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史湘云·昙花一现韦陀泪【湘江水涸&云散高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08: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
[ 宋 ] 陆游
原文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09: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出自西汉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赏析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7a909f102c2.aspx
刘彻
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16篇诗文 ► 75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猜您喜欢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杜荀鹤《小松》
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韩非子·孤愤》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六》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4: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塘
[ 唐 ] 赵嘏
原文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译文
韵译

清晨起来到水边去梳洗,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思乡之情正值无比烦乱,又见一只孤雁飞过南楼。

散译

早晨起来临水梳弄头发,望着寒塘水面,知是秋天到来的气候。

思乡的心绪无限地浓厚,一只大雁飞入南楼。

注释
寒塘:秋天的池塘。

晓发(fà):早起弄发。

坐:因。

乡心:思乡之心。

度:一解为“飞越”,一解为“飞入”。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是唐代诗人。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一生有 有《编年诗》2卷、《渭南集》3卷等作品正文唐代诗人。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 (844)进士。大中年间官终渭南尉。世称赵渭南。卒年40余岁。赵...
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作者】苏轼【朝代】宋拼音



别日已苦迫,见日未可期。
曷不惜此日,相从把酒卮。
人生初甚乐,譬若枰上棋。
纵横听汝手,聚散岂吾知。
胡为复嗟叹,实恨相识迟。
念昔非亲旧,闻名自童儿。
不见常隐忧,见之百忧披。
相从未云几,别泪遽已垂。
有如云间鹤,影过落寒池。
举头已千里,可见不可追。
我本蜀诸生,能言公少时。
初为成都掾,治狱官苦卑。
高才绝伦辈,邦伯忘等夷。
是时最少年,白晰未有髭。
风流能痛饮,敏捷好论诗。
勇于韝上鹰,不啻囊中锥。
去蜀曾未久,得县复来眉。
簿书纷满前,指画涣无疑。
一年吏已服,渐能省鞭笞。
二年民尽信,不复烦文移。
三年厌闲寂,终日事桐丝。
客来投其辖,醉倒不容辞。
至今三十年,父老犹嗟咨。
东川晚乃至,观者塞路岐。
但见东人喜,不知西人悲。
如今又继往,人事亦可奇。
嗟此信偶然,或云数使之。
王城多高爵,要路人争驰。
公来席未暖,去不淅晨炊。
屡为蜀人得,毋乃天见私。
吾徒本学道,穷达理素推。
况为二千石,所至搔乐嬉。
细思为县日,宾友存者谁。
或终卧茅屋,或去悬金龟。
或已登鬼籍,墓木如门楣。
感时何倏忽,抚旧应涕洟。
紫绶著更好,红颜蔚不衰。
权奇玉勒马,阿那胡琴姬。
逢人可与乐,慎勿苦相思。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9: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妃情》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老顺顺 2017-03-15   |  35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湘妃,名曰娥皇、女英,本帝尧之二女,舜之二妃。相传二妃没于 湘水 ,遂为 湘水 之神。

  然这二位帝女在历史上自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以后,却以湘妃的意象出现的频率更为多些,并以舜妃的形象为后人称道。自屈原《湘君》、《湘夫人》以来,她们一直是文人们笔下寄托情感的理想对象,在我国很多的古典文献中,如记录上古之事的《尚书》,先秦史籍《山海经》,儒家著作《孟子》等,都有对其故事的直接记录。——摘自360百科


  《杂曲歌辞·江上曲》李嘉佑

  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

  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望湘人》 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馀薰,带惊剩眼。

  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木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江楼月夜闻笛》 唐 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

  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 唐代 刘长卿

  南客怀归乡梦频,东门怅别柳条新。

  殷勤斗酒城阴暮,荡漾孤舟楚水春。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怜君此去未得意,陌上愁看泪满巾。


  李建勋

  斜倚秋风绝比伦,千英和露染难匀。

  自为祥瑞生南国,谁把丹青寄北人。

  明月几宵同绿水,牡丹无路出红尘。

  怜伊不算多时立,赢得馨香暗上身。


  《步东坡 》白居易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

  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咏笛》 唐代~刘孝孙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泰娘歌》 刘禹锡

  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宿杜曲花下》 白居易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

  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

  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

  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

  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

  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宋代 汪元量

  独倚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

  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

  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酬人雨后玩竹》 唐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枝歌十首》

  宋 汪元量

  天上人间一梦过,春来秋去奈愁何。

  铜仙有泪如铅水,不似湘妃竹上多。


  《斑竹筒簟》隋唐 杜牧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山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湘夫人祠(即黄陵庙) 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苹。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唐 刘禹锡 《潇湘神》

  斑竹枝 , 斑竹枝 ,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林黛玉《题帕三绝》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知香痕渍也无?


