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30 15:52
11168楼  


@V哥掰谎 10753楼 2014-06-24 20:34:00

@逆风二 10752楼 2014-06-24 20:19:57

楼主,我想问你,你的帖子都发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引起红学家的重视?为什么呀?能回答下我吗

-----------------------------

@Stefan1891 11090楼 2014-06-30 10:55:37

这个容易回答,还是看得人太少了,影响力度不够,加上 世界杯 ,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这里。我正在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今年是个“红学”大转折的一年,此书经历了这么

—————————————————

我看央视四频道的国宝档案从今天开始放一周的解密红楼梦中宝贝的一系列节目,赶紧小跑步来告诉卤煮这个事,不晓得知道吗?

-----------------------------

@无情游 11101楼 2014-06-30 15:00:09

你告诉楼主这个是想让他也用上电视的手段宣传他们对红楼的新解读吗?

你知道吴老师的《红学是自仓颉造字以来中国文化 历史 最荒唐的伪学》6月26日突然遭到封杀,我写Mail问吴老师为什么找不到他的贴子了,他给我的回信:

“以前有人录制我的东西想做讲座,最后无法通过,最终得到消息:红学家审核认为,那些东西完全是胡扯,一个 疯子的话也当真

我现在不想再搞了,太伤心了”

他们这种解读肯定在学......

-----------------------------

老吴的事我早就知道了,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就被煮酒的版主黑过,很早看我的贴子的朋友都知道:大约在5月28日左右的时候,忽然我的贴子被从煮酒论坛移到现在这里,有兴趣的可以翻翻前面贴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煮酒那里的版主对我的贴子有意见,多次警告我,好在我即时行动,托了关系,才把我的贴子移出来。那天只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上午九点左右通知的我,我赶紧通知大家新贴子的地址,大约十一点左右煮酒的贴子就被删除了,导致很多朋友找不到我的贴子了,一下子人气就下来不少。

我早就警告过老吴,建议他在娱乐八卦分论坛来发,可他不听,非要走我的老路,估计当时他也会收到不少来自版主的警告,他视而不见,结果被封了帐号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是煮酒版主的问题,应该他们是红学家的粉丝。另外,这也是煮酒的一贯传统,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明月门事件”就知道了。我昨晚还建议老吴用新帐号在八卦里发呢,可不知道他有没有行动。

另外,我还找过新浪的一位负责“红学”的编辑,叫宋传伟,结果他坚决反对我们的观点,他也是红学家的铁杆粉丝,他居然自称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红学爱好者都强,这是原话!所以“红学”的传统势力很强,我们前面的困难还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duyuoi

2014-06-30 20:19
11209楼  


作者:无情游 时间:2014-06-30 00:58:10

@duyuoi 11020楼 2014-06-29 18:51:11

我就是一个普通红学爱好者 也假设了此书成书于明末清初 然后我用四个谜语佐证了我的猜想 大家可以看看有没有道理

谜面是 林黛玉: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字面谜底是明朝元宵节鳌灯会上的走马灯;隐指明朝末期的松锦会战。

什么是鳌山会和走马灯?鳌山,《列子汤问》中说“鳌山渤海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漂流,天帝令十五巨......

-----------------------------

你不是说有四个谜语吗?我只看到两个,你分析黛玉和宝钗的谜语。

还有那两个呢?是你忘记贴了还是我看漏了?=======呵呵 ,我以为没有人看呢 我想着不要捣乱了 既然有人看我就发了吧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22
11210楼  


首先,字面谜底意思解释。第一句天上人间两渺茫,天上人间,指此物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底下;两渺茫,远远隔着模糊不清、飘渺;综合来讲就是一个人正放风筝,人在地下,风筝在天上,远远飘着的风筝越来越渺茫;第二句琅玕节过谨堤防,琅玕节的时候要提防,琅玕, 翠竹的美称,“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琅玕节,《文心雕龙》:“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宋代赞宁《笋谱》:“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也。移竹栽取宜此日。”五月十三日为“竹生日”或“竹日”,又称“竹醉日”、“竹迷日”或“竹神日”;五月十三日为也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综合来讲大意是雨节到来时就要小心放风筝了,下雨会淋湿风筝的。第三句,鸾音鹤信须凝睇,指鸾鸟风筝吱吱响(放风筝的人在风筝上加个哨风筝就会呜呜响),仙鹤风筝带着夙愿在天空飞舞着,只有抬头眯着眼看天空才能看到风筝们飞到哪去了;最后一句,好把唏嘘答上苍,好把内心的夙愿和身上的晦气倾诉给老天爷。古代人认为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比如大观园里众美女放风筝,李纨让林黛玉把风筝剪断,把她的晦气去去。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22
11211楼  


