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3 19: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揭露“老梅”李纨被刻意隐藏了的历史真相
liuhuirong 2023-04-14 发表于湖北  |  3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李纨代表的东林党的所谓正义之士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第四十五回里凤姐揭李纨的家底: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是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收租子,年中分年例,又是上上分儿,你娘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带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

其实这是朱慈炤在揭东林党官僚集团的家底,其实真正的意思是:“你们东林党的银子比谁拿的都多,又有额外的可观的私产,却偏又不知足,一个子也不愿为国家出不说,还要挑唆着不知真相的人来坑国家的钱!”


东林党虽以东林书院得名,但其实是江浙士绅官商结党谋私的政治集团,牢牢控制着明朝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方的东南官僚资本。其雏形早于嘉靖年间就已出现:嘉靖倭乱时,江南官僚弹劾浙闽总督朱纨,致使朱纨被革职,负气自杀;后以上海人徐阶为首的江南官僚又以通倭寇为名,扳倒严嵩父子。东林党代表着江南工商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出身于商人家庭,如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和高攀龙,而且高攀龙的父亲高梦龙还放高利贷。这就是为何东林党极力主张减免江南的工商矿税,却对灾害频发的北方农民不断增饷的根本原因,这种杀贫济富的损人利己,最终逼出了农民军。

第四十九回里大富婆李纨提议大家出资凑个社为邢岫烟、宝琴和自己的两个亲戚接风,要求把钱都送到她那里,还专门又给凤姐带信要钱。李纨道:“我的主意。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想想这李纨连上李纹李绮共三人,却只算一份钱还不知道李纨最后出了没有,因为这钱是交到李纨的手上,是没有公众监督的,这李纨的算盘真是打得好!比比前面第三十八回里,经济困窘的湘云做东螃蟹宴时可曾向大家伸过手?那这个大家都出了钱、凤姐又另赞助的芦雪广聚会里都吃了些什么呢?竟是宝玉和湘云从贾母那里蹭来的不用自己掏钱的鹿肉!这借机敛财的李纨可真是钱精明啊,怪不得朱慈炤会给张嫣起个“张金哥”的金灿灿的化名来!也怪不得朱慈炤会为李纨写下“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庚夹:心直口拙之人急了,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毕肖!】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东林党一听魏忠贤揭了他们的底马上就急了眼,慌忙打岔,拿着出身压人:“你魏忠贤疯了!竟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你这贫寒小户人家的下等小子,就会这下作贫嘴恶舌!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你严刑酷法冤枉好人,那黄汤灌丧到狗肚子里去了!我们正义之士气的只要打抱不平!你只该滚蛋!这国家大事没有你插嘴的份!”

那么凤姐的揭底是真的么?

东林党天天叫嚷不与民争利,是不能收他们把持的盐税商税等,重下禁海令,下禁海令前天启每条船收海关税80两,而禁海令之后,探春的爹郑芝龙每条船收一千两,东林党官僚自肥腰包!当时是小冰河期,天气酷寒,常年受灾,东林党却要崇祯以农为本,减免他们代表的江南的税,加重盘剥受灾吃不饱的北方贫苦农民,终于逼出了李自成,逼出了张献忠!

崇祯募捐,国丈周奎、东林党个个哭穷装清廉,居然还有一两二两的如同打发叫花子,却在李自成的拷打下交出了七千万两银子!《平寇志》中记载,“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大顺军)其所得金,大约侯门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共七千万两”!而这居然被杨士聪等东林党歪曲成是崇祯贪财存银七千万两!


就连李自成都可怜崇祯:“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可这怪谁呢?张嫣不对,但听不听做不做总在自己吧,听多少做多少还是在自己吧!崇祯登基后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将所谓阉党一扫而光,对所谓的阉党政策也全部推翻,陶醉在东林党的铺天盖地的赞颂声中。即使是在己巳之变后,对东林党失望的崇祯开始重用无党派的温体仁等,可是崇祯依然绝不肯启用东林党人痛恨的逆案中人,而无党派的个别力量过于薄弱,导致东林党独大的情况难以改变,大搞众正盈朝的其实就是崇祯自己!其实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并无大错,收拾魏忠贤也没问题,可是崇祯认为东林党都是圣人君子因此放弃对官员的监督,因此采用东林党的“杀贫济富、杀农济商”的误国政策,因此绝不启用所谓阉党官员而导致政治失衡无人可用,终于让明朝走上了亡国之途!

“李纨”,一可解作“礼完”,讽刺东林党赞颂的所谓儒家完美的道德典范——假冒良籍的盗匪之女张嫣能成为皇后正是明末“礼崩乐坏”的产物;二可解做“李完”,是说张嫣的破坏性不亚于李自成,是张嫣导致的东林党独大间接地促成了朱明王朝的灭亡。所以朱慈照让这个所谓的道德完人姓“李”,并故意给李纨的父亲起了个同李自成父亲“李守忠”音同形似的“李守中”。 朱慈炤就是要让读者把张嫣同李自成划等号!要批判张嫣对国家犯下的严重的政治错误!

朱慈炤要告诉大家: 造成朱明亡国的,不只是被逼造反的农民军李自成,更是因一己之私而误国误民的东林党张嫣!

李纨判词《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晚韶华》其实是对张嫣的批判:你一手打造的东林党独大的辉煌 “去之何迅”!你珠冠凤袄地位尊崇,也抵不了亡国后以命相殉!虽然说,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多做打算,但你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悠崇祯最终葬送国家的前途,你就不为自己的家人积阴德么?东林党一个个都是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可是朱明王朝却从此昏惨惨黄泉路近!你张嫣一代锄奸的贤后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罢了!”


不可否认东林党里有个别清操之人,但无耻的败类才是东林党的主流,这一点就是黄宗羲也不得不承认:“东林中亦多败类”。而且就是那几个所谓的东林党清操楷模,如大儒刘宗周、忠臣史可法等,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顾诚先生在他的《南明史》对刘宗周评价道:“刘宗周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完美。由于这种“完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显得矫情做作……他一生好名,与其说他是以身殉国,不如说是以身殉名。从征服者的清朝来说,自然最欣赏这种表率人物。”

再如史可法:“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史可法也是错误的“联虏平寇”的提倡者,直到清兵围城,他在《复多尔衮书》中,一面是拒绝投降,一面却仍然幻想与清廷合作,伏乞清廷合师进讨农民军:“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气节虽有,但不过是个有害无益的糊涂人罢了。

难怪在第三十六回里,朱慈炤借宝玉之口猛批东林党:“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庚辰眉批:玉兄此论大觉痛快人心。】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蒙府侧批:此一段议论文武之死,真真确确的非凡常可能道者。】【庚辰眉批:死时当知大义,千古不磨之论。】”

这些'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所谓的正人君子于国于民何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4: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板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刘姥姥为什么指认板儿是王熙凤的侄子?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对谐音的使用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文本中暗藏的机关,特殊的寓意就体现在人物和器物的命名上。许多人物的名字多用谐音,有的暗示人物的命运,有的揭示情节的发展,有的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从而在使文本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同时达到掩盖核心秘密的作用。



红楼梦里谐音众多,故事开始“朝代年纪,地舆邦国”都“失落无考”,也“毫不干涉时世”。脂砚斋于是故意用“假语村言(贾雨村)”把“真事隐去(甄士隐)”。著名的谐音还有“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外,其他红楼梦专业研究者总结的谐音就更多了:



甄费乃“真废”,娇杏乃“侥幸”, 甄英莲乃“真应怜”,霍启乃“祸起”,封肃乃“风俗”,冯渊乃“逢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乃“原应叹息”,贾化乃“假话”,薛文龙乃“文聋”,张如圭乃“如鬼”,秦可卿乃“情可轻”,秦钟乃“情种”,詹光乃“沾光”,卜固修乃“不顾羞”,卜世仁乃“不是人”,单聘仁乃“擅骗人”,戴权乃“大权”,张友士乃“张有事”,秦业乃“情孽”,蘅芜苑乃“恨无缘”,枫露茶乃“逢怒茶”,青埂乃“情根”,十里街乃“势利街”,仁清巷乃“人情巷”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红楼梦里的谐音远比当前的理解要深刻地多,诗词有一句关键的话,满纸荒唐言。如果大家都按照脂批地指示一路谐音下去,估计红楼梦的秘密就无法破解了。

这里提供一个特殊的例子,第六回在介绍刘姥姥出场的时候,原文云: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这一段文字百年来大家读了好多次,基本上都认为没有秘密。连甲戌双行夹批都在这里说:《石头记》中公勋世宦之家以及草莽庸俗之族,无所不有,自能各得其妙。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

可是如果把刘姥姥一家的名字倒过来连起来就有意思了,刘氏的女儿叫青儿,青儿的父亲是狗儿,狗儿的父亲是王成。这些名字倒着读就是青狗成王,谐音就是“清狗成王”,典型的辱骂满清统治者的话。

谐音我们略去不提,这里很奇怪的一个事情,那就是刘姥姥指着板儿对王熙凤说板儿是她的侄子。原文: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这里就有了问题了,狗儿祖父攀附王家连了宗,如此算下来王成之父是王夫人之父、王熙凤祖父的侄儿,王成、刘姥姥和凤姐同辈,王成之子狗儿是凤姐侄儿,狗儿之子王板儿是凤姐的孙子辈。可是刘姥姥为什么如此肯定的说板儿是她的侄子?

要知道在古代豪门大家,亲戚见面的辈分是很重要的,丝毫不能有错,不然传出去让人家笑话,刘姥姥如此说连周瑞家的都没有否认,周瑞家的后来埋怨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

从这里可见刘姥姥说的辈分并没有错,难道脂砚斋数十年呕心沥血创作红楼梦,在这里还犯这个小错不成?事实的真相是,脂砚斋在这里有所隐瞒,狗儿祖父不但攀附王家连了宗,而且也攀附了贾家,他们与贾府也有来往,不过这个事实被掩盖了。攀附王家连了宗,低了一辈,但是攀附贾家却没有自降一辈。刘姥姥打秋风就是冲着贾府来的,王夫人那里只是一个路子。天底下最基本的逻辑,刘姥姥如果只和王夫人家里认识,就没有任何理由到贾府打秋风的道理,因为王夫人早已经嫁到贾府,基本上是贾府的人了。王熙凤也嫁入贾府,刘姥姥论辈分是从贾府的老少爷们算起的,因此刘姥姥说的板儿是王熙凤的侄子没有错。

发布于 2022-09-10 12:11
王熙凤
红楼梦(小说)
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3: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贾瑞+毒设相思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凤姐为什么不明确拒绝贾瑞,而要毒设相思局害死他呢?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原创:龍乡

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很想问一问曹雪芹作者说的红学专家们,《红楼梦》开卷楔子中的“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无疑暗示了贾瑞调戏凤姐到他正照风月宝鉴精尽人亡这段故事在书中的重要性,那么这一情节写的是曹寅家的什么人什么事呢?对此你们是怎么研究与解读的呢?

关于题主这一问其实是一个错上加错的提问,因为在《红楼梦》的描述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只把淫心不死的贾瑞“教训”得i生病而已,而病得卧床不起则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淫心在作怪,最后又因不听道人的再三嘱咐,一而再再而三地正照风月宝鉴,进入镜中与美人云再,致使精尽一命乌呼。并非被王熙凤直接坑害而死。




为什么说如此提问是错上加错呢?

因为在《红楼梦》第一回开卷即进行了交待,因作者“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由此可见,从贾瑞见到凤姐后起淫心,至最后正昭风月宝鉴而亡,只是用假语村言虚构出来的故事而已。




同时,作者利用一笔两写的手法,在这个假语村言的表面故事背后,又隐藏着一个真实的故事。题主不问“真事隐去”的是什么,只在假语村言中提问,而且问得还极不严谨,这不等于错上加错吗?

以胡适为鼻祖的“新红学”已历时百年,一直以来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占领着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于是,就有了回答题主问题之前的那个提问:

既然“新红学”的曹学专家们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曹寅家事与曹雪芹自叙传,那么,关于贾瑞对王熙凤起淫心,至正照风月宝鉴精尽人亡的这一重要情节背后,你们可曾研究出来隐藏着曹家或曹雪芹经历过的什么人什么事呢?

遗憾的是,至今还未曾看到曹学专家们対此有任何地解读。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解读起来,那专家们就肯定会自己打自己嘴巴了。所以,这一情节对曹学专家来说是既不可解,也不能解也。




首先贾瑞调戏凤姐的这一年为“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然后是贾瑞死于这年的第二年,对曹学专家来说,永远是个解不开的死结。因为在曹家任江宁织造前后只有两个年份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分别为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满清崇德七年),与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

1813年首先可以排除,因为那时曹家人已经绝迹,而《红楼梦》也已存世多年。

那1642年呢?当时作为满清贵族包衣家奴的曹寅之祖的曹振彦方为多尔衮军中教官;寅父曹玺则大约二十三岁,虽与贾瑞年龄相仿,但是他与曹振彦都于1649年的“大同之屠”中为满清立下了大功,曹振彦在1652年曾任大同知府,约死于1660前后,曹玺则于1684年死于江宁织造任上,可见均与死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第二年1643年的贾瑞没有任何关系。至于1658出生,1712年离世的曹寅与贾瑞更是无关了,那所谓”曹雪芹自叙传”还用提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被贾瑞调戏的王熙凤判词中写道“凡鸟偏从末世来”,这个“末世”只能是指正在走向灭亡的1642年前后的明朝,而曹家与他们的新主子正处于上升与兴起之际,又怎么能称为“末世”呢?

由此也可以断定出《红楼梦》背面隐藏的故事背景在明末清初,虽然朱明时期另外还存在几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年份,但1642年更接明朝灭亡的“末世”,因此贾瑞正照风月宝鉴背后隐藏隐寓的“真事”必然应该在这一时期。

说来说去,关于贾瑞的这一情节隐藏的到底是什么“真事”呢?

包括红学专家们也承认,书中人名的设计都是某种含义蕴藏其中的,那么,“贾瑞”这个名字又有什么隐义呢?

“瑞”即天降吉祥之意,因此贾瑞字天祥。贾天祥这个名字本该在行文中就进行介绍才是正理与常识,可为什么只出现在“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回目上呢?这无疑是作者故意这样设置,来暗示“贾天祥”这个名字是藏有玄机的:“祥”字的偏旁为“示”,原意为古人祭天的“天台”,而祥与吉从来又是相连互通的,这样就暗隐了另外一个名字。




什么人的名字呢?来自满语的“皇太极”的另一个译音“黄台吉”。同时,“黄台吉”也正好死于1642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一年份的第二年,即1643年八月初九日。由此可以判断贾瑞影射之人正是皇太极。

那么,贾瑞对王熙凤起淫心,又正照风月宝鉴而死所隐寓的“真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凡鸟偏从末世来”这一判词暗示着王熙凤代表着明朝即将灭亡的“末世”政权。而黄台吉在位期间,除发动“己巳之变”外,还多次入侵骚扰和占领明朝的土地,就在他1643年暴亡之前,还发动了三次入口战役。这种急于灭亡明朝取而代之的欲望野心,在表面故事中就被写成了调戏王熙凤的淫欲淫心。

贾瑞所照的风月宝鉴,背面的“骷髅”谐音胡虏,既暗隐满清,也隐喻满清取代明朝的“白骨如山忘姓氏”这一过程;正面王熙凤向贾瑞招手,则隐寓朱明江山对黄台吉产生的极大诱惑,而贾瑞一次次进入镜中与王熙凤云雨并精尽而亡,自然是隐指黄台吉在位期间多次对明朝进行入侵劫掠骚扰,不料却于明朝灭亡的前一年㬧病死去。




这才是《红楼梦》在假语村言的表面文字下,“真事隐去”所隐藏的“真事”。从书中对贾瑞的反面描写,则可看出《红楼梦》的主旨思想为排满悼明。

“风月宝鉴”的设置还有一层用意,就是暗示提醒读者,《红楼梦》这部小说,如同风月宝鉴一样拥有正反两面,如果象贾瑞一样只看正面,才就只能看到淫或才子佳人,在假语村言的迷惑下迷失,只有努力地去看它的反面,才有可能看到“真事隐去”所隐藏的血泪与辛酸的真实故事。

发布于 2022-08-14 18: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6: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刘姥姥+板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她是谁的姥姥?
where5
2021-12-16   |  4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87版《红楼梦》剧照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带着问题读书,能快速读透一本书。

这回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刘姥姥到底是谁的姥姥?这很重要。

这个问题是我读第四十二回时想到的,那回里,黛玉小姐发话: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这篇同时@黛玉小姐。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刘姥姥。

01

书接上回。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领略一番极致享乐,又在噩梦中醒来。

秦可卿听到宝玉在梦里叫她的小名,“心中自是纳闷,又不好细问”。

这句话可以侧面说明,秦可卿与宝玉没有私下接触过,更没有私情。宝玉对秦可卿,就是青春期男孩常见的性幻想,用书里的话,叫“意淫”。

宝玉惊醒,众丫鬟赶紧上来伺候,端桂圆汤,更衣。袭人给宝玉系腰带时,在他大腿处摸到“冰凉一片粘湿”,赶紧缩回手,问宝玉咋回事。宝玉很害羞,涨红了脸。

袭人比宝玉大两岁,“渐通人事”,人又聪明,当下明白了,羞红了脸,不再追问。

晚饭后,袭人趁着众丫鬟婆子不在,给宝玉换衣服。“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

袭人现在敢追问了,问宝玉梦到什么了,流出那些脏东西?

宝玉就把梦游太虚幻境的事告诉袭人,包括警幻仙姑传授他的云雨之事,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是喜欢袭人的,“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袭人想着,她是贾母送给宝玉的,先做通房大丫头,以后做姨娘,这也不算越礼,早晚的事儿,就同意了。

俩人偷试一番,关系更近一步。袭人服侍宝玉更尽职,宝玉对袭人也更亲近。

曹公写红楼,受《金瓶梅》影响很大,两本书之间有明显的师承脉络。但《红楼梦》摒弃了情色描写,不像金瓶梅那样肉欲汹汹。这是明智的。既然写贵族生活,既然是为了“传诗”,肯定跟写市井人物不一样。

这里有个问题,在红迷当中也算个小争议,就是袭人到底算不算越礼?

我是这么看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是袭人自己认为的。

古代礼教森严,任何固定的男女关系开始前,都会有个仪式,哪怕这个仪式微不足道。娶妻,当然是明媒正娶。纳妾、通房丫头这些,一般也有仪式,比如开脸,比如给女方家下贴等等。

《金瓶梅》里,西门大官人去青楼疏拢个窑姐,也要一套手续。

宝玉是贵公子,袭人是良家女儿,自然不能这么随便。“遂和宝玉偷试一番”,一个“偷”字,就是不写之写。

为啥要偷着来呢?

