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更衣石榴裙&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5: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七字诗 一七令《酒》
高山仙人掌
2015-04-13   |  3428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酒。

    琼浆,醪芬。

    钓诗钩,忘忧君。  

    杜康空桑,仪狄传薪。  

    刘伶锸随身,李白赖清樽。

    茅台镇蜀宜宾,兰陵香杏花村。

    青梅英雄天下论,诗云鹿鸣宴嘉宾。

    西凤曲剑南春,泸州窖古井深。

    张旭书意酣,苏轼对月斟。 

    杨雄偏爱,陶潜最亲。 

    壶中物,打刺孙。
 
    金波,玉液。 

    春。 

    注:

    刘伶锸随身――刘伶竹林七贤之一,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打刺孙――元朝的建立,蒙古人对酒的称呼也为汉族所用。“答刺孙”,又写作“打刺孙”,蒙古语,即酒。

    金波、玉液、春――比喻美酒。

    宝塔诗,又叫一字七字诗,诗句由一个字至七个字组成,所以又叫做一七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新浪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08-29 22:21:58)
标签: 香菱 陈圆圆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逻辑怪  至真斋主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线索人物甄士隐的女儿,“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列于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甄英莲一出场,癞头和尚见了她便哭起来,并且向甄士隐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又说:“舍我罢,舍我罢!”甄士隐以为癞头和尚在说疯话,就抱着女儿撤身进去。癞头和尚指着甄士隐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是在为甄家及甄英莲的未来命运做谶语,甄家和甄英莲的悲惨命运就这样注定了。在癞头和尚说甄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这句话处,甲戌本有四条眉批: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

“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第一条批语提示我们,本书虽然只写甄家及甄英莲的悲惨命运,而他们的悲惨命运是国家子民悲惨命运的代表,有无数“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因此蒙冤而死。第二条批语提示我们,本书表里皆有寓,切不可只看表面敷衍的故事,本书也不是只写感情、情爱等。第三条批语提示我们,诸葛亮为匡扶汉室、一统江山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为迎回被金人掠走的徽钦二帝却壮志未酬蒙冤而死,如今江山又沦陷了。这暗示了本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第四条批语提示我们,本书虽写的是“贾家”,实际上是假借贾家在写国家,用“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隐写改朝换代的史实。

《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有一重或多重影射作用,也都有历史原型。那么甄英莲在《红楼梦》中有何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对认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会有很大帮助。

一、香菱作为线索人物之一,究竟有何影射作用?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到英莲被拐,英莲四岁那年的元宵节在社火花灯节上,家仆霍起因要小解,将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致使被拐子拐走,之后甄家被隔壁葫芦庙的大火烧为灰烬,爹娘再也无迹可寻。



作者在这里用了大量的隐语和伏笔:丢失英莲的仆人叫霍起,谐音“祸起”,之后葫芦庙大火烧了甄家,大火又谐音“大祸”。那么这究竟是一场什么大祸呢?



对于这场“大祸”,甲戌本有一重要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很显然,这里的“南直召祸”即是指清军在南方诸省的大屠杀。因为“南直”是只有明朝才有的专有地名,清时是没有“南直”的,故这里的大火即是指清军入侵时所带来的战火。而“葫芦庙”着火,将一片“竹篱木壁”烧得犹如“火焰山一般”。“葫芦”谐音“胡虏”,即指清军。而“竹篱木壁”的隐喻则是指朱明天下。竹谐音朱,朱中藏木字,且明末及南明的几位皇帝,大多都是木字辈。



在这场大祸中,英莲影射华夏儿女,大汉子民。他们从天朝上国的天之骄子,一步步被迫害为逆来顺受,随波逐流,被命运无情摆布,奴性十足,神情呆滞的“顺民”。而其父甄士隐与“胡虏”为邻,不居安思危,还接济居住在葫芦庙里的贾雨村,身陷危险而不自知,最终引火烧身。甄士隐本人倒是跟了一僧一道出家去了,也顾不得自己的女儿流离失所,为奴为婢,香消玉殒……



甄士隐一走了之,英莲被拐之后的遭遇却更加坎坷:拐子将英莲养至十二、三岁,将其卖给冯渊(谐音“逢冤”),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予“呆霸王”薛蟠。两家争抢,薛家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英莲成了薛蟠的小妾,薛宝钗为其取名香菱。后薛蟠娶的正妻夏金桂,又将香菱名字改为秋菱。从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莲花般高洁的女儿一再被贬低身价,最后连“香”字都配不上了。秋金肃杀,秋天的菱角,哪里还有花?秋菱的“秋”字与书中金秋赏月时的“秋”隐喻相同,暗指清人对汉人的残害并窃据华夏江山。



香菱的悲惨命运影射华夏的很多子民被皇太极的大清拐去为奴,丢了莲花般的娇贵,失了英勇豪迈之气。原来英气逼人、傲气凌风的莲花,沦落为受尽凌辱的菱花。再遭吴三桂出卖,失了菱花最后的香气,只落得秋天的菱角般粗陋不堪。最后受尽清人的凌辱和屠戮,香消玉殒,批书人不由得一声长叹:真应怜也!



香菱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十分贴切。

二、香菱取自哪个历史人物原型?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香菱的美貌:

1、第八十回回目:《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直道香菱之美。

2、香菱天生眉心一点米粒大小的胭脂痣,这是富贵的面相,亦是为其被拐十多年后仍被门子认出埋下伏笔。另外这里也是在写香菱之美:眉心之痣是美人痣,何况还是胭脂痣?那得多美啊?这里点出香菱是美人。

3、书中描写冯渊在见到香菱之前,“酷爱男风,不喜女色”,结果见到了香菱,立刻非她不娶,而且还改变性取向,“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

4、薛蟠在人群之中一眼看中身穿粗布衣服的香菱,并为了她不惜将人打死。

5、周瑞家的和金钏都说香菱长得像蓉大奶奶,就是秦可卿,而秦可卿是兼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之美,可想而之香菱之美。

6、脂砚斋对香菱的评价:“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

香菱的历史原型也一定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我们还是回到《红楼梦》第一回,重新品味癞头和尚说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这句话,同时再思索甄士隐家的“大祸”。大火明明不是英莲放的,如何却说她累及爹娘呢?这小小的英莲,到底承受了多大的祸事呢?这些问题的答案与香菱的人物原型有关。大诗人吴伟业曾写就一首七言歌行体诗《圆圆曲》,其中前两句是: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是明臣吴三桂闻听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霸占后,一气之下打开山海关投靠了清人,并联合清军打败了李自成,让清人占据了明朝江山。陈圆圆带来的祸应该足够大了吧?但她确实没有什么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她的平生遭遇也真是应怜。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货郎之家,少女时便艳惊乡里。因家贫父母将其寄养于经商的姨夫家中,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陈圆圆卖给苏州梨园。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据李介立《天香阁随笔》记载: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陈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在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地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陆次云在《圆圆传》中,称赞陈圆圆“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曾跟陈圆圆有婚约的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赞美道:“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大盘,令人欲仙欲死。”

崇祯时,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为了讨好崇祯帝,下江南选美。田弘遇将选来的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帝无心逸乐。田弘遇就把陈圆圆占为己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吴三桂被陈圆圆的美貌迷倒了。田弘遇就把陈圆圆送给吴三桂,这样陈圆圆就成了吴三桂的小妾。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本欲归降李自成,却因得知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夺回陈圆圆。自此引狼入室,大明江山尽丧于清人之手。

关于陈圆圆之死,无可靠的正史可考,一说吴三桂受封平西王,欲正式封陈圆圆为正妃,但被陈圆圆拒绝了。后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三桂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陈圆圆遂独居别院。陈圆圆失宠后对吴三桂渐渐离心,吴三桂曾阴谋杀她,陈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影射作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陈圆圆生于莲花的故乡,死于莲花池,用莲花来比喻她再合适不过了,但她的一生始终是被糟践,没能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故作者让薛宝钗将甄英莲的名字改为香菱。

香菱一生遭遇坎坷,几经拐卖,不由自主。每次际遇的改变,她都没有反抗过,只是随波逐流,任人摆布。难怪作者称她为“呆香菱”。而陈圆圆在动乱中,亦是不能自主,任凭争夺。

薛蟠为了香菱将人打死,吴三桂为了陈圆圆亦害死无数生灵。再加上吴三桂另娶悍妻,对应书中夏金桂,平生际遇与香菱实在相似。

癞头和尚说香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实际上是在暗喻陈圆圆。陈圆圆一生得遇三位称王称帝的人物,自是有命,但平生际遇如此坎坷,又是无运。“累及爹娘”暗喻华夏江山沦丧,华夏子民遭殃。

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身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为土土,两地孤木是个“桂”字。书中对应夏金桂,暗指吴三桂。既然遇到了吴三桂,陈圆圆自然是不得善终了,她的故乡就是生莲花的地方,投莲花池而死,自是香魂返了故乡。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7: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莲名字的文化内涵及改名的玄机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05-08 22:50:53)
标签: 甄英莲 香菱 薛宝钗 夏金桂 薛蟠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都不是随意起的,如果把人物的名字结合他们的命运、性格、立意等思考,在名字里都暗藏玄机。例如,贾宝玉有影射玉玺的立意,秦钟影射警世钟,冯渊谐音“逢冤”预示着他遭逢冤屈的命运,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寓意冷酷无情,等等。有的人物名字还有多重含义,比如甄英莲的名字谐音“真应怜”,是对她悲惨命运的揭示和感叹。另外,“英莲”还有花文化内涵。英莲是父母给起的乳名,在元宵节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看护不当,四岁的英莲被拐子拐走。拐子把英莲养到十二、三岁,要卖给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去做了小妾。英莲到了薛家后,宝钗给她改名叫香菱。薛蟠娶了夏金桂后,香菱又被夏金桂改名叫秋菱,而且饱受虐待。英莲的名字两次被改预示了她的命运轨迹,我们不得不赞叹作者在设计人物名字时的匠心独运。要参悟英莲、香菱、秋菱三个名字的玄机,我们就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文化的内涵,以及周易思想在作品立意中的运用。

花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人类还给各种花赋予了不同寓意的文化内涵,人类借花的寓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精神品格。许多国家都有国花,许多城市也有市花,花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起落兴衰。中国的花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花文化与儒释道诸子百家思想密不可分。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就将花草树木刻在粗制的石器上,以美化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花已经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花卉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贤们在诗文中给各种花草赋予了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他们不但欣赏赞美花的美丽,还把花人格化甚至神化,以花传情,借花明志,使花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墨画。秋天的水边芦花摇曳,芦花与白露、秋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在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中,诗人抒发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盼的心情。《诗经》中像这类描写花的诗歌还有很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屈原不朽的名篇《离骚》中,他用“饮木兰之坠露”和“餐秋菊之落英”来比喻和形容白己纯洁的灵魂和刚直不阿的品性。屈原赋予木兰和秋菊最纯洁、最美好的象征。他还在《离骚》中把很多花草赋予了高洁的情操,把花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推向了高峰,一直影响至今。

