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2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 宋 ] 李清照
原文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制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注释
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何俗甚:俗不可耐。

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苦(读作古)麄(“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苦:有嫌弃之意。

透:醒。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 宋 ] 李清照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豆蔻:药物名。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 :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百草正义》则说: “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酝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

木犀花:即桂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0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破军星第七
破军星峰如走旗,前头高卓尾后低。
两傍失险落坑陷,壁立侧裂形倾欹。
不知此星出六府,上有三台为远祖。
然后生出六曜星,贪巨禄文兼武辅。
三台星辰号三阶,六星两两鱼眼挨。
双尖双园双方样,却在高顶双安排。
双尖定出贪狼去,方圆生出武巨来。
上台中台下台出,行到六府文昌台。
文昌六星如偃月,穿排六星似环玦。
平顶上头生六星,六处微堆作凹凸。
凹中微起似六星,生出九星若排列。
破军受变九星殊,逐位生峰形象奇。
山形在地星在天,星气下感祸福依。
真星顿起真形了,枝叶皆是破禄随。
真星虽云有三吉,三吉之余有辅弼。
不知三吉不常生,百处观来无一实。
盖缘不识破军星,只说走旗拖尾出。
走旗拖尾是真形,若出尊星形变生。
与君细论破军体,逐一随星种类名。
贪狼破军如顿旗,一层一级如天梯。
顶尖冲前有岩穴,伸颈犹如鸡作啼。
顶头有带下岩去,引到平处如珠丝。
欲断不断马蹄过,东西隐隐梭丝垂。
三吉之星总如此,名为吉破地相宜。
过坪过水皆如此,定有泉塘两夹随。
贪下破军巨门去,去为垣局不须疑。
巨门破军裂十字,顶上微园欹侧取。
势如啄木上高枝,直上高崖石嘴露。
此星出龙生鼎足,爪甲巉岩若鸡爪。
此龙富贵生王侯,五换六移出宰辅。
禄存破军在平顶,两胁蛇行肋微露。
前如大木倒悬岩,独干生枝叶无数。
叶中生出嫩枝条,又作高峰下坪去。
当知为穴亦不远,护送不来作神宇。
破军廉贞高崔巍,水流关峡声如雷。
武曲破如破厨柜,身形臃肿崩倾势。
前头走出鹅伸颈,岭上下来如象鼻。
一高一下脚不尖,作穴乳头出富贵。
辅星破军如幞头,两傍有脚如抛毬。
弼星破军如鲤跃,行到坪中亦时卓。
三三两两坪中行,直出身来横布脚。
为神为庙为富贵,只看缠护细斟酌。
缠多便是富贵龙,缠少只为钟鼓阁。
九星皆有破禄文,三吉之形辅弼尊。
平行穿珠巨门禄,关棹尖拖是 破军。
吉星之下无不吉,凶星之下凶所存。
况是凶龙不为穴,只是闲行引过身。
纵然有穴必是假,假穴如何保久寸。
时师只说寻龙脉,来此峡内空低蹲。
便指缠护为积气,或有远秀出他村。
便说朝山朝水好,下了凶事自入门。
只缘不识真龙性,前面必出星辰尊。
尊星活了死龙骨,换去破军廉禄文。
破军忽然横开帐,帐里戈旗出生旺。
此龙出作将军形,前遇溪流为甲仗。
破禄形象最为多,枝蔓悬延气少和。
不为尖刀即剑戟,不作蛇行即抛梭。
出逢六秀方位上,上与六气横天河。
六气变生生六秀,凶星到此亦消磨。
凶气消磨生吉气,定有星辰巨浪波。
此是神仙绝妙法,不比寻常格地罗。
与君略举大形势,举目一望江山助。
天下江山万里遥,我见破军到处是。
禄存文曲辅弼星,低小山形总相类。
只有高山形象殊,略举大纲与君议。
昆仑山脚出真颜,枝枝脚是破军山。
连县走出瀚海北,风俗强悍人粗顽。
生儿三岁学骑射,骨鲠刚方是此间。
山来陇右尖如削,尽是狼峰高更卓。
此处如何不出文,只为峰多反成浊。
高山大陇峰多尖,不似平原一锥卓。
行行退却大散关,百二河山在彼间。
大缠大护到函谷,水出黄河如阙环。
低平渐渐出熊耳,万里平原似如砥。
大梁形势亦无山,到此寻龙何处是。
识得星峰是等闲,平处寻龙最是难。
若无河海与淮汉,渺渺茫茫不见由。
河流冲击山断绝,即无石骨又无脉。
君若到彼说星峰,一句不容三寸舌。
黄河在北大江南,两水夹行势不绝。
行到背面忽起峰,兖州东岳插天雄。
分枝劈脉钟灵气,圣贤多在鲁邦中。
自古英雄处西北,西北龙神少人识。
紫微垣局太微宫,天市天垣太行东。
南龙高枝过葱岭,黑铁二山雪峰盛。
分出秦川及汉川,五岭分星入桂连。
山行有断脉不断,直至江阴大海边。
海门旺气连闽越,南水两夹同抱缠。
此是海门南脉络,货财文武相交错。
何处是贪何处文,何处认辩武曲尊。
寻龙望气先寻脉,云雾多生是龙脊。
春夏之交与二分,夜望云霓生处觅。
云霓光生绝高顶,此是龙楼宝殿定。
大脊微微云自生,雾气如多反难证。
先寻龙气识正龙,却是枝龙观远应。
此是神仙寻地法,百里罗城不为迥。
如此然后论九星,要识九星观正形。
因就正龙行脚处,认取破禄中间行。
天下山山有破禄,破禄交横有地轴。
禄存无禄只为关,破军不破只为栏。
关拦之山作水口,必有罗星生水间。
大河之中有砥柱,四川之口生灎滪。
大孤小孤彭蠡前,采石金山作门户。
更有焦山罗刹石,虽是罗星门不固。
此是大寻罗星法,识者便知愚者误。
吾若论及破军星,多是引龙兼作护。
大龙须论大破军,小龙夹乱破禄文。
廉贞多是作龙祖,辅弼随龙富贵分。
廉贞若高龙不出,只是为应兼为门。
请君看此州县间,何处不生水口山。
水口关拦皆破禄,无脚交牙如叠环。
或有横山如卧虎,或作重重如瓜瓠。
禹整龙门透大河,便是当年关水处。
太行走出河中府,河北河南关两所。
大河北来曲射东,西山枕水如眠龙。
马耳山枕大江口,绝无脚手为神妙。
灵壁山来截淮河,更无一脚如横戈。
海门二山锁二浙,两山相合如环玦。
文廉生脚锁溜流,横在水中为两截。
大关大锁数十重,定有罗星横截气。
截在江河不许流,关内不知多少地。
小罗小锁及小关,一州一县须有拦。
十拦十锁百十里,定有王侯居此间。
乡罗罗星小关锁,枕水如戈石横卧。
但看无脚是关拦,重数多少分将佐。
君如能识水口山,并识天戈并禄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09: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撼龙经》全文白话翻译原文注释及图解(十一)廉贞结穴 林来锦
古法形家高级地理
2023-05-14 17:27
江西
原文

