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16 10:55
10404楼  


作者在《红楼梦》中大量使用了影射、象征的手法,通过前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在书中凡是用到“金”、“水”、“风”、“胡”、“黑”、“雪”等词都是用来象征着满清的,用“玉”、“红”、“春”、“香”等词来象征着明朝,曾有人统计过,书中的诗词里“红”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而还有一些字含有“红”的意思也被经常使用,比如“赤”、“绛”、“茜”等。

相比较来看,宝钗身上象征的满清痕迹太明显了,比如在第四回宝钗刚进贾府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

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

薛家在贾府里住哪儿不好,居然住在“东北角”!很容易让我们把薛家跟来自东北的满清联系到一起去。而宝钗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金”,这都是非常明显地在暗示她象征着满清。宝钗的身上都有哪些是“金”呢?我们看她的名字中的“钗”就含有“金”字旁,另外一个就是宝钗脖子上戴的金锁,跟现在很多公司员工上班的时候每人戴的胸牌似的,宝钗的金锁就是用以表明她的身份。她天天戴着金锁到处逛,生怕人不知道她代表什么似的!那这个金锁是怎么来的呢?在第二十八回里,有这样的一段介绍: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甲戌眉批:峰峦全露,又用烟云截断,好文字。〗

猛一看让人感觉宝钗嫁给宝玉应该是天作之合,天经地义的。薛姨妈的话清楚地表明了母女二人长住贾府不走的主要目的,试想全书中不就宝玉这一个有玉的男子吗?可宝钗装得很无辜的样子,以使人相信自己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并非自己的初衷,而是和尚的本意,是天意!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法。所以这里这条批语提到了“峰峦全露,又用烟云截断”,这个解释得非常到位,作者这样写也确实是想使故事更加曲折,实在是好文字!我们仔细想想:宝钗真的总远着宝玉吗?第二十六回里晴雯背后抱怨宝钗的时候说: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宝钗这叫“远着”宝玉吗?感觉她好象经常大晚上往宝玉屋里跑似的,甚至宝玉睡午觉的时候她也来!还主动为宝玉绣兜肚,努力跟袭人拉关系,为的是给宝玉做活儿,这哪是“远着”呀,这是拼命往宝玉身上上扑呀!在第二十八回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很有意思:

宝钗笑道:“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不受用了。”林黛玉道:“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宝玉向宝钗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呢,你抹骨牌去罢。”宝钗听说,便笑道:“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说着便走了。

我到是很想知道:宝钗不是为抹骨牌才来的,那到底是为什么来的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17 10:51
10468楼  


宝钗金锁的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薛家的说法很让人怀疑,这就需要我们对“案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前后有几次出场,在第一回里跛足道士的一首《好了歌》就把甄士隐直接给忽悠出家了。我们再看看第一回里还有这样一段关于这二位的情节:

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性子太着急了些了,如果他俩再耐心一点,注意一下方式方法,也许甄士隐就可能被说动让二位把英莲带走了!这样也就不会导致甄家家亡人散的命运,薛蟠也不会因为打死人而全家进京,宝钗也不会进贾府而跟黛玉争宝玉,贾家也不会出现家亡人散各奔腾的结果,都是甄士隐的一念之差呀!在第三回有一条批语对此二位进行了点评:

〖甲眉: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至不能处便用观世音可比。〗

看来批书人也觉得二人奇怪,这里也告诉我们不要把他们当成一般神化故事中的神仙,实际上他们两个人是有象征的意义的,我在后面会文章专门分析这二位。

而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再次出场,是在第三回里从黛玉的口中说出的,而且这次是要度黛玉出家,这个过程好象跟英莲身上发生的情况很类似: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癞头和尚的这两次出现,一个明写,一个是暗写,让人感觉很离奇!写作的手法很巧妙,全书的故事中总是隐隐约约能感到这一僧一道莫名其妙的存在,在第三回这里一条批语是这样说的:

〖甲眉:甄英莲乃副十二钗之首,却明写癞僧一点。今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反用暗笔。盖正十二钗人或洞悉可知,副十二钗或恐观者忽略,故写极力一提,使观者万勿稍加玩忽之意耳。〗

癞头和尚分别要化英莲和黛玉两个人去出家,确实是将此二人之间的影射关系点明了,应该说其中的寓意深刻!相比之下癞头和尚对待宝钗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居然不是度她出家,而且是主动关心宝钗的婚姻大事,这真是太奇怪了!为什么这个癞头和尚对宝钗如此偏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18 10:55
10543楼  


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和尚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向人们索要施舍、潜心修行、吃斋念经、再不就是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除此以外,其他的工作重点就是普渡众生,渡人出家,劝俗人别在凡间受苦,归依佛门,这才是正道,好像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过和尚关心人家的婚姻大事的,因为这本身就不应该是他们应该管理的职责范围!

所以薛姨妈跟王夫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个的话很值得怀疑,也就是说宝钗金锁的来历就可能有问题!我们先看看在第八回里莺儿介绍金锁来历这里有条批语值很有意思: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蒙侧: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甲侧:妙神妙理,请观者自思。〗

大家看看:连批书人都觉得癞头和尚关心人家婚姻之举纯属多事了,说明和尚这样做很不合情理,批书人还称和尚为“作如此勾当”,感觉像是在做很下作的事一样!本来就是,不去念经而关心人家婚姻大事,那还叫和尚吗?寺庙改婚介算了!

而莺儿说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这一句非常值得研究,本来我们想听莺儿还会给我们透露出什么更惊人的信息呢,可惜这时宝钗忽然打断莺儿的话,貌似怕她说把“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类似的话说出来,那多让宝钗难堪呀?

大家有没有发现莺儿的话跟薛姨妈的话之间有矛盾,因为结合宝玉刚刚说的“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这句话来看,莺儿说的“是个癞头和尚送的”这句话并不是指的宝钗的金锁,而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莺儿的意思是说和尚并没有给薛家这把金锁,而只是给了这“八个字”,莺儿又说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这个“錾”是刻字的意思,也就是指癞头和尚给了宝钗“八个字”,并让薛家人把这“八个字”刻在“金器”上,而且没有说一定要刻在金锁上,于是薛家按着和尚的意思自作主张把这“八个字”刻在了这个“金锁”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再看宝钗是怎么说的: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果不其然,宝钗说的意思跟莺儿说的完全一样:之前有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这个人应该就是癞头和尚了,给的也就是这八个字,然后薛家找人将其刻在金锁上的,从此宝钗天天沉劬甸甸地带着!于是我们发现:莺儿和宝钗说的金锁的来历与薛姨妈说的居然完全不一样,出现了两个版本!看来这其中有人在说谎!那到底是谁在说谎呢?看来“案情”出现了新的疑点!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春树暮云2333  2020-02-26 19:26
金玉良缘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柳錯

2014-06-18 16:59
10572楼  








这是《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历史,这段历史连司马迁都没看到过。不知他看了后,会怎样写历史了。

炎黄大战、尧舜大战、路西法与耶和华大战,儒道之争,等等,都是一回事。

舜囚尧,根本不是儒家说的什么禅让,血淋淋的历史被美化了,居心何在。解释就是,龙族一战战败被迫进行战略撤退转移,而胜利一方在对待战败方的遗留子民时采取的洗脑教育,就像日本侵华时洗脑教育一样。所以儒学大行天下,是为了其主子的政治服务的。

老子、庄子等道家先师对儒教的把戏深恶痛绝,严加痛斥。因为儒教撕裂了人性!人性是文明与文化的源头。撕裂的人性等于是把一切都对立起来,征战不休。政治玩的就是人性。

70年代,马王堆出土一批古籍,对比之下,才发现流行本《老子》与出土的《老子》差别很大,被儒家篡改了。真是该杀。中华典籍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夷人篡改封杀烧毁!

