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7: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分瓜瓟斝与绿茶婊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0-11-24 11:09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四十一回里,妙玉请黛玉和宝钗品茶,拿出来的饮器十分古怪,给宝钗用的茶杯名字叫“分瓜bān 瓟bó斝jiǎ”,沈从文先生1961年曾撰文指出妙玉的这个分瓜瓟斝,应是明代南方士绅阶层中流行的用葫芦或编竹丝加漆仿照古代铜玉器物而制作出的茶酒器,饮器的名字谐音“班包假”,明清时有句流行的俗语,说“假不假,班包假。真不真,肉挨心”,沈从文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在借这个饮器暗示妙玉的为人有些虚假。

博识的沈从文先生对分瓜瓟斝的前半部分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红楼梦》的作者创作了这件古怪饮器正是为了表达“虚假”的意思,但并不是指向妙玉,而是指向饮器的使用者薛宝钗。

我在第一部书中已经详解了:妙玉其实就是宝玉,也就是《红楼梦》的创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妙玉分配给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使用的古怪饮器,其实是作者对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信息的更多补充。

妙玉给宝钗用分瓜瓟斝,其实是在向看书人暗示宝钗“班包假”,是个假货。除此之外,朱慈炤还给出了分瓜瓟斝的更多细节,书中写道: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这“分瓜瓟斝”上的文字有玄机,“瓟”指小瓜,“斝”是古代的一种三足酒器,最蹊跷的是打头的“分瓜”字,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一节中,作者借湘云和黛玉二人之口一再强调“分瓜”二字,“分瓜”合起来就是“分瓜”,所以“分瓜瓟斝”这个名字中的“分瓜”字最为重要,需要细细琢磨。

《康熙字典》中对“分瓜”字的解释是“瑞瓜”,宝钗的众多分身中有一个是周瑞,因为宝钗所影射的周后被东林党们宣传为“天下贵人”的国家祥瑞。而“瑞”的本意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以玉为信也”,因此“瑞”又暗合朱由检作藩王时的王号“信王”,故而朱慈炤选用“瑞”字借指宝钗,也就是东林党给信王朱由检安排的假称“天下贵人”的祥瑞周金莲。

看完字义,再看字形。黛玉、湘云两人秋夜联句,其中有两句:黛玉说“争饼嘲黄发”, 湘云对“分瓜笑绿媛”。

黛玉说“吃饼是唐书唐志中的旧典”,指明了用的是唐僖宗赐饼的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黄发,指老年人。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湘云对“分瓜笑绿嫒”,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对此,湘云毫不解释,只用一句:“明日咱们对查了出来大家看看,这会子别耽误工夫。”敷衍了过去。

为何朱慈炤不给出湘云所用旧典的出处呢?这其实也是作者的一处暗笔,为了暗示读者:湘云用的“分瓜”之典不在别处,就在此书中。那到底在书中何处呢?其实就是这个“分瓜”字。

“分瓜”,拆解开是“分瓜”。古代有中秋夜分瓜,即切西瓜祭月的习俗,见明代刘侗等撰写的《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除此以外,“分瓜”还有一个更为文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古时文人喜欢将“瓜”字拆解为两个“八”字,寓意女子的二“八”芳龄,即十六岁,如唐代段成式的《戏高侍御七首》:“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时”。但多数时候,“分瓜”都被写作“破瓜”,如南朝乐府《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如五代和凝的《河满子·正是破瓜年纪》:“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如陆游的《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都是用“破瓜”指代女子的十六妙龄。

但是自明代起,“破瓜”却被文人们演化成了“破身”的代名词,尤指妓女的初次破体,如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写:“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如明末清初的李渔的《玉搔头·讯玉》中写:“就是良家的女儿,到了这样年纪也该出嫁了,岂有做妓女的人,十六七还不破瓜的道理?”;如清初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狐梦》中写:“妹子已破瓜矣,新郎颇如意否?”;如成书于康熙十二年的《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中写:“既是主意定了,不消再说,待老身那里去寻一个有才有貌的郎君,来与姑娘破瓜就是了。”故而,明末清初的褚人获在《坚匏集》中的“破瓜”条下总结道:“破瓜者,谓二八也,盖以瓜剖四界,其形如两八字,故女子初破体曰破瓜。”

湘云所对的“分瓜”表面上似乎是说中秋切瓜祭月,实际上却是指文人们惯用的“破瓜”之典,而“笑绿嫒”更是明确地告知读者:“分瓜”之笑针对的就是薛宝钗。

为何我说“笑绿媛”就是嘲笑薛宝钗呢?

请看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苑》的回前诗中的提示:“题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道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诗中暗喻宝钗的“翠斝”就是宝钗用的“分瓜瓟斝”,“翠”字对应的就是“分瓜”,“翠”即绿色,宝钗就是“分瓜笑绿嫒”中的绿媛!

现在有个流行词叫“绿茶婊”,专指善于在人前伪装成纯情贤淑的样子,实际精于心计、玩弄手段,并靠出卖肉体获得名利的女性。“绿茶婊”可谓是对朱慈炤创作的“绿媛”一词的完美解释,薛宝钗周后就是当之无愧的“绿茶婊”!

通过对“分瓜”的字义和字形的了解,朱慈炤的寓意就很清楚了,他是用“分瓜”字揭露周后本是淫贱妓女、早已破瓜失身于东林党陈仁锡等人的不堪事实,正是因为有了东林党陈仁锡们亲历亲为的亲身调教,才让周后获得了能令崇祯神魂颠倒的娴熟高超的床技淫巧。

再来看黛玉的“争饼嘲黄发”和湘云的“分瓜笑绿媛”的对子,意思就很明了了,说的是:东林党们为了争名利不择手段,像陈仁锡这样老年中举的黄发老人都一把岁数了,但依然是毫无廉耻,竟然将早已被他们破身了的妓女周金莲送去参选后妃,并通过层层作弊让绿茶婊周金莲成为了朱由检的正妻,也就是崇祯的皇后,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笑话!

接下来看“分瓜瓟斝”上的两行小字。

先看晋王恺。王恺,中国历史上皇帝外戚中的著名富豪,晋文帝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是他的姐姐,晋武帝司马炎是他的外甥,性格极其奢侈,王恺与晋朝富豪石崇多次斗富的事迹可谓是人尽皆知。王恺身为外戚,毫无品行,倚仗皇帝的纵容,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死后获得谥号“丑”《晋书·外戚列传》,因此被后世称为“丑公”。

那么,《红楼梦》中谁是“丑”呢?

我在第一部书中已经揭秘过了:薛宝钗既是觊觎梁鸿的丑妇孟光 详见《芙蓉黛玉和牡丹宝钗的花签的惊人大秘密》,又是牛丑刘姥姥 详见《红楼梦中与荣宁合称“八公”的惊人来历》。原来,外戚“丑公”王恺就是薛宝钗,也就是明朝亡国之君的外戚周皇后家!

再来细品“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入狱,几死,翌年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元丰七年才获诏离开黄州。“秘府”,是古代对皇宫中收藏图书秘记地方的称呼。从元丰三年到元丰七年这四年间,苏轼一直都呆在湖北黄州,没有去过四川眉山,当然更不可能出现在皇宫的秘府之中,这“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一行小字再一次暗示了“分瓜瓟斝”之假。

薛宝钗影射的是明末崇祯皇帝的周皇后,通过“分瓜瓟斝”和“分瓜笑绿媛”,朱慈炤对宝钗之假作了巧妙的揭露:被东林党极力吹捧的崇祯的周皇后实乃彻头彻尾的、假的不能再假的伪劣假货,不但是毫无品行的无德丑妇,而且还是早已破身的淫贱妓女,其父周奎在明亡后的种种丑行更是令世人唾弃不齿,被东林党伪史打造出来的所谓的明末贤德皇后根本就是朱明王朝的最大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焚稿”与宝玉的老杨树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1-07-05 08:14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第一部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程高本《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回目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写的是林黛玉得知贾宝玉和薛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临死前,挣扎着在卧榻边将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尽数扔在火盆里烧了,而后含泪而逝。这一情节令人心碎,任何一位《红楼梦》爱好者都对此印象深刻,但是我却要在此指出:程高本的“黛玉焚稿”并非是《红楼梦》原本的情节,真相远比这更令人痛心,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不得不提黛玉幼年时的一段非常往事了。

第三回黛玉初入贾府时告诉众人:“那一年我三岁时,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黛玉是崇祯皇帝和皇贵妃田秀英的合体,但事实上,无论是崇祯、还是田秀英,两人都没有经历过上述所说的出家奇缘,那么,朱慈炤的如此安排难道仅仅是为了暗示宝玉和黛玉一见钟情却无缘相守的悲剧结局么?当然不是!

朱慈炤设计的任何伏笔其实都是有多重考虑和前后照应的,黛玉的这一段出家缘其实还藏有更为重要的寓意,那么,朱慈炤到底想通过这一情节安排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大秘密呢?

