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天上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快乐老年435 2018-04-24   |  3719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来是文学研究者的最爱,甚至有了红学会,方便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和交流。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虽然红学家对此研究甚多,但仍有不得解之处。最近,小编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本书——《吴氏石头记增删评测本》。有网友认为,此书虽用词粗鄙不讲究,但绝大部分符合作者原意,当属真本无疑。

小编先带大家看看网友对此书的理解。

首先,该书的出现刷新了我们对《红楼梦》的固有认识,它并不是简单描述家族兴亡,而是以家族的兴亡寓指国家的兴衰,进而描写当时残酷的历史。

而红楼梦中大多人物都有原型影射的。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贾母是老太君,影射开国皇帝朱元璋;贾宝玉则是传国玉玺,宝玉成天扎在脂粉堆儿里,独爱吃女孩儿嘴上的红粉胭脂,而这玉玺便离不开那红色的印泥。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先寿恒昌”之字,这与传国玉玺上面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极为相似。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林黛玉则是崇祯帝朱由检的象征。黛玉的判词中“玉带林中挂”这句,可推测黛玉最后是自缢而死,而崇祯帝也是自缢而亡。就连死亡时间也是同一天,都是阴历3月29。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贾敬象征的是嘉靖皇帝,最后离世的时候用的是“老爷殡天了”,暗指皇帝驾崩了;贾环就是“家患”,暗指李自成。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薛宝钗象征满清王朝,“钗”字带金,是满清的符号,她的金锁是人工打造的,象征了满清的不正统。

因此,《红楼梦》就是一本以家寓国的历史书,只是局限于当时的“文字狱”,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式,而这恰恰是作者文笔的考验。

小编没有看过《吴氏石头记增删评测本》,但就以上方面,小编有几点疑问。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上文说,崇祯帝和黛玉的死亡日期都是3月29,黛玉的死亡日期书中没有细说,但根据推断,应在芒种前后,这与3.29不符,而这崇祯帝是殁于1644年4月25日,农历是3月19日,这都与上文不符。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另外,《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红楼梦》成书大致于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而明朝是1368年——1644年,既是以家寓国,为何寓指前朝?

你认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评测本》可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称“草木之人”的世外仙姝林黛玉到底是影射哪位历史人物?
2019-11-30 10:48·红楼隐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些无一不是提示读者:《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拙作《红楼隐史》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均有售,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二十八回里王夫人说大夫要黛玉吃“天王补心丹”,“天王”是暗指黛玉是帝王身份。那么黛玉究竟是朱明末世的哪一位帝王呢?



黛玉的判词写到“玉带林中挂”,黛玉的《葬花吟》写道“游丝软系飘春榭”,而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黛玉更是对着紫鹃明说道:“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这无一不是暗示黛玉是自缢而死!



明末自缢而死的帝王还能有谁?崇祯帝朱由检是也!



第二回里写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 ‘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何故?因南明弘光帝之大臣张慎言初议崇祯帝之谥号为“敏皇帝”!“敏”音似“明”,“敏”又音同“愍”,多尔衮加谥崇祯为“怀宗端皇帝”,后顺治去庙号并改谥为“愍皇帝”。林黛玉母名为“敏”是为影射崇祯谥号,避讳作“密”暗指密笔藏明史。



那么林黛玉仅仅是指朱由检一人吗?不!请继续看:



黛玉住的潇湘馆又名"有凤来仪",凤借指后妃。



黛玉作《世外仙园》写到:“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宫车”也是暗指黛玉的后妃身份,那究竟是皇后还是妃子呢?



第三十七回里探春给黛玉起了个“潇湘妃子”的诗号,揭开了黛玉的另一个身份之谜。



“李猫童”参与道:天启临死前对崇祯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表示自己是学尧帝禅让给舜。所以朱慈炤在书中以“舜帝”暗喻“朱由检”,黛玉是“潇湘妃子”,即指黛玉是舜妃——朱由检的妃子。



那黛玉是那一位妃子呢?



