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0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菊花须插满头归 】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菊花须插满头归
2018-10-12 03:44


T89M《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杨慎簪花图 陈洪绶/绘

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正好读到《红楼梦》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里面有个凤姐给刘姥姥满头插花、逗人捧腹的插曲:那也是个菊花盛开的清晨,贾母带领凤姐等一干人进大观园游览,李纨一见,忙迎上去,说她才撷了菊花正要送去给老祖宗簪戴。李纨的丫头碧月忙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折枝菊花——

贾母便拣了一个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插了她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也老风流才好。”

可惜,刘姥姥满头插菊的盛装没有赢得大家的喝彩。按照贾母及众人的审美观点,头上簪戴一两朵花方才淡雅和恰到好处,满头插花的盛装却是一种过度的显摆和让人不堪的“村”气,不啻是个丑陋可恶的“老妖精”了。刘姥姥这是二进荣国府打抽丰,这位积年的老寡妇很懂得低声下气、以柔克刚,当即承色自嘲,口里说自己也爱“老风流”,其实私底下也感觉不合时宜。所以,到了《红楼梦》第41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刘姥姥醉中误闯怡红院,从镶门的大镜子里瞧见自己满头插花的形象时,醉眼蒙眬,竟错认为是他的亲家母进来了,也嘲笑她说:“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花戴满头叫作“没死活”,这显然也认同了贾母、凤姐等人鄙薄与否定繁饰盛装的观点。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人,却十分认同“菊花须得满头插”的审美情趣,这个人就是贾探春。她曾写过一首菊花诗,表达了这种超群不凡的审美观点。《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史湘云与薛宝钗连夜拟了十二个菊花诗题,第二天请姐妹们在大观园吃蟹赏菊作诗。贾探春当即勾选了《簪菊》这个诗题,作了一首: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的笔调豪放疏朗,甚合探春性格。诗中刻画了一个自比高人雅士、我行我素、自命不凡的簪菊人——其实就是探春自己形象。诗中第二句写到折菊簪菊,何以要人家“休认镜中妆”呢?那是因为簪菊本是古来重阳习俗,男子更是满头插菊,所以簪菊不能认作仅是女人平日对镜所做的时尚装扮。探春在诗中举了两个古人的例子:一是“长安公子”杜牧。杜牧祖父杜佑在唐朝德宗、宪宗两朝为相,门第显赫,加上京兆杜氏又是魏晋以来数百年的高门望族,故杜牧被冠以“长安公子”的雅号。杜牧在《九月齐山登高》一诗中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著名诗句,探春以为这“满头插菊”是爱花爱到极点的“花癖”所致,她对此深表欣赏和仰慕。二是“彭泽先生”陶渊明。陶渊明当过彭泽县令,后来辞官归隐,世称“彭泽先生”。他爱菊嗜酒,在宅旁篱边遍栽丛菊,那是一个何等飘逸脱俗的神仙境界和世外桃源啊!“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咏菊名句,表达的是一种令人景仰的悠游、闲适和清雅。南朝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王弘一直想结识陶渊明。一年重阳节,陶渊明因家贫“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成语“白衣送酒”说的就是这个典故。陶渊明又亲自酿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陶渊明的“满手把菊”——手里满满地抓着一大把折枝菊花,他的头上恐怕也是“菊花满头插”,犹如刘姥姥一般了。陶渊明的这种浪漫风流的名士做派,探春归之为嗜酒所致,故称他为“酒狂”。“三径露”指菊花,源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名句。“葛巾”是东晋士人所戴的一种用葛布做的便帽,布质比较粗疏,所以陶渊明拿它来漉酒。但成为佳话的是,他漉完酒后,就把这帽“还复着之”——就是把粘着酒糟、滴沥着酒水的帽子又戴到头上。在陶渊明看来,酒可是个大大的好东西,漉酒的帽子能算肮脏吗?还用得着清洗吗?“九秋”指秋季三个月九十天,故称秋天为三秋或九秋。菊花在深秋下霜的时节开放,故称“九秋霜”。“葛巾香染九秋霜”,无疑是指在这种葛布做的便帽上插上了菊花,所以连帽子才会沾染上菊花的香气。把这首《簪菊》翻译成现代白话,意思会更显豁些:

瓶子里供养、篱笆边栽种,天天为菊花的成长而劳碌奔忙。摘来菊花插在鬓边,别认为仅是女人对着镜子所做的寻常梳妆打扮。

知道吗:从前的长安公子杜牧爱花成癖,彭泽先生陶渊明更是爱菊而又嗜酒如狂——多少古人像他们那样喜欢满头插花啊!

短短的鬓角感觉有点冰冷,那是头上插戴的菊花沾带的露珠滴下的清凉;葛布做的便帽上也沾染了菊花的香气,那里还混合着深秋的寒霜。

这种高尚脱俗的幽雅情趣自然不合世俗庸人的眼光,那就任凭他们拍着手、站在路边指指点点地嘲笑吧!

古人喜欢满头插菊,自然不止探春诗中提到的杜牧和陶渊明这两个例子。南宋诗人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写道:“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表明陆放翁也是一个喜欢满头插菊的诗翁。元好问《辛亥九月末见菊》诗:“鬓毛不属秋风管,更拣繁枝插帽檐。”“繁枝”就是花朵开得繁盛的花枝,不是只开一朵两朵的花枝。显然,元好问也是一个喜欢满头插菊的“文雄”,只是他戴着帽子,把花插在帽檐上罢了。满头插花原是古人的一大风尚:梁代简文帝萧纲《茱萸女》一诗有“杂与鬟簪插,偶逐鬓边斜”诗句,就是指女子在夏日插戴茱萸花,不仅是把鲜花与“鬟簪”一类的头饰混合妆饰,而且还故意把花斜着插,即所谓“鬓边斜”,追求的是一种很夸张很浪漫的装饰美。刘缓《看美人摘蔷薇》诗有句:“钗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插的是蔷薇花,表现的也是鲜花与金钗玉簪之类的头饰混合妆饰。而“烂熳插”,自然是横三竖四、不拘一格地满头乱插、疯插,就像凤姐给刘姥姥插花那样。这种满头插花的风致也不限于权贵和富豪,乡间的平头百姓也长此风。元稹《村花晚》一诗就有真实描绘:“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这村中女孩插的是棠梨花,而且还以插的数量多寡为相互夸耀的资本。杜牧曾在《杏园》一诗中感叹唐人插花之盛:“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里插的是杏花,因为摘花插花的人太多,竟把整个杏园的杏花差不多都采光了。

