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6: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细解妙玉给宝玉用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
宝玉用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是暗指朱慈炤“用曲笔隐写满清将朱明政权彻底灭亡并且完全篡改朱明历史的《红楼梦》这本大书”!其实这“九曲十环”还有大文章。
“九曲”对应的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第九支·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暗指的是执笔作画《大观园行乐图》的四姑娘惜春。
  “十环”则对应着宝琴的十首怀古诗。
妙玉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就是四姑娘惜春的《大观园行乐图》,就是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也就是宝玉——-四皇子朱慈炤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十环”,音似“十怀”,对应的是第五十一回里的宝琴的《十首怀古诗》。
  春花如海
  提到黛玉抽中的是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包括晴雯)。
  水芙蓉=荷花(莲花)
  一句耳熟能详的乐府诗徐徐浮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不正是最明显不过的人物指向,将田贵妃的姓氏(及出生地)如此美好地联想展现出来,作者心中对母亲应该是怎样一种情怀
  接下来看宝钗、宝玉和黛玉三人的灯谜诗。
  首先是宝钗的: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镂和锲,都指雕刻,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借喻“后金”满清。
檀和梓均为木材,借指朱明“木” ,“镂檀锲梓”是暗喻满清对朱明所施的作为,是什么呢?这就要从檀和梓的用途上说了。
  檀和梓有何区别呢?
  檀,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通常指紫檀,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色调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紫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公认的最名贵珍稀的木材之一,到了明代,尤得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多为皇家所用。
  而梓木则普通常见,因其材质坚韧、木理优美而多被用作雕版刻字的底板,因此古人将书籍的刊印出版称为“付梓”,其中的“梓”是雕板的意思。如明代吴应箕的《答陈定生书》:“《东林本末》,采录最真,编定最确,即弟议论亦甚平恕,有关世道不小。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梓也。”
  原来,宝钗灯谜诗中的檀木是借喻忠于朱明的明遗民,而梓木是借指史书。朱慈炤是用“镂檀”借喻满清残酷屠杀朱明义士,而用“锲锌”喻指满清蓄意篡改历史,同时也影射满清血腥残酷的文字狱迫害。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暗紫的血色沉积的尸山骨海一层层,错落的篡改伪造的清修史书一层层,这一层层的血腥屠戮“镂檀”和一层层的文化欺诈“锲梓”,自然不是工匠“良工”所能为的,而是满清统治者屠杀汉民的残忍暴虐和篡改史书的狡诈机深。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风雨”是借喻满清镇压明遗民和制造文字狱所造成的腥风血雨。
“梵铃”,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悬的铃铎。“风雨闻梵铃声” 引用之典,是指唐明皇怀念杨贵妃的《雨淋鈴曲》。见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太真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6: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其实仍是强调宝钗诗中所说的“镂檀锲梓”不是指匠人的凿作雕刻,而是隐喻满清血腥屠杀和篡改史书的暴行恶迹,诗中的“风雨”也不是自然界的刮风下雨,而是满清血腥屠戮和残酷镇压所造成的腥风血雨!这是作者迫不得已使用的文学的借喻手法,而非实物实景,如何会能“闻得梵铃声”呢?
  宝钗的这首灯谜诗表现的是满清的凶残狰狞与无限得意。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这里引用杨贵妃的《雨淋鈴曲》的典故是为何意?
  首先要明确谁是《红楼梦》中的杨妃。第三十回里宝玉说得清楚就是“体丰怯热的宝姐姐”,朱慈炤是用体丰怯热、奸兄乱国、被迫自缢的杨贵妃来影射同样是矮小丰满、同样是父兄贪贿乱国、同样是被逼自缢殉国的周皇后。
  薛宝钗不仅仅是影射后金满清,同时也影射排名“金”字辈的周后,为了避免宝钗的双重影射会误导读者对这首诗的寓意的了解,朱慈炤特意在此处用“何曾闻得梵铃声”,即“不曾有梵铃声”来强调这首诗与杨贵妃、也就是周后毫无关系,宝钗的这首灯谜诗完全只是针对满清这一层影射而言的。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不在梅边在柳边,柳边是个“卯”——指“兔”,婵娟指月,团圆无春香是中秋,所以解这个谜的俗物是特指——中秋月亮。后一句解的泛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这里点出了一个时间——中秋!
  元妃点的戏里说《牡丹亭》伏黛玉之死,如果这是个必然的结果,那上边薛小妹的迷便是个时间?宝钗要改偏是黛玉跳出来阻止。可是坐定了黛玉要死?