宝玉: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堤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谜底:放风筝;隐指崇祯皇帝的死亡、清军入关和南明王朝建立。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24
11212楼  


其次,隐指谜底解释。第一句天上人间两渺茫,某个人死了,天上人间两相隔;第二句琅玕节过谨堤防,琅玕节即“琅玕劫,”琅玕节,即竹节、雨节,为农历的5月13日;而在1644年农历5月13日前,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即4月26日崇祯皇帝自杀于景山。5月13日后,又发生了几件大事,即5月15日,在明朝残余的大地主、大官僚、大军阀的扶植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

5月27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6月4日李自成退出北京。

6月5日多尔衮进入并定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如此看来可不是“琅玕节后需提防”么,提防什么呢,就是吴三桂的背叛和清朝的建立。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30
11213楼  


第三句,鸾音鹤信须凝睇,鸾音,比喻佳音,好消息。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密报》:“惊看烽火关情紧,全凭这书信。雁帛莫浮沉,鸾音要详审。”鹤信,修道者的消息。整句的意思是虽然崇祯皇帝死了,还有有弘光皇帝继续大明的江山,( 宏光帝,朱由崧, 1644年继位,为南明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明昭宗朱由榔堂兄弟,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庶长子。明思宗殉国后,1644年5月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权),是好消息,光复大明江山指日可待。但是,“须凝睇”,即“鸾音要详审”,“鹤信虽然到五湖,烟波迢递路崎岖”,需要我们好好观察这个皇帝是不是大明的救世主。最后一句,好把唏嘘答上苍,意思是,果然这个弘历帝太不争气了,原来这位天子忧虑的是“梨园子弟无一佳者,意欲广选良家以充掖庭,惟诸卿早行之耳”。直至清兵已临长江边,朱由崧还忙于广选美女。为了配制房中药,他命令南京城里的乞丐们集合起来捕捉癞蛤蟆,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所以就落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外号“蛤蟆天子”。在位仅一年。1645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崧被叛将田雄出卖,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杀害于北京。葬于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呜呼哀哉!只能对着苍天大哭发泄心中的郁闷。宝哥解谜完毕。以下是几首参考诗。

补充: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32
11214楼  


琅玕节即“琅玕劫,” 竹子的劫难 潇湘妃子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崇祯皇帝 琅玕劫,指崇祯之死 须提防的是清王朝的建立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38
11216楼  


吴梅村诗《又题董君画扇二首》“湘君浥泪染琅玕,骨细均匀二八年。半折秋风还入袖,任他明月自团圆。”也说的是崇祯之死。这首诗说是给冒辟疆的董小宛的其实不是的 如果是小碗的 不会有 折扇入袖 自团圆的 人家两个是很恩爱的 这么说不通 可是如果解析成怀念崇祯皇帝的就通了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duyuoi

2014-06-30 20:42
11217楼  


湘君浥泪染琅玕,骨细均匀二八年,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啊,这是说潇湘妃子泪染翠竹,潇湘妃子是林黛玉,林黛玉是崇祯皇帝 第二句,骨细均匀二八年,指的是崇祯皇帝这位明朝的第十六位天子,(二八年,二八一十六)已化成灰了。最后一联,是引用了班婕妤的《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意思是斯人已矣,随他去吧,要想开点啊。有怀念,而更多的是对大明灭亡的无奈与崇祯自杀的辛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01 08:11
11254楼  


在第十九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方住了手,笑问道:“你还说这些不说了?”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方听出来。

我们从第十九回“玉生香”的情节中并没有看到两个人因此宝钗的“金锁”而吃醋、闹别扭,而是以此来打趣、调情,而且这前后也没见两个人怎么吵架,直到后来的某一天因为薛姨妈将此说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了,“金玉”之说才的矛盾才忽然爆发,一下子黛玉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有人发现《红楼梦》有九回单元的故事架构,而这一特点在“金玉”之说这个环节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到第二十八回,也就是小说第四个九回单元第头一回里才出现薛姨妈跟王夫人提到“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样的说法,“金玉”之说才开始发酵。

