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1: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中尤老娘尤二姐悔婚影射的明末真历史 (2016-09-25 10:06:39)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史话 南明 三藩之乱 杂谈        分类: 人文
第六十四回里贾蓉交代尤氏姐妹来历:“我二姨、三姨都不是我老爷养的,原是我老娘带了来的。听见说我老娘在那一家时,就把我二姨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后来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我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如今这十数年,两家音信不通。我老娘时常抱怨,要与他家退婚,我父亲也要将二姨转聘。只等有了好人家,不过令人找着张家,给他数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想张家穷极了的人,见了银子,有什么不依的。”

  尤老娘的前夫就是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的毛文龙。关于毛文龙我前面已经详细的写过了,就不再重复了。尤老娘影射的是投降后金最早的眀朝将领孔有德。“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尤二姐影射的是紧随其后投降后金的耿仲明和尚可喜。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都是毛文龙部属,被称为“山东三矿徒”,他们三人的叛变是毛文龙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造成的恶果之一。

  因耿仲明和尚可喜投降的是后金,而后来的吴三桂投降的是满清,故而另用“尤三姐”代表。因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吴三桂都是主动投降后金或满清的,与兵败被捉而后投降的尤氏洪承畴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书中尤氏和尤老娘三人并非血缘亲生的来历。


  关于与尤二订亲的“皇粮庄头张家”,第六十四回的回末又补充道:“却说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后来死去。至张华父亲时,仍充此役,因与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呢。尤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两家有十数年音信不通。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银十数两,两家退亲不提。”


  “皇粮庄头”乃是吃皇粮的头,吃皇粮的不就是官家么,官家的头不就是皇帝么!“华”即“中华”,张华原来是影射中华皇帝家!

  尤老娘的前夫是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的毛文龙,“与尤老娘前夫相好”的身为皇粮庄头的张华的父亲自然是指朱明的皇帝崇祯。毛文龙未被杀前崇祯与尤老娘前夫毛文龙相好,孔有德三人自然都是为朱明效力的,所以才会有张华与尤二姐的“指腹为婚”。

  可是毛文龙被冤杀,而朱明王朝又日见败落,即书中的“张华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尤老娘于是改嫁到尤家,即孔有德于崇祯六年叛变投降后金。从孔有德投降关外的后金的崇祯六年到朱明亡国满清入关孔有德三人随之重返中原的崇祯十七年,这离开华夏的十二年可不就是书中所写的“十数年音信不通”么?尤老娘退亲用银“十数两”,这也正是指从孔有德投降后金的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相隔的这十数年!




  第六十八回又补充交代张华道:“(尤二姐)原来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


  张华才 “十九岁”,张华父亲是亡国的崇祯,张华就是其后的南明。南明从1644年五月弘光帝称帝开始到1662年四月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杀害正是历时十九年,,古人算法:1644年虽8个月但算一年,1662年虽四个月也是一年,这就是张华才十九岁的缘故。

  “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 崇祯亡国,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失去了北京首都的南明可不就是被撵出了家么?“赌钱”又藏“斗金”之意,南明可不就是与后金满清缠斗么?南明意图复国,可是内部的激烈党争和错误的决策导致复国希望日渐渺茫,甚至投书期望遥远的罗马教廷能够天降神兵,这同赌徒赌钱希望以小博大的痴心妄想有何区别?可不就是赌钱厂存身前途无望么?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3: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业 - 《红楼梦》的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红楼梦》中人物。

(首见第七回)秦钟生父,秦可卿养父。他的名字有一种隐意,是"情孽"。任工部营缮郎,夫人早亡,因素与贾府有些瓜葛,故将养女许配给了贾蓉。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因此对儿子期望极高。纵使宦囊羞涩,仍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这一点倒是和现代人很相像的。正是: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第16回)当他有发现水月庵智能私找秦钟,气得旧病发作而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秦业

登场作品
红楼梦


性别


国籍
中国

可怜天下父母心。脂评云:秦业之所以"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甲戌本第八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3: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一个真实的秦钟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起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得不说说他的密友——秦钟。

  从第七回“宝玉会秦钟”出场,到十六回“夭逝黄泉路”,秦钟虽然短命,倒也上了几回回目。



一、贾宝玉初会秦鲸卿
  书中说秦钟“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连凤姐都推宝玉道“比下去了”,宝玉更是暗自赞叹“竟有这等人物”——要知道,宝玉向来将男子看成“须眉浊物”,“渣滓”,秦钟能入他的眼,可见不是凡品。
  初见,宝玉一番内心戏十分丰富: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


  这是典型的宝玉的思维。而秦钟呢,也有他的一番胡思乱想:


  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


  秦钟就现实得多。看到宝玉这样的富贵公子,他会关注其“金冠绣服,骄婢侈童”这些身外之物。他看重宝玉的形容举止,他也看重宝玉作为贾府贵公子的身份与排场。
  贫富差距导致二人对富贵,贫陋有着不同的怨嗟,却阻挡不了二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两个分明不爱读书甚至怕读书的人,竟然定下了共进贾家私塾读书的约。真是出人意料。
  细读秦钟与宝玉相约读书这段文字,我不知是不是错觉,竟然觉得这小小少年颇有心机。“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洗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对于其人,我始终不大喜欢。在我看来,这只是个徒有其表的少年,并无丰富有趣的灵魂。



二、秦钟也是不肖子孙
  秦钟是秦业五旬之上得的儿子。秦业是寒门小官,宦囊羞涩 。而女儿秦可卿,则是当年向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小官家的养女嫁入豪门,该有多少辛酸隐藏在光鲜背后。秦钟没有宝玉的体贴人情,善解人意。你看,老父年近七十,为了他的“终身大事”(读书),因知道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不顾经济窘迫,东拼西凑二十四两银子的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去拜见老师贾代儒。一片拳拳爱子之心,秦钟却无一分体贴。
  老父原本打算的是,学业进益,成名可望。哪知道事与愿违,一进学堂便掀起轩然大波。还是贾政看得透彻,不过是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冷笑揭穿宝玉所谓上学是“竟是玩”。
  脂砚斋评宝玉秦钟读书是“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真真恰切!
  秦钟自从跟宝玉进了家塾,与宝玉同起同坐,又得贾母的爱惜,又得物质上的资助。按理说,也该心满意足,就算不致力于读书,也断不该生事。可是偏偏不久就上演一场“起嫌疑顽童闹书房”的闹剧。
  孰是孰非,是是非非,也难细细分解。不过是一群少年争风吃醋,从言语挑衅到动手的“混战”,作者写得精彩,我亦读得捧腹。脂砚斋评说,“燕青打擂台,也不过如此”。闹得沸反盈天,也怪贾代儒不在,贾瑞自己便品行不端,难以服众——他自己就是个不肖子孙。
  然而秦钟不懂事却是千真万确。宝玉是真正体贴之人,秦钟却不懂体贴自己生病的姐姐。竟然将学堂之事悉数告诉了秦可卿,使之又添了几分烦忧。正是“早知日后争闲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后来,秦可卿死了。尽管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姐,但是若没有嫁入豪门的秦可卿,他秦钟如何能结交宝玉呢?况且逝者为大,尊贵如北静王,尚且等“滔滔然将殡过完”,方回舆。可这秦钟竟全无丧姊之伤,反而一路上欣欣然。见了乡野二丫头,调侃宝玉,“此卿大有意趣”,令人心生反感。更是不顾有孝在身,在送殡途中与小尼姑智能儿偷情——“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智能儿是个不幸的女孩子。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给惜春时也曾正式出场,与周瑞家的对话中,其不谙世事的形象立现。青春年少的小女孩却做了尼姑,大了渐知风月,加上她自幼在贾府走动,而秦钟与宝玉同起同坐,所以被秦钟的风流俊俏吸引。
  二人在贾府已情投意合,及至秦钟随送殡到馒头庵,几番缱绻偷期。智能儿是一心想要远离这“牢坑”,以致于后来偷跑出来去城里寻秦钟。可秦钟本来受了风寒,身子又弱,秦业驱逐智能儿,痛打秦钟,自己气得一命呜呼。秦钟悔痛无及,不久也病死了。



