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4: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偷了平儿的手镯(红楼梦》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6个回答#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天上飞earth 高粉答主
2019-04-1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关注
展开全部
是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坠儿偷的。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孔雀裘,里面清楚写道,原文如下:

麝月悄悄问道:“你怎么就得了的?”平儿道:“那日彼时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访查。

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起来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坠儿偷起来的。



扩展资料:

在贾宝玉房里,有八个大丫头,八个小丫头。坠儿是贾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宝玉房里的小红很要好。

有一次,她到林黛玉那里去拿东西,刚好碰到林黛玉在发钱给她的丫头,林黛玉顺手也给了几把钱。她回来就把钱交给小红保管。

有一段时间,小红因为思念贾芸,但是她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因此总是闷闷不乐,坠儿很担心她的身体,就劝小红去看医生,小红没有说什么。

她还是小红与贾芸的媒人。小红有一次告诉坠儿,说她掉了一块手帕,如果她捡到了,就还给她。贾芸听说小红丢了手帕后,就告诉坠儿,说他捡到了,希望坠儿还给小红。

实际上,贾芸是把自己的手帕给了小红。小红很开心,并且要坠儿为她保密。但是她们的谈话被薛宝钗听到了。然而当她们看到薛宝钗的时候,薛宝钗故意说在找林黛玉。她们非常不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坠儿

43    评论 分享 举报
咕咕狗小林
2018-09-21 · TA获得超过1487个赞
关注
后文有写,是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偷的,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看着金贵想据为己有罢了。平儿知道是她偷的了,但是为了宝玉的面子就没说出来,只告诉了麝月。麝月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将坠儿偷镯子的事情说了出来,不小心被宝玉听到了,宝玉说给晴雯听,晴雯一时生气就把坠儿撵出去了,于是成为晴雯被诬告嚣张跋扈的证据。图为87版红楼梦中的坠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4: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一梦】坠儿,一颗令人心疼的点缀
Grace Grace 2014-11-05 11:13:38
               

               
               
               
87年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坠儿
87年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坠儿

               

               
By  木子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微如尘埃的小人物。没有浓墨重彩,没有立传立碑,似乎身处焦点之外的阴影,只堪当小小的配角,被寥寥带过。
在花锦繁华的大观园中,温柔富贵的怡红院里,就有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女孩,让我为她叫好,又为她心疼,为她不忍。我甚至觉得,连最疼惜女孩子,最关注热闹背后寂寞身影的贾宝玉,都把她忽略了;连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曹雪芹,都丝毫没有表露出对她的多余关注。这让我多少有些不忿和齿冷。
这个小女孩,叫坠儿。
坠儿是怡红院里一个下等小丫头,出场次数很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几场戏里,也永远作为配角,陪衬另外一个光彩夺目的女孩。
一次是在小红和贾芸订情事件中充当红娘和出谋划策的同盟者——这是为了突出小红的眼空心大、贾芸的多情聪明,顺带在蜂腰桥一节中“黑”了宝钗一把;一次是因为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被晴雯知晓后当面打骂并从此撵出了怡红院——这是为了彰显平儿的顾全大局,晴雯的嫉恶如仇。
在这两件事中,坠儿最后都成了彻彻底底的龙套和炮灰。可她的表现,尤其是在为小红和贾芸做“红娘”时,却让我每每读到此都忍不住为她鼓掌。
在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一节中,坠儿劝小红不要在意是宝钗还是黛玉听去了她们的闺房话:“就是听去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这是她的真实心声。
要知道,男女私情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更何况贾芸是贾府的亲戚,虽然出身贫寒,但到底姓贾,也被尊称一声“芸二爷”,好歹是属于正经“爷们儿”一辈的;而小红则是怡红院里的三等丫头,说白了比粗使的老妈子好不了多少,虽然“俏丽干净”,也只能在外面浇浇水喂喂鸟,进不得宝玉的房间的。
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弄到一起去了,一旦被发现了,羞的羞死,贾芸难免被上面责骂,甚至因此夺了他种树的差事,打回原形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小红,尽管是总管林之孝夫妇的女儿,但以她的心性,一定没脸待下去,只怕又是一个金钏或司棋。
所以,一旦以为被黛玉听去私房话,本来最有主意的小红,一时也急得连称“了不得”。可没想到坠儿,这么一个并非不明白这里面的厉害,且在怡红院好歹受过熏陶,有些精巧乖觉的丫头,竟有这份大无畏:“管谁筋疼”!在坠儿看来,这样的事当然是值得被祝福的,是件好事,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听见的人都应该给他们祝福,就算不能接受这样的离经叛道,也至少丢开手,不干己事不开口,有什么好去多嘴的呢?她是真心为小红高兴的,也暂时忘记了等级(她是比三等丫头小红还要低等级的丫头),而像个贴心的闺蜜一样大无畏地安慰她。
如果有人说,那是因为坠儿年幼无知,不明白私相传递中的柔情蜜意,因此不懂私情被发现的凶险,才会如此无所谓,可看看坠儿在二人之间说了些什么?为了捡帕还帕,她还要逗一逗小红“你拿什么谢我呢?那个拣帕子的芸二爷呢,你就不拿什么谢谢他了?”
瞧,这不是话里有话吗?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对男女之事的敏感和戏谑,全在里面了。她是明白芸红二人是怎么一回事的,却仍然勇敢无畏,欣喜地开开玩笑,还主动撮合撮合。就这一点,我就深深地佩服坠儿这个小丫头。在秩序和纪律森严的贾府,她的这份无所谓,真是难得的明媚春光。
再说虾须镯一案。坠儿趁乱偷了平儿的金镯子,被发现后平儿并未声张,悄悄找来麝月交代一番,是为了顾全怡红院和宝玉的名声,也是为了不惹晴雯生气。可偏偏二人的秘语被宝玉听墙根听了去,告诉了晴雯。
坠儿到底是小孩子,被晴雯的厉声责骂吓得不轻,被戳了手也是像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一样毫不顾忌地哇哇大哭,却说不上一句辩白的话。因为她没什么好辩白的,确实是她偷了。
每次看到这里,不知怎的,我心里并不为晴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爆炭”性格和许多人赞赏的“嫉恶如仇”而叫好,反而非常同情坠儿。那一针针就像戳在自己手上一样疼。
想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手上的皮肤自然是白白嫩嫩,在怡红院虽不说娇生惯养,也比别的屋的丫头要吃好穿好些,平日宝玉对她们也都是温言软语的,何曾想到自己会因为偷了件东西被一向厉害的晴雯给逮了个正着,而且从此被逐出怡红院?虽有错,可我始终觉得错不至此。
我想,平儿能在丢了镯子后很快便查出偷盗者,也说明坠儿并没有小心翼翼、处心积虑地藏好,她毕竟年龄小,心思简单。
我甚至真的认为,她只是看到那镯子是金的,便有些贪婪地拿了去,想换点钱买买喜欢的东西,或是贴补家用。况且,在怡红院,本就有“视金钱为粪土”的氛围,晴雯不也曾说,原先屋里那些珍贵的玻璃缸、玛瑙碗,也不知弄坏了多少,从没见宝玉在意。想必,这种事也会传到坠儿耳朵里,在她心性未定,是非未分的年龄里,便以为值钱的东西主子们未必像自己那么稀罕。可是,也合该她倒霉,这次她偷拿的不是宝玉房里的小玩意儿,而是王熙凤的手下平儿的东西,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趁乱摸走,别说平儿不依,就是平儿无所谓,王熙凤当时也在场,她岂能允许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再说回来,贾环的丫头彩云,同样有偷盗行为,但如果不是因为小厨房恩怨生生让她躺着中枪,估计偷玫瑰露这事儿是出不来的。如果是她,镯子必定会被妥善安放,不被查出。
但坠儿却是没有这个聪明心思的,结果就是平儿的指示“以后想法儿捏个错,打发出去就是了。”温厚公正如平儿,也会说出这样的话。读到此,也总会让我为坠儿不忍,也会觉得平儿在此事上的举动颇让人寒心。同为丫头,她这时却不是与丫头们统一战线,而是站在半个主子的立场,没有为坠儿今后的处境和结局有过半分担忧和怜惜。“捏个错儿”,那不就是找茬,是故意为之吗?对坠儿来说,这样的处理真的公平吗?
就连宝玉,在此事中也表现得令人不解。想想他对同样偷过东西的彩云是怎么关照的?
彩云不是他房里的丫头,而且还是他的“仇敌”贾环和赵姨娘身边的人,为什么宝玉不仅舍身力保,把所有的过错担到自己头上,还对她深为敬重?怎么不见这位“爱博而心劳”的公子对坠儿也如法炮制?
也许是因为彩云大义凌然地承认错误,让宝玉为其品格而感动,但他明明在墙根听到了平儿她们将严惩坠儿,不仅没有他该有的担忧和焦急,竟然还当个笑话赶忙儿地跑去讲给晴雯解闷!足见他的富贵公子哥儿性情也并未剔除干净。原来,情深意重的宝玉,也不是真的对每一个女孩子都一般怜惜呵护的,要论品貌,看才情,当然,还要看这位爷的心情(曾为小红的出现而牵挂了一阵,事后便对她的去留全无所谓便是例子)。真真为坠儿心疼。
如果,坠儿能有小红和四儿那样的姿色和聪明劲儿,有彩云那样的肝胆,也许能得到宝玉的赏识,甚至力保,不至于落到后面的田地。可惜没有。宝玉在整件事中连一声儿都没出。这恰恰证明坠儿才是真的天真烂漫,她压根就没想过讨主子的好,给自己挣个好前程,她还没“开窍”。她只是个懵懂的小姑娘,没什么重活儿累活儿要做,也有闲情逸致给好姐妹当个红娘传个话。在她心里,这样的生活便已是很美好的了。
除此二回,坠儿便再也没有出现了。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不知是为了减省一个演员还是怎的,把宝玉遭魇后,小红第一次说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的情景,安排成了小红和坠儿的对话。
在原文里,实际上是一个更加没有戏的小丫头佳慧,因为给黛玉送东西得了赏钱,想交给小红替她保管,才有了两人一番言语。也许是为了突出坠儿和小红的友好关系吧,既然能为她当红娘,那么,信任地把体己钱给她保管,听她讲道理、安慰她,这样的事,安在坠儿身上也无不可。何况佳慧除了在此现身一次外,再没写到。
想想这丫头的名字——坠儿,真不是一个吉利的字眼。坠者,下落也,跌倒后再没起来,说的就是她。如果按儿化音理解为“扇坠儿”的“坠儿”,那也只是一颗小小的装饰品。在姹紫嫣红的大观园里,默默无闻地成为别人的点缀。
(完)
欢迎红友关注由木子原创的微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4: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坠儿为何偷平儿镯子?与小红80回前消失有关,脂砚斋批语揭真相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8-21 08:10
第四十九回发生一件小事,影响却牵扯前后,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就是平儿丢虾须镯之事。此事很小,事后牵出来怡红院小丫头坠儿是作案人。坠儿随后被晴雯撵走,此事仿佛就过去了。可能够上回目这么重要的事,真的只有这点内幕么?我看未必!事实上坠儿偷虾须镯背后因由绝不简单。下面聊聊个人看法。

