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4: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薛蟠字文龙,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蟠字文龙,一个商贾之家的儿子,取这么一个和自家基业无关的名字,体现出的是薛家第三代家主,也就是薛蟠父亲的政治野心。

我们看薛家四个出场的儿女,薛蟠、薛宝钗、薛蝌、薛宝琴。

宝钗、宝琴都有“金”意,符合商贾之家的取利立场。


薛蝌,蝌蚪化为蛙,却不是癞蛤蟆的意思,而是取金蟾聚财之意。

从薛蝌的名字看,家族对他期望很高。作为长房二支嫡子,他与贾宝玉类似,颇有继承家业的意味。薛家有意培养薛蝌为商业继承人。

那么,薛蟠呢?按说他才是长房嫡长孙,类似贾琏。如果薛蝌被培养为薛家商业接班人,薛蟠要干什么?我们再看他的名字。

薛蟠字文龙。蟠是“盘曲、环绕”之意,因其型似龙,常被代指“龙”意。比如虎踞龙盘。蟠龙等。

蟠又有蟠桃之说,代表长寿。说明薛家对这嫡长子极爱。也为日后溺爱埋下伏笔。

另外,《尔雅·释虫》:蟠,小虫也。要念“fán”,虽然与“文龙”不对应,也算是曹雪芹对薛蟠和薛家的讽刺:原本要养一个龙,实际养出一条虫。可见是“蟠”的双重意思。


而薛家真正对薛蟠的期望,则放在了“文龙”这个“字”上。

“”文龙”解释为什么取名为“蟠”。薛家分明想要转变家风,以文入仕,再做从龙之臣。

当初薛家创始人是“紫薇舍人”薛公。要注意这个紫薇舍人与中书舍人的不同。

武则天时,将中书舍人改为紫薇舍人。其实二者相同,就是皇帝的“机要文书”,是个文官。后来翰林也干类似的活儿。中书舍人到明清已经降为七八品了。

但薛公的“紫薇舍人”不是中书舍人。紫薇代表皇帝,紫薇大帝的意思。舍人代表家人。借紫薇舍人同中书舍人的意思,强调薛公为先皇的心腹。但他并不是文官,极有可能是家奴。是先皇未登基前的身边心腹家人。

中书舍人是工作人员。皇帝不可能就让人家举家弃文从商,做最低等的商人。

皇帝家奴的身份放出去经商,设置遍布天下的眼线,搜集情报,才是薛家真正出身。


也因此薛家才有资格与掌军权的贾家、当朝宰辅的史家、掌禁军司法的王家并立为四大家族,只因他们是皇帝的心腹。

可随着先皇和薛公去世,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培养自己的心腹,薛家的弱势被体现出来,不掌权的他们最快被边缘。

薛家认识到这一点,便绸缪如何再入仕从龙。薛蟠字文龙的名字就体现了这一点。

从薛宝钗、薛宝琴的文化学识上,也侧面反应出薛家对教育的用心和投入。

他们对长房两支后人做出明确分工。薛蟠要培养为入仕当官,中兴薛家之人。薛蝌要培养为继承家族商业的继承人。

他们名字一文一商,也表达出薛家对未来的展望和绸缪。

当然,期望总是失望大,薛蝌培养的很成功,薛蟠培养的完全失败。

造成薛蟠失败的原因有一个重要转折,就是薛蟠父亲的死。

关于薛蟠父亲的死因原文没多写,却也隐晦交代了原因。


薛家培养一脉“弃商从文”,方向正确却任重道远。并不是想当然薛蟠就能考科举,中进士,当大官。万一薛蟠不是那块料,再说也太慢了。

所以薛家仗着与皇家原有的香火,在入仕从龙这方面也做了两手准备。关键的一步就是再做扶龙之臣。

他们没有其他本事,就是有钱,被他们投资的就是义忠亲王。

关于义忠亲王的身份原文没有交代,但从薛蟠父亲为他送来“万年不腐的樯木”,可以推测出义忠亲王是“太子”,否则也不敢用这“万岁木”。

但也不排除就是“万岁木”导致了义忠亲王坏了事。没有证据也只是推测。

谁想义忠亲王争夺皇位失败。被《红楼梦》的那个皇帝“偷了桃子”,坏了事。

堂堂太子败给自己兄弟,然后老爹还退位成了太上皇。这不就是“玄武门之变”么?

薛家本想支持义忠亲王当皇帝,他们又能重新成为皇帝近臣,尽管商贾身份不能当大官,但培养薛蟠下一代入仕就顺理成章,且事半功倍。


你看,梳理了薛家故事,再结合薛蟠、薛蝌兄弟名字的不同,就知道了薛家当年的宏伟蓝图“计划”。

如果当初义忠亲王没有“坏了事”,而是当了皇帝,薛家就成功扶龙,再次兴盛。薛蟠父亲也不会英年早逝,薛蟠极可能也不会被薛姨妈溺爱坏了。

那时候薛家一脉入朝为官,一脉继续经商,权力和富贵两手抓,仗着与皇室的关系,与四大家族的姻亲,何愁不兴旺?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终究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4: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平安州+薛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没写的故事:薛蟠平安州遭劫这件事,越想越让人心惊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标题可能夸大或与内容不符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演义272:薛文龙遇劫匪险丧命平安州,柳湘莲做强梁设奇谋终还京

且说尤二姐因尤三姐搅扰了她的生活,便三番两次让贾琏将妹妹发嫁。

尤三姐看清姐姐狠心,不免心灰意冷,哭着说要出嫁也行,但却要自己选定人选,还说她想嫁的人尤二姐知道。


谁想那尤二姐根本就不留心妹妹的事,一心自己嫁入豪门,哪里知道尤三姐喜欢谁,不得已只得第二天再去问她,才知道是柳湘莲。

尤三姐想嫁柳湘莲实际是个托辞,一来柳湘莲如今亡命天涯,找他如大海捞针,哪里找去?二来借柳湘莲正好避免这些人再骚扰逼迫自己一举两得。三来万一找到柳湘莲正好遂自己平生之志,何乐不为。

(本文是基于《红楼梦》而创作的演义故事,内容多是原创,若介意请审慎观看)

贾琏一听她这要求,也笑了起来,说:

“怪道呢!我说是个什么样人,原来是他!果然眼力不错。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义。他最和宝玉合的来。去年因打了薛呆子,他不好意思见我们的,不知哪里去了一向。后来听见有人说来了,不知是真是假。一问宝玉的小子们就知道了。倘或不来,他萍踪浪迹,知道几时才来,岂不白耽搁了?”

