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传国玉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2: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宣 -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孔宣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原为“瞠目细冠红孔雀”,堪称是世间第一只孔雀,是殷商驻三山关的镇关总兵官,后调往镇守金鸡岭,骑马持刀,独门神通是“五色神光”,五行内无物不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孔宣

兵 器  
偃月刀


身 份
商朝三山关总兵

师 父
准提道人

目录
1相关诗词
2古神鸟
3孔宣实力展现
4人物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有诗云

斋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主荷叶有风尘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

知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

古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折叠编辑本段古神鸟
孔宣:上古洪荒时期生于天地之间的第一只孔雀,母亲是上古神鸟凤凰,又名玄鸟,传说“天降玄鸟而生商”(《诗经·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凤凰涅盘后,孔宣代替母亲承担起保护成汤江山的职责。在金鸡岭大战中,被西方极乐世界准提圣人降伏。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孔雀为凤凰之子,继承了母亲凤凰涅盘的本领,自然非常非同凡响。 凤凰即玄鸟 玄鸟生商 所以孔宣不属于任何一教[1]。

折叠编辑本段孔宣实力展现
孔宣战燃灯

燃灯曰:“你这孽障!你自恃强梁,口出大言,毫无思忖,必有噬脐之悔!”孔宣大怒,将刀一摆,就来战燃灯。燃灯口称:“善哉!”把宝剑架刀,才战二三回合,燃灯忙祭起二十四粒定海珠来打孔宣。孔宣忙把神光一摄,只见那宝珠落在神光之中去了。燃灯大惊;又祭紫金钵孟。只见也落在神光中去了。燃灯大呼:“门人何在?”只听半空中一阵大风飞来,内现一只大鹏雕来了。孔宣见大鹏雕飞至,忙把顶上盔挺了一挺,有一道红光直冲牛头,横在空中。燃灯道人仔细定晴,以慧眼观之,不见明白,只听见空中有天崩地塌之声。有两个时辰,只听得一声响亮,把大鹏雕打下尘埃。孔宣忙催开马,把神光来撒燃灯。燃灯借着一道祥光,自回营来;见子牙陈说利害,“不知他是何物。”

孔宣战陆压

陆压出了辕门,见孔宣全装甲胄。陆压问曰:“将军乃是孔宣?”宣答曰:“然也。”陆压曰:“足下既为大将,岂不知天时人事?今纣王无道,天下分崩,愿共伐独夫。足下以一人欲挽回天意耶?甲子之期乃灭纣之日,你如何阻得住?倘在高明之士出来,足下一旦失手,那时悔之晚矣。”孔宣笑曰:“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甚么天时人事!”把马一愰,来取陆压。陆压手中剑急架忙迎。步马相交,未及五六合。陆压取葫芦欲放斩仙飞刀;只见孔宣将五色神光望陆压撒来。陆压知神光利害,化作长虹而走;进得营来,对子牙曰:“果是利害,不知是何神异,竟不可解。贫道只得化长虹走来,再作商议。”子牙听见,越加烦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孔宣的本来面目是世间第一只孔雀,得道修为人形,而后又入仕官至三山关总兵,张山阵亡后,被纣王调至金鸡岭前线阻挡周军入关,登场后连打洪锦、雷震子等数十员大将,逼得姜子牙高悬免战牌,连燃灯道人也收服不了。最终,姜子牙请来西方的接引道人,才将孔宣击败[2]​。

参考资料
1.孔宣  . 名人简历 . [2023-12-21]
孔宣 - 孔子十三代孙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孔宣,孔子十三世孙孔藂(cong)玄孙孔臧的从玄孙。







基本信息
  • 本名

    孔宣

  • 所处时代

    汉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 身份

    孔子的第13世孙


人物生平

西汉元康四年(前62年),汉宣帝下诏以长安公士孔宣复家,世代免除赋税徭役。




刘询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

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联合乌孙打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各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

黄龙元年(前49)十二月,刘询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葬于今天西安市南郊的杜陵



汉家制度诚堪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寒仙子
[ guǎng hán xiān zǐ ]
基本解释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详细解释
1. 【解释】: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2. 【出自】: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环珮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鬓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

辞书解释
指月神嫦娥。明高明《琵琶记·中秋望月》:“香霧雲鬟,清輝玉臂,廣寒仙子也堪並。”亦借指美女。明周朝俊...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汉语大词典(第一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为何不娶林黛玉娶了薛宝钗?故事原型是宋代文坛的一出悲剧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曹雪芹由张金哥退婚案作引,穿插袭人被卖的情节,以宝钗扑蝶伏线,引出《孔雀东南飞》和《梁祝》的故事铺垫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人故事。

《孔雀东南飞》侧重薛宝钗被娘家“出卖”,林黛玉被王夫人嫌弃退婚外嫁而死的细节伏笔。

《梁祝》侧重的,是黛死钗嫁后的三人归宿。


但细琢磨就会发现尚缺失一环,就是王夫人除了家世之外,坚决反对林黛玉的原因,以及林黛玉外嫁之事的细节模糊。

虽说《梁祝》中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再聘于太守之子,却都与林黛玉外嫁潇湘妃子不相匹配。

那么,原文中还有没有其他故事线索呢?答案肯定是有,却恰好着落在袭人、晴雯和香菱三人身上。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袭人等三人都是草木人,之前讲过都为林黛玉之影谶。

但她们三人身上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线索”,一般人不太注意,就是都和陆游有关。

花袭人和晴雯的名字,是贾宝玉取自陆游的《村居书喜》一诗: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一个温柔周全,一个爽快明媚,恰为二人名字:袭人与晴雯。


她二人一为贾母选中要为贾宝玉之妾,一为王夫人选中要为贾宝玉之妾,结果双双不得遂愿。

晴雯被王夫人撵走后死去。

袭人被王夫人辜负后外嫁蒋玉菡。

这就极类似《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遭遇了。

香菱也与陆游有关。

陆游有诗提到菱花:裹时嬾复呼儿问,一匣菱花每在傍。

香菱在贾府的第一次出场,就是薛姨妈让她拿出一匣宫花给周瑞家的去送诸人。

“送宫花”一段故事,不好说曹雪芹是否因陆游这句诗设计,但香菱与陆游的另一个缘分,就要说到她学诗那件事儿上。

(第四十八回)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陆放翁就是陆游。林黛玉断然拒绝香菱“喜欢”陆游,只说“浅近”不可学。

其实陆游一生诗作颇多,经典也自不少。林黛玉若觉得这首《戏作长句二首》不好,自可讲说其他好的,毕竟香菱“喜欢”。

可林黛玉干脆将陆游一笔抹杀,提也不提,直接让她去读王维、杜甫和李白等。

陆游比之前辈固然稍逊。可林姑娘的立场似乎也有些绝对。

联系她曾说不喜欢李商隐,很难不让人勾起她是否也是对陆游的为人有意见。

李商隐与宋华阳的爱情,被玉真公主棒打鸳鸯,酿成悲剧。也是类似《孔雀东南飞》的意思。

如此一想才恍然大悟,原来林姑娘不喜欢陆游,不就是因为《钗头凤》么!