这就要从明朝万历、泰昌年间的一位集艳女、才女、怨女于一身的扬州美女冯小青的故事说起了。冯小青本是扬州的世家女,不仅姿容冠绝,而且“工习诗词,妙解音律”,才名远播,不幸的是父死家败,十六岁时,冯小青被贪财的母亲许给了杭州富家子冯生为妾,却不为大妇所容,幽禁而死,死时年仅十八。完成于顺治十五年的记叙明代及明清之际美人、才女故事的《美人书》十二卷卷一中记载:冯小青“夙根颖异,姣美绝伦。当十岁时,遇一老尼,授以《心经》一卷。小青才读数遍,即能了了,复之不失一字。老尼曰:‘此儿虽然敏慧,但惜福薄。愿乞与我作为弟子。设或不肯,切不可令其识字,方有三十年之寿。’家人以为妄,怒而叱之。”

原来,癞头和尚欲渡黛玉出家的情节其实完全是化自冯小青的经历,只不过朱慈炤将十岁改为三岁,并刻意安排在第三回中,为的是强调“三”,因为他是“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爷”。

朱慈炤为何要借用冯小青的故事来讲黛玉呢?因为冯小青的经历与黛玉田秀英的经历惊人的相似。

冯小青的悲惨遭遇,深为当时的人们所同情,因此明末关于冯小青的记载颇多,如冯梦龙的《情史类略》、支如增的《小青传》、张潮的《虞初新志》等,并被编写为戏剧和小说广泛传播,可谓是明末清初家喻户晓的悲情才女。徐震更是在《美人书》中将冯小青列为第一,其所作记载尤为世人熟知。这里我就依据《美人书》将小青的可怜遭遇简略概括一二。

冯小青十六岁时被其母卖与杭州富豪冯生为妾,冯生长相丑陋、毫无文才,小青一见其面,不觉泪如雨下,惨然叹息曰:“我命休矣!”冯生粗鄙浅薄也就罢了,偏偏冯生的正妻还极其妒悍,对才貌过人的小青百般折磨。尽管小青曲意承顺,但依然不能稍解其妒嫉之念。其实,小青本有机会逃离迫害,冯妻有位亲戚杨夫人跟随小青学习下棋,极为欣赏小青的才华,将其视同亲生女儿一般爱护,杨夫人对小青的境遇十分同情,于是暗中提出要帮小青跳出火坑,不想却被小青拒绝,小青解释说“吾幼时曾梦手折一花,随风片片着水,命止此矣!”小青认为自己的命运就像这被折的鲜花一样,将在最美好的青春之时被风吹落水中,落入冯妻之手被凌辱折磨而死就是她注定的宿命,因此她选择认命,不想去做任何的抗争。

不久,冯生的大老婆将小青幽禁于一个孤山的佛舍中,令人严加看管,凄苦幽怨的小青因此赋诗:“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血泪春衫被吹入林逋处士家,这也是朱慈炤为黛玉取姓为“林”的原因之一,暗示了黛玉被正妻凌虐的不尽血泪。 

长期的幽禁令小青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孤独的小青竟开始同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对话,日渐疯魔。她不但将影子称为“水中清友”,还为之赋诗曰“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不久后,唯一爱护怜惜她的杨夫人跟随做官的丈夫去外地生活,失去了最后一线慰藉的小青更加苦闷,抑郁成疾,冯妻于是借治病之名派婢女给小青送来有毒的汤药,小青虽然已经抱定死志,但她并不愿服毒,因此假装表示感谢,当冯妻的婢女走后便将有毒的汤药全部泼倒在床头,并笑着说:“我虽不想活了,但就是死也要让自己的体内保持干净,绝不会为求速死而吃毒药污浊我的身体。”小青自此开始绝食,每天只饮一小杯梨汁,病情因此渐渐沉重,气息奄奄的小青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叫来画师给她画像,画了几幅,小青都说没有画出自己的神韵,后来命画师仔细观察她的言谈举止,终于画出了令她中意的画像。小青将自己的画像供在榻前,焚香摆设梨酒而奠之,自言自语曰:“小青,小青,此中岂有汝缘分耶!”然后给杨夫人写信诀别,其中写道:“何必‘紫玉成烟,白花飞蝶’,乃谓之死哉!”并在信的最后赋绝句一首曰:“百结回肠写泪痕,重来惟有旧朱门。夕阳一片桃花影,知是亭亭倩女魂。”写完信后,小青将笔扔于地上,然后抚几痛哭,泪如雨下,一恸而绝,年仅十八岁。直至傍晚,得到死讯的冯生才踉跄而来,只见小青的遗容宛如生前无病时一般鲜艳美丽,顿时心生不舍,于是长号顿足,呕血升余。冯生捡起小青的诗稿、遗像和写给杨夫人的信,看完信后,冯生哀呼道:“吾负汝!吾负汝!”冯妻听后大怒,冲过来索要,冯生于是偷藏了一幅画像,而其他的画像和诗卷则全被大老婆收缴并焚烧干净。幸亏小青临死前,曾取花钿数件赠身边的老妪之小女,顺手拿自己写了诗词的两张纸张包裹,上有诗词十二首,这才使她的诗作得以留存一二。

徐震在《美人书》开篇的《引》文中写道: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临邛、章台,艳矣才矣,而不怨。绿珠、小玉,亦艳矣才矣,而欢极憾终,要亦怨其所不必怨。孰与姬之托根失所,阒寂自如,或讽之去终不去,竟以怨死乎!  姬之前身似屈平,冯生之前身似楚怀王,妒妇之前身似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楚怀之莽也,上官、令尹之阴贼也,桂中之蠹,生则俱生。姬病益苦,益明妆靓衣,又似当年汩罗将沉,犹餐英而纫蕙也。  太史公曰:‘以彼才游诸国,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噫,斯三闾之为三闾,亦小青之为小青欤!三闾求知己於世人,不得,而索之云中之湘君。湘君女子也,因想轮结,还现女子身而为小青。  小青求知己于世人,不得,而问之水中之影。夫太白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惟太白之影可与太白对,小青之影可与小青语耶!读其诗,至‘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烟水散人曰:红颜薄命,自古皆然。环佩空归,留青莎于绝塞;阳台擅嬖,织锦字於回文。其怨可谓深矣!然予谓小青之怨更有甚焉。盖狂童匪匹不亚□□,狮子扬威岂同黄里,而能寂处孤山,托芳怀于素萼,怨固堪怜,贞尤可取。此艳质香魂,羞见坠楼之句,不得为非烟而宽咏也。予尝于雨窗灯下读其诗,而为之抚掌称幸。夫史迁不被腐刑,则《史记》可以不作。姬若得其所归,则已合欢金屋,调笑鸳房,又何能苦思抒怨,而有零珠残玉,如十二章之诗,至今历历,犹在人口耳间耶!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芳徽莫忘,彤管无愧。集小青为第一。”

在徐震看来,冯小青是集艳女、才女、怨女于一身的千古第一女,而在朱慈炤的笔下,黛玉是集艳女、才女、怨女、贞女于一身的千古第一女,最为关键的是,黛玉田秀英的不幸遭遇根本就是冯小青的悲惨经历的宫廷升级版。因此,黛玉的身上被赋予了冯小青的特点。黛玉的无缘尘世与寄人篱下完全是照搬冯小青的经历,朱慈炤这样写正是为了暗示读者:如小青一样惊才绝艳的黛玉最后也如小青一样被悍妒的骄横正妻欺凌迫害而死,这才是田秀英母子四人接连夭亡的事实真相。

为何书中强调黛玉是扬州人?因为“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奕棋”的冯小青是扬州才女,黛玉田秀英本是陕西人,不过是童年时曾经跟随父亲公干而在扬州短暂居住过,却深得扬州人民的喜爱,为了纪念田秀英,扬州人民甚至将她借住过的街巷改名为“田家巷”,因此,很多野史都将田秀英写作扬州人。

为何黛玉喜欢《牡丹亭》?只因小青喜读《牡丹亭》,还曾作过一首七绝:“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小青临终之前请人为自己描摹真容,并悲泣死去,分明也是效仿《牡丹亭·第十四出·写真》里杜丽娘病里写真,感伤“寄春容教谁泪落,做真真无人唤叫”之举。

为何黛玉唯恐花瓣落入水中,不辞劳苦要扛锄葬花?因为冯小青以花瓣落水比喻自己将被正妻欺凌而死,朱慈炤不愿黛玉遭遇这样的结局。

为何晴雯死于十六岁?因为冯小青十六岁时嫁给冯生,遇人不淑终致被害身死,朱慈炤不愿晴雯出嫁被正妻欺辱折磨。

被害身死的黛玉即朱慈炤的生身母亲田秀英,晴为黛影,晴雯也是田秀英。无论是晴雯十六岁夭亡、还是黛玉葬花入土,这些情节的设计其实都是朱慈炤为自己母亲田秀英而作的心愿宣告:她不想嫁给糊涂的朱由检、不愿遇上恶毒的妒妇周金莲,可惜的是:冯小青是能够逃生却认命放弃,而田秀英和她的儿子们却是根本无路可逃。

为何王夫人将晴雯焚尸?因为冯生的正妻在冯小青死后将其所作的诗词焚毁,“尸”音同“诗”、通“史”,王夫人焚尸其实就是妒妇周后将情敌田妃害死后的焚诗焚史的无耻恶行。

徐震在《美人书》中将被妒妇迫害而死的小青比作屈原,并将施加迫害的妒妇比作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而这就是朱慈炤仿照屈原的《离骚》为晴雯田秀英写《芙蓉女儿诔》的灵感出处。

在第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即晴雯生病被下虎狼药一回中,宝玉一面指出晴雯的药方有问题,一面说“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

朱慈炤将晴雯比作兰花和芙蓉花神,为何这里放着最爱的兰花和芙蓉不比,偏偏要拿贾芸秋天送的海棠来比被下了虎狼药的晴雯呢?因为徐震的《美人书》中记载:冯生曾将他偷藏下来的小青的遗像向他的好友刘无梦展示,刘无梦评价小青的样貌是“娟娟楚楚,如秋海棠花”。前书已经解密过了,贾芸就是崇祯朱由检,晴雯是因嫁给朱由检而落入妒妇之手被害死的田秀英,自然就是贾芸进的秋海棠花了。

为何朱慈炤要安排宝玉突兀地自称“老杨树”?因为杨夫人哀痛于小青的不幸,故在小青死后四处搜集她的诗稿,并将它们结集刊刻行世,名为《焚余集》以致悲悼。“老杨树”是暗示宝玉、也就是朱慈炤的身份其实等同于这个向小青学习棋艺的、唯一怜惜小青、并在小青死后竭尽全力搜寻刊刻遗稿的杨夫人。杨夫人将小青视同亲生女儿,想救小青逃出苦海;而朱慈炤本就是晴雯田秀英的亲生儿子,母亲生他、教他、爱他、护他,他想救母亲和弟弟们免于周后毒手,可他年小力弱、无能为力,如果不是明朝灭亡,那么就连他也无法身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后世存留下宝贵的历史真相,前书说过,朱慈炤开始创作《红楼梦》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花甲老人,自然称得上是“老杨树”,《石头记》其实就是一部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的《焚余集》。

