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0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叶飞·重九
[ 宋 ] 吴文英
原文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译文
看着断断续续的云烟,离愁别绪之情油然而生,更令我情怀关切的,令人伤心的,是那一轮斜阳映射出来的一片残红,渐渐隐没于绛红的霜叶树林里。我提来了半壶秋水,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在秋风秋雨之中,菊花依然旧香气喷溢,散发着阵阵幽香。在这种时候,谁又能策马扬鞭,像空中飞翔的小鸟一样轻飞迅疾,又有谁有心去凭吊凄凉、荒败的古台遗迹?记得我们曾经醉态朦胧,一起踏着歌声,去游览南屏。当时我昏醉沉迷,将身边的小蛮和樊素忘记。如今只有寒蝉呜咽,她的彩扇又在哪里?我的爱妾又去了何地?

如今又是重阳节,虽然应景传杯但是却毫无意绪,任凭尘埃落满素笺,随便让蠹虫蛀坏毛笔,未完成的词章经过许多年也懒得再将它续写上。半轮素月的斜辉洒满东篱。泠泠清清的寒夜,蟋蟀仿佛也在唉声叹气,悄声低语。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只是因为愁绪万千,而任随狂风把帽子吹去,我独自一个人把茱萸细细观看,只能预定明年再登临那山峰的高处。

注释
霜叶飞:周邦彦创调。

荐黄花:插上菊花。荐:插。

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玉勒:马络头。指代马。

迅羽:这里形容骏马如疾飞鸟。

荒台:彭城(徐州)戏马台。项羽阅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阳日曾登此台。

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南屏晚景”为西湖十景之一。

蛮素:指歌舞姬。

旧节: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尘笺蠹(dù)管:信笺积尘,笛管生虫。

断阕:没写完的词。

小蟾:未圆之月。

东篱:用陶渊明重阳待酒东篱事。

残蛩语:指蟋蟀发出的悲啼。

乌纱:《旧唐书·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用晋孟嘉登高落帽故事。

茱萸:古俗,重阳登高戴茱萸花。

翠微:山气青绿色,代指山。

作者介绍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0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叶飞 - 词牌名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霜叶飞是词的一个种格式,也就是词牌名,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霜叶飞·露迷衰草》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此词分两片,前片是以男性为中心,后片以女性为中心,互为明暗,构成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霜叶飞

创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处
《片玉集》

作者
周邦彦

目录
1作品出处
2作用
3用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出处
《片玉集》

折叠编辑本段作用
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牌收录成册。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有了这些词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

折叠编辑本段用例
折叠重九
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断烟离绪。

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

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

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

记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

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

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诠释:

此是梦窗节日忆亡姬之作。"断烟离绪",起四字情景双起,精炼而形象,笼照全篇。"断烟"是景,"离绪"是情。"斜阳红隐霜树"是写重九日间风雨,因风雨,故傍晚还不见斜阳,隐没于霜树之中。凄凉的心情,逢着凄凉的时节,已把满腔情怀初步托出。重阳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词人在风雨中从东篱折来数枝黄花,插在壶中,花的香气还在带雨喷出。但是孤坐对着黄花,不免无聊。而且在此风风雨雨之中谁还会骤马去登上荒台吊古呢?"谁"包括词人自己在内;"吊古",则包括伤逝之痛。这样,又不禁回忆起当年与姬人重九登高相处时的歌舞之乐。当时伊人执扇清歌,扇底歌声与寒蝉共咽(意谓其声悲凉)而我则酒酣倦梦,几乎忘却姬人在旁。上片写双双登高的情景如此。