但看护送似龙盘,又有迎送如虎踞。

随龙山水皆朝揖,狐疑来此失踪迹。

水口重重异石生,定有罗星当水立。

罗星外面有关山,上生下生细寻觅。

盖缘罗星有真假,真假天然非人力。

罗星旁水石骨生,星体端圆最高职。

廉贞多生顾祖龙,祖宗远远是朝峰。

更看鬼脚回转处,护托虽生十数重。

送龙之山短在后,托山不抱左右手。

缠山缠过龙虎前,三重五重福绵延。

缠多不许外山走,那堪长远作水口。

护托送龙若十全,富贵双全真罕有。

寻龙千里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廉贞已具贪狼内,更述此篇为详载。

有人晓得红旗星,远有威权近凶怪。

权星斩斫得自由,不统兵权不肯休。

若遇廉贞不起石,脚下也须生石壁。

石壁是背面土平,平处寻龙出踪迹。

贪巨武辅弼星行,出身生处是真形。

剥龙换骨若几段,此是公侯将相庭。

红旗曜气威灵在,愚妄时师骇凶怪。

权星威福得自专,纵入文阶亦武拜。

廉贞一变贪巨武,文武全才登宰辅。

廉贞不作变换星,臣子乱伦弑君父。

上节课讲了龙要分雌雄,更矮更胖的龙是雌龙,更高更瘦的龙就是雄龙。

然后根据龙身上星峰来分嫡庶、看开帐、化气来辨认是不是真龙,如果是嫡脉真龙它的山峰 则会会是端正的、秀丽的。如果不是庶脉假龙,则龙身的星峰和祖山的星峰不一致,没有关 联,也没有开帐,化吉星。前者嫡脉真龙为贵龙,后者庶脉假龙,则较难出贵,最多只能做成砂水穴;

但看护送似龙盘,又有迎送如虎踞。随龙山水皆朝揖,狐疑来此失踪迹。

到了廉贞龙开始结穴的时候,它左右的护龙会围绕穴场,前面的朝山也会环抱穴场,随龙而来的其他山水也会来环抱这个穴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山周围的随龙水和缠山护龙都会围 绕在穴位的周围,那么这穴位就百分之百在这里,看到这种情形后就没有任何疑惑的了。 详见下图。


水口重重异石生,定有罗星当水立。罗星外面有关山,上生下生细寻觅。

在结穴的时候穴场中会形成“水口”,这个水口会因为护龙多的原因,在水口的地方就会有很多的杂石。这些杂石就是罗星,这个罗星就是在水口中间的巨石、土堆。

“罗星外面有关山,上生下生细寻觅。”罗星的外面还会有山,这个罗星到底是从山上滚下 来的石头还是在水中长出来的石头就需要我们仔细辨认。

盖缘罗星有真假,真假天然非人力。罗星旁水石骨生,星体端圆最高职。

因为罗星有真假,罗星不是从水中长出的就不是真的。下面的第一张图片就是水口,水口中 间的石头就是罗星,看它是真是假,就要看是不是从水中长出来的;如果是山上滚下来的或 从上游冲下来的就是假的罗星;只有在水里有根有源的才是真罗星。从陆地延伸过来的也是 真罗星。下面第二个图中的罗星是从山脚延伸出来的石头是真罗星。



廉贞多生顾祖龙,祖宗远远是朝峰。更看鬼脚回转处,护托虽生十数重。

送龙之山短在后,托山不抱左右手。缠山缠过龙虎前,三重五重福绵延。

缠多不许外山走,那堪长远作水口。护托送龙若十全,富贵双全真罕有。

廉贞多生回龙顾祖的格局,祖山往往在比较远的地方。那么能不能用还要看它的“鬼脚”。 “鬼脚”指的是穴场后面的鬼星。廉贞龙结的穴能不能用要看这个鬼星会不会抱住穴场,如 果它是抱住穴场,那吉的能量就更强。

看下面第一张廉贞龙回龙顾祖图片。

最高的是祖山,然后行龙往中间转了一圈,形成了一个穴,这个穴又回头望着祖山,这就是 “回龙顾祖”。在穴场的后面又长出了一个尾巴,这就是“鬼星”,“鬼星”如果比较长, 那就是它的鬼脚,如果鬼脚非常的长,那还要看它有没有环抱穴位。如果鬼脚很长它不环抱 穴场,这也是不吉利的。如果有三重五重左右的护龙和鬼脚一块来环抱穴场,这就是更加吉 利的情形。

“送龙之山短在后,托山不抱左右手”后面鬼星极短,或者很长但是不抱穴场这都是不吉利 的象征。如果它有“护托须生十数重”且有鬼星的护托“缠龙缠过龙虎前”就是我们讲的鬼 星的脚很多,又环抱着穴场,其长度比一般的龙虎长度还长,缠的还多,长到它的枝脚可以 用来当“城郭”作为揽作水口来用。这种护龙,鬼脚,水口都十全十美,世间少有富贵双全的地。


寻龙千里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寻龙勘穴踏遍千山万水的要诀就是看哪个地方的缠山多,哪个地方的水口交锁的严密,重数 多;如果有一个穴场它的缠山和水口数量达到了千重以上,那这里就肯定是一个产王候 的 风水宝地。但是实际上“千重”水口交锁弯曲,千是个虚数,世上哪里可能会有达到千重的 水口,全地球也找不到;最多九重以上就可以出王侯;杨公这里说的千重是指需要很多个数 量的交锁而弯曲的水口;“缠山”就是周围环抱穴场的山,穴场周围的缠山越多越好。 “关门”说的就是水口。水口交锁的越多就越吉利,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出王侯将相。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护龙”,“护龙”就是指在真龙左右起到能够保护真龙不受风吹伤害的 山脉;护龙有两种,一种是龙本身长出来的护龙,还有一种是从其他地方分过来的护龙,这 个跟本身龙虎和外山龙虎是一样的。

实际上你就按照“寻龙千里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这句口诀找穴,你基本上就可以出师了,就可以找到大地。



廉贞已具贪狼内,更述此篇为详载。有人晓得红旗星,远有威权近凶怪。权星斩斫得自由,不统兵权不肯休。

“廉贞已具贪狼内,更述此篇为详载。”廉贞已经在前面的贪狼篇已经有所涉及了,这里为 了让大家更加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廉贞,于是又写了这一章廉贞篇。

有的人知道这个“红旗星”,“红旗星”就是廉贞星。远看的时候廉贞很威武,近看的时候 就很凶恶很吓人,普通地师见此不敢下手点穴,认为这种廉贞星太危险。但是他们不知道 这个廉贞星还有吉的一面;有什么吉呢?“权星斩斫得自由,不统兵权不肯休。”这个廉贞 星可以帮人突破社会阶级,由穷人变富人,由百姓变成大官;可以掌握兵权平步青云,威风八面。实际中只要这个廉贞有化气,有开帐,有结出吉利的星体的穴,那是照样可以去用的。

若遇廉贞不起石,脚下也须生石壁。石壁是背面土平,平处寻龙出踪迹。

“若遇廉贞不起石,脚下也须生石壁。”如果在寻龙的时候遇到的廉贞不是石头的廉贞,而 是土的廉贞,那就一定要要求它的脚下有石头,否则力量小。“石壁是背面土平”它石壁的 那一面就是背,有土的那一面就是面,点穴一定要到有土平的“面”之处去寻找廉贞星结穴的位置。

