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兰国航海客红楼梦书名另解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7: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章 薛宝钗美人心计之三:燕窝谜案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故事起始是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但整个事件跨度好几回。

【起因】

先看事情起因(书中原文):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首先我们看黛玉病症的实际情况:

1)每年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

2)今年因为玩过头了,觉得比往年病重些。

但在宝钗的嘴里,黛玉的病完全是另一副摸样了:

A.吃几个太医的药总不见效。(何以见得不见效?其实是为自己推销燕窝打埋伏)

B.要另请高明的人来瞧病。(这不是为难黛玉吗?黛玉寄人篱下,想吃燕窝都难,怎么还能随便换医生?)

C.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不小。(意思是你年纪轻轻成了病秧子,从心理上击垮黛玉)

果然,一听薛宝钗这话,可怜的林妹妹就彻底悲观绝望了,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

薛宝钗趁机再补一刀:“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

意思是,别人吃五谷能长生,你天天吃竟然不能养精神气血,言下之意,你吃的东西都跑哪去了啊?

人家黛玉生病,本来就够悲情的了,宝姐姐还这样劝人。那是劝吗?是安慰吗?分明是句句如刀往黛玉心窝子里捅啊。哪怕市井俗妇也知道说一句:“古人说得好,‘哪有吃五谷不生病的’,你这病也就是春寒秋燥的时候容易咳嗽,没什么大不了。”可宝钗说的什么话?说什么“古人说:‘食谷者生。’”,意思是唯独你林黛玉“食谷不生”。宝姐姐不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最会说话宽慰人的吗?为什么要这样打击病人原本脆弱的心灵?

显然,薛宝钗是故意的!她是先让黛玉彻底绝望,然后再丢下一根救命稻草。果然,林妹妹轻轻松松就上当了。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林妹妹已经彻底绝望,表现出悲观厌世之态了。

这时,宝钗终于亮出她的真实目的了——献药方。

【献药】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先否定药方不对,然后自己开了一个药方——冰糖燕窝粥。

林妹妹在绝望中看到救命稻草,岂能不感激?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笔者按:黛卿,你的第一感觉是对的】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笔者按:你早信任她,你早完蛋了】

然后黛玉说到了自己是寄人篱下,平时吃药已经够麻烦贾府的了,怎么敢为了燕窝粥又劳师动众。

对此薛宝钗显然早已料到。立马说:“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于是日后给黛玉送燕窝粥,就显得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黛玉的病真的让人那么绝望吗?其实未必,接到了宝钗的“救命稻草”,黛玉的心情大好,又是看书,又是起身写了一篇长长的《秋窗风雨夕》。宝玉一身渔翁打扮前来,她还开起了宝玉的玩笑,又说自己是渔婆,一高兴,连自己也取笑了。心情一好,病也好了许多。她自己也对宝玉说:“我也好了许多,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

宝玉就问起了黛玉想吃什么,叫人做了送来。

黛玉刚承了宝钗送燕窝的情,当然不会跟宝玉说出想吃燕窝的事。只叹宝玉来晚了,早点来,听了宝钗的药方,然后让贾府为黛玉准备燕窝粥,就什么事都没了。

当然,要是宝玉在,薛宝钗还会说出她的燕窝方吗?

退一步说,宝钗如果真有心为黛玉好,那她完全可以事后将这个燕窝方告诉宝玉啊。

显然,宝钗没有这么做,她要的就是,让黛玉吃她薛家的“燕窝粥”!

很多人都感叹薛宝钗无愧是红楼梦里最博学的,一眼能看出黛玉吃的药有问题,而推荐了燕窝方。但就算再博学,纵然是懂得一些医理,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否定好几个太医的方子,而自己开个药方吧?红楼梦里的庸医虽然多,但宝钗就真的比太医们都强?而且既不评脉也不诊断表里阴阳,一上来就先否定先前的药方,直接就让吃燕窝。言下之意,让黛玉停了以前的药,专心吃她薛家的燕窝粥。平时里宝钗是何等懂规矩的人,怎么连看病开方起码的规矩都不懂了?

是真不懂耶,还是装不懂乎?

总之,她这样的伎俩对付中通外直的芙蓉仙子林妹妹是绰绰有余。如果这招用来王熙凤身上试试?王熙凤轻则一声奚落:宝姑娘几时当起太医来了?重则心里冷笑:无事献殷勤,安的什么心。

【送燕窝】

献完燕窝方,接着便是送燕窝了。

贾宝玉刚前脚一走,薛宝钗就打发婆子打着雨伞灯笼,连夜送燕窝糖片来了。才说了燕窝的方子,立马连夜送来了燕窝,像是早已准备好了一样。表面上是热心得到家了,实际上体现了急不可耐。

也是活该出事,要是宝钗的婆子早一点到,就能被宝玉遇见,那宝玉就能早一点知道燕窝的事。那宝钗的阴谋也就无疾而终了。

且慢,还有古怪,薛宝钗明明说的是用冰糖做燕窝粥,但送来的好像不是冰糖,而是洋糖!

我们不妨看看原文: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没错,是洋糖,不是冰糖!是雪花状的洋糖,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白糖。冰糖是大颗粒的结晶体,是冰晶状。不是说好冰糖燕窝吗?怎么送洋糖?

两者有什么区别吗?笔者不是郎中,不好评说,只是觉得古怪。就好比你明明要的是人参,别人却送来西洋参,你会怎么想?

但林黛玉不会怀疑,因为药方是宝钗开的、她送来什么就是什么。。

冰糖和洋糖肯定有所不同的,我们知道冰糖和白砂糖在医学上的效果都大不同,何况是洋糖?有人说冰糖和洋糖的药性完全相反,如果是这样,那黛玉吃了这燕窝汤不但不能补阴生津,反而还会旺火生热。(接下来的事正好印证了)

或许你会说我是小人之心度君子,宝钗完全是一片好心,宝钗自己也吃燕窝,觉得好,才推荐给林妹妹,有什么错呢?反正林妹妹那个样子,就当死马当活马医咯。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文本来分析,来点出宝钗行为的可疑之处:

1)宝钗不该草率否定以前的药方,而自己下药方。

2)若真的觉得燕窝药方好,可以事后告诉贾宝玉,让贾府多准备一副。

3)说的是冰糖,送来的却是洋糖。

4)说好了晚上再来看黛玉,但见宝玉来了,宝钗却隐遁了。

“献燕窝”的阴谋,不只是我一人“小人之心”,网上也有很多人有如此洞见,这还不算,就连书中的宝哥哥也怀疑了呢。

【宝玉怀疑】

其实不只是我觉得宝钗可疑,连向来不谙世事的贾宝玉,也怀疑起薛宝钗来。

1)在第四十九回: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不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

宝玉见钗、黛相好,为什么反而“闷闷不乐”呢?这原本是宝玉所希望而又办不到的事。两人真和好了,宝玉反而不高兴了。难道是宝玉喜欢女人为了他争风吃醋?宝玉显然不是这种世俗的男子。更有意思的是,前面写到黛玉和宝钗关系好了,他是闷闷不乐;后面紧跟着写黛玉和宝琴关系好,他则是暗暗纳罕。(宝琴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为什么宝钗和黛玉关系好了,贾宝玉反而不高兴?而宝琴和黛玉打得火热,贾宝玉没有丝毫的担心,只是暗暗觉得有些奇怪(毕竟林黛玉向来是小性子的,宝琴那么受宠,她怎么不羡慕嫉妒恨呢)。

显然,在宝玉的心里,宝琴对黛玉是毫无威胁的,因为她是个“年轻心热”的人;而宝钗,恰恰是个面热心冷的,吃的是冷香丸,住的屋子跟“雪洞”一样,又是圆滑世故,最善笼络人心的。林黛玉这样的实心肠子,跟宝钗走得近、打得火热,岂不危险?所以才闷闷不乐。

2)宝玉当然不敢怠慢,借《西厢记》的“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来问黛玉与宝钗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按:孟光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妻,举案齐眉的典故,就是出自梁鸿和孟光夫妻。按理说孟光是举案齐眉,丈夫梁鸿来接案,怎么是孟光反而接丈夫举过来的案?其实是问黛玉,你不向来和宝钗有点斗气使性吗?怎么两人好上了呢?】

黛玉说出了原委,“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

黛玉还很自责,觉得自己以前错怪了宝钗。但宝玉虽然解开了疑惑,但也是话里有话:“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虽然是引用《西厢记》的话,但其实在委婉地提醒:你啊,太单纯了,像小孩子一样,没遮拦地就接了宝钗的“案”了。

接着宝玉说出了自己最大的疑惑:“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

【注意1】: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注意2】:一个说眼泪比往年少了;一个说眼泪哪会少的?