下片转入今情。如今人已逝矣,事已去矣,对此佳节,还有什么赏心乐事?还有什么心情"传杯"饮酒?但无"传杯"的心情而仍复"传杯"者,无聊之极思也。(参见陈匪石《宋词举》)"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杜甫《咏怀》五百字),饮酒可以忘忧,写词可以抒闷,但心灰意懒之极,自从姬亡之后,连未写完的歌词(断阕)也没有心情再续,何况重写新词呢!天气入夜转晴,月影斜照东篱,寒蛩宵语,似亦向人诉说心事。"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这是从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二句脱化而来。重九日晋人孟嘉落帽的故事,后世传为美谈。杜甫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登高时风吹帽落,露出了满头白发,我就把帽子重新戴上,加以遮掩,并且还会请旁人给我整理一下。这两句诗表现杜甫的洒脱旷达的态度。但是梦窗这两句词意思和杜甫不同。梦窗已经不以风吹帽落、露出满头白发为可羞了;他这两句的意思是,反正人亡身老,无一可欢,一切都随它去吧!这表现了词人极端沉痛的心情。结语"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三句也化用杜诗(同上):"明年此会知谁健,笑把茱萸仔细看。"杜诗之意谓今年重九,强乐自宽,但不知明年此会何如耳。梦窗今年未能登高,但空想明年能有机会。老杜细看茱萸,梦窗虽也看茱萸,着一"谩"字,就自觉无谓。那么明年翠微高处之约,也不过说说而已。杜甫逢佳节而强作欢笑,梦窗则欲强作欢笑而不能,其无聊、沉痛,实更倍于少陵,这也是时代、身世使然。

吴梅《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序》:"吴词潜气内转,上下映带,有天梯石栈之妙。"梦窗词脉络贯通,形象完整。上下映带尚是其形象的表面,潜气内转则是其形象的里面;"天梯石栈",则说的是梦窗词的大起大落,突接突转,也有潜气在内沟通。这一方面,陈匪石《宋词举》分析极细。他说:"'霜树'、'黄花',就'传杯'前所见言之;蟾影、'蛩语',就'传杯'后所遇言之:皆用实写,而各是一境。'斜阳'、'雨'、'蛮素'、'翠微',则均游刃于虚,极虚实相间之妙。'断阕'与前之咽凉蝉,后之'残蛩语','旧节'与前之'记醉蹋'、后之'明年',线索分明,尤见细针密缕。"这些都可以说明梦窗词的"上下映带",脉络贯通。西方文论说"美是杂多和整一的结合",于梦窗词可以得到印证。又如戈载《宋七家词选》说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在这一方面,《宋词举》分析此词说:"即'隐'字,'噀'字、'轻飞'字、'咽'字、'转'字、'冷'字、'缘'字、'从卷'字,亦各有意义。其千锤百炼,是炼意,非仅琢句,非沉晦,亦不质实。"梦窗不但炼字、炼句,而且都能和炼意相结合,这和李商隐诗"藻采组织,而神韵流转,旨趣永长"相同。读梦窗词,不可不注意它的这些艺术特长。(万云骏)

折叠断桥残雨
霜叶飞

断桥残雨。

独自愁,任凭蓑衣湿去。

一夜青丝转华发,不堪离别苦。

恼无情,柳絮乱舞。 凄凉身伫荒园路。

记凝眸相对,眼波媚,颦笑涟漪,忘身何处。

怎忍黄花早坠,拼尽痴狂,娇睫清减几缕。

小楼孤灯染深闺,夜冷虫静语。

梦中醒,伊人难复。

现今谋面似殊途。

传尺素,歌慢词,愿卿明年,侯门朱户。

诗词鉴赏:

此词为重九登高,忆人伤逝之作。上片写重阳凄凉离绪。"断烟"三句以断烟、斜阳、霜树意象组合成重阳节黄昏景象。"半壶"二句写摘菊赏菊,嗅其芳香清冽,似喷发着西风冷雨,显现菊花之冰洁似水,映衬词人之品性。"记醉"三句笔势宕远,始点明词人凄凉之缘故。"醉踏"、"彩扇",便追忆了与二姬登览南屏山踏歌醉舞的欢乐情状,而以"咽寒蝉"点明秋寒时节,亦添染了一种凄凉气氛。"倦梦不知",既有醉梦忘记身边二姬之意,亦暗寓了与二姬的离合恍若一梦的悲怅。下片写重九所见所感。"聊对"五句补叙"斜阳"以外重阳节情况,词人无聊无绪地传杯饮酒,尘埃封闭了信笺,蠹虫蛀蚀了笛管,一首残断的词章,经过一年也懒得将它续完,暗示二姬亡逝,无信可寄,无心吹乐赋诗。"早白发"二句传达出一种人亡身老,无欢无味的落寞与苦楚。末句表旷达宽解之怀,寄兴于明年重九登高,以补今年重九之凄凉,然一"漫"字又流露出难以预期,随意说说之意,"但约"二句仅为无望之望而已,明年景况如何,谁又能料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难容 - 曹雪芹的散曲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世难容》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这支曲子是写妙玉身世遭遇的,妙玉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充满了悲凉的情绪,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世难容

