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十梅花观怀古·绛珠重荣·牡丹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扑朔迷离的谜底
痴红初语716
2018-12-13 17:13
作者:刘永

薛宝琴在《红楼梦》里是迷一般的存在,她的光艳风采大有盖过林黛玉、薛宝钗之势。更奇怪的是,薛宝琴如同一位走南闯北的风尘女侠,“神龙见首不见尾”,惊鸿一现,然后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薛宝琴特别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她在第五十一回留下的十首《怀古诗》。这十首诗又是十道谜语,内隐十物,“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谜底到底是什么呢 ?出题的薛宝琴并没有揭示。
怀古诗是古代诗词中惯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瞻仰古迹、怀念以往的叙述手法来表达抚今思昔、感慨兴衰、寄托心愿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曲折委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学问才华,以及他们丰富多彩的个人情感。客观地讲,薛宝琴的这十首《怀古诗》诗句平平,并没有吟诵出多少新意。与其说是怀古诗,还不如说是灯谜诗。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曹雪芹是制作灯谜的高手。两百多年过去了,曹雪芹在书中留下的这十道灯谜,还让无数人绞尽脑汁,猜来猜去,仍然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在薛宝琴这十首《怀古诗》提及的地名中,赤壁、交趾曾经是血腥厮杀的古战场;钟山、淮阴、广陵、桃叶渡等为风景旖旎的江南名胜,地处南京一带;青冢、马嵬两地涉及王昭君和杨贵妃两位古代著名美女;蒲东寺、梅花观则是戏剧《西厢记》、《牡丹亭》故事发生的地方。薛宝琴走遍大江南北,瞻仰各地古迹,她选择其中的十个地点来隐藏谜语,还算是有迹可循,我们不妨也来猜猜那些谜底。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法船。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曾经在这里,凭借东风,运用火攻战术,大败魏国曹操。真是“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军将士死伤无数,赤壁也成为著名的古战场。这首诗涉及空舟、焚烧、悲伤、灵魂等意象,谜底是“法船”无疑。法船是人们在举办宗教法事时,为超度亡灵而焚烧的纸船。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铜鼓。交趾在今越南北部地区,秦朝以后,设立“交趾郡”,明清时期一直受中国管辖。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曾经领兵镇压了交趾征侧、征贰两姐妹领导的反抗汉朝统治的起义。“子房”即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传说汉军围项羽于垓下时,张良曾吹笛,引起楚军的乡思,瓦解了楚军的军心。薛宝琴路过交趾,铜鼓正是当地常见、独特的打击乐器。铜鼓据传说是马援发明,用于军事,声震四方,其威力比铁笛更能令敌军胆寒。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木偶、 傀儡。钟山亦称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钟山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之“钟阜龙蟠”。相传,南齐时期名士周顒隐居在钟山,后因受皇帝诏书,就立马去做了官。南齐骈文家孔稚珪写了著名的《北山移文》对周顒大肆讽刺。周顒因此成为假隐士的代表人物,成为千古笑谈。这首诗事涉周顒、牵连不止、嘲笑等意象,比喻人如木偶一般被名利诱惑、指挥,逗人发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乞丐使用的打狗棒。淮阴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汉朝开国功臣韩信是淮阴人,刘邦又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这首诗用几个典型的事件概括了韩信一生:流落街头乞讨、忍受胯下之辱、报答漂母寄食的一饭之恩、当上叱咤风云的齐王、最终被砍头。乞丐防备恶犬用的就是打狗棒,它的作用不可小瞧、轻视。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牙签。广陵,古郡名,今江苏省扬州市。隋炀帝杨广为了方便到扬州游玩,开通运河,从洛阳直达扬州,河边广种垂柳,世称隋堤。隋炀帝的风流举动留下了许多历史话柄,惹人议论纷纷。这首诗把柳树、口舌二者联系起来,因为柳木“柔不伤齿”,故古代牙签多用的是柳木材料,老百姓又把牙签名为“柳杖”。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油灯。桃叶渡,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渡口,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于此送别爱妾桃叶,渡口由此得名。桃叶渡为南京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这里因为王献之、桃叶的爱情传说而更加具有浪漫色彩。这首诗中“衰草”即灯草,“浅池”即灯油盏,“桃叶”即灯火。油灯悬于梁栋、照壁间,映照出壁头上文人墨客的题诗。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 墨斗。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南之大黑河。汉元帝时为了与北匈奴和平相处,遣使和亲,“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让一个弱女子去肩负起国家安危的重任,大汉那些不争气的男儿们应该感到羞愧。这首诗中的黑水、冰弦、制度、樗栎(两种质地不好的木材),正构成“墨斗”的意象。墨斗是古时木工常用工具,拉出墨绳 用于划线。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肥皂。马嵬亦称马嵬坡,在长安西面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难,杨贵妃被逼死于此地。这首诗中的脂痕、付东洋、衣衾留有余香,正是用肥皂洗衣服的过程。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灯笼。蒲东寺是杂剧《西厢记》中故事发生地的佛寺,名叫普救寺,因在蒲州之东,所以又称蒲东寺。蒲州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境西南。“小红”指的是女主角崔莺莺的丫鬟——红娘,在《西厢记》故事中帮助促成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灯笼身轻,可悬挂照明,也可以手提用于夜晚行路照明。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纨扇。《牡丹亭》剧中的女主角杜丽娘死后,葬于南安府梅花观。南安府即今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杜丽娘生前曾自画肖像,并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穷书生柳梦梅路过南安,住在梅花观,与杜丽娘的鬼魂相聚。后来杜丽娘还魂归来,柳梦梅高中状元,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纨扇形似圆月(婵娟),在柳树枝繁叶茂的夏天开始使用,秋风一到,再用纨扇又要等到明年,时光流逝,令人感伤。
笔者以上揭示的这些谜底只是自己的体会理解,肯定不是标准答案。随着时代变迁,有些古人见惯不惊的“俗物”对今人来说已经消失、陌生,不可理喻。然而有人对《红楼梦》事事都要“索隐”,认为这十首诗谜底隐含着《红楼梦》中十个人物的命运。至于是哪十个人物?那就更是众说纷纭,千奇百怪了。要说诗中人名,只有一个“小红”还算是与书中人物名字勉强有关,且聊备一说吧。