  其余凡黛玉与《牡丹亭》曲子的段落我都看了,不比说。
10月16日,腊月初二,壬午年,庚戌月,庚寅日。
  不在梅边在柳边,柳边是个“卯”——指“兔”,婵娟指月,团圆无春香是中秋,所以有老师解这个谜的俗物是特指——中秋月亮。后一句解的泛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这里点出了一个时间——中秋!
  元妃点的戏里说《牡丹亭》伏黛玉之死,如果这是个必然的结果,那上边薛小妹的迷便是个时间?宝钗要改偏是黛玉跳出来阻止。可是坐定了黛玉要死?可能也是藏了这个意思在里面。
  田秀英病故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六,刚过十五,正是月圆无春香,但离中秋还有一个月。
  公历时间应该是1642年8月11日【马年,干支:壬午年 戊申月 甲申日】。
    各处史料,田秀英病故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五日,正是中元节那一天
  再看宝玉的灯谜诗,面对宝钗满清的凶残狰狞和无限得意,宝玉朱慈炤是怎么应对的呢?请看: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这头一句“天上人间两渺茫”是取自唐代诗人曹唐的《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指遥远渺茫难以接触:
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
来经玉树三山远,去隔银河一水长。
怨入清尘愁锦瑟,酒倾玄露醉瑶觞。
遗情更说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
  曹唐的诗写的是仙女杜兰香与凡人张硕的分别离伤,典故见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女通言:“阿母所生,遣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
翻译:汉代有个叫杜兰香的,自称是南康人氏。晋愍帝建业四年春天,她多次去到张传那里。张传当时十七岁。看见她的车子在门外,有婢女来通报说:“母亲生下我,派我来这里许配给郎君,岂能不遵从她的意见?”张传曾改名张硕。张硕叫杜兰香上前来看,大约十六七岁,讲述的事情似乎是很久远的了。她有婢女二人,大的叫萱支,小的叫松支……杜兰香与张硕离别前说:“本来要嫁给郎君你作妻子,感情亲密。只是因为寿命不一样,恐怕稍有不和谐。太岁在东方卯的时候,会回来寻找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6: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岁,古人把它视为一年的岁神,它其所临的方位是绝对的尊位。古代天文学家把木星每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设定它作为每一年纪年的标准。风水地理上所说的太岁,实际上是指这一年年支所临的方位。杜兰香说会与张硕团圆在“太岁东方卯”,卯年太岁在卯,亥、卯、未合木局,“木”旺于东方,西方“金”为冲方。“朱”为赤心木,杜兰香与张硕团圆原来是在朱明朝!张硕“年十七”与崇祯年号用了十七年暗合。
  那么仙女杜兰香与凡人张硕最后是不是于“太岁东方卯”团圆相守了呢?《搜神记》没有写,但略晚于《搜神记》的东晋曹毗的《杜兰香别传》告诉了我们答案,见成书于宋太宗时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九.舟部二》的记载:"香降张硕,既成婚,香便去,绝不来。年余,硕忽见香乘车山际,硕不胜悲喜,香亦有悦色。言语顷时,硕欲登其车,其婢举手排硕,凝然山立。硕复于车前上车,奴攘臂排之,硕于是遂退。”
  张硕后来与凡人成婚,仙女杜兰香因此与他断绝关系。仙女杜兰香的名字由“兰”与“香”构成:《红楼梦》中“兰”花指忠勇刚烈的晴雯,天“香”指世外仙姝林黛玉。
  朱慈炤以仙女杜兰香与张硕的悲欢离合不仅影射了芙蓉花神晴雯因为袭人和王夫人的陷害而被逐离世一事,同时也影射了绛珠仙草林黛玉与贾宝玉倾心相爱却不得相守的爱情不幸。
  看着满清屠刀下汉民的累累尸骨、看着满清的无比狰狞和得意,朱慈炤不禁发出了“天上人间两渺茫”的悲叹,流露出家亡失至亲天人永隔、国破图存复希望渺茫的凄凄悲情。
  不过悲叹过后,朱慈炤马上就收拾起哀伤又重新振奋精神地说道“琅玕节过谨隄防”。
  破谜的关键在“琅玕节”。“琅玕”,本意是《山海经》中的一种仙树,其果实似珠。也指似珠玉的美石,见《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孔傳:“琅玕,石而似玉。”孔穎達 疏:“琅玕,石而似珠者。”后多借“琅玕”以喻竹之青翠。 如:
  唐代元稹的《种竹诗》:“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
  唐代杜甫的《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代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宝玉的灯谜诗中的“琅玕”便是指竹,“琅玕节”即指“竹节日”,也就是“竹生日”。
  那么竹有生日么?还真有!请看:
  宋代赞宁《笋谱》:“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也。移竹栽取宜此日。”
  《文心雕龙》:“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
  更让人吃惊的是农历五月十三日不仅是竹生日,还是传统的龙生日!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明代《五杂俎》卷二天部二:“五月十三是龙生日,栽竹多茂盛。一云是竹醉日。”
  《红楼梦》中“竹”通“朱”,“龙”暗喻朱明政权,原来宝玉诗中的“琅玕节”是真龙朱明节!