在花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墨客们给花赋予了各种花语。例如,菊花寓意清雅高节,梅花寓意高风亮节,牡丹寓意雍容华贵。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花签是牡丹,黛玉是芙蓉,湘云是海棠,李纨是梅花,探春是杏花,麝月是荼蘼花。这些人物的花签不但与她们的性格、品性相符,有的还赋予了命运的暗示。

作者设计“甄英莲”的名字,这三个字都有寓意。她姓甄,批语说:“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这条批语实际上是提醒我们,甄字只能谐音成“真”,有真实、真事、本性的意思。说明这个人物的原型、所影射的历史人物、事件是真实的,作者赋予她身上的影射寓意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悲剧。如果违背作者的立意和批书人明确的提示,不但会误解书中姓甄的人物立意,甚至会导致对全书立意主旨的误解。对《红楼梦》的人物和主旨解读之所以歧义迭出、异说林立,其中的原因不是无视作者的立意和批书人的提示,就是对作者的立意和批书人的提示进行歪曲。

英莲名字的文化内涵及改名的玄机

“英莲”中的“英”字有如下意思:1、花。如:落英缤纷。2、引申为才能出众。《礼记·辨名记》:德过千人曰英。3、精华。如含英咀华。“英莲”中的“莲”字即莲花、荷花。别名还有: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芙蓉,草芙蓉,水花,水芝,泽芝,灵草,玉芝,君子花,水宫仙子,净友,净客等。《尔雅·释草》:“荷,芙蕖,别名芙蓉,亦作夫容。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说文》:“芙蓉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莲花的花语是善良、纯洁、清白、高尚、坚贞、无邪、正直的象征。莲花因植根于污泥之中,故低调中显现出高雅。

莲花是花中品德最高尚的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唱咏之作。例如,南朝萧绎的《采莲赋》有名句:“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不朽的名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英莲的名字直接取意《爱莲说》,群钗花名签的立意也吸收了周敦颐的思想观点。

莲花在宗教中也有美丽的传说和寓意。在佛教中随处可见莲花的形象。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菩萨们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莲花图案。莲花是佛教中美好圣洁的象征。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释迦牟尼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佛教把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庙宇为“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善于说法者称为“舌上生莲”。苦行而得乐称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中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往生西方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红楼梦》中那个青埂峰下的顽石下世造历,在“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回到青埂峰后,记述这段经历的开篇便是描写甄士隐家的悲惨遭际。《石头记》正文说“当日地陷东南”,是隐喻国家东南江山沦陷,生活在东南一隅的人遭受空前的劫难。这就定位了时代背景。那么这是什么时代呢?甄士隐家住在姑苏,批语说是金陵,金陵是明朝的留都。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清兵打败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撤离北京仓皇逃窜,大清国趁机窃据华夏江山迁都北京,紧接着便挥戈江南。南明弘光政权只存在一年就覆灭了。随后又有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抵抗清军。清政权在镇压南明抵抗势力的过程中推行剃发易服恶政,遭到汉族人民的顽强抵抗,清军所到之处大肆屠戮,尸横遍野,神州陆沉,这就是“地陷东南”。

甄英莲的父亲是甄士隐。说到甄士隐的日常生活,批书人说:“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羲皇上人”语出东晋末年陶潜的《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羲皇”指伏羲氏。“羲皇上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批书人为啥说“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陶潜生活在东晋末年刘宋初年,暗喻甄士隐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甄士隐是《石头记》正文出场的第一个人物,当贾雨村出场时作者说他生于末世,此处批书人说“又写一末世男子”,那么另一个末世男子就是甄士隐。另外,自称羲皇上人也就是指伏羲氏的后代,亦即书中贾宝玉说的大舜正裔。明朝是汉族政权,子民是大舜正裔。满洲人称明朝人为“明人”。而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不是大舜正裔,明朝人称他们为“金人”、“满人”,入清后又都称为“清人”。批书人有意称甄士隐为“羲皇上人”,是在隐晦地提示我们,甄士隐一家是明朝人,以区别于“清人”。英莲之母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其父是大舜正裔,这就是英莲的根基。

甄士隐梦境遇僧道二仙,又与原本归属于大舜正裔的通灵玉有一面之缘,再次隐喻甄士隐是明朝人。甄士隐想进太虚幻境,“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他大叫一声醒来。这是谶语,预示着甄士隐一家将遭劫难。甄士隐家的悲惨遭际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为书中贾家后来的遭际做谶,批语所谓“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即先写小家,后写大家,以小写大,以家喻国。

僧道二仙想度脱英莲,甄士隐不肯。癞头和尚念了四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是一首谶语诗,预示着英莲先是被拐,后被薛蟠抢走做妾,以及甄士隐家破人亡的悲剧。英莲到薛家后被薛宝钗改名“香菱”,这里的“菱花”指香菱,“雪”指薛家。第四回护官符有“丰年好大雪”指薛家。为什么要用“雪”来指代薛家?这不只是谐音的问题,还暗喻薛家的故乡是东北雪国。在明遗民诗文中常用“胡笳”、“膻腥”、“风”、“北风”、“水”、“雪”“金”等指代满人、清兵等。例如,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望断关河非汉帜,摧残日月是胡笳。”吕留良《述怀》:“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夏完淳《大哀赋》:“使腥秽之北风,陷泥涂于南纪。”夏完淳《一剪梅·咏柳》:“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萧诗《冬日村居十首》:“洹寒知岁晚,积雪满村庄。朔气来南国,重阴满大荒。”薛蟠打死冯渊,掠走英莲为奴,影射清国屡次入关烧杀抢掠,掠走百万汉人为奴。

英莲名字的文化内涵及改名的玄机

英莲到薛家后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菱是指菱角花,菱角花与莲花不是一个品种,莲花具有丰富美好的文化内涵,而低贱的菱花并没有什么文化内涵,两相比较犹如天渊之别。但配上“香”字寓意:虽然英莲由大舜正裔的主子沦为清国的奴才,但是依然留有华夏灿烂文化熏陶下的余香。后来香菱进大观园跟黛玉学诗,具有华夏人慧根的香菱经过刻苦学习,很快就作出了令大家称叹的好诗。为什么作者设计香菱跟林黛玉学诗?因为林黛玉的花名签是水芙蓉,即荷花,香菱判词有“根并荷花一茎香”,也就是说尽管薛宝钗把英莲的名字改为香菱,但是菱花与荷花的根是连在一起的,黛玉和香菱都是华夏优秀儿女。

但是,夏金桂进了薛家后连香菱这个名字都不容,她厌恶香字,把香菱改名秋菱。批语提示谐音“丘陵”,有坟丘、陵墓之意。菱花盛开在夏天,到了秋天就枯败了,夏金桂就是要让香菱枯败,其行为必然是逼死香菱。《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三大阵营,一是维护汉民族朱家皇权统治的明朝人阵营,二是农民军以及趁火打劫的流寇阵营,三是清国以及投降清国的汉人阵营。夏金桂名字带金,属于第三个阵营。凡有一点易经文化知识的读者都知道秋的五行是金,在自然界到了秋天百花凋零,在易经文化上秋金克木代表肃杀。《红楼梦》中金影射清国,因为清国的前身是金。书中伤春悲秋的基调,以及金秋赏月的寓意和指向是很明显的。

英莲的悲惨命运和结局在第五回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英莲的图谶: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生孤木”是“桂”字,指夏金桂。在第79和第80回,夏金桂等人对英莲的凌虐残害已经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香菱在情榜是“呆香菱”,意即: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天真无邪,独缺心机;被掠为奴,心甘情愿;虽有团圆之心,却无实际行动;随遇而安,幻想蒙心。呆香菱的悲惨命运代表了在明末清初那个昏暗的历史时期,一大批被清人掠夺的汉人虽然心甘情愿为奴,但是依然被折磨得悲惨死去。这是一段民族苦难史,《红楼梦》作者们在用文学手段隐写明末清初那段血腥历史时,不会遗忘香菱这批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7: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的悲剧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11-15 11:39:57)
标签: 甄英莲 林黛玉 薛宝钗 薛蟠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主讲人:至真斋主

甄英莲,这个名字本身也有谶语的意味,谐音“真应怜”。作者设计这个名字的谐音也正对应了她的悲惨命运。她姓甄,批语说:“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这条批语实际上是提醒我们,甄英莲的人物原型是真实的,作者赋予她身上的影射寓意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悲剧。

“英莲”中的“英”字有如下意思:1、花。如:落英缤纷。2、引申为才能出众。《礼记·辨名记》:德过千人曰英。3、精华。如含英咀华。

“英莲”中的“莲”字即莲花、荷花。别名还有:菡萏(hàn dàn),芙蓉,芙蕖,藕花,水芙蓉,草芙蓉,水花,水芝,泽芝,灵草,玉芝,君子花,水宫仙子,净友,净客等。《尔雅·释草》:“荷,芙蕖,别名芙蓉,亦作夫容。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说文》:“芙蓉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
甄英莲的悲剧

莲花的花语是善良、纯洁、清白、高尚、坚贞、无邪、正直的象征。因植根于污泥之中,故低调中显现出高雅。莲花是花中品德最高尚的花。故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唱咏之作。我们欣赏两篇。

(南朝)萧绎《采莲赋》: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注释】

1、文波:水的微波。文与“纹”通用。
2、芰荷:jì hé,出水荷叶。
3、绿房:这里指莲蓬。
4、翠盖:形如翠盖的植物茎叶。这里指荷叶。
5、黄螺:这里指淡黄色的莲蓬形如圆螺。
6、妖童:亦作“妖僮”。这里指美少年。(汉)仲长统 《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绮室。”
7、媛女:yuàn nǚ,美女,淑女。这里指美少女。
8、心许:心中暗自有情谊。
9、鹢:yì,头上画着鹢的船,亦泛指船。鷁首:船头。
11、羽杯:古代饮酒用的耳杯。又称羽觞、耳杯。
12、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动作。
13、兰桡:lán ráo,兰木做的船楫。也是小舟的美称。
14、罗袸:袸jiàn,绫罗垫子。袸同“荐”,草席,垫子。
15、菊泽:指湖泊。菊字是藻饰词,芬芳之意。反:同“返”。
16、梧台:梧木搭建的台榭。迥:远。
17、荇:xìng,荇菜,水草名。
18、钏:chuàn,钏来源于镯。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名为“钏”。钏有臂钏和腕钏。臂钏又形象地称作“缠臂金”。
19、容与(容與):安闲自得。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0、江渚:江边陆地。
21、碧玉:古乐府有《碧玉歌》。《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22、荐:进献。
23、袭:衣上加衣,引申为重迭。
24、芙蓉裳:有莲花图案的衣裳。芙蓉是莲的别称。

