经世之才却无主依托,我就开始倾慕您。墓前的石麒麟已经被萋萋荒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对着暮云。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


盛唐时代的诗人大多具有一身侠气,多追求“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希望上马提剑征战沙场,纵然是牺牲沙场,那也是“纵死犹闻侠骨香”,这就是盛唐气象。但晚唐时代,唐朝的国运已然不可避免地滑向衰落,所以诗人们大多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原来粗线条的雄浑的大唐气象,已经变成不可言说的细微的内心秘密了。

时代精神从马上转向了闺房,文人们大多在乱世之中消磨了斗志,在狂歌醉酒、隐居山林中,在浪迹红楼楚馆偎红倚翠中度过残生。但温庭筠此时依然是斗志满怀,希望携带书剑学从军,对未来抱有一腔热情。这样沉郁苍凉且积极向上的风格,在晚唐极为少见。纵然是李商隐杜牧这样的诗坛大佬,也有不及之处。

但青春的狂想抵抗不过世事无常。多年科举失败仕途不畅,舆论场上的诋毁与中伤,让温庭筠的诗风发生了剧烈变化,他中年以后的诗,低沉苍凉、吞吐哽咽、缠绵悱恻,很显然是一个失意者的“萦损柔肠”。


温庭筠常年流落江湖,分别与送别成了他诗中的主题。无论是自己漂泊异乡,还是送朋友远别离,他的诗中都有自己悲伤的影子。他在《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当中写道: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自己与朋友一起努力苦读,但换来的却是别人高中进士而

自己却落第的结果,在祝福朋友的同时,掩盖不住自己的失望落寞的心情。“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这是寒族知识分子明明知道路就在前方,却无路可走的悲哀与惆怅。

温庭筠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李商隐的绵密朦胧,也有李贺的想出天外的浪漫,他的咏史与怀古之诗更有刘禹锡的清峻慷慨之气。特别是他的羁旅行役之作,写景状物清丽高雅,比如历来为人称道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歌是意象的艺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景物之上,这让景物有了自己的情感。此时的景物,已经不再是自然的景物了,而是诗人情感投射之后的景物,这些组成诗歌意境的景物,叫做意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歌,是没有意境的,而没有意境的诗歌,那就是味同嚼蜡。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温庭筠常年漂泊无依,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特别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为人传诵。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 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这种仅用意象组合而不用动词的写法,让不少后世词曲家竞相模仿。比如元曲大家马致远同样写天涯漂泊的游子之情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说是深得温庭筠意象艺术之妙。


温庭筠仕途失意之后,就只剩下两种生活方式了。第一种是没钱的生活,第二种是手里有点钱的生活。没钱的时候,那就贫居乡野,吹拉弹唱以自娱;有钱的时候,那就混迹于青楼楚馆歌女的酒宴之中,听歌女们唱歌,为她们填词演唱,过一种脂粉阵中醉生梦死的生活。因此,温庭筠的词,题材上大多写女子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他笔下的女子几乎都是贵妇、歌女。她们形貌美丽妆容高贵,但精神世界“寂寞沙洲冷”,她们是缺爱的一族。女子们要么独居深门大院;要么思远人夜不能寐;要么愁恨相续慨叹青春已逝容颜不再,总之,温庭筠乐于为她们代言。

温庭筠用男性的视角写女子的情感生活。我手写我心,在那些缠绵悱恻富丽堂皇的词作之中,在万千风情万千哀愁的女子的身上,不可避免地蒙上了温庭筠自我的情感,那种怀才不遇的哀叹、仕途冷落的悲伤。温庭筠既是替女子代言,其实也是替自己的悲剧人生代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8: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活得最矛盾的诗人——杜牧
2018-11-29 10:41
历史上还有哪位诗人像杜牧一样活得如此矛盾?

你说他是风流诗人,他一定会和你急:人家明明是爱国诗人好不好?

你说他是富贵公子哥,他一定会撇着嘴说:人家明明是吃过苦的好不好?

