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玉通灵&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
《红楼梦》判词解读10:妙玉判词图谶解读,可怜金玉质典故
长安昭阳王
2024-06-18 12:29
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5】

妙玉
(接上文,湘云判词解读)

12.11 妙玉
图: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读:

图谶中,美玉落入泥中,终陷淖泥中,是个比喻,在词曲中说明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玉遭泥陷,是“好一似”,跟湘云的“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一样,是比喻,比喻雨后明月照宫殿。

那么,是把什么比喻为“玉遭泥陷”呢?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既然这个比喻如此重要,在图、谶、曲中都重复出现,是最重要的、表示此人结局的句子,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精准解读,不能猜,或者解个大概意思。所以在后面词曲中,一并解读。

欲洁何曾洁:

想要洁净,结果却不洁净。不洁净是什么?肮脏!

看来还是说“风尘肮脏”。

如果只按表面意思理解,比如:尘世肮脏、丑恶,所以妙玉入了空门,想要在佛国净土修炼,最终想得超脱。结果却不遂人愿,最终还是陷于尘世肮脏,如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如此之类,凡此种种。

这样的“解读”,不叫解读,这叫没看懂。如果只在这样的层面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小学生认字的程度,连门都没找到。就像红楼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物作警示,贾瑞,拿着个“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不看反面的骷髅。把王熙凤只看成表面的美女,却不知此人反面的骷髅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又名曰《金陵十二钗》。贾瑞照的镜子名“风月宝鉴”,正是此书之名《风月宝鉴》!

真人在把《风月宝鉴》送给贾瑞照看的时候,是怎么叮嘱的?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还要红楼作者怎样说?才能明白要照看《风月宝鉴》的反面!

只看正面,就跟贾瑞一样,即便看到精尽人亡,看的也只是美女,表面意思,假语村言,不是这本书真正要告诉读者的“真事隐”。

所以此书要读反面!尤其是解读《金陵十二钗》的图谶词曲,只照正面理解,永远是贾瑞看美女——门外汉,结果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句不能按表面,理解为不洁、肮脏之类的意思。在后面词曲中,才能找到门路和书中指引,精准解读。

云空未必空:

表面看:说空,未必空。

比如,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是对宝玉有情。还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作为修行之人,不仅说狂话,而且贪恋“古玩奇珍”,都不符合空门中人的“空”,所以说“未必空”。

或者说此人结局,不洁,也未空,等等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反面看呢?看反面和看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看美女,还是看骷髅!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妙玉这个美女,宝玉这个俊男,以及男女之情,吃茶等等,都是看正面。

看反面是看妙玉这个美女背后的骷髅,即死人,历史人物之事。

看妙玉反面的历史人物,崇祯三皇子,定王:

云空,不空:空不空差别在什么?“云”!

《三皇子纪》中:“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

跟书中明确指出“一鑑”一样,“云”也是定王身在空门的称号:云庵、起云之“云”。

未必空,没能空,定王后来被满清抓捕,以假皇子的罪名杀害。

可怜金玉质:

“金玉质”,也是用典,朱熹的诗“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

明清文人奉朱熹为宗,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朱熹的诗,明清文人并不陌生。

哪里孕此“金玉质”?是“端溪有潜虬”。

哪里有“潜虬”?是“端溪”。

“端溪”是端溪砚,即端砚,中国名砚,砚中上品。

砚台里有“潜虬”,所以文章、书画中才能“孕此金玉质”。

这也是朱熹这句诗的含义,借砚台有“潜虬”,赞书画“金玉质”。这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含蓄,不直接赞这画好,认为这样说话太露骨,太直白,没水平。而是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美,说是砚台里藏龙,所以这书画是“金玉质”。

把这句诗放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放在妙玉的图谶中:砚台里潜藏龙子,所以文章中(图谶中)孕此“金玉质”。

“潜虬”:潜,是潜伏,潜藏。虬,是“龍子有角者”。

“有潜虬”,正是“金玉质”在上联中的对应字。

“潜虬”,不就是《红楼梦》中写妙玉时的“蟠虬”嘛。

妙玉拿出“蟠虬”、“竹根”的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2: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怜金玉质的典故,终陷淖泥中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7】


12.11 妙玉
图: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读:

妙玉前文解过,是崇祯嫡子,太子亲弟,定王。

所以能在十二钗中排名如此靠前,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弘光帝之前,紧随湘云这个崇祯太子之后。

在“栊翠庵品茶”中,通过妙玉的茶盘、成窑茶盅,和“老君眉”茶,妙玉为读者指出了刘姥姥这个“李自成”的姓名。而且,通过妙玉的古董茶具,给薛宝钗的“[分瓜]瓟斝”,给林黛玉的“杏犀[喬皿]”,给宝玉的“绿玉斗”作例子,用诗经“齿如瓠犀”的典故,妙玉又为读者指出了薛宝钗这个瓟是“胡虏”,以及妙玉为黛玉崇祯之“子”。“瓠犀”就是“葫芦子”。

然后,妙玉又拿出了一个“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竹根,是“朱根”,指出妙玉是“朱姓”。“蟠”是屈、伏,表示潜藏状态,“虬”是“龍子有角者”,指出妙玉是潜藏的龙子!与“犀”是黛玉崇祯之子相符,可相互验证。

76回中秋夜,骨肉团圆之时,妙玉加入黛玉、湘云父子之列,并一起联诗,就比较容易看出,妙玉与黛玉、湘云的骨肉关系。

恰恰在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之后,妙玉联的是“香篆销金鼎”。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指出湘云、黛玉二人的命运一样,“香篆销金鼎”也指出了妙玉的命运,是“香销金鼎”,亡于“金国”,即满清。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的“三皇子纪”,还有时人陆圻的《纤言》,前面也全文引用了,并解读过,这个“三皇子”正是定王。潜藏民间,后在满清抓捕下,不得不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后来被小人为赏金出卖,被满清抓捕、斩杀。