廉贞我们已经讲了三种了,第一种叫“龙楼”第二种叫“宝殿”,第三种叫“天汉星”, 现在讲的第四种是“土廉贞”,“土廉贞”它的脚下必须生石头,如果没有石头则能量较小; 寻龙点穴一定要在有土的一面去寻穴,所以它说“平处寻龙出踪迹”。


贪巨武辅弼星行,出身生处是真形。剥龙换骨若几段,此是公侯将相庭。

如果在土廉贞上面出现了剥换,变化出了贪巨武辅弼,这就是土廉贞的真龙。 如果土廉贞剥换有很多段,各段身上都有化出了很多个贪巨武辅弼星峰,那么这条龙就一定 是结王侯将相的穴场的龙。

红旗曜气威灵在,愚妄时师骇凶怪。权星威福得自专,纵入文阶亦武拜。

廉贞星太过威武凶恶吓人,有一些看不懂的愚师他就会以为这是不好的都害怕,不敢在其龙 身或附近扦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廉贞化出吉星收敛凶气后就可以变成权星,权星的能量很强一旦得到了就算原来是做文官的也会被调任去做武官;

廉贞一变贪巨武,文武全才登宰辅。廉贞不作变换星,臣子乱伦弑君父。

廉贞星一旦变化出贪狼、巨门、武曲这些吉星,那就家里面就会出各种各样的文武大官。 如果廉贞单独变出了左辅右弼,那么左辅右弼星一定要是很高大的,如果变出的是小的左辅 右弼山体,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使用,因为左辅右弼都是属于小吉的星,它们是墙头草很容易 变成凶的,出一些杀人放火的人。廉贞星如果啥也不变换,就是直来直去,那这种龙就不能 使用,用了的话就出乱臣贼子匪人强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03: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作者】姜夔 【朝代】宋拼音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标签: 婉约情感怀古宋词三百首
译文 注释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他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
赏析
白石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燕念平声(y ān 烟),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 唐 ] 钱起
原文
龙节知无事,江城不掩扉。

诗传过客远,书到故人稀。

坐啸看潮起,行春送雁归。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钱起,(?-780?),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
龙节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汇




龙节,读音lóng jié,汉语词语,意思为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龙节

  • 拼音

    lóng jié


  • 解释

    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

  • 出自

    《周礼·地官·掌节》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1.龙形符节。

2.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节。

3.竹节。亦借指竹。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

唐·王维 《平戎辞》:"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宋·苏轼 《表忠砚碑》:"金券玉册,虎符龙节。"

明·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倬彼李公 ,实莅东浙 。虎符煌煌,侑以龙节。导宣皇灵,德柔威刷。"

清·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代祀南海》诗:"先生储端乍迁秩,诞持龙节临百蛮。"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吴维鹗 《题盆中飞白竹》诗:"细细分龙节,轻轻洗玉肌,生来凤尾贵,不怕雀头痴。"



金节
[ jīn jié ]

基本解释

1. 诸侯使臣的符节。

2. 古代殿庭的仪仗。



辞书解释❶诸侯使臣的符节。《周礼·秋官·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 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 展开


人节
[ rén jié ]

基本解释

古代使臣所执的人形符节,用以表示身份的一种信物。


谢玄晖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州市北十里。南朝宋谢灵运有《敬亭山》诗,题下注引《宣城郡图经》曰:“敬亭山,宣城县北十里。”《元和志》卷28宣城县:敬亭山在“州北十二里,即谢朓赋诗之所”。《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敬亭山“山有 ......    (本文共 134 字 )     [url=][阅读本文][/url]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谢玄晖》,是宋代诗人徐钧所作诗词。徐钧,秉国兰溪人,约宋度宗咸淳末前后在世。今本史咏集二卷,仅存三分之一,于唐而止,《四库未收书目》传于世。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谢玄晖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体裁

    徐钧

  • 作品出处

    《四库未收书目》







诗词正文

归舟云树句能工,吟到澄江迥不同。

非是笔端多变态,如何人道有唐风。


谢玄晖指谁?xcjad2021.11.05浏览49次生活[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芝士回答来自: 芝士回答2021.11.0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谢朓是南朝知名诗人,与诗人谢灵运同族,人称“小谢”。作为“竟陵八友”之一,谢朓也是一位文坛知名的大家。李白与谢朓之间没有亲缘关系,只是由于谢朓创作的“永明体”影响了唐代诗词的发展,因此李白比较崇拜谢朓,在流传下来的名句中曾经几次提到“小谢”的名号。 李白的诗作中多次提到谢朓,比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对谢朓素来多加赞赏。李白对谢朓长久的推崇之情,究其根本,在于谢朓的诗词风格以及他创作的“永明体”。“永明体”的特征就是通过描写山水景色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抱负与感情,诗词风格对唐代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早期的诗词作品中也有“永明体”的影子。 李白对于谢朓的崇拜也在一定程

谢朓 - 对谢朓称谓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文化人物




谢朓 ,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南齐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十年(492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基本信息
  • 本名

    谢朓

  • 别名

    谢宣城、谢吏部、小谢

  • 玄晖

  • 高斋

  • 所处时代

    南北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折叠早年经历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谢氏一族,世代高门甲族,故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谢朓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又是"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的文人集团)之一。

永明元年(483年),为随王东中郎将萧子隆府掾吏。在永明前、中期,他担任的多为闲职,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

永明九年(491年),为卫军将军王俭东阁祭酒、太子舍人。

永明十年(492年),为随王镇西将军萧子隆府功曹,转随王府文学,兼尚书殿中郎,又掌中书诏诰。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


折叠入朝升迁

萧子隆素来对谢朓的才能十分爱赏,谢朓也得到了优厚的礼遇,往往在一起谈诗作对,不分昼夜。不意这遭到操有实权的长史王秀之的忌恨。王秀之密奏齐武帝。此时齐武帝萧赜正病重,降敕将谢朓召还京师。

永明十一年(493年),谢朓为新安王萧昭文府中军记室。当年齐武帝萧赜病逝。因为太子早亡,所以萧赜在遗诏中,将政权托付给堂弟萧鸾及次子竟陵王萧子良。然而萧鸾为了篡夺皇帝的宝座,酝酿政变的阴谋。萧鸾一方面扫清篡帝的障碍,另一方面为了借用谢氏家族的声威,加强自己的势力,启用了文名卓著的谢朓。

永明十一年(493年)冬,萧赜的长孙萧昭业即位。由于介入了萧子良和萧昭业叔侄之间的矛盾,"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被诛,不久萧子良也忧惧而死。这无疑为萧鸾篡位提供了机会。

隆昌元年(494年)秋,萧鸾废去萧昭业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萧昭文为帝,进一步独揽了军政大权。接着萧鸾又假手萧昭文,诛杀尽齐武帝的诸王子,最后又废杀了萧昭文,自己当上了皇帝。谢朓亲眼目击了一系列的事态变化,并被升迁为萧鸾的骠骑将军谘议官、领记室、掌霸府文笔、转中书郎,除秘书丞(未拜)的显要职位。