【译文】

紫茎亭亭啊,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啊,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啊,荷叶作屋顶,莲籽洁白啊,莲蓬如黄螺。值此时节,俊男美女们摇起小船,心中柔情荡漾。画船缓缓向前,羽杯彼此相传。水草挽住船桨,水波冲开浮萍。美女扭动细腰,欲行又止,频频回眸。正值春末夏初,荷叶鲜嫩,荷花初绽。他们唯恐沾湿衣裳,而低声嬉笑;因为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他们荡舟湖上不思回返,岸上的梧台已经显得遥远。带水的青荇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他们唱道:“碧玉本是小家之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莲花映衬着她的面庞,荷叶染上了她的衣香。她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王,希望他穿上芙蓉装。”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蕃:fán,繁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公元365—公元427)。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因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4、予:yú,同“余”,我。
5、濯:zhuó,洗涤。
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7、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8、中通外直:指莲花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9、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0、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11、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通“直”,立。
12、亵玩: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
13、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古代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4、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与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16、鲜:xiǎn,少。鲜为人知。屡见不鲜。
17、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18、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周敦颐(公元1017-公元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辞官后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因终生未离开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他的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黄庭坚在《濂溪诗》序中评价说:“舂(chōng)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论阴阳吸收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思想观点。《红楼梦》中英莲的名字直接取意《爱莲说》,群钗花名签也吸收了他的思想观点。如,林黛玉是水芙蓉,即荷花;薛宝钗是牡丹。

莲花在宗教中也有美丽的传说和寓意。

中国道教有一个关于莲花的美丽传说。莲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起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洁冰清的鲜花。

在佛教中随处可见莲花的形象。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菩萨们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莲花图案。莲花是佛教中美好圣洁的象征。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释迦牟尼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在佛教看来,莲花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污浊的世界,受邪恶污秽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大智度论》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佛教以莲喻佛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一样的寓意。佛教把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庙宇为“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善于说法者称为“舌上生莲”。苦行而得乐称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中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往生西方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红楼梦》中那个青埂峰下的顽石下凡人间,在“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回到青埂峰后,记述这段经历的开篇便是描写甄士隐家的悲惨遭际。“当日地陷东南”,生活在东南一隅的人就要遭受空前的劫难。可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没意识到这点。甄士隐家住在姑苏,批语说是金陵。金陵是明朝的留都。按照批语提示其指代就非常明确了。金陵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山川灵秀,气象宏伟。金陵自古与华夏民族患难相共。

姑苏是苏州的旧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風流之地。”阊门乃姑苏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阊门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hélǘ)营建苏州城所辟八门之一,位于城西北。“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故又名阊阖门。阊门一带历来繁华热闹,自隋朝京杭大运河修通后,遂成为江南地区的水路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唐代白居易有诗:“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阊门至枫桥的十里长街,“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唐寅在《阊门即事》写道:“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阊门因其繁华也因此成为当时姑苏的代名词。明初将苏南人口大规模迁徙至苏北,这些移民都自称来自姑苏阊门。

在这个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風流之地生活当然是幸福惬意的。但是也会被那些生活在边远穷困地区的异族所垂涎。如果帝王昏庸无能,醉生梦死,国家不修军事,或内乱内斗各行其是,百姓安逸幸福的生活也会瞬间成为梦幻泡影。这不,危险已经降临。阊门外十里街有个“仁清巷”。“仁清”表意是仁治清明,实意是反讽清人。巷内有个古庙人皆呼作葫芦庙。葫芦庙谐音“胡虏庙”。这里的“庙”表意是寺庙,实为影射清人朝廷庙堂。胡虏无需再解释。与这个“胡虏庙”为邻岂不危险!可是这个生活富足的乡宦甄士隐一家就住在“胡虏庙”旁边。这是文学特殊写作手法,微缩明末争夺皇权的乱世形势。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年过半百只有一个三岁女儿乳名英莲。

说到甄士隐的日常生活,批书人曰:“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羲皇上人”本指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时代的人。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以后就用“羲皇上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同时也表示英莲与正十二钗都是伏羲氏的后代,即华夏正裔。这样就与异族区分开来。作者是哪个民族,站在什么立场写《红楼梦》这部书也就不言自明了。

一天,甄士隐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去太虚幻境找警幻仙子,让这块玉随神瑛侍者下凡人间。甄士隐求僧道开示因果。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然后给他“通灵宝玉”一观。来到太虚幻境门前,甄士隐正要跟进去,“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他大叫一声醒来。这个梦预示着甄士隐一家将遭劫难,在劫难降临之前这一僧一道要来到人间度脱他。可是他却把梦中的情景忘了一半。甄士隐家的悲惨遭际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写照,是为书中贾家后来的遭际做谶,所谓以小写大,先写小家,后写大家,用一个家族被抄家,影射皇族和国家被抄家。

甄士隐抱了英莲去街上看热闹,正要回家时看见一僧一道向他走来。“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这一僧一道在仙界“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为什么来到人间却是这般模样?因这人间已经是支离破碎的乱世。那僧看见英莲便大哭起来,要求把“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英莲交给他。甄士隐显然没认出来这就是梦中的一僧一道,以为僧人说的是疯话不去理睬,抱着英莲往家走。“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是一首谶诗,预言英莲先是被拐,后被薛蟠(雪藩,雪澌澌)抢走做妾,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被夏金桂改名“秋菱”,精神遭受凌辱,肉体遭受摧残,最后被夏金桂害死的悲惨命运。

薛宝钗把英莲的名字改为香菱。前面已经论述了英莲名字的美好文化内涵,而菱花并没有什么文化内涵,两相比较犹如天渊之别。但是,香菱这个被叫开的名字还有“香灵”的谐音寓意,这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让读者产生另一种联想。后来夏金桂连香菱这个名字都不容,她厌恶香字,把香菱改名秋菱。批语说谐音“丘陵”。凡有一点易经文化知识的读者都知道秋的五行是金,在自然界到了秋天百花凋零,在易经文化上秋金克木代表肃杀,这是在精神上彻底摧毁英莲美好形象、寓意和梦想的行为。《红楼梦》中有很多中秋赏月作诗的情节描写,在历史上金代表什么大家都能联想到后金,这是清国的前身,那么金秋赏月的寓意岂不是就很明显了嘛。
甄英莲的悲剧

书中是这样描写贾雨村出场的:“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在“隔壁”处批语曰:“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贾雨村是“胡州人士”。胡州者,胡人聚集之地也。还有第四回那个变身门子的小沙弥原来也在“胡虏庙”。这个“胡虏庙”住的都是什么人就可想而知了。与此庙为邻岂不是很凶险?可是甄士隐并未觉察凶险,还资助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让他赴京赶考。后来甄士隐一家的劫难正应了僧道的预言,先是英莲被拐丢失,后又因“胡虏庙”炸供起火,把他家的房子给烧个干净。他只好变卖田产投奔岳丈家。因不惯生理稼穑等事,日子过得穷困常遭岳丈白眼。暮年之人,贫病交攻。最后看破红尘跟着跛足道人出家了。而他的女儿英莲的苦难还在继续。

本来英莲有机会脱离苦海嫁给冯渊。这个冯渊也有一些薄产,一见英莲便“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只因择吉日耽搁这三天便出了差池,英莲被薛蟠强买为妾,还把冯渊给打死了。这个薛蟠的家世在门子交给贾雨村一张“护官符”时有介绍:“丰年好大雪,【甲戌本夹批: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原注】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为什么要用“雪”来指代薛家?这不只是谐音的问题,还暗喻薛家来自东北雪国。在明末雪国就有影射清国之意。贾雨村复官得益于贾家,而贾王薛史四大家族都是亲戚关系。尽管英莲的父亲甄士隐对贾雨村有恩,他还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枉法断案,不但把英莲判给了薛蟠,且让薛蟠逍遥法外。《红楼梦》这部书充满了影射。影射的写作技巧并非要跟生活原型或历史事件一一对应,而是取几个特别明显的相似处即可,让读者一看便联想到某个人物或某件事。那么是谁拐卖了英莲呢?英莲被拐之后的事情都是门子自述的,其中的漏洞和蹊跷怎能逃过精明狡诈的贾雨村。案子完结后书中亦做了交代:“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英莲有三个梦想:做一个有诗才的雅女、美满的夫妻感情及与父母家人团圆。英莲名义上为薛蟠的妾,实际为奴。趁着薛蟠外出生意之际,英莲终于有机会跟大观园里的众才女们在一起了,薛宝钗为了有个人跟她作伴,就让香菱进了大观园。香菱想跟宝钗学诗,宝钗说她得陇望蜀。香菱迫不得已就拜黛玉为师。黛玉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并且让她多看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等人的诗。高明的作者借英莲和黛玉引用古人诗句中未说出的部分,巧妙地透露了英莲所处的险恶境地以及隐含的时代背景【注:这个观点取自吴雪松】。香菱说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隐去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隐去了“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黛玉说出陶渊明的“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隐去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英莲毕竟是出身诗礼之家的华夏儿女,骨子里有华夏灿烂文化的基因,他很快就学会了作诗,实现了做诗才雅女的梦想。并且作了一首被群钗称叹的好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作者为什么设计香菱跟林黛玉学诗?因为林黛玉的花名签是水芙蓉荷花,香菱判词有“根并荷花一茎香”,也就是说尽管薛宝钗把英莲的名字改为香菱,但是菱花与荷花的根是连在一起的,黛玉和香菱都是华夏优秀儿女。

英莲对美满的夫妻感情的向往在第62回描写的明明白白。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坐在花草堆上斗草玩耍:【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众丫头并不知道还有夫妻蕙,反说香菱在胡诌,因此闹起来,把香菱今儿才上身的新裙子也弄脏了。这时宝玉走过来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夫妻蕙、并蒂菱、并蒂莲和连理枝都象征着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白居易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作连理枝。”宝玉知道英莲对爱情的美好期望也只是一种天真浪漫的梦想而已,于是他“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英莲的悲惨命运和结局在第五回已经交代的清清楚楚。英莲的图谶: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在第79和第80回,夏金桂等人对英莲的凌虐残害已经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香菱的情榜是“呆香菱”,意即: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天真无邪,独缺心机;被掠为奴,心甘情愿;虽有团圆之心,却无实际行动;随遇而安,幻想蒙心。英莲的生活原型逻辑怪朋友有独到研究,将来她会讲座。英莲的影射层面我认为是明末大量汉人被清人劫掠,变卖为奴的悲惨历史,英莲属于那些被劫掠的汉人中甘心为奴、随遇而安,最后却被折磨致死的一群人。与此相应,书中的“拐子”影射劫掠汉人的皇太极等一批清人。