妙玉的“槛外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书中故意把“唐”写到“五代”之后,用如此明显的错误提醒读者,谜底是:“一鑑”。铁门檻,把檻的木,换成铁的,正是“鑑”字。

“一鑑”是三皇子定王出家后的名号,还有“云庵”、“起云”。

这个“一鑑”,是定王独一无二的证据!而且写“五代、唐、宋”这样明显的错误。跟湘云的“棔”字证据一样,确凿无疑,无可辩驳。

书中这样的证据,才能称得上“铁证”。



图谶中,美玉落入泥中,终陷淖泥中,是个比喻,在词曲中说明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玉遭泥陷,是“好一似”,跟湘云的“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一样,是比喻,比喻雨后明月照宫殿。

那么,是把什么比喻为“玉遭泥陷”呢?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既然这个比喻如此重要,在图、谶、曲中都重复出现,是最重要的、表示此人结局的句子,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精准解读,不能猜,或者解个大概意思。所以在后面词曲中,一并解读。

欲洁何曾洁:

想要洁净,结果却不洁净。不洁净是什么?肮脏!

看来还是说“风尘肮脏”。

如果只按表面意思理解,比如:尘世肮脏、丑恶,所以妙玉入了空门,想要在佛国净土修炼,最终想得超脱。结果却不遂人愿,最终还是陷于尘世肮脏,如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如此之类,凡此种种。

这样的“解读”,不叫解读,这叫没看懂。如果只在这样的层面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小学生认字的程度,连门都没找到。就像红楼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物作警示,贾瑞,拿着个“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不看反面的骷髅。把王熙凤只看成表面的美女,却不知此人反面的骷髅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又名曰《金陵十二钗》。贾瑞照的镜子名“风月宝鉴”,正是此书之名《风月宝鉴》!

真人在把《风月宝鉴》送给贾瑞照看的时候,是怎么叮嘱的?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还要红楼作者怎样说?才能明白要照看《风月宝鉴》的反面!

只看正面,就跟贾瑞一样,即便看到精尽人亡,看的也只是美女,表面意思,假语村言,不是这本书真正要告诉读者的“真事隐”。

所以此书要读反面!尤其是解读《金陵十二钗》的图谶词曲,只照正面理解,永远是贾瑞看美女----门外汉,结果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句不能按表面,理解为不洁、肮脏之类的意思。在后面词曲中,才能找到门路和书中指引,精准解读。

云空未必空:

表面看:说空,未必空。

比如,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是对宝玉有情。还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作为修行之人,不仅说狂话,而且贪恋“古玩奇珍”,都不符合空门中人的“空”,所以说“未必空”。

或者说此人结局,不洁,也未空,等等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反面看呢?看反面和看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看美女,还是看骷髅!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妙玉这个美女,宝玉这个俊男,以及男女之情,吃茶等等,都是看正面。

看反面是看妙玉这个美女背后的骷髅,即死人,历史人物之事。

看妙玉反面的历史人物,三皇子,定王:

云空,不空:空不空差别在什么?“云”!

《三皇子纪》中:“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

跟书中明确指出“一鑑”一样,“云”也是定王身在空门的称号:云庵、起云之“云”。

未必空,没能空,定王后来被满清抓捕后,以假皇子的罪名杀害。

可怜金玉质:

“金玉质”,也是用典,朱熹的诗“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

明清文人奉朱熹为宗,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朱熹的诗,明清文人并不陌生。

哪里孕此“金玉质”?是“端溪有潜虬”。

哪里有“潜虬”?是“端溪”。

“端溪”是端溪砚,即端砚,中国名砚,砚中上品。

砚台里有“潜虬”,所以文章、书画中才能“孕此金玉质”。

这也是朱熹这句诗的含义,借砚台有“潜虬”,赞书画“金玉质”。这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含蓄,不直接赞这画好,认为这样说话太露骨,太直白,没水平。而是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美,说是砚台里藏龙,所以这书画是“金玉质”。

把这句诗放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放在妙玉的图谶中:砚台里潜藏龙子,所以文章中(图谶中)孕此“金玉质”。

“潜虬”:潜,是潜伏,潜藏。虬,是“龍子有角者”。

“有潜虬”,正是“金玉质”在上联中的对应字。

“潜虬”,不就是《红楼梦》中写妙玉时的“蟠虬”嘛。

妙玉拿出“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前文解过妙玉是“朱姓”、“蟠虬”,潜藏的龙子。

所以这里的“金玉质”,一是指出妙玉之“玉”,玉陷淖泥中。二是用射覆手法,指出反面有“潜虬”,“蟠虬”,潜藏的龙子。

终陷淖泥中:

即玉遭泥陷,在下面词曲中解。

(妙玉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2: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怜金玉质的典故,终陷淖泥中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7】


12.11 妙玉
图: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读:

妙玉前文解过,是崇祯嫡子,太子亲弟,定王。

所以能在十二钗中排名如此靠前,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弘光帝之前,紧随湘云这个崇祯太子之后。

在“栊翠庵品茶”中,通过妙玉的茶盘、成窑茶盅,和“老君眉”茶,妙玉为读者指出了刘姥姥这个“李自成”的姓名。而且,通过妙玉的古董茶具,给薛宝钗的“[分瓜]瓟斝”,给林黛玉的“杏犀[喬皿]”,给宝玉的“绿玉斗”作例子,用诗经“齿如瓠犀”的典故,妙玉又为读者指出了薛宝钗这个瓟是“胡虏”,以及妙玉为黛玉崇祯之“子”。“瓠犀”就是“葫芦子”。

然后,妙玉又拿出了一个“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竹根,是“朱根”,指出妙玉是“朱姓”。“蟠”是屈、伏,表示潜藏状态,“虬”是“龍子有角者”,指出妙玉是潜藏的龙子!与“犀”是黛玉崇祯之子相符,可相互验证。