薛宝琴这十首《怀古诗》谜底到底是什么呢?曹雪芹没有在书中公布,可见谜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那么这十首《怀古诗》是不是就属于游戏文字,无足轻重呢?曹雪芹当然不会如此大费周折,浪费笔墨,他在诗中包含的深意恰恰需要读者去仔细体会。
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在于用记叙古人的事迹来寄托、抒发诗人自己的心意情感,“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既然这十首《怀古诗》中谜语隐含的俗物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就更应该关注其中隐含提及的人物、事迹。这十首《怀古诗》涉及的古代人物有:周瑜、曹操、马援、张良、周顒、韩信、漂母、隋炀帝杨广、王献之、桃叶、王昭君、汉元帝、唐明皇、杨贵妃、红娘、杜丽娘、春香等人。这些人物无非都是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有的贵为帝王将相,有的出生卑微、为婢为奴;有的杀戮无数,有的是情痴情种。无论身份贵贱,他们都是得天地之灵气,应运而生,书写风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这十首《怀古诗》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了总结、评论,其观点与曹雪芹在第二回通过贾雨村论述的“正邪两赋说”,一脉相承,两相辉映。这才是理解这十首《怀古诗》的关键。
当然,我们看这一长串名单,无非男女,一一分析、思考对比他们的事迹,同样耐人寻味。周瑜、曹操、马援、张良、周顒、韩信等人建功立业,功名盖世,却大多结局凄凉,甚至留下千古骂名,任人耻笑。隋炀帝、汉元帝、唐明皇等人虽为帝王之尊,却胡作非为,更没有责任担当,猥琐卑鄙。相反作者对王昭君、杨贵妃报以同情,为她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承担了如山重负而点赞。还有那慧眼识人、乐善好施的漂母;那天真无邪、敢于向封建制度宣战的红娘、春香;那大胆追求爱情、痴情誓死捍卫爱情的桃叶、杜丽娘。她们虽为女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其非凡见识、勇敢作为却大大超过了那些追名逐利、昏庸无道、浊臭逼人的须眉男儿。
追随她们的步伐脚印,薛宝琴同样也是一位奇女子,她走遍大江南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曹雪芹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完美体现。通过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曹雪芹重申了自己为受压迫的女性呐喊、为“闺阁昭传”的写作宗旨。
作者 刘永,四川绵阳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痴迷《红楼梦》,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古诗翻译adad41浏览452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lihe4310092推荐于 2019.10.10