要不说历史的悲剧总是相似。

《孔雀东南飞》,《梁祝》,李商隐与宋华阳,牛郎与织女,《钗头凤》,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些爱情悲剧的背后都有一个棒打鸳鸯的父母,尤其是“母亲”。


陆游所娶的结发妻子叫唐琬。是其母舅唐闳的女儿。

唐琬与陆游的亲缘,像王熙凤与贾宝玉的姑舅关系,与林黛玉和贾宝玉反了过来。

但陆游母亲唐姑妈对她这亲侄女嫁作的儿媳妇,却远不如王夫人对凤姐。

唐琬与陆游青梅竹马,长大后就结成夫妻。婚后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却不免少年情浓,甜蜜过头。

不知道陆母是吃醋,还是真看不惯儿媳妇“轻浮”,很快便对唐琬横挑鼻子竖挑眼,认为她耽误了儿子的奋进和前程,便强逼陆游休了唐琬。

这一幕何其眼熟,不就类似焦仲卿的母亲么?归总一句话就是:我的儿,为娘的是为你好!

虽说陆游和焦仲卿心中,可能都不认为他们的娘如此行事是为他们好,但古人崇孝,也不敢真违拗母亲。万一老娘一哭二闹三上吊,闹起来他可真会被千夫所指,前程尽毁。

说不得两个孝子只得含泪休妻。

陆游比焦仲卿的“嘴炮画大饼”要好些,写了修书安慰了母亲后,便将唐琬金屋藏娇于别院安置,想着等母亲消气后再得缓颊。


陆游聪明,她老娘也不傻。知子莫若母,休了媳妇藏起来就以为没事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小子赶紧给我重新娶媳妇……于是,陆游“被迫”另娶稳重的王氏女子为妻。彻底与唐琬断绝,绝了她的希望。

不得已,唐琬也只能由家人作主,再嫁给了皇家后裔名赵士程者。

比较陆游和焦仲卿,会发现一个重大问题:陆游比焦仲卿有钱。

所以,焦母图财休儿媳。陆母图“贤(她认为)”休儿媳。

焦仲卿母亲因刘兰芝家世寒微,不能帮助焦仲卿而休她。

陆游母亲嫌唐琬轻佻,诱使陆游不求上进而休她。

王夫人两者兼具。选择薛宝钗,是为薛家之财。咬定晴雯狐媚勾引贾宝玉,含沙射影林黛玉。

刘兰芝和唐琬有一项就成悲剧,林黛玉两者兼具,岂能不被棒打鸳鸯?

至于唐琬再嫁之人是皇族赵士程,终于贴合了林黛玉的潇湘妃子线索,再嫁是做异国王妃。说明曹雪芹在设计林黛玉再嫁情节,更多参考的是唐琬嫁皇族的故事。

贾宝玉面对母亲王夫人反对林黛玉,与他的两个前辈一样束手无策。

但从陆游“金屋藏娇”的举动看,贾宝玉日后当有拼命维护林黛玉的举动。后文讲到石呆子失扇子时,会涉及相关的内容。

不管贾宝玉如何不愿,他终究也像陆游和焦仲卿一样认命。


焦仲卿有勇气自尽而死。那是汉末礼教没有那么严重的束缚。到了陆游的南宋,他就不敢了。只能乖乖续娶了王氏为妻,让母亲满意。

陆游续娶的王氏也要注意。薛宝钗的母系就姓王。在三生石那一回提到四大家族姓氏由来时,就讲过薛宝钗的人物原型极为类似王宝钏,不排除薛家之薛源于薛平贵。

若再根据陆游续娶王氏,贾宝玉续娶薛宝钗对照,此说并非无的放矢。

唐琬的结局不多赘述,陆游一首《钗头凤》要了挚爱的命,他却活了八十多岁寿终正寝。林黛玉能喜欢他才怪。而她最怕贾宝玉步陆游、焦仲卿后尘,事实却是避无可避。

贾宝玉更不敢像焦仲卿那样殉情,却也无法像陆游那样与妻子相守,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8-06 09:5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琬
唐琬,南宋越州山阴人,著名才女,是陆游的表妹,与陆游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唐婉的评价后人有:唐琬的一滴清泪,缠绵悱恻了整个南宋文学史。尽管唐琬也留有一首谁读谁落泪的《钗头风》,但,她得以流芳千古,完全是借助了爱情的力量,虽然,这爱情是个“有缘无分”的典型。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词。1156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唐琬 - 人物简介
唐琬,南宋越州山阴人,著名才女,是陆游的表妹,与陆游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后因陆母的反对,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唐琬 - 故事传记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唐琬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的词以《钗头凤》最为有名。据说当时只留下“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其余为后人补上。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陆游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这种深挚无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爱情,真是爱情的千古绝唱。作为一个女人,能在死后那么多年仍然不断被爱人猝心悼念,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了。

唐琬 - 陆游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于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陆游共有七子。《陆游年谱》中有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唐琬 - 春波桥
绍兴沈园是古代越中名园之一,也是纪念爱国诗人陆游的地方,一直是人们向往之所,而座落在那里的一所普通石桥也因陆游的名诗,而长存千古,成为诗人墨客寻胜问幽之处。史传,陆游初娶唐琬,琴瑟和谐,感情弥笃,但其母不悦,终于两人分离。十年后一个暮春时节,重游沈园,不期邂逅相遇,陆游无限惆怅,唐琬为之敬酒,陆游追忆往昔,情不自禁地赋词一阙。题为《钗头凤》,唐琬看后,十分感伤,亦和《钗头凤》词一首,不久唐在郁郁悲苦中死去。此事,对陆游打击极大,终生难忘,以后每至沈园,总想起宫墙题词、唐琬旧情。庆元二年(1196)陆游已7 2岁,又春游沈园,睹物伤情,即作七绝二首, 题为《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81岁时,又写《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亭园》七绝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后人就依陆游这些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绿蘸寺桥春水生”,改此桥名为“春波桥”。春波桥就由陆游诗名闻遐迩。
唐琬 - 后人评论
对唐婉的评价后人有:
唐琬的一滴清泪,缠绵悱恻了整个南宋文学史。尽管唐琬也留有一首谁读谁落泪的《钗头风》,但,她得以流芳千古,完全是借助了爱情的力量,虽然,这爱情是个“有缘无分”的典型。

