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16: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贾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分析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7-10-12 07:4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王夫人是深恨黛玉的,正是因为贾母清虚观打醮跟她唱对台戏和宝玉为了反对“金玉缘”愤而砸玉,才有了紧接着的第三十回里王夫人痛骂并驱逐和宝玉玩笑的丫鬟金钏:“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还有后面的斥逐“眉眼象黛玉”的晴雯:“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并将晴雯焚尸泄愤,其实王夫人真正想骂、想逐、想杀的都是黛玉!这一切都不过是影射周后对田妃嫉恨和迫害的真实历史罢了。

  那么贾政呢?

  贾政的立场其实和贾母是一样的,第十八回里写道:“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庚辰双行夹批: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 第七十六回里:黛玉对湘云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凡是黛玉拟的贾政便一字不改全部采用,这明确写出了贾政对黛玉的欣赏和爱惜,暗示了贾政对宝玉和黛玉姻缘的支持。

  可惜贾政影射的国家政体和贾母影射的朱明的列祖列宗一样都是虚化人物,王夫人才是真正掌握实际权利的“王”和“夫人”,也就是现实中的“当权派”。

  在为信王朱由检的选妃中“丰容无双多才艺”的田秀英优势明显,最终却是排名最后的周后因为东林党的人为运作而意外胜出,“特拔为信王妃”。贾母贾政与王夫人的分歧抗衡正是朱慈炤隐写这天意与人为之间的角力,最终结果也印证了俗语的“三分在天,七分在人”,可叹!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20: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不满送宫花背后隐藏的明末历史真相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1-08 08:22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七回因为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事黛玉使了脾气,那么黛玉的生气有没有道理呢?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尊卑伦序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尤其是贾府这样“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

那么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贾母两次安排坐序得到答案。

一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接风宴: 黛玉坐左边首位,然后依次贾府三春,再就是站着捧饭的李纨和安箸的凤姐两个媳妇,古时未出嫁的姑娘要比媳妇儿尊贵,所以即使不会留在贾母处吃饭的王夫人仍会“坐下进羹”意思一下,可是李纨凤姐却只能站着了。

再是第五十三回里贾母安排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跟她一起坐在首桌。所以在贾府里顺序应该先是黛玉、再是三春、最后才是李纨和凤姐。可薛姨妈不是贾府里的人,所以薛姨妈特意交代:“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作为贾府客人的薛姨妈的顺序是先贾府三春,再林黛玉,最后才是王熙凤。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黛玉都绝不应该是最后一个。

正因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深知这个尊卑先后道理,所以她送宫花给三春和凤姐时是不厌其烦的详细“说明缘故”,请看原文“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平儿,说送花儿一事”。偏偏见了黛玉只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只提及黛玉一人,不敢“说明缘故”,唯恐暴露了薛姨妈的宫花是12朵,是要送他们姊妹几个这样的事实。

可是黛玉何等聪明,若是宫花只送她一人,薛姨妈派个小丫鬟直接送过来就是了,如何敢劳动王夫人的陪房特意给她一人跑腿?故而才有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甲戌侧批:妙!看他写黛玉。】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甲戌双行夹批: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甲戌侧批: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在“看一看”上传神。】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甲戌眉批: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

本是应排在黛玉之后的却能先做挑拣,周瑞家的每送一处宫花,每解释一次送花的缘故,就是将黛玉的体面在各人那里折辱一次, 让别人明白:“我就是欺负黛玉,就是不给她体面!你们一个个都比她重要!”黛玉的发问和冷笑还有脂砚斋的不断批注提醒,这都是要读者注意到周瑞家的无视礼数的嚣张做法,从而揭示出王夫人等人对黛玉一贯的刻薄和欺侮。

那么这段周瑞家的无视礼数欺侮黛玉影射的是什么历史呢?我前面解过了:周瑞家的就是周奎家的周后,“宫花”落在一个“宫”字上,原来周瑞家的送宫花影射的乃是周后分配宫廷待遇的历史真相!



先看孙承泽记载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的光禄寺揭报的宫膳费用:“皇帝膳,每日三十两,每月一千四十两,廚料在外,又藥房灵露飲用粳米、老米、黍米在外。皇后膳,每日十一两五錢,每月三百三十五两;廚料二十五两八錢。懿安皇后同。承乾皇貴妃、翊坤貴妃两宮,每月各一百六十两。皇太子膳并廚料,每月一百五十四两九錢。定王、永王两宮,每月一百二十两。”



邱仲麟在他的万历朝宫膳考释中做了万历三十九年和崇祯十五年的膳食花费的比较,我仿照他的表格将数据列举如下,并已将他的错误在表中更正。

膳食标准(银两/月)

根据万历三十九年正月A

崇祯十五年三月数据 B

差距 A-B

皇帝

1173

1046

降低127两/月

皇后

335

335

0

皇贵妃

324(王恭妃和郑贵妃两位皇贵妃)

324

0

贵妃


160(皇贵妃田秀英和贵妃袁氏)

0

太子

152

154

增加2两/月





邱仲麟折算出的万历三十九年的“贵妃膳”的324两实际是“皇贵妃膳”的用度,160两才是贵妃的膳食费,这从郑皇贵妃的翊坤宫(万历十四年进封皇贵妃)和王皇贵妃(即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万历三十四年进皇贵妃)的景阳宫的月膳底单上看的一清二楚,邱仲麟错把郑贵妃和王恭妃两位皇贵妃当作了贵妃。

万历年间的皇贵妃膳食标准324两仅仅略低于皇后的335两,但远远高于贵妃的160两。所以如果不计通货膨胀的影响,崇祯十五年的膳食标准并无太大变化,无非是崇祯自己的减了127两,其他的都保持不变,好邻导就是要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爱面子图名声的崇祯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错。可是令人吃惊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祯没有裁减不受宠的袁妃的待遇,却偏偏对田秀英一人极为刻薄,孙承泽记载的清楚:田秀英虽然贵为皇贵妃,但她的实际待遇却从规定的324两剧减过半,竟与袁妃同为160两!

那么崇祯为何如此刻薄田秀英呢?是崇祯为人刻薄么?当然不是,崇祯就是对普通的宫女太监也是极为体恤的。

难道崇祯憎恶田秀英?当然更不可能!

崇祯也好色,史书明确记载的妃嫔就有袁妃、卢妃、陈妃、尤妃、刘妃、方妃、沈妃、选侍范、选侍薛(从田贵妃学琴,称为入室弟子)、两个王姓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歌舞嫔数人以及众多的青霞女子,可是崇祯始终最宠田秀英,即使田秀英最后两年缠绵病榻憔悴不堪也始终是“妃最宠”,关于史书上的浩繁的田妃受宠的记载就不一一列举了,仅说说田秀英憔悴不堪的病重时候,为了田妃,崇祯不但干脆的拒绝了周后为他重金购来的令人“欲仙欲死”的尤物陈圆圆,而且崇祯每日都会为田秀英的病情求神祝祷,而最后也就是因为他为田妃病情跑到别的殿烧香祈福导致未能及时赶回承乾宫与田秀英作临终诀别,“东宫田妃最有宠。是夏,田妃病笃,遍走群望,上咸躬致祷焉。临终,上适往他殿行香,不及永诀,回宫大恸,丧礼备极隆厚。”

崇祯不但给田秀英安排了隆重的丧礼,还写下了深情赞美的谥文,并拟定了高贵美丽的谥号“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 。《思陵典礼记》:“皇贵妃田氏谥册文,十五年岁次壬午七月二十四日壬辰皇帝制曰:“桂殿承芳辉冠三星之首,兰宫陨秀礼崇六列之先。惟昭德于生前,宜隆恩于身后。尔皇贵妃田氏,生有令质,早晋荣封,麟趾钟样式振衍绳之庆,鸡鸣效警时襄宵旰之勤。淑问方宣遗芳遽掩望帷如在悲空结于璠华辞辇犹闻名应髙于彤管欲彰懿范宜有褒旌爰稽素履。谥为: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灵其有知,尚歆宠渥。”



崇祯还把田秀英的画像与其母亲刘太后的画像一起放在长椿寺,清代进士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一》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兵火后,孝纯像仅存。” 长椿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长椿街。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明神宗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用以居水斋禅师,水斋大弟子为神宗的替修。神宗赐额“长椿”,意味着神宗祝愿他母亲健康长寿。李太后死后人们叫她“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崇祯因想念他的生母孝纯刘太后,让画家画了一张刘太后像,也挂在长椿寺内。田秀英死后,崇祯又将田秀英画像挂在长椿寺内。后来,万历母亲李太后和田秀英的画像都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只剩下刘太后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太后像也丢失了。

崇祯十六年的中元节,崇祯对逝世一年田贵妃追思不已,便召人为她做法事,在玉河桥里放河灯。该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许多。史载“中元节例作法事,放河灯于玉河桥。桥在乾明门之西,石梁如虹、直跨金海。是年法筵倍盛于旧,盖田贵妃以是月十五薨,特追荐之也。”。

而且看《清史稿》 卷四 世祖本纪一的记载 :“(顺治元年五月)己酉,葬故明庄烈帝后周氏,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并如制。”这里说的“神宗妃刘氏”就是那个在为朱由检选妃时力荐排名最后周后做了正妃的那个刘昭妃,崇祯待她极为恭敬,可是我们看到这位死于崇祯十五年的刘昭妃死了两年都未下葬,居然是明亡后才由满清草草安葬了事!而同年死的田秀英却规制齐备地体面下葬了,侍郎陈必谦负责坟园营建。田妃墓墓圹、墓园的宽敞居然还引起乾隆的感慨:“一妃之費已如此,餘諸帝者可知矣”。这葬仪和墓园也足以说明田妃的待遇问题.