在第二十九回里又提到“金玉”,这回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因此大吵了一架,然后黛玉对宝钗也开始醋味十足,两个人的暗中较量终于因“金玉之说”进一步升级了;到了第三十回,黛玉的听到宝玉在背后夸自己,让她很是激动,在她自己内心的读白里再次质问为什么会有“金玉”之说;第三十四回里宝钗跟哥哥吵了一架,气得直哭,也是因为薛蟠提到了“金玉”之说引起的,结果宝钗有遇到黛玉,被她奚落了番,在第三十四回里有这样一段:

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阴之下,问他那里去。薛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不知宝钗如何答对,且听下回分解。

这都是“金玉”之说引起的麻烦,也说明黛玉早就看出了宝钗的意图。而对宝玉钗打击最大的是在第三十六回里,这一回也就是这个九回单元的最后一回,宝钗来怡红院里看宝玉午睡,袭人找借口离开,宝钗边给宝玉做针线边帮宝玉赶蚊子,暂时意淫了一把当“宝二奶奶”瘾,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宝钗忽然听到宝玉梦中骂道: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宝钗当时的反应是“不觉怔了”,可见她当时的心情真可谓五味杂陈,肯定是相当的复杂,自己跟老娘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居然换来的是这样一个结果,多让人失望呀!

然而从此回以后到第八十回结束,书中再也没有提到关于“金玉”之说了!

而大家仔细看:这段围绕着“金玉”之说而导致冲突的段落是从第二十八回开始的,到第三十六回结束,也就是说贯穿第四个九回单元的始终,这也证明本书确实有每九回一个单元的特点!类似这样的情节在别的九回单元里也有,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找。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游

2014-07-01 20:56
11302楼  


@ningningliu2011 11202楼 2014-07-01 12:24

回复第10979楼, @wzs_vitor

-----------------------------

@216688 10976楼 2014-06-29 12:14:35

如果通篇只有一点能够支持传统红学的话,那已经足以说明它是站不住脚的,不用推翻,因为已经错漏百出,单凭一处毫无说服力。而你又凭什么证明这一处“四次接驾”一定指的是康熙南巡而没有别的可能?

-----------------------------

我不能证明四次接驾一定指的是康熙曹家,可能还有其他……

-----------------------------

@彩mini 11229楼 2014-07-01 18:49:32

如果原来没有,而是后面其他人添加的呢?

-----------------------------

@216688 11230楼 2014-07-01 19:04:21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庚辰侧批:文忠公之嬷。〗贾琏道:“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甲戌侧批:一段闲谈中补明多少文章。真是费长房壶中天地也。〗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甲戌侧批:忽接入此句,不知何意,似属无谓。〗

论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

===================================

这里侧批:点正题正文。应该不是后面添加上去。应该另找思路破解它。

-----------------------------

@无情游 11233楼 2014-07-01 20:08:04

即使有侧批的文字,也未必不能是后面添加的。

可以是修订过程中加进去的,然后再对修订过的本子添加批语啊!

不知道他们说的后28回的吴初本有没有保留前80回的内容,如果能有机会看到完整的108回吴初本就好了,不知道这样的本子在世上还存在不存在?

-----------------------------

@216688 11235楼 2014-07-01 20:43:13

因为历来批语都是对红楼的解读很关键的,基本上认为批注的人都是理解作者原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读出背后故事的点睛之笔。所以这里“点正题正文”应该是内有文章。既然我们认同别的地方要参考批语,不能这里就略过。不能因为这里似乎跟我们的结论有冲突就减轻这条批语的价值。应该一视同仁。否则跟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传统红学有何区别。这处我觉得还需细细斟酌,再度考证。

-----------------------------

你看这些批语是否可以解答你的问题(注意里面的【松批】),即便原书中有接驾,也并非只有曹家一家接过驾,所以,其他人把几次接驾写进书中也是可以的,为什么仅凭按驾四次就能断定是曹家人写书呢?