(第四十九回)吃毕,洗漱了一回。平儿带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众人都诧异。凤姐儿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大家围在一起吃鹿肉,吃完洗漱时平儿的虾须镯不见了一个。失窃的空隙一定是在洗漱中间。贾家人伺候端洗脸水的人都是小丫头。第七十五回尤氏在李纨的稻香村洗脸,也是小丫头炒豆儿端着水。她们几个洗漱,应该有一群小丫头围着,这期间有失窃可能。不过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平儿的虾须镯因为洗漱摘下来,一定离身边不太远。谁那么大胆偷走?
第二,王熙凤说“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不出三日包管有了”,事实也果然不出三日,贾宝玉房中的小丫头坠儿被抓住了。
只闻麝月悄问道:“你怎么就得了的?”平儿道:“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
宋妈妈是贾宝玉房中总管嬷嬷,她发现坠儿偷盗,拿着镯子去回王熙凤,此事证明王熙凤当时根本不知道谁偷了镯子,还差点冤枉了邢岫烟的小丫头。但这镯子真是坠儿偷的么?从前到后,坠儿一句话没说。仿佛认下了,也仿佛认命了!从坠儿之前和小红在滴翠亭关于贾芸捡了小红手帕之事看坠儿这丫头,就不能以小孩子看她。这个小丫头,务实,功利远比一般孩子成熟。妙在脂砚斋在平儿说坠儿偷镯子后,留下一条批语。

【庚辰双行夹批:妙极!红玉既有归结,坠儿岂可不表哉?可知“奸贼”二字是相连的。故“情”字原非正道,坠儿原不情也,不过一愚人耳,可以传奸即可以为盗。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脂砚斋这话暗示坠儿确实偷了镯子,但最让人奇怪的是说红玉和坠儿组成“奸贼”二字,红玉与贾芸为“奸”,坠儿偷镯子为“贼”,那么坠儿被撵走,小红呢?翻遍八十回前,除了二十八回王熙凤管贾宝玉要小红,袭人第二天禀告小红跟了王熙凤去了,小红从此销声匿迹。再没有出场。这又是为什么?
王熙凤平时工作那么忙,小红是当个得力使唤人去的。可王熙凤完全不见用小红,小红踪迹全无,她母亲林之孝家的却开始三番两次针对王熙凤。从小厨房争夺,到贾母生日因尤氏对大观园看门婆子的质询,最终引发邢夫人发难王熙凤,林之孝家的关键时刻都在邢夫人这一边。女儿在王熙凤手底下工作,她却处处针对王熙凤,只有一个可能,小红已经被王熙凤撵了出去。甚至还要早于坠儿被撵。脂砚斋用“奸贼”二字形容小红和坠儿,并说小红有了归结,她若跟王熙凤是好的起点不算归结。

薛宝钗第二十七回在滴翠亭外偷听到小红与坠儿谈话。当时给二人定性为“奸淫狗道”,此后小红去到王熙凤那里做事。薛宝钗会不会告诉王熙凤关于小红的问题?我认为一定会。小红与贾芸有私情这事在当时非常严重,薛宝钗不可能不提醒一二。小红从去了王熙凤那里再无描写,以王熙凤的繁忙程度根本不可能,极可能听闻宝钗所说被王熙凤找借口撵了出去。
如果小红先于坠儿被撵走,坠儿偷镯子就该是王熙凤借题发挥,她想撵坠儿出去,自己手不好伸进贾宝玉房中,又不能留着,就借平儿丢镯子撵走了坠儿。至于是否真偷了,反而不重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举报/反馈
大家都在搜
红楼梦平儿镯子谁偷的偷平儿镯子的是谁红楼梦19集平儿为什么藏镯子红楼梦坠儿为什么要偷镯子平儿镯子丢了王熙凤为什么不用找平儿的金镯子是谁偷的
评论 94
发表神评妙论
发表
飛娘娘
小红根本没被撵走,王熙凤接尤二姐进大观园后,賈琏从平安州回来那集,在屋里王熙凤和尤二姐左右坐着,端茶上来的就是小红,大家可以看看。还有,巧姐被送往舅舅家,王熙凤就是拜托的小红护送,路上被人牙子卖了。
2019-08-21
回复
133
Andy09270516
不是小红,是丰儿
2022-11-30
河北
回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oAmF
鸳鸯抗婚时候王熙凤不是当着邢夫人还让小红去找平的,小红还说是黛玉找平儿叫了几次才去的么
2021-03-18
回复
4
全部5条回复
春天的树丛
有可能是坠儿偷的,因为小红一直在找更长远的出路和归宿,二是小红跟坠儿说过几次再过几年大家就风流云散各奔东西了,坠儿不可避免的也会思考自己的未来,她一个最低等级的小丫头,月钱很少,又没有小红那样的能力和机遇(得到王熙凤和贾芸的青睐),可能会想偷点细软,以后风流云散了也有点家底。
2019-08-21
回复
114
春天的树丛
2019-08-22
回复
2
轻装前行traveling1light
你咋又瞎咧咧了,昨晚儿老曹坟包儿开啦。他坐地上就削自己大嘴巴子,    都好几百年了,就剩个骨头架子了。   那削得咔咔冒火星子,老狠了。   一边削一边说:你说俺咋就那个欠儿啊,写啥红楼梦啊,你看这给我编排滴。棺材板子盖不住啦,麻溜给买套房,四室两厅一厨两卫。   别带地下室啊,搁地下住腻味了。不听话就上你家再死遍你看!    哎呀妈呀,老吓人撂,你快别写了。  
2019-08-21
回复
82
来自渔梁坝面如傅粉 的白头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4: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几大疑案之“虾须镯”事件
自己啊 自己啊 2019-06-20 07:48:51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四十九回,平儿在大观园与众人雪中围火撸串。洗完手却发现刚放一旁的纯金虾须镯不见了!凤姐也在现场,却一改往日雷厉风行暴脾气的作风,说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