百度“朱姓”,有十大源起,其中第二种是:

源流二

源于祁姓,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的嫡传后裔。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峤极,峤极生帝喾。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大圣人大贤君,他统治的时代是中国理想时代的最完美代表。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为妻,生了十个儿子。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迹见载于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和《世本》、《庄子》、《六韬》、《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等多种正史和子书。氏书与正史记载,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以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丹朱后裔朱氏成员,在当年舜败丹朱于丹浦后,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不但把始祖丹朱的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的记载。

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我比较认同这个解释,出自尧帝,所以大明乃中华正统,煮酒有个帖子说是到现在的历史已经实现——历史大对称了,意思就是历史在我们这里基本上要终结了,应该开辟一个新时代了,推背图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儿子”(丹朱、大明)殿后,终极大BOSS (尧帝)随后崭新登场,尽管被满清以及西方夷族打断数百年。可该回归的还是会回归的。

很奇怪啊,为什么满清夷人一进京瘟疫就消失了呢,为什么满清一进京小冰河期就消失了呢?尼玛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不仅仅动用了气象武器,同时还动用了大规模的生化武器!明清之际的真是历史已经被满清删除了,真实情况肯定比现在史书中惨烈上万倍!

帖子中有人提到了吴闲云的西游记解读,我再给大家推荐一本陈肯的——西游真解,现任养成计划。。。强烈推荐!看完后震撼的很。从佛道两家教义修炼上分析对比得出,西游记是抑佛杨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19 09:49
10593楼  


无论宝钗金锁的来历是如何,但薛姨妈却借此在贾府散播“金玉良姻”一说,暗地里制造社会舆论,混淆视听确是不争的事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宝玉和黛玉之间制造假象,使二人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用心真可谓够阴险的!估计很多人会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然而没想到是就在这个时候,扑朔迷离的“案情”出现了又一个转折!

在第三十四回里,宝钗和薛姨妈因宝玉挨打之事与薛蟠吵了起来,其实她们这次真的是冤枉了薛蟠,正所谓“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结果薛蟠借着酒劲大发雷霆,跟宝钗顶起嘴来:

也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

要知道“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他这回说的虽然是气话,可完全符合逻辑,也算是他酒后吐真言,体现了他没心没肺而又豪爽的个性,结果说得宝钗无言以对,只剩下哭了,足见这些话的杀伤力!但大家注意到没有?他的话里更是有问题!

薛蟠在这里再次提到了“金玉”之说,可在他说的“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这句话中我们会发现:他居然对癞头和尚这部分内容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薛姨妈之前跟王夫人说的是:“金锁是个和尚给的”!而莺儿说过的是:“(八个字)是个癞头和尚送的”,然后是薛家买的金锁然后找人把这八个字刻在上面。这两个版本虽然不一样,但都无一例外的跟和癞头尚扯上关系,而薛蟠却给出了第三个版本,连个和尚影子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论宝钗的金锁或上面的八个字到底哪个是癞头和尚给的,薛蟠都应该提到他,因为“和尚”和“金锁”是“金玉良姻”一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对薛家可不算是件小事,应该上上下下尽人皆知,薛蟠不但应该知道,甚至很有可能当场看到或听到癞头和尚是这样说的。可他在这里偏偏只说是从自己母亲那里听说的部分内容,还不提关于和尚的事,这里面实在很是蹊跷,给人感觉“金玉良姻”一说应该完全是薛姨妈自己一手编造出来的!可惜的是她没有很好的让自己家里的人统一口径,先后发出了三个声音!我觉得这些都是作者有意思留给我们的线索,我们一定要仔细品味。