唐宋时不仅女人簪花,男人也簪花,而且无分官民老少。宋代邵雍《插花吟》有“头上花姿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句,是指官员头上插戴的花枝影子映照到酒杯里去,很耀眼也很迷蒙。苏轼《吉祥寺赏牡丹》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庭坚《南乡子》词:“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人不羞花花自羞。”都是老人簪花的例子,虽也有点“自羞”老风流,却并没有被世人鄙薄为“老妖精”。簪花崇尚多,以繁为美,在古代笔记中亦屡有记载,如《武林旧事》卷三载:南宋时杭州“六月……茉莉为最盛,初出时,其价甚穹(高),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值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插”指一枝,茉莉花每枝都有好几朵花,“七插”就是插七枝,则有数十朵花,其繁花满头的纷繁和亮丽令人惊艳。明人《烬宫遗录》载有明代的例子:“后(皇后)喜簪茉莉,坤宁有六十余株,花极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缀于鬟髻。”这“簇成球”,就是以众多的茉莉花把鬟髻插成一个球形的“花园头”。当然,簪花也不必非鲜花不可,在缺少鲜花或无花开放的时节也可以用假花——如以丝罗绢帛做成的罗花、绢花以及金纸做成的金花等等。如《宋会要》嘉定四年:“具遇圣节、朝会宴,赐群臣通草花。遇恭谢亲飨,赐罗帛花。”这里的“通草花”和“罗帛花”都是人工做的假花。宋张先《减字木兰花》词有“头上宫花颤未休”句,这“宫花”也是假花。《红楼梦》第7回写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给众姐妹的十二枝“宫花”,就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

有意思的是,在宋代,头上插花还是一种荣耀和尊贵的身份象征,对此,官员还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你想多插还不行。吴自牧《梦粱录》载:宋时臣僚赐花簪戴,各依官序,宰臣枢密使,赐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枢密使同签书枢密使院事,大花十四朵,栾枝花八朵;敷文阁学士,大花十二朵,栾枝花六朵;知官系正任承宣观察使赐大花十朵、栾枝花八朵;正任防御使至刺史各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品级越低,簪花越少,最小的大使臣,只有大花四朵,没有栾枝花。这“栾枝”是一种常见的园林造景植物,与小桃红相似,二者的区别是:“小桃红”的花直接长在枝上,而“栾枝”的花长在小梗上。“都人瞻仰天表,御街远望如锦”、“头上宫花射彩云,归向慈严夸盛事”、“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这些诗句都是诗人们对当时世俗时尚簪花的最美写照。

正所谓“繁华过后归于平淡”。这种崇尚满头插花的时尚在《红楼梦》所表现的清代康乾盛世时已风光不再,满头插花乃至被鄙薄为“妖精”的装扮。男人已不再簪花,女人簪花也只簪一两朵。这种淡化和简化,或许是因为文明的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少了那种雍容华贵的闲情逸致,衣饰装扮日趋简约,满头插花的盛装终于被冷落,被鄙薄,被抛弃,以致清代乾嘉时代的历史学家赵翼在《陔馀杂考》里不禁发出这样的喟叹:“今俗唯妇人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而到今日,连妇人也不簪花了。对于这种繁花满头的“高情”淡出历史而变得“不入时人眼”的无奈,探春也只好发出“拍手凭他笑路旁”的长长喟叹——随你们在一边拍手嘲笑吧,但我还是认为它是一种高雅的妆饰和脱俗的情致。

(作者:林如求,系作家、编审,原《福建文学》副主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09: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给贾母讲的笑话不好笑,但细琢磨其中的意思,越想越吓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一 ꧂

王熙凤在元宵节后流产,与老太妃生病薨逝同时发生,预示她的人生分水岭和贾府败亡结局。




此前凤姐与李纨一喜一悲,此后将完全对调成一悲一喜。李纨否极泰来,凤姐则乐极生悲。

而她在元宵节当晚,讲得那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则成为贾府被敲响的丧钟,带着极致的悲音。

☞细说红楼系列3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话说这年元宵节,王熙凤依然顶在前头伺候贾母众人,浑然不觉已经六七个月的身孕。

当晚大家十分尽兴,贾母也高兴,便想听王熙凤讲笑话,于是她便讲了一个半笑话。这便是“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 二 ꧂

(第五十四回)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又笑道:“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

凤姐所讲的这一个半笑话,都很奇怪。




第一个笑话看似单纯耍贫嘴,却紧扣当日过节情形。贫嘴好笑并不出彩,颇有江郎才尽之意。

结合后文凤姐流产人生逆转,才觉得贴切。她所讲众人散了也是有的。皆因家散了,人也就散了。

家散的原因,就在这第二笑话儿里。

꧁ 三 ꧂

“聋·子放炮仗”这名字一听就谐音“龙子放炮仗”。

放炮仗的人中无疑就有贾家一伙。

“房子大的炮仗”,真响了岂不是惊天之声?




“聋·子放炮仗”就能解释为贾家随着一个龙子龙孙要干惊天大事。

何为“天”?自然是皇帝。

龙子肯定不是皇帝,从贾家与北静王的关系,以及北静王最初封亲王,皇帝送他鹡鸰香念珠,以鹡鸰称兄道弟,可知他是个龙子龙孙。

再白话解释“聋·子放炮仗”,就是贾家等四王八公追随北静王与皇帝对抗,双方发生了一场虎兕相逢的冲突,结果雷声大雨点小,落入皇帝预设的圈套。




炮仗没响,贾家等人却像“聋·子”一般被耍得无知无觉,被皇帝一网打尽,成功削藩夺爵,连根拔除了威胁。

贾家成为凤姐口中的“聋·子”,说明昏聩害了他们。本来无心谋逆,却遭北静王和皇帝双方设计,败亡的一点不冤。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0-11 09:00・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幻仙子:掌握男女之情的终极钥匙,太虚幻境到底是什么地方?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人物小传08:警幻仙子

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化身为人形。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分明产生了感情。而神瑛侍者不得已要下凡历劫,分明也不是无动于衷。






这件事按说不是大事,结果却引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个佛道大佬联袂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诱导女娲补天石“思凡下界”。可见神瑛侍者这小和尚,要么是茫茫大士弟子,要么是佛祖门下,出身不凡。

不过,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作为护道人,策划一场规模庞大的红尘历练,只有他们二人不能成事,还需要一个真正有人脉,擅长处理情孽的大人物,也就是太虚幻境之主的警幻仙子。

那么,警幻仙子到底是谁呢?不知道!