最后,再回到程高本中的“黛玉焚稿”这一情节,根据冯小青被死后焚诗的文献记载,按照晴雯被死后焚尸的线索提示,朱慈炤所安排的焚稿者绝非黛玉本人,因为黛玉是含恨而死的,她是死不甘心的,她是想将自己的诗文和史实流传后世的,但妒妇们是决不允许的,真正焚烧黛玉诗稿的是妒妇王夫人和薛宝钗,她们在害死黛玉后,又将黛玉的一切史实全部抹杀,甚至颠倒黑白、倒打一耙,这也就是《红楼梦》中王夫人在晴雯死后焚尸,以及翰林文魔们在慧娘死后将“慧绣”改作“慧纹”的秘密所在,详情请回顾前书解密。这些情节安排都是朱慈炤在不断地提示读者:经历仿佛冯小青的黛玉、也就是慧娘田秀英是被妒妇周金莲加害而死的,死后又被周金莲和东林党文魔们不断污蔑诋毁,应该说田秀英的不幸远甚于冯小青,至少冯小青始终受到世人的怜惜和文人的咏颂,而一生光明磊落、大局为重的田秀英不但生前惨遭迫害,死后更是名节尽毁,甚至就连清白的出身都被周金莲和东林党给彻底抹黑,万幸的是,上天为她留下了一个好儿子,朱慈炤用尽毕生血泪为自己的母亲写就了大明皇室版的《焚余集》,也就是《石头记》这本《朱楼梦》,苦心人、天不负,被东林文魔们篡改掩盖的明亡的事实真相终将浮出水面、大白于天下,而这就是苍天无声的审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7: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的端午赐物中的玄机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1-03-05 23:07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第一部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二十八回,元春赏的端午节礼中,宝玉和宝钗二人是一样的: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而黛玉和迎春姐妹一样,只有扇子同数珠。毫无疑问,这是元春对金玉良缘表态支持,因此引发了宝玉的不满。

但此处的节礼的不同之处实际上还藏有更大玄机。首先来看不同之处在哪?除了扇子外都不相同。估计有朋友会问何以确定数珠不是红麝香珠呢?很简单,从宝钗和宝玉二人对红麝香珠的关注程度。不爱装饰玩意儿的宝钗居然立刻就将红麝香珠戴在手腕上,可见喜爱非常;宝玉特意要求看看宝钗的红麝串子,如果黛玉得的数珠就是红麝串子的话,那么宝玉与所有姐妹们得的珠串都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会去讨宝钗的串子来看,正因为黛玉得的数珠不是红麝串子,所以宝玉才会去确定宝钗得的是否真的同自己的一样。

接下来,细看这些与众不同的端午赐物到底有何玄机。

红麝香珠,特点既红又香。香,是黛玉的专属特征,《红楼梦》中唯一的世外仙姝、天香美人。红,则是宝玉和黛玉的代表颜色,宝玉爱穿红,而且爱红成痴,名号是怡红公子。而黛玉呢?原本就是绛珠仙子下凡,“绛珠”即红色的珠子,也爱穿红,书中唯二的两次对黛玉的外在服饰描写中都出现了红,第八回里“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第四十九回黛玉穿的是“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而宝钗却不喜红,第三十五回里,宝钗说“大红犯了色”,要莺儿给宝玉打金线和黑珠儿搭配的络子,第四十九回里除了李纨作为寡妇不好穿红外,“众姊妹都穿的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唯独“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万红丛中一点青,煞是扎眼,可见宝钗对红十分排斥。

凤尾罗,是一种织有细纹的高级丝织品。既写“凤尾”二字,则是暗示此物与凤凰相关,红楼梦中的凤凰是谁?不止一个,不但有“冰山雌凤”王熙凤、“有凤来仪”林黛玉、“凤凰来了”贾宝玉和“老鸹窝里飞出的凤凰”贾探春,还有一个“凤凰似的”赖尚荣,但唯独没有薛宝钗。再根据书中一再强调黛玉所居的潇湘馆“凤尾森森”来看,这凤尾罗只能是为黛玉准备的。

芙蓉簟,即用竹篾编的有芙蓉花样的凉席。红楼梦中的芙蓉再无别人,就是林黛玉,而且众人都一致说“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所以黛玉之影晴雯死后上天成为花神,也是专管芙蓉花的。

所以元春赐给宝玉和宝钗的与众不同的三样东西,样样都是黛玉喜爱之物,这是暗示宝钗获得的赐物原本是元春专为黛玉准备的,为了提示读者注意到这一点,朱慈炤还十分体贴地安排宝玉出言提示:“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明确指出宝钗获得的东西应该是给黛玉的。

其实书中多处暗示了元春对黛玉的欣赏,元春不但十分赞赏黛玉的诗作,而且对化妆后像极了黛玉的龄官也表现出了格外的喜欢,这说明元春真正中意的实际是林黛玉,想想看,元春初见黛玉和宝钗,黛玉才貌卓绝,自然令元春一见之下很是中意,所以她准备的那些与众不同的赐物件件都是黛玉喜爱之物。那元春怎么将她专门为黛玉准备的节礼转给了宝钗了呢?

这就不得不看看是谁不支持木石之盟,而促成金玉良缘了。能够影响元春的只有三个人: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我在第一部书中解过了,贾母和贾政都是中意黛玉的,那王夫人呢?王夫人一见黛玉就叫黛玉远着宝玉,却极力撺撮宝钗和宝玉相处,宝钗两天不见宝玉,王夫人就主动跑到薛姨妈那里闲话,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又关心地问宝钗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可见王夫人对金玉良缘有多上心。

元春本同贾母和贾政一样都对黛玉十分中意,但到了最后关头,却在王夫人的横加干涉下,不得不违心地遵循王夫人的意愿,让宝钗取代了黛玉的地位,而那些特意为黛玉准备的东西也就是全落到了宝钗的手中,这令宝钗得意非凡,于是急不可待地将红麝香串戴在手腕上炫耀,如果不是因为凤尾罗和芙蓉簟实在不方便挂在身上带出来的话,宝钗肯定也会给这两样东西一个亮相的机会的。

这端午赐物的层层玄机,完全是朱慈炤对真实历史的如实影射。天启六年的信王选妃中,主持选妃的天启皇后张嫣原本中意的是选妃决赛中名列第一的才貌无双的田秀英,对排名最后的周金莲丝毫看不上,但老太妃刘昭妃却横插了进来,死活要让张嫣选最后一名,在刘昭妃的坚持和暗示下,张嫣终于得知周金莲竟是同她一样都是东林党瘦马,这才改变初衷,并根据东林党的指示,将排名最后的周金莲特拔成为信王朱由检的正妃,让周金莲取代了本属于田秀英的地位,这就是本属于黛玉的东西落入宝钗之手的真实经过。具体细节请回顾我在第一部书中的详细解密。只有看懂这些,才能深切体会到《红楼梦》行文的精妙绝伦,诸多看似无用的闲笔其实都是朱慈炤煞费苦心地精妙隐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7: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皇帝没有皇后的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1-05-05 21:56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第一部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对皇帝进行直接描写,但还是给出了一些间接的信息,其中有一大蹊跷处,相信细心的读者们应该都发现了,那就是:《红楼梦》中的皇帝居然没有皇后。

书中提及当今的皇帝有父太上皇、有母皇太后、有妾贾妃、周贵人和吴贵妃,甚至还有一个奶奶辈的老太妃,可是偏偏没有母仪天下的嫡妻皇后,你说奇怪不奇怪?这其中究竟有何历史秘密呢?

第十六回贾琏说到元春省亲时提到:“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 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甲侧:又一样布置。】”脂批特别批注强调此处,到底是要提醒我们注意什么呢?

先看在皇帝后宫里排名第一的“贾妃”贾元春。

贾元春的这个妃号,大有玄机,二字妃号“贤德妃”,可问题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两字的妃号,“妃”这一称号首次出现于帝王的后宫中是在三国时期曹魏时期,明帝曹睿在后宫中增加了“淑妃”这一位号,南北朝时,孝武帝又创制了“贵妃”这一称号,地位比“淑妃”尊贵。此后,又历经多朝的增删和改动,到了唐宋两朝,基本形成了皇后之下,依序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的四妃制度。宋代的高承 《事物纪原·帝王后妃·四妃》:“三代有三夫人而无妃号, 汉有贵人, 魏始置妃,此夫人号妃之始也。唐初皇后而降,有贵、淑、德、贤,是为四妃也。”到了明朝,朱元璋又改为皇后之下,依次为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明史》卷一百一十三??,皇后有金宝金册,但诸妃有册无宝。到了明朝中期,景泰帝又创制了皇贵妃这一称号,皇贵妃享有像皇后一样的金制的册、宝,位于诸妃之上。明宣宗的爱妃孙贵妃虽然没有皇贵妃的实际头衔,但由于特赐了金册金宝,等同已经享有了皇贵妃的实际待遇。

更为蹊跷的是:贾元春的封号本是“贤德妃”,可贾府中人却都将贾元春称为“贵妃”,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将“妃”称为“贵妃”是性质极其严重的僭越,贾府中人自然不会乱叫,而且第十八回里,无论是贾府领了的恩旨上写的,还是太监口里称呼的,也都是唤元春作“贵妃”,所以,“贵妃”的称呼肯定不是错误,而是作者故意为之,可问题是:贾元春的妃号不但是打破常规的两字,而且还是贵妃,这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而且,书中又以“元妃”称呼贾元春,“元”字有“居于首位、第一”的意思,如元旦、元首、元帅,一个妃号居然迷雾重重,究竟有何深意呢?