皇太极数次入关劫掠,获取了大批汉族人口。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明崇祯二年),皇太极采取迂回作战的策略,避开明将袁崇焕镇守的辽西宁远一带,袭扰关内。他亲率大军从喜峰口越长城,直通北京城下,占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府县。1634年八月初,后金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明军却不敢发一矢,任金兵从容过去。1643年(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皇太极又分兵四路,攻打宣府大同、应州等地。这两次入关虽然没有明确数字记载,但是都劫掠大批人口和财物而回。永平之役后,“上(皇太极)问是役俘获视前两次如何?对曰:人口较前为多。上曰:财帛虽多不足喜,惟多得人奴可喜也”。可见皇太极率兵入关作战的主要目的在于俘获汉族人口。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又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入独石口,经延庆入居庸关,绕过北京直趋保定,连陷城池l0余处,劫掠约18万人畜及其他大批物资。1638年(崇德三年)皇太极又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率军分两路从墙子岭、青山关越长城,然后会师京郊通州,绕北京至涿州,再兵分八路沿运河与太行山之间南下,进广平、顺德、大名等地,然后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山东。从东昌、临昌等处渡过运河,直插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这次入关,时间半年,转掠2000里,克城池50余处,俘获人畜四十六万两千,金银百余万两。翌年,由天津返盛京。1642年(崇德七年)皇太极再次命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兵自界岭门、黄崖口分两路入长城。趋蓟州,克河间、衡水等城,又转攻山东。这次入关作战前后8个月,俘获人口37万。皇太极时期10余年间,清军前后5次大规模入关作战,掳掠了上百万人畜。这些被掳掠的汉人大多在旗下为奴,有极少数汉人自此甘心屈服满族成为包衣奴才,死心塌地的为满族人卖命屠杀汉族同胞,比如曹寅的先人。而绝大多数汉人怀恋故土和家人,不断起来进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这是一段民族苦难的历史,《红楼梦》作者们在用文学手段隐写明末清初那段血腥历史时,不会遗漏这个内容。


《红楼梦》前80回英莲英莲没有结局,从判词推测她是被夏金桂害死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81回有英莲结局的描写,附录以供品评:


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81回《惜昵近公子做良媒  讳笞罚丫鬟结恶党》中英莲结局

话说自从香菱跟随宝钗,把那边的路径一心断绝,住在他那里,日日气怒伤感,形容羸瘦,气血两枯,不思饮食,身上作烧,日重一日。宝钗叫了小舍儿陪他,见他神气昏沉,气息微细,也陪着流了不少泪。这夕金桂见薛蟠多日只在宝蟾屋里过夜,那里还记着自己,又见宝钗同他言语不投,甚是气恼,不免多饮了几杯,迷迷糊糊竟走出院子,到月下生闷气。香菱自觉将不久人世,这日夜里挣扎着起来,到院子里解闷,听得见远远有人家捣衣敲砧声。抬头遥望天上,却见明月如玻璃光,寒气侵人,想起自己正如那广寒宫的嫦娥一般凄凉孤寂,年幼被人拐卖这里,连父母故乡都记不得了。如今病入膏肓,却少人问津,不禁望月长叹,越想越心酸,早已是泪流满面。良久,才慢慢踱进屋内,只觉两只脚软麻无力,便又躺回床上,不知不觉恍惚睡去,却见隐隐约约面前站立一人,是个暮年道士,上去一把搂住他大哭:“我可怜的有命无运的儿啊,爹爹来看你了,儿将做北邙乡女,为父怎不痛断肝肠。”香菱不解道:“老先生何出此言?”那人道:“待为父将吾儿身世说明:儿本是姑苏阊门人氏,为父名甄费,当年儿幼小,于元宵佳节被拐子拐去,嫁与恶夫。当初的住地早已烧成一片瓦跞场了。为父三劫之后九十年寿要往那太虚幻境销号,今获悉儿先为父一步而去,故来送儿一程,也解了为父思儿一片心切。”香菱听罢,痛彻心扉,抱着父亲哭道:“女儿受苦了,父亲怎么这时才来看我?”士隐哭道:“为父也是万般无奈啊!”

忽然一僧一道飘然而来,推开士隐,拽着香菱要带往太虚幻境销号,香菱同父亲扎挣着伸手互抓,皆被僧道从中阻开。香菱不觉哭醒,忽见窗外皎皎月光映着人影团团,不知是那一个,怯生生问道:“是谁在外面?”只见金桂推门进来,冷笑道:“你倒好,躲这里落个清净了,想找人拌嘴都找不到人了,人都说你那宝姑娘多么贤良,我看他却不是好人,横竖你已是没用的人了,不如勒死你,嫁祸你那宝姑娘,却是妙招。”说着,拿着牛筋线扑了上去,可怜香菱挣扎多时,终被勒死。金桂急忙离开。
且说小舍儿被香菱屋内动静惊醒,忙披衣起来,见香菱颜面如雪,两眼发怔,已经没有气息了。小舍见状忙哭着去那屋里告诉宝钗母女知道,宝钗母女也慌忙赶来,见香菱颈有血印死去,大吃一惊,又不好说什么,都悲声大作。

暂时说不到这里,且说香菱往太虚幻境销了号,警幻仙姑怜他一生遭际堪伤,准许他魂归故里与母亲见上一面。香菱谢之不尽,飘飘荡荡往姑苏飞来,看见故乡富贵繁华,人烟熙熙攘攘,更是感叹。当年的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早已不复旧貌,又往大如州去寻母亲封氏。

话说封氏在其兄封肃家勉强度日,这日同兄长往集市上买针线家用,忽见一美貌女子立于身旁含泪痴望与他,以为他在家受了父母的气,便要安慰他几句,却见姑娘泣道:“母亲竟把女儿忘了?”封氏诧然,香菱便要母亲看他眉间的胎记。封氏打量着,猛然想起昨晚丈夫给自己托梦说今日将与女儿团聚,如雷灌顶,不觉搂着女儿大哭起来。忽见封肃走来,见他二人相抱倾诉,不解发问,封氏便告诉他知道,封肃听罢也不禁泪落如雨。香菱泣道:“儿今生愚呆,只想待人诚直,便自有善报,却从不曾想世间有妒妇恶夫。儿只后悔心机独缺,落的薄命夭折,如今再多说也无益了!”封氏听了,痛惜伤心,要带女儿回家。无奈香菱身不由己,不能久待,说话间就要告别。封氏、封肃不忍分离,拉了衣裳不放,却见眼前一闪,女儿已不见了。两个仰天大哭,却是空空如也,那里还有半点形迹?

且说宝玉听大老爷房中的几个丫头说司棋挨打被撵了出去,只觉浑身发颤,摇摇晃晃扑到炕上放声大哭。麝月端茶过来,见宝玉伤心,已知是为司棋的事如此,知道劝也无益,不如让他好好哭一场,心内倒畅快些,便叹了一口气,把茶放下,上里间做针线去了。宝玉自悔无力给司棋说情,忍见司棋挨打,也无可奈何,加之宝钗搬走,黛玉因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对他稍有微词,也不大到这边来了。纵是宝玉去潇湘馆看望他,也是借故躲开不见。

宝玉甚觉凄凉,这日勉强看了会子书,趴在桌边竟朦胧睡去,却见春燕、莲花儿、佳蕙、蝉姐进来倒头就拜,又见葵官、艾官、豆官追着袭人要打,蒋玉菡拦着三人不叫动手。宝玉上去一边拦劝一边笑道:“玉菡兄近来和袭卿还和合罢?”玉菡笑道:“那还用说,艾官三个可不是为这个嫉妒打他。” 又见秋纹、碧痕、绮霰有说有笑走来,一见了宝玉又都皱眉道:“二爷好偏心,留着麝月却赶我们走。”宝玉正要上前解释,这些人忽然一闪不见了。正在纳闷,又听旁边似有哭声,只见司棋嗔道:“宝二爷见我挨打,也不帮忙说情。”宝玉正要解释,忽又见香菱走来,笑道:“宝玉,我就是往副册报道的,多亏仙姑提醒,才知我故乡原在姑苏阊门,我父亲要带我回去了。”宝玉迷迷糊糊道:“什么又副册副册?”香菱笑道:“如今警幻仙姐说了,我们都去了,又副册副册才去的尽,故催促我们先走一步,别妨碍又副册副册来报到,”一闪又不见了,“将来你会明白,我就不絮叨了。”正说着,忽见四个金刚模样的天神把香菱连拉带拽带走了。香菱哭着道:“我要等我父亲,他还没有来呢。”

宝玉猛然惊醒,吓了一身汗,恰见麝月进来,哭着对他道:“你快去瞧瞧香菱去,他活不了了。”麝月“哧”的一声笑了道:“胡说八道,你何苦又咒他。”宝玉非说香菱死了,要他去薛家探探消息。麝月笑道:“我不去,平白无故我上他那儿做甚。”宝玉道:“你只在他家附近逛逛,见人问问,打探了消息就回来。”麝月嘀咕几声只得去了,宝玉本想自己去打听,又怕碰见宝钗、薛蟠不方便,就坐着等消息。约莫半个时辰,麝月回来,告诉他:“可叫你说对了,香菱可不是病故了,二爷敢情是能掐会算不成?”宝玉闻言又掉下泪来,自言自语道:“死了倒好,这回可是脱离了苦海火坑。二姐姐的命也和他差不远,怎么女人的命都这么苦呢?”说着放声大哭。麝月也忍不住掉下泪儿,捂着口到套间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8: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香菱换上花袭人的石榴裙大有深意!影响这三个女子的命运
2023年04月22日 22:217865浏览 · 29点赞 · 1评论

南山橘暖读书时
粉丝:3.6万文章:220
关注
大家好,今天说说香菱换上花袭人的石榴裙有什么深意?简单来说就是暗喻了香菱和花袭人的命运,还与薛宝钗的结局有关。



“石榴裙”泛指古代红色的裙子,唐代最为盛行,也广受后世女子喜爱。顾名思义,以其色彩艳红如石榴花而得名,女子穿上“石榴裙”之后格外俏丽动人,因此石榴裙也被文人赋予许多浪漫色彩,唐诗中有“红裙妒杀石榴花”的描写。



渐渐地“石榴裙”也成了古代美少女的代称,用来形容这女子容貌姣好,优雅美丽。也可以指代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比如女皇武则天的诗中写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亿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一、香菱换上袭人的石榴裙,预示她将会被薛蟠的正妻忌惮处治



《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是士绅甄士隐之女,原名甄英莲。长得妩媚鲜艳,袅娜脱俗,有“兼美”秦可卿的风采,可谓是书中数一数二的美人。