论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松批:现在发行版本多删除了这句话。红学家删除这句话用意何在?就是说要删除“太祖皇帝”这四个字,因为如果是太祖皇帝,康熙南巡曹寅接驾就完全跟此事对不上——“太祖”一词在我国只有宋、辽、金、元、明、清六朝开国皇帝被如此封号,辽,金,元,清可以直接排除,因为在位时并未入主中原,故南巡是绝无可能,更何况明确说出扬州姑苏南方地名以证,唯有宋朝和明朝两太祖之一,排除宋朝不需周折,读者自然,故这里是明确指出大明故事,时代再次透露给读者,同时直接否定了“康熙曹寅”,访舜巡也不是南巡,而是到当年舜巡处看访】比一部书还热闹,〖庚辰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松批:脂砚斋强调是“舜巡”而不是“南巡”,是“访舜巡”而不是“访南巡”。朱元璋“日战鄱阳,夜宿兰溪”多次造访当年舜巡的安徽东至县,清代只有乾隆皇帝造访过一次,后者造访跟红楼梦故事没有关联,红学家把与康熙没有联系的访舜巡扯到了康熙南巡,目的就是证明曹寅是曹雪芹祖父】我偏没造化赶上。”〖庚辰侧批:不用忙,往后看。〗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松批:瞒人?就是要读者看清楚是哪朝皇帝】【松批:脂砚斋乃韩菼,严绳孙用好友尤侗、朱彝尊、曹寅故事作为润饰宝玉原型,朱彝尊有6次接驾经历,曹寅、尤侗也有多次接驾经历,而文至此处也谈接驾,乃指前朝太祖访舜巡,脂砚斋特别提醒看官,不要被严绳孙蒙混过去,吴梅村原著石头记这里就是有“接驾”一词,跟润色集团“接驾”不是一码事】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甲戌侧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松批:果然作者与批书一唱一和,看官即知所接何驾】“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甲戌侧批:点出阿凤所有外国奇玩等物。〗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duyuoi

2014-07-02 03:24
11354楼  


薛宝钗有个不成器的哥哥 薛蟠 蟠,小蛇(虺);盘曲。 隐指朱祁玉。

朱祁镇有个弟弟叫朱祁玉 朱祁镇特别恨他赐恶谥,叫做戾。戾,暴恶:暴戾。

罪过,乖张:罪戾。乖戾。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02 07:20
11364楼  


从第三十六回以后,黛玉与宝玉再没有吵过架,两个人恩恩爱爱,相互体贴关心,但也给人的感觉好像他们的关系陷于停滞的状态。黛玉虽然也偶有哭哭啼啼,但总体上开朗了很多,还时不时开玩笑,感觉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而宝钗好象收敛了起来,仿佛对黛玉不再有什么威胁,甚至跟黛玉成了好朋友,连宝玉都感觉奇怪,“三角恋”时代好象成了过去时。

我个人猜测第三十六回以后这些部分更多的是“增删五次”的过程加上去的,在吴梅村的原稿应该主要以这之前的“三角恋”为主,原作《风月宝鉴》更多的是讲“风月”,而我们现在看到书中那么多开诗社作诗的内容应该不符合这一格调,应该更象是“增删五次”过程中添加的内容,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

其实在后面的情节中宝钗并非改邪归正了,而是改变了斗争策略,手段更加的隐蔽而已。

也许有人还是不相信宝钗母女二人进贾府的目的是为了宝玉,因为在第五十七回里,薛姨妈和宝钗在黛玉面前表现得非常慈爱,还开了个玩笑,说出这样的话:

“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紫鹃忙也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紫鹃听了,也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起来。”说着,便转身去了。……

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薛姨妈说的这话确实不错,从当时紫鹃和婆子们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宝、黛二人的结合是众望所归,如果薛姨妈真的在贾母面前提这件事,确实有可能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可她后来从始至终就没有跟贾母提这件事,这只能说明她这是在糊弄黛玉,试想薛姨妈怎么可能跟贾母提此事呢?她们在贾府死赖着不走不就是为了宝玉来的吗?不然为什么非要整出“金玉”之说来在贾府里搅局呢?我觉得这不光是糊弄黛玉,也是在麻痹黛玉!希望大家一定不要被表面上的故事所蒙敝,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你才能看出薛家的本质来。