既然崇祯始终都对田秀英最为宠爱,绝不会愿意苛待田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田秀英的宫廷待遇被削减过半呢? 这个原因应该是两方面:

1,主观上,田秀英主动为穷皇帝崇祯减负。史书记载田秀英为崇祯缝补衣物精制绣品,婉拒崇祯为她庆生,“田妃能书,甚有机智,诞日在四月,丁丑遇旱,上方斋宿武英已半月矣,至是欲暂还宫,妃遣人力辞曰:正为诞日,不宜还也。”,从这些细节来看田妃一贯是主动节俭开销,所以田妃主动裁减自己的待遇对一心省钱的崇祯来说求之不得;

2,客观上,后宫的把持者周后故意的刻薄苛待田妃。崇祯为了换得后宫和谐以博取“齐家”的好名声,故而百般隐忍周后对田妃的欺凌。比如周后欺凌田妃,找不到田妃过错的崇祯于是命令田妃写一封冒犯周后的奏疏,然后以此为借口将田妃贬入启祥宫思过:“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于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可想而知,崇祯将田秀英进封为皇贵妃自然令周后更为不满。

《明宫词》记载了周后对妃嫔们的封赏:“袁贵妃谨退深宫,得后意,凡游赏嬉戏,每召与同,不召田也。五月十一日,后宣各宫觐见,屏左右,有密谕也。赐宴,赐东西两宫金珠各十二颗,银牌各二事。余俱赐银牌二事。”皇贵妃的待遇与皇后很接近,远超贵妃,可是周后的封赏却要将待遇悬殊的田妃和袁妃等同,周后蓄意打压田妃的事实再清楚不过了,田秀英的待遇减半应该也是周后的要求。为了安抚周后避免周后再生事端,崇祯只好让田秀英的待遇等同袁妃、有名无实。

     让我们来看一段难以置信的记载:   李清的《三垣笔记》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于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又云,凡东西宫对上言,皆自称女儿。”

   “自称女儿”是何意呢?明代时明令禁止人口买卖,所以明代买卖人口都是采用“收养”的名义,而不直接说“买卖”,这就是为什么《金瓶梅》里写各房的丫鬟都要自称“女儿”,而要将男主人西门庆称为“爹”的缘故。

       多奇怪,明朝宫廷沿用前朝传统,后妃都是以 “妾” 自称,如周后对崇祯说话,“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可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如果要对崇祯说话,却要学民间的被买卖的丫鬟自降一辈“自称女儿”,妃子将皇帝当爹,这不是乱了朱明皇室的规矩和辈分了么?而且最为奇怪的是只有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两人才会如此自称,而崇祯的其他妃嫔,即陈妃卢妃尤妃等还有周后从江南采买来的“数个歌舞女子”却都不会使用“女儿”这一贱称。看史书记载崇祯为人不但爱惜名声遵规守矩,而且就连宫女太监也会同情体恤,这样的崇祯怎会不顾宫廷礼法故意羞辱他最是看重厚待的田妃袁妃,再说了崇祯一个自小长在宫廷的王爷哪里晓得民间违法买卖人口的称呼玄机??说明这也不是崇祯的要求,可这“自称女儿”的自轻自贱如何又会是袁妃田妃自己的心甘情愿,居然还要让后来的妃嫔看笑话?

既然不是崇祯要求,也不是皇室规矩,自降一辈更无可能是田妃袁妃自愿,那么到底是谁人安排呢?其实只要看看史料,理理逻辑就会明白,这“自称女儿”的羞辱只会是“性严慎”的周后的一手安排。

   “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升即中选,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

“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

“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


父亲周奎是个北京街头的算命先生,选妃决赛中偏偏又排名最后,出身贫贱兼条件不佳的周后如何能不对出身比自己强、排名又比自己前的田妃和袁妃心怀嫉恨?因为东林党和刘昭妃的操作,“名在第三”的周后居然出人意料的成为了朱由检的正妃,有了正妻身份的周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压制田秀英和袁妃发泄自己深深的嫉恨了。

结果“同选于朱阳馆”的通过官方的选妃的正规程序名正言顺入选的侧妃田妃和袁妃两人必须以民间被买卖的丫鬟身份自称,而那些在崇祯登基后即使是真正被买来的“歌舞女子”都无需使用“女儿”这一自降一辈的贱称,田妃和袁妃竟连这些被买来的“歌舞女子”都不如,始终都要“自称女儿”!周后是要让“自称女儿”的田妃和袁妃时刻谨记:她才是无比高贵的女主人,而田妃和袁妃永远只是身份低贱的低人一辈的奴婢“女儿”,是连她买来的“歌舞女子”都不如的。

虽然崇祯长在宫廷不了解民间习俗,但宫廷的整套规范的礼仪他总是熟悉的,收养崇祯的李康妃和李庄妃何曾对朱常洛“自称女儿”?更何况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自称女儿”这明显是差了辈分了,可是崇祯居然能十多年安之若素!“自称女儿”的这一个小细节暴露出的是崇祯对周后违反宫廷礼制肆意羞辱欺凌田秀英的听之任之的默许纵容,精神上羞辱再加上身体的折磨,田妃在宫中的日子如何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可这一切却被东林党颠倒黑白的写作“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

在封建妻妾制度的压迫下,在崇祯的姑息纵容下,不受宠的袁妃还能曲意迎合讨好周后而获得周后欢心“得后意”,可因为受宠成为周后眼中钉肉中刺的田秀英便再是恭顺小心也是无用,最终母子五人只有四皇子朱慈炤从周后的迫害下逃得性命。崇祯的治家就如同他治国只顾虚名一样都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和谐,这种人真是误尽苍生啊!郭沫若评价崇祯“口惠而实不至”“实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真是一针见血!

   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儿”称谓,一份宫廷膳食的待遇清单,暴露出来的是被层层美化的善良大度的周后那可怕的报复和压制的狰狞嘴脸,以及崇祯沽名钓誉的冷漠虚伪,果然“细节是魔鬼”。正如“春花如海”说的:中宫如此明目张胆羞辱,其他宫人们跟着对田妃有踩踏的行为似乎也有可能,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果然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22: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葬花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更是华夏!读懂了葬花吟,就读懂了红楼梦
姜子说古书 2023-11-11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更是华夏!读懂了葬花吟,就读懂了红楼梦!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在第二十七回,写下“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桥段,脂批则说,《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换句话说,埋香冢即太虚幻境薄命司。

  开篇便说了闺中所兴的一件风俗,即与花神饯别。祭饯花神,即“怀金悼玉”所谓“悼玉”文章。若问花与玉的关联,亦不难,玉儿之一的贾宝玉便是绛洞花王,玉儿其二的林黛玉便是花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再看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从而听见山坡那边有林黛玉的呜咽之声?原来是拾取落花至花冢,而所落之花应元春行幸第一处“有凤来仪”,又应了“榴花开处照宫闱”一句。元春者,第一春也!可知退位者,为第一春的花神。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再看林黛玉《葬花吟》中字句,到底是在说些什么?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吗?亦或者竟是揭开红楼究极谜题的谜底呢?请君拭目以待!



  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却原来,花谢即是春谢,红消竟是花谢,香断亦是花飞。元春的春字,原来竟是华夏的华字。这才贾府之源用春、红、香字命名的根本原因,对应的是花,也就是华夏的华字。正月初一,古人是春节,但是,春节对应的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草木萌芽、万物复苏,希望也!

  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

  所谓“春暮”即芒种节,暮者,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正应了“红消”一说。“红”为“朱”,对应朱家末世。芒种节,是亡国灭种之寓。知道了春即是华的道理,花神退位不就是华夏帝王退位的意思吗?