折叠仕隐宣城

建武二年(495年)夏日,谢朓出任宣城(今属安徽)太守,复选中书郎,实现了他"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他既舍不得放弃衮衮公服,又想远离血的现实,只得追求一种"仕隐"的境界。在宣城任上,谢朓将他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数量和艺术的高峰。因又被后人称为"谢宣城"。

建武四年(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庶长子晋安王萧宝义的镇北将军府谘议、兼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这时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军队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当时谢朓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由于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萧鸾对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监视。王敬则怖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他的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怕自己被卷入,扣住来人,径自告发。

王敬则被族灭后,永泰元年(498年),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


折叠被诬下狱

齐明帝死后,东昏侯萧宝卷即位。东昏侯奢侈无道,其时国家混乱,官场腐败。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江祏等人协助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欲废东昏侯。始安王派遣心腹刘沨见谢朓,鼓动他一齐起事。但谢朓认为自己受恩于明帝,东昏侯虽然无道但毕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应,并且将江祏等人的私谋告诉了别人。江祏等人恨之入骨,再加上以前谢朓因为人高傲,曾经讽刺过江祏、刘沨等,因此他们便寻机加害于他。

永元元年(499年),江祏等人联合始安王诬告谢朓欲谋反。东昏侯便将谢朓再次打入大狱。不久谢朓就死在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折叠诗歌

成就

谢朓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创作。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和发展,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

谢朓在"竟陵八友"中诗名最著。他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这类咏物诗虽略有寄托,但主要是求其形似。还有不少是模拟汉魏晋宋的乐府民歌。这部分作品虽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但表现闺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自从随府赴荆州以后,谢朓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诗歌,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谢朓和谢灵运合称"二谢"。与谢灵运相比,谢朓山水诗多抒发真挚的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已被消除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他部分诗歌摹仿谢灵运,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铺排罗列景物。谢朓亦常描写自轩窗或案头所见的景物,所写山水风景多与都邑建筑物相连,诗中风景出现具画意的平远构图,颇具远近层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门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远山平陆,以"上""际""中"等词彰显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又能巧用动词"带"字,如"巉岩带远天""清川带长陌",突出了巉岩与清川仿佛由笔墨挥洒而生的动态,因此获得"诗中有画"的评价。

谢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贯彻了这一审美观点。其诗语调摇曳从容,常用叠字,纡缓婉转。要达到"圆美流转",声律是一个重要因素。他较早地运用了《四声谱》的成果,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谢朓作诗善于熔裁,时出警句,善于摄取自然景色中最动人的瞬间,以清俊的诗句,率直地道破自然之美。他为人称道的诗句有"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游东田》)等,这些警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他的五言诗如《游东田》中的"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治宅》中的"辟馆临秋风,敞窗望寒旭。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绿"等等,可以说是诗苑的上品。沈约十分服膺谢朓的五言诗。谢朓的五言新诗,是"永明体"的旗帜,而谢朓则是南齐诗人的冠冕。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向被人们论为独步之作。

谢朓的诗歌除了"语皆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依然清新自然外,还将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织入诗篇。钟嵘在《诗品》中说,谢朓的诗歌"至为后进士子所嗟慕",想见其在当时曾风靡诗坛,对文风有推动的作用。

谢朓的短诗也很出色,耐人咀嚼,富于民歌风味。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又如《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还有《同王主簿有所思》《铜雀悲》《金谷聚》等篇,都是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的佳作,收到了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类小诗,对后来的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地位

谢朓在世时已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谢朓是南齐一代山水诗的代表,开拓了自轩窗中观赏山水的新空间,词汇与技巧为其后的何逊阴铿等诗人所借鉴,不少诗评家认为谢朓诗已具有唐诗风格。谢朓在宣城时,与友人合作联句,每人作4句,续成一首长诗。联句源出晋朝,谢朓的作品使联句更普及。

唐代诗人李白最敬仰和赞赏谢朓,作品亦受其影响,现存直接提到谢朓的诗有12首,如《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李白对谢朓特别怀念,有认同感和强烈共鸣,在《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中抒发对谢朓的思慕之情,其闺怨诗《玉阶怨》,即模仿谢朓的同题诗歌。此外谢朓的诗歌,对盛唐诗人王维杜甫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谢朓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谢朓在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


折叠散文

谢朓的辞赋散文,成就不如诗歌,但也有值得称道的。现存的几篇赋,如《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杜若赋》等,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赋体自魏晋以后,题材有所扩大,篇幅有所缩小,不事铺张,注重抒情;到了齐梁,由于声律的运用,便逐渐向骈赋过渡。谢朓写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小赋,正体现了向骈赋过渡的特点。

谢朓还写了一些诸如表章启一类散文,如《文选》所录《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一文,"不悟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渤澥方春,旅翮先谢。清切藩房,寂寥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归艎于春渚;朱邸方开,效蓬心于秋实",情见乎辞,文情并茂。再如《齐海陵王墓志铭》"风摇草色,月照松光。春秋非我,晓夜何长",也很富于诗情画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南朝萧衍:"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本事诗》)

南朝沈约:"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伤谢朓》)

唐代李延寿:"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南史·谢朓传》)

唐代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送储邕之武昌》)

唐代杜甫:"谢朓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

唐代刘长卿:"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唐代李商隐:"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谢朓真堪忆,多才不忌前。"(《怀求古翁》)

宋代唐庚:"诗至玄晖,渐有唐风。"(《语录》)

宋代赵师秀:"辅嗣易行非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秋夜偶成》)

宋代严羽:"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

明代胡应麟:"玄晖为唐调之始,唐人多法宣城"。(《诗薮》)

清代吴淇:"齐之诗以谢朓称首,其诗极清丽新警,字字得之苦吟。较之梁,惟江淹仿佛近之,而沈约、任昉辈皆不逮,遂以开唐人一代之先。"(《六朝选诗定论》)

清代王士祯:"齐有元晖,独步一代。"(《五言诗凡例》)"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渔洋精华录》卷二《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三)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td]

关系

姓名

备注

高祖

谢据

东晋宰相谢安之兄

祖父

吴兴太守,为南朝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

祖母

范氏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之姐

父亲

官至散骑侍郎

母亲

南朝宋文帝第五女

儿子

谢谟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隋书·经籍志》有《谢朓集》十二卷,《谢朓逸集》一卷,均已佚。明人收集遗佚,重为编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现存诗二百多首。

体裁

题名

离夜

落日怅望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咏风

后斋回望诗

同谢谘议咏铜爵台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咏竹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