尤三姐正是要这样,也不在意,趁机表明心迹,发誓道:“……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服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着,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如这簪子!”说着,回房去了,真个竟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


夫妻俩见她如此志向,也只得依她。

贾琏又派人去问茗烟,也不知道柳湘莲回来之事,也只得罢了。

好在贾珍也知无望便又寻了新欢,自此也不再来。尤三姐终于过上清静日子,不受烦扰了。

且说那天贾琏突然被贾赦叫去,回来告诉二姐要去平安州公干,来回一个多月,吩咐她好生在家,住了两日便去了。

不提尤二姐如何在家早掩门夜闭户,一心盼着丈夫回来。贾琏第二天便带人骑马出城疾行而去,路上自然少不得餐风露宿,多少辛苦自不必说。

不曾想三日后在驿站打尖时,竟巧遇薛蟠做生意回来。更让贾琏意外的是在座的还有那打了薛蟠的仇家柳湘莲。只见二人称兄道弟,竟已结成了兄弟。正商量着要一起回京买房子娶媳妇好过日子呢。

贾琏坐下一问,薛蟠不等人说便将经历讲了一遍。

原来他出门一年,着实也见了一些世面,便想着要回来。谁知前日刚到平安州界,便遇一伙强盗打劫,将东西劫去。不想柳湘莲适逢其会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他们的性命。薛蟠谢他又不受,干脆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护送他们进京。待柳湘莲往南二百里处去见他姑妈后,便回京寻薛蟠。


贾琏听了薛蟠的讲述,不由得想起之前听闻柳湘莲回京却没告诉其他人的消息来。

虽说没有实证,到底不能空穴来风。如今薛蟠这场遭遇强盗其实蹊跷。也就薛蟠心眼实惠才深信不疑。就说这柳湘莲如何正好适逢其会?天下事也没这么巧合。

想到这里,贾琏便把那柳二郎一瞅,柳湘莲迎了贾琏的目光不免有些躲闪。

贾琏便多少猜到了一些,也不说破,直举杯向二人道贺。难得此处遇见柳湘莲,又听说他们要回家娶妻过日子,便将尤三姐一提,索性做成了此事。

柳湘莲本不太愿意。可知此时贾琏万不能得罪。他与薛蟠本是亲戚,如今好容易和薛蟠和好能够回京,不敢节外生枝。不如先答应下来,回去再访谈访谈那女子是何人物。

要是好的就娶做贤妻,也与贾府有了关联。若是不好,自己站着理,就退婚想来他们也不能不答应。

于是他见贾琏执意要定礼,便干脆将家传鸳鸯剑送出。

贾琏心满意足,用过茶饭上路而去。柳湘莲又护送薛蟠一程,在前边路口被薛蟠拉着依依惜别,答应看过姑母尽快回京,直目送薛蟠离去,柳湘莲才打马一路疾驰而去。


他哪里是去看什么姑母,正有一件大事需要他去处理。前面二百里也不是什么姑母家,正是他暂时落脚的山贼窝。

前文讲过柳湘莲不堪薛蟠侮辱,气不过给了他一顿老拳。虽知薛蟠也不能拿他怎样,但真要被抓住,一顿折辱少不了。

况他这几年跟着这些个王孙公子们帮闲,并没得到光耀门楣机会。这些人要么不谙世事,声色犬马,要么就是薛蟠这种对自己另有所图。

灰心丧气之下,他也想着大丈夫志达四海,何不出去寻找机会创一番事业回来,也能扬眉吐气。

是以打完薛蟠,安排杏奴看着家里,他便策马扬鞭浪迹而去。

然而,他在京城固然是个豪侠人物,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容易?别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就是想要建功立业,也是投靠无门。

这世路上的艰险,更是被他小看了。只以为在京生活已经不如意,谁想出门后更是事事难。

他空有一身本事,竟没有识货之人。少不得还得投亲靠友,颇受了一些个闲气。至此便生了要回京的想法。只因有薛蟠拦路又谈何容易。


当时他走投无门时,经一个朋友介绍,便暂投了一伙在平安州内落草的英雄。那山大王慕柳湘莲英雄本事,倾心接纳他入伙。

可湘莲志不在此,便只答应做个客卿,那山大王也只得答应,想着软磨功夫不怕他不同伙。

不想有一次出门剪径马失前蹄,遇到了扎手的点子,危机时刻被柳湘莲救下,自此更对湘莲倾心相交,但有所求无不应允。

奈何柳湘莲一心想要光耀门楣,如何能与这些贼人为伍?呆了半年便被他想到一个办法。于是便潜行回京去打听薛蟠。

待听说薛蟠出外做生意未回,正好趁了心愿,又详细打听去的方向路数,心中便有了一个主意。回去也不隐瞒,将计划一五一十告诉那山大王。

“大王”知留不住柳湘莲,也见他着实英雄,愿意交他这朋友,便派下人手在各路口探查薛蟠踪迹。柳湘莲又回京几次打听消息,终于给他知道薛蟠的回京日期。

上次薛家那伙计看到柳湘莲,贾琏也听闻他回京,便是此事。

薛蟠哪里知道柳湘莲早已埋伏在前,他此番做了生意颇顺利,不说赚了多少钱,着实也长了世面。正志得意满,谁想就在平安州遭到了强盗打劫,不光货物被抢走,连人他们都要杀。


薛蟠要不是出门一趟有些历练,可就吓得尿裤子了。危急关头柳湘莲如天神下凡,三下五除二就将那一伙几十个贼人打跑,救了人夺回了货物。

薛蟠事后清点一点没损失,自然感谢湘莲救命之恩。之前那点恩怨早被忘到爪哇国去了。至此才知道柳湘莲不可侵犯,干脆与他结拜做了兄弟。

柳湘莲送走薛蟠,急忙策马回了山寨,好生感谢众人。之前那些人都是演戏,却也挨了他不少拳脚。遂将从薛蟠那借来的二百两银子悉数拿出给了那山大王,权做众人医药费用。又在寨子里盘桓了半日,才得离去。

自此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故意在外又盘桓半月,才取道进京要查探一下那尤三姐,究竟是何人物!

正是:薛文龙遇劫匪险丧命平安州,柳湘莲做强梁设奇谋终还京。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虚构,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改编和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8-20 10:2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6 20: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薛宝钗+金钏投井+】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金钏儿死了,我就说一句实话劝姨娘,为何都骂我冷血无情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宝钗身上被赋予了很多污点,尤其她说金钏儿的死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致读书人对她大为不满,都说宝钗此言太过无情,没有人情味。




(第三十二回)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薛宝钗这个话有问题么?对专门挑理的人来说,肯定有问题。但作为一个需要安慰姨妈“不伤心”的外甥女来说,这番话一点问题也没有。

脂砚斋[蒙侧批:善劝人大见解!惜乎?不知其情,虽精美玉之言不中,奈何?]

脂砚斋认为薛宝钗这番劝慰王夫人的话,真正是体恤王夫人之言,化解了王夫人的伤心。比对那些不会劝人者,光会冠冕堂皇说话,用金玉美言堆砌也言之不中。




脂砚斋无疑与很多读书人的认为薛宝钗此话无情的观点恰恰相反。

那么,是脂砚斋错了,还是如今的人理解有误?