三、曹雪芹刻画秦钟的深意
  秦钟这个人物从出场到结束,作为一个不肖子孙的形象倒也典型。只是临死前的描写让我疑窦丛生:“记念着家中无人管理家务,又记挂着父亲积留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惦记着智能儿尚无下落……”
  秦业是寒素清贫的小官,秦钟求学尚且需要附学贾府私塾,那区区二十四两贽礼尚且需要东拼西凑,何来三四千两银子呢?此时秦可卿已死,三四千不是小数目,贾珍在秦可卿丧礼上可以奢侈无度,我却不相信他会赠银千两给秦家。
  曹雪芹往往用曲笔写尽人性,却又不着一言善恶。这秦钟临死尚且忘不了钱财,想来怕是作者的讽刺之语。秦钟生在小官宦家庭,并未享受过宝玉那样的泼天富贵,心向往之,念念不忘,也是有的。其名“秦钟”谐音“情种”,我亦觉得有反讽之意。宝玉被警幻称为“意淫”,可秦钟却怕只得入了“皮肤滥淫”的行列罢了。
  作者郑重其事地写了秦钟其人,却又用游戏之笔,看似荒诞不经,却或许只是与宝玉做一个对照。秦钟给宝玉留下遗言:“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秦钟之死,竟是如此“大彻大悟”的自悔?
  此言或为警世,只是宝玉如何听得?可是青春年少之时,谁又能听得进去呢?秦钟,纵为宝玉之密友,却难成宝玉之知己。
  作者:杜若,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发布于 2019-09-27 0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秦可卿+35问?】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秦可卿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学人物
  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秦业的养女。她还有个无血缘关系的弟弟秦钟。来自仙界清净女儿之境,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秦可卿

外文名
Qin Keqing

其他名称
秦氏、蓉大奶奶、可儿、兼美

饰演
张蕾,夏丽蓉(1987版红楼梦) 唐一菲(2010版新红楼梦) 何晴,(1989版红楼梦)


配音
柳青(1987版红楼梦)

登场作品
红楼梦

生日
1711年8月14日【现实人物】

性别


目录
1角色经历
2判词解释
3红楼梦曲
4身世剖析
535个谜团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经历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明显特色。

第五回中关于可卿的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说明她其实不是书中所写的病死而是自缢。据说是作者原稿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是经脂砚斋劝阻,才改写成今稿的。

秦可卿除了第五回引宝玉到她房中安歇以及后来写到她卧病榻上之外,她只在书中做过两件事,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许配给了宝玉;二是临死前在凤姐梦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即从事物的荣枯哲理,讲到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这些所为都有是别人梦中进行的。所以显得她只是个虚幻式的人物。然而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这使人想到百花丛中的仙客来花。仙客来是樱草科,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出身并不寒微,是个公主级的人物。

周思源说,看秦可卿的出身,我们一般不会说她是养生堂抱来的孤儿,而会说她是营缮郎秦业的女儿。而且秦家并不低微,营缮郎也是五六品的官,相当于现代的司局级干部,贾珍是世袭3品将军,3品将军的儿子娶5品营缮郎的女儿也算门当户对,不足为奇。周思源又进一步指出,秦业是个清官。因为,营缮郎主管朝廷的各大工程,是个肥差,而秦业宦囊羞涩,当然有很高的个人修养,是个清官。那他的养女秦可卿自幼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当然是个有修养知礼数的明白人,在宁荣二府受到一致好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周思源一开始就说了,要注意有三个秦可卿形象,即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后来改写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以及第五回太虚幻镜中的可卿。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是一个淫妇形象,可后来作了较大改动;同样秦的家庭,秦的父亲也作了相应的改动。曹翁一开始用秦业着个名字是有喻淫的含义,不过随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删去,秦业这个形象也发生变化,可能由一个官场的爆发户变为一个有修养的清官。

至于秦可卿与贾珍的关系,由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是由未改动前“淫妇秦可卿”转变而来得,所以保留着原有的秦的故事背景,周称为“文学基因”。焦大骂出“爬灰的爬灰”:是指公公与儿媳妇私通。据说过去庙里的香炉里,总有人烧锡纸叠的银锭,有时因为香炉里塞进去的银锭太多了,外面一层烧成了灰,里面却还剩下许多锡纸没有烧透,甚至还很完好,于是就有人去爬灰,偷出里头的锡纸再利用,重新叠成大小不一的银锭去卖给别人,所以“爬灰”就是“偷锡”,谐音为“偷媳”,这里指贾珍与秦可卿之事。

作者在《石头记》手稿中,原确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然于此后,又突然将其删减。其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秦可卿原型涉及曹家一位女性亲属,且脂砚斋劝其莫为外人道之,作者遂改写之,然前著之手稿已为人传阅,遂留下秦可卿死因之惑。实则,自缢、病亡之说皆出自雪芹之笔。

秦可卿原形极有可能是皇亲国戚罪臣之女,或被废的太子的女儿。书中写她只是一位养女,这是曹雪芹为自保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以贾家的身份、地位,怎么会允许一位从养生堂抱来的毫无身份地位的女子进门呢?秦可卿死后她的棺木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得了的”这又一次点出了她的身份。

折叠编辑本段判词解释
正册判词之十一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注释]
这一首是写秦可卿的。

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这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词。“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错字。“幻”在这里是动词,与“幻形入世”、“幻来亲就臭皮囊”用法相同。作者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2.“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3.“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意思是引诱宝玉的秦可卿的堕落是她和她公公有暧昧关系就开始的,而这首先要由贾珍等负责。衅:事端。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回目,写贾珍与其儿媳妇秦氏私通,内有“遗簪”、“更衣”诸情节。丑事败露后,秦氏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作者的长辈、批书人之一畸笏叟出于维护封建大家族利益的立场,命作者删去这一情节,为秦氏隐恶。这样,原稿就作了修改,删去天香楼一节四、五页文字(从批语提到该回现存页数推算,原来每页约四百八十字,删去二千字),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样。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迹,如画中“美人悬梁自缢”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折叠编辑本段红楼梦曲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秦可卿的。曲名“好事终”的“好事”特指男女风月之事,是反语。

[注释]

1.“画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2.擅风情,秉月貌——自恃风月情多和容貌美丽。全句说,后来贾府之败,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

3.箕裘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是簸箕,裘是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木竹、兽角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乱伦”与儿媳私通。

4.家事——家业。宁——宁国府。

5.宿孽——原始的罪恶,起头的坏事,祸根。

[鉴赏]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类人形兽类。

曲子有一点是颇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说中死得较早,接着还有元春省亲、庆元宵等盛事,为什么要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呢?难道作者真的认为后来贾府之败是像这首曲子所归结的“宿孽总因情”吗?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纵然曹雪芹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又何至于把后 来发生的重大变故的责任全推到一个受贾府这个罪恶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丧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说成是因为“情”呢?