第十九回里交代黛玉身体有天然暖香,脂批特意强调此暖香实为黛玉骨肉中香,见【庚辰双行夹批: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故宝玉称黛玉为“香玉”,诸多明末史书明确记载明末有一位骨肉中自带天然香气的天香妃子,她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炤的生身母亲——崇祯皇帝的皇贵妃田秀英。



崇祯朝给事中李清的《三垣笔记》:“(田贵妃)虽酷暑热食,或行烈日中,肌无纤汗,枕席间皆有香气”;

明末沈颐仙的《遗事琐谈》:“(田贵妃)所居如在万花谷中,香气馥郁不散,虽盛暑御礼服无汗。”还有《烬宫遗录》、《崇祯宫词》等均有记载。



原来林黛玉还暗指作者朱慈炤的母亲——崇祯的皇贵妃田秀英!



田秀英名字中“秀”字含“木”,“英”字有“草”,故而林黛玉前世是仙“草”,故而林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而朱由检名字中“检”字含“木”, 但无“草”,朱由检仅是“木”人。



因为黛玉是田秀英,所以朱慈炤才会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中写道:“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崇祯宫词》记载:“田贵妃幼习钟王楷法,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上每谕妃签题之”。《永和宫词》也写田秀英是“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



林黛玉临钟王小楷正是影射田秀英练的是钟繇、王羲之的楷书的史实,书中写道宝玉看“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说的是朱慈炤的书法师承其母,也是幼习钟王楷法。不止书法,朱慈炤“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工书善画精舆地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俱是师从其母。



原来黛玉不是影射一个人,而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和皇贵妃田秀英两人,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的亲生父母。



崇祯五岁丧母,而田秀英亦是幼年丧母。田弘遇子嗣艰难,田弘遇正妻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二女儿田淑英崇祯十六年时虚岁十三,比田秀英小了十九岁,见《枣林杂俎》记载:“壬午贵妃薨,明春弘遇进其少女年十三,见宠。欲即进对,司礼太监某言「贵妃以选入,非外进也」,乃止。”田弘遇直到崇祯九年才生了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比田秀英小了二十多岁。见现收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田敦吉的顺治元年七月初九日的上疏,“原戚臣已故田弘遇八岁孤男, 原任前军都督府带俸左都督臣田敦吉谨奏为恳恩怜恤孤寡, 溥沛皇仁以苏残子事。”顺治元年八岁,逆推可知其生于崇祯九年1636年。



《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是妾室所出,也正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田秀英小时是田弘遇唯一的孩子,田弘遇是官居正三品的京城都指挥佥事(见田弘遇崇祯元年九月的奏疏),田秀英不仅琴棋书画刺绣裁剪样样精通,而且骑马射箭踢足球也是无人可及,看来是被田弘遇当半个儿子养,故而让她习得文武双全,这也正是红楼梦中写道: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的历史来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快乐老年435 2019-01-21   |  438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其实从民国时期的大学者蔡元培开始,有许许多多的红楼梦研究者指出,林黛玉影射了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那么,林黛玉影射崇祯有什么证据呢?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崇祯帝煤山上吊

【证据1】:林黛玉是绛珠草,作者将黛玉定为姓林,又是绛珠草(红色的草,草木也,草也属木),就是暗示林黛玉是“红色的木”,也就是赤心木,就是朱木,最终的喻指,林黛玉其实姓朱。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甲戌侧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草,甲戌本的批注已经提醒得很明白了。绛,红色也(又是一个红);珠,泪珠也;绛珠,乃血泪也。如果只是为了还情债,还泪还情就好了,怎么夸张到“血泪”的地步?这血泪不是为了爱情而流,这血泪,是民族的血泪,是国破人亡的血泪,是‘家亡人散各奔腾’的血泪,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血泪……

因为这不是风月儿女故事,这分明是一部“家亡血史”!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也!

【证据2】:林黛玉是多愁多病身、病西施,有咳嗽的旧疾 ——喻示朱明王朝早就多灾多难,沉疴难起。将林黛玉比作西施,当然不是说她是红颜祸水,而是说她和西施一样,经历亡国(西施亡吴国),暗示崇祯是亡国之君。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证据3】: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林黛玉抽到的牙牌,揭示了她的“天子”身份——当时只有林黛玉和贾母第一张就是“天牌”(上六点下六点叫天牌)。贾母是老祖宗,喻指朱家老祖宗,所以贾母抽到天牌时说的牌令很有气势“头上有青天”,最后一张更有气势:一轮红日出云霄。

