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15: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怎么一见到甄英莲,就哭了起来?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53:度化甄英莲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且说甄士隐醒来,早忘了梦中大半内容。赶上奶娘抱着英莲过来,便抱起女儿来到街上看“过会的热闹”。

老人古语都会劝谏晚辈轻易“不要凑热闹”,要尽量避免人多处。

甄士隐这次抱着女儿凑热闹,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




☞细说红楼系列05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做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

此时甄士隐浑忘了梦中见到的一僧一道。那僧道虽说相貌大变,到底不会如此凑巧。

暂且放下这一僧一道不提,只说那和尚一见甄士隐抱着女儿,竟大哭起来,直说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还叫舍他罢!




甄士隐见这和尚无礼,便不理他。


甄英莲再是女儿,也是唯一子嗣,怎么愿意听人家胡说八道?

和尚如此讨“要”甄英莲,明显不是诚心。

别说他是个和尚,不可能度化女弟子。就算是个姑子,如此讲话也要被打出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甄士隐真能被他几句话唬住不成?和尚又如何不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和尚话中意思,肯定是对甄士隐的几点提醒。




一,类似今日的热闹不该再凑。


二,孩子应该抱在自己怀里才安全。

三,甄英莲恐怕要出事。

四,注意“拐子”拐骗了去。

要知道在旧时代,很多骗子都会装扮成和尚道士姑子样貌,行走江湖招摇撞骗。

有人时骗钱,没人时偷盗,大人不在时就会将孩子偷走再转卖。




不是穿着僧袍道服的就是出家人,即便真出家人,也不是人人都慈悲为怀,骗子也很多。


僧道二人变化容貌,既是真人不露相,也是人不可貌相,不能主观判断。

他二人出现的重点,度化对象不是甄英莲,而是甄士隐。

既不是为救甄英莲,也不是预警甄家灾祸,而是要给甄士隐“觉醒”的提示。

有了这次提示,日后才会应验他们的言语,才会让甄士隐相信因果缘分,进而开悟明示。




僧道“告诉”甄士隐未来家中磨难,当由女儿而起。他女儿留不住,留不得,也难留得。


甄士隐此时自然不信,对僧道的言语颇感不耐烦。若不是士宦的修养,怕不是要骂了出来。

和尚有鉴于此,便又留下一首似谶非谶的打油诗,才算引起甄士隐的注意。欲知详情,下回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2 10:3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19: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内帑到底剩多少?



朱世巍

朱世巍






历朝历代,都不缺野史、段子史、伪史。所谓正史,其实很多内容也是拿野史、段子史、伪史拼凑的。

而明代也的确是野史、段子史、伪史特别多的一个时期。

今天就来谈一个例子,也是明末史一个打破头的老问题:崇祯内帑到底剩多少钱?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笔者未来的另外两篇文章。不提前介绍一下相关背景,读者可能会搞不明白。

首先要说明一点:崇祯内帑的余额,没有官方档案可以证实其具体数量,甚至连规模都无法估计。

所以我们只能看各种“回忆录”了。

而明朝各种遗老遗少们,对崇祯内帑的说法,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简单说就是两派:

一派说崇祯的内帑多得不得了;

一派说早就用光了,没钱了。

两派的代表性说法,我们列举一下:

首先是多得不得了派。

最大代表人物是翰林院谕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里的说法:按贼入大内,括各库银共三千七百万、金若干万。

因为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杨士聪这个说法是被引用最多的,却还不是最夸张的(虽然郭沫若引用得的是杨士聪说法的变形版,也是3700万个500两大银版)。

最夸张是兵部职方司郎中张正声的说法:李自成括内库银九千几百万,金半之(也就是近5000万黄金)。

然后是没钱派:

最大代表人物是锦衣卫佥事王世德。王世德在清军占领北京后逃往南方。他显然看到了“多得不得了”派的说法,于是在《崇祯遗录》里做了系统反驳:

熹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扫括无余。兵兴以来,帑藏空虚。尝取累朝所铸银饔、银盎、樽鼎重器输银作局,倾销充饷,故饷银多有银作局三字者,此人所共见也,空乏可知。廷臣动请内帑,夫内帑唯承运库耳。钱粮解承运库者二,一日金花,一日轻赍。金花银所以供后妃金花、宦官赏赍,轻赍银所以为勋戚及京卫武官俸禄随发。非唐德宗私库,聚而不散者,安有余资?野史谓城破时,大内尚有积金十余库,不知十余库何名?承运库外有甲字等十余库,贮方物也。天财库贮钱也,以备内外官员军校上赐。古今通集库,贮书画符券诰命也。东裕库,贮珍宝也。外东裕库,亦贮方物,无金钱也。止此耳。城破日,唯东裕库贮珍宝存耳,乌有所谓十余库积金者。而纷纷然谓:上好聚敛内帑不轻发,岂不冤哉?草野无知为口实,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崇祯遗录》在满清时代是禁书,长期仅有手抄本存世。知名度很低)

然后是户部官员吴喧山的说法,收录在《恸余杂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左中允李明睿与崇祯谈话,也论及内帑。李明睿请求:兵饷缺乏,民穷财尽,惟发内帑足济燃眉。崇祯的回答是:内帑如洗,一毫无措。李明睿感到震惊,进一步问道:祖宗三百年畜积,度不至是!崇祯回答:其实无有。

《绥寇纪略补遗》录有一段崇祯和吴三桂之父吴襄的对话,时间是1644年2月(李自成破城前一个月)。崇祯对内帑的说法是:国库止有七万金,搜一切金银什物,补凑二三十万耳。

《国榷》的说法是:先帝减膳撤悬,布衣蔬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

还有一些文献宣称,所谓崇祯有大量内帑余额的说法,是大顺军放出来的谣言。代表性说法是:

《平寇志》:内帑无数万之藏。贼滛刑所得,扬言获之大内,识者恨之。

《后鉴录》: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贼声言得自内帑,恶拷索名也。

最后是笔者的结论。

我的结论就是没有结论。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客观资料可以证实或否定。

笔者只负责把相关的说法罗列出来(没钱派的说法虽然在清初很普遍,却没有得到主流传播,所以更有罗列价值)。

相信崇祯小气鬼藏着钱不发也好,相信崇祯完全用光了内库也好——完全是常识问题和政治立场问题。

而这就是以后要细谈的问题了。



发布于 2022-06-01 1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19: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思宗朱由检的临终遗言,可信度有多高?





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显示全部 ​







关注者
5


被浏览
8,722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挥弓探赜

挥弓探赜



寻幽究竟,温故知今;精心率意,无有所隐。
​ 关注



据《明史》记载: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明思宗朱由检在自缢前,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个女儿,又命贴身太监小毛子带皇子烺、炯、炤出逃,然后跟太监王承恩逃亡宫后煤山阁内。

而这最后的一句,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足见他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仁爱之心、骨气仍在,如此觉悟,让人感动,也让清朝统治者为之佩服。清顺治帝福临: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意与失德之国者同类并观。


挥弓探赜,寻幽究奥。梳理与明思宗朱由检临终遗言的相关史料,我们可以看出蛛丝马迹,载入《明史》的,并不意味着朱由检临终前真说过这些话,我认为存在着一个不断增删、修改的过程。

杨士聪,崇祯四年的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他《甲申核真略》记载的信息,来自宫中亲眼目睹朱由检自缢的太监。核真朱由检遗言,有无面目见祖宗,还有百官俱赴东宫行在,即朱由检曾经将太子烺托付给成国公,希望百官能前去辅佐。


杨士聪关于崇祯之死的记载

书中专门提到了坊刻谬撰血诏,乃称宁裂朕尸,皆非也。尽杀百官,无杀百姓,不知何据?此浅夫愤激之语,非先帝之言也。也就是说,《明史》中记载的临终遗言,早在被杨士聪录入《甲申核真略》之前,已经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了。

杨士聪否定了坊间流传的“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遗言内容,斥之为他人捏造的愤激之语,与赵士锦《甲申纪事》的记述是基本一致的,都提出了朱由检和王承恩面对面自缢,信息源也是来自宫中亲眼目睹朱由检自缢的太监。


赵士锦关于崇祯之死的记载

赵士锦,崇祯十年的进士,官至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他在《甲申纪事》中,还描述朱由检左手写有天子二字。他们所记载的临终遗言,都存在问题,其可信度不高。


《崇祯记闻略》关于崇祯之死的记载

《崇祯记闻略》则说,朱由检在遗言中将自己失去天下,归咎于贪官污吏平时隳坏,希望李闯入城后,将这些人尽行诛戮,而错把太监王之俊当成了与朱由检同缢之人,可信度不高。


冯梦龙关于崇祯之死的记载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自称是博采北来耳目,参考了《孤城纪哭》《再生纪略》《都城日记》等多种著作,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史料作出了取舍,写成《甲申纪事》,“愿意相信此说为真”。

据清道光年间自号陈湖逸士所编纂的《荆驼逸史》记载,李闯将朱由检的尸体安置在东华门一棚内,行道之人无不陨涕,但群臣却无一往临者哭灵。


陈湖逸士关于崇祯之死的记载

康熙二年,史学家计六奇开始目不交睫、手不停披、旦夕不辍、寒暑不间、宾朋出入不知、家中米盐不问,搜罗大量文献资料,深入实地调查,察看重大事件遗迹,依据愿意相信此说为真的原则,完成《明季北略》。

计六奇在书中删除了有损朱由检形象、保留了可以拔高朱由检人格的句子,其像模像样的取材广泛、叙事清楚,对研究明末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毕竟郭沫若在重庆著述的那《甲申三百年祭》,也是从这里面抠出来的,而《明史》中记载的所谓朱由检临终遗言,只是坊间传说的一种整合,并非确凿史实。


杨士聪、赵士锦等人的撰述,是考虑到明思宗朱由检自缢和其遗体被发现的实际情况,均为只言片语,就连现今景山公园内朱由检自缢的具体位置(歪脖子刺槐树),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也存在争议。



发布于 2019-09-03 22: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1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做安安饿殍,第一次出自哪里?