满意答案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翻译:他年(如若),(我能够)得傍(这位)蟾宫折桂的进士,不是在梅树边就是在柳树边。
出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梦见在大梅树下有一位书生手执柳枝而来,所以她隐约觉得这个书生会高中(蟾宫折桂),而且和柳或者梅有关。

扩展资料: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牡丹亭还魂记》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将现实社会同阴曹地府统一起来,将人与鬼统一起来,从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牡丹亭还魂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使《牡丹亭》成为后来文人学习、借鉴的一个典范。沈璨曾受汤显祖的影响改编《牡丹亭》为《同梦记》。还有臧懋循的《牡丹亭》、冯梦龙的《风流梦》、徐日羲附《牡丹亭》等剧作,都是《牡丹亭还魂记》的续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
原创2022-11-04 07:53·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赤壁怀古》【赤,即“朱”,悼念朱明,曹也借指“朱”,一般认为“朱”姓起源于“曹”姓,是周初曹挟的后代。 “朱,颛顼之后。周封曹挟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为氏。”此诗中朱慈炤借惨败的曹军暗喻覆亡的朱明政权】

赤壁沉埋水不流,【孙刘两军联手大败曹军,曹军伤亡惨重,折戟沉尸累积江中,江水为之阻塞而不能流动。隐喻朱明因同农民军和满清两线作战而最终败亡,明朝军民被大肆屠戮,尸横遍野、阻塞江河】

徒留名姓载空舟。【兵败后的战舰上只空余下高悬的旗号而已。朱明覆亡后,留下的只不过是无数的名姓而已,功德和荣耀都随着失败而不复存在】

喧阗一炬悲风冷,【“喧阗一炬”指火烧曹军朱明覆亡,“风冷”暗喻满清冷酷凶残,血腥屠戮汉家臣民】

无限英魂在内游。【无数的英雄好汉为了朱明故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公元前209年7月爆发秦末民变,南海郡太守任嚣下属的番禺县县令趙佗稱王建立南越国之後,分象郡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國四郡之一。公元112年,汉灭南越后受汉统治。建武十七年(41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两姐妹的领导下起而反抗东汉统治,马援被拜為伏波將軍,領兵南下,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交趾被平定,马援功封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这首诗的第一句很是让人奇怪:镛,“大钟谓之镛”,见《说文》。 “铜铸金镛”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的兵器铸成金钟和铜人,这与东汉的马援八竿子也打不到啊!不过马援虽没有“铜铸金镛”,却有“铜柱”,那是在平定交趾的征氏两姐妹后,立了两根铜柱作为汉朝的边界。而且马援还曾金城破羌,估计这就是高鹗将“铜铸金镛”改做“铜柱金城”的原因。但这样一来,《交趾怀古》的历史寓意就被彻底扭曲了,脂砚斋强调过《红楼梦》“一字不可更”,朱慈炤想借“铜铸金镛”说什么呢?要破解这个谜团,就千万不要被“交趾”和“戎羌”局限住思路,这首诗的真正机关还是在吟哦的对象一代名将马援的背景上。马援不但是一代平定边乱的名将,更是两易其主的三姓贰臣!