  毕竟,红楼即“昨夜朱楼梦”中的“朱楼”,一曲《哀江南》,早就唱出了朱楼倒塌即朱明江山被鸠占鹊巢,舆图换稿的真相。从荣国府草木之国的源头到宁国府须眉浊物的演变,再到“根并荷花一茎香”的江南之月,宝琴的诗词也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宝琴因念道: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作者还特地三番五次用“昨夜的月”来对应“昨夜朱楼梦”,分明是告诉世人,朱楼梦即月亮之梦,合并为“朱明”二字,林家传香甄家,归根结底原型不过还是朱家而已。



  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没错,上吊自杀的秦可卿和林黛玉便是崇祯帝朱由检,秦应华夏,林应朱家,朱由校、朱由检、朱由榔,皆是草木之人。草木之繁,谓之荣,春也,故有荣国府。玉带林中挂,是崇祯上吊前更衣解玉带画面;金簪雪里埋,是崇祯自挂东南枝前解发簪落地而以发负面情景。此为“更衣”、“遗簪”文章,罪为亡国。

  红消香断,是写春暮花神退位景象,二玉为花王、花神,故有红玉春香之昨夜朱楼梦。“闺中女儿”为未嫁之女,写的是未降之君臣,正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故曰“忠义”,女儿即“千古风流人物”。明白了这一点,林四娘故事方不突兀。



  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又说:“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

  挽词《姽婳词》不过是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的缩影,作者写林四娘“姿色既冠”,是屈原以美人写圣主贤臣笔墨。“赤眉”“黄巾”两时之事,今合而为一,盖云一过是此等众类。恒王为永恒之王,万岁也,是二玉秦姬也!流寇便是啄花的梁间燕子,黄袍加身的赵氏,《姽婳词》所谓“赵女”。

  《葬花吟》: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前四句写内忧之流寇横行,就如无肠的横行公子;后四句写外患之风刀霜剑,就如升堂的老耗子,偷香窃玉的东邻。



  《葬花吟》: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故事里,诸艳即百花,写花写的是华夏之人,杜鹃啼血,对应林黛玉的丫鬟紫鹃,正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一朝春尽,犹如秦可卿之死,意外之中,又如林黛玉之死,悄无声息人不知,金陵为六朝古都,十二为王事,写的都是朱明亡国、崇祯上吊,举国之哀。记住,作者写朱明,写的其实是华夏。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

红楼梦:娇杏凭啥取代香菱成为人上人?因为她的儿子就叫贾桂!兰桂齐芳,是荣源宁演四个字

红楼梦:秦可卿的真身是谁?答案就在和她同时亡故的两位大人物身上

红楼梦:林黛玉养了三只宠物,护主的被怼,撒谎的被委以重任,爱着家的却拆了家

袭人的哥哥为啥叫花自芳?答案就在林黛玉的《葬花吟》里

细品黛玉葬花的前后文,才知道怀金悼玉,暗写黛玉之死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594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宝玉是男人,他与表姐妹不妥,为啥会葬送名声?男女大防到底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古人为啥禁止自由恋爱呢
下一篇: 她是西游世界最美菩萨,不怒自威,所有人都怕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2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世界最狠心的三个人是谁?悟性最高的黛玉,为啥反而枉送了性命?她风流在哪?都说“看得破时忍不过“,男女有何不同?
 姜子说古书 2023-11-16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红楼世界最狠心的三个人是谁?悟性最高的黛玉,为啥反而枉送了性命?都说“看得破时忍不过“,男女有何不同?

  文/姜子说书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曲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直通《哀江南》曲调,收尾愈觉悲惨可畏,将通部女子一总,闺阁底色,终究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而女主角林黛玉正是葬送了性命的痴迷者。



  有意思的是,痴毒最深的林黛玉,偏偏是悟性极高者,胜过贾宝玉,也胜过世上诸多男女,脂砚斋批语所谓:“非颦儿,第二人无此灵心慧性也!”且看悟禅机一回故事!

  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林黛玉这般机锋,贾宝玉这个灵性渐通,后来当了大和尚的人,亦不能答。本来无一物,怎奈何“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花王林黛玉,偏生坠落百花洲,处处惹尘埃,最后丧了卿卿性命。



  同样是女儿身,比起林黛玉,贾惜春就狠心多了,她和甄士隐、贾宝玉一样,最后出家,远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四姑娘一番话,惹得尤氏众人都说她“心冷口冷心狠意狠”。

  惜春冷笑道:“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红楼梦》故事里,人人都说四丫头贾惜春年轻糊涂,而甄士隐抛下妻子封氏出家,惹得封肃日日抱怨,于世俗眼中,自然也是个狠心人了。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

  无独有偶,悬崖撒手当和尚这件事,同样应在贾宝玉身上。古人最看重的就是父子、母女、夫妻之间的亲情,而甄士隐、贾宝玉、贾惜春这三人选择出家,无疑是当了狠心人。

  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但只是,也正如贾惜春所言,一转念间登彼岸,唯有放下执念,方能解脱,若不如此,再不能“好了”,直似林黛玉先天不足之病。



  黛玉道:“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为黛玉写照,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落笔处,却只是“风流”二字。写美人笔仗,冠以风流,脂砚斋却要叫绝称赏,何意呢?何为风流人品?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红楼梦》故事里,黛玉执迷不悟,为啥被冠以风流?她风流在哪?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的情缘,又为何被称为风流公案?秦可卿小名兼美,风流袅娜似黛玉,这一桩悬案,又当如何破解呢?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唐三藏悟禅机,孙悟空说他虽然念得,但不曾解得。林黛玉悟禅机,虽然悟得、解得,却做不到知行合一,正所谓:“看得破时忍不过”。



  何为“忍不过”?于男子而言,是“生我之门死我户”,是逃不过自私的基因的控制,是放不下“继子荫孙图富贵”的执念。于女子而言,是“色易戒,情难防”的一往情深,是情义千金的忠贞不渝。

  怀金悼玉,亡者为贾家之源荣国府,荣为花木之繁,是为木石前盟,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林黛玉之死,死于情义,女为情,绛珠仙子为民族大义,正是闺阁风流主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秦氏与林氏之死,正合林四娘一篇故事“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更是华夏!读懂了葬花吟,就读懂了红楼梦

红楼梦:什么样的小人物会逆袭?会说话的才会办事!但德不配位的没有好结果

红楼梦:作者写宝玉参禅机,写的是他的真身,与出家无关!黛玉之问,如何作答

红楼梦:林黛玉养了三只宠物,护主的被怼,撒谎的被委以重任,爱着家的却拆了家

红楼梦:秦可卿的真身是谁?答案就在和她同时亡故的两位大人物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22: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大奥秘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3-10 09:0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 "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庚辰双行夹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

  本回题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凸”“凹”开头,何为“凸凹”? 乃“不平”也,第八十回脂批写到【庚辰双行夹批:是书中全是不平。】

  “不平”从何而来?

“笛”通“敌”,“凄清”的重心落在“清”字上暗喻“满清”,“凸碧”乃是喻指碧绿满清出头称王,品笛因愤清; “诗”通“史”,“寂寞”实为“寂没”即“寂灭沉没”消亡不存,“凹晶”即为日陷朱明国灭覆亡,联诗为存史。

  
      “ 竹”通 “朱”,竹栏直通藕香榭,藕香榭暗喻芙蓉花谢藕根仍存,这是告诉读者朱明的血脉就是藕香榭的惜春!



     黛玉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看着天上月水中月联诗。“湘妃”即为“舜妃”,“竹”通“朱”,“湘妃竹”乃是暗喻被天启比作“舜”的“朱由检”,“墩”其实暗指“土墩”即陵墓!原来“湘妃竹墩”乃是暗喻埋葬了“朱由检”的田妃墓,即明思陵!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正是暗喻两人的谈话主题止于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



     “竹”通“朱”。黛玉限韵,说“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一先十六根”是暗喻“竹杆”朱明从”一先“一开始的朱元璋到最后亡国的崇祯一共是16个皇帝(含被废的景泰帝在内但不算南明)!黛玉和湘云两人数竹栏杆直棍只有十三根,北京的明帝陵寝被称为“十三陵”,这“十三根竹栏杆”正是暗喻北京的明十三陵!


  本回中专门费笔墨写了管物件的媳妇找茶钟,才知是翠缕拿给湘云,结果让湘云黛玉带走了,“杯”通“悲”,“钟”同“终”,这是暗喻翠缕满清带给朱明“悲”和“终”。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聊起京师乱象时,赵烈文说道:“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预言满清不出五十年就会垮台,然后中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割据局面,并指出清政府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而会彻底灭亡,因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 满清一个小族,倾尽兵力不过区区十万,却被为谋取更大私利而以“为君父报仇”为借口开门揖盗的吴三桂主动迎入山海关,靠打着“闖成肆逆,禍及君后,明之子孫臣庶不能討,圣朝念萬古君臣之義不可以不正,憤怒興師,逆成西竄,勝朝不共之仇,藉以複焉”为崇祯报仇的骗人旗号入主中原,如何不是“创业太易”? 而满清入关后为坐稳江山在汉奸的帮助下大开杀戒,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嘉定三屠””“广州庚寅十日屠”等等等等,其后更进行了严酷的文字狱迫害,如何不是“诛戮太重”?赵烈文指出的满清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就连曾国藩也无法反驳。



    满清靠诡计骗术入主中原,靠血腥屠戮坐稳江山,靠禁毁史书欺世盗名。这一桩桩一件件,怎不让人愤难平?