看到这,本以为凤姐在跳预言家,声东击西。结果到五十二回才发现,原来凤姐拒绝现场捉赃,另有隐情。但这里暂放下虾须镯事件女二号凤姐不表,先说女一号,平儿。

只见平儿在五十二回,独自登门怡红院,找借口拉麝月到屋外,避过卧病的晴雯,悄悄发表虾须镯结案呈词:

“那日彼时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我赶着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 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连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也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掉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她些,别使唤她到别处去。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她出去就完了。”

麝月道:“这小娼妇也见过些东西,怎么这么眼皮子浅?”

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的,说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她生了气,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说着,便作辞而去。

宝玉的视角
平儿麝月一番对话,表面是平儿正文,实则字字侧写宝玉。

曹雪芹特在此用了极富镜头感的“话中话”设计:整段对话是宝玉趴窗根偷听来的。


平儿情掩虾须镯
须知贵公子如此行事,太不成所谓体统。

为何作者定要宝玉从偷听中得知虾须镯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种可能是,通过宝玉对只能从偷听中得来的真话所做的反应,趁机写他性情中的几大特点:

1. 宝玉行为,皆从“情”字上来。

贵公子趴墙根偷听丫鬟说话,已属惊人之举,而更惊人的,是宝玉偷听的动机。

晴雯因见平儿拉麝月到屋外说悄悄话,疑心病发,咬定平儿“鬼鬼祟祟”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宝玉只得劝解 “你们素日又好,断不肯为这无干的事伤和气。”,便说“让我从后门出去,在那窗根下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来告诉你。”

其实宝玉大可利用主子身份,命平儿当面说清楚。相信这是多数“正常”贵公子的选择。但宝玉深知,若让平儿当面解释,难得实情,无法彻底消除晴雯对平儿的猜疑。

可见对宝玉来说,地位身份体统都是渣渣,唯一要紧的,是万事要从“情”出发。

2. 宝玉唯一在乎的只是女孩儿们的心。

宝玉听见偷盗虾须镯是坠儿所为,便“又喜又气又叹:喜的是平儿竟能体帖自己的心;气的是坠儿爱小窃;叹的是坠儿那样一个伶俐人,做出这丑事来。”

如此复杂纠结的内心活动,主语竟全是女孩儿们。宝玉或为平儿“体贴”己心而欣喜,或为坠儿之劣习生气感伤。无一字关乎主仆礼法,金玉钱财,全是对女孩儿们的体贴用心。

在数百年前的时空中,当他人尚不能就“丫鬟到底是不是人”达成共识,宝玉却只以一个存在对另一个存在的“情”为纲,对他人眼中无比“低贱”的丫鬟们,倾注了深刻纯粹的真心真情,实属超越时代的奇男子。

3. 宝玉不断掏出真心却并不总能换来真心

按平儿所言,“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 ”

究竟是谁不断将这类偷盗事件提起? 趁的又是什么愿? 文中并未点明。但可做合理推测,例如极可能是宝玉升级打怪路上,明面上的小boss,赵姨娘之流,通过三番五次提良儿偷玉的事,暗示宝玉房里的丫鬟们,骚浪贱,手脚不干净,籍此含沙射影的让宝玉在众人前没脸,如是“趁愿”。

在现代观念下,也许难以理解,丫鬟偷玉属个人行为,如何能让宝玉在众人前没脸?

来看看当年读书人心中,一切难题的标准答案化身---朱熹说的话,也许有助了解,此间的“必然联系”:

“ 天下之事其本在于一人,而一人之身,其主在于一心。故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则天下之事无有不邪 ”。

连标准答案都这么说了,可见当时的“正统”主张是,主子之心不正,下人才会“邪”。因此宝玉如此珍视善待的丫鬟们,偷金又窃玉,定会被拿来大作文章,影射宝玉“心不正”,才把团队带成那个鬼魅歪邪样子。

连脂砚斋在庚辰本此处的双行夹批里也说,“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作者深意究竟为何,难以确知。如要挖掘,一方面也许可玩文字游戏,例如解码谐音,“良玉” “罪金”(南方坠儿的坠,音罪,与“罪儿”同音) ,分别影射了什么。

但我想暂从“情”的角度出发,挖掘其中深意。正如平儿所说,“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 聊聊数语,多少悲凉。如此用心在丫鬟身上的宝玉,偏没能得到真心回报,尽都利用他的宽容,偷的偷,摸的摸。至少在平儿眼里,宝玉的真情真心,彻底错付了。

4. 宝玉作为怡红院CEO,却在财钱俗务上拎不清,也并不打算拎清

两次失窃真是宝玉房中丫鬟所为吗?

虾须镯案的一大疑点就在于,从头到尾,只有宝玉房中宋妈的单方面证词。而被告坠儿的证词却无人问询。因此,有无可能,另有凶嫌眼看事情败露,买通宋妈,让她胡乱指认宝玉的人顶罪?

曹雪芹老师向来行文缜密,几乎有坑必填,却未留下线索点明坠儿是否确为真凶。也许曹老师无意有意间,模糊真凶,顺便表现宝玉在贾府十分尴尬的处境。

例如,平儿说是宋妈向凤姐告发了坠儿。但宋妈明明是宝玉房中的员工!

大家细想,这好比一个老员工撇开部门领导,悄悄跑到财务部总管那告密自己部门同事偷财务部的东西。。。而一个敢绕过顶头上司,向别的领导告密的老员工,大概既不把自己部门领导放眼里,也不相信他能拎得清,只想抓住机会巴结别的领导。而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出在宝玉手下,却绝不可能出在凤姐房中。

因此宝玉真心待人,换来的却是被当成傻子玩。实在疼得忧伤。

难道宝玉真心待人有错吗?也许“用真心”本身无碍。可宝玉未免太不分对象,对谁都太真心了。以至于为了“情”,不顾一切的息事宁人。但他不幸生在管理者之位,被迫管理一群素质不高,心性也不见得开化的仆从。面对乌合之众,宝玉仍一味只讲真心真“情”,全不顾原则和奖惩分明,是不可能换来仆人们的敬畏尊重的。

也许虾须镯事件表面上讲丫鬟偷金被抓现行,更深层的隐喻却是曹雪芹当年做宝玉时,真心错付的无奈。遂特设定宝玉房中屡遭偷金窃玉,而宝玉却连到底手下丫鬟是否被人陷害栽赃了,到底是谁干的,都没想办法查清,只忙着安抚众人的“情”。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贾府中素质较高,心思细腻的丫鬟,如平儿之辈,还是尝试回应了宝玉在那个年代无处安放,又容易错付的“情”。但平儿等终究是要出这个园子的。等她们这些懂宝玉的人,都走了,剩下宝玉独自一人,像“呆子”一样倔强的捧着一片真心,该如何自处?因此甚至稍感念红楼残稿不知所踪。。。就让懂宝玉的女孩儿们,永远在前80回里好好陪着他吧。

平儿视角
虾须镯事件章回名为“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因此事件女一号平儿的说话艺术和共情能力,都被着力刻画了一回。

例如,平儿一开口就向麝月点明:“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

这句乍看闲话,却是平儿自立地步的大关键。她必须先表态,自己和凤姐从不曾怀疑宝玉房里的丫鬟,才能避免麝月多心。

接着平儿用逻辑清晰的三段论,阐明对宝玉素日之“情”的深刻体谅,“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 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连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也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

平儿用既合情理又动听的话向麝月表明她处处护着怡红院的人,把事情都挡下了,绝不让凤姐和集团高层知道。

可是,平儿真连凤姐都没告诉吗?既然凤姐四处派人访查镯子,那肯定事先确认了是在房里洗手被盗。所以平儿若真对凤姐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掉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以凤姐之精明,定然立刻戳穿此种劣质谎言。因此,平儿多半如实通报了凤姐。但精明如平儿,必会建议凤姐不可公开处罚坠儿,以免对宝玉不利。同时,护主的平儿,也会想到,凤姐作为当家人,明知丫鬟偷窃却不严惩,如何立威?