因为贾母、王夫人要是知道,袭人肯定没好果子吃。王夫人很大可能也要骂一句,好好的爷们儿被你带坏了。

后面我们看到抄检大观园,会更理解这点,作风问题在贵族家是大问题。引车卖浆者流可以这么做,贵族子弟不能。

不过也要客观,这事儿宝玉也有责任。刚在梦里接受过理论指导,急吼吼就要实践。袭人比他大,比他“渐通人事”,略一掩面而笑,宝玉就把持不住了。

所以这俩人是一起越的礼,只是这个“礼”的边界比较模糊。

单看回目,“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好像要占一半篇幅,但实际上到此结束。这段文字,与其说是这六回的开头,不如说是第五回的结尾。

宝玉之所以要“初试云雨”,是因为太虚幻境那一场春梦。

从这里开始,儿童宝玉,走向青春期宝玉,一步步迈进大观园。

这回的重头戏也即将开始,刘姥姥登场。

02

写刘姥姥之前,作者先写了一段奇怪的文字,我们来看。

书里说,荣国府人口虽不多,要是算起来,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每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做纲领。”

正捉摸着从哪里写起,恰好从“千里之外、介豆之微”的地方,有一家小门小户,跟贾府有一星半点关系,这天正往荣国府来,所以就从这一家写起吧。

接着曹公写道:

“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掷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

我最初读到这句,有那么一刻恍神。好像正在看一个电影,突然导演出来说话了,你要不爱看,门就在左手边,反正我不在乎票房。要是爱看呢,请继续。

记性好的读者想必还记得。第一回里,大荒山青埂峰下那块石头,就自称“蠢物”。一部红楼,就是刻记在石头上才得以流传的,另一书名《石头记》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在书里,幻化成宝玉脖子里那块美玉的石头,会动不动冒出来,一本正经扯淡。

用意再明显不过:这不是我曹雪芹写的,是石头上记的,我只是个抄录者。

可是到第八回,脂砚斋出卖了他。当石头再次现身,脂批说:

“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

脂砚斋说的没错,从这处处设伏的文字看,曹公真的是“狡猾”。

这一回的刘姥姥,就是一篇狡猾文章。

我们继续。

刚才说的这户小小人家,姓王,本地人,祖上当过小京官。当年认识了王夫人的父亲,也就是王熙凤的爷爷。贪图王家权势,就连了宗。

当时王家知道这档子事儿的就两个人,一是王夫人,二是王夫人的大哥,也就是王熙凤的父亲,其他人一概不知。

小户王家后来人丁凋零,家道败落,就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王成。王成最近也亡故了,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狗儿。

从“狗儿”这个名字看,小户王家早就没了官宦气息,彻底沦为平民。在京城也混不下去了,搬到京郊“务农为业”。

狗儿娶妻刘氏,夫妻两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板儿,女儿叫青儿。狗儿的岳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姥姥。

顺便插一句,曹公惜字如金,很少花这么多笔墨写小人物。可以猜测,原著结尾,狗儿一家应该会有不小的笔墨。

狗儿夫妻俩忙于生计,俩孩子没人照料,就把刘姥姥接过来一起住。刘姥姥守寡多年,孤苦一人,靠两亩薄田度日,正好合了心意。就跟着女婿一家搭伙过日子。

这年初冬,天儿冷了,日子苦哈哈没着落。狗儿窝在家里,喝闷酒,生闲气,妻子刘氏不敢劝。

刘姥姥看不过去,就开始劝他说,咱们村庄人,都是老老实实的,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你是小时候吃喝惯了,顾头不顾尾,不会过日子,“没了钱就瞎生气”,算什么男人!咱们现在虽然离开京城了,可也算天子脚下,城里到处是钱,就看你会不会挣。整天在家生闷气有啥用!

狗儿一听,急了。说,你老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道叫我去偷去抢?

刘姥姥说,谁让你去偷了,得想办法去找钱,不然那银子会自己跑到咱家来?

狗儿说,我要是有办法还等到这会?“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有啥办法?就算有,人家也不搭理我。

狗儿一句话,道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底色,宗法社会,人情社会。要靠“亲戚”,靠“朋友”,可有时候靠得上,有时候却靠不上。

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是靠不上。“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靠得上。

能不能靠得上,试试才知道。

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想到一个机会。当年你们家和金陵王家是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对你们还好,现在你们自己拉硬屎,不去走动,疏远了。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这个“二小姐”,就是结婚前的王夫人。从刘姥姥的话看,王夫人年轻时,待人爽快,不摆主子架子。

刘姥姥继续说,听说现在王夫人上了年纪,又斋僧敬道,人更好了。“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还认得咱们。”

“升了边任”是说王子腾,封疆大吏,奉旨查边。刘姥姥一个农村老太太,居然也知道这事,很不简单。

她说,王家要是肯帮我们,拔根汗毛就比我们的腰粗。女儿刘氏说,话是没错,只是咱们这样的人,可能连人家大门都进不去。岂不是丢人现眼了。

狗儿一听却来劲了,顺水推舟,说姥姥既然觉得靠谱,况且你当年又见过这姑太太,何不亲自走一遭。刘姥姥说,侯门深似海呀,我一个老太婆,他们家里人未必搭理我呢。

狗儿说你这样,带上外孙板儿,先去找周瑞。周瑞先前跟我父亲共过事,关系不错,找到他,就有门儿了。

刘姥姥说,周瑞我知道,只是多年不联络,不知道还能不能说上话。罢了,你是个男人,又这幅嘴脸。我姑娘年轻,小媳妇家的,抛头露面也不方便。还是舍我这付老脸去碰碰运气吧,就算没要到银子——

“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前些年我还年轻,读这句话,只觉得刘姥姥是村妇,没见过世面。现在再读,况味不同了。

有的人年纪轻轻,三四十岁,却对生活提不起兴趣,暮气沉沉。而有的老人,说句不好听的,随时都要躺板板了,却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有好奇心,敢尝试,且始终积极乐观。

刘姥姥就是楷模。

请大家记住刘姥姥这个性格。日后她二进荣国府,之所以博得众人喜欢,就是大家在她身上能看到野草一样的生命力。

03

次日天未亮出门,上午来到宁荣街。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怯场了,不敢进去,整整衣服,交代板儿几句话,才蹭到角门。对一帮看门的说:“太爷们纳福。”并说明来意,“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

一口一个“爷”,可见刘姥姥卑微之极。

那帮“太爷们”并不领情,打量她一番,爱答不理,说,你去那墙角等着吧,一会他家人就出来。这明显是耍刘姥姥。

他们中有个老头看不下去,站出来说,别误了人家的事,何必耍她呢。就对刘姥姥说,周瑞去南方出差了,他媳妇在家,你从这边绕道后街,那儿有后门,一问就能找到。

刘姥姥赶紧往后门走。

红楼写人物,个个入骨。

这几个看门的“太爷”,虽然没有名姓,却如立眼前。他们也是底层,不比刘姥姥强多少。真论起身份,刘姥姥还算自由人,他们却是奴才,甚至可能是贾府买来的,挨打受骂,被买被卖,命不由己。

可一旦有了一点芝麻大的权力,哪怕看个大门,都觉得高人一等,好像他们也姓贾。这种人现在也有。

见刘姥姥上门,周瑞家的几句寒暄,直奔主题:“今日是路过,还是特来的?”

刘姥姥说:“原是特来瞧瞧你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中国人说话都好拐弯,不直说。但说者和听者,都心领神会。

周瑞家的一听就明白了——刘姥姥哪是来瞧嫂子的呀,是来求姑太太的(王夫人)。这个忙得帮。一则,之前狗儿曾帮助周瑞买过一块地;二则,周瑞家的想“显弄自己体面”。当即应承下来,对刘姥姥说:

“论理,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们想干。我们这里都是各占一枝儿——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出门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我竟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去。”

红楼不是强情节小说。读红楼,除故事外,还是了解古代风俗人情和社会制度的一个窗口。

这段话包含好几条信息。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几千亩,上万亩,一年收两季租子。

周瑞家是金陵王家的家生奴,随王夫人来到贾府,深受信任,也有权力,自己拥有土地,比一般奴仆强太多。

奴仆阶层也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抛头露面,伺候男主人。女人伺候女主人。

荣国一府三四百人,这其中大部分是奴仆,他们各司其职,管地租的、陪聊的清客、打扫卫生、养花种草、厨房、养马、出行、门卫等等。

有客来访,如果是来找奴仆阶层的,通过角门直接找就行。如果是找主子,比如刘姥姥要找王夫人,就得到正门等回话。通常来说,刘姥姥这样的人,是见不到王夫人的。

幸亏她认识周瑞家的,走了后门。周瑞家住的地方,也真的在后门。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情况,说如今太太(王夫人)不大管事儿了,都是太太的内侄女凤姐当家,她是“当日大舅姥爷的女儿”。

这里说下金陵王家的情况。

从现有文字看,王熙凤的爷爷,生有二男二女。老大是凤姐的父亲,书里没出现,应该早已去世。凤姐有个亲哥哥叫王仁。

贾府败落后,王仁把巧姐卖到了花街柳巷。所谓“狠舅奸兄”的“狠舅”,就是王仁。(谐音“枉为人”)

老二是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首都军区司令),升到九省都检点(钦差大臣),是贾、王、史、薛四大家中权势最大的。也是王熙凤弄权枉法、嚣张跋扈的靠山。

老三是王夫人,老四是薛姨妈。

周瑞家的继续说,太太现在不管事儿了,一应大小事,都是凤姐管。“今儿宁可不见太太,倒要见她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然后派个小丫头去看看凤姐有没有空。

等待的间歇,刘姥姥说,这凤姑娘也不过二十来岁,竟有这么大本事管一个大家?

周瑞家的就开始给刘姥姥介绍凤姐:

“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

前有女婿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现有岳母周瑞家演说王熙凤。

周瑞媳妇是看着王熙凤长大、一路从王家走到贾府的,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凤姐。

她这寥寥数语,说完了整个王熙凤:行事大、心眼多、人漂亮、会说话,最重要的是,泼辣跋扈下手狠。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第二回,脂砚斋就点出红楼写法,叫“画家三染法”。写人从不生硬呆板,都是一笔当数笔用。

明明写A,却从B嘴里说出来,这样A和B两个人都写了。并且,B嘴里的A,还不是A的全部,还要通过C,甚至D的嘴巴里,一层层叠加。跟画画上色一样,一层又一层,颜色层次丰富。

我们之所以不能一两句概括一个人,就缘于这种层次感。换成画画,就是你很难用单一颜色去定义。

冷子兴眼里,周瑞媳妇眼里,还有以后宁国府奴仆眼里,贾珍眼里,都有一个王熙凤。众人有一致性,却有微妙的差异。我们读者看完,还会有自己眼中的王熙凤。

红楼魅力,这是其一。

04

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来到贾琏住宅,等待凤姐,先见到平儿。

周瑞家的对平儿是这样说的,各位细看:

“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儿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她进来。等奶奶(凤姐)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

周瑞媳妇这个女人不简单。豪门千金嫁人,能带到婆家的仆人,不仅要忠心,还要特别会办事,会说话。

周瑞家的私自接待刘姥姥,并带到主子屋里,这是有风险的。主子愿不愿意接见?不确定。见了面会不会一脸嫌弃,双方尴尬?还不确定。何况是王熙凤这样的主子,搞不好就撞到枪口上了。

我们看周瑞媳妇的应对。

她先向平儿说明刘姥姥的来历,接着强调“大远的特来请安”。远亲来请安,不能不见。

“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不可不见”。这句话一半真一半假。

刘姥姥早说了,“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还是“一遭”,这能叫“常会”吗!

“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她知道自己莽撞了,这是给平儿安心——我会细细解释的,没事,别担心。

平儿是凤姐的心腹,总裁办秘书,很多事情可以自己拿主意,先斩后奏,所以要见凤姐,必须过平儿这一关。

周瑞媳妇深谙此道。一番话消解平儿的顾虑,安排刘姥姥到堂屋等候。

我们常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比喻一个人没见过世面。现在,就到这个出处了。

刘姥姥一进堂屋,先闻到一阵香,不懂啥香,也不敢问,就觉得“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

满屋里金碧辉煌,“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连呼 Oh my God。

走进堂屋东间,“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记住这个细节,后面会用到。

平儿上来迎客,让刘姥姥坐。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玉貌”,以为是凤姐。刚要开口叫姑奶奶,听见周瑞家的喊她“平儿”,才知道平儿只是个体面丫头。

几个人正在聊天。忽然传来咯当咯当的声音,刘姥姥好奇,东瞧西望,在柱子上看到一个大匣子。匣子里挂着一个秤砣模样的东西,不知道啥高科技。这是贾府的西洋挂钟。

我去故宫博物院的时候,特别留意这玩意,款式繁多,做工精细。可见清中期,西洋钟表制造技术就已经相当发达。

只是民间普及钟表,还要再等200年。这么一看,我们的祖辈,也不比刘姥姥多见过什么世面。

神奇的一笔出现了。刚才那声儿,才是第一响,刘姥姥看时,又响了八九下。脂批有三个字:“细。是巳时。”

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我们取个中间值,10点。也就是说,刘姥姥天未亮出门,步行,大概用了5个小时。正好对应刘姥姥来前的话,“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

钟声刚落,小丫头来报,“奶奶下来了。”刘姥姥“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依旧人未到笑先闻,依旧前呼后拥。一声“摆饭”,丫鬟奴仆们慌忙伺候。

刘姥姥这边,也单独送来了午饭,“碗盘森列”,“满满的鱼肉”。

板儿是穷苦小孩,一见到肉就吵着要吃,刘姥姥一巴掌打过去。吃过饭,周瑞家的又交代几句,领着她来见王熙凤。

凤姐坐在炕上,屋内陈设豪华,凤姐冬天的衣着,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我注意到一个小物件,叫“银唾沫盒”。痰盂都是银的,其他就不用说了。

凤姐坐着,手里捧着手炉,用小铜火箸拨火灰。平儿站在旁边,捧着茶盘,上面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

太传神了。

我写红楼文章,经常会怀疑这件事的价值,就跟读唐诗一样,纠结要不要翻译?怎么才能向大家说明白那些微妙之处?

甚至有时候就想,大家不要看我的文字了,多读几遍红楼多好。因为我不确定,能把我感受到的东西也让你感受到。

比如这段。看似凤姐漫不经心,没看见平儿端着茶,也没看见刘姥姥已经进来了。

其实她都知道。

她是对平儿不满吗?不是。凤姐喜欢平儿,只要平儿不跟他抢男人,凤姐对平儿很好。

她就是想显示自己的威风,主子的款儿。我们后面还会看到,正是这种性格,成为她走向灭亡的动因之一。

写作上有个“冰山理论”,是指作者写出的部分,只是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

水面之下,蕴含更多的信息。这需要读者去想象,在脑中补全。写一个人物的一个小片段,能看出这个人的大段过往。

《孔乙己》是短篇,我们却能从中看到他整个人生。闰土对迅哥儿喊一声“老爷”,只两个字,他二十年的经历就扑面而来了。

冰山理论以海明威发扬光大,但并非他独创。这是好小说的共性。

脂评一直说红楼是“不写而写”,多指寓意角度。其实在写作技巧上也一以贯之。“不写”的部分埋在水面之下,需要读者自己探索。

05

见凤姐满面春风,刘姥姥纳头便拜。凤姐赶紧让周瑞家的搀起来。

凤姐才二十来岁,刘姥姥七老八十,俩家连过宗就存在老幼秩序。让一个老太太给晚辈磕头,确实不符合“诗礼簪缨之族”的礼数。

凤姐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人,说你们弃厌我们。不知道的,说我们眼里没人。

刘姥姥赶紧解释,“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买不起东西,来了净给你丢脸。

(凤姐说):“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做个穷官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凤姐不是一向炫富吗?怎么哭起穷来了?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人人都有炫富心,只是或多或少。但炫富逞强,往往只对同一阶层的人。

遇到比你穷数倍的人,或比你强大数倍的人,都用不着炫。反而适当的哭穷、示弱,更能拉近双方关系。

接着,凤姐问周瑞家的,刘姥姥这事“回了太太没有”。周瑞媳妇说,等你指示呢。凤姐说你去问问吧。

因为刘姥姥是王家老亲,事关长辈,怎么接待,必须征求王夫人意见。可见凤姐办事之周到。

周瑞家的回来,传王夫人的话,说让凤姐看着办,要是刘姥姥有啥需要,只管告诉凤姐,都是一样的。

刘姥姥不敢直说目的,还在说客套话。周瑞媳妇提示她:“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边说边使眼色。

刘姥姥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说正事。刚开了个头,小厮来回话:“东府里小大爷进来了。”这段有深意,我们等会再表。

小大爷贾蓉走后,刘姥姥“心神方定”,继续对凤姐说,我今儿带了你侄儿来,是因为家里揭不开锅了,“连吃的都没有”。眼看天儿又冷,日子更艰难,这才投奔你来了。边说边推板儿。

凤姐何等聪明,一听就明白:别说了,我知道了。然后吩咐下去,再送来一桌饭菜,让刘姥姥带着板儿回东间里吃。

趁这工夫,凤姐把周瑞家的叫出来,说,你刚去问太太,怎么说来着?周瑞媳妇又把前前后后说了,并强调王夫人的意思,叫凤姐“自己裁度”。

其实王夫人的话刚才已经说过了,是当着刘姥姥的面说的。可见凤姐不放心,再让周瑞媳妇单独说一遍,周到,缜密,还能看出凤姐在王夫人面前是多么小心翼翼。

刘姥姥吃过饭,双方再次谈话,都已明朗。又一番客套,凤姐说出了那句红楼重要金句:

“(贾府)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

第二回冷子兴有言:“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小说里的贾府已是末世,大厦的梁柱已经锈迹斑斑。但冷子兴毕竟是外人,看得出“萧疏”,却体会不到“艰难”。刘姥姥一介村妇,更不会相信贾府会艰难。

只有当家人凤姐,才有切心体会。

刘姥姥听到这里,原以为没戏了,“心里便突突的”。凤姐却说,正好昨天太太给我的丫鬟们做衣服,给了二十两银子,你要不嫌少就拿去吧。

刘姥姥高兴坏了。之前说过,二十两银子,够他们吃一年的。“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话都不会说了。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越说越不着调。

周瑞媳妇赶紧使眼色制止。凤姐让平儿拿出银子,又多拿一串钱,全给刘姥姥。

凤姐很照顾刘姥姥的尊严,说,这二十两就给孩子做件冬衣,那串钱用来雇个马车(姥姥来时应该是步行),天也晚了,就不留你们了,到家替我们问个好。

刘姥姥千恩万谢,跟着周瑞媳妇来到外厢房。周瑞家的说,你见了她咋不回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说句不好听的,“那蓉大爷才是她的正经侄儿呢”。言下之意,板儿算个哪门子的侄儿。

刘姥姥并不感到难堪,说,“我见了她,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哪里还说得上话来呢?”