香菱的美貌穿上石榴裙正是美人着丽服,相得益彰,但是很多读者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当时的身份是薛蟠的小妾,而石榴裙虽然不是大红,但却属于古代的正红色系里,太过艳丽招摇。



香菱偏又穿着这石榴裙拿着一支并头兰花,跟小丫头小戏子们一起斗草,还说她手里拿的是“夫妻蕙”。这里展现出了香菱当时的婆家金陵薛家不讲规矩礼数,不仅在娶妻之前先纳妾,还让小妾穿石榴裙。



虽然“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展现出香菱性格纯真娇憨的一面,但也可见这这姑娘是真的情商很低,不怎么懂人情世故,也是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不懂考虑这话说出来是否合时宜。



香菱说的这些若这话论起来可比花袭人当众和宝玉自称“我们”严重很多。



幸亏这次她说话的对象是小丫鬟小戏子们,最多嘲笑她想丈夫就罢了,若是被别人听到,岂不又笑话“金陵一霸”家没规矩?这话若是传到薛宝钗、薛姨妈耳朵里,保不齐香菱又得挨一顿唠叨甚至责骂教训。



香菱最怕的也是这个,她因为害羞和小戏子推搡,把身上穿的石榴裙拖在泥水污湿了,立刻就吓得不行了。宝玉立刻表示:“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遭踏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



香菱听了这番话恰恰正“碰在心坎儿上”,可见她平日在薛家的地位何等卑微,不仅要给薛蟠做妾,伺候这个呆霸王,还要给薛姨妈、薛宝钗当丫头使唤。想读书都只能“偷空儿看一两首”,而当薛蟠乱花钱的时候,薛姨妈怎么舍得骂她的好大儿薛蟠呢,又没有儿媳妇可以摆谱,只好天天拿香菱出气而已。



可笑还有观点认为香菱在薛家过得什么享福的好日子,事实就是香菱连一条比这更好的裙子也没有,哪里像花袭人,虽然只是宝玉的大丫鬟,一个没过明路的通房,但她随手赏人就是几两银子,擅自做主送史湘云古董盘子,区区一条石榴裙说给香菱也就给了。



再比起贾府里插金戴银,遍体绫罗的贾琏通房平儿,香菱甚至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首饰,否则薛蟠想要找戴过的珍珠配药,还用巴巴的去问王熙凤要吗?



这自然都是托薛宝钗做的好事了,她甚至曾教导过未过门的弟媳妇邢岫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这都管到堂兄弟家去了,自家哥哥的小妾香菱,薛宝钗自然是管的更多更严格了。



香菱穿上了鲜艳珍贵的石榴裙的这段时间,也是她生命中最光华夺目的部分。她学诗、作诗、联句,又在宝玉的生日宴上写字、猜酒令,文采飞扬,光芒四射,哪里像个恶霸家的丫头贱妾,当真是比国公府的千金小姐,如迎春、惜春等更加耀眼。



可是此时香菱的石榴裙沾了泥水脏污了,暗合的是她在太虚幻境的画册判词上预示的:“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香菱也就是甄英莲,她虽是石榴裙般娇艳珍贵的女儿,但可惜被“金陵一霸”薛蟠给玷污,她也如那“石榴红绫”一样不禁染,又容易被毁损和容易褪色的,此处香菱解下了弄脏染湿褪色的石榴裙,应该也有预示着她的生命来日无多的意思。



香菱还接着换上了袭人给的一条一模一样的裙子,袭人是宝玉婚前厮混过的丫头,不得见光的通房,却得宝玉依赖和王夫人重用,她在宝玉屋里小人得志,拉帮结派,做张做致的装狐媚子哄宝玉,还立什么贤德人设,将来必然要被贾宝玉的正妻忌惮处治。



袭人其实是没资格穿石榴裙的,她最后的结局是嫁给了优伶戏子蒋玉菡。香菱穿上袭人给的石榴裙,很可能预示她会被薛蟠的正妻忌惮处治。



书中她是在宝玉生日的时候穿了这条裙子来赴宴的,可见这是她出门见人的鲜艳好衣裳了,等到薛蟠娶夏金桂的好日子,香菱很可能也会穿这条石榴裙。



那么薛蟠的正妻夏金桂过门来,看见香菱这个摆酒请客开脸的正经小妾穿着一条鲜艳的红石榴裙,就好比王熙凤去小花枝巷看见尤二姐穿着大红袄一样。



难怪夏金桂横看竖看香菱都不顺眼,有着“宋太祖灭南唐”的心思,容不得卧榻之侧他人鼾睡,甚至做局设计、撒疯撒痴要把香菱往死里整,既是为了除掉香菱这个美貌有才得人心的美妾,也是借机会给薛蟠全家一个下马威。



而且这一回中香菱当着宝玉就解开裙子换衣服,虽然他们俩是心思纯真,没有邪念的人,还有个袭人在旁边。但香菱毕竟是薛蟠的小妾,她和宝玉的关系,应该比平儿和宝玉之间还要敏感避嫌才是。



宝玉平时想对平儿献殷勤,都要避讳她是贾琏爱妾的身份,如今宝玉却又帮香菱解围,又这样换裙子,难怪香菱临走的时候嘱咐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宝玉也说:“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可见两人也都知道薛蟠是个什么性情,不敢让薛蟠知道这件事的。但是薛蟠又偏偏因为和宝玉因为这些争风吃醋的事情几次闹事,一次为了秦钟闹得天翻地覆,一次因为琪官要持刀动杖要去打死宝玉,后文中如果有人嘴碎把“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事告诉了薛蟠,难免不会引出别的祸事。



有薛姨妈和宝钗拦着,虽然有贾府的权势威压,薛蟠自然不敢真的动宝玉,那么他只能收拾香菱,香菱最后惨死的结局未必与这件事没关系。



因为作者还写到是贾宝玉亲手埋了香菱的夫妻蕙,连同他自己的那一支并蒂菱。所以这件事的后续很可能对宝黛的婚事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不知道薛蟠又闹了什么幺蛾子,那都是后文的事了。



二、薛宝钗和花袭人送出石榴裙,暗示她们都是没福气的人



再说香菱这条石榴裙是薛蟠和宝钗的堂妹薛宝琴送来的布料。



薛宝琴也是富商之女,父亲虽然亡故了,但家是里这些珍贵的布料却有的,她上京城来嫁人自然带了不少,作为陪嫁和礼物馈赠都是好的。



因为古代颜色鲜艳的染料难得,而石榴裙是用茜草、红花等植物染成,诗经中有“拾得红茜草,染就石榴裙”的词句,红花是唐代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在当时十分贵重,所以鲜艳的石榴裙实在价值比较珍贵呀。



薛宝琴被梅家放了鸽子,眼看要被退亲,只好来贾府投奔薛姨妈,想攀附贾府的关系,自然要给薛姨妈家的哥哥姐姐们送礼。只是她送的石榴红绫想必也不太多,所以一共才做了两条裙子,一条是香菱的,另一条是薛宝钗的。



偏偏“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就是源自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作者又官评薛宝钗像杨妃。



据说杨贵妃酷爱穿石榴裙,但因为她和唐玄宗曾经的公媳关系,很多大臣都不尊敬她,不给她行礼,唐玄宗大怒,下令众臣属见到贵妃必须下拜,于是诸大夫众男人也就只好拜倒在杨贵妃的石榴裙下了。



可薛宝钗在贾府日常立的人设是端庄娴雅道学淑女,不爱花儿粉儿和富丽闲妆,住的雪洞,穿的素净,身上是半新不旧的衣服,出门的外套都是和李纨这个寡妇一样的青色系。



所以薛宝钗就拿这条鲜艳的石榴裙裙子送给了素日亲厚结交的花袭人,拿二手货送人也是薛宝钗的老把戏了,之前还拿了史湘云给她的戒指转赠袭人,拿了自己的旧衣服给金钏呢。



而书中宝玉说的:“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她因有孝,如今也不穿。”明显是宝玉不知内情的话,袭人的娘刚死了没几天,袭人还动不动要在宝玉面前思亲落泪惹怜爱呢,她还要立什么至贤至善的好名声,怎么可能在亲娘的热孝期间做这种颜色鲜艳的石榴裙呢。



此处也可见薛宝钗和花袭人交往不走心,就是利益交换的合作而已,也没把花袭人当个人来尊重。否则花袭人还在热孝之中,她就送这鲜红的石榴裙那也太忌讳了。



花袭人也没把宝钗送的这石榴裙太看在眼里,反正她“花大奶奶”日常管着贾宝玉的小金库,一个月几十上百两的银子流水般的从她手里过,侯门嫡女史湘云订婚后巴巴拿来送她的“绛纹宝石戒指”,连贾宝玉这个贵公子都觉得很好,可袭人去却蔑的说:“戒指儿能值多少?”



所以袭人可能就是把裙子随手一放,正好被素日最爱红的贾宝玉看见了,贾宝玉觉得奇怪才问她,她才胡编宁可说自己新做的,也不敢说宝钗又送的礼物来笼络她。



正好这次贾宝玉怜惜香菱的石榴裙污湿,让花袭人拿了这条裙子给香菱换上,袭人毫不在意的就拿出来送给了香菱。



这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薛家的裙子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薛家去了。



只是薛宝钗送出了自己的石榴裙,何尝不是在暗示她终究是个无趣的女子,虽然号称是什么“艳冠群芳牡丹花”、“任是无情也动人”,但是她冷心无情,毫无生气,不止贾宝玉不喜欢她,书中也没有任何男子拜倒在她裙下,为她的风采倾心过。而贾府上下,也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把她当什么主子小姐尊重的。



但凡她有些人情味,贾宝玉就算在黛玉早夭后娶了她,也能和她有些共同语言,不至于万念俱灰,悬崖撒手出家了。



花袭人也是一个无趣的女子,贾母盖章的锯了嘴的葫芦,和宝钗一样又爱说教,又爱装道学,却又突破底线,大胆的用身体作为交换哄着贾宝玉只听她的话,将来她好靠着宝玉“争荣夸耀”。



她得到王夫人承诺后就开始立人设,天天在贾府装老好人,“至贤至善”的牌坊竖的老高,散漫花钱,打赏下人。只可惜也没几个人真的尊重她,连她手底下的丫鬟们都说她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不过看她是王夫人的一条狗一样。



或许薛宝钗和花袭人送出去的不只是一条石榴裙,还是她们本该鲜艳生动的人生与姻缘。



最后再说两个关于石榴比较有趣的典故,一个是据说石榴花的花神是“鬼王”钟馗,而薛宝钗又暗合了刘姥姥那故事里变了“鬼”出来四处晃荡的小姐,青面红发的瘟神,花袭人又是真正和宝玉作怪的人,当年宝玉从梦中被夜叉海鬼拖住,跌入迷津,醒来一睁眼就看见的是花袭人。