而最值得大家回味的是本回里薛姨妈的一系列表现,实在是可圈可点,可就在刚才她老人家说那通话忽悠黛玉之前,说出了许多让人吃惊的话来,这回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宝钗就往潇湘馆来。正值他母亲也来瞧黛玉,正说闲话呢。宝钗笑道:“妈多早晚来的?我竟不知道。”薛姨妈道:“我这几天连日忙,总没来瞧瞧宝玉和他。所以今儿瞧他二个,都也好了。”

薛姨妈居然特意来看黛玉,实在太罕见了,这算是唱的哪一出呀!薛姨妈说“瞧他二个”,自然是指宝玉和黛玉二人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是“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紧接着,薛姨妈她老人家说了一大通话,而几百年来,所有的读者以为这是薛姨妈温柔、慈爱的表现,所以本回的回目才叫“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可惜的是我们都领悟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03 07:55
11480楼  


大家今天重新来仔细品味一下薛姨妈说得关于宝钗和黛玉婚姻大事这段话吧,这里可实在是话里有话:

“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薛姨妈表面上说得很风趣,让当场在屋里的青春萌动的少女的怀里象揣了个兔子一样上窜下跳。可换个角度来看这会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大家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在向黛玉宣战呢!大家想想:《红楼梦》一书中的有关“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这样的人,除了黛玉和宝玉还能是谁呢?(在八十回以后黛玉与宝玉结婚是经过宝玉父母同意的,这个我以后会给大家分析)她居然还说“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并强调说:“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这明摆着就是在对黛玉说:“别看宝玉现在跟你一天到晚粘粘糊糊的,宝玉一副非你不娶的驾式,还动不动为你疯疯颠颠要死要活的,到时候谁能成为宝二奶奶还不一定呢!”

最让人意外的是居然薛姨妈还提到了“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不但强调了宝钗无论处于何等劣势,只要宝玉没有跟你林黛玉领证登记,从理论上来说宝钗是有机会的!而且居然说“隔着国,有世仇的”,感觉几乎要将所影射的历史说要出来了!

而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恋情,在贾府里可谓尽人皆知,是公开的秘密,然而薛妈却说:

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表面上看她是将宝钗和黛玉并提,开了个玩笑,但其中所隐含的另一层叫板儿的意思。

薛姨妈说这些话时刚好发生在宝玉听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的消息以后,发了疯,犯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怪病的时候。当时贾母问清紫鹃宝玉的原因以后,忽然插入薛姨妈的一句话,这本身就很让人意外,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说的:

“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薛姨妈居然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简单地归结为“实心的傻孩子”,并拿冷心肠的大人也会因为黛玉走而伤心来与宝玉对黛玉的恋情来相提并论,这本身也有一种轻描淡写二人的感情的嫌疑。要知道贾府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宝玉因对黛玉的一片痴情所致,而宝玉的反应又是超常的另类,这怎么能进行如此不恰当的类比呢?

关于宝钗的内容其实还是很多的,也许有很多朋友因为一直以来错误的误导会怀疑我的这些分析,在后面我会有更深入、更令人信服的解读,到时候大家就发现我在前面对宝钗的分析都算是小问题了,因为她的本质是那样令人感到可怕。我在下一篇文章里,将对袭人这个角色进行初步分析,会让大家对作者的写作的构思有一个新的认识,能明白袭人这个角色的独特性以及宝玉不喜欢读书与袭人与宝钗喜欢对宝玉的苦劝所影射的真实的历史。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7: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04 07:50
11542楼  


一直以来大家都往往把贾家当成一个真正存在过的人家,作者刻画的每个人物都那么血有肉、栩栩如生,每一个生活场景是那么的生动、鲜活,怎么可能是凭空编出来的呢?甚至很多细节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的,不过也让人感觉有些情节的描写比较奇怪,比如在第五十四回里的一天晚上这样的描写:

宝玉便走过山石之后去站着撩衣,麝月秋纹皆站住背过脸去,口内笑说:“蹲下再解小衣,仔细风吹了肚子。”后面两个小丫头子知是小解,忙先出去茶房预备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宝玉为什么会随地小便呢?还当着那么多丫头的面,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都没有,实在有失体统!也不说就近找个厕所,哪有个大家公子的风范呀?丫头们还笑着提醒别着凉,试想现在有哪位男同学得到过那么多女生的如此贴心的呵护呢?也不知道宝玉有没有当着黛玉的面这样解决过内急问题?总之让人感觉怪怪的,而在第七十一回,鸳鸯摸黑一个人走在大观园里,也有类似的描写:

鸳鸯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

这些描写确实不雅,而且以这样的方式撞到了司棋与表弟偷情,也算是该着这二位倒霉,可为什么鸳鸯一个女孩儿家也不找个象样的厕所方便呢?试想如果她这一天晚上去厕所解决,就不会惊动这对野鸳鸯,潘佑安就不会逃走,司棋也不会因此病倒,也许就不会引起后回的那么多事来,所以鸳鸯的一泡尿惹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真让人感慨万千呀!