作者
曹雪芹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

文学体裁
散曲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世难容:曲名,其意是说妙玉虽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复比仙:也与神仙一样。程高本"复"作"馥",是芳香的意思。"才华"固可以花为喻,言"馥",但与"仙"不称;今以"仙"作比,则不应用"馥",两句不是对仗。
罕:纳罕,诧异,惊奇。
啖(dàn):吃。腥膻(shān):腥臊难闻的气味。膻:羊臊气。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
"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会惹人嫉恨;要过分洁净,大家都看不惯。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
青灯古殿:指尼姑庵。
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春色阑:春光将尽。喻人青春将过。阑:尽。
风尘肮脏(kǎngzǎng):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āngzā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
遭泥陷:喻妙玉被劫。
王孙公子:指贾宝玉。
折叠白话译文
气质美好像那香兰,才华横溢赛过神仙。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纳罕。你说是肉类很腥膻,看见绫罗绸缎就觉得庸俗可厌;却不晓得:自命清高人们更妒忌,过分纯洁世人都讨嫌。真可叹,古殿海灯旁边的人儿将衰老,辜负了深红高楼美女姿色残!到头来,仍然是污浊肮脏违背了自己心恩;像是没有瘢点的白玉掉进烂泥滩;又何须那些贵族子弟叹息无姻缘?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而《世难容》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第六首曲子,这支曲子是揭露妙玉命运的。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气节"两句是说妙玉的品格象兰花那样高贵美丽又芳香,才华胜过神仙。首句暗示妙玉出身贵族家庭,因家庭破落,父母双亡,自小多病而带发修行的身世。"天生"句是说妙玉一生孤僻,又有酷爱清洁的癖好,世间难容。"你道是"二句,是说妙玉出家吃斋,视吃肉食为肮脏,把穿绮罗当作庸俗。"却不知"两句,是说妙玉品格高尚却遭妒忌,过分洁净被人嫌弃。这两句是对妙玉品格总的评价,有总结上文之意。"可叹这"两句,是说年青女子在尼姑庵虚度青春,贵族女儿的年华消耗尽,算是可悲可叹。"可叹这","辜负了",流露出作者对妙玉带发出家为尼,虚度年华的同情。"到头来"两句,是说妙玉的悲惨结局。妙玉出家为尼,常为风尘间儿女痴情所困扰,有违出家之初衷;最后被强盗劫去。据小说介绍,妙玉出家后,与宝玉仍眉来眼去。一次在给宝玉的请贴中,落款自称"槛外人"。结句是说妙玉这样的品高貌美名门女子,却与王孙公子无缘,为强盗所虏糟蹋。

"世难容"写妙玉的身世、品格、遭遇和结局。她出身于苏州的名门贵族,因家破落,父母双亡,小时多病,带发出家为尼,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中,依附贾府这样的权贵。她自视高贵酷爱清洁,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套杯子也要甩碎。她自视清高,称黛玉为大俗人,但她又自称为"槛外人",与宝玉交往甚密,且眉来眼去。最后落得个"白玉陷泥潭"的结局。这一切表明,以出家为尼,想了却尘环中的痴情和恩怨,成为一个高洁的人,最后却没有成为正果,升天成仙而去。她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着贾府的没落而"白玉陷泥潭",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曹雪芹对妙玉命运的构思与安排,即活于人世间而想不吃人间烟火,有如拨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原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官宦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

这是一曲女性悲剧的哀歌。像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部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纳,必然为这个社会所摧残、所毁灭一样,妙玉是许多不幸女性中的独特的一个。曹雪芹在这支曲子里,对这个少女的身世和难堪的人生结局,寄于诚挚而深切的哀怜;同时,对她的气质、才华的高洁、超逸给予盛誉,从而对宗教、社会、权贵和其他恶势力进行了义愤填膺式的控诉和抗议。