  《破阵子》 范成大

  漂泊天隅佳节,追随花下群贤。

  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

  舞裙香未湔。

  泪竹斑中宿雨,折桐雪里蛮烟。

  唤起杜陵饥客恨,人在长安曲水边。

  碧云千叠山。


  《轮台子》 柳永

  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

  彤霞衬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月。

  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甚处一声羌笛。

  九疑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

  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

  路久沈消息。


  《送李敖湖南书记 》郎士元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


  高骈《湘浦曲》

  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血泪知多少! 直到而今竹尚斑。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喜雨霏霏恋意柔, 青山绿水路通幽。

  相依伞下鬓私语, 半为遮雨半遮羞


  美女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玉楼春》

  宋 ——晏几道

  离鸾照罢尘生镜。几点吴霜侵绿鬓。

  琵琶弦上语无凭,豆蔻梢头春有信。

  相思拚损朱颜尽。天若多情终欲问。

  雪窗休记夜来寒,桂酒已消人去恨。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其一》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玉楼春》

  宋 ——周邦彦

  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

  帘烘楼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

  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怅王孙行未已。

  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浣溪沙》

  宋 ——王之道

  寒透珠帘怯晓霜。灰飞缇室验回阳。

  坐看红日上修廊。泉泻龙头深泛酒,

  烟凝象口暖吹香。及时歌舞意何长。


  《清平乐·留春不住》

  宋 ——王安石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一翦秋水神魅魂,

  半曲清歌影若飘。

  水袖击破霜里月,

  罗裙扫碎暗香疏。

  曼珠彼岸引三生,

  菩提非树惹凡尘。

  似叶如风难吹雪,

  最是无情也动人。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

  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浣溪沙》

  宋 ——曹勋

  西苑烟光倚槛新。桃花艳艳静无尘。

  照溪红映一天云。肯放落红流出水,

  且寻歌舞赏明春。持杯知是洞中人。


  宋 刘子翠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浣溪沙·艳杏夭桃两行排》

  宋 —辛弃疾

  艳杏夭桃两行排。莫携歌舞去相催。

  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

  春意才从梅里过,人情都向柳边来。

  咫尺东家还又有,海棠开。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宋代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笛咽离亭断客魂, 峭帆东望海天昏。

  老僧笑指风涛险, 坐看江山不出门。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宋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唐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春夜闻笛》

  唐代—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0: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昙花一现韦陀泪【{史湘云+清翠楼+天香楼+}】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4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黄孝迈〔宋代〕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婉转动人。只可惜这一片清歌,都给了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语,一弯残月照在门前。旅舍门前,月色下的湘江朦胧迷茫,波光隐隐,倒映着天空朵朵浮云。时光漫长,人生短暂。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注释
湘春夜月:词牌名,是黄孝迈的自度曲。
翠禽:翠鸟。
柳花: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这是一首伤春之词。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

  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 ,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 ,“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

  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消魂”所作的说明 。"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湘春夜月·近清明》是一首伤春之词,上阕写黄昏时分的心情,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夜间独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怀。词中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惜春不忍别的情愫。全词清丽淡雅,意境凄美,结构严谨,构思绵密,颇具艺术感染力。

黄孝迈(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德夫,号雪舟。有人说他“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侪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过)、孙季蕃(惟信)之垒”,“其清丽,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不能加其绵密。”有《雪舟长短句》。存词4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97be754722b4.aspx
黄孝迈
黄孝迈
黄孝迈(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德夫,号雪舟。有人说他“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侪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过)、孙季蕃(惟信)之垒”,“其清丽,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不能加其绵密。”有《雪舟长短句》。存词4首。► 5篇诗文 ► 9条名句

史湘云判词、曲注2021年02月08日 18:34502浏览 · 5点赞 · 0评论



霍格沃茨在逃Voldemort

粉丝:1236文章:7


关注





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曲:《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第五个人物是史湘云。她的画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她的名字就在里面了,史湘云自幼是父母双亡,但是她后来嫁了一个丈夫是有才有貌的,可惜阴差阳错,两个人结婚没有多久,就分离了,她的幸福就好像彩云飘散,夫妻离散。她的诗就是这样写的,“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是曹雪芹,也是我们听众朋友、读者朋友特别喜欢的一个女性,但是她的命运同样是不幸的。


《红楼梦》曲《乐中悲》唱的就是她的命运,“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这首曲子是咏叹史湘云美满的婚姻没有长久。
史湘云这个人霁月光风耀玉堂,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性格英豪阔大,宽宏大量,她从来就不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她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配了一个才貌仙郎,两个人如果白头到老,是多么美满,这样就把自己幼年时候父母双亡,没有人疼爱都准折过去了,但是没有想到,两个人最后还是分手了。这里就用了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两个典故。高唐就比喻巫山云雨夫妻恩爱,但是云散了,夫妻不恩爱了。湘江用的就是传说当中,舜南巡路中死亡,他的湘妃溺于湘江。这就是史湘云和丈夫分离了。

满庭芳·天风海涛
[ 元 ] 姚燧

原文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圣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译文

