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22 14: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hwzhuwei
2020-03-19 | 1038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引子
红楼梦是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小说。贾雨村,薛宝钗都是这部小说里面非常重要的人物。乍一看,两个人物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细细探究起来,这两个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物,只是被作者分成了两个性别不同的人物来写。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以下用七个佐证来阐述这个结论。
一:
贾雨村和薛宝钗,同样怀有青云之志。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里,贾雨村诗言:
钗于奁内待时飞。
有人猜测这句诗是影射,宝钗后来嫁给了贾雨村。
这个观点,我不敢赞同。
窃以为,这句诗是在影射男版的贾雨村,其实就是女版的薛宝钗。此处,是先借贾雨村一人之口,道出两人都有着同样的生平志向。
接下来文本内又分别让他一人,分饰两角,然后又分别再次以诗词道出各自的青云之志。
目的就在于,突出这个人物的抱负和野心极其强烈。
看贾雨村诗:
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诗第一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是等待时机之意。
第二句“满把晴光护玉栏”,是吉祥生发之消息已动。
第三句“天上一轮才捧出”,是俯视人间的傲气。
第四句“人间万姓仰头看”,是九五之尊的殊荣之相。
所以贾雨村虽是一介枭雄,但却是一个怀有冲天之志的人。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再看薛宝钗的柳絮词,虽无贾雨村诗里的那种豪情万丈,但也确实是个有凌云之志的女子。
宝钗柳絮词: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如果把薛宝钗的人品抛开不说。
这阙词里表现出来的气度,确实相当好。柳絮本是无根之物,随风飘零,一般人写柳絮词大都伤感,颓废。但是薛宝钗却硬是把它翻出了新意,并且还翻出了大格局,高格调。
从一个词人的角度来说,宝钗这阙临江仙翻得有力气,气象宏伟,意寓深远,堪称柳絮词中的经典之作。
此处,可以窥见宝钗的才力与志气都非同一般。
这阙词连贯一气,毫无雕琢之感,也很符合宝钗留给世人的表面印象。
敦厚端庄,纯朴天然,却又颇有威严,令人不敢侵犯。
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所有的诗词作品,独贾雨村和薛宝钗这两首诗和词,充满了抱负和理想。
且意境和格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两人生平志向上的高度相似。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文本内有一句这样的话:
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 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这里有一个“灰侍者”,是解读红楼梦不能被忽视的重要提示。
“灰侍者”谐音“会诗者”。
文本里面前面写到的迷津,可以理解为万丈红尘,但也可以理解为红楼梦后面,藏着的不能言说的秘密故事。而要抵达迷津深处,或者说要解开这个迷津,需是“会诗者”。
就是说如果你不精通于诗词,不注意红楼梦里面的诗词寓意。那么红楼梦这个迷津,你就很难深入地解开。所有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或者生平之事,都藏在这些人物自己填写的诗词里面。
而贾雨村和薛宝钗的这两首异曲同工的诗和词里面,隐藏着的信息是: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人。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二:
贾雨村和薛宝钗同为宝玉之师。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雨村笑道: '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 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 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 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 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 '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 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
这里是贾雨村亲口说的,甄宝玉也曾经是他的学生。
文本里面写甄宝玉是为了给贾宝玉传影。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甄宝玉和贾宝玉其实是同一个人。所以这里交代贾雨村是甄宝玉的老师,其实也是影射贾雨村是贾宝玉的老师。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而宝钗亦曾被贾宝玉称作是“师父”。
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 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 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 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 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 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ぞ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此处宝玉亦称宝钗为师父。
古人崇礼教。有“一世父母,七世恩师”之说。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另一个对古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人。
贾雨村和薛宝钗,男女两个不同的角色,却又隐约同是宝玉一人之师。而这个被说成是宝玉”老师“的人,无疑对宝玉的命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细节。个人觉得这可以作为贾雨村和薛宝钗,其实是同一个人的第二点佐证。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三:
贾雨村和薛宝钗都陷害过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这一回里,贾雨村为了巴结权贵,昧着良心把甄英莲(香菱),判给了呆霸王薛蟠,这等于直接把甄英莲再次推进了火坑。而文本内种种迹象显示,甄英莲也是黛玉的分身之一。
薛宝钗在扑蝶一回里面,偷听到了婢女小红的秘密。被小红察觉后,宝钗就直接嫁祸给了林黛玉。
这使得贾雨村和薛宝钗,在此处就又有了一个相同点,即:都曾经陷害过林黛玉。
红楼梦作者批阅红楼梦十载,增删五次。显然此处的巧合是作者刻意的设置。若不是想告诉读者,需留心这些极度相似的细节里面藏着的秘密。作为一个顶级的笔者,他反复重墨写这些相似的情节给读者看,毫无意义。而他这样做的苦衷,分明是有冤不敢伸,有苦不敢说,所以才会反复渲染重述这些类似的细节。目的就是告诉读者,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人物害苦了作者最爱的林黛玉。
贾雨村,薛宝钗分明是同一个人物被分开来写。目的就是全面展示他(她)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原型,不止一次的迫害和诬陷。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四:
贾雨村和薛宝钗,同样陷害过宝玉,而且还都是和扇子密切相关。
宝钗扑蝶用的工具就是扇子。一对玉蝶是影射贾母口里的一对玉儿。两个玉儿,自然一个是黛玉,而另一个就是宝玉。宝钗欲扑蝴蝶来玩耍,使用的工具就是扇子。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宝钗道:' 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 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 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 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 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 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这一回里作者用大段文字讲述了贾雨村丧尽天良,逼迫石呆子,抢他的扇子来讨好贾赦。
“石呆子”是谁?是贾宝玉。
宝玉的前生是青峰埂下一块补天之遗石。这是影射“石”字。
宝玉听紫娟说黛玉要南去,急得病了之后,贾母曾说过紫鹃:
“你这孩子,平日是个最伶俐的。知道他有个呆病根子,无故地哄他做什么?”