而林黛玉第一张也是“天牌”,但她说的诗完全是一副“末世”景象:“良辰美景奈何天”。处处透露出自己的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确,明朝到“她”手里时,已经积重难返,当年气势雄伟的大明天下,如今已经是“奈何天”了。 这句诗是出自《牡丹亭》,下面还有一句。林黛玉听过这段戏。书中第二十三回又提到:“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让人很容易想到了那句:

昨夜朱楼梦, 今宵水国吟。

这两段诗联系起来看,更具对比效果:纵然是良辰美景,已经是无可奈何天,朱楼辉煌已成昨夜梦幻;如今赏心乐事的是谁,原来已经换做了水国人在欢歌吟唱。

【证据4】:葬花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关于黛玉葬花,历来解读非常多,但很多将其解读为如何唯美的行为艺术,实在玷污了作者呕心沥血的笔墨。葬花,是林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也太多愁善感、无病呻吟了吧。 就算贾府的王夫人、元春等更欣赏薛宝钗,不让你嫁给贾宝玉,但没有人想害死你啊。你怎么能胡思乱想,看到桃花落了,就想到自己“花落人亡两不知”呢?年纪轻轻地,怎么老想着自己悲惨死去呢?就算你不幸死了,贾府也会将你风光大葬,不可能把你像落花一样,丢进臭沟渠啊?

林黛玉当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命运,但作者知道,作者已经亲眼目睹了林黛玉所影射的对象的悲惨命运。大明朝轰然坍塌、君王上吊殉国,大明上下竟然无人去收葬,汉家天下被满清鞑子和流寇蹂躏,山河飘絮、白骨如山,这样的的悲惨境地,是压在整个汉民族身上的历史沉痛。作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只有把亡国之君化身到林黛玉这个角色身上,于是她才会感世伤怀、每天泪水涟涟。 与其说是林黛玉在哭,不如说是作者在哭,不如说是千千万万的明朝遗民在哭,千红共哭,万艳同悲,他们为故国明朝而哭,为殉国君王而哭,为汉家子民累累白骨而哭……

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葬的是大明天下,葬的是死去的千千万万的汉家子民……

众所周知,古文字里的花与華相同,葬花就是埋葬华夏民族创立的大明王朝和汉人基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快乐老年435 2019-01-21   |  438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其实从民国时期的大学者蔡元培开始,有许许多多的红楼梦研究者指出,林黛玉影射了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那么,林黛玉影射崇祯有什么证据呢?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崇祯帝煤山上吊

【证据1】:林黛玉是绛珠草,作者将黛玉定为姓林,又是绛珠草(红色的草,草木也,草也属木),就是暗示林黛玉是“红色的木”,也就是赤心木,就是朱木,最终的喻指,林黛玉其实姓朱。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甲戌侧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草,甲戌本的批注已经提醒得很明白了。绛,红色也(又是一个红);珠,泪珠也;绛珠,乃血泪也。如果只是为了还情债,还泪还情就好了,怎么夸张到“血泪”的地步?这血泪不是为了爱情而流,这血泪,是民族的血泪,是国破人亡的血泪,是‘家亡人散各奔腾’的血泪,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血泪……

因为这不是风月儿女故事,这分明是一部“家亡血史”!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也!

【证据2】:林黛玉是多愁多病身、病西施,有咳嗽的旧疾 ——喻示朱明王朝早就多灾多难,沉疴难起。将林黛玉比作西施,当然不是说她是红颜祸水,而是说她和西施一样,经历亡国(西施亡吴国),暗示崇祯是亡国之君。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证据3】: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林黛玉抽到的牙牌,揭示了她的“天子”身份——当时只有林黛玉和贾母第一张就是“天牌”(上六点下六点叫天牌)。贾母是老祖宗,喻指朱家老祖宗,所以贾母抽到天牌时说的牌令很有气势“头上有青天”,最后一张更有气势:一轮红日出云霄。

而林黛玉第一张也是“天牌”,但她说的诗完全是一副“末世”景象:“良辰美景奈何天”。处处透露出自己的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确,明朝到“她”手里时,已经积重难返,当年气势雄伟的大明天下,如今已经是“奈何天”了。 这句诗是出自《牡丹亭》,下面还有一句。林黛玉听过这段戏。书中第二十三回又提到:“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让人很容易想到了那句:

昨夜朱楼梦, 今宵水国吟。

这两段诗联系起来看,更具对比效果:纵然是良辰美景,已经是无可奈何天,朱楼辉煌已成昨夜梦幻;如今赏心乐事的是谁,原来已经换做了水国人在欢歌吟唱。

【证据4】:葬花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关于黛玉葬花,历来解读非常多,但很多将其解读为如何唯美的行为艺术,实在玷污了作者呕心沥血的笔墨。葬花,是林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也太多愁善感、无病呻吟了吧。 就算贾府的王夫人、元春等更欣赏薛宝钗,不让你嫁给贾宝玉,但没有人想害死你啊。你怎么能胡思乱想,看到桃花落了,就想到自己“花落人亡两不知”呢?年纪轻轻地,怎么老想着自己悲惨死去呢?就算你不幸死了,贾府也会将你风光大葬,不可能把你像落花一样,丢进臭沟渠啊?

林黛玉当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命运,但作者知道,作者已经亲眼目睹了林黛玉所影射的对象的悲惨命运。大明朝轰然坍塌、君王上吊殉国,大明上下竟然无人去收葬,汉家天下被满清鞑子和流寇蹂躏,山河飘絮、白骨如山,这样的的悲惨境地,是压在整个汉民族身上的历史沉痛。作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只有把亡国之君化身到林黛玉这个角色身上,于是她才会感世伤怀、每天泪水涟涟。 与其说是林黛玉在哭,不如说是作者在哭,不如说是千千万万的明朝遗民在哭,千红共哭,万艳同悲,他们为故国明朝而哭,为殉国君王而哭,为汉家子民累累白骨而哭……

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葬的是大明天下,葬的是死去的千千万万的汉家子民……

众所周知,古文字里的花与華相同,葬花就是埋葬华夏民族创立的大明王朝和汉人基业。
突发奇想,林黛玉隐喻崇祯的证据?





玉带林中挂,而崇祯也是自缢在老脖子树上,好巧? 这算不算暗示红楼梦意指明末清初历史的证据?显示全部 ​



[color=var(--GBL05A)]关注者
[color=var(--GBK02A)]29

[color=var(--GBL05A)]被浏览
[color=var(--GBK02A)]65,383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4
​2 条评论
​分享











[color=var(--GBL05A)]查看全部 7 个回答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海的深处

[color=var(--GBK04A)]律师执业证书持证人




​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书中有书,作者所用一声两歌手法,是在文中拆散关键字或以谐音、典故来隐匿史事。很多人用人物影射的方法去解析,此路不通。黛玉(及宝钗)的判词应作如下解。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辞 道是 可叹停机德 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其中隐写的是:可叹崇祯皇帝有德有才,最终却上吊自尽,并被草草埋于田贵妃墓穴。
画上的“两株枯木”明示出“朱”、“林”二字,喻明末木字辈皇帝;“悬着一围玉带”指崇祯帝上吊一事,以“玉带”代指御体;“金簪”代表贵妇人,实指田贵妃;“雪”是“穴”的谐音。李自成入京后,命将崇祯帝和周皇后草草合葬于之前已逝的田贵妃墓内。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2-01-04 15:32

[color=var(--GBK04A)]​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更多回答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阿斗

[color=var(--GBK04A)]设计




​ 关注



是的
宝玉对应玉玺,宝玉衔玉,口含玉,代表国玉,国玉就是玉玺了。
黛玉影射崇祯,都是守家无望自缢而亡,而且明末几个皇帝都是木字辈,朱元璋提前规定名字按五行来命名,轮到后期刚好是木字辈,贾宝玉林黛玉是木石前盟。
林黛玉父亲林如海水字辈,崇祯父亲常洛水字辈
葫芦僧提到葫芦庙3月15失火,烧了葫芦庙。崇祯17年,3月15李自成开始进攻北京。
昨夜朱楼梦 今宵水国吟
黛玉还有个早夭的哥哥,但是全文都不知道他这个哥哥用来干嘛的,只是提到了一下,崇祯哥哥朱由校也是死了
黛玉先亡父再亡母,朱由检也是先死了妈再死了爹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0-08-25 10:38

[color=var(--GBK04A)]​赞同 34​​5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一只小狼狗

[color=var(--GBK04A)]未来的广告狗 文学艺术业余玩家




​ 关注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就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形式很像袁天罡的《推背图》。
都是象征图+诗文的形式
然后发现了这个图