而薛姨妈和莺儿对外人提到金锁的时候肯定都要加上癞头和尚的事,否则就失去了“金玉”之说是上天注定的这层意义;可这回薛蟠在家里说这番话就不用考虑那么多,没必要当着自己家人再扯谎话,而且他这次还是酒后之言,更不用装了,所以他说的话可信度很高!没想到是第二天薛蟠来向宝钗赔礼的时候,一不留神又从他的嘴里透露出更多的破绽!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21 09:34
10683楼  


我们根据书中的伏笔知道:宝玉后来确实与宝钗结了婚,但好景不长,后来宝玉弃宝钗而去,出家当和尚去了,在第二十一回里有一第批语说得很明确:

〖庚双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里说得明明白:宝钗后来被宝玉抛弃了,所以根本不是“不离不弃”,而是“又离又弃”,正好说反了,真是让人没有想到!其实书中关于宝钗被抛弃的伏笔还很多,我在后面会有专门介绍的文章。我们再看看宝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在第五回宝钗判词中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后面有条批语进行了暗示:

〖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写在了一起,其中的“玉带林中挂”我在《黛玉判词》一文中得出的结论是在影射黛玉上吊而亡,那宝钗的结局是什么呢?

我在前面提到过:“皆非生其地之意”的意思是说:“都不是她活着时候的境地”,说白了就是“象征着宝钗死时的情景”,这里的“金簪”应该是象征宝钗,好像她是死后埋在了雪里,属于非正常死亡,至少肯定不是“善始善终”,也就是说金锁上的“芳龄永继”也是胡扯!

于是我们不得不问:这八个字到底是谁给的?如果真的是癞头和尚这个仙人给她的,那这个和尚的预测水平可够烂的,实在太丢人了,居然一个都没蒙对,错误率高达百分之百,以后可怎么混呀?我相信癞头和尚的法力足够很强大,而且应该肯定是童叟无欺,对他的实力我还是有信心的。而从后回宝玉弃宝钗而去也说明他们的婚姻绝对不是什么“金玉良姻”!于是我们只能得出结论:“金玉良姻”这一说法肯定是个骗局!这其中薛姨妈说了谎,因为宝锁不是癞头和尚给的;莺儿和宝钗也说了谎,因为金锁上面的八个字也不是癞头和尚给的!相比之下就薛蟠没有说谎,可惜从来没有人信他的话!虽然很多读者对薛蟠这个角色很烦感,但我觉得他身上还是有一些闪光的地方,他这个人活得很“真”,很实在,跟宝钗比实在是没有心计,这个很难得!在第四回他因为英莲打死了冯渊,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薛蟠见英莲生得不俗,立意买他,又遇冯家来夺人,因恃强喝令手下豪奴将冯渊打死。他便将家中事务一一的嘱托了族中人并几个老家人,他便带了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錢,没有不了的。〖甲戌侧批:是极!人谓薛蟠为呆,余则谓是大彻悟。〗

看看,连批书人都说他“大彻大悟”,活得潇洒!他怎么可能仅有个呆字呢?书中都说“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所以综合来看我觉得他那天跟宝钗吵架说的都是真话!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步堂正体

2014-06-21 18:49
10708楼  


@白时问 10637楼 2014-06-21 15:26:51

看到楼主谈到推背图,又为魏忠贤平反,于是去查了一下推背图,于是看到了这张。谶曰:当涂遗孽 秽乱宫阙,一男一女 断送人国。如果魏忠贤真的是冤枉,为何推背图又要如此预言?如果魏忠贤真的不是乱臣贼子,那岂不是推背图错了?望解答。



-----------------------------

魏忠贤的所作所为确实破坏国家法度,这毫无疑问。这也是他获罪的关键。但是他打击东林党后也确实带国家走上正轨,这是他的正面贡献,两者并不矛盾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成步堂正体