所以薛宝钗和花袭人这种喜欢装神弄鬼作怪的“风流孽鬼”容不下那艳红似火的石榴裙,好像也不是说不过去呀。



另一个就是石榴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是妥妥的吉祥果,所谓“艳若丹砂,流汁若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有着吉祥、富贵、喜庆、团圆、多子多福、金玉满堂,家庭和睦、家业昌隆等等美好的寓意。



甚至还有“榴实登科”的典故,说古代人们用石榴籽数量预测科考中榜的人数,古人新婚时候的很多衣帽、床上用品等,也会多多绣上石榴花和石榴的图案,寓意生活红红火火,早生贵子。



可是在《红楼梦》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古代女子悲剧大全中”,不管是送出了石榴裙的薛宝钗、花袭人,还是弄脏了石榴裙的甄英莲,都不是那幸运有福气的古代女子,她们的前半生也都没什么好日子可过,余生也难以得到吉祥幸福。无论她们人品如何,是否作恶,也不过都是可怜之人。

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红楼梦
投诉或建议
福利拉满!还策略玩家一个超值体验!
评论
1
最热
最新

下面我简单喵两句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ω・)
未选择任何文件
发布

林森Linssen
橘子集
9
难怪曹公写香菱长得像秦可卿,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弄脏石榴裙后,换上了袭人一模一样的新裙子,作者有何深意?
播报文章

今日国际说
关注
2020-12-08 11:0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杂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杂志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对比现代临摹品,细节差异竟如此明显!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对比现代临摹品,细节差异竟如此明显!
年轻人必看: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大图,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年轻人必看: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大图,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贾宝玉生日当天,香菱与芳官几位小优伶在园中斗草,向来那小优伶因为学过戏,言谈难免科浑谑浪,憨态可掬的香菱与其玩耍,自然是要吃亏。


广告
黄山旅游全攻略:揭秘黄山独特魅力,带你深度游玩每一景点
×
    果然不一会,因为受不住豆官的打趣,香菱要上去拧她,打闹中滚进了一个水洼。

    小丫头们见状,赶紧笑着一哄而散,只剩下那香菱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怎样才好。

    正巧,贾宝玉来了,一看这情形,大为可惜,称这裙子最不禁染的。这时候的贾宝玉,还仅仅是可惜一条新裙子而已。

    而香菱则有更深的担忧:

    “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

    别人好心送的礼物,转眼就弄脏了,多少有糟蹋他人心意的嫌疑。最主要是宝琴同时送了她和宝钗各一件,人家宝钗的还是完好无损的,自己反倒弄成这样,相较之下,实在无法解释。


    香菱的担忧也正是贾宝玉的担忧,而且他为香菱想的还要更多,香菱话音刚落,宝玉便跌脚叹道:

    “只是头一件既系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姐姐每人才一件,他的尚好,你的先脏了,岂不辜负他的心;

    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遭踏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

    长期面对粗暴的薛蟠的香菱,何曾得到过异性的这种体贴入微?反倒有点高兴,笑称如果有一样的裙子先换过去就好了。

    这一说提醒了贾宝玉,他想起袭人有这么一条,遂让香菱站在原地不动,自己去找袭人帮忙。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袭人带着她的石榴裙和贾宝玉赶来,香菱换上来袭人的新裙子,而那条泥污的裙子则被袭人带了回去。


广告
刚从山西回来,分享一下山西旅游攻略,线路行程的安排以及花费
×
    这一段情节,被作者作为了回目,谓之“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与“憨湘云醉卧芍药茵”分庭抗礼,可见其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可是,湘云醉卧向我们展示了大观园闲雅之盛景,湘云之疏爽。香菱解裙除了写尽她的呆,还有什么寓意呢?

    略谙《红楼梦》者,都该知道,书中凡涉及小巧玩物、衣物饰品的描写,总是埋有深意的。正如当初林黛玉忌惮史湘云时所想的:

    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

    《红楼梦》中,小到戴在身上的金锁、鹡鸰串,大到穿戴在腰间汗巾、衣服。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所以,香菱的石榴裙与花袭人互换,必是有特殊的含义的。那么究竟是什么?


    揭开了薛宝琴和薛宝钗微妙的姐妹情谊

    在前人的诗词中,石榴裙多有亮相,譬如唐人卢象《戏赠邵使君张郎》中的:

    “少妇石榴裙,新妆白玉面。能迷张公子,不许时相见。”

    又如白居易《谕妓》中的:

    “烛泪夜粘桃叶袖,酒痕春污石榴裙”。

    石榴裙都被用指年轻女子,同时多报以玩弄的态度。即便在今天,一句“拜倒在石榴裙下”也未见庄重。

    这样一条裙子,按理说送给姨娘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薛宝琴却同时送给了薛宝钗,这实在是有意思,要知道宝钗是堂堂大小姐,而香菱不过一个买来的苦命姨娘,两人收到一样的礼物,而且不大适合未嫁姑娘的礼物,实在有些膈应。


    也不知薛宝琴是不是故意的,反正后来,薛宝钗将它偷偷塞给就花袭人。

    是的,您没看错。花袭人那一件正是薛宝钗塞给她的。为何?

    贾宝玉说过,袭人还在热孝中,但是却在“前个月”做了这么件不能穿的红裙子,这简直不合乎常理啊。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这裙子不是袭人自己买的,而是别人送的。

    那么,跟香菱一模一样的石榴裙,除了是薛宝钗的那一件,还能有谁?

    所以,薛宝钗是没跟薛宝琴打招呼的情况下,将她送的东西塞给就花袭人。

    再联想薛宝钗看到宝琴受宠而说出“不信我哪里不如你”这句话时,不免令人一笑。


    其次,暗示袭人将来被薛宝钗撵走

    香菱是薛蟠的姨娘,花袭人也早早被王夫人暗中提拔为宝玉姨娘。彼时两人却互换了裙子,预示两人命运将有共通之处。

    那么香菱后来怎样了?

    薛蟠讨来的商户之女夏金桂,是位狠厉的妒妇,一过门便容不下才貌俱佳的姨娘香菱,处处找茬挑刺,成日兴风作浪,最终闹得家反宅乱,薛姨妈只得要卖了香菱,也是薛宝钗顾及家族面子,将香菱收为了自己丫头。

    巧的是,根据前八十回多处线索,我们可以知道袭人最终出了贾府,嫁给了下九流优伶蒋玉菡。

    而此番易主,绝非花袭人主动,要知道当初花袭人可是口口声声说“刀架脖子上我也不出去的了”。

    而在第二十回,脂批道:

    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此番语气,无不透露着无奈,袭人是不得不离开。而在贾府,奴才、尤其是婢女去留,是由管家奶奶拍板的,再缩小范围,爷们身边的婢女、姨娘都是主母决定的。所以,袭人是薛宝钗撵走无疑。正因此,袭人临走前没有求薛宝钗留下麝月,而是找了贾宝玉,遥想当初袭人和薛宝钗蜜里调油的样子,若不是两人出了嫌隙,是不会如此的。


广告
2024网页游戏大全_超热网页游戏_点开即玩
×
    哪位要问了,宝钗那么优秀,犯得着跟袭人计较吗?不好意思,真犯得着。

    花袭人是贾宝玉初试云雨的对象,最早被贾宝玉视为“与别个不同”的丫头,她也最早借此辖制贾宝玉。与他“约法三章”,对其进行冷暴力等等,足见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是以,后来晴雯被撵走,宝玉有过这么段心理活动:

    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在宝玉心中,林黛玉是灵魂伴侣,而袭人则是解决皮肤之欲的首选,袭人用于满足世俗需要,黛玉是精神粮食。

    如此,薛宝钗再优秀,也没有她的位置了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袭人不撵,更待何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衣情节:袭人与香菱+宝玉与晴雯}】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不只换了袭人裙子,读懂其中深意,才觉得心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六十二回,贾宝玉生日,香菱换上袭人的石榴裙,体现出作者在《红楼梦》中诸多细节上的匠心。换裙子是日常小事,对当事者三人,却有不一样的意义。








(第六十二回)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的淘出个故事来才罢。”香菱红了脸,笑说:“多谢姐姐了,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说着,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袭人道:“把这脏了的交与我拿回去,收拾了再给你送来。你若拿回去,看见了也是要问的。”香菱道:“好姐姐,你拿去不拘给那个妹妹罢。我有了这个,不要他了。”袭人道:“你倒大方的好。”香菱忙又万福道谢,袭人拿了脏裙便走。
贾宝玉生日那天,大观园中群芳毕集。香菱娇憨与小戏子们玩“斗草”游戏。

“斗草”是古时候流行在端午节前后的民间游戏,最开始盛行于荆楚之地,是女孩子最常有的游戏。






香菱斗草“夫妻蕙”,小戏子说她想薛蟠了,双方打闹玩笑将香菱滚在水洼中,湿了薛宝琴送她的石榴裙。才有贾宝玉让袭人拿裙子换给香菱的那一幕。

香菱换上袭人的石榴裙,是不打算还的。而袭人拿了香菱的石榴裙,势必也不会轻易给人。就像当初的茜香罗汗巾,也是收了起来。

不过,这次换裙子的生活小事,体现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贾宝玉对所有优秀女儿,心中都有一种仰慕。警幻仙子说他是“古今第一淫人”,又说他对待女子的感情叫“意淫”。

贾家女子只要能亲近,从小到大都被贾宝玉“骚扰”过。






姐妹们整天混在一起不说。贾母的丫头,王夫人的丫头,贾宝玉都能亲近。唯有几个人是他不能够的。像贾琏通房丫头平儿,薛蟠的妾香菱。

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本是平儿遭王熙凤贾琏荼毒,贾宝玉却难得尽心一次,颇有怡然自得的感觉。

(第四十四回)宝玉因自来从未在平儿前尽过心,──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深为恨怨……不想落后闹出这件事来,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因歪在床上,心内怡然自得。
贾宝玉了结平儿的心愿后,香菱成了最后一个遗憾,不想通过换石榴裙的事达成所愿,也是他的“痴心妄想”:“因又想起上日平儿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日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

所以,换裙子一件小事,却达成贾宝玉这段心事。不过这并不是全部。

第二,香菱换了袭人的裙子,暗示二者命运调换。

香菱非常明确的影射林黛玉一生。作为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要比晴雯影射林黛玉更多。甄士隐一家三口,本就是宝黛钗三人命运缩影。






好巧不巧香菱又给薛蟠做了妾,属于薛家人。像秦可卿一样身兼黛玉、宝钗二者特点,也是周瑞家的说她有“小蓉大奶奶的品格”的意思。

“袭为钗副”,袭人的经历、性格、见识几乎与薛宝钗一样。然而袭人并不仅止于此。

袭人姓花,在贾母房中本名珍珠,后被贾宝玉改名为花袭人。这一改就由金玉人改成了草木人。她最后不能嫁给贾宝玉,被嫁给蒋玉菡,暗示宝黛姻缘不成,林黛玉被外嫁的伏线。袭人同样是身兼宝钗、黛玉之人。