  那么为何要说“谨隄防”呢?因为这个真龙朱明节其实还有更惊人的意义。
  在山东,“五月十三日”是民间传说中关老爷磨刀斩妖的日子!鄄城传说,这天是关公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梁山传说此日“关公磨刀斩小妖”。临沂传说,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淄川传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杀许三。”磨刀要用水,所以这天往往下雨,这就是民谣“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来历。
  那么朱慈炤有无可能知道这个专属山东的这个民俗传说么?曹寅、吴梅村等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朱三太子朱慈炤却是一定知道的!朱慈炤多次赴山东教书,最后也是在山东蓬莱被捕的!【详见明史资料《解析《朱三太子案》史料中的四皇子朱慈炤》】
《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也正是朱慈炤的山东经历的佐证!《红楼梦》中山东方言很多,有人总结过,比如第三十回里用的山东冷僻方言“讨愧”,再比如“晒日阳儿”、“着三不着两”、“忽刺巴儿的”、“花马掉嘴”、“左不过”、“累掯”、“意意思思”等30多个山东方言词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6: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宝玉隐写的关老爷是谁呢?妖又是谁呢?
  关老爷就是关夫子,第五十一回里争执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时,李纨以“关夫子”作比的“小红”和“柳梦梅”!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将清朝的皇帝、官员和军队等一律称作“清妖”,不知道清初有没有“清妖”的叫法,但朱慈炤在他的《红楼梦》里就是将满清视为“妖”!
  “琅玕节过谨隄防”,其实就是宝玉朱慈炤对正在得意叫嚣的宝钗满清的警告:满清你别得意,我们的“关夫子”——反清复明的义士“小红”们和“柳梦梅”们正要磨刀霍霍斩清妖!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鸾鹤被古人视为仙禽,“鸾音鹤信”指来自上天的讯息。凝睇,凝目注视。
  宝玉朱慈炤凝目注视屏息等待的上天讯息是什么呢?
“鸾音鹤信”典出唐代罗隐的《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诗:
“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原来宝玉等的是凤驾龙车!
  《红楼梦》中“凤”是黛玉,前一句“琅玕节”点明了“龙”即“竹”通“朱”,朱慈炤凝神等待是反清复明的好消息!
  “好把唏嘘答上苍”:等到了反清复明的好消息,我惊喜万分的答谢上苍,禁不住热泪盈眶、抽泣感慨。
  天齐庙的更大秘密。
  《红楼梦》中的“天齐庙”大有寓意,第三回宝黛初见,需要注意的是黛玉入贾府一开始并未见到宝玉,因为宝玉“庙里还愿去了”,贾母心心念念的贵客来了,宝玉却是先还愿后才见黛玉,而《红楼梦》最后一回即第八十回竟然又写道宝玉“往天齐庙还愿”,“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
  请看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的今山东淄博市之博山区的《颜神镇志》, 其卷三《饗祀》记载了明崇祯十三年敕封泰山三位元君神号之事:“碧霞元君庙:在凤凰山顶。明季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敕谕道经掌坛官梁之洪虔贡香帛,前往东省泰山设醮,恭告行礼,加封群神:天仙圣母青灵普化慈应碧霞元君,眼光圣母慧炤明目元君,子孙圣母育德广胤元君。”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即俗称的“泰山娘娘”。“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是道教女神的尊称。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信仰始于宋代,明代中叶后大盛于华北,并扩展到长江和淮河以北。在明代,泰山女神出现了两个分身,这就是崇祯敕封泰山元君共三位的缘故。其实就是一位泰山女神的三个分身罢了。
崇祯十三年七月,田秀英的爱子五皇子朱慈焕被周后装神弄鬼的吓死,绝望无助的田妃开始持斋祈福,崇祯也因此斋戒。“皇五子薨,田贵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于宫中大作斋醴,盖自是皇情少怿豫矣。 
十一月追封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不聽。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悼靈王,去“真君”號。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
  从时间上看,在五皇子死后两个月后的九月,崇祯派太监前往泰山敕封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前面说了,自唐玄宗于开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后,泰山就获得了封号“天齐”,世人遂将泰山女神称“天齐”。淄川五松山有《天齐嬷嬷幢》,清王尔鉴撰,言:“余受皇恩,放青州令。有老者献文,乃状元张唐卿之手书也,名《孝义天齐嬷嬷幢》。文曰:《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八十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天齐嬷嬷就是泰山女神,“天齐”就是“碧霞元君”的别号!