唐琬 - 故事点评
唐琬是大诗人陆游的表妹,出身望族,自幼聪慧,人称才女,与陆游青梅竹马,志趣相投。19岁时,被陆游娶回了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该是怎样的一段红袖添香的日子啊。如此才子佳人,理当是又一个赵明诚李清照式的组合了。可造化弄人,偏偏陆游的母亲对这个如花似玉娇滴滴的儿媳妇一万个不满意,活生生地把二人拆散了。
    
陆母不满意这段婚事的真正原因至今已不得而知了。她也许是担心儿子沉湎于儿女私情,忽视了学业,也许是儿媳的过于优秀,使她有了“小麻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隐隐担忧,也许是唐琬一直没为陆家生个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让她顿生恶心。反正伉俪情深,琴瑟甚和的陆游夫妇慑于母亲的压力,要和爱情说再见了。恩爱夫妻转瞬之间变作劳飞燕,陆游另娶,唐琬改嫁。
    
多情自古伤离别。至今我已无法想象唐琬走出陆家大门时那眼神该是怎样的哀怨、惆怅和恋恋不舍,也无法想象当他们听说对方又走进婚姻殿堂时怨恨、无助和落寞的心情。但沈园的邂逅,让他们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都还如此的在意。
    
在沈园,陆游很意外的碰到了唐琬和赵士诚夫妇。甜蜜的回忆很痛苦地袭击了陆游,他难以自已,对着粉墙,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钗头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如血的夕阳下,一条长长的背影,伴随着惆怅,一拖就是千年。 次年,唐琬独自一人又来沈园了。是重温旧梦,还是渴望又一次意外的相逢?然而,留给她的没有意外,只有那首词。泪水涟涟中,唐琬,也只有唐琬读懂了陆游的字字血,声声泪,她以爱回应着陆游爱的呼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两颗心,两首词,此时此刻,完全的融合在了一起。婚姻不在了,爱情却还是一样的固执。

好女人生如夏花,唐琬终于还是愁怨而死。 那双痴痴的大眼睛,带着无穷的心事和幽怨,轻轻到,又是不舍地,闭上了。而沈园,成了一个象征,永远荡漾在陆游心间。1192年,68岁的陆游回沈园时写下了“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的诗句,想表达的仍是无边的思念之情。1199年诗人作“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年迈的老人,脑海里闪现的仍是“她”的惊鸿倩影啊!1205岁的一个夜晚,年过80的老陆游又一次梦游沈园了,“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细细算来,这个时间,当是陆游和唐琬结婚的60周年纪念了吧。
    
生命可以结束,爱却没有尽头,能千古传唱的,都是爱情的神话。
唐琬 - 影视作品
大型中国舞剧《唐琬》
主要演员
邵俊婷、谷晓祎、刘岩、汪子涵   

一部根据王传亮先生同名剧本编创而成、由北京舞蹈学院集体创作、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之精华的年度大型中国舞剧《唐琬》,即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剧院进行第二轮演出。

舞剧《唐琬》以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为主要表演阵容,由分管舞团的副院长明文军任制片人,青年舞团团长张欣任监制,剧中几位主要演员刘岩、汪子涵、邵俊婷均为该团优秀青年演员,并在国内舞蹈大赛中屡获大奖。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新秀,曾在张继刚编创的舞剧《一把酸枣》和舞剧《我的牡丹亭》中担任主角的谷晓祎在本剧中出演唐琬一角。

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女的唐琬初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伉俪相爱,后被陆母所迫离异。十年后,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之“红酥手”词于残壁,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钗头凤》之“世情薄”,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陆游又数访沈园,赋诗述怀,又留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千古绝唱。

沧桑已变,故园渐颓,800年间,文人雅士、迁客骚人流连忘返于此园。王传亮先生在嘉兴任职期间,曾多次寻访绍兴沈园,感慨万千,后创作出文学剧本《唐琬》。

这场百转千回的爱情,注定不会被淹没在时间流逝之中。唐琬与陆游爱情的千古绝唱注定将在八百余年后被永远地定格于舞剧《唐琬》中,因为真爱永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5: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蚩尤氏 - 九黎首领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蚩尤是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曾经和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部落战败后,族人逐步融入炎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蚩尤

国籍
中国


民族


主要成就
最早使用文字(丁公遗址考古),礼乐文化:礼器、宫室和埋葬制度
城市文明的先导(城子崖遗址等)

目录
1记载
2族属
3形象
4争霸
5大战
6祭祀
7后裔
8遗迹
折叠编辑本段记载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之作注。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宁[],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观地力,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田,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浇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1]

折叠编辑本段族属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折叠编辑本段形象
蚩尤是什么样的神呢?

在汉族古代主要是把蚩尤作为英武的战神加以崇拜的。 古人往往把劳动发明的文化英雄崇拜为神,这是对超常的劳动创造能力的崇拜之人格化。大约因为蚩尤部落最先使用金属武器,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所以经神话思维的作用,蚩尤就被幻想为"铜头铁额"的神化人物,而且还"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神通广大。《尸子》:"造治者,蚩尤也。"(御览833引)《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器"。金即铜,《管子·地数》、《山海经》均说蚩尤铸金为"剑铠矛戟"等"利器"。

秦始皇、汉高祖都立祠祭奉蚩尤,把他作为战神、"兵主",加以崇敬,以利战事。《史记》"封禅公":"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其礼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11]这里说蚩尤为"兵主",主管战争大事,处第三位,非常重要,其地位在阴阳日明四时之上,岁首祭祀用鹭的祭品,非常隆重。这种祭祀"自古而有之""绝莫知起时",可见其古老。大约黄帝时已端倪,前引《龙鱼河图》曰:"制服蚩尤,(黄)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后又画蚩尤形象。直到宋太宗征河东出征前一日,还"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宋史·礼志)

蚩尤的大墓在东平,这是古代黎人聚居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始终崇拜蚩尤,他们很可能是蚩尤九黎部族的后代子孙: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12]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东平在鲁西,不仅有高七丈的蚩尤冢,而且还有同样大小的"肩髀冢",可见人民对战死的英雄的崇敬,而天空巨大的紫霞赤气"蚩尤旗",更是神奇想像的产物,人们把蚩尤神化了。天上的星星,是神圣之象征,蚩尤在神话中也是耀眼的星星。"司兵之星名蚩尤",[13]天上的慧星被说成是"蚩尤之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慧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对战争是有利的。所以在战争开始起兵时,要祭蚩尤。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史记·高祖本纪》众)乃立季(刘邦之宇)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兴)鼓旗,帜皆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攀哈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14] 在这里,刘邦是把黄帝与蚩尤放在一起祭祀的,《史记·封禅书》则说:"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旗鼓。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这里只提"祠蚩尤",而且保佑汉王打了胜仗。待"天下已定"统一中国以后,汉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