宝玉的眼里:黛玉变得更瘦了。

黛玉的感觉:眼泪更少了。

黛玉不是天天吃宝钗差人送来的燕窝洋糖粥吗?怎么效果更差了?竟然更瘦了?眼泪更少了?按宝钗的说法燕窝是养阴补气的,养阴就会生津,生津怎么眼泪反倒少了呢?**少了,才会显得越瘦。长得不够丰润水灵嘛。明显是没有养阴,反倒生内火了,所以才**少,觉得烦躁失眠。失眠的事下面再说。

【注意3】:这事发生在五十回,离宝钗献燕窝有多久了?具体多久不知道,怎么说也要好几个月了,因为现在是冬末了,下雪了,这一回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宝钗献燕窝时,还正值秋雨时分。林黛玉已经吃了宝钗好几个月的燕窝了,结果却是这种效果!这不由得让我们怀疑,那冰糖燕窝粥有问题,问题很可能就是冰糖换成了洋糖。

3)到这个时候,贾宝玉已经直接怀疑燕窝的问题了。这事在五十二回。

贾宝玉一面下了阶几,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我们拆分一下:

a.宝玉走了走了又返回来,不放心,总觉得黛玉的病有古怪。他也知道黛玉的病是没到春分秋分之后有咳嗽的旧毛病,但现在是大冬天怎么还病者?还比以前更瘦了,眼泪更少了?

b.黛玉说则说自己不但夜里咳嗽,而且还失眠了,只睡了一个更次。睡觉是养身的最好方子,如今黛玉连觉都睡不好了,问题是极其严重了。

c.宝玉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疑惑,直接提宝姐姐的燕窝。请注意,他是挨过身来,悄悄地说的。

d.谁知那该死的赵姨娘跑来,打断了这个关键的话题。

4)宝二爷知道不能再耽搁了,直接出手,用自己家里的燕窝替代了薛家的燕窝。这事发生在五十七回里。

除了宝玉,还有一个人也对燕窝起疑心了,那就是紫鹃。紫鹃听说贾宝玉在桃花底下生气发呆,忙来找他,表面上是安慰他,但一开口就是问燕窝的事:“……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

紫鹃真是个好丫头,她敏锐地察觉到宝玉是话里有话。

但宝玉又怎么可能对一个丫头说出自己的怀疑?何况自己也没有真凭实据,就算明知道燕窝有问题,也不能跟紫鹃说出来啊,只能将燕窝换掉,然后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就行了。

宝玉说:“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

谁说宝玉是个腹内草莽的纨绔公子呢?你看他这事做得多漂亮!他不将这事跟王夫人说,他也发觉了王夫人对林黛玉态度并不好,再说王夫人知道了,那也等于薛姨妈和薛宝钗知道了。他直接跟贾母和凤姐说。贾母是何等疼自己的外孙女啊。立马就让人送燕窝来了。

但这样就真的没事了吗?

不但没有,接下来的事情,反而更加凶险。

因为薛家并没死心,而是采取了更加主动的战略:直接打入情敌内部,潜伏在情敌身边。请看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8: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章 薛宝钗美人心计之四:母女合谋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故事同样发生在五十七回,前面刚写到了宝玉换掉了薛家的燕窝。结果因为紫鹃一句“要回苏州去”的玩笑话,害得宝玉犯了呆病。闹出一场风波。接着又是给说宝琴、邢蚰烟的婚事,然后又是薛姨妈的生日,忙了几日。也就是大概半个月过去了,恐怕所有人都忘了燕窝的事了,但薛家母女可没忘,这不,她们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来看林妹妹了。

宝钗就往潇湘馆来。正值他母亲也来瞧黛玉,正说闲话呢。宝钗笑道:“妈多早晚来的?我竟不知道。”(正巧啊,原来你也在这里。是真巧么?一笑。)

薛家母女俩跟黛玉聊天,扯到了邢蚰烟的姻缘,薛姨妈是何等老练的人物,马上就扯到黛玉身上:“……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接着宝钗又故意在黛玉面前扑在薛姨妈怀里撒娇,惹得黛玉眼热伤心。薛姨妈便借机示好,说其实我“心里很疼你的,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何况“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听听,黛玉身边才有几个人啊,谁说歹话了)。

就这样几句话,黛玉就被彻底感动了,唉,没爹妈的孩子,别人对他稍微好点,她就感动得稀里哗啦,便没心没肺地就要认薛姨妈做干娘。不是说干娘的诱惑有多大,而是林黛玉太渴望亲情友情了。这正和薛姨妈心意。

【笔者按: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何尝不是如此,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父亲逼死了,连葬在哪里都不知道(崇祯母亲我们后面会说到),其父亲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冷落下做了几十年的‘小媳妇’太子,结果刚做皇帝一个月就死了。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十七岁被迫登基,玩了七年又死了。崇祯十六岁上台,举目望去,自己是无父无母无兄弟,孤家寡人一个,面对满朝各怀心思的官员、暗地算计的宦官,怎能不心感孤独与悲凉?崇祯朱由检虽然贵为皇帝,想必也有林黛玉那种孤独感。】

薛宝钗则趁机开了林黛玉一个龌龊的玩笑——让林黛玉嫁给她那个混蛋哥哥薛蟠!

虽然只是个玩笑,但这玩笑也真够毒的!

想想林黛玉这么神仙样的人物,要落入呆霸王薛蟠之手……真让人不寒而栗。在二十五回,薛蟠第一次见到林黛玉,什么反应?——“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我想在家里薛蟠肯定也跟薛宝钗问起过林黛玉,薛宝钗很可能也逗过他:想不想要林妹妹做老婆啊?或许正是在家里有过这样的玩笑,今儿又故意这样开林黛玉的玩笑。何况贾宝玉的呆病刚好,怎么又开这种玩笑?贾宝玉要是听了这话,估计又得气癫狂了。

接着薛姨妈也开了个玩笑——说要把林黛玉说给宝兄弟。母女俩轮番开玩笑取笑林黛玉,拿林妹妹开涮,这确实也太欺负人了。连旁边的紫鹃都看不下去了,她当然看出了薛姨妈的口是心非,于是借势将一军:“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紫鹃多厉害啊,你既然有这想法,就去跟太太说啊,紫鹃也知道王夫人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你不跟王夫人说,说明你是口是心非嘛)

最后的事,不用想都知道,薛姨妈不可能去跟王夫人说宝玉黛玉的亲事。之所以这样说笑,一则是拿林黛玉开涮;二则又能体现自己是多么慈爱,彻底打消林黛玉对她们薛家母女的防备心。

经过这一番铺垫,到五十八回薛姨妈正式入住潇湘馆,潜伏在林黛玉身边就顺理成章了。

书中交代了原因:恰好那位老太妃已薨(一个老太妃去世了,用得着这么大动静?又不是皇太后!老太妃的秘密后面再说),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前后得一个月光景。两府无人,整个大观园出现了管理真空,所以让薛姨妈入园子。因为其他地方都没空了,所以住到了潇湘馆。

书中写道“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薛姨妈)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好怕怕,又是药饵饮食!

本来是让薛姨妈来是照看代管大观园的,但薛姨妈是“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只是一心照看林妹妹的“药饵饮食”。

就这样,虽然燕窝已经换成贾母给的,但你贾母派人送来的燕窝,依然要经过薛姨妈的手!可笑你贾母、贾宝玉千算万算、千防万防,依然逃不出薛家母女的算计。

这一个月下来,林黛玉被薛姨妈照顾得“十分经心”,前前后后不知道吃了多少经过薛姨妈之手的“燕窝粥”。

同时,也就是在薛姨妈住到黛玉这里不久,黛玉的丫头藕官出事了——偷偷在园子里烧纸钱,被抓了个正着。我们前面说了,到底是谁告密的,或者说是谁发现的,一直是个悬案。前面我们推测很可能是蕊官无意中说给了莺儿,莺儿说给了宝钗。如今看来,薛姨妈也是有嫌疑,她住在潇湘馆,又是代管大观园,藕官出去烧纸,很可能被她察觉。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0章 薛宝钗‘美人心计’之五:绣春囊悬案

   

最新网址:www.aixswx.com

前面我们说到了藕官烧纸被人告密而被抓了个现行,书中一直没交代是谁发现的,是谁告密的。总之薛家母女最有嫌疑,因为她们最有作案条件和作案动机。

这个案件是不了了之,以后没再提起,甚至连藕官、蕊官等十二官,在通行本后40回里都不再出现,但在吴后28回,藕官和蕊官一同去做了尼姑,而芳官、龄官等后面还有精彩戏份。

藕官烧纸被告密只是《红楼梦》诸多悬案中的一个,要说书中最大的悬案,当属傻大姐捡到的那个“绣春囊”案件。因为这个事件引发了抄检大观园,撵走了入画、司棋、芳官和四儿等,间接逼死了晴雯,整个大观园从此由胜而衰、由乐生悲。也是后果最严重的悬案。同时案子正在调查时,已经到了第80回,而三百年来,80回之后的故事,一直‘迷失无稿’,通行本后40回,也不再提绣春囊案件,就将此案栽在了司棋头上。事实上,司棋是冤枉的!

本章我将换一种活泼点的表述方式,来揭秘这桩悬案。

【绣春囊案】:为司棋辩护记

在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发生了红楼梦里最大的悬案:绣春囊案。就是傻大姐捡到的那个五彩绣春囊,到底是谁丢下的呢?