临走前,刘姥姥拿出一块银子,要酬谢周瑞家的,周瑞家不差钱,没收。

刘姥姥感激不尽,度过梦幻般的一天,回家去了。

06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刘姥姥是谁的姥姥?

或许有人说了,这还用问?当然是板儿、青儿的姥姥。这么说当然没错。

但在我看来,“姥姥”这个称呼,还有更深的含义。

我们知道,这一回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后面还会二进,80回后还有三进。一部写豪门兴衰的书,之所以给这个农村老太太诸多戏份,是因为她非常重要。

来看细节。

这回里,刘姥姥跟着周瑞媳妇来到凤姐堂屋,进入堂屋的东间,书上写道:

这间房“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这句话有脂批:“不知不觉,先到大姐寝室,岂非有缘。”

“大姐儿”此时很小,还没有名字。刘姥姥第二次来,将会给这个女孩取个名字,叫巧姐。

所谓的“有缘”,是指日后贾府家破人亡,巧姐被卖到妓院,刘姥姥出手相救。

还是这回。刘姥姥初见凤姐,因为是求人接济,不好意思开口——“未语先飞红了脸”,但又不得不说:

“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

这句也有脂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什么叫忍耻之心?

自己太穷,到富裕的亲戚家开口要钱,这就是“耻”。还是开口了,是为忍耻。

正是这种忍耻的性格,让刘姥姥后来招了巧姐。

封建时代,女子一旦入了烟花巷,都难免凄惨下场,再过回正常生活几乎不可能。没有男人会娶一个烟花女子。

唐朝还算开放包容,不能娶妓为妻是写进法律的。薛涛,李娃,鱼玄机,这些青楼界头牌,什么都可以拥有,就是求不得一个婚姻。

明清更甚,杜十娘眼看就要走向婚姻,拥抱爱情,孙富只需对李甲说一句话,便能击碎她所有美好:

“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为妻!到那时进退两难,岂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下场!”

这风险也太大了。哪个男人担得起?

“娶妓为妻”,是家门大耻。

这等耻,刘姥姥也能忍。她救巧姐于风尘,又把她嫁给外孙板儿为妻。这才是“忍耻之心”。

相比于“耻”,刘姥姥更重恩义,重情意。

太虚幻境里,唱巧姐的曲子写道: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凤姐干不过不少坏事,但作为娘亲,她至少做对一件事,就是善待刘姥姥,给女儿积了阴德。

到三十九回,刘姥姥带着瓜果蔬菜二进荣国府,贾母见到她的第一句话,便是一个温暖的称呼:

“老亲家”

这不是客套话。

于情于理,刘姥姥女婿的王家,与凤姐的王家是连过宗的,且王夫人、凤姐这两代人还是认了这门穷亲戚。

也就是说,贾母是把刘姥姥当做“王家的人”来看的,还是王家的长辈。

这才会叫她“老亲家”。

巧姐的名字,命运,姻缘,都是刘姥姥的恩赐。危急时刻,刘姥姥充当了凤姐和巧姐的娘家人,是这对母女真正的靠山。

刘姥姥,是巧姐的姥姥。

这就完了?

还没有。我们再深入一层,看看刘姥姥在全书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红楼写人写事,喜欢两两对照着写,有的对照很明显,比如真与假、冷与热、这边办喜事,那边就要死人。还有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等等,都是对比着写。

但有时候,这种对比不太明显,可能要看很多遍才能发现,比如这回里的刘姥姥。

太虚幻境里,预言巧姐结局的歌词,还有一句非常重要: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把巧姐卖到妓院的,就是她的“狠舅奸兄”。“狠舅”是凤姐的哥哥王仁,即巧姐的舅舅。“奸兄”就是贾蓉,巧姐的堂哥。

这一回里,贾蓉来借玻璃炕屏,刘姥姥来寻接济,都是有求于凤姐。

多年以后,贾蓉卖掉巧姐,刘姥姥赎回巧姐。

一个忘恩负义天良丧尽,一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凤姐曾协理宁国府,为秦可卿操办丧事,劳心出力,实际上也是帮助了贾蓉。况且他们是叔侄,是血缘关系很近的一家人。

而刘姥姥,用书里原话说,只是“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

这种对照,才更震撼人心,令人唏嘘。

再看巧姐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鲜花着锦的时候,是看不到人心的,到处是笑脸,是逢迎。只有落了难,才能体会世态炎凉。

贾蓉是人性之黑暗,刘姥姥是人性之光明。

这又落到红楼梦的大主题上,也是曹公切身之痛。君、父统治下的男权社会是肮脏不堪的,光明在女性身上。所以才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清爽”,男人“浊臭”。

刘姥姥,这个满身尘土、言行粗笨的农村老太太,将给贾府儿孙最后的关爱。

我们当然可以说她是在报恩,但是她对巧姐的恩,要远远大于凤姐对她的恩。天上为宝玉掉下个林妹妹,也给巧姐掉下个刘姥姥。

刘姥姥是母性光辉的代言人。

哎……写到这里就觉得好可惜,80回后看不到了。可以想象,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或许还有四进)将会是多么曲折的文字。

一个农村老太太,要对抗“狠舅奸兄”,对抗青楼,对抗世俗偏见,甚至对抗她女儿女婿两口子……

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

我花这么多笔墨写刘姥姥,是想让大家知道,刘姥姥这个人物,是一个超级大伏笔。

这回里,在“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下面,也有脂批:

“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红楼梦是一片山脉,沟壑纵横,峰峦林立,曹公动不动还造一些云雾。

一条脉络,往往要延伸到千里之外才能看到全貌。如果我们现在不留意这些不起眼的脉络,就不能知道全书,看的还是半部红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入戏,再出戏;小处在,再大处看。才能接近红楼真相。

07

现在,聊聊贾蓉和凤姐这段。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可能听过一种猜测,凤姐和贾蓉关系暧昧。

粗心一点的,甚至把焦大那句“养小叔子”的骂,对应在凤姐和贾蓉身上。

还有的,可能是受87版电视剧的影响,剧里这个桥段,凤姐贾蓉说话像调情,眉来眼去,眼部还用特写,恨不得铺满整个屏幕,很容易让观众多想。

我读红楼的宗旨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证据不足,不能乱猜。但这段对话分明又怪怪的,很不好解释。简单说下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先来看故事经过:

刘姥姥刚要说正事,二门上值班的小厮来报,说贾蓉来了。

“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夭矫,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贾蓉很帅,很年轻。

贾蓉对凤姐说,他父亲让他来求求婶子,把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借去用用,因为“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

凤姐说你说晚了,昨天已经借给别人了。贾蓉当然不信,开始赔笑讨好,“在炕沿下半跪着”,说婶子要是不借,我回去就要挨打了,“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

凤姐笑了,说,怎么我王家的东西就是好的?你们家这类东西也多的是,怎么偏用我的。

贾蓉全程赔笑:“哪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答应了:“碰一点儿,可仔细你的皮!”

然后命平儿带着贾蓉去库房里拿。贾蓉刚出门儿:

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

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神,方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方慢慢的退去。

要理解这段插曲,需要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红楼梦的叙事技巧。

前面说了,红楼写人物,是“画家三染法”,一层层渲染,才出来一个丰满人物。那叙事呢?叙事也是。

我们常见的小说叙事,是逐个写,说完一件事再说下一件。作者好掌控,读者没负担。

但红楼的叙事,是严格按照时间推进来写的。正在进行A事件,但作者会告诉你,B事件,C事件也在进行。最神奇的是,每个事件的结果,都是由人物性格决定的。

红楼不是历史,为什么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呢,就因为它做到了艺术上的真实性。

张竹坡评《金瓶梅》,有过一个神级感受,他说:

“读之,似有一人曾亲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

红楼写法神似金瓶,这句评论用在红楼上也完全合适。红学界一直有“曹雪芹自传说”,就是因为它太细太真实,真实到不敢相信它是编出来的。

如果还不太理解,可以看看电影《疯狂的石头》,三四伙原本毫不相干的人,是怎么产生交集的?片中有个隐藏的东西,叫做时间。

我觉得主创人员对“时间”的理解特别深刻。要把好几方势力纳入到同一个冲突里,只有时间。

人可以去改变任何事,也可以放弃任何事,唯独不能干涉时间。原本离奇的故事,也因时间的存在而有了合理性。

回到红楼。

这一回是第六回,原本刘姥姥是主角,为什么突然插入贾蓉一段呢?

很简单,只要我们把第七回连起来读,自然就能明白。

本回一大早,刘姥姥从家出发,达到贾府是上午10点。

午饭后刘姥姥告辞。根据凤姐说的,“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古时行路难,还是冬天,刘姥姥就算坐马车,到家也擦黑了。可以推测,刘姥姥离开贾府大约是下午两三点钟。

第七回是接着第六回写的,严丝合缝。第一句话便是:“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上来回王夫人的话。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

然后就开始”送宫花周瑞叹英莲“一场戏。大家记好时间,送宫花应该发生在当天下午3点到5点之间。

“至掌灯时分”,凤姐来给王夫人回报一天的工作内容。顺便说了一件事:

“今儿珍大嫂子来,请我明儿过去逛逛。”

到这里,这一天才算结束。

第二天就是第七回后半部分的故事,宝玉见秦钟,焦大醉骂。这个下篇再聊。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贾蓉来凤姐这里借“玻璃炕屏”的原因,是因为“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要紧的客人,就是秦钟。秦可卿的弟弟,贾蓉的小舅子。

看到没。刘姥姥的故事正在紧锣密鼓,鼓点骤停,后台蹿出一个贾蓉。观众自然会有那么一点突兀,不明所以。

但是作者却不动声色,等刘姥姥谢幕,“玻璃炕屏”就派上用场了。那是另一场戏的道具。

事实上,这一天发生的事不止这些。还有甄宝玉家送的礼到了,临安伯老太太的寿礼已筹备好了。(你看,这又是后续故事的伏笔)

贾蓉找凤姐的原因我们知道了,再说第二个问题。

08

第二:贾蓉和凤姐的对话。

现代人,尤其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读红楼,最大障碍不是文本,而是对文字之外的时代背景、风俗习惯的隔阂。

古时,市井阶层和贵族阶层礼仪门风大不一样。所谓“礼不下庶人”。市井人物粗粝,烟熏火燎,礼教限制很少。

现在中国的乡村,往往是几个家族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繁衍,然后自然聚集的群体。甚至一个村庄同一个姓,往上推几代,都是兄弟叔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正襟危坐一本正经,而是各种说笑,玩笑,期间还夹杂着一些土味儿幽默。

某些对话,如果翻译给一个外国读者,他会觉得对话双方有猫腻,不正常。但其实什么也不会发生。那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特有对话。

看这种对话,不能光从字面看,要放在那个环境里看。

就像我们读西方文学,一个男人怎么能当着人家老公的面,挽女人的胳膊,亲女人的手呢?

我想说,王熙凤和宁国府一众人的关系,就带有传统乡村社会的特征。她对尤氏,对贾蓉,说话毫不客气,单纯从文字看甚至是冒犯。

凤姐和贾蓉这段对话里,把这种关系体现得很彻底。

贾蓉是侄子,晚辈,又是来借东西。他的姿态是小心翼翼:“求求婶子”,“在炕沿下半跪”,“可怜侄儿罢”,“开恩罢”,极尽卑微。

可能有人会说,都是一家人,借个东西有必要这样吗?那得看找谁借,找宝玉、探春借就不需要这样,找凤姐借,就得这样。

当然,这不是真卑微,而是礼节性的。是一个懦弱而蔫儿坏的晚辈,在讨好一个强势而精明的长辈。

再看凤姐:先是光明正大撒谎,借给别人了。同意后,又警告贾蓉,若碰坏一点儿,“仔细你的皮”!

贾政训斥宝玉都是这么说的,这是长辈训话金句。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凤姐骂贾蓉:“放你娘的屁”。意思一样,不必往男女方面猜想。

至于贾蓉出门后,凤姐让他回来却“欲言又止”。现在就很好解释了。

凤姐现在是荣府CEO。虽然宁国府不归她管,但她权力欲旺盛,嗅觉灵敏,贾蓉一说要“请一个要紧的客”,凤姐下意识就想,哪个客这么要紧?他是谁?

宁荣本一家,还有什么客是凤姐没见过的?她好奇。

关于这一点,前面周瑞媳妇已经告诉我们了,她对刘姥姥说的话:“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也就推过去了,都是这凤姑娘周旋迎待。”可以说,这是凤姐的“职业习惯”。

那贾蓉返回来了,凤姐为什么不问清楚呢?也很简单,因为有刘姥姥这个客在,要问清楚,得花不少时间,有失待客之礼。

这一点,曹公也给我们铺垫了。

贾蓉来之前,凤姐接待刘姥姥,有许多管家媳妇来回话,凤姐说:“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若有狠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

“有事,晚上说”,凤姐对管家婆子如此,对贾蓉也是如此。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凤姐给王夫人汇报工作,就说“今儿珍大嫂子来,请我明儿过去逛逛”。

珍大嫂子(尤氏)是贾蓉的妈(非生母)。可以猜想,在刘姥姥辞别之后,宁国府的女主人尤氏,亲自来邀请凤姐明日过去。

凤姐“欲言又止”,不是有什么猫腻,而是她“忽又想起一件事来”。

从这句话看,“忽然”想起的事,肯定不是私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应该跟宁府来客有关。凤姐是因为这个才叫住了贾蓉。

再用常识想想,以凤姐之聪明,心思之缜密,如果二人有私情,怎么可能当着众人的面表露出来?

凤姐不是花痴,不是小女人,不是一见到美男就智商掉线的傻白甜。况且,很难想象贾蓉是他的菜。

另外还要知道,古代贵族男女有私情是大过,如果是婶子和侄子有私情,那可是天大的事,搞不好要出人命的。秦可卿不就是为此丧命的嘛。

我的看法是,凤姐与贾蓉这场对话,都算正常。至少在现存的文本里,看不出二人之间有猫腻。

最后,我想说一下这个桥段的另一个作用。

大家发现没有。秦钟是贾蓉的小舅子。既然小舅子来,那么请客、布置等一干事,应该由贾蓉张罗才对。他已十七八岁,成家成人了。

可是贾蓉说了:“我父亲打发我来求求婶子”,如果借不到玻璃炕屏,“又要挨一顿好打呢。”

贾珍这个公公,怎么如此重视儿媳妇的弟弟?家里那么多炕屏不用,非要借个更好的,借不来还要打儿子?

关键是贾蓉竟不敢有一丝反抗,战战兢兢,低声下气求婶子。为什么?

因为从这个桥段开始,就要一步步写这对父子了。贾蓉的窝囊、没主见、麻木,贾珍的无耻、暴君式父权,形成这一对畸形的父子关系。

贾家那些惊世骇俗的丑闻,大厦将倾的开端,就从这一段,不动声色的上演了。

下回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出场华丽丽,戏份却很少,贾府三春只是用来领便当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9: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凤姐生日+】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凤姐庆生,竟然是她人生转折点!一场宴会各种暗流涌动,勾出无数倒霉“礼物”
where5
2023-10-27 发表于四川  |  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凤姐生平最神奇的一天:登上家族地位顶峰,却输光了人生的全部

图片

凤姐在红楼梦前半部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有家世、有靠山、有颜、有权、有钱。有老祖宗宠、有姑妈罩、有丈夫拿捏,还有得力心腹帮衬。古代女人所渴望的一切,她都有。

可惜世事瞬息万变。从花团锦簇到一地鸡毛,未必需要什么过渡,上天往往连个招呼都不打。

四十四回,凤姐过了个非常特殊的生日。她得到了超越礼教的殊荣,在家族地位上,站到了顶峰。

不过也恰恰在这天,她输光了人生的一切。

01 特殊生日
凤姐的生日宴有多特殊呢?

贾母让全家为她凑份子,绝不是因为缺钱,也不仅仅为取乐。真正的目的,是为凤姐立威!

其实就是强制性的要求全家人都仰望着凤姐。就像仰望、尊重贾母本人那样。

请注意,是全家!其中包括了凤姐的长辈,以及很多资历高于凤姐的老奴。

而且在交钱问题上,表面看一视同仁,实则有针对性。哪些人平时不服凤姐,贾母就专盯着她们,专放她们的血。(其中详情,卓语会另文解读)

图片

后世读者被所谓的“生活乐趣”给迷惑了,以为这是一场玩乐。殊不知那是礼教社会,凤姐再威风,终究也只是个孙媳妇,不可逾越的规矩太多了!

平时她得小心应付各路姑婆,这天却理直气壮享受她们的血汗。

平时她连饭桌都不能上,甚至连坐个脚踏、喘口气的资格都没有。这天却可以高坐首席,接受全家老小敬酒。

你以为老的没敬她?不!

贾母不时吩咐尤氏等:“让凤丫头坐在上面,你们好生替我待东,难为他一年到头辛苦。”

请注意哈,贾母说【替我待东】,就相当于贾母亲自招待凤姐。

尤氏答应了,又笑回说道:“他坐不惯首席,坐在上头横不是竖不是的,酒也不肯吃。”贾母听了,笑道:“你不会,等我亲自让他去。”

看看,贾母真的要亲自上阵哦!

这是啥规格,啥待遇啊?在礼教社会简直匪夷所思。

图片

总之,这是一场大操大办的宴会,一场打破常规的宴会,无限抬高了凤姐的家族地位。

古代女人在婆家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殊荣,凤姐得到了。这天的她如众星捧月,如山顶之狮,俯瞰着争相讨好献媚的芸芸众生。

多年来日以继夜的操劳,在这一刻都值了!