所以平儿对麝月声称凤姐毫不知情,也可能是维护凤姐威严的“善意谎言”(瞎掰)。有趣的是,平儿反复强调她是为维护宝玉和大家的情面,才把事情拦下,这便在麝月和袭人那卖了个大大的顺水人情。

但无论如何,平儿从头到尾,都守住了一个“善”字,不光深刻回应宝玉素日对丫鬟们的“用情”,还将不同势力做了“平”衡。作者为她取名平儿,岂非平定,平衡之意乎?

晴雯视角
平儿千叮咛万嘱咐麝月不要将坠儿偷盗之事告诉晴雯,因为晴雯的行为模式不可预测,会将“大事化小”的完美计划全盘打乱。麝月做到了,可宝玉却为化解晴雯对平儿的误会,仍将坠儿偷盗之事如实告知,导致晴雯大闹起来,不仅用一丈青 (一头尖细可用来挖耳朵的首饰)乱戳坠儿的手,还让宋妈叫坠儿家人立刻带走坠儿。

但连告密者宋妈都劝晴雯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她。”,言下之意,开除房里丫鬟等大事,还轮不到你晴雯罢。。。晴雯却不知收敛的怒怼,“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叫她的家人快来领他出去。”

难以想象当时围观的老妈妈们有多惊恐。晴雯竟当众宣称,自己的意思,就是宝玉的意思,还不准大家质疑反对。说要赶人,就必须现在,立刻,马上滚!于是对那些不知内情的老妈妈们来说,坠儿就被乱发脾气的晴雯,“含冤”赶出了大观园。

宝玉房里,究竟谁才有资格以宝玉之名撵人?大概唯有准二姨太太袭人。

若是袭人,会怎样处理这事?以她稳重珍贵的性格,定能理解平儿大事化小的深刻用意。也许会先将坠儿转移到不接触财物的岗位,再寻机会,人不知鬼不觉的将她悄悄打发撵走。而晴雯呢?她竟当众以宝玉之名,不给任何理由,轰轰烈烈的赶走坠儿。但这会给宝玉房中的老妈妈们多大的威胁和冲击。例如被晴雯当众怒怼“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宋妈,她反正已偷向凤姐献殷勤,告发宝玉丫鬟偷盗了,那再向王夫人撒点晴雯的猛料,又有何难?况且就算宋妈不动手,其他老妈妈看到晴雯这蹄子已狂到敢假借宝玉之名撵人了!必然人人自危,以搞垮晴雯为己任。

而后来晴雯被撵正是因有人告密王夫人,说她狐媚惑主。因此晴雯被撵之“果”,极可能源自当日亲手种下的,赶走坠儿之“因”。可惜晴雯也许是宝玉众丫鬟中,最有灵性并唯一深度理解宝玉之“情”的人。

但另一方面,要是宝玉没多嘴,谨遵平儿“千万别告诉晴雯”的警告,晴雯就不会引火上身,就会少培养一群想在王夫人面前诬告自己的潜在敌人。所以,宝玉也许阴差阳错的为赶走晴雯贡献了一份力量。更悲凉的是,宝玉晴雯在虾须镯事件中搞出的命途多舛,都是以“情”之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宝玉在世故人情上和平儿等的巨大差距。他对“情”的执着,不仅没能保护在乎的人,反而加速了她们的陨落。

然而作为宝玉人设的灵感来源的曹老师本人,能在追忆似水年华时,将高阶人情世故写到飞起,那他做“宝玉”时,是真不懂吗?还是不想“显得”懂?少年人对“城府”和“世故”的抗拒,我们都实实经历过。那时曾同样抵抗的我们,是真不懂吗?还是也不想显得懂?

透过红楼梦,我们看到曹雪芹一面写下当年心知肚明的人情世故,一面重新审视曾抗拒过的“懂事”,却仍没法将对“情”的执着,改变丝毫。。。还是给了宝玉坚守“情”,抗拒“懂”的设定,就像在说,“再选一次,还是只能是那个‘情痴’的我”。

凤姐视角
现在再将画面切回四十九回案发现场,只见凤姐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

她为何在最容易抓现行时阻止众人搜寻?

后来平儿在五十二回说,“那日彼时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 可见凤姐并非觉得不用找,而是等出了大观园,才悄悄发动园子里的老妈妈们到处“小心查访”。但按凤姐的雷厉风行,怎么会等到人散了,现场被破坏了才找?为何凤姐会有与性格不符的行为?

也许关键在于“不许吵嚷”。

虾须镯案发现场有哪些人?粗略估计,有宝玉,黛玉,湘云,宝钗,宝琴,香菱,探春,凤姐,平儿,李纨,李婶娘及两个女儿,李绮,李纹,以及邢夫人亲戚家的女儿邢岫烟。这群人大多是官宦家夫人,小姐,不可能偷窃,只可能是跟从的仆人们。但官宦豪奴,别说区区虾须镯,更贵重得多的也天天见着,犯不着偷。况荣府中人,谁不知平儿和凤姐的厉害,谁敢偷到她两个头上去?因此这群人里唯有邢岫烟丫鬟嫌疑最大。曹雪芹在书中用了不少笔墨描绘邢岫烟家境贫寒,为换钱,连过冬衣服都拿去典当。作为穷小姐丫鬟,最有嫌疑经受不住金饰的诱惑。再来岫烟的丫鬟们估计并不知忌惮平儿和凤姐,最可能有勇气动手。因此案发时,精明又势力的凤姐多半按此逻辑,推测是邢岫烟丫鬟干的。平儿后来也证实了这点,“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是有的。”

要是凤姐真把镯子从邢蚰烟丫鬟的身上找出来了,会发生什么?

邢岫烟自然颜面扫地,不可能再在荣府待下去,估计就算饿死也不敢再来投靠邢夫人。邢夫人何人也?贾赦夫人,贾琏名义上的妈,是凤姐要叫一声婆婆的人。若凤姐当场抓出邢岫烟丫鬟偷平儿手镯的脏,素来昏聩的邢夫人被公开打了脸,岂能饶过凤姐和平儿?凤姐深知,一旦闹开,往后日子没法过了。