朱慈炤创造了这么一个尊荣非常、无以复加的二字妃号兼贵妃、元妃的身份就是为了暗示读者贾元春的地位的不同寻常,这贾元春可不是普通妃嫔,而是皇帝后宫中第一人,也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殿下。

可为何朱慈炤不直接写贾元春是皇后呢?因为贾元春根本就不是真皇后,她不过是靠东林党偷梁换柱后而得以鹊巢鸠占的冒牌假皇后罢了。

再来看朱慈炤给贾元春的妃号是哪二字?“贤德”,很明显,这“贤德”二字其实暗含了讽刺戏谑之意,乃是朱慈炤为了暗示元春的晋升大有问题的春秋笔法。

第一部书中已经详细揭秘过了:贾元春这个“贤德妃”其实是经东林党秘密调教好后假冒张国纪之女参选的、通过刘姥姥刘昭妃等人的暗中舞弊才得以成为皇后的懿安皇后张宝珠,这个张宝珠原本是强盗死刑犯孙二的女儿,不但身份造假,而且是既不“贤”也不“德”,不但乱政,而且还在亡国后淫乱民间,最后被厌憎她秽乱的顺治皇帝赐死详见第一部书中的《红楼梦中的春梅被隐藏的不能示人的历史》一节解密。东林党瘦马张宝珠的真实面目如此不堪,却被捏造伪史的谣言公司——东林党们粉饰美化成了中国历史上既“贤”又“德”一代圣后,并为之写了《圣后艰贞记》欺世盗名。

接下来看与贾元妃相提并论的周贵人和吴贵妃。

对我的第一部书中的解密熟悉的朋友一看到“周贵人”这三个字,应该就知道这影射的是谁了。东林党造出来的“天下贵人”——崇祯的皇后——瘦马贱人周金莲。

苏州娼妓周金莲本是根本毫无资格参选后妃的瘦马贱人,不但没有资格做皇后,出身淫贱的她其实就连入宫作宫女都是没有资格的。既然周金莲同张宝珠一样也是假皇后,那么崇祯皇帝自然跟他的皇兄天启皇帝一样,也就等同于没有皇后。

最后来看“吴贵妃”,“吴贵妃”其实就是“无贵妃”,朱慈炤借此明示读者:“吴贵妃”是不存在的,这是为了避免被东林党察觉而使用的障眼法。请注意“吴贵妃”的父亲的名字“吴天佑”,谐音“无天佑”,这是朱慈炤对东林党捏造的“天下贵人”的极尽讽刺,什么神佑贵人,根本就是骗人的鬼话,所以周后这个“天下贵人”得不到上天的护佑。

此外,“吴贵妃”还影射了因为投靠了周后和东林党而获得崇祯恩宠厚待的袁妃父女俩。袁妃丝毫不受宠,嫁给崇祯七八年后才获得了崇祯的首次临幸,可见有多不被崇祯待见,但是因为周后的授意,崇祯将袁妃进封贵妃;同样,袁妃的父亲虽然寸功未立,却在周后和东林党的帮助下,获得了远超不断为国立功的田弘遇的极高待遇详见《崇祯对无宠的袁妃家的破格厚遇的缘由》。袁贵妃是后宫里逢迎讨好周后最为殷勤的妃嫔,丝毫不受崇祯待见的袁贵妃所获得的一切恩宠全都拜周后所赐,而袁妃父亲的名字叫“袁佑”,所以朱慈炤将狼狈为奸的袁贵妃和周后揉在了一起,合二为一写作“吴贵妃”。

无论是“周贵人”、还是“吴贵妃”,其实都是对“贤德妃”的补充,贾琏所说的:“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 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现今周贵人父亲吴天佑也就是贾贵妃的父亲贾政已在家里看好了地方,要动工修盖省亲别院呢。吴天佑其实就是贾政。”

为何朱慈炤将张宝珠和周金莲写为贵妃和贵人,而不是位阶更高的皇贵妃?

这是因为:本是真正皇后的田秀英在现实中的实际名位是皇贵妃,既然大明王朝的真正皇后变成了皇贵妃,那么张宝珠和周金莲这俩假皇后的位阶自然也就只能是低于皇贵妃的贵妃和贵人了。

为何朱慈炤不在省亲中提及自己的母亲田秀英呢?

这是因为:贾府修大观园是因为明朝灭亡了,田秀英被周金莲害死于崇祯十五年,崇祯亡国时,田秀英已离世快两年了,而田妃的父亲田弘遇也于崇祯十六年病故了,田家父女没有经历亡国的离丧悖乱,自然也就不会参与明亡后大观园的起造了。

明末的两个皇后其实都是东林党通过非法手段输送的瘦马假皇后,这就是《红楼梦》中有皇帝、却没有皇后的历史原因,这是朱慈炤对于明末宫廷真相的揭露,影射的是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这兄弟俩的不为人知的后妃内幕。有了这既不“贤”也不“德”的假皇后和假贵人操纵朝政、败坏纲常,大明的皇帝如何还能治理好天下?

不贤无德的张宝珠被东林党美化为贤德妃,下贱淫乱的周金莲被东林党吹捧为周贵人,朱慈炤的揭露真是一针见血。因为东林党的瘦马张嫣和周金莲的成功上位,最终导致明朝无天佑,社稷倾覆、国家灭亡,这才有了大观园、也就是南明的建立。

曾任在崇祯朝任九江知府的史惇在明亡后感叹地写道:“清人入据中原,专为打破东林伪君子一局……东林要钱,惟恐人知觉;而清朝要钱,不怕人知觉。天若曰:‘所谓要钱,当如此。’盖天之厌之久矣。此神庙之意,所谓自有天诛也。”见《恸余杂记》中的“天厌之报”条

贾政即吴天佑,为何贾政无天佑?身为一国之主,却是非不分、纵容奸佞,致使国家妖孽横行、伪君子当道,如此倒行逆施,如何还能获得上天护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7: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第一奇才与朱三太子的伤心事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0-05-10 22:14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明末不乏能人才士,但要能称得上第一奇才,却不是仅仅精通一两门学科就可以的,那么我所说的明末第一奇才究竟是谁呢?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但他的名气远不如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三人,尤其比不上因与秦淮八艳的陈圆圆、李香君和董小宛风流而名扬天下的侯方域和冒襄,但如果说到真才实学和德行节操,方以智却远远胜过其他三人。

方以智,出生于桐城士族、治学世家,曾祖父方学渐、祖父方大镇、外祖父吴应宾和父亲方孔炤都是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方以智生来聪慧异常,凭着过人的天份和深厚的家学渊源,再加上为他传道授业的老师也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如经史名家白瑜,易学大师王宣和杰出名医傅海峰等,这让方以智年纪轻轻就以学识渊博而名闻天下,而他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尤为世人所赞叹,方以智精通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学、文字、书画、医药、技勇等,著作宏富,但因其著作大多在清廷禁毁之列,所以流传下来的仅有《通雅》五十二卷、《物理小识》十二卷、《药地炮庄》九卷和多种医学著作等少量著述,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物理小识》,内容分天、历、风雷雨旸、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7类,是一部涉及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书中关于光学实验的记载,比欧洲还要早,《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伦比”。

方家与东林党渊源深厚,曾祖父方学渐曾著有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祖父方大镇、外祖父吴应宾和父亲方孔炤都是东林党人。其父方孔炤,任湖广巡抚时,因贻误军机而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于是怀揣血疏为父讼冤,终于使得父亲被从轻处理,遣戍绍兴。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官授翰林院检讨。崇祯皇帝不仅肯定了方以智的才识,更加欣赏方以智的孝行,有一次,崇祯皇帝下朝后连呼“求忠臣必于孝子”,说有一个为他经筵进讲的官员的父亲在河南做巡抚,因罪问斩,可那个讲官居然无动于衷,不但照样薰衣,而且服饰、神情、举止一如平常,这样不孝之人怎么可能是忠臣呢?并说,方以智因为父亲下狱,日日持血书哭泣申诉,同样也是做儿子,怎么就能差这么多呢?崇祯皇帝最后说:要得忠臣,就一定要从孝子中来找。(《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七。方以智传》)



    方以智以根红苗正和学识过人而在党内享有崇高的声誉,但后来却因为他作藩王讲师一事而与东林党同仁结怨,并被实施政治打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破潼关,孙传庭被杀,形势危急之下,时任工部尚书的范景文上疏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应对危局,崇祯于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的回答切中要害,崇祯听后抚案叫好,对方以智的应对策略激赏不已。方以智是东林党大佬范景文举荐的,他的才识和韬略也获得了崇祯皇帝的抚案肯定,而且尤为难得的是:方以智虽是东林党,却倾心于作学问,并不热衷党争。崇祯十二年,陈贞慧与吴应箕共同起草驱逐阮大铖的宣言《留都防乱公揭》,公揭以东林创始人顾宪成之孙顾杲以及黄宗羲为首署名,共计一百四十人,其中也有陈慧贞、侯方域、冒襄三人,尽管方以智这年春天回桐城,秋后重来南京应试,但唯独他没有参与联署。

因此,方以智无论是才学、品性、还是提出的应敌策略,都是崇祯皇帝非常赞赏的,可是万万没想到,方以智最后竟是因为忤逆了执政者而被崇祯皇帝弃用,《清史稿》载:“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记载清楚地说明方以智所忤逆的执政者竟然不是崇祯皇帝!

    可问题是:大明王朝的执政者不是崇祯皇帝,那还能有谁?难道是权臣?

    明末能够左右崇祯皇帝意志的权臣也就只有周延儒了,崇祯还曾在新年时当着群臣的面向周延儒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周延儒是崇祯执政十七年来最相信和最倚重的阁臣,那么阻挠崇祯重用方以智的会是周延儒么?

    这就要看看崇祯十六年底的情况了,前书已经详细介绍过周延儒的起起落落,崇祯自崇祯十四年开始独重首辅周延儒,但这一情况在崇祯十六年五月发生了变化,锦衣卫骆养性和东厂太监因为宿怨揭发周延儒消极怠战、谎报战功之罪,周延儒因此不久被免官还乡,七月,崇祯皇帝获知周延儒牵涉吴昌时通内案后勃然大怒,命令将周延儒捉拿查办,几个月后的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周延儒被勒令自尽,并被抄家,所以在崇祯十六年底阻挠崇祯重用方以智的绝不会是已经被免官法办的周延儒。

    但是崇祯十六年十月时的首辅陈演是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那么还能有谁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我在前书中已经提过多次的名字——杨士聪。杨士聪在崇祯十六年底开始对方以智极尽攻击诋毁之能,而对于此中原因,杨士聪声称他是因为不能容忍方以智破坏成规,按旧例,作藩王讲师满了三年便要调升参议,可方以智居然要破坏规矩,谋求继续留任藩王讲师。(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杨士聪的自陈暴露了他们打压方以智的真正原因:原来,方以智之所以忤逆了这位不可公布姓名的执政者,仅仅是因为他要坚持留任作藩王讲师一事。



藩王不是太子,做太子的老师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但作藩王的老师,除非这个藩王有嘉靖皇帝的运气,否则都是白付心血,属于失败的政治投资,聪明如杨士聪等人就绝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他们只热衷于做太子的老师。而老实人方以智虽然才学过人,但却愿意作别人不愿意作的藩王老师,而且还要寻求留任,在杨士聪这些聪明人看来根本就是愚蠢,为何还要对方以智疯狂弹劾打压呢?竟逼的崇祯皇帝不得不弃用方以智,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皇三子定王朱慈炯于崇祯十五年出阁学习,崇祯安排学识渊博的方以智担任定王的讲师,可见其重视教育的用心良苦,另外指定刘明翰负责仿书。仿书,即临摹写字。书房之中,按照主次,方以智坐东面,刘明翰坐西面,定王坐中间。方以智是个真正做学问的大家,治学严格的他为了不负皇恩,训导颇力,可是定王却是个不爱学习的纨绔子弟,虽然已经十岁了,却根本不好好上课,方以智给他认真讲课,他却根本不理会,方以智无奈训导他几句,定王也是敷衍地依上一两声,而后更是不顾规矩地向刘明翰大呼:“刘先生来教书!”要将方以智赶走,身边的宦官劝说:“方老师是你父皇定的,这是礼节,不可更改。”定王只好放弃赶走方以智的想法,但又提出不想听讲书,要临摹写字。方以智只好离开,等到定王临摹完字,刘明翰出来后,方以智又过来想继续接着教,定王却说刚才已经读过书了,并合上书背诵,按照规定,皇子只有将书本读熟,才能让讲师离开,定王于是说“方先生可以先走了,我现在要跟着刘先生临摹字了。”方以智只好退到书房外等候。