折叠编辑本段争霸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 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38]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据此,丁山曰:"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谓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了。[39]这是说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一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40]对照《五帝本纪》,可见"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41]《帝系谱》曰:"神农牛首",[42]这与蚩尤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族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从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43]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族的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折叠编辑本段大战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1]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戮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原为"九黎这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2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之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之,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2]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3]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归藏》:"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启筮)《述异记》:"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4]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5]《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又《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6]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7]"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话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见,蚩尤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蚩尤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8]于此可见"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万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

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9]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10]其为神话人物当无疑问。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

数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

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蚩尤死后,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也用来恐吓敢于和他作对的部落。后来,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

黄帝多才多艺,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殿、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黄帝的妻子嫘祖,也是一位发明家。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是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织帛,从此,中国开始有了丝绸文明。黄帝发明了亭子后,她还发明了雨天能移动的亭子--雨伞。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国人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中国人还在黄河边上的陕西省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建造了一座"黄帝陵"。每年春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都聚集到这里,共同朝拜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战蚩尤另外一个版本

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慢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赤帝即炎帝,又号大庭氏,在今曲阜市附近。空桑即穷桑,《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杜预注:"穷桑,少皞之号也。……穷桑地在鲁北。"穷桑很可能就是宁阳县与曲阜、泗水两县交界处的小山脉。黄帝所居,即轩辕之丘,《山海经·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此)[其北],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一曰]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一曰]在轩辕国北。"既曰"不敢西射",则轩辕丘当在穷山西,"一曰"者并不可靠。穷山即穷桑,地在"鲁北",可见轩辕之丘当在曲阜西北。《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曰:"封黄帝之后于铸。"铸后为蛇丘县治,在今泰安市西南夏张镇南故县村,正在曲阜西北。既封其后于此,可能此即古轩辕之丘所在,至少不会太远。涿鹿即蜀禄、烛龙、九淖,为古蜀族。《左传·宣公十八年》曰:"楚于是乎有蜀之役。"杜预注:"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在今泰安市西。可见这里远古确有蜀族。又《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谓烛龙。"章尾山即钟山,又名舂山、东山。笔者曾据《穆天子传》推证该山很可能即今蒙山山脉的主峰龟蒙顶。若果如此,则古蜀族当原在平邑县东北一带。

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但是,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蚩尤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是一个英武的战神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或是一个"好兵而喜怒"的"贪欲者"、"乱贼"?蚩尤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他和黄帝之间是否只是敌对关系?蚩尤和苗族历史和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究竟有什么关系?他对苗族民俗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想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对此类问题作一初步的考索。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2]

折叠编辑本段祭祀
汉高祖之所以把蚩尤与黄帝一起祭祀,也不是偶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除战争中的敌对关系之外,还有臣属关系。黄帝制伏蚩尤后,即"使之主兵",当了军事大臣。

汉代古籍《越绝书》曰: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15]这里说蚩尤仕于黄帝,为主管金属冶炼官,辅佐少昊。少昊之地,在今山东曲阜之带,与九黎活动地区一致,此说有一定道理。可能是涿鹿之战以后,蚩尤族的一部分成为黄帝的臣属,主持金属兵器的制造工作。

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禀者……[16]把蚩尤的地位抬得更高了,在这里蚩尤已不只是一般的大工业臣,而且成了"明乎天道"的首相,"使之当时"的总理大臣。由此可见蚩尤地位之重要。黄帝因蚩尤而"明于天道",说明蚩尤的文明程度比黄帝更高,很受黄帝重用。齐国人管仲如此记载,可能是齐国当地老百姓如此传说的吧。

无独有偶,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却更具神话色彩: 昔者黄帝使鬼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17]在黄帝"大合鬼神"的神圣队列中,蚩尤居前,在最前列,《周礼》"六官"之例该属"天官"尊位,与管仲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却完全是神话人物的形象,黄帝与蚩尤都是作为神话形象记载下的。韩非子是先秦故事的重要记录大家,这段神话故事当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的历史。在神话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异常剧烈、频繁,互相兼并、联合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不断融合。这也许正是中华民族不断扩大而建立起"协和万邦"的泱泱大国之关键所在吧。

折叠编辑本段后裔
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动。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中顽强地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史发展的结果。

蚩尤神话是一种古史神话,虽有浓厚的幻想成分,但却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从中可看到古史的影子,其核心是古代苗族发展、迁徙的历史。所以它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从前引文献资料中,已可以看出,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有许多蚩尤的遗迹和有关和风俗、神话传说,如冀州涿鹿蚩尤城、蚩尤神、蚩尤川、蚩尤泉、蚩尤齿,山东东平的蚩尤墓、蚩尤旗,陕西长安、江苏沛县有蚩尤祠,山西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主疫,其俗遂为立祠。"(《述异记》)此外还有很多的活历史资料。如:宋代文献所记"蚩尤血":"解州盐泽,方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44]解州在今山西省,其盐泽卤水色红,不随天气变化,非常神奇,被当地人看成是具有神性的蚩尤血。并引《皇览·冢墓记》说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而蚩尤姓阚,故其后代亦姓阚,他们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又《续夷坚志》:"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45]按:华州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

折叠编辑本段遗迹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新安县有蚩尤屋场等。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汉造角[]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俨]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在榕江一偏僻苗塞中发掘出的"苗族古歌",解答了榕江西山上"苗王庙"的千古之谜,同时解释并确认了"苗王庙"所供的祖像是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参考资料
1.蚩尤  . .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 . 2013-08-30
2.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 .天堂纪念网 . 2013-0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2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正后的《太阳经》
分享快乐168 2014-03-22   |  14641阅读  |  5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补正后的《太阳经》全文:

太阳明明珠光佛,四大神州照乾坤。

太阳一出满天红,晓夜行来不住停。

行得快步催人老,行得迟来不留存。

家家门前都行过,碰到后生叫小名。

小名难听后生恼,后生不应恼日神。

恼了日神归山去,饿死黎民苦众生。

天上呒我呒晓夜,地下非我没收成。

世间呒我来行动,昼夜不分苦万分。

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点红灯。

位上神明有人敬,呒人敬我太阳星。

有人传我太阳经,合家老少免灾星。

呒人念我太阳经,眼前就是地狱门。

太阳明明珠光佛,传于善男信女人。

每日清晨诵七遍,永世不走地狱门。

临终之时生净土,九泉七祖尽超生。

务望虔心行到老,后世福禄寿康宁。

备注:

解放前,每年逢古历三月十九日,便有人持八开纸木刻印制的《太上感应太阳真经》挨户散发。

  据传凡患有昏眼病者,向太阳神许下愿心,坚持诵此经文,且每逢这个日子,买上两百张挨家散发,便能消灾弭病、昏眼复明。在那个蒙昧时代,也没人去考究经文含义,有些识见的,也只认为是迷信行为,愚昧可笑而已。现在人们有了历史知识,特别是懂得一点明史的人,一读便知这是历经数百年遗留下来的明末反清复明志士,以迷信色彩为隐盖、鼓动反清复明的传单。

  经文首两句是:“天地大明朱光佛,四大神州镇乾坤”,开宗明义的点出:天下是大明朱姓的。接着就宣扬明朝统治的恩德,以“天上无我无晓夜,地下无我少收成”来概括。随着就托词见意的喊出:“个个神明有人敬,那个敬我太阳神”责难人们何以忘记故君。经文作者还感到不够显露,特别点出:“太阳三月十九生”,讳死为生,以启发人们思明之情(盖明崇祯帝,是在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自缢死于景山的)。并昭告人们,敬信“日神”则免灾星、升天堂,不敬信“日神”则堕地狱,是关系人生的大事。这篇经文涵义是很清楚的,但有清一代文纲十分缜密,此经文却历经数百年流传下来,颇可值得探讨。
【原】梁德新║太阳生日 梅州文学网 2020-11-25   |  15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梅州下水地区(梅县区、梅江区、蕉岭县、大埔县一带)城乡,每到农历三月十九这天的早上,当红日从东方升起时,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摆起八仙桌,桌上的供品有鸡、鱼、猪肉三牲,应时水果枇杷、黄皮果,还有客家娘酒、发粄(广府人称“松糕”)和面条。当天要吃炒面以作纪念,所以街头卖面条的人很多。
  祭祀的多为家庭妇女,她们点烛燃香,行三叩九拜的祭礼,边拜边念“太阳经”:
  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户户点红灯。
  太阳一出满天红,家家门前挂灯笼。
  太阳明明朱光佛,四大神明掌乾坤。
  当香烛燃尽时,烧化衣纸财宝、太阳衣、太阳帽。
  梅州著名教育家梁伯聪在《梅县风土二百咏》写道:
  十九日辰三月中,太阳诞祝万家同,
  遥遥三百年前事,犹记明亡念不穷。
  并在诗后注解:“旧历三月十九,明崇祯帝殉国之日,民间欲纪念而不敢显著,易其名曰‘太阳生日’。梅民至今遵行,能知其义者鲜矣。”
  据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清顺治元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克京城,皇帝朱由检走投无路,奔煤山自缢。自此,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明王朝也随之寿终正寝。
  世德堂内锣鼓喧天(李涯摄)
  传说明朝灭亡时,梅县松口人,明太子少保、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东宫侍读的李士淳(字二何)为明朝东山再起,陪皇太子朱慈烺回梅县阴那山灵光寺,削发为僧,后太子太子朱慈烺在寺中去世,后人塑太子菩萨像供奉寺內。
  据传当年朱慈烺住在世德堂。世德堂在梅县松口镇铜琶村下店,由李士淳的侄儿建造,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日举行“太阳生日”祭祀活动,其实是为拜祭崇祯皇帝。
  2015年5月7日(农历三月初九),梅州市梅县区电视台和各大媒体的记者到松口镇“世德堂”采访当地隆重的民俗“太阳生日”祭祀活动。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主席李国泰曾专程釆访。下面是李国泰采访文章摘录。
  参加太阳生日的人在世德堂吃炒面(李涯摄)
  2015年5月7日上午8时半,锣鼓开道,世德堂族中男人随后,转入化胎。(化胎,又称花头,意为孕育万物的一切事务以及承受天地之气的地方,也是客家传统家宅最重要的区域)后面的围屋套房“锦屏楼”,恭迎祖宗牌位。请出祖宗神牌位后,由辈分高的长者捧着走前头,锣鼓和众族人跟在后头,一路护送回到祠堂安放。司仪高喊:“主祭人就位”。李氏家族各房推出主祭人,在司仪的指挥下,先点香献爵(茶酒),次献供(“三牲”、果品),再献财宝(纸宝);三献后,长者唱祭文;在司仪的指挥下,全体李氏族人手拈燃香,男人在前,女人右后,向祖宗牌位三鞠躬;礼成,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帛财宝;然后长者和族中男人将祖宗牌位送回锦屏楼供奉。在男人送回牌位时,女人们收拾清扫厅堂,摆好桌椅碗筷。一部分女人在横屋天井帮厨,洗菜切肉,炒面煲汤。11时半,世德堂內排开几十张桌,香喷喷的炒面和执腾腾的红豆骨头汤就上桌了,连同看热闹的人在内,大家全都坐下来吃炒面。
  笔者采访松口的老人(梁章摄)
  笔者是梅县松口镇人,20世纪50年住农村的围龙屋里,曾经见到屋中老人祭祀太阳。如今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家中还保留吃炒面条的习俗。
  本文入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客家文化拾零》
  2020年3月17日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23: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7章太阳明明朱光佛_《炉边话明史:社会变局与历史迷思》 – ...
第17章太阳明明朱光佛的内容摘要:旧时民间以夏历三月十九日为太阳生辰,并有《太阳经》,第一句为“太阳明明朱光佛”。周作人《知堂集外文·朱天君》还说他在绍兴时看到过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8: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为什么说禄蠹?读书仕清做汉奸,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 石呆子的扇子,是什么事?+ 为什么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8】



“葫芦案”,本质是薛蟠抢人、打死人,然后扬长而去,是在薛家进京之前,作为薛家一家人出场的前奏,作者给薛家定了个基调,这家人打死人不当回事,出场后住在东北角的梨香院,宝玉叫“姨”,谁都能看出是“女夷”。门子说“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加上薛宝钗这个“山中高士晶莹雪”,明显出自“雪满山中高士卧”。把这些线索串起来一看,这个一出场就抢人、打死人,然后扬长而去,住在东北的“女夷”、“薛满”,放在唐寅到乾隆之间的“末世”,让读者一下就能看出是:东夷、女真、满清。