精明如凤姐,当然不会为找平儿的手镯去得罪邢夫人。因此,凤姐劝大家去玩吧玩吧,别找镯子啦,看似犯傻,实为极高明之举。凤姐的高阶人情世故,常彰显于此等细微处。同样泼辣,和晴雯大不同的是,凤姐太会审时度势,绝不轻易被情绪控制,该怂就怂。只要还没撕破脸,一切都可暗中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读书 情感 思想 文学 红楼梦
© 本文版权归 自己啊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赞 转发 36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赞赏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6-21 11:15:25
「内容不可见」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1 12:28:58
两遍不忽略才不正常^O^曹老师哼哧哼哧的改了那么多遍,塞了不知多少小秘密进去,一起来慢慢挖吧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6-21 13:43:19
「内容不可见」
歪猴儿
歪猴儿
(出生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
2019-06-21 12:01:33
歪个楼,跟那些把家都嚯嚯空了的主子们比,坠儿偷个镯子都不算啥事了。被派个活,自己先扣下一部分银子都是惯例了,这不也是偷么,贾芸,贾芹,都是明写的,贾琏王熙凤还要去偷贾母的查不到的物件去当钱,这家的蛀虫还少么。孔乙己说了,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不叫偷,只有坠儿的叫偷。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1 12:35:41
说得好,那些能够挖大墙角的,都有本事不让人发现。太悲桑了
歪猴儿
歪猴儿
(出生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
2019-06-21 16:00:02
@自己啊再者,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其实不然,贾府的偷盗之事简直太多了,我要是没记错的话,玫瑰露那个案件中,彩云还是彩霞的,直接大方承认平时我们也拿太太的东西,结果所有人被她的勇气折服,反而集体维护起来,当然,也是为了探春的面子,但是更加证明了什么是偷呢,坠儿良儿这样的才叫偷。哈哈哈哈。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2 08:38:11
@歪猴儿我猜脂砚斋的评语是指那段话里提到的两次,都是宝玉房里的,良儿和坠儿,一个偷金一个偷玉,因此脂砚斋猜曹老师是不是用这个打了一个谜语呢? 在宝玉房中偷金窃玉,大有深意焉? 有好多种可能啊,引人瞎想。
展开更多4条回应
serena
serena
(月被日吸,日被升吸,升被月吸)
2019-06-22 08:34:35
宋妈这些下人不把宝玉当回事,都是世俗的角度认为他不管事,其实他是出于情,俗人谁能理解呢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2 08:42:13
逗是,宋妈之流只考虑谁能给的实在的好处多。什么真相都看不见。不愧是曹雪芹借宝玉的口骂的那样,趋炎附势的老妈妈们,就像死鱼眼睛。
紫陌轩
紫陌轩
(还想去一次厦门,一次京都)
2019-06-22 21:26:38
同意,感觉这是宋妈绕过宝玉直接找二奶奶最大的可能原因。如果是宋妈自己做的话应该不敢这样去王熙凤面前栽赃,多半就是偷偷丢在一个容易被平儿发现的地方。
牛推鸭大爷
牛推鸭大爷
(多干点儿实事,少喷点儿粪!)
2019-06-22 12:19:34
分析得好棒! 图片是什么啊?哪里可以买到?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2 13:07:48
是庚辰本的石头记,这两天争取写个介绍出来。某宝有售。很多出版公司都有自己的版本。
牛推鸭大爷
牛推鸭大爷
(多干点儿实事,少喷点儿粪!)
2019-06-22 13:08:19
@自己啊看起来很高端的样子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2 13:16:19
@牛推鸭大爷哈哈,线装,宣纸,很古朴
宅咬瑶
宅咬瑶
(微信公众号:瑶看yoyoVie...)
2019-06-22 17:53:21
好厉害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3 09:28:23
哈喽 眼熟你啊^O^
宅咬瑶
宅咬瑶
(微信公众号:瑶看yoyoVie...)
2019-06-23 09:34:03
@自己啊是吗?哈哈哈哈哈
古宋松谷
古宋松谷
2019-06-22 22:09:17
曹公常给我惊奇感,好像他脑子里有一部精密复杂的人类性格模型。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3 09:29:32
他用心中的大数据 推算出每个角色什么时候会说什么话一样^O^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6-23 15:52:47
「内容不可见」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4 00:21:36
你确定认真看完了?全文有表达纠结的意思?喜欢红楼的人很多都愿意反复体会曹雪芹的写作手法和写人写事的方法,例如张爱玲,胡适,白先勇等等等等。注意,我不是在拿自己和他们自比,而是指出,有很多人都愿意体会其中的细节。因为这其中有美。而且你觉得无聊还来留言,究竟谁更无聊?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6-24 12:41:15
@自己啊「内容不可见」
taoci
taoci
(冷得只想到张爱玲那句,视睡如归)
2019-06-24 13:01:56
对于红迷来说一点都不无聊,很新奇的角度
展开更多8条回应
安巳年
安巳年
2019-06-29 07:59:04
准二少奶奶袭人???认真的吗?
自己啊
自己啊
作者
(讨论而已,不要往心里去)
2019-06-29 08:19:09
想写准二姨娘,但感到容易在某些方言中姨娘易被理解为姨妈。因此还是用了少奶奶
安巳年
安巳年
2019-06-29 20:58:59
@自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平儿+虾须镯+坠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几大疑案之“虾须镯”事件
自己啊 自己啊 2019-06-20 07:48:51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四十九回,平儿在大观园与众人雪中围火撸串。洗完手却发现刚放一旁的纯金虾须镯不见了!凤姐也在现场,却一改往日雷厉风行暴脾气的作风,说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

看到这,本以为凤姐在跳预言家,声东击西。结果到五十二回才发现,原来凤姐拒绝现场捉赃,另有隐情。但这里暂放下虾须镯事件女二号凤姐不表,先说女一号,平儿。

只见平儿在五十二回,独自登门怡红院,找借口拉麝月到屋外,避过卧病的晴雯,悄悄发表虾须镯结案呈词:

“那日彼时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我赶着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 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连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也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掉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她些,别使唤她到别处去。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她出去就完了。”

麝月道:“这小娼妇也见过些东西,怎么这么眼皮子浅?”

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的,说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她生了气,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说着,便作辞而去。

宝玉的视角
平儿麝月一番对话,表面是平儿正文,实则字字侧写宝玉。

曹雪芹特在此用了极富镜头感的“话中话”设计:整段对话是宝玉趴窗根偷听来的。


平儿情掩虾须镯
须知贵公子如此行事,太不成所谓体统。

为何作者定要宝玉从偷听中得知虾须镯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种可能是,通过宝玉对只能从偷听中得来的真话所做的反应,趁机写他性情中的几大特点:

1. 宝玉行为,皆从“情”字上来。

贵公子趴墙根偷听丫鬟说话,已属惊人之举,而更惊人的,是宝玉偷听的动机。

晴雯因见平儿拉麝月到屋外说悄悄话,疑心病发,咬定平儿“鬼鬼祟祟”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宝玉只得劝解 “你们素日又好,断不肯为这无干的事伤和气。”,便说“让我从后门出去,在那窗根下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来告诉你。”

其实宝玉大可利用主子身份,命平儿当面说清楚。相信这是多数“正常”贵公子的选择。但宝玉深知,若让平儿当面解释,难得实情,无法彻底消除晴雯对平儿的猜疑。

可见对宝玉来说,地位身份体统都是渣渣,唯一要紧的,是万事要从“情”出发。

2. 宝玉唯一在乎的只是女孩儿们的心。

宝玉听见偷盗虾须镯是坠儿所为,便“又喜又气又叹:喜的是平儿竟能体帖自己的心;气的是坠儿爱小窃;叹的是坠儿那样一个伶俐人,做出这丑事来。”

如此复杂纠结的内心活动,主语竟全是女孩儿们。宝玉或为平儿“体贴”己心而欣喜,或为坠儿之劣习生气感伤。无一字关乎主仆礼法,金玉钱财,全是对女孩儿们的体贴用心。

在数百年前的时空中,当他人尚不能就“丫鬟到底是不是人”达成共识,宝玉却只以一个存在对另一个存在的“情”为纲,对他人眼中无比“低贱”的丫鬟们,倾注了深刻纯粹的真心真情,实属超越时代的奇男子。

3. 宝玉不断掏出真心却并不总能换来真心

按平儿所言,“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 ”

究竟是谁不断将这类偷盗事件提起? 趁的又是什么愿? 文中并未点明。但可做合理推测,例如极可能是宝玉升级打怪路上,明面上的小boss,赵姨娘之流,通过三番五次提良儿偷玉的事,暗示宝玉房里的丫鬟们,骚浪贱,手脚不干净,籍此含沙射影的让宝玉在众人前没脸,如是“趁愿”。

在现代观念下,也许难以理解,丫鬟偷玉属个人行为,如何能让宝玉在众人前没脸?

来看看当年读书人心中,一切难题的标准答案化身---朱熹说的话,也许有助了解,此间的“必然联系”:

“ 天下之事其本在于一人,而一人之身,其主在于一心。故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则天下之事无有不邪 ”。

连标准答案都这么说了,可见当时的“正统”主张是,主子之心不正,下人才会“邪”。因此宝玉如此珍视善待的丫鬟们,偷金又窃玉,定会被拿来大作文章,影射宝玉“心不正”,才把团队带成那个鬼魅歪邪样子。

连脂砚斋在庚辰本此处的双行夹批里也说,“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作者深意究竟为何,难以确知。如要挖掘,一方面也许可玩文字游戏,例如解码谐音,“良玉” “罪金”(南方坠儿的坠,音罪,与“罪儿”同音) ,分别影射了什么。

但我想暂从“情”的角度出发,挖掘其中深意。正如平儿所说,“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 聊聊数语,多少悲凉。如此用心在丫鬟身上的宝玉,偏没能得到真心回报,尽都利用他的宽容,偷的偷,摸的摸。至少在平儿眼里,宝玉的真情真心,彻底错付了。

4. 宝玉作为怡红院CEO,却在财钱俗务上拎不清,也并不打算拎清

两次失窃真是宝玉房中丫鬟所为吗?

