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薛宝琴+外国美人+】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哪一个外国美人来了?+ 为什么照样画宝琴梅花?+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嫁梅得玉,康熙得天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71】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贾母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贾母说的还是双艳图,凫靥裘,琴儿、梅花,丫头是鸭头,鸭头就是凫靥,福临、玄烨,像湘云后来说的“这鸭头不是那丫头”。“不管冷暖”是特意提醒读者:“冷香丸”贾兰。

惜春只是出神,是作者提醒读者要出神、思考,贾母让画什么?为什么第一要紧?为什么一笔别错?解出“凫靥裘”,就都明白了。

我们也就明白了,在宝琴穿着凫靥裘出现,到50回末这段之间,作者为什么说“骚达子”?为什么在芦雪广吃鹿肉?湘云为什么说“腥膻”?是岳飞“饥餐胡虏肉”,是张煌言“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都是针对凫靥裘,福临玄烨敌酋的。

49回宝琴进京: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他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

但在78回姽婳词前,宝玉随父赴宴作诗回来,因得了些赏,说“这是梅翰林送的”,说明梅翰林就在都中,而且与贾府正常来往,薛家不可能不知梅家情况,几年过去了,却不提发嫁。

所以宝琴后来嫁的应该就是李纨梅家的贾兰,贾兰的结局同顺治,二十多岁死了或出家了,最终宝琴得到了贾府家产,康熙得了天下。满清薛家的宝琴,嫁梅得玉,终得天下,既符合正面故事的情理,在反面又完全符合历史。

宝琴总是跟福临一起说的凫靥,也有验证: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放风筝时,看宝琴的风筝:一个大红蝙蝠!

顺便看看几个人的柳絮词:

湘云:“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想要留住春。

宝琴:“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春是朱明关键字,东风是满清关键字。明月梅花:月明林下美人来。都付东风满清了。

宝钗:“东风卷得均匀……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说东风是好风,上青,清。皇太极继位十年后,才改国号为清,所以说上清。

黛玉的《唐多令》,这个词牌名,以南宋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首创正体,所以又名“南楼令”。看到“芦叶满汀洲”,还用再解释“满洲”吗?黛玉的“粉堕百花洲”,是什么洲还用明说吗?

用关键字看他们的诗词,各人的立场非常清楚。

再看宝琴最著名的一首诗:

52回,宝钗说四诗四词、咏太极图,揭秘宝钗这个老八皇太极。宝琴说:“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

宝琴说“八岁”,暴露了康熙登基的年龄,红楼作者又是一石多鸟,也提醒读者:四诗四词,是八,皇太极的排行。古人很重视排行,以《水浒传》为例,武松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说朱元璋可能有人不知道,说施耐庵也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武松武二郎”,没人不知道。武松的哥哥,那个著名的武大,叫什么名字?没人回答上来,没关系,说武大就好,无人不知,可见排行的重要。

宝钗让宝琴的丫鬟,去请湘云、香菱,“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作的好诗。”湘云来笑问:“那一个外国美人来了?”

宝钗说我们这里、外国美人,湘云问读者“哪一个外国美人来了?”明指宝琴就是那个外国美人。

宝琴因念道: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众人听了,都道:“难为他!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

看地图:(此图是在网上下载的,只看海沿子)


西海沿子:西边的海沿子,宁远卫,山海关,到天津卫这个海沿。

真真国的女孩子:不就是“女真”嘛,就是外国美人薛宝琴,通中国的诗书,能作诗填词,所以这首诗就是“女真”的薛家宝琴所作。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直白到不需要解释了。点明“红楼梦”是“朱”楼,对应“水”国,朱、水分别是明清关键字。而且,“楼”在下联的对应字是“国”,则本书“朱国梦”是哪个国更清楚了。

1661年八岁的康熙登基,1662年永历帝身死国灭,所以“女真”的薛宝琴说:昨夜明、今宵清。

作者明显不认为薛宝琴这个外国美人属于“我们中国人”。

薛宝琴不是我们中国人,也有验证:

前文说过,75回,尤氏在李纨的稻香村洗脸时,银蝶说小丫头炒荳儿:“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是说李纨:葫芦,瓢,是胡虏。

注意,一个葫芦,一个瓢:一个葫芦切俩瓢,是李纨、贾兰,还有一个瓢是谁?作者给了提醒:“炒荳儿”。分给宝琴的荳官,也唤作“炒荳子”。而且,贾母参加老太妃葬礼的两个月,宝琴就住在稻香村。作者故意用这个相似的名字,提醒读者:薛宝琴是那个瓢,胡虏。



点击下一个:宝玉生日,射覆游戏:为什么李纨射“瓢”?+ 为什么说湘云“诌断了肠子”?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 宝钗占花名的牡丹,是牡丹江?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1: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妙玉+玄墓蟠香寺+栊翠庵】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凹晶馆联诗,为什么妙玉突然出现?+ 香篆销金鼎,啼玉一声猿,错了吗?+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露屯,透露了什么?一捧雪与红楼梦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



2.2.2 中秋夜联诗
76回中秋夜,贾母说大家团圆的话,王夫人说今日得母子团圆、今年自己骨肉齐全,黛玉伤感离座,湘云随出宽慰,二人来到水边联诗,成为经典。其实是父子二人梦中相聚,中秋团圆,中秋夜确是骨肉团圆之时。最后却出现一个异常:妙玉突然冒了出来,这个几乎被读者忘记的角色,却在中秋之夜,团圆之时,加入黛玉、湘云之列。既出人意料之外,又令人恍然大悟:这个出现在十二钗正册中,紧随湘云之人,原来也是崇祯之子,太子亲弟,妙玉与黛玉、湘云确是骨肉,所以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父子兄弟梦中团圆,以诗寄情。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父子兄弟,骨肉至亲,却只能梦中相聚,令人潸然泪下……

三人一同来到栊翠庵,“栊”是木龙,这是三个木龙。

妙玉续诗,也可见不是偶然遇到,是从内容上直加入父子之列。

妙玉诗的结尾之句:烹茶更细论,是提醒读者要仔细探讨。

首句:香篆销金鼎,是接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

寒塘渡鹤影:是湘云命运,符合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出自杜甫的诗句“鸟影度寒塘”,把鸟换成了代表湘云的鹤。

冷月葬花魂:是黛玉命运,符合冷月天上斜,玉带林中挂。出自宋代李宏模的《庆清朝·木芙蓉》:“彩扇何人,妙笔丹青,招得花魂住。歌声暮。梦入锦江,香里归路。”

黛玉《葬花吟》中的“花魂鸟魂总难留”,其实把这里的花魂、鹤影的命运早已概括了。

妙玉接下来的这句:香篆销金鼎,也不例外,是妙玉命运,香销金鼎,说明妙玉亡于金,即满清。出自宋代李玉的《贺新郎·春情》“篆缕销金鼎”。注意不是《一捧雪》那个李玉,这是宋朝的女词人李玉,收在《全宋词》中。《一捧雪》的作者李玉,是明末清初人,跟太子、定王属同时代人。

其实《一捧雪》与《红楼梦》本质一样,一个是因玉杯害的人家破人亡,一个是因玉玺、皇权害的人国破家亡,《红楼梦》是升级版的《一捧雪》。而且有个巧合:《一捧雪》中莫怀古从家里带出之婢名“雪艳”,而黛玉从家里带出之婢名“雪雁”,所以《红楼梦》留下了明显借鉴《一捧雪》的痕迹,而且作品大框架与《一捧雪》雷同。因此元春省亲时,第一出戏便是《一捧雪》的《豪宴》,也是对红楼梦的剧情先做一个总预演:因为家有宝玉,玉玺,引得别人来争夺,当然争夺玉玺会写的很隐晦,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比如化身女人来谈情争婚,比如让丫鬟打个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总之后来家破人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白茫茫”是雪地,大地最后归了薛家,江山归金,就是怀金悼玉的怀金。然后像作者这样的明朝遗民,只有悼念那个被夺之玉,还不敢明说,只能写个《红楼梦》这样的书,明面儿说一套,背面儿说另一套来控诉这些事,大体如此。《一捧雪》最后还有人主持正义,归还了玉杯,家人能团聚。可宝玉这家呢?被人赶尽杀绝,即便隐匿寺庙如定王妙玉,还是被搜捕斩杀。而且话语权在人家手上,历史都被人家改写了,清写《明史》。所以这“一把辛酸泪”,这“明朱泪”,作者想让后人知道,就耗尽一生来写《红楼梦》,可能子孙都有参与。《红楼梦》就是要揭露真相,准确说是作者认为的真相,告诉读者妙玉是香销金鼎,亡于满清。所以我们从红楼梦中看到的很多事,跟官方史料有差距,这才正常,否则就没必要写这本书了,作者也不需要真事隐了。