推背图第二十七象庚寅
谶曰:惟且与月 下民之极,应运而兴 其色日赤。
  颂曰: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二十七象被认为是太祖曾为皇觉寺僧,洪武一代海内熙洽,治臻大平。(金圣叹语)感觉这个图有点“玉带林中挂”的意思。
明朝在此开始,也在此终结。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CAROL小仙2013.11.06浏览243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谢谢
1个回答
lilyqing0528
2013.11.06
满意答案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
1.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
2.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3.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
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8: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 唐 ] 李商隐
原文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注释
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顶:指帐顶。

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8: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元春选弟媳,为何仅见一面就选择薛宝钗放弃林黛玉?贾母一句绝情话是答案
小涵读书 2019-09-10   |  305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贾元春鼓励薛宝钗“横刀夺爱”,搅黄了天底下最美好的一段姻缘。其实贾元春与两人接触并不多,仅在省亲时见过一面。但仅凭这一面之缘,贾元春就为弟弟选了薛宝钗,放弃了林黛玉。薛林两人同为十二钗之首,贾元春为何这样选择呢?


贾元春省亲期间,对待两人其实是一视同仁的。贾元妃召见亲戚觐见时,两人同时觐见。贾元春眼里,“宝、林二人亦发与别姊妹不同,如娇花软玉一般。”大家一起作诗后,贾元春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最后赏礼物的时候,薛宝钗和林黛玉诸姊妹等人都和宝玉的一样。为何在端午节礼赏赐上却选钗舍黛了呢?

答案其实在贾元春省亲当晚就有所透露。她在为大观园各处赐名时,曾经把怡红院的“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在贾宝玉作诗时,薛宝钗指出了其中的深意。


贾宝玉在写怡红院题诗时,起草了一句“绿玉春犹倦卷”一句时,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她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在薛宝钗的指导下,贾宝玉将绿玉改成了绿蜡。在这一过程中,薛宝钗不仅替贾宝玉解了围,还巧妙地暗示了贾元春改法的另一深意——贾元春不喜欢香玉。


贾元春为何不喜欢香玉呢?这与林黛玉的真实身份有关。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可能就是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名字叫李香玉。其父亲是任两淮盐课的李鼎。曹李两家关系十分亲密,李香玉的爷爷和曹雪芹的奶奶是兄妹,因此两家不仅是官场好友,还是世代姻亲。曹雪芹和李香玉从孩提时代就一同玩耍、读书习字、吟诗作对,日子久了,两个人之间便有了深厚的感情。《红楼梦》七十二回中曾有一句话“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看,我也不敢怠慢了你”,这句话里包含着很多过往的真情实意。后来,李家被皇帝抄家,李鼎夫妇先后染病辞世。李香玉寄居曹家,过上如同《红楼梦》中林黛玉那种生活。

林黛玉的这种遭遇其实在《红楼梦》书中有过一个明显暗示。

贾元春省亲前,林如海突然病重,让林黛玉回去探望,没想到竟然一病而亡。一个个堂堂的钦定巡盐御史,死了之后,既没有官场同僚的吊喧,贾府也没有派出重量级的人物到场,仅凭贾琏和林黛玉两人折腾。这与秦可卿的葬礼相比,天上地下;与贾敬的葬礼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简单对比,就能知道林家人的处境有多苦。


一个被皇帝抄过家的女儿,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女,无论她有多优秀,身为皇妃的贾元春也不会让她和宝玉成亲。因为在当时的宫廷争斗中,她不仅不会,更是不敢。所以她趁着赏赐端午节礼之际,早早地暗示了薛宝钗当弟媳。贾母虽然对此有所不快,但是也要面对现实,所以在清虚观打平安醮期间,她以宝玉年龄小还不到娶妻年龄,既否定了薛宝钗,也否决了林黛玉,并让张道士替宝玉物色妻子人选。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不再是问题时,林黛玉的好姐妹紫鹃为林黛玉的婚姻着想,借现宝玉闲谈之际吓唬宝玉,言称林黛玉要回南方,导致宝玉犯了痴症。在此期间,林之孝的前来探望,宝玉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呢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忙用一句话安慰道:“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贾母为何说出这样一句绝情的话来?因为这是林家的事实,更是林黛玉的艰难处境。世袭为侯的林家没有了,但是背负抄家之名的林家却阴魂不散。贾母的这一句痛骂是无奈之语,更是悲痛之言,而这一切正是贾元春在选择弟媳时,舍弃林黛玉的根本原因。


