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更衣石榴裙&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庆清朝 榴花
2024-02-20可可诗词网-咏花诗词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旛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还胜春浓。
        王沂孙的这首《庆清朝·榴花》咏物词描绘了五月榴花盛开时的璀璨景观,深表了作者爱花喜花的怜惜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组织了大量前人榴花诗词的典故佳句入词而不显痕迹,达到水中撒盐的融和状态,在咏物词中堪称上乘之作。
        这首词的上下片并无明显界限,叙事、用典、描绘、抒情熔于一炉,依次写盼花、见花、护花、落花四个场面,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结构谨严。
        上片前三句先曲折写出词人热盼榴花盛开。“玉局”是宋代祭祠官玉局观提举的简称,苏轼曾任此官,后人遂把苏轼称为“苏玉局”。“歌残”之意为,苏轼曾为石榴撰写词章尽力赞美它,但可惜现在人们却不大写有关石榴的作品了。苏轼曾作《南歌子·暮春》,写观石榴时的喧闹场面:“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唯见石榴新蕊一枝开。”“金陵”指的是南朝诸多文人,他们曾写出一批著名的石榴诗。如梁孝元帝的《赋得石榴》诗:“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等,皆为名句。梁、沈约的《咏山榴》有“停采久弥鲜,含华岂期实。”须知石榴只是汉使张骞从西域得其种而归,故引起了汉以后文人的极大兴趣,纷纷写诗作赋吟咏它。尤其在晋以后的南朝,更出现了大量石榴诗赋,故“金陵”便代指南朝文人。“句绝”意同“歌残”,是说这类作品现在很少见到了。“年年”句说,由于文人现在很少创作与石榴有关的作品,岂不辜负了那能吹绽石榴花的和煦春风。前三句就是这样以现在缺少石榴诗词,辜负了春风的一番好意这样的婉转说法,说出春风骀荡,可不见石榴花迅捷开放的遗憾,表现出作者对石榴花开的深切期待。
        “西邻”以下直至上片结束,均叙见花。“西邻”两句从字面上看,只写词人有位窈窕多姿的邻居姑娘,因她身着艳服,故惹得榴花穿窗入户,同她竞相争美。然词中暗用的典故则是李白的《咏邻女东窗海石榴》诗,其中有“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等名句。自李白以后,文人墨客凡咏石榴即喜着一邻女,即本于此。“前度”两句,又从回忆的角度,说自己历年来观赏榴花,色红均如燃火,今年当不例外,也一定是红如彤霞一般。古人咏榴,喜极摹其红艳。如杜牧的《山石榴》诗:“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有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唐人施肩吾《山石榴花》诗中的“深色胭脂碎剪红”,唐人子兰《千叶石榴花》中的“一朵花开千叶红”,元人张弘范《榴花》中的“游蜂错认枝头火”等均是。“何须拟”三句写既然有如此美艳的红花可供观赏,那么石榴花的密黄色的蒂萼部分也就不值得细细品玩了。“拟”原意是打算,这里可引申为“看”。“蜡珠”是用黄蜡的颜色形状喻为榴花花蒂。“湘彩”指浅黄色的光色。这三句是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续写榴花如萦火浮霞。至此,词人描绘了所见榴花盛开时的壮观。
        下片“谁在”以下五句先写护花。前三句借杨贵妃于骊山宫殿遍植榴树的典故,写自她死后,人们已很少再能见到那里的榴花了。这是慨叹现时种榴风气已大减,远不如前朝之盛。既与上片前三句呼应,又同下面两句衔接。因而他命花工用装饰物“朱旛”系在榴花下,表示爱怜之意。由于花多,自然要费去许多功夫。但因惜花心重,故仍然不废。“朱旛”即“旛胜”,唐宋时立春日,用纸、绢剪成旌旗、燕蝶、金钱等形状,挂在花下作装饰用,以表示怜花之意。故词人着“护取”两字。“颠倒”以下五句,写落花场面。词人虽然惜花万分,但榴花终究还要落,然而他面对残花依然不减半点兴味。“颠倒”两句,化用朱熹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诗中“可怜”为“可爱”之意。既无车马之喧,正好让词人再细细观赏一番。故虽西风起而“尚余数点”,在满怀情意的词人看来,似乎比春盛时还要浓艳。这虽然只是主观感受,但确实把内心的无限喜爱之情映托而出,读者对词人的这腔痴情想来也不会去讥笑他,而只能是予以默认。
        总的说来,这首咏榴词虽然隐含了众多的典故,然而其本身格局自有定规,感情脉络十分清晰,文势笔力犹能呵成一气,虽借他人文墨而不落痕迹,这在南宋后期只是崇尚“七宝楼台”式的堆砌典故的众多咏物词作中,尚不失为佳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乐 榴花
2019-05-28可可诗词网-咏花诗词 https://www.kekeshici.com