在某个瞬间,凤姐甚至恍惚觉得自己就是贾母。听到尤氏说:“乖乖儿的在我手里喝一口。”她说:“你要安心孝敬我,跪下我就喝。”

你看,她要求尤氏拿出【孝敬】的姿态。其志得意满,可见一斑。

其实凤姐向来睥睨天下,如尤氏这种“愚妇”,她何时看到眼里过?只不过平时碍于小辈身份罢了。

图片

02 诅咒式开场
红楼梦秉承了最深度的悲剧主义。每当某人发展到最鼎盛时,得到最高荣耀和光环时,就是地动山摇、地基坍塌之时。

凤姐的下坡路,就始于这天。

这天她貌似得到了一切,但事实上是失去了一切。可以说,是她生平最倒霉的一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宴会众人。

凤姐管家辛劳,真正打心底感谢她的,只有贾母一人。其他人或嫉妒,或不屑,或无感,或怨恨。

国人对实干者永远持最苛刻的标准,不挑你毛病就谢天谢地,还想让大家感恩吗?

更何况,凤姐自身有很多缺陷,其格局、眼界、作风都不足以服众。

在这种情况下,如此高调的生日宴,只会再一次折损凤姐的福报,拉低口碑,积攒怨气。

尤氏笑道:“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象今儿这样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丧两钟罢。”【庚夹:闲闲一戏语,伏下后文,令人可伤,所谓“盛筵难再”。】

凤姐居高临下对待尤氏,尤氏能不给她点颜色看?

即便贾母在侧,尤氏照样怼了她一通,用了诅咒性词语【灌丧】!

古人在特殊日子里,很讲究“意头”。主持人尤氏偏偏一上来就踩雷区。

脂砚斋批语说【盛筵难再】。是啊,凤姐的好日子到头了,尤氏就是来发丧榜的。

尤氏的态度,无疑代表全家姑婆。凤姐终究是德不配位,大家不过是为贾母面子,捏着鼻子捧她。

没人真心爱她,也没人相信她有什么光明未来。

换句话说,人人都在等她摔下来的那一刻!

图片

03 惩罚性敬酒
凤姐儿见推不过,只得喝了两钟。接着众姊妹也来,凤姐也只得每人的喝一口。赖大妈妈见贾母尚这等高兴,也少不得来凑趣儿,领着些嬷嬷们也来敬酒。凤姐儿也难推脱,只得喝了两口。

尤氏根本不是敬酒,而是灌酒。一旦她开了头,其他人就有样学样。

毕竟,人人都为你捐了钱,这会儿灌你一口酒不过份吧?

果然,世上每个“好处”,其实背后都有标价。

表面上敬酒,实质更像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集体讨伐。

鸳鸯等也来敬,凤姐儿真不能了,忙央告道:“好姐姐们,饶了我罢,我明儿再喝罢。”鸳鸯笑道:“真个的,我们是没脸的了?就是我们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儿呢。往常倒有些体面,今儿当着这些人,倒拿起主子的款儿来了。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说着真个回去了。凤姐儿忙赶上拉住,笑道:“好姐姐,我喝就是了。”说着拿过酒来,满满的斟了一杯喝干。鸳鸯方笑了散去,然后又入席。

再威猛的人也挡不住群攻。轮到鸳鸯来敬酒时,凤姐的伶牙俐齿全没了,骄傲态度也早玩完了,只剩下求饶。

求饶,恰恰也印证她俩平时关系不错,一般人哪有资格令凤姐服软?

鸳鸯是贾母的人,平时关系又好,有这么多前提做保障,这天也没放过凤姐。这就是环境和气氛的作用力。

鸳鸯又是个代表性人物。作者通过她暗示出:

即便平时的好友,这天对凤姐也不利。谁让她是个显眼包呢?

图片

04 自毁长城
凤姐喝的身体极度不适,这状态尤氏看的很清楚,但她不会关心凤姐。

满屋子人谁都不会关心她。当她逃离时,只有平儿跟过来。

前文我解析过:丫鬟的酒席在【窗外廊檐下】,和主人不在一处。况且凤姐从后门溜走,不路过平儿那里。

可见,平儿根本就没好好吃饭,一颗心时刻都系在凤姐身上。

这是个很深刻的画面:宴会为凤姐而设,人群熙熙嚷嚷、觥筹交错,而真心在乎凤姐的只有一个人。

更可悲的是,盛怒下的凤姐没什么本事克敌制胜,唯一的本事只会伤害平儿。

仿佛把平儿往死里踩踏,自己就能收获安全感和优越感。

图片

世上最可悲的事是什么?是辜负真爱,是让爱变成了痛。

生日当天遭到丈夫劈腿,固然可气;遭到丈夫诅咒并追杀,固然可恼,但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都没有失去平儿的损失大!

是滴,其实从这天起,凤姐就失去了平儿。实质上失去了。

如果平儿始终赤胆忠心扶持凤姐,如果凤姐能珍视这份力量,两人合心,何至于后来混的一败涂地?(原著有多处伏笔,凤姐后来被休、被全家羞辱)

凤姐打平儿几巴掌似乎很容易,她哪里知道,这是自毁长城啊?

详情参看前文《宝钗'安慰'被打的平儿,平儿会感激她吗?不!从此结下不解之仇》

图片

05 夫妻翻脸
贾琏这天唱了一出奸淫狗盗的大戏,毫无疑问应该受到谴责。

可是为什么恰恰发生在凤姐生日这天呢?又为什么发展成追杀呢?

其实这是夫妻矛盾长期积攒的总爆发。

在那个时代,贵族爷们都以淫乐为人生标配,贾琏的性欲还格外的强(书上明写过),而凤姐硬要严防死控,连平儿都不肯让他沾一沾。

你会发现,全书一切贵族男性里,贾琏偷食的品位似乎最低。

其实哪里是他审美档次低?是好点的女人,他根本摸不着啊!

有凤姐在旁,但凡是个正常人,谁敢靠近贾琏?只剩下死鱼烂虾了。

图片

凤姐不懂人心,更不懂男人,她只一味的逞强。贾琏平时让着她,但是每退让一步就积攒一份不满。

这天凤姐坐席,贾琏心想:以她的性格,还不知如何显摆呢,哪里会回家?

酒后的他百爪挠心,无处发泄。后面的故事不都顺理成章了吗?

当贾琏举剑杀来,那正是上天给凤姐的信号:杀身之祸已经不远,你再不改变,前方就是悬崖。

可惜凤姐怎么会理会这种信号?她只愿沉迷在短暂的优势状态里。

“一从二令三人木”,二令就是冷,人木是休。贾琏最初对凤姐唯命是从,鲍二家事件是转折点,标志着贾琏从此对她感情尽失、仇眼相对。

而在古代,女性失去丈夫的支持,不就像房子失去地基一样吗?离轰然倒塌还远吗?

详见《一从二令三人木,凤姐的婚姻悲剧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图片

06 下人背叛
在捉奸之前,凤姐还跟两个小丫鬟交了手。

两个丫鬟都是凤姐的手下,是她亲自调教的啊。

结果呢?全都背叛凤姐,都和贾琏一条心。若非凤姐死命恐吓,那小丫鬟还绞尽脑汁的护贾琏呢。

这说明什么?说明凤姐连自己的小院都管不好!

靠暴力镇压得到臣服,全是假象。凤姐管家是辛劳,但全是无用功。她所取得的一切业绩都危脆如纸,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打回原形。

贾琏虽然不完美,但他比凤姐更得人心。很多下人真心拥护他。甚至连平儿,后来也是如此。

凤姐每天调配三军,指点天下。其实呢?连身边奴才都不曾收服,多大的讽刺啊!

两个小丫鬟可不白写,她们印证了凤姐的群众基础一塌糊涂,代表了她的管家威信全面崩塌。

图片

07 宝玉祭奠
以上这些倒霉事是明的,还有一桩暗的:宝玉祭奠金钏。

这桩暗的,反而作用力更大,意义更深远。因为宝玉是全书的核心。他是绛花洞主,是一切女子的保护神。

即便在贾家,他也是核心人物。他不来,贾母就心焦不已,宴会根本无法开席。

凤姐这边过生日,宝玉那边穿素服去祭奠死人。多么不和谐的信号!

这天竟然也是金钏的生日,怎么这么巧?

金钏伺候王夫人多年,凤姐也替王夫人干活。王夫人自称金钏“跟我女孩差不多”,凤姐不一样吗?

卓语曾对金钏投井写过多篇解读,为什么?因为她的影射意义太强大!

作为当家主母的首席大丫鬟,被一巴掌打进井里,世人竟然只当是意外,看不到那巨大的、惊人的残酷性:

跟着王夫人干的人,最终都将被生吞活剥、被投井填坑!

对待下人和干将,凤姐暴力镇压固然很蠢,但比之王夫人吃人不吐骨头的阴狠,还好得多呢!

宝玉祭奠金钏,就等于祭奠凤姐。

凤姐和宝钗,都和金钏互相影射。金钏为她们提前作了演示,但她们不会看懂,更不会醒悟。

当社会制度存在层层碾压、层层欺诈时,人间就一定有层层悲剧。每个制造悲剧的人,再成为另一个悲剧链条上的棋子。

人,生为万物之灵,聪明不用于幸福,多数用在了自戕自害上。

图片

08 小结
这天不幸的信号还有很多。比如宴会演的戏曲《荆钗记》、娘家送的寿礼滚了一地、周瑞儿子故意造反、鲍二家的吊死......

(限于篇幅,不能全部解读)

每一桩事都是强力音符,都标志着凤姐生命某一部分的毁灭或坍塌。

曹公写凤姐真是写到了极致!她的任何方面都被刻画得如此丰满,360度无死角的刻画。

凤姐的悲剧不是她自己的,是整个贾家的。也是一切痴心妄想追求繁华者的。

我曾经解析过:元春省亲是她最高光时刻,省亲之后的她就身陷困境,难以自保。后人臆想的什么怀孕啊、什么庇护贾家啊,根本不成立。

我还解析过:金玉良缘成功之时,就是宝钗失去一切之时,也是王薛两家土崩瓦解之时。

这些结论都有依据。看懂凤姐的悲剧,自然就明白了。

其心不正,其德不配,其福必殃!

图片

红楼梦缺失后40回是红迷的巨大遗憾。但事实上,这本神奇的书,能看懂一回就够了。

凤姐在后40回将经历什么,曹公早已剧透的清清楚楚。生日宴上每个点滴,都是凤姐未来命运的剧透。

谁爱她、谁恨她,谁是她唯一保护伞,谁给她致命一击,曹公都告诉了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宝钗'安慰'被打的平儿,平儿会感激她吗?不!从此结下不解之仇
下一篇: 贾母的快乐外交:一场凑份子动员会,狠狠整治薛姨妈、敲打众刁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王熙凤此生最大的债主?所向披靡楚霸王,也难挡血亲压榨
where5
2021-11-07
图片

卓语写凤姐的文章不多,并非我不喜欢她,是原著里的她被塑造的过于鲜活深刻,深刻到一提到她,就令人心口隐隐作痛。
她是巾帼里的豪强,脂粉堆里英雄,一个活脱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楚霸王。当力拔山兮的英雄,被命运击垮四面困囚时,怎不令人无限唏嘘!
这个至美至艳、至刚至强、至成至败、至真至狠的传奇,到底败给了谁?
当然,每人个的悲剧说到底都是性格使然。但性格总要遇到特定的缘,才发挥了作用。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出现一个或几个人,在最关键的环节上左右了我们的方向。
纵观凤姐这一生,谁在左右她呢?是王夫人。
所以,撕碎她生命的始作俑者,就是王夫人!
01 血缘至亲
王夫人跟凤姐本是血缘至亲,她是凤姐的亲姑姑。

王家在京中只有两房,是王子腾和王子胜,这两人有实力却没爵位,可见是后起之秀。

王熙凤的爹,无名,是王夫人的大兄,就是他承袭了王家的爵位。

王熙凤是长房嫡出的女儿,论出身资质,跟王夫人旗鼓相当。如果不选贾府,她的婚配市场还广着呢。

图片

02 借用管家
王熙凤为什么会嫁给贾琏?要知道,贾琏原本只捐了个芝麻小官,那也是为了社交面子。其实他无产无业无爵无工作,四大皆空的啃老青年。

虽然书中把四大家族说的貌似多热络,但历史真实情况是,贵族嫁女从来都不简单。每个女儿都能开疆拓土,很多时候比男儿更重要。因为每一桩联姻都在扩展资源。

凤姐出嫁时,王家不但不败落,反而出了后起之秀王子腾兄弟。加上凤姐那么优质,不是无处拓展啊,不需要包销给熟人。

纵观历史,嫁多女进一门,都是因为男家的实力太壮。比如皇家或王府,那就不惜血本,多嫁去几个以防万一。

但贾府没这实力。如果曾经有点吸引力的话,也是钱。

见网上常有人说,四大家族最有钱的是薛家。王夫人推崇金玉良缘,要靠薛家拯救贾家呢。我的天啊!曹雪芹要哭晕在墓里。

其实作者用了很多细节来告诉大家:贾家曾经权倾天下,积累的资产最多。

如果说王家薛家有钱,那是跟无产阶级大众比。跟贾家比,他们连小指甲盖都算不上。

在《鸳鸯抗婚只是桃色事件?不,那是荣国府的一场大地震》文中,卓语详细盘点了荣府的资产情况,也介绍了长幼两房的资产纠纷。

王夫人为何嫁给了没继承权的贾政,这事无法考证。反正结果就是,她占据着本不属于她的资产,殚精竭虑一辈子,日夜思考如何延续自己的控制权。

越是不属于自己的,一旦拥有了,就越执着。

王夫人嫁进荣府时,贾家很多方面还如日中天,王家算高攀。可凤姐出嫁时,情况已大不相同。加上王家本就嫁过一个了,从任何角度看,她的婚配都很诡异!

更诡异的是,她嫁进荣府却不住在贾赦家,把一切心血都用在了贾政家。

宁府丧事借用她,邢夫人很谦让的把借人权推给王夫人,等于主动放弃家长权。这算正常吗?

不!在封建社会,公婆才是自己的家长,丈夫才是自己的老板,子嗣才是自己的保障。凤姐经营过哪一项?

为什么不经营?因为没空啊!

精力都花在贾政家,对自己有何益处?

管家过程中当然会有灰色收入,可那终究是暂时的!攒再多的钱,在那个时代也无法卷钱跑路,终究要在公婆丈夫那里立足一生。

从这个角度,你就知道凤姐是得不偿失。她在借用管家的路上越陷越深,把自己的立足之地彻底忘了。又或者,从来就没知道过。

图片

03 凤姐之误
把以上的背景弄清楚之后,你是否悟出点什么?

1、凤姐跟贾琏的联姻,一定是王夫人力主撮合的。目的是为自己百年管控大计,给自己找个可信赖的助手。

2、凤姐无法嫁给贾珠,除了有年龄差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贾政不同意。此前卓语著有《深度解析贾政夫妇:中国式婚姻,有多少难解之局》,贾政是坚定的文化路线者,李纨的书香门第才是他要选择的。

3、很可能就在贾珠挂掉时,王夫人动了琏凤联姻的心思。贾赦对此当然乐得接受,因为对自己大有好处。

4、凤姐一来便取代了李纨。王夫人用这桩婚姻,令贾政的路线落空,曲线战胜老公。令长幼两房取得平衡,缓和跟贾赦家的矛盾,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令贾母贾赦皆大欢喜,直线巩固自己的地位。

一箭三雕啊!高手高手高高手。

总之从各方面看,这桩婚姻的终极受益人,都是王夫人。

可凤姐呢?本来大好青春,优质门楣,嫁个自带产业的金主易如反掌。再以她的能干,努力经营成为当家贵妇,那才是正常人生。

她拿着上等玉材,甘做一颗朽木棋子,还遇到下完棋就当柴火烧的人。自己耗尽心血累成狗,把青春、前程、性命都赔进去,只为配合王夫人那点执念,为她添砖加瓦。

干嘛这么傻呢?她不是很精明的人吗?

这就问到问题的核心了:很多时候,人的精明可以战胜一切外在敌人,可以横扫千军所向披靡,但却战胜不了自己人。血脉关系,往往就是人最大的牵绊。

想凤姐待嫁之年,只是个小女孩。有亲姑姑的撺掇,有从小熟悉的环境,她当然觉得比嫁到陌生地方好。这是人之常情。

进了荣府,作为最低一辈的孙媳妇,靠着姑姑扶持撑腰,立马就能登临最高舞台,指挥千军万马。看着众人臣服、老公俯首的大好局面,她怎会不飘飘然、不越陷越深?

荣府长幼颠倒,一切都是混乱的。作者故意设计了这样的局面,就是说博弈时刻都在进行中,每个人的未来都难有定数。

图片

贾赦贾政两家最终如何分割资产,不可知。贾政家的儿媳妇选谁,不可知。王夫人何时不再借用凤姐,也不可知。

既然掌控不了每个变数。她就本能的相信和依靠王夫人这层血缘关系。走一天是一天,不管怎么说,亲姑姑胳膊肘不会往外拐,王家人的利益总是一致的。

她哪里会想到,到了一定时候,这位亲姑姑不仅能毫不留情的放弃她,甚至还先杀她祭旗。

我们姑且不论后期翻脸,只说凤姐的婚姻关系。她年轻气盛,懂什么人生,懂什么夫妻之道?可王夫人是老江湖啊,一辈子摸爬滚打,为什么不给她点提醒?

她非常清楚古代休妻的七出之条,凤姐已经全部触犯,这样行走在刀刃上,能有几日好?

平儿尚且能看出凤姐的误区,为凤姐叫屈不值得。王夫人不会连奴婢的见识都没有吧。可她何曾为侄女考虑过一丝丝?

不考虑就罢了,还要用这层血缘关系,无限的吊凤姐胃口,欺骗着凤姐卖血卖肉,直到把骨头都砸碎祭献给她。

也许很多读者并不明白凤姐经历了什么。让卓语带你细品这对姑侄的故事。

04 姑侄首秀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是第三回黛玉进府的一段,红迷们很熟悉,简略引用。

“月钱放过了不曾?”,这是王夫人在书中的第一句话。

一部大戏里,每个角色出场的首秀很重要,作者绝不会随便下笔。从黛玉进门已经很久,她没说过一句话,等到一张嘴先是问月钱,瞬间透露几层含义:

1、读者都知道凤姐敛财,其实她反而是个小巫,而且其手段都是继承王夫人(有绝对证据,本文不宜展开论证)。

论关心钱的程度,王夫人远超凤姐,但全都是暗写。或者这样说,写凤姐的敛财,全是小角度影射王夫人。

2、当别人都在谈亲情时,她偏要说钱。当大家都围着黛玉团团转,甚至凤姐亲自捧果时,她偏要上来打断。

其实她这么做就是因为看见黛玉受捧,心里烦得很,故意压凤姐的风头,借此显摆自己女主人的身份。

意思是告诉黛玉:这家的钱归我管。你搞清楚,在吃谁的饭。

3、在客厅里当着全家人问敏感话题,颇有盘查之感。这话题插的实在不合时宜,不适合这个场合、也不适合这群人。

这就反映出王夫人并不信任凤姐,更不可能尊重凤姐。她就把凤姐当棋子用,随时拉出来垫背,根本没有保护嫡系的感觉。

而这正是伏笔千里!到后期王夫人就不遮掩了,她将沦为弃子。凤姐人生最大的悲剧,从这个时候就初见端倪。

4、凤姐说“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都说主仆连心,长期合作共事的人,一件小事也能反映他们的默契。凤姐找不到王夫人说的料子,看似偶然,实则大有深意,两人不同心!