全曲以对妙玉的高度赞誉发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不幸少女的根本态度。一个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不得不在"青灯古殴"下葬送青春,虚掷生命,只能为之深深悲叹。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更不堪的悲剧正不断向她袭来。

折叠名家点评
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学者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曲《世难容》写的是谁原文及赏析
云语禅心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  41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七)》世难容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支曲子是咏妙玉的。赞美她高洁的性格,预示她后来的不幸遭遇。曲名《世难容》,即曲文中“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同情。



  妙玉是贾府栊翠庵内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被家人送入空门。她听说“长安”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就随着师父来到京城,在西门外牟尼院里住着,后来被贾府“请”来,住进了大观园的栊翠庵。这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的青年尼姑,年方十八,就有十余年时光是伴随着古佛、青灯、蒲团、经卷度过的。清冷孤寂的佛门生活使她养成了孤高狷傲、爱洁成癖的性格。但是,这位自称“槛外人”的仕宦小姐并非已成“槁木死灰”,并非完全忘情世俗。因此,这就使她的清高多少带有某些矫情的意味。她蔑视权贵,认为“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甚至视贾府的金珠玉宝为“俗署”,但是当贾母率众人光临她的栊翠庵时,她却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杯“老君眉”茶;她爱洁成癖,乡下老妇刘姥姥用她庵中的成窑杯吃过一口茶,她因嫌脏几乎要把茶杯砸碎,但却又特地用“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为贾宝玉斟茶;她虽然镇日紧闭庵门,面对青灯坐禅诵经,却也时刻记得宝玉的生辰吉日,暗暗送上“槛外人妙玉恭肃遥祝芳辰”的生日贺帖。可见,妙玉并非心如古井,波澜不起。她是一个被黑暗社会现实和宗教教义扭曲得变了形的畸型人,一个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的遁世者。

  妙玉的不幸结局在原稿八十回以后,续书后四十回将她的结局写成因尘缘未断,内虚外乘,以致为邪魔缠扰,最后被强盗用熏香闷晕抢去,因不从被杀。这种尼姑思凡、不得善终的结局与曲文的预示并不相符。

  “气质美如兰”二句,赞美妙玉的气质、才华,形容她的气质芳香犹若兰花,才华出众胜过仙女。兰花不以艳丽媚人,却幽香四溢,用以比喻这位孤高傲世的青年尼姑非常传神,用仙女比喻她才华超群也恰如其分。“天生成”句写其品格高洁为世人所不及、所惊诧。罕,稀少、罕见之意,也含有使人惊异、纳罕的意思。“你道是”二句,写妙玉鄙视荣华富贵,安于清贫,也是她佛门生活的真实情景。妙玉既为女尼,自然是每日斋饭素食,缁衣着身,所以她说,吃肉食令人腥膻难忍,穿绸缎感到庸俗不堪。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是说妙玉孤僻自傲、爱洁成癖,以致为世俗所难容。太清高了,人们会愈发忌妒,过分的洁净更会遭世俗的嫌弃。“却不知”三字不可忽略。如果说“太高”、“过洁”招致世人的“妒”、“嫌”,已是造成妙玉悲剧性结局的根源,那么遭到“妒”、“嫌”而不自知,就更可哀了!然而这又正是妙玉孤芳自赏、我行我素性格的真实写照。二句是对曲名《世难容》的最好注脚。“可叹”二句,刻画妙玉虽身入空门却又不忘情世俗的内心矛盾。妙玉年仅十八岁,却已在“青灯古殿”下消磨掉了十几年青春时光,面对大观园内的“红粉朱楼”,耳听少男少女们的欢声笑语,眼看着自己青春渐逝人将老,岂能不引起她对人生欢乐的向往,对自身命运的悲愤与哀叹!这是对人性的呼唤,对社会与宗教的抗争。红粉,泛指女子化妆用的胭脂花粉,此处代指青春女子。朱楼,代指富贵人家。春色阑,春天将尽,比喻人生的青春年华即将逝去。