虾须镯案的一大疑点就在于,从头到尾,只有宝玉房中宋妈的单方面证词。而被告坠儿的证词却无人问询。因此,有无可能,另有凶嫌眼看事情败露,买通宋妈,让她胡乱指认宝玉的人顶罪?

曹雪芹老师向来行文缜密,几乎有坑必填,却未留下线索点明坠儿是否确为真凶。也许曹老师无意有意间,模糊真凶,顺便表现宝玉在贾府十分尴尬的处境。

例如,平儿说是宋妈向凤姐告发了坠儿。但宋妈明明是宝玉房中的员工!

大家细想,这好比一个老员工撇开部门领导,悄悄跑到财务部总管那告密自己部门同事偷财务部的东西。。。而一个敢绕过顶头上司,向别的领导告密的老员工,大概既不把自己部门领导放眼里,也不相信他能拎得清,只想抓住机会巴结别的领导。而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出在宝玉手下,却绝不可能出在凤姐房中。

因此宝玉真心待人,换来的却是被当成傻子玩。实在疼得忧伤。

难道宝玉真心待人有错吗?也许“用真心”本身无碍。可宝玉未免太不分对象,对谁都太真心了。以至于为了“情”,不顾一切的息事宁人。但他不幸生在管理者之位,被迫管理一群素质不高,心性也不见得开化的仆从。面对乌合之众,宝玉仍一味只讲真心真“情”,全不顾原则和奖惩分明,是不可能换来仆人们的敬畏尊重的。

也许虾须镯事件表面上讲丫鬟偷金被抓现行,更深层的隐喻却是曹雪芹当年做宝玉时,真心错付的无奈。遂特设定宝玉房中屡遭偷金窃玉,而宝玉却连到底手下丫鬟是否被人陷害栽赃了,到底是谁干的,都没想办法查清,只忙着安抚众人的“情”。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贾府中素质较高,心思细腻的丫鬟,如平儿之辈,还是尝试回应了宝玉在那个年代无处安放,又容易错付的“情”。但平儿等终究是要出这个园子的。等她们这些懂宝玉的人,都走了,剩下宝玉独自一人,像“呆子”一样倔强的捧着一片真心,该如何自处?因此甚至稍感念红楼残稿不知所踪。。。就让懂宝玉的女孩儿们,永远在前80回里好好陪着他吧。

平儿视角
虾须镯事件章回名为“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因此事件女一号平儿的说话艺术和共情能力,都被着力刻画了一回。

例如,平儿一开口就向麝月点明:“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

这句乍看闲话,却是平儿自立地步的大关键。她必须先表态,自己和凤姐从不曾怀疑宝玉房里的丫鬟,才能避免麝月多心。

接着平儿用逻辑清晰的三段论,阐明对宝玉素日之“情”的深刻体谅,“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 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连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也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

平儿用既合情理又动听的话向麝月表明她处处护着怡红院的人,把事情都挡下了,绝不让凤姐和集团高层知道。

可是,平儿真连凤姐都没告诉吗?既然凤姐四处派人访查镯子,那肯定事先确认了是在房里洗手被盗。所以平儿若真对凤姐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掉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以凤姐之精明,定然立刻戳穿此种劣质谎言。因此,平儿多半如实通报了凤姐。但精明如平儿,必会建议凤姐不可公开处罚坠儿,以免对宝玉不利。同时,护主的平儿,也会想到,凤姐作为当家人,明知丫鬟偷窃却不严惩,如何立威?

所以平儿对麝月声称凤姐毫不知情,也可能是维护凤姐威严的“善意谎言”(瞎掰)。有趣的是,平儿反复强调她是为维护宝玉和大家的情面,才把事情拦下,这便在麝月和袭人那卖了个大大的顺水人情。

但无论如何,平儿从头到尾,都守住了一个“善”字,不光深刻回应宝玉素日对丫鬟们的“用情”,还将不同势力做了“平”衡。作者为她取名平儿,岂非平定,平衡之意乎?

晴雯视角
平儿千叮咛万嘱咐麝月不要将坠儿偷盗之事告诉晴雯,因为晴雯的行为模式不可预测,会将“大事化小”的完美计划全盘打乱。麝月做到了,可宝玉却为化解晴雯对平儿的误会,仍将坠儿偷盗之事如实告知,导致晴雯大闹起来,不仅用一丈青 (一头尖细可用来挖耳朵的首饰)乱戳坠儿的手,还让宋妈叫坠儿家人立刻带走坠儿。

但连告密者宋妈都劝晴雯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她。”,言下之意,开除房里丫鬟等大事,还轮不到你晴雯罢。。。晴雯却不知收敛的怒怼,“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叫她的家人快来领他出去。”

难以想象当时围观的老妈妈们有多惊恐。晴雯竟当众宣称,自己的意思,就是宝玉的意思,还不准大家质疑反对。说要赶人,就必须现在,立刻,马上滚!于是对那些不知内情的老妈妈们来说,坠儿就被乱发脾气的晴雯,“含冤”赶出了大观园。

宝玉房里,究竟谁才有资格以宝玉之名撵人?大概唯有准二姨太太袭人。

若是袭人,会怎样处理这事?以她稳重珍贵的性格,定能理解平儿大事化小的深刻用意。也许会先将坠儿转移到不接触财物的岗位,再寻机会,人不知鬼不觉的将她悄悄打发撵走。而晴雯呢?她竟当众以宝玉之名,不给任何理由,轰轰烈烈的赶走坠儿。但这会给宝玉房中的老妈妈们多大的威胁和冲击。例如被晴雯当众怒怼“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宋妈,她反正已偷向凤姐献殷勤,告发宝玉丫鬟偷盗了,那再向王夫人撒点晴雯的猛料,又有何难?况且就算宋妈不动手,其他老妈妈看到晴雯这蹄子已狂到敢假借宝玉之名撵人了!必然人人自危,以搞垮晴雯为己任。

而后来晴雯被撵正是因有人告密王夫人,说她狐媚惑主。因此晴雯被撵之“果”,极可能源自当日亲手种下的,赶走坠儿之“因”。可惜晴雯也许是宝玉众丫鬟中,最有灵性并唯一深度理解宝玉之“情”的人。

但另一方面,要是宝玉没多嘴,谨遵平儿“千万别告诉晴雯”的警告,晴雯就不会引火上身,就会少培养一群想在王夫人面前诬告自己的潜在敌人。所以,宝玉也许阴差阳错的为赶走晴雯贡献了一份力量。更悲凉的是,宝玉晴雯在虾须镯事件中搞出的命途多舛,都是以“情”之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宝玉在世故人情上和平儿等的巨大差距。他对“情”的执着,不仅没能保护在乎的人,反而加速了她们的陨落。

然而作为宝玉人设的灵感来源的曹老师本人,能在追忆似水年华时,将高阶人情世故写到飞起,那他做“宝玉”时,是真不懂吗?还是不想“显得”懂?少年人对“城府”和“世故”的抗拒,我们都实实经历过。那时曾同样抵抗的我们,是真不懂吗?还是也不想显得懂?

透过红楼梦,我们看到曹雪芹一面写下当年心知肚明的人情世故,一面重新审视曾抗拒过的“懂事”,却仍没法将对“情”的执着,改变丝毫。。。还是给了宝玉坚守“情”,抗拒“懂”的设定,就像在说,“再选一次,还是只能是那个‘情痴’的我”。

凤姐视角
现在再将画面切回四十九回案发现场,只见凤姐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

她为何在最容易抓现行时阻止众人搜寻?

后来平儿在五十二回说,“那日彼时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 可见凤姐并非觉得不用找,而是等出了大观园,才悄悄发动园子里的老妈妈们到处“小心查访”。但按凤姐的雷厉风行,怎么会等到人散了,现场被破坏了才找?为何凤姐会有与性格不符的行为?