定王对教学简单、态度恭顺的刘明翰十分满意,对刘明翰说:“刘先生如此的温和恭顺,你的儿孙以后可以做状元。”而后又将书案上两个各重三十两的实金狮书镇和两把玉尺赏给刘明翰,两个实金狮子不考虑宫廷工艺的艺术价值,仅算份量六十两,明末的金子很值钱,金银比价超过了1:10,崇祯就曾经对阁臣们说过“外间金子踊贵”,但为了简单,我就粗略换算,六十两金子至少值六百两银子,再加上两把价值不菲的皇家玉尺,定王这随手一赏,至少是明末中级官员三四十年的官俸总和,果然是周后的儿子,,崇祯穷的将金银器具都卖了充军饷,甚至就连自己的衣服都打了补丁要省着穿,可定王呢?随便赏赏人都是大手笔。定王出手大方,但第一天上课就收这么大的礼,心里没底的刘明翰不敢要。自此后,定王每次都要赐给刘明翰宫宴,看到刘明翰没有马镫,立刻要把自己的马镫赐给刘明翰,因为刻有龙纹,刘明翰一介臣子不能用,定王于是又命给刘明翰特制方马蹬赐之,碰到天冷又赏给刘明翰八宝金暖手。

定王对恭顺听话的刘明翰恩宠备至,但对学问渊博、教学认真的方以智,定王却始终没有好脸色,先是向崇祯请求让方以智和刘明翰分开上课,一人负责一天,在获得崇祯批准后,就常常免去方以智教学的日子,不愿看到方以智。(《明季北略/卷18》 )





按理说,受到定王如此冷落和刻薄的方以智自然是对担任藩王讲师一职毫无留恋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秉性高洁刚直的方以智居然会不顾朝廷成规,想方设法地想要继续留任藩王讲师呢?

这是因为皇四子永王朱慈炤于崇祯十六年八月出阁读书,成为了方以智的新学生。( 孙承泽《思陵典礼纪》)

关于朱慈炤早年宫中的记载太少,但是从朱慈炤创作的旷世神作《红楼梦》,我们不难了解到朱慈炤的惊人才华。儿子随妈,朱慈炤的母亲田秀英是古今中外难得一见的大才女,文武双全,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朱慈炤的爱弟——皇五子朱慈焕“少而慧,上绝爱之”,虽然只有三四岁,却聪慧过人,因此被周后害死,综上不难知道,朱慈炤的先天禀赋是多么得优秀。

而且幼年时的朱慈炤非常喜欢看书,吴梅村的《永和宫词》透露了朱慈炤小时喜欢读书的信息,其中是这么描述崇祯十二、三年时不过六七岁的永王朱慈炤和三四岁的悼灵王朱慈焕兄弟俩的:“两王最小牵衣戏,长者读书少者弟。”说这兄弟俩感情极好,年长的永王爱好读书,而年幼的悼灵王乖巧可爱,总牵着哥哥的衣角玩耍。

过人的天赋、好学的天性、再加上拥有惊世才华的母亲田秀英的悉心教导,年幼的朱慈炤虽然还未出阁读书,却早已是博览群书、才学渊博了。

古人常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聪明人爱惜聪明人,好汉珍惜好汉。天赋异禀、聪慧好学的神童出身的方以智碰到了同样是天赋异禀、聪慧好学的神童朱慈炤,不难想象,爱才惜才的方以智该是如何得惊喜若狂,尤其还是在被不爱学习的纨绔皇子朱慈炯打击得消沉不振的情况下。虽然执教朱慈炤的时间还没两个月,但方以智却对教导朱慈炤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而且同一时间,方以智还完成了他最为著名的10多万字的百科全书《物理小识》的初稿,也许方以智还曾将《物理小识》的初稿作为教材向爱徒朱慈炤展示过。短短一个多月,方以智与朱慈炤建立起了情同父子的异常深厚的感情,而这毫不意外地引起了周后母子和东林同党们的注意。



无论是周后母子、还是东林党们,都绝对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他们好不容易除掉了田秀英和她的三个儿子,而唯一仅存的朱慈炤却屡屡逃脱他们的毒手,这无疑说明了朱慈炤的危险性,绝不能让天才的方以智和天才的朱慈炤再继续接触下去,于是他们以“藩王讲官例三年升大参”的旧例为借口,将方以智调离永王的讲师职位,按理说,当藩王讲官好处不多,能够早点离开获得升调大参的机会谁会不乐意呢?

但这优厚的升官机会却被方以智断然拒绝,他才仅仅教了两个月的朱慈炤,正是热情高涨之时,而且就从他执教定王开始算起,到现在也还不到两年,凭什么说他已经作了三年的藩王讲官?

身为东林党人的方以智很清楚周后母子和东林党们对朱慈炤的敌视和忌惮,他也知道朱慈炤的母亲田秀英是他的仇人杨嗣昌的荐举人和支持者,他更明白周后母子和东林党们的不择手段,只身一人与他们作对必将身败名裂,但他割舍不下,朱慈炤是这世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放弃这样优秀的学生,更何况爱才如命的他呢?虽然永王没钱、没依靠,而且太子朱慈烺未来做了大明的皇帝后还会残酷报复不听话的自己,但重学爱才的方以智还是拒绝离开,即使要与全世界为敌,我依然愿意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年仅十岁的朱慈炤让方以智下定的决心。

就这样,冒着被同党打击报复的危险,亦不顾其父与杨嗣昌的宿怨,方以智毅然决然地选择要继续留任作永王的讲师,并为此而四处求告,但没有用,方以智是在挑战周后母子,而他们才是大明王朝的真正执政者,方以智最终还是没能继续担任藩王讲官,不肯放弃的他于是请求允许他自降品级同庶吉士以教习永王,却被崇祯皇帝以妨碍讲读的理由无情地驳回。(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

田妃在世时,田妃的儿子们备受崇祯的疼爱和重视,崇祯自“田贵妃亡后更加郁郁不乐”,对田妃追思不已的他不但在崇祯十六年的中元节为田妃大办周年法事祭典,还将田的画像和自己母亲李太后的画像一同供奉在皇家的长椿寺中,可见崇祯对神仙一般的田妃是由衷的喜爱、万般的不舍。可如此深情眷恋田妃的崇祯却对田妃留下的永王十分刻薄,为了迎合周周后而无情剥夺聪颖好学的永王跟随良师受教的权力,即使方以智请求自降品级以继续执教永王也不许。崇祯的不近情理和刻薄寡恩的行为背后暴露出了周后的淫威之盛,东林的淫威之重,这就是明末恩科状元郎史惇在《恸余杂记》中写的“东林震主之威,古今所无也”所揭示的崇祯朝时期的真实的政治生态。

方以智遭受的不公待遇充分显示了周后派东林党的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周后可以允许崇祯思念田妃,因为田妃已死,再也无法对她形成威胁;但永王不同,永王不仅天资过人,而且屡屡逃脱周后毒手,这一切让周后感到不安,自然不能坐视永王获得朝臣的爱护,所以才会对欣赏永王的方以智极尽打压之能,尽管方以智已经失去了同永王朱慈炤接触的机会,但周后等人还是不愿放过方以智,他们要让不识时务的方以智付出代价,以此警告任何妄图亲近永王之人。方以智被同党杨士聪等人疯狂弹劾,即使崇祯皇帝对他的应敌策略大为赞赏,拍案叫好,但最终却迫于执政者的压力弃用方以智,周后母子们惟恐才识过人的方以智成为第二个杨嗣昌,因此他们绝不会给方以智一丝一毫的机会!

方以智是东林党中少有的气节高坚之人。甲申之变,崇祯殉国,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不已,不愿离去,因此被农民军抓起来严刑拷打,尽管被毒打至皮肉尽烂,连腿骨都暴露了出来,但方以智依然不肯屈服。不久,李自成兵败,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但却被阮大铖排挤迫害,不得不改名吴石公,流浪寓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虽然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但气节忠坚的方以智始终不肯投降清朝。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因为瞿式耜的引荐,方以智以推戴功被授右中允,后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但因被太监王坤诬劾而遭罢相免职。1650年,自行参加抗清活动的方以智在广西平乐被吴三桂的手下马蛟麟抓住,面对投降立刻授官、不降当场处死的选项,方以智毫不犹豫地走向刀刃,宁死不降。方以智的气节和忠烈,连敌人都钦佩不已,于是将方以智释放,方以智自此出家为僧,人称“药地和尚”。(《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七。方以智传》)

......