76回中秋夜,骨肉团圆之时,妙玉加入黛玉、湘云父子之列,并一起联诗,就比较容易看出,妙玉与黛玉、湘云的骨肉关系。

恰恰在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和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之后,妙玉联的是“香篆销金鼎”。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指出湘云、黛玉二人的命运一样,“香篆销金鼎”也指出了妙玉的命运,是“香销金鼎”,亡于“金国”,即满清。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的“三皇子纪”,还有时人陆圻的《纤言》,前面也全文引用了,并解读过,这个“三皇子”正是定王。潜藏民间,后在满清抓捕下,不得不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后来被小人为赏金出卖,被满清抓捕、斩杀。

妙玉的“槛外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书中故意把“唐”写到“五代”之后,用如此明显的错误提醒读者,谜底是:“一鑑”。铁门檻,把檻的木,换成铁的,正是“鑑”字。

“一鑑”是三皇子定王出家后的名号,还有“云庵”、“起云”。

这个“一鑑”,是定王独一无二的证据!而且写“五代、唐、宋”这样明显的错误。跟湘云的“棔”字证据一样,确凿无疑,无可辩驳。

书中这样的证据,才能称得上“铁证”。



图谶中,美玉落入泥中,终陷淖泥中,是个比喻,在词曲中说明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玉遭泥陷,是“好一似”,跟湘云的“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一样,是比喻,比喻雨后明月照宫殿。

那么,是把什么比喻为“玉遭泥陷”呢?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既然这个比喻如此重要,在图、谶、曲中都重复出现,是最重要的、表示此人结局的句子,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精准解读,不能猜,或者解个大概意思。所以在后面词曲中,一并解读。

欲洁何曾洁:

想要洁净,结果却不洁净。不洁净是什么?肮脏!

看来还是说“风尘肮脏”。

如果只按表面意思理解,比如:尘世肮脏、丑恶,所以妙玉入了空门,想要在佛国净土修炼,最终想得超脱。结果却不遂人愿,最终还是陷于尘世肮脏,如美玉陷于污泥之中。如此之类,凡此种种。

这样的“解读”,不叫解读,这叫没看懂。如果只在这样的层面读《红楼梦》,充其量只是小学生认字的程度,连门都没找到。就像红楼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物作警示,贾瑞,拿着个“风月宝鉴”,只照正面看美女,不看反面的骷髅。把王熙凤只看成表面的美女,却不知此人反面的骷髅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又曰《石头记》,又名曰《金陵十二钗》。贾瑞照的镜子名“风月宝鉴”,正是此书之名《风月宝鉴》!

真人在把《风月宝鉴》送给贾瑞照看的时候,是怎么叮嘱的?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还要红楼作者怎样说?才能明白要照看《风月宝鉴》的反面!

只看正面,就跟贾瑞一样,即便看到精尽人亡,看的也只是美女,表面意思,假语村言,不是这本书真正要告诉读者的“真事隐”。

所以此书要读反面!尤其是解读《金陵十二钗》的图谶词曲,只照正面理解,永远是贾瑞看美女----门外汉,结果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句不能按表面,理解为不洁、肮脏之类的意思。在后面词曲中,才能找到门路和书中指引,精准解读。

云空未必空:

表面看:说空,未必空。

比如,妙玉给宝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茶,是对宝玉有情。还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作为修行之人,不仅说狂话,而且贪恋“古玩奇珍”,都不符合空门中人的“空”,所以说“未必空”。

或者说此人结局,不洁,也未空,等等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反面看呢?看反面和看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于看美女,还是看骷髅!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妙玉这个美女,宝玉这个俊男,以及男女之情,吃茶等等,都是看正面。

看反面是看妙玉这个美女背后的骷髅,即死人,历史人物之事。

看妙玉反面的历史人物,三皇子,定王:

云空,不空:空不空差别在什么?“云”!

《三皇子纪》中:“削发为僧,号云庵,或称一鑑,或称起云。”

跟书中明确指出“一鑑”一样,“云”也是定王身在空门的称号:云庵、起云之“云”。

未必空,没能空,定王后来被满清抓捕后,以假皇子的罪名杀害。

可怜金玉质:

“金玉质”,也是用典,朱熹的诗“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

明清文人奉朱熹为宗,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朱熹的诗,明清文人并不陌生。

哪里孕此“金玉质”?是“端溪有潜虬”。

哪里有“潜虬”?是“端溪”。

“端溪”是端溪砚,即端砚,中国名砚,砚中上品。

砚台里有“潜虬”,所以文章、书画中才能“孕此金玉质”。

这也是朱熹这句诗的含义,借砚台有“潜虬”,赞书画“金玉质”。这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含蓄,不直接赞这画好,认为这样说话太露骨,太直白,没水平。而是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美,说是砚台里藏龙,所以这书画是“金玉质”。

把这句诗放在《红楼梦》的语境中,放在妙玉的图谶中:砚台里潜藏龙子,所以文章中(图谶中)孕此“金玉质”。

“潜虬”:潜,是潜伏,潜藏。虬,是“龍子有角者”。

“有潜虬”,正是“金玉质”在上联中的对应字。

“潜虬”,不就是《红楼梦》中写妙玉时的“蟠虬”嘛。

妙玉拿出“蟠虬”、“竹根”的大[台皿]出来,前文解过妙玉是“朱姓”、“蟠虬”,潜藏的龙子。

所以这里的“金玉质”,一是指出妙玉之“玉”,玉陷淖泥中。二是用射覆手法,指出反面有“潜虬”,“蟠虬”,潜藏的龙子。

终陷淖泥中:

即玉遭泥陷,在下面词曲中解。

(妙玉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1:湘云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三,乐中悲;云散高唐的典故,水涸湘江的结局;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3: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风尘肮脏违心愿,射覆李白的“肮脏在风尘”!妙玉为什么世难容?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典故揭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8】


(接上文,妙玉判词图谶解读)

第七支〖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妬,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解读: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描写定王,气质、才华,出类拔萃。