其实,一切事物脱离了当时的社会人情、伦理道德去解读,肯定就会出现偏差。

三百年后的我们已经不可能真正理解和站在《红楼梦》中的人物立场去感同身受,只能说尽量靠近。

而脂砚斋其人无论是谁,起码都是有清一代的人物,更接近《红楼梦》中人所处的时代和世情。

我常说脂砚斋对今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以《红楼梦》时代的角度看问题,让今人得以尽量的明晰《红楼梦》中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




而且历史的发展是明末清初到清末,思想变化缓慢。清末到如今却是天翻地覆。

闲言少叙,说回薛宝钗的这段劝慰王夫人的话,为什么被脂砚斋认为有“人情味”。就源于站在薛宝钗的立场,面对伤心难过的姨娘,她的话从根本上解决了王夫人的愧疚感。

金钏儿之死,王夫人心中有两个坎过不去。

一,贾宝玉调戏金钏儿,导致金钏儿之死。

二,她无情撵走金钏儿,造成金钏儿殒命。

王夫人认为她与贾宝玉母子是金钏儿之死的直接责任人,这并不错。

问题是薛宝钗要劝王夫人放宽心,则不能说“对,就是姨娘的错”。她肯定要想办法消除王夫人的愧疚。




金钏儿是王夫人害死的么?并不是。被撵出去和投井自尽是两码事。王夫人并不是杀金钏儿之人。

金钏儿是谁?一个丫头奴才。古代贵族大户人家,奴才是不被“当人”的。

贾探春说赵姨娘与芳官打架时,就说小戏子不过是个“玩意儿”,连人都不是,和猫狗一样儿。

薛宝钗不是贾家人,她看待姨娘的丫头与现代人看待亲戚家的保姆差不多。保姆被迟退后死了,不过就是一声叹息,并不会因此而特别悲戚。这是人之常情。

别说薛宝钗与金钏儿认识时间短,就像晴雯与林黛玉有八年的相识,她死了也不会让林黛玉特别难过。

双方没有那个感情,不过是姨娘的丫头,表哥的丫头,一声叹息帮忙“料理”一下就尽了情了。而怎么减少亲人伤心难过,才是她们要考量的问题。

薛宝钗劝王夫人,讲了两个道理入情入理。




一,她说金钏儿可能是意外落井,肯定是假话,但善意的谎言是安慰人最好的方式。

薛宝钗的目的不是为了破案,只是要安慰王夫人放下心结,她的方式最快捷有效。

二,她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不为可惜”,在于金钏儿有大好年华和人生不说,还有父母家人在世。

按照当时的伦理价值观来说,金钏儿只因为被主人撵走了,觉得没有颜面投井自尽,就是“糊涂人”。

金钏儿真正的死因并不是王夫人撵走她,而是她被撵走后,赵姨娘等一干人造谣诟谇,说她勾搭贾宝玉,又被强奸未遂,极可能又被父母抱怨才愤而自尽。

但这些事实真相薛宝钗并不需要知道,她知道金钏儿被王夫人撵走后自杀了。这在当时便属于对父母不孝,陷主子于不义,还有什么可说的?

薛宝钗又凭什么对这样的金钏儿感同身受?“奴隶”陷主子于不义,不孝顺父母,可不就是个“糊涂人”,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这个道理说给王夫人,就会让王夫人心理获得足够的安慰。

所以,不同的立场决定薛宝钗对待金钏儿的态度,她或许有同情,可当面对王夫人需要二选一的时候,必然是选择劝慰王夫人,而不是慨叹金钏儿之死。如果换成莺儿,才可能是另一种情况。这就是现实的人情和人性。

薛宝钗对金钏儿是事不关己,对王夫人是关心而已。仅此。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7-27 09:2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4: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白骨精&老鼠精===小耗子精

金钱鼠尾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7: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冷香丸+】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的冷香丸有什么深意?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1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890
被浏览
5,986,14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60
​4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150 个回答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128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冷香丸确实大有玄机,原文和脂批均欲说还休,虽未明言此丸影射何物,但其制作之法,却仍然透露出了真相。

本文是应一些读者邀请,以专门解读“冷香丸”,因专栏中章回有序,特放在此提问下,待时机合适,仍会收入专栏之中,特此说明。只是我有些担心,“冷香丸”之真相,是颇为吓人的,大家须得做好一些心理准备才是。

冷香丸的制作,极为费时费力,宝钗食之,既能压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还能让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异香,真不知羡煞如今多少女儿家,香奈儿迪奥这等香水奢侈大牌,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如若现在各大专柜真有卖“冷香丸”的,说不得多少女子,就算拼上几月工资,也得买上几丸来尝尝。

诸位女士,我说的可对?

原文第七回摘录:......(癞头和尚)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制作冷香丸,除了四色花蕊、四令霜露雨水之外,顶顶重要的,便是癞头和尚给的这包药引子。

脂砚斋说他知道这包药引子的来历,“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批语中出现了好几个重要词汇,“放春山、灌愁海、太虚幻境空灵殿”等等。

这几个地方,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曾出现过,乃是全书首席大佬警幻仙姑所居之处。

如果要评选红楼最重要的章回有哪些,毫无疑问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定会榜上有名,金陵十二钗判词判曲皆出于此,端是无比重要。

这包药引子正是癞头和尚自太虚幻境中带来的仙药。所以,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冷香丸”是不可能出现在商场专柜里的。

言归正传,既然药引子来自太虚幻境,那么我们就得看看第五回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五回原文摘录,这一段极重要,请大家定要细读:

......(贾宝玉先看了各钗判词,接着随警幻进入仙宫房间)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甲戌侧批:好香!】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宝玉称赏不迭。

警幻房内,有三件奇珍。

一曰群芳髓,乃是一种焚香,是山川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脂批特评一词:好香!

二曰千红一窟,是为茶水,乃是“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冷香丸原料中,正是需要搜集四令节气中“雨、露、霜、雪”等水物,与此茶制法如出一辙。脂批之意,“千红一哭”!

三曰万艳同杯,乃是酒水,是以“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冷香丸的另一主料,却正是四季鲜花的花蕊,与“万艳同杯”中的“百花之蕊”为同一物事,脂批另又有点评“万艳同悲”!

看到此处,想必诸位已是知晓,冷香丸的两味主料,正是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

而原文中癞头和尚“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此异香扑鼻的药引,正是那产自太虚幻境,脂批点出“好香”的群芳髓。

“群芳髓”此名,看之像是在说百花之精,只是为何作者要把此物名称,写得这么惊悚和残酷呢?

因为,此名乃是作者有意为之。

那么,“群芳髓”,它究竟是个什么物事呢?如此命名,作者是想表达出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何“群芳髓”竟是这等奇香扑鼻呢?

这几个问题,红楼作者其实是给出了答案的,而且,答案就在原文之中.....

如果害怕,作者君建议您到此打住,不看下文,速速离开。

......

......

......

......

......

......