咏邯郸故才人嫁厮养卒妇

咏蒲

秋夜讲解

休沐重还丹阳道中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芳树

答王世子

永明乐十首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临高台

闲坐

答张齐兴

世祖武皇帝

同咏坐上所见一物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勑为皇太子作诗九首

春思

望三湖

游山

出下馆

同咏乐器

齐雩祭歌八首

治宅

杂咏三首

同咏坐上玩器

和纪参军服散得益诗

青帝

还涂临渚

赛敬亭山庙喜雨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赤帝

咏蔷薇

直中书省

隋王鼓吹曲十首

黄帝

咏兔丝

落日同何仪曹煦

白帝

咏鸂鶒

至寻阳诗

夜听妓诗二首

黑帝

高斋誢事

祀敬亭山春雨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

迎神

王孙游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十首

送神

同羇夜集

始之宣城郡诗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九首

高松赋

七夕赋

临楚江赋

拟宋玉风赋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

思归赋

杜若赋

野鹜赋

游后园赋

齐海陵王墓志铭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索引

《南齐书·列传第二十八》

《南史·列传第九》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谢公宅

谢公宅位于安徽省当涂县青山,为谢朓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

谢朓楼

谢朓楼,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谢朓担任宣城太守时修建,时称"高斋"。唐代为纪念谢朓,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望楼,或作北楼,人称谢朓楼、谢公楼。因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而知名。明嘉靖方逢时重修。清康熙年间许廷式复重修,光绪年间鲁一员再次重修。1997年又重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guoxue.baike.so.com/query ... 3221c&type=poem

敬亭山
- 360国学
《敬亭山》明·程敏政
青山一万仞,我爱敬亭名。胜槩一千里,分疆及数城。不夸游目骋,转觉道心生。李白题诗在,风流续未成。
收起
《敬亭山》元·黄溍
昔窥敬亭作,今陟裴公寺。徵素非始游,赏胜资深诣。翛翛缘水木,宛宛交蹊术。绿缛涧草丰,幽飗松飙驶。微钟响沓嶂,高阁浮花气。聿薰栴檀妙,岂爱岑壑媚。凭生实内惕,即事多冥契。息阴眷枌槚,搴芳怀芝桂。海岳期屡迁,石林路深閟。经营乖道要,迫窄馀物累。稽首调御尊,尚饮无生惠。
收起
《敬亭山》元·贡奎
名山镇宣郡,古祠崇敬亭。杰构靓深岩,飞廊引重扃。陟彼百仞高,始觉万类形。楼殿势益弘,兵卫森幽灵。增秩睹隆典,纶音播明廷。丰穰走祈报,烟燎浮芳馨。竹树蔽险壑,虚阑俯南坰。麻姑湖上碧,华阳天际青。神飙飒然起,新凉濯微醒。疏雨映白石,垂虹截苍冥。永言李谢游,岂惜岁月零。悠悠孤云去,渺渺从双軿。招之殊未来,庄思展函经。
收起
《敬亭山》明·钟芳
何地堪登眺,昭亭合暮讴。天空驰远思,川逝涤新愁。客拜梅公冢,诗传谢氏楼。此中如传舍,未必苦相留。
收起
《敬亭山》明·佚名
宣城城北际,雄峙敬亭山。鸟度空濛外,云飞紫翠间。古祠临洞壑,幽磴入松关。李谢当年趣,悠悠不可攀。
收起
来自360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1: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亭山
钟芳钟芳〔明代〕

何地堪登眺,昭亭合暮讴。天空驰远思,川逝涤新愁。

客拜梅公冢,诗传谢氏楼。此中如传舍,未必苦相留。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 ?—1544)明广东崖州人,改籍琼山,字仲实。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5eed072bccf8.aspx
钟芳
钟芳
( ?—1544)明广东崖州人,改籍琼山,字仲实。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618篇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敬亭山诗
谢朓谢朓〔南北朝〕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敬亭山绵亘延伸百余里,凌霄摩空与天上云等齐。
隐逸之人身心于此寄托,神仙灵怪都安居与幽栖。
腾云冠峰翼岭遮蔽白日,山势陡峻连带弯弯水溪。
交藤荒芜缘木缠绕衍蔓,树枝糁垂蜷曲耸而复低。
失群孤鹤无伴清早哀鸣,饥饿鼯鼠夜出求食悲啼。
飘散不定乌云卷舒漫漫,山间气候多变霖雨凄凄。
此行虽仕宦在身佩印绶,连带寻访奇山异景幽蹊。
探求仙境源头未达终极,归路渺茫东西南北迷离。
要想追求更奇妙的境界,从此攀援而上登上天梯。
皇恩已尽对我不复存在,追游仙界于情于理无亏。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朝齐建武二年(公元495年),作者谢脁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这首诗就是作者于宣城太守任上游敬亭山时所作。


赏析

  这首诗的前十二句描绘了敬亭山的原始风貌,后八句抒发了诗人游山跻境之情。此诗景情分咏,是康乐(谢灵运)笔法。写景部分,移步换形;写情部分,突出主体。

  开始二句远眺敬亭山,总览其貌。这两句,一句极写山势远大,纵横天下,连绵无际;二句极状山势高峻,崔嵬嵯峨,耸入云天。一个大笔勾勒,敬亭山的雄伟姿势一下子扑入了眼帘。这是实写,写眼中实景。接二句则采用虚笔,写心中之想。诗人驰骋想象,思绪乘着高山云海而飘飖腾飞,直到九霄云外。他想到,一定是神人“隐沦”托居于此,所以形形色色的“灵异”,也一并幽栖此山。难怪,敬亭山有如此高大,如此雄伟,原来是神人们在这里显现灵光。如此写来,一实