漫天风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涛,昔人曾在这里饮酒赋诗志壮情豪。我到这里悠闲地登临眺望,眼前是长空寥廓,圣远天高。山接着水,苍茫浩渺,水连着天,遥远朦胧。这些山水胜景只能供我赋诗吟啸,功名利禄的事情已了,快去归隐,何待老僧来招。



注释

昔人曾此:昔人曾在这里。

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诗豪:诗中的英豪。《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

圣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

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

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1: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方語EriC

24-7-23 06:19
发布于 江苏
来自 日常记录
徐霞客《青云志》
全诗如下: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若是命中无此运,亦可孤身登昆仑。
红尘赠我三尺剑,酒看瘦马一世街。
世人朝路乃绝涧,独见众生止步前。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
一入红尘梦易真,一朝悟透心境名。
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皆云烟。
天门将至百运开,拂尘轻笑问仙来。

上李邕

作者: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2]直上九万里。

  假令[3]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4]沧溟水[5]。

  世人见我恒[6]殊调[7],闻余[8]大言[9]皆冷笑。

  宣父[10]犹能畏后生,丈夫[11]未可轻年少。

【注释】

  1、上:呈上。

  2、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世称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旧唐书·文苑传》有传。李邕年辈早于李白,故诗题云“上”。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李白的豪情壮志。

  3、扶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扬。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调:格调特殊。

  9、余:我。

  10、大言:大话。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鉴赏】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在此诗中,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时人”。“殊调”,与后面的“大言”同义,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新唐书·礼乐志 》)。丈夫,对男子尊称,此指李邕。《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9篇诗文 ► 5980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南北朝〕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url=][/url]
[url=][/url]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宋代〕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泻清波 一作:泛清波)




[url=][/url]
[url=][/url]





有所思

卢仝〔唐代〕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史湘云和贾母只是血缘关系?曹雪芹藏巧心思,枕霞旧友含义深刻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4-19   |  1434阅读  |  4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说起贾母和史湘云的关系,有人觉得那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么?史湘云的爷爷是贾母的亲兄弟,史湘云从小父母双亡,贾母亲自抚养长大,是贾母最疼爱的孙辈之一,不比贾宝玉、林黛玉差。其实舍此之外,史湘云与贾母还有其他密切关系。今天从原文线索再梳理一下。



一,史家姑娘贾家养
史湘云父亲是贾母的大侄子,史家长房长子爵位继承人。可惜刚生下史湘云没多久,与史湘云母亲双双去世!史湘云父母才生孩子,表明身体没问题,年纪轻轻去世,意外的成分更大!按理史家是大族,史湘云叔叔史鼐继承爵位,年纪不会小,完全有能力抚养史湘云,贾母抚养是没道理的。

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

史湘云这句话并不简单。“我们太太”并不是随便叫的。贾宝玉、贾探春、贾环称呼嫡母王夫人是“我们太太”。贾琏、王熙凤在荣国府,称呼王夫人用太太。称呼邢夫人才是“我们太太”。史湘云称呼史鼐的妻子是二婶婶,能被她称呼“我们太太”的,一定是她自己的嫡母。她襁褓中父母去世,才几个月大婴儿,没理由嫡妻才死,她父亲就续弦,然后再死!所以,史湘云肯定是庶出唯一长女。



问题是,有嫡母为什么不抚养她?还不放在史家抚养,要送到贾家贾母养大?等到“我们太太”死后她才回到史家?这一连串疑点串联上史湘云父母双双早逝,可以肯定,这个嫡母坚决不肯养育史湘云,或者史湘云对她是个刺激,不得已才由贾母抚养。说句诛心的话,贾母等于给了史湘云二次生命,否则一个婴儿能不能在史家长大很难说!

第二,史湘云是枕霞旧友
史湘云请吃螃蟹宴,在大观园的藕香榭上贾母勾起少年时回忆,说史家曾经有个枕霞亭,她和姐妹们天天去玩耍,结果不小心失足掉下去磕破头,差点没死了!史湘云由此在诗社中的名号就叫“枕霞旧友”。

史湘云没见过枕霞亭,现在的史家也没有枕霞亭。枕霞亭应该在金陵老家。对枕霞亭来说,旧友是贾母,绝不是史湘云。曹雪芹有意如此写,在于史湘云是贾母年轻时的样子。模样,性格,顽皮劲儿,都一模一样。



贾母说她天天去玩,表示屋子里关不住她,别的姐妹都很好,她却掉下去,就数她最淘气。史湘云更不用说,爱穿男孩子的衣服,上窜下跳,穿了贾母的斗篷,和丫头们闹滚到了水沟里。坐凳子上,没形象的大笑,咕咚一声摔了下去……贾母年轻时就和史湘云一个样。难怪贾母疼她不比林黛玉差!皆因枕霞旧友是史湘云更是贾母!