  明代中期的宗教宝卷《玉女卷》中,介绍碧霞元君前身是“石玉叶”,“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但后来泰山娘娘的圣诞还是为四月十八。姓氏却发生了变化,明末清初碧霞元君改姓为“田”!
《宝华山志》卷十三录清初的王概(生平约1645~1708年,与朱慈炤同时代人)的文章:“泰山之巅,用祀碧霞元君。或谓轩辕黄帝第九女,入山炼形飞升者,或谓州民田氏女,居黄花洞修真得道;或谓万汇生于东方,民生厥初,以母为主,泰东岳也,故祀元君。”到了明末清初,民间认为泰山娘娘姓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7: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曾登岱致礼碧霞宫,赐匾“坤元叶应”,宣示了清廷对碧霞元君崇祀的认同。而“四月十八”的泰山娘娘圣诞,清廷宫内都要举行庆贺活动。《清升平署志略》第四章《分制》载:“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京师颇重此节,例向南顶进香。宫中亦受影响,而有演戏之事,园内则在广育宫(殿),宫内则在广生楼。”
  “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这天齐庙里就是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三,崇祯在五皇子死后两个月后敕封的碧霞元君——泰山女神!而这泰山女神姓田,生日也是四月!这一切都与“生辰四月”的田秀英精妙的吻合!
  在朱慈炤的《红楼梦》里,母亲就是泰山女神的人间化身,《芙蓉女儿诔》的女神形象其实就是来源于泰山女神!
  这正是《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出现“天齐庙”,晴雯死后的第八十回结局再以“天齐庙”收尾的原因所在:天齐神就是黛玉田秀英,也就是晴雯田秀英,红楼梦因田秀英而作,亦随田秀英之死而终!
  《红楼梦》其实就是一部恢弘的悼母颂!
田秀英居住的承乾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因此宫中及民间多以“东宫”代指田贵妃,与“东岳”对应。

  天齐神—泰山女神—田娘娘画像
    这副图就是碧霞元君的百度词条中的照片,有无人知道泰山娘娘左手捻着的红色的绛珠是何来历?
  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东封泰山时,封“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齐大生仁圣帝”。
  但到了明代却没有再封“天齐王”,而是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洪武三年 (1370)去东岳历代封号,“特以‘东岳泰山之神'名其名,以时祭神”(《去东岳封号碑》)。对于这一变化,查阅却找不到任何解释。推测与元朝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有关。元朝作为外来的异族政权对汉人进行高压统治,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沦为三等人且遭受深重压迫。泰山神东岳大帝不能护佑汉民却为元朝廷所用的残酷现实令汉人民众开始转而信仰泰山女神。正是由于泰山神在汉人心中的地位降低,导致朱明王朝不再学历代前朝敕封泰山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信仰从明代中叶起大盛于华北,并扩展到长江和淮河以北,影响之大就连皇帝也开始派遣大臣祭祀碧霞宫,并多次敕命重修泰山顶上的碧霞祠。《岱史》说:“宋建昭真祠,金称昭真观,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间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始称碧霞祠。”在明朝后期,官僚的腐败、政治的压迫最终导致普通百姓将统治者的官方信仰东岳大帝彻底抛弃,自明万历朝始,泰山山神的地位就被泰山娘娘彻底取代。万历年间的碧霞元君已经从保护儿童妇女升级为“护国庇民普济保生”了,见《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东岳。碧霞元君亦主泰山……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炁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测,浩德难量,惠溥天民,倾土皈仰。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万历末年的《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也明确地说泰山女神是泰山正神,是“天佛牒文、玉帝敕令”的“碧霞元君”,不仅上管天兵、中管神兵,下管地狱诸司,就连过去历代王朝尊奉的泰山山神——东岳大帝也被碧霞元君管辖:
  “往上边管天兵先天圣母,中管着神兵十万八千。
  下管着众鬼魂不知其数,辖“天齐”管十王总管阴间。
  按七十管五司一十八狱,管天下府州县善女善男。
  封王灵巡山的都管元帅,镇泰行(山)无偏比不论愚贤。”
因为泰山女神信仰大盛,明代北京修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就是著名的东顶、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的“五顶”娘娘庙,环列于京城,成为京城人精神信仰的寄托之所。明末的《帝京景物略》卷三“弘仁桥”条记载了明代的“五顶”:京城的碧霞元君庙,“麦庄桥,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外,曰北顶。盛则莫弘仁桥(南顶)若,岂其地气耶!” 明末清初的孙承泽的《天府广记·寺庙》中记载:“京都有碧霞元君庙五处,香客云集,烟雾终日缭绕,都人最重元君祠。”2004年著名的北顶娘娘庙神秘事件就发生在北京的北顶泰山娘娘庙。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7: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0.1