 字字血泪句句悲,只为揭露不平事,这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五美吟+林黛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作“哀哉千秋魂”《五美吟》的历史大玄机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4-07 07:17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的回前总批写道:【题曰: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此诗的前四句说的是黛玉:幽居深闺的“奇女”黛玉无须珠翠装点也依然才貌绝世,可怜她因为用情太痴而忧苦劳累,终致容颜憔悴。此回写宝玉“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便劝道:“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宝玉话说了一半就再也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林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黛玉田秀英和崇祯之死,是宝玉朱慈炤和汉国灾难的开始,思及如何不伤悲?



哀哉千秋魂:指的是黛玉所作的《五美吟》中的那五个古代的 “有才色的女子”都是薄命人。这是喻指这五位流芳千秋的英雄义士的令人哀伤的不幸际遇。



“桑间人”对应的是本回题目中的“浪荡子”贾琏。“桑间人”典出《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借指淫乱之地,“桑间人”即为淫乱之人,是同黛玉和古代五美相对照的“奸丑非其类”的淫荡变节之人。朱慈炤在此用“桑间人”借指尤氏姐妹等背国弃义的朱明贰臣。





黛玉做《五美吟》,不但焚香祭上了“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这一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待宝钗满清来了后宝玉才拿出《五美吟》来看。五首薄命美人颂,而且当着满清面,这“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的感慨分明是影射在对抗满清的南明五政权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义士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五美吟是按照五位古代美人的时间顺序写的,春秋末期的西施,楚汉相争时的虞姬,汉代的王昭君,晋代的绿珠和隋末的红拂。但是她们所对应的南明五政权时的英雄并非是按照南明的政权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各自对应的特点。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是说以身报国的西施虽美,却早早夭亡,她在吴宫里日日夜夜对故国的思念也都随之而逝了。人们都嘲讽鄙视效颦的丑女东施,可是你们没看到他们的丑态虽令人作呕,可是他们却都平安的苟活到白头。这是朱慈炤鄙视投降满清的丑妇东施,“倾城”影射的是被世人赞美的弘光帝朝的扬州城破后被俘殉国的史可法。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黥彭”指英布和彭越。这首诗是说项羽大势已去,英布和彭越纷纷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与其作贰臣像英布彭越后来落得个兔死狗烹剁尸剐肉的可悲下场,不如现在以身殉主守得节烈忠义。这是隐喻拥立鲁王朱以海的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张煌言在朱以海死后灰心绝望,解散军队,后被满清抓捕宁死不降,被斩前赋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坐而受刃”,正如诗中所写的“幽恨饮剑”。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是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即使君王不识昭君的绝艳,那为何一定要把命运交到画师的手中呢?这是影射隆武帝器重非常的郑成功。郑成功后来远走海外,创立了台湾明郑,并始终尊奉朱明为正朔。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石崇斗富把明珠当瓦砾一般抛洒,何曾珍视过美丽妖娆的绿珠?可是因为前世修来的福气,绿珠却愿一死陪他。这是影射先拥立隆武帝朱聿键,在隆武帝败亡后又拥立了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兄终弟及做了绍武帝的苏观生。朱聿鐭因为兄长朱聿键的关系而被苏观生拥立尝到了做了几天皇帝的滋味,这借了兄长的光也算是朱聿鐭顽福前生造。苏观生在广州陷落被捕后自缢殉国。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巨眼识英雄,夜奔李靖然后一起投奔并辅佐李世民伐隋。这典故里里藏了两个“李”姓,乃是隐喻本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的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云南称王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并说服孙可望“以中国为重”一同归顺明室。李定国一心反清复明,是永历朝最优秀最重要的抗清将领。在永历帝被杀后仍然坚持抗清,不久病亡。







“春花如海” 指出:  第六十三、四回围绕贾敬过世展开,贾(甲)敬于七(申)月“殡天”后,宝玉看见“雪雁领了两个婆子,手中拿着菱藕瓜果之类”供黛玉设祭。应该能再次印证当时所指的大的时间背景和事件。(之后尤二姐、三姐粉墨登场。。。)
  -----------------------------
  雪雁就是作者朱慈炤,两个婆子又是“二”,《红楼梦》中“二”指朱明政权,菱藕喻指南明和作者,即北京朱明的继承者。

  阴历以七月为申月,正如“春花如海”发现的贾敬七月宾天乃是暗指1644年的甲申之变,崇祯亡国,而后留下了南明菱角和朱慈炤莲藕。

  黛玉作《五美吟》乃是简单概述南明五政权的代表人物,诗作完即暗指南明五政权彻底灭亡,所以宝玉见了黛玉“早已滚下泪来”,朱慈炤的亡国之痛无法言说,只能写道宝玉黛玉两人“无言对泣”。


  而后宝钗满清出现评价影射南明政权的《五美吟》,朱慈炤巧妙地借夷狄宝钗之口引用了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中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点出了南明无力制夷狄、反被夷狄满清彻底绞杀的可悲可怜与可恨。

  在《五美吟》完成即南明五政权灭亡后就是尤氏姐妹出场,开始演绎满清平定三藩、汉人军事势力被彻底剿灭的真历史。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2: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红楼梦》中的桃花社和柳絮词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4-10 08:13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大观园共起了两个诗社,一个是后明“八月春” 秋海棠诗社,然后就是桃花社。



桃花在书中借指贰臣,去年的旧明已亡,换了满清新朝天下,桃花又是一年春,贰臣投靠新主重获富贵。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人指黛玉朱明,桃花指贰臣,朱明与贰臣之间被“帘”即“旗”---八旗满清分隔)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贰臣乱纷纷,桃花又是一年春,现在“凝碧”成了满清奴才)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雾”从“雨”暗指满清,“烟”指桃花盛开远看似烟气。“雾裹烟封一万株”实为“雾裹烟封朱”---满清联手贰臣封杀剿灭朱;“烘楼照壁红模糊”重点落在“红模糊”---即朱明覆亡。)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贰臣侍女将金盆后金的满清水迎入侍奉,胭脂朱明已经冷去)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春归尽”朱明完,空剩下过去的朱明痕迹)

这黛玉所做的《桃花行》乃是悲泣朱明的灭亡无可挽救的“泪干春尽”,所以才令“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而插写的“宝琴笑道:“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乃是暗示读者《桃花行》的真正作者是宝琴,宝琴也就是作者朱慈炤。



“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黛玉笑向众人道:“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虽不摆酒唱戏的,少不得都要陪他在老太太,太太跟前顽笑一日,如何能得闲空儿。”因此改至初五。”这桃花社成立后的探春过生日是影射在朱明包括南明灭亡后,探春郑成功的明郑成为汉人政权的代表。而后朱慈炤写道“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账济回来。”,这“近海海啸”正是影射明郑政权在近海地区开展的反清斗争。



接下来看暮春时节的《柳絮词》。柳树影射的是在明亡后洁身自好不与满清合作的明遗民,而被风吹的柳絮是暗指失去根基无可依附的汉人。朱慈炤在第四十回刘姥姥入大观园时借黛玉的口说道:“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风中柳絮亡国人、这雨中残荷朱慈炤正是化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名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哀怜汉民亡国后的身不由己任人宰割、悲戚自己国破后的身世浮沉凄苦伶仃。





史湘云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岂是绣绒残吐?”是说并非是春暮柳残而导致的柳絮自己离枝,而是因为“纤手自拈来”柳絮被手扯拈而落----汉人被满清瓦解分化,“鹃”即啼血杜鹃,“燕”即燕王朱棣,“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遗民悲泣,满清你停下手吧,不要把这朱明春光灭绝!





探春的半首《南柯子》,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

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探春悲叹柳条虽然如缕如丝却难以栓系住柳絮,只能任它各自纷飞。为何仅作半首?壮志未酬身先死,空余长恨在人间。



宝玉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

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照应探春的《残菊》收尾: “暂时分手待明年”,可惜明春再见已是隔年期,隔世人!



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燕子楼”即朱明楼,因为篡位的朱棣本是“燕王”,“燕子楼”其实就是“燕王子孙楼”,“香残燕子楼”是说燕子楼---朱明王朝的天香黛玉香残身亡。“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被满清风卷去,朱明春却无力将它留住。







宝琴即宝玉作的《西江月。柳絮》:“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第一句中的“隋堤”正是为了照应宝琴在第五十一回中所做的《广陵怀古》中的亡国之君隋炀帝修的“隋堤”,乃是暗喻同是亡国之君的崇祯残余的影响。汉人江山支离破碎已是难救,但对崇祯的怀念和反清复明的抗争却此起彼伏无穷无止。三春事业南明事,都被满清风卷去,梅花不屈的抗清英魂,也只是朱明无奈一梦。几处落花悲春暮,柳絮沾满八旗帘栊。大江南北都是一样,尽是亡国人的愁天恨海!