茫茫大士能肯定是佛家菩萨果位;

渺渺真人与其相当是道家真君。

警幻仙子从所未有,属于是曹雪芹原创人物。不但是警幻仙子,连太虚幻境都是如此。而这处神仙福地,只有女子没有男子,却掌管世间之情。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被那里的仙姑们嫌弃:“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太虚幻境是“清静女儿之境”不喜欢男子。表明其中仙姑们多是受过情伤之女儿。无怪乎其中几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

一群为情所伤所困的女子,自发组建的自助组织,以警幻仙子为首,解决那些“情孽纠缠”,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最大的作用是“渡情”,消弭情孽,得大自由!

神瑛侍者下凡前也在警幻仙子处挂了号。这个细节说明一个问题:太虚幻境是帮助男人和女人斩断情缘的所在。结果对无情男人有利,对痴情女人却无益。所以,她们才会认为男人是浊物,多少有点“女愤青”。






就以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情孽纠缠论。神瑛侍者的目的是与绛珠仙子一刀两断,互相不打扰,不连累,有益他的修行。但对绛珠仙子则有损无益。所以,警幻仙子作为旁观者才出面问绛珠仙子:“既然人家要和你一刀两断,你怎么办?”

绛珠仙子深知在仙界不能与神瑛侍者在一起,不如下凡做一对俗世情缘。她说用一生的眼泪与神瑛侍者一刀两断!说白了就是“在梦里得偿夙愿也是好的”。

神瑛侍者多无情,绛珠仙子多有情,而警幻仙子又多重要?她就像知心大姐一样,抚慰和解决着世间被男人“抛弃”的女人们。

就像大多数公益组织的领头人“伤心人别有怀抱”一样,警幻仙子一定也有故事,这从秦可卿身上可知一二。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由秦可卿带领。而秦可卿的房间,就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她室内的那些陈设,每一样都对应金陵十二钗中一人。






秦可卿是警幻仙子之妹,警幻仙子掌控世间“情孽”,“秦”就是“情”。

警者,警示、警戒也。

幻者,假,梦幻也。

警幻之名的意思就是警告世间女子,“情”多是虚假,自来多情女子无情郎,谁若认真谁伤心。

那么,难道真的没有药方么?就像神瑛侍者明明对绛珠仙子有情,不是真负心背叛,只因礼教和追求不能在一起的情缘,有没有最好的处理方式?看看太虚幻境的名字。

太虚又名大虚,指“道”。《道德经》云:“道大而虚静”。太虚就是“道”。用之于“情”字,就是“情”的真正奥义。






那么,曹雪芹认可的“情之奥义”是什么呢?答案就在“秦太虚”身上。

秦者,情也。

太虚者,道也。

秦太虚者,秦观也。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宗,写情的高手。苏门四学士之一。

曹雪芹认为解决男女之情的真正奥义,在秦观的词中,才原创了太虚幻境。

秦观最著名的词,首推《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情”是能够“和解”的!就以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而论,二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但与其神瑛侍者在长辈茫茫大士的帮助下斩断对绛珠仙子的感情,损人不利己。不如二者达成“大和解”,各自放下执念。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之道,不外如是!






它既能让男子不违心忘情,又能让女子得偿所愿,各得其所,求仁得仁。

所以,警幻仙子掌管的太虚幻境,不是苦难收容所。尽管她们也认为男子是须眉浊物,却并不憎恨,反而是“情孽”解决之处。就连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都要配合警幻仙子行事,听其调遣。是为术业有专攻!

至此,《红楼梦》神仙一脉的大佬们都介绍完了,下文各路现实人物将正是正式。第一个当然是甄士隐,他到底隐藏了什么真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红楼人物小传》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7-08 20:47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谜案:红楼梦为什么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1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1)为何写凤姐往刘姥姥头上插花?2)为何写刘姥姥跌了一跤?3)为何写刘姥姥乘醉起舞?4)为何写"软烟罗","霞影纱"?5)为何写探春房里的对联?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3
被浏览
15,906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16 个回答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览大观园,我们会发现她的足迹与当初贾政“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路线几乎重叠。

不同之处是,贾政当初大多在外看整体格局和布置,并为之题额作对。

刘姥姥则登堂入室进到里边,通过陈设布置“看清”各处的主人素养。


贾政当日游览重点在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和怡红院,日后住进来的是林黛玉、李纨、薛宝钗和贾宝玉。

贾政对这四处的评价,尤其是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的评价,代表他对三个“儿媳妇”的评价,更代表他对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的立场。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结合八十回前线索,能够推测出八十回后,林黛玉和贾宝玉确实订婚,只因意导致黛玉被迫远嫁而去。贾宝玉在贾母因黛玉远嫁后病入膏肓,为人伦大节而答应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

所以,贾政在游览大观园时,他的点评实际上就是对三个儿媳妇的点评。

反观刘姥姥这次游览大观园,重走贾政当初路线。但重点则重做取舍,放在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栊翠庵和怡红院上。

其实她也去了暖香坞和稻香村,只是被略写了。


曹雪芹借刘姥姥眼睛将“焦点”落在宝黛钗三个人的姻缘,以及贾府最终败亡的结局上。

这从刘姥姥头天给贾母讲述的三个故事:雪下抽柴、观音送子、茗玉小姐也体现出来。

尤其“雪下抽柴”故事引起的“南院马棚起火”,预示出贾府日后败亡与南方的军事有关。

八十回前,粤东的官送来茯苓霜,贾母八旬之庆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玻璃炕屏,南安太妃看姑娘,贾政三年学差出任在海南,都是证据。