你说他很有英雄豪杰的侠气,他一定会羞答答地低下头:我承认,我有时候也会有点小懦弱……

哎呀,太矛盾了!太纠结了!太分裂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别急,我们且慢慢道来。

01

先说杜牧的风流。

杜牧的风流那是众人皆知的,想掩盖都掩盖不住——当然,杜牧这家伙压根儿也没有想遮遮掩掩,相反,他还写了不少诗来证明自己的风流。

风流才子,风流才子,不风流还叫才子吗?

杜牧的那些诗,每一首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先看看这首流传最广的诗吧!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整首诗里就看到了两个字:忏悔。

真的悔悟了吗?未必。

还不是因为上司牛僧孺的那个小本本吗?

原来那时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手下做掌书记,相当于秘书。

他每次去妓院,牛僧孺都派保镖悄悄保护并作了记录。唉,也不知道谁是谁的秘书。

现在要离开了,不得写首诗表示一下自嘲,给老领导点面子?

杜牧这次离开扬州,是要调回京城做监察御史。

回到京城长安了耶!

终于不用“落魄江南”了呀!

要不要写首诗好好表达一下自己欢欣雀跃的心情?

没空!杜牧忙着呢,忙着给歌妓告别。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赞美人没有一个“美”字,别情人没有一个“你”字,还为后世形容少女贡献了一个成语“豆蔻年华”。

杜牧,春风十里,都不如你啊!

杜牧回到京城以后,被分到洛阳作监察员。

在那里,他遇到了被遗弃的歌妓张好好当垆卖酒。

杜牧认识张好好的时候,刚考中进士不久,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那里做办公室主任。

那时张好好刚刚十三岁,“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就像是新长出翠尾的凤凰,又像是初开的红莲花。

结果杜牧还没有看够,这朵娇艳的红莲花就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做妾。

现在,杜牧手书的这幅《张好好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卷上盖满了历代收藏者的印章,除了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还有那个“盖章狂魔”乾隆的玺印。

关于杜牧,还有一个极其不靠谱的传说。

说他游湖州时认识一民间美貌女子,只有十几岁,杜牧与她的母亲相约过十年来娶。

十四年后,杜牧到湖州来做市长,发现这个女子已经嫁人,孩子都生了两个了,于是他怅然写下一首诗: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估计杜牧只是在叹息春天的逝去吧,却被别人穿凿附会了这么一个故事。

谁让你风流呢?

02

不过因此而在杜牧的额头上盖一个“风流诗人”的印章,还真是不公平。

人们总是习惯给别人贴标签,却遮住了发现真相的眼睛。

杜牧写女子,不仅有风流韵事,还有表达对女子同情的诗。

比如那首著名的——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唉,这世上最无聊的职业恐怕就是做宫女了。

这种类型的诗还有很多,著名的《杜秋娘诗》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给杜牧的诗歌分分类,不仅仅有女子题材的诗,还有忧国忧民诗、咏史怀古诗、写景抒怀诗、酬答寄赠诗。

你看,杜牧写风流韵事的诗从类别上来说,只占了他所有题材里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怎么能随随便便说人家是“风流诗人”呢?

杜同学在诗人辈出的唐朝能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和前辈李白杜甫齐名,手里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13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孙子兵法,后来写了十三篇《孙子注解》。

他23岁的时候写了一篇《阿房宫赋》,刚一发表,立刻引起轰动,阅读量一小时之内就破了十万加。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瞧瞧这碾压一切的气势!看看这生龙活虎的力量!

25岁,他又写了一首十万加的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一跃而成为京城闻名的网红诗人。

那时长安的流行语就是:

荡荡乾坤大,瞳瞳日月明。

26岁去参加科举考试,被主考官内定为第五名进士,他立刻写了一首诗: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这么高调!第五名还不是被举荐来的吗?

是举荐来的,唐朝原本流行举荐制,以杜牧的才华,第五名还是屈才了呢!

但如果没有胸中那“万卷诗书”做后盾,他能这么牛吗?

03

既然杜牧这么牛,那还矛盾什么?纠结什么?分裂什么?

个人命运再怎么好,总是无法摆脱他所生活的大环境啊!