也许有人说这是因为当时比较急,大黑天的找厕所不方便,所以鸳鸯顾不得许多了,是作者过于忠实于生活的结果。不过好象也不全是这样,在第二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红玉)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

司棋这次可是在大白天,给人感觉好象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都是随地方便,没有一点规矩,只有刘姥姥上厕所受到了严格限制,别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另外贾家还有一点也让人感觉很奇怪,书中有不少人生活很淫乱,但纵观前八十回,感觉好象就没有哪位女子因此而意外怀孕生孩子,比如“淫奔女”尤三姐,“淫丧女”秦可卿。于是曾有提人出疑问:贾家人是如何做到避孕的呢?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好象书中有好多家人都死了爹:薛家兄妹没有父亲,黛玉的父亲也去逝了,贾兰父亲贾珠也早死,尤氏三姐妹也是母亲早寡,湘云更是父母双亡,贾珍后来也死了父亲,夏金桂也只有一个寡妇妈,李纹、李绮也没有父亲,袭人也只有母亲和哥哥……这是怎么回事?书中这些人怎么都这么坑爹呀?

其实《红楼梦》写的并非一个真正人家,更不是“曹寅”家,而是一个“假家”,书中有不少地方都很怪,仔细分析就会知道根本不可能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所以你如果当真了那你就错了,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其实这些都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而已。而书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就是“主副”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人身上有一个主要角色的影子,这个人的性格、模样、甚至做过的事情与对应的这个主要角色非常相似,“副”本身可以为“主”起到一种提示或伏笔的作用,而他们又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人,但又让人感觉他们之间必有某种特殊的联系,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也就更可以从一个测面来证明贾家上上下下完全都是虚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俯视天之涯

2014-07-04 20:01
11603楼  


@白鸟翩翩 1411楼 2014-05-23 11:03

建议大家去看潘重规的《红楼血泪史》,他的看法和楼主如出一辙,不过,lz可能是看过了今年发布的癸酉本之后更加笃定了明亡历史说,而潘重规则是在上世纪在胡适的曹雪芹自传体说还没有成为主流观点的时候,就已经坚信红楼梦是明朝灭亡的血泪史了,我真的佩服潘先生的勇气和真知,连黛玉和宝钗分别影射明清也推测的八九不离十,相比之下,胡适的“邪说”祸害太多人了,而且一到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就回避,这让我们怎么去再相信那........

------------------------------

1951年,潘重规先生在台湾发表论点主要有:

一、《红楼梦》是一部反清复明的作品,文章也并不是曹雪芹所写,而是由亡国之恨的明朝遗老所作,最后借曹雪芹之名出版发行罢了。

二、贾宝玉所指的是传国玉玺,林黛玉和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争夺即是王朝兴衰的表达。为什么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呢?理由简单如下:①、那石头是宝玉的命根子,这石头也即是宝玉,而这宝玉的形状和镌刻的文字是有深意的。宝玉上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但根据《三国志~孙坚志》的记载,孙坚从水井中讨得的传国玉玺(描述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赫然写着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并且“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是“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简写。“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转译。②印玺必须用朱泥,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又偏偏爱吃胭脂。一颗玉玺配上印泥,这极有可能便是作者欲说之意。③除此之外,通过贾宝玉身边的丫鬟戏子也能另行旁证:他身边的袭人,通过历来已久的拆字法正是龙衣人,而他喜欢的戏子叫琪官的正是蒋玉菡,玉玺身边是龙衣之人,玉玺爱玉函似乎就是无懈可击了。