  王锡爵在明万历二十二年《东岳碧霞宫碑》中写道:“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世世香火东岳者,咸亦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则数千里,每岁辦香岳顶数十万众。”每日前来泰山碧霞灵佑宫烧香的信众数以千计,而离碧霞宫不远处的东岳大帝的岳帝祠却香火寥寥!明万历四十七年的王世贞的《游泰山记》亦有记载:“自是左折而上里许,曰岳帝祠,陋不胜香火。”明末清初的张岱在《琅琊文集·岱志》中亦惊叹于泰山碧霞灵佑宫之香火鼎盛“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洲所无。”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岳大帝渐被遗忘,竟至无人问津,清咸丰朝的福格在《听雨丛谈》写道:“礼岱者皆祷于泰山娘娘祠庙,而弗旅岳神久矣。” 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地位最终被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取而代之, 一直到今天,碧霞元君信仰依然在泰山信仰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普通民众的力量,倒逼宗教信仰不断改革。
因为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不断强调泰山娘娘护佑明朝: “一统天下,国属大明”(后清刊本将此句改为“国泰安宁”)……圣天子时有道灵神住世,保大明万万岁万万余年。圣娘娘还护着真明(命)帝王……山娘娘护佑明朝的特殊背景也是朱慈炤对天齐庙的引用缘故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泰山上通天庭,故天子封禅于泰山;下通地府,故普通人死后亡魂归于泰山之下,见《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泰)山地也。”泰山为治鬼之府,泰山神东岳大帝则为冥界之主,北宋《云笈七签》称:“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食所宗者也。”主管阴曹地府和十殿阎罗。
  第五回里宝黛初见,宝玉先去天齐庙还愿,却只是借王夫人之口一提,含混而过;宝玉往庙里还愿回来后才见黛玉,两人初逢黛玉是惊觉宝玉“眼熟”,宝玉是笑说“见过”黛玉,这不但是暗示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仙界前缘,同时也是暗示宝玉黛玉不久前刚刚才于天齐庙中见过,黛玉即是宝玉刚刚敬拜过的天齐女神!
再看结尾的第八十回,宝玉又奉贾母命去天齐庙还愿,这一回朱慈炤不再含混一笔带过,而是细细描写:“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晴雯死了,黛玉死了,“保大明万万岁万万余年”的天齐娘娘已然仙去,明朝灭亡了,留下的是“前朝的极其凶恶”的掌管冥府的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罗。红楼梦尽,朱明国亡,“盼明不明” 的朱慈炤唯有在天齐庙冥王殿中祭奠那无数的朱明英魂了。
  在泰山上有两位著名的“菩萨”陪祀泰山女神,分别是万历皇帝的生母“九莲菩萨”李娘娘和崇祯皇帝的生母“智上菩萨”刘娘娘。见聂鈫《泰山道里记》记载:“自正德间即其中为元君殿,尝遣中官致祭,有御祝文勒殿东壁。其后为九莲殿,万历间命中使特修,告竣,改天书观颜为天庆宫,岱顶天启五年金碑所载也。又其后为智上殿,崇祯间敕建。副使左佩弦人插云:“皇上追崇孝皇太后为西天净土极乐世界菩萨,上号曰智上,建宝刹于岱。辛巳启土鸠工,三载告成。”考神庙时尊孝定皇太后为九莲菩萨,即今智上前殿者。像设皆范铜镀金为之。”
  崇祯效仿爷爷万历皇帝尊自己母亲为“智上菩萨”送上泰山陪祀泰山女神,智上殿于崇祯十四年(1641)动工,崇祯十六年建成。
  崇祯十六年的中元节,崇祯对逝世一年田贵妃追思不已,便召人为她做法事,在玉河桥里放河灯。该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许多。史载“中元节例作法事,放河灯于玉河桥。桥在乾明门之西,石梁如虹、直跨金海。是年法筵倍盛于旧,盖田贵妃以是月十五薨,特追荐之也。”。
崇祯还效仿万历把母亲刘太后同田秀英的画像一起放在长椿寺供奉,见清代进士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一》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兵火后,孝纯像仅存。”长椿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长椿街。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万历皇帝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以居水斋禅师,水斋大弟子为神宗的替修。
万历赐额“长椿”,意味着祝愿他母亲健康长寿。李太后死后神宗尊她为“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7: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0.2
后崇祯皇帝效仿爷爷万历,将自己的生母孝纯刘太后和田秀英两人的画像也一同挂在长椿寺内供奉。万历母亲李太后和田秀英的画像后都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只剩下崇祯母亲刘太后像,在长期混乱的历史阶段期间,刘太后像也丢失了。
  田秀英居住的承乾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因此宫中及民间多以“东宫”代指田贵妃。泰山号“东岳”,泰山女神姓“田”,生日在“四月”!这一切都与“生辰在四月”的“东宫”田秀英精妙的吻合!