气质、才华:说明红楼作者对崇祯皇子非常熟悉,不是远离宫廷的亡国文人。

因为“天生成”,皇子身份,所以被满清遍布罗网抓捕。

孤僻:是定王逃难,一直逃避抓捕,要避人耳目,所以表现为“孤僻”。

注意,什么人称“孤”?失父之子。还有,王侯谦称。定王两者都符合。

人皆罕:人都稀罕。因躲避抓捕,尽量少见人,所以稀罕。

罕:希寡为罕,就是少。

“罕”字本义是捕鸟的网。古罕字上部就是一张“网”,如下图:


这里用“罕”字,也有“网”的抓捕含义。《红楼梦》“通部书所以皆善练字”。

妙玉虽只出场两次,却重复出现“龙子”,和“网”: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改:晓)露屯。

赑屃:龙子。

罘罳:宫殿檐下挡鸟的网;

前文解过,是透露赑屃、罘罳,是龙子,是宫殿檐下的网,王。

因为在晨光熹微中,天蒙蒙亮,看到的木石都是奇形怪状,所以不可能看到宫殿檐下“网”上的“露珠”。所以说妙玉诗中这个“露”和“朝光透”的“透”,是“透露”:赑屃、罘罳。

和“龙子”一起透露的“网”,又在宫殿檐下,故解为谐音“王”。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妬,过洁世同嫌:

你道是,吃肉食,穿绮罗,视为俗厌。

却不知,太高洁,人世难容。

对一个身入佛门、戴发修行的人,太过高洁,人妬世嫌,是不正常的。因为佛门中人,孤僻也好,高洁也好,俗世之人都不会奇怪,更不会责难,人家在空门修行,本就是追求超脱嘛。

这里提醒读者“却不知”,曲名也是“世难容”。

为什么人世难容?因为妙玉是“畸人”。

并在“畸人”前,先提醒读者“文是庄子的好”:

《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齐天之人,畸零之人:就是不容于世的、孤零零的、多余的人。

是什么人?前朝皇子。

读者“却不知”的,不是太过高洁,只是人世难容;不是厌绮罗才穿僧衣,而是逃避抓捕罗网;不是“割腥啖膻”,是“饥餐胡虏肉”!

“腥膻”,也有多义:

本义是牛羊肉的腥膻气味;

比喻人间丑恶污秽的现象;

借指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如“扫荡腥膻”。

在《红楼梦》中,“腥膻”正是满清的关键字。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为什么在芦雪广吃鹿肉?湘云为什么说“腥膻”?

是岳飞“饥餐胡虏肉”,是张煌言“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芦雪广吃鹿肉、芦雪广联诗,有妙玉吗?有。

“宝玉来至芦雪广”前,就看到“妙玉门前栊翠庵中”的“红梅”,“如胭脂一般”。妙玉栊翠庵的“红梅”,甚至入了这回的回目:“白雪红梅”。

联诗后,李纨说“栊翠庵的红梅”,“可厌妙玉为人”;宝玉不但“访妙玉乞红梅”,而且作诗“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并以“红梅花”为题,岫烟、宝琴等作梅花诗。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老:不仅有“年岁大”的意思,还是“人死的婉辞”。

叹的是,人将死。

所以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相当于说辜负了朱明、汉华。

红、朱、春:都是朱明的关键字。

为什么说辜负了朱明?因为崇祯皇子,本可登基称帝,扫荡腥膻。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风尘肮脏”显然是用唐诗典故,李白的“肮脏在风尘”。

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肮脏”,有多义:

脏,不洁净;

卑鄙,丑恶;

体胖;

还读[kǎng zǎng],耿直不屈,刚直不阿。

李白诗中的“肮脏”,正是“刚直不阿”。

妙玉的“依旧是风尘肮脏”,显然又是“射覆”:

红楼作者覆“肮脏在风尘”,并提醒读者“依旧”,依“典故”,便是依“旧”,正是李白的旧诗“肮脏在风尘”。让读者射什么?

射中:“有如张公子”,“虽藏难蔽身”。

前文解过定王被满清抓捕的整个儿事件。定王“虽藏难蔽身”,到头来还是被满清抓捕、杀害。

所以说“风尘肮脏违心愿”。定王虽然削发为僧,到处躲藏,又潜藏民间,但“虽藏难蔽身”,最终还是被捕、被杀,便是“违心愿”。



“玉遭泥陷”显然也是用典。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故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弊箅甑瓾,在衻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
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琬琰”就是美玉。比如,《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也是个比喻。用“琬琰”这样的美玉,比喻“美”的事物。

《淮南子》这几句在说美、恶:

“琬琰之玉”是“美”,对应下面的“美之所在”句,对应上面的“亡国”句;

“弊箅甑瓾”是“恶”,对应下面的“恶之所在”句,对应上面的“治国”句。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污辱,虽“亡国”,也还是“美”。

“琬琰”的出处,在《尚书·顾命》: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王崩”。

然后,出现“琬琰”:“琬琰,在西序。”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用“好一似”,提醒读者“比喻”。“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个比喻,典出“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也是个比喻。

“琬琰之玉”比喻“美”,虽污辱,虽“亡国”,也还是“美”。

而且,“琬琰”这种美玉的出处,在“王崩”之后!

所以,“玉遭泥陷”这个比喻,跟上句“风尘肮脏”一样,还是个“射覆”:

红楼作者覆“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并提醒读者“好一似”,让读者射中:琬琰,亡国,王崩。

跟上句“风尘肮脏违心愿”合起来,回答了定王“虽藏难蔽身”、到头来被捕被杀的原因,是:亡国,王崩。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王孙公子:无疑是宝玉。

宝玉叹无缘?是什么意思?这个宝玉,到底对林妹妹是一往情深?还是朝三暮四?怎么感觉对湘云也有情?对宝钗也动了羡慕之心?对侄子媳妇秦可卿也意淫,对晴雯更不用说,跟袭人也云雨,跟碧痕洗澡洗成那样?甚至对妙玉这样一个出家人,也不放过,还叹无缘?

