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唐→曹黄【庚黄//唐寅→唐寅=庚黄】→反过来黄曹谐音黄巢
黄巢起义在这片湘中热土,千古的佳句和神话,在此流传……
播报文章
小楠姐聊生活
关注
2020-12-12 08:20
广告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唐僖宗乾符二年,黄巢率众数千在曹州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四年,王仙芝牺牲于黄梅,起义军推举黄巢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黄巢宰领起义军,南征北战,进行了横扫大半个中国的万里长征”,英雄足迹曾遍及娄底的双峰、新化和冷水江。
古人夜观天象,把天上的星星分为28个星宿,其中有两个星宿分别名为“娄”星和“氐”星,这两个星宿交相辉映的地方,就是娄底。
相传娄底地区先民是盘古的后裔,而他们也很好地继承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衣钵。“战神”蚩尤、“冲天将军”黄巢、“湘军之父”曾国藩......这些闪亮的名字,改变了华夏的历史,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冲天大将军挥洒黄巢山
《湘乡县志.兵防志》载:“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黄巢出广州,破衡州,自县趋长沙,营于县之旧五十四五都,今其山名黄巢山,在永丰、铜梁二都之间。”千余年来,娄底黄某山无声地诉说与凡证着黄集的英雄故事。
豪情壮志以菊咏意
黄巢出身世代私盐贩之家,深受盐官盘剥克扣之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喜欢济困扶危,广结江湖义士。青年肟期,他面对唐王朝官吏为盗、农民只能“橡实诳饥肠”的悲惨社会现实,立志要推硼唐王朝的腐朽统治。其伟大抱负,在起义之前就表现在他并不示人的大量诗作中。
黄巢广场
黄巢一生爱菊,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黄巢一反溯流,对菊花格外青睐,似乎骨子里就有与生俱来的叛逆基因。年幼时,与其父在院中为菊花作诗。巢父刚说出第一句,黄莫马上接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曰:“可令再赋。”果应声云云。
《题菊花》
飒飒西凤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欲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娄底菊花展
菊花,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跳脱了同类作品的棄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然而黄巢也并非天生不羁,他是读书人,也曾參加进士考试,可惜屡战屡败。落第后的黄巢绝望了,决定不再应试。他题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抒发心中愤慨之意。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凿石开路 坠剑立塔
黄集山距双峰县城18公里,在沙塘乡与井字镇交界处,两边群峰突起,深沟幽垦,悬胜陡璧,是湘衡咽喉,地势睑要。你欲乘车越过巍巍黄巢山,一定会有“跃上葱龙四百旋”的美感。
黄巢山中本无路,当年黄巢率军途经此地,遇上一支土匪队伍在这里封山剪道,烧杀抢掠,当地老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起义军到时,人民远道迎接。一天深夜,两支义军沿白石峰和鸡冠塞进发,两面夹攻,经过一夜鎏战,全歼匪帮。此后,老百姓自动集合,为义军开山石,把石径改成大道。起义军主力部队抵达时,当地百姓敲锣打鼓,凇放鞭炮,箪食壶浆搞劳官兵。黄巢见状,深受感动,遂命从拿出把镶珠嵌玉的宝剑,亲手赠予一位长者,以示感谢和留念。后来,人们在山腰一块巨石上,用精工磨琢的花岗岩细料建起一座五丈高的宝塔,将黄巢馈赠的宝剑珍藏塔底,取名为"剑塔”。
可惜1958年修建梓门荷叶路时,塔和庙不得不拆除。时至今日,黄巢山人仍对黄巢怀有浓厚的情感和敬意。唐诗戡还作了《黄巢山怀古》七绝一首,诗云:
白石崔嵬一峡开,黃巢义旅此中来。
寒霜坠剑遗民爱,立塔永埋心底哀。
仙女落凡登白石峰
站在黄巢山隘远远望去,白石峰犹似一个巨大的等腰三角形,峰顶尖得像一个锥子若要登上此峰,必须从两侧腰上才上得去,不然,她会将你拒之峰下,望峰莫及。《南岳志形胜》云:“白石邮,在衡阳县北五十五里,与应相峰相似,相传龙栖其后洞,水流而不竭。
古传有一女子,于峰顶修炼成仙登天。为纪念仙女,乾隆四十一年,乡人在白石峰顶辟两百余平方米的平地,用花岗岩建了一座仙女庙。至今,修庙石碑还有零碎几片倒于山顶,仍能清楚地看出历次修庙的时间和部分捐修者的名字。