不做安安饿殍出自哪里,经常有人引用。说是杨阁老说的,说完这句话,就不怕崇祯杀他吗,毕竟崇祯死的时候可是说勿伤百姓一人。







关注者
101


被浏览
197,634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

​添加评论


​分享















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谢邀。

此言是出自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的注释中,原文摘抄如下:




  在部署军事围剿的时候,杨嗣昌还展开了一场政治攻势。他在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刻榜悬赏通缉张献忠,榜文上画着张献忠的头像,书《西江月》一首,词云:
  “此是谷城叛贼,而今狗命垂亡。兴安、平利走四方,四下天兵赶上。
  逃去改名换姓,单身黑衣逃藏。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 【22】
  榜尾大书赏格:“能擒张献忠者赏万金,爵通侯。” 【23】榜文在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到处张贴,张献忠看到以后,笑道:“营中有获嗣昌者赏银三钱”【24】,对这个位极人臣的督师阁部表示了极大的轻蔑。




文后的注释中提到“不作安安饿殍”,摘如下:




【22】谈迁:《北游录》,《纪闻上》,《榜购一词》条。按:此条首云“总督杨文岳嗣昌出师,榜辑剧寇张献忠”,杨嗣昌字文弱,谈迁误为文岳,又称之为总督,遂与明保定总督杨文岳混为一人。杨复吉《梦阑琐笔》载此事时更写成“保督杨文岳出师榜缉张献忠”,均误。又杨氏所载词中“兴安、平利走四方”一句作“兴安、平利走东乡”。李馥荣:《滟滪囊》卷一所载杨嗣昌榜刊《西江月》词句为:“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或系杨嗣昌所刊另一榜文。




此句的意思是:“不安安静静的做一个饿死鬼,却效仿奋臂螳螂(意思是象螳螂挡车一样抵抗朝廷的官兵)。”

这句话在别的史料上大概也找不到出处,因为特别反动。而且,杨嗣昌当时也不会这样的词,这种政治攻势文绉绉的,老百姓(农民军)根本听不懂啊。所以这只是李馥荣(著有《滟澦囊》五卷:是书较欧阳氏遗书为详,书为纪事本末体,每卷皆有标题,每篇后有刘尧草论断,虽纯出于诬蔑之词,然川蜀姚黄农民军与大西军合流之经过,川中贫苦农佃,被豪势压迫群起响应及农民军行军之事迹,犹可以于书中见之。)这样的文人调侃他的说法。

另外,我查了一些史料,根本没有类似的话,可能我看的书还不够多吧。现在很多喷子上来就叫我多读书,说不定他们是对的。


编辑于 2017-11-16 17:19

​赞同 199​​2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曹雪芹背面

曹雪芹背面​​



北京大学 经济学硕士
​ 关注



按照史料,一般认为是来自杨嗣昌所做的《西江月》,但是有问题:

“不做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毫无疑问,“不做安安饿殍”是一句很反人类的话,十分恶心读者。现代有句名言,“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这首诗的真假也需要推敲一番。网上有专门文章考证,这应该是有人篡改的,因为,朱明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崇祯曾经几次下罪己诏,也曾经组织和尚道士做法事祭吊灾民,杨嗣昌应该不会说出如此反人类的话来,虽然他暗中可以做的非常黑暗。原文应该是讽刺张献忠的,从整首词的逻辑看,用来表达对张献忠的降而复反的鄙视,是畅通的。

“不作安分降将,效尤奋臂螳螂。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当然,从明末崇祯朝廷的实际施政效果来看,改成这几个字,也符合崇祯朝廷施政的本质。只是,不要把它戴到明末官员头上,更不可能出自杨嗣昌之口。那么,是谁改的?推测起来,很可能就是张献忠的部下所为,就像杨嗣昌曾经张榜悬赏捉拿张献忠,曰:"有擒获张献忠者,赏银万两"。这悬赏没有毛病,古话说的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令杨嗣昌愤怒和痛苦的是,第二天早上,在总督府的门口,竟然张贴了张献忠的悬赏告示,曰:"有斩阁部者,赏银三钱"。

参考:《史上最无耻的五句话,哪一句最让你恶心?》(sias16846)

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君子和小人相比,小人会活的更好,因为君子有道德约束,小人却可以肆意妄为。因此,只要够无耻,那么就天下无敌。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史上最无耻的五句话,看看你最佩服哪一句?

第一句,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夏奚为?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代表了孔融和兄弟其乐融融,是为一带楷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的节操指数并不高。

他曾说过上述那句话,意思很颠覆价值观:父亲因为想要发泄,所以才有了儿子,母亲把儿子生出来,其实就像把东西从瓶子里倒出来而已。

第二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出自曹操,后来在《三国演义》中,变成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话改了,但意思都差不多,就是我能欠别人,但别人不能欠我。用扬州话说,很老卵!

第三句,“女性于我,生我者不行,我生者不行,余者,皆可!”

这句话的出处不可考,有人说是隋炀帝杨广说的。因为隋炀帝杨广荒淫无耻呀,但是否真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就不好说了。对这句话,纪晓岚、皇太极、康熙等人,很有发言权。

第四句,“人生最大的高兴莫过于到处追杀自个的敌人,侵占他们的土地,掠取他们的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血淋淋的一句话,是铁血大帝铁木真所说。据说,他的后代有1500多万人。以丛林法则角度看,他赢了。从历史功绩角度看,很奇怪,他也赢了。西方人称他为魔鬼,咱们称他为一代天骄。

第五句,“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这句话是明末国之干臣杨嗣昌所说,意思是:为什么不安安静静的饿死呢?为什么要螳臂当车呢?很无耻吧。东林党大佬侯洵(《桃花扇》男主角侯方域的父亲)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你们为何不老老实实地在家饿死,而要出来给朝廷捣乱?难道你们以为造反就不会死吗?”可见当时文人的无耻。

最后要指出崇祯遗诏的真伪问题

崇祯应该是坚决站在朱家人立场上的,他维护朱家人利益的立场可以用花岗岩的脑袋来形容,参考史家说起他“言朘削则喜,请兵食则怒”,“征榷之使,急于星火;搜刮之名,密如牛毛。”崇祯二年七月,户部左侍郎李成名眼见催征饷银实在难以足额,建议以九分为率,而朱由检坚持十分通解。

那么,崇祯的那份看起来十分感人煽情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然的就有了疑问,因为,它不合情理!

按照杨士聪的在《甲申核真略》中记载:“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后园山子中,与王承恩对面缢焉。衣袖墨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此余闻之周中官自内出亲见之者。”在杨士聪写书之时,“无伤百姓一人”的话早已流传很广,所以,他在书中专门提到:“坊刻谬撰血诏,乃称‘宁裂朕尸’,皆非也。坊刻称‘尽杀百官,无杀百姓’,不知何据?此浅夫愤激之语,非先帝之言也。”另据赵士锦在《甲申纪事》中的记载:“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下,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左手书“天子”二字,身穿蓝袖道袍,红裤,一足穿靴,一足靴脱,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

所以,《明史》中记载的崇祯遗诏应该是假的。所谓“无伤百姓一人”,更是不符合崇祯的身份,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是天下穷苦百姓,杀了朱家数以万计的子孙和贵族,崇祯面对的是朱家朝廷人心丧尽的局面,当时的李自成大军所向,民心归附,崇祯应该明白,他统治下的明军是屠杀穷苦百姓的刽子手,对官僚体系来说,他是独夫,对天下黎民来说,他是人民公敌,崇祯哪里有脸对穷苦百姓们和李自成说“无伤百姓一人”?