这也是很多现代读者认为宝玉是“渣男”,甚至觉得《红楼梦》也不过如此,写了一个“渣男”跟一堆美女不值一哂的“滥情”,没什么好看的。这样看的,是“门外汉”,连《红楼梦》的门都没入。

“却不知”《红楼梦》写的根本不是“男女之情”,宝玉也不是人,代表玉玺、皇权。这些美女也不是美女,而是有皇权资格,或者跟皇权有染的历史人物,都已成“骷髅”!

“风月宝鉴”照看的不是正面“美女”,而是反面“骷髅”。

“风月”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清风、明月”。

“宝”是对“玉玺”、皇帝大印的称呼。

“鉴”是镜,也是“史”,“以史为鉴”、《资治通鉴》的“鉴”。

《风月宝鉴》也是《红楼梦》这部书的另一个书名,写的是:

明朝、清朝之际,玉玺经历的历史。

所以也名《石头记》。

这个“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是补天所遗的通灵宝玉,篆文刻着“仙寿恒昌”,是传国玉玺,是皇帝之宝。

妙玉词曲,无缘宝玉,是定王无缘玉玺、皇权。这些都与历史相符。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2:妙玉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怜金玉质的典故,终陷淖泥中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8 16:52・IP 属地陕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妙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受到山东儒生嘲讽,内心抑郁写下一首诗,至今已成骂人的绝唱
2022-11-07 00:23:22 来源: 强哥说史 陕西  举报
0
分享至
要说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最著名的诗人是谁,不管他承不承认,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李白。李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异常的高大。

就如现代文学家余光中先生所说:“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狂傲的、是天纵英才、是豪放不羁的,比起别人,李白在大家的心目当中更像是一位仙。

而李白这位大唐的“谪仙人”,在自己行将就木时却写道:“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谁人知我心”。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让这位放荡不羁的诗仙写下如此的绝笔,又是什么经历让天才在盛名之下,对人生充斥着无尽的孤独……




天生大才

李白,字太白,祖籍在今甘肃天水附近,他的祖上因犯罪而被迫迁移到中亚一带居住,而李白是在碎叶城出生,当时的碎叶城还属于大唐领土。

在五岁那年,李白随着父亲来到四川居住。李白自幼博览群书,闲暇时光还学会了弹琴和剑法,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少年游侠。

按照李白的天赋,若是参加科举必能成就一番功业。可在“重农抑商”的初唐,商人家庭却并没有参加科举的权利。




李白入仕无门,年仅十八岁的他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正值此时,宰相苏颋被贬到四川,李白听闻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带着自己的诗词前去拜谒。

苏颋读后,认为李白的确有才,但还希望他继续磨砺,虽对李白表示欣赏,但没有举荐他。李白想,既然自己已经拜谒过前宰相了,那我何尝不再试试别人呢?

于是李白开始在四川境内到处游历,几乎拜访了所有的官员,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让这些一路摸爬滚打爬上来的官员们很是别扭,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帮助李白。




于是,傲气的李白离开了四川,留下来千古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依靠着富实的家底,开启了仗剑远游的生涯。在四年时间了,他结识了一大批同道中人和红颜知己,好景不长,李白家里人很快停止了给他的接济,好友吴指南去世时,李白只得亲自挖土把他埋葬在洞庭湖边。

好友的去世,也许是年轻的李白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残酷,在寂寥之际,他写下了《静夜思》一诗。二十七岁时,李白入赘于前宰相许圉国的孙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狂傲不羁的李白此时暂时放下了身段,向王公贵族进献谄媚之言。




痛骂腐儒

李白还是没能受到过多的关注,他开始饮酒,他从不悲伤,但那些喝酒肚子里的酒都成为他的眼泪。

三十六岁时,他来到山东,之所以来此,是因为山东乃是有名的“孔孟之乡”,这里学士众多,圣贤云集,李白对此早已仰慕许久。

而山东的儒生见识到正值壮年却闲散避世的李白,自然心生厌恶,对他非议颇多,言行举止之间尽显狂妄态度。时间一长,李白与这些儒生的矛盾越来越深,终于有一天,一生傲骨的李白不得不以笔为刀,痛斥这些腐儒。




他运用自己的天赋,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首五言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诗中李白不仅讽刺道儒生们只会读死书的死板教条,还只批评别人,却看不见自己,身为圣贤学子,自己却只会摇唇鼓舌。

李白的五言绝骂,骂出了气魄。可面对现实,他还是无可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许氏的祖父也在此时去世了,李白的生活再次陷入落魄,他的女儿也在这时出生,他开始肩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再次积极入仕。




直到他四十二岁时,皇帝唐玄宗突然要征召李白,原来正是自己仗剑游侠时结识的好友丹丘向皇帝推荐的,他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似心潮澎湃,实则包含了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终归仙子

得到皇帝诏令的李白换上了最好的衣服,戴正了帽冠,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岁意气风发的自己。入京后,李白被分配到翰林院入职,唐玄宗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甚至在他作诗时亲手为他调制羹饭。

看似苦尽甘来却只是空梦一场,李白想做的并不是翰林院的花瓶,皇帝却只把他当金丝雀一样养着。李白的傲气再一次爆发出来,写了很多诗歌讽刺朝中的庸臣,树敌颇多。




再到后来,李白发现自己虽然来到京城,受到皇帝赏识也无法实现抱负,于是他又开始买醉。

一次喝醉之后,他想写诗,竟然命令宠宦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让杨贵妃为自己研墨,一下子得罪了两个皇帝身边的红人,李白的晋升之路变得更为艰难。

最后,在大臣和爱妃的屡屡进言下,唐玄宗也对李白渐生反感之情,将其赐金放还。四十四岁的李白,如今变得吃穿不愁了,他出了京城第一件事便是去往洞庭湖边,挖出昔日好友吴指南的尸骨,将其带到风水吉利的地方安葬。




到了这时,李白终于释然了,写下那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又开始寄情于山水,一直如此,往复多年。