也许关键在于“不许吵嚷”。

虾须镯案发现场有哪些人?粗略估计,有宝玉,黛玉,湘云,宝钗,宝琴,香菱,探春,凤姐,平儿,李纨,李婶娘及两个女儿,李绮,李纹,以及邢夫人亲戚家的女儿邢岫烟。这群人大多是官宦家夫人,小姐,不可能偷窃,只可能是跟从的仆人们。但官宦豪奴,别说区区虾须镯,更贵重得多的也天天见着,犯不着偷。况荣府中人,谁不知平儿和凤姐的厉害,谁敢偷到她两个头上去?因此这群人里唯有邢岫烟丫鬟嫌疑最大。曹雪芹在书中用了不少笔墨描绘邢岫烟家境贫寒,为换钱,连过冬衣服都拿去典当。作为穷小姐丫鬟,最有嫌疑经受不住金饰的诱惑。再来岫烟的丫鬟们估计并不知忌惮平儿和凤姐,最可能有勇气动手。因此案发时,精明又势力的凤姐多半按此逻辑,推测是邢岫烟丫鬟干的。平儿后来也证实了这点,“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是有的。”

要是凤姐真把镯子从邢蚰烟丫鬟的身上找出来了,会发生什么?

邢岫烟自然颜面扫地,不可能再在荣府待下去,估计就算饿死也不敢再来投靠邢夫人。邢夫人何人也?贾赦夫人,贾琏名义上的妈,是凤姐要叫一声婆婆的人。若凤姐当场抓出邢岫烟丫鬟偷平儿手镯的脏,素来昏聩的邢夫人被公开打了脸,岂能饶过凤姐和平儿?凤姐深知,一旦闹开,往后日子没法过了。

精明如凤姐,当然不会为找平儿的手镯去得罪邢夫人。因此,凤姐劝大家去玩吧玩吧,别找镯子啦,看似犯傻,实为极高明之举。凤姐的高阶人情世故,常彰显于此等细微处。同样泼辣,和晴雯大不同的是,凤姐太会审时度势,绝不轻易被情绪控制,该怂就怂。只要还没撕破脸,一切都可暗中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晴雯得知坠儿偷虾须镯后,用“一丈青”扎坠儿的手,问一下一丈青具体是什么首饰?q2002511浏览444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的《红楼梦》通行本里的校注只是说是类似挖耳勺的一种细长簪子,具体的只说了大概样子,我查了《红楼梦图谱》里也没有详细介绍。哪位可以帮忙详细介绍的,具体到样子,长度,工艺等,越详细越好,最好配图!多谢!


1个回答

bmaster1313推荐于 2017.12.16


满意答案
   一种细长簪,一头尖,一头有一个小勺,就是现在的“耳挖子”。
  一丈青  《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道:“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坠儿疼的乱哭乱喊”此处所云一丈青是什么东西呢?《红楼梦鉴赏辞典》注释道:“一丈青:一种兼带挖耳的细长的簪子,一头尖细,一头较粗,顶端作小杓状。”笔者以为此解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没说明簪子何以叫一丈青。
  要说明白一丈青的所以然,不妨先从《水浒传》的女英雄一丈青扈三娘说起。曾有学者云:古有一丈白以喻女色已老,故一丈青比喻扈三娘青春美丽。此解尚须商榷。愚见一丈青不是喻扈三娘美丽的,而是比喻她凶狠毒辣的。因为一丈青乃是一种大蛇。北京香山地区就有这种蛇,长一丈余,色黑,常隐于草丛中,见人不跑迎头而来,非常吓人,当地百姓恶其名曰一丈青。青者,乃黑色也。
  接下来书归正传,再说晴雯手中的一丈青。笔者喜收藏民俗文物,个中有一件祖传遗物,母亲当年叫它一丈青。其状:铜质,宽 5毫米,长18厘米,上端呈钺斧及蛇矛状,下端扁尖,非常锋利,可为裁纸刀。面对实物分析,它确是一件古代妇女的首饰,如升平署岔曲“风流大姐”唱词道:“风流大姐打扮一绝……粉脸桃腮白白似过雪,斜戴着一丈青,水淋淋的玉簪棒儿在鬓边别。”一丈青除了装饰头发之外,还有固定发髻,分理乱发的作用。但它还有古代妇女当防身武器的作用,故名之曰一丈青。
  返回来让我们设想一下:倘使当年曹雪芹写成:晴雯向枕边取出耳挖杓向他手上乱戳,那晴雯的利害劲儿就差远了。换上“向枕边取出一丈青……”则令人想到大黑蛇,想到一丈青扈三娘,想到晴雯的凶狠,进而悟到曹雪芹文笔之高妙。



  • 追问: 呵呵,还有图吗?这四个怎么看怎么都像是火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7: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平儿虾须镯丢了,王熙凤为什么不让大家找?
播报文章

小宗盛看娱乐
关注
2021-09-04 10:42
【西双版纳旅游攻略】行程安排,详细线路省钱攻略,年轻人看过来
【西双版纳旅游攻略】行程安排,详细线路省钱攻略,年轻人看过来
西双版纳6日游,热带雨林等你来冒险!
西双版纳6日游,热带雨林等你来冒险!
2024加拿大移民大门敞开,看看你是否符合条件!
2024加拿大移民大门敞开,看看你是否符合条件!
上篇文章说了,《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很重要,且细节众多,要真的读懂,应当认认真真地抠一下这些细节,让我们接着读第四十九回的下半回吧——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黛玉的眼泪少了
《红楼梦》明确写明林黛玉身体状况的文字并不多,第四十九回有一段对话值得关注:
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我们知道,黛玉是来人间“还泪”的,她的眼泪既然越来越少,就意味着她的人间使命接近完成,她的生命也接近完结了。这其实是神话中的黛玉。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个现实中的林黛玉,现实中的林黛玉,自四十九回之后,也过了一个分水岭,她渐渐长大了,渐渐成熟了,她与之前的她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她渐渐完成蜕变,变得成熟圆融起来,实际上,这也是她眼泪变少的缘故,因为很多之前需要掉眼泪的事情,现在不需要了,所以,她的眼泪变少了。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日渐憔悴的黛玉)
其实,这也是黛玉与宝玉之间横亘的问题,即:黛玉在不断成长,并且真正地成长了,但宝玉却拒绝成长,不愿意长大。这也是“木石前盟”最终无法达成的现实原因,世俗的阻力,只是外因罢了。
实际上,黛玉的身体也的确不好,后面吃鹿肉,借宝钗之口,作者又补充了一句:
“……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
可见,黛玉的弱,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她的弱,不仅是肺有病,脾胃也不给力,因为消化能力弱。依中医理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她后期死于肺病,其根源也在脾胃上。
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少女
每一次诗社雅集,一定是需要一些费用的,因此芦雪广这次雅集李纨就需要先行募资,让我们看下李纨的安排:
“……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
需要交银子集资的,是宝钗、黛玉、探春、湘云。迎春病了,惜春告假画大观园去了,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对于诗社是票友性质,非正式成员,所以李纨不让她们出钱。


(宝玉和众钗)
但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宝钗、黛玉、探春、湘云是一众少女里具备相对独立经济能力的少女,虽然她们的经济能力参差不齐,但都足以使她们以独立自我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经济独立即人格独立,这其实也说明,在这个时间点上,宝、黛、探、湘是相对人格独立和性格成熟的四个人。
湘云、宝玉吃“烧烤”,平儿的镯子丢了
湘云性格豁达,渴望自由,她主动提出来要拿一块鹿肉自己弄着吃(实际上,我们把这些人物想一遍,也就只有湘云合适提出这件事),于是,就有了网友们说的宝玉和湘云吃“烧烤”的桥段。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平儿)
因为诗社要请凤姐,凤姐正在发放年例,太忙,来不了,派平儿来回复,湘云自然要拉着平儿一起吃,平儿为了方便,褪了手上的的镯子,问题来了——
当平儿吃完,洗漱完毕,却发现镯子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
镯子丢了!“众人都诧异”,但凤姐却泰然自若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凤姐真的知道镯子去哪儿了吗?不是的,在后面的第五十二回有补充说明,平儿告诉麝月:
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亏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
可见,镯子丢了,是谁拿的,凤姐当时并不知情!
但回头看凤姐当时的处理,真是稳健,不愧是荣府后院的当家之人,我们可以试着揣测一下她的念头,她不让查,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担心是邢岫烟的小丫头偷了,当场就发作的话,如果查出来,邢岫烟没面子,当然也就是邢夫人没面子,这是万万不能发生的事情;
原因之二:担心是荣府任何一个下人偷了,当场就发作,如果查起来,当时在场的人不免都会被牵连,一旦大搜查,众人面子上都不好看还在其次,要知道,这可是贾家方方面面的亲戚,不论结果如何,凤姐治家不严的名声可就“恶名”远扬了。同理,荣府门风不正的名声也必然远播于外,对于凤姐和荣府来说,这都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事情。
因此,凤姐迅速、镇定地做出了决定:冷处理!这是对各方面都好的方案,因此,凤姐当时的选择,是最佳的选择。凤姐是大能力者,遇事的镇定、敏锐、果决、周全,都非常人能及。