这是在说明这个“呆”字。
所以后来这个被贾雨村害得死活不知的石呆子,就是落魄后的贾宝玉。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而且更不能忽视的细节的是:平儿不把这个事情告诉别人,却为什么偏偏告诉了宝钗呢?
平儿是个最懂礼教,伶俐不过的人。她是贾琏房里的女人,却把自己男主人的事情,告诉一个亲戚家客居在此的大姑娘,这是什么道理?
这明显不大合适。
那么,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个人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写作出一口恶气。要骂贾雨村,而且还是当面骂给他(宝钗)本人听。
骂他是饿不死的野杂种,骂说自从认下他,这十来年生出多少事非。
贾雨村是攀附权势而来,薛宝钗也是攀附权势而来。贾雨村攀附贾府近十载,生出多少事。自薛宝钗进府后,宝黛之间曾为她闹过不少小别扭。她管理之下的婆子赌博,她的丫鬟莺儿在大观园内独自称大。
平儿是个七窍玲珑心的人,岂有不知“当着矮人不说短话的道理”?
所以平儿这场骂,分明就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当着宝钗的面骂贾雨村,其实就也就是在骂宝钗。
因为宝钗就是贾雨村,这个人物原型的另一个分身。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指槡骂槐,而是祢衡击鼓骂曹,一泄心头之愤。
平儿骂薛宝钗就是在骂贾雨村,因为他们分明就是同一个人。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五:
同样有恃才侮上之举。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 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这是文本第二回里面写到,贾雨村之为人有恃才侮上之劣行。
而文本内宝钗亦有此举。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王熙凤配药需用参,寻到王夫人处。王夫人这里没有了,派人去贾母处寻,结果拿来的参倒是好参,可惜那些参因为日子太久,早已没有了药性。于是王夫人便命周瑞家的到外面买去,宝钗在坐,于是笑道:
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 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于是宝钗去了, 半日回来说:'已遣人去,赶晚就有回信的。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王夫人自是喜悦,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 反倒各处求人去了。'说毕长叹。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这里宝钗虽然送了点参给王夫人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她却不忘讥讽一下贾母小气。得了这个不肯散济众人,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宝姐姐好大的口气,连贾母在她的嘴里都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这无疑也是恃才侮上之举。
贾雨村和宝钗一样有恃才侮上之举,这是在遥相呼应,相互影射,他们彼此就是同一人,所以才会有一样的行径。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六:
忘恩负义,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赶尽杀绝。
贾雨村听了门子的建议,昧着良心把恩人之女香菱判给薛家,了结了这场官司。巴结薛贾两家,从此官运亨通。但是他因为有把柄落在门子手里,终是不安。所以找了个门子的错处,发配充军了当初为他出谋画策的门子。从此,他便高枕无忧地安享富贵。
而宝钗呢,她先拉拢袭人,一起排挤黛玉。袭人故意请她看住一会午睡的宝玉,自己 要出去走走,给宝钗创造接近宝玉的机会。
虽然文本后八十回遗失,但是相关资料却显示,袭人后来被逐出贾府,嫁给了戏子蒋玉菡。袭人是王夫人内定给宝玉的妾室。宝玉的性格温和,且与袭人有多年相守的情分,纵然后来不爱了,以他温厚的性格,也不会无情到驱逐袭人的地步。所以,唯一一个最有可能容不下,袭人这种心机深重的妾室的人,就是同样城府极深的宝钗。
贾雨村把为自己出谋划策的门子发配充军,薛宝钗把曾经帮助过她的袭人驱逐出府。这种“狡兔死 良狗烹”的手段太相似。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七:
对于生命的漠视和冷酷,几乎一模一样。
贾雨村在判冯渊和薛蟠的案件时,他压根就不曾对冯渊这条屈死的人命,有过一丝的怜悯,其漠视生命的冷酷令人发指。不仅不为屈死的冤魂做主,反而把冯渊的血案冤判,洗脱了薛蟠之罪,以此讨好邀功权贵。
贾雨村是踩着累累白骨,攀登他的富贵之路。
而薛宝钗呢?
金钏儿死,她为了劝慰王夫人那些话,亦同样令人寒冷彻骨。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可怜含羞屈死的金钏,在她嘴里被说成是贪玩失足落井而死。活生生的一条人命,一个青春俏丽的女孩,她竟说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可惜。
王夫人仅有的一丝惭愧之心,大约也被她那张巧嘴,洗白得丝毫不存了。
宝钗的巧舌如簧后面藏着的冷酷,令人侧目。
她曲解金钏儿的死因,以此安慰讨好王夫人。与贾雨村罔顾屈死的冯渊,竭力去讨好贾薛两家的行径,有什么两样?
所以,宝钗和贾雨村这种漠视人命的冷酷和冷血,根本就是如出一辙。
贾雨村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物原型的七个佐证
总结:
综上所述,贾雨村和薛宝钗,从以诗词言志,到为人处世,再到与宝黛之间种种隐藏的故事瓜葛,都是在反复说明贾雨村和薛宝钗,就是同一个人物原型。
但是被作者分为性别不同的两个人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却又暗暗关联的事件里来告诉读者,这个枭雄式的人物原型,对宝玉和黛玉两个男女主角人物的命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和不能被原谅的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