不仅对黛玉的态度不同心,在管理上、在一切问题上都不同心。

整体看这一回,姑侄两人立场和性格的巨大差异处处彰显。不仅三观矛盾,工作的职权也很矛盾。有权的不干事,消极怠工,干活的却没权。

图片

05 悲剧潜伏
曹雪芹不会重复写一桩事,如果写了,那就绝非两回,而是代表无数回。

王夫人盘查月钱,出现了两回。而且这两回都是当着众人,突击盘问凤姐。

三十六回里,王夫人忽然说赵姨娘缺了一吊钱。貌似多关心下属似的,可偏偏就是赵姨娘,常常被人骂的狗血喷头。这事她管过吗?

作者专门选了赵姨娘这个靶子,选的很绝!王夫人哪里是关心她啊,她关心的是钱,关心凤姐背着她捞了多少。

对这个家,王夫人只关心经济大权,不想管具体事物,乌糟事都推给凤姐。

物资都掌控在王夫人手中,凤姐没有任何决策权和参与权。但即便钱从凤姐这儿过一趟,她也不信任凤姐。

凭此两点,就意味着两人终将有利益对决。

凤姐对此却浑然不知,悲剧早就潜伏好了。

06 黛钗之争
第22回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叫了一个戏班子。演出完毕发生了小戏子事件。

“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 你们再看不出来。”

凤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你看脂砚斋有批语“明明不叫人说出”,意思是凤姐绝非打趣黛玉,而是另有深意。

细算年龄,黛玉和湘云的年龄,恰好跟小旦小丑一样。小戏子身世可怜,触发贾母的伤感——她心爱的两个孤儿宝贝,就算现在锦衣玉食,但未来命运到底如何呢?自己还能罩着她们几天呢?

很多慈悲,其实生于忧患和酸楚。贾母独有的心酸,只有凤姐最清楚!

凤姐既知贾母之意,又知其他人必定懵懂,或者装懵懂。她想替贾母给大家传个话,让大家心里有点数:不要阳奉阴违,苛待老祖宗的心头肉。

这件事折射出什么呢?贾母在荣府只有表面的尊贵,权柄早已架空。她的处境相当孤独落寞,要靠凤姐帮忙圆场,点拨那些装睡的人。

类似的事情,凤姐做了很多很多。但是,当贾母发飙时,凤姐一样会帮王夫人打圆场。

图片

比如元宵宴诘难袭人,其实是甩给王夫人的脸色,凤姐马上巧舌如簧化解冲突。说实话,贾母那么轻易地放过此事,全是给凤姐面子呢!

所以客观的说,在黛钗之争中凤姐没有掺杂私利,站队某方,打压攻击另一方。她只是做了一个主人应做的事,以客礼优待关怀黛玉。

在这个问题上,凸显出凤姐最美好的一面。即便对毫无价值的邢岫烟,她也能优待关怀,何况黛玉?

正因为凤姐管家,她才会这样。就算是借用,也要在其位谋其政啊!这是一个当家人,最起码应有的素质和胸襟。

反观王夫人,你就会觉得很讽刺了。

凤姐并没有卷入黛钗之争,大家都以为她站队黛玉,其实那是她的本分行为,是对弱者的关怀,也是对贾母基本的尊重,对家族面子和谐的维护。

凤姐充当和事佬,于公于私王夫人都应该感谢她。但是狭隘自私的她,只喜欢唯我独尊的局面。对凤姐劳心劳力所做的一切,她都心怀不满。

一言以蔽之:你是我提拔的,敢不效忠于我?走着瞧。

07 启用宝钗
凤姐为管家真的太拼命,导致几次流产。到了第55回那次流产,贾琏已有30岁,推算凤姐应该有28岁左右。这时候的她还没子嗣呢,带累贾琏都垫底了!

明眼人谁看谁不着急?

这次流产,是六七个月大的男婴。已经怀孕六个月的孕妇啊,流产前却在日夜不歇的忙过年,还是各个社交场上的大拿主角。王夫人关心过吗,管过吗?

她自己一动不动。李纨一个大活人,坚决排斥不用。就可着凤姐使唤。

很多人说李纨是寡妇,不能管家,这是典型的替王夫人开脱——等到凤姐倒下了,为什么李纨就能管家了?

清朝初期的满清贵族并不歧视寡妇,跟汉族大不相同。况且她们管的只是内宅事务,不用抛头露面。探春宝钗身为闺阁女儿,不也管家了?

所以李纨管家才是名正言顺。王夫人费尽心机的剥夺她的权力,因为按照继承制度,贾兰才是贾政的继承人。

是的!根本没贾宝玉的事。王夫人费心一辈子,可不是给李纨做菜的,所以她要扼制贾兰母子。简而言之,对上争、对下防,天下利益都是她自己的。

到了这次凤姐倒下,她就正式扶持宝钗上位了。这意味着,凤姐被榨的差不多了,剩那一口气也没啥价值了。

既然如此,这颗棋子就该扔了。

图片

08 拆台打压
到了71回,王夫人跟凤姐的关系已经进入冰点。

凤姐因尤氏而捆绑了两个婆子,邢夫人借此发难于阿凤。表面上看这是婆婆欺负儿媳的常见戏码,但深层看可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邢夫人不满意凤姐由来已久,为何到这时才发难?曾经谦让的把用人权推给王夫人,她不知道凤姐是谁的人吗?

她比王夫人年龄资历更久,你当真以为她傻到不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其实她随时都想看二房的难看,但她一定会挑时机的。

再看凤姐为什么捆绑了两个婆子,是周瑞家反复叫嚷挑唆导致的。

看,周瑞家的先给凤姐挖了个坑,邢夫人知道凤姐已经失势失宠了,借着这个坑就发难。

等凤姐真的面对危机,需要王夫人来卖个面子时,她不但一句好话不说,反而顺着邢夫人的谬论,又给凤姐加了一层羞辱。

可怜凤姐百口莫辩,真是里里外外不是人。

很多人说她们姑侄面和心不合,那是美化了,事实上是狼和羊的关系,王夫人没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压榨凤姐。到了不想用她了,就践踏着她的尸骨来显示自己公正,取悦长房。

在这件事里,从上层到下人,从宁府到荣府,所有牵扯到的人都给了凤姐意外一击。看似鸡毛小事,实则含义深远。

按照脂砚斋的剧透,凤姐后来就是墙倒众人推,被休之后,还被当做奴仆羞辱践踏。所以71回的故事是伏笔和预演。

很显然,80回后王夫人的家族地位丝毫不受减损,反而更加耀武扬威。按常理,她多多少少也能护着点侄女吧。

可惜,对冷酷到极致的人,你得用反常理去想。凤姐最后的惨状,一定包含着她的功劳呢!

图片

09 折断双翼
绣春囊出现后,王夫人为什么一口咬定是王熙凤的?凤姐好歹是大家千金出身,凭什么第一个怀疑她?就算怀疑,也应该是婉转细问吧,为什么直接炮轰?

凤姐是王家出来的女儿啊,有这样往自家脸上抹黑的吗?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常人所为。

那么,这位非常人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

要理解这个问题,你需要先串通很多背景。

1、出现绣春囊,是门禁出了问题。凤姐生病期间,谁负责管门禁呢?是薛宝钗。

也就是说,这件事的责任人是宝姐姐!

多插一句话:连引起贾母震怒的婆子聚赌事件,也是宝姐姐的责任,是她负责晚间治安的。以前别人管门禁时,出过这事吗?没有啊!

王夫人让三驾马车管家,根本目的是为扶持宝钗上位。如今搞成一地鸡毛,由不得恼羞成怒。

不过放心,她绝不恼宝钗,她只恨旁人,其中就包括了凤姐。她认为是凤姐不帮衬宝钗,甚至暗中作对,才造成当前局面。

2、抄检大观园、血洗怡红院,并不是王夫人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期跟贾母博弈抗衡,各种时机成熟后的一次总决战。

王夫人蛰伏忍耐,已经忍了十来年了。如今甄家倒台,贾府陷入空前恐慌。贾母的旧势力盟友逐个完蛋,她安置那些人都应接不暇,此时不就是最好的夺权时机吗?

详见:《红楼最毒隐忍:假装不认识长达六年,最终将其挫骨扬灰》

《晴雯六年职场路,满载人性痛楚:世间多少相聚,最后都成了不共戴天!》

但在清理运动前,一定要先摆平凤姐。因为她一直靠向贾母,在临近总攻之时,队伍里绝不能存在摇摆派。

如何摆平呢?很简单,高压恐吓。拿出一副盛怒的模样,一盆脏水泼过去,浇你个狗血喷头,你还敢得瑟?

如果说邢夫人怼丧,令凤姐极度灰心。那这次的炮轰就更严重了,凤姐能清晰的感受到死亡威胁。不要忘记,王夫人最后一句话是:

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竟然把性命放在脸面前面,什么意思,读者自行体会。

经过前后几次强力撞壁,金凤鸟彻底折翼。她躲是非还躲不及呢,还敢多说一句话?

以前很多事有凤姐给贾母透风,不管贾母是否有反应,王夫人都心有顾及。现在,什么都不必顾虑了。

图片

3、王夫人既然对凤姐诸多不满,为什么不撇开她,另找打手呢?

因为抄检大观园,是个极其丢人败兴、得罪人的事儿。

用宝姐姐?不用想了,她怎肯做冤大头。用李纨?那是个佛爷,她若去干,最后干成了交流会。探春呢?更不用想,看看她对抄检反感成什么样.......

OK,无人可用!只有凤姐,既有权威又肯办事。这最脏最臭的活儿,连狗都嫌弃,凤姐却没有嫌弃的权力。

她也嫌弃啊,不想干啊,但她已经被架在刀山上。

人人都有退路,只有她没有。就算用血肉之躯迎着大炮上,她也只能认了。

谁让她跟错了司令呢!

10 小结
三十六回里,王夫人房中有个小聚会,议论袭人工资之事。

凤姐才要笑,忙又忍住了,听王夫人示下。

凤姐正跟薛姨妈说笑,一眼瞥见王夫人的万年冷漠脸,赶紧忍住。你看,她跟任何人都能有说有笑,即便在邢夫人面前,都没有如此拘谨。

为什么偏偏是血缘最近的那个人,最陌生最疏远,让她活的最难受?这其中,包含着无尽的深意!

人一旦形成惯性,就很难用道理去解释。她从头到尾被王夫人吃定,最精明的人活出了最蠢的人生。

抄检中那些尴尬冲突,就不用详细解析了。只看结束后:

谁知到夜里又连起来几次,下面淋血不止。至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发晕,遂撑不住。请太医来.......
天可怜见!明明流产后遗症如此严重,应该静养的人,却被王夫人恐吓威逼加折腾。忍气吞声充当打手,四处碰壁替王夫人招骂。

哎.....这就是报应吧。她曾经给尤二姐的欺凌,如今都回到自己身上。

然而反观王夫人,她这姑姑到底安的什么心?凤姐欺凌尤二姐,因为是情敌。她对凤姐如此狠心,却为了什么?

她和黛玉的关系,人们众说纷纭,有说性情不合的,有说黛玉身体不好的,有说贾敏给她留下阴影的.....

都很会替她找理由啊。可惜不是曹雪芹的意思!作者要告诉大家:没有理由。

她讨厌的人,要害;喜欢的,也要害;最亲最近的人,一样害。

凤姐最终被休,承受了莫大的耻辱,下场比死更惨烈。而王夫人却深藏锋刃,借用凤姐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然后再用宝钗无缝衔接。

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无论牺牲多少人、践踏多少尸骨,在所不惜。

有人活着总能自利利他,有人却害人害已。不必找理由,如果心存善良,即使敌人也能感受到善良,何况是亲人。

回头再看凤姐的画卷,画着“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那冰山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劫。凤姐这一生最大的劫难是王夫人!

是她给了凤姐舞台,但不是要成就她,而是把她架在冰山上,活活冻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0: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贾蓉+王熙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凤姐夜约贾蓉,气氛极度暧昧,俩人真有私情吗?曹公如此刻画婶侄关系,有何寓意?(解惑)
where5
2023-11-29 发表于四川  |  1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01令人疑惑的名场面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贾蓉的婶子,在礼法森严的古代,本应该没多少交集的。

但凤姐很特殊,有关她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她和贾蓉绝不是普通的婶侄。

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贾蓉也在此时首次登场。

按照古代礼法,即便是快入土的老妪,也不能见外姓男人。所以当贾蓉进来,刘姥姥慌成一团,恨不得找地洞钻进去。

然而凤姐根本不当回事,她认为刘姥姥不用回避。


接下来,贾蓉的表现也很劲爆。他当着外人的面,就公然跟凤姐撒娇卖痴!

俩人经过一番打情骂俏式的讨价还价,终于把借用炕屏的事说好了。临到末了:

这王熙凤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请蓉大爷回来呢!”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王熙凤,听何指示。那王熙凤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我的妈耶!约他晚上来见,还【把脸一红】,贾蓉则【抿着嘴儿一笑】。


这都是啥意思啊?这哪里像正常的婶子、侄子啊?

知道正常的长幼辈应该什么样吗?

比如说宝玉,他从小在女眷里长大,似乎跟女性都格外亲昵。但事实上是有前提的。

第一个前提:不讲礼法的亲昵,发生在十三岁之前。后期他长大了,就很少有越轨场面。而贾蓉此时已经成年。

第二个前提:宝玉亲昵的对象只限于同辈,对待长辈却绝无失礼。

看看他如何去拜见邢夫人,礼仪何等周全,哪里会有轻佻之举?

古代男女有别,户姓有别,长尊幼卑。这么多的礼法,全被凤姐和贾蓉打破了!

快入土的刘姥姥尚知回避,凤姐却大模大样的,公然和侄子眉来眼去,这对比也太强烈了点!


02 清朝人怎么看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骂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其实你错了!我是站在古人的角度,替古人发言,毕竟小说原本是写给同时代人看的。

红楼梦初问世时,点评家们一致认为凤姐很淫。

比如对于第6回凤姐约贾蓉,清人是这样评价的:

张新之:现淫妇身说淫妇法,作者之心鬼也,魔也,佛也?

黄小田:一直说下去文章太直率矣,故小作波澜,又带写贾珍性情奢侈,凤姐、贾蓉神情暧昧。此书之妙,全在此等处。

陈其泰:妙语。淡淡数语而淫冶狎昵之态而满纸皆是。传神妙笔。


再比如第16回贾琏质疑贾蔷贪污,贾蓉就悄悄拉凤姐的衣裳。王希廉点评:

王希廉:贾蓉听见贾琏说“贾蔷可能在行”,即悄拉凤姐衣襟,凤姐亦即全意帮衬。三人情况何如,读者当自思之。


再比如第68回凤姐大闹宁国府,程高本里这样描写:

凤姐忽指着贾蓉道:“今日才知道你了”。脸上眼圈儿一红,及贾蓉跪下,凤姐扭过脸去,贾蓉说:“以后不真心孝顺,天打雷劈。”凤姐瞅了一眼,谇说:“谁信你!”又咽住不说。

请特别注意,这段文字只有程高本有,其他版本没有。而点评家们却都这段大加点评。

王希廉:此一段文字,隐隐跃跃,暗藏无限情事。如金鼓震天时,忽有莺啼燕语,又如一片黑云中微露金龙鳞爪。文人之笔,莫可端倪。张新之:其演蓉凤隐情,转属面子文字,原蓉凤隐情,作者每用隐而不隐之笔,绝不比写钗、玉之一味暧昧也。姚燮:私情如画。姚燮:瞅着贾蓉,欲说咽住,二婶娘情思未断。陈其泰:凤姐辣手利口,色色出人头地。尤氏受凤姐如此作践,而不敢稍露怨怒,必平日有事为凤姐挟制可知。而贾蓉之与凤姐狎昵处,亦不言而喻。

从程高本编写的态度,再到点评家的态度,不难发现:清朝人普遍认定,凤姐和贾蓉有私情。

03 古今差异
现代人对这个议题,多数持否定态度。

不仅如此,现代人认为凤姐性观念保守,对丈夫一千一万个忠诚,绝对不可能出轨。

理由当然很多。比如凤姐憎恶贾瑞,认为没人伦的东西都该死。再比如她羞于和丈夫“换个样”等等。

古今为何差异这么大?究竟哪个看法对?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私情”和“淫”。

现代人以实质性男女关系为标准,而古人是以不遵礼法(男女避嫌)为标准。

凤姐和贾蓉真有男女关系吗?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6回时凤姐新婚才刚几年,她和贾琏正蜜里调油呢,贾琏性欲又那么强。即便凤姐有心,也没那个精力吧。

所以说,现代人说凤姐没私情,没错嘛,我同意这个观点。

但他们关系暧昧,不符合礼法,也是事实啊!以古代观念来说,暧昧就是淫,就是私情!


04 特殊关系说明什么?
也就是说,对他们关系的争论和猜测,根本没有意义!古人、今人说的都对。

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却没人关心:

曹公为什么要这样刻画凤姐?暧昧的婶侄关系,究竟说明了什么?

其实,与贾蓉的关系,就是凤姐生存环境的缩影。贾蓉就像个图标,见证了凤姐生存环境的变化。

有没有同学思考过这个问题:凤姐和贾蓉暧昧不是隐秘的,而是公开的,为什么从来无人加以制止?即便被尤氏、秦氏当面看见,也毫无异意?