本人受司棋姑娘委托,化身为辩方律师,来为她辩护。我话刚说完,

控方律师:(连忙起身)反对!绣春囊事件已经水落石出,辩方故意混淆概念,将其定义为悬案。绣春囊根本就是司棋和她的相好表弟潘又安偷情时不小心丢下,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法官:反对有效,请辩方律师提供新的证据。

沧海客(辩方律师):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在座的各位观众,我当事人与其表弟潘又安私会、私传表记是事实,但潘又安送给我当事人的东西里并不包含绣春囊。先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下这个案件。

***绣春囊事件***

【证物】:五彩绣春囊:上面绣的是“妖精打架”的少儿不宜画面,其实就是春宫图。

【背景】:众婆子天天聚赌,大观园安管混乱,引发贾母震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发生了更严重的绣春囊事件。

【时间】:农历八月下旬某天,白天(司棋偷情后,潘又安逃走四五天后)

【地点】:在山石背后的山石上。(邢夫人…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傻大姐道:“我掏促织儿在山石上拣的。”)

【人物】:傻大姐(贾母身边干粗活的小丫头,心性愚顽,一无知识)

邢夫人(碰巧遇到,随后叫人交给王夫人)

王熙凤:(王夫人气冲冲来找凤姐,凤姐带头抄检大观园)

【影响】:引发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继而恶人污蔑晴雯,导致晴雯芳官四儿被逐。从此整个大观园的氛围急转直下,一直到最后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进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绣春囊事件是整个大观园悲欢命运的转折点、分水岭。

我们先看此案的第一个嫌疑人,便是王熙凤!王夫人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她。结果王熙凤一番声泪俱下的哭诉,不但为自己洗清了嫌疑,而且还指定了嫌疑人可能是哪些人:

四则除我常在园里之外,还有那边太太常带过几个小姨娘来,如嫣红翠云等人,皆系年轻侍妾,他们更该有这个了。还有那边珍大嫂子,他不算甚老外,他也常带过佩凤等人来,焉知又不是他们的?五则园内丫头太多,保的住个个都是正经的不成?也有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或者一时半刻人查问不到偷着出去,或借着因由同二门上小么儿们打牙犯嘴,外头得了来的,也未可知。

控方律师:王熙凤不可能随身佩戴这样的玩意,那边太太的小姨娘、以及珍大嫂子的亲戚们,作为亲戚,即使来逛园子,也不可能身上放着这个东西,即使身上放了这个不小心落下,也早有跟在后面的丫鬟发现,怎么还会等着被傻大姐捡到?绣春囊是在山石背后捡到的,司棋和潘又安在山石那里私会,两人很可能拿出上面画有春宫的绣春囊来助兴。

沧海客:(连忙站起)反对!我反对控方律师凭空揣测我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

法官:反对无效!

控方律师:(趁热打铁)法官大人,我请求传唤我的证人上场。

法官:批准。

证人鸳鸯被带上进来。

控方律师:鸳鸯姑娘,请问请你将那天在山石那里所见到的人和事,在法庭上述说一遍。

鸳鸯:(红着脸,声音细细地)我……那晚突然要小解,就下了甬路,找一个草树多的地方,我就来到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结果刚转过石后,就听见衣衫响,我吓了一跳,趁着月色,我发现两个人影,其中一个是司棋。我一说话,她们两个都吓得出来了,原来是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私会,还让我替他们保密。

沧海客:请问鸳鸯姑娘,当天晚上的月色如何?

鸳鸯:月光不是很好。

沧海客:那在湖山石后、大桂树下,月光更加不好了?是不是。

鸳鸯:是……

沧海客:那好,我请问各位,一对匆忙私会的小情人,早已是干柴烈火,还用得着用绣春囊上的春宫来助兴?一见面抱抱亲亲还来不及呢,哪还有那功夫看春宫图?(法庭内一阵哄笑)就算我当事人有这个癖好,但在那样光线昏暗的条件下,一个小小的绣春囊上的春宫画,能看得清吗?

控方律师:绣春囊只是潘又安给司棋的信物,未必是当时就看。

沧海客:再问鸳鸯姑娘,这事发生之后,你和司棋还有再次接触吗?

鸳鸯:后来潘又安逃走了,司棋病重了,我还去看望过她,特地叫她放心,我没有对任何人说出她们的秘密。

沧海客:傻大姐捡到绣春囊,离那个晚上有多久了?

鸳鸯:那时候离潘又安逃走,都有四五天了。

沧海客:(手举绣春囊)各位,这么个敏感的东西,如果真是潘又安送给我当事人的,我当事人定为小心保管,怎么会轻易遗失?就算是遗失了,怎么可能四五天也不着急?也不返回现场去寻找?

控方律师:或许她根本不知道已经丢了。

沧海客:就算如此,这么个东西,怎么可能放在那里四五天了,都还没人看到,一直到傻大姐出现才看到?大观园里好几百人,湖山石那一片就离角门不远的地方,大观园内外的人,出入角门,只要下了甬道都能看到这里,怎么会那么长时间都没人发现?

控方律师:反对!在山石背后树荫之下,经过的人没发现也是有的,傻大姐也是在山石后掏促织,才无意中发现的,如果不是掏促织,谁会去那种地方?

法官:反对有效。

沧海客:(面向另一位证人)我想请问傻大姐……

傻大姐:(认真地)叔叔,俺不姓傻,俺今年才十四岁,叔叔怎么叫俺大姐?

(法庭内再次哄笑)

沧海客:(笑道)谁说你傻了?你比某些人聪明多了。(故意看一眼控方律师)姑娘,你告诉我,这个东西在哪捡到的?

傻大姐:我掏促织儿在山石上拣的。

沧海客:东西是在山石上面?而不是在地上?或者草丛间?

傻大姐:在一个山石上面放着的。

沧海客:(朝她竖个大拇指)很好。法官大人,我的话问完了。

控方律师:(冷笑地)我不知道辩方律师这个问话是什么意思,绣春囊是掉在地上也好,还是掉在山石上也罢,这丝毫不改变是司棋偷情时丢下的事实。

沧海客:(白了他一眼)所以说某些人的智商还不如傻大姐。司棋和潘又安在湖山石后大桂树下偷情,两人搂搂抱抱,东西掉出来也不奇怪,只是奇怪的是,东西怎么可能会掉到山石上面去呢?难道还会飞不成?或者是,他们俩是站在山石上卿卿我我的?

控方律师:(涨红了脸)或许是被风刮上去的。

沧海客:风能把绣春囊从地上刮到山石上去,为什么过了四五天,竟然没有风把它刮走?另外,这春囊要是掉在地上,一直没有被人发现,还情有可原;但在山石上,则显眼的多,为什么这么多天了,单单是傻大姐看到?

控方律师:我想提醒辩方,不要老是突出绣春囊的概念来误导陪审团。绣春囊,本来是叫什锦春意香袋,其实就是香袋。我这里有潘又安写给被告人司棋的一张字帖,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说着得意地将字帖交给了陪审团)

沧海客:没错,绣春囊其实就是香袋,但香袋并不等于是绣春囊。香袋在红楼梦里随处可见,元妃娘娘赏赐给大奶奶、二奶奶的,也有两个香袋;林妹妹给宝二爷也曾做过一个香袋;薛宝钗薛蟠搬家的行李里也有香袋。古代男女,佩香袋戴玉石,这跟我们现在手机、钥匙链一样,是标配,没什么稀奇。

控方律师:香袋是不稀奇,但上面有春宫的香袋,就稀奇了。潘又安经常在外面厮混,当然能买到这样的玩意,送给自己的情人司棋。

沧海客:哦,是潘又安送给司棋的?

控方律师: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上面写得明明白白!

沧海客:谁所赐?谁查收?

控方律师:当然是潘又安所赐,司棋查收……(感觉不对,顿时,擦了擦汗)

沧海客:(冷笑一声,大声说)上面写得明明白白,是我的当事人送给了潘又安两个香袋,而不是潘又安从外面弄了什么春宫香袋给我当事人!

控方律师:这更加解释了潘又安那晚不小心掉下的。正因为掉下了一只绣春囊,所以他才会事后逃走。

沧海客:你的意思是,那上面的春宫图是我当事人司棋绣上去的。

控方律师:对!

沧海客:对你个大头鬼!(台下喧哗)

法官:(敲了敲木槌)肃静。请辩方注意你的言辞。

沧海客: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我没法不激动!我当事人,只是个未婚的小姑娘,竟然会绣春宫图?你以为她是唐伯虎的妹妹?她去哪弄底图来?就算她是无师自通,她日夜服侍迎春小姐,旁边还有绣桔等丫鬟婆子,她能众目睽睽之下绣这玩意?

法庭内一片寂静,旁听席有人纷纷点头。

控方律师:我想问另一位证人,王熙凤女士,当天是你审问的司棋,在你看来,司棋的香囊,是不是就是你们要抄检的绣春囊等****之物?

王熙凤:太太拿着什锦香袋来质问我,我只好带病去抄检,目的也是想找出和绣春囊类似不雅的东西,结果在司棋那里,找出来很多男人的东西,还有这封帖子。所以我们都认定绣春囊一定也是司棋的。

控方律师:(得意地)我的话问完了。

沧海客:请问王女士,因为绣春囊而抄检大观园,这事有多少人知道?

王熙凤:只有大太太(邢夫人)、太太(王夫人)和我知道,如果都知道了,那些小姐们怎么可能让我们搜查?林妹妹、探春、惜春她们,早就闹翻天了,这不是侮辱人吗?除了我们三人,别人都不知道,我们也是以园子里丢了东西的名义去搜查的。

沧海客:你还记得搜查司棋的物品时,司棋是怎样的反应?