才学盖世、忠孝双全的方以智才是东林党内真正的完人、圣人,其学问的精深广博和思想的超拔深刻亦远胜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盛名远播的明末清初三大家,却仅仅因为想执教永王而被东林同党攻击打压。

方以智的被迫离职也再次暴露了崇祯皇帝的寡恩薄情,田秀英在世时,他对田妃生的儿子是疼爱非常,不仅不顾重名而破例为皇四子取名朱慈炤(详见《荣国府的“荣”字秘密》揭秘),对年幼的皇五子朱慈焕更是“绝爱之”,可是皇五子因他而被残害,崇祯皇帝从头至尾竟然从未去探望过一眼,而在田妃死后,神彩飘逸、才华过人的皇四子永王便被他彻底漠视了,其人的凉薄实在令人寒心。

对周后生的顽劣不堪的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崇祯皇帝为其选择了才学最高的方以智作讲师,而永王朱慈炤不过是沾了定王的光才获得了方以智不足两个月的教导;崇祯对定王百般纵容,定王因此被骄纵的举止荒疏、出手豪阔,敢于逾规越矩,而失去母亲庇护的朱慈炤虽然天资过人、聪敏好学却备受苛待,竟连获得良师教导的机会也被残忍地剥夺。

崇祯皇帝这么做,不过都是为了迎合骄横跋扈的周后罢了,周后可以不断地公然违反大明律法采买妓女入宫,可没有周后的许可,崇祯采选淑女的圣旨立刻就被满朝东林党和内廷的太监们驳回,身为皇帝的他竟连自己选个美女都不能,得罪了周后就是牺牲自己的性福,崇祯皇帝可不会为了一个永王而放弃周后送他的那满屋子的青霞女子们。

《红楼梦》里道貌岸然的贾政除了偶尔会因为宝玉的才情和品貌略有动容外,对宝玉从来都是十分的苛刻冷酷,因为赵姨娘的教唆,即使看到宝玉中魇将死,贾政也无甚伤心,不仅阻止贾赦去寻求帮助,还早早地命人给宝玉准备好了棺材,再看看贾府四姑娘惜春无人关心的心酸处境,这一切正是紫禁城里的四皇子朱慈炤无依无靠、谨小慎微地凄惶度日的如实写照。



没妈的孩子象根草,有妈的孩子是块宝,今天是母亲节,愿全天下的母亲们平安喜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05: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世界最狠心的三个人是谁?悟性最高的黛玉,为啥反而枉送了性命?她风流在哪?都说“看得破时忍不过“,男女有何不同?
 姜子说古书 2023-11-16   |  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红楼世界最狠心的三个人是谁?悟性最高的黛玉,为啥反而枉送了性命?都说“看得破时忍不过“,男女有何不同?

  文/姜子说书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曲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直通《哀江南》曲调,收尾愈觉悲惨可畏,将通部女子一总,闺阁底色,终究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而女主角林黛玉正是葬送了性命的痴迷者。



  有意思的是,痴毒最深的林黛玉,偏偏是悟性极高者,胜过贾宝玉,也胜过世上诸多男女,脂砚斋批语所谓:“非颦儿,第二人无此灵心慧性也!”且看悟禅机一回故事!

  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林黛玉这般机锋,贾宝玉这个灵性渐通,后来当了大和尚的人,亦不能答。本来无一物,怎奈何“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花王林黛玉,偏生坠落百花洲,处处惹尘埃,最后丧了卿卿性命。



  同样是女儿身,比起林黛玉,贾惜春就狠心多了,她和甄士隐、贾宝玉一样,最后出家,远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四姑娘一番话,惹得尤氏众人都说她“心冷口冷心狠意狠”。

  惜春冷笑道:“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红楼梦》故事里,人人都说四丫头贾惜春年轻糊涂,而甄士隐抛下妻子封氏出家,惹得封肃日日抱怨,于世俗眼中,自然也是个狠心人了。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

  无独有偶,悬崖撒手当和尚这件事,同样应在贾宝玉身上。古人最看重的就是父子、母女、夫妻之间的亲情,而甄士隐、贾宝玉、贾惜春这三人选择出家,无疑是当了狠心人。

  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但只是,也正如贾惜春所言,一转念间登彼岸,唯有放下执念,方能解脱,若不如此,再不能“好了”,直似林黛玉先天不足之病。



  黛玉道:“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为黛玉写照,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落笔处,却只是“风流”二字。写美人笔仗,冠以风流,脂砚斋却要叫绝称赏,何意呢?何为风流人品?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红楼梦》故事里,黛玉执迷不悟,为啥被冠以风流?她风流在哪?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的情缘,又为何被称为风流公案?秦可卿小名兼美,风流袅娜似黛玉,这一桩悬案,又当如何破解呢?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唐三藏悟禅机,孙悟空说他虽然念得,但不曾解得。林黛玉悟禅机,虽然悟得、解得,却做不到知行合一,正所谓:“看得破时忍不过”。



  何为“忍不过”?于男子而言,是“生我之门死我户”,是逃不过自私的基因的控制,是放不下“继子荫孙图富贵”的执念。于女子而言,是“色易戒,情难防”的一往情深,是情义千金的忠贞不渝。

  怀金悼玉,亡者为贾家之源荣国府,荣为花木之繁,是为木石前盟,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林黛玉之死,死于情义,女为情,绛珠仙子为民族大义,正是闺阁风流主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秦氏与林氏之死,正合林四娘一篇故事“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为什么葬花?宝玉为什么骂多铎“胎儿龟蛋”?+ 五月初一为什么打醮?祈祷什么?+ 扬州十日等大屠杀是否真实存在?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05】



多铎率领清兵,从西安一路到扬州,沿途州县望风而降,未遇一兵一卒抵抗!女真人当时估计心里一片迷蒙:这中原,真他讷讷的大!从北京到西安,跑了两千多里,没打几仗净跑路了。从西安到扬州,又跑了两千多里,一路没见一个敌人!什么情况?这是个什么国家?这么好的地方都没人要?

四月十九,兵临扬州,多铎指挥清军和明朝各路降将李成栋等部,重重围困扬州。史可法在守扬州。史可法是东林领袖左光斗的弟子,福王系的朱由崧登基后被排挤出朝不意外,虽名为督师,但江北四镇等各路军阀都指挥不动,史可法也无驭将治兵之才。满清大兵压境,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国难当头,这些军阀将领们都在忙什么?忙着投降!据多铎向清廷奏报,投降的总兵23人,马步兵238300人,超过多铎、阿济格两路兵力的总和!这还不算左良玉之子带领的15名总兵全军投降。史可法向南京弘光帝求援,弘光不应,弘光在忙什么?忙着淫乐!这样一来,史可法就成了孤军守扬州,兵仅万人,清兵则超过十万,胜负之数已定。史可法也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只是以死报国而已,也并未组织有效抵抗。

四月二十四日夜,北兵试炮,弹重十斤,满城惶悚,清军攻城。四月二十五日夜,扬州城陷,仅仅一日,我们不贬民族英雄,但也没必要无中生有,夸大其功。毕竟江阴阎应元,作为一个无品阶、未入流的典史,率领全城士民守江阴八十一日,面对的也是清军一二十万。史可法自刎不死,被俘不降,壮烈就义!在皇帝只知淫乐、武将望风而降的世界,史可法大义凛然,宁死不降,就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以兵部尚书、督师的重臣身份,更多的是作为一面旗帜的意义。因为当时抗击侵略、英勇就义的人很多,绝大多数英雄默默无名,就如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这些人,也不为大众熟知,陈明遇在城破之后,仍持刀死战,身死不倒,可歌可泣!中华民族,从来不乏英雄,所以至今屹立不倒。

扬州富庶,天下有名。清兵进入扬州后,多铎纵兵抢劫屠杀,从四月二十五日夜,到五月初一,清兵对扬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除了躲藏深处的个别人外,全城男女老幼,几乎全部惨遭屠杀!可参见《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明季南略》等当时记载,以及邢昉的《广陵行》、钱澄之的《扬州》等时人诗作。具体死亡人数不详,《明季南略》中记录了多种说法,都是全城尽屠:“悉屠其民”;“凡杀数十万人,扬城遂空”;“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扬州初被高杰屠害二次,杀人无算。及豫王至,复尽屠之。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结合万历年间扬州城至少有40多万人口看,几十万人命的滔天罪恶,在历史上是抹杀不了的!

现在有人说满清没有屠城,有人说满清没必要杀那么多人。看多铎兵临南京时的《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多铎自己都承认屠城,并以此恐吓南京官员军民:“维扬可鉴!”

什么是强盗逻辑?这便是: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盖不得已而行之。二百年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是这逻辑。现在,又何尝不是?

清兵在屠扬州时,又杀又抢,抢钱抢粮抢女人,不只保留着野蛮的屠戮习性,还保留着野蛮的抢劫分赃传统:多铎押着弘光帝等俘虏凯旋回京时,还把抢到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献给清廷。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豪格等各二名,阿济格等各一名。顺治帝当时多大?八岁!打劫分赃,从娃娃抓起。

注意这两个日期:四月二十五日夜、五月初一。红楼梦中都写了:四月二十五日夜,清兵进入扬州,宝钗进了怡红院,黛玉在门外哭,哭的“落花满地鸟惊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黛玉葬花!“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多铎屠扬州的第一天!所以宝玉说了个奇怪药方:“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谜底是“胎儿龟蛋”!我们前文解过,多铎满语正是“胎儿”,骂的是多铎这个王八蛋!为什么?屠扬州,几十万人命!五月初一呢?打醮,是道士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祈祷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和庇佑。为什么要祈祷消灾、祈求上苍?

五月初五,“上不视朝,以串戏无暇也。”弘光不只看戏,兴致好,还登台表演。五月初八,清兵驻瓜州,排列江岸,沿江窥渡。此时南明军队防御如何?“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一旅帅水师御之”,从四月二十五夜扬州城陷,至今十多天,明军如此防御!扬州距南京多远?一百五十里,加上渡江,满清骑兵两日行程。看看这帮君臣!

五月初九晨,“清兵开闸放舟,蔽江而南。”南明军队怎样迎敌?“二郑兵见之,各扬帆东遁。江南之师,一时皆溃。”没打都跑光了!

五月初十,“闭京师各城门”。皇帝干什么呢?“午后,唤集梨园子弟入大内演戏,上与太监杂坐酣饮。”临危不乱,胸有成竹,好!“二鼓后,上奉太后一妃与内官四五十人,跨马从通济门走出,文武百官无一人知者。”呀!我们的脑洞实在是太小了!要不人家怎么能当皇帝呢?我们屁大点事就吃不下睡不着,看看人家!倾城倾国之际,什么心态!扬州不救,京城不守,关上城门,看戏喝酒,敌人没到,直接先走,真是神奇大脑啊!