马援在王莽新朝时任新城大尹。新朝灭亡后,马援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为隗嚣效力,后于建武四年(28年)奉书至洛阳,刘秀讥讽马援道:“你周旋于二帝之间,见到你,大感惭愧啊。”马援道:“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臣如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而已。”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听了很是受用,于是礼遇予他。马援返回西州后说服隗嚣归顺刘秀,隗嚣于是派马援护送其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在隗嚣起兵抵抗刘秀后,马援上书刘秀,为消灭隗嚣献计献策,更率突骑五千为其奔走效劳,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成功的分化瓦解隗嚣势力。建武八年(32年),刘秀亲征隗嚣。军队行进到漆县,因为地势险阻、情况不明而犹豫不前。是马援堆米为山,详细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陈述隗嚣的将领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力主乘机进攻,终于说服刘秀挥军直进。最后隗嚣大将十三人及部众十万余人不战而降,隗嚣逃至西城,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马援靠着出卖旧主发达,为新主子刘秀统一天下立了大功。

后马援又为刘秀平定西羌和岭南,战功赫赫。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不想病死在南征途中,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

“铜铸金镛”都是金,喻指后金,朱慈炤是故意错用秦始皇的“铜铸金镛”为了暗喻是马援为新朝的统一天下立下了大功。这《交趾怀古》是讥讽那些曾为朱明守边安疆的洪承畴、吴三桂等贰臣投降满清,并为新主子入主中原效尽犬马之劳的丑态。洪承畴等朱明旧臣为满清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南明政权和抗清义士赶尽杀绝,其名声远播海外以及戎羌满清,天下人尽皆知。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马援劳苦功高,比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张良张子房都不差啊!“铁”为“金”, “笛”通“敌”,“铁笛”暗喻“金敌”,指后金敌人。“铁笛无烦说子房”的真实寓意是:对朱明的敌人后金来说,洪承畴、吴三桂这些降将为后金满清统一天下所立下的功劳着实可比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张良!这些本是为朱明守边安疆、保家卫国的名将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转而为敌人后金残酷镇压本族人民的抵抗,用无量的同胞的鲜血染红了他们头上的顶戴官翎。真是平乱安邦好名将!叛国卖国好奴才!这《交趾怀古》实为朱慈炤对这些卖国贰臣的极尽鄙夷和嘲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二)
原创2022-11-11 05:25·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即南京紫金山。这是讥讽隐居钟山的周颙其实是个贪图官禄的假隐士。典故见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以讥之。”

自称隐士的你何曾有什么名利观念?这一句是对那些自称最是不在乎名利的假隐士的反语讥讽。 你无端地到尘世上做官,怎会是平白无故的呢?既然割舍不了世俗的名和利的种种牵连,就不要怨恨别人对你的频频嘲笑和鄙夷。朱慈炤是借《钟山怀古》来讥讽吴梅村黄宗羲这些自称“明遗民”却贪名好利的惺惺作态的虚伪。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用的是韩信的典故。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韩信被刘邦封为淮阴侯。三齐指齐地,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韩信接连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在占领齐地后,韩信向刘邦要求暂立他为齐地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于是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并立即封韩信为齐王。三齐位,指的就是韩信的齐王位。

韩信年少贫贱时曾遭恶人的欺侮,他不得不忍受“胯下之辱”,“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因此受尽世人的轻视,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只有等到韩信被分封齐王,“三齐位定”之日才是能够真正评价他的时候。