王熙凤:说来也怪,周瑞家的将几样男人的东西搜出来,证据确凿,王善宝家的都臊的打自己的脸,但司棋那丫头,竟然像没事一样,只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我倒“倒觉可异”。

沧海客:为什么觉得可异?

王熙凤:要是她真有绣春囊的话,只凭这一样,就能先打她个半死,然后撵出去。绣春囊真是她的的话,她不可能还那么淡定,既不畏惧,也不惭愧,所以我才觉得奇怪。

沧海客:原因很简单,因为绣春囊不是我当事人的,我当事人根本就不知道有绣春囊这个东西,更不知道你们是因为绣春囊来抄检大观园。你们是以有东西被偷的名义来搜查的,我当事人箱子里,没有任何赃物,当然是不担心也不惭愧。

控方律师:反对!被告是之所以无畏惧惭愧,那是她已无羞耻心,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法官:反对无效。

沧海客:我当事人不但不感到畏惧惭愧,相反她还天真地认为,不能因为她和潘又安互传表记,就被撵出去。所以她还向迎春、向宝玉求情。

王熙凤:要是没有绣春囊这事,司棋估计是被责罚一顿,未必会撵出去。惜春的丫头入画,私传财物进园子,罪行不比司棋私传情物的小,我都没想将入画撵出去。只是四姑娘说什么也不肯留她。丫鬟小厮们偷偷摸摸私会的事历来都有的,也不稀奇,大不了就成全他们嘛,生下的后代,还不是咱贾府的家养奴才嘛。那个鸳鸯,不也是个家养奴才。只是赶巧遇到了绣春囊这样的事,大奶奶(邢夫人)指使她的人王善保家的,想借此事向太太(王夫人)发难。谁知道意外查出了司棋的私情,司棋是王善保家的的外孙女,王善保家的是大太太的陪房,这事弄得大太太都没面子。周瑞家的是太太(王夫人)的陪房,哪里肯放过司棋,就这么着,司棋被撵出去了。

沧海客:那你们后来为什么认定绣春囊是司棋的?

王熙凤:其实也没认定绣春囊就是司棋的,只是这次抄检大观园,闹得鸡飞狗跳,司棋、入画被撵了,后来王善保家的又告晴雯黑状,害得晴雯、芳官、四儿一干人被撵,所以这绣春囊的事就不能再查下去了,否则还不知道要牵扯多少人,就将罪名定在司棋一人头上完事了。

法庭内一阵哗然。

法官:现在请辩方结案陈词。

沧海客:尊敬的法官,各位陪审,对于此案我总结四点:

第一,我当事人送给潘又安的是两个香袋,绣春囊是香袋,但香袋未必是绣春囊,作为未出嫁的女子,我当事人不可能也不具备在香袋上绣春宫图的条件。

第二,绣春囊是傻大姐在山石上捡到的,如果是潘又安落下,应该是在他们私会的大桂树下的地上或草丛上才对,而不会是在山石上。

第三,如果是司棋他们落下的,没有理由在山石上放了四五天都没人看到。

第四,我当事人压根不知道什么绣春囊,所以即使是被搜出了潘又安的送给她的私物,也是无所畏惧和惭愧,我的当事人承认了与潘又安的私情,从未承认绣春囊之事。她最后被撵,那是她成了邢夫人和王夫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是觉得很委屈的。而将绣春囊也强加在她身上,是屈上加屈。因此,我肯定法官大人和陪审团,还我当事人清白。