因为她小时候常去宁国府玩儿,她对宁府的熟悉程度,甚至远超荣府。

即便婚后,她和贾珍还是亲昵的互称“大哥哥”、“大妹妹”,对荣府男性却从未如此。

男女避嫌,是防范不同家庭的男女。凤姐既然与宁国府熟悉成一家了,那么她与贾珍、贾蓉如何相处,就无人置喙了。

黛玉、宝玉可以亲昵相处,不受礼法指责,是同样的道理。

前期的凤姐和宁国府走得特别近。无论是尤氏专请、秦氏交好、贾蓉暧昧,还是协理宁国府,一切都源于这个历史渊源。

这样的局面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凤姐在贾家可以纵横驰骋,无所障碍!


试想,丈夫贾琏是荣国府长房长子,荣府爵位的继承人;姑姑王夫人掌控荣府次房;太婆婆贾母,超级欣赏宠爱自己;次房那个最受宠的宝玉,也是自己的跟屁虫。

宁国府的大家长,是自己的大哥哥;宁府未来的继承人也收服了,叫他往东,不敢往西。至于尤氏和秦氏,更不在话下,都是自己囊中之物。

放眼望去,颇有一统天下的感觉嘛!

在这样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家族里生存,无异于世界五百强大公司。如果你把公司各个渠道都打通了,每个部门都是你的势力,想转哪里就转哪里,那是什么感觉?

当然要颐指气使,睥睨天下啊!

这就是凤姐骄傲的底气。前期的凤姐,用“如鱼得水”都不足以形容,简直是满手王炸!


05 暧昧为哪般?
凤姐会瞧得上贾蓉吗?当然不会。论才干、论三观,他才不是凤姐的菜。

凤姐是多么要强的一个人,而贾蓉奉行死猪赖狗生存法,属于没事找抽型的。

凤姐跟他耍暧昧,只是为了用他。

这个问题,在对付贾瑞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防我象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他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以后我也不许他见人!”平儿道:“他醋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走的正,你行动便有个坏心,连我也不放心,别说他了。”

贾琏和平儿的这段话,更是一针见血说明问题。

贾琏说凤姐跟很多男性都暧昧,“小叔子”是指宝玉之流,“侄儿”是指贾蓉、贾蔷之流。

平儿说凤姐【行的正走的正】,意思是没有男女之情,只为用人而已。

凤姐很像是现代女霸总穿越过去的,她的诸多行为虽然不符合礼法,却并不令人生厌。她展现出女性强大的生命力,渴望和男性拥有同等的生命舞台。

她和很多男性不见外,就像男性行走天下时,要和兄弟们打成一片。这是凤姐女身男性的特质,是她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


06 反目成仇
很可惜,在当时颓败的文化下,凤姐的雌雄同体,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正能量,反而滑入了须眉浊物的悲剧里。

凤姐像男性一样渴望权力,为权力不择手段,甚至没有底线。最终也像无数男人一样,做了权力的炮灰。

凤姐从最初的纵横驰骋,到后来渐渐沦为寸步难行。

每个关系的崩盘,都是长久积累的结果,也都有一个致命导火索。她与宁国府的崩盘,核心枢纽就是尤二姐。

虽然尤二姐不是宁府人,虽然宁府对她不咋地(贾珍贾蓉都打歪主意),但是她一旦成了贾琏妾室,就代表了宁府利益。


她是宁府和贾琏之间的纽带。未来她的子嗣,会跟宁府有天然的亲近。

尤氏虽然不爱护尤二姐,可是一旦尤二姐被人害死,她不会毫无恨意,也不会善罢甘休。贾珍、贾蓉亦然。

揭起衾单一看,只见这尤二姐面色如生,比活着还美貌。贾琏又搂着大哭,只叫“奶奶,你死的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贾蓉忙上来劝:“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说着,又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

当日凤姐大闹宁国府时,贾蓉表面上又磕头又认错,那是迫于形势,没办法而已。心里当然恨透了凤姐。


等到尤二姐暴毙,贾琏哭着要给她报仇,贾蓉就【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显然是和贾琏站在同一战壕,将凤姐视为敌人了!

这哪里还有什么暧昧?什么男女之情啊?

从当初的抿嘴一笑,甜的冒泡;到俯首帖耳,甘为驱使;再到故意怂恿贾琏偷娶;再到背后扎刀,将凤姐视为阶级敌人.......

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是为什么?谁能说得清?

深渊有底,人心难测。亲极反疏,狎必有悔。

凤姐的能干建立在短视之上,她只注重一招一式的输赢,只追求眼前的成功。她不懂什么是义,什么是理,什么可取什么不可取,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当然,她更不懂为人处世的【度】。

她驱使贾蓉,用残酷决绝的方式解决了贾瑞。虽然说贾瑞有错,但也不能否定凤姐钓鱼执法,从中加了一把火。

结果呢,贾蓉转头给她引进一个尤二姐。给凤姐带来的危机,远远超过贾瑞!

可见,一段关系如果以错误的目的开始,必将以错误的结果结束。

终究,人的每一点善念和恶念,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相关链接】

一从二令三人木,凤姐的婚姻悲剧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凤姐庆生,竟然是她人生转折点!一场宴会各种暗流涌动,勾出无数倒霉“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平儿的结局有多牛:正妻不过是小菜,诰命夫人才是她的标配
下一篇: 世人都晓神仙好:读尽红楼,不知此歌真意!原来“神仙”是指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从二令三人木,凤姐的婚姻悲剧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where5
2021-11-14   |  2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红楼梦刻画了无数精彩人物,但若问其中哪个最精彩最成功,我敢说,没人能超过凤姐。
王熙凤的出彩,很难用合适的语言去总结。就像林青霞塑造的东方不败一样,有着极致的恣意张扬、鲜衣怒马,但也有极致的痴狂悲辛、支离破碎。
她根本不是书里的,而是活生生就在眼前。一个至美至艳、至刚至强、至成至败、至真至狠的传奇。
她的人生值得感概感悟的东西太多了。而最令人唏嘘的,应该是她的婚姻关系。“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变迁,就是她人生的一步步塌陷。
本文引领大家深刻认识凤姐的婚姻之路,从中窥见女性的生存不易,反思两性相处。
01 琏凤的畸形关系
表面看贾琏和凤姐门当户对、才貌相当,性情也契合,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书里的夫妻,老的少的全算上,没有比他俩更登对的。
早期的确情投意合。甜蜜话、亲密动作随时有,夫妻秘戏也不怎么遮掩。狗粮大把大把的撒,一副蜜里调油的样子。
可就在这一片大好的恩爱里,总有些不对劲的感觉。
因为,他们是女强男弱的相处模式。这在夫为妻纲的时代里,非常令人咋舌!
看看书中其他夫妻,都是唯夫是从。即便强权派王夫人会阳奉阴违,表面上对贾政也保持尊重。至少她不敢干涉贾政的外围事物。
凤姐呢?她可不要什么阳奉阴违,而是明晃晃的压在贾琏头上。
冷子兴是外人,竟然都知道:
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这时候他俩结婚才两年,贾琏怕老婆的口碑已然确立,人人都说他比不上老婆。
图片

以现代角度看,贾琏夫妇最有烟火气,多像我们的日常啊!有调情、拌嘴、妻管严、藏私房钱、捉奸、哄妻瞒妻.......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夫妻模样,看上去很正常,但在那个时代却匪夷所思!因为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
尤其是在豪门府邸,纨绔男主都是任性恣意的,家是他们的小王国,可以为所欲为。像贾琏这种男人真是世之罕见。
那么,这到底因何而成呢?
1、家族财产管理权
荣国府存在着长幼失序的问题,这个在《鸳鸯抗婚只是桃色事件?不,那是荣国府的一场大地震》文中有详细解析。
原本属于贾赦的东西,只因贾母的偏心,都成了贾政家的好处。让贾赦如何甘心?
贾赦一家几乎没机会染指庞大资产,只有凤姐这一个渠道。这便是琏凤婚姻关系的奥妙所在。
贾琏之所以住在贾政家,打理荣府家务,是因为王夫人要借用自己侄女!请注意,不是凤姐跟他来就业,而是他跟凤姐。
图片

如果没有凤姐,贾琏就是个待业青年,哪儿有众人巴结,哪来的三二百万经手,又哪来银子偷娶二房?看看贾蓉是什么生存状态,别说偷娶,明媒正娶的都保不住,只能捞点他爹的残羹剩炙。

没有凤姐,贾赦夫妇就永远被荣府资产屏蔽,哪里能时不时敲贾琏几百两银子?又哪能安排自己人承揽业务?

读者们只说邢夫人给凤姐气受,却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其实早期的凤姐不但不受气,还颇受到公婆优待呢!

无论怎样彰显自我、僭越身份,公婆都视若无睹;贾珍借用王熙凤,邢夫人很谦让的把借人权推给王夫人,等于主动放弃家长权;凤姐宝玉被厌咒而病,贾政冷静面对,急得团团转的却是历来与儿女无情的贾赦。

所有这些背后都有深层原因。

尤其是子嗣问题,贾琏早可以正大光明的娶妾。但王熙凤对他的妻管严政策,却一直畅通无阻。搞得堂堂公子哥竟然要偷腥......即便如此,发生鲍二家事件后,邢夫人也是站在凤姐立场上滴!

无论是个性张扬,还是无后善妒,都是做儿媳的大忌。凤姐能得到格外优待,绝非因为个人魅力哦,而是权力!

因为权力,琏凤形成女强男弱的特殊婚姻关系。贾赦夫妇跟贾琏夫妇之间,形成利益交换关系。

书里大段描写凤姐如何一万个心眼子,如何能干..........这些其实都是幌子。

因为一万个理由也撼动不了制度,撼动不了观念。只有一个理由好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就是利益。

图片

2、贾琏的平等温情

史上最推崇女性的人非贾宝玉莫属,他脑袋里可没有男尊女卑的概念。贾琏其实跟他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虽然没贾宝玉那么珍爱女性,但跟当时的男性比,绝对是个平等主义者。对礼制强行界定的贵贱尊卑,貌似无感。

对低贱者譬如彩霞,他能持公平的视角看待问题。勾引下层仆妇,他先派人送礼去,男主人惯用的以权压制、趁人之危,他从来不做。

贾琏明明是个纨绔弟子,却并不讨人厌,因为他有很多温情善良的时刻。他的本性有别于贾珍贾赦之流。

贾琏、宝玉出生和成长的阶段,贾母已成为老祖宗,这是很重要的背景。在母系社会里长大的男孩,跟其他男孩肯定不一样。他们都有尊重女性的基因。

有了这个基因,贾琏才会不在意妻子站在自己身前。只要她乐意干、能干,就让她去发挥,贾琏对老爷们的地位面子不怎么执着。甘居妻子之下,他也没啥意见。

02 由从变冷
看透了以上这些,让人禁不住感概:原来世上最令女人向往的婚姻状态,就在红楼梦里,就在凤姐这儿!

是的,凤姐跟贾琏不仅青春登对,她还遇到了一个骨子里甘心屈居的老公。除此之外,凤姐还有事业撑腰,卡住了老公一家的命脉。

这局面,普天下有几人能比?

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说他们是“畸形关系”呢?因为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渐渐就成了畸形。

早期凤姐有事会与贾琏商量,甚至要贾琏做主。尽管有惺惺作态之嫌,面子上还是尊重了贾琏。二人偶有不同意见,也都会有个退让。

但形态很快就变化了,贾芸谋职的过程,反映出贾琏已成了摆设傀儡,成了谋职者心中的笑柄。凤姐甚至公然讥讽贾芸:

你们要拣远路儿走,叫我也难说。早告诉我一声儿,有什么不成的,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

凤姐逞强要耍酷,用贾琏当垫脚石来凸现自己的威势,这就有点悬了!且不说时代背景,就算平等的伙伴关系,谁愿意长期做垫脚石啊?

图片

贾琏毫无疑问很不满,后来的诸多抱怨都能证明。但出于种种考虑,他就忍下来了。

权威扫地令贾琏的事业心越来越淡,与此同时什么会渐长?当然是色心。

毕竟,他本来就是个纨绔后代嘛!有他爹在那儿摆着呢,宁府的满地风流更不用说,孙绍祖还满府淫遍呢..........

就算最最老实的贾珠,当初屋里也有好几个呢。可贾琏呢?名义上是有两,实际上平儿只能看不能动,算来算去只有单挑一个!

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

贾母骂贾琏骂的义正言辞。可是,可是,不好意思哦,这是纯女性角度的想法:你都有两个美人了,还不够你使?

女人的天性,向往单一而忠诚的情感关系。男性却要贪婪的多。没有条件那是没办法,可贾琏明明有条件啊!

即便与凤姐十分恩爱,也有厌倦的可能。更何况他在凤姐那里,已经得不到向往的温情。无所事事又满腹牢骚的他,精力往哪里发泄?

很多读者说,贾琏偏喜欢些低贱淫妇,其实真是冤枉了人家。作为大家公子,跟宝玉一个环境长大,审美水平没那么差。问题是,他去哪里弄上档次的相好啊?

如果他能跟他爹似的,还用去勾搭低贱淫妇?他是偷偷摸摸的,需要瞒着凤姐,凤姐是大管家,有点资源或档次的人谁沾他的边儿?傻啊!平儿有正经身份,还避之不迭呢。

于是,只有最低贱、最不在乎羽毛的女人,才会飞蛾投火。

图片

由此可知,这桩婚姻早期,贾琏真的受了不少委屈(跟正常公子哥相比)。委屈积的越多,爆发时威力就越大。

何时爆发的?就是鲍二家事件。

这是一场憋了很久的交锋。凤姐在生日之际,收到老公的加强大礼包,竟然是劈腿加诅咒。当听到他跟贱妇抱怨: “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时,那个火啊......十级火山爆发也不足以形容。

是啊,站在凤姐的角度,论家世、论相貌、论能力、论贡献,自己哪哪都是number one,在贾府的岁月无一纰漏。自己都成完人了,他却这样贬低伤害自己。

然而站在贾琏的角度,自己已经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一家之主的权威丝毫没有,公子哥的待遇也没有。要权没权、要色没色,偷摸摸的解解闷都不行。

就算不行,你内部解决也好啊。非要闹的合府皆知,当面对打。那一刻,贾琏心中压抑已久的火山也爆发了!

“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

尽管是气头上的行为,尽管后来也赔礼和好了,但杀气腾腾是掩盖不住的。这是内心一直潜藏着的力量。
凤姐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二令是冷字,人木是休字。贾琏最初对凤姐唯命是从,鲍二家事件标志着他俩的感情进入“冷”的阶段。
从此,俩人的裂痕越来越大。
图片

03 由冷向休
贾琏正式休掉凤姐,是八十回后的故事。但心中起念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

变化的关键点在哪里?尤二姐的下线。

鲍二家事件令贾琏名誉扫地,他对凤姐由不满变成了积怨。然而凤姐有贾母、王夫人撑腰,两人的生存形态丝毫未变。相反,经此事后贾琏更加孤立,荣府里再没人敢沾他了。

贾琏想在夫妻间找到平衡,是绝无可能了。想在荣府里找到安乐,也绝无可能。

怎么办?眼睛就瞄向了外面。

偷娶尤二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试图找回公子哥地位的一次全力尝试,是一桩婚姻积怨已深的必然发展。

贾琏并非贾珍那种荒唐下流无底线的人,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停妻再娶,绝不是因为尤二姐魅力多大,而是因为他太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这时候的他,感情世界里已没有凤姐的地位,'正妻之爱'在心中已经死了。

所以他娶尤二姐从本意上讲,是想另寻一个满意的妻子,另建个家。不是普通的纳妾,也不是仅“为子嗣考虑”。

在婚礼仪式上,他选了黄道吉日,拜过天地,焚了纸马,送入洞房。连书本回目都是【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你看作者用了娶字,而不是纳。

在下人方面,不许提凤姐,直以奶奶称之,自己也称奶奶,这是以正妻待之。奴才们私下里也是新奶奶、旧奶奶的议论。

还有更令人咋舌的呢:

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只等一死,便接他进去。

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都交给她了。不是把她当正妻,能这样吗?这可不是简单哄哄的问题吧!

那时候女性普遍寿命短,凤姐那般拼命,更难长寿。贾琏认为她的病好不了,过几年自己就自由了。先给自己弄个安乐窝再说。

图片

书中大段描写了贾琏对尤二姐“越看越爱,越瞧越喜”,甚至于:

人人都说我们那夜叉婆齐整,如今我看来,给你拾鞋也不要。

真是尤二姐美晕了贾琏吗?不!让他晕掉的是二姐的温柔谦卑。在享受温柔乡的片刻,都没忘了吐糟凤姐。这更说明,此刻的高甜,全因忆苦思甜比较而来。

04 灭妾大战
当凤姐知道了花枝巷的存在,内心真的很崩溃。

这桩婚姻越走越偏离航道,她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只看到贾琏一次次背叛自己,一次比一次变本加厉。

这一次不是偷腥,甚至都不是纳妾。根据各种信息汇总,他是另建了一个家。这次的对手不是奴籍、不是贱籍,是官宦后代,还是尤氏的妹子,以这个出身足以取代自己。

纵观宁荣二府爷们的妾全是贱妾,从未有谁立过二房。

贾府没有贵妾传统,这是正妻权威的隐形宣言。凤姐原本是巾帼里的英雄,人前耍酷N多年,现在却成了正妻圈里的笑话。

贾琏把自己的尊严践踏到了尘埃里,甚至连礼法体统都不顾了,这,这......是可忍孰不可忍!

阿凤出身武将王家,好战基因非常强大。此刻什么都不必说了,提刀上马就是了。哄骗尤二姐容易的很。她只是个傻白甜而已,除了做梦啥都不会。更何况,她结了个有瑕疵的婚,不明不白的,如水上浮萍,还不是任人拿捏?

更更何况,凤姐在荣府经营多年,从上到下无一不是自己的势力。其他事情或许有矛盾,这件事却肯定能得到贾母、王夫人一致站队,谁都不想让权力的格局更加混乱。

贾母需要她这个兵,王夫人需要她这个亲侄女,尤二姐是哪路的,她夹在荣府算怎么回事?显然是个多余分子。

秋桐不多余吗?可她只是个贱妾,无论她怎么翻天覆地,不影响主子的势力格局。

按凤姐在贾府的势力,灭掉尤二姐只是弹指小事。这也意味着,如果她留着尤二姐,想牢牢的驾驭住她,其实也是弹指小事。

也就是说,贵妾终究还是妾,很难威胁到正妻。尤其是鉴于荣府的实际情况,鉴于她俩人能力的巨大悬殊,尤二姐贡献不了什么威胁。

事实明摆着的,尤二姐进入荣府后受到何种待遇?她哪有一丝生路?