曾有一位老妇可怜年少的韩信饥饿,就给了他一碗饭吃。韩信封王后,便赠千金以报答她从前的“一饭之恩”。“寄言世俗休轻鄙”,奉劝世俗之人不要小看鄙视今日落魄的韩信,他日后定大有作为,也会感恩图报。这是朱慈炤希望世人不要轻视刻薄落难的朱明后裔,“一饭之恩死也知”这是说对于那些曾给过他帮助的人的恩情他会至死不忘。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广陵,即扬州巿。隋堤就是隋炀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凿的自长安直通江都的运河御道,河渠的岸堤上种植杨柳,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隋炀帝喜好远出巡游,常偕后妃大臣出游,奢靡浪费、扰掠地方。尤其是出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隋炀帝的奢华风光转眼即逝,隋堤早已物是人非。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急于实现个人的丰功伟业,完全不顾百姓的承受能力而滥用民力,尤其是他的三次远征高句丽最终耗尽隋朝国力,导致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国内烽火遍地,应该说隋炀帝是亡于农民军。这一点与崇祯因东林党的关锦防线而被辽东战事拖入财政深渊,又同时因东林党的减免工商税并将税负转嫁到受尽天灾的农民头上的税收政策逼出了农民军很是相似。此处的“隋堤”也正是与宝琴所做的《西江月。柳絮》:“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中的“隋堤”前后呼应,都是指崇祯朝残留的痕迹和影响。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只因为杨广他喜好游玩逸乐,才会获得“风流”的名号,所以才惹出纷纷口舌。可叹世人对隋炀帝极尽讥讽贬低,却看不到他开凿运河的历史功绩。这《广陵怀古》写“隋堤”实为照应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感叹世人只看到了隋堤的奢华风流,却看不到运河的功在千秋。

这首《广陵怀古》实是以亡国的隋炀帝杨广暗喻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只因崇祯你亡了国,才会落得被肆意诋毁,招致种种不实的诽谤,世人再也看不到你励精图治和仁俭忧勤的努力了。这《广陵怀古》暗藏的是朱慈炤对王朝兴亡的反思,既是总结兴亡根源、亦是感慨成王败寇。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在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因东晋中书令王献之与小妾桃叶在此分别时作《桃叶歌》而被后人命名桃叶渡,现在南京还存有“古桃叶渡”的石碑。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一池浅水映照着秋日里的花草萧瑟,桃叶也不得不和桃枝分离。这首诗明面上似乎是写小妾桃叶,其实写的是王献之和郗道茂的爱情悲剧。这也是脂砚斋时时提醒的【真狡猾之笔耳!】朱慈炤的“作文要狡猾”不知迷惑了多少人,也正因此才逃过了满清严密恐怖的文字狱得以流传后世,幸甚!

王献之深爱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王献之和郗道茂同宝玉和黛玉一样都是姑表亲,两人成婚后极为恩爱,但这段美好婚姻却被倾慕王献之的新安公主硬生生拆散。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王献之甚至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足变成一个不良于行的跛子,可这仍然不能改变新安公主要嫁给他的决心。王献之被迫和郗道茂离婚迎娶司马道福。郗道茂在与王献之离婚后不久就因为悲伤而去世了,王献之为了报复司马道福故意娶了一个小妾桃叶,并整日里和桃叶大秀恩爱,桃叶每次出门,王献之都要亲自迎送到渡口,还写诗相送以刺激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了挽回王献之选择了隐忍包容,而且还帮助王献之当上了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但却始终无法获得王献之的原谅。

其实小妾桃叶只是王献之利用来报复新安公主的工具罢了,王献之心中真正爱着的始终都只是郗道茂。《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子敬(即王献之)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对王献之来说,一生唯一的憾事就是被逼与郗道茂离婚。

在王献之流传下来的书法帖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郗道茂深深的思恋追忆之情。

《姊性缠绵帖》:“姊性缠绵,触事殊当不可。献之方当长愁耳。”

《思恋帖》:“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奉对帖》:“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唯当绝气耳。”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中“梁栋”指国家栋梁; “小照”即人物的画像。这句诗的意思是:南方六朝的门阀士族间的离情别爱的憾恨多是如此,有情人被迫分离,最后只空余下墙壁上的人物画像见证着那早已成过往的爱情悲歌了。

万历将母亲李太后的画像供奉在长椿寺,明末的崇祯效仿爷爷把母亲刘太后同田秀英两人的画像也一起供奉在长椿寺。有网友提出最后一句“小照空悬壁上题” 似指明朝已经覆亡,只有田妃、刘后、李太后三人的画像空悬于长椿寺中,空有小照题壁上,悲夫!