展开阅读全文 ∨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b728df127bcb.aspx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260篇诗文 ► 142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猜您喜欢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日暮涂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宴安。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水木交运,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阶庭空谷,门巷蒲轮。移谈讲树,就简书筠。降生世德,载诞贞臣。文词高于甲观,楷模盛于漳滨。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既奸回之奰逆,终不悦于仁人。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方塘水白,钓渚池圆。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  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冠盖,门成邹鲁。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岂知山岳闇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地平鱼齿,城危兽角;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既而鲂鱼赪尾,四郊多垒。殿狎江鸥,宫鸣野雉。湛卢去国,艅艎失水。见被发于伊川,知百年而为戎矣。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值天下之无为,尚有欲于羁縻。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见胡柯于大夏,识鸟卵于条枝。豺牙密厉,虺毒潜吹。轻九鼎而欲问,闻三川而遂窥。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既官政而离逷,遂师言而泄漏。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出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北阙龙吟,东陵麟斗。  尔乃桀黠构扇,冯陵畿甸。拥狼望于黄图,填卢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两观当戟,千门受箭;白虹贯日,苍鹰击殿;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将军死绥,路绝长围。烽随星落,书逐鸢飞。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失群班马,迷轮乱辙。猛士婴城,谋臣卷舌。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护军慷慨,忠能死节,三世为将,终于此灭。济阳忠壮,身参末将,兄弟三人,义声俱唱。主辱臣死,名存身丧。敌人归元,三军凄怆。尚书多算,守备是长。云梯可拒,地道能防。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师之卧墙。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实总元戎,身先士卒。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功业夭枉,身名埋没。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沾渍锋镝,脂膏原野。兵弱虏强,城孤气寡。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长洲麋鹿。溃溃沸腾,茫茫墋黩。天地离阻,神人惨酷。晋郑靡依,鲁卫不睦。竞动天关,争回地轴。探雀鷇而未饱,待熊蹯而讵熟?乃有车侧郭门,筋悬庙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尔乃假刻玺于关塞,称使者之酬对。逢鄂坂之讥嫌,值耏门之征税。乘白马而不前,策青骡而转碍。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沉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雷池栅浦,鹊陵焚戍。旅舍无烟,巢禽无树。谓荆衡之杞梓,庶江汉之可恃。淮海维扬,三千馀里。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渡水。届于七泽,滨于十死。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本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  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遗训,受成书之顾托。昔三世而无惭,今七叶而始落。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入欹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  于是西楚霸王,剑及繁阳。鏖兵金匮,校战玉堂。苍鹰赤雀,铁舳牙樯。沉白马而誓众,负黄龙而渡江,海潮迎舰,江萍送王。戎军屯于石城,戈船掩于淮泗。诸侯则郑伯前驱,盟主则荀罃暮至。剖巢熏穴,奔魑走魅。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燃腹为灯,饮头为器。直虹贯垒,长星属地。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马于凤皇楼柱。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聚。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寅亮;声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更不遇于浮丘,遂无言于师旷。以爱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谁望?非无北阙之兵,犹有云台之仗。  司徒之表里经纶,狐偃之惟王实勤。横琱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平吴之功,壮于杜元凯;王室是赖,深于温太真。始则地名全节,终则山称枉人。南阳校书,去之已远;上蔡逐猎,知之何晚?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凛然。水神遭箭,山灵见鞭。是以蛰熊伤马,浮蛟没船。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凶靖乱,大雪冤耻,去代邸而承基,迁唐郊而纂祀。反旧章于司隶,归馀风于正始。沈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既而齐交北绝,秦患西起。况背关而怀楚,异端委而开吴。驱绿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营军梁溠,蒐乘巴渝。问诸淫昏之鬼,求诸厌劾之符。荆门遭廪延之戮,夏口滥逵泉之诛。蔑因亲以致爱,忍和乐于弯弧。既无谋于肉食,非所望于论都。未深思于五难,先自擅于三端。登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而形残。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地惟黑子,城犹弹丸。其怨则黩,其盟则寒。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陨。赤鸟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轸。亡吴之岁既穷,入郢之年斯尽。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俴秦车于畅毂,沓汉鼓于雷门。下陈仓而连弩,渡临晋而横船。虽复楚有七泽,人称三户;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下江余城,长林故营。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河无冰而马渡,关未晓而鸡鸣。忠臣解骨,君子吞声。章华望祭之所,云梦伪游之地。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硎穽折拉,鹰鹯批㩌。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时瓦解冰泮,风飞雹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栩阳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别有飘飖武威,羁旅金微。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  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伯兮叔兮,同见戮于犹子。荆山鹊飞而玉碎,隋岸蛇生而珠死。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梁故丰徙,楚实秦亡。不有所废,其何以昌?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输我神器,居为让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用无赖之子弟,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预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并序》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21de756507bd.aspx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哀江南赋并序

庾信庾信〔南北朝〕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日暮涂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宴安。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水木交运,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阶庭空谷,门巷蒲轮。移谈讲树,就简书筠。降生世德,载诞贞臣。文词高于甲观,楷模盛于漳滨。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既奸回之奰逆,终不悦于仁人。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方塘水白,钓渚池圆。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

  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冠盖,门成邹鲁。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岂知山岳闇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地平鱼齿,城危兽角;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既而鲂鱼赪尾,四郊多垒。殿狎江鸥,宫鸣野雉。湛卢去国,艅艎失水。见被发于伊川,知百年而为戎矣。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值天下之无为,尚有欲于羁縻。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见胡柯于大夏,识鸟卵于条枝。豺牙密厉,虺毒潜吹。轻九鼎而欲问,闻三川而遂窥。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既官政而离逷,遂师言而泄漏。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出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北阙龙吟,东陵麟斗。

  尔乃桀黠构扇,冯陵畿甸。拥狼望于黄图,填卢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两观当戟,千门受箭;白虹贯日,苍鹰击殿;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将军死绥,路绝长围。烽随星落,书逐鸢飞。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失群班马,迷轮乱辙。猛士婴城,谋臣卷舌。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护军慷慨,忠能死节,三世为将,终于此灭。济阳忠壮,身参末将,兄弟三人,义声俱唱。主辱臣死,名存身丧。敌人归元,三军凄怆。尚书多算,守备是长。云梯可拒,地道能防。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师之卧墙。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实总元戎,身先士卒。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功业夭枉,身名埋没。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沾渍锋镝,脂膏原野。兵弱虏强,城孤气寡。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长洲麋鹿。溃溃沸腾,茫茫墋黩。天地离阻,神人惨酷。晋郑靡依,鲁卫不睦。竞动天关,争回地轴。探雀鷇而未饱,待熊蹯而讵熟?乃有车侧郭门,筋悬庙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尔乃假刻玺于关塞,称使者之酬对。逢鄂坂之讥嫌,值耏门之征税。乘白马而不前,策青骡而转碍。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沉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雷池栅浦,鹊陵焚戍。旅舍无烟,巢禽无树。谓荆衡之杞梓,庶江汉之可恃。淮海维扬,三千馀里。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渡水。届于七泽,滨于十死。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本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

  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遗训,受成书之顾托。昔三世而无惭,今七叶而始落。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入欹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

  于是西楚霸王,剑及繁阳。鏖兵金匮,校战玉堂。苍鹰赤雀,铁舳牙樯。沉白马而誓众,负黄龙而渡江,海潮迎舰,江萍送王。戎军屯于石城,戈船掩于淮泗。诸侯则郑伯前驱,盟主则荀罃暮至。剖巢熏穴,奔魑走魅。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燃腹为灯,饮头为器。直虹贯垒,长星属地。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马于凤皇楼柱。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聚。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寅亮;声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更不遇于浮丘,遂无言于师旷。以爱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谁望?非无北阙之兵,犹有云台之仗。

  司徒之表里经纶,狐偃之惟王实勤。横琱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平吴之功,壮于杜元凯;王室是赖,深于温太真。始则地名全节,终则山称枉人。南阳校书,去之已远;上蔡逐猎,知之何晚?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凛然。水神遭箭,山灵见鞭。是以蛰熊伤马,浮蛟没船。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凶靖乱,大雪冤耻,去代邸而承基,迁唐郊而纂祀。反旧章于司隶,归馀风于正始。沈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既而齐交北绝,秦患西起。况背关而怀楚,异端委而开吴。驱绿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营军梁溠,蒐乘巴渝。问诸淫昏之鬼,求诸厌劾之符。荆门遭廪延之戮,夏口滥逵泉之诛。蔑因亲以致爱,忍和乐于弯弧。既无谋于肉食,非所望于论都。未深思于五难,先自擅于三端。登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而形残。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地惟黑子,城犹弹丸。其怨则黩,其盟则寒。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陨。赤鸟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轸。亡吴之岁既穷,入郢之年斯尽。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俴秦车于畅毂,沓汉鼓于雷门。下陈仓而连弩,渡临晋而横船。虽复楚有七泽,人称三户;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下江余城,长林故营。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河无冰而马渡,关未晓而鸡鸣。忠臣解骨,君子吞声。章华望祭之所,云梦伪游之地。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硎穽折拉,鹰鹯批㩌。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时瓦解冰泮,风飞雹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栩阳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别有飘飖武威,羁旅金微。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