2014-06-21 18:56
10709楼  


自己瞎写的一篇文章,就事论事,没有攻击挑衅任何人的意思,请大家指点一二

笔者刚刚开始接触索隐派红学,方知红楼梦暗藏如此惊天的玄机,一部看似满满男女情爱的小说竟然暗藏大明王朝国破家亡的血泪史。此前二十余年我都对这部红楼梦不屑一顾而对三国水浒钟爱有加,如今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无知。美中不足的是,部分索隐派红学家对明史一知半解,因此某些观点漏洞百出,实在是一大憾事。虽然笔者从未读过红楼梦,但是我愿意尝试用明史来破解红楼梦的密码。

几乎在所有索隐派红学家眼中,贾元春都毫无疑问影射了一个在明末鼎鼎有名的人物——袁崇焕。笔者今天不想通过史料来辩论真实的袁崇焕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是通过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袁崇焕在明末的史学界,特别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眼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石匮书曰: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亦犹之毛文龙以么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论者乃取以比拟,不特开罪鄂王,亦且唐突秦桧矣。本段材料出自明末历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张岱所著史书《石匮书后集》。张岱眼中的袁崇焕形象可谓不堪,相貌猥琐丑陋,终日着魔空谈,吹下五年平辽的大牛皮,第二年就平辽平到了京城,连南宋卖国贼秦桧都甩他十条街。

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与秦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 

袁崇煥通敵射滿桂

袁崇煥既殺毛文龍,密報于清議和。

清主大喜,置酒高會,謀攻宁遠。

二王子:「姑索撫百万,許,還遼。俟得賞後,复為深入計。」于是答報。

袁崇煥疑有變,自思:「口許上五年复遼,又難言撫,不如語使發兵索賞,我可入奏。」

清主將起兵,二王子:「聞插酋數万攻薊州,調兵甚急,喜峰口必虛,我陽言征插,暗入喜峰,是為上策。」

遂發兵數万,三王子、五王子、六王子分將子。

時喜峰守兵八千,已調半討插,所存守兵,亦止備插而不防清。

九月戊寅,清兵一夜進口,殺參將周鎮。

袁崇煥大惊,率總兵祖大壽馳喜峰,清師已入長城,圍遵化。

袁崇煥率兵往救,清帥:「汝招我至,何反撓我?」

上述文字节选自自明末历史学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虽然限于篇幅笔者没有列举全貌,但是不难看出在计六奇眼中袁崇焕是个什么人物,其所作所为如何。不急,我们继续往下看。

谈迁曰:藤县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仗钺以来,极受知遇,兵势不加于往日,强敌尤迫于目前,思以俾阖纵横出表饵之愚计,其失在愎谏怯战,避难规利也!范仲淹答元昊书,岳武穆阴间刘豫,古人未始无之,特所用喇嘛,非种世衡之清涧僧王嵩耳。今俱谓其通建虏,一时难民忿祸,众喛漂山,而爰书三尺,真同反叛,安能折其心使不断断地下哉?呜呼,戍之辟之可也,寸磔之,果法之平乎?

相比于张岱计六奇,谈迁的观点则要温和许多。大致总结一下谈迁的态度,那就是袁崇焕该死,但是凌迟有些过了,总之谈迁眼里袁崇焕也绝非是个正面人物。还有一位明亡后东渡日本讲学的朱舜水,他老人家则直指杨镐袁崇焕为明末两大卖国贼。

我所列举的人物在明史研究者都是如雷贯耳举足轻重的人物,想必他们的观点必定代表了明末史学界对袁崇焕的主流看法。几乎在索隐派红学家眼中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也是明末的一个大文化人吴伟业,本人对此观点毫无异议。话又说回来,如果吴伟业用红楼梦书中的正面人物来影射袁崇焕,何以其观点如此独树一帜,与主流史观大相径庭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近乎于0。索隐派还有人主张的观点就是元春谐音袁崇焕,此一说就更为可笑,红楼梦中哪里有用谐音来表达人影射人呢?林黛玉为何不叫林由检?王熙凤为何不叫王忠贤?偏偏袁崇焕有资格获此殊荣?这种幼稚可笑的研究方法与骗饭考据派红学家们有何区别?希望诸位索隐派红学家自警。