这《桃叶渡怀古》隐喻的是宝玉不能与黛玉一生相守的爱情悲剧,正是对应着《红楼梦》中的第二支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明遗民就是不忘旧情的王献之,满清就是横刀夺爱的新安公主,而朱明则是黯然离场的郗道茂。这《桃叶渡怀古》实是借王献之的婚姻不幸和满怀愤懑暗喻朱慈炤和明遗民们对朱明故国的矢志不忘、对满清鹊巢鸠占的意气难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三)
原创2022-11-18 22:16·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墓。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请回顾前文对《五美吟》中《明妃》一诗的解读。这都是在暗写孤悬海外始终尊奉朱明为正统的台湾明郑政权。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但是除了这北“黑水”外,明末清初还有一更为著名的南“黑水”,即阻隔了福建与台湾的台湾海峡,其中有一段很危险的海沟因水色如墨而被俗称为“黑水沟”“黑水洋”。

见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纪游》:“(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二月) 二十二日,平旦(天刚亮的時候),渡黑水沟。台湾海道,唯黑水沟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沟水独黑如墨,勢又稍窳,故谓之沟。广约百里,湍流迅驶,时觉腥秽袭人。又有黑红间道蛇及两头蛇绕船游泳,舟师以楮镪投之,屏息惴惴,惧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红水沟不甚险,人頗泄视之。然二沟俱在大洋中,风涛鼓荡,而与绿水终古不淆,理亦难明。”

清朝丁绍仪的《东瀛识略》卷五:“澎湖以西百余里为黑水洋,宽约百里,水黑如墨,虽风平日丽而天容黯淡,帆樯俱震,为厦门东渡最险处。”

清朝翟灝《台阳笔记》:“自古黑水沟自北流南,以为万水朝东,无生还理......黑水洋在海中,水势趋东南,无底,流甚急。”

昭君出塞时弹琵琶以寄恨,冰弦间拨尽曲中哀愁。昭君墓旁的黑水河因为感应昭君的愁怨而硬咽不流。台湾与郑成功的家乡福建亦是隔黑水而相望,这是借喻客死台湾的郑成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忧愤之情。

“汉家制度诚堪笑”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一事,此处借指南明政权的无能。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此故以“樗栎”喻指才能低下。“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果朱明不是这般无能,遗民又怎会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孤悬海外的明郑身上呢?这首《青冢怀古》表达了朱慈炤对南明的失望和对郑成功的痛惜。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即杨贵妃被迫缢死的马嵬坡,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坡时,随驾的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贵妃和她的哥哥杨国忠,随即哗变并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为求自保,只得赐死杨贵妃。后改葬时发现杨玉环身体已腐,但是身上的香囊还完好。见《旧唐书•后妃传》:“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这《马嵬怀古》说的是肥美人杨玉环,《红楼梦》中谁是杨妃?第三十回里宝玉说得清楚,大观园里的杨妃就是“体丰怯热的宝姐姐”,也就是明皇宫里“少颀颀之美”身材“弱小”的矮胖周后。原来这《马嵬怀古》是在影射同杨玉环一样乱国后被迫自缢的崇祯帝的周后。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这是暗喻周后与家人的谋算经营都付汪洋,最终只落得个国乱被迫自缢的凄凉下场,而周后的贪贿乱政的好哥哥周鉴,“素有贏疾,被掠死”,也是如杨妃的哥哥杨国忠一般国破命丧。再请回顾前文详解过的宝钗的牡丹花签的秘密,宝钗闻听宝玉将她比作杨妃后勃然大怒的原因,以及宝钗为何最后会落得“金无彩”的历史玄机。朱慈炤是处处藏机关、笔笔有照应,《红楼梦》的布局精妙、结构严密可见一斑。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这指的是杨妃的“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即其尸首虽腐但因其香囊完好所以香味犹存的史实。朱慈炤引用此事来隐喻周后虽然乱国丧身,但由于周后的同党东林党在明亡后仍然主持舆论并主笔史书,所以周后死后仍然是保有美名、继续被美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四)
原创2022-11-25 09:04·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接下来看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