五十岁的他想到了落叶归根,开始踏上了西去的旅途,《将进酒》中能够感受到晚年的李白还是怀抱着那种青年时的无奈。

“天下无人知我心”,这是他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之后写下的人生感悟。公元762年,李白寄宿于族叔李阳冰家中,将自己一生的诗文托付给他。不久之后,贺知章口中的“大唐谪仙人”李白在自己六十一岁时,离开了人世。




关于他的死因,人们也多有猜想,有人说他重病而亡,有人说他猝死,有人说他饮酒之后跳入河中捞月亮,坠河而亡。他的一生,哪怕被千夫所指,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可当理想真正摆在他眼前时,却让他失望至极。

他如仙子般流落人间,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天上,似乎他只是来这人间走了一遭,只为留下了人们对他无尽的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 唐 ] 李白
原文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译文
猛虎隐伏在尺把长的草丛,藏腿难蔽身。 有如咱张公子,飞扬跋扈在风尘。

难道你没有横腰而系的宝剑?只是韩信当初在淮阴的时候也受尽委屈。

你现在要击筑去向北燕,在易水滨高唱燕歌。

等你归来,我们相聚泰山上,我们一起隐居,当个好邻居。

注释
尧祠:祭祀尧帝的祠堂,在充州城东泗河金口坝附近,拿圮。张十四I李白友人,生平不详。

猛虎:喻张十四。

张公子:即汉成帝刘骜。这里借指张十四。

肮脏:亦作抗脏,即高亢正直。

屈彼淮阴人:汉淮阴侯韩信失意落泊时,曾忍受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而终于功成名就。这里以忍辱全志的韩信比拟张十四。

击筑:典出《史记·剃客歹lJ传·荆轲传》,言战国末刺客荆轲游于燕市,曾与高渐离结伴,渐离击筑,荆轲和歌,自抒哀乐,旁若无人。这里用燕市击筑来点明诗人与张十四的深厚友谊。筑:古代弦乐器,像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6: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妙玉在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老君眉?成窑杯 + 刘姥姥讲故事,为什么马棚着火?+ 刘姥姥为什么睡宝玉床?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



2.2 妙玉是定王
妙玉这个角色,有个显著问题:在书中连个配角都算不上,笔墨极少,总共只有两次出场,却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次十分靠前,紧随湘云之后,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之前。跟元春也没有可比性,元春虽只出场一次,但地位显赫,因此不惜建个大观园,而妙玉表面看起来只是个边缘角色,为大观园中佛事添香而已,角色可有可无。李纨因情况特殊姑且不论,王熙凤绝对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儿之一,位次却要排在妙玉之后。那我们就从仅有的两次出场,来看看妙玉这个崇祯嫡子,定王。

2.2.1 栊翠庵品茶
妙玉第一次出场,已到了41回,是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从缀锦阁刚吃完饭出来散散,就蹓跶到栊翠庵的山坡下了。

到栊翠庵,不为拜佛,只为吃茶,有些奇怪:“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作者明确说是吃过茶才来的。

有些版本是“当下贾母等吃毕”,这样的版本就看不出问题了。还是忠于原著,让读者尽量看原貌。

2.2.1.1 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宝玉留神看他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作者说宝玉留神看,是提醒读者留神看,看红楼梦时这种作者敲黑板的话一定要注意。

茶盘:亲自。以贾母级别,亲自是废话,不亲自礼数就不对了。没有“亲自”二字完全不影响整句话理解,所以“亲自”二字不自然,明显是强嵌入的废话。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

李自成连名带姓都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尝:这不是待客之道,贾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吗?前文有吃剩的东西给丫鬟,哪有给客人的道理!请客人尝,也不能给自己吃剩的,应另拿新的。所以作者用意很明显:这个“李自成”,就是给刘姥姥的。这里吃的不是茶,也不是茶道、茶文化,吃的是谜语。贾母、妙玉都心知肚明,宝玉也看出来了,所以直到刘姥姥临别,都没忘记: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

妙玉丝毫不掩饰对刘姥姥的厌恶,也表明了这个角色所站的位置,是朱明阵营。

在进栊翠庵前,刘姥姥说“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是作者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府,书上用的“头悬目眩”四字,现在就一下明白了:李自成破京城,使崇祯头悬,没用错字。

这次刘姥姥进荣府,所说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比如:

刘姥姥说“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用“歇马凉亭”就不奇怪了。

刘姥姥才说抽柴,马棚就着火了,谁放的火?马放的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李自成到北京放了两次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

刘姥姥说的第二个故事,一个老奶奶原本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李自成确实绝后。

宝玉问茗玉的事,刘姥姥说要打了塑像、平了庙。茗玉是明玉,表示明朝皇权。李自成打了明朝皇权,平了朱明朝廷。

现在就丝毫不难理解:刘姥姥喝了酒、拉完屎(别怪我用词不雅,从作者角度,李自成就是祸害京城),在大观园那么多能睡觉的地方,偏偏选择了睡宝玉的床。应该说,从大观园东北角那么远,一路走来,别的房子不进,却进了怡红院,从正面读就是不应该的巧合。即便进到怡红院里,也有很多可以躺下的地方,而且宝玉的卧室在最里面,门上还有一个开合机关,刘姥姥硬是全部通过,一个丫头、婆子都没拦截,不可思议地找到宝玉的床,扎手舞脚地睡在床上,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作者写的精彩,用词恰当,怎么看,都是李自成在京城的表现,“酒屁臭气满屋”一语道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刘姥姥睡宝玉的床,表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不是说跟宝玉云雨、谈情说爱表示染指皇权、称帝吗?如果刘姥姥跟宝玉云雨,或者谈情说爱,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书后面就没人看了。既然刘姥姥睡宝玉不合适,那就睡宝玉的床。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呐,睡床、睡人都能用一个字,睡,口型真性感!

所以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什么?灾!