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玉堂正是照应《护官符》中的贾府“白玉堂”。柳絮在象征朱明的贾府白玉堂前被我满清风卷起,汉人的抵抗已经被我满清彻底瓦解消灭,有识时务的自是追随了满清水而去,如何都会冥顽不化甘心落入尘土?柳条不因柳絮去往何方而改变抗清立场,柳条你这些抗清者休要再笑话无根忘本的柳絮了,你看那些投降满清的柳絮凭借识时务而直上青云享尽榮华富贵,又岂是你不识时务的柳条能比得了的呢?



这宝钗所做的乃是坐稳江山的满清用柳絮的“直上青云享富贵”劝降柳条的得意之词。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2: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桃花扇+桃花社+放风筝】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秘大观园里桃花社人放风筝的历史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4-14 07:2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七十回“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笑道:“果然。”因回头向翠墨笑道:“你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贾环)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实为“绞杀”)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娇红放的蝴蝶风筝落入黛玉的潇湘馆:“娇红”之名就是朱明之意,蝴蝶风筝对应着第二十七回里宝钗用力扑打的蝴蝶,蝴蝶风筝落在黛玉潇湘馆的竹梢上,“竹”又是暗示“朱明”,这是暗喻朱明黛玉最后化蝶的不幸结局。





  ----晴雯放大鱼风筝,贾环放螃蟹风筝,这晴雯和贾环的风筝放的都是从宝玉屋里拿的风筝,而且同是“昨天”放的,这是暗示晴雯和贾环的紧密关联。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提及的鲍太医姓鲍藏鱼,王夫人说给黛玉开的药丸名中有“金刚”。王夫人说鲍太医给黛玉开“金刚丸”正是朱慈炤暗示“鱼”与“金刚”的关系。第二十五回里王夫人又特意要贾环抄《金刚经》正是为了暗示贾环就是金刚!谁是朱慈炤在书中明写出来的金刚?借钱给贾芸崇祯的“醉金刚”倪二农民军!



  晴雯是大鱼,贾环是螃蟹,螃蟹吃小鱼,但是凶猛的肉食类大鱼却可以吃螃蟹,比如黑鱼、鲶鱼等;可是杨嗣昌这条本要吃掉螃蟹农民军的大鱼最终却因为东林党将领左良玉的不配合被螃蟹吃了,这是描述了亡于黄巾赤眉的林四娘杨嗣昌和赤眉黄巾农民军的此消彼长的对手关系。

  大鱼风筝是赖大家送宝玉的,这是照应后面说的晴雯是赖大家买来孝敬贾母的。螃蟹风筝是被袭人给了贾环,这是影射东林党将领左良玉等的“养寇自重”以及袭人这些朱明旧臣在北京城破后投降李自成的历史。





  ----宝玉只能放“林”大娘送的美人风筝,这是暗喻宝玉最后心系绛珠仙草林美人,可是放不起来,黛玉提醒说是因为“顶线不好”,这顶线有问题明面上是暗示宝黛的爱情悲剧都是因为宝玉上面的王夫人作祟,同时也是影射林美人田秀英乃是毁在了王夫人周后手里。



  ----宝琴放“大红蝙蝠”,是作者朱慈炤为朱明祈福。





  ----宝钗放七只大雁,七暗示七月七出生的巧哥儿,大雁即雪雁也就是“呆雁”宝玉,这是暗示周后对朱慈炤的持续的迫害和满清对朱三太子朱慈炤志在必得的从未停歇的搜寻和诱捕。

 虽然作者朱慈炤最终幸运地逃脱了周后的迫害暗算,可不幸的是他最终于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并被康熙以假冒四皇子的罪名将全家杀害。也可算是一语成谶。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第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为何朱慈炤会安排探春郑成功放“凤凰”风筝呢?因为郑成功一心只想做凤凰!

  顾城先生在《南明史》中写道:“郑成功在给其二弟郑世忠的信中他把自己的志向说得更清楚:“兄弟隔别数载,聚首几日,忽然被挟而去,天也!命也!弟之多方劝谏,继以痛哭,可谓无所不至矣。而兄之坚贞自持,不特利害不能以动其心,即斧刃加吾颈,亦不能移吾志。何则?决之已早而筹之已熟矣。今兄之心绪,尽在父亲复禀中,弟闻之亦可以了然矣。大抵清朝若信兄言,则为清人;若不信兄言,则为明臣而已。他何言哉!……夫虎豹生于深山,百物惧焉;一入槛阱之中,摇尾而乞怜者,自知其不足以制之也。夫凤凰翱翔于千仞之上,悠悠乎宇宙之间,任其纵横而所之者,超超然脱乎世俗之外者也。兄名闻华夷久矣,用兵老矣,岂有舍凤凰而就虎豹者哉?惟吾弟善事父母,厥尽孝道,从此之后,勿以兄为念。噫,汉有子瑜而有孔明,楚有伍尚而有子胥,兄弟之间,各行其志,各尽其职焉。”②”郑成功要作的是自由无拘的任意纵横的凤凰!是跋扈称雄的一方霸主,而决非忠义仁勇报国家的明朝纯臣!为了达到割据自雄的目的,郑成功在战略上坚决避免同李定国会师,拒不出兵增援李定国,使得李定国收复两广、攻取江南的战略计划全部落空。 南明的复国希望也最终破灭。而其后他的儿子郑经也继承了郑成功的惟郑氏家族利益至大的方针政策三藩之乱时趁机出兵,最后也是铩羽而归。

  凤凰喻指的是可以自由翱翔、任意纵横的不受任何拘束的称雄一方的霸主领袖。

  探春的凤凰和不知谁家的凤凰铰在了一处,那这突然冒出来的凤凰-----又一枭雄到底是谁家的呢?是赖大家的!

  请看第四十五回里交代道:“赖嬷嬷叹道:“我那里管他们,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这与探春的凤凰明郑政权搅在一起的凤凰就是赖嬷嬷所说的那横行霸道的“哪里知道奴才两字怎么写”的“银人” 赖尚榮!“银人”即“淫人”即淫奔的尤三姐吴三桂。“今年活了三十岁”暗喻的是吴三桂自1644年4月投靠满清引清兵入关至1673年11月因被满清撤藩而开始反清前后共做了满清的好奴才三十年。“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满清在吴三桂杀死永历帝后开始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于康熙二年(即1663年)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从1644年4月成为满清走狗到1663年被满清收缴印信可不就是二十年么?



  “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正是照应尤三姐托梦尤二姐时的自述“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



----铰断两只凤凰风筝的“玲珑喜字”风筝: “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


“玲珑”在古诗中多用以指代雪。如韩愈 的《喜雪献裴尚书》:“照曜临初日,玲珑滴晚澌。” 王安石的《次韵王胜之咏雪》:“玲珑翦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 “玲珑”都指雪, 雪隐喻满清。


而且“玲珑”常作“八面玲珑”,如唐代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宋代夏元鼎《满庭芳》词:“虽是无为清静,依然要八面玲珑。 ”;元代马熙《开窗看雨》诗:“八面玲珑得月多。”原来“玲珑”中又藏了“八面”-----“八旗”在其中。这“门扇大的玲珑”可不就是满清的门扇大的八旗旗帜么!



“响鞭”可联想到马鞭, 满清八旗主要以骑兵弓箭为主,(步兵主要是收编的汉人即绿营),故而马鞭也可代指满清八旗。


“钟鸣”的“锺”为“金”字旁,属金,借指“后金”。“钟”又通“终”,这“钟鸣”又有“送终”之意,暗喻这“玲珑喜字”是绞缠过来给这两支风筝送终的。


“喜”,音似康熙的“熙”, 喻指“康熙”。


两只凤凰-----两支割据自雄的汉人武装力量-----郑经主持的明郑和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的联合被不断逼近的带响鞭的喜字风筝给绞断了,即最终被满清的康熙给镇压绞杀了。

  这《红楼梦》中放的不是风筝,而是沉重的“历史”二字。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2: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宝玉要“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4-17 21:15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bai-lin 问:为何宝玉诋毁黛玉“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看红楼梦要注意上下文的整体性。第二十一回里的宝玉为何诋毁黛玉?



  《庄子•胠箧》“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庄子 宣扬“绝圣弃智”。

  宝钗、袭人和麝月为了降伏宝玉故意时而撒娇时而嗔怒、忽冷忽热地令宝玉无所适从而十分的灰心苦恼。于是懊恼之下的宝玉就“逞着酒兴”写了这篇为了发泄的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这不过是宝玉一时糊涂的不分是非,所以错误的将真诚坦率的性情中人黛玉同心机叵测玩弄手段的宝钗和袭人麝月混为一谈,都写成是“张其罗而邃其穴”、“迷惑缠陷天下”,故而才会有紧接着的黛玉作诗驳斥宝玉的荒唐糊涂: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这是朱慈炤假借寳玉的一时糊涂来转述世人的那些将宝钗、袭人和麝月与黛玉相提并论的谬语,然后对此予以批驳痛斥:那些“无端弄笔”将黛玉同钗袭麝等同而论的完全是“无见识的丑语”!