(王熙凤)
所以,对于王熙凤,第十三回最后“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评价是恰当的,所以,对于她,我们的认知,不要仅仅停留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负面认知上,而是应当脱离“好人还是坏人”这种“非黑即白”的简单认定。在《红楼梦》中,她从来都是一个血肉丰满的、立体的人物。
(【跟着布丁读《红楼》】之106,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7: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竹林七贤”
雪峰读书 2015-03-12   |  42232阅读  |  63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赏析“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一、“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叡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二、“竹林七贤”及其作品

1.山涛

    “竹林七贤”中最为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山涛与司马懿不仅是老乡,还是亲戚关系,其表姑嫁给了司马懿。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二十多年,安贫乐道,在我看来,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山涛性好《庄》、《老》,每每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善,后来遇到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四十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司徒。《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我们可以从现今仅存的少量启事、奏议残句看,山涛为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嵇康在听说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举荐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给山涛的一封个人信件。山涛与嵇康因政治立场不同,嵇康坚决拒绝山涛提供给他投靠司马氏集团的机会。但是纵观山涛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色。




2.王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谈。在其几年的竹林交流,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简脱”,二十二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其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但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故无作品流传。





3.向秀

出生于官宦士人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雅号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锻铁灌园,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诸多著作也已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4.刘伶

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性高逸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而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因此,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其《酒德颂》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5.嵇康

嵇康早孤,父亲嵇昭,他不仅为竹林名士提供聚会的场所,还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同时,更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淫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反对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刚毅个性,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正是这一鲜明的个性,为其诗文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嵇康诗文俱佳,主要倾诉他对现实生活的诸般感受,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气韵高迈,理正情浓,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嵇康刚正高洁的精神。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嵇康在音乐上的造诣。嵇康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直到死的那一刻,还要弹完《广陵散》。在我看来,音乐和文学永远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拥有这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6.阮籍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三岁丧父,其父正是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他既是名门之后,同时还名满天下,《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文学造诣极高,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杰作。他同时也非常擅长写文论,散文也写得非常好,还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还写过相关音乐的论文。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着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发,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抒情组诗的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7.阮咸

    祖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代长期跟随叔父阮籍,特别是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阮咸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作为。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及《与姑书》一句。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视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三、“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下之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林下之风,汉语成语,拼音是lín xià zhī fēng,意思是指有才干,有才华,有诗韵,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林下之风

拼音
lín xià zhī fēng

繁体
林下之风


出处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注音
ㄌㄧㄣˊ ㄒㄧㄚˋ ㄓ ㄈㄥ

目录
1成语解释
2成语出处
3成语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林下之风:林下:幽僻之境;风: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会稽文风鼎盛,莘莘学子时常前来向谢道韫请教。此时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设一素色帘帏,端坐其中,款款而谈,虽然未曾设帐授徒,但实质上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都以师道尊称她。孙恩之乱既平,新到太守刘柳素拜访谢道韫。事后刘柳素常对人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晴有林风 袭乃钗副 出自红楼梦哪个版本
wang200820462013.12.17浏览137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xi6322bj
2013.12.17
满意答案
晴雯和袭人是《红楼梦》中侍候贾宝玉的两个大丫鬟,在宝玉的情感生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是曹雪芹着力塑造的两个出色的艺术形象。小说第八回脂批评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指出晴雯有林黛玉的风格,而袭人是薛宝钗第二。清代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也有"晴雯,黛玉之影子也"、"袭人,宝钗之影子也"之说。

这句话是出自脂批。
脂评,又称脂批,是目前学者公认中国传统小说红楼梦最早的评点。而有别于日后由高鹗与程伟元刊印的程甲本、程乙本,有脂批的的红楼梦版本,多为传抄的手录本,且前八十回的内容与日后刊印的版本多有不同。因此这类版本又被称为脂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狠丫头:被王夫人挫骨扬灰,却凭两根红指甲报仇雪恨




安阳源易缘

2024-01-13 10:28河南






红楼梦最狠丫头:被王夫人挫骨扬灰,却凭两根红指甲报仇雪恨

王夫人与林黛玉斗法,频频出手逼迫,却很少见黛玉迎战,黛玉是包子吗?

战士以身入局,举棋胜天半子!曹雪芹送晴雯一个“勇”字,生命最后一刻晴雯有多勇?直战得天地玄黄,荡气回肠!






晴雯的“勇敢”和智慧,都影射了黛玉对王夫人的反击。

狐狸精的罪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王夫人和晴雯的斗法是暗暗叫劲,你来我往,全是桌下功夫。

两人从暗斗到开始明牌,是从检抄大观园检抄开始。

检抄一开始,王夫人就裹挟着风雪到来,在大观园,当着王熙凤及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以及下人的面,骂晴雯“轻狂”、“浪样”。

在红楼背景下,这样骂一个未婚女子,等于在广场当众扒衣服,等于当众扇耳光。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收拾一个丫头那就错了。

一件事的波及面有多大,取决于看客的身份!




王夫人恶斗晴雯,在场的有王熙凤、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这三个人代表了荣国府全部的高层耳目。

王熙凤是贾母的人,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心腹,周瑞家的不用说,是王夫人的心腹。

王夫人打晴雯,就是向贾母、邢夫人明牌:你晴雯不是说是老祖宗的人吗?我就修理了!

这是对贾母宣战:晴雯是狐媚子,不守女德,我就骂得!老太太你不是史家侯门之女吗?看你调教出来的浪荡人!

这也是对邢夫人的震慑:大房你看好,贾母我都不怕她,你要再逼逼,掂掂自己的斤两!

这气焰多嚣张!这是要掀荣国府的桌子哟!

对王夫人的暴戾,贾母有办法吗?sorry,这个昔日的老祖宗只是弱弱地说了句:“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骏马面前无沟壑,怂人面前全是坎儿。靠山对付不了的敌人我来硬刚,晴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出来的“智”、“勇”,让天地动容,山河失色。

和宝玉互换内衣

红楼中有很多背刺桥段,网友总看成谈情说爱,那是不知道荣国府的生命线和红线是什么?

荣国府的生命线是名声。






荣国府是天下望族,望族是天下精神的领袖,是道德的标杆,名声是荣国府的立足之本。

如果有人践踏了荣国府的名声,就是踩了红线,就是死罪,无论你多尊贵都不例外。

这就是为啥王夫人用狐媚子定罪晴雯,贾母乖乖妥协的原因。

但是就在荣国府老祖宗都默认的局面,晴雯却勇敢向王夫人亮剑:临死前和宝玉互换贴身袄儿。


“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儿脱下,连指甲交给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了我的一般。快把你穿的袄儿脱下来,我穿……论理不该如此,只是【耽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



晴雯和宝玉互换贴身袄儿的情节,大多网友认为是晴雯给宝玉留临终念想,很少想到这是一件战斗武器。

再次提醒,荣国府的红线是名声。

王夫人要的是利用狐媚子的坏名声除去晴雯,但不想让荣国府以外的人知道荣国府出了狐媚子!那是给贾家掘坟!

这就需要把晴雯是狐媚子的消息控制在荣国府小范围内,绝不能传出荣国府。

这是问题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22:02 , Processed in 0.0778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