站在作者明朝遗民的角度,把李自成这样一个罪魁贼首,却在正面故事中写成一个淳朴善良、让人同情的老农妇,可见作者笔力之深,正面故事和反面故事反差之大,所以读书时不应受正面故事干扰。



点击下一个:妙玉的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 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妙玉指出宝钗是胡虏 + 蟠虬竹根指妙玉:龙子!朱根!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进大观园说鸟的一段
123zhancaibing2016.06.07浏览207次文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合格分开的价格
2016.06.07
满意答案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 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因问什么雀儿变俊了,会讲话.刘姥姥道:“ 那廊下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都笑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6: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的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 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葫芦子 + 蟠虬竹根指妙玉:龙子!朱根!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




妙玉拿出了两个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2.2.1.2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妙玉特意请宝钗、黛玉二人吃茶。宝钗坐榻上,是客;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是自己人。宝玉随后跟了进来,帮忙揭开谜底。

妙玉拿出了两个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这显然是用诗经“齿如瓠犀”的典故,出自《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齿如瓠犀:形容美女庄姜的牙齿,像“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作者用“绿玉斗”做例子:

斗为器型,玉为材质,绿修饰玉。给宝玉,玉是关键字。

给宝钗、黛玉的[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也一样:

斝为器型,瓟为材质,[分瓜]修饰瓟。给宝钗,瓟是关键字。

[喬皿]为器型,犀为材质,杏修饰犀。给黛玉,犀是关键字。

瓟:“音袍。【說文】瓠也。【廣韻】瓟瓠可爲飮器。”

瓟,就是瓠,葫芦。

瓟犀,就是瓠犀,葫芦子。

用“齿如瓠犀”的典故,恐怕“瓠犀”太明显了,只要“瓠犀”两字都出现,中国读书人,都能看出“齿如瓠犀”,那么“葫芦子”就藏不住了,所以换了个“瓟”字。但对明眼人还是一样,瓟就是瓠。

妙玉给宝钗的是“瓟”,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个胡虏!

妙玉给黛玉的是“犀”,就是子,揭示了妙玉身份,是黛玉崇祯之子。

用瓠犀两个字,便揭露了三个人的身份、关系和立场,既骂宝钗是胡虏,又表明了黛玉和妙玉的父子关系。恐怕只有红楼作者有如此绝世才华,在这个星球上,大概也只有汉字才能如此隽妙!我为同生于斯人之国而倍感自豪,也为能读到斯文之书而深感三生有幸!

其实,斗和斝是酒器,作者却特意拿来品茶,是用异常提醒读者。作者集中用了多个生僻字故布疑阵,其实只有两个关键字:瓟、犀。

再看给宝玉的茶具,也含秘密:

绿玉斗是妙玉自己常日吃茶所用,给宝玉斟茶,同黛玉坐妙玉的蒲团一样,表示自己人亲近之意。还用妙玉、宝玉二人的“玉”字,强调绿玉斗中间的“玉”字,让读者注意到[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中间的字:“瓟”、“犀”。

宝玉又强调:“他两个就用那样古顽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竟直接把宝玉我和绿玉斗划等号,再次强调绿玉斗之“玉”,并对比他两个用的古顽奇珍:提醒“瓟”、“犀”。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这话,从正面读明显说不过去,一个沦落之人,方外之人,他日常用来喝茶的杯子,居然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公侯之家都“未必找的出”的古顽奇珍!这怎么看都不正常,也难怪很多读者会认为妙玉在说狂话,用假货了。这同样是书中常用的异常提醒法,还是强调绿玉斗:绿玉是竹,朱,妙玉日常用之饮茶,茶是明,表示“朱”是妙玉特征,而且“竹”随黛玉。

怡红院的红香绿玉,红香指湘云,绿玉是朱,妙玉吃茶用绿玉斗,绿玉可指妙玉!怡红,即遗红,遗朱,原来遗朱院的红香、绿玉,可指“竹,朱”黛玉所遗的两个嫡子:太子和定王。红香绿玉不是海棠、芭蕉吗?怎么成了妙玉茶杯?红楼梦多读几遍,对书中的一石多鸟、多音多义应有更深体会,很多往往不是表面的一个意思,作者写反面故事的高妙,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此处也是,作者专门拿出来为宝玉斟茶给读者看的绿玉斗,绝不是“俗器”!宝玉也马上解释了俗不俗跟“金玉珠宝”无关,作者强调是妙玉“常日吃茶”之物,是妙玉的一个特征物。“怡红”院因“红香绿玉”得名,与“遗朱”为太子、定王的结果非常吻合,正反两面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

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 [台皿]出来:一百二十节,明显夸张,是引起读者注意。竹根,是朱根,指妙玉是朱姓。蟠是屈、伏,表示潜藏状态,虬是“龍子有角者”,妙玉是龙子,跟我们前面解读的“犀”是黛玉崇祯之子相符,能互相验证。

注意:整个过程中,妙玉没有跟宝钗说一句话,只是指出宝钗是“胡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历经几千载,仍深深打动我们的心。这就是诗的魅力,所以程序猿也要读诗,尤其是美女诗,能滋养我们干枯的心灵。顺手贴出码猴们的几个打油诗词,看看码猴的苦逼人生,开心一下:(这帮孙子,老说:有什么不开心?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

《码猴泪》:

年少太轻狂,误入IT行。
因bug断肠,为需求抓狂。
码猴压力大,夜夜编程忙。
白发三千丈,无语泪两行。
《江城子·程序猿》:

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程序,到天亮。
千行代码,无处话凄凉。
夜深灯火阑珊处,程序猿,加班狂。
《雨霖铃·改代码》:

寒蝉凄切,对电脑晚,骤雨初歇。
程序逻辑无绪,留连处,老板催发。
支手相看代码,竟无语凝噎。
念区区千行程序,头脑沉沉bug多。
多情总为代码别,更那堪,冷落情人节。
今宵梦醒何处?电脑旁,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击下一个:凹晶馆联诗,为什么妙玉突然出现?+ 香篆销金鼎,啼玉一声猿,错了吗?+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露屯,透露了什么?一捧雪与红楼梦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2-01-10 13: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7: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凹晶馆联诗,为什么妙玉突然出现?+ 香篆销金鼎,啼玉一声猿,错了吗?+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露屯,透露了什么?一捧雪与红楼梦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