再用回目“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重复两个“葫芦”,向读者强调“胡虏”,作者写的其实非常明白,这是“胡虏案”。胡虏案的主角儿不是皇太极吗?怎么打死人的是薛蟠多尔衮?前文介绍过清兵入塞,从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到崇祯十五年洪承畴被俘后,六次清兵入塞,每次都有多尔衮:(摘自《清史稿》多尔衮的列传)

天聪三年,从上自龙井关入明边。

八年五月,从上伐明,克保安,略朔州。

九年,多尔衮自平鲁卫至朔州,毁宁武关,略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及应州。

崇德元年,进封睿亲王。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师伐明,命王偕多铎攻山海关缀明师。

三年,八月,命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讬将右翼,伐明。

七年,下松山,获承畴,克锦州,大寿复降。

而皇太极已继位,虽有亲征,但主要是策划指挥。而且薛宝钗作为一个“山中高士”形象的小姐,正面情节也不适合抢人、打死人,所以这些恶事就安排给薛家唯一的男子薛蟠来干,其实,蛇鼠一窝。

然后这个“胡虏案”,由贾雨村这个范文程来判,真是绝妙设计:

“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就像门子说的,“这官司并无难断之处”,贾雨村是怎么为民做主,判断此案的呢?“胡乱”判断了此案。

为什么贾雨村“胡乱”判断“葫芦案”?乱判的是“胡虏案”,这个汉奸,为虎作伥。清兵抢人,打死人,占据北京,属于“胡”人之“乱”,范文程都参与了谋划、“判断”!

此案有个细节,与历史完全吻合,可作为验证:

案中薛蟠这个“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说“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

前文说了,多尔衮出猎时坠马跌伤,随后却暴病而亡,死因不明。此案结果,薛蟠因“无名之症”,“暴病身亡”。薛蟠这个多尔衮之死,完全符合“多尔衮暴毙”的历史细节。

还有一个验证:

前文解过宝玉说的奇怪药方“胎儿龟蛋”,薛蟠配“为君”的药,结果是“掘墓翻尸”,符合“多尔衮被毁墓掘尸”的历史细节。

17回,贾政游大观园前,说到题匾额对联:“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有雨村处遣人回话。

说明雨村已高升,在京。而且跟贾府关系密切,从“请来,令他”能看出,贾雨村的文才得到贾政的赏识,确已作为“宗侄”的辈分,与宝玉和黛玉、宝钗同辈,而不再因师长的身份,长黛玉、宝玉一辈。

32回,金钏儿投井,前文已解,反面指洪承畴投金的历史事件。

注意,在写金钏儿投井前,贾雨村来了。让宝玉心中好不自在,宝玉明确说:“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明显表达了对贾雨村的厌恶。湘云提到“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毫不客气:“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马上解释,上回宝钗说过,宝玉拿起脚来走了。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这原是混帐话!为什么?认出贾雨村是范文程后,就很清楚了:知经济学问,却当汉奸,这种混账人谈谈讲讲的学问,当然是混账话!

从宝玉作姽婳词,撰芙蓉诔,及平日谈吐,我们看到宝玉并非不读书之人,书中却多次写宝玉“不读书”,而且对读书和读书人“批驳诮谤”,“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为什么?因为:读书,仕清,禄蠹,汉奸!

“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明明德”显然并非书名,只是《大学》中的一句话,而且在灯谜中湘云特意强调过“在止于至善”。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明明德”,两个“明”,还不明白“明”德?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钗辈”显然不是宝钗一人,至少还有经常劝的袭人。对宝钗辈,用了“国贼禄鬼”这么严重的字眼!骂宝钗“国贼”,骂袭人“禄鬼”!“禄鬼”,同前“禄蠹”,是骂汉奸的话。骂薛宝钗“国贼”,为什么?因为薛家满清,皇太极父子,跟安禄山父子一样,本是胡人边将,却起兵造反,抢大明江山,不是“国贼”是什么?这也是宝玉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的原因,都指“安史之乱”。

贾母也骂过类似的话:“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1989年的电影版《红楼梦》中,贾母这段话居然是敲打黛玉!让人怒不可遏!

也有人解释为:宝玉抨击的是八股文,从限制文学、思想的角度,论证科举,论证八股,长篇大论,殊不知都是正面解读,离题万里。

宝玉去见贾雨村,这时注意,“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然后,宝钗正和袭人说话,一个老婆子走来说,金钏儿投井死了。

薛宝钗提醒读者:“这个客,还跑些什么?”这是问读者的话,真的“没意思”吗?贾雨村跑来干什么?

1642年,松锦战败,洪承畴被俘,拒不降清。“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然后,洪承畴果然就“投金”了。“上”,是皇太极,在收降洪承畴的事件中,皇太极命范文程去当说客。

贾雨村跑来说服洪承畴“投金”,做汉奸!怪不得宝玉大为光火,毫不客气,所以宝玉说是“混账话”,袭人提到“薛宝钗”,皇太极。而且,在说“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之前,薛宝钗忽然出场,并说这个客还跑些什么?贾雨村跑来,是给宝钗皇太极当“说客”。

48回,在薛蟠挨打后,十月十四日出发去金陵,采购纸札香扇。平儿却来找宝钗,口述了“石呆子的扇子事件”,刻画了贾雨村之恶。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说明这种事很多。平儿之骂是作者之骂,对这种人痛恨到咬牙。“那贾雨村什么风村”,什么“风”?当然是“清风”,书中一直都指“清风”,“风雨”都是满清关键字,指出了此人所属阵营。野杂种!是当着薛宝钗面骂的。

贾雨村和他的衙门“没天理”,弄得人坑家败业,不知是死是活。平儿质问到了满清的代表薛宝钗的鼻子上了,薛宝钗却佯装不知。

石呆子是三皇子定王,此案可对照前述“三皇子案”一起看,定王等与常州人吴中在虎丘相识,送了吴中一把“诗扇”,结果被吴中用扇子出首,定王被满清抓捕后杀害,年仅二十岁。

月份、虎丘、扇子、石呆子等都对榫,所以67回黛玉看见宝钗送来的“香袋、扇子”等物,“黛玉泪痕满面”。因篇幅不多解释。

53回,祭宗祠前,“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一直说贾雨村斯文,从没说知兵能武,却授了大司马?大司马也是从古之名,明清两朝都无大司马官衔,大司马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比如,黄道周的《节寰袁公传》:“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公,是兵部尚书袁可立。还有,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都称兵部尚书袁可立为大司马。