        
杨泽民


        浓绿丛中,露半坼芳苞,自然奇绝。水亭风槛,正是蕤宾之月。固知道、 春色无多, 但绛英数点, 照眼先发。 为君的, 尽是重心千叶。红巾又成半蹙。试寻双寄意,向丽人低说。但将一枝,插著翠鬟丝发。映秋波、艳云近睫。知厚意、深情更切。赏切。赏玩未已,看叶下,珍味还结。


        爱美是人的天性,咏花是诗人的嗜好。北宋词人杨泽民似更有咏花之癖,这位和周邦彦同时、并与之交往甚密的作家,在他今天存传的词作中,咏花作品占了将近一半。在他的笔下,有“低疑洛浦凌波步,高如弄玉凌空”(《塞翁吟·芙蓉》)的芙蓉,也有“南国幽花比并香,直从初夏到秋凉”的(《浣溪沙·素馨茉莉》)茉莉;有不知“何年下太空”的仙子——水仙,也有“馥郁国香难比拟”的兰花(《浣溪沙·兰》);还有梨花、梅花、桃花、木兰,或冰清玉洁,或浓妆淡抹,为我们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美的形象,堪称与周邦彦、吴文英、王沂孙媲美的宋代咏物词大家。
        《三部乐·榴花》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水墨画式的淡雅的描写,写出了榴花“自然奇绝”的特质。词的下片借助美丽的想象,由花及人,表现了一对情人间的深厚情谊,寄寓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清人邹只谟在《词话丛编》中论咏物诗时说:“咏物固不可以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似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杨氏这首词上片对榴花的描写,正是这种美学要求的体现。“浓绿丛中,露半坼芳苞,自然奇绝。”这是一幅具有“万绿丛中一点红”意境和情趣的画面,画面上的榴花,就象一颗美丽的心被丛绿簇拥,又象一颗明亮的星镶嵌于深深的碧空。这就不仅从构图上达到了红绿映衬,利用视觉反差凸现主体形象的效果,而且显现了榴花不与众芳争艳的“奇绝”。“水亭风槛,正蕤宾之月”,随画卷的逐渐展开,榴花的美好品格也得到进一步揭示:她不仅“奇绝”,更具高雅娴静的性格。那水边亭前飘动于风中的“绛英数点”,看上去仿佛是位潇洒的诗人对月咏吟,寻觅知音。至此,词的上片实际是按中国古典的“奇”、“雅”的审美标准,塑造出了一个理想女性的形象:她有惊世之才,但娴淑高雅,有绝世之容,却无争艳之意,自然天姿,举世难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古代文人们世代思慕的佳人。所以,词的下片,词人笔触一转,自然地由花及人。“红巾又成半蹙”,“红巾”,似指作者的情人,“成半蹙”,当然是作者的想象之词。美丽娴雅的榴花怎不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情人呢? 或许同榴花一样的她正因思念自己而愁结眉梢。于是作者进一步陷入了幻想之中,如果她正在眼前,自己将“寻双寄意”向其低说,并且将拿一枝榴花插上她美丽的发丝。而她也将因这芳馨一枝,锦上添花。她会深深理解词人的情意,彼此爱得更为深切。
        “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张炎《词源》卷下)《榴花》一词之所以能强烈感染我们,首先就在于作者写物而不拘于物,而是以神似之笔,写出了古代文士心中“佳人”的形象。值得特别赞许的是,作者在描写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情感和形象的“含”与“露”的分寸,做到了明而有味,晦而不涩,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体验的余地。其次,在形象塑造上具有中国画深远的意境,主体和环境的配合,颜色的对比映衬,“映秋波,艳云近睫”的肖像画构思,都显示了绘画的构图美。
        最后,全词的结尾“赏玩未已,看叶下,珍味还结,”将丰富的联想又收束到赞美榴花的主题上来,显现了词作者“收纵联密”的高度写作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江月(咏榴花)
宋代 :陈师道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叶叶枝枝绿暗,重重密密红滋。芳心应恨赏春迟。不会春工著意。