就像一株小树,培育它的土壤再怎么肥沃,可是如果天天不见太阳,天天都是狂风暴雨,它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杜牧原本打算要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栋梁的。

他的志向是: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听听听听!这和老杜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多么相似!

于是,他埋头写啊写啊写,写了好多论文。唉,又不评职称,写那么多论文干嘛?

杜牧写的那些论文,翻译过来就是:

《论削平藩镇在当今的重要性》。

你确定你不是在为自己拉仇恨?

年轻的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真正你死我活的斗争到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不怕?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朝廷发生了“甘露之变”。简单说,这是一场皇帝和宦官夺权的斗争,结果皇帝失败了。

自此后,宦官势力愈发嚣张,他们“胁迫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那时,杜牧刚好被分到洛阳,就在他为张好好掬一捧同情之泪的时候,却不知,长安城一夜之间,新添了多少孤魂野鬼。

和他同朝为官的朋友李甘因为这场争斗被贬官,后来冤死。

杜牧痛心疾首,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上书劝谏,在诗中痛骂自己是个胆小鬼(胆薄多忧惧)。

事实上是这样吗?

《新唐书·杜牧传》中评论杜牧:

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
看来杜牧在自己的操守上是有洁癖的人啊!

是不是很矛盾、很纠结、很分裂?

还让不让人好好活了?

好在,还有诗。

诗歌,能为你烦恼的人生带来光亮。

04

好啦,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杜牧同学进入一段愉快的诗歌之旅吧!

还记得他写的哪五类诗吗?开始抢答!

女子题材诗、忧国忧民诗、咏史怀古诗、写景抒怀诗、酬答寄赠诗。

回答正确!

女子题材的,前面已经领教过了,下面欣赏一首忧国忧民的。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把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比作惊飞四散的鸿雁,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比兴。——《诗经》里常见的手法。



还记得他25岁写的那篇《阿房宫赋》吗?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看着是在为秦国的灭亡而痛心疾首,实际上是给现在的皇帝看哪!

再看这首: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胆大包天的杜牧啊,竟然把皇帝的祖宗唐玄宗拿出来讽刺他们太骄奢淫逸!

还想不想活了?

还有一种手法,叫“怀古伤今”,就是触景生情,想想古人,再想想现在。

比如: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到秦淮河酒家的歌女唱歌,心里就不舒服。这可是南朝那个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啊,这不是亡国之音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杜牧的诗有什么共同点?

他特别爱写七!言!绝!句!

没错,杜牧的杀手锏就是七言绝句。

他的写景抒怀诗和酬答寄赠诗大多也是七言绝句。

看看这首著名的写景抒怀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生”处,多么传神!用春花来衬秋叶,古往今来第一人哪!

灰暗压抑的晚唐,因为有了杜牧的诗,绽放出了一丝迷人的光彩。

05

因为独特的写诗风格,杜牧的诗得到了“五多”待遇:

点赞多、转发多、关注多、洗稿多、抄袭多。

这个不难理解,因为杜牧的诗很新奇呀,他追求“诗有惊人句”,和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很相似吧?

你知道人家杜牧是怎么称呼太阳的吗?恐怕我们脑壳想裂了也想不到这个词:跳丸。

跳丸相趁走不住。

这不就是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嘛,跳什么丸!

你知道他是怎么描绘大雨的吗?

神鞭鬼驭载阴帝,来往喷洒何颠狂。

杜牧就属于那种“不创新就会死”的人,他“用语新、构思新、手法新、观点新”,自然是唐诗界的一股清流,受到“五多”待遇当然不奇怪啦!

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贺铸等,都非常欣赏杜牧。

而且,欧阳修和苏轼都曾经洗过杜牧的稿。

欧阳修的“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是不是有杜牧“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的痕迹?

苏轼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不是有杜牧“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的感觉?

王安石更过分,他简直要直接抄袭: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哎哎,干嘛呢干嘛呢,你们可都是文学大家啊,怎么能这样呢?