而“邬家”在南,王子腾“王家”在北。“无家”“亡家”都预示贾家之败亡与宁荣二公军功起家,贾府如今背后间接掌控的军事引起皇帝忌惮有关。


至于妙玉的体己茶更明确。直接借用几个茶具,将宝黛钗三人的[终身误]隐喻清楚。更提到宋神宗元丰时因乌台诗案被害的苏轼,暗示荣国府与苏轼一样卷入新旧两党之争,逢怨(冯冤)受难。

所以不要小看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走过路过的这一章节。其中关于宝黛钗三人结局,以及贾府抄家真相,通过刘姥姥何处走走看看都给出串联了出来。

而贾家之败必然影响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分开,贾宝玉又为什么会娶薛宝钗?也都在这一回有关键伏笔。

就不说那酒令太复杂。只说林黛玉在“蓼溆”处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意义不大。但背后李商隐当年做这首诗时的典故,才是对林黛玉大有影响。


李商隐投奔表舅崔戎,表舅待他如亲子。他与表兄弟感情极好。不想崔戎去世,李商隐只能被迫离去重新面对未知的人生,未知的旅途。于途中借宿人家水亭,夜里听到雨打枯荷而作了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的结局套用到林黛玉的头上,就能佐证日后林黛玉的芙蓉花签为什么是“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昭君出塞故事。

林黛玉像王昭君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旅途上的心情,不就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李商隐故事么?而她在《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柳絮词》《葬花吟》中,也就说了这个故事。

还有林黛玉的潇湘妃子,也说她日后做了王妃。贾宝玉更说她是“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都一一对应上了?

潇湘妃子是当初贾探春给林黛玉取的名号,说得是娥皇女英两姊妹同嫁舜帝为王妃的故事。

贾探春也是被远嫁异国为王妃,与林黛玉的昭君出塞一样。这显然不是巧合。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入了贾探春的房中陈设。

探春房中“花梨木大案……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之前解读过很多次。


“花梨木”代表离去。“大鼎”代表国家、国王和继承。贾探春像娇杏一样因祸得福,母凭子贵日后做了王妃,儿子继承了王位。“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代表探春拥有数十年的福寿。“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代表西洋的国王极为爱戴探春。

再结合薛宝琴的《交趾怀古》,就知道贾探春为什么能名扬海外了。

贾探春的结局与林黛玉息息相关。也是贾母八旬之庆时南安太妃来看姑娘,导致二女远嫁为王妃的结局。

贾母因此“寝食难安(南安)”不久病倒。贾宝玉才不得不同意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

雪下抽柴故事和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故事,也交代了清楚。

关于黛玉远嫁异国,贾宝玉疯癫时抱着那个“西洋自行船模型”不让黛玉走,随后薛姨妈去潇湘馆说什么“月老牵红线,就是隔着海,隔着国也要成就姻缘”的话都是伏笔。不多赘述。

综上,以上都是根据原文线索做出的“推论”。刘姥姥这次游览大观园,她所看到的就是宝黛钗三人的[终身误],以及贾府日后败亡的真相。最终她在贾宝玉房中一梦而醒,才是画龙点睛。只是黄粱一梦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7-26 13:2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3 16: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出身养生堂,为什么葬礼会引起轰动?
关注者
7
被浏览
2,41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查看全部 8 个回答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秦可卿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位,在于她与贾宝玉的关系最微妙。

秦可卿是贾宝玉堂侄贾蓉的妻子,是侄儿媳妇,关系较远也是她排在最后的原因。

但同时秦可卿又是贾宝玉的“性启蒙者”。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秦可卿成亲洞房发生了云雨情,也无疑是贾宝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结果。


贾宝玉年纪虽小,却对他这个侄儿媳妇有着非同一般的心思。这也是日后贾珍“扒灰”的伏笔。贾宝玉的意淫暗示贾珍的皮肤滥淫,是导致秦可卿之死的原罪。

秦可卿也是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死去的人,她的死与姓秦有关。

(第八回)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秦可卿的父亲叫秦业,脂砚斋[甲戌双行夹批: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甲戌双行夹批: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

脂砚斋这一批非常妙。皆因《红楼梦》这一部书“大旨谈情”,“情”为主旨,全系在秦可卿的身上。


秦可卿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之“妹”,二人皆是“情”生,化而为“秦”,是谐音之故。出处留在最后讲。

这一世秦可卿为秦业女儿,秦业之名是“情因孽生”。

这不就是当初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情生”么。

到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时不得以下凡历劫,引动一干“风流冤孽”同时了结因果。不就是《红楼梦》这部书所“营造”的故事么?

营缮郎秦业收养秦可卿为女儿,被认为是“情可倾”尽一生,也有的放矢。

自古情之一字便“误人”。“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海枯石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全都是倾尽一生一世或者永世不断的誓言。


然而终究有几人倾尽一生而“求不得”,是以才有那些“痴男怨女”而生,不正是《红楼梦》要了结的故事?

于是,秦业老年又得一子名叫秦钟,就是情种也。

情为孽生(秦业),倾尽一生而不得了悟(秦可卿),依旧执迷者,就是“情种(秦钟)”。

你看秦家这三口人,岂不是相辅相承,代表了情的三个阶段?

而只有成为“情种”者才可为这书中人。但秦家三口人却又死得最早,最惨烈。缘何?

皆因在这“红尘俗世”中情之一字,又最是无足轻重。不就又是“情可轻”么?曹雪芹于此可是又一大讽刺。

那些将“情”为一生依托者,注定与这红尘俗世格格不入,也注定是个“死”局。

比如《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钗头凤》的唐婉,《梁祝》《牡丹亭》杜丽娘,都是如此。


可能最让人好奇秦可卿的还有两个。一个是她为什么能嫁给贾蓉,成为宁国府嫡长孙媳妇。

其实从秦业任工部营缮郎的特殊性,以及贾政盘踞工部数十年“不挪窝”就知道贾家在工部有利可图。而当初贾家负责监造海舫,也与工部有关。如此一看,秦可卿加入贾府,符合贾府利益。

而一个倾尽一生的“情种”,堕入对情不屑一顾的腌臜粪坑,不就是《红楼梦》所要表现的红尘“肮脏”么?