台下响起鼓掌欢呼声。我的脑海里,仿佛也出现了司棋那满是泪痕的笑脸。

阅读石头记真相大揭秘最新章节 请关注星空小说网(www.aixsw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章 薛宝钗正反之谜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在讨论薛宝钗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之前,我们先看看整部红楼梦,到底谁是大反派?
  依照现代小说的写法,以及我们长期以来读小说看影视剧的习惯,凡是与男女主角对着干的、谋害男女主角、破坏男女主角爱情的,往往便是大反派。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里的绝对男女主角,有人说薛宝钗也是女主角啊,钗黛合一嘛。好吧,也算。红楼梦里谁陷害他们仨了?谁总跟他们仨对着干啦?似乎找不出来!
  -
  红楼梦里谁是大反派
  如果只看通行本,我们实在找不出《红楼梦》里谁是大反派。
  有人说,赵姨娘、贾环难道不是反面角色?嗯,是算反面人物,他们母子一直想害贾宝玉,但如果宝黛爱情是全书的主线的话,他们母子并没有破坏宝黛爱情啊。其实纵观通行本120回,赵姨娘更是个可怜可笑可恨可恼的小人物,她每次兴风作浪,最后最狼狈的反而是自己,不但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这样的主子经常把她骂得狗血淋头,甚至平儿、司棋这样的丫头,芳官、蕊官这样的戏子都将她说得体无完肤、打得落花流水,真是区区小丑、胜之不武。无论如何,她是担不起反面Boss的重任。何况她除了有陷害贾宝玉的行为之外,也没见对林妹妹怎么不好,也没有破坏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她是个小人、是个丑角,绝不是大反派。级别不够。至少在通行本里是这样。在通行本里,赵姨娘还凄凄惨惨的死去了,让人不免落几滴同情的眼泪。
  -
  这么说破坏宝玉黛玉婚姻的,应该是大反派了吧?通行本里是王熙凤、王夫人,甚至还有贾母参与制造了掉包计,让宝玉宝钗成婚了,一号女主林妹妹被活活气死。这么说王夫人、凤姐成了大反派?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有人说干咳几声,一副官方学究的姿态发言了:“这个嘛,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倡导男女恋爱自由的伟大著作,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其实是封建砖zhi下的悲剧,要说红楼梦里谁是大fan派,其实很清楚嘛,万e的封建社会zhi度,就是最大的反派!”
  还别笑,在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口口口历史口物观思想口导下,这是对红楼梦思想最“权口威”最“正确”的解读。
  不管怎么样,在通行本里,我们实在很难找出什么反派人物,更别说什么终极大Boss了。我们这一代是在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熏陶下长大的,一部小说竟然没有反派、没有超级Boss,那看起来有个什么劲?这也是小时候将红楼梦看看停停,始终没有看完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红楼梦只是部儿女风月小说,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充其量是有那么一两个小人作梗、或者是造化弄人,哪有什么反派啊。至于鬼扯红楼梦里的什么阴-谋、权-术,将好好的爱情小说硬是弄成了后宫甄嬛传,只能说明你自己心理阴暗。
  一番话说得我倒成了小人。但我不心甘,没理由啊,作者明明将红楼梦写得那么凄凄惨惨,又是“末世”的,又是“血泪”的;一会儿是白骨如山忘姓氏,一会儿是“青枫林下鬼吟哦”;眼看是“忽喇喇大厦将倾”,转眼就是“食尽鸟投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哪里像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分明是骇人听闻的“家-亡血史”(贾王薛史)!这么多凄惨的字眼,书里怎么可能会没有大反派?那这些惨状是谁造成的?
  通行本,早就洗白成了封建大家庭的儿女风月故事,那些刺目、碍眼、有触时-局、有涉朝-政的地方,早已被悉数剔除,当然是找不出大反派了。
  好在吴本的出现,还原了红楼真相。红楼梦是里是有大反派、大恶人的,在吴本最后有个红学家一直梦寐以求的情榜。说到反面角色,其中主要集中在情榜里的“金陵十二恶人”。我们来看看,是哪些人入选十二恶人榜。
  -
  【金陵十二恶人】
  情奸:贾蓉
  情虚:贾蔷
  情恶:赵姨娘
  情逆:贾环
  情衅:钱槐
  情邪:马道婆
  滥情:薛蟠
  情婪:贾雨村
  情诓:王仁
  情猖:孙绍祖
  情诡:冷子兴
  情欺:金荣
  -
  更让人心惊的是贾蓉贾蔷,竟然排名前两位,是头号、二号大恶人!
  而可恶的夏金桂竟然还没入选十二大恶人!
  就单单这十二大恶人,每个人干一样坏事,那就是十二件,就是十二个小故事,那足以让贾府风雨飘摇、甚至血雨腥风,怎么能说红楼梦里没有反派呢。
  关于情榜、关于十二恶人,我们后面再讲,现在我们是在揭秘薛宝钗。那么问题来了,薛宝钗到底是不是反派?她为什么在情榜里得了个“无情”的封号?
  薛宝钗“无情”之谜
  红学家都知道红楼梦后面有个情榜,上榜的人物每人有一个封号,就像水浒传的英雄都一个特别的别号一样。水浒传有108好汉,红楼梦有108人上情榜。三大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在情榜的封号,红学家和资深红迷都是知道的,因为前80回里的批语里有提示。略举两例:
  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甲戌眉批: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第八回)
  宝玉笑道:“你说的话,怎么叫我答言呢。我不过是赞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庚双夹:此皆宝玉心中意中确实之念,非前勉强之词,所以谓今古未有之一人耳。…………〖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第十九回)
  所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情榜的封号如下:
  贾宝玉:【情不情】
  林黛玉:【情情】
  薛宝钗:【无情】
  而我们在吴本最后有幸看到了整个情榜,他们三人在情榜的名号,跟批语里披露的一样。(情榜的出现也再次证明吴本的真实性)
  品格端方、为人和善、人见人敬、容貌丰美的宝姐姐,怎么得了个“无情”的封号?到底她怎么无情了?情榜后面主要人物都有个考语,就是简单解释了此人所得名号的缘由。我们看看薛宝钗的情榜考语:
  薛宝钗——观人静慎从容,雍容典雅,实乃热面冷心,故曰无情。
  考语里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薛宝钗的为人:热面冷心。
  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笑面虎。
  换成东北俗语来说:当面喊哥哥,背后操家伙。
  薛宝钗所谓知书达理、所谓人情练达、所谓贤良淑德,其实都是表面文章,当着众人面,特别是当着贾母、王夫人等长辈的面,表现得越发明事理、通人情,其实呢,都是专门挑长辈、‘领导’、宝玉等爱听的话去说,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有强烈的目的性、功利心。故在“热情”的外表之下,是一个冰冷的心,用一个字概括她,就是:冷。
  1)冷香丸的冷
  你看她,吃的药,叫冷香丸,突出其“冷”字。贾宝玉第一次感觉到她身上的冷香时,作者的描写和批书人的批语都大有深意。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庚寅侧:黛卿之香系自身草卉之香,宝钗乃食草卉之香,作者是何意旨,余亦知之】(第八回)
  薛宝钗身上,连香气都是凉森森的,让人不禁一个激灵,这种女人实在太“冷”了,“冷”得让感到“森森凉意”。
  而冷香丸是什么制成的?要一年四季里各节气的花蕊制成,多暴殄天物啊。林黛玉连花落了都伤心,要用丝绢包起来葬花,而薛宝钗却是“吃”无数的花,岂不无情?
  2)住处的冷
  除了冷香丸,薛宝钗连住的地方,都是“冷飕飕”的“雪洞”。第41回贾母陪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书中这样描写: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薛宝钗原本想在贾母面前表现自己简朴、从不铺张奢靡,谁知道反遭到了贾母的奚落讽刺,贾母的意思是,你一个年轻姑娘将自己房间搞得跟雪洞子一样,那“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要住马圈去了”。
  另外,薛宝钗是“高山晶莹雪”,从北方高山来的,薛家的薛,是“丰年好大雪”,从出身来看,一个“雪”字,足够让人感到“冷”。
  如果从影射隐喻的角度看,薛宝钗的住处弄得雪白朴素也是有道理的,并不完全是故意作秀给贾母看。你看贾宝玉、林黛玉是喜欢红色,所以才有怡红院的得名;而薛宝钗则喜欢青色白色绿色,所以她的住处是“青纱帐幔”,蘅芜苑里也是“绿窗油壁”。这青色、绿色,也是满清之代表色;红色是大明的主色。至今我们在故宫,在天坛等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满清对青色绿色的大量运用。
  3)对他人冷
  尤三姐的死,人人都是感到惋惜同情,唯有她毫不在意。金钏的死,她不但不表示同情,竟然为了讨好王夫人,违心地说金钏在自家打水不小心掉到井里的。
  表面上她对丫头们、姐妹好,而背地里呢?在滴翠亭扑蝶那一段,她在心里面把小红、坠儿都骂成什么样了啊,竟然骂人家小姑娘是“****狗盗”“刁钻古怪”“狗急跳墙”。这哪里是那个和丫鬟们有说有笑、人见人敬的宝姐姐?
  4)冷得令人齿冷的无情
  薛宝钗的“热面冷心”在林黛玉身上用到了极致,表面上,她处处对林黛玉高看一等,送宫花,给林黛玉的最多,又主动言和,又是认妹妹,又是送燕窝,又是让自己母亲住到黛玉那里日夜照顾……热情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令人胆寒的阴谋:要毒杀黛玉。——详见前面对薛宝钗腹黑的分析。
  吴本里,还有更多薛宝钗面热心冷、无情腹黑的证据,这里只提一点,就是林黛玉后来中了鸳鸯的反间计,而错杀小红。这反间计的计谋,也是薛宝钗友情提供的。而这反间计直接导致了贾府灭亡、黛玉自杀。
  作者对薛宝钗采用了明褒暗贬的写法,表面上将薛宝钗写得有多好,实际上就表明薛宝钗暗地里就有多坏,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薛宝钗到底影射的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章 薛宝钗影射之谜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探讨薛宝钗的影射对象之前,我们先看看薛宝钗有哪些基本特征、象征符号。
  -
  【薛宝钗的特征、象征】
  金钗、金玉良缘,停机德,面热心冷,冷香丸,一出生体内有一股热毒,山中高士,高山晶莹雪,金钗雪里埋,与黛玉争宝玉
  我们先了解了薛宝钗身上这些特征和象征字眼,我再来说出她影射的对象,大家可能要好接受得多。OK,现在就揭晓谜底:
  薛宝钗影射的是满清第一任皇帝皇太极,有时又喻指整个女金势力,特别是在80后以后,是影射顺治帝时的满清了。
  -
  证据分析:
  -
  1)看名字:金钗VS女金
  薛宝钗是金钗,她的名字重点突出一个“金”字,她脖子上戴的是金项圈,丫鬟叫黄金莺,与宝玉的姻缘是金玉良缘,判词是“金簪雪里埋”,……
  皇太极,建州女金人的第一代皇帝,改金为清。但明亡时他已经去世,所以总体来说,他代表了“金”,而不是“清”。
  -
  2)看出身:高山晶莹雪VS白山黑水
  先看出身地:薛家一家从北方来,丰年好大雪,宝钗是山中高士、高山晶莹雪。高山,长白山乎?
  再看兄弟(妹)关系,薛宝钗虽然有兄弟有母亲,比林黛玉境遇好一点,但她说也好不了多少。哥哥是跟她离心离德的。
  皇太极出身于东北,兴起于白山黑水,是关外一代雄主,可谓山中高士,长白山是女金人的神山。
  皇太极12岁丧母,崇祯更惨,童年丧母,连母亲的样子都不记得。皇太极和他几个兄弟,一直明争暗斗,从小就受到排挤,却养成了坚毅的性格,打败了自己三个哥哥,成为女金皇帝。