下图是明代珍品玉杯“一捧雪”:


原收藏者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为明代中期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珍品。

所以老子、庄子都说不要贵物。因物,会导致人命被草菅。

以上三句诗,到底是花魂还是死魂、诗魂,是銷金鼎还是鎖金鼎?涉及版本之乱、版本之争,先不展开。只提醒注意:在庚辰本中,“香篆鎖金鼎”以下四句诗,每句第三字都写错,我认为是故意写错的,而且里面藏有秘密,以后说。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改: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玉(改:雨)一声猿。

赑屃:又称霸下、龙龟,龙生九子之一,就是常见驮碑的龙龟。

朝光透:天快亮了,晨光熹微。从龙龟的缝隙中透出微光。

罘罳:宫殿檐下挡鸟的网;

晓,露屯:早晨,露珠凝结。

睹:提醒读者看!看!


看这里有个常识性异常:在天蒙蒙亮,晨光熹微中,能看到檐下网上凝结的露珠吗?房子、龙龟都是模糊的,何以能看到露珠?

所以这个露不是露珠,与“赑屃朝光透”连起来看是“透露”:

赑屃,是龙子。罘罳,网,是王。作者故意用赑屃、罘罳这两个比较生僻的词,透露龙子这个王。

“振林千树鸟,啼玉一声猿”也有问题:大观园中千树鸟是有,何来猿?定王属猴。

如果妙玉就是这个猿,那“啼玉”的“玉”就是作者故意用的字,意思也好,猿的啼声像玉音一样脆亮,不必改作雨、谷等其它字。

而且上下联的对应字:“林、玉”藏“林黛玉”,指上句对应位置赑屃、罘罳是黛玉的龙子。“鸟、猿”藏二子,猿是属猴的定王妙玉,鸟是“鸟影度寒塘”改作鹤的湘云。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写五代在唐宋前?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为什么妙玉称槛外人?为什么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1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红学
红楼梦人物
​赞同 6​
​9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9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快乐自由幸福安康
红楼梦批评者脂砚斋和畸芴叟通过笔名指出,这部书除了是怀金悼玉之书外,还是(指)出明史之(赝),(稽)核,(讥)讽(胡)人的(胡言)之书。
01-24
​回复
​喜欢

阴郁的抄写员D
你确定你看过《红楼》?
2021-08-24
​回复
​喜欢

阴郁的抄写员D
长安昭阳王
照你这么说顺治也像
2021-10-03
​回复
​喜欢

阴郁的抄写员D
长安昭阳王
我看了10年,但是觉得你说的妙玉是崇祯之子这个推论有点离谱,毕竟这本书断代都有争议,可以别说的这么肯定吗?
2021-10-03
​回复
​喜欢
展开其他 3 条回复​

moorhuhn
啼谷一声猿是改过的版本?
2021-08-24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是的,印刷版改的不像啥了,应该说“校对”了
2021-08-24
​回复
​喜欢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的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 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葫芦子 + 蟠虬竹根指妙玉:龙子!朱根!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




妙玉拿出了两个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2.2.1.2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妙玉特意请宝钗、黛玉二人吃茶。宝钗坐榻上,是客;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是自己人。宝玉随后跟了进来,帮忙揭开谜底。

妙玉拿出了两个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这显然是用诗经“齿如瓠犀”的典故,出自《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齿如瓠犀:形容美女庄姜的牙齿,像“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作者用“绿玉斗”做例子:

斗为器型,玉为材质,绿修饰玉。给宝玉,玉是关键字。

给宝钗、黛玉的[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也一样:

斝为器型,瓟为材质,[分瓜]修饰瓟。给宝钗,瓟是关键字。

[喬皿]为器型,犀为材质,杏修饰犀。给黛玉,犀是关键字。

瓟:“音袍。【說文】瓠也。【廣韻】瓟瓠可爲飮器。”

瓟,就是瓠,葫芦。

瓟犀,就是瓠犀,葫芦子。

用“齿如瓠犀”的典故,恐怕“瓠犀”太明显了,只要“瓠犀”两字都出现,中国读书人,都能看出“齿如瓠犀”,那么“葫芦子”就藏不住了,所以换了个“瓟”字。但对明眼人还是一样,瓟就是瓠。

妙玉给宝钗的是“瓟”,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个胡虏!

妙玉给黛玉的是“犀”,就是子,揭示了妙玉身份,是黛玉崇祯之子。

用瓠犀两个字,便揭露了三个人的身份、关系和立场,既骂宝钗是胡虏,又表明了黛玉和妙玉的父子关系。恐怕只有红楼作者有如此绝世才华,在这个星球上,大概也只有汉字才能如此隽妙!我为同生于斯人之国而倍感自豪,也为能读到斯文之书而深感三生有幸!

其实,斗和斝是酒器,作者却特意拿来品茶,是用异常提醒读者。作者集中用了多个生僻字故布疑阵,其实只有两个关键字:瓟、犀。

再看给宝玉的茶具,也含秘密:

绿玉斗是妙玉自己常日吃茶所用,给宝玉斟茶,同黛玉坐妙玉的蒲团一样,表示自己人亲近之意。还用妙玉、宝玉二人的“玉”字,强调绿玉斗中间的“玉”字,让读者注意到[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中间的字:“瓟”、“犀”。

宝玉又强调:“他两个就用那样古顽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竟直接把宝玉我和绿玉斗划等号,再次强调绿玉斗之“玉”,并对比他两个用的古顽奇珍:提醒“瓟”、“犀”。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这话,从正面读明显说不过去,一个沦落之人,方外之人,他日常用来喝茶的杯子,居然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公侯之家都“未必找的出”的古顽奇珍!这怎么看都不正常,也难怪很多读者会认为妙玉在说狂话,用假货了。这同样是书中常用的异常提醒法,还是强调绿玉斗:绿玉是竹,朱,妙玉日常用之饮茶,茶是明,表示“朱”是妙玉特征,而且“竹”随黛玉。

怡红院的红香绿玉,红香指湘云,绿玉是朱,妙玉吃茶用绿玉斗,绿玉可指妙玉!怡红,即遗红,遗朱,原来遗朱院的红香、绿玉,可指“竹,朱”黛玉所遗的两个嫡子:太子和定王。红香绿玉不是海棠、芭蕉吗?怎么成了妙玉茶杯?红楼梦多读几遍,对书中的一石多鸟、多音多义应有更深体会,很多往往不是表面的一个意思,作者写反面故事的高妙,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此处也是,作者专门拿出来为宝玉斟茶给读者看的绿玉斗,绝不是“俗器”!宝玉也马上解释了俗不俗跟“金玉珠宝”无关,作者强调是妙玉“常日吃茶”之物,是妙玉的一个特征物。“怡红”院因“红香绿玉”得名,与“遗朱”为太子、定王的结果非常吻合,正反两面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

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 [台皿]出来:一百二十节,明显夸张,是引起读者注意。竹根,是朱根,指妙玉是朱姓。蟠是屈、伏,表示潜藏状态,虬是“龍子有角者”,妙玉是龙子,跟我们前面解读的“犀”是黛玉崇祯之子相符,能互相验证。

注意:整个过程中,妙玉没有跟宝钗说一句话,只是指出宝钗是“胡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历经几千载,仍深深打动我们的心。这就是诗的魅力,所以程序猿也要读诗,尤其是美女诗,能滋养我们干枯的心灵。顺手贴出码猴们的几个打油诗词,看看码猴的苦逼人生,开心一下:(这帮孙子,老说:有什么不开心?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