第三,贾母第一任孙媳妇人选
二十九回有两件关于史湘云的小事值得说。贾母打醮清虚观,史湘云并没去,可她引发的事端却不小。

第一,金麒麟。

贾元春前脚二十八回刚赐了元宵节节礼,贾宝玉和薛宝钗“金玉良姻”一个样,贾母后脚就拒绝了张道士提亲的那位和薛宝钗家世年貌极其相似的“某小姐”!还顺便影射了“金玉良姻”的另一种方式“金麒麟和通灵宝玉”。薛家无话可说,林黛玉倒上心了。引出随后宝黛打架之事。这是贾母一天内第二次露出史湘云曾是她属意的孙媳妇。第一次是与张道士话中透露出的。



第二,贾宝玉和贾代善一个稿子。

张道士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贾宝玉长的像贾母丈夫贾代善,张道士说“一个稿子”。史湘云像贾母,是枕霞旧友,同样一个稿子。贾母亲眼看着这一对长大,必有促成这一对“金玉良姻”的想法。她先让袭人伺候史湘云,再伺候贾宝玉,就有迟早一家人的意思。贾母后又给了史湘云丫头翠缕。皆是挚爱的缘故。除了史湘云,也只有林黛玉再获得丫头赏赐。贾母选孙媳妇的标志就是送丫头,林黛玉无疑抢了史湘云的地位!

综上,贾母和史湘云除了血缘关系,还有养育之恩。枕霞旧友的设定,曹雪芹有意借史湘云写贾母年轻之时。贾母眼中,史湘云和贾宝玉正是自己与丈夫贾代善的翻版,如果不是林黛玉的到来,贾母孙媳妇的第一人选,就是史湘云!若真如此,贾史两家可谓构筑一个百年联姻佳话!您觉得?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史湘云判词判曲:湘江水逝楚云飞2024年02月03日 15:19778浏览 · 19点赞 · 0评论




深海少女有点甜

粉丝:5045文章:654


关注


判词与配图: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周汝昌按]此写湘云,其所谓展眼吊斜晖者,乃是针对首句富贵而言。富贵指其家境,非指本人,应加分别。

戴敦邦 绘

前二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

襁褓(qiǎng bǎo抢保)之间:指婴儿时期。襁:背孩子用的系带;褓:包孩子用的小被。

后二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夫妻离散。

吊:凭吊,伤悼。

湘江水逝楚云飞:藏“湘”、“云”二字,并暗用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事,喻夫妻生活的短暂,与该判词画面含意相同。

(注释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郭霄珍 饰 史湘云
【注释】

(1)这一首是写史湘云的。

(2)「富贵」二句:说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襁褓,婴儿裹体的被服,这里指年幼。违,丧失、死去。

(3)「展眼」句:这句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从后面《红楼梦曲》中我们知道湘云后来是「厮配得才貌仙郎」的(庚辰本有「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等批语,她大概就是嫁给卫若兰的)。只是好景不长,可能婚后不久,夫妻就离散了。展眼,一瞬间。吊,对景伤感。斜晖,傍晚的太阳。

(4)「湘江」句:诗句中藏「湘云」两字,点其名。同时,湘江又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楚云则由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来。所以,這一句和画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似乎都是喻夫妻生活的短暂。

【评解】

湘云幼小时曾寄居过贾府。但小说对她过去的富贵家境和父母早亡情況,都未作正面描写,判词的前两句可算是对此的补述。对于她的终身,除婚后不久,夫妻离散或离异外,尚有丈夫猝死的揣测;从小说三十一回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其含义后详)回目看,丈夫是不可能猝死的。其他可参见本回《红楼梦曲·乐中悲》一首的评解。

(摘自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判词说的是湘云的命运,并暗含了她的名字。“富贵又何为”一句有点“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的意味在里面。先是小时候父母双亡,后来夫妻生活又短暂,体现了湘云的孤独。“湘江水逝楚云飞”是用典,并非字面意思的死在江上或江边。如果湘江水逝是湘云死在江边,那楚云飞是湘云在战场上被炸弹炸飞了吗?甄士隐的《好了歌注》里有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侧批是“宝钗、湘云一干人。”,说明宝钗和湘云是相对活得比较久的。

郭霄珍 饰 史湘云
判曲: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甲侧]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周汝昌按]这是夫子自道,不可含浑读过。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戚夹]堪与湘卿作照。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甲眉]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

〔乐中悲〕一首——曲名谓乐中寓悲。写史湘云虽生于富贵之家,但自幼父母双亡,虽嫁得“才貌仙郎”,又中途离散。

绮罗丛:代指富贵家庭。霁月光风:雨过天晴时明净景象,喻史湘云胸怀开朗,磊落光明。光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止)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厮配:相配。才貌仙郎:据脂批,当指卫若兰。准折:抵销;弥补。坎坷:道路不平,喻人生道路的曲折多艰。