  泰山上供奉着泰山娘娘、李娘娘和刘娘娘三位娘娘,北京长椿寺里供奉着李娘娘和刘娘娘、田娘娘三位娘娘。 这一一对应也就是朱慈炤将母亲田秀英视为天齐娘娘田娘娘的人间化身的原因。
  那么接下来的黛玉的灯谜诗说的是什么呢?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騄駬,穆王八骏之一,據《穆天子傳》记载周穆王擁有八匹神駒: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騄駬。騄駬(lù ěr )也做“绿耳”,音似“虏儿”,暗喻“胡虏之儿”。周穆王,姓姬,名滿。“穆王八骏”其实是“满王八旗” 。
  “紫绳”即紫缰:紫色的马缰绳。清代对皇室近支和有功的高级官员特许乘马用紫缰,以示恩宠。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洪昇的《长生殿》,《长生殿》中深受皇帝恩宠的安禄山就是手挽“紫缰”叛乱的。见第十七出《合围》:“我安禄山夙怀大志,久蓄异谋。只因一向在朝,受封东平王爵,宠幸无双,富贵已极,咱的心愿倒也罢了。叵耐杨国忠那厮,与咱不合,出镇范阳。且喜跳出樊笼,正好暗图大事……【胡拨四犯】紫缰轻挽,(合)双手把紫缰轻挽,骗上马,将盔缨低按。”
  安禄山手挽“紫缰”发动安史之乱,“紫绳騄駬”这是影射清朝的宠臣叛乱,那么是谁呢?
  “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千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於北极,沈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传说海上有五座仙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因为被龙伯人钓走六鼇致使岱舆员峤二山飘走不知踪迹,只剩下九只巨鼇驮着的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还在。
  “三山独立”之喻可谓直白,露骨的直指南明灭亡后的1673年(康熙十二年)11月冬吴三桂开始举兵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缢而终的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
  “騄駬何劳缚紫绳”胡虏满清依靠卖国汉奸夺得中原的统治权又能怎样?这些认贼作父、背主求荣的甘做胡虏之儿的叛徒怎会因为一时的紫缰恩宠就服服帖帖地供人役使呢?
  “驰城逐堑势狰狞”, 当他们遥相呼应,联合起兵反叛后,一度攻城略地、势不可当,是何等的气势汹汹啊!一时间四方震动,人心动摇。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騄駬——“虏儿”们之所以会做出背叛满清的风雷举动,完全是因为主人康熙的撤藩指示,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康熙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因为吴三桂之子和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作为康熙的人质,所以康熙认为吴三桂、耿精忠二人必不敢发动变乱。但撤藩让这些本来指望能够凭借卖国的大功劳而永镇一方、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一般永享荣华的虏儿们失望不甘,才会有三藩联手闹独立的纷乱。
黛玉的诗是为了呼应宝玉的诗,是对狰狞得意的宝钗满清的抵制,外有“关夫子”们的不断反抗,内有汉奸“虏儿”的不服帖,你们满清的统治是永远不得安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7: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说完了三藩之乱,探春就要接着说台湾的明郑政权了,可这时宝琴却接了话,为何不让探春明郑作诗?这是因为台湾的明郑政权在三藩之乱被镇压后再无作为,两年后的1683年鄭克塽就投降满清了。所以作者朱慈炤说不必再说了,就让我用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来做一番总结发言吧。
  关于宝琴的《桃叶渡怀古》补充
  《陶庐杂录》的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万历将母亲李太后的画像供奉在长椿寺,明末的崇祯效仿爷爷把母亲刘后同田秀英的画像也一起保存在长椿寺供奉。
  最后一句“小照空悬壁上题”实指长椿寺中供奉的田妃,刘后,李太后三人的画像,明朝已亡,空有小照题壁上,悲夫!
  为何朱慈炤要将晴雯比作兰花呢?