《码猴泪》:

年少太轻狂,误入IT行。
因bug断肠,为需求抓狂。
码猴压力大,夜夜编程忙。
白发三千丈,无语泪两行。
《江城子·程序猿》:

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程序,到天亮。
千行代码,无处话凄凉。
夜深灯火阑珊处,程序猿,加班狂。
《雨霖铃·改代码》:

寒蝉凄切,对电脑晚,骤雨初歇。
程序逻辑无绪,留连处,老板催发。
支手相看代码,竟无语凝噎。
念区区千行程序,头脑沉沉bug多。
多情总为代码别,更那堪,冷落情人节。
今宵梦醒何处?电脑旁,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击下一个:凹晶馆联诗,为什么妙玉突然出现?+ 香篆销金鼎,啼玉一声猿,错了吗?+ 赑屃朝光透,罘罳睹露屯,透露了什么?一捧雪与红楼梦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1: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妙玉在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老君眉?成窑杯 + 刘姥姥讲故事,为什么马棚着火?+ 刘姥姥为什么睡宝玉床?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中国古典小说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



2.2 妙玉是定王
妙玉这个角色,有个显著问题:在书中连个配角都算不上,笔墨极少,总共只有两次出场,却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次十分靠前,紧随湘云之后,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之前。跟元春也没有可比性,元春虽只出场一次,但地位显赫,因此不惜建个大观园,而妙玉表面看起来只是个边缘角色,为大观园中佛事添香而已,角色可有可无。李纨因情况特殊姑且不论,王熙凤绝对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儿之一,位次却要排在妙玉之后。那我们就从仅有的两次出场,来看看妙玉这个崇祯嫡子,定王。

2.2.1 栊翠庵品茶
妙玉第一次出场,已到了41回,是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从缀锦阁刚吃完饭出来散散,就蹓跶到栊翠庵的山坡下了。

到栊翠庵,不为拜佛,只为吃茶,有些奇怪:“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作者明确说是吃过茶才来的。

有些版本是“当下贾母等吃毕”,这样的版本就看不出问题了。还是忠于原著,让读者尽量看原貌。

2.2.1.1 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宝玉留神看他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作者说宝玉留神看,是提醒读者留神看,看红楼梦时这种作者敲黑板的话一定要注意。

茶盘:亲自。以贾母级别,亲自是废话,不亲自礼数就不对了。没有“亲自”二字完全不影响整句话理解,所以“亲自”二字不自然,明显是强嵌入的废话。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

李自成连名带姓都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尝:这不是待客之道,贾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吗?前文有吃剩的东西给丫鬟,哪有给客人的道理!请客人尝,也不能给自己吃剩的,应另拿新的。所以作者用意很明显:这个“李自成”,就是给刘姥姥的。这里吃的不是茶,也不是茶道、茶文化,吃的是谜语。贾母、妙玉都心知肚明,宝玉也看出来了,所以直到刘姥姥临别,都没忘记: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

妙玉丝毫不掩饰对刘姥姥的厌恶,也表明了这个角色所站的位置,是朱明阵营。

在进栊翠庵前,刘姥姥说“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是作者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府,书上用的“头悬目眩”四字,现在就一下明白了:李自成破京城,使崇祯头悬,没用错字。

这次刘姥姥进荣府,所说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比如:

刘姥姥说“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用“歇马凉亭”就不奇怪了。

刘姥姥才说抽柴,马棚就着火了,谁放的火?马放的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李自成到北京放了两次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

刘姥姥说的第二个故事,一个老奶奶原本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李自成确实绝后。

宝玉问茗玉的事,刘姥姥说要打了塑像、平了庙。茗玉是明玉,表示明朝皇权。李自成打了明朝皇权,平了朱明朝廷。

现在就丝毫不难理解:刘姥姥喝了酒、拉完屎(别怪我用词不雅,从作者角度,李自成就是祸害京城),在大观园那么多能睡觉的地方,偏偏选择了睡宝玉的床。应该说,从大观园东北角那么远,一路走来,别的房子不进,却进了怡红院,从正面读就是不应该的巧合。即便进到怡红院里,也有很多可以躺下的地方,而且宝玉的卧室在最里面,门上还有一个开合机关,刘姥姥硬是全部通过,一个丫头、婆子都没拦截,不可思议地找到宝玉的床,扎手舞脚地睡在床上,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作者写的精彩,用词恰当,怎么看,都是李自成在京城的表现,“酒屁臭气满屋”一语道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刘姥姥睡宝玉的床,表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不是说跟宝玉云雨、谈情说爱表示染指皇权、称帝吗?如果刘姥姥跟宝玉云雨,或者谈情说爱,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书后面就没人看了。既然刘姥姥睡宝玉不合适,那就睡宝玉的床。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呐,睡床、睡人都能用一个字,睡,口型真性感!

所以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什么?灾!

站在作者明朝遗民的角度,把李自成这样一个罪魁贼首,却在正面故事中写成一个淳朴善良、让人同情的老农妇,可见作者笔力之深,正面故事和反面故事反差之大,所以读书时不应受正面故事干扰。



点击下一个:妙玉的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 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妙玉指出宝钗是胡虏 + 蟠虬竹根指妙玉:龙子!朱根!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宝玉四颗珠子+】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的四颗珠子,怎么少了一个?+ 宝玉看庄子,黛玉续庄子 + 庄子因和南华经,《明史·本纪·庄烈帝》+ 庄生晓梦迷蝴蝶:宝钗扑蝶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2】



2. 宝玉的四颗珠子
21回第一次写湘云来贾府,给宝玉梳头,一路四颗珍珠,湘云说:“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说丢了一颗。湘云说被人捡了去,黛玉说:“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黛玉此话,明显指宝钗,后又写道“忽见宝钗走来”。按红楼梦规则,说某话某事时,谁走来、谁接茬,一般说的就是谁、此事往往与谁有关。

此处是说:四个珠子,丢了一个,被宝钗代表的满清捡了去。

然后关于四颗三颗珠子的事,正面看来就说完了,后面说的都是其它事。其实这一回一直在说“四个朱子”,直至贾琏之淫才结束。

这是红楼梦中又一常见现象:正面看已经写完的事,其实反面一直还在继续写此事!换句话说,这些正面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在反面都是有关联的一件事。另外,贾琏的宽衣动作是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提醒,警示前后有重要之事。红楼梦中的淫,都是给读者警醒,红楼梦本不是写风月之书。

四个朱子:是崇祯四子。甲申之难,李自成退出京城后,太子、定王、永王不知所终,留下了很多传说,历史上一直真假莫辨,红楼梦中不仅写了这三人,而且每人结局都告诉读者了。那个丢了的朱子,被满清捡了去的,正是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在明处,其事迹人所共知。

我们接着仔细往下看:

宝玉进来,宝钗方出去。连宝玉都奇怪:怎么“见我进来就跑了”?宝钗这次为什么来?难道就是为接茬捡珠子?