  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伯兮叔兮,同见戮于犹子。荆山鹊飞而玉碎,隋岸蛇生而珠死。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梁故丰徙,楚实秦亡。不有所废,其何以昌?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输我神器,居为让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用无赖之子弟,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预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2: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昭亭山
[ 宋 ] 苏为
原文
昭亭载严祠,休祐穰穰布。

森罗绝涧松,盘屈中阿路。

凝眸盼平野,彷佛披寒雾。

水远露微阳,山明照红树。

数尺渔艇归,几点秋鸿度。

唯思圜室静,更祷馀糧富。

天末望白云,帝乡深所慕。
原创 历代帝王与敬亭山 2021-01-23 19:05

陆在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163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略知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宣城敬亭山。敬亭山,初始名曰昭亭山。光绪《宣城县志》载:城北十里敬亭山,旧曰昭亭,又曰查山,横亘于此若屏障然,高数百丈,周广百倍之,东临宛、句,南府城闉,万壑千岩,近郊胜境也。民国《安徽第九区风土志略》载:敬亭山距城约八华里,雄伟深秀,崛起地面数百丈,遍山植苍松翠竹,岗峦起伏不断,周广十余里。
笔者爬梳史实发现,历史上敬亭山与皇帝的渊源极其深厚,曾先后为避二位皇帝和二位皇帝生父名讳更名;六位皇帝对民间供奉的敬亭山神进行诏封;一位皇帝诏封敬亭山为“南国神山”;一位皇帝赐御书藏于敬亭山中的寺庙;敬亭山上的两位大和尚曾先后受两位皇帝召见,并赐其金襕袈裟;一位皇帝登基前曾亲自至敬亭山拜见隐居的大和尚,登基后又在京都专门为其赐建庙宇。单从这一点来看,不仅声名远扬的黄山、九华山无法比拟,而且在我国山川史上也实属罕见。
因避皇帝及皇帝生父名讳前后四次更名的敬亭山,汉代及汉代以前山名曰昭亭山。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晋武帝司马炎灭东吴,敬亭山归属西晋疆域。为避皇帝司炎生父、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更名敬亭山。唐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李湛登基,为避敬宗皇帝名讳,复名昭亭山。洪武《宁国府志》云,“唐以避讳敬宗,曰昭亭山”。文德元年(888年),唐朝第十九位皇帝(不含武则天及唐殇帝)昭宗李晔即皇帝位,为同时避敬宗和昭宗两位皇帝名讳更名查山。乾隆《宁国府志》云:敬亭山,一名查山。《查山》史书记载极少,明代梅振祚留有《查山六首》诗歌。
杨吴、南唐时,查山复名敬亭山。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敬亭山纳入大宋版图,为避皇帝赵匡胤生父赵敬名讳(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追尊其父赵敬简恭皇帝,庙号翼祖),复名昭亭山。[清]嘉庆《宁国府志•舆地志》援引《江南通志》载,敬亭,一名昭亭,在府北十里敬亭山。在敬亭山麓,今废,古坊存。按:旧府志皆作昭亭,不知此亭因敬亭山得名,其名昭亭,盖亦宋时避讳而改耳。元灭南宋,昭亭山再次复名敬亭山。史籍多称昭亭山,今人称之敬亭山。明清时期,敬亭山最为鼎盛,据不完全统计,山上有历朝历代建筑的名胜古迹近百处。
六位皇帝诏封民间祭拜的敬亭山(昭亭山)山神,民间供奉其庙宇,始曰昭亭山神庙,位于敬亭山东麓,濒临古庙埠码头,后因皇帝的昭封先后更名曰敬亭山神庙、敏应庙、广惠王殿、广惠王庙等。据坊间百姓口口相传,敬亭山神庙最鼎盛时有九十九间半庙宇,广教寺九百九十间半庙宇,是仿此扩建。东汉桓帝元嘉年间(151年~153年),人们在敬亭山登山入口处建昭亭祠(注:唐及唐以前,人们上敬亭山多从城北水阳江西岸古庙埠码头处上岸登山。李白独坐楼原址即在敬亭山神庙后,不在今址)。
[明]万历《宁国府志》载,敏应庙,在敬亭山,祀广惠王之神,岁用八月朔日。[宋]高承《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部》载:“(南朝)宋元嘉二年(425),钱塘神梓华居东境,友人双霞识之,神(梓华)携往庙(注:昭亭祠)中,具酒食宴别后,为县令盛疑之,所焚,来托此(昭亭)山,百姓恭祀,号昭亭山神庙。”《大清一统志》引《永初记》曰:“宛陵北有昭亭山,山有神祠,神称梓府君。”《全唐文》收录的《敬亭庙祭文》载,“(梓华府君之神)斯邦之人,虔奉灵威,有危必祷,有疾必祈。嘉报昭应,响答影随。”唐大顺元年(890年),淮南节度使孙儒率50万大军接连攻占杨吴开国奠基人、太祖武皇帝、宁国军节度使杨行密的领地常州、润州,次年攻占和州、滁州,杨行密连战皆败。景福元年(892年),孙儒大军在焚掠苏州、常州之后,再次围攻宣州,时间长达四个多月。“观察杨行密祷于(昭亭山)神,风雷阴助”,连破孙儒营寨50多处,枭其首级传至京师,“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成为唐王朝南方势力最大的军阀。战后,杨行密感激昭亭神的庇佑,上书昭宗李晔请求诏封(梓华神)昭威侯。万历《宁国府志》卷十《明禋志》载,景福初,淮南贼孙儒犯宣境,观察杨行密祷于神,风雷阴助,请敕封“昭威侯”。
《齐王重修敬亭昭威侯庙记》载,南唐昇元三年(939年),大元帅、齐王李璟对破败梓华神庙“更彩绘威容,装换帏帐,添列鞍马,漆刷门窗”,至昇元四年六月落成。是年八月,李璟被立为皇太子。昇元七年(943),李璟即皇帝位,史称南唐中主,改元保大。中主李璟为感谢梓华神保佑,进封山神梓华为昭威王。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宣州知府裴章上奏真宗皇帝赵恒敕改封山神梓华为广惠王。《文献通考•郊社考》载:“广惠王庙,宣州昭亭山神也。唐景福中,封昭威侯。伪唐保大中,加为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宋徽宗赵佶赐庙额“敏应”。
元至治二年(1322年),元英宗诏封山神梓华为忠烈显正福佑广惠王。《重建广王殿碑志》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朱元璋曾驻跸梓华神庙,驰援“常胜将军”常遇春攻占宁国府(《明史•列传第二十》)。宁国府之战,朱元璋得军士十余万,战马二千匹和开国功臣朱亮祖,谋士敬亭山大和尚金碧峰,实力大增。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视宣城(含明代广德州和宁国府地境)为“兴王之地”,诏封敬亭山神庙供奉的梓华为敬亭山之神,列祀南京十王庙(万历《宁国府志》)。洪武元年(1368年),宁国府知府黄荣祖对敬亭山神庙进行修复,六年(1374年)知府胡乾祐重建。光绪《宣城县志》载,“(敬亭山神庙)后圮。洎宣德中徐善渊延江西龙虎山法士颜福渊,捐赀募众大加修拓。正统中,知府袁旭请礼部尚书胡荣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次扩建,经历代扩修,鼎盛时,正庙三栋,包厢、亭、台、楼、阁近百间,碑坊林立,气势雄伟壮观。民国17年(1927年),宣城庙埠农民革命暴动焚庙大半,所余毁于日军侵华战火。民国37年(1948年),重建正庙三间祀广惠王。1973年,兴建皖赣铁路时,折除庙基被铁路占用,移址重建。
清代宁国知府佟赋伟《二楼志略•重修敏应庙碑记》载:敬亭山敏应庙,自六朝迄今千三百余年矣。按郡志:南宋元嘉时魏长史自江右载豆来宣城,忽有梓木并舟而行,夜梦神告曰:“我钱唐梓府君也,欲托祠于昭亭山。”既至,魏度地可为神居,但无所得财,复梦神曰:“民间方病,目舟中豆可疗。”试之,辄效。于是,人争易豆,数倍其值,而庙以是得成。南齐谢朓领宣城,屡赛敬亭山庙有喜雨诸诗。唐大顺时观察杨行密请封昭威侯。南唐保太中,时封昭威王。宋景德时改封广惠王。政和时赐敏应观额。元赠忠烈愿正福佑广惠王。明洪武辛亥诏封敬亭山之神,其庙祀由始兴。历代封号存加本末如此。(又)敬亭祈雨在今敏应庙,古祭法所谓山林溪谷之神能兴云雨。(南朝)宋元嘉中有梓府君食此土,以福此民,而明初封以为敬亭山之神。