图片

所以要说凤姐为自保而痛下杀心,那是开脱!没人能威胁到她。尤二姐既没那能力,也没那心志。就连贾琏也没这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

贾琏本可以合法纳妾,在外立家,是为避开凤姐锋芒。感情没有了,不代表地位没有。贾琏理想的模式是:你在家尽管做你的奶奶吧,我有个安乐窝就行。

一旦尤二姐进入荣府有了正式身份,纳入到妻妾体系中,贾琏还是会尊重这个体系。六十九回贾琏回家:

见了贾母和家中人,回来见凤姐,未免脸上有些愧色。

此时尤二姐已在荣府。贾琏回来,跟尤二姐完全没互动,当初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腻歪,丝毫没影了。相反见了凤姐脸上有些愧色。

这就是在体制中,跟不在体制中的差别。

贾琏有愧,说明他还尊重正妻的地位,知道自己偷娶理亏。但接着说起秋桐,“未免脸上有些得意之色,骄矜之容”,是依旧在感情上跟凤姐较劲。

从种种细节来看,这时候琏凤情感已难挽回,但社会关系的基石还很牢固,两人并非势不两立。贾琏就想发泄不满,想翻身做主人。

到了这个时候,便是婚姻生死存亡之际。

如果凤姐能读透贾琏的内心,善待尤二姐、秋桐,达到贾琏的内心诉求,那俩人还有和平共处的模式。

就算感情有伤,彼此都退一步,你尊重我公子哥的待遇,我就尊重你的正妻宝座。

可惜,凤姐岂可退让?她暂时装装贤妻,只为扎一刀狠的。是扎尤二姐吗?不,她本意就是要扎贾琏!

05 扎在婚姻上的刀
那尤二姐原是个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如何经得这般磨折,不过受了一个月的暗气,便恹恹得了一病.........因无人在侧,便泣说:“我这病便不能好了。我来了半年,腹中也有身孕......

尤二姐从躲进大观园直到堕胎,全算下来才半年啊!堕胎之后,没两天便自杀了。

那就是说,才一眨眼的功夫,这个大活人就不见了。你说贾琏会怎么想?

有时候人过于高明不是好事。太急于求成,更不是好事。莫嫌我腹黑:就算要干掉她,也应该等个三年五载,有点自然流程吧。

图片

其实以尤二姐的柔弱,根本无须灭杀,她都难撑多久。而凤姐非要大动干戈,真正的矛头不是指向贾琏吗?

尤二姐根本就是她夫妻俩斗法的牺牲品。俩人都想通过她压倒对方,来标志自己的胜利。

尤二姐刚被骗进府,贾琏回花枝巷发现人去楼空:

老头子细说原委,贾琏只在镫中跌足。

为何跌足?他极不情愿二姐进府!只有在外面,不受约束干扰,才有轻松自然的郎情妾意。

进府门后,二姐需在人面摆款立规矩,人后也有监控探头。她还要时时附和跟随凤姐,比平儿更像凤姐的副手。这样的二姐还能令贾琏舒心吗?

秋桐为何能后来居上?除了新鲜以外,更重要的是她野,不甩规矩,跟凤姐没有过往交集。她成了唯一可以令贾琏忘记正妻阴影的地方。

也就是说,贾琏倾尽全力,无非是要摆脱凤姐的扼制。偷娶尤二姐是其中最大的手笔。

凤姐把她弄进府,贾琏就已深感失败,自己的安乐窝被端了。这还不算,转眼间连人都死了!这还不算,连交给二姐的体己钱也被一窝端!

当然还有更扎心的。尤二姐的身后事,全部不符合她的贵妾身份。卓语此前有解读,古人对死后的待遇有多么重视。贾琏想尽最后一点心意,都做不到了。

你以为他会埋怨贾母?开玩笑,谁不知道这事全在凤姐一句话!

除了成人间的扎心,还有孩子的扎心——此时贾琏最少30岁了,子嗣还半点全无。在这个问题上,他无疑将荣登贾府男性榜首,倒着数的。

【注】黛玉进府已经10年,以贾琏20结婚推算。

30岁还没儿子的贾琏,终于鼓起勇气给自己纳了妾,也终于盼来一丁点希望,可惜现实很残酷。

总之,凤姐从头到尾没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去羞辱贾琏,去打击他的堡垒。只是每一刀,都扎向自己的婚姻。

到尤二姐下线之时,贾琏对凤姐就彻底恩断义绝!剩下的除了恨,还是恨。

图片

按曹公的原意,王家倒台后凤姐马上被揭发出各种罪行,七出之条全部够格,被无情休掉且有家难回,滞留贾府被当做仆役羞辱。

满身病痛的她,众叛亲离,经历了人世间最残酷的践踏折磨,才凄凉死去。

06 反思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卓语不想站队任何人。

身为女人,我深深理解凤姐的委屈和不易。她才是被贾府榨干了一切心血的人。

但世上的事往往就这样,你已倾尽全力,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还令对方深恨不已。因为很多规则、很多观念原本就不公平,原本就是扭曲的。

我们就生在不公平的世界里,即便解决了大的不公平,还有小的不公平,绝对公平是奢望。所以我们只能在矛盾的现实里去寻求生存之道。

站在那个时代,贾琏并不是个坏老公,反而是难得的佳偶。从蜜里调油最后走到兵刃相见,不值得深思吗?

1、成就婚姻靠条件匹配,但维系婚姻靠的不是这个。王熙凤一吵架就摆出自己的嫁妆,这便是典型的错误思维。

2、婚姻的本质,是个持续性的契约。组成契约的双方,既是合作关系,也是敌人关系。

是滴,你没看错!西方的星相学里,以黄道第七宫来代表合作关系,这里被称为“夫妻宫”。可是不好意思,它又被称为“公开的敌人”。

这个敌人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共存的。你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必须学会与敌人共存。

婚姻能经营好的人,要时刻怀揣着对敌人的敬畏、合作的诚恳,时刻观察总结双方的实力和内心诉求,做出调和磋磨、退让妥协,寻求共存之道。

3、在婚姻关系中,试图通过碾压对方获得幸福局面,这样的路从来不会长久。越占有先天优势,越应当关注对方的诉求。

因为两人间的平衡,才是永远的真理,才是婚姻存在的基石。尤其是现代婚姻。

4、对关系作出过重大贡献,不见得能借此包打一切。凤姐不能忍受任何一点对她正妻权威的挑衅,因为她对贾家有贡献,内心把自己放在太高。

5、当关系出现裂痕,其实还有很多转圜余地。关键是,你的思想能否做出改变。

6、贾琏即便偷娶尤二姐,凤姐依然掌握着主动,这时候才是最考验智商的时候。让关系走向彻底敌对,是最错的选择。

对现代人而言,如果真的不能共存,那就及早撤退吧,不必跟他共同阵亡。

图片

7、任何情况下,善良都是王道。如果她能对尤二姐善良一点,放过了她,便是放过了自己。

到七十回后,贾琏和凤姐剑拔弩张,俩人只要一张口就狂怼狂吵。贾琏唯一一次态度放软,是因为阿凤说要祭奠尤二姐。这样的剧情,还不够饱含深意吗?

尤二姐和凤姐孰对孰错,似乎是个永远扯不清的话题。尤二姐在作者的本意里,确实是无辜的。但在大奶教会员眼中,横看竖看她都有错,死有余辜。

好吧!即便死有余辜,干掉她还是令凤姐走上了不归路。

有时候他人对我们有妨碍,可以有很多方法去处理,消灭她看似最彻底,其实是最差最蠢的方法。即便你占尽了世俗之理,也不必赶尽杀绝。

留给别人的善良,终究都是对自己的善待。

王熙凤不是毫无善良,只是一旦触及她逞强的点,就寸土不让。然而人生的强,不是靠逞出来的。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无一例外的符合东方哲学观:太刚易折!

8、以上这一切反思,不要性别固化。请男性把自己当做凤姐去思考。

因为大多数婚姻中,男性恰恰是凤姐的角色。以提供结婚资源、婚后较多经济贡献为免死王牌的人,都是男性。占有优势而不关注对方诉求的,大多是男性。试图占据性别优势,碾压对方才能得到心理平衡的,大多也是男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详解哼哼韵:曹雪芹骂人的高超境界,又飒又爽笑掉牙
下一篇: 梨香院“街门另开”有何寓意?一部奇葩家族的祸害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五=====九凤为谁鸣?【薛宝钗+王熙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103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深度解析凤姐&宝钗:表姊妹从不搭腔,竞取权力两败俱伤
where5
2021-11-14   |  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图片

卓语前文解读了凤姐和王夫人的根本矛盾。本文来谈谈她和宝钗的矛盾。
凤姐与王夫人三观的差异,全都适用于薛宝钗。因为薛宝钗就是个低配版的王夫人。
为什么是低配版呢?她有文化、有情商,不应该是高配版吗?不!人们对她的印象多是受了87版电视的误导。原著中的她各方面还不如王夫人。
【提示】本文是续篇,新粉务必先阅读前文
《凭一己之力干翻全部主角,史上最毒最奸的主妇长啥样?》
《深度剖析凤姐&王夫人:亲情绑架,权谋互撕,团战到最后是互歼》
01 低配版王夫人
1、出身门第太差
薛家的情况,卓语此前已写过很多。不管你是不是钗粉,只要懂点历史就应该承认:她的出身实在太差!
不是差一点半点,而是差得惨不忍睹。薛家原本就是封建社会最低等子民,根本不入贵族圈,不登大雅之堂。这就算了吧,还触犯刑律,成了法律黑户。
这是个妥妥的罪犯之家!薛蟠虽然逃避了制裁,但罪名不消啊,特供商的资格早就不存在了。
假死一旦曝光,全家必受株连,像她们这样藐视王法,窝藏包庇罪犯多年,等待她们的就是官奴的命运。
图片

换言之,从法律上讲,薛宝钗是待罪之身!全家躲进贾府,是法网的疏漏。她们虽然在享受锦衣美食,但每一分钟都是向社会借来的,可不是她该享有的。
请务必先读:《挤进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也可以是破落户+恶霸,原来皇商是误传!》

作者如此设定,你敢说没有特别用意?

2、素质奇差
在信息闭塞的古代,门第绝对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它确实跟个人素质挂钩。甚至很多时候,是唯一的决定条件。
宝钗尽管能作文会诗词,引章据典滔滔不绝,貌似无所不知的样子,但真实的素质甚至不如文盲。
为什么这样说?
素质跟背多少书无关,文明的核心,古往今来都离不开公正和正义。如果一个人连是非善恶都不能分辨,也不能坚持,还谈什么素质?
读书是为明理,明理是为摆脱丛林兽性、走出个体狭隘。从这个角度考量她,确实还不如王夫人。
仍然以金钏事件为例,普通讨好无非就是避重就轻,陪着王夫人感叹几句劝慰几句。而她却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要做到这,对一般人而言是多困难的事,但宝钗却不假思索,一气呵成。
很多人对宝钗爱得不行,恰恰源于这里:看人家多懂事,情商多高啊。
是啊,无能鼠辈就时刻需要人来圆场。罪恶累累,怎不希望有人替你擦屁股?擦完了最好再抹上面霜,盖上一层美美的轻纱........嗯,当然懂事了。
这样的“懂事”,事实上是无良知、无底线。又叫做丧尽天良!
图片

袭人是个利欲熏心的小人,听到金钏死讯,尚且掉下泪来。王夫人那么冷酷决绝,也会伤心后悔。对比下她们,你就知道宝钗这样的人有多可怕。
绝大部分人只在情感领域里不认同她。然而“无情“,仅仅事关恋爱能力吗?大错特错!
要知道,人性的一切罪恶,都发源于极度的自私,一定伴随着极度的无情和绝情。
去看看近期热议的林生斌,如果你还理解不了这句话,那你是没救了。
情字在红楼梦中被广泛运用,末尾原本有个情榜,书名也曾为《情僧录》。如此这般真的只为谈情说爱?很显然【情】字是借用,亦或者叫做遮羞布。
曹雪芹笔下的【情】,有善、有恶、有纯粹、有复杂。那明明是人性,是人间百态。
当曹雪芹给出官方评价【无情】时,就是否定到了极致、批判到了极致!用今天的话说,这个人不配为人!
很多人以为卓语这样评价宝钗太过偏激,只能说你们真的不懂曹雪芹。
图片

一个鲜活而熟悉的生命忽然间惨烈消失,任何人听闻,情感都必然受到冲击,无法接受。然后会纳闷,会打听事情缘由。而这两项,宝钗都没有,从始至终都没有。
她根本不屑于了解原委。原委是用于评理的,在薛家人意识中,世界上最讨厌的字,就是【理】字。
熊家长养出熊孩子,薛家就是这种生存观,只要是自己一窝的,莫问原委,永远正确。
宝钗搬离大观园都没跟姨妈通气,为什么一听说出事,却急匆匆赶来?这正是关窍所在!与其说借机讨好,倒不如说这是她的生存惯性。
常理而言,遇到这种是非,女孩子躲还躲不及呢。她的每个行为都跟闺阁女孩截然相反,并非早熟,更不是什么情商,而是丛林生存的惯性。
狭隘的窝里亲,让她随时准备赶赴犯罪现场,那是她的生命使命!就像乡下斗殴,兄弟们二话不说抄起钉耙上啊。
前文中已深度剖析了王夫人的朋党观。在这个问题上,宝钗跟姨妈高度合拍,这是她pk掉凤姐的唯一资本,亦是她的终极王牌。
这张王牌不是刻意打造,而是凭“实力”取胜。素质越差,狭隘的抱团意识越重,公共意识越差。
图片

王家女团里,三人因素质不同呈现不同的朋党观。凤姐像是搞企业的,王夫人像是占山头的。宝钗呢,就是乡下打群架的。
影视的误导、后世钗粉的胡吹乱捧,让人们对这个角色赋予了太多意淫。把人性的彻底泯灭,理解成理性冷静;把卑鄙龌龊,理解成审时度势。
最可笑的是,把她的无能理解成深藏不露。我嘞了个去!实际上,她从头至尾没干过一件漂亮事。
选秀失败、打造舆论失败、求亲失败、勾引宝玉失败、管家失败(下文中解析)、笼络众人失败、挑嫂子失败、跟嫂子斗法失败.......
一边失败,一边又貌似四处忙碌、呼朋拉友的样子,为什么呢?她到底在忙什么?
说到底,这就是低素质的瞎忙。没有真实的信念,就一直逐利而飞,她自以为的高明,其实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不停撞墙却乐在其中。
3、攀附性太强
不同阶级间的通婚,如果是高阶级真爱上了低阶级,说明彼此互通有无。但宝钗宝玉的结合显然不是,是薛家硬挤进贾家的。
薛蟠的名字,就谐音“攀”。傅试兄妹是薛家另一版本,这是红学界的共识,而傅试之名谐音“附势”。
蘅芜苑满地藤萝,就像是薛家无处不在的指爪触角,抓住哪里算哪里。【恒无缘】的谐音,既是满满的讽刺,也揭露了剃头挑子一边热的真相。
作者从各个方面来暗示,难道仅仅为写金玉良缘?
图片

在阶级社会里,以薛家那么差的家族情况,要挤进贵族无异于痴人说梦。现代人以为宝钗励志,在当时明明是狂妄。
要实现根本不能实现的事,哪里还顾得上姿态?自甘为癞皮狗,必然所图更多。这是古今中外颠覆不破的真理。
所以薛宝钗只能比王夫人更丧失真实的自我。一旦上位,她会比姨妈更没有原则底线,私利性更强。
历史上,一切攀龙附凤的小人,在没成功之前都会低三下四,曲意逢迎,一副情商很高的样子。一旦成功,就得意忘形趾高气昂,恬不知耻,霍乱天下。
所有这一切,都是薛宝钗的必然剧本。
02 宝钗对凤姐的嫉妒和攻击
很多人都注意到,凤姐和宝钗关系不好。整部书看下来,她俩竟然没有正面对过话。
没对话,是曹雪芹的独门暗器!你要不认识这个武器,永远别想看懂红楼梦。许多角色间的真实关系都要从这里认识。
很多人说什么处事风格不同,什么文化修养不同,都是隔靴搔痒。只有深入了解王家女团的内幕,一切都不言自明。
图片

同时作为王夫人的干将,她们是竞争关系,怎么可能友善?就算是表姊妹又怎样,互相拆台在情理之中。
但俩人力道各有不同。凤姐对宝钗只是敬而远之,宝钗对凤姐可是毫不掩饰的攻击诋毁。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
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
遇事就先赖凤姐,有事没事都要公开踩踏一把。时不时当众嘲笑凤姐不识字,而且永远一口一个凤丫头的叫。
首先要搞明白她们的年龄差。黛玉进府时只有六七岁,而凤姐已经结婚两三年。凤姐比黛玉要大十几岁。而宝钗只比黛玉大三岁。
可见凤姐比宝钗大得多,少则七八岁,多则十岁,俩人不是闺密。对自己长姐如此称呼,那不就是挑衅骂人吗?此其一。
其二,凤姐已婚,宝钗未婚。仅以这个身份差别,也不能叫对方“丫头”。
其三,凤姐是贾府大管家,为顾及家族影响,就必须尊称。称呼她小名便是故意挑衅,何况再带上“丫头”?
图片

很多人解读这俩人关系,都说宝钗知书达理,瞧不起凤姐;又说宝钗精明强干,骨子里也是个高傲的人,不喜欢俗气的王熙凤。
呵呵~~让人说什么好呢?曹雪芹活活被你们气疯。知书达理,是这样行事的?
正如前面分析的,这些都是极端的低素质,连点脸皮都顾不得。而王夫人不予纠正,这态度正是宝钗的底气所在。
真正瞧不起对方,不会去攻击,而是懒得搭理你。攻击对方都是为了把对方拉下马。
凤姐当下的角色,是宝钗梦寐以求的。她是嫉妒凤姐,不是瞧不起。
但她要故作一个高傲样子,贬损凤姐给自己壮胆,掩饰自己的渴望。这时候,就顾不得什么藏拙人设了。
换言之,别的事可以装,对凤姐实在克制不住一腔热毒。嫉妒程度尤甚于黛玉。
图片