至于秦可卿出身“养生堂”就更是妙绝的一个伏笔。她的亲生父母是谁,哪里去了都不重要。那些关于秦可卿身世作各种解读,其实都错了方向。反而不如脂砚斋透彻。

(第八回)[甲戌双行夹批:出明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脂砚斋说“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在于“情”字最苦。情孽之生又最是玄妙。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不知道“父母”究竟是谁,出身于养生堂,就在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后来薛蟠一见林黛玉而酥倒,脂砚斋又有一个妙批[可知情字万不能禁绝者],就是说“情”生没有理由和道理,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之间。

脂砚斋的批语不可全信,但作为《红楼梦》的一个当世读者,他的立场和观点具有那个时代人的立场和角度,是现代人无法比拟的。

脂砚斋不认为秦可卿出身养生堂有问题,认为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突出“情”之苦,才是真正理解秦可卿这个人物的作用。

而秦可卿不知父母出处,正是“情”生而没有来由。她要真正来历清楚,又如何定义“情”字?

最终,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的秦来自秦观秦太虚。

太虚幻境之“情”为《红楼梦》主旨,是曹雪芹借鉴自《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您觉得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7-26 13: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17: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在大观园没有房间,贾母没有安排,也不敢安排
江山携手 2019-05-09   |  66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史湘云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作为贾母娘家的亲侄孙女,出落得水灵,却又豪爽大方,一个人既具有了黛玉的蕙质兰心,又有了宝钗的端庄贤淑,所以才得了一个“枕霞旧友”的雅号。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黛玉宝钗等人,都在大观园有自己独自的院子,甚至连李纨这个寡妇都有份。为何偏偏没有史湘云的居处?照理说,这么大一个大观园,难不成还容不下一个史湘云?再怎么轮也不应该出现这种个情况啊。
我认为,之所以史湘云在大观园没有自己独自的院落。还是史湘云这个人设的问题。和黛玉的“投奔贾府”、本来就是要常住不同,史湘云是一个“好动”的角色,在自己家和贾府间来来去去不停走动。

这一点,薛宝琴邢岫烟都是一样,说白了,就是临时来探亲的,也就是“小住”,只有临时户口。就如同现代电视剧的导演一般,曹雪芹这么安排,就可以更好区分女一号、配角、跑龙套等的层次分明。可见,在曹雪芹的心理,史湘云再突出,也只是一片惹眼的绿叶而已。
至于薛宝钗,本来是薛姨妈向王夫人“借住”。虽然借住本来也是临时性质的,可薛姨妈这人,似乎有点“恶客欺主”耍赖的味道,住进来就不肯走了。碍于面子,贾府也默认了这种“长住”的性质。
史湘云的家,本在京城,既然在京城,来贾府就有点“回乡探亲”的味道。就像现在的京城户口,随便看哪里人都是“乡下人”同理。此外,史湘云虽说父母不在,但是还有叔叔。叔叔才是她的真正监护人。

即使贾母想念这个娘家的宝贝蛋了,也只能先征求史候的意见,再接过来暂住一段时间。所以,如果说抄检大观园时,不去查薛宝钗房间,还是因为她客卿的身份的话,那么史湘云就才算得上真正的客人。对于客人,待客之道就是准备客房而已,自然也就不需要在大观园给她准备院子。
而史湘云每次来到贾府,虽然名义上没有自己的院子,但要不就是住在怡红院,要不就是潇湘馆,也算得上半个主人。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客人,其本质其实还要超过薛宝钗的待遇了。

也还有一个比较隐晦的原因,也就是史湘云骨子里的豪爽决定的。
比如有一次,史候外放做官,家眷自然要一起去。贾母舍不得史湘云,便将她留下住在贾府。王熙凤要给她安排住处,史湘云却说“我和宝姐姐一起好了”。这要是换了林黛玉,肯定是说不出口的,也唯有史湘云这种豪侠性格,才不扭扭捏捏地说了出来。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大观园本是给元妃省亲而建的别墅。元妃走后,按礼应该封起来,闲杂人等绝对不可入内,因为这也是名义上的皇家后宫啊。

宝玉黛玉宝钗的入驻,是元妃亲允的。因为元妃亲口说了“林家和薛家表妹不是外人”,所以就特许入住。你看贾环,作为贾府的主子,不也是没有份吗?就因为元妃没有说而已。
所以,从礼法上,也决定了史湘云只能以“客卿”的身份进出大观园。如果有谁擅自做主,给她开辟一个院子,从封建礼法来说,这可是“大不敬”之罪。贾府可不敢冒这个风险,贾母也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综上所述,史湘云在大观园没有自己的院子,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但独独和贾母是否真喜欢她没有关系。只是碍于封建礼法,对皇帝的“大不敬”的罪名,贾母还会因为安排一个住处而冒这么大风险吗?更何况,还有上述很多种折中的方法可行。于是,史湘云在大观园内,就没有自己的房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4 17: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元春省亲点的四出戏有何深意?
沈抱书
沈抱书
红楼梦新解达人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十八回原文写道,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昆剧《一捧雪》明末李玉作。写莫怀古因玉杯遭致权臣严蒿迫害之事,共三十出。

《豪宴》原本第五出。莫怀古进京后,参谒官拜侍郎之职的严世蕃想求取官位美职。世蕃请莫赏玩其收藏的书画古董,慨叹京中寻不出一个裱褙好手。莫即以汤勤精于鉴别擅长裱画相推荐,世蕃大喜,立刻招来严府,并大摆酒宴,命家乐女优演出新剧《中山狼》。

《明史》载,严蒿明孝宗弘治十八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严嵩在朝期间,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而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跋扈骄奢,横行朝廷。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严蒿专权三朝(弘治、正德、嘉靖)至大明衰落。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昆剧《长生殿》清洪昇作。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共五十出。《密誓》原本第二十二出。

写的是牛郎织女于七月七日乞巧节渡河相见。唐宫中,杨妃在长生殿上乞巧。唐明皇来到,遂与杨妃一起,面对天上的牛郎织女星,焚香设誓:“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

根据中国古代传说,七月七日夜间,是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渡过银河相会的日子,于是在民间形成一种风俗,这天夜晚妇女要焚香设祭并进行穿针,称为乞巧。作者借杨贵妃七夕节引的唐明皇对天发誓,暗示元春之罪与亲近皇上有关,亲王谐音即勤王。