第五十一回在宝琴做完了十首怀古诗后,朱慈炤不介绍谜底,却大费周章的写最后二首引发的争执,请看:“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黛玉忙拦道:【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非黛玉不可。脂砚。】“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庚辰双行夹批: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真心以待宝钗也。】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庚辰双行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花无缝之文。】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薛宝钗说宝琴做的蒲东寺和梅花观二首是史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要她重新另作。这立马引起了黛玉的抵制,就连一贯欣赏宝钗的李纨和探春也附和黛玉批评宝钗太过挑剔苛刻,这一番不同寻常的仔细描写刻画是为了告诉我们这最后两首怀古诗实乃藏了大文章!究竟有何玄机?且让我细细解来。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即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发生地普救寺。《蒲东寺怀古》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老夫人的重重阻碍暗中私会,最终得以结合的故事。

小红,指莺莺的婢女红娘,“红” 即“朱”,暗指“朱明”。 “红” 前特意用“小”来限定,是强调“小红”不是朱明正统,而是朱明的追随者。

“骨贱身轻”指的是出身贫贱,身份低微。

“小红骨贱最身轻”暗喻的是:在满清的统治下,投身反清复明的志士多是民间的寒微士民!这也是讥讽为新朝满清效力卖命的富贵名流黄宗羲吴梅村等还不如贫贱士民,此处应与前面的《钟山怀古》对照看。

“私掖偷捞强撮成”,是喻指明遗民不顾清廷的搜捕镇压,不断暗中筹划、秘密联合,发动起来一次次的反清复明运动。

那么“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又说的是什么呢?

“夫人”,占据统治地位,喻指的是已经成功统治中原的满清。

“被夫人时吊起”暗喻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反清复明运动被满清扑灭镇压。

“勾引彼同行”是暗喻复明志士们彼此联络合作,携手同心共谋反清。

这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满清的穷凶极恶的镇压下,一场又一场的反清复明运动被清廷残酷绞杀,但是复明的势力却依然在不断暗中联合、奋力抗争。

朱慈炤借《蒲东寺怀古》来隐喻明遗民的反清复明的不懈抗争。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因梦中爱恋而抑郁成疾,死后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书生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爱,于是将丽娘救活并结为夫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正逢金国在南宋边境作乱,这也是朱慈炤选用《牡丹亭》为宝琴的怀古系列作结的原因,以此暗示宝琴作《十首怀古诗》的时间正是后金满清涂炭中原之时。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杜丽娘自画像上的题诗中的最后一句,其中隐藏了柳梦梅的名字,也是隐喻了作者宝琴的最后下落。前文已经解过了:《红楼梦》中“梅”,指以身报国、壮烈殉国的抗清义士。“柳”,指不承认满清、不与满清合作的明移民。宝琴早已许配梅翰林家,却又提示“不在梅边在柳边”为的就是告诉读者:朱慈炤本来是想做“梅花”以身报国,可是看到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他认识到与其做无谓的牺牲,不如存记真实的历史揭露东林党“文魔”们的卑劣以告慰先烈。朱慈炤最后学了不慕荣利、洁身自爱的陶渊明隐于民间,无力补天的他要用他的笔来补地之陷、史之缺,存记真实的“家亡血史”,控诉“满纸荒唐言”的满清官修明史和东林党伪史!