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只是袭人说宝玉吗?这是作者说读者:你心里还不明白四个珠子是四个朱子?还等我说呢!可我不能说啊。作者经常这样,直接给读者说话。

然后有个叫蕙香的小丫头,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此处又是一石多鸟,其它鸟先不提。这里说:兄弟姊妹四个,重复三次“四”强调,兄弟姊妹四个朱子。

然后宝玉看《庄子》,这里版本混乱:

庚辰本:正看至外篇胠箧一则。
不同版本:正看至《南华经》外篇胠箧一则。
不同版本:自己看了一回南华经,正看至外篇胠箧一则。
庚辰本虽未给出书名,但读者一看内容便知是《庄子》,书名可有可无。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又称《南华经》。所以这里虽有不同版本之乱,却无歧义。

庄子的胠箧,和大盗小盗的话,还在说前回的耗子偷香玉。

宝玉看到:“……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孟子》中“离娄之明”,离娄即离朱,传说是黄帝时的神话人物,“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这里引用庄子的离朱之明也是一石多鸟:一是“离朱明”。二是要读者明察秋毫。三是黄帝丢失明月之珠,命离朱去找。黄帝,是帝;丢失明月之珠,丢失珠子,是明的珠子,朱子;离朱找珠子,要读者找朱子。所以提醒读者:找黄帝的珠子,找帝的朱子。

《史记·李斯列传》中“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就是这个明月之珠。

宝玉“看至此段”,即:“人含其明”、“人有其巧”之处。看来巧姐的名字出处在这里,不是到刘姥姥游大观园后才有。此时还叫大姐,后面马上写到大姐,指出此人是四个朱子之一。

宝玉就在此处《庄子》原文后续写:

……戕宝钗之仙姿……无恋爱之心矣……
……灰黛玉之灵窍……无才思之情矣……
……彼钗、玉、花、麝者……陷天下者也。
宝玉写的钗、玉、花、麝四人,还是提醒:四个人!跟说四儿姊妹四个异曲同工。

宝玉睡醒了,袭人说“你睡醒了,你自过那边房里去梳洗”,“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还回到湘云给宝玉梳头,还在借四儿说兄弟姊妹四个,一直在说此事。宝玉道:“你心里那里知道我心里急?”这话不通顺,怪怪的:你心里,我心里,知道,急。宝玉是石头,石头是此书作者,作者又在直接对读者喊话了:心里急啊,不能明说,读者你心里知道了吗?

谁知黛玉走来,可巧翻出昨日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云: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看到宝玉写的“戕宝钗之仙姿,无恋爱之心矣”,明显恋爱宝钗的话,却又气又笑,而非多心、流泪、吃醋:异常。

翻出昨日的《庄子》、作践南华庄子因:书名异常。

庄子因,也存在版本问题:

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庄子因。
甲辰本、程高本:庄子文。
如果是《庄子因》,则为林云铭(1628-1697年)解庄子的书,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刻印。注意林云铭与崇祯太子属同龄人。

无论是南华庄子,还是南华庄子因,这个书名都不正常,如前《南华经》和《庄子》都是正常书名。“南华庄子因”明显是个错误书名,不是宝玉看的《庄子》,这也是有些版本校改为“庄子文”的原因。“南华庄子”的叫法,既不同于《南华经》又不同于《庄子》,书名差异也是个异常提醒。对这些异常、错误要引起注意。

“谁知黛玉走来”,又是个接茬的,在说崇祯四子,黛玉就走来。

黛玉可巧翻出庄子:黛玉来把答案给读者翻出来了----“庄子”。

庄、子:“庄”是黛玉,即崇祯,所以由黛玉翻出;“子”是子女。

黛玉翻出的庄之子,就是这回一直在说的崇祯诸子。

为什么说“庄”是黛玉、崇祯?

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告诉读者,“日暖玉生烟”的秘密在《锦瑟》中。再注意其前面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对应的上联字就是“庄生”。前面已经讨论了望帝指黛玉,而上联的庄生也是指黛玉,我们从此回后文的提醒也能看出:

作者不仅用紫鹃之名提醒黛玉指望帝,还用黛玉白天睡觉提醒“庄生晓梦”,就在第19回说玉生烟之后: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宝玉见黛玉睡在那里,上来推醒说“又睡觉”,“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这几句都在提醒:睡,又睡,睡里边有毛病。一连用几个“睡”,在重复强调黛玉白天睡,对应庄子白天的睡梦。可是没说黛玉梦啊?也没说蝴蝶呀?此书就是红楼梦;有蝴蝶:宝钗扑蝶!

很多宝钗扑蝶的图画成一双花蝴蝶,不对!是“一双玉色蝴蝶”,不是我咬文嚼字,这个“玉”字意义重大,请看: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昔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顽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在蝴蝶出现前,特意提醒读者宝玉和黛玉是一处,而且宝钗“跟”则黛玉疑,重复两个“嫌疑”让读者来疑。然后出现一双玉色蝴蝶,实喻宝玉黛玉二玉,宝钗却一直“跟”到滴翠亭。梁祝化蝶的民间传说,在唐朝之前就有了,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同为妇孺皆知的古代民间神话传说。注意这几个传说在红楼梦中都有,只是太颠覆了,作者的脑洞比我们现代人大多了,现在的编导如果学到一成,便可称霸中国影视界。

二玉成双成对,迎风蹁跹,风是清风,所以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无任何美感可言。下次您看宝钗扑蝶图时,就比别人多了一点欣赏,不过估计雅兴全打消了。扑蝶那个美女是坏人,中山狼!

宝钗扑蝶可与此庄生梦蝶相印证。

还有黛玉的菊花诗,《菊梦》中“登仙非慕庄生蝶”:升仙是人死的委婉说法,比如唐诗中的“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再如秦可卿葬礼,北静王说的“逝者已登仙界”。此处黛玉说登仙不是因羡慕庄生蝶,还是黛玉自比“庄”。

庄,还可以是庄烈帝,我认为这不是用谥号,而是崇祯帝在唯一正史《明史·本纪·庄烈帝》篇名上的称号,《明实录》记到天启朝,崇祯以后都没有。清修《明史》,虽然最后署名张廷玉,但在康熙年间修《明史》的明史稿五百卷出自万斯同,与《庄子因》、《长生殿》同时代。我一直怀疑前几天茗烟按着动作的丫头万儿,就是万斯同,与之动作的茗烟可认为明言,即明史。宝玉又棒打鸳鸯戏水,万儿吓跑了,宝玉在后大叫:“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急的茗烟叫“这是分明告诉人”,写史书就是明告诉人发生过的事,明还有明朝之意,一语双关。红楼梦中无闲笔,作者写这些话都是有用意的。但这个万儿飞也似跑了后,再没出现过,所以成了孤线索,不能作为证据。

从黛玉对“所续之处”的批诗:弄笔、作践、无见识、丑语,说明黛玉对清续明史、庄烈帝或者崇祯朝历史不认同,认为无见识,有丑语。宝玉所续的钗、玉、花、麝这些人,都是崇祯朝历史人物。

然后写巧姐出痘疹,不是四个朱子的事说完了,巧姐出现在此处,恰好说明巧姐就是崇祯四子之一。崇祯帝不就是黛玉吗?巧姐应该是黛玉的孩子,不应该是凤姐的孩子啊!这都是正面思维。红楼梦中正面的父子、夫妻关系,以及姨妈、表妹等,与反面人物关系都没必然联系。比如贾琏夫妻,在反面故事中二人都是男的,不可能生孩子。黛玉、宝钗的正面角色都被设计为未婚女子,当然不能有孩子。这也是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反面人物关系不受正面限制,同时构造正反面故事时就要灵活方便很多,不会作茧自缚。

崇祯四子,这回指明了巧姐一个,还暗指了两个,还有一个完全没提,那么崇祯的太子、定王、永王和长平公主都是谁呢?



点击下一个:“庭烟敛夕棔”为什么写错?+ 棔是夜合树,谁是开明帝?+ 麒麟送子,白首双星 + 聋子放炮仗:湘云是龙子 + 湘云的谜语:后事终难继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16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学
红楼梦(小说)
庄子(书籍)
​赞同 10​
​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2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宝玉看庄子,是看庄之子,是提醒读者看庄之子。
黛玉来: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
作者一直在提醒我们:庄之子
2021-08-22
​回复
​1

蔡徐坤一进荣国府
内容深奥,我心浮躁。不晓历史,惹汝耻笑。罢了,罢了。

2022-07-11
​回复
​喜欢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反面读红楼,昼暖玉生烟,月明朱有泪:一把辛酸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宝玉=妙玉=史湘云】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生日为什么吃丫头饭?藏了什么玄机?+ 为什么妙玉送字帖?+ 落霞与孤鹜齐飞,榛子非关隔院砧 + 湘云名字的由来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7】



2.1.5 宝玉吃饭藏玄机
在湘云醉眠之后、香菱斗草之前,宝玉有个异常行为:吃丫头饭。

宝玉问袭人:“这半日没见芳官,他在那里呢?”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里惦记芳官一个小丫头?然后不让袭人去找,自己撇下众人,巴巴地从芍药圃跑回怡红院去找,为什么?到房中见芳官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快别睡觉!”是提醒读者:别看的睡着了,这里有真事隐。

然后说晚上吃酒,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此话问题大:一是惠泉酒前面出现过,贾琏护送黛玉从苏州回来,与凤姐对饮,乳母赵嬷嬷来了,凤姐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可见不是普通酒,即便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都是可以作为好酒向人炫耀的。芳官说在家里吃好惠泉酒,能吃得起这样好酒的人家,会穷到卖女儿当戏子吗?二是古时小戏班,都是收十岁以下的孩子,芳官被卖前,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能吃二三斤好酒,正常吗?