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作者介绍
陈师道 :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榴花
[ 宋 ] 石延年
原文
王母庭前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作者介绍

石延年
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祖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后,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榴花
[ 明 ] 高启
原文
日炙态常醺,香生若自焚。

夜来端午宴,淡却美人裙。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q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绘乡村夜景的诗。起笔连用两叠词,“苍苍”二字,见出秋色的浓重苍茫;“切切”二字,宣染了秋夜凄清寂静。次句“行人绝”三字,极写行人无迹,万籁俱寂。二句描写景物,画面萧瑟凄凉,暗暗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第三句是过渡转折句,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展开了一幅月夜清新的画图。 [2]此诗笔非繁丽,语不惊人,仅以淡淡之墨,就画出一个平常而又诗意浓郁的乡村之夜。前后自然景物对比鲜明,人物感情反差强烈,却转接平滑,浑然天成。 [6]
作品名称村夜
出    处《白氏长庆集》
作    者白居易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村夜
霜草⑴苍苍⑵虫切切⑶,村南村北行人绝⑷。
独⑸出前门望野田⑹,月明荞麦⑺花如雪。 [2]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语注释
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6]
⑵苍苍:灰白色。 [6]
⑶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6]
⑷行人绝:了无人迹。绝,绝迹。 [6]
⑸独:单独,一个人。
⑹野田:犹田野。 [6]
⑺荞麦:一种农作物,开白花,结黑籽,磨成粉可食用。 [6]
白话译文
经霜的野草秋色浓重虫声切切,夜晚村南村北路上行人已断绝。
我独自出门朝前面的田野跳望,见月光下一片荞麦花开白如雪。 [2]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母亲去世,白居易便回家为母丁忧,住在今渭南下邽的金氏村。这首诗就创作于此时。乡村的夜晚寂静无声,诗人难以入眠,独自徜徉于原野,面对乡村秋夜的种种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瑟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3]
名家点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5]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诗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他从小聪明过人,具有非凡的才华。在诗词方面,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白”,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属于现实派诗人,他的诗作题材比较广泛,形式多种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著有诗集《白氏长庆集》。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4: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吹彻玉箫人不见,世间难觅返魂香
出自宋代周密《为杨大芳悼亡》
帐中蝶化真成梦,镜里鸾孤枉断肠。
吹彻玉箫人不见,世间难觅返魂香。

作者周密简介
周密画像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
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年内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
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留传诗词有《草窗旧事》、《萍洲渔笛谱》、《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笔记体史学著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4: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磬冷冷夜未央
出自宋代黄升《浣沙溪》
钟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步虚声里拜瑶章。
紫极清都云渺渺,红尘浊世事茫茫。未知谁有返魂香。
拂拭丹青呼不醒,世间谁有返魂香。


〖打印内容〗作者: 戴复古   诗名:《《题亡室真像》》时间:2019-12-16 13:57:20



  出自宋诗人戴复古的《题亡室真像》

  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

  梦井诗成增怅恨,鼓盆歌罢转凄凉。

  情钟我辈那容忍,乳臭诸儿最可伤。

  拂拭丹青呼不醒,世间谁有返魂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4: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去书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注释兼:一作“无”。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赏析此句一纵一收,词人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突出内心渺茫无着落的惆怅苦闷,和无处着落的哀愁。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晏殊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兼 一作: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词牌“蝶恋花”,原名“鹊踏枝”,清人万树《词谱》卷一二谓“宋晏殊词改今名”。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以及创作契机已经难以考证。

简析
  这首词为深秋思念远人之作,是一篇代言体作品。此词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从拂晓回溯夜间,注入词人的情思,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其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感。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充分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20e68621f077.aspx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92篇诗文 ► 300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4: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引梦香”到“梦甜香”再到“消梦散”
云笺说红楼
2018-09-08 17:27