编辑于 2021-03-13 0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残酷真相:癞头和尚道尽甄英莲命运的四句诗,却并不是救她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细说红楼梦054:癞头和尚的诗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已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甄士隐抱着女儿出门看“过会的热闹”,却见一僧一道疯癫而来。

那和尚一见英莲就哭了,说了一通“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胡话,又要士隐将女儿给他。

甄士隐自然不肯,和尚便吟诵了一首打油诗,反让士隐狐疑起来。




☞细说红楼系列05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内念了四句言辞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上文就讲到僧道并非度化甄英莲而来,也不是解甄家之厄,而为度化士隐做提前伏笔。

只有将未来之事一一告之,才会在灾祸发生后诚敬开悟。

和尚说甄英莲会为甄家带来灾祸,是那个时代对女儿的“贬低”。

没有谁质问甄士隐为什么没能照顾好女儿,只说女儿是灾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和尚是“大士菩萨”尚且口出恶毒,可知世人的思想何等可怕。

言归真传,和尚见甄士隐不给,便说出四句打油诗,给士隐埋下“出世”的种子。




一,娇生惯养笑你痴

是说父母疼爱儿女之心太傻。俗话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知多少。”

父母原意为儿女付出一切,儿女不孝的尽多。

既然如此,还不如“不生、不养、不娇、不宠”,才得自在的好。

和尚还是只站在父母角度考虑,没站在儿女角度选择。目的还是点醒甄士隐。




二,菱花空对雪澌澌

儿女与父母的情感,就像那秋天开的菱花,待到冬天雪至便败亡了。

也有另一种解释,冰凌花开而雪化,都是不得长久的意思。

这句诗还有另一层潜台词,暗示甄英莲日后化身香菱,在薛家惨死。




三,好防佳节元宵后

提醒甄士隐注意提防元宵佳节这天,女儿会出现的意外变故。

要说最狠的就是这句话。如果和尚不提醒甄士隐也罢了。就算日后出了意外,也是天灾人祸。

明明和尚提醒注意,偏偏就应验了,甄士隐日后该有多后悔?

那种懊恼和崩溃,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心,不失去难体会珍惜可贵”。

甄士隐在被度化出家前的“下世之兆”就源于此。




四,便是烟消火灭时

元宵佳节过后,甄家的灾祸就要临头,就像那被大火烧过后的灰烬,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一句收尾,便扣了《红楼梦》的主旨。也证明元宵节这个时间节点的重要。

后文凡是元宵节发生的故事,都将成为衰亡的重要转折。

和尚显然并不想救甄英莲和甄家。这便是“劫”的意义。

既然要度化甄士隐,就肯定要历经劫难。甄英莲作为应劫的风流冤孽最早下凡,她有她的“劫”要经历。帮不得,也救不得。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3 11:28・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娇杏+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陈圆圆 - 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社会人物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邢沅

别称
陈圆圆


圆圆,畹芳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常州武进

出生日期
1623年4月3日(癸亥年)

逝世日期
1695年(乙亥年)5月16日

目录
1人物生平
2历史评价
3艺术形象
4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年少丧母
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

折叠色艺双绝
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歌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1]

折叠被劫入京
陈圆圆作为梨园女妓,难以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圆圆曾属意于吴江邹枢,"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十美词纪》)。据载,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在 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李介立《天香阁随笔》)。陈圆圆还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崇祯十四年(1641)春,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经友人引荐,得会陈圆圆,并订后会之期;当年八月,冒襄移舟苏州再会圆圆,时圆圆遭豪家劫夺,幸脱身虎口,遂有许嫁冒襄之意,并冒兵火之险至冒襄家所栖舟拜见冒襄之母。二人感情缱绻,申以盟誓。此后冒襄因丧乱屡失约期,陈圆圆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2]

崇祯十五年(1642)仲春,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圆圆入京的时间,有崇祯十四、十五、十六年三说,其中,胡介祉《茨村咏史新乐府》称:"崇祯辛巳年,田贵妃父宏遇进香普陀,道过金阊,渔猎声妓,遂挟沅以归。"持十四年说;叶梦珠《阅世编》称:"十六年春,戚畹田宏遇南游吴阊,闻歌妓陈沅、顾寿。名震一时,宏遇使人购得顾寿,而沅尤靓丽绝世,客有私于宏遇者,以八百金市沅进之,宏遇载以还京。"持十六年说。然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载,冒襄与陈圆圆私订盟约在崇祯十四年秋,此后冒襄因家事牵累,未能赴圆圆约会。其间圆圆屡次寄书冒襄,促其践约,冒襄皆不及回复。崇祯十五年仲春,冒襄至苏州会圆圆,不意圆圆已于十日前被劫入京。由于冒襄所记为自己亲历之事,故陈圆圆入京时间当为崇祯十五年仲春。

至于劫夺圆圆之人,有崇祯帝田妃之父田宏遇、崇祯帝周后之父周奎两说。持前说者以邹枢、刘健、尤侗、李介立、叶梦珠、陆次云等人代表,由于他们为陈圆圆同时代人,较可凭信。持后说者仅有姓名难以稽考的"之江抱阳生"之记载及钮琇的转述。之江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称:"外戚周嘉定采办江南,闻其美,厚缣得之。携归京师。"孤证单说,似不可靠。

折叠冲冠一怒
陈圆圆入京后,成为田弘遇家乐演员。田弘遇因贵妃去世,日渐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乱世中找到倚靠,有意结交当时声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吴三桂。田弘遇曾盛邀吴三桂赴其家宴,"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而这位淡妆丽质的歌姬,就是陈圆圆。吴三桂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陆次云《圆圆传》)。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请,将圆圆赠送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圆圆为刘宗敏所夺。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但得知圆圆遭劫后,冲冠一怒,愤而降清。《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十美词纪》)。

折叠繁花落尽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歌舞征逐。构建园林安阜园,"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甲申朝事小纪》),"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纪略》)。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天香阁随笔》)。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3]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折叠总体评价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折叠名人评价

陈圆圆
陆次云称赞曰:"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陈圆圆传》)

吴三桂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刘建《庭闻录》)

冒辟疆曾说:"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影梅庵忆语》)

冒襄称"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观看陈圆圆演弋阳腔《红梅记》,为其演技所迷醉:"是曰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大盘,令人欲仙欲死。"(《影梅庵忆语》)

邹枢称她"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十美词纪》"陈圆")







陈圆圆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收藏



0


0











陈圆圆(1623―1689 [24],一说1695),原姓邢,名沅, [1]字圆圆,又字畹芳。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姨妈收养,姨夫姓陈,故改姓陈 [23],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明代歌妓 [33],是“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所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别    名陈圆圆、陈沅 [35]
字圆圆、畹芳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日期1623年
逝世日期1689年(一说1695年)
主要作品《舞余词》 [31]
本    名邢沅
丈    夫吴三桂


目录

1人物生平
▪年少丧父
▪色艺双绝
▪被劫入京
▪冲冠一怒
▪繁华落尽
▪晚年生活
2个人作品
▪诗词
▪书信
3相关作品
4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名人评价
5后世纪念
▪画像碑
▪陈圆圆墓
6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年少丧父

陈圆圆原姓邢,生于江南,出身于货郎之家 [33],家境贫寒。她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姨妈收养,姨夫姓陈,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姨妈家生活也很拮据,陈圆圆十岁那年被姨夫卖到梨园,学习歌舞技艺、琴棋书画。 [23]陈圆圆隶籍梨园,是梨园的歌妓 [23],为吴中名伶,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 [2]




色艺双绝

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歌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3]




被劫入京

陈圆圆曾属意于吴江邹枢, [25]圆圆“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十美词纪》)。 [4]据载,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李介立《天香阁随笔》)。 [5]陈圆圆还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崇祯十四年(1641)春,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经友人引荐,得会陈圆圆,并订后会之期;当年八月,冒襄移舟苏州再会圆圆,时圆圆遭豪家劫夺,幸脱身虎口,遂有许嫁冒襄之意,并冒兵火之险至冒襄家所栖舟拜见冒襄之母。二人感情缱绻,申以盟誓。此后冒襄因丧乱屡失约期,陈圆圆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 [6]

崇祯十五年(1642)仲春,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圆圆入京的时间,有崇祯十四、十五、十六年三说,其中,胡介祉《茨村咏史新乐府》称:“崇祯辛巳年,田贵妃父宏遇进香普陀,道过金阊,渔猎声妓,遂挟沅以归。”持十四年说;叶梦珠《阅世编》称:“十六年春,戚畹田宏遇南游吴阊,闻歌妓陈沅、顾寿。名震一时,宏遇使人购得顾寿,而沅尤靓丽绝世,客有私于宏遇者,以八百金市沅进之,宏遇载以还京。”持十六年说。 [7]然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载,冒襄与陈圆圆私订盟约在崇祯十四年秋,此后冒襄因家事牵累,未能赴圆圆约会。其间圆圆屡次寄书冒襄,促其践约,冒襄皆不及回复。崇祯十五年仲春,冒襄至苏州会圆圆,不意圆圆已于十日前被劫入京。由于冒襄所记为自己亲历之事,故陈圆圆入京时间当为崇祯十五年仲春。 [8]