芳官的饭送来了: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芳官吃了。宝玉闻着香,也吃了些,宝玉可是从筵席上刚下来,却吃丫头饭!剩的小燕又继续吃。

宝玉提醒读者别睡觉,又用这么明显的异常做提醒,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把宝玉吃的这顿丫头饭仔细分析一下,再跟前面一对照,发现跟筵席上大家玩的游戏居然有对应关系:

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

2)射覆:人,窗,鸡,埘:鸡栖于埘。

3)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4)李纨、岫烟射覆:瓢,绿,射中:尊,瓢弃尊无绿。

5)奔腾烹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湘云拣了一块鸭肉呷口,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

湘云说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6)宝钗、宝玉射覆:宝,钗,射中:玉,敲断玉钗红烛冷。

对应宝玉吃的丫头饭:

A=2)鸡:一碗虾丸鸡皮汤。
B=5)鸭: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
C=?)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E=4)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F=6)玉:宝玉本人在吃饭。
对E=4)解释下:李纨的稻香村,和绿,对应“绿畦香稻”。

而C和D看不出直观的对应,再看他们吃的结果:

芳官: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即:汤泡饭,鹅。

宝玉:吃了一个卷酥,半碗饭泡汤一吃。即:汤泡饭,卷酥。

小燕:把剩的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所以小燕是从剩的角度描述:吃了后,留下两个卷酥。

宝玉和芳官、小燕吃的结果,是在强调:鹅、卷酥,正是C和D。

鵝:“【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

所以C=3),鹅,就是过雁哀、折足雁、鸿雁来宾的雁。

这个酒令,是湘云赢了宝玉,黛玉替宝玉说的,明显说的是湘云:“落霞”,霞是湘云,枕霞旧友。

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说榛子,穰是子,也符合此字义。

而且,黛玉说,此“榛”不是捣衣砧的“砧”,那是什么“榛”?崇祯的“祯”。黛玉拈的榛穰、说的榛子,就是崇祯之子:湘云。

在这回末,香菱的小丫头臻儿来找香菱。香菱、臻儿,与湘云、榛子,异曲同工:崇祯之子。臻儿这名字,谁说是巧合?

鸿雁:鸿是大,符合湘云是太子,崇祯四子中最大的。

黛玉说的“风急江天过雁哀”和“砧”,来自陆游的诗句:“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碪同“砧”。本来风急无过雁,湘云却“过雁哀”,注意下句“月明”,连起来是“过雁哀月明”,是哀明。

“万户捣衣声”是李白的诗句,《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黛玉说的是“长安一片月”,“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也呼应前面“鸡栖于埘”的《君子于役》。

现在,只剩最后一个菜: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明显把“松穰”错写为“松饟”,“饟”是粮饷的“饷”繁体字。还是用错误提醒读者的惯用手法,说明这个菜很重要,隐真事。

“松穰”以前出现过:41回,在进栊翠庵品茶之前,贾母等用点心,有一样是松穰鹅油卷,也是卷酥,区别是鹅油,这里是奶油。所以此处“松饟”应为“松穰”。贾母本不饿,可以不吃,但特意把这个“松穰鹅油卷”拿起来,向读者晃了一晃:“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鬟了。” 也是剩下了,给丫鬟吃了。不要把这些都看作啰嗦的废话,红楼梦就是在家常活动中表现怀金悼玉。贾母是提醒:读者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在看书?看清楚:卷酥,鹅,松穰!

黛玉用“榛穰”已为读者举例过了,说是“榛子”,穰是子,所以“松穰”是“松子”。榛、松都是木,榛子、松子都是“木之子”,黛玉之子,崇祯共有四子。

所以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还不能代表“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这个菜是奶油卷酥,四个,都是松子,正是崇祯四子。

游戏里还剩一个未匹配:“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根据前文对“芍”的讨论,表示莲子,黛玉之子,可崇祯有四子,为何在宝玉生日只出现了湘云、香菱两个?都出现了:“原来是翠墨、小螺、翠缕、入画,邢岫烟的丫头篆儿,并奶子抱着巧姐儿,彩鸾、绣鸾八九个人,都抱着红毡,笑着走来”拜寿,巧姐藏在众人之间,也来拜寿了。妙玉的字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当天也到了,谁接的?四儿!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四儿明显在提醒读者:姊妹四个,全了。所以这四个莲子,与最后这个菜正好匹配:

D=1)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谁要说“一碟四个”是“一爹四个”,小心被人骂,你看我就不说。我听到过骂人最狠的话是:“我吐你一脸狗屎!”

小燕吃了,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意思是:

四个松子,留下的,只有两个:只有两个活命!

留下两个,留着给我妈:不知作者写到这里,流了多少泪!

这与前文说的“白首双星”能相互验证:只有隐居的太子和永王活到白头了。

这也验证了前文“老、圃”的射覆“药、芍”,我们用“芍药圃”和探春说的“两射一覆”来理解,射中“芍”,解读出莲子,是湘云醉眠芍药之因,与此处的“四个松子”都在说崇祯四子,完全符合。

谁要说这个解读不对,过分了,牵强了,那么只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巧合?宝玉吃饭就正好对应到每个游戏,总数、每个都能一一对应,不只鸡、鸭、鹅这么凑巧,一碟四个松子卷酥就正好对应“芍、药、圃”的射覆,“芍”字正好就是黛玉芙蓉的“莲花之子”,妙玉的字帖偏偏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接的,四个松子卷酥偏偏要留下两个,宝玉吃饭前就偏偏要说:大奶奶、二奶奶、三姑娘、四姑娘,把一、二、三、四都说一遍。然后让我相信,这些纯属巧合,不是红楼作者的有意设计。除非我傻!

最后整体看下,宝玉吃丫头饭的之前和之后:

前面说: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是园里伺候的人,嘴不好,要撵出去。林之孝家的来回探春,探春问了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怎么不回大奶奶?”“怎么不回二奶奶?”这两句问话,因格式、腔调都一样,就把“大”、“二”两字凸显出来了。这是把一、二、三、四全点出来了啊。

怕读者没注意到探春是三姑娘,黛玉特别向读者提醒:三丫头是个乖人。再说,既然说明了是园里伺候的人,这关四姑娘什么事儿,绕着弯要说四姑娘,还要读者看出来是故意绕着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绕弯说四姑娘。高!

再看后面:突然说到“五儿”,是在提醒 “四个松子”的“四”,像随后袭人举例说的“拿三撇四”,“七死八活”。看红楼梦,要灵醒,别说五就只看到五,想不到四,这样没法看红楼梦。前面说的异常话“吃二三斤好惠泉酒”,这里又说“五儿”,难道您还看不到“四”?

然后碰到袭人、晴雯二人,宝玉的表现:“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告诉他两个,没告诉读者你吗?这明显是重复强调。

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说:“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 晴雯的手指没戳在读者额上吗?

2.1.6 湘云名由来
湘云之名:湘,潇湘妃子之湘,从黛玉;云,从龙。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妙玉在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老君眉?成窑杯 + 刘姥姥讲故事,为什么马棚着火?+ 刘姥姥为什么睡宝玉床?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云醉眠芍药错了?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 宝玉生日是哪天?贾敬宾天在几月?+ 宝玉生日在哪里?芍药圃!+ 为什么探春说两射一覆?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



2.1.4 湘云醉眠芍药因
62回,宝玉生日,有一幅香艳图画:“湘云醉眠芍药裀”。但湘云眠芍药明显错了!