原来,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说的“都只为风月情浓”一样,只是作者有意识在小说一切人物、事件上盖上的瞒人的印记。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为了给人以“大旨谈情”的假象,才虚构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这种“荒唐言”若不与现实沟通,就起不了掩护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现实中选择了秦可卿这个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的人,作为这种“情”的象征,让她在宝玉梦中“幻”为“情身”,还让那个也叫“可卿”的仙姬与钗、黛的形象混为一体,最后与宝玉一起堕入“迷津”,暗示这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影子,以自圆其“宿孽因情”之说。当然,作者思想是充满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虚幻境入口处写下了一副对联,一再警告读者要辨清“真”、“假”、“有”、“无”。试想,冯渊之死明明写出凶手是薛蟠,却偏又说“这正是梦幻情缘”、“前生冤孽”。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被迫自尽,明明写出首恶是王熙凤,却偏说他们都是“多情的”,又制造“情孽”假象。就连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戡破三春”遁入空门的惜春、“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的史湘云,作者也统统让她们在挂着“可怜风月债难偿”的对联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册,这个“情”(风情月债)不是幌子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贾府后来发生变故的直接导火线在荣国府,获罪而淹留在狱神庙的宝玉、凤姐都是荣国府的人。宝玉的罪状不外乎“不肖种种承笞挞”时传的那种口舌。宝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贵族公子习气,但决不至于象贾珍父子那样无耻,使这一点成为累及整个贾府的罪状,当然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敌对势力要尽量抓住把柄来整治对方。现在偏要说这是风月之情造的孽,并且把它归结到它的发端——秦氏的诱惑。但即使就这个起因来说,也不能不指出,这一切宁府本来就更不象话。比如,若按封建礼法颓堕家教论罪,贾敬纵容子孙恣意妄为,就要比贾政想用严训教子就范而无能为力更严重,更应定为“首罪”。王熙凤的弄权、敛财、害命,也起于她协理宁国府。贾珍向王夫人流泪求请凤姐料理丧事,纵容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铁槛寺受贿害命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而办这样奢靡的丧事,又因为贾珍、贾蓉与死者有特殊的关系。凤姐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事情也起于贾珍、贾蓉,而贾蓉又与凤姐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他还是与凤姐最亲的秦氏的丈夫哩!然而,尽管如此,“风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过是作者用来揭示贾府中种种关系的一种凭借,贾府衰亡的前因后果自有具体的情节会作出说明的,这就像作者在具体描写冯渊、张金哥之死的情节时毫不含糊一样。秦可卿“判词”和曲子中的词句的含义,要比我们草草读去所得的表面印象来得深奥,就连曲名“好事终”,我们体会起来,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个贾府的败亡。

折叠编辑本段身世剖析
关于秦可卿的出身,《红楼梦》里面是有明确交代的,就在第八回的末尾,这个交代非常古怪,和曹雪芹写别的人的家业、根基很不一样,每一句都古怪,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来分析一下。在第八回的末尾,是因为宝玉和秦

钟,要到家塾去读书,于是以这个为由头,顺便就提到了秦钟和他姐姐秦可卿的出身。说是秦业系现任工部营缮司郎中,营缮司郎中是一个很小的官,可能是管工程建设的。秦业这是曹雪芹所设定的秦可卿养父的名字。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就是在通行本就是后来高鹗和程伟元续《红楼梦》的时候,他们不但80回以后续了40回,前面他们也有所改动。那么在这一回秦业这两个字上他们就改动了,很奇怪,这个有什么值得改的呢?高鹗他们就把秦业的名字改成了秦邦业,可见高鹗和程伟元对这个名字是敏感的,为什么?因为在古本《红楼梦》上,脂砚斋在批语里面对“秦业”这个名字是有非常明确的评论的。脂砚斋怎么评论的呢?他说“妙名,业者孽也”,大家知道在中国繁体字汉字里面,“造业”和“造孽”这个“业”“孽”是相通的,说你“业障”和“孽障”是一个意思,秦业,“秦”是谐音“情”,因为曹雪芹是从江南移居北京的,所以《红楼梦》里边有很多南方口音,南方人zh、ch、sh和z、c、s,L、n往往不分,所以他认为“情”和“秦”是相通的,是谐音的,秦就是谐音感情的这个情,业就是谐孽,就是因为有感情而造成罪恶。他这个名字命名是有含义的。高鹗、程伟元他们也可能看出这个含义了,他们不想因为这个书稿惹事,甚至还有更坏的想法,所以就把它改了抹掉了。所以你看曹雪芹的书,命运很坎坷,很曲折的,秦业根据曹雪芹的话,他是一个小官,“年近70,夫人早亡”。书里面秦可卿出场的时候,大约应该是20岁的样子,那么就说明秦业是在50岁左右,得到了她,因为当年无儿无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就是秦可卿的来历,这个是很古怪的。

她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的一个女儿.如果曹家藏匿了废太子的一个女儿,而且被人告密了,事情败露了,皇帝不会仅仅是让这个废太子的女儿自尽,一定会立即打击曹家.你读《红楼梦》,读完秦可卿之死,很快就会读到另外一个人的升腾,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贾元春。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了,对不对?第十四回、十五回,基本都是写秦可卿的丧事,到第十六回,就写了一件跟丧事反差很大的喜事。什么喜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因此从小说里面内在的情节逻辑来看的话,向皇帝告发秦可卿真实身份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贾元春。

折叠编辑本段35个谜团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其一为《金陵十二钗》。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正十二钗之一,由此可知她在书中的地位多么重要。

我们曾经论述过:作者曾将《红楼梦》写完过,共有一百一十回。然而现存仅有八十回,但是带有脂砚斋批语。那么,后三十回到哪里去了呢?——是作者自己亲手砍去的。见《带脂批的八十回〈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

我们也曾论述过:这样一部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红楼梦》(原叫《石头记》),看起来是不完整的半部书,实际上却同时包含了两部完整的书——一部小说,一部历史。作者将后三十回主要人物的命运写入了前八十回中,比如第五回的判词便起到了这种作用。因而,读者可以从判词中了解到十二钗最后的结局。然而,在这十二钗中,唯独秦可卿是个例外。秦可卿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她就去世了,第十四回为她送葬,这个人物的故事就此结束,当然此后她就不可能再出现了。

假如单单从小说角度看,秦可卿既然到第十四回故事便结束了,读者就应对这个人物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要认真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在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误谬”,也就是“谜”。这种“误谬”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作者有意留给读者的,因而作为读者,就不应回避它,而要正视它、揭示它、研究它。通过发现、揭示、研究、解决这些“误谬”,读者便可熟悉到《红楼梦》堪称“谜书”,或者就像我们曾作过的形象比喻——《红楼梦》就像一部“密电码”见《带脂批的八十回〈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谁假如能够解开这些“密码”,谁就能够成为曹著的“解味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哪些谜。

1业的“营缮郎”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假如说相当于清代的“营缮清吏司”。其司职位有两种:正五品之郎中和从五品之员外郎。这是一种并不很低的官员。既然如此,为什么秦业竟穷得不能供儿子秦钟上学,偏要让他借读于贾家的家学呢?

2照小说描写:“秦业……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便是秦可卿。秦业待秦可卿如同亲生儿女,为什么脂批却说“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秦可卿苦在何处?

3中谈到秦业时,甲戌本有夹批曰:“妙名,业者,‘孽’也。”“业”为何是“妙名”?为何“业”谐音“孽”,就是妙名? 

4中写宝玉睡在秦氏床上,在“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处,戚序本和甲戌本有侧批曰:“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小说中写了秦氏引梦,但宝玉的梦是在坠入“迷津”后被吓醒的,怎么能说是“秦氏出梦”?

5中为警幻仙姑写了一篇赋,脂砚斋对此赋加批曰:“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第五回以后,警幻并未再出场,怎么警幻与宝玉二人倒成了《红楼梦》的“通部大纲”?

6幻说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怎么就成了“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7卿仙子与可卿是什么关系?是一个人?是两个人?

8砚斋批语曰:“‘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群芳髓”是太虚幻境中的香,而“冷香丸”是宝钗吃的一种药,这两种东西如何相对?

9砚斋说:“万艳同杯”的“杯”隐“悲”字,如此说来“万艳同杯”,岂不成了“万艳同悲”,这是什么意思?

10砚斋说:“千红一窟”的“窟”隐“哭”字,如此说来“千红一窟”,岂不成了“千红一哭”,这又是什么意思?

11书中写道:“二人因携手出去游玩,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满地,狼虎成群”处,脂砚斋批道:“凶极!试问观者:此系何处?”——这是何处呢?

12友士医生说可卿之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自小说中何处可看出她的这种忧虑?

13中写秦可卿:“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秦可卿在贾府中的辈分是最低的,这里说“下一辈的”指谁?