三、关于贾宝玉是玉玺和帝王身份的论据还有很多,诸如文中借鸳鸯、薛蟠、刘姥姥之口说出的天王、玉皇宝殿等段,在此不予赘述。

四、宝玉即是国玺,是帝王,那么林薛相争,就是代表明清互斗了,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绛红即是影射明朝的国姓朱(红的意思),它是代表明朝的,因此潇湘馆里面有她写的“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的一副联语。黛玉的身份是天子,所以她所吃的丸药自然就是天王补心丹了。

五、薛宝钗又何以代表清朝?薛之名曰钗,钗于文即是又金,又金即是后金,而后金则是史界公认的清朝。金之色白,所以宝钗即姓了“丰年好大雪”的薛。此外,薛宝钗之兄名蟠,蟠者,番也。从虫着犹狄从犬,羌从羊,言其是番人也。

六、两个政府争取政权,一个灭亡,一个就取而代之,所以薛宝钗和贾宝玉举行婚礼时,就是林黛玉气绝之际。在此,反清复明的主题和此书作者并非曹雪芹的考证,潘重规先生都给出了逻辑严密的考证。并且潘重规先生答胡适的质疑和多方询问都显得有理有据,在此亦不赘述。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7-04 20:03
11604楼  


@逗红轩 11535楼 2014-07-04 19:42:30

何莉莉小姐是安徽阜阳人,关于癸酉本石头记的来历,据她透露: “祖父是山西人,这个本子是解放前祖父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的时候,祖母是随行护士,一个伤员交给祖母的,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过录本,不知是别人凭记忆还原的还是直接抄的。”这个本子分12册,每册九回,一共是108回。封面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个本子通本带有大量朱批,其中有些批语是其它石头记古本所没有的。

如果是带脂批的108回抄本,......

-----------------------------

哇,你居然敢否定这个本子?你还算懂红学的人吗?绝对是狗屎级的!说明你什么也不懂。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无情游

2014-07-04 20:06
11605楼  


@逗红轩 11535楼 2014-07-04 19:42:30

何莉莉小姐是安徽阜阳人,关于癸酉本石头记的来历,据她透露: “祖父是山西人,这个本子是解放前祖父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的时候,祖母是随行护士,一个伤员交给祖母的,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过录本,不知是别人凭记忆还原的还是直接抄的。”这个本子分12册,每册九回,一共是108回。封面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个本子通本带有大量朱批,其中有些批语是其它石头记古本所没有的。

如果是带脂批的108回抄本,你知道它有多大体积吗?又有多重吗?那个伤员本来是打算用它去炸鬼子碉堡的吗????????!!!!!!!

-----------------------------

哈哈,这我倒没注意到,谢谢你的提醒哦!

所以,如果没有真本见世人,这本子是真是假就没有科学的定论。

不过我自己从前80回的脂批给出的线索与这后28回的对应,还是倾向于主要的情节脉络、人物结局是对的。而且那情榜、部分诗词、宝玉祭奠黛玉的誄文,等等,这不是随便一个现代人能伪造得出来的。


23.19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无情游

2014-07-04 20:13
11606楼  


@白鸟翩翩 1411楼 2014-05-23 11:03

建议大家去看潘重规的《红楼血泪史》,他的看法和楼主如出一辙,不过,lz可能是看过了今年发布的癸酉本之后更加笃定了明亡 历史 说,而潘重规则是在上世纪在胡适的曹雪芹自传体说还没有成为主流观点的时候,就已经坚信红楼梦是明朝灭亡的血泪史了,我真的佩服潘先生的勇气和真知,连黛玉和宝钗分别影射明清也推测的八九不离十,相比之下,胡适的“邪说”祸害太多人了,而且一到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就回避,这让我们怎么去再相信那........

------------------------------

@俯视天之涯 11538楼 2014-07-04 20:01:25

1951年,潘重规先生在台湾发表论点主要有:

一、《红楼梦》是一部反清复明的作品,文章也并不是曹雪芹所写,而是由亡国之恨的明朝遗老所作,最后借曹雪芹之名出版发行罢了。

二、贾宝玉所指的是传国玉玺,林黛玉和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争夺即是王朝兴衰的表达。为什么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呢?理由简单如下:①、那石头是宝玉的命根子,这石头也即是宝玉,而这宝玉的形状和镌刻的文字是有深意的。宝玉上写着“莫失莫忘,......

-----------------------------

嗯,潘重规的《红楼血泪史》。多谢,这就去找了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0:16 , Processed in 0.0672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