  前面说了,田秀英善画花卉,“田贵妃工写生,尝作群芳图进上,上留之御几,时展玩焉。”“田妃擅花卉,尝作群芳图,凡二十四种,合为一本。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
  善画花卉者必是爱花人,遗憾的是《群芳图》仅剩两页,田秀英画的二十四种花只有海棠和芙蓉得以存留人间,而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就是将母亲田秀英比作芙蓉,将南明比作海棠。可见这两种花乃是田秀英所爱。
  那么田秀英最爱的是什么花呢?就是高洁的君子之花——兰花!何以见得?请看《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田贵妃写兰于便面(即扇子),上携之怀袖。”田秀英的二十四种花的《群芳图》被崇祯放在案头不时赏玩,而田妃画了兰花的扇子更是被崇祯当成宝贝时刻戴在揣在袖子里不离身,可见田秀英画兰之工。画兰最好,正是因最用心最喜爱之故。
  要谈家事还可,国事理解小了,亡国亡天下的感触,并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最近看了一本介绍鉴真和尚(扬州人)的书,其中有一段提及他年轻时随师学习,也曾经向都城名医及宫廷御医学过一些医学。后来传习了一位道宣律师的“天王补心丹”的方子,专治神经衰弱。
  红楼梦的悼明讽清几百年来有无数的明眼人发现,伪造的《吴氏石头记》就是其一。
  可是这么多人却都无法深入的彻底破解红楼梦之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知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和揭露东林党亡国乱史的主旨,所以要先将最为关键的《石头记》的自传部分破解,身为补天之石的朱三太子的家事自然会关系到国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周后暗害田妃母子其实也是明末政治斗争中的一部分,当然以后会逐步增加亡天下的解读的。
  第六十二回的斗草玄机:“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 的枇杷果。”
  看看这斗草的几个人“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小螺和小花脸荳官都是宝琴的丫鬟,借指“宝琴”,即“宝玉”——《红楼梦》的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
  香菱——南明、
  芳官——顺治、
  蕊官——周后、
  藕官——崇祯。
“斗草”是一种民间游戏,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武斗”就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采得花草后,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草名,谁采的花草种类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为胜者。现在的“斗草”多为“武斗”,但《红楼梦》中的“斗草”为“文斗”。那么这五人斗草都分别说的是什么呢: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柳”指不承认满清并抵制满清的明遗民,说这话的是小螺和香菱、荳官;
【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松”就是赤心木,即朱明,说“罗汉松”的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竹”通“朱”,“君子朱”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翻译过来就是“我有美人交”,哈哈,这一看分明就是不断花费巨金为崇祯购献美女谄媚邀宠的“贤德”周后在说话,真是再贴切再形象不过了,说“我有美人要上交”是蕊官——崇祯的周后;
  【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星星翠”实为“金星绿”,即“金星虏”。说这话的只能是被宝玉起名叫做“金星玻璃”的胡虏满清——芳官顺治;
  【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月是明,红是朱,说“月月红”的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牡丹花花王在《红楼梦》中指的是宝钗,即芳官顺治,请回顾我前面的博文《与贾宝玉如同双生弟兄的真性情的芳官是谁?》,说牡丹花的是芳官顺治;
  【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 的枇杷果。”】
——《牡丹亭》已经解得很透了,但《琵琶记》还未解过,必须要细说一说。《琵琶记》是元末著名南戏,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但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中状元后又被牛丞相逼迫而不得不与其女结婚,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身背琵琶,一路谈唱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
《琵琶记》重点刻画了“三不从”,表现了蔡伯喈的全忠全孝。朱慈炤此处引用《琵琶记》是用“三不从”的蔡伯喈暗喻身不由己的贾宝玉。
  “琵琶”头上有“四王”,是暗指“四王子”,那么是哪位四王子呢?再看补充:“枇杷”双双从“木”,“木”指赤心木朱明,是朱明的四王子!“果”字上“田”下“木”,父母为“田”与“木”,正是田秀英与朱由检所生的四王子,原来“琵琶枇杷果”喻指的是作者本人就是四皇子朱慈炤!
  说“枇杷果”的是代指“宝琴”的小螺和荳官这两人,“琴”字头上“两王”,此处朱慈炤用了小螺和荳官两人来指代“宝琴”,两两成四,正是“琵琶”四王,果然好机关,对应好周全!
  朱慈炤用“这一个、那一个”的模糊指代法既避免了过于直白犀利而容易暴露的危险,又生动形象的勾勒了不同阵营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特点,构思精巧,逻辑严密不得不令人击节赞叹!