14大骂道:“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指谁?“养小叔子的”又指谁?

15砚斋说:“一部《红楼》,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焦大对于淫邪之处不就揭明了“爬灰”和“养小叔子”两件事吗,如何说“一部《红楼》”中的“淫邪之处”都是他“揭明”的?

16玉在听说秦可卿死了以后,“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贾蓉是秦可卿的丈夫,自己的妻子死后,无动于衷,宝玉却吐血,什么原因?

17“直奔出一口血来”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宝玉当时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谁“继家务事”是他考虑的问题吗?而且还“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即是说宝玉吐血,理所当然,合乎逻辑吗?

18“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贾珍的哭,如何成了“作者刺心笔”?

19红楼梦》第十三回,靖藏本有回前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的意思是说这里所描写的是真实事件。什么真实事件?

20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前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本身就颇不合理。前面已说明秦可卿病卧在床,她还如何能与贾珍私通?又怎能是“淫丧”?

21第五回“好事终”曲“箕裘颓堕皆从敬”处,有脂批曰:“深意他人不解。”假如按小说来解释,“敬”指贾敬,有何不可理解的?脂批的含义是什么?

22十三回写道:贾珍“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钦天监”是皇宫中主管天文气象的机构,贾家只是一个公的后代,有这种资格吗?

23中说:“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按书上的说法,为了超度亡魂,召来了三拨僧道:一拨在大厅,一拨在天香楼,一拨在停灵处的会芳园。作为一个公的后代,其孙媳的殡仪可能有如此大的规模吗?

24可卿所用的棺木,“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不必说像秦可卿这样贾家的孙媳,就是贾蓉的五世祖宁国公,在等级制度十分严格的封建时代,也是不能使用这种棺木的,为什么秦可卿能用这种棺木?

25十四回甲戌本有回后总批曰:“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秦可卿在贾府中辈分最小,怎么成了“安富尊荣坐享人”?

26中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所谓“白漫漫人来人往”是指穿孝的人非常之多,而且在祭吊的四十九天里天天如此。按照中国的传统,只有小辈人给老辈人穿孝,而秦可卿在贾府辈分最低,那么这些穿孝者是何人?

27十四回在“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处,庚辰本有眉批曰:“……奇甚,妙甚!”“奇”在何处?“妙”在何处?

28中还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花簇簇官去官来。”所谓“花簇簇官去官来”是指穿官服来吊唁者非常之多,而且这四十九日天天都如此。但是官服是不能随便穿的,只有正式场合才答应。贾珍只不过是个三品爵威烈将军,为什么这些官员纷纷来为一个爵位并不高的官员的儿媳妇穿着官服进行祭吊?

29秦可卿送丧的还有公侯伯子男各级贵族成员,东西南北四路王爷都有祭棚,秦可卿丧事的规格为何如此之高?

30氏丧仪原定七七四十九日后才送葬,但到“五七正五日”时就发丧了,原因何在?

31什么北静王身穿孝服亲来为秦可卿送葬?

32中说北静王“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此处意即“从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有从来不以“官俗国体所缚”的王爷吗?北静王为什么如此对待贾家?

33蓉是秦可卿的丈夫,但当秦可卿去世后,里里外外进行张罗的是贾珍,后来又让凤姐来协理,贾蓉几乎就没有怎么露面,原因何在?

34十四回写道:“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这说明宝玉原本是身穿孝服的,但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叔,哪有叔叔给侄媳妇穿孝的?

35静王召见宝玉是在为秦可卿送殡的路上,当时送殡的人都穿着孝服,就是北静王也不例外,但是贾政为何却“命宝玉脱去孝服”?[1]

参考资料
1.秦可卿  . 名人简历 . [2023-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8: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贾雨村影射吴梅村&吴三桂===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这士隐正在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的──走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宝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的很。贾兄来得正好,请入小斋,彼此俱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携了雨村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忙起身谢道:“恕诓驾之罪。且请略坐,弟即来奉陪。”雨村起身也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诗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掐花儿。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那甄家丫鬟掐了花儿,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敞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自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他定是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每每有意帮助周济他,只是没有什么机会。”如此一想,不免又回头一两次。雨村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

  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门出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已去,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到了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又另具一席于书房,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丫鬟,曾回顾他两次,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凡也!”雨村忙笑道:“不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期过誉如此!”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了。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圞,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纔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饮干,忽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挂名。只是如今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的!”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写荐书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圆圆曲
[ 清 ] 吴伟业
原文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译文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

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

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

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

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

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

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

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

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

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

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

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

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

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

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

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

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

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

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

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

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

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

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

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

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

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

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损伤了声名。

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

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

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

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屟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

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

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注释
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敌:指李自成起义军。

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恸(tòng)哭:放声痛哭,号哭。

缟(gǎo)素:丧服。

冲冠一怒:即怒发冲冠,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红颜:美女,此指陈圆圆。

天亡:天意使之灭亡。

荒宴:荒淫宴乐。

黄巾: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黑山: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君:崇祯帝。

亲,吴三桂亲属。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

田窦(dòu):西汉时外戚田蚡、窦婴。这里借指崇祯宠妃田氏之父田宏遇。

侯门:指显贵人家。

戚里: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府。

箜篌伎(kōng hóu jì):弹箜篌的艺妓,指陈圆圆。

油壁车,指妇女乘坐的以油漆饰车壁的车子。

姑苏:即苏州。

浣(huàn)花里:唐伐名妓薛涛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这里借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

娇罗绮(qǐ):长得比罗绮(漂亮的丝织品)还群艳美丽。

夫差(fū chāi):春秋时代吴国的君王。

宫娥:宫中嫔妃、侍女。

合:应该。

采莲人:指西施。

横塘:地名,在苏州西南。

熏天:形容权势大。

宫掖(yè):皇帝后宫。

永巷(yǒng xiàng):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

良家:指田宏遇家。

倾:使之倾倒。

飞觞(shāng):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

白皙通侯:画色白净的通侯,指吴三桂。

花枝:比喻陈圆圆。

银河几时渡:借用牛郎织女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何时能嫁吴三桂。

抵死:拼死,拼命。

蚁贼:对起义军的诬称。

长安:借指北京。

可怜思妇:意谓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却仍被当作妓女来对待。

天边粉絮:指未从良的妓女。粉絮:白色的柳絮。

遍索:意谓李自成部下四处搜寻圆圆。

绿珠:晋朝大臣石崇的宠姬。

内第:内宅。

绛树(jiàng shù):汉末著名舞妓。这里二人皆指陈圆圆。

壮士:指吴三桂。

争得:怎得,怎能够。

蛾眉:喻美女,此指圆圆。

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

专征:指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

秦川:陕西汉中一带。

金牛道: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

千乘(qiān shèng):这里指千辆,虚指车辆之多。

斜谷:陕西郿县西褒斜谷东口。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乌桕(jiù):树名。

浣纱女伴:西施入吴宫前曾在绍兴的若耶溪浣纱。这里是说陈圆圆早年做妓女时的同伴。

尊:酒杯。老大:年岁老大。

有人:指陈圆圆。

延致:聘请。

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细:指瘦损。

倾国: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

倾城: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典出《汉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这里借喻吴三桂。

一代红妆:指陈圆圆。

照汗青:名留史册。

馆娃:即馆娃宫,在苏州附近的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

越女:指西施。

香径:即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

屧(xiè)廊:即响屧廊,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声响来倾听。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

羽、宫: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乐。这皇是用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

珠歌:指吴三桂沉浸于声色之中。

古梁州:指明清时的汉中府,吴三桂曾在汉中建藩王府第,故称。

别唱:另唱。

吴宫曲:为吴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圆圆曲》。

汉水: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此句语出李白《江上吟》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暗寓吴三桂覆灭的必然性。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
娇杏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娇杏是《红楼梦》中甄家的丫环,“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娇杏