好吧,看来您是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继续。

自从第五回出现“群芳髓”后,后文就再未提过这个名字。

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才给我们揭开了真正的答案。

这一回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宝玉为林四娘所作姽婳词为: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关于《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的解读,之前我的专栏中已有专文解析,评论中很多读者说看得双目含泪,作者君也不知说什么好,此处也就不再赘述了。

宝玉此词中,明确点明了一句“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骨髓香”的典故,又出自江阴抗清后,一无名女子于江阴城墙上所题,极为著名的一首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以上诗中之香,是“群芳髓”中的“异香”,“群芳髓”又是“冷香丸”之药引,所以,“冷香丸”中的香味是何香?大约也不用我明言了。

再看“冷香丸”中两味主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再加上“群芳髓”作为药引,这“冷香丸”所需之原料,正是天下万民之骨髓和泪水,它所影射的,是改朝换代之际,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明清战争。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前,秦可卿先是带他去上房内间就寝。

第五回原文摘录:......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燃藜图》,“燃藜”者,通“燃黎”也,作者乃是影射黎民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宝玉“心中便有些不快”,脂批也批注:“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呃,这里要说道一下,启功先生考证这图有典故,是讲神仙劝读的故事,典故出自“刘向别传”。

我倒是好好去查了查这个“刘向别传”,发现这本书现今并不存在,也不知启功先生是从哪里找到这个“典故”的。没其他意思,只是阐述事实。

但在《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六.妖异部二》,《王子年拾遗记》中,却对刘向燃藜此事有详细记述。

史料摘录:......刘向校书天禄,专精不倦,假寝弥时。有人植青藜之杖,时夜已暗,乃吹其杖端,炯然火出。因以照向,则户内如灯烛也。向与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如目见焉。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刘向这番燃藜对话本意,“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乃是指帝王兴亡、改朝换代之事。《五行洪范》,即“洪范九畴”,是为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

所谓燃藜神仙劝人读书的解释,实为臆断。

再有第七回原文摘录:......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甲戌侧批:“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

第一条脂批中的黄柏,是味中药,苦味与黄连有一拼,用它煎汤,人喝了怕是要苦出泪来,而偏偏服用冷香丸,却得用此黄柏汤。

此苦味,正是“冷香丸”指代的战争,给黎民百姓造成的无尽痛苦。

脂砚斋还特意提醒“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有同者”,意思是悲苦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十二钗,而是天下皆同,意指万民百姓。

第二条脂批也很有深意,特意讲了一个词“梨香”,指宝钗所住之地“梨香院”,“梨香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以后空了也可为大家解读一番。此处只是告诉大家,“梨香”乃是“背井离乡”中的“离乡”。

此处亦是影射“冷香丸”所代表的战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宝姐姐在红楼一书中,在某些特定情节里,确有影射清廷之意。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服用一丸用群芳髓、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制成的“冷香丸”,是在影射清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动战争,并给大明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但是,正如我前文所讲的“情”“事”双线解析法,薛宝钗的人物角色,主要还是写“情”,红楼开篇就讲了“大旨谈情”。

只有在作者需要用她来“喻事”时,才会用某种情节或道具,来影射作者所要表达的重大事件或观点。

因此,宝钗身上的“写情”与“喻事”,一定要分开来看,否则只会让人越看越糊涂。

“情”与“事”在宝钗身上的交替闪现,给宝钗的人物身份一种割裂感。这正是我前文所讲到的,初稿作者作书本意是纪念过往并悼明为主,而改稿的创作团队却是借红楼表达自身观点为主,免不了在原有人物身上,使用影射、比托等手法。而这,也正是红楼的复杂之处,也是千万人读红楼,却有千万种理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罢,“冷香丸”的解析,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我想现在商场专柜就算有白送“冷香丸”试用装的,也不大会有人想要了吧。玩笑话。

那么,再见!

祝大家双节愉快!

最后,红楼的完整解读,在下面:

《红楼梦》的作者真的是曹雪芹吗?
2.5 万赞同 · 3629 评论回答

编辑于 2020-10-11 01:29
​赞同 1282​
​22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空山镜
空山镜
黑衣宰相居庙堂,白衣宰相在山中
1、用典。历朝历代文人喜用“冷香”指代梅花,其次是菊和莲。这三种花皆是又清又凉的香,梅和菊更是迎着冷空气盛放,莲开在盛夏却自生凉意。

众所周知,这三种花皆喻君子。

2、外儒内道。“香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虽离别亦能自安”的豁达洒脱从容的处事哲学。

3、用冷香压制“热毒”。热毒是什么?一是活泼淘气的女儿天性,因早早地操持家务过早结束天真烂漫的童年;二是济世救民的青云之志,她说,即便是男人,读了书不明理,不去辅国治民,倒不如去耕种买卖,倒是没什么大害处,她讽刺调侃趋炎附势的贾雨村,说“大热的天还来,这样的客也没意思”,她的一首《螃蟹咏》更是骂尽官场和天下禄蠹。可惜了只是个女儿身,她连哥哥都无可奈何,谈何济世,她醉心佛道之书,如同服冷香丸,不得不压。

可是,压不住的,大观园如同世外桃源,让她短暂忘记家里的烂摊子,她与姐妹们打趣玩闹,诗词歌赋,也交了知心的朋友。她虽不能科举仕途,辅国治民,却可以力所能及去帮可以帮的人,无论是谁。她对哥哥毫无办法,但是可以尽己所能善待香菱,保护柳湘莲(没她劝阻,薛家早把人抓起来了)。

所以,她注定不会是逆来顺受的迎春,或者心冷到底的惜春。

4、她像蘅芜苑里,那些诗经楚辞里指代圣人的上古香草一般,是“愈冷愈苍翠”的。就像她孩子一般活波可爱的莺儿说的那样,世人只看得到她表面的好处,她不为人知的好处,多着呢。

补充:

5、读了“淡极始知花更艳”君的回答,才知道“冷香”在唐诗里也被指代过牡丹(我孤陋寡闻了,我检讨,哈),那就更是了。牡丹,在红楼梦里,可不止一次被喻过宝钗呢。

编辑于 2019-10-21 09:43
​赞同 277​
​2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流云飞袖
流云飞袖​
流云漫卷天如雪,飞袖长舒水作裳
5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谢捷的问题。

说冷香丸,实际是说宝钗。

冷香丸之于宝钗,我觉得顾城已经说的非常到位,再说也不可能有多超越。

顾城:宝钗空而无我
​xw.qq.com/cul/20180118025249/CUL2018011802524900
关于宝钗,包括我们读宝钗的几个问题(如冷香丸、上青云、无情有情),我有一文以及补充,太长,条理比较散漫,观点也不明确,估计没有几个人能仔细阅读,但是关于宝钗这个人设,自己的认识目前大概也到此为止了,也许十年后再写出新的宝钗。

说真的,我爱宝钗如爱黛玉,我希望她俩CP。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1789 赞同 · 140 评论回答


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做宝玉的妻子?
www.zhihu.com/question/312772666/answer/658904866?hb_wx_block=0


关于读红楼,我想说的:

第一,看看写了什么,看懂有什么没写。

“不写之写”真的就有那么神奇么?我说是的。这里实际与现代西方小说创作理论是一致的。我说一下罗兰巴特的“可写的文本”理论。我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只会让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小说不是好的小说,只有当小说中有一些留白、线索甚至缺陷,需要由读者自己来填补,有一些联系需要读者自己来建立,使得读者从被动者参与到与小说文本的互动中来,主动去怀疑探索论证和印证小说的主题、实质,小说的生命力和张力才能得到最彻底的体现,读者的阅读体验才能是积极的、有成就感的。红楼为什么200多年长盛不衰,成为一门显学,留白、缺陷和后面内容的遗失,大体上与罗兰巴特的理论一致。