  “到头来”二句,写妙玉的悲剧性结局。据靖藏本《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一条脂批:“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的提示,原稿中妙玉的结局可能是在贾府事败之后,她流落到瓜洲(今江苏镇江附近的长江对岸渡口),为环境所迫,被一个“枯骨”般的老头子所霸占,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所以曲文说她好似一块无瑕的白玉被抛进污泥之中。风尘,指污浊不堪的世俗环境。肮脏(kang zang),形容高亢刚直的样子,此处引申为强项抗争、不肯屈从的意思。全句是说,妙玉身陷污泥之中,虽然刚正不屈、奋力抗争,最终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屈从了一个老而不死的“枯骨”。末句“又何须”,可视作妙玉虽遭不幸结局,仍未忘怀宝玉的内心独白,也可以看出宝玉在得知妙玉的悲惨遭遇之后内心的惋惜和痛苦。王孙公子,特指贾宝玉。


  妙玉原是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而“请”进大观园的有生命的点缀物、装饰品。从她进入大观园那天起,她的命运就同贾府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其结局自然也只能成为这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的殉葬品。全曲通过对妙玉高洁性格的赞誉及其悲剧性结局的预示,对宗教、权势以至整个黑暗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愤怒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对这位不幸的遁世者的深深的同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云语禅心 > 《名著》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曲《乐中悲》写的是谁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 红楼梦曲《聪明累》写的是谁原文及赏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联诗,揭示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与续作不同
小鱼看点
2018-06-03 20:25
据《红楼梦》通行本,后四十回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宝玉与宝钗成婚,林黛玉焚诗病逝,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表面上看,这样的结局在情理之中,但是对照判词、“红楼梦”曲和通篇立意来看,这样的结局只对了一半。

宝黛钗
从《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开始,便是金陵十二钗命运的转折点,“异兆发悲音”这是不祥之兆,甄家被抄家问罪,“新词得佳谶”看起来是好事,其实却是坏事,因为宝玉和贾兰得了新词,贾环再生嫉妒,这是祸根。第七十六回写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黛玉词穷,联到“冷月葬花魂”想不出下句来,后被妙玉打断。“冷月葬花魂”何等悲凉,这就暗伏了金陵十二钗命运。妙玉打断黛玉和湘云二人,然后一气呵成,联诗如下“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这里只录下这么一部分,只为了写四个人的命运。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来。

妙玉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写的便是香菱的命运,被“金鼎”所销,“金鼎”便是夏金桂也;“脂冰腻玉盆”就是写香菱正因为被薛蟠所腻,才有夏金桂的责难。“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写的便是薛宝钗,“嫠妇”就是寡妇,听见箫音增添了寡妇的无限伤感掩面而泣,抚摸着华丽的被褥只有丫头整理过后的余温,找不到丝毫夫君的体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进一步阐述了薛宝钗处境的凄凉,或许宝玉与宝钗成亲过后,两人从未同床共枕过。“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写的便是黛玉和宝玉的命运,以“石”代指贾宝玉,神鬼贪念贾府奇货束缚宝玉,比如之前的马道婆、赵姨娘用魇魔害宝玉、熙凤,再如贾环挑唆宝玉挨苦打,后续应该还有贾环做坏事害宝玉,恐怕贾雨村等人是幕后操控者;以“木”代指林黛玉,“木怪虎狼尊”,黛玉之死最主要的原因应是四处暗伏的“虎狼”,而不是因为听到宝玉和宝钗婚事气绝而亡,熙凤的“掉包计”根本不足以说熙凤是虎狼,熙凤虽然贪还没有虎狼那么大的野心。“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黛玉自从进了贾府,便始终徘徊于泥沼之中,“虎狼”作怪,黛玉被逼“还登寂历原”,就是还归“凋零疏落”之境,应该是自杀而死。