  -
  3)看年龄:宝钗比黛玉大VS皇太极比崇祯大
  薛宝钗比林黛玉大,但和贾宝玉结婚却没有林黛玉早,贾宝玉是先娶了林黛玉,后才和宝钗结合。
  论年龄,皇太极比崇祯大,但论做皇帝,崇祯先登基(先掌玉玺,贾宝玉影射传国玉玺),皇太极后做皇帝(后来才得到玉玺)。表现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先和林黛玉结婚(但新婚酒宴时,贾府被抄家),寓意崇祯先做皇帝;贾府覆亡后,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皇太极后得玉玺称帝。(见癸酉本后28回故事)。
  -
  4)看性格:停机德VS崇德年号
  薛宝钗崇尚传统妇德,停机德嘛,性格和顺、大方,善于笼络人心,但其实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是心冷无情的,是不惜代价的。
  皇太极当皇帝后,年号就是“崇德”——以德治人。相比于他父亲努尔哈赤的残暴野蛮,皇太极算是建州女金的大善人,他反对滥杀汉人,对辽东汉人实行宽待,建立汉八旗,笼络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和军士。当然他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夺取明朝江山,也是不计任何代价的。善待辽东汉人,只是为了利用他们,而一方面他极力强化满洲人的民族意识,创建满文,无论满汉,都要穿满人服饰——这也为后来剃发易服定下了基调。
  -
  5)看心机:嫁祸、离间计,都是宝钗和皇太极的拿手好戏
  薛宝钗远比林黛玉圆滑得多,林黛玉完全是根木头,直来直去。薛宝钗突然跟林黛玉主动示好,林黛玉就完全相信了,还埋怨自己“素日里将她当坏人”,殊不知薛宝钗只是故意示好,来打消她的戒备心,为后来送燕窝暗地下手做准备。吴本里还写到了宝钗对林黛玉使离间计,让小红被冤杀。
  皇太极也远比崇祯狡猾得多,崇祯就是根又直又脆的春楝树,是宁折不弯的主。皇太极当年也曾主动跟明朝言和,袁崇焕安排人去和皇太极和谈,崇祯也是很动心,可是大明朝向来是死要面子,特别是以东林党人为首的一批文官,只会空谈道义,这个和谈不单没有成行,反而引发了袁崇焕的冤案。当然皇太极的言和只是迷惑之计,他从来没放弃过攻打明朝的野心。结果后来正是因为袁崇焕这次和谈,成了袁崇焕的一大罪状,最后被冤杀。也有史料说,皇太极是使用了反间计,让崇祯杀了袁崇焕。
  -
  6)看金玉良缘:意难平VS难服天下心
  薛宝钗是金,贾宝玉是玉,两人结合是金玉良缘,但“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宝玉对她并不真心,她得到的并不是实心实意的贾宝玉。
  贾宝玉是传国玉玺,钗黛争宝玉,就是皇太极和崇祯争皇权。崇祯本来就是皇帝,玉玺是他们朱家的,已经有200多年的前缘,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一样。皇太极是比崇祯晚称帝,当时他也得到了一个玉玺,是元朝灭亡后,玉玺流落到草原,最后是林丹汗献给皇太极,皇太极据此登基。但史学界认为那是个伪造的假玉玺,也就是皇太极得到的是“假宝玉”。事实上皇太极虽然建立了大清,但还没等满清入关、甚至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就去世了。他这个大清皇帝,并非是当时整个中国的皇帝,代表他的皇权(玉玺)并非是实打实的,并不能让天下心服。就像薛宝钗得到的是个对她并非真心真意的贾宝玉一样。
  -
  7)看结局:蘅芜君VS恨无君
  薛宝钗的结局:金簪雪里埋。吴本(癸酉本)里她和贾雨村被发配到了关外宁古塔,这时她年纪已经很大了,“满头白霜,一脸皱容,竟是老矣”。凄冷地死在冰天雪地里,最后被雪埋了。薛宝钗住的地方叫蘅芜苑,自号蘅芜君,很多红迷都知道,蘅芜苑=恨无缘,蘅芜君=恨无君,痛恨与贾宝玉无缘,并没真正得到宝玉的心。
  皇太极死时51岁,也不算年轻,崇祯死时才34岁(吴本林黛玉死时19岁)。皇太极死后埋在关外昭陵。他一生致力于征服天下,但临死也未能入关为王,真正的象征全中国的政权,他始终没有得到,可以说是“恨无缘”。满清在北京坐稳江山时,皇太极已经死了,只剩下孝庄和顺治皇帝这孤儿寡母被多尔衮欺负,对满清来说,皇太极的早逝当然是莫大的遗憾,也就是“恨无君”啊。古文里的“恨”更多的是“遗憾”、“遗恨”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章 被误读三百年的“怀金悼玉”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大体说了黛玉、宝玉、宝钗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第五回里的红楼梦曲子已经给我们做了明示,可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如在太虚幻境的贾宝玉一样,懵懂不知。我们先看第一曲:引子。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注:87版电视剧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将批语“趁着这”当成了正文,堂而皇之地演唱出来“趁着这,奈何天”。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本,也是这个错误。其实是抄书人的误抄,类似的错误在红楼梦里不少,比如后面‘虚花悟’里“不见那清淡天和”,‘不见’被抄书人看出来‘觅’,后世也以讹传讹。同样还有批语里的‘岳神庙’,写成了‘狱神庙’】
  这首引子,是为‘红楼梦十二曲’的引子,也就是为‘十二曲’定下了基调,而‘十二曲’是金陵十二钗身世命运的写照,因此这首引子,也是全书的点睛之笔,是全书的引子,是全书的基调,暗示了全书的背景。我们重点关注几个关键词。
  -
  开辟鸿蒙:自然让人想到开篇女娲补天的神话;
  -
  谁为情种:自然是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甲戌批语也说,是作者,也是那石头),即贾宝玉;
  -
  风月情浓:这里又出现风月,不是风花雪月,乃清风明月。请结合‘********’的‘风月’来理解,这里不赘述;
  奈何天:请联想林黛玉在玩牙牌时,抽到天牌吟出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大明已经是‘无可奈何天’;
  -
  伤怀日,寂寥时:请联想贾宝玉写《芙蓉诔》,另外癸酉本里,又为林黛玉写诔文。绝对是‘伤怀日’。那篇悼文,比写给晴雯的《芙蓉诔》更加凄惨伤怀,开头是这样的:
  “维干戈寥落之年,霜凄风紧之月,悲艳伤红之日,怡红院落魄公子含悲洒泪,唏嘘考答苍茫高天,感怀触绪,长歌当哭,嗟悼亡妻。……”
  -
  所以,这里的‘寂寥时’,暗藏了‘干戈寥落之年’的意思。而‘干戈寥落之年’,自然会让人想到文天祥的那首名篇里的一句‘干戈寥落四周星’,南宋的末世,恰如明末的乱世,都是‘干戈寥落’。
  -
  试遣愚衷:前面交代了一大篇的背景,就是告诉读者,我是在这样的情形背景下,来表达我的情怀。
  那‘我’的情怀是什么呢?就是“怀金悼玉”。
  -
  怀金悼玉:是全书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宝玉、宝钗、黛玉三角关系的最精炼的总结表述。
  很多人把‘怀’字理解成‘怀念’,进而理解成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怀念,这是不妥的。
  怀,这里是怀揣、在怀里的意思。贾宝玉后来和薛宝钗结合了,成就了所谓的金玉良缘,玉玺也成金镶玉了,当然是在怀里了,但那又如何呢,我还是‘意难平’啊,你在我怀里,可我依然心里悼念林妹妹啊。就用贾宝玉自己在梦里的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
  再结合‘风月’(清风明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更能理解‘怀金悼玉’了。
  就算‘清风’得到了玉玺,得到了天下,哪又如何,天下不服啊,天下‘意难平’啊;天下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大明王朝(明月)啊。事实上,纵观满清260年,汉人反清复明的运动从未断绝。
  -
  所以,作者很明白地告诉你了,这是一本‘怀金悼玉’《红楼梦》,不是写没落贵族儿女风月的小说。‘怀金悼玉’,短短四个字,可叹百余年来没几人看懂,其实不就暗含了蔡元培说的‘责清之失,悼明之亡’的意思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9: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章 【秦可卿篇】被复杂化被歪解的秦可卿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前面基本说完了宝黛钗,这张开始讲秦可卿。
  说完宝黛钗,按理该说史湘云,或者说王熙凤,但近年来十二钗中另一个人物被炒得火热,那就是早早死去的秦可卿。
  秦可卿这个人物,红学界本来也没对她有多重视,自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以她为突破口,将她解读为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演绎出自己的‘秦学’,一时天下哗然。秦可卿这个人物,也一夜之间重新得到了红迷们的大量关注,其实秦可卿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玄乎,论重要性(对全书情节的推动),还不如贾雨村、甄士隐,何况她早早就死了。刘心武先生等人对秦可卿的过分解读,甚至将她当作解开全书之谜的钥匙,其实是将她复杂化了、神化了,结果硬生生地将红楼梦解读成了满清宫廷权力斗争的秘史,实在是红学界的莫大遗憾。
  -
  秦可卿,的确是一个迷一样的女子:出身是谜,去世也是谜,她的风流韵事更是无数红迷讨论不休的谜中谜。
  秦可卿的谜团,是源于作者将她的故事写得极为矛盾:她出身低贱,可住处极为奢华,死后又极尽哀荣;她是个极妥当的人、被贾母认作贾府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可偏偏以****丧身,让家族丢尽颜面。
  秦可卿排名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位,却是正册里第一个死的,死后又成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的妹妹,与贾宝玉缱倦温柔儿女之事,后来又是薄命司各金钗的引路人。
  正因为秦可卿身上有太多谜团和矛盾之处,所以历来红学家都喜欢研究她,谈红楼必谈秦可卿。其实秦可卿并没有红学家所吹捧的那么玄乎,说到底,她只是个最早死去的薄命女子,她的故事到第13回就结束了,在吴本里再次出现是接王熙凤回太虚幻境销号。在十二金钗正册里排名最后,又是第一个死的;她算不得什么主角,连女二号、女三号都算不上;她也算不得是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连甄士隐、贾雨村在这方面的作用都比她大,书中开篇和结尾,都写到了甄士隐贾雨村(真事隐、假语存)。甄士隐写得那首和“好了歌”的那首诗,是解读全书故事的文眼。
  那为什么历来那么多人喜欢研究秦可卿?可能是因为她身上的谜团,更可能是她身上的“风流韵事”。
  其实,在我看来,秦可卿的故事很简答,用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
  (1)出身低贱,(2)性情温和,(3)结局淫丧。
  -
  读者之所以觉得秦可卿身上有那么多难解之谜,那只是因为作者是为尊者讳、为君主讳、为死者讳,开始是将秦可卿之死的前因后果写得很明白,但身边人(批书人)觉得写得太直露不太好,毕竟人都已经死了,何必再揪那些难堪的事?何况“她”本身也是个口碑不错的君主。于是在曹雪芹等批删的时候,就删掉和改写了关于秦可卿的很多内容,这样就使得秦可卿这个人物充满了矛盾和谜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9: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九章 不一样的秦可卿影射揭秘(上)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根据我前面提到的三个关键词,我大胆推断:
  秦可卿影射的是明朝泰昌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
  朱常洛,万历皇帝的长子,天启朱由校、崇祯朱由检的父亲。历史上有名的一月天子,明末三大谜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直接间接主角。虽然他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了,但明朝正是因为他的突然驾崩,而因此由盛而衰、最后走向灭亡。
  朱常洛身上的谜团,以及他的突然驾崩,对大明的影响,和秦可卿之谜、之死对贾府的影响,如出一辙。因此从这个解读来说,要解开明亡之谜,就得从朱常洛谈起,要解开红楼之谜,同样要从秦可卿谈起。
  -
  证据一:出身低贱
  秦可卿出身低贱,是其养父秦业在养生堂抱养的,秦业(〖甲戌双行夹批: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甲戌双行夹批:……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秦可卿出身是苦,但她怎么是因孽情而生?其实不是说她,而是指她影射的对象。
  朱常洛也出身低贱。有人不明白,他是皇帝怎么还出身低贱了?不是他家世低贱,而是他母亲是个低贱的宫女,是个服侍李太后的宫女,历史上最苦命的太后王恭妃。当年万历皇帝18岁时临幸王恭妃而生了朱常洛。万历一直不喜欢这个女人也不喜欢这个儿子,迟迟不立他为太子,因为这个问题,前前后后大明朝廷是闹了三十年,这就是“国本案”。后来总算立了他为太子,万历和他的宠妃郑贵妃时时刻刻想着要废了他改立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王恭妃几乎是一生悲剧,常年在冷宫,郑贵妃还不忘三头两天去羞辱折磨陷害,连朱常洛几次都差点被陷害。万历偶尔一次临幸,就让一个终身不喜欢的女人生下了一个终身不喜欢的儿子,还迫于朝廷和李太后的压力,不得不封这个儿子为太子,这是名副其实的孽情吧,正如甲戌本批语说的那样:“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而在情榜里,秦可卿的封号正是“孽情”。
  秦业当时抱养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结果儿子早夭。
  万历虽然不喜欢王恭妃,但至少临幸了她两次以上,因为王恭妃不但给他生了朱常洛,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云梦公主朱轩嫄,三岁时早夭。
  -
  从出身上讲,秦可卿和朱常洛是十分相似的,就像甲戌夹批说的那样,作者这么安排秦可卿的出身,真是煞费苦心,其实作者想要“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9: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章 不一样的秦可卿揭秘(下)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证据二:秦可卿的帝王身份
  -
  1)住处
  通过贾宝玉的视角,我们来看秦可卿住房里的摆设: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
  有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还有杨玉环、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这些东西和人物都是与以前的帝王皇室有关,岂不暗示了秦可卿的住处是皇家内院?寻常人家怎么会有这些?有人说,这无非是为了表现贾府的奢靡。这也不无道理。其实这些东西,都暗含一个“淫”字,这关系到她后来的死因,我们下面再分析。
  很多人可能对寿昌公主、同昌公主有点陌生。其实作者写她们也是大有玄机。历史上其实并无寿昌公主其人,含章殿、梅花妆乃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之女)的典故。那作者为什么要杜撰一个寿昌公主?其实作者就是想用“寿昌”二字,寿昌是暗含‘既寿永昌’的意思。别忘了从秦朝留下来的那个传国玉玺,上面就篆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通灵宝玉的正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管是既寿永昌,还是仙寿恒昌,都可以简称为寿昌。而这里偏偏有个寿昌公主的杜撰。秦可卿又姓秦,篆写“既寿永昌”玉玺又自秦朝开始传世,暗示了秦可卿的天子身份。另外,朱常洛虽然当了一个月皇帝,但也是有年号的,年号是“泰昌”。你看,又有个“昌”。寿昌公主、同昌公主、既寿永昌的玉玺、泰昌的年号……秘密尽在这个“昌”字。
  -
  2)姓氏
  秦可卿姓秦,大有讲究,为什么偏偏安排他们姓秦?
  在第七回秦钟出场时,甲戌本有段重要批语:“〖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来时本姓秦,在第七回的回首,有首回目诗,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秦钟本来就姓秦,没啥稀奇啊,那秦钟,乃秦种也。那这个“玉”又是什么?自然是那块传国玉玺,未嫁先名玉,说的是没成为传国玉玺之前,它本来是和氏璧,是一块玉啊!来时‘玉’本姓秦怎么解?没错啊,传国玉玺流传两千年,就是从秦始皇秦朝时候开始的啊。所以秦可卿、秦钟,不只是姓秦这么简单,而是指他们乃秦朝正宗嫡传,他们拥有的‘玉’乃从秦朝时一路传下来的真‘玉玺’。
  一个‘秦’姓,同样暗藏秦可卿的帝王身份。
  一个‘秦’姓,也暗示了秦可卿的汉人身份。
  -
  这一点吴雪松老师有精彩揭示,说古代,国外特别是西方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呼,就叫秦和秦人。英语里China一词,就是来自“秦”的音译,最早应该源于印度古梵文中的Cīna一词。此外波斯文的Chīn,阿拉伯文的Sīn,拉丁文的Sinae,英文的China,法文的Chine,意大利文荷兰文的Cina,日文直接使用“支那”这个译音字。所以小日本称我们为支那倒也算不得侮辱,只是他们发音的语气充满了蔑视。另外东南亚半岛一带被称作印度支那,就是因为他们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总之,这些都是从“秦”qin的音转化而来。在古代,外国人不是称中国人是汉人,而是秦人,称中国就是“秦”Cina。
  秦可卿姓秦,不是作者随意取的一个姓,而是大有匠心。秦可卿父亲叫秦业,自然容易让人想到大秦基业,因为后面说到的武陵别景,暗示了武陵桃花源避秦祸,这个秦,直指大秦朝。吴雪松老师也特别指出,通行本里高鹗就将“秦业”改为“秦邦业”,实在是欲盖弥彰。
  所以这个“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说的这块玉,本来就是秦家的,也就是秦人,秦人,就是汉人,就是中国人。而关外满清不是秦人,连他们的皇帝雍正都公然说:朕非中国人也。
  --
  3)丧礼
  秦可卿的丧礼极其奢华,完全是越制的,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大罪。就算是贾母去世,也不应该有这样超规格的丧礼,何况她的身份只是贾府宁国府一个重孙辈的媳妇,不说四大家族的亲戚们来了,也不说冯子英卫若兰陈也俊这些王孙公子也来了,与贾府并列为八公的另外“六公”派人来了,就连北静王这样的王爷郡王也亲自来了……在主子当中,秦可卿辈分最低,死因又是那样难堪,贾府为何这样隆重地甚至违反规制地为她举行丧礼?
  如果联想到“她”的帝王身份,就不奇怪了。
  秦可卿的丧礼显然是帝王级的,丧礼上多次暗示她的帝王身份。
  -
  A.奉天洪建兆年。
  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庚辰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先看“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短短十个字,信息量却很大。指出了秦可卿去世时的时代年份。
  奉天,乃指朱元璋在南京建国的奉天殿,也是从朱元璋开始,皇帝就自诩为“奉天承运”皇帝,圣旨开头就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果你在电视剧里看到明朝以前也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说明穿越了,这八个字的说法,只限于明清两朝,开始于朱元璋时代。
  洪建,洪武皇帝朱元璋所建,指大明洪武开国。
  兆年不易之朝,意思是祖宗江山历经万年兆年不变(可以参看刘伯温的《烧饼歌》,里面常出现‘兆年’‘亿兆’这样的词),岂不就是万历?万历——乃历经万世之意。朱元璋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历经万世,刘伯温当年也算到了会有‘万历’,但造化弄人,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子孙会有个年号叫‘万历’的。这有点类似于秦始皇晚年迷信谶语,听说什么‘*****也’,以后灭亡秦朝的是北方匈奴胡人,于是修长城,派大将蒙恬、儿子扶苏去对付匈奴,但万万没想到,真正亲手埋葬秦王朝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所谓‘*****也’,此‘胡’不是指胡人,乃指胡亥!明神宗朱翊钧千不该万不该,将自己的年号叫‘万历’,刘伯温算到大明历经万世,你偏偏叫‘万历’,岂不说明到你这一代,大明就算完了?
  果然,万历皇帝死了一个月,儿子朱常洛就死了,老百姓还在用万历的年号呢。所以秦可卿(朱常洛)丧礼上出现万历的年号,一点也不稀奇。这十个字,点出了当时的时间,正是“奉天洪武皇帝所建大明朝之万历年间”,这更加说明了秦可卿影射的就是万历皇帝死后一个月就跟着去世的泰昌皇帝朱常洛。
  另外贾蓉封御前侍卫龙禁尉,这御前侍卫是什么人?这在明朝就是锦衣卫啊!就是守护在皇帝身边随时接受皇帝命令的人啊。贾蓉什么时候守护在皇帝身边了?他只守在秦可卿身边,有时还围着王熙凤转转。那岂不暗示秦可卿就是皇帝?吴本里后来还写到贾蓉有一块龙禁尉的腰牌,御前侍卫的腰牌,那可不就是锦衣卫的腰牌嘛。
  秦可卿被封诰命夫人,四品。你怎么知道四品?因为上面写了“秦氏恭人”。明史有记录,四品夫人为恭人。而朱常洛的母亲,也就是那个苦命的王恭妃,她的真名叫王淑蓉(很巧,恰恰是贾蓉之蓉),虽然儿子是堂堂太子,但被万历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她封了级别很低的“恭妃”。秦可卿是恭人,朱常洛母亲是恭妃。秦可卿是四品夫人,王恭妃是四品嫔妃。
  -
  B.去世时间
  那秦可卿具体去世的日子是哪一天?目前考证不出来,但可以大体知道月份,是在九月份,因为与她对应的林如海是死于九月初三。在办理秦可卿丧礼时,林黛玉已经在贾琏的陪同下去扬州奔丧了。而历史上的朱常洛也是死于九月。
  -
  C.丧葬用的棺材。
  秦可卿用的棺材,竟然是一个坏了事的亲王的。
  薛蟠:……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己卯夹、甲戌侧: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
  朱常洛的葬礼也发生了类似这样奇怪的事。因为他死的突然,登基一个月去世了,压根没给他准备陵寝,怎么办呢?正巧,也有个“坏了事的亲王”刚好留下了一座陵墓,帝王级的,因为这个亲王原本就是皇帝啊——他就是景泰皇帝朱祁钰。(近来热播剧《女医明妃传》里的郕王)
  话说当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围惨败被俘,蒙古人原本想以明英宗来勒索大明朝,不过大明朝不吃这一套,很快拥立了朱祁钰为皇帝。蒙古人一看没辙,只好把明英宗放了。明英宗被放回来原本被朱祁钰软禁的,结果一次朱祁钰病了,明英宗这条咸鱼却翻身了,发动夺门之变,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朱祁钰可真“坏了事”,一个皇帝又变了亲王,万岁爷一夜之间成了老千岁。而他原本修建的庆陵,当然没资格用啦,因为是“坏了事的亲王”,压根没资格葬入明十三陵。结果这个庆陵,就给了“一月天子”朱常洛用了。
  秦可卿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和朱常洛用坏了事的郕王千岁爷的陵寝,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一章 潢海铁网山之谜