唉,别说北宋这帮人,就是南宋的陆游、杨万里、辛弃疾、姜夔、刘克庄,也都是这“五多”的疯狂追随者。

姜夔甚至跑到杜牧生活了十年的扬州,写下了一堆仰慕的词句: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扬州慢》)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世休说。(《琵琶仙》)

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鹧鸪天》)

除了唐朝、北宋、南宋,还有金元时代的元好问、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

文学史上这样大规模的“洗稿”事件还真是少见,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

因为我们喜欢杜牧啊!

06

会昌四年(844年),四十二岁的杜牧在池州(今安徽池州)担任刺史。

那年清明节,他经过杏花村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想喝杯酒暖暖身子,却看不见一个酒家,找不到一个可以问路的人。

幸亏遇到一个牧童给他指了指杏花村的方向。

一首诗从他的心底流淌了出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路上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呢?

这路上的行人,就是杜牧自己。

面对日薄西山的大唐,他有心,却无力。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长安,樊川别墅。

杜牧坐在一个火盆旁边,拿起他所有的诗文,一篇一篇看过去,不满意的,丢进火盆,烧掉。

仅剩下的十分之二三,交给自己的侄子,编撰成《樊川文集》。

尽管杜牧才五十岁,但他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于是提笔写了一篇短文:《自撰墓志铭》。

他按照传统的写法,规规矩矩地交代姓名、出生地、家族、履历、妻、子、卒日、寿年、葬地等等,什么手法也没用,什么创新都没有,然后静静地死去了。

一切繁华,终究归于平淡。



回望杜牧一生,他辉煌过、落魄过、得意过、失意过、痛快过、痛苦过、风流过、平淡过……更矛盾过、纠结过、分裂过。

他是如何安放他矛盾的人生的呢?

在那篇看似平淡无奇的《自撰墓志铭》中,有一段奇怪的描写,是一个梦,一个关于死亡征兆的梦。

其中有这么几句:

十一月十日,梦书片纸“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傍有人曰:“空谷,非也,过隙也。”

意思是,他梦见他在纸上写下了《诗经·小雅·白驹》里的一句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可是旁边有人说:“你说空谷,真的空吗?恐怕是白马从缝隙里穿过吧?”

无论你活五十岁还是一百岁,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生不逢时,无论你矛盾不矛盾,纠结不纠结,分裂不分裂,又有什么关系呢?

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

如何安放矛盾的人生?答案就从杜牧的这句诗中去寻找吧——

人生直做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12首最负盛名的诗作,首首梦绕魂萦,含蓄朦胧(二)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10-22 09:00发布于广东



+关注




[color=var(--news-font-day-color)]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政治上的坎坷,家庭中的不幸,人生里的悲苦,像地狱的烈火炼就了他的诗情,大量的政治诗、爱情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无题诗,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李商隐一生中最为后人称道,也最能展示其艺术成就的是那些“无题”之作,不仅词采飞扬,对仗精工,而且情意绵绵、寄意深远,读起来有感染力,品起来有味道,加之意象和情感的扑朔迷离,更令人感觉有神秘隽永之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据“走马兰台”推测,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任职秘书省期间,诗中抒写作者曾与所钟爱的女子一夕宴饮,旋即应官而去的怅惘之情。


追怀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星光闪烁,春风吹拂。这里只点出时间、地点,并没有直接抒情言事。但诗人所以把环境气氛写得如此温馨幽雅,却是因为有一种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而这情又系乎人。


昨夜欣然相对,今夕人各一方,自是不免怅惘。诗人恨不能长出如同彩凤的翅膀,飞到所爱者的身边,与之相会。然而这毕竟是幻想。


纵不能相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


宴席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何等热烈。反衬出诗人此刻的凄凉寂寞。


作者深深惋惜自己羁官秘阁,不能与所爱者常相朝夕欢聚,而一听到晨鼓声就得走马应差,像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身不由己的去应酬无聊的校书生涯。


这个结尾,将爱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飘蓬的慨叹有机融合,大为深化了诗的意蕴,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像他的一些工于比兴寄托的无题诗一样,含有某种自伤身世的意味,流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逆反心理。