  朱慈炤的写作手法实在是巧妙高明!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7: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令黛玉伤心气恼的无情燕子是谁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1-01-12 10:34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2021年1月11日,研读《红楼梦》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是言说不尽的辛劳求索,无法割舍,因为真相太可贵;提笔难书,因为真相太沉重,如己巳之变的个中秘密、又如崇祯南迁不成的背后隐情,等等等等,只有朱慈炤的《红楼梦》才能向世人揭示这些被精心掩盖起来的明亡真相,感谢大家的长久关注,我将继续努力!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就来好好说说《红楼梦》中众多谜团所指向的那个重要人物。



黛玉的《葬花吟》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梁间燕子太无情”,这“梁间燕子”究竟是谁?又是为何令黛玉伤心气恼的呢?要想知道这个秘密,就要好好了解一下连接史湘云与卫若兰的那只又大又有文采的金麒麟。我在第一部书中已经解密过:这只金麒麟不是一般人,而是满清官修《明史》幕后撰修者——黄宗羲。

黄宗羲出生于余姚的竹桥黄氏,明朝洪武初年,为了逃避征兵,黄家改姓为王,到了成化年间,家族中出了几位达官显宦,如南国子监祭酒黄殉、提学使黄韶,经他们联名向朝廷申请,才又恢复黄姓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后来的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就是黄宗羲的同族,只不过王喜姐家那一支没有改回原姓。

黄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黄宗羲的母亲梦见麒麟入怀而生下了他,因此给他的乳名就是一个“麟”字。虽然是麒麟投胎,但黄宗羲从小并无过人天赋,不过他的父亲黄尊素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东林党大搞党争的核心人员,天启三年,黄尊素被任命为都察院做山东道监察御史,黄尊素带着家人来到北京作官,而黄家在北京的府邸从此成为东林党的固定会面处,黄尊素也因为善于策划而被称为东林党智囊,因此,耳濡目染的黄宗羲自小就深受东林党党争的影响。凭借自己在东林党内的重要地位,黄尊素通过自己的东林党关系网,具体就是通过冯元彪的门路请托嵊县知县邓锡蕃,天启三年,十四岁的黄宗羲轻松取得了别人七老八十都难以考得的生员资格,这种通过走后门获得生员身份的事,黄宗羲自己在崇祯年间至少做过两次,一次是帮助自己的四弟黄宗辕、一次是帮助好朋友卓大丙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

天启五年,黄尊素让黄宗羲拜刘宗周为师。后黄尊素死在天启诏狱中时,黄宗羲十七岁。两年后,崇祯皇帝即位,黄宗羲带着经过著名山人陈继儒指点过的疏章前往京城替父鸣冤。崇祯登基后除灭阉党、优抚东林党,黄宗羲通过四下活动,在合肥金光辰、江西万时华、泰州李清等人的鼎力相助下,使父亲黄尊素获赠大中大夫太仆寺卿,正三品,予祭葬,赐葬费白银三百两,祖、父如所赠官,荫子一人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

崇祯元年五月,刑部两次会审阉党余孽。第一次会审许显纯、崔应元等时,黄宗羲用袖中所藏铁锥猛刺许显纯,使之流血遍体,又殴打崔应元,拔其胡须,而后又进入诏狱棰杀狱卒颜咨和叶文仲两人,可谓凶悍异常。六月,复审太监李实、李永贞,黄宗羲再次拿出铁锥猛刺李实。黄宗羲屡屡成功携带凶器在刑部的公堂之上和皇帝的诏狱之中行凶伤人,没有东林党提供便利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黄宗羲一而再、再而三干预司法、行凶杀人,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办,反而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嘉许,称其为“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清史稿???? 黄宗羲传》,不得不说,大明的律法到了崇祯和东林党的手里彻底变成了笑话。

崇祯年间,黄宗羲四次参加乡试,但均未能考取,因此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李洁非先生发现:身为普通生员的黄宗羲享受的居然是国子监监生的特殊待遇,明朝的两直隶的科举名额比其他各省至少高百分之三十,堪比目下高考北京、上海两地在录取比例上的优势。明朝的北京、南京各有一处国子监,只有国子监太学学生才可以选择原籍或顺天、应天两府中的一个为参加考试地点,黄宗羲能够例外,应该是走了国子监丞韩上桂的后门,因为黄宗羲的叔父黄等素跟韩上桂是隔墙邻居,黄宗羲还跟着韩上桂学诗法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但即便享受着国子监监生的特殊待遇,黄宗羲还是屡试不中,这是因为考举人毕竟不同于考生员,就算有关系也要有相当的文才才行,当时的黄宗羲并没有显示出多高的文才,落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时的黄宗羲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参与复社的签名《留都防乱公揭》驱逐阮大铖。

顺治二年(1645年),黄宗羲同二弟、三弟一起召集了黄竹浦数百青壮年组建“世忠营”武装抵抗清军,不久失败,后黄宗羲于顺治六年六月追随南明鲁王,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两个月后的八月,清廷为扑灭抵抗运动,颁发诏令,要求“以胜国遗民不顺命者,录其家口以闻”,黄宗羲为了让老母不受牵累,离开义军返家,隐居于四明山中。

顺治八年(1651年)的舟山陷落和1659年郑成功反攻南京的失败令黄宗羲彻底失去了抗清的斗志,这成为黄宗羲人生中的转折点,不仅是他思想上的转折点,也是他学问上的转折点,因为认为反清不可能成功,黄宗羲开始专心于讲学收徒和著书立说,他的学术成就从此开始建立起来。也是在这一时期,黄宗羲结交了吕留良。黄宗羲长吕留良19岁,吕留良对黄宗羲十分敬重钦慕,甚至在黄宗炎把黄宗羲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还不敢与之为友,最后在黄宗炎和高旦中的极力坚持下,吕留良这才开始同黄宗羲交往,两人互相欣赏,交往密切。吕留良还写诗《赠余姚黄太冲》,其中写道“绝学今时已荡然,与君一一论真诠”,表明他与黄宗羲结交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事业和切磋学问。

为了从经济上扶助黄宗羲,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吕留良请黄宗羲到自己家的梅花阁教其子弟读书,黄宗羲于是开始在吕家作家庭教师,一直作到康熙五年(1666年),这四年中,两人一起唱和访友,关系甚是融洽。

但在康熙五年吕留良放弃诸生即秀才出身,公然表示了与清廷的不合作态度后,黄宗羲的行为开始出现变化,两人的关系由此开始出现裂痕,并很快彻底决裂。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首先是黄宗羲在合伙购买绍兴祁氏藏书一事上欺骗吕留良。祁氏是东林党名臣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是晚明的大藏书家,弘光政权覆灭后,祁彪佳自尽殉国,其子弟因为牵连抗清,或死或放,祁家败落涣散,不得不低价处理藏书。爱书的吕留良得知后拿出三千两银子委托黄宗羲前去购买,黄宗羲对祁氏藏书心仪已久,于是以束脩入股,即吕留良雇用他担任西席时付给他的拜师费,数额自然不多,因此购书的资金其实主要是吕留良的三千两银子,但黄宗羲却利用吕留良对他的信任,将购得的藏书中的“奇秘难得” 的“精华”善本隐匿下来陆陇其《三鱼堂日记》:黄梨洲……尝为东庄买旧书于绍兴,多以善本自与。,仅交给吕留良一些没什么价值的散乱书籍全祖望《小山堂藏书记》:旷园之书,其精华归于南雷,其奇零归于石门。。

其次是黄宗羲在刻印《刘宗周遗书》一事上玩弄吕留良。吕留良想将《刘宗周遗书》编刻出来,于是拿出三百两银子找黄宗羲合作。问题来了,刘宗周的学生众多,黄宗羲从学时间较晚,而且并不出众,吕留良为什么偏偏要找黄宗羲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照顾朋友么?当然不是,出版《刘宗周遗书》是重大的学术任务,吕留良是非常严肃对待的,之所以非黄宗羲不可,是因为黄宗羲将次女嫁给了刘宗周的孙子茂林,凭借着姻亲之好,黄宗羲得以在业师去世以后,“从其家搜得遗书,乃大阐其说,而公之学问才思复足以通畅之”《黄梨洲先生年谱》康熙七年丁未条。黄宗羲也因此以蕺山真传自居,他的学术代表作《明儒学案》便是以蕺山思想作为纲领的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