范文程的曾祖范鏓,做过兵部尚书。而且,范文程能文能武。



点击下一个:薛蟠:多尔衮,暴病身亡,掘墓翻尸!+ 春宫?庚黄、唐寅?五月初三庚寅日,多尔衮领清兵入京,反叛肏的!+ 四月有藕吗?有西瓜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11 1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和碧痕的那一次洗澡,真的只是洗澡吗?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0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次洗澡事件,作为宝玉众多丫鬟之一的碧痕,一定和媚人、檀云、紫绡、绮霰一样,在书里只有名字,而没有声音和图像,或者极偶尔的,作为群演出个场,然后就无声无息淹没在贾府的人山人海里,让人再也想不起,她是否曾来过。

  将宝玉与碧痕洗澡事,在贾府丫鬟界广为传播的是晴雯,小说第三十一回,写宝玉邀晴雯一同洗澡时,晴雯直接拒绝了,并说了一段让人浮想联翩的话:

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做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




  这段文字,历来被很多人解读为,是隐写宝玉和碧痕做了云雨之事,还有的解释更不堪,说碧痕这名字,有碧浪之意,简直就要说她是浪女一枚.

  连袭人和宝玉发生过关系,都是偷偷摸摸的,“幸得无人撞见”。

  这碧痕倒好,竟如此明目张胆,恨不得阖府皆知,所以从此在丫鬟界名声也不好了,以至于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丫鬟们凑钱,原本和碧痕一起伺候宝玉洗澡的秋纹,直接和袭人、晴雯、麝月,并入一等大丫鬟之列,而碧痕,则和芳官、小燕、四儿,跌入二等丫鬟之列,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样的推断,属实冤枉了碧痕。






  其实在我国古代,不比现代人,要洗个澡,方便之至,所以大户人家,主子要洗个澡,丫鬟们准备热水、换洗衣服、洗漱用具,然后是打扫卫生,琐琐碎碎的事,就够人忙活大半日,也是下人日常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正经事。

  试想,若每一个伺候主子洗澡的丫鬟,都会和主子发生关系,尤其是宝玉这样视女儿家为至清至净之人,亦如此对待女子,岂不是淫魔一枚,还谈什么尊重爱惜女儿家?

  小说里写晴雯说的这段话,不排除有夸大可能,比如两三个时辰,其次,到处都是水,真有可能只是以水为道具,嬉戏打闹。

  伺候主子洗澡,这类本来就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之事,还公然往枪口上撞,一个主子一个丫头,光明正大借洗澡之名,公然行云雨之事,先不说贾母,若是王夫人知晓此事,这碧痕便如金钏儿一般,岂有活路?

  事情若是传到贾政耳内,还不把宝玉打个臭死?

  小说里写凡与宝玉偷偷发生过关系的丫鬟,晴雯皆以恶语冷语讥语,明白出之,比如袭人,比如麝月。

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麝月)——第20回

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袭人)——第31回




  但是对于碧痕宝玉洗澡事,她却以平常语出之,并一再说,笑了好几天,因为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工作趣事啊,一定要说碧痕有不妥之处,那便是太不稳重老成,由着宝玉性子胡闹,还跟着宝玉一起胡闹。

  而她之所以拒绝和宝玉同洗,则是因为“我也没那工夫收拾”。






  麝月是袭人的翻版,当然和袭人一样老成稳重,所以后来袭人离开贾府时,才说出“好歹留着麝月”的话。

  而本来和碧痕平级的丫鬟秋纹,是讨好巴结主子,走上层路线的人,第三十七回写,她得了贾母、王夫人的赏赐,逢人便说,欣喜若狂,又姐姐长姐姐短的主动讨好袭人,向袭人靠拢,所以她后来上位,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碧痕,除了不稳重、贪玩,她还和晴雯一样的尖牙利嘴,得理不饶人,第24回写她和秋纹两个,你一句我一句怼得小红一声儿不敢出,第26回又写她和晴雯拌嘴,晴雯一腔怒火没处出,又移到宝钗身上。

  由此看来,这碧痕,在为人行事上,风格更接近晴雯,所以这两人一旦有矛盾,擦枪走火时,便各不相让,但是眉眼有些像黛玉的晴雯,因为颜值高,连王熙凤都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又原是贾母屋里的,所以宝玉处处卫护着怜惜着。这诸多资本,碧痕一样也没有。

  没有晴雯的颜值,却有晴雯的脾性,对上,不会谄附;对下,厉语相向;对同事,又锋芒毕露,还不会利用自己在直接领导眼皮底下做事的机会,主动和宝玉或者袭人搞好关系,借此站稳脚跟,这样的碧痕,最终落入二等丫鬟之列,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福祸相依,没有在宝玉的怡红院,成功晋升的碧痕,最终在王夫人清理怡红院时,也因为入不了档次,不出众不拔尖,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碧痕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小说第64回:(宝玉)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绡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

  还是一派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地在那里玩。







八十回后,再不见碧痕踪影,她也成了没有声音没有图像,连名字也不再出现的贾府无足轻重的丫鬟。

  有人认为,小说第77 回写王夫人逐晴雯,赶走芳官、四儿时,碧痕也被一道逐出去了,因为没有激烈反抗,便如当年离开贾府的茜雪一般,所以小说里便没有再特意提及,感觉亦属主观臆断。

  不管真相是否如此,碧痕最好的结局,大概就是最终离开贾府,嫁人了事。

  是,她姿色并不出众,脾气不好,也贪玩,偶尔还和别人一道帮腔欺负人,又没有心机、手段和长远见识,也不知道像秋纹一样,早早站队到袭人这边,为自己在怡红院,再往上争一个位置。

  有时想,这样的碧痕,像极了平庸无能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

  可是,在怡红院最初最好的那些日子里,她正当最美的年华,事情也不多,闲了的时候,便找琥珀、鸳鸯玩去。

  和秋纹共提一桶水,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时候,她一手撩着衣服,一路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空气里都是她俩沿路洒下的欢声笑语。

  和煦的暖阳,柔柔洒了她们一身,也脉脉落入她们手提的水桶里,那清亮的水滴,激荡起的小小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熠熠生辉,一如她们正在度过的闪闪发亮的大观园里最好的岁月。

  彼时的碧痕,亦是这样单纯、活泼、可爱。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发布于 2021-04-02 12: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6: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露如来佛祖、菩提祖师、准提道人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书生闲谈
2018-03-28 15:03
看过《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都知晓两本书里的人物有很多联系,甚至都认为《封神演义》是《西游记》的前传。
因而网络上盛传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也是如来佛祖或是如来佛祖的师弟。关系有点复杂呀,今天书生给大家捋一捋。

首先菩提祖师怎么就成了准提道人?这就要说到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看原著不知道大家都发现没,两本书中的人物出场时,都有出场诗,传闻就是从诗句中来的。大家赏析下两首出场诗:
《西游记》菩提祖师的出场诗: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准提道人的出场诗: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两首诗就相差四个字,何况都提到祖菩提,再加上菩提祖师教出的孙悟空,最后是去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不免让大家认为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

说完了菩提祖师怎么就成了准提道人,再说菩提祖师怎么成了如来佛祖本人或师弟。这就要说到如来佛祖是准提道人还是接引道人?