五月十四,报清豫王兵到都城,忻城伯赵之龙说:“扬州已屠!惟竖降旗,方可保全。”众不得已,从之。五月十五,大开洪武门,百官献册,行四拜礼,赵之龙叩首请豫王多铎进城。豫王喜,加赵之龙兴国公。卖国求荣,从伯升公!封侯算什么?“崇祯时,以忻城伯镇南京。”看崇祯用人!北京城就是崇祯指定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开门迎贼的,南京城又是叩首请进,明朝双京,用了俩人,都是这样。

弘光从1644年五月十五即皇帝位,到1645年五月十五南京投降,仅仅一年。弘光这个奇葩跑到哪儿去了?安全了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先跑到太平府,闭城不纳。彷徨江边,又奔黄得功军营。黄得功一见弘光跑来,直接哭了:“陛下死守京城,臣等犹可借势作事。奈何轻出?”已投清的刘良佐领着尼堪等满人,追来捉拿弘光,身负护驾重任的黄得功又是怎么干的呢?“得功怒,不甲而出,单骑出营,隔河骂之。”黄得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带兵不带将不穿铠甲,一个人出去骂死敌人!敌人也不是好欺负的,老羞成怒便一箭封喉,得功归营,估计像海公公一样说了一句让人热泪盈眶的话:“陛下,你放心,除非我死掉,他们不可能伤害到你一根毛!”然后,拔剑自刎。刘良佐入其营,挟弘光回南京,交给多铎领赏。看看这帮君臣!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骂仗的骂仗,视国家社稷简直如同儿戏!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说正月剪发死舅?+ 柳如是为什么嫁花甲老头钱谦益?+ 钱谦益说水太冷、头皮痒是真的吗?+ 马士英投降被杀?还是不屈就义?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0: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王夫人影射朱由校二木头+古今人物通考+颦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谁掉到水里?木钉把头碰破了?+ 为什么宝玉说黛玉出自《古今人物通考》?+ 贾府中,明清皇帝的安排规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8】



8.2.5 王夫人:天启朱由校
特征是:木头皇帝,不上朝,魏忠贤当政。

35回,贾母对宝钗说:“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人疼他?”

贾母的话,一是说魏忠贤王熙凤不如前代,二是说魏忠贤能力还算好,而且嘴乖,不怨人宠他,三是说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

从黛玉进贾府,便能明显看出荣府处于王夫人当权时期,荣禧堂就是王夫人的正室,“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贾母则作为一个老祖宗的形象,别院另居,万事不理,颐养天年。但王夫人的特点是不管事,由王熙凤当家,在正面,王夫人每天以侍奉贾母为要,陪贾母聊天,侍奉一日三餐,这样的设计就让贾母、王夫人都符合“不上朝”的特征,而由魏忠贤王熙凤当政了。

把努尔哈赤这个女真东夷,化作女人,加个女旁,作为宝玉的姨,设计为王夫人的姊妹,把皇太极设计为黛玉的姊妹,这个构思很妙,因为两两之间有明显的重合特征:

努尔哈赤1616年称汗,年号天命,1626年死;

朱由校1620年即位,年号天启,1627年死。

皇太极1626年即位,年号天聪、崇德,1643年死;

朱由检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1644年死。

所以把朱由校和对手努尔哈赤做了姊妹,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把朱由检和对手皇太极也做了姊妹,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死对头。而且这样一来,薛家便能住进贾府的东北,蘅芜苑也在大观园的东北。

38回,请贾母赏桂花,在藕香榭,贾母说小时家里也有水有亭,叫做“枕霞阁”,“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我们知道掉到水里的是朱由校,不是万历帝,这又是我们前文说过的张冠李戴,把王夫人朱由校的事,移到了贾母身上,免得太露,但明白人一看都清楚。而且贾母强调到底“木”钉把“头”碰破了,到底是什么?“木头”!几乎明说了是“木头皇帝”朱由校,又说经了水,冒了风,活不得了,直接说了天启帝朱由校的结局。

8.2.6 林黛玉:崇祯朱由检
黛玉是崇祯,在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里不多说。

黛玉特殊,是本书主角,但作为皇帝当家的很多特点,在前八十回体现不出来,而且即便写,作者也会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不会说黛玉治国理家有哪些不好,只会写她聪明能干,只是时不我与,为清所困,像池中“清水出芙蓉”。所以对黛玉这个特殊角色,是以人物性格的刻画为主,辅以经历、结局,很容易认出是末代皇帝崇祯。

特征是:小性儿、多疑,亡明、殉国,上吊而死,以发覆面。

黛玉的小性儿、多疑,众所周知,不必啰嗦列举证据。

黛玉最后上吊而死,虽然在八十回没看到,但判词中写的很清楚:“玉带林中挂”,“玉带林”是“林黛玉”,挂了,在树上吊死了。

以发覆面,本是死后之状,八十回黛玉未死,只是用画家三染法,做了些渲染、预演:19回,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26回,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

亡明、殉国,在开始就写了,宝玉黛玉初会,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回答没有,宝玉摔玉大哭,贾母说黛玉原有玉,殉葬了,直指黛玉其人原有江山,后来殉国。

注意在这之前,宝玉问:“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探春便问何出,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问黛玉尊名两个字的问题,和问表字不合常识的问题,第一章已讨论过。朱由检之名确是两个字,当然汉人名不是一个字就是两个字,不足为奇。奇的是,宝玉送黛玉的字,说是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三次重复强调“杜撰”这个书名,重点有两个:

一是“古今人物”,指出黛玉在“古今人物”中。

二是用了个“考”字,中国人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考”字,是对亡故的先父才用“考”字!《礼记》:“生曰父,死曰考。”

对红楼作者的用字,不要说这个“考”不是那个“考”的意思,前文多次论证过红楼作者的一石多鸟,把汉字的多音多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绝伦,对明白人不必再解释,对不明白的人解释也没用。

在“四个珠子”中,我们讨论过崇祯四子,太子和永王是“白首双星”,活到白头了。前文说万历帝右脚有严重足疾,史书没记载,外人不知道,提出过太子、永王作为《红楼梦》作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红楼作者是太子或永王这样的皇子,那这个“考”字就用的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显然就是作者故意用“考”字,是对先父崇祯之称!

对这一点我不下任何结论,只作为一种可能性提出,即红楼作者是崇祯皇子的可能性,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排除。

这个“考”字,留给喜欢钻研的红友,可作为一个可能的线索,进一步去深耕、论证。我只抛砖引玉,毕竟我只是个程序猿嘛。

8.2.7 安排规律
前文在读红楼方法中“不受正面故事干扰”,讨论过《红楼梦》不是影射故事,不是一一对应,父子不一定还是父子,夫妻也不见得还是夫妻,正面的夫妻关系,在反面可能是敌人、兄弟、甚至父子。《红楼梦》中反映历史,如果儿子还是儿子,孙辈还是孙辈,那作者手法就太平庸了,也会被人一眼看出,逃不过满清的文字狱。

仅从《红楼梦》中皇帝几乎都是女人,是儿媳、女儿这一点,就能看出作者构思不凡。而且打乱辈分,变一为二,安插设计到宁国府、荣国府两个府中,也暗含明朝的两京制,看得出作者构思极尽其巧。

把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祖孙两人,嘉靖、万历,在宁荣两府分别设置一个,作为两府的首要人物,而且都长期不上朝,都不管家事。然后把朱载坖、朱常洛两个淫丧的皇帝,作为儿媳,放在宁府,设计一个特点:淫。像柳湘莲说宁府只有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再把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放在荣府作为下两代儿媳,便是王夫人和林黛玉,贾母指定黛玉配宝玉很明确。这一支是朱明皇家正宗,所以王夫人的配偶是贾“政”,《说文》:“政,正也”,文字辈,左边是“正”,表示正宗。其兄贾“赦”,文字辈,左边是“赤”,摆明了是“朱”。宝玉这辈,其兄贾“珠”,玉字辈,还是“朱”,所以荣府中这两辈的老大,作者都明说了是“朱”!此书一开始就说贾珠亡了,是“朱”亡了,继承者是贾蘭,满清的顺治小福临,衔接的天衣无缝!其母正好安插著名的寡妇孝庄,这构思,巧绝!亡朱的这一辈,或者说主角宝玉的这一辈,宁荣两府的老大取名贾珍、贾珠,珍珠,即“真朱”。宝玉说的奇怪药方,“为君”的药,便是珍珠,凤姐特意说了薛蟠来寻珍珠。所以作者说的其实非常明白。



点击下一个:《丁郎认父》的秘密?宁府下住的,正是“丁”郎!+ 宁府之下的“丁”,荣府之下的“木”,组成什么字?+ 贾府对联为什么都“反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林黛玉//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有玉没有?+ 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林黛玉比王明君,莫怨东风当自嗟 + 和云伴月不分明,谜底是胧是月龙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



1.3.2.2 林黛玉是朱明君
林黛玉是朱明君,显而易见。前文已讨论过“玉带林中挂”的图谶,其图按推背图解为“朱”,其谶表示林黛玉在树上吊死的结局。月明林下美人来,林黛玉是“明”的代表。又跟宝玉谈情说爱,准确说是宝玉的心上人,当然是皇帝。明清之际,树上吊死的朱明皇帝,基本可认出崇祯。黛玉的小性儿、多疑,简直就是照崇祯刻画的。

书中第一次写到黛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绛珠草一株”,绛是朱,珠又是朱,一株还是一朱。真是巧合?

黛玉第一次见宝玉,宝玉问黛玉有玉没有?注意此处“众人不解其语”,作者是警告读者也在众人中,作者惯用此法。黛玉说没有,宝玉摔玉、大哭,其实以我们目前对宝玉是朱明玉玺或皇权的理解,此处的宝玉大哭就心知肚明了,甚至作者写这段话时之泪我们也看到了。再看贾母怎么说的?你这妹妹原有玉,因殉葬,带了去了。殉字,不仅说玉,也指黛玉,此人原有玉,后来亡玉、殉国,也符合崇祯。

崇祯死后“披发遮面”,这点在多个史书中都有记载。

19回说耗子偷香玉笑话前,“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

26回,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在窗外听到,问“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

然后下面说了一大堆似乎很啰嗦的话:

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候。”一面说,一面都去了。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

作者当然有用意,在这段话里找关键字,一个字:睡!

“每日價情思睡昏昏”是《西厢记》中莺莺小姐的唱词,此处故意重复,而且两次写错字,是红楼梦中惯用手法:用错误提醒读者。

注意宝玉问话“你才说什么?”宝玉一直问读者“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看“睡”之前是什么字?思,崇祯庙号“思宗”。

您要说这样读书合适吗?我们分析一下:

在写错的“家”字,和强调的“睡”字之间,是两个字:情思。

林黛玉自觉忘情:作者让忘“情”,剩一个字“思”。

那段很啰嗦的话,作者一直告诉我们:妹妹睡、谁睡、姑娘睡、人家睡,我觉得作者都要把心呕出来了,您还要作者怎么告诉我们?黛玉睡是“思”睡!

在文字上做功夫,是红楼梦这本书的特点!否则怎么写反面事?