据史料记载,崇祯年间己巳之变,袁崇焕长途跋涉勤王,战后皇太极巧用离间计构陷袁崇焕与大清私通,利用俘获的两个太监传于崇祯帝,此事本来蹊跷,崇祯帝却听信谗言,误杀袁崇焕,致使大明失去了辽东屏障。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梦》也叫《邯郸记》是明汤显祖作。《仙缘》第三十出戏,原文为《合仙》。

讲述的是卢生在邯郸店遇仙人吕洞宾的传奇经历。戏里说天门少了一个扫花人,吕洞宾来到人间寻找,相中卢生。卢生不愿离开凡尘,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妙计难出,情急中送其一枕,然后有了卢生黄梁一梦,卢生终于大悟,跟吕洞宾到天庭做护花使者。值得一提的是,八仙对卢生的指责,卢生只一句话:痴人也。所以红楼梦宝玉失玉变痴也非凭空捏造。

作者提醒读者,甄宝玉送玉不过是“南柯一梦”,贾宝玉失玉后只剩天子宝座这个肉体凡胎了,即大清皇权。此时的皇帝是顺治帝,顺治十六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见福临。福临并请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福临不许,并要用丑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法名行痴。那象征大明皇权的玉落入南明甄宝玉之手。虽经过一番斗争,南明皇权也不过是南柯一梦,最终将半壁江山拱手让与大清。

《红楼梦》六十三回,宝玉房里吃酒,要芳官唱一曲助兴,芳官便唱到“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儿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唱的唱了一支《赏花时》,原为《邯郸梦》第三出《度世》,是何仙姑天庭扫花时所唱,嘱咐吕洞宾早早度化一人,好来接替她扫花的工作。

《赏花时》与第十八回《仙缘》遥相呼应。芳官原型为南明忠臣,也是贾府从南方采买来的十二伶人之一。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五十五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牡丹亭》原著中没有《离魂》,《离魂》是《牡丹亭》的昆曲演出本,这一出在《牡丹亭》原著中是第二十出《闹殇》。杜丽娘之死影射黛玉之死,脂批提醒读者黛玉死于相思之苦,香消玉殒。

除脂批提示外,读者仔细分析一下四出戏曲名,除第一出《豪宴》为原名外,其余三出均不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笔者认为此处透露了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对戏曲相当熟悉,或者说就是戏曲名家。二是作者有意借用曲名的谐音,这也是《红楼梦》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四支曲名的谐音可以这样译:豪言、奇袭(乞巧节即七夕节)、陷冤、犁荤,元春点戏伏的也是人物原型人生重大经历。

贾元春影射袁崇焕,第一出《豪宴》影射袁崇焕在升任兵部尚书后,向崇祯帝上疏陈兵事,豪言自称五年可以复辽,朱由检大加赞赏。第二出《乞巧》影射己巳之变,崇祯年间皇太极绕道蒙古,突袭了大明京师,乞巧节就是七夕节,七夕谐音奇袭。第三出《仙缘》影射己巳之变后,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第四出《离魂》影射袁崇焕被杀,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犁也有割的意思,荤是指肉类,犁荤即割肉的意思,犁荤谐音即离魂,割肉就是指凌迟。

元春省亲所点的四出戏,演义了袁崇焕的一生之悲壮,作者如此巧妙的写法,也是《红楼梦》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一喉二歌。

作者:沈抱书

读书明智,读史明理,读《红楼梦》明智理。

编辑于 2021-05-06 15: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2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70回,众人在大观园放风筝,有什么深意?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23-03-25 18:00来自安徽
在职研究生论文模板,考研强化课程,直击考点,全科联报减1000,更可免息分期!
在职研究生论文模板,考研强化课程,直击考点,全科联报减1000,更可免息分期!
街机捕鱼-好玩,开脑洞,益智,创意,乐趣,温馨.爆款商品特惠购,选择一款好玩具.
街机捕鱼-好玩,开脑洞,益智,创意,乐趣,温馨.爆款商品特惠购,选择一款好玩具.
黄金现货-开户送400美金
黄金现货-开户送400美金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无一字多余,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很多人物和情节背后,都藏有深意,粗粗读过很难发现,只有细细品味,才能解得其中味。

就拿原文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一回来说,看上去这只是大家一时兴起的游戏罢了,其实没那么简单。

这一回,因嫣红的大蝴蝶风筝挂在了竹梢上,结果众人都有了放风筝的想法,于是公子小姐的丫头们,都把自己主子的风筝拿来放。

贾宝玉放的是美人风筝。这个也有趣,贾宝玉曾自称绛洞花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就是护花使者。他放美人风筝再合适不过。

贾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因此,贾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对身边的女孩都极好,不只是主子小姐,连丫鬟们也都得到了他的呵护和体贴。

然而,这些女孩,大多都是入了薄命司的薄命人,她们虽青春芳华,才貌过人,但终究也会芳华逝去,百花凋零,宝玉放美人风筝,即暗示了群芳流散的结局。


广告
魔兽世界公益服纯免费,怀旧服80级国服,今日新开,万人在线战沙场!
×

而且,由他来放美人风筝,恰如群芳在他的生日宴上抽花签一般,他既是护花人,也是送花人。

贾环放的是螃蟹风筝。这个更有意思,还记得宝钗曾有螃蟹咏,内有两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说的不就是在贾府横行无忌满身戾气的贾环吗?