黛玉
接下来第七十七回马上就写了晴雯之死,晴雯因被王夫人诬陷羞辱,又被赶出贾府,含恨而死。写晴雯之死便是隐喻了黛玉的死因。不难推测,黛玉是自杀。黛玉为什么自杀,同样是遭到了羞辱。黛玉无欲无求,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宝玉,奈何郁结成疾难以好转。贾母犹豫不决,借张道士提亲、要把薛宝琴配给宝玉,又给湘云弄个金麒麟,就是想粉碎“金玉之说”,间接拒绝了薛姨妈一家联姻的用意。可是,黛玉15岁成年了,已经17岁的薛宝钗怎么办,薛家“金玉之说”的算盘落空,只有最后一招,羞辱黛玉致死,如对待晴雯一样。黛玉在15岁成年之际,一反常态与宝钗诉衷肠认薛姨妈为娘,实属无奈,因为贾母都不能保全她。然而,就算是这样,黛玉仍然不免被诬陷屈辱。薛家要贪贾府奇货,便来个偷玉嫁祸。谁能偷玉?贾环。谁能藏玉于黛玉处?袭人。前面笔者有文,说那个绣春囊如何就到了贾府,晴雯如何被诬陷屈死,只有袭人的举止最为可疑。晴雯病补雀金裘,又赶走坠儿,得罪贾府一干老妈子和丫头,袭人为母亲奔丧回来后听说,不动声色,不顾疲惫不和姊妹玩耍就给宝玉打扇坠,然后又去了王熙凤处,前后联系起来情节明了。薛姨妈知道王夫人看不惯晴雯,这个如林妹妹一样的“病西施”被袭人算计,薛姨妈就学这一招,偷玉嫁祸。实施这一过程,贾母、贾政不能在家里,王夫人做主,黛玉便没有出头之日,立马就可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婚事。

宝钗
下面来看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如何。“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一首判词,曹雪芹下了多少功夫?文之精华,字字珠玑饱含血泪。“停机德”不是真正有德,“咏絮才”才是真性情。画是“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红楼梦》通篇都没有写黛玉有一条玉带。“玉带林中挂”,如果说“玉带林”只是“林黛玉”名字反过来写,也太表面了,读完《红楼梦》,是个人都想得到。还有一层意思,林黛玉是吊死的,而且是和宝玉一同死的。笔者前文有一篇说曹雪芹取林黛玉这个名字的真正用意,黛玉便是“带玉”的意思,如果没有黛玉的“带”,宝玉这个柔弱的性子自然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宝玉痴情,由“泛爱”变得专一,是林黛玉教会了他,龄官和贾蔷的爱只是让他顿悟的引线。因此,正因为有了黛玉的“带”,宝玉才会“还”,不能还情便还命,与黛玉双双赴死。结合《红楼梦》的序来看,空空道人居然改名为情僧,便是被宝玉黛玉的痴情所感化,变得僧不僧俗不俗;再看妙玉,这样的金玉质,也“终陷淖泥中”;最后看《红楼梦》里所有的佛庙庵门,哪一处是干净的。所以,《红楼梦》只写情,正邪两赋的宝玉,发泄始尽,到警幻处销号,便是始于情止于情也,如何会去不干不净的“佛门”?说宝玉和黛玉一同吊死,还有一个理由,便是香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哪来的“两孤木”,除了夏金桂这个“桂”是两地孤木,还有宝玉和黛玉,香菱对宝玉生情,黛玉又是香菱的老师,香菱见宝玉和黛玉都双双去了,便断了生的念头,“致使香魂返故乡”。“金簪雪里埋”便是薛宝钗之死,宝玉和黛玉死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宝钗,便以金簪自刎而亡,“血”里埋也。又说跛足道人、癞头和尚是度宝玉出家之人,非也,跛足道人、癞头和尚只是超度之人,领人去警幻处销号而已。

香菱
综上,宝玉和宝钗成亲没错, 那是因为黛玉被诬陷,王夫人做主。可怜的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不难推测,黛玉被王夫人赶出贾府,可能就寄生于“栊翠庵”妙玉处。“山中高士”并非真高士,薛宝钗被薛家一直牵着鼻子走,随分从时,晶莹雪便“晶莹”不了。薛宝钗之死,唯一的可能便是得知宝玉之死,而且与黛玉死于同时同处,一生的忍辱负重到头来一场空,而且与昔日的“宿敌”双栖而飞,才会“金簪雪(血)里埋”。曹雪芹“批阅十载”,为何不写完全书,那是写不下去了,悲痛欲绝,一本残书或许是最好的结局,月满则亏,文残则美,“倩谁记去作奇传”,谁敢接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20: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花月夜
[ 唐 ] 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潇湘:湘江与潇水。

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作者介绍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选五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新用户2830kzGu
2023-09-01 发布于湖南  |  12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解】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绝,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这组诗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