宝玉生日在几月?先简单倒算一下: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尽。

所以贾琏去平安州,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是七月。

贾敬过百日,贾珍在铁槛寺做完佛事,晚上到了尤二姐外宅。

贾琏说要去平安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回来。说明“出了月”是七月,而贾敬百日在六月底这几天。那么贾敬宾天应该在三月二十前,宝玉生日在前一天,此时是三月中旬。

再简单顺算一下:

58回,为老太妃送葬,书中两次明确,贾母离家、回家之间,是一个月时间:“故得一月光景”;“送灵去一月方回”。

贾母离家,在清明节后。贾母离家后还在春天,“春困”,很明显。

所以:贾母回家,在四月底前。五月初四,贾母肯定已回家了。

贾敬死后,次月初四,灵柩进城,贾母未回:所以“灵柩进城”的初四,不是五月。如果是三月初四,则贾敬死在二月,前面的事件时间不够,也与清明节冲突。所以,四月初四,灵柩进城,贾母未回;三月二十前贾敬死,与清明节也不冲突;而且命人飞马报信,贾珍父子星夜驰回,连夜分派各项执事,择于初四灵柩进城,时间才够。

所以,简单的顺算倒算结论一致:贾敬死在三月。

如果贾敬百日向后推一个月,则宝玉生日和贾敬死在四月中旬,那么芍药花也开了,并蒂菱也开花了,只有斗草拿出的牡丹花不对。但是,作者对清明节、次月初四灵柩进城、贾母离家一个月的设定,导致宝玉生日不能在四月,不能在二月,只能在三月。而且,要保证清明节在合理范围,二月后半月到三月前半月,否则有违常识。

作者一方面对宝玉生日、贾敬死日的日期甚至月份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却一直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读者时间:岫烟当棉衣,老太妃薨,二十一日后请灵出发,之间有清明节藕官烧纸,请灵日贾母离家后,“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微觉轻寒”,柳叶才吐浅碧,编花篮,斗草等等。什么时候脱棉衣,清明节在什么时间,几月柳树长嫩芽,什么花几月开,这些常识,一个农村老太太都知道。我们读红楼梦,对自己要求再不高,至少也要达到农村老太太的水平吧?

写湘云眠芍药时:“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不是芍药花初开,而是落英缤纷之时。

“谷雨看牡丹,立夏观芍药”,三月中旬是牡丹盛开之时,芍药未开,何来芍药花飞了一身?

作者没常识写错了吗?故意错!而且一直在提醒这个严重错误:

17回贾政带宝玉游大观园时,写了芍药圃南边是牡丹亭,北边是蔷薇院。这次宝玉生日,偏偏选址在芍药圃,宴席摆在小敞厅名为“红香圃”内,湘云醉眠便在红香圃外的芍药圃。

香菱和一群女孩子们斗草,其中的观音柳、罗汉松不好确定月份,枇杷果在三四月份,与牡丹、芍药都可同期,也不足为凭。但文中明确说了“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因牡丹亭就在隔壁,作者用牡丹亭、牡丹花重复提醒读者:此时是牡丹开花时节,芍药还没开花!

反过来,在芍药花落英缤纷之时,也不会有牡丹开花。这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而且从上下文能看出来,是作者故意在用错误提醒。

然后香菱的新裙子贜了,把“臟”故意错写为“贜”,告诉读者“藏”了秘密。无所不知的宝玉又跑来提醒了,宝玉手里举着个什么花在提醒读者?并蒂菱!菱花、莲花都是立夏之后开花,菱花四月开,作者让宝玉拿个并蒂菱在警告读者:看清楚,没开花!

香菱说“你瞧瞧这裙子!”宝玉瞧了,还提醒读者:石榴裙!石榴何时开花?四月份。怕读者不瞧不想,香菱还说“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宝玉重复强调香菱和宝钗每人一件,是用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杨贵妃典故,因宝玉说过拿宝钗比杨妃。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并爱穿石榴裙,唐明皇投其所好,多种石榴,并在榴花似火的时节,与杨贵妃和群臣宴饮在石榴花丛中,酒酣,邀杨玉环献舞助兴,杨玉环借酒撒娇,说这些臣子对我不恭敬,见了我都不行礼,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立即下令,所有臣子见了贵妃必须行礼,否则便是欺君之罪。众臣因唐明皇宠爱贵妃不理朝政,不敢怨皇上,迁怒杨玉环,故不行礼。现在皇帝下令,众臣无奈,见到杨贵妃穿着石榴裙走过,纷纷跪拜。用此杨贵妃典故,是提醒读者注意,现在未到石榴花开的时节,从而醒悟:芍药也未开花。

作者用牡丹花、石榴花、并蒂菱不断在提醒读者,芍药花未开。那为什么要写湘云眠芍药呢?

看回目“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两个人:湘云、香菱,两个物:芍药、石榴,是在说:子。

芍,还有一个音义:“【正韻】丁歷切,音的。蓮中子也。通的。”

芍、的、菂:三字同音同义,都是莲子。

此前不久,清明节,藕官烧纸,为祭菂官。现在明白了吧?藕官分给了黛玉,祭的也是一个莲子。

黛玉是芙蓉,莲花,莲子是黛玉之子,即崇祯诸子。

宝玉黛玉总是一体,宝玉生日这样的大事,回目标题却不提一字,而写湘云、香菱二人,芍是莲子,石榴多子,民间用石榴表示多子多福。前文提过,湘云说丢了一个朱子,被满清捡了去,是长平公主,显然是香菱,英莲第一回就丢了,被薛蟠抢了去。现在我们看到英莲的“莲”字,就恍然大悟了。所以本回虽是宝玉生日,但有个重点,是揭示湘云、香菱这样的莲子。

开筵后射覆,第一个射覆,宝琴对香菱,宝琴说“老”字,香菱射不着,这时注意看,湘云这个太子哥哥就出来帮忙了,看到门斗上“红香圃”,便知目标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悄悄教香菱说“药”字。偏偏被黛玉看见了罚酒,是点出黛玉,二人实为崇祯之子。

第一个射覆表面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继续看第二个,宝钗和探春,探春便“射”了一个“人”字,宝钗说“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射一覆也不泛了。”便又说了个“窗”字。

这里错误太明显了:把射、覆两字故意写反!应是探春覆人字、两覆一射。第二个射覆我们先不管,作者为什么要把射、覆写反,并说“两射一覆”呢?

回头看第一个射覆,我们并未解。对“圃”字,射“药”字,作者并未做任何解释,我们若按正面理解,“药圃”的诗很多,比如白居易的“药圃茶园为产业”,就忽略过去了。但作者给了提醒:是湘云看到门斗上“红香圃”三字,红香圃位于何处?芍药圃!所以“圃”字和“药”字再射一步,是“芍”字,这是作者真正要让读者射中的字,即莲子。所以探春“射”人,是对第一个射覆的延续,是再射一步,提醒“芍”这样的人。探春添一字“窗”,读者要让自己坐在他们席上,也看窗,看到窗外是什么?芍药圃!所以探春说“两射一覆”,是要读者射第二步,自己射中“芍”字。

所以探春“射”人、“两射一覆”,从反面读没有错,非常准确!呼吁出版社的编辑大侠们:对红楼梦中的“错误”,请高抬贵手,不要替天行道,给校对“正确”了。有些编辑是真正的大侠,郭芙蓉式的大侠,把喜极而泣、终于出嫁的丑新娘,侠肝义胆、替天行道硬给送回娘家了。

作者在回目中用“裀”、“解”两字提醒,是要读者找湘云醉眠芍药之“因”,“解”石榴、芍药之意。

(湘云醉眠芍药之“因”,答案在下回)



点击下一个:湘云醉眠=海棠春睡?是牡丹盛开,还是芍药缤纷?+ 宝玉生日占花名,第一个花是牡丹?+ 只恐夜深花睡去,沉香亭之木芍药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



2.1.3 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的菊花诗,本节不做专题解读,只看几个要点: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踈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冷香:冷香是宝钗的标配,湘云说:清,冷香。

后面两句有多重含义:君傲世之君,表面指菊花;也可指皇帝;更是指此诗比作菊花之人,“看来惟有我知音”,看来只有我知道此人音讯;还有:无君,有我,作者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是隐者家园。

傲世:湘云诗里再次说傲世。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踈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三径:重复强调,隐者。

潜度偷移:隐之前的艰苦历程,不为人知的奔波亡命。

破月锁玲珑:破明,锁龙,此龙在破明之时曾被锁过。

珍重暗香休踏碎:珍重暗香,不要踏碎菊影,还是月影?