至于劫夺圆圆之人,有崇祯帝田妃之父田宏遇、崇祯帝周后之父周奎两说。持前说者以邹枢、刘健、尤侗、李介立、叶梦珠、陆次云等人代表,由于他们为陈圆圆同时代人,较可凭信。持后说者仅有姓名难以稽考的“之江抱阳生”之记载及钮琇的转述。之江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称:“外戚周嘉定采办江南,闻其美,厚缣得之。携归京师。”孤证单说,似不可靠。 [8]

当时明崇祯帝有一妃子姓田,其父田畹担心女儿人老色衰失宠于皇帝,便到江南物色美女,以此来笼络皇帝。当田畹遇到才色绝佳的陈圆圆后,将其赎走带到京城,并收为义女,由田妃引荐入宫。此时明帝国已摇摇欲坠,身心交瘁的崇祯帝已无心思享用美色。陈圆圆入宫三个月后仍未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只好又回到田府。 [23]




冲冠一怒

陈圆圆后成为田弘遇家中的歌妓 [33]。田弘遇日渐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乱世中找到倚靠,有意结交当时声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吴三桂。田弘遇曾盛邀吴三桂赴其家宴,“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而这位淡妆丽质的歌姬,就是陈圆圆。吴三桂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陆次云《圆圆传》)。 [9]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请,将圆圆赠送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圆圆为刘宗敏所夺。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但得知圆圆遭劫后,冲冠一怒,愤而降清。《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10]

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合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此后陈圆圆便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入吴三桂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十美词纪》)。 [11]




繁华落尽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极欲,歌舞征逐。构建园林安阜园,“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甲申朝事小纪》), [12]“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纪略》)。 [13]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陈圆圆萌发退隐之意,她向吴三桂提出在王府僻静处建一座庵,让她吃斋念佛,吴三桂欣然同意。陈圆圆辞宫入道,从此在庵里布衣素食,不再过问宫中诸事,却留心时局变化。 [34]“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天香阁随笔》),一代红妆从此繁华落尽,归于寂寞。 [14]




晚年生活

吴三桂的谋反企图,曾令陈圆圆非常反感,而陈圆圆的藏身问题在吴三桂起兵之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她表示:“我的安全无所谓,但要把‘根根’保住。”这个“根根”指的是吴启华,也就是从小养在吴三桂兄弟吴三凤身边的吴三桂的另一个儿子吴应麒。吴应麒自小称呼吴三凤为父亲,故而其一直不在清朝廷的视野之中。吴应麒九岁被接至王府,应该就养在陈圆圆身边,二人状如母子,关系极为亲密。吴三桂去世后,陈圆圆对小朝廷很是失望,于是与吴应麒和大将马宝商量,要找个安全的地方保护“根根”。 [24]陈圆圆决定偕吴三桂小儿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潜入岺巩县的密林山洞,临走时密语庵内亲信,待清兵来攻打时,便将她的衣物头饰投之莲花池中,对外宣称自杀。 [34]

陈圆圆由马宝护送,先到龙鳌河搭茅洞,那里地势险要,前面是百米高的悬崖,后面是深山老林。后因山上野兽多,粮食不得收,陈圆圆带着家人先后住过前屋场田、老屋场等几个地方。陈圆圆生前思念吴三桂以致形神交瘁,又时常操劳家人安危,致使患了一种头痛病,痛得严重时会昏死过去,不省人事。病到后来发作越来越频繁。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的一天,陈圆圆在念诵佛经中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24]




个人作品

播报
编辑




诗词

陈圆圆作有《舞余词》,其词清婉秀丽,时透闲逸之情,今仅存三首。 [31]

《丑奴儿令 梅花》:“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衙。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31]

《荷叶杯 有所思》:“自叹愁多欢少,痴了。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肠九回。推不开!推不开!” [31]

《转应曲 送人南还》:“堤柳,堤柳,不系车行马首,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断肠,断肠,不听催归声唤。” [31]




书信

《陈圆圆致吴三桂书》:“妾承将军垂爱,贮之金屋,宠之专房,则妾固为将军有,岂得为闯贼有哉!闯贼于四月朔,冠冕旒,衣赭袍,肆然御乾清宫,逼妾承伪旨。妾念及将军恩义,奋不顾身,戟指骂贼,满拼一死,以谢将军。乃闯贼忽掩两耳,充如不闻。指挥伪宫嫔及一伪侍卫,仗剑迫妾入于后宫。妾偶回盼,不禁窃喜。盖此伪侍卫即将军之旧部施保住也。保住挥剑示意,欲言仍噤。夜漏三下,闻窗格弹指声,急启枢,则保住窜身入,问妾不忘旧主,将何为?嗟嗟!妾尚何为哉!此身可留,则固为将军之身;此身不可留,请待将军于地下。唯将军图之。” [32]




相关作品

播报
编辑

吴伟业《圆圆曲》

《圆圆曲》当作于吴伟业仕清之前的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吴伟业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于是写了讽刺吴三桂的《圆圆曲》。 [29]吴伟业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陈圆圆的身世和遭遇,并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文中对陈圆圆的才貌也进行了描写,吴伟业在文中称陈圆圆为“箜篌伎”,即弹箜篌的艺妓 [27],并称她很会演唱。 [28]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总体评价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的个人魅力影响着别人从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5]




名人评价

陆次云称赞曰:“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陈圆圆传》) [16]

吴三桂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刘建《庭闻录》) [17]

冒辟疆曾说:“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影梅庵忆语》) [18]

冒襄称“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 [19]观看陈圆圆演弋阳腔《红梅记》,为其演技所迷醉:“是曰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大盘,令人欲仙欲死。”(《影梅庵忆语》) [20]

邹枢称她“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十美词纪》“陈圆”) [21]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画像碑

陈圆圆画像碑最早立于莲花池老铁路旁,日晒雨淋久经沧桑,其后曾一度消失于市井。1982年首次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昆明市消防器材厂某车间找到了失落的画像碑,并由五华区文化馆存放于东寺街西寺塔的文化园内。 [22]




陈圆圆墓

陈圆圆的墓碑阴刻铭文为:“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年代标明为“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并书明立碑者众人。‘先妣’指最先来这里开发繁衍的老祖太婆;‘吴门’是借用苏州的别称,暗指陈圆圆籍贯为苏州;‘聂氏’代表陈圆圆有两个姓,陈圆圆六岁以前姓邢,六岁父母双亡,她姨夫把她养大的,所以随姨夫姓陈,那么邢、陈二姓都有一个耳刀旁,还是一左一右的耳,所以‘聂’字代表陈圆圆的这两个姓;碑文中只有‘聂’字一个简体字,‘双’字的繁字体上半部分可看做是‘佳佳’二字,‘佳佳’意为‘最好’,引申义为‘花好月圆’,也即‘圆圆’之意。‘位席’是说陈圆圆是王妃 [26],‘位席’是对王妃死后的一种敬称。 [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圆圆 - 明末清初名妓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桌游英雄杀中的武将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陈邢沅

别名
圆圆,畹芬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623年4月3日

逝世日期
1695年(乙亥年)5月16日

目录
1人物简介
2生平经历
3结局争议
4历史影响
5陈圆圆墓
6文学诗词
7相关影视
8秦淮八艳
9相关传闻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陈圆圆((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生卒年月有争议,也有资料称1624年-1681年),字畹芬,原姓邢名沅。中国常州武进(今江苏境内)人。曾是姑苏名妓,亦为清人张景祈所评选的秦淮八艳之一,后为明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康熙28年,陈圆圆在庵内一病身逝,被葬于商山寺旁。墓联曰:“尘劫中不昧本来,朗月仍辉性海;迷障里能开觉悟,净莲更邮污泥。”横匾为“圆光寂照”四字。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折叠苏州名妓色绝江南
陈圆

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常州奔牛公园内的陈圆圆塑像身于货郎之家,少女时便艳惊乡里。因家贫父母将其寄养于经商的姨夫家中。圆圆冰雪聪明,诗词歌赋,一点就通。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圆圆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使台下看客凝神屏气,入迷着魔。圆圆遂以色艺双绝,名动江左。陈圆圆的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圆圆,倾国倾城,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贵妃的父亲田戚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戚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据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但陈圆圆却下落成谜。有一说吴三桂为平西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红颜倾国——倾国名姬陈圆圆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父业“惊闺”, 俗呼货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陈氏家,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才貌双全