2.2.2 中秋夜联诗
76回中秋夜,贾母说大家团圆的话,王夫人说今日得母子团圆、今年自己骨肉齐全,黛玉伤感离座,湘云随出宽慰,二人来到水边联诗,成为经典。其实是父子二人梦中相聚,中秋团圆,中秋夜确是骨肉团圆之时。最后却出现一个异常:妙玉突然冒了出来,这个几乎被读者忘记的角色,却在中秋之夜,团圆之时,加入黛玉、湘云之列。既出人意料之外,又令人恍然大悟:这个出现在十二钗正册中,紧随湘云之人,原来也是崇祯之子,太子亲弟,妙玉与黛玉、湘云确是骨肉,所以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父子兄弟梦中团圆,以诗寄情。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父子兄弟,骨肉至亲,却只能梦中相聚,令人潸然泪下……

三人一同来到栊翠庵,“栊”是木龙,这是三个木龙。

妙玉续诗,也可见不是偶然遇到,是从内容上直加入父子之列。

妙玉诗的结尾之句:烹茶更细论,是提醒读者要仔细探讨。

首句:香篆销金鼎,是接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

寒塘渡鹤影:是湘云命运,符合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出自杜甫的诗句“鸟影度寒塘”,把鸟换成了代表湘云的鹤。

冷月葬花魂:是黛玉命运,符合冷月天上斜,玉带林中挂。出自宋代李宏模的《庆清朝·木芙蓉》:“彩扇何人,妙笔丹青,招得花魂住。歌声暮。梦入锦江,香里归路。”

黛玉《葬花吟》中的“花魂鸟魂总难留”,其实把这里的花魂、鹤影的命运早已概括了。

妙玉接下来的这句:香篆销金鼎,也不例外,是妙玉命运,香销金鼎,说明妙玉亡于金,即满清。出自宋代李玉的《贺新郎·春情》“篆缕销金鼎”。注意不是《一捧雪》那个李玉,这是宋朝的女词人李玉,收在《全宋词》中。《一捧雪》的作者李玉,是明末清初人,跟太子、定王属同时代人。

其实《一捧雪》与《红楼梦》本质一样,一个是因玉杯害的人家破人亡,一个是因玉玺、皇权害的人国破家亡,《红楼梦》是升级版的《一捧雪》。而且有个巧合:《一捧雪》中莫怀古从家里带出之婢名“雪艳”,而黛玉从家里带出之婢名“雪雁”,所以《红楼梦》留下了明显借鉴《一捧雪》的痕迹,而且作品大框架与《一捧雪》雷同。因此元春省亲时,第一出戏便是《一捧雪》的《豪宴》,也是对红楼梦的剧情先做一个总预演:因为家有宝玉,玉玺,引得别人来争夺,当然争夺玉玺会写的很隐晦,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比如化身女人来谈情争婚,比如让丫鬟打个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总之后来家破人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白茫茫”是雪地,大地最后归了薛家,江山归金,就是怀金悼玉的怀金。然后像作者这样的明朝遗民,只有悼念那个被夺之玉,还不敢明说,只能写个《红楼梦》这样的书,明面儿说一套,背面儿说另一套来控诉这些事,大体如此。《一捧雪》最后还有人主持正义,归还了玉杯,家人能团聚。可宝玉这家呢?被人赶尽杀绝,即便隐匿寺庙如定王妙玉,还是被搜捕斩杀。而且话语权在人家手上,历史都被人家改写了,清写《明史》。所以这“一把辛酸泪”,这“明朱泪”,作者想让后人知道,就耗尽一生来写《红楼梦》,可能子孙都有参与。《红楼梦》就是要揭露真相,准确说是作者认为的真相,告诉读者妙玉是香销金鼎,亡于满清。所以我们从红楼梦中看到的很多事,跟官方史料有差距,这才正常,否则就没必要写这本书了,作者也不需要真事隐了。

下图是明代珍品玉杯“一捧雪”:


原收藏者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为明代中期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珍品。

所以老子、庄子都说不要贵物。因物,会导致人命被草菅。

以上三句诗,到底是花魂还是死魂、诗魂,是銷金鼎还是鎖金鼎?涉及版本之乱、版本之争,先不展开。只提醒注意:在庚辰本中,“香篆鎖金鼎”以下四句诗,每句第三字都写错,我认为是故意写错的,而且里面藏有秘密,以后说。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改: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玉(改:雨)一声猿。

赑屃:又称霸下、龙龟,龙生九子之一,就是常见驮碑的龙龟。

朝光透:天快亮了,晨光熹微。从龙龟的缝隙中透出微光。

罘罳:宫殿檐下挡鸟的网;

晓,露屯:早晨,露珠凝结。

睹:提醒读者看!看!


看这里有个常识性异常:在天蒙蒙亮,晨光熹微中,能看到檐下网上凝结的露珠吗?房子、龙龟都是模糊的,何以能看到露珠?

所以这个露不是露珠,与“赑屃朝光透”连起来看是“透露”:

赑屃,是龙子。罘罳,网,是王。作者故意用赑屃、罘罳这两个比较生僻的词,透露龙子这个王。

“振林千树鸟,啼玉一声猿”也有问题:大观园中千树鸟是有,何来猿?定王属猴。

如果妙玉就是这个猿,那“啼玉”的“玉”就是作者故意用的字,意思也好,猿的啼声像玉音一样脆亮,不必改作雨、谷等其它字。

而且上下联的对应字:“林、玉”藏“林黛玉”,指上句对应位置赑屃、罘罳是黛玉的龙子。“鸟、猿”藏二子,猿是属猴的定王妙玉,鸟是“鸟影度寒塘”改作鹤的湘云。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写五代在唐宋前?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为什么妙玉称槛外人?为什么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1:59 , Processed in 0.151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