可是黄宗羲拿了吕留良的银子后并没有刻书,而是带着自己誊录好的刘宗周遗著跑去找清廷官员姜希辙,请姜希辙出资刻印。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宗羲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写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完成于康熙元年(1667年)的《明夷待访录》,这个书名用意很深,“明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之卦名,表意是日之没于地下;隐喻之意便是贤明之人因逢暗主而被贬抑、迫害,不能伸张政见。《明夷待访录·题辞》中写:“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矣。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密其言也!” 黄宗羲在此使用了“箕子诏访”的历史典故,自比殷商时的箕子,箕子因为劝谏纣王而被迫害,周武王伐纣后,拜访箕子并向他请教,箕子于是将自己的治国策略贡献给武王,黄宗羲借这个题目暗示自己的治国兴邦的政治才能因为政治昏暗而无法施展,期望能够有贤明的君主像周武王对箕子一样拜访重用他。对于黄宗羲期望等待的贤明君主,无论是黄宗羲的朋友吕留良、还是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都认为黄宗羲等待的是清朝统治者,吕留良还因此而斥责黄宗羲“蛟龙变蝌蚪”孔定芳在《明遗民的“后王”理想及其恢复期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年第 3 期。由此来看,黄宗羲早在顺治十八年就已经有了投靠满清的念头,只是碍于要保持自己的清高的明遗民的姿态而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与清廷官员接触罢了。

最终,姜希辙成为了黄宗羲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姜希辙也是刘宗周的弟子,于康熙元年(1662年)回籍待缺,但黄宗羲一直找不到好的名头与之交往,直接找上门去不一定受人待见,而吕留良刻印《刘宗周遗书》的决定让黄宗羲有了一个好主意,黄宗羲于是劝姜希辙出资刻印已经由自己誊录好的《刘宗周遗书》,毫不费力就能享受《刘宗周遗书》出版人的名誉,作为刘宗周弟子的姜希辙对黄宗羲如此贴心周到的提议自然十分乐意,立刻操办完成。

靠着同为刘宗周弟子的同门之谊,更靠着刻印《刘宗周遗书》的合作,黄宗羲成功攀附上了姜希辙,并从此打开了他同清廷官员们交往的门路。可是白拿了吕留良三百两银子,这么一大笔钱总要给一个交代,黄宗羲于是将吕留良的名字以“后学”身份列为校勘者之一,以此糊弄吕留良。吕留良的《后耦耕诗》十首中的第七首中的“青火竹窗誊副本,白头兰幕出新书”句便指此事,严鸿逵注曰:“此专为太冲作也……是年又馆于宁波姜希辙家,悉出其所手录书以求媚”。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

在购书和刻书两件事上接连被黄宗羲坑骗,自然让吕留良十分愤怒,但在吕留良心中,贪财好利不过是小事,他看重的是黄宗羲心怀故国的大节,两人的共识和交情远重于三千三百两银子,更何况吕留良同黄宗羲的二弟黄宗炎又是至交好友,因此念及情面,并未深究,但随后发生的黄宗羲不告而别、转投姜家一事彻底让吕留良对黄宗羲寒了心。

康熙六年(1667年)的正月过后,二月,黄宗羲开始正式执教于姜希辙家,同时还与姜希辙、张应鳌一起积极筹备恢复刘宗周讲过学的证人书院,为了讨好清廷官员姜希辙,黄宗羲还时不时地对不与清廷合作的吕留良进行污蔑诋毁。而这一切,吕留良完全被蒙在鼓里,依然在家里的梅花阁中傻傻地等待黄宗羲前来教书,结果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四处辗转打听后,吕留良终于获知实情,十分气恼,气的是黄宗羲即使不愿来教书,也不该不同自己这个东家打个招呼,“汝居得所我亦喜,何子不复相过语”,恼的是黄宗羲为了献媚讨好新主而中伤诋毁自己,“故人诬诋余于现者之家”,又气又恼之下,吕留良于是作诗《问燕》和《燕答》, 自比“穷檐”,而以舍穷檐而居雕梁的燕子来暗喻投靠清廷新贵的黄宗羲王俊义《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

《问燕》中写:“从来期汝二月天,杏花雨点杨花烟。朝窗夕窗相对语,不与俗物相周旋。哺食唶华同护惜,点茵汙帽恣狼藉。寒堂无伴老影孤,满眼春风慰萧寂。何图今岁得雕梁,翻然一饱成飞飏。老巢当位占高栋,群雏分户泥生香。汝居得所我亦喜,何子不复相过语。呢喃闻汝向雕梁,咒尽穷檐不堪处。寄声留取当时面,黄姑织女犹相见。雕梁久住过穷檐,尚有突栾窠一片。我闻人苦不知足,天下雕梁难更仆。明年莫更绕天飞,又咒华堂当茅屋。”

而《燕答》则以燕子自白的方式,揭露黄宗羲的嫌贫爱富和趋炎附势:“畴昔置我虚斋里,茶烟香缕清如水。敢道周旋何日忘,顾我所思岂在是。投林择深木择荣,安能郁郁久居此。况君避世益荒寒,庭院无多帘箔单。瘦圃无花衔不得,破巢欲补愁泥干。昨夜侯家歌吹发,先放双飞入珠幕。贵人头上坐听看,羡杀笼鹦与屏雀。老来爱雏过爱身,常恐失足寻常人。新巢喜得依王谢,千门万户终不贫。自古恶宾胜旧友,世情如是君知否。但愿故人办得侯家官与屋,依旧呼雏梁上宿。”《吕晚村诗。梦觉集》

吕留良的弟子严鸿逵在诗后的注解中清楚写道:“此以下三诗皆为太冲作也。凡浙东之馆浙西者,皆必以二月到馆,又其轻薄情事者有与燕适相类者,故借以为喻。盖自丙午子即吕留良弃诸生,太冲次年便去,而馆于宁波姜定庵家,所以诬诋子者无所不至。此《问燕》、《燕答》之所为作也。”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原本有才、有钱、有声望、有功名的吕留良是黄宗羲热衷结交的对象,但是当吕留良放弃功名得罪了清政府后,黄宗羲就立刻改换了嘴脸。

后来发生的《高旦中墓志铭》事件,更是引发了吕留良对黄宗羲的极度不满。高旦中是远近闻名的名医,他家是宁波望族,十分富有,本不必行医,但为了资助抗清事业和人士,高旦中不但倾尽家产,而且还不辞辛苦地坚持行医以筹集资金,很多年里,黄宗羲兄弟完全是靠高旦中行医而存活。对于黄宗羲兄弟来说,高旦中不仅是挚友,更对他们有大恩,不但长期以行医接济他们,而且数次救他们于危难之中。高旦中的女儿与吕留良第四子订有婚约,但因多年行义,高旦中最后终至一贫如洗,于是写信给吕留良:“某病甚将死,家贫,吾女恐不足以辱君子,请辞。”竟因为太穷,备不起嫁妆,主动请求退婚,吕留良拒绝了。康熙九年(1670年),高旦中不幸去世, “死之日,贫不能备葬。孤寒啼饥,无或过而问者”。高旦中后人请黄宗羲写《墓志铭》,黄宗羲竟然在铭文中对高旦中大加贬低,说高旦中医术不精,还说高旦中不应该为行医疏怠学问,黄宗羲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高旦中靠着行医接济救助于他,他早就饿死了。黄宗羲如此尖酸刻薄、忘恩负义,令吕留良十分恼怒,在吕留良的阻拦下,黄宗羲写的《高旦中墓志铭》才没有被刻出来。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此事之后,吕留良与黄宗羲彻底绝交。

黄宗羲自己在清廷官员家任教还不够,还又请求姜希辙推荐其子到户部右侍郎周亮工家任教,吕留良获知此事后,作《管襄指示近作有梦伯夷求太公书荐子仕周诗戏和之》:“顿首复顿首,尻高肩压肘。俯问此何人,墨胎孤竹后(指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吕晚村先生文集》讥讽自我标榜明遗民的黄宗羲对清廷官员姜希辙磕头跪拜、阿谀奉迎的不堪模样。

吕留良还在《与魏方公书》中记录了黄宗羲的另一桩丑事。黄宗羲为了让自己的二儿子黄百家和三儿子黄百学获得清朝的生员资格,于是央求本省的某权势者帮忙,黄宗羲作这种事是个“老手”,早在崇祯朝,他便替弟弟和熟人的生员出身做过请托,眼下不同无非在于,所请托和谋取的乃是清朝的生员出身。但这位清廷的贵人办事有些马虎,竟将黄宗羲儿子的名和字记错了,不过在黄宗羲的眼中,这清朝生员的资格比名字重要多了,于是将错就错,将二儿子以字代名改作“正谊”,而将三儿子的名字从“百学”改为“百家”。李洁非先生查黄宗羲家谱,黄炳垕《年谱》所列《世系图》后发现:黄宗羲的三个儿子的名字从原本的百药、百家、百学变成了百药、正谊、百家,“百家”这个原本是第二子的名字被变更为第三子的名字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叁壹 余波,这一突兀的改变与吕留良的《与魏方公书》中所写完全一致。