“云散”二句喻史湘云的夫妻离散,晚景孤凄。水涸(hé合)湘江: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随征,溺于湘江,俗呼湘君。见汉刘向《列女传》。

消长:《易·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消:灭;长:生,这里指盛衰变化。数:气数,运数。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马晓晴 饰 史湘云
【说明】

这首曲子是说史湘云的。曲名「乐中悲」,是说她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

【注释】

(1)襁褓(qiǎng bǎo抢保):包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2)叹:不幸。

(3)绮罗从:指富贵家庭的生活环境。绮罗,丝绸织物。
(4)霁月光风: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比喻胸怀光明磊落。

(5)「厮配」句:据脂砚斋评注提到,史湘云后与一个贵族公子卫若兰(名字曾出现于第十四回)结婚。八十回以后的曹雪芹佚稿中,还有卫若兰射圃的情节。厮配,匹配。才貌仙郎,才貌出众的年轻男子。

(6)准折:抵消。准,抵算、折价。坎坷(kǎn kě砍可):道路低陷不平的样子,引申为人生道路艰难,不得志。这里指史湘云幼年丧失父母、寄养于叔婶家的不幸。

(7)「终久」二句:两句中藏有「湘云」二字,又说「云散」、「水涸」,以「巫山云雨」的消散干涸,喻男女欢乐成空。

(8)尘寰:尘世,人世间。消长:消失和增长,犹言盛衰。数:命数,气数。

【评解】

《红楼梦》以「写儿女之笔墨」的面目出现,这有作者顾忌当时政治环境的因素在。因而,书中所塑造的众多的代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子,从她们的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来看,经剪裁、提炼,被综合在小说形象中的原型人物的个性、细节等等,恐不一定只限于女性。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友,在一起,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毕竟襟怀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在史湘云身上,除她特有的个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常被赞扬的某些文人的豪放不羁的特点。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主要还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这个曲子和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至于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击柝的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來这并不合乎曹雪芹原來的写作计划,乃附会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而产生。其实「白首双星」就是指卫若兰、史湘云两人到老都过着分离的生活,因为史湘云的金麒麟与薛宝钗的金锁相仿,同作为婚姻的凭证,正如脂批所说:「后数十回若兰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那么,「提纲」是怎么「伏」法的呢?这一回写宝玉失落之金麒麟(他原为湘云也有一个而要来准备送给她的)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鬟正与小姐谈论着「雌雄」「阴阳」之理,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借这些细节暗示此物将來与湘云的婚姻有关。这初看起来,倒确是很像「伏」湘云与宝玉有「缘」,況且,与「金玉良姻」之说也合。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对宝玉说了些带讽刺的话。其实,宝玉只是无意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像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这一点,脂评说得非常清楚:「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个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末回《情榜》中对黛玉的评语,意谓『用情于多情者的人』)。」绘画为使主色鲜明,另用一色衬托叫「间色法」。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锁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彷彿幸运,但丈夫出家,自己守寡;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也是空房独守。「双星」,就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见《焦林大斗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后來改为双莲节)(见《嬛琅记》)。总之「白首双星」是说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就离开了,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宝钗「金玉良姻」的衬托。《好了歌注》:「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就并提宝钗、湘云,说是指她们两人。可见,因回目而附会湘云将来要嫁给宝玉的人们,也与黛玉当时因宝玉收了金麒麟而「为其所惑」一样,同是出于误会。

(摘自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程十发 绘 湘云拾麟
“乐中悲”三个字,在我个人看来,除了指湘云的命运,也可以指湘云的性格,一个活生生的人,再乐观,再开朗豪爽,也会有悲伤的时候。如湘云笔下的白海棠,既有“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的坚强与随和,也有“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的执着与伤感。

对于湘云的结局,我个人比较同意蔡义江先生的观点,受程高本后四十回影响,我对湘云是夫妻分离还是丧夫上我没有区分得很清楚。这里必须再提一下金陵十二钗的排列顺序: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转载】金陵为何只有“十二”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红迷会”,作者:葛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二”是先民参合天地而得的一个圆数。 日月星辰是天地之间最为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发人不同的身心感受,古人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用来标志、指导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比如古人观察到太阳有周期性的升降,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体温升高,气血在体表,运行变得活跃;而当太阳落山之后,人体温开始降低,气血内敛,较为缓慢地运行。因为发现了这个规律,古人才会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用太阳的升降来描述昼夜变化,称为“以日记日”。 在昼夜周期之外,古人


文章深海少女有点...369120








林黛玉与薛宝钗既是书里的主角,也是跟贾宝玉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一个象征着理想,一个象征着现实。所以她们俩必须排在最前面。
元迎探惜四姐妹是贾府的四个女儿,也必须在金陵十二钗里。元春是大姐,又是皇妃,排第三。探春排行第三,精明能干,成为了王妃,排第四。迎春和惜春存在感较低,才华不如其他人,所以反而排在史湘云和妙玉的后面。
贾府的媳妇地位不如女儿,因此最耀眼的王熙凤反而排在第九位,李纨第十一位。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辈分也小,排王熙凤后面。秦可卿既是媳妇,辈分又小,死得又最早,排最后。