这本书是我写的
从“引梦香”到“梦甜香”再到“消梦散”
我们都知道,根据我在知乎《红楼梦的真结局》一文里的详细分析得出结论,那就是《红楼梦》一书中讲述的那一场风月繁华的故事,其实是跟随主人公贾宝玉做了一场大梦,而这场梦最终是要消散的,梦是要醒的,贾宝玉作为一个幻影最终是要化灰化烟,随风飘散的。因而前八十回中作者多次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暗示,我也曾经在文中分析过,梦甜香是一种隐喻性质的存在,暗示书中的人物都是在梦中,当他们深深沉溺于梦境的时候,也就是梦最甜的时候,所以称为梦甜香。但是梦甜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因为做梦也是有过程的,先开始入梦,然后是香梦沉酣,也就是梦最沉迷,最甜的时候,并且最后还是要梦醒的。
而《红楼梦》前八十回,并不止有“梦甜香”一种隐喻性质的香而已,还有引贾宝玉入梦时的香,那就是引梦香,引梦香在正文里并没有明写它的名称,但是脂批却点出其名,且看原文: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甲戌侧批:刻骨吸髓之情景,如何想得来,又如何写得来?[进房如梦境。]】
在宝玉初次进入秦可卿卧室的时候,就闻到一股细细的甜香,脂批说这香的名称就是“引梦香”并且脂批还在后面说进房如梦境,表明进了秦可卿卧室便等于进入了梦境。这之后,宝玉便在秦可卿卧室中跟随秦氏的引导,梦游了太虚幻境。表明引梦香真的起到了引梦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携带通灵宝玉出生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算是他造劫历世的开端了,那个时候人生大梦就已经开始,镜中的历幻也已经开始,可是到了梦游太虚幻境时,贾宝玉与幻境中的可卿仙子有了云雨之欢之后,贾宝玉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才开始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成年期,成年人才懂得谈恋爱。之前都是懵懂的小儿女,是不曾懂得品味过“情”的滋味的。等于说梦游太虚幻境中的一段经历,是贾宝玉的成人礼。这之后,贾宝玉便与袭人发生了关系,且在贾府历经的那一场红楼大梦中的梦幻情缘才正式拉开序幕,在梦游太虚以后,宝、黛、钗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其他一些情缘和人事的情感纠葛才真正意义上慢慢开始展开,换句话说,秦可卿房中的引梦香,不止是作用于引导贾宝玉进入了太虚幻境这样的梦境,还有广义上的含义,即自此以后,贾宝玉真正意义上被引导进入了红楼大梦的那一场梦幻情缘之中,经历成年人的爱情,历经感情纠葛,偿清冤孽(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情孽)之后,才摆脱情孽的纠缠,大彻大悟,从梦中醒来的。
而引梦香又是梦甜香的前辈,在引入贾宝玉进入红楼大梦的梦幻情缘中以后,引梦香便随着秦可卿的香消玉殒结束了自己引入梦境的任务,从书中消失了,再也不曾出现过。接替引梦香的是“梦甜香”。梦甜香最初总是出现在大观园里起诗社做诗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作者还描述了一下这种香的情况:

侍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庚辰双行夹批:看他单写黛玉。】迎春又令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我曾经说过,梦甜香出现在作诗的时候,是因为贾宝玉与园中姊妹们欢聚一堂,起诗社做诗就是贾宝玉那一场大梦中最香最甜的部分,也就是说,与引梦香的引梦作用不同,梦甜香是隐喻梦境最令人沉迷,最酣甜的那一段时光。作者描述梦甜香是只有三寸来长,并且易于燃烬,所以用来作为做诗的时间限制。三寸者,三春的谐音也,易烬,表明三春易逝,三春去后,众芳飘零,梦也就不再甜了,而是快要醒了,三春的意象以及春逝和鲜花的残败飘零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反复提及,《红楼梦》的诗,花签,判词还是曲词甚至是秦可卿托梦时的预言,都反复提到三春,那不仅是指贾府的三个名字里有春的姐妹纷纷离去后,贾府开始彻底败落,同时也隐喻着从春天开始,到春天盛放,再到春天逝去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贾府末世由兴而衰,大观园众女儿如鲜花开始绽放到盛开再到凋零残败的过程,而用梦甜香隐喻三春,表明三春的过程,其实是从梦开始的地方,再到渐入佳境,香梦沉酣,到最后又易于燃烬,表明三春和美梦的短暂,直至最后梦醒的过程。
梦甜香最后一次在前八十回原著中出现,则非常的神秘,那就是当宝玉想问王道士要治疗女人“妒病”的药方的时候,同茗烟一起打的一个哑谜,原文如下:
宝玉命李贵等:"你们且出去散散。这屋里人多,越发蒸臭了。"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庚辰双行夹批:于前文一出。】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
这个哑谜,被后面宝玉明说是要治女人妒病的药,而很容易被人理解为这个哑谜是隐指女子的嫉妒之心的,然而为什么茗烟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又依靠在他身上就能暗指女人生妒这回事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也是反反复复思考了很多年以后,才隐约觉得可能的真相是这样的,其含义还是与梦甜香有关。梦甜香既然隐喻梦境的沉酣,表明人在梦中,沉迷其中,或痴或贪,被紧锁在欲望的迷津之中,而不知回头,而《红楼梦》的主旨就是唤醒迷人,度化他们,令其中的亿兆痴人迷途知返后大彻大悟的。而女子的痴与妒在作者及他所处的时代看来,就是深深的沉溺梦境的一种表现,越是嫉妒的厉害,就越是深深的沉迷梦境,不知道缩手,不知道回头。而茗烟拿着梦甜香就是隐指这场红楼大梦的,而宝玉则代表那些嫉妒的女子,他倚在茗烟身上,表明那些嫉妒的女子沉溺在梦境中,而且还是深深的沉迷,不知醒悟,因为茗烟拿的是梦甜香,表明这种沉溺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才像深深的做梦一样,自以为是甜梦,而不知是一场空幻。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古代女子被迫接受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那本来就是对女子的一种压迫,女子由妒生恨,最后又将恨还是转嫁到另外的女子身上是旧时代女性共同的悲哀,那本是封建男权制度的产物,无论是妒恨的女人,还是被妒恨的女人,都是这种不公制度的牺牲品。但是在作者的时代却视女子处于这种被压迫的阶级地位为平常,在他笔下的主人公贾宝玉看来,像王熙凤恶毒害死尤二姐,夏金桂毒害香菱,都只不过是因为她们病了,他能想到的也只是找到一种神奇的药方治好她们的“妒病”,倘或能治好,她们就还是好女子,并且治好了妒病,那些被嫉妒被毒害的女子也就可以不再受苦。这些全都是宝玉对身边女子的悲悯之心。但他不可能想出彻底推翻这个制度的法子,因为那意味着彻底的反叛和革命,他做不到,作者受时代所限制,即使思想境界高于他同时代的人,但也未必有那么先进的思想,甚至宝玉自己都梦想着将来娇妻美妾的生活,有黛玉有袭人同死同归的相伴。所以在作者笔下,这些善妒而又做出令人发指的恶毒坏事的女子,也只是沉溺梦境深深不能自拔的入世迷人而已。现在这些迷人死死倚在梦甜香上,沉睡不醒,等到未来大梦终醒,她们也迟早是要遭到报应后落得一场空的。
最后,来说说“消梦散”,《红楼梦》前八十回无论正文还是脂批根本没有“消梦散”的存在,因为“消梦散”是我自己发明的,但是却并非毫无依据。我在天涯帖子里,曾经续写过《红楼梦》最后一回,在我续写的那一回里,就出现了“消梦散”这样一种仙药,警幻仙子给已经被甄宝玉送玉后解悟过来的贾宝玉饮下这盏名为消梦散的仙药,贾宝玉才真正意义上从梦境中醒来了。我是这样认为的,入梦的时候有引梦香,香梦沉酣的时候有梦甜香,那么到了梦醒之时,也必然会有一种东西,令贾宝玉最终梦醒,不管这种东西是叫“消梦散”也好,或者跟前面的香的名称对应,就叫“醒梦香”也行,反正都是那种起到能使梦中人最终醒悟过来的作用。最后作者到底会怎样描写这个“醒梦香”不太清楚,也不一定就是警幻仙子来唤醒,也可能是甄宝玉给贾宝玉看了玉以后,点燃了“醒梦香”,唤醒了贾宝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八十回后,一定存在着类似这种唤醒梦中人的东西,与前面的引梦香和梦甜香呼应,从而完成使梦中人醒悟的使命,从引梦到梦甜再到梦醒,完成了一整个做了一场红楼大梦的全过程。
*本文为本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支持!抄袭剽窃必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6:03 , Processed in 0.0570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