反观薛宝钗,虽然是皇商之女,但是位列四大家族,彼此联姻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的。林黛玉虽原有侯门之女的风范,但家族的变故,最终让她顾成了个孤家寡人,人人避而远之,在这种情况下,贾元春虽然与两人仅有一面之缘,但是为了贾家一族着想,为了弟弟贾宝玉一生的幸福着想,她只能选择薛宝钗,舍弃林黛玉。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8: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贾元春为何仅见一面就选钗弃黛?只因省亲时她见了一个神秘之人
2019-11-18 13:29
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优秀,一直是人们争议不休的话题。两人并列为十二钗之首,难分伯仲,作者甚至将两人合二为一。红楼梦第四二十回开篇便写到: 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在这种情况下,贾元春为宝玉选媳妇,为何选了薛宝钗,放弃了林黛玉呢?



1.表面上来看,贾元春对两人是一视同仁的

因为无论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还是从相处时间,以及对两人的喜欢程度,基本是一样的。两人和贾元春是一样的远近——一个是姑妈的女儿,一个是姨妈的女儿;见面的时机和时间也是一样的——都是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初次见面,且只见过这一次;对两人的赞赏也是一一样的——作诗过后,贾元春对两人赞不绝口:“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2.贾元春做的一些举动,表达出喜欢林黛玉的倾向

贾元春省亲当晚,众人听戏,贾元春表达出对龄官的特殊喜爱。众所周知,龄官是黛玉的影子。不仅长相,甚至是性格作风,都是林黛玉的翻版。贾元春在听戏过后,先是赏赐给她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等,后来又让她喝了一场,并嘱咐不可为难了她。更主要的是,后期贾元春还让龄官进宫去唱戏,龄官竟然恃宠而骄,借嗓子不好“罢演”。所以,贾元春对龄官的喜爱,其实暗中表达的是对林黛玉的偏爱。



3.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贾元春为何赏赐端午节之际,选定了薛宝钗当弟媳呢?

因为贾元春见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妙玉。

贾元春省亲结束前,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看见山环佛寺,便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大观园内,山环佛寺之地自然是妙玉栊翠庵。贾元春此举,表面是烧香拜佛,实则是与妙玉相见。

妙玉来历不明,是一个身份特殊之人。

妙玉的师父圆寂后,她听从师父的安排,等待命运的安排。结果等到了贾府修建大观园,王夫人派来来请她。贾母到栊翠庵品茶时,妙玉给她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余人用的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私下里请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喝茶时,给薛宝钗一个“分瓜 瓟斝”,上面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给林黛玉用的是“杏犀盂”,给贾宝玉用的是绿玉斗。

这些都表明她有着皇家身份,她进贾府里修行只是幌子。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为了她能在贾府里生存,她的师父死了,贾元春也跟着沾光了。为何这么说?因为从贾元春的判词推断,她入宫十多年,一直当着女史,就在她自己和贾府上下对她受宠不抱希望,反而为她的安危心惊胆战时,她却被封为贤德妃。在皇宫内呆了十多年,青春都将逝尽之际,突然受到皇帝的赏识,这种违背常理的背后,其实是妙玉背后势力发挥了作用。



4.妙玉为何会选薛宝钗?

作为皇宫之人,妙玉虽然人不在皇宫内生活,但是在她的思维意识里,她没有改变权力者的眼光,她看一个人,不仅看重才能,更看重个人的社会影响力。

贾元春省亲之时,林黛玉的父母早已死去。人死如灯灭,虽然林如海出身好,官做的也好,但是一死百了,留下的林黛玉除了依靠贾府,没有任何社会力量。薛宝钗则不同,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宝钗的父亲虽然已死,但是皇商的地位没丢。虽说在那个时代,是按照士农工商标准来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但是能与皇家做买卖的人家,是很受尊重的。更重要的是薛家一直是四大家族之一的重要成员,在官场上是很实力的。妙玉虽然出家,但六根不净,自然会权衡两人影响力的高低,为自己避难之所的贾府,选择将来的女主人,保证日后能够安然无恙,最合适的人选肯定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宝钗。