画作
画作
圆圆凭聪慧天姿也学得很快,不仅知书识字,还会作诗填词。时昆山拍曲之风普及,杨知县附庸风雅,常传艺人至衙署唱昆曲助兴,圆圆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学会唱曲,又兼嗓音圆润,天生丽质,备受杨知县青睐,他让曲家为圆圆教习指点,使她技艺日精,名声逐步传出。

时有太仓籍榜眼吴伟业(梅村)赴京莅任途经昆山,特拜访杨知县,于座中为陈圆圆所倾倒,欲收为妾。15岁的圆圆不为心动,为“雅拒”纠缠,便以昆山城中酒坊桥、通河桥、无不利桥出题为上联“酒坊通河无不利”,称若能对出,便愿嫁为小妾。吴伟业虽对昆山景物熟悉,但一时却无法对出极工的下联,大诗人竟被难住,遂无颜再提纳陈圆圆为妾。10年后,吴伟业依旧思念陈圆圆,写下长诗名篇《圆圆曲》,记述陈圆圆命运,内有“金牛道上车千乘”句,指陈圆圆出自奔牛。此时,吴伟业再赴昆山,见城中有果老弄、管家弄、东太平弄,恍然大悟,遂对下联云:“果老管家东太平”,但此刻圆圆早被吴三桂所占,昔日才子佳人美梦已断。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段传说是附会,吴伟业认识陈圆圆应在崇祯帝宠妃田氏家的宴席上,《圆圆曲》中有“相见初经田窦家”之句可为证。

陈圆圆为奔牛镇人,还有两大硬证,一是清道光年间修《武进县志》,内中点名陈圆圆为本邑奔牛乡人;二是清代光绪间武进籍进士钱名山曾作《摸鱼儿》词:“君知否?乡里风流掌故,金牛曾有神女。红掌一代关兴波,曾有梅村乐府。”

折叠李自成一见倾心

李自成
李自成
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一说为田国丈)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苏州名姬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苏州名姬陈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折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苏州名姬陈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苏州名姬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降清后,充当满清廷的鹰犬,打急先锋,从山海关直杀到云南,顺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在云南开藩,是为平西王。接着镇压了南明永历帝及李定国的抗清斗争,并绞死了永历帝。从此独据一方,在云南进行了二十三年的统治,给云南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一是增兵索饷,图谋不轨。他养了大约七万人的军队,向清政府每年索饷九百万两,全省的赋税不足供他的军调,全省的粮食不足供他军队之需,而受害的却是云南百姓,当时米价每石涨至二十余两。二是霸占土地。他将原来云南土皇帝沐氏的庄园全部据为已有还不够,又掠夺了很多农民的土地,作为一个省会的昆明,几乎大部分土地已变成了他养军马的牧场。三是霸占矿冶,垄断商业贸易。他增重赋税,铸西钱以及后来的洪化钱等,控制了整个云南经济。四是兴建豪华王府和别墅安阜园。

昆明的翠湖,原来很大。今天的讲武堂、科技宫、省图书馆一带,那时都还是翠湖的一部分。吴三桂为了个人享受,把这一带地方强迫人民填了,建成他的平西王府(也就是后来的洪化府)。

吴三桂又把五华山上原永历帝的王宫加以改建,其规模豪华无比,使之与翠湖和洪化府连成一片。从五华山下至坡脚,便可乘船游翠湖到王府。这样,他犹嫌不足。吴三桂更在北门外莲花池畔大兴土木,兴建别墅安阜园。据载,他“穷极土木,毁人庐墓无算,以拓其地,缙绅家有花木奇石,必穿屋破壁致之……”松柏高五六丈者,都被设法移植入园。

园经三年建成,他又命人到江南购买会唱昆曲的年轻、姿色好的女艺人四十人以及戏装珍宝三十箱,日与手下清客们听曲、赋诗、弹琴,倘徉其间。至于引起他“冲冠一怒”的美人陈圆圆呢?这时已是徐娘半老,色衰自然失宠了。吴三桂已有新宠莲儿及“四面观音”、“八面观音”等比陈圆圆强百倍的绝代佳人伺候。

据说,今天昆明城西的瓦仓庄,有一三圣庵,是陈圆圆看破红尘、出家为尼之处。又说她出家是在北门外今民族学院所在的商山寺。后来,吴三桂失败的消息传来,她便跳莲花池而死。[1]

折叠可怜郎情薄似纸
顺治

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折叠编辑本段结局争议
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十美词纪》)。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歌舞征逐。构建园林安阜园,“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甲申朝事小纪》),“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纪略》)。

关于陈圆圆的最终结局,众说纷纭。

其一,入为官婢说。即言归于清朝平定吴三桂有功的将领,如“诸姬红粉皆官婢”。细想,其若在世,恐已年迈多病,未会收为姬妾。清朝更不会给吴三桂留下红颜,定会将其处死。

其二,城破老死说。《庭闻录》载:“城破,圆圆老死。”但当时的政治气候,不会让陈圆圆自然老死。

其三,城陷自缢说。《平吴录》载:“桂妻张氏前死,陈沅(圆)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而死。”他书亦言陈圆圆自缢身亡。

其四,出家为尼说。《吴逆始末记》载:“当吴逆将叛,圆圆以齿暮乞为女道士,于弘觉寺玉林大师坐下薙度,法名寂静。”(亦即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法名“寂静”,“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天香阁随笔》)。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亦有言其死于康熙16年(1677年),年八十。此说法或有疑,吴三桂死于康熙17年,年67岁。陈圆圆比吴三桂大14岁。恐属虚言。

其五,为尼病死说。意即陈圆圆先出家,在吴三桂败死前已病死。持此说法之学者颇多。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折叠红颜祸水?
陈圆圆真该为吴三桂降清并导致此后267年中原被满洲贵族统治的历史负责吗?非也。若从1644年的实际情势去考察,可知此说皆妄。当时,崇祯帝已死,有三股力量在进行夺天下的博弈,即李自成的大顺军、包括吴三桂在内的明朝军事势力和关外的清军。大顺军虽众,但进入北京后即腐败,已无战斗力,不可能建立稳固政权,失败指日可待。明朝残余军事势力虽地广兵众,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它们都不具备与清军抗衡的能力,更没有能站出来战胜李自成、张献忠和多尔衮的统帅人物,这是明朝长期腐败的用人制度的恶果。反观满洲贵族中却人才济济,不仅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这样智勇大帅,更有范文程、洪承畴这些汉族智士为谋士。还有,经李自成攻灭崇祯,京畿已残破,经济秩序已毁,吴三桂即使与李自成联手,也无力阻止清军入关。所以,纵没有陈圆圆,吴三桂也守不住山海关,他不是战死,便会投降,失败是必然的。历史已证明,吴三桂非史可法、张煌言式忠烈之士,他贪享乐、有野心,甘认贼作父,陈圆圆被掠,只是他的投降本性触动爆发点。

陈圆圆卷入1644年的国家剧变,完全是被动的、偶然的,个人根本无所作为,所以,她不应担负“失国”之责,也毋须为吴三桂降清和引狼入室罪衍负责。但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污水,还是使她百口莫辩,不得不背负着数百年也未还清的吴三桂“孽债”,实在是一个悲剧,这对她极不公平!

折叠编辑本段陈圆圆墓
黄透
陈圆圆墓碑
陈圆圆墓碑
松,1934年生,贵州省文献研究理事和思州学研究会会长。主编《岑巩县志》等5部志书。“思州通”和“陈圆圆研究家”。一代佳人陈圆圆死后,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但惟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而今,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曾经隐藏了300余年的明末名姬陈圆圆的墓葬经专家学者近些年大量调查,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本报特约记者今年5月和9月两赴马家寨,首次对外披露发现一代佳人墓地的历史真相。

担心株连九族,吴三桂后人隐居贵州数百年,至今仍然讳谈“陈老太婆”陈圆圆。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另外还有:“……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伞、御字簿、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既然墓碑上没有“直书其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那么,陈圆圆的墓地当初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怎么论证出来的呢?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地方叫襄子家屋场,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并不知道陈圆圆的墓地也隐藏在当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发现陈圆圆墓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者黄透松。他介绍,1983年,贵州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轶闻轶事,文件中点到与思州有牵连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当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黄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马家寨调查,希望找到传说中陈圆圆的墓地。

遗憾的是,当地众多的吴三桂后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几经周折,也不愿意透露他们称之为“陈老太婆”的陈圆圆埋葬在哪里。

其后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吴三桂兵败后,想留下吴家之根。后世子孙为免遭诛灭九族,逃难隐藏,才世代隐居此处。族人不愿‘出卖祖宗’。”

陈圆圆墓暗藏乡间,神秘对联透露王妃身份。陈圆圆后人创“聂”字。

陈圆圆黄透松等调查者在寻访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黄透松等人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吴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阭”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查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小小石碑,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块石夹柱,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