身份
甄家的丫环


登场作品
《红楼梦》

来源
“侥幸”谐音

目录
1人物经历
2红楼梦剧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当她还是甄家的丫头时,曾经在花园里摘花,忽然看到书房中衣衫褴褛的贾雨村。此时的贾雨村,虽然衣衫褴褛,但“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目,直鼻权腮”,娇杏心内暗想:“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我家并无这样贫穷的亲戚,想必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因此便不免回头,多看了贾雨村两眼。

只因这两眼,贾雨村便欣喜若狂,认为这丫头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等贾雨村中了进士,做了知府,又偶遇已经败落的甄家丫头娇杏,在路上买线,便送了两封银子给甄士隐的妻子封氏,又写封信给封氏的父亲封肃,要他在封氏面前替自己说话,娶这娇杏做二房。

由落魄人家的丫头,成为知府大人的侍妾,对于娇杏来说,已经是意想不到的福气了。要知道,贾府中那些丫头,有几个不想做少爷的侍妾的?可机会不是谁都有的。为了能争取到这样的机会,这些丫头们之间往往明争暗斗,费尽心机。但对于娇杏来说,这个机会竟然来得如此意想不到。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娇杏嫁给贾雨村不到一年,便生了个儿子。又过来半年,贾雨村的嫡妻染疾下世,贾雨村便将娇杏扶正,做了知府夫人。

若是没有这个儿子,娇杏很有可能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娇杏的人生逆袭,在很大程度上,是儿子给她带来的。不过,对于娇杏来说,她的人生逆袭,才刚刚开了个头。

因为贾雨村善于钻营,不久之后又投靠了贾府,从此以后一路青云直上,由应天知府,掉到都城做了京官,数年之后,又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汉武帝废除太尉后,设立大司马(后世有时也称“司马”,但并非各州郡的司马)。九品中正制设立后一直为第一品。隋代废除大司马一职。而在明清两代,“大司马”往往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换句话说,此时的娇杏,是一品或者二品诰命夫人了(因为《红楼梦》是架空历史的小说,大司马的品级不好界定)。这样的荣耀,大概是当年甄家那个小丫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才不过是五品员外郎,王夫人也不过是五品诰命夫人。若是此时的王夫人见了娇杏,八成也是要下拜的。

所以,娇杏就是“侥幸”,几乎是可以坐实了的。然而,这只不过是娇杏的“一时侥幸”,并不意味着娇杏可以在诰命夫人的位置上,享受一辈子。

毕竟,她的丈夫贾雨村,是个人品卑劣的角色,终有一天,他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会反噬到他的身上。

第七十二回,林之孝曾经告诉贾琏,说“雨村黜降”,贾琏也认为,凭着贾雨村的秉性,“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必有事的”;在甄士隐解析的《好了歌》中,也曾经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脂砚斋批注道,“贾赦、雨村一干人”,所以,就算此时的贾雨村再春风得意,将来终有一天,难逃“枷锁扛”的命运结局。

而作为贾雨村的妻子,娇杏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曾经因为生了一个儿子,成了贾雨村的正室,开始了自己的人生逆袭,后来也终究因为丈夫的贪婪,陪着贾雨村一起被拿进大狱。这才是娇杏最终的结局。

所谓的“侥幸”,只不过是一时的侥幸,这个丫头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大概也让很多丫头羡慕不已,但她终究还是难逃“千红一窟”的宿命。[1]

折叠编辑本段红楼梦剧情简介
宝玉前身是神瑛,通灵玉是女娲补天所剩顽石。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这世是用眼泪来还神瑛的灌溉之恩的。

黛玉进荣国府,宝黛二人初见,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

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元宵元春回家省亲。

黛玉伤心落花,为花埋冢,并写《葬花辞》。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顶撞,气得宝玉要赶走她。晚间,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贾环告贾政。宝玉又结交一位王爷喜欢的伶人,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鞭笞宝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大观园

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二人关系好转。宝玉送黛玉旧手帕,黛玉写出《秋窗风雨夕》。晴雯重病补好金雀裘。

宝玉年纪渐大,贾政逼他上学,迎春出嫁,宝钗被家事缠住,大观园冷清起来。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做噩梦而染重病。奉承贾母意思,凤姐提出将宝钗娶给宝玉的想法。宝玉见晴雯补的雀金裘,怀念亡人。黛玉听丫环谈论宝玉婚事,病得不能吃饭;后来听说议而未成,病即痊愈。

贾母做主,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迷失真性,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探春远嫁之后,众人搬出园。

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终于被抄家。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奸污、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出家。

宝玉心灰意冷,出家当了和尚;尽管他中了举人,宝钗也已怀孕他全不管了。[2]​

参考资料
1.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前半生靠儿子实现逆袭,后半生因丈夫身陷囹圄  . 三顺说名著 . 2021-05-07 . [2023-12-22]
2.红楼梦剧情简介  . 010在线作文网 . 2021-08-31 . [2023-12-22]

..翰林文魔


1.吴梅村
2.陈维崧
12.陈济生
3.周奎
4.张岱
5.侯方域
6.孔继宗
7.梁清标
8.孔尚任
9.陆次云
10.邹枢
11.张潮
13.黄宗羲
14.顾炎武
15.万斯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8: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梅村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作者吗?
铭记铭记 2018-12-05   |  7112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大家都知道吴梅村是明未清初的大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居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等,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可谓是才华横溢之人,有创作《红楼梦》诗词的资本!

并且在他临死之际立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尽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日“诗人吴梅村之墓”,特别提到了《红楼梦》中的石头!

那么吴梅村真的写了《红楼梦》吗?

我以为正是上面这些资料证明他不可能是《红楼梦》的原创者。

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吴梅村做为诗人,他的传世之做被历史记载的清清楚楚,不可能有这么大一条漏网之鱼被人忽视!

二,他临死的遗言说的清楚,他最大的成就是诗人吴梅村,而不是其它的。

三,他的亲人及朋友居多,他若留有这么珍贵的一本奇书,为何不告知亲人及朋友并被他们挖掘出来?你也许会说《红楼梦》是反清复明之书,恐被问罪,会殃及亲人并朋友,所以不敢明说,那么真的如此吗?《红楼梦》流传几百年,又有几人能看懂它是反清复明之禁书?当权者能看明白吗?真的会殃及众亲人及朋友吗?即便不说,为何没被挖掘出来?

综上所述,吴梅村被意淫为《红楼梦》作者只是捕风捉影罢了。

再有吴梅村一生最愧疚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位于“贰臣传”中,那这么大一件让他耿耿于怀之事,为何在《红楼梦》中没有一点影射呢?

卞玉京是他的红颜知已,他深爱此女子,但他因有家有业,没能娶她,让她飘零终生,卞玉京是个歌妓,极有才华,能诗会画,被广为传颂,而《红楼梦》中唯一一个歌妓云儿却只是诗作平平,甚至唱了个俗之又俗的曲儿“荳蔻开花三月三……”,连蒋玉函和贾宝玉都不如!那么你也许会说卞玉京影射的是妙玉,好,那妙玉为何只诗作尚可,为何连画都不会呢?难道吴梅村不想把他心爱的又辜负的一个可怜的红颜知己在文章中升华的更美好些吗?

再看《红楼梦》的流传时间,最早是乾隆年间,吴梅村是明未清初之人,死在康熙年间,那么雍正年间为何不见流传?莫非雍正年间被禁死,又到乾隆年间被神奇复活吗?


再从《红楼梦》中细节分析,元春省亲时提到的那把“曲柄七凤黄金伞”是只有乾隆时期才改的例制,莫非吴梅村能知后世之事?还有书中提到的水晶玻璃,西洋穿衣镜,金星玻璃宝石,温都里纳,金西洋自行船皆是乾隆年间才有记载的,他难道又有未卜先知之本领?

也许你又会说吴梅村只是原创者,后被曹雪芹得到底稿,又增删修改才成了现在的《红楼梦》,难免会有后世之物及事,那么也就是说你承认是曹雪芹又润色又加工了,试想一下,曹雪芹用了十年的时间去修去改,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那么还有几分吴梅村的意思?应该说早就面目皆非了,要不也不会用十年的时间,那再勉强非说吴梅村是《红楼梦》的原创作者还有意义吗?