贾元春也是皇家之人,妙玉的倾向性选择自然也就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她还是坚定选择了薛宝钗。她的这个做法受到了贾母和宝玉的反对。接到端午礼的第二天,贾母安排宝玉进宫去谢恩;后来利用打平安醮之际,贾母还拐弯抹角的否定了薛宝钗。但这些举动都没有动摇贾元春的决心,不仅如此,她还亲自让太监门下了一道口谕,以让大家搬进大观园居住为由,再次暗示自己对薛宝钗的器重。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原文如下:

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

口谕是皇家旨意,她点了薛宝钗之名,就是再次强调自己选中了薛宝钗。在这情况下,贾母有心成全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也一时无法开口。而有了贾元春的撑腰,薛宝钗不仅光明正大地在大观园内住了下来,而且最终熬成了“宝二奶奶”。



朋友们,贾元春选钗弃黛,原因自然不会仅仅是因这一点,它是一果多因,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你对贾元春这样选择,还有什么新的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文/小涵读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8: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元春为何选钗弃黛?因为王夫人使了一个阴招,告诉她不要选林黛玉
小涵读书 2019-04-07   |  188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王夫人一直不喜欢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就警告她离贾宝玉远一点。但是,贾母却把林黛玉和贾宝玉做为一对小冤家,努力把两人撮合到一起,这让王夫人心里很不高兴。金钏儿死后,她在薛宝钗面前说林黛玉小性子;夜查大观园后,王夫人表面表扬贾敏未出阁时是千金大小姐,暗地里贬低现在的林黛玉等人如小鬼一般。其实在此期间,她还曾经做过一件更狠毒之事,让一个太医给林黛玉治病,告知贾元春黛玉身体不好,从而让她选钗弃黛,只不过这件事情很隐蔽,好多人都忽略了。


端午节前,林黛玉和贾宝玉在王夫人房间,王夫人见了林黛玉,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王夫人为何突然关心起林黛玉的病情?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大家见她体态风流,便知她有不足之症,所以问起她的病情,得知她从会吃饭时就吃药,至今一直用药不断,贾母忙让人给她配人参养荣丸。这些事情都王夫人都是知道的。她为何会突然请一个鲍太医院给林黛玉配药呢?

贾府里的人生病,一般都是请王太医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身体不舒服,王太医上门前来诊治;怡红院里的晴雯感冒,最后也是请了王太医下药;尤二姐有了身孕,贾琏派人也是去请王太医。而从林黛玉回答王夫人的问话中也可以看出,林黛玉是请王太医为自己诊过病下过药的。


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人为何要给林黛玉换一个鲍太医呢?全部书中这个太医仅出现过这一次,所以其中必有蹊跷。脂砚斋在王夫人问林黛玉用药时有一句脂批:是新换了的口气。王夫人为何新换了口气?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当天晚上,贾宝玉在外与薛蟠、冯紫英喝完酒之后回到家里,袭人告诉她贾元春赏赐的端年节礼拿回来了,还特意说明他的礼物和薛宝钗的一模一样,这让贾宝玉大为不解。他不知道贾元春为何暗示了金玉良缘。


贾元春省亲之际,看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是娇花软玉一般,而且两人做诗水平都远高于贾家从姐妹的,一面之缘之下,她对两人的印象应该是难分伯仲的。如果从两人出身来看,薛宝钗虽然是四大家族之人,但是出身于商人之家,比起林黛玉的出身于,有不少的差距。林家世代为侯,林如海又是皇上钦点的探花出身,当过巡盐御史,是贾敏的女儿,优势比薛宝钗强多了。所以对于贾宝玉来说,最合适的妻子人选自然是林黛玉。

贾元春省亲过后,王熙凤借吃茶之事同林黛玉开玩笑,为何不嫁给贾宝玉当媳妇。贾宝玉路遇王熙凤门前,被喊进去帮写一大份礼单,这些举动其实贾母在为宝黛婚事作准备。这自然让王夫人着急。她无法同贾母当面抵抗,只能采取其它策略,而能与贾母相抗衡的只有贾元春。每月她都有机会进宫,当然也可以在贾元春派人出宫时实施自己的想法。当然她不能明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好,但是她可以用事情来提醒贾元春。如何既能不得罪贾母和林黛玉,又能巧妙地让贾元春知道林黛玉不适合贾宝玉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请贾元春派一个太医来为林黛玉诊病了。