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寻访到陈圆圆墓葬之后,众说纷纭。但专家经过研考坚持觉得马家寨之说充分。因为吴氏担心诛灭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这是应该理解的。

折叠专家解释
第一,吴氏秘传对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马家寨后裔现已有1000多人口,还在解放前吴氏就已在社会上讲明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会上乃至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都讲吴三桂是卖国贼。处于受人鄙视的社会压力下,有人竟敢公开说是吴三桂的子孙,必然是出于一种亲情;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子孙,又何必去背黑锅?而且今岩下杨氏原来是追查吴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报朝廷,至今吴、杨两姓还有仇恨,互不往来。

第三,据长房十一世秘传人吴永鹏讲,陈圆圆和吴启华是吴三桂的爱将马宝秘密从衡阳保卫护送,沿沅水、龙鳌河而到达达木洞(马家寨背后山中、鳌山寺山麓)隐居一段时间,以鳌山寺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马家寨一带芦苇地。为感谢和纪念马宝大恩大德才取名马家寨,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其实全寨姓吴,没有一个姓马。

马宝墓的对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说明了问题。这里讲的来源说法,与一些史载陈圆圆的晚年轶事不合,但与印鸾章编著的《清鉴》十分吻合。

《清鉴》载:“先是三桂婿胡国柱。见清兵压境。国势日逼。密谋降清。马宝阻之。不听。驰告三桂。值中秋节。三桂方拥歌姬。与所嬖陈圆圆。临轩玩月。闻变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气噎仆地遽绝不复生。三桂既死。马宝等既与诸将。迎三桂孙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发丧。拥柩归云南。”

马家寨地处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见到此种书籍,可秘传人介绍陈老太婆从衡州秘进思州的背景、路线如此吻合,也说明了陈圆圆魂归思州的真实性。

第四,吴氏秘传讲的一些事与当地民俗有异。秘传称家史为“御字簿”,而当地民间称为“家谱”、“族谱”、“宗谱”、“堂记”等,大不相同。还秘传有“皇伞”,交给吴××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贫拿来当被子盖而毁,见者不少。又金杯银筷被吴××家拿到野牛山亲朋家收藏而失,被偷卖了。两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绣球,1958年当废铁卖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诗词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

陆次云在《陈圆圆传》里称赞她说:“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刘建《庭闻录》记载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临江仙.陈圆圆

倾国倾城颜色,传奇梦幻人生。

江山飞絮伴伊行。几多扛鼎客,策马逐娉婷。

山海关头明月,北京城内残星。

云南风雨淡红英。来时应有爱,去日或无情。

——诗酒仙

临江仙.美人痛

说甚倾城倾国,无非薄命红颜。

一身无主几时欢。方才为破涕,又作泪涟涟。

铁马金戈天下,改朝换代江山。陈圆圆成王败寇尽儿男。因何将祸水,长与女儿担?

——诗酒仙

永遇乐陈圆圆

千古江山,美人无觅,陈圆圆处。

绝世容颜,倾城倾国,引领风流去。

连天烽火,贪心霸念,魂断未曾停住。

算身边,纷扰过客,尽皆世上龙虎。

三朝人杰,何曾及得,座上吴郎一顾。

山海关前,北京城下,铁骑飞驰路。

长河日落,乾坤变换,拍案尚闻金鼓。

噫吁戏,奇情旷侣,可堪罪否?

——诗酒仙

咏陈圆圆

大明气数游离间,闯王兴师闹翻天。

吴刘不争红颜女,十万清兵怎入关。

——张志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业《圆圆曲》

《圆圆曲》当作于吴伟业仕清之前的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吴伟业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于是写了讽刺吴三桂的《圆圆曲》。 [29]吴伟业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陈圆圆的身世和遭遇,并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文中对陈圆圆的才貌也进行了描写,吴伟业在文中称陈圆圆为“箜篌伎”,即弹箜篌的艺妓 [27],并称她很会演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19: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贾雨村+莽操遗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观海听涛 2017-07-28   |  179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韩江雪,90后,法学专业在读,出身政法家庭,自幼极其酷爱《红楼梦》,喜爱十年有余,热情至今未曾消减。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作者

韩江雪

贾雨村又名贾化,谐音“假话”。表字时飞,意在“等待时机飞黄腾达”,谐音“实非”,意在“实际并非如此”。别号“雨村”,即“语存”,村言村语。他的名字连起来就是理解就是:用村言村语说的假话。他是胡州人氏,谐音“胡诌”。简单说来,贾雨村就是一个幻人,假人,不存在的人。

我以为曹公目的在于用这样一个不存在的“贾雨村”来警示、告诫和他相似的一类人,官。通过贾雨村的一生,且看他是如何从一介穷儒,变成封建官僚,贪赃枉法,最终锒铛入狱。

贾雨村的出场不多,却为贾府兴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具有提纲携领意义的大关键人物。清代点评家王希廉曾说贾雨村“为一部书中起结之人”。所以探讨贾雨村在研究《红楼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令人费解的是,周围一些读者,甚至不知道贾雨村是何方人物,即使耳闻,也不屑于探讨贾雨村等,而热衷于“宝黛钗”的三角恋情,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角度,如此很难把握全书的大内涵与真意义。

由于《红楼梦》原稿遗失,贾雨村的结局没有详细的落实。但在前五回已经给足了暗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批语点明了:贾赦、雨村一干人。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由那句“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测薛宝钗会下嫁雨村,这种说法有待考证,在此不详细谈。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但贾雨村在一开始并不是大反派,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首先,他在书中正面出场,不同于贾珍、贾赦、薛蟠等,一出场便给人猥琐龌龊之感。书中写道贾雨村“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大丈夫的形象。脂砚斋批语称他有“莽操遗容”,将贾雨村比作了王莽和曹操。可见贾雨村的出场带有一种十分英俊的姿态。书中还录了他的一首五言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盘。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贾雨村的心中似乎有些不甘现状的意思,怀才不遇,但他志存高远,期待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由于贾雨村早年贫困,甄士隐曾送他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甄士隐给他这么厚重的礼物,贾雨村却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反映了贾雨村身上有那种中国文人特有的的重义轻利的个人品质,与其他世俗书生不同。如果换做旁人,势必对此将有一番惺惺做态的感言兼背躬曲膝的叩谢。得到了甄士隐的银两后,贾雨村“会了进士,选入外班,进而升为县令。”从他可以一考即中,可知才学。再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时,贾雨村罕然厉声说出了一番令冷子兴瞠目结舌的阴阳论,不以流俗的观念评价宝玉的怪癖,且能让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等人另眼相看,况且教得出林黛玉那样的学生,个人修养是不低的。

到此,贾雨村身上已经有了许多为官者早期的影子:幼时家庭没有可以依靠的地方,只能自立自强;怀才不遇,不甘心地等待时机一鸣惊人;经历过一段贫苦日子,忍辱负重的奋斗过;相貌生的比别人略好些……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四品知府,再也不必住在破庙里,整天卖字为生,缊袍敝衣遭人耻笑了,贾雨村心中必定十分欢喜。于是贾雨村开始了他野心勃勃、目空一切的首次“官场体验”。即使贾雨村曾经十分清高,一副象牙塔书生的模样,可如今做了知府,也想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正所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虽然他有几分才华,但却凭借才华全然不把上司放在眼里,因而“恃才辱上”。到此,贾雨村一入官场便遭到弹劾,恰恰又是官斗的表现。被罢免的贾雨村 “十分惭恨,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政治家雏形已经苗头出露了。

短暂的知府一任,已经使贾雨村被官场腐蚀掉一些文人秉性了。

被罢官后的贾雨村,心中不甘,结识了林如海(林黛玉之父),恰巧黛玉之母(贾敏)去世,于是有了林黛玉别父进贾府,贾雨村就在这时一并跟去了,以便日后有事依附。贾雨村性格的饱满、复杂与虚伪,在曹雪芹笔下体现的淋漓尽致。

贾雨村跟随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由贾政介绍上任应天府。由此可见,贾雨村在罢官的日子里,并没闲着安心做个比之前卖字为生强的多的教书先生,反而投靠贾府,在为日后卷土重来寻找靠山。