曹公为什么总是不按照生活的逻辑和因果关系去发展小说呢?是因为他太理解人世中的所有东西,所以,他不停地给读者挖坑,不停地给读者制造“留白”。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记忆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阅读才华,我们就可以将曹公所制造的那些“留白”串联起来的,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红楼梦》这本书比我们所读到的还要厚、还要长、还要深、还要大。可以这样说,有另外的一部《红楼梦》就藏在我们现在看到《红楼梦》里。另一本《红楼梦》正是用“不写之写”的方式去完成,是由“留白”构成的,是将“真事”隐去的。

第二,读红楼,应当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去读,不探佚、不索隐、不解密,方是正道。

余光中在《论半票读者的文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说‘半票读者’,因为在感情年龄他们给人一种‘嫩’的感觉,在文学欣赏的国度,仍属买半票的童年。……半票读者要求于文学或艺术的只是发泄,不是表现;是传染,不是启示。”

探佚、索隐、解密,最能吸引眼球,传染病毒、发泄欲望,满足好奇心。如果这样去读,一定读不懂红楼。

比如,第三十四回北静王一个爱妾死了,很多人就推断出黛玉别号是潇湘妃子,会给北静王为妾。如果从明清的制度看,基本上没有可能。明清时规定王爷要纳良家女为妾都要给皇帝打报告,明清都限制宗室妾媵数量,宗室奏选妾媵必须开明本人年纪,有无嫡子,是出于宗室嫡配无出,征选妾媵意在续嗣的考虑,得到皇帝允许后才能纳妾。而且不能纳乐户、妓女、罪女等非良女为妾。如果不强调无子,不是良家女,还不会被允许纳妾。黛玉是妥妥的官员之女,基本上也不可能成为罪臣之女(林如海已经去世多年,再犯罪?),所以黛玉基本上只能成为正妻(清代如果嫁给皇家、最低也是皇帝或者太后指婚的侧福晋、而不是因为生子而晋升的侧福晋)。你们说这种解密有何意义?

最后,应该从文学角度去读红楼。

一个叙事宏大的虚构类文学作品,按照西方小说结构的说法,认为小说应该按照“起承转合”的过程,所谓的“故事五要素”,总有一个最重要的“高潮”以实现小说的根本意义。这点,基本上所有的虚构类电影也类似。

但红楼里面,究竟哪里那一回是高潮?

蒋勋他们解说红楼,认为红楼是一部青春的颂歌,写的是美丽的青春女儿在大观园众美汇聚的天纵之情。从具体内容上看,真正让青春的狂欢得到实现的是六十三回,即王夫人、贾母都离开了贾府,宝玉过生日,在大观园里基本上所有的青春女儿都参加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回,大宴宾客之际,一群无拘无束的众女儿欢乐聚会。刚开始,是怡红院里的丫鬟们的提议,后来,黛玉、湘云、宝钗等过来了,李纨、探春、宝琴等也都来了,大部分正副十二钗都齐聚一堂,大家欢乐一番,她们走了以后,袭人、芳官又掩上门,怡红院的各位姐妹又痛饮一番,那是一次青春的狂欢,自由不羁,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极致,引人注目。有人还专门研究那天晚上十几个女孩子是怎样按顺序坐的,怎样排着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六十三回是高潮。

如果从家族兴旺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七十四回是高潮,因为说抄检大观园意味着青春欢歌的终曲,家族兴亡由此而来的转折点是高潮。

还有,从兴盛这个角度看,十三回的秦可卿出殡也可以是高潮;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也是高潮,因为是“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家族最兴之时。但是,小说这么早就高潮了吗?有点不太合理。所以,贾府抄家也应该是高潮,原因是家族灭亡了。

宝玉挨打也可以是高潮。因为你把红楼小说矛盾主线看成是父子冲突的话,父子冲突的爆发,高潮往往就是主要矛盾的爆发,那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就是高潮。

红楼的一条主线是爱情,所以如果从宝黛爱情这个主题看,第一女主的黛玉之死应该也是高潮。

红楼有这么多高潮,这怎么跟西方小说关于结构(起承转合)的分析有点不对。秦可卿出殡、元春省亲,是写由盛到衰,是盛的那个高潮,写贾府达到顶点的时候那样一种状态。后面的三十三回、六十三回、七十八回,后四十回中黛玉之死、抄家即后面的这些我们说都是高潮也都不错。所以红楼和所有的其他所有的小说都不同,它是一个高潮迭起的小说,正是这种高潮才不断地吸引着我们,让人民为之倾倒、为之赞叹,成为一门显学。

我们当代的虚构类文学作品及叙事中,假如你写90万字的小说,能不能写出这么多高潮,一直很有力量地吸引读者来阅读完你的作品,有没有这样一种高潮迭起的效果。而曹公这样不露痕迹地把红楼一步一个高潮地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展开,不断地推到一个又一个高潮。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的,未来也很难有;我们现代所有的小说家没有这个能力,放眼世界,只有很少的人有这个能力到达这个高度,比如《追忆逝水年华》。

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最基本的元素——词汇这个角度去分析衡量。记得有一个研究,张爱玲的所有的作品,字数已经远超红楼,但是她全部的的词汇量没有超过八千。而红楼的词汇量近二万,多了一倍,仅就这一个指标说明红楼的语言有多么厉害。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一个怎样的高度呀。



补充一段:冷香丸的意义(在宝钗里说的废话太多了,这里精简):

作者给了宝钗“冷香丸”,实质上是对应她内心里的欲望或者说对礼教的抗争,让她表面上做人处世,时时处处都是一个典范的淑女形象。

但是,冷香丸改变不了她的内心强大,并不被人所左右,甚至不为当时舆论所左右。

宝钗深知贾母她们喜欢什么,但是她不喜欢粉儿花儿的,就真的不戴;不喜欢妆点屋子,就不真的不用;她焉知宝玉不喜欢她的苦心劝谏,要让宝玉喜欢自己,也可以有诸多办法,宝玉也曾对她的外貌看呆,且不止一次,也曾对她的言论比如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解读喜欢得不行,为什么她不略施手段俘获这个有点意思的小表弟?