对宝玉此问,林黛玉的回答是:拿袖子遮了脸,装睡!

用手帕子盖上脸、拿袖子遮了脸:书中只有黛玉有遮脸之举,而且不止一次,符合思宗朱由检的“遮面”形象。

以作者怡红院石头的身份,“怡红”即“遗朱”,对崇祯的感情不言而喻,所以从来不惜笔墨对黛玉赞美,甚至夸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位绝代佳人。

1.3.2.2.1 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占花名抽到“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签,此诗原创是欧阳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但红楼梦中是“东风”,不是“春风”!

元曲作家高明有:

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一看就是从欧阳修的诗化来的。还有一些攒诗的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 (宋代:赵顺孙)
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 (明代:朱朴)
此句都是从欧阳修的诗化来的。

所以我们还是以欧阳修为王昭君写的这句诗为源头。黛玉不是怨春风,而是怨东风,东夷、清风,表明了黛玉的立场,或者说作者故意不用“春风”而用“东风”。书中多处写黛玉怕风,也是指此东风、清风,暗指满清。看,找对方向了,很多地方的理解会迎刃而解,毫不牵强。

王昭君,因西晋避讳司马昭,改为王明君,也称明妃。“明君”是作者用王昭君比黛玉的原因之一,明朝皇帝。

晋朝为避司马昭讳,还改了一个著名的苦命女人的名字,蔡昭姬,改为蔡文姬。

避讳由来已久,连神仙都不能幸免,比如姮娥,避讳汉文帝改名嫦娥。观音菩萨也不能幸免,为避讳李世民,把观世音改为观音,名将李世勣改为李勣,民部改为户部。本来吏部、民部机构名称很清楚,顾名即可思义,一个管官,一个管民,改为户部就不如民部明白了。这个线索先记着,在解密李纨的“观音没有世家传”时会用到。

黛玉的菊花诗“和云伴月不分明”,是个字谜,谜底是“胧”,云从龙。后面的“惊回故故恼蛩鸣”,明显用岳飞的《小重山》典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月胧明”也是对“和云伴月不分明”这个字谜的解答和注解。

胧:是“月龙”,月是明,龙是帝,即明朝皇帝。



点击下一个:潇湘馆竹,有匪君子!有凤来仪,凤皇来仪?箫韶九成,百兽率舞 + 为什么黛玉住大观园主位?为什么黛玉雅号潇湘妃子?为什么黛玉占花名是芙蓉?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15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林黛玉
红学
​赞同 12​
​7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7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仰望星空
楼主大才!林黛玉首次出场描写,贾宝玉眼中的林妹妹,最先描写的是眉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宝玉送颦颦二字,且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古人形容女子眉毛秀美,称眉山,“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眉山----煤山

2022-07-08
​回复
​1

快乐自由幸福安康
长安昭阳王
黛玉的黛,也有煤的隐含意义
01-24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作者
这个“眉”说的好!书中用字精妙处很多,是《红楼梦》这本书一大特点,所以说,不读史,不读诗,无以读红楼。

2022-07-08
​回复
​喜欢

霁月满庭芳 131419
拍案叫绝。
2021-11-12
​回复
​1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好,同乐!
2021-11-12
​回复
​1

长安昭阳王
作者
看出味道了就很有意思了,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2021-11-12
​回复
​1

模糊了焦点
牵强附会
10-02
​回复
​喜欢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反面读红楼,昼暖玉生烟,月明朱有泪:一把辛酸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2: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潇湘馆+有凤来仪+】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潇湘馆竹,有匪君子!有凤来仪,凤皇来仪?箫韶九成,百兽率舞 + 为什么黛玉住大观园主位?为什么黛玉雅号潇湘妃子?为什么黛玉占花名是芙蓉?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0】



1.3.2.2.2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
看黛玉住处潇湘馆,特征是:竹,朱!

贾政说“月夜坐此窗下读书”,黛玉的窗也是月洞窗,月是明。

“竹”和“淇水”,用了诗经中的《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
用在黛玉这里,却不是描述女人的诗。

诗中描述的是一个文采斐然的君子,这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终不可忘!不就是作者在怀念自己的君嘛。

有匪君子,可以理解为君吗?宝玉题匾“有凤来仪”四字,并说:

“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

可古人现成的四字是《尚书·益稷》中的“凤皇来仪”,差异:“有、皇”二字,是故意隐了“皇”字,欲盖弥彰。

有皇、颂圣:此处有皇帝。

“有凤来仪”既然是第一处行幸之处,是大观园的主位,为什么黛玉毫不客气地住到主位?宝玉也要叫黛玉住这里,姊妹们也都没觉得不合适?照表面看,毕竟贾家还有三位姑娘,而且黛玉平时多心敏感,怎么直接选了大观园的主位住?甚至都没有谦让一下姐姐迎春,黛玉这么没眼色吗?这不是喧宾夺主吗?

反面看,此人实为龙为皇,黛玉是崇祯帝,当然该住大观园主位。

1.3.2.2.3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益稷》是记录舜帝和臣子讨论的篇章,箫韶九成,是虞舜时的乐章,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都是虞舜的标识,在红楼梦中却用来比黛玉,把潇湘馆比作凤皇来仪,百兽率舞也是黛玉之言: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黛玉雅号潇湘妃子,是探春送的:“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的反应是低了头,不言语。

为什么探春说潇湘妃子送给黛玉是极当的美号,大家叫妙,黛玉默认?因为娥皇、女英是舜帝妻子,还是把黛玉比作舜帝。而且泪洒竹上的湘妃竹,有“湘妃,朱”的谐音,那些竹子以后也会变成斑竹,也是作以后“朱泪”的故事发展的谶语。

其实探春说的是半截话,说完整是: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然后才泪洒竹上成斑。注意:洒泪竹上的前提,是“舜巡”、“崩”。

朱由校临终,对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自己干木匠,却让弟弟为尧舜。应该也是想起了父亲临终把自己托付给群臣的话:“卿等辅佐为尧舜”,人之将死,良心发现:父亲让我为尧舜,我玩木匠活去了,没能为尧舜,弟弟你应当为尧舜啊。

崇祯至少是兢兢业业,想治理好,只是无力挽狂澜之能,明末小冰期天灾严重,气候失常,饥民遍地,揭竿而起,加之满清持续打击,无钱粮支撑对清作战,内外交困,一筹莫展。

在我们看来,虞舜崇祯,天壤之别,红楼作者却把崇祯比作虞舜,到了极致,无以复加,明显失真,这说明作者对大明、崇祯的态度,相当亲密,极力美化。另一方面,可作为红楼作者身份的一个线索。再如南明,把崇祯抬举到千古圣主的地步,在议崇祯庙号时说“先帝英明神武,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称”,定庙号思宗。

其实对于舜本身是否贤良到传说中那样,我也怀疑,一个好人贤人,他兄弟甚至他父亲都那样对他?这明显不合常理。舜的王位是夺来的,还是尧甘心禅让的?看看王莽、曹丕、司马炎的禅让,再看看杨坚、李渊的禅让,可知禅让大抵如此。所以这种美化到失真的情况,自尧舜时便糊弄人,也非红楼作者才有。

书中写到黛玉的事,总是最精彩的,作者毫不掩饰对黛玉这个角色的偏爱,把最意味深长的笔墨总是留给黛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那么把自己的君王写成个扭扭捏捏的女子,还跟人谈情说爱,合适吗?

骚人的榜样屈原,在《离骚》中“恐美人之迟暮……哀众芳之芜秽”,佩兰戴蕙,约会美人。美人是楚王,兰蕙是忠臣。

所以文人骚客把明朝的皇帝写成林黛玉,绝世美女,人见人爱,成为传世经典,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古时的秀才读到美女比拟君王,就跟我们看到做好事的人想到雷锋一样自然。现代人觉得有障碍,是因为我们不骚了,忘记了传统,又不读经典,离古典中国那个诗情画意的文人雅士的国度太遥远了。

恐美人之迟暮 VS 学雷锋树新风 (与雷锋无关,只比文字)

1.3.2.2.4 清水出芙蓉
黛玉占花名是芙蓉,结合“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签,容易想到高蟾的诗,这首诗也在红楼梦中多次引用: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当然不是用高蟾原诗的意思,此处是用后两句:东风不是春风,而是东夷、清风,芙蓉生在秋江是嗟叹生不逢时,因为芙蓉秋天开花,不是春天,秋是金秋,遭遇满清。

这跟李白的“清水出芙蓉”有异曲同工之妙:正面看,黛玉的性格雅趣甚至穿衣打扮都是清水出芙蓉,高雅玉洁,超凡脱俗。反面看,“清水”当然是“满清之水”,芙蓉处于“满清之水”围困之中,崇祯一朝自始至终受到清兵压境的困扰,甚至几次清兵入塞,多次围京。莲花是水中花,很好地表示了这种处境。

通灵宝玉是由一僧一道携入尘世,我们看佛教道教中莲花的含义:

莲花是佛教的教花,因其出污泥而不染,纯洁高雅,极合佛教修行的教义。佛国称为莲花国,念佛之人称结莲胎,佛座叫莲台,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佛陀、菩萨都是乘着莲花而来,而往生之人也是坐着莲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三界的众生,都是以淫欲而托生;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则是莲花化身。

道教太乙真人的弟子哪吒,通过莲花涅槃重生,然后降妖除魔,民间奉祀为保护神。

莲花化身,涅槃重生,才是红楼作者真正的意图,就像把黛玉比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牡丹亭》的全名是《牡丹亭还魂记》,杜丽娘先是离魂,但后来还魂,所以红楼梦的主旨是还魂,是重生!

作为一个拿笔做武器的文人,在国破家亡之后,能在文化、精神领域离魂不死,涅槃重生,作品成为经典,流芳后世,已是红楼作者能达到的极限了,不负杜鹃啼血,呕心泪尽,一片痴心,十年辛苦!



点击下一个:“花气袭人知昼暖”为什么写错?+ 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日暖玉生烟:月明珠有泪:一把辛酸泪:明朱泪!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16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林黛玉
红学
红楼梦(小说)
​赞同 7​
​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2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霁月满庭芳 131419
云遮月影水深鱼,凤尾幽篁闭门居。
紫陌朱尘封绣户,青灰白壁锁烟墟。
镜台香褪无妆倚,轩窗梦醒有风徐。
悄拈落红春一瓣,不教明朝堕沟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0:07 , Processed in 0.0597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