待到再次上任的贾雨村,已经有了贾府的“庇护”,加上之前当知府时的教训。这一次变得谨慎起来,仕途也开始“渐入佳境”。刚上任便接手了冯渊命案。事实很简单,一个叫香菱的女孩子,先卖给了冯渊,又卖给了薛蟠,薛蟠为索香菱,便带人打死了冯渊。贾雨村本想着公正裁决,即刻要将打死人的薛蟠拿来偿命。而这时候门子给了他一个暗示性的眼神,假意咳嗽几声又微微摇头,引起了贾雨村的注意。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但是哼了一下以后,贾雨村立刻意会。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贾雨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所以贾雨村接受上回的教训,敏感的收回成命。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在得知打死人的薛蟠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公子时,贾雨村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而不再追究下去,使得冯渊(谐音逢冤)冤死一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被拐卖的女子正是当年赠与他五十两银子的甄士隐家女儿,名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又唤作香菱的。此时,甄士隐为了保官,不顾当年甄家对他的大恩大德,反而眼睁睁看着恩人的女儿被卖来卖去,无动于衷。这时的贾雨村,已经逐步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心狠手辣的封建官员。命苦的香菱何曾想到,曾经元宵佳节夸她眉心红痣的穷书生,竟是日后藐视王法,将她推入苦海的官老爷。原来脂砚斋批语将贾雨村比作王莽、曹操,除了相貌之外,更多的是奸雄之意。而当年那个好心提醒他的门子,事后早已被贾雨村发配边远,生死不知了,贾雨村的心狠可见一斑。由此推断,在后来贾家败落时,他应该还有一番丑恶的表演,可惜迷失后几十回稿,.令人剜心。

这样的他,比当知府时嚣张了许多,不仅草菅人命还枉法贪污。但却并没有如第一次一样被罢官,反而一路高升,地位十分显赫。看得出来,此时贾雨村是极其得意的,他一路攀升,步步为营,从贫苦书生做到大司马,已经是当年他希望的“人间万姓仰头看”了,照理应该到此知足,安分守己地看管好乌纱顶戴,不应该再有更多的欲念了。

但已是奸雄的贾雨村必定不会甘心为权贵走狗。贪心的他甚至要把当年提携他地贾府踩在脚下,让其成为继续攀升的阶梯。恩将仇报的贾雨村,这次又紧紧握住贾府的把柄,一来可保他不遭贾府抛弃,二来可仗着权势谋私,让其贾府垫背。其中帮贾赦夺古扇,既可视为贾雨村讨好贾赦,也未必不是他给贾府设下的瓮罐:

雨村“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他是在以合法的手段夺走的古扇,“知法犯法”被贾雨村活灵活现的演绝了。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不怪平儿咬牙骂雨村是“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可见雨村仗着贾府的权势干出多少“合法”却“枉法”的恶事。贾府已沦为他的垫背了。日后贾雨村会把这些恶事反扣到贾府的头上,也会以“合法”的理由来置贾府于死地,以实现他晋升高官的目的。此时的雨村已由奸雄转变成酷吏了。

这样妖魔的贾雨村,早已不是当年卖字为营的书生了。

其实,《红楼梦》的主题是在告诉人们世事变化无常,真假有无的大道理。“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同样在贾雨村身上应验了。有人解析贾雨村的心理历程,说他“由一介穷书生,因依附贾府而得官且不断高升。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见识乃至抱负全都超凡脱俗,然而他最终难舍内心的贪欲,也因此越来越堕入罪恶的深渊,落得个身杠锁枷的后果。”贾雨村大概也是后悔的,如果当时罢官后认真修学,不惦念官场就好了;如果当时满足于应天府,不再费尽心思的向上爬就好了;如果当时收回贪念,不讹官府银子就好了……太多的如果,太多的退路,都被他难舍的贪念堵死了,也被脖上的枷锁带回到了现实。

难舍的欲望:贾雨村的悲欢

遥想当年他在“智通寺”门前看到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那时的贾雨村还在暗忖:“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而如今,这对联又不知映射了多少后人,成为多少因贪赃枉法而锒铛入狱的官员们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观海听涛 > 《名著赏析》举报/认领
上一篇: 我知道的《红楼梦》最动人十五句话!
下一篇: 世人独爱林黛玉, 却不成想她才是真正的“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19: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王熙凤+贾雨村+莽操遗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凤姐虽女犹男
木柳书屋 2012-01-26   |  925阅读  |  2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凤姐从小儿,"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王熙凤"----和男的一样。
长大了,"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仍和公子一样。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
----这话,对于"武则天、孝庄、凤姐、慈禧"这样的女强人,尤其适用,她们都是跟"臭男人"学坏的,变成了"鱼眼睛"、"势利眼"。

谁是"臭男人"?
北静王是"臭男人",这话是林黛玉说的。
原话: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扩展开来,帝王将相都是"臭男人";就《红楼》而论,包括宝皇帝、贾瑞、贾珍、贾琏、贾雨村、孙绍祖、狗儿(全是康熙替身)。
凤姐此后干的其他坏事,"本无男女之别",全是代表一个"臭男人",或者是从"臭男人"学来的。

"本无男女之别"什么意思?
原文:
此开卷第一回也。......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蒙侧: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
----"本无男女之别"是此批语的关键句,主要是指凤姐,凤姐从小到大,性格、处事、计谋,都男性化,男女无别。

71--80回的凤姐,两头受气,经常哭鼻子,是一个懦弱善良的女性,属于"真事将显",是真实的凤姐;而71回以前的凤姐,却是心狠手辣,干尽坏事,"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为什么凤姐前后有这么大的反差,判若两人?
因为71--80回的凤姐,嫁给的男人并不坏,还没有学坏;而71回以前的凤姐,改嫁给另一个"臭男人","就变出许多的毛病来",向康熙学习,越学越坏,变成一个"鱼眼睛"----"势利眼"。
这个康熙,"从小顽笑间便有杀伐决断",16岁或者14岁,便"智擒鳌拜",把鳌拜给"杀伐决断"了。于是,鳌拜这位"忠义亲王老千岁"便"坏了事"。从此以后,康熙整起人来,可绝不手软,索额图、明珠都最后入狱。
凤姐"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向康熙学习,也变得满腹韬略,"学名叫王熙凤",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人称'凤辣子'。兴儿评价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此言,明说凤姐,暗指康熙。

秦氏评价凤姐:"脂粉队里的英雄"。
原文: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甲侧:称得起。】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把"脂粉队里的英雄",理解为"男人队里里的英雄"就对了。正符合"本无男女之别。"康熙不是被后人评为大英雄吗!
小说中的贾雨村也被评为"奸雄,大英雄"。凤姐的毒辣,就代表这些大英雄。

凤姐的韬略表现在哪里?
1、治死贾瑞,采取诱敌深入,设下十面埋伏,教训贾瑞两次,但贾瑞仍不悔改,最后死有余辜;
2、弄权铁檻寺,独得3000两;
3、讯家童凤姐蓄阴谋(67回),想出个"一计害三贤"的狠主意出来。治死尤二姐。
4、掉包计(后40回)

顺便列出贾雨村的韬略:
1、徇私枉法,"乱判葫芦案",最后将"门子"一脚踢开;
2、制造敲诈石呆子的"古扇案",石呆子家破人亡。
3、【甲侧:"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甲侧:实非。妙!】别号雨村,......


一、贾雨村和凤姐的眼睛,竟是一模一样的,都是"星眼"

贾雨村的眼睛是:"剑眉星眼","莽操遗容"。----强调"星眼"。
凤姐的眼睛,有两处描写: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蒙侧: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作者读过麻衣相法。】"。
2、又介绍凤姐的眼睛:"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强调"星眼"。
----凤姐与雨村的眼睛都是"星眼",你说作者设计得多巧,这就是那只"鱼眼睛"----"势利眼",属于康熙。

批语:"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

二、王熙凤进京赶考的故事(《凤求鸾》),与贾雨村进京赶考的故事(娶娇杏)

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笑道:"你说,你
说。"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罢,重名重姓的多呢。"女先生又说道:"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过!便没听过,也猜着了。"

这段故事有几个特征:
1、王熙凤是"一位公子",代表男的。
2、雏鸾小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琴棋书画"代表贾家四艳,无疑,雏鸾代表元、迎、探三春。
3、凤姐进京赶考,恰好遇上了"大雨","大雨"正好是"贾雨村";"进到一个庄上避雨"----正好是甄士隐火后去的岳父村庄,那么,王熙凤进京赶考,娶了雏鸾,《凤求鸾》;贾雨村进京赶考,娶了娇杏。凤姐对应贾雨村,雏鸾对应娇杏。又一次把凤姐男性化。
4、"残唐之时"----代表康熙晚年,风烛残年。
5、"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此人对应王国正----密妃的父亲,凤姐对应密妃。

《凤求鸾》的故事,实际就是贾雨村的故事,亦即康熙的故事。

三、凤姐对贾瑞为什么那么狠?