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揭秘贾元春判词。在红楼梦的第五回,根据甲戌本批注的说法,作者模仿推背图的笔法为金陵十二钗每人都写了判词,暗示诸人的命运结局。让我们来看贾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某些红学家愣是生搬硬套将此判词安到袁崇焕身上,搞得是驴唇不对马嘴。在我眼里这些人简直可以称为“索隐考据派”。名为索隐派,实则用的都是骗饭考据派红学家那些鬼扯的套路。二十年来辨是非,这个二十年既非袁的寿命,也非袁当官的时间,甚至还有观点认为二十年是袁死后二十年人们还在为他的死争论不休,可笑之极。辨是非肯定是主语,指的是判词所指之人辨是非,怎么可能是被其他人辨是非呢?第二句,笔者也不清楚榴花所指何物,惭愧。不过此句宫闱二字,道明了判词所指之人不是生长在宫禁,就是后来入宫。袁崇焕既非皇家,有没有后天阉割进宫当太监,拿什么照宫闱呢?第三局所指何事笔者一头雾水,再次惭愧。解说第四句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推背图原版的笔法。推背图四十三象有这样一句话: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这句看似古怪的话到底所指为何?请了解一下这样两个年份:2023,葵卯年,葵属水,水五行中为黑色。2024,甲辰年,甲属木,木五行中为青色。因此此象所载事将发生于2023-2024的某一时间点,此所谓黑兔走入青龙穴。至于将发生何事请恕我无可奉告,天机不可泄露。因此判词的第四句意思也显而易见了,虎兔相逢大梦归,即为判词所指之人死于某一寅年或卯年。毫无疑问袁崇焕死于己巳之变后的马年,因此判词所指之人断不可能是袁崇焕。那么此判词到底所指之人为谁呢?让笔者尝试用明史和推背图为钥匙揭开此答案!

首先让我来提炼一下判词所道出的信息:1 此人寿命二十余岁,或者出仕OR在位二十余年 2 从辨是非来看,此人应是主事之人,且有判断力,算得上英明 3 生于宫禁或者后天入宫 4 死在某个寅年或卯年。在明末的历史大背景下,根据上述四条信息,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了呢?没错,答案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回顾一下朱由校的生平,恐怕在没有比他更贴切这个判词了。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岁即位,23岁驾崩,时间为1627年卯年。在位期间,目睹了东林党人政治上的不作为,国家的每况愈下之后,果断任用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一派痛下杀手,随后施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国策,不仅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辽东的局势也逐步安定,大明的整体形势正如贾府前期的歌舞升平一般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天启皇帝“辨是非之功”,真明君圣主也。可惜天不假年,天启的英年早逝使得信王朱由检接替皇位,自此大明开始滑向灭亡的深渊。大梦始归。

另有一版本判词原文为虎兕相逢大梦归。 汉 王逸 《九思·逢尤》:“虎兕争兮於廷中。” 虎兕当所指朝廷大臣党争。袁崇焕众所周知死于国家法度,与党争实无干系。朱由校是皇帝,怎么会死于党争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朱由校的死说起。朱由校生病源于一场意外的落水,本应年轻力壮的他却从此一病不起,任凭太医诊治也不见好转,后来喝了“仙露”,一命呜呼。此后朱由检即位,罢免魏忠贤,导致“王熙凤”哭向凤阳事更哀,自刎而死。此后东林党一家独大,直到明朝灭亡,再无可与之匹敌的政治势力。朱由校的死可以说是明朝能排进前三蹊跷的事件,史笔也对此讳莫如深。而从他的死中得利最多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明末的水太深了。虎兕相逢大梦归,诚不欺我也!

qinqin_803  2020-06-04 15:01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22 08:19
10721楼  


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看看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的“案发现场”,查看一下三个当事人的聊天记录,回放一下整个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细节,就会有令人惊奇的新的发现!