宝钗自有她的思想和坚持,“冷香丸”只是表面的意义,礼教那一套早已在宝钗身上剥离,她小小年纪已经做到了“随心所欲不逾规”。

编辑于 2019-10-29 12: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3: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宝蟾影射康熙+夏金桂影射吴三桂】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蟾宫折桂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蟾宫折桂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书·郤诜传》。 蟾宫折桂字面意思就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该成语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蟾宫折桂

成语注音
ㄔㄢˊ ㄍㄨㄥ ㄓㄜˊ ㄍㄨㄟˋ

成语拼音
chán gōng zhé guì

成语出处
《晋书·郤诜传》


近义词
月中折桂、金榜题名

语法结构
主谓式

语法功能
作谓语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蟾宫折桂”。 [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亮上有棵桂树高达五百丈,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古人演绎出了无数个版本,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关于蟾宫折桂的传说和掌故,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两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来当柴烧,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

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不久,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地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树的顽强生命力。可能这正是古人选中桂树寓意高就和及第的原因。[2]

参考资料
1.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  . 学习啦 . 2021-06-23 . [2023-12-29]
2.蟾宫折桂的意思(蟾宫折桂的典故)  . 爱平乡 . 2023-05-30 . [2023-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宝蟾影射康熙+薛蟠影射多尔衮+鲍二家的影射孝庄太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浅谈红楼:宝蟾为什么要攀上薛蟠?
小谢有事说
2018-11-06 10:57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小谢有事说,坚持每天都为大家更新原创佳作。
在红楼梦里面,多的是吃醋的妻子和争宠的小妾,就算是比较和谐的,也少不了会有争端。但是其中就是一对比较特殊的情况,夏金桂跟宝蟾。宝蟾是夏金桂带过来的丫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跟夏金桂是一条心的。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下,宝蟾应该是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家小姐身边,就算是被收到了房里也坚决不能让主子碰。不然的话,跟小姐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不那么好相处了。
但是宝蟾跟夏金桂之间却不是这样的,她们跟大多数的妻妾关系不太一样。宝蟾是夏金桂亲手送给薛蟠的,这件事情,不管是对于夏金桂来说还是对于宝蟾来说,好像都没有什么不乐意的。不仅如此,宝蟾知道了自己要被夏金桂放在那么尴尬的地位上的时候,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气,反而还表现的比较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金桂身边难容身
夏金桂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书中多次提到说夏金桂当时在自己娘家的时候早就被宠坏了,所以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的十分任性,根本容不下别人。香菱只不过是偶尔说了一下夏金桂的名字,夏金桂就觉得她对于自己十分不尊重,处处针对香菱。宝蟾虽然跟夏金桂表面上关系比较亲近,但是也是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的。
而且宝蟾既然是从小跟着夏金桂一起长大的,按照夏金桂的脾气应该也没少受气。而且夏金桂在后来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满意的,所以对于所有人都经常的发脾气。身为主子的薛蟠、薛姨妈这些人都经常要受她的气,更不用说宝蟾这样的奴才了。甚至后来我们可以看到,夏金桂只是因为觉得香菱对她不尊重,就甚至想要杀了香菱。在这样的主子身边做事情,宝蟾怎么能够放心呢?所以,宝蟾迫切的想要逃离夏金桂的摆布,给自己找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薛蟠好色有路径
薛蟠本身是一个对于美色非常在乎的人,他可以为了美色去做很多事情。而宝蟾本身是有一定的姿色的,所以这一点是可以吸引薛蟠的。而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薛蟠捡到宝产之后就对于宝蟾非常的动心。在宝蟾给薛蟠送茶的时候,薛蟠就偷偷地去捏宝蟾的手。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主子跟奴才之间,其实就已经意味着这两个人之间要出现情况了。
显然这三个当事人都是很明白这样做的意思的,所以三个人大概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宝蟾作为一个心心念念想要脱离夏金桂管制的人,当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往上爬了。而她对于薛蟠的暗示,薛蟠也是看得到的,之后更是因为这件事情不断的恳请夏金桂。夏金桂正好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欺负香菱,正愁着怎么跟薛蟠说呢?现在有了宝蟾作为这个借口,当然就乐意做个人情了。所以宝蟾,就这样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开启新生活的路。

为求自主换生活
宝蟾是一个心里面很有一些谋划的丫鬟,不然的话,她也不可能在那么刁蛮的夏金桂手里面生活那么长的时间还没有跟夏金桂闹翻。可能对于有的丫鬟来说被收成主子的房里人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是对于宝蟾来说完全不是这样子的。
这对于她来说,就是一条非常难得并且有效的路径,通过这条路,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夏金桂的制约。这样,她自己的人生的自主权,就有一部分悄悄的回到了她手里面。而且当她的身份不只是夏金桂的丫鬟,而是上升到了薛蟠的房中人的时候,不断有很多人开始渐渐的忌惮她讨好她了,就连夏金桂也不怎么敢于明目张胆的欺负她了。所以,攀上薛蟠,其实是宝蟾为了自己的人生而走的一步棋。

所以,小编认为,宝蟾选择攀上薛蟠,并不是贪图这薛蟠对于她暂时的宠爱,而是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可以获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来实现自己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的梦想。她清楚的明白薛蟠的爱并不会长久,就算是成了薛蟠的房里人其实也不能怎么样。但是她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逃离夏金桂的魔掌,这样的话,不仅她所身处的环境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且生命安全这方面会获得很大的保障。宝蟾,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呐!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本文是小谢有事说对于《红楼梦》的一点个人体会,谢谢你的阅读。
百家号独家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蘅芜苑真是蛇窝吗?薛宝钗和金玉良缘的来历,藏在大荒山的传说中
播报文章

特立独行的人
关注
2022-02-25 23:36
85后岁肺结节注意:肺部结节试试这个办法,很灵很管用!
85后岁肺结节注意:肺部结节试试这个办法,很灵很管用!
尿酸大于420的注意:饭后一个习惯,痛风疼痛连夜改善
尿酸大于420的注意:饭后一个习惯,痛风疼痛连夜改善
“你~,还要多久,我快不行了!”她憋红了脸,满头大汗...
“你~,还要多久,我快不行了!”她憋红了脸,满头大汗...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有神话背景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报恩,通灵玉是女娲补天石历劫。那么作为女二号的薛宝钗来历是什么?

薛宝钗能和林黛玉并列十二钗正册榜首,她的来历必然也不是泛泛之辈,按照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风流冤孽造劫历世”的说法,她必然是一位关键人物。

长久以来,有人推测薛宝钗前世是孽鬼,有人推测是毒蛇,蘅芜苑就是个冰冷的蛇窝等等众说纷纭……但其实细细分析看来,薛宝钗的来历和她苦苦纠缠的“金玉良缘”可能源自一处,那就是《红楼梦》开卷中大荒山的传说。




薛宝钗和“金玉良缘”都来自大荒山,她和林黛玉注定不能共存

《红楼梦》的神话背景其实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历劫报恩的故事,一条是女娲炼石下凡享受人世贫富悲欢的故事。

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线很好理解,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生和爱情;而女娲石下凡的故事,就是“补天石”通灵玉的遭遇,薛宝钗就是为了通灵玉而来。

那么,要搞清楚薛宝钗的来历,首先要详细地探寻“通灵玉”的来历。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作者交代得很明白,通灵玉本是女娲练就的补天石,户籍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这块石头可厉害了!试想女娲随便甩甩泥巴就能化成人类这种高级动物,这块补天石可是她耗尽心血用高级材料制成的法宝,它天生就比人类高很多个档次。




所以,它自带灵性,很知道好歹,因为没能去参与补天这个大工程,内心非常遗憾,经常在哪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除了在那抱怨,它也没闲着,天长日久,就锻炼成精了。