康熙十四年十月,黄宗羲又想与名望日高的吕留良复交,于是派遣儿子黄百家“持书及诗扇三首来索文”,吕留良于是作《黄太冲书来三诗见怀,依韵答之》,其中以“王通弟子麒麟早”讥讽黄宗羲的甬上证人书院的弟子陈紫芝、董允璘、范光阳、仇兆鳌等纷纷中举成为朝廷新贵,并以“惭愧赏音重鼓动,枯桐久已断声闻”、“知君自定千年业,那许余人妄勘磨” 拒绝了黄宗羲的示好《吕晚村诗·零星稿》。

与吕留良主动放弃清朝的出身和功名、并劝说儿子不要参加清朝的科考相比,两人在道德操守上完全判若云泥。黄宗羲表面上不肯出仕清廷,但实际上却是一心名利,不但剃发易服,与清廷官员汤斌、李士祯、叶方蔼等频繁往来,在宁波姜定庵、海昌许三礼等清廷官员家教书,为清廷官吏作了不少文章,而且还与清廷官员们合作开办证人书院,积极为清廷培养科举人才。与黄宗羲交往的清廷官员中,徐乾学官声尤为不佳、揽权纳贿、草菅人命,黄宗羲却与其交往深厚,黄宗羲在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给友人的书信中,不但使用康熙的年号,称清朝为“国朝”、“本朝”,称清军为“王师”,还赞誉康熙皇帝为“圣主”、“圣天子”,并希望“庶几同学之士,共起讲堂,以赞右文之治”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等等,因此才会有“黄梨洲晚年居乡甚不满于众口”的记载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十,王俊义《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即使是黄宗羲的至亲弟弟黄宗炎也对自家兄长十分鄙夷,而亲历前后变化的吕留良对黄宗羲巴结权贵、讨好清廷的作为尤为不满,并因此评价黄宗羲“蛟龙变蝌蚪”,以前抗击清军是条龙,现在献媚清廷变蝌蚪。

刘世南在《从黄宗载的遗民身份谈开去》一文中列举了几位重要学者对黄宗羲的评价,并总结道:“庞石帚、黄宗炎、朱彝尊、查慎行、孟森、萧穆、严元照、陈确、李慈铭、张履作、沈清玉诸人外,就是全祖望和近、现代的章太炎和钱穆,也认为黄宗羲晚节可讥。”黄宗羲的第七代孙黄炳垕所作《黄梨洲先生年谱》中写得十分明确:“康熙三十四年乙亥,黄氏八十六岁,七月三日逝, 疾革,谕家人以时服敛。又书《梨洲未命》一篇,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亥‘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黄宗羲要求死后穿“时服”、也就是要求穿清朝的服装下葬,而且嘱咐家人在坟墓前立上两根石柱,刻字宣传他是生活在圣朝之中的不爱当官的名士子陵、虞喜。子陵就是一代明君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好友严子陵,因为拒绝当官、不慕富贵而被后世称颂;至于虞喜之喻,刘世南先生解释得很透彻,黄宗羲是以此称颂康熙帝是“圣德钦明”,而自己则愿作“翼赞大化”、“敦励薄俗”的虞喜,其所持态度与顾炎武和王夫之完全不同。

作为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极力为黄宗羲辩护:“若谓先生以故国遗老,不应与时人交接,以是为风节之玷,则又不然。”“是可以知先生之所以自处,固有大不可得已者。盖先生老而有母,岂得尽废甘旨之奉。但使大节无亏,固不能意避世以为洁。”全祖望:《答诸生问南雷学术贴子》,将因为不齿于黄宗羲献媚清廷而与之疏离的黄宗羲的弟弟黄宗炎说成是“性极癖,虽伯子时有不满其意者”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卷三十九《寓公鹧鸪先生黄宗炎》。除此之外,全祖望还捏造了种种谣言污蔑吕留良,甚至将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友人关系硬说成吕留良是黄宗羲的弟子,很多历史学者都对全祖望囿于门户之见而不分是非作了细致的批驳,如卞僧慧的《吕留良年谱长编》、王俊义的《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等,这里就不多言了,作为一位史学家,全祖望如此不顾事实地颠倒黑白,倒也是颇得黄宗羲之风。

虽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但他并不是反对君主制,而是认为“无君则天下利不兴,害不除; 有君而君心不公也违背设君之道”,黄宗羲呼吁的是恢复“三代之法”,而不是恢复明朝的统治。在《明夷待访录》中他是将明朝作为“乱朝”来批评的,指责“有明无善政”,并将明朝灭亡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宦官专权和废除丞相,“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废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置相》,这样一部贬斥明朝的书有助于清廷巩固统治,这就是《明夷待访录》没有被康熙禁毁的原因。

因为黄宗羲的合作,清廷不仅给予了黄宗羲本人极高的优待和尊崇,就连黄宗羲的家人也获得了清廷得特别重视和礼遇,李洁非在《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中列举了几例:康熙二十五年1686,负责浙江文教的地方官王掞,“表章启、桢忠节,立‘六贤讲院’,而以先忠端公为首”,并修葺祠堂,恢复祭祀。复建后五年中,共祭祀过九次,“烦有司往返四十里”;康熙二十九年1690夏,大雨导致大水,“祠屋遂沉”,“昆山三徐”联合姜希辙等诸多官员,“各出清俸”,在余姚新城南门附近另择新址重建,是更便于祭祀也,翌年建成,此时梨洲年已八十二。另外,母亲姚太夫人事迹也获入《明史.列女传》,梨洲为此所写姚氏传略得宣付史馆,这对重孝道的古人,是莫大安慰,梨洲称“是吾母屈于生,顾得伸于死,子孙当世不忘也”。

在《红楼梦》中,除了用史湘云和卫若兰的金麒麟是影射麒麟投胎的黄宗羲外,朱慈炤还多次引用了真正值得尊敬的真移民的吕留良讽刺欺世盗名的假遗民黄宗羲的典:

林黛玉《葬花吟》中悲叹“梁间燕子太无情”,这“无情的梁间燕子”就是那只令吕留良寒心的为了“雕梁”舍弃“穷檐”的燕子黄宗羲;

薛家之所以被安排住在梨花院,是因为与清廷一家亲的黄宗羲自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被世人称为“梨洲先生”;

李纨贪财,黄宗羲爱占小便宜,李纨的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吕留良曾以兰根、莲叶自比:“画得兰根无好土,拔来莲叶出淤泥”《迁耕瑶亭与改斋同坐次改斋韵》,吕留良是真遗民真兰花,黄宗羲却是若兰似兰的假兰。黄宗羲的字“太冲”广为人知,这是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他起的,黄宗羲自己起的字是“德冰”,这是他自诩自己的德行如冰一样透明纯洁,但后来呢?曾经的抗清义士变成了清廷的吹鼓手,冰化为了水,“如冰”变“水好”,最后留下的不过是令亲朋故旧唾弃的贾兰伪君子罢了。

再看看朱慈炤给薛蝌起的奇怪名字,按照常理,与薛蟠对应的名字应是是虬、螭、蛟才对,可怎么就成了根本不搭对的蝌蚪了呢?这是因为吕留良讥讽黄宗羲“蛟龙变蝌蚪”,黄宗羲本是抗击清朝的蛟龙,可惜晚节不保,投靠清廷成了蝌蚪,于是薛蛟变成了薛蝌。书中写薛蝌“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如果薛蝌自行入京、不跟着王仁的话,就没有拜访贾府的资格了,薛蝌追赶王仁暴露出他是个有心机、善钻营的市井小人,而这一处描写正是影射黄宗羲借着刻印《刘宗周遗书》的由头顺利攀附上清廷官员姜希辙,从而成功投靠清政府的精明操作。更多详情请看《揭底薛家虫》

朱慈炤花费十年心血创作《红楼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伤时感事、吊明讽清,而是要揭批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东林伪史党们的无耻谎言和欺世面目,为大明王朝和华夏民族保留珍贵的明亡真相。

黄宗羲派遣爱徒万斯同代他赴京修《明史》时曾作诗《送万季野贞一北上诗》,明确表示这是为了防止落在下风,为了抢夺历史的话语霸权:“是非难下神宗后,底本谁搜烈庙终。凭君寄语书成日,纠谬须防在下风。”

如果黄宗羲同清廷合作是为了留存真相,那我将会为他辩护,相信朱慈炤也定会如此,因为这是忍辱负重,是不拘小节以成大义,可惜事实恰恰相反,黄宗羲积极同清廷合作完全是为了通过把持话语霸权而篡改历史以颠倒黑白、欺世盗名,他的成功是对公义的无耻践踏,这才逼得朱慈炤不得不花费十年辛苦,写下了“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的《石头记》,只为批驳“满纸荒唐言”的《明史稿》,只为拆穿用话袭人的花袭人黄宗羲的满纸谎言,揭露伪若兰黄宗羲实为贾兰假遗民的不堪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0:18 , Processed in 0.0814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