宝玉来至梨香院看望宝钗,首先两个人先客套了两句,然后很快进入正题,书中描写到: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妈安,别的姊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大家看到没有:“细细赏鉴”“通灵宝玉”这个要求是宝钗主动提出的,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发生的一切应该是按宝钗的设计进行的。另外请大家注意:宝玉刚一进来,宝钗就让莺儿去倒茶,“即命莺儿斟茶来”,可好象莺儿跟没听到似的,她只是站在一边看着两个人聊天,难道是因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帅哥,有些花痴了?

宝钗接过“通灵宝玉”以后开始翻来覆去地仔细地欣赏起来: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麼?”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

莺儿不但没有去倒茶,而且在一边都听呆了!还在这里不失时机地插嘴,而她“嘻嘻笑道”的表情很奇怪,在87版电视剧里,莺儿一点都没有笑,而是表情严肃,若有所思,很深沉,我认为这样演是不对的,“嘻嘻笑”的表情明显是有意把两人往一起凑成对儿,是女孩儿特有的一种坏笑。而更奇怪的还是宝钗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宝钗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在书中她以博学闻名,在第二十二回里有三条批语提到了这一点:

〖戚蒙庚双:是极!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

〖戚蒙庚双:出语录。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也。宝玉宁不愧杀!〗

〖庚戚蒙双: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再笔。〗

由此看来,宝钗应该是个非常博学的人,可以说是上懂天,下懂地,中间懂空气!

试想一下这么有学问的宝钗看到“通灵宝玉”上的这两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样简单的话,一共才八个字,居然要来回念两遍,这是为什么?有那么难懂吗?要知道连没文化的莺儿都听出来其中的奥秘,宝钗需要念两遍吗?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cx_smf  2016-01-28 14:31
V哥,我是你的粉丝啊,下次重拍红楼,一定啊!肯定要超过87版的!!!

人性的人  2019-11-27 22:23
评论 V哥掰谎:“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二龙抢珠”……



31.17埋红包2评论只看楼主




行云不语

2014-06-22 09:03
10722楼  


个人觉得《风月宝鉴》这书名就很明白地说明它是一部史书……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曹寅家那点破事能被称作史?以前想不通,现在顿悟!红楼梦中贾府虽出现一大堆梦,但梦本虚幻,做梦也可算真实的事件,只余“宝鉴”一事是聊斋一样的灵异事件,与通篇写实般的描述很不协调,作者自然是为引人仔细思考这一段文字,只因为这是总纲!可惜像楼主这样看懂的人太少!坚定支持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23 07:59
10754楼  


其实想想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宝钗原本打算念完一遍后以后,在一旁的莺儿会马上接着说出自己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来,也就是赶紧提自己的金锁,引得宝玉主动来看,让宝玉知道金锁上面的字与“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一对儿,可事情发展的并不顺利。

莺儿虽然连茶都顾不上去倒了,全神贯注地盯着两个人的聊天,可到了关键的时刻却掉链子,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害得宝钗只好再念一遍,结果莺儿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这个时候宝钗不能再念第三遍了,不然就会让宝玉严重怀疑自己的文化水平了,所以她只好转过头去,直接用“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麼?”话来暗示莺儿赶紧提自己的金锁,大家注意:宝钗当时是“乃回头向莺儿笑道”,这个回头的角度肯定不小。而且是她在非常专注地看“通灵宝玉”上的字的时候,猛然间回头向莺儿笑,这不是很奇怪吗?如果这个时候她回头去看宝玉应该是正常的,可她却莫名其妙地看莺儿,所以说宝钗对莺儿说的话明摆着是在暗示和提醒,莺儿在一边傻站了半天,几乎就要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宝钗这样一说她才恍然大悟,赶忙嘻皮笑脸地说:

“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好在宝钗提醒得及时,莺儿也终于反应过来了,不过真让人替宝钗捏把汗!看来找个让人满意的托儿也实在不容易,要不人们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呢!