这首诗着重抒写诗人心理活动。随着心理活动的自然流程,场景与事件亦呈无序状态。联想自由,时空交错。首先写昨夜,次写现境,而后又写回忆,结尾又回到自身。如此思绪飘忽,虚实交错,确有“意识流”作品的特色。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这首诗写一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梦绕魂萦的情思。


首句直抒怨尤之情,说是当初分别时对方虽有重来相会之约,如今看来,不过是徒为“空言”,实则一去便杳无踪影了。这怨情似乎来得突,但通读全诗后,便可意会这是抒情主人公一夜思绪纷纭,梦醒之后的一种感悟,一声嗟叹!万种惆怅都归咎于这“空言”。想到这里,耳目所及,适是残月照楼,晨钟奏响的时候。这凄凉的气氛更烘托了这男子的悲凉心境。


诗作将时序颠倒,先写清晨梦醒之思,造成异峰突起之势。而后从容落笔,追溯夜间的事情。梦中曾有短暂的欢聚,但接着便是难堪的远别和不能自制的悲泣。梦醒之后,便急切地给对方写信。思念的激情驱使抒情主人公伏案疾书,倾诉积愫,不知不觉就草成书信。


梦醒书成之际,烛光所及,照出一半用金色丝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而绣有芙蓉图案的床褥上仿佛还微微浮动着麝熏的出香。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物融成一片,恍惚中几疑梦境是真实的存在,甚至还仿佛可以闻到飘散在被褥上的余香,似乎日夜思念之人就近在咫尺。


这是刹那间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对梦中情景的回味。而这幻梦一经消失,随之而来就是室空人的寂寥和怅惘以及往事不可复寻的感慨。这眼前的“金翡翠”“绣芙蓉”也就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寂寞处境的反衬,使抒情主人公更清醒地意识到会合无缘的苦痛现实。


主人公用刘晨重人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自况,说自己本就抱憾于蓬山远隔,岂能更堪远隔万重蓬山呢!双方本来就相距较远,会合已难,后来相去更远,会合的希望更加渺茫!由此引起的离恨也就更加深长。


这首诗由“梦”抒写“远别”之情,但没有依循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时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此后将梦中和梦后,实境与幻觉糅合在一起抒写。


抱怨之辞不过是一时之情,思念之情却是绵邈深长。诗中所说情事本可以成为叙事诗的题材的,但在诗人笔下,生活的原料已被提炼升华为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情节的消溶,场景的跳跃,时序的颠倒,使诗的内涵更丰富,意蕴更精纯。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这首诗写一幽居未嫁女子于清宵静夜自伤身世遭遇的情景。


层层帷幕垂落居室。在这寂静的夜晚,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漫长。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阳人。后嫁卢家为妇(见萧衍《河中之水歌》)。


借指女主人公住所。透过静夜清寂的环境,特别是对清夜“细细长”的感受,就暗示了女主人公彻夜难眠的情状。夜是无形的,而“细长”,则是人的“移情”的产物。


领联巧用两个典故。即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欢合的传说和南朝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中“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句意。进而写出女主人公在爱情上的遭遇。


她追思往事,觉得以往如神女般的追求和幸遇都不过是一场梦幻。到现在,自己依然像小姑那样,独处无郎,无所依托。商隐作诗好用典故,且时有僻典。但此处两个典故却不露痕迹。信手拈来如同己出。


女子感情上的挫折和失意,这里,连用两个比喻,说自己如柔弱的菱枝,偏遭狂暴风波的摧折。又如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得不到月华甘露的照拂滋润。“不信”,意谓有意为之。“谁教”,犹言不教,不令。措词婉转而意极沉痛。


女主人公独处幽闺,非但得不到感情上的抚慰,而且还横遭摧折。但她执着于自己的爱情追求。所以,尾联坦然表明自己的心迹:“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直道”,即便说。清狂,不慧,不明智。也可解为无所顾忌的痴情。


两句意思是说,即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惆怅终生而痴情不改。在相思无望、爱情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执着、不改初衷,既写出相思的深挚,又见出人物命运的可悲。这结语淋漓沉痛,令人叹惋!