诗中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心中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原文】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①,天子遥分龙虎旗②。

楼船一举风波静③,江汉翻为燕鹜池④。

【注释】

①永王:这里指的是李璘,初名李泽,是唐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正月:这里指农历十一月。周朝时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

②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这里借指李璘被封为节度使的重任。

③风波:指乱象。

④江汉:这里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泛指游乐之地。这里引用梁孝王雁鹜池的典故,意在与永王相比。

【译文】

永王李璘在农历十一月奉诏出师东巡,出发时,天子赐予他龙虎旗委以重任,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列分两队。

永王的楼船所到之处,大刀阔斧地一举平复乱象,继而都归于风平浪静,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反而成为梁孝王雁鹜池一样的游乐之地。

【原文】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①,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②,为君谈笑静胡沙。

【注释】

①三川:指洛阳。其下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此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

②但用东山谢安石:李白常常以谢安自居,此处表达的意思是希望永王重用自己。东山,谢安隐居处。谢安石:谢安,字安石,这里指谢安。

【译文】

安禄山的叛军在三川一带起兵造反,致使那一带乱象四起,民不聊生。中原地区的人们纷纷向南逃奔避难,那场景如同晋朝的永嘉之难。

这种形势下,如果能起用东山的谢安来辅佐平定叛乱,定能为君在谈笑之中把胡虏叛军清扫干净。

【原文】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①,云旗猎猎过寻阳②。

秋毫不犯三吴悦③,春日遥看五色光④。

【注释】

①雷鼓:如雷的鼓声。

②猎猎:风声。寻阳:浔阳,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③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

④五色光:祥和的气氛。

【译文】

如雷般响亮的鼓声嘈嘈杂杂,喧动了整个武昌城,旌旗如云迎风招展,呼啦啦地穿过了浔阳。

永王的队伍军纪严明,所有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热烈欢迎,远远望去,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

【原文】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①,帝子金陵访故丘②。

春风试暖昭阳殿③,明月还过鳷鹊楼④。

【注释】

①龙盘虎踞: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这里形容金陵地势雄伟险要。

②帝子:这里指永王李璘,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故丘:这里指金陵的旧迹。

③昭阳殿:昭阳殿是太后居住的地方,在台城宫内。

④鳷鹊楼:南朝楼阁的名字,在今江苏南京。

【译文】

钟山似龙盘,石城如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今朝皇帝之子永王李璘前来拜访金陵的旧迹。

但见春风徐徐,吹暖了太后曾居住过的昭阳宫殿,却不再有南朝太后,只有皎洁的明月,依旧高高地照耀着荒落的鳷鹊楼。

【原文】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①,指挥戎虏坐琼筵②。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③。

【注释】

①“试借”句:意为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②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蔑称。琼筵:盛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③“西入”句:意为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译文】

假如借我君王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将倾尽我的才智韬略,在琼筵之上为君王指挥平定戎虏的反叛。

愿南风所向,一举扫灭胡虏叛军,还我疆土宁静。到那时,我们再凯旋而西归长安,到皇帝身边把捷报禀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其十九
[ 唐 ] 李白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1.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4.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7.紫冥:高空。

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9: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其三十九
[ 唐 ] 李白
原文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译文
我登上高处,望向四周,但见天地间茫茫无际一片。

万物被严霜覆盖着,荒野里吹来一阵阵西风。

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白日即将西落,浮云出没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

如今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罕见的梧桐树上筑巢,反而鸳鸯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

昔日陶潜唱过《归去来辞》辞官而去。还是回家去吧,我也学欲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行路真难。

注释
四海:指天下。

漫漫:无涯无际。

“霜被”句: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被: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

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枳棘:有棘刺的灌木。

“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谓黑白颠倒,是非错位。喻小人居子高位,而君子不得其位。鸳鸾:即鹤雏鸾凤之属。

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兮辞》。

剑歌:弹剑而歌。《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弹剑而歌。《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调名。《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行:一作“悲”。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其三十五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古风其三十五》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古风其三十五

文学体裁
诗词


创作年代
唐朝

作    者
李白

目录
1诗词正文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正文
李白
李白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13 , Processed in 0.0550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