小说: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作者:兰国沧海客 更新时间:2018-04-19 06:52
.
  周汝昌、刘心武说“潢海铁网山”是指满清关外的******的老家辽宁铁岭,甚至还说卫若兰射圃,冯子英在铁网山打围,就是清朝皇帝每年的盛事——木兰秋闱,木兰围猎!那可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就差没说五阿哥一箭射中个小燕子了。
  其实潢海,是指潢池,出自潢池弄兵的典故,指造反的意思。铁网山乃铁围山,出自佛教用语。潢海铁网山的本意,批语说的很清楚,是“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潢海,就是潢池,就是迷津;铁网山,就是尘网。迷津、尘网都是佛教用语。
  那这迷津、尘网到底指什么?
  -
  迷津,是指乘船迷失了津口、找不到渡头,也就是找不到方向码头一直在无边无际地漂泊。
  只有行舟坐船才会有遭遇迷津之事,红楼梦里有说到坐船的事吗?有,不过是比喻的说法。在说到给秦可卿的棺材,说那是用一根什么樯木做的板。樯木是什么?这里的批语告诉我们: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
  -
  这就明白了,这根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樯木做成的棺材,其实就是船,潢海,就是迷津;铁网山就是尘网,只是这个尘网还打不破,是铁网。尘网还含有乱世的意思,还记得甄士隐解《好了歌》写得那首词吗?“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蛛丝儿结满雕梁,这沾满灰尘的蜘蛛网,就是尘网。这几句诗描绘出了改朝换代带来的家国衰亡的景象。
  这又让我想起了,宋朝才子秦观那首《踏莎suo行》,不是踏sha行。踏莎行·郴州旅舍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是啊,人生犹如泛舟,对大明末世的人民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如今已是大清国(水国)的天下——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到处是茫茫水海。大明遗民撑着木筏,在潢海迷津的里游荡,周围是铁笼一样的尘网,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探不到底,望不到边,去哪里寻找梦中的桃源?
  朱楼,已经被茫茫水雾笼罩,印证了“雾失楼台”;大明朝如堕迷津,看不到岸,是为“月迷津渡”;武陵源在哪里?秦人旧舍又在哪里?已经无处可寻,是谓“桃源望断无寻处”。
  红楼梦里有写到桃源吗?当然有。
  -
  在贾宝玉呈cheng才藻、题对额的那一回,说一行人来到一处地方,有水、有石洞。有人说:就叫武陵源最好;有人说:不如叫秦人旧舍;贾宝玉说:这些名字都太露了,这是乱世避祸的意思啊,不如叫蓼汀花溆。(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就是暗指桃花源里避秦祸)。作者通过人物的对白讨论,就暗示读者:如今已经换了人间,都在乱世避祸,而且这个祸,还躲不过!这到底是个什么乱世?想避祸还不行?人家秦人不就是在桃花源避祸吗?根据桃花源记,说打鱼人撑着船,看到石洞里面若有光,进去后豁然开朗,找到了桃花源。而贾政他们一行,看到了石洞,可就是过不去,因为没有船,没有船度他们。贾珍说有“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可惜还没建好。那就没办法,只好从山上盘道走了。这一路是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最后是通到蘅芜苑那里。关于大观园里的建筑寓意,这里就不讲了。
  那我们看,这迷津到底应该怎么过去呢?
  在贾宝玉魂游太虚那一回,警幻仙姑告诉了我们答案。
  -
  说宝玉在太虚幻境和秦可卿依照警幻仙姑的话,缱倦温柔,做了儿女之事。到次日还软语温存,难解难分,最后两人携手同游。其实中国古代人还蛮浪漫的,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和老婆携手同游啊。总之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遇到了荆榛zhen遍地,狼虎同群,还有一条黑溪阻路,又没有桥过去。警幻仙姑连忙追上来,告诉他们,赶紧回头,不要过去!因为这是迷津!
  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
  这里短短的一百来字,就有很多谜团了,我一一尝试做个解答。
  -
  1)为什么说“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
  道理很简单,因为要是有舟楫的话,还怕水吗?还怕迷津吗?《荀子·劝学》里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了舟楫,我不会水都没关系,横渡大江大河都不在话下。那样的话,还用得着那么惶恐绝望吗?但现实异常残酷,在这个末世,在这个天掩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天的末世,没有舟楫,更没有诺亚方舟,只有一个木筏。
  可能有人又说我瞎扯,红楼梦里哪有大洪水啊?有,当然有啊。开篇就写女娲补天,为啥补天?因为天掩西北,天塌了嘛,所以补天;接着写当日地陷东南处的姑苏。这天塌地陷都有了。大洪水在哪?没有直写,但上古传说就记载正是天塌地陷引发了史前大洪水,天下成了水乡泽国。红楼梦里没有直写大洪水,却写了水国!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今天已是水国天下了。所以在这茫茫水国,你没有舟楫,只有一个木筏,怎么办?
  这木筏又是什么做的?我可以很郑重的告诉你,是一根樯木做的,是在潢海铁网山砍下来的一个樯木做的!这跟樯木不是做了秦可卿的棺材板子吗?是的,这潢海就是迷津,这棺材就是飘荡在潢海迷津里的船,只不过是一根樯木做成的棺材板子,就相当于是一个木筏!想一想,是不是凶险至极!
  -
  2)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这木居士、灰侍者是什么人?
  批语同样告诉我们了,是暗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是来自庄子齐物论里的典故。
  庄子的本意是要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警幻仙姑的意思是,要想读过这茫茫迷津,只有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忘我无我”的境界,才能过去。说白了就是要像行尸走肉一样苟且活过去。说到形如槁木,会想到谁啊?当然会想到李纨。李纨在贾府大厦倾倒之后,就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无声无息地活着,无声无息的死去。联想到历史上的明末清初乱世,多少皇亲贵胄,多少志士仁人,他们或出走隐姓埋名,或出家为僧为道,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地苟活在水国满清的迷津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探不到底,看不到边,不知道这样的苦难何日是尽头。
  -
  3)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可见这迷津里,不但是深不见底,望不到边,更可怕的,是下面还有旋涡和海鬼夜叉!可见这是大海,里面都有海鬼夜叉。是啊,都说了是潢海是迷津,迷津是潢海。宝玉这一次被拖进海里,但没死,因为他大喊了一声“可卿救我!”但他最后还是死在了海里,死在了潢海迷津里。吴本结局就是这么写的,说贾宝玉在海边看到一只孤船,上去后睡着了任由它飘荡,醒来后,周遭一片茫茫,只看到一轮红日,他想扑过去,就扑进了海里。然后又被带到了太虚幻境。
  吴本这个结局是可信的,它写到了孤船,写到了海,这与前面贾宝玉遭遇迷津的事完全对应了。只不过上一次“可卿救我”,这一次没人救他,因为其他人都早已去太虚幻境销号了,就在等他了,他一到,就公布情榜,全书结束。
  -
  4)可卿救我的寓意。
  为什么第一次被海归夜叉拖进迷津里,贾宝玉怎么没死?因为他喊了句“可卿救我”而得救了。如果说把贾宝玉即通灵宝玉比作传国玉玺,也就是皇权江山的话,那在秦可卿这个时期,宝玉虽然被抓进了海里,但还是抢了回来。就是喻指在明光宗朱常洛这个时候,虽然出现了潢池弄兵、铁网山打围这样的刀兵战事,大明江山一度岌岌可危,但还是勉强撑住了。在朱常洛刚死不久,他儿子朱由校刚登基的天启元年三月,女金努尔哈赤马上带兵来犯,来势汹汹,水声雷动,有如夜叉海鬼!他们迅速攻陷了沈阳。明朝总兵、总并官全部战死,军队全军覆没。接着辽阳被攻占,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北京面临大兵压境,形势十分凶险。我想年轻的朱由校,恐怕在梦里都会被吓醒,忍不住喊一声:“父亲救我!”
  贾宝玉幸亏身边有众丫鬟们护着,才把他唤醒了。而大明朝当时幸亏还有熊延弼、毛文龙等大将,还有大量忠勇的将士,这些人很多都光荣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不像后来大量明军将领投降。正是因为他们,大明的宝玉总算没有落入水国人之手。再后来袁崇焕取得了宁锦大捷,搞死了努尔哈赤,大明朝还一度看到了兴起的曙光。反映在红楼梦里,就是元妃省亲,兴建大观园,贾府一度虚假繁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9:43 , Processed in 0.0547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