最后向曹公致敬!!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铭记铭记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品读经典:古风中的四大名著
下一篇: 红楼梦中此人是皇帝亲信,学历最高,死后留下两个谜团难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8: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成功就在于每一个人物都星光熠熠,哪怕出场极少,也有很多咀嚼不尽的味道。作为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有特别多的拥趸,林如海出场虽少,围绕他身上谜点一点都不少。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升任两淮巡盐御史最后却仓促死在任上的林如海不是个简单的人。



一,林如海出身江南书香世家
林如海出场介绍他就说他家祖上,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这表明林家的爵位比贾家早,属于更老牌的家族,而且出身江南士族,从林如海重视林黛玉的教育以及林黛玉的家教氛围能够看出林家的文化底蕴远远强于贾家这种半吊子读书人家。林如海能考上探花自身努力固然重要,家族积累也举足轻重!林家的家业传承安排非常从容。林如海说科举就能高中探花,显得自信满满,甚至信手拈来。



二,林如海擢升特别快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这里有个争议,到底是上一届探花,还是前几届中的某一届探花还真不好说。如果只是上一届探花,贾敏嫁给林如海的时候他还没有科举高中。贾家眼光之好也算厉害。而林如海几年之间擢升之快也让人咂舌。由皇帝秘书一般的兰台寺大夫升任非皇帝亲信不为的巡盐御史肥缺,只能表明这一任皇帝培植亲信的不遗余力。这也为后面贾雨村升官的快速做了注解,显然皇帝在迫不及待提拔重用自己的势力。林如海也好,贾雨村也好,都是皇帝一手提拔的,与贾家这种老牌势力本质不同。贾家感恩的是老皇帝赐富贵,林如海贾雨村等却只会感恩现在的皇帝赐富贵。偏偏这两伙新旧势力又交织在一起。显然这是一种“真事隐”的写法。



三,林如海执意送林黛玉进京
送林黛玉进京其实并不是完全必要。林如海哪怕不续弦依然可以抚养林黛玉。就算为了故事情节推进有意安排,林黛玉去住一两年可以理解,一住经年根本说不通。这是谜案。看林如海送林黛玉走前的话怎么看都像托孤。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这话非常不吉利。话语中的消沉之意特别明显,仿佛已经预知自己将命不久矣。一点不是身居要职的意气风发的样子。



四,林家绝后
如果说林如海送林黛玉进京还情有可原,那么林家绝后绝对不可理解。作为封建士大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算自己生不出来,也要过继儿子延续家族血脉,林家毕竟还有远房,这种为人子嗣必然做的事林如海却不做,只有一个答案可以解释,他做了祸及子孙的事无解。真要这样的话,林如海就极可能非正常死亡。这是按常理推测,不代表观点。



五,林如海之死
林如海病死,时间很久,林黛玉回家大半年,林如海才死。按理不会有问题。但总觉得林如海死的莫名其妙。只能说他之前一系列的安排都是为了让林黛玉去到贾家。但林家绝后这事绝对解释不通,没有证据,关于林如海之死也无法猜测,只能按下不表!有研究的朋友也可以留言交流!

综上,林如海出身江南士族,与贾家武将出身不同。林家明显是文臣出身。文化底蕴深厚。林如海科举进入三甲,赐进士及第,探花郎。皇帝信任非常,出任巡盐御史,最后死在任上。唯一让人疑惑的是关于林黛玉的安排和林家的子嗣延续这两个谜团让人费解,最后死的也有点突然。如果只是为了让林黛玉与贾宝玉情缘纠缠顺理成章似乎有败笔的嫌疑。就不多说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关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邢夫人为什么比王夫人还讨厌?真相就在她的一句话中
下一篇: 林黛玉爆粗口?听红楼第一美人骂人,也太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梅村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
同义词
收藏
分享

吴梅村(4)
吴梅村(1609年-1672年),本名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诗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1]

吴梅村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成为进士,清顺治十年(1653年)被迫应诏北上,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其代表作品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是娄东诗派开创者。他的诗围绕黍离之痛,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志在以诗存史,形象地反映社会历史的真实。他在继承初唐四杰七言乐府的格律和元白长庆体叙事体制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2]吴梅村于1672年病逝。

吴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1]

快速导航
代表作品词条图册
中文名       
吴伟业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江苏太仓
别名(字)       
吴梅村
代表作品       
风月宝鉴、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
职业       
诗人
出生日期       
1609年5月20日
朝代       
明朝


1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出仕为官
被迫出仕
晚年生活
2代表作品
3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艺术特点
梅村体裁
4人物分析
5人物考证
6轶事典故
7人物关系
8后世纪念
9词条图册
1人物生平编辑
早期经历

吴梅村画像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吴伟业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从那里吴伟业不仅学到了广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使他后来也成为复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处和麻烦。

出仕为官
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他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 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十分荣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1637)充东宫讲读官,十三年(1640)又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晋左中允、左谕德,转左庶子。其问虽然因为朝内党局纷争而受到一些牵累,但其官阶却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时,东林、复社与阉党争斗不断,吴伟业在仕途上颇不顺利。他见明王朝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遂辞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等官,拒绝赴职。弘光朝时,他被召任少詹事,发现控制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实为腐败国贼,仅两月便愤然辞归。

被迫出仕
清兵南下之后,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著。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子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伟业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吴伟业也能入阁为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但是,正因为吴伟业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如著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书吴伟业,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伟业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将抵京师之际,他曾经数次向当事要人上书投诗,祈求宽假放归,可是仍未获允,终于在到京次年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但他并没能象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相反,陈之遴本人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而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晚年生活
此后,十余年间,东南时兴大狱,吴伟业每每惊恐不安,深怕罹难。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予苏州元墓山之北。

2代表作品编辑

吴梅村的作品(7)
  贺新郎·病中有感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啧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线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赏析】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体,这首《圆圆曲》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而蕴涵于全诗的历史沧桑感,透露出浓厚主观情思,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3主要成就编辑
文学成就
吴伟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佳作。现存诗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这一百六十首古诗中长篇巨制约占半数,可称得上长篇叙事诗的就有二十余篇,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这个数目在整个吴伟业诗集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长期以来不发达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继者。且这二十多个作品中的大多数,三百多年来被诗评家们一致公推为名篇佳构。从对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看,无论在诗歌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吴伟业大量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开创了有清一代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吴伟业本人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是前人没有论及的。 同时,他还精工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之称,代表吴伟业诗歌突出成就的,当推《圆圆曲》,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新的高度。[8]

由于吴伟业发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体裁,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时人称之为“梅村体”,影响了有清一代诗坛的诗风。清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梅村体”的影子。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梅村诗集》列为“国朝别集之冠”。

艺术特点

吴梅村画像
吴伟业对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如常用的起兴手法、连锁手法(也叫联珠法、蝉联法、顶真格)、问答手法等,使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注重诗意,更偏重于通俗、流畅易懂、风趣的艺术风格。上所述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巧于剪裁、简繁得当、高度精炼,以及民间文学中各种手法娴熟运用的例子,在吴伟业数量众多的长篇叙事诗中俯拾皆是。

吴伟业长篇叙事诗创作的总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用写近体诗的功夫来写长篇叙事诗。传统叙事诗之所以历来禾受到诗评冢的非议和鄙视,根本原因是通俗浅显,缺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吴伟业的诗论不多,《梅村诗话》多纪事,很少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亦不见他对叙事诗的看法。不过,从他的刨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认真地研究了前人在叙事诗创作上的得失,在创作中竭力把通俗浅显的叙事诗向含蓄精炼的近体诗靠拢,把含蓄美亦作为衡量叙事诗的标准之一。他从历来诗评家们对叙事诗的批评中悟出了,叙事诗缺少的正是传统诗论所崇尚的含蓄蕴藉。因而,在他的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中,作了使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其一,体现在改变传统长篇叙事诗一顺到底的篇章结构,出现了一种跳跃性的倒逆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结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其二,把普遍地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