它虽然没有耳朵,却能听懂一僧一道的谈话,虽然没有嘴巴,却能开口恳求僧道携带它去红尘中“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虽然我们不知道神瑛侍者为啥下凡,可补天石下凡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它就是奔着人间的荣华富贵去的,它想要追求的是红尘的繁华。这就和《红楼梦》故事中薛宝钗一生的追求一摸一样了,他们的目标一样世俗又庸俗。

那么薛宝钗和补天石什么关系呢?作者为啥又要安排薛宝钗用“金玉良缘”攻略贾宝玉?其实很简单,薛宝钗和补天石是老乡关系,他们都来自大荒山。




只要把《红楼梦》开卷的神话故事,结合《列子》、《淮南子》和《山海经》等神话典籍来看就能找到答案,“大荒山”并不只是荒唐的意思。

《红楼梦》作者引用的“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和《淮南子》中,主要就是讲述共工撞塌了撑天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只不过在很多其他的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地点在天台山,而《红楼梦》的作者给安排到了大荒山。

那么大荒山到底在哪里?答案是:在《山海经》里。

“大荒山”就是《山海经》里的地名,《山海经》标题中的“山”,主要就包括大荒山。而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有女娲的记载,她是一位创世女神。

更妙的是在《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山石和金玉的记载,其中就隐藏着薛宝钗的来历,简单举几个例子看一下:

水生蚘蜃,山生金玉,人弗怪也。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至此,在《红楼梦》作者采用的大荒山神话体系中,已经出现了“金玉”、“草木”,山上有多有金玉共生,但是有金玉的山上经常没有草木。

正好就对应了《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和林黛玉这个“草木之人”不能共存。

那么,薛宝钗的来历已经呼之欲出,她携带着“金玉良缘”,追寻下凡享受的补天石“通灵玉”,她的本是大荒山中的一条蛇。

因为在《山海经》的大荒山中,伴随金玉共生,同时高频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蛇。

再往东四百里,是座蛇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又东三百里曰彭龇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其中多肥遗之蛇。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

薛宝钗的前世是蛇:书中至少有十几处暗示,性情习性都很相似

《红楼梦》中关于薛宝钗前世是蛇的暗示至少有十几处,有的是我自己找到的,有的是别人早就写过的,一起发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1、蘅芜苑就是翻版的大荒山

历来蘅芜苑的设计都是重点吐槽对象:“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多山石,无草木,这不就是《山海经》里面的大荒山翻版吗?这就是蛇喜欢居住的环境,连院子门口都令人感觉“阴森透骨”。

更妙在蘅芜苑的“苑”本身在古代是养禽兽囿的地方,《说文》中有云:苑,所以养禽兽囿也。这么好的省亲别墅,这么敞亮的五间大房子,叫什么不好呢,非要叫个“苑”。

蘅芜苑中的藤萝薜荔都是藤曼,像蛇一样形状的攀附植物,古代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而且比如“薜荔垂蛇延,奇石立赑屭”、“龙蛇松薜荔,虎兕石莓苔”、“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等等,的确是很像一个群蛇盘踞的蛇窝。

其中蘅芜苑中数量极多的蘼芜,偏偏可与草药蛇床以假乱真,郭璞曾描写道: “蘼芜香草,乱之蛇床,不损其真,自裂以芳。”书中描写蘅芜苑时,有贾政的清客题咏:“蘼芜满手泣斜晖”出自鱼玄机的《闺怨》诗,也有暗示宝钗将来守寡哀怨的意思。

薛宝钗“雪洞”般的房间就更别提了,简直就像个蛇住的山洞一样,哪里有半点少女闺房的样子,怪不得贾母气的大发雷霆,连说“不像(话)”“很离了格儿”“忌讳”等等。

2、薛宝钗的姓名和家族人名都与蛇有关

薛宝钗姓薛,即雪,是寒冷的东西。薛宝钗的大名不详,但是“钗”字拿走金字旁就是“叉”,形状的确像一个蛇。参考下面这张图,古代“叉”字的三种写法,然后对照第四章的蛇形,是不是很像?拿走的金字旁就是薛宝钗佩戴的黄金锁。




《红楼梦》薛家人的名字也都用“虫”字旁,薛蟠、薛蝌,蟠、蝌都是弯曲盘绕的形状。注意“蟠”并不一定是指蟠龙,蟠虵就是一种蛇。

包括薛宝琴的名字,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也有琴虫,是兽身蛇身,郭璞注解:“琴虫,亦蛇类”。

甚至薛宝钗的嫂子夏金桂,在《山海经》中居然也能找到对应:“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约都是来自大荒山的一群蛇虫精魅。

3、有骨不能自立的攀附本性

蛇明明是脊椎动物,但全身柔软,不能自立,喜欢爬行攀附。薛宝钗明明有家有业,有母哥哥,但是多年来却赖在贾府,拼命想要借东风,攀附权势,费劲心机钻营要给贾府当儿媳妇,好像离开贾府就活不下去了一样。

这种姿态,就和蛇类一摸一样,自己没有造窝的本事,一天天的不是钻山洞下蛋就是想夺占别人的窝过冬。

4、滴翠亭宝钗亲口说出自己的本相

薛宝钗在滴翠亭偷听了丫鬟小红和贾芸私相授受的隐私,这种偷听墙角的鬼祟行为本身就阴微卑鄙,却又害怕被发现引发祸事,直接甩锅嫁祸给了无辜的林黛玉。

她骗小红和坠儿说:“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这就等于是不打自招了,林黛玉根本不会钻山洞,却无缘无故就被蛇咬了一口,薛宝钗就是那条会咬人的毒蛇。

5、清晨和夜间活动频繁

薛宝钗在贾府追逐宝玉的习惯,很符合蛇的行为习惯:喜欢在傍晚和清晨活动。

她也喜欢清晨和晚上往宝玉屋里钻。一大清早大老远来找宝玉,比宝玉去隔壁屋里找黛玉和湘云还要早,晚上更是抹黑来寻访,也不管宝玉喝醉了,坐在哪里聊天聊不够。

气得晴雯骂她:“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这就说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宝钗尤其喜欢晚上来。

6、作者几次重点凸显薛宝钗冷血无情

薛宝钗的冷血无情是作者重点描绘的人设,几处浓墨重彩地写,正面写完侧面写,生怕读者看不懂。

薛宝钗的花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直接点题骂她无情;宝玉在她搬出蘅芜苑之后,宝玉再次印证“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无情的人自然要做无情的事了;金钏跳井,一死证明清白,薛宝钗冷冷地表示这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可惜,多给点银子就完事;尤三姐和柳湘的悲剧,薛宝钗认为“是他们前生命定”;亲哥哥薛蟠被打得爬不起来,宝钗笑着表示:“这不是什么大事”……

薛宝钗这种近乎没人性的冷血无情,就像一条冷血的蛇一样。就连她解开排扣,吸引宝玉闻到的她身上的香气也是“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还真是怪瘆人的。

7、清虚观《斩白蛇》对应贾母和张道士联手打击薛宝钗

薛宝钗得到了端午节赐礼,戴上红麝串晃呆宝玉的眼。贾母就筹划了清虚观打醮。偏偏在当天演的一出戏是《白蛇记》,讲的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 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台上唱着《白蛇记》,台下贾母和张道士联手打击金玉良缘,表示宝玉不能早娶,宣示她对宝玉婚姻的控制权,可不就是也斩断了薛宝钗这条蛇妄想的姻缘吗?