凭谁醉眼认朦胧:谁能认出这个胧?月龙,明之龙。

前文讨论过黛玉的“月胧明”,黛玉是月龙,明君,湘云是储君。

再简要看下黛玉的三首菊花诗: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隐!

一从陶令平章后:陶渊明,《诗品》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忆旧还寻陶令盟:还重复强调陶渊明,强调隐。

孤标傲世偕谁隐?问菊,也是问读者,写谁隐?

一般都认为这句诗是写黛玉孤高傲世,是指黛玉。我认为是黛玉说湘云,指湘云这个太子隐居的事实。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里的“隐”,都在向读者揭示“湘云之隐”。这一社是湘云特邀,菊花诗题为湘云所出,而菊花本就是:隐逸花。

我们来看“孤标傲世写谁隐”?

这次菊花诗有个小动作,黛玉勾题赘名为“潇”,湘云勾题开始赘名为“湘”,很明显意在“潇湘妃子”,这个小细节也透露了湘云与黛玉的渊源。但我说的小动作是:宝玉改“湘”字为“霞”,是特意引起读者注意,“霞”是湘云“枕霞旧友”的简称。

芦雪广联诗,湘云说“霞城隐赤标”,霞是湘云,隐了;赤标:赤是朱,标是木末,也是旗帜,赤标是朱的最后的旗帜。崇祯死后,朱明的旗帜,首先是太子,其次是其他皇子,然后才是弘光、隆武等皇家宗室。所以朱的旗帜,太子是首选,但“霞”这个“赤标”隐了。

孤标:无父为孤,何况太子父母双亡;标即“霞城隐赤标”之标。孤标是“霞”,是湘云,是太子。

傲世:《问菊》之前,湘云的《对菊》《供菊》重复强调“傲世”。

所以孤标、傲世都是湘云特征,不是黛玉。重复强调的“三径”写的也都是“湘云之隐”。

有个细节:在湘云醉眠芍药后,“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收藏“醒酒石”的人是谁?陶渊明。陶渊明收藏的醒酒石,是有考证以来个人收藏的第一块醒酒石。但陶渊明的醒酒石大,不是含在口内的,陶渊明每每酒后醉卧石上,醒来且歌且诗。所以这醒酒石还是把湘云比作陶渊明,与湘云之隐相符。

黛玉的三首诗还有第二个共同点:无人知。

跟读者说“片言谁解”,“众莫知”,“举世无谈者”,“同谁诉”。

我们笼统俯瞰全部菊花诗: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全部名列榜首,孤标隐、众莫知、同谁诉是主要原因。

探春的诗排名在湘云、宝钗前,大概仅此一次。“彭泽先生是酒狂”指出陶渊明,“短发冷沾三径露”指出隐士。注意庚辰本是“短发”,很多版本是“短鬓”,为什么要改?很显然在古时“短发”不好理解。放在明清之际,则很容易明白,剃发,头顶不就成短发了吗?是鞭挞剃发令。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说明隐居的太子也剃发易服了。这不是探春的诗吗?怎么说湘云?跟黛玉诗一样,探春的隐士陶渊明也是在说湘云之隐。虽隐居,为了不引人怀疑,不得不剃去受之父母之发,这一直是湘云心里之痛,这就很容易理解黛玉说湘云打扮的话:“妆出个小骚达子”,这是父亲责骂啊,所以红楼梦中有许多泪笔。

湘云的《菊影》竟然没排上名次,在我看来,这首诗句句都好,是湘云三首诗中最好的。或许是作者用明贬暗褒之法,为了引起读者对比思考《菊影》,此诗揭露湘云“胧”的身份。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与黛玉的《菊梦》都是“菊”字在前,其它菊花题都是“菊”字在后,而这两首诗都点出“胧”字。影、梦也是此书的重点字:寒塘渡鹤影,红楼梦。

说到“寒塘渡鹤影”,和黛玉说湘云“小骚达子”,第49回,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褙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腋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湘云里头打扮:绣龙,红妆!外面剃发易服的“骚达子”打扮只是表象,里头打扮才是真正身份。注意:鹤势螂形!“鹤”在后面湘云诗中多次提到,“螂”字却无着落,而崇祯太子名“朱慈烺”。



点击下一个:湘云醉眠芍药错了?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 宝玉生日是哪天?贾敬宾天在几月?+ 宝玉生日在哪里?芍药圃!+ 为什么探春说两射一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宝玉是朱明玉玺?+ 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是什么?印!+ 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是什么?贾珠宝玉:朱玉玺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



1.3.1 宝玉是朱明玉玺
宝玉是玉玺,反读红楼的人都知道,但宝玉是什么玉玺?

注意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二者的区别和联系:通灵宝玉即女娲补天所炼遗石,也是记录此书的石头,被茫茫大士化为扇坠大小,在贾宝玉出生时从口中衔下,贾宝玉整天戴在脖子上的通灵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瑛就是玉石,在三生石畔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下凡托生为贾宝玉。二者本各自清晰,一个是玉,一个是玉的侍者。但两者一体,“金玉良姻”是金项圈配通灵玉,但“木石前盟”的石却是贾宝玉,贾宝玉是通灵玉的拟人化、代言人,一般不特意区分,除非必要的时候才区分“玉”和“挂着玉的侍者”。

所以说“宝玉是玉玺”,准确地说是“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

通灵宝玉: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秦传国玉玺,是李斯所刻篆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比较:

----仙寿恒昌 = 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不就是“受命于天”吗?

此处作者三次强调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

“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感觉这段话很啰嗦,其实作者是在强调“受命于天”。

红楼梦中把一个词、一句话重复两遍强调,就要注意,如果重复三遍强调,一定是提醒读者:这个很重要,反面隐真事。

书中还特意说明,通灵宝玉上所镌的也是“篆文”!

所以总结为:通灵宝玉,莫失莫忘;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莫失莫忘:提醒后辈读者莫失莫忘秦汉以来代代传承的汉人江山!这是亡国之人的血泪嘱咐,就是“左脚反复,右脚清明”。

秦朝始有皇帝之名,李斯刻文的玉玺成为皇帝专用名,玺印区分,皇帝用的称玺,臣民用的叫印。帝玺之名,一直沿用。

武则天称帝后,改“玺”为“宝”,此后各朝都称宝,宝玺制度,直至明清。所以“宝”就是“玺”,“宝玉”就是“玉玺”。

贾宝玉是玉玺的拟人化,是皇权、江山的象征。争皇权夺江山,不是七手八脚抢夺贾宝玉项上之通灵玉那么野蛮直白,而是跟贾宝玉结婚、云雨、谈情说爱,这才是红楼梦的风格。

简言之,得宝玉者得天下!这个宝玉,既是通灵宝玉又是贾宝玉。

现在就很容易理解:第五第六回,八岁的宝玉先是梦中跟秦可卿云雨,然后又跟袭人云雨。秦可卿本身就是皇帝,所以秦可卿的葬礼是国葬,宝玉等人无论是否出五服都穿孝服没错。袭人一直伺候宝玉,就是守护江山,这个作耗的娼妇后来也称帝了,这些在后文贾府人物中再细解读。总之我们知道了,跟八岁的宝玉云雨,不是男女交媾,而是染指皇权,所以八岁的孩子云雨不是错。