王熙凤说贾环是小冻猫子,就是个不讨好的角色,人人厌弃,连丫鬟都不喜欢跟他玩,因为他内心充满了仇恨,还被王夫人说成是黑心下流种子。

因此,曹公用一只螃蟹风筝,来暗示不按常理出牌,总是横行闯祸的贾环,以此形容他内心没有成算,但却又被母亲教的歪心邪意,不走正道,再合适不过。

薛宝琴放的是大红蝙蝠风筝。薛宝琴是宝钗的堂妹,出场较晚,但也是曹公笔下比较重要的人物,她一出场就是高光,就被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喜欢的不得了,可见其优秀。

宝琴跟哥哥进京,是为了与梅翰林之子完婚,这样的姻缘可以说是天作之合的完美姻缘了,因此,曹公用红蝙蝠风筝来暗示宝琴的满满福气。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贾母不只是个颜控,她喜欢的女孩,无论品貌还是性格,又或者才华和能力,往往都是十分出挑的,所以,即便像很多人推断的那样,宝琴最后嫁不成梅翰林之子,有贾母宠爱和做主,她也一定会嫁一个好人家。

探春的是大凤凰风筝。在古代,凤凰可不是人人都配得上的称号,而探春在宝玉生日夜宴一回,李纨就说了,将来可能是又一个王妃。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异乡,而原文中,南安太妃也曾在贾母生日一回看过探春等人,由此可以推断,探春后来的远嫁,可能是朝廷和亲所致,且以王室女身份,丈夫极有可能是一位异域藩王,而她自然就成了王妃。

因此,她的大凤凰风筝,暗示的是她将来的姻缘和人生结局。而且当时,天上还有另外一个凤凰风筝,还有一个玲珑喜字风筝,无一不指向了探春的姻缘归着。

晴雯的是大鱼风筝。有句话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晴雯的大鱼风筝,也许是暗示她末路将近了。

众人放风筝之后不久,随之而来的,就是王善保家的诬告晴雯,接着就是凶险激烈的抄检大观园,再就是王夫人清理怡红院,这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平时有些张扬的晴雯。


广告
「找服网」今日找好服找服发布站〖找服新开网发布站〗
×

她成了王夫人要拔出的最重要的一根眼中钉,不为别的,只因她生得好,平时又太过张扬,不把人放在眼里,难免被人记恨。

一只大鱼风筝,既暗示晴雯即将为鱼的处境,也是暗示她行事做人太过高调,不知收敛,不免有些愚蠢了,被清算是迟早的事。

宝钗的是大雁风筝。宝钗最终做了宝二奶奶,但这个宝二奶奶就像李纨的珠大奶奶一样,她们的丈夫给了她们一个荣耀的身份后,从此就消失了,而她们就如离群的雁。

宝钗的七个大雁风筝,似乎暗示了她终将成为一只弃雁。贾宝玉最终抛妻弃婢,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钗这个宝二奶奶,不正如一只被遗弃的雁吗?

比较奇怪的是,曹公详细写了众人的风筝,却唯独没写黛玉的是什么风筝,但黛玉的风筝却是姊妹中最先被剪断放走的,这也暗示了她早于众人泪尽夭亡的结局。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2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一生情思付东风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  10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这里大家填写柳絮词,正谈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精美的大蝴蝶风筝就从天上掉了下来,想想也真的薛宝钗的晦气。

其实,这又何尝红楼女儿们悲剧命运的暗示。大蝴蝶的风筝该是多么美丽,但是美丽又能怎么样,它只是一种晦气而已。因为美丽,娇红姑娘才被囚禁在贾赦的院落里。一入侯门深似海,贾赦贪多嚼不烂,那些女子,也就只好在玩乐之时,借助风筝来寄托自己的心愿了。



再看晴雯姑娘,她也是个病西施,自从那天晚上,她不穿外衣,偷偷地跑到外面去吓唬麝月,冻病之后,有关她的情节,她每每都是处于病中。春天来了,要有新气象,也希望身体早点好起来。那一年,第一个放风筝的人,似乎就是晴雯了。她把宝玉的大鱼风筝放走了。虽是放晦气,但是鱼儿上天,终归是悲剧,作者借此,也就暗示了晴雯将死。这大鱼风筝又是贾宝玉的,大鱼没了,是晴雯放走的,也就暗示了晴雯第一个离开贾宝玉。



之前,除了晴雯,贾环也放了风筝。放走的是螃蟹,这螃蟹风筝也是贾宝玉的。而螃蟹,在古代又是富贵的象征,寓意八方招财,纵横天下,富甲天下。贾宝玉是个富贵闲人,作为荣国府的继承人,其确实是富贵无比。可是这富贵,却被贾环弄没了,可见,宝玉之悲剧也不远了。也揭示了贾环的阴险。

大鱼没了,螃蟹没了,宝玉眼下只有美人,生活中,他心里眼里也只有美人,于是袭人也就给他送来了美人风筝。这美人,后来又被宝玉自己放走了,这又正好应了大观园里的众芳流散。且这美人,又是林黛玉指点宝玉放飞起来的,它似乎就是林黛玉的象征。林黛玉也即将离开贾宝玉。没了姐妹们丫头们陪伴,宝玉从此也就陷入到了忧愁伤感之中,以致最后出家。



这时候最完美的人物薛宝琴也出来了,但是它放的却是个大蝙蝠,在古代,它是幸福的象征。红楼女儿中,宝琴再完美,再幸福,但是她的这份福气,似乎也就随着东风远去。因为她代表美好,也预示大观园里的美好也必将一去不复返了吧。



薛宝钗放的是七个大雁,大雁南飞,薛宝钗本身又象征着雪,是代表了苦寒与素净,而之前,林黛玉又喊贾宝玉是呆雁,贾宝玉又最爱鲜艳与热闹,是享受惯了生活之人。他二人不合,是本性决定的。后来二人成婚,宝钗将大雁放走,可谓也是在后来放了宝玉一条生路,放爱一条生路。这一点上,宝钗也算是君子了。

那天,宝玉成为呆雁,看到是薛宝钗的手臂,想到的却是林黛玉的,这又正好合了黛玉远去,宝玉出家了。



黛玉放的是什么风筝,作者没有交代,重点描绘的是风筝如何远去。

——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再展眼只剩一点黑星,最后展颜,也就不见了。

这似乎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那风筝似乎是到了天上再也不会掉下来了。像曾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如今泪尽人亡,该是返回仙界去了。这是作者对于林黛玉的同情吧。人间终究不曾有过林黛玉,她只是到人间走了一趟,报恩完成,也就回去了。

宝玉呢,看着林黛玉的风筝远去了,他也就把自己风筝的线剪断,要去陪伴它,这是贾宝玉的多情与痴情。也暗示了宝玉为林黛玉悬崖撒手,最终也回到了赤瑕宫中吧。



最有意思的当然是探春的风筝,在天上遇上了两大促狭鬼,这三只风筝缠在一起,且又暗示了探春的婚姻,历来都被广大红迷津津乐道,是福是祸,众说纷纭。笔者的感觉是,既然是遇上了促狭鬼,探春的婚姻,对于贾府来说,应当算是一场意外。探春的风筝被挟持而去,探春的薄命或许是因为婚姻而达到极致吧。