以上三首“无题”看上去均与爱情相关,而且同是不幸的爱情遭遇。作为爱情诗,这些“无题”之作集中展示爱的渴望和这种渴望受到现实压抑的痛苦,洋溢着浓厚的悲剧情调,这一切很像李商隐执著追求而又处处受排挤、难以大展才华的命运。


因此,后人通常认为,这些“无题”诗,不过是李商隐借男女之情,表达自己“不遇”的情怀。总之,用一种美好情感的毁灭来展示现实中的悲剧,这既是李商隐对人世间诸多美好事物不幸命运的概括,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形象比喻,更是诗人自身一生美好精神追求惨遭打击的深远寄托。因此,“无题”诗是李商隐对精神毁灭的挽歌,也是对人生现实悲剧的伤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当时被视为李党的王茂元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的女婿,为此遭到牛党忌恨。


同年春,商隐赴博学宏词试,落选回泾州,于是登临感怀,抒写了自忧愤国事的情怀和抱负,并对猜忌自己的朋党势力加以嘲讽。


登上绵长、高耸的安定城楼远眺,在枝柯披拂的绿杨林外,泾水岸边的平地和水中洲渚尽收眼底。于是触景生情,生发出以下的情怀和感慨。


先以贾谊、王粲自伤身世。贾谊在其所上《治安策》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之语;故谓“虚垂涕”。王粲流寓荆州依刘表,作《登楼赋》抒其怀抱和苦闷。贾谊献策之时,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样年轻。贾谊上书未受,作者名落孙山;王粲依刘表,作者入幕府。其遭遇、心境与两位古人正相仿佛。如此取拟于人,可谓贴切。


[backcolor=var(--tag-bg-block-transparent-grey)]
[color=var(--tag-t1)]公益·关爱豆蔻计划
腾讯公益·让我们“益”起做好事

[color=var(--tag-t4)][backcolor=var(--tag-red-normal)]捐一笔




上句言淡于名利、归隐江湖之想。下句抒回天转地、建功立业之志。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功业在先,归隐在后。此意从所用典故中可以看出。江湖、扁舟系用春秋时代范蠡之事。


此处正以此典表明作者早有归隐江湖之意,只待建立旋转乾坤的功业之后,便可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里一个“永”字,即可见出作者毕生志趣所在。两句诗既有所超脱,又有所执着。既有恬淡的情怀,又有担当事世的志向。


尾联以《庄子·秋水》中一则寓言,表明自己不屑于个人利禄,蔑视朋党猜忌的心迹。


庄子在这一寓言中说:惠施在梁国为相,闻说庄子想取代其相位,其感恐慌。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并以鹓鹐(类乎凤凰的鸟)自比,说此鸟非梧桐不歇,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所爱吃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


这两句既阐明自己对于利禄的鄙视,胸怀的磊落。强化了“永忆江湖”同时又对那些汲汲于名利,嗜腐成癖,妄加猜忌的人们(牛党)加以揶揄讽刺。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食笋呈座中》


这首诗作者以嫩笋自况,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


“嫩箨香苞初出林”,箨(tuò拓):笋壳。香苞:指笋壳包裹着的笋心。这一句明写刚刚秀出林莽之中的嫩笋。暗含自己英才方显之意。


第二句说嫩笋之名贵难得,兼有自恃才情的意思。於(wù乌)陵:汉县名,唐时为长山县(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属淄州。这一带竹子稀少,故说“论价重如金”。作者当时在䆓海观察使崔戎幕,地与淄州相近,因而也说於陵竹笋的珍贵。


第三句说唐都长安物产丰富,暗指各色人等之众多。皇都:指长安。陆海:陆地上如无所不出的大海一样物产丰饶地区。《汉书地理志》:“秦地有户、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既然皇都长安什么货物都有,为什么偏要忍心去剪“初出林”的笋心呢!