于是鲍太医登场了。鲍太医为林黛玉诊病开药之后,一定会向贾元春报告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得知林黛玉的身体健康情况后,贾元春自然明白林黛玉不适合贾宝玉,就这样母女两人就形成了默契。


王夫人通过一个太医为林黛玉诊病的阴招,让贾母吃了哑巴亏。这让贾母十分愤怒,当然王夫人的心情也是比较惶恐的。所以在打平安醮时,王夫人因说要等贾元春从宫中派人出来,从而不陪贾母一同前往。而贾母也借张道士提亲之际,明确说出贾宝玉年纪太小,还不适合娶妻。就这样,金玉良缘和草木姻缘都只好暂时搁浅了。

作者:大愚小孩,每天陪你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关注
undefined
小涵读书
喜欢读书,贩文为生
共 1904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2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凤尾罗和芙蓉簟,是元春给林黛玉精心准备的礼物,为何落到薛宝钗手上?
2022-03-28 14:34
上一篇文章元春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如何?姣花软玉只夸奖林黛玉,没有薛宝钗的份写了元春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很好,因为喜欢林黛玉的诗,把本来已经赐名的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可是,为何有人怀疑元春讨厌黛玉呢?

既然元春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很好,那么以后元春对黛玉的态度也不会差。可是有人却怀疑元春讨厌黛玉。这个导火索就应该是端午节赐礼。

元春省亲的时候,赏赐给宝钗和黛玉的礼物和宝玉相同。可是到了端午节,元春赏赐给宝钗和黛玉的礼物就不一样了。



元春赏赐给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黛玉和三春一样只有扇子同数珠儿。

由于宝钗的礼物比黛玉的礼物多两样,所以大家以为元春讨厌林黛玉。

凤尾罗和芙蓉簟更适合给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仔细研究一下多给宝钗的凤尾罗和芙蓉簟,就会发现,这两样东西更适合给黛玉,而不是给宝钗。

1、林黛玉是人中之凤,凤尾罗是林黛玉的。

林黛玉住的潇湘馆题匾:有凤来仪。谁住潇湘馆,谁就是凤凰。





庄子曰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传说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练实是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林黛玉选择潇湘馆就是因为这里有几杆翠竹,院子四周有一泓清水。这是凤凰的栖息、饮食之地。

书中明确写明:潇湘馆里“凤尾森森”,因此林黛玉是凤凰的化身,她是人中之凤,凤尾罗应该属于林黛玉。

2、林黛玉是芙蓉花,芙蓉簟也是林黛玉的。

芙蓉簟,是编织成芙蓉图案的凉席。

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大家玩占花名游戏。薛宝钗的花名是牡丹。林黛玉的花名是芙蓉。林黛玉代表的花是芙蓉花。众人都说【除了他(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显然这个织成芙蓉图案的凉席应该是林黛玉的。



既然凤尾罗和芙蓉簟都是元春精心为林黛玉准备的礼物,为什么最后落到了薛宝钗的手里呢?

端午节赐给宝钗和黛玉的礼物,应该是元春临时改变主意的结果。
元春看好黛玉和宝玉,所以早早为他们俩准备了礼物,但是由于王夫人的干涉和阻挠,元春改变了主意,调换了宝钗和黛玉的礼物。

润杨以为,元春对宝钗和黛玉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不是自己讨厌黛玉,而是反映了王夫人对宝钗和黛玉的态度。

皇帝下旨,“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元春省亲时,也说过:“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从正月十五到端午节,王夫人有三次觐见元春的机会。



就在第三次见面里,王夫人左右了元春对宝钗和黛玉的看法。元春受了母亲的影响,于是她通过赐礼来表达自己对宝钗和黛玉的态度,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支持。

由于时间紧迫,元春已经来不及单独为薛宝钗准备相应的礼物,只好把准备赐给黛玉的礼物,转赐给薛宝钗。

综上所述,不是元春讨厌林黛玉,而是元春在母亲王夫人的左右下,改变了主意,将原本给林黛玉的礼物,转赐给薛宝钗。如果按照元春的本意,凤尾罗和芙蓉簟都是赏赐给林黛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7:01 , Processed in 0.0544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