光从十二钗的排名就可以看出来,史湘云最后和宝玉在一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按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想,如果史湘云和贾宝玉有那么特殊的关系,应该会有更多的暗示,或者给湘云“加戏”,或者将她的排名再提前一点。毕竟连袭人嫁给蒋玉菡,作者都做了这么多铺垫,史湘云和贾宝玉在一起这么重要的事情,连批语都只字不提,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马晓晴 饰 史湘云
金玉良缘为什么不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呢?第一点,和尚说的是金锁要配有玉的,而不是宝玉要配有金的。第二点,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都是有字的,史湘云的金麒麟没有字。且林黛玉和薛宝钗名字里各有一个字与宝玉相关,黛玉和宝钗二人也经常同时出现,太虚幻境的可卿,是“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贾宝玉则写到“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而史湘云的判曲,却是“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若是随便一块玉或者金就能配,那《红楼梦》里有金或者有玉的人可太多了,王熙凤有金项圈,贾琏有玉佩,说贾琏和王熙凤是金玉良缘也没有任何问题。

无论脂砚斋的原型是不是史湘云,和作者什么关系,小说都是存在虚构的,就像贾宝玉最后会出家,曹雪芹并没有出家一样。至于传说中的的旧时真本,等什么时候挖出来一张纸再说吧。

由于脂批提到的卫若兰射圃,认为湘云的丈夫是卫若兰的比较多,也有部分人认为可能是冯紫英。冯紫英在第二十八回行酒令说的是: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程乙本的顺序是: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曲子是: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酒底是“鸡鸣茅店月。”

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而行酒令时,有一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因此有人根据云儿的名字结合与史湘云相关的诗词认为湘云去做了船妓,不过,《红楼梦》里名字带“云”的人还有贾府的丫鬟侍妾,如彩云、素云、翠云等,即便确实存在映射,也不能断定是人物结局上的映射。

宝钗和湘云,一个有金锁,一个有金麒麟,一个是雪,一个是云,一个抽到了“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签,一个“醉眠芍药䄄”。两个人的性格虽然不同,却走向了相似的结局。

1987央视版《红楼梦》

第九十四回:史湘云因他叔叔调任回京,接了家去……

第九十九回:史湘云因史侯回京,也接了家去了,又有了出嫁的日子,所以不大常来,只有宝玉娶亲那一日与吃喜酒这天来过两次,也只在贾母那边住下,为着宝玉已经娶过亲的人,又想自己就要出嫁的,也不肯如从前的诙谐谈笑,就是有时过来,也只和宝钗说话,见了宝玉不过问好而已……

第一零八回:一日,史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请安。贾母提起他女婿甚好,史湘云也将那里过日平安的话说了,请老太太放心。

第一零九回:贾母病势日增,只想这些好女儿。一时想起湘云,便打发人去瞧他。回来的人悄悄的找鸳鸯,因鸳鸯在老太太身旁,王夫人等都在那里,不便上去,到了后头找了琥珀,告诉他道:“老太太想史姑娘,叫我们去打听。那里知道史姑娘哭得了不得,说是姑爷得了暴病,大夫都瞧了,说这病只怕不能好,若变了个痨病,还可捱过四五年。所以史姑娘心里着急。又知道老太太病,只是不能过来请安,还叫我不要在老太太面前提起。倘或老太太问起来,务必托你们变个法儿回老太太才好。”

第一一零回:且说史湘云因他女婿病着,贾母死后只来的一次,屈指算是后日送殡,不能不去。又见他女婿的病已成痨症,暂且不妨,只得坐夜前一日过来。想起贾母素日疼他;又想到自己命苦,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性情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于是更加悲痛,直哭了半夜。鸳鸯等再三劝慰不止。宝玉瞅着也不胜悲伤,又不好上前去劝,见他淡妆素服,不敷脂粉,更比未出嫁的时候犹胜几分。

程高本后四十回中,史湘云“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符合判曲中说的“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续作者直接用“他女婿”三个字代指史湘云的丈夫。续作者写到“冤孽症候”“捱日子”,便不再提湘云,算是留白,读者可以推测湘云的丈夫大概率是没了,也可以抱有侥幸心理,如续写湘云得到给丈夫治病的药。后四十回中,湘云的结局还是比较符合前八十回的。

韦梓彤 饰 史湘云

1987央视版《红楼梦》的史湘云结局给我一种各个红学观点大杂烩的感觉。先是卫府与史家相继出事,又是史湘云沦为船妓,而贾宝玉又偶遇史湘云。贾宝玉偶遇史湘云的那一场戏拍得非常感人,可见导演与演员的功底,也有人并不喜欢这个结局。