凤姐为什么不反击她?
因为凤姐太自信了。尽管宝钗能绉几句诗文,但骨子的东西凤姐怎会不知?越是亲戚,越了解底细。她那点斤两,顶多就骗骗湘云。
没任何一点堪配贵族,硬挤在这里丢人现眼。满肚子的无能龌龊,还装腔作势。像凤姐这种女中豪杰,内心不知有多鄙夷她呢!
宝钗耍尽心机,全是低位者的汲汲营营。凤姐成天忙于大事,哪有功夫理这种人?
若论瞧不起嘛,其实是凤姐瞧不起宝钗!因为太过鄙夷,凤姐压根不把她当回事,就像看跳梁小丑一样瞅着她。
而且,钗凤两人心态完全不同。宝钗虎视眈眈,恨不得即刻取代凤姐。而凤姐却没刻意保护当前的位置。
这又是凤姐不同于王家女团的一点。她曾逐个盘点家人,叹息无良将良才,对冒尖的探春赞赏不已,竟然没有被分权的担心。
可见凤姐爱权,却并不揽权霸权,如果有人能管好这个家,她反而是开心的。为荣府操碎了心的凤姐,体会不了宝钗那种龌龊。
图片

03 挑拨平儿 挖凤姐墙角
宝钗对凤姐可不只是抹黑,来看更精彩的。
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平儿差点自尽。在哭得哽噎难抬的状态下,被李纨接进大观园。
进了大观园后,人人都来安慰平儿。宝玉更是大显身手,作揖打拱替琏凤道歉,鞍前马后地伺候。贾母特地着人来传话。平儿被践踏的尊严,终于得到一点点修复。
图片

这么多温馨中,却夹杂着一个不和谐:
宝钗劝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听上去貌似劝人莫生气,可是细品,怎么如鲠在喉啊?
这分明是说:能够充当凤姐出气的对象,是你的义务和体面。别人想挨打还不够资格呢!她不打你打谁?
这话放平时,勉强说得过去。但在当下,明明是再次勾起平儿的委屈!
要知道,平儿长期压抑自我,已经做到百无一错仍然无辜被打,多年积累的委屈瞬间崩塌。而宝钗竟然说:你没资格委屈。你委屈是你的错。你再委屈下去,以前你的好也是假的。
艾玛,这都什么理论啊?我要求晕倒!
她到底是在劝人,还是在骂人?到底是想息事宁人,还是想继续挑事?
何况平儿的好,确实是人神共爱。偏偏对这样的人,宝钗抛出假定“以前你的好也是假的”!呵呵,呵呵~到底谁假?曹公你还能反讽得更强些吗?
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
被人笑话吃醉了,天会塌下来?两害相较取其轻,主子无关紧要的小面子,比奴才性命更重要?
按照这理论,奴才被打死也该笑着赴死!死前唯一要做的是,不要让外人知道主子吃醉了。
图片

再次印证:论丧尽天良的程度,王夫人真是比不上薛宝钗!
王夫人固然残酷,但大部分是惹火了才发威。平时理性在线时,还懂几分是非,并没颠倒到这种地步。至少,她没对别人实施PUA。
宝钗却是个行走的差评师,妥妥的PUA鼻祖。她四处胡搅蛮缠、混淆视听,贻害万类!
我只奇怪为什么书中没人赏给她两耳光?更奇怪她的台词明明都是毒药,都令人不寒而栗,为什么偏有人崇拜的五体投地?
到了五十六回:
宝钗听了,忙走过来,摸摸平儿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儿,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没有边界感的动作、低俗的交流方式,懒得去批判她了。只说她这段话的意思。
她认为平儿在替凤姐狡辩。潜台词是,凤丫头哪有这些管家思路?
但事实上,凤姐多次和平儿商量省钱的法子,也多次给王夫人提过各种改革建议。书中都有大段描写。
图片

迎春被奶娘婆媳欺负,姐妹们皆鸣不平。唯宝钗不发一言,而且还眼色示意黛玉、湘云勿得罪奶娘。凤姐不比奶娘尊贵吗?为什么这时候她就不怕得罪人了?
什么藏拙守愚、安分随时,真是天大的笑话!
越是罪大恶极,她越奉为神明,都被绳之以法了,还惶惶视之,万不可得罪;越是劳苦功高,社稷肱骨,她却拔刀相见,飞镖暗器起上阵。
这是什么人啊,根本就是魔王附体!还谈什么素质?
04 钗凤对比
钗凤进行对比,对职场很有借鉴意义。
人们都说她俩是管家性人才,但宝钗更委婉、更内敛、更亲切圆滑,段位也更高。
哎!民众之愚昧,一言难尽啊!
1、狠毒对比
手上有不少血债,是凤姐最被诟病的地方。但天下无人能知,狠绝的冠军其实是宝钗。
王家女团里都是狠人,谁素质最差谁最狠,无关于外表如何。
宝钗只是环境和条件尚不具备而已。凤姐若不管家,若没王子腾撑腰,也没机会沾血。
宝钗的绝情远超过凤姐,超过一切人。凤姐和王夫人今日所做的一切,顶多算个开胃小菜,她们是替宝钗预演。
图片

2、能力对比
三驾马车管家后,到处都开始出问题。蔷薇硝事件、玫瑰露事件、偷东西、砸厨房。婆子们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欺压主子,要么打鸡骂狗,今天骂她折柳条,明天打你摘杏儿.......
所有这些,前提是还有精明强干的探春、殷勤协助的平儿。靠着凤姐余威,才勉强支撑。
假如把这些人全抽掉,只让宝钗来管,该是多壮观的场景啊!就靠那绝不得罪坏人的本事,这家还不管成天堂吗?
她管晚间治安,结果有了大规模聚赌;她管门禁,结果出了绣春囊。
最早聚赌坐庄的就是薛家婆子。最先带头破坏承包制的是莺儿。她的豪言是:我不守规矩我有理!
图片

说宝钗会管家的人,你们亏不亏心啊?
王住儿媳妇闹事,迎春只管去看《感应篇》,让人哭笑不得。可当时有个人跟她一起看书,就是宝钗!她可有管家之权亦有管家之责,这缩头鳖做的,岂不比迎春更无能,也更可恶?
迎春混沌,但人家老老实实的。宝钗混沌,却会抢功劳、敲边鼓、捞好处。所谓的管家能手,就是这样吗?
她何止不会管家,根本是宇宙第一败家精。王夫人的历史使命既然是摧毁荣府,她选择个低配版、退化版的自己,当然是为了加快摧毁。
相比于王夫人,宝钗对具体事物更加不感兴趣。王夫人虽然自私,但毕竟生于贵族长于贵族,为了自我习惯的传承,她也要保证大家的基本权益。宝钗连这也做不到。
贾府这么庞大复杂的家族如何正常运转,她根本搞不懂,更没兴趣学。她追逐权力,挤掉这个、斗垮那个,仅仅只为实现阶级跨越。
这世界上,往往是越无知越猖狂,越无能越逞能,越低贱越斗志昂扬。薛宝钗就用来演绎这些道理。
05小结
贾府当下享受的秩序,全靠凤姐豁上性命去维持。凤姐倒了,大家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群龙无首还不如虫子,何况再附上一只毒虫?
跟宝钗相比,凤姐占尽了先天优势。她血缘更近、门第更高、能力超强、人脉广大、资历雄厚。有名有份,劳苦功高。
但条件惨不忍睹的宝钗,却硬生生赢了!
她俩的pk,像极了我们当今的职场。
在内卷的时代,很多时候,条件好、有资历、有经验、有功劳,绝不是你的强项,反而成了弱项,成了必须下岗的潜在动能。
其中的奥秘,不说你们也懂得。
幸好有了内卷这个词,才得以说明红楼梦的职场。这种现象古往今来都在不停上演,因为王夫人这样的领导从未消失过。
图片

来自: where5 > 《卓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凭一己之力干翻全部主角,史上最毒最奸的主妇长啥样?
下一篇: 红楼梦里的茶花女:能识灵魂之爱,却难抵双标之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7: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王熙凤给她提鞋也不配,她才是“曹雪芹”怀念的真金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表于河北  |  17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曹雪芹”怀金悼玉,金是薛宝钗?错,尤二姐才是真金


《红楼梦》这部书的主旨是为闺阁昭传,记述闺友闺情,是一部“怀金悼玉”之作。

薛宝钗佩戴着一副金锁,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癞头和尚对薛宝钗格外关心,嘱咐她的金一定要找玉来配。这就是所谓的金玉良缘的源头。

为了这金玉良缘的传言,林黛玉百般地抑郁愤懑,洒下了多少伤心泪。

人们普遍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分别象征着“金”“玉”。作者的“怀金悼玉”就是怀念薛宝钗、追悼林黛玉。

这个说法,或多或少为薛宝钗洗白了不少,甚至有人把这个当作给薛宝钗正名的证据之一。


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金”的意象是薛宝钗一个人的专利吗?答案是否定的。

《红楼梦》另一个书名是《金陵十二钗》,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中见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画册。

可见,“钗”是对于书中女子的统称,而“钗”字是金字旁,所以,书中的众位女子都可以用“金”来比喻。

“怀金悼玉”的“金”不一定是薛宝钗;“玉”自然也可以不是林黛玉。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书中另一对“金”“玉”之人,她们是谁呢?

答案可能会令人吃惊,她们是尤二姐尤三姐这对姐妹。


也许会有人不以为然,红楼二尤那是背着一身的污名,你这里却拿“金”“玉”来比喻她们,恐怕有点不合适。

其实,把她们比作“金”“玉”,是《红楼梦》原著中的文字。证据有三处:

1

金玉之人

第六十五回,尤三姐曾经对尤二姐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也算无能。”

这句话点明尤氏二姐妹是“金”“玉”。

2

比之以玉

对于尤三姐的死,书中描述是,“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作者以“玉山”来比喻尤三姐的身躯,所以“玉”是尤三姐的喻体。

3

比之以金

尤二姐吞金而逝,“死后比活着的时候还美”。

这是把尤二姐比作“金”。

综合以上三点,尤二姐尤三姐是一对“金玉”之人。


《红楼梦》使用伏谶的手法,用图谶、诗谶、诗谜等多种方式预言人物的命运 。

许多人物的结局没有直接揭示出来。二尤是为数不多的写明了结局的角色,而姐妹二人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红楼二尤一直是充满非议的人物,她们一出场就背着不干净的名声。她们在流言蜚语、声名狼藉中挣扎,最终却没能逃出悲剧的命运。

对于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作者是完全放开手笔的。给了她们屈辱,给了她们热情,给了她们爱,给了她们痛。


大观园中以宝钗黛玉为代表的女性们,她们高雅、优越、贞洁。然而,她们的生命被禁锢了,她们没有生命的热情,甚至不被允许有情感存在。

宝钗从容自若,因为她无情,她的情感是苍白的;黛玉多愁善感,因为她多情,她的情感是灰色的。

尤二姐尤三姐的不同,在于她们真真正正地活过。最初她们感性地生活,也曾挥霍过青春美貌;后来她们彻底醒悟恢复理性,给自己定立了正统的生活目标。


关于尤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笔者在《尤三姐:活着没能成为他的人,死后却作了他的鬼》一文中,对她进行了肯定和褒赞。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尤二姐:

尤二姐自从嫁给贾琏以后,洗心革面,完全变成了一个符合当时社会标准的妻子形象。

书中对她的描述是:

二姐倒是个多情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若论起温柔和顺,凡事必商必议,不敢恃才自专,实较凤姐高十倍;若论标致,言谈行事,也胜五分。


尤二姐对贾琏温柔体贴,家中事物两个人都会商量,不会像凤姐那样,借着贾琏的名声在外面做坏事。

尤二姐的外表相貌、思想品质以及言谈举止样样都比凤姐强。用贾琏的话说,凤姐儿给尤二姐提鞋都不配。

贾琏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搬过来给尤二姐保管,对她的称呼是“奶奶”,把凤姐儿一笔抹倒了。


凤姐儿后来说贾琏娶尤二姐是“停妻再娶”,所以实际上,贾琏偷娶尤二姐,意味着休了王熙凤。这个环节呼应了王熙凤“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

尤二姐在贾府之外,俨然就是贾琏的正房娣妻。夫妻二人恩恩爱爱,言和意顺。这样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尤二姐为什么一定要跟随王熙凤搬入贾府?


许多人对于她这种行为,解读为愚蠢懦弱、爱慕虚荣,所以尤二姐的死非但丝毫不值得同情,竟然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该当唾弃。

每一个时代,都有对应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用现代的标准来评判古人未免有些不公。

在我看来,作者对于婚后的尤二姐是极力褒赞的。

她和贾琏夫妻二人一心一意地过日子,二人都诚心相待。尤二姐把贾琏看成自己“终身之主”,这是她从一而终的决心和对贾琏的满腹赤诚。

在这个基础上,尤二姐做事的标准是以贾琏的利益为中心的。


贾琏的四重罪是:“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

这是凤姐儿把尤二姐赚入大观园以后,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说的。凤姐儿能列出贾琏四重罪名,并不是她比别人懂国法。这些东西,当事人都知道。但是像这类事,大抵也是民不告官不究的。

尤二姐和贾琏的婚姻,王熙凤是唯一的受害者。她既然知道了,以凤姐儿的性情,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的。凤姐不信宿命,不信阴私报应。她对于自己被休的命运不能接受,她一定要自己的命运。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向尤二姐伸出了罪恶的双手。


如果告官,第一个被告人就是贾琏,这必然会影响到贾琏的名声和前途。然而,倘若真撕破脸打官司,凤姐儿却未必就有十足的把握能赢。她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超越被休的底线了,所以凤姐儿才肯低头去求尤二姐。

凤姐儿初见尤二姐,此时的凤姐儿是被休的身份,尤二姐才是贾琏的合法妻子。你看凤姐儿低声下气,自称“妹妹”,一口一个“奴家”,一口一个姐姐,又给尤二姐送上拜礼。

这时候的王熙凤,也是忍耻而为之了。


一直骄横跋扈的王熙凤,即便在贾母和王夫人跟前,什么时候如此小心翼翼过?

这个时候的凤姐儿,使出浑身解数,要得到尤二姐的接纳和原谅。只有这样,她才能继续在贾府以琏二奶奶的身份呆下去。

尤二姐自降身份,把自己放在和平儿一样的位置,仍旧把琏二奶奶的位置还给凤姐儿。这不是尤二姐愚钝,而是宽怀大度,以和为贵。

在她心里,要成全贾琏的名声,要原谅和包容凤姐儿的过错。尤二姐自己痛改前非了,一心向善。她认为王熙凤也是一样,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如果凤姐真像她说的那样,二人一起相夫教子,一同作贾琏的贤内助,在尤二姐看来,这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去在乎那些名分,谁大谁小对她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她们能够齐心协力帮助贾琏治理家务。


可是,人心隔肚皮,二姐只认定王熙凤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哪里知道,王熙凤真的是说一套做一套,就像兴儿说的,“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尤二姐满怀着对王熙凤的信任和对美满生活的憧憬,把自己幸福的小家园上了锁,连同贾琏交给她的体己,都交到王熙凤手上。

尤二姐的这种做法,义无反顾,断绝了自己的后路,把积蓄和自己都交由王熙凤。她跟随着王熙凤进入大观园,失去了贾琏妻子的身份,失去了自己的财产。所有这些她都不在乎,她所期盼的,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夫妻同心,上下调和。

自此之后,尤二姐完全掉进了王熙凤的圈套。

尤二姐委曲求全,步步退让;王熙凤阴谋算计,步步紧逼。


王熙凤安排了“善姐儿”伺候尤二姐,可是善姐儿不善,她专门奚落欺辱尤二姐。

尤二姐进入大观园,自降身份,她和贾琏在外面的婚姻失效。凤姐儿因此得救了,她又恢复了正妻的身份。

凤姐儿故作贤良,把尤二姐领到贾母面前,亲自收拾房舍重新迎娶尤二姐,但是需要“等满了服再圆房”,等王熙凤去贾母那里请准时,又说“先许他进来,住一年后再圆房”。


这一招真是狠毒之极,尤二姐在外面早就和贾琏成了婚,二人是名副其实的夫妻。经过王熙凤这么一折腾,尤二姐和贾琏之前的夫妻关系完全被抹杀了。

这意味着,如果尤二姐在贾府圆房之前怀孕,这个孩子的来历就说不清道不明。

所以后来尤二姐有了胎孕之后,秋桐才肆无忌惮地羞辱尤二姐,说这孩子不知道姓张姓王。更是有人指使胡庸医下药把胎儿打掉,可怜一个已经成形的男胎被打下来。

在此期间,尤二姐梦到尤三姐拿来鸳鸯宝剑,让她去杀了王熙凤这个妒妇,可是尤二姐拒绝了。

以尤二姐的良善,对于下人的无礼她都不愿意揭露,更何况是凤姐儿。她宁可选择忍辱负重,期待那些人有一天会良心发现、幡然醒悟。

然而,尤二姐是单纯善良的,命运没有成全她的这份美好的心愿,王熙凤痴迷于名利权势地位,她在贪婪的路上越走越远。


流产之后,尤二姐心如死灰,生无可恋。她曾经的热望已经被王熙凤彻底浇灭。尤二姐和男胎的死亡,敲响了贾府的丧钟。

第七十回埋葬尤二姐之后,林黛玉创作了《桃花行》,众人又作了《柳絮词》,最后放风筝。

这三个环节都隐喻着分离流散,风筝中有一个是带鞭响的,呼应元春爆竹的谜语,揭示了贾府一哄而散的悲剧。

尤二姐进贾府,义无反顾,她的目的是成全贾琏王熙凤的圆满;王熙凤赚取尤二姐入大观园,她的目的是谋害尤二姐的性命。

尤二姐就像飞蛾扑火去赴死,为了一个圆满的美梦。


然而,美梦难圆终破碎。

因为她遇到一个“外作贤良、内藏奸狡”的要命的阎罗王。

如蒲松龄所说,小人斗君子,覆灭如反掌;君子斗小人,赤手搏龙象。

尤二姐尤三姐这对金玉之人,虽然曾经失足,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她们有立地成佛之悟;有洗心革面之勇;有宽厚博大之量;有刚正坚贞之洁。这些优良的品质,使得她们熠熠生光。她们觉悟之后,真正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德。


然而,她们这样的光彩却不能容于当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最终她们都死于流言蜚语的侮辱之下。

“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如今既作了夫妻,我终身靠你,岂敢瞒藏一字。”当她对贾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贾琏,她也全心全意地对待贾琏。

尤二姐满腹赤诚,为君生,为君死。她对于贾琏,情比金坚。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这等金玉之人,必当永远怀念。


青溪细语:

来自: 青溪话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猜你想不到,金陵十二钗分六对阴阳。她们之间隐藏着怎样的斗争?
下一篇: 甄士隐梦中山崩地裂,然后才有女娲补天,红楼梦竟然是改天换地大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0:53 , Processed in 0.0748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