莺儿的话说完以后,宝玉也果然中招了,死活非要看看宝钗的金项圈不可,而宝钗还要假装推辞一下,一副害羞而又不是很情愿的样子,可心里肯定乐开了花: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甲戌侧批:宝钗身份〗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金锁上的两句吉利话如果真的说对了就好了,可怜宝钗沉甸甸地戴了大半辈子,上面说的却是反话,那真是亏大了!

宝玉被好奇心的驱使死活要看金锁,这样一来给人的感觉是并非宝钗愿意主动拿出自己的金锁,而是在宝玉死缠烂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拿出来给宝玉看,搞得宝钗得了便宜还卖乖,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看来孔子当年也没少吃女人的亏。

请大家仔细体会一下“宝钗身份”这条没有公布的批语中的意味!也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公布?这只能说明这条批语对宝钗的形象损伤太大,所以一些“高端”“钗粉”们不愿意公布!而且还不仅这一条,真不知道这些“钗粉”们是何居心。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2: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24 08:18
10797楼  


在宝钗问莺儿:“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麼?”这句话后有一条又一直没有被公布的批语非常耐人寻味:

〖甲戌本:阅者试思此一句话是何意思。〗

应该说这条批语说得太明白了,直接告诉我们宝钗这是故意在提醒莺儿,于是某些“钗粉”出于对宝钗的喜爱,所以没有将其公布出来,这种喜爱已经偏执到偏离起码的学术原则的程度了,可见“红学”这个圈子的复杂性!如果不是现在可以看到影印本和扫描件,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些内容。

其实早有清代的有见识的读者也看出了这段故事中的内涵,比如在《补拙斋》钞本里在这个地方有一条清朝的读者写的批语说得很明白:

〖补拙斋:不作什么,等着说你心上的话。〗

《补拙斋》钞本里的批语不是早期批语,是后来的读者写的,看来清代的读者还是很有见地的!至少比我们这么多现在的很多人、甚至比现在的高级“钗粉”们都强。

在莺儿说“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后面,又有一条批语:

〖甲戌双行夹批:又引出一个金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

批书人清楚地指明了宝钗和莺儿一唱一和这其中是有问题!这样的话自然不能从宝钗嘴里说出来,不然就太刻意了,傻子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这里又有一条没有公布的批语:

〖甲戌侧批:不着知着〗

这是何意?应该是指表面上看宝钗好象不是故意点明金锁之事,表面上看似是莺儿一不留神说出来的,但骨子里却是故意点明的!在这里还有一条从来没被公布的批语说得更清楚了:

〖甲戌侧批:金针度矣〗

什么叫“金针度矣”呢?应该是出自成语“暗度金针”,原意是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这里应该表示宝钗和莺儿两人早就在底下商量好了,在宝钗的暗示下,用莺儿的嘴表达了宝钗想表达的意思。

宝钗和莺儿经过精心的安排,又经过一次让宝钗惊出一身冷汗的配合,总算是达到目的了,在宝玉的再三请求下,宝玉开始动手拿出自己的金锁,书中描写得很细: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居然放得那么贴身,而且拿出来的东西居然还“黄金灿烂”,于是宝玉接过来开始仔细欣赏,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大家发现没有?洗脑的工作果然初见成效,“与我的是一对儿”的话居然从宝玉的嘴里说出,算是薛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实在是可喜可贺。在这里有两条批语说得也很有意思:

〖甲戌侧批:“明明是一对儿”〗

〖甲戌双行夹批:余亦谓是一对,不知“干支”中“四注”“八字”可与卿亦对否?〗

我们仔细看看金锁和“通灵宝玉”上的字: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不但内容是一对儿,连平仄都很工整,宝玉也不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巧的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0:42 , Processed in 0.0539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