我个人认为,理想状态下的符合原著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得上前八十回埋下的伏笔,一是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要经得起推敲。《红楼梦》第四回提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如果史家出事了,电视剧里湘云的这种结局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古代是有可能的,问题在于并不是很符合判曲。与之相反的是后四十回的调包计,还原了黛死钗嫁宝玉出家的情节,这一点是符合前文给的暗示的,问题则在于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人设。


花签:

        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註釋】
(1)「只恐」句:出宋代蘇軾《海棠》詩:「東風渺渺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泛崇光,參見第十七回《題大觀園諸景對額》「紅香綠玉」註。後兩句參見第十八回《大觀園題詠》「怡紅快綠」註。

【評解】
詩句正好合著「憨湘雲醉眠芍藥裀」事,所以黛玉打趣說:「『夜深』二字,改『石涼』兩個字倒好。」這是作者的幽默。但花籤引詩,深意不止於此。蘇軾原詩是惜春光短促,好景難留,所以他連夜裡都要點蠟燭賞花。湘雲後來的遭遇正是如此:雖有洞房花燭照紅妝新人之喜,可惜轉眼就「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別去了。(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戴敦邦 绘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6: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湘云《判词》和《曲子》解读 (2015-12-15 21:53:27)
标签: 湘云 判词 曲子 解读        分类: 红楼文化
《红楼梦》中湘云《判词》和《曲子》解读

  画: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一、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湘云。

“富贵”句——富是家资富饶,贵是势位显著。说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襁褓,背负小儿的背带或布兜,这里指年幼。违,离开、丧失、死去。全句意为幼儿时期就离开了父母。因湘云父母早亡,依其叔父抚养,故云。

“转眼吊斜晖”——吊,对景伤感。斜晖,夕阳西下时的光辉。吊斜辉,即以悲伤心情看夕阳的光辉将尽。这句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暗示湘云好景不常,婚后不久,丈夫病死。

湘江水逝楚云飞——湘江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楚云则由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来。逝:流去,过去。《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湘江水逝楚云飞句,点出了湘云的名字,暗示她美景不长,如水逝般一去不复返。

【译文】

虽然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从小无人关心没得过温暖,但富贵又能怎么样?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转眼之间,只有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流逝,楚云飞散,良辰美景,如水逝般一去不复返。

二、曲子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译文】

还在那孩提的时候,

可叹你就父母双亡。

就算你生活在富贵人家,

有什么人会想到把你娇生惯养?

好在你生来就豪放不羁开朗大方宽宏大量,

从没把男女私情稍稍纠缠在心上。

你坦荡的胸怀好象那

雨后的明月和阳光照彻白玉堂。

配得个才貌双全仙童般的丈夫,

希望得个白头到老地久天长。

好弥补上幼年时候的艰难景况。

却不料到底是

云散高唐——丈夫早丧

水涸湘江——家势衰亡:

这是人世间阴阳变化所决定,

何必白白地痛苦悲伤?

三、【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红楼梦》以“写儿女之笔墨”的面目出现,这有作者顾忌当时政治环境因素在。因而,书中所塑造的众多的代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子,从她们的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来看,经剪裁、提炼,被综合在小说的原型人物的个性、细节等等,恐不一定只限于女性。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友,在一起,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毕竟襟怀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萦心上”。不过,另一方面,她也没有林黛玉那种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在史湘云身上,除她特有的个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被赞扬的某些文人的豪放不羁的特点。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主要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这个《乐中悲》和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至于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击柝的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来这并不合乎曹雪芹原来的写作计划,乃附会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而产生。

其实“白首双星”就是指卫若兰、史湘云两到老都过着分离的生活;因为史湘云的金麒麟与薛宝钗的金锁相仿,同作为婚姻的凭证,正如脂批所说:“后数十回若兰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目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那么,“提纲”是怎么“伏”法的呢?这一回写宝玉失落这金麒麟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环正与小姐谈论着“雄雌”“阴阳”之理。这初看起来,倒确是很象“伏”湘云与宝玉有“缘”,况且,与“金玉姻缘”之说也合。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对宝玉说了些带讽刺的话。其实,宝玉只是无竟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象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这一点,脂班次说得非常清楚:“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个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保颦儿为其所感,故颦儿谓‘情情’。”绘画为使主色鲜明,另用一色衬托叫“间色法”。

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锁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仿佛幸运,但丈夫出家,自己守寡;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也是空房独守。“双星”,就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总之“白首双星”是说史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就离异了,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宝钗“金玉良缘”的衬托。《好了歌注》:“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就并提宝钗、湘云,说是指她们两人。

可见,因回目而附会湘云将来要嫁给宝玉的人们,也与黛玉当时因宝玉收了金麒麟而“为其所感”一样,同是出于误会。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9 07: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分文不出,她凭什么参加大观园诗社?李纨无心之语揭晓答案
播报文章