香菱与袭人这次换裙子,等于二者再次调换了一次命运。袭人把薛宝钗身上不好的属性给了香菱。而香菱将林黛玉可能有的另一种命运给了袭人。

结局是袭人嫁给蒋玉菡,“妇唱夫随真和合”。她幸运的没有承受贾家抄家,结局也不错。反观香菱就不是,她的结局将宝钗、黛玉之苦都集于一身,最终血竭而死。






第三,香菱之死与贾宝玉的牵连

香菱与袭人换石榴裙是贾宝玉主导,影射她的死与贾宝玉相关。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被夏金桂凌虐致死,背后有薛蟠的始乱终弃,类似贾宝玉抛弃薛宝钗。有血竭而死,类似林黛玉泪尽而亡。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红楼梦》死去的几个女子多与谣言有关。

秦可卿死于焦大醉骂“爬灰”;

金钏儿死于被撵走后赵姨娘们的流言蜚语;

晴雯死于被毁谤的诬陷;

这几人的死都与贾宝玉有关。到香菱,一定也不例外。归根结底,还是影射林黛玉最后遭受造谣诟谇中伤她与宝玉的关系。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就是指这一段。






闲言少叙,贾家抄家后,根据当时风俗,贾宝玉宝钗夫妇一定会投奔岳母薛姨妈。就像香菱父母甄士隐夫妇一样。

宝玉宝钗在薛家可想而知的不顺遂。夏金桂更可能借机造谣,说贾宝玉与香菱有苟且行为。第二十八回薛蟠酒令“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一语双关,既说贾宝玉会出家当和尚,也影射贾宝玉会让自己做“乌龟”。

“情解石榴裙”,影射的就是这段情节。香菱因夏金桂中伤而死,贾宝玉离开薛家“一去不回归”。

(第六十二回)香菱只顾笑。因那边他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说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你看,是不是曹雪芹早都写了“结局”?读懂其中深意,怎么不替贾宝玉和香菱掬一把辛酸泪。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还请点击关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发布于 2020-05-28 21:47
贾宝玉
花袭人
红楼梦人物
​赞同 12​
​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理性发言,友善互动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更衣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汇




更衣,指更换衣服,穿衣服;更换衣服,穿衣服的地方;上厕所的委婉说法。见《史记·外戚世家》:"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更衣


  • 外文名称

    Dressing


  • 出处

    《史记·外戚世家》



  • 拼音

    gēng yī


  • 注音

    ㄍㄥ ㄧ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解释

1. [Change one's clothes]∶更换衣服,穿衣服。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史记·外戚世家·卫皇后》

请更衣。

2. [Go to the lavatory]∶避讳语。指去厕所大小便。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折叠编辑本段引证解释

1. 换衣服。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被离一面使人私报姬光得知,一面使伍员沐浴更衣,一同入朝,进谒王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忽报藩台着人来请,继之便去更衣。"

2. 借指宫女

南朝 梁简文帝《执笔戏书》诗:"夜夜有明月,时时怜更衣。"

唐王建《宫人斜》诗:"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

3. 指换衣休息之处。

《汉书·东方朔传》:"后乃私置更衣。"颜师古注:"为休息易衣之处。"

《汉书·王莽传下》:"见王路堂者,张於西厢及后阁更衣中。"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更衣中,谓朝贺易衣服处,室屋名也。"

4. 指帝王陵寝便殿

《后汉书·章帝纪》:"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祫,於光武之堂,闲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庙故事。" 李贤注:"更衣者,非正处也。园中有寑,有便殿。寑者,陵上正殿。便殿,寑侧之别殿,即更衣也。"

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 明帝遗诏无起寝庙,藏主於世祖庙更衣。更衣者,帝王入庙之便殿也。"

清 昭连《啸亭续录·北郊斋宫》:"其后斋宫为更衣别殿,不复驻跸焉。"

5.古时大小便的婉辞

汉王充《论衡·四讳》:"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鲍鱼之肉,可谓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为忌;肴食腐鱼之肉,不以为讳。"

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水浒传》第四三回:" 曹太公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8: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其实隐藏了袭人的一个大秘密
鹰入云 2018-03-04   |  379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发生在贾宝玉的生日当天。因为香菱和一群丫头们斗花草,荳官说不过香菱,两人就打闹起来,香菱不小心被推进了一汪积雨里,半扇裙子都污了。


此时,刚好贾宝玉也过来参与斗草,看到此景,便“哎呦”了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红石榴绫子最不经染。”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贾宝玉看到香菱为难,赶忙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袭人上个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她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如何?”香菱想了一想,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着你,千万叫她亲自送过来才好。”

好了,问题来了。袭人的母亲是年前病故的,贾宝玉的生日是在次年的春天。正处于热孝期间的袭人,为何会做了一条红石榴绫子的裙子?而且,作者怕我们忘了这一点,还特意安排贾宝玉再一次提示我们,袭人有孝,不能穿红色的裙子。最关键的,是袭人的裙子,竟然这么凑巧,和香菱的一模一样!


我们再返回去看看香菱的话:“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也就是说,同样的红石榴绫子的裙子,薛宝钗也有一条!香菱和薛宝钗是同时,用了同一个人提供的原材料做的,她们又都是薛家的人,应该用的也是同一个裁缝,所以肯定会一模一样。但是袭人是贾家的人,肯定不可能去用薛家的裁缝,难道就这么凑巧,薛家的裁缝和袭人“心有灵犀”,做出来两条一模一样的裙子?

就算这一切的巧合都成立了,我们也实在难以理解,袭人为何会在重孝期、根本就不能穿红的情况下,为何会做一条根本就没有机会穿的红裙子。所以,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袭人的红石榴绫子裙子,根本就是薛宝钗送的!


袭人与薛宝钗的密切来往,经常被作者隐藏在看似很无意的一些小细节中。比如第二十四回,袭人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络子,而薛宝钗家里,却放着一个整部《红楼梦》中手最巧,络子打的最好的莺儿;比如史湘云送给众小姐们的绛纹石戒指,薛宝钗立刻转送了袭人;比如贾宝玉的针线活计,也是薛宝钗极其热情的揽了一部分过去。

那么,您可能会问了,袭人既然能告诉贾宝玉绛纹石戒指是宝钗送的,为何要说这红石榴绫子的裙子是自己做的呢?首先,裙子属于女红,是袭人自己有能力做出来的,戒指却是只有匠工手艺人才能做出来的物品,袭人不具备自己做戒指的能力,所以只能如实的说出来;其次,薛宝钗送袭人一次戒指,可以彰显出薛宝钗的大方,如果源源不断的送袭人东西,只怕就算是个傻子,也要怀疑她动机不纯了。


所以,袭人的这条“凑巧”和香菱的一模一样的红石榴绫子的裙子,肯定是薛宝钗送的。薛宝钗送袭人这条裙子,只是为了买袭人的好,而不再是像送戒指一样,在贾宝玉面前彰显自己的“贤惠”。所以,这条裙子的真正来历,也就被袭人瞒了下来。

所以,这看似跟袭人与薛宝钗都没有任何关系的“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实际上隐藏了袭人的一个大秘密——她早就被薛宝钗收买了。所以,她才会源源不断的在贾宝玉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宝姑娘如何如何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8: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情解石榴裙,细思石榴二字触目惊心,暗算林黛玉的人无所遁形
君笺雅侃红楼