宋太宗赐藏御书的山中寺庙——广教寺,光绪《宣城县志》载,(位于)敬亭山南麓,(始为)新兴寺,(唐)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灭佛教时被)毁。(敬亭)山之西北初有伟、昭二禅师庵,后有浩禅师作草堂于道场西北,其旁有藻律师居之。至唐大中二年(848年),(宣州)刺史裴休合三院为是寺,(唐武宗会昌三年状元)卢肇为之记。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嘉庆《宁国府志》引乾隆《宁国府志》载,宋太宗赐御书百二十卷,僧惟真建阁贮藏,郝允李建观音殿,并梅尧臣记。
元代初,皇帝召见并赐金襕袈裟的敬亭山广教寺住持大和尚荣枯崖。光绪《宣城县志》(卷之二十八)《仙释》载,荣枯崖,泾邑田中里梅氏子。住持宁国路广教寺。赴帝召,赐金襕袈裟。临终别旧友,坐化。(卷之十)《祠祀寺观附》载,元初设御讲僧曰讲主,坐下数百人。别有柏二株,住持僧有禅行异者,即开花数色。
元顺帝召见、洪武帝亲自拜见的大和尚金碧峰,本名石宝,号碧峰,6岁时出家为僧,修炼多年,深谙佛法,并擅长阴阳术数,人称“文殊化身”。明史、地方志书及相关史籍多有记载。《补续高僧传》载,至正八年(1348年)冬,元顺帝遣使者曾召(金碧峰)至燕都,慰劳甚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燕,相传能前知,号为三百岁,人敬之如神。师往与叩击,空瞪视不答,及出,空叹曰:“此真有道者也。”夕大雪,有红光自师室中起,上接霄汉。帝惊叹,赐以金纹伽黎衣,遣归。明年复召见,命建坛祈雨,辄应。赐寂照圆明之吏,诏主海印禅寺,师力辞。名香法衣之赐,殆无虚日。自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将,无不以为依皈。已而,恳求还山。金碧峰云游天下,(也许是追寻元初皇帝召见的广教寺御讲僧金碧峰)至宣城敬亭山,因广教寺毁损,不得已栖居碧峰北坡下岩洞,今人称之为神仙洞。万历《宁国府志》卷十九《外教列传》载:国朝金碧峰,不知何许僧,有道行,习天文家言,栖敬亭山西北石岩。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吴国公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府。罗懋登《西洋记》载:时太祖渡江,偶一元臣迎谓曰:“今欲霸,我将财货纳赆。”上叱曰:“我本顺天应人行王道,汝敢霸视我耶?”元臣曰:“若笃行王道,可寻宣州胡僧金碧峰,必有所授。”光绪《宣城县志》(卷之二十八)《仙释》载:明•金碧峰,有道行,习天文家言。栖敬亭石岩。太祖至宣州,幸其地,趺坐不起,露刃临之曰:“汝知有杀人将军乎?”应曰:“汝知有不惧死和尚乎?”上异而谢之,问以所向。决胜如其言,后召入京。
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诏金碧峰到京城南京,建碧峰寺供其居住。《金陵杂咏》载:晋瑞相院,唐改翠灵,宋改妙果,元改铁索。明洪武敕建居金碧峰,故名。《南京市雨花台区老地名标志碑》载:碧峰寺,位于今南京中华门外能仁里,明洪武年间,为异僧金碧峰敕建,因名碧峰寺。永乐年间郑和曾为碧峰寺定制十八尊雕妆罗汉像。(1946年毁寺建校,原址建有碧峰寺小学),现遗址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西校区。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诏封敬亭山为“南国神山”,史籍没有说明具体原因。笔者分析:一是朱元璋感谢敬亭山神的保佑。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朱元璋宁国府之战,此前朱元璋的明军多次被元义兵元帅朱亮祖打败,且被俘虏六千多人,并丢失了原为明军所占据的宁国府首邑宣城。在收复宣城的战斗中,“常胜将军”常遇春被朱亮祖射伤,徐达等大将不敢于朱亮祖对阵,朱元璋只好亲自率兵降服朱亮祖;二是拜见隐居在敬亭山的大和尚金碧峰,向其“问以向道”,获得“果决胜如其言”的良策;三是敬亭山为佛教名山,此前多位对其诏封,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可能对其有另类感情;四是宁国府之战,朱元璋得军士十余万,战马二千匹,相对于与其他农民起义军和元王朝来讲,实力相对薄弱的朱元璋来难能可贵;五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降服的朱亮祖,为其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明史》卷一百三十二《朱亮祖列传》载:朱亮祖勇悍善战,跟随朱元璋夺南昌、攻九江,大战鄱阳湖,下武昌,晋升为广信卫指挥使。元至正二十五年,朱亮祖大破张士诚手下重要将领李伯升,俘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士卒三千、战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数。随后攻打陈友谅、讨伐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弟弟方国英、攻取广东、广西,立下无数战功。朱亮祖班师回朝,太子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犒劳。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诏封朱亮祖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袭的凭证。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昭封敬亭山为“南国神山”。
(作者系宣城市档案馆副馆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制作:童达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4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

注释北邙山:即邙山,王公贵胄多葬于此。黄尘:指岁月时光。

赏析词人触景生感,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元好问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孟津: 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
北邙(máng)山:即邙山,在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公元1222年(金元光元年),元好问时年33岁。他于前一年中进士,虽有志于世,以气节自许,无奈蒙古南侵,边疆日蹙,纪纲大坏,亡征已见。当国者无意恢复,只图苟安。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交织胸中,于是有这首述怀之作。

简析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词人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词人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该词描绘出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美感,谐调而又扣人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87bdc6fea2cb.aspx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4篇诗文 ► 491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06 , Processed in 0.1178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