最后一句“忍剪凌云一寸心”既状物又言情,语意双关。本来可以长成高入云端之青竹的嫩笋,却刚一长出就被剪掉。实含有少年人不幸受挫、有志难酬的苦辛。


大和七年,诗人赴长安应试不第。八年春,随崔戎赴陇海幕。此诗大约就是写这种怀才不遇,仕途困顿的心境,并寄托自己的凌云壮志。但这一切都含蕴于物象之中,托物言志,写得婉转含蓄。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主人公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历来解说纷纭。有的说是刺女道士,有的说是悼亡,有的说是“自比有才,反致流落不遇”,也有的认为是诗人对自己“依违党局、放利偷合”的自忏。


刘学锴先生根据李商隐《送宫人人道》、《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的有关内容及对唐代女子入道成为风气的事实,认为“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


前两句是写主人公孤独寂寞,长夜难眠的情境。这里没有写到人,只是说云母(装饰物)屏风上,深夜还映照着黯淡的烛光,这室内的情景已是十分凄清空寂了。室外呢,银河渐落,晓星隐没,又是一种清寂索寞的景象。如此环境,如此感受中的主人公是何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主人公对烛难眠以至眼看着银河西落。此种孤寂凄冷的情怀使她不禁感慨万端。身处长夜,自然就想到了月中的嫦娥,于是以嫦娥自况,说是像嫦娥当初不该偷吃灵药,以致面对碧海般的青天夜夜独守月宫一样,自己也不该求仙学道,以致幽居道观,受这种宗教清规的束缚。


四句诗以沉郁绪密的笔调,写出主人公的孤寂索寞和精神苦闷。


从诗人希望上进,追求高洁,又不免陷入羁泊流落的孤独遭遇看,此诗未始没有作者自伤身世的意味。


独守月宫的嫦娥,幽居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确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对主人公的身份不必过于坐实。这是一个具有多维指向和复杂内涵的艺术形象。是一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诗人是写到冠女真人,还是写自己卷入牛李党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是个谜。




[color=var(--tag-t1)]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color=var(--tag-t1)]

更多诗词类文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color=var(--tag-t1)]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收藏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15: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中曲
[ 唐 ] 李商隐
原文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小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译文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小下待到破晓。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注释
房中曲:乐府曲名。《旧唐书·音乐志》:“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

蔷薇:落叶灌木,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幽素:幽寂,寂静。

翠带:指蔷薇的绿色枝蔓。花钱:花冠细如钱状。

娇郎:诗人自指。

抱日:形容白天痴情悼亡。

龙宫石: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以示遗物之可珍。

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玉簟(diàn):光洁如玉的竹席。柔肤:指王氏的玉体。

蒙罗碧:罩着碧绿的罗衾。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檗(bò):即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常以喻人的心苦。

天池:一作“天地”。天地翻:指巨大的变故。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唐 ] 李商隐
原文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译文
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注释
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终日:整天。《易·乾》:“君子终日乾乾。”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青袍:青袍寒士。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哭李商隐
【作者】崔珏 【朝代】唐拼音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林如海}】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两株枯木}】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标签: 情感友情悼亡组诗目的
译文 注释
其一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身归黄土让人空怀狂叹。诗作树林的枝叶已落尽,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其二空怀有凌云万甘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赏析
这两首诗是情辞并茂的悼友诗李商隐是一代才人。李商隐的诗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争的原因,这样的大诗人于病死荥阳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他。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仅有两首。这珍贵的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李的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
第二首,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 百科详情>>

崔珏 - 唐朝诗人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







基本信息
  • 本名

    崔珏

  • 梦之

  • 所处时代

    唐朝

  • 主要作品

    《有赠》


  • 主要成就

    登进士第

  • 官职

    淇县令

  • 居住地

    荆州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风格

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作。



折叠编辑本段补充诗集

有赠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道林寺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

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

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

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

白日不照耒阳县,皇天厄死饥寒躯。

明珠大贝采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

今我题诗亦无味,怀贤览古成长吁。

不如兴罢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美人尝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门前柳