唐传奇中也有两个《白蛇记》的故事,讲述的都是白蛇化作美貌女子,以声色引诱官宦子弟,导致这俩官宦子弟都惨死。对比一下薛宝钗对宝玉解排扣、绣肚兜、露酥臂等行为,实在是非常的讽刺。

更巧合的是薛宝钗在自己的《白海棠》一诗中也有“欲偿欲偿白帝凭清洁”的词句,再次提到了白帝,呼应了前面的《白蛇记》故事。

既然薛宝钗可能是来自大荒山的蛇精蛇怪,大荒山有那么多怪蛇,她是哪一种呢?这个实在是不好说,因为《山海经》中的怪蛇特别多,有的多手多脚,有的长着翅膀,有的长好几个脑袋,有的一出现在人间,就会引发大旱。

薛宝钗是哪一种蛇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奔着“通灵玉”来人间的。大约她也是借着补天石的灵气,修炼了一些道行,躲在石头后面听到了补天石和僧道的谈话,觉得还有这等好事,不如趁机会也去享受一把,给补天石打打辅助,顺便沾个光。

薛宝钗是全书最关注“通灵玉”的人,她和补天石都热衷追求荣华富贵

根据开卷神话故事中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交代,这些下凡来的神仙精怪是来人间“造劫历世”的,“历世”很容易理解,就是经历人间世道中的各种滋味,感受一把做人的苦乐酸甜,古代很多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精魅都喜欢这么干,这是他们提升修行的一种方式。




“造劫”可以理解为经历劫难,也可以理解为制造劫难,没有必要因此附会说薛宝钗是专门来搞破坏的,因为她的目的其实和补天石“通灵玉”一样,追求功名,享受红尘繁华。

补天石恨自己不能补天的心情,其实是和薛宝钗的青云志一样,他俩从一开始就是同一种人。

幻相入世是补天石借着僧道的助力,搭上了神仙历劫的顺风车,走了捷径,直接一步到位,来到了荣国府享受到了一切。

可是薛宝钗前世的蛇精没有这个运气,它的修为大概不高,所以拼尽了全部运气,也没能生在官宦贵族之家,只投到大富之家的皇商薛家做了个富家小姐。她对人世间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追求,也就是薛宝钗内心的一股“热毒”,必须要靠“冷香丸”才能压制。

因为蛇本性是冷血动物,体内有热毒会折磨得她浑身难受,这也是她追求世间享乐要付出的代价,想要解除这种痛苦,那就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富贵安乐。

那么在古代封建社会,想要长久的享受繁华快乐生活,就必须要有权有势。可她是个女子,自己不能出人头地,去社会上大展拳脚,想要有权有势,荣华富贵只能寄希望于父兄以及丈夫和儿子。

悲哀的是她幼年丧父,哥哥是个废物,还断送了她选秀的路。薛宝钗很聪明,她很明白薛家衰败了,贾府也在走下坡路,任凭神瑛侍者下凡的贾宝玉这么胡混下去,只怕很快就要“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那么她和“补天石”的好日子可就全完了。

她只能在通灵玉的主人贾宝玉身上狠下功夫,催逼着宝玉去学好,读书科举,仕途经济,她自己也在贾府各种折腾,想要借东风,都是在追逐长久的荣华富贵。

说白了,神瑛侍者下凡的贾宝玉就成了薛宝钗和补天石追求人间欢乐的工具人,“金玉良缘”是薛宝钗和补天石的“金玉良缘”。宝钗真的是全书最关注宝玉通灵玉的人,她在书中三次正面攻略宝玉的“通灵玉”。




头一次就是和宝玉互看通灵玉和金锁,她非常主动的提出要先看宝玉的玉,并且由丫鬟莺儿引出了她的金锁,完成了金玉在大荒山之外的人间首次碰撞。宝钗全程表现得非常主动,以至于不避讳得解开了排扣,让宝玉趴在自己身前看,还闻到了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凉凉幽香。

第二次是宝钗去看莺儿给宝玉打络子,当时宝玉正让莺儿打一个络子把汗巾子络住。宝钗来了就表示这个:“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然后还专门提出要用金线打才好看。

第三次是宝钗在红香圃行“射覆”酒令,满席那么多事物她不管,只盯着宝玉的“通灵玉”做文章。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是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

可见,薛宝钗一门心思想的都是“通灵玉”,相反对于贾宝玉本人她经常冷嘲热讽,各种看不上,认为他是“无事忙”“不中用”,这说明神瑛侍者根本不入薛宝钗的眼,她关注的是补天石“通灵玉”,那才是她的官配。




补天石对薛宝钗的追逐和迷惑也不是没有反应的。在第二十五回宝玉遭魔魇的时候,“通灵玉”已经失灵了,根本不能再保护贾宝玉,这时候一僧一道又来了。

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

“通灵玉”在人间失灵的原因竟然是“被声色货利所迷”,谁给他带来了“声色货利”,其中当然少不了薛宝钗的一份功劳,因为宝玉看呆了的酥臂是宝钗的,宝玉梦到的兼美也是“鲜艳妩媚,似乎宝钗”,宝钗还想规劝引导他前往仕途经济的名利场去“扬名显身”。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宝玉总是那么抗拒“金玉良缘”,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摔玉,还要把玉砸个粉碎。因为这个“通灵玉”本质就是个热衷声色享乐的补天石,也是神瑛侍者在红尘中的一道枷锁,是一种带着引导性的牵绊。

更要命的是薛宝钗这个大麻烦,害得他和林黛玉的感情平地起波澜,生出不知道多少矛盾和忧愁。

神瑛侍者只想和林黛玉再续“木石前盟”,瑛也是石头,林黛玉是和金玉不能共生的草木之人。神瑛侍者其实一直都很想甩掉和他一起来到人间的“通灵玉”。

可怜的“通灵玉”在前期还经常用旁观者的视角出来说话,后来干脆就一直沉默了,大概是被宝玉摔怕了,干脆轻易不再出现。而它作为被神瑛侍者携带而来的附属品,终究也是无力影响贾宝玉的人生抉择和家族命运,当贾府倾覆,宝玉潦倒出家,“通灵玉”自然就“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重新回到大荒山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本是以石头的口吻记叙出来的故事,石头当然把自己当成仅次于宝玉的男二号,那么和他渊源深长的薛宝钗做女二号根本一点也不奇怪,毕竟薛宝钗是和补天石有共同追求的,而且在故事中也是把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历劫过程搅合的属实不轻。

《红楼梦》中照应女娲补天神话的地方还有一处,那就是《红楼梦》故事正文的开篇头一句:“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其中的“地陷东南”出自《淮南子卷三·天文训》:“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照应了全书整个故事其实都是荒唐无稽世界中的梦幻泡影,真真假假,让读者难以分辨。

青松鹤鸣/特约供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娲影射神瑛侍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2:57 , Processed in 0.0756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