吴伟业的这种尝试从总体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吴伟业以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篇叙事诗奠定了他在明清之际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梅村体裁
他把李商隐色泽浓丽的笔法与元白叙事诗善于铺张的特点结合起来。他常以工丽的语言,多变的章法,贴切的典故,来叙写新的题材,表现新主题,世称“梅村体”。

“梅村体”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应自叙事方式这方面来体现。吴伟业的叙事诗总的来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即通过一、两个中心人物来串联众多事件,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人与事相得益彰。这就是邓汉仪所说的“人物为本位”。由于作者将事件和人物按某种思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作品便显得血肉丰满,引人人胜。这些人的身份虽然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联”,这就说明,人物担当的是载体和导线的功能,是为展现历史服务的。此种写作手法其实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借鉴而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门之笔”。

“梅村体”是以学习四杰和元白为主,兼容多家,博采众长而后形成的,它体现了吴伟业独特的创作个性,其风格面貌已经和历史上的所有曾经存在过的歌行都不相同了,它成了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不同以往的新花。

4人物分析编辑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

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

邓汉仪亦认为,梅村诗“其叙战事始末,则系一代兴亡实迹,非雕虫家所可拟也。”

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吴伟业诗歌地位。

传记作家王振羽评价吴伟业则相对客观:“吴伟业不是一个完人。我们不能仅因为吴伟业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这里牵涉到对于某 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文化人,吴伟业的成就足垂千古;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化传承中,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虽然进入官场,但并不是一个政治家,面对改朝换代的激烈政治动荡,他困惑、犹豫、畏缩,惠得患失直至失足失节, 却又以此后数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诚的自省与忏悔。”

5人物考证编辑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是否为曹雪芹,至今争议不断。如果根据现在的红学研究,还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那就荒唐可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曹寅的家谱中,根本找不到曹雪芹或曹沾这个人,能证明曹雪芹是曹寅后代的证据却寥寥无几,红学界到现在连曹雪芹的亲生父亲都搞不清楚,传统红学家硬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代,那可笑就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钟长山历经6年研究,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红楼梦》的真正(原创)作者叫吴梅村,曹雪芹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傅波和钟长山认为,《红楼梦》中,“悼红轩”、“怡红院”、“红楼梦”等一些名词不是凭空而来。只有清初的明朝遗老才能写得出来,事实上明朝遗老在清初也写过大量的反清复明诗词文章。曹雪芹身处文纲森严的雍乾王朝,不会有如此气魄。通过仔细研究《红楼梦》发现,较早版本的《红楼梦》中记载:“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把上述几个人名进行了一番组合,结果出现了“吴梅村”3个字。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曹雪芹难以维持生活的窘境来看,曾经隐居10年的吴梅村具有写作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时间。[3]

在他们之前,红学界早有人提出《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但是一直没有定论。而傅波告诉记者,就算不追究真实的作者,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整理者这是毋庸置疑的。傅波表示,从他们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红楼梦》从开始流传时起,都不曾说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直到近代,专家们的一番考证,才最终形成《红楼梦》作者就是曹雪芹。

对于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真正作者的依据,傅波和钟长山找了很多:曹雪芹如果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不会通过焦大、柳湘莲之口,当面辱骂曹家列祖列宗,也不会通过尤三姐托梦来诋毁他的列祖列宗。并且,清代到了曹雪芹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严酷,这一部反朝廷的小说,曹雪芹怎敢轻易署自己的真名?

傅波和钟长山观点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到曹雪芹时,曹家早已败落,凭他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写出宛如帝王的生活场景,大量的细节如果不是生活在其中,是很难靠想像描写出来的。

为什么是吴梅村

傅波和钟长山解释,可能是后人担心作者因写作《红楼梦》而落入残酷的文字狱,因此采用了如此隐讳的方式把作者的姓名隐含其中。这种做法在当时相当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许多人物、场景的生活原型都能在吴梅村诗中找到。如《清凉山赞佛诗》描写顺治皇帝和董小婉的爱情传说,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极其相似。

《红楼梦》有着较高的文学造诣,而吴梅村恰好也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吴梅村的政治观点同《红楼梦》创作主题相吻合——傅波尤其强调这一点。从吴梅村简历可知,他一生坎坷,经历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斗争,使他本人吊明之亡的感情加以升华,对清产生了愤恨之情,却因有所避忌只能用“不能补天”的顽石来做喻托,通过闺友闺情披露自己一段极不寻常的情感史话和政治主张。吴梅村曾有诗“我是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就是格格不入的政治思想的写照。并且吴梅村“死后殓以僧装”,“坟前立一圆石”作墓碑,也暗含了《红楼梦》中石头的寓意。

还有一点,吴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红楼梦》中有关绘画和书法的情节描写对吴梅村来说是轻车熟路。而且相对于曹雪芹的生活窘境,曾经隐居十年的吴梅村具有写作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时间。

曹雪芹做了什么

如果说作者真的是吴梅村,那么曹雪芹都干了些什么呢?傅波和钟长山表示,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增删、编修者,而后四十回曹雪芹尚未来得及修改就去世了。

曹雪芹做了大量的增删《红楼梦》的工作,如其删去了(或丢失)“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狱神庙茜雪慰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卫若兰射圃”、“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等至今不见于各种《红楼梦》版本,而只有提纲见于脂批的有关文字,揉进了曹雪芹自己和若干好友的经历和社会上的一些传说。所以使同时期的批书人看到了活脱脱的身边人物形象。

还有很多细节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删改原著的痕迹。傅波引用红学家赵冈的研究:从庚辰本脂评《石头记》可以发现原著曾写凤姐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巧姐儿”,小的叫“大姐儿”,这明显可以看出凤姐有一大一小两个女儿。曹雪芹要增添发生自己身边的故事情节,故在四十二回中为了凤姐的女儿与刘姥姥拉上联系,改写成凤姐只有一个女儿,原名叫大姐,后来按刘姥姥的意见改名为“巧姐儿”。当时曹雪芹在增删中忘记照应前面,所以在庚辰本中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的文字未改,直到戚本时代才被改掉。

可是吴梅村和曹雪芹毕竟相隔几十年,为什么到曹雪芹才广泛传播,导致大家都认为他是作者呢?傅波说,他猜想《红楼梦》完成的最初七十余年中,只流传在极小的圈子内,主要原因是其中确有“碍语”,这些“碍语”牵涉到当时的政治禁忌,直到曹雪芹做了增删,润色剔去碍语之后,才得以流传。另外,目前一种早期的《红楼梦》抄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癸酉本)已经公布,在此书中有条红字批语明确声称该书作者是吴梅村,书的原名为《风月宝鉴》。该批语内容为: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从中可以推测现在的《红楼梦》前80回内容可能是后人(曹雪芹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增删写成的,这与傅波等人的考证观点相吻合。

6轶事典故编辑
明崇祯十六年(1643),吴伟业与卞玉京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曾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其中托付终身的信息是很明显的。这一次,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 时局的恶化之快出人意料。他们分别的第二年,李自成就占领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祯煤山自缢。一个多月后,被吴伟业定义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吴伟业与卞玉京在此后的多年里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老朋友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并终于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辘辘声,结果却是——卞玉京着道袍与他相见。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

7人物关系编辑
关系        姓名        备注
父母        吴琨        1663年卒
  

朱氏        1661年卒
兄弟姐妹        吴伟节        1613年生
  

吴伟光        1619年生
伴侣        郁氏        1631年迎娶
子女        吴璟        1662年生
  

吴暽        1663年生
  

吴暄        1664年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8: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都贤
播报上传视频