  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要起身拧他,笑骂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小蹄子!满嘴里汗[火敝]的胡说了。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小蹄子!”荳官见他要勾来,怎容他起来,便忙连身 将他压倒。回头笑着央告蕊官等:“你们来,帮着我拧他这诌嘴。”两个人滚在草地下。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污了他的新裙子了。”荳官回头看了一看,果见旁边有一汪积雨,香菱的半扇裙子都污湿了,自己不好意思,忙夺了手跑了。众人笑个不住,怕香菱拿他们出气,也都哄笑一散。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
  【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姐妹花”与“日月同悬”同义,喻指南明各政权的同行并立。
  【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香菱口中的夫妻蕙自然是指她与薛蟠两人,也就是说南明与满清的关系是共存互利的夫妻关系。
香菱的“夫妻蕙”之说立刻引起了“姐妹花”荳官的不满,两人不但发生了争执还扭打了起来。小花脸荳官其实就是宝玉,“你汉子薛蟠”指的是满清,荳官宝玉不同意香菱的夫妻蕙说法。为了让读者注意荳官与香菱斗草争执的秘密,脂砚斋特意在回前脂批中点出【香菱斗草善谑】,这其中究竟有何奥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3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7: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搞清这一点,首先要解开“兰”“蕙”的区别秘密。
  朱慈炤借香菱之口交代了“兰”“蕙”之别:“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
  “兰花”指代自崇祯亡国而止的前明,兰花一茎一花而香有余,前明作为唯一的汉人政权地位无可置疑,声威远播,震慑四方;“蕙”借指与满清相持时的南明及其他汉人势力如明郑等后明政权,蕙一茎数花而香不足,后明政局纷乱而势不足,无以成事。如朱慈炤——四儿“蕙香”,如南明——香菱“并头结花的蕙”。
  荳官说香菱:“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朱慈炤批评香菱南明一厢情愿的想与薛蟠满清结盟,利用满清打击农民军乃是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罢了,蕙虽不及兰,但总归是朱明人,如何竟能将意图取南明而代之的满清喻作“夫妻蕙” 同南明相提并论?
  首个南明政权——弘光政权把大顺农民军视为死敌,以“联虏平寇”为基本国策,意图借用满清来扫灭“流寇”。弘光朝将吴三桂引清兵称之为“功在社稷”的“义举”,不但加封赏赍吴三桂,还下令运送漕米十万石接济吴三桂。“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更于六月二十一日派出由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率领的北使团与满清“议和”,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蓟国公”吴三桂等人的诰敕,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通谢清王,并酬谢剿寇文武劳勋”。痴心妄想与满清作“夫妻”,妄图与清军联合剿灭农民军,不顾国土沦丧,不顾北方失陷区的百姓的苦苦期盼,只是一味地谋求偏安江左。
  其实入据北京的满清一开始并无一统中原的雄心,多尔衮颁布剃发令被人质疑后明确表达了他的想法:“剃发令下,有言其不便者曰:‘南人剃发,不得归。远近闻风惊畏,非一统之策也。’九王(即多尔衮)曰:‘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不仅如此,多尔衮更于六月发布文告说:“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恩,此惇睦邻之义。”满清由于族小人少,兵力不足,对能够占领北京和畿辅地区已经是喜出望外,根本未有灭南明之心,谋求的不过是与南明南北分治而已。
  但是在发现南明内部分裂混乱、军阀割据自雄的情况后,在看到南明的腐败无能、无所作为的怯懦后,在降清的明朝官僚的极力鼓动怂恿之下,多尔衮改变初衷,决定剿灭南明,取而代之。南明妄图与满清做夫妻分江而治的美梦最终破灭了!
  【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污了他的新裙子了。”】
  荳官与香菱争“蕙”之夫妻、父子、仇敌性质,是在揭露新建立的香菱南明敌我不分,因错误的判断了与满清的敌对关系,误将仇敌当作夫妻盟友,结果导致滚落污水,被绿水满清污了崭新的朱红裙子。
  弘光朝制定的偏安江左、联清灭寇的错误策略导致新建的南明政权错失良机,一败涂地。
  “正恨骂不绝,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他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
  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的宝玉其实就是与香菱斗草争执的荳官,“宝玉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宝玉口内说我有一枝并蒂菱,却又将香菱称作“夫妻蕙”的那支拈了在自己手内,这其实是暗喻被香菱称作“夫妻蕙”的南明其实应该叫作“并蒂菱花”才对,也就是荳官前面说过的“姐妹花”,再次强调了香菱南明对自身认知的错误定位。
  ——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 今儿才上身。”,
——“宝玉道:“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如何?”
香菱和宝钗用宝琴给的红布料新作了红裙,宝玉房里的袭人恰好也新作了红裙,红裙的做成时间一样不说,而且还是一模一样,“(香菱)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
(待续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4:31 , Processed in 0.0656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