对于贾瑞的性骚扰,凤姐采取了"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手法,诱敌深入,布下天罗地网,出奇兵,活捉贾瑞于炕上。其招法,运筹帷幄,不亚于诸葛孔明、韩信。然后,敲诈贾瑞白银若干两。一僧一道赠送贾瑞一面镜子,背面画上贾瑞的头像----骷髅,贾瑞不几天就气死了。
凤姐做的是否过分了?
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蒙侧批:大英雄气概。作者以此命凤,其有为耶?】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读者会觉得,凤姐过分了,超过了正当防卫,属于防卫过度;总不该,对一个青年,治死。
这话,似乎有道理,其实完全不对。
熟不知贾瑞是何人?更不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贾瑞是一只"虎","虎兔相逢"的虎;而凤姐是"兔"。"兔"曾被"虎"给"虎兔相逢大梦归"了,因此,"兔"见了"虎",分外眼红,非报"一箭之仇"不可,因此要置贾瑞于死地而后快,并没有什么过分。

根据什么说贾瑞是一只"虎"?
原文:贾瑞便意定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等那人刚至门前,便如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满口里"亲娘""亲爹"的乱叫起来。【蒙侧:丑态可笑。】
----这段话中,交代了贾瑞是"饿虎一般"。因此说贾瑞是一只"虎"。
贾瑞就是《哼哼韵》中所说的那个"绣房撺出个大马猴,一根????往里戳",而凤姐和李纨正是《掰慌记》中"喝猴尿的"。贾瑞曾经侮辱过凤姐,因此凤姐要报"一箭之仇"。

凤姐所说"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这句话也不是凤姐先说的,而是贾琏说的,凤姐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原文:
贾琏道:"你两个一口贼气。都是你们行的是,我凡行动都存坏心。【蒙侧:一片俗气!】多早晚都死在我手里!"一句未了,凤姐走进院来,因见平儿在窗外,就问道:"要说话两个人不在屋里说,怎么跑出一个来,隔着窗子,是什么意思?"贾琏在窗内接道:"你可问他,倒像屋里有老虎吃他呢。"【庚夹:好!】【庚辰眉批:此等章法是在戏场上得来,一笑。畸笏。】
----这段话中,交代了贾琏"像屋里有老虎",贾琏同贾瑞一样,也是一只虎。贾琏为虎,凤姐自然是兔。
----这段话中,还交代了贾琏说过"多早晚都死在我手里!"----此言并非戏言,凤姐最后被贾琏"休了",确实死在贾琏之手。
贾琏与贾瑞,同为"饿虎",同为骷髅、魔鬼,实际是凤姐死在贾瑞之手。
凤姐所说"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属于报复心里。属于作者反写。

贾瑞事件,是《红楼梦》的核心情节之一,属于"虎兔初识"。作者不肯直述,先通过"李纨进京",说明一下进京路线;再用《哼哼韵》透露出一个"大马猴";再用《掰慌记》透露"喝猴尿"的;最后用"贾瑞戏熙凤"进行反照。每次只透露一部分。只有把这些侧面综合起来,才能合成一件"真事"----虎戏羔羊。
最后,"天香楼事件",是"虎兔终结"----虎吃羔羊。

因此,不是凤姐狠毒,而是贾瑞狠毒;不是凤姐治死贾瑞,而是贾瑞治死了凤姐。读者需要这样颠倒过来理解。

四、"弄权铁檻寺"真相

此案原委:
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金哥已受了原任守备的公子的聘定。
那年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往我庙里来进香,一心看上,要娶金哥。
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
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孩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

秃歪净虚主意: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做法: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甲侧:不细。】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受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
结果:
金哥、守备之子双双死去,【庚辰侧批:灭一双美满夫妻。】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

长安节度云老爷是何等人物?
参考答案:
节度使通常是二品,最低都是三品 。         
重要地区可以达到正二品,稍小一些的地方从三品的也有。(据网上)
----这长安府、长安县,应算个大地方,"长安节度云老爷"应是二品。

贾琏是何等人物?
1、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据此,贾琏不会比"节度"低,至少二品。
2、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受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二品官如此听贾琏的话,一封书信,就得乖乖照办,可知贾琏不一般。
3、贾琏身带"九龙佩",身居荣国府。荣国府何地?
悬挂: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甲侧:蜼,音垒。周器也。】
(宁荣两府是皇宫,贾琏身带"九龙佩",应是皇帝)
4、贾琏的妻妾有多少:凤姐,平儿,尤二姐,秋桐,还像"馋嘴猫似的,"玩玩"多姑娘",枕头里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一缕女人头发,......(这就5个了)【庚辰眉批:一部书中,只有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写于贾琏身上,恰极当极!己卯冬夜。】【庚辰眉批:看官熟思:写珍、琏辈当以何等文方妥方恰也?壬午孟夏。】
凤姐评贾琏:
凤姐说:"天下那有这样没脸的男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见一个,爱一个,真成了喂不饱的狗,实在是个弃旧迎新的坏货。"(67回)
----如果说贾琏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可否?我看可以。

知道了贾琏的权势原型,就可以充分理解"弄权铁檻寺"真相:凤姐是借贾琏的权势。
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甲戌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乎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乡矣。脂砚。】

从此以后,凤姐不断地把权力转化为金钱,以权营私,终于成为一名"守钱虏"。

"守钱虏,新荣暴发户"什么意思?
守钱:都明白,爱钱,贪财。
守钱虏:钱的俘虏,为了聚财,不择手段。
另外,"虏"字还有一解。
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由此可知,"守钱虏"是指清朝疯狂敛财的贵族,甚至不惜用抄家手段来敛财。

"守钱虏"出现多次,不妨举几个例子。
1、【甲侧:又夹写士隐实是翰林文苑,非守钱虏也】
2、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甲夹:可知"宦囊羞涩"与"东拼西凑"等样,是特为近日守钱虏而不使子弟读书之辈一大哭。】【蒙侧: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3、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己夹:假斯文、守钱虏来看这句。】
----这三个例子中,甄士隐、秦钟之父不是"守钱虏";迎春嫁给了"守钱虏",本身也成为"守钱虏"。迎春即凤姐。

"暴发户"什么意思?
"暴发户"----有两重意思,一指民间的商人,发财了,成为"暴发户";另一种,是官僚,靠权势,收取不义之财,贪官,暴发了。
【己夹:近之暴发专讲理法竟不知礼法,】
【己夹:近之不读书暴发户偏爱起一别号。一笑。】例如:"别号雨村"。
【甲侧: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

贾雨村是"新荣暴发之家",凤姐与雨村是一对奸雄,自然也是"新荣暴发之家"。
从"弄权铁檻寺"开始,凤姐胆识愈壮,学会了官场上那一套,开始贪赃枉法,疯狂敛财,终于成为"新荣暴发之家";从此,也就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蒙: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
----凤姐就是一个既"治国",又"齐家"的皇妃人物。

五、五鬼魇魔法

魇魔法的病因:
由于贪婪,宝玉和凤姐终于病入膏肓,魔了。经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诊断为:
"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色胆包天","财迷心窍",腐化堕落。

怎么治疗呢?因为"通灵玉能除邪",所以用"通灵玉"来治。
癞头和尚说: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庚侧:"只怕"二字,是不知此石肯听持诵否?】

能不能治好呢?批书人做了回答:【庚侧:"只怕"二字,是不知此石肯听持诵否?】

"此石"在这里代表谁?有三个对象:
1、甄宝玉1--少年康熙;
2、甄宝玉2--密妃的小叔子;
3、贾宝玉--作者。
----这三个人都是富贵者,都忘乎所以,都入魔了。智通寺的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对三个人都适用。

【甲夹:戚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此话怎解?
癞僧、跛道各关心一个人:
僧因凤姐----癞僧(贾芸)和凤姐(密妃)有亲属关系,癞僧关心的是凤姐。
道因宝玉----跛道(小红)和宝玉(贾芸)有亲属关系,跛道关心的是宝玉。

有何亲属关系?
贾芸是"五嫂子"的儿子,凤姐是"五嫂子"之一,贾芸应管凤姐叫大妈。
跛道就是小红,亦即立松轩,是作者的"知己"。

"魇魔法"如何治疗?"通灵玉能除邪"是假的。
最后,喝王一贴开的"疗妒汤"才能见效。
凤姐死了,也就治好了;宝玉出家,也就治好了。

六、"一计害三贤"

"一计害三贤"是《三国演义》中姜维的计谋(见网上),凤姐用来害死尤二姐,也是从"臭男人"处学来的。当然这个"臭男人"不是指姜维,而是指贾琏之类。

实际上,凤姐并没有害过尤二姐,太冤枉了。"一计害三贤"----仍然是指桑骂槐,实际说的是贾琏,亦即康熙。所害的第一贤是指李煦,抄了李煦的家,即害了一贤。另两贤是谁,我没有研究。

总之,凤姐虽女犹男,擅长计谋,是从"臭男人"处学坏了,这个"臭男人"不是别人,就是活龙康熙,亦即贾雨村、贾琏之流。凤姐主演《双官诰》,一诰为甄士隐妻子;一诰为康熙密妃;从"臭男人"处学坏,终于和"臭男人"一样臭,"本无男女之别","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她既是一个受害者,也参与害人。凤姐虽女犹男,代表一男。

张登儒
2011-10-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6 03:01 , Processed in 0.1638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