明朝江西巡抚


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益阳桃江县三堂街合水桥人。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殿试高中进士。历任吏部稽勋、验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和江西巡抚等官职。都贤为官清正,吏治严明,颇有贤声。 明亡束发入益阳浮邱观修道,号顽道人,又号些庵先生。性严介,风骨泠然。博学强记,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松、兰、竹尤妙。












































本    名郭都贤
字天门
号些庵
出生日期1599年
逝世日期1672年


目录

1人物评价
2人生履历
3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郭都贤才气卓荦,工诗善画,著有《衡岳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其书法瘦硬苍劲,绘画善写兰竹,有“高风千古”之评。清代《中国画家大辞典》评价:“人得其片纸寸素,皆珍藏之。”




人生履历

播报
编辑

时张献忠已逼境,贼骑充斥。都贤昼夜缮守御,兵饷无措,乃大会属僚,凡官司一应供给,皆捐以助饷。左良玉屯兵九江,骄蹇观望,都贤恶其淫掠,檄归之,而募士兵为戍。会有尼之者,遂乞病,弃官入庐山。逾年,北京陷,悲愤不食。

南都建号,史可法开阃扬州,荐授以官,辞不赴。桂王立肇庆,以兵部尚书召,而都贤已祝发为道矣。先是洪承畴坐事落职,都贤奏请起用,至是承畴经略西南,以故旧谒都贤於山中,餽以金,不受;奏携其子监军,亦坚辞。都贤见承畴时,故作目眯状,承畴惊问何时得目疾,都贤曰:“始吾识公时,目故有疾。”承畴默然。

都贤笃至性,哀乐过人,严而介,风骨崭然。博学强识,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竹尤入妙。号顽道人,又号些菴先生。茹苦,无定居。初依熊开元、尹民兴於嘉鱼,住梅熟菴;已,流寓海阳,筑补山堂:前后十九年。归结草庐桃花江,客死江宁承天寺。

有女名纯贞,许字黔国公沐氏,变后,音问梗绝,遂终於家。纯贞能诗,自署曰郭贞女。

都督所著有衡岳集、止菴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破草鞵集、补山堂集、些菴杂著等书。




郭都贤故居
都贤为官时曾写下对联:
何以副生平试清夜自思在国在家曾行几事;

不须谈特起但高身处地于今于古象个甚人。

时明王朝朝政腐败,眼见一己之力无可回天,愤而辞官归里。明亡后,1646年在桃花江东林寺落发为僧,其后20余年间往返湘鄂两省,最后客死于湖北江陵承天寺。 作为明代遗臣,其高风亮节,忠烈情操,民族气节,为后人所传颂。都贤在吏部为官时,洪承畴坐事落职入狱。他曾多方营救,极力为其辩诬,奏请免罪起用。洪深感知遇之恩,视为恩师。洪降清并获重用后,专程至桃花江拜望,执礼甚恭,郭坐厅中故作目眯状。洪惊问“何时得目疾”,郭回答说:我认识你时眼睛就瞎了。洪承略为报昔日知遇之恩,馈送都贤金钱,都贤不受。又请都贤之子出任督军,都贤仍然谢绝。不久,洪承畴残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在长沙制造冤狱,拘禁了100多人,宁乡名士陶汝鼐也在其中。人们设法营救,但都没有结果。有人提议请郭都贤出面。都贤虽不想见洪承畴,但这是100多条性命呀,不能不去,都贤在长沙见到洪承畴,要洪承畴免杀无辜。洪承畴无奈,只得将那100多人全部放了。临别时,郭都贤拱手道:“多谢两朝元老。”洪惭愧地回答:“下官是千古罪人”。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桃江县名胜大都有他撰写的楹联和诗作。

浮邱观祖师殿联云:

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

三堂街龙牙寺联云:

万山烟雨锁龙宫,被樵子流连,看破一盘棋局;

千古水云迷洞口,问渔郎消息,放开几片桃花。

鸣石滩联

此间少这座桥梁,辜负园林一胜;

隔岸借他家地亩,凑成邱壑双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8: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都贤
播报上传视频

明朝江西巡抚


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益阳桃江县三堂街合水桥人。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殿试高中进士。历任吏部稽勋、验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和江西巡抚等官职。都贤为官清正,吏治严明,颇有贤声。 明亡束发入益阳浮邱观修道,号顽道人,又号些庵先生。性严介,风骨泠然。博学强记,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松、兰、竹尤妙。












































本    名郭都贤
字天门
号些庵
出生日期1599年
逝世日期1672年


目录

1人物评价
2人生履历
3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郭都贤才气卓荦,工诗善画,著有《衡岳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其书法瘦硬苍劲,绘画善写兰竹,有“高风千古”之评。清代《中国画家大辞典》评价:“人得其片纸寸素,皆珍藏之。”




人生履历

播报
编辑

时张献忠已逼境,贼骑充斥。都贤昼夜缮守御,兵饷无措,乃大会属僚,凡官司一应供给,皆捐以助饷。左良玉屯兵九江,骄蹇观望,都贤恶其淫掠,檄归之,而募士兵为戍。会有尼之者,遂乞病,弃官入庐山。逾年,北京陷,悲愤不食。

南都建号,史可法开阃扬州,荐授以官,辞不赴。桂王立肇庆,以兵部尚书召,而都贤已祝发为道矣。先是洪承畴坐事落职,都贤奏请起用,至是承畴经略西南,以故旧谒都贤於山中,餽以金,不受;奏携其子监军,亦坚辞。都贤见承畴时,故作目眯状,承畴惊问何时得目疾,都贤曰:“始吾识公时,目故有疾。”承畴默然。

都贤笃至性,哀乐过人,严而介,风骨崭然。博学强识,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竹尤入妙。号顽道人,又号些菴先生。茹苦,无定居。初依熊开元、尹民兴於嘉鱼,住梅熟菴;已,流寓海阳,筑补山堂:前后十九年。归结草庐桃花江,客死江宁承天寺。

有女名纯贞,许字黔国公沐氏,变后,音问梗绝,遂终於家。纯贞能诗,自署曰郭贞女。

都督所著有衡岳集、止菴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破草鞵集、补山堂集、些菴杂著等书。




郭都贤故居
都贤为官时曾写下对联:
何以副生平试清夜自思在国在家曾行几事;

不须谈特起但高身处地于今于古象个甚人。

时明王朝朝政腐败,眼见一己之力无可回天,愤而辞官归里。明亡后,1646年在桃花江东林寺落发为僧,其后20余年间往返湘鄂两省,最后客死于湖北江陵承天寺。 作为明代遗臣,其高风亮节,忠烈情操,民族气节,为后人所传颂。都贤在吏部为官时,洪承畴坐事落职入狱。他曾多方营救,极力为其辩诬,奏请免罪起用。洪深感知遇之恩,视为恩师。洪降清并获重用后,专程至桃花江拜望,执礼甚恭,郭坐厅中故作目眯状。洪惊问“何时得目疾”,郭回答说:我认识你时眼睛就瞎了。洪承略为报昔日知遇之恩,馈送都贤金钱,都贤不受。又请都贤之子出任督军,都贤仍然谢绝。不久,洪承畴残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在长沙制造冤狱,拘禁了100多人,宁乡名士陶汝鼐也在其中。人们设法营救,但都没有结果。有人提议请郭都贤出面。都贤虽不想见洪承畴,但这是100多条性命呀,不能不去,都贤在长沙见到洪承畴,要洪承畴免杀无辜。洪承畴无奈,只得将那100多人全部放了。临别时,郭都贤拱手道:“多谢两朝元老。”洪惭愧地回答:“下官是千古罪人”。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桃江县名胜大都有他撰写的楹联和诗作。

浮邱观祖师殿联云:

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

三堂街龙牙寺联云:

万山烟雨锁龙宫,被樵子流连,看破一盘棋局;

千古水云迷洞口,问渔郎消息,放开几片桃花。

鸣石滩联

此间少这座桥梁,辜负园林一胜;

隔岸借他家地亩,凑成邱壑双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1:03 , Processed in 0.0619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