对于如来佛祖是接引道人没什么实际证据,在《封神演义》中接引道人是以“丈六金身”出场的西方教教主,他的原型完全是按照“阿弥陀佛”来打造的。“阿弥陀佛”算是如来佛祖的引路人,只能说接引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前辈和老师,两人也有相似的出场诗,大家可以看下。
如来佛祖的出场诗: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
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接引道人的出场诗: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接引道人是十二品莲台,如来佛祖是七宝莲台,高下立判。这也是接引道人与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能同辈相交的原因,实力强弱证明一切。如果说接引道人是圣人,那如来佛祖顶多就是刚晋升为圣人。

既然如来佛祖不是接引道人,那菩提祖师是其师弟的关系就不成立了。那如来佛祖和菩提祖师是同一人吗?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同一人,因为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太奇怪了,从菩提祖师预言孙悟空会惹祸,到如来佛祖预言孙悟空会有人救他出五行山,大家不觉得一切都太巧合了吗?

而且玉皇大帝上官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手底下厉害人多了去了,偏偏专门下旨叫西方教主如来佛祖来降服妖猴,如来佛祖一出手就克制了孙悟空最厉害的本事“筋斗云”。
都说孙悟空永远都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大家说在什么情况下,孙悟空会被克制的死死的,只能说孙悟空的本事都是某人教的。当然这些都是猜测,那么如来佛祖是准提道人吗?

对于《西游记》的如来佛祖,联系《封神演义》他就是通天教主的首席大弟子多宝道人,不是有多宝如来的说法吗。要说如来佛祖和准提道人真的有什么关系,就是与其坐骑的关系了。

在《封神演义》中孔宣是殷商驻三山关的总兵,后调往镇守金鸡岭阻挡姜子牙的伐纣大军,独门绝技五色神光刷尽万物,燃灯道人和陆压这两位准圣被打得落荒而逃,姜子牙没办法请来了西方二教主准提道人,圣人准提道人有七宝妙树把孔宣的五色神光克制的死死的,就这样孔宣被收为坐骑。有诗为证,诗曰:
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叶有风生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
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途径狮驼岭,孙悟空和金翅大鹏雕打上了灵山,孙悟空说这妖怪与如来佛祖有亲,然后如来佛祖解释说:
"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而孔宣为什么会吃如来佛祖?这就要说到西方二教主准提道人,为什么没能顺利接班?或者说这是如来佛祖的劫难,准提道人是要考验一下他。准提道人和如来佛祖的联系,就是如来佛祖要称呼准提道人的坐骑孔宣为佛母,还有准提道人也算是如来佛祖的前辈,算起来还要叫声师叔。
因而就算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也不能证明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而且也只能说《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菩提祖师,因为吴承恩的生卒年是(约1500年-1583年),许仲琳的生卒年是(约1560-约1630).。相信菩提祖师、如来佛祖、准提道人的关系,大家应该都知晓了。
可参考文献:明 吴承恩《西游记》、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
神瑛侍者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神话人物




神瑛侍者,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角色。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神瑛侍者


  • 作品

    红楼梦



  • 性别


  • 身份

    贾宝玉的前身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描述

书中记载: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关系

1、神瑛侍者是贾宝玉,补天石是通灵宝玉。2、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石头是三位一体的。粗一看,第二个观点很正确,神人石合一,对我们理解故事也没有什么障碍。但我们看一下版本的不同就会发现不是这样的:《红楼梦》开篇就用两个独立的神话故事交代宝玉和黛玉的前生旧缘,一是补天仙石幻形入世的前因后果,二是绛珠仙草的还泪报恩,这两个动人的神话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伏笔及线索,但是《红楼梦》的版本众多,这两个故事的情节到了程高本却被改写,最显见的改动是石头与神瑛被捏合成了一体。[2]

在程高本中,这边前面被凭空添上几句话,说:“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引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回)”程高本这样的改动,把石头当成神瑛侍者。可是却发生了许多难以理解的矛盾:前面写石头因为“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这里却说它“落得逍遥自在”。前面写石头遇见僧道后,即被那癞僧袖了而去,原来也是癞僧与跛道一起,“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的,这里却又说它到“各处去游玩”,并且自己“来到警幻仙子处”,成了“神瑛侍者”。因此,从这个理由来看,申老师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值得我们深思:那顽石和“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没有关系,木石前盟的“石”是神瑛侍者之“石”,不是这顽石之“石”。如果说有关系,我认为,就是这顽石下世一番经历,承担了一个旁观者、审察者的身份,结果它看到了,看透了这个世界,最后修成圆觉,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点评

一,神瑛侍者非常喜欢绛珠草,担心它枯萎,便用甘露去灌溉,帮助它久延岁月,以求不死。

这里要注意,神瑛侍者喜欢的是绛珠草。

二,绛珠草得了甘露的灌溉,产生灵性修炼成一个女子,就是绛珠仙子。

绛珠仙子成人后,“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分明是对神瑛侍者产生了男女之情。

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的感情,与神瑛侍者对绛珠草的感情性质完全不同。

三,神瑛侍者感觉到绛珠仙子的感情后,他的反应很直接,干脆跑了。

至于什么“凡心偶炽”要下凡历劫,不过是借口。

真正原因是神瑛侍者不能接受绛珠仙子的“感情骚扰”,要通过下凡历劫的方式,彻底斩断与绛珠仙子的感情。

如此一来,二人非但无情,反而有怨。如果绛珠仙子不对神瑛侍者生情,并持续“骚扰”。他也不用下凡历劫了。

所以,神瑛侍者、绛珠草和绛珠仙子这三者之间的感情,并不对等。

神瑛侍者喜欢绛珠草,属于人对物的喜欢。

比如此人喜欢梅花,爱逾性命,这其中的感情属于“恋物”,而不是男女之情。

绛珠仙子并不是绛珠草,而是绛珠草和甘露的结合。关键是她成了人后,不再是绛珠草。

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的感情,属于男女之情。

问题是神瑛侍者只喜欢绛珠草可爱,对绛珠仙子这个人,则是敬而远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26 , Processed in 0.0719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