值得一提的是,那天竟有两个人不曾放风筝。第一个是李纨,她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她不放风筝,或许是作者在暗示她藏愚守拙的本性。也符合她寡妇的身份。她虽属薄命之人,因为她的坚守,她的一生相对来说,也算是好的了。失去了贾珠,她再也不曾失去什么吧。



最令人意外就是史湘云了,一个多么活泼的人,一个多么爱热闹的人,竟然没有出现在放风筝的人群中,她刚才不是还在与大家一切填写柳絮词吗?怎么转眼就去躲猫猫了呢?是她不久居贾府,没有风筝的原因吗?不知道这之中又隐藏着何等玄机?欢迎大家留言评说。

+关注
undefined
珍爱红楼梦
珍爱红楼梦微信公众号创办者,文史爱好者,教育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2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姑娘们大观园中放风筝,她们手中的风筝暗示着各自的命运
2019-03-21 09:37:05 来源: 崔芳娱乐说  举报
9
分享至
红楼儿女,皆痴情;红楼一梦,皆悲情。《红楼梦》中的人物,也皆有自己的命运,即所谓金陵十二钗,人人有判词。于是从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给了我们很多关于人物命运的暗示,每一处的细节,也都隐藏着与人物至关重要的信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放风筝的这一环节中,曹公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暗示呢?

在书中的第七十回中,曹公主写的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之事,本意是想展现大观园中姑娘们的才情,但是在此回中,曹公却用了四分之一的段落来写姑娘们在园中放风筝的事情,还把各自放飞的风筝还做了详细说明,这一点确实是值得人去推销的。另外大家都知道曹公擅长“不写之写”,所以此段重点写放风筝之事,其实还暗藏玄机。



首先,放风筝之事是由隔壁大老爷院里的娇红姑娘的蝴蝶风筝起因的,为了放晦气,于是姑娘们也展开了放风筝之事。先来看看姑娘们各自拿到的风筝: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琴的三姐姐是谁?那当然是贾府的三姑娘贾探春了,她拿到的是凤凰风筝。自古众人皆把凤凰视为瑞鸟,雄为“凤”,雌为“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贾探春拿的是凤凰,预示着探春将来也会如凤凰一般高贵吉祥。但问题是探春的凤凰风筝最后竟然和另外一只凤凰跟探春的绞在一起,又有响鞭和喜字缠绕在一处,说明对方也是凤凰般的高贵身份,响鞭和喜字都喻示着探春将来的王室般的盛大婚礼,而探春最终也是外嫁成了王妃,也确实如凤凰一般高贵。但是三个风筝最后都飘飘摇摇的飘远了,说明是探春远嫁,与探春判词,千里东风一梦遥相对应。



贾宝玉期初想放的是大鱼风筝,结果被告知大鱼风筝是被晴雯拿走了,可见晴雯拿到的是大鱼风筝。鱼本是水中游的,但风筝却是要飞上天的,这里就巧妙的暗示着晴雯的身份,她本是贾府的丫鬟,却心比天高,同时也对应了给晴雯的判词。而晴雯拿走的大鱼风筝却偏偏是在宝玉要放风筝之前早早就放走了,这里也就预示着晴雯是宝玉身边最早离去的人。

接下来宝玉又想放螃蟹风筝,结果却被袭人告知:“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贾府的三爷是谁,那当然是贾环了。贾环,赵姨娘之子,庶出,性格顽劣,善妒,并且与宝玉不和。他拿走螃蟹,颇有横行霸道之意。毕竟螃蟹是出了名的横着走的。这里也就暗示着将来贾环可能会小人得志,喜欢横行霸道和螃蟹一样。



最后贾宝玉拿到的是美人风筝,但是却怎么也放不起来。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宝黛的爱情了。林黛玉也是美人,但是贾宝玉却放不起来美人风筝,这里就暗示着宝玉第一次与黛玉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毕竟是飞不起来的。

随后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风筝的顶线不好”这句话是由黛玉说出口的,顶线,也叫系牵线,顶线的好坏,决定着风筝能否能飞起来,是否能飞的稳。而单单宝玉的顶线有问题,暗示着宝玉的上层和宝玉并未一心,就如宝玉的婚姻是由贾府上层决定的,在参考宝黛最后的结局,即使是才子佳人,但也拗不过贾府高层的决定。



但宝玉第二个风筝放上去了,书中但没有明说是什么风筝,但是后来黛玉的风筝剪断以后,他也剪断了自己的,随黛玉的去做伴了。说明宝玉中就能找到能放飞的风筝,但是他却剪短了自己的风筝线,随黛玉的风筝一起飞走了。这就预示着以后宝玉的心始终追随黛玉,就如结局一般,黛玉病逝,宝玉出家,赤条条的来,也是赤条条的去了。

最后宝琴放的是蝙蝠风筝,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是福气的谐音和象征,暗示宝琴是有福之人。而书中曹公对宝琴也是宠爱有嘉,小时候游历四方,长大后嫁给梅翰林之子,一生平安幸福。但宝琴不在金陵十二钗内,说明她可以不用进入薄命司的,也是《红楼梦》中少于的福气之人。



黛玉的风筝也没有明说是什么,只告诉我们黛玉最后剪断了风筝线,飘飘摇摇的飞走了。其实这也预示着黛玉的未来,年少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的命运如断线风筝一般,没有依靠,飘摇无定,最终也不知会落于何方。

最后再来看看薛宝钗,她放飞的是七个大雁。很多时候大雁被定义为忠贞爱情的象征。雁有仁心,向来是从一而终,飞行时排为“一”字或“人”字,雁本成双,可宝钗放飞的大雁确是单只7雁,这也预示着宝钗最后只会孤独终老,因为无人与她凑成一个完整的人字。

所以,不得不佩服曹公的写作手法,真的是处处暗藏玄机,处处首尾呼应啊。而书中各个人物的最终归宿,也就是判词一般,着实让人心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56 , Processed in 0.2884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