“个中谁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常被用来代指“明月”,此处又被朱慈炤拿来进一步隐喻“朱明”,这一句的真实含义是柳梦梅也就是我朱慈炤拾起了婵娟画像,为朱明存记真实的历史。

“团圆” ,又是通过圆月来借指朱明。团圆节即中秋节,即拜月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都是围绕“月”——“明”。

“春香”,杜丽娘的婢女,是春香发现的后花园,而后杜丽娘在后花园中演出了穿越生死的人鬼爱恋。《红楼梦》中“春”隐喻“朱明”,“天香暖香”是指黛玉,故而“春香”也是代指“朱明”。

“一别西风又一年”出自《牡丹亭》中第四十二出里的写柳梦梅怀念杜丽娘时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的“砧声又报一年秋”。朱慈炤用“一别西风又一年”引出「砧声又报一年秋」的〖诉衷情〗,借此表达他因为中原沦陷的焦灼、因为朱明难复的哀愁。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自初唐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赏析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苹”、“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眼中,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张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过:“诗在意远,固不以词语丰约为拘。状景物,则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似此之类,词贵多乎哉?”他所称赞杜审言的是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作好准备。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元方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留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深沉感。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41篇诗文 ► 63条名句


写柳和梅的诗词句帮我解答E_egood2014.12.24浏览46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miko_lol2014.12.25


满意答案
   1、柳眼未开梅萼小(宋·欧阳修·《玉楼春》)
2、江梅已过柳生绵(宋·李清照·《浣溪沙》)
3、柳眼梅腮(宋·李清照·《蝶恋花 离情》)
4、恰逢梅柳动(宋·范成大·《临江仙》)
5、柳悭梅小未教知(宋·姜夔·《鹧鸪天》)
6、柳悭梅小未教知(宋·姜夔·《鹧鸪天》)
7、凄惶柳柳与梅梅(宋·张孝祥·《浣溪沙》)
8、野梅官柳春全透(宋·张孝祥·《菩萨蛮》)
9、柳颦梅笑(宋·王之道·《点绛唇》)
10、满眼春生梅柳意(宋·韩淲·《临江仙》)
11、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2、也无梅柳新标格(宋·朱淑真·《菩萨蛮》)
13、柳底梅边只欠、那人人(宋·张孝祥·《虞美人》)
14、凭春约住梅和柳(宋·张孝祥·《虞美人》)
15、柳岸梅溪春又生(宋·石孝友·《浣溪沙》)
16、柳与梅都发(宋·刘辰翁·《念奴娇》)
17、多在梅梢柳上(宋·赵彦端·《清平乐》)
18、梅外柳边官事了(宋·李曾伯·《贺新郎》)
19、梅梅柳柳闹新晴(元·元好问·《江城子》)
20、寻梅问柳(宋·葛长庚·《沁园春》)
21、柳眼梅心渐欲春(唐·元稹·《寄浙西李大夫四首》)
22、梅柳依稀笛断魂(宋·刘辰翁·《减字木兰花》)
23、梅柳约东风(宋·张纲·《好事近》)
24、野堂梅柳尚春寒(宋·张孝祥·《南歌子》)
25、便熏梅染柳(宋·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
26、柳眼梅心(宋·朱敦儒·《诉衷情》)
27、柳颦梅惨空回首(宋·石孝友·《蝶恋花》)
28、梅梅柳柳斗纤秾(宋·辛弃疾·《江神子/江城子》)
29、东风著意催梅柳(宋·侯置·《踏莎行》)
30、粉梅欺黛柳(宋·石孝友·《念奴娇》)
31、都是梅和柳(宋·韩淲·《生查子》)
32、先归御柳宫梅(宋·刘一止·《望海潮》)
33、梅柳都开了(宋·丘崈·《蝶恋花》)
34、柳际梅边腊雪乾(宋·黄机·《鹧鸪天》)
35、梅柳冻全醒(宋·无名氏·《水调歌/水调》)
36、肯殷勤、访梅寻柳(宋·刘镇2·《水龙吟》)
37、雪梅风柳(宋·杨无咎·《探春令》)
38、柳浅梅深鬓影松(宋·韩淲·《采桑子》)
39、正梅柳、弄香逞色(宋·赵善括·《满江红》)
40、御柳宫梅动春意(宋·毛滂·《春词》)
41、梅柳蛾蝉斗济楚(宋·赵师侠·《洞仙歌》)
42、江梅吹尽柳桥西(宋·韩元吉·《江神子/江城