千百年来,多少名人志士向往白石峰的雄伟壮观和美好传说。《南岳志》里记载,唐代冯处士结庐于此,并有唐代曹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累为使府从事。诗三卷,今编二卷)《赠南岳冯处土诗二首》为证: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
鸟啼深树劚灵药,花落闲窗看道书。
烟岚晚过鹿裘湿,水月夜明山舍虚。
支颐冷笑缘名出,终日王门强曳裾。
寂寥深木闭烟霞,洞里相知有几家。
笑看潭鱼吹水沫,醉嗔溪鹿吃蕉花。
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夜静著灰封釜灶,自添文武养丹砂。
白石峰的南面,怪石嵫岣,一块好像打磨过的百余米长的花岗石从山腰挂下,似一面巨镜,谁也莫想在“巨镜”上爬上半步,被人们称之为“长石牌”。太阳照射在长石上,光照晃得我睁不开眼睛,一道道白光直冲峰顶。我想,大概这就是“白石峰”取名的来历。
鸡叫封刀军戈铁马
黄巢率大军进驻湖南后,曾转战新化一带,并亲自到冷水江(当时属新化县)波月洞附近,与峒民起义首领向壤和汉旗农民起义首领周岳一道,联合梅山十峒峒民,向地主武装发起激烈战斗,断邵州道,斩杀七豪。此行,我们来到波月洞,发现还存有唐代的陶器和黄巢点将演武的遇迹。
新化在唐代称为“梅山蛮”。黄巢转战到此,专门为民除害。他每到一地,日间查实目标,黄巢挥剑刎颈自尽。自尽之说,众说纷标,夜里除土豪恶人,直到鸡叫封刀。后来,新化的吉庆,有人说战死彊场,也有人说他削发为僧,新化的吉庆,就被入们叫做“鸡叫岩”。
新化紫鹊界梯田
黄巢率军征战十载,所到之处,严惩贪官污吏,斩杀土豪乡绅,狠狠打击地主势力,“天街路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1与此同时,黄巢沿途慰问百姓,救济贫民。进入长安时,“长安市民夹道欢迎,竞送牛酒。大将尚让抚慰百姓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遗憾的是,黄巢也和李自成、洪秀全等多数农民战争领袖一样,并非合格的政治家。公元883年6月,黄巢起义修遭失败。在泰山狼虎谷,黄巢挥剑勿颈自尽。自尽之说,众说纷纭,有人说战死彊场,也有人说他削发为僧,并以诗为佐: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融倚栏干看落晖
新化大熊山
此诗既表明了黄巢经历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也描述了英雄迟暮的那种无可奈何和苍凉悲哀,令人叹息。年迈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桥上独倚栏杆,细细品味着风云岁月,冷眼旁观着纷乱的天下,等待着唐朝叹出最后一口气,然后落日一般融入东去江水的尽头,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
叹息也好,回味也罢,枭雄抑或英雄,是遁入空门还是自刎辞世,宿命已定。黄巢这生,亦将永垂史册。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原创 历史上的黄巢有多猖狂?他的所作所为,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 2022-08-04 06:55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唐玄宗在位期间,因为他整日与杨贵妃沉醉于酒色享乐之中,不理朝政,这导致当时唐朝社会秩序混乱,紧接着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起来发动起义,这次事件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后来杨贵妃身死,唐玄宗也带领军队重新杀了回去,勉强将这次叛乱平定。 不过在这之后,唐僖宗在位期间又爆发了“黄巢起义”,这次叛乱更为严重,或许之前唐朝还有一战之力,可当时刚刚经历一场大战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所以打起来也是极为吃力,更没想到的是这个起义给唐朝带来了重创,领导者黄巢也凭借此战役声名远扬,可人们不知道的是黄巢极其猖狂,他的所作所为就连现代人都看不下去,那他究竟做了什么呢? 官逼民反,黄巢起义爆发在唐朝末年,经历过安史之乱之后,原本安稳的政治局面已经一片混乱,社会秩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安定,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制定新的政策并且需要着手国家建设,可是后续的几位唐朝皇帝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昏庸,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个人的奢侈享乐上,迟迟不改变的国家现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患和问题。 