苏见祈
关注
2021-12-23 06:40
水桶腰,大肚腩?饭后吃一物,直排油,专瘦大肚子,小心瘦太快
水桶腰,大肚腩?饭后吃一物,直排油,专瘦大肚子,小心瘦太快
趁着下班的间隙,两人又不顾一切的痛快了好几次
趁着下班的间隙,两人又不顾一切的痛快了好几次
膝关节炎,关节损伤,关节软骨磨损,快用它,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膝关节炎,关节损伤,关节软骨磨损,快用它,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是大观园诗社的开始,诗社本由探春创建,创建的初心是为了将大观园众人笼在一处,吟诗作赋,消遣时光,所以谁也没有考虑到要花钱的问题。

随着诗社规章制度的建立,李纨自荐当了社长,迎春、惜春当了副社长,定下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在稻香村举办诗社,钱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既然办诗社,最基本的酒水果子还是要有的,这个钱谁来出呢?

李纨是有名的铁公鸡,不肯出一毛钱,其他姊妹的月例又少得可怜,最终还是去找荣国府的管家王熙凤,硬是要了五十两银子的启动资金。




可到了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众人准备在芦雪庵举办联诗活动,或许那五十两银子已经花完了,亦或者被李纨给贪污了,其中原委曹雪芹并未详细介绍,总之这五十两银子就这么不翼而飞,再无下文,社长李纨再次张嘴问众人要钱: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玟、李琦、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份子送了来,我再总拿出五六两银子来,也尽够了。”——第49回

这里有一处细节,那就是李纨有意无意地忽视史湘云的存在。在实际计算需要交钱的姊妹时,李纨排除掉了作为新来客人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玟、李绮,香菱本就不是小姐阶层,只是因薛宝钗好心,让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所以她也不在凑钱的目标人群中。




迎春生病,不用参加诗社,惜春要画年画,也没时间参加,她俩不算。最后李纨得出的结论是:你们四份子送来,我再总拿出五六两银子来,也尽够了。

这里的四份子指的是哪四个人呢?毫无疑问,肯定包括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贾宝玉这四位诗社中坚,可李纨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史湘云。




李纨为何要忽略史湘云呢?因为史湘云是众姊妹中有名的“穷人”,她哪里出得起这一两银子?《红楼梦》原著中用不少情节刻画史湘云的囊中羞涩,比如第32回宝钗、袭人曾有过这么一番交谈:

宝钗道:“我近来看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雨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她就说家里累得很。我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话,她就眼圈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第32回

紧接着到了第37回,因前番举办了海棠诗社,史湘云知道后便主动要邀一社,结果却困于囊中羞涩,最终还是薛宝钗慷慨解囊,从自家拿来几大篓螃蟹,又拿来酒菜,帮史湘云办了个螃蟹宴,这才解决了“作东”的燃眉之急。

金陵史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经济没落最快的一族,以至于家里节省开销,连女红针线都要史家自家女眷没日没夜地做,为此史湘云多次跟其他姊妹抱怨在史家的生活太累了,由此推之,史湘云在史家的月例也必定少得可怜。

李纨在计算出钱的人数时,俨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在算钱时把话说得很模糊,她让宝钗、黛玉、探春、宝玉每人出一两银子,自己也出一两银子,最后总拿出五六两。




这个五六两就是李纨制造的弹性空间:如果史湘云不出钱,那一共就是五两银子,如果史湘云出钱了,那就是六两银子!

那么最终史湘云有没有出这一两银子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可以从之后史湘云在诗社的表现中看出来,那天史湘云心情甚好,不仅和贾宝玉偷拿了一块鹿肉做烧烤吃,还在芦雪庵联诗过程中大放异彩,一人独联了十一句之多。

史湘云的表现如此出彩,说明她并未受到“白吃白喝”心理的影响,换言之:史湘云的这一两银子,有人替她出了,是谁呢?只可能是薛宝钗。




陈大康先生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中对此情节亦有阐释,跟笔者昔日猜测不谋而合:

我们有理由怀疑李纨故意讲不出对不上号的数字,是在暗示宝钗这次仍然替湘云缴费。在后来的诗社活动中,湘云最为活跃,众人所联的诗句中,“独湘云的多”,她丝毫没有因是否缴费的心理障碍而扭捏窘迫,由此可以推测,她的费用仍是宝钗代缴了。——《荣国府的经济账》

这个猜测大概率是真实的,因为薛宝钗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大姐姐,当年史湘云无钱作东,便是宝钗出手相助。

而且“芦雪庵联诗”时,史湘云恰和薛宝钗一起住在蘅芜苑,即便当着众姊妹的面,两人不便就“钱”的事进行商议,回蘅芜苑之后,两人必定会谈到这个话题,以薛宝钗的个性,她不可能不帮助史湘云,如此以来,以上所有的细节描写全部严丝合缝地对应起来,如此细腻之文笔,安能不服曹雪芹?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陈大康《荣国府的经济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4:14 , Processed in 0.0748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