2022-04-08 08:06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趣侃红楼347:光天化日,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痛心疾首,痴宝玉悲谶孤女泪
香菱与芳官众人斗草游戏,拿出夫妻蕙对荳官的姐妹花,被荳官调侃她想念离家多日的薛蟠,注意这里埋伏了好几个伏笔。
观音柳对罗汉松,影射妙玉和贾宝玉的出家人结局。
图片
君子竹和美人蕉,影射林黛玉和贾探春,二人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的结局。
《牡丹亭》是林黛玉死于中秋夜的伏笔。《琵琶记》则是黛去钗家迎娶薛宝钗的伏笔。
姐妹花,呼应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史湘云和薛宝钗姐妹二人相伴终老。
夫妻蕙和并蒂莲被贾宝玉一同埋葬,揭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在一起”!
香菱夫妻蕙想念薛蟠,预示贾宝玉一去不归,薛宝钗的思念……
既然都是伏笔,那么贾宝玉为什么离家出家,林黛玉怎么死的,薛宝钗为什么不找贾宝玉……等等伏笔,其实都要从“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件事反推。
因为续书八十回后并没有与之前的线索对应,也就很难结局!我们将由石榴裙着手,反推一下八十回后的结局。看过前文“斗草”的伏笔,本文重点讲一下石榴裙的隐喻,下一篇再讲香菱更换石榴裙对众人结局的预示。
闲言少叙,香菱和荳官笑闹时滚到了水里,将刚穿的新石榴裙浸湿了一大片。小丫头们一哄而散,香菱则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图片
石榴裙是指石榴红色的裙子,是古代女儿最流行的传统裙装。唐人万楚在《五日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这条裙子是薛宝琴送给香菱的,才穿就坏了,难免折了宝琴这“小姑子”的情意。薛姨妈年老唠叨又为人悭吝,平时都念叨她们不知道简省,若被她知道,香菱免不了又将被一顿埋怨。
香菱对此懊恼无计可施,适逢贾宝玉过来替她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六十二回)宝玉道:“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儿膝裤鞋面都要拖脏。我有个主意: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如何?”香菱笑着摇头说:“不好。他们倘或听见了倒不好。”宝玉道:“这怕什么。等他们孝满了,他爱什么难道不许你送他别的不成。你若这样,还是你素日为人了!况且不是瞒人的事,只这告诉宝姐姐也可,只不过怕姨妈老人家生气罢了。”香菱想了一想有理,便点头笑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着你,千万叫他亲自送来才好。”
贾宝玉敢出这主意也是对袭人知根知底,知道她不小气多心。但这段话里有几点需要多说一下。
一,贾宝玉提到的膝裤是当时女儿特有的穿着。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记录:“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唐诗尤众,至杨妃马嵬所遗,足徵唐‘世妇人’皆着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恐古罗袜或此类。”
图片
膝裤是无底长袜,覆盖在有裹脚布的缠足鞋面之上。
清代赵翼 《陔馀丛考·袜膝裤》记载更清楚:“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制各别。”
女儿穿膝裤,由腰无底,证明裹脚缠足,那时代妾大多需要缠足,香菱也不例外。
二,袭人的石榴裙并非上月所做,也是薛宝琴送她的。她有孝在身不可能做石榴裙。
这条信息代表薛家不断渗透拉拢怡红院的人,与莺儿认茗烟母亲当干娘一样。
三,香菱担心要了袭人的石榴裙,被薛姨妈知道反落埋怨,证明她在薛家的处境并不好。薛姨妈对她这个小妾并不在意。为香菱日后悲剧埋下伏笔。
四,香菱虽呆却不傻,知道贾宝玉为她着想,只好同意更换袭人的裙子。
她与贾宝玉实际关系与众不同,是“嫂子与小叔子”,要承情!
图片
五,香菱让袭人一定过来也是避嫌,毕竟要换裙子,不能只有她和贾宝玉在场。
贾宝玉见香菱同意了,赶紧去找袭人一说,袭人当然不会拒绝。便开箱子将裙子找出来,与贾宝玉一起过来交给香菱。
(第六十二回)香菱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说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这就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全过程。看似日常,却是贾宝玉和香菱的“唯一”正面交集。这段故事背后,对后文有着强烈的暗示。
首先,香菱是林黛玉毫无争议地“影子”,她与晴雯、黛玉并称金陵十二钗三册之首。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大多影射林黛玉。
之前提得最多两点。一个是香菱正月十五丢了后,甄家家破人亡。林黛玉离开家后,林家也家破人亡。
图片
正月十五对林黛玉来说也是个重要日子,她日后被迫离开贾家,也在元宵之后。清明左右,贾家不久就灭亡。
二个是香菱与冯渊的三日婚约,被薛蟠横刀夺爱。冯渊逢冤,香菱被抢走,预示贾宝玉像冯渊和石呆·子逢冤被害,林黛玉赐婚给海外帝王(薛蟠又名呆霸王)作王妃。
香菱还有其他作用,与这条石榴裙有关。
其次,香菱的石榴裙被弄脏,换上袭人的石榴裙。香菱代表林黛玉,袭人代表薛宝钗。宝钗替换林黛玉,揭示了黛去钗嫁的结局。
而石榴裙“遭难”被替换后,不知道给了谁,是袭人外嫁之意。体现出袭人与林黛玉同生日,同为草木人的另一面,影射林黛玉被外嫁。
香菱是薛家人,袭人又袭为钗副,二人又都作林黛玉的“影”,这段情节让她们不断在钗黛之间变换角色和立场。
图片
再有,为什么偏偏是“石榴裙”被弄脏替换,不是什么别的裙子?因为石榴红是贾元春的象征。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裙让袭人“遭难”,预示了贾元春让林黛玉遭难的后事。
当初正月十五元宵节(注意)元春省亲时,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不喜欢“绿玉”……我们就提到贾元春跟随王夫人支持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的立场。
后面她喜欢唱《钗钏记》的龄官,端午节赐节礼,打醮清虚观张道士提亲等一系列故事,都表明元春反对宝黛姻缘。
等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划船途经花溆时,林黛玉提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借李商隐被迫离开舅舅家,雨夜思念表兄的诗句影射她日后会像晴雯一样被迫离开贾家,又与石呆子失扇子故事和香菱被呆霸王抢走的情节做了呼应。
前文柳五儿在“蓼溆”逢冤被捉后,再也没能如愿进怡红院,死在了外头。林黛玉和史湘云分别作《折足雁》和《一江风》酒令,影射她离开贾家与贾宝玉天各一方……都对应了正月十五贾元春的立场,注定是日后林黛玉远嫁的幕后之人。
图片
贾元春身为皇家贵妃,只有她和皇帝能赐婚令林黛玉和贾探春被远嫁异国为王妃,让所有人无法拒绝和认同。咱们马上要讲到的芙蓉花签和杏花签、《五美吟》更是重要伏笔。
石榴裙给香菱造成的麻烦,由袭人帮忙解决。代表林黛玉最终被贾元春“处理”掉,其中还有贾雨村的重要作用。是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解释了薛宝钗代替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的因果。
钗黛二人本身没有矛盾,是“和解”的!
最后,贾宝玉和香菱这段奇妙的“缘分”,香菱提示他一定不能让薛蟠知道。贾宝玉也说“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却最终酿成了二人的大悲剧。
那么,究竟在八十回后,会有什么悲剧故事施加在贾宝玉和香菱身上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为什么毫不避嫌贾宝玉?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7-02   |  338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六十二回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作为大观园中女子,香菱有好几重身份,她是甄士隐的女儿,曾经的富家小姐。也是薛蟠的妾,贾宝玉的“表嫂”,这让她在贾宝玉面前尤其要避嫌。可这样敏感的身份,却当着贾宝玉解下石榴裙。这样豪放大胆的事,香菱做起来毫无压力,曹雪芹如此写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简单聊聊。



(香菱)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一段写得大有情意。每次看到这里都令人情不自禁露出“姨母笑”。香菱呆,贾宝玉也呆。两个呆子聚在一起,做起不避嫌疑的事,正是他们所为。

香菱裙子湿了,贾宝玉解围出主意,叫了袭人来帮忙后,他本该走开,偏生他又不走。香菱怕湿裙子弄湿了鞋、腿裤和小衣而不敢随便动。贾宝玉不走,香菱只能当着他的面换衣服。事实上有袭人在,以香菱的“呆”劲也不介意。但这一次情解石榴裙,也给贾宝玉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贾宝玉一贯在女孩子跟前尽心,大观园姐姐妹妹一大堆,平时贾家上下多数女孩子他都亲近过。唯有两个人不能随意亲近效力,时常想起都引以为憾。这二人一个是平儿,一个是香菱。平儿在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贾宝玉有幸尽过心。

宝玉因自来从未在平儿前尽过心一一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深为恨怨。不想落后闹出这件事来,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因歪在床上,心内怡然自得。

贾宝玉能为平儿尽一点心就开心的不得了。皆因平儿是堂兄贾琏的妾。贾宝玉可以调戏金钏儿,猴儿到鸳鸯身上讨吃胭脂。但对平儿却不能,时刻保持礼仪。同样的,香菱是表嫂更要避嫌,贾宝玉不能为香菱做一点事。此次难得香菱裙子脏了,贾宝玉得以尽心,千载难得的机会,他绝不会错过。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夫妻蕙和并蒂菱绝不是随口而过,在四十四回也曾出现。“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与她(平儿)簪在鬓上”。曹雪芹借贾宝玉的手眼,连续用夫妻蕙并蒂莲将平儿与香菱联系起来,本身就是讽刺,她们作为最没保障和希望的身份,哪有什么“夫妻”和“并蒂”。

夫妻蕙和并蒂莲最终被贾宝玉挖坑埋葬,代表贾宝玉埋葬了平儿和香菱的未来。他与香菱的关系也仅止于此。香菱情解石榴裙,是贾宝玉对香菱的最后一丝旖旎。到七十八回,薛蟠娶妻夏金桂,贾宝玉突然莫名的对香菱有一种担心,提醒她未雨绸缪。不想引得香菱为之大怒。而香菱此时对贾宝玉的误解,与当初含羞带怯的叮嘱贾宝玉不要告诉薛蟠关于裙子的事,形成强烈对此。



宝玉笑着,方起身走了去洗手,香菱也自走开。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宝玉不知有何话,扎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问:“什么?”香菱只顾笑。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贾宝玉说“虎口里探头儿”没来由令人心中一紧。他最后触怒香菱的话,也正是叮嘱她对未来有警惕,避免羊入虎口,可惜,香菱对此毫无所觉。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是贾宝玉了却的最后一丝心愿。这个最后不能亲近的女子走进他的生命后,再无一个女子走近,反倒是一个又一个的离去。香菱与平儿的人生就像他埋葬的夫妻蕙和并蒂菱,也曾娇艳美好,仿佛透着幸福。转瞬间枯萎,又化为泥土。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关注
undefined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原】贾宝玉与袭人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晴雯如何知道的?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2-28   |  280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三十一回,贾宝玉早上“起床气”脾气不顺,晴雯伺候他出门时跌坏了扇子。贾宝玉随口骂了晴雯两句,引晴雯不满顶撞了他。宝玉少爷脾气发作,两人闹起来。袭人听到后过来劝说被晴雯迁怒,被揭了二人丑事。

晴雯听她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她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哪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上“我们”了!
晴雯这次冲口而出的爆料,证明袭人与贾宝玉二人的“偷试”早已被晴雯知道,甚至还被听了现场。那么,晴雯是如何能够知晓的?袭人和贾宝玉“偷试”做得也很机密,能被知晓,既是不小心隔墙有耳,也因为晴雯睡觉太警醒。
贾宝玉和袭人“偷试”由来已久,当时还在贾母房中,袭人和贾宝玉从秦可卿处回来就有了第一次。随后秦可卿死,修盖大观园,到三十一回起码二三年时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二人“偷试”被知道也不奇怪。

原来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她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眤,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故迩来夜间总不与宝玉同房。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她一人,所以宝玉外床只是她睡。
贾宝玉的房间格局是里屋两张床,贾宝玉睡床以及一个陪床,外间有熏笼一个。贾宝玉晚上总醒,自己睡又害怕。一直以来都是袭人陪她睡在离间。二人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又有“偷试”暧昧,夜间同房实属正常。至于晴雯会知道,一点不意外,因为晴雯就睡在外间的熏笼上,加之晴雯睡觉特别警醒,被晴雯听到不奇怪。

宝玉笑道:这个话,你们两个都在那上头睡了,我这外边没个人,我怪怕的,一夜也睡不着。晴雯道:我是在这里,麝月往她外边睡去。晴雯自在熏笼上,麝月便在暖阁外边。至三更以后,宝玉睡梦之中,便叫袭人。晴雯已醒,因唤麝月道:连我都醒了,她守在旁边还不知道,真是个挺死尸的。(五十一回)
贾宝玉房中原本袭人陪贾宝玉睡里间,直到袭人晋升准姨娘以后,又被贾宝玉踢了一脚有咳血之症,才与晴雯换了位置,由晴雯睡在里间夜里服侍宝玉起卧茶水。晴雯睡觉极其警觉,五十一回晴雯与麝月互换睡在外面,里屋宝玉叫人,麝月就在旁边没醒,晴雯却醒了。贾宝玉与袭人偷试,被晴雯因此听到是一定的。
晴雯听到贾宝玉与袭人的秘密并讽刺袭人,表明晴雯并非不懂男女之事。她知道袭人“丑事”几年也没有拿这事要挟,平时该干嘛干嘛,紧守秘密,藏在心中不与人说。直到生气吃醋才当着袭人面讽刺。而她陪伴贾宝玉里间睡了两年不涉于乱。甚至天太冷,贾宝玉用热被窝帮她捂热,晴雯身热后就爬出宝玉被窝,绝不流连。晴雯的可贵就在于此,比较怡红院其他人蝇营狗苟,晴雯自尊自爱令人钦佩。
【文/君笺雅侃红楼】





[url=]+关注[/url]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5862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2:46 , Processed in 0.0693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