警幻仙子说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然后秘授云雨之事,正面看这逻辑也有点乱,这事儿都要人教,竟然好意思称“第一淫人”!而且读完八十回也没觉得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淫人”这个用词恰当吗?您把“淫人”多读几遍,快快地读,对了,是:“印”!太恰当了。什么“印”敢称“天下古今第一印”?皇帝的“印”。

宝玉说不知淫为何物,也是提醒读者思考。警幻说“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意淫”二字,读快试试,还是:“印”!作者不能对读者口传语达,因为满清文字狱,不敢明说宝玉是“印”,所以要读者心会、神通。

32回,宝玉新得的金麒麟丢了,湘云捡了,说:“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湘云戴的是金麒麟,宝玉戴的是通灵玉,湘云宝玉说丢了麒麟丢了印的话,简直说白了:宝玉戴的通灵玉就是印,丢的是江山。

22回制灯谜,出现的第一个灯谜却是贾环的,这点应引起注意,贾环一直不是主要人物,这次灯谜却出现在第一个,甚至在贾母贾政灯谜之前,这属异常,对异常和对错误提醒一样要细究。看其灯谜: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贾环说谜底: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红楼梦中所有的灯谜、字谜等猜谜游戏,书上给出的谜底都是正面给的假谜底,或者不是真正用意,作者真正用意的反面解读或谜底,都未给出,需要读者自己去猜谜。谜语是个非常好的手段,有多种意思可给读者思考,并可用假谜底躲过文字狱。

贾环说的正面谜底完全不符合谜语的基本规则:谜底只有一个。“一个枕头,一个兽头”显然不是真正谜底,却提供了猜真正谜底的线索,“枕头”状方块上蹲个“兽头”是什么?玉玺。






请看此图,玉玺不就是“枕头”状方块上蹲个“兽头”吗?

在此灯谜前,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注意娘娘问是什么,是提醒注意,也是问读者,书中经常这样。且重复强调两个“三爷”,谜语中的“大哥二哥”也重复出现两次,三爷贾环的大哥是贾珠,二哥是宝玉,所以这个谜底玉玺,不是泛称的玉玺,而是大哥和二哥组成的:

贾珠 + 宝玉 = 朱玉玺。(别怪我用+=符号,我是写电脑程序的)

就是朱明的玉玺。

“太监记了,领茶而去。”这句需要写吗?啰嗦!如果看红楼梦时,觉得有些地方啰嗦,那就要想到:“这里在说什么?我没看懂。”红楼梦中没有闲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这句是说:太监记了谜底,领“明”而去。茶,是“茗”,是“明”,再次强调谜底要加上“明”,即:明朱玉玺。

书中有多处“茶”暗指“明”,茶是日常用品,因此是个很好的隐喻载体。在看反面隐写故事时,最多就是像“茶”指“明”这样,中间只拐一个弯“茗”,大多时候都不拐弯,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就像姨是夷,葫芦案是胡虏案,东胡同子是东胡。如果考虑某个答案时,中间拐了三四个弯,那一定是想多了、想错了。也曾看到一些牛人,解释红楼梦的隐情,用“B=C,C=D,……=X,所以B=X”的推理,这种“BX模式”,我绝不苟同。

蔡校长说宝玉是传国玺,指胤礽,代表清朝帝系,我不苟同。

红楼梦有个规律,隐写的事物一定不只说一次,因为隐,别人读时会有不同理解,有不确定性,所以作者会多次印证此意,不会是孤证。也可用此规则检验自己理解是否对,比如前面说的宝玉是玉玺,有多处证据能相互印证,不是主观臆猜。

贾环说的朱明玉玺,也不能是孤证,且看下面贾母贾政的灯谜。



点击下一个:两株枯木,一围玉带:是什么字?+ 猴子身轻站树梢:是什么字?+ 贾政灯谜:谜底是印?还是砚台?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1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学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株枯木,一围玉带:是什么字?+ 猴子身轻站树梢:是什么字?+ 贾政灯谜:谜底是印?还是砚台?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7】



贾环说的朱明玉玺,也不能是孤证,且看下面贾母贾政的灯谜。

贾母:“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猴子立枝上,所以是荔枝,这个正面谜底太牵强,作者也提醒了荔枝是“故意乱猜”。却为读者猜真正谜底提供了线索:在木上,猴子立枝。其实不止正面给的谜底是故意错的,谜面“打一果名”也是故意这样写的,这其实是个字谜。

猜这灯谜之前,先看一个著名的图画之谜:

第五回游幻境,宝玉看十二钗正册的头一页那幅图,“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其后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诗。在“宝玉看了仍不解”处,有甲戌本脂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此回悉借其法……真奇想奇笔。”

我不赞成拿批语作证据,因为一个作品其原著应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应能独立存在,批语只是附加的评论、提示等,不能喧宾夺主。但批语可作为启发、线索,把读者没想到的重点提醒出来,供读者多一个思考,尤其是甲戌本的脂批,看得出来脂砚斋跟作者是同一个创作团队,知根知底。就像这里,如果没这个脂批,我不知道此处图画配谶语的写作方式,是借《推背图》之法,所以是个很有用的提醒。看了《推背图》我才知道,此处不只是借其法,简直是抄了一张图:






谶曰

惟且和月 下民之极
应运而兴 其色日赤
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对《推背图》,我们不用管它是预言还是伪造,红楼作者和我们面对的这个图谶,都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朱明立国之事进行“预言”。

此图树上挂了个曲尺,即“木”上挂“∟”,合为“朱”字。

图中的两个圆代表日、月,合为“明”字,即湘云说的李白诗句“双悬日月照乾坤”,就是“明”字。

红楼作者显然是模拟了这幅图,把一棵树改为两株枯木,把曲尺改为玉带,玉带挂在木上,还是个“∟”状,所以还是个“朱”字。

林黛玉是朱!而薛家是夷,薛宝钗是金,金玉配就是争宝玉,夺朱明江山。

看,红楼梦的主旨这几句话就说明白了。

另外,两株枯木可表示“林”,而“玉带林中挂”还能作为林黛玉结局的谶语,“玉带林”就是林黛玉反过来念,“挂”就是在树上吊死了。别人是一石二鸟,红楼作者往往是一石多鸟,这也是红楼梦的特色。

回到贾母的灯谜,猴子立枝在木上,又是稍作变化,把曲尺、玉带变成了“猴子立枝”,就是个出头的曲尺形状,还是个“朱”字。

会不会我们想多了,这里并没有《推背图》朱明立国那幅图的意思?一是“在木上,猴子立枝”和“两株枯木,挂个玉带”如出一辙。二是作者特意提醒,“打一果名”的“果”:“木”上两个“日”,不就是下面这图吗?


“木”上两个“日”:果
红楼作者的用字,和一石多鸟之巧妙,把汉字的多音多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你细读十遍之后,自然五体投地,无需多言。

贾母这个灯谜也是一石多鸟,还有几个“鸟”我们在解读孙悟空、喝猴尿时一并说,此时路未铺好。

再看贾政的灯谜: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表面给的谜底是砚台,也没错,但是个假谜底。注意看:

贾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

所以真正的谜底就是悄悄告诉贾母的“宝玉”,印,玉玺。贾政悄悄说,宝玉又悄悄告诉贾母,是作者悄悄告诉读者,读者要意会。

贾母贾政的灯谜是一来一往,连起来就是:朱明玉玺。

跟前面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谜底正好一样,可相互验证。有这么巧吗?只能说明是作者有意设计的结果,也说明我们没有乱解。

明玉的例子还有,比如刘姥姥讲的故事:雪下抽柴的那位小姐,名叫茗玉,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后来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茗玉谐音就是明玉,在崇祯十七年而亡,所以宝玉记挂抽柴,黛玉提醒抽柴。第二天“宝玉”让“茗烟”去找这“茗玉”小姐的庙,看看这三人的名字,更是挑明了,而庙字还有一个含义是“朝廷”,比如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点击下一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隐满、明 + 宝钗为什么姓薛?黛玉为什么姓林?+ 木石前盟是前明,怀金悼玉是归金 + 蘅芜君是满清君,皇太极咏太极图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7:24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2:43 , Processed in 0.1503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