等到唐僖宗在位的时候,唐朝内部的官僚体系已经腐败不堪,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情况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很多农民种植的庄稼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官府竟然还逼迫着农民缴纳赋税。 很多百姓因此背井离乡,有的更是妻离子散,于是有些人便想,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在临死之前反抗一下,或许能够成功,所以这典型的官逼民反的情况就发生了,全国范围内都有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大的一支是王仙芝所带领的起义军。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出身富贵人家的黄巢也参与进来,可能是因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都以失败告终,也可能是他看准了这个时机,也预见了未来唐朝势必会走向灭亡的命运,所以他也带领少数的农民掀起了起义的大旗。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战争中因为取得了很好的进展,黄巢和王仙芝汇合,合并在了一起,而且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人数也从刚开始的几千人发展到后来的近三十万人,毫无疑问,此时的黄巢已经有了与唐朝军队决战是实力。 进军长安,猖狂的黄巢令人发指虽然当时唐僖宗要封王仙芝为大将军,借此离间王仙芝和黄巢的关系,哪怕是不成功也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想到的是黄巢起义军实力强大,而这件事也激怒了黄巢,给王仙芝封官加爵,偏偏没给他,这不是明摆着看不起他吗?于是黄巢一气之下带领大军进军长安。 而另一方面,原本想要接受招安的王仙芝只能藏下这份心思,继续北上,可两人的关系就出现了间隙,这也导致后来起义军遭受挫败,王仙芝被杀。好在黄巢一鼓作气,趁机继续进攻,将唐朝军队打的节节败退,唐僖宗这个怂货也是抛妻弃子,完全不顾朝中大臣,连夜逃亡四川。 群龙无首的局面,黄巢顺利进入长安,不过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大跌眼镜,登上皇位的他并没有先去安抚民心和朝堂之上的大臣,而是罢免了三品以上所有的官员,并且还残忍的屠戮这些大家族的人,而那些不愿意投降,依旧忠诚于唐朝的人也都被杀害,就连他们的妻儿老小也被杀害,此时满朝文武留下的只有那些软弱无能和阿谀奉承的小人。 这还不算什么,本来是代表农民阶级的起义,在取得胜利之后按理说黄巢应该为民谋利,造福百姓,可是他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加重赋税,目的就是聚敛民财以供自己的奢侈享受。此时的他已经忘却本心。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他进军长安之时放纵自己的手下杀戮城中百姓,并且还花了一天的时间让十万唐军血染湘江,除此之外,据说在战争过程中他还曾抓来沿途的百姓以充作军队的“粮食”,如此血腥无情是何等的猖狂,简直是人神共愤。 短暂的大齐政权,五代十国的开启这样的统治者很难被人们认可,他所建立的大齐政权也不可能长久的存在,原本百姓还愿意支持这样一位有志之士,希望黄巢可以带领他们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开创更好的社会,没想到在取得胜利之后黄巢居然露出了这般丑恶的嘴脸,让人们大失所望,他也因此失去了群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百姓转而维护原来的唐朝。 唐僖宗借助这样一个机会带领唐军从四川卷土重来,失去了民众支持的黄巢终究还是败下阵来,兵败之后黄巢不知所踪,有的说他是在混战之中被人杀死,也有的说是自杀而死,不过黄巢起义终究还是落下帷幕。 虽然唐僖宗重回都城,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唐朝的统治依旧能够持续下去,如今破败不堪的王朝已是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等到了907年,朱温带军攻入长安,彻底结束了唐朝数百年的统治,也在原有的藩镇林立的局面基础上,也开启了五代十国的时代。 结语总的来说,黄巢起义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农民起义,为后续的农民阶级斗争提供了典范,可惜的是黄巢没能坚守本心,让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最后毁于一旦,而这样的结局也给我们更多的警示,要想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并且保持稳定,必须扎根群众,获得百姓的支持,拥有群众基础才是长久发展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