门前蜀柳知春,风淡暖烟愁杀人。

将谓只栽郡楼下,不知迤逦连南津。

南津柳色连南市,南市戎州三百里。

夷陬蛮落相连接,故乡莫道心先死。

我今帝里尚有家,门前嫩柳插仙霞。

晨沾太一坛边雨,暮宿凤凰城里鸦。

别来三载当谁道,门前年年绿阴好。

春来定解飞雪花,雨后还应庇烟草。

忆昔当年栽柳时,新芽茁茁嫌生迟。

如今宛转稊著地,常向绿阴劳梦思。

不道彼树好,不道此树恶。

试将此意问野人,野人尽道生处乐。

为报门前杨柳栽,我应来岁当归来。

纵令树下能攀折,白发如丝心似灰。

岳阳楼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和友人鸳鸯之什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映雾乍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

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

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琴上只闻交颈语,窗前空展共飞诗。

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和人听歌

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

声和细管珠才转,曲度沉烟雪更香。

公子不随肠万结,离人须落泪千行。

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红脸初分翠黛愁,锦筵歌板拍清秋。

一楼春雪和尘落,午夜寒泉带雨流。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莫辞更送刘郎酒,百斛明珠异日酬。

水晶枕

千年积雪万年冰,掌上初擎力不胜。

南国旧知何处得,北方寒气此中凝。

黄昏转烛萤飞沼,白日褰帘水在簪。

蕲簟蜀琴相对好,裁诗乞与涤烦襟。

席间咏琴客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残句

楚王宫地罗含宅,赖许时时听法来。

(早梅赠李商隐。见《商隐集注》)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是什么意思_出处及原文翻译
来源:《哭李商隐》 作者:崔珏


  古诗词通过优美的文字与韵律,可以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沟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的译文,想了解“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是什么意思、出处及原文翻译,可阅读本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是什么意思?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的意思是:斯人(李商隐)已逝,“鸟啼花落”,使人引发对其身世的联想而不平;其人之逝也,如竹死、桐枯、凤亡,令人十分悲伤。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的出处

  该句出自《哭李商隐》,全诗如下:

《哭李商隐》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作者简介

  崔珏(生卒年不详),字梦之。清河(今属河北)人。尝寄家荆州(今属湖北)。为崔氏清河小房后裔。中国唐代诗人。

  崔珏诗深受齐梁体、杜甫及李商隐作品影响,修辞丰富,巧用对仗、比喻、夸张、想象、互文、用典等手法,语言精妙绝伦。如《哭李商隐》“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是典型的互文对仗手法。《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用比喻手法将美人色相描写得淋漓尽致。以《和友人鸳鸯之什》著名,因此获称“崔鸳鸯”。

  更多诗句的意思及出处:

  1、“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的意思及出处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及出处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及出处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及出处
  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意思及出处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出自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

译文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注释竹死桐枯:传说中的凤凰非甘泉不饮,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栖。

赏析此句用字平易、精审,以“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可谓一哭三叹。





[url=][/url]




原文[url=][/url]

崔珏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其一
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身归黄土让人空怀长叹。
诗词树林的枝叶已落尽,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
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

其二
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
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注释
成纪:古县名,战国时设置,县址大约在今甘肃秦安县。星郎:《后汉书·明帝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鉴赏[url=][/url]

  这两首诗是情辞并茂的悼友诗。李商隐是一代才人。李商隐的诗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争的原因,这样的大诗人于病死荥阳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他。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仅有两首。这珍贵的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李的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

  第二首,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李商隐是晚唐坛的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抱负难酬,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四十五岁的李商隐郁郁而终。他的挚友崔珏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下了这两首《哭李商隐》。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简析[url=][/url]
  《哭李商隐》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第二首诗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又道出了对世情的不平。全诗行文酣畅,情辞并茂,诗人对友人深挚的哀悼之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崔珏 [url=][/url]

崔珏(jué),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作。► 11篇诗文 ► 16条名句


[tr][/tr]
[tr][/tr]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和友人鸳鸯之什
[ 唐 ] 崔珏
原文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映雾乍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

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

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琴上只闻交颈语,窗前空展共飞诗。

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作者介绍

崔珏
唐太宗时人崔珏,民间俗称崔府君,他也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为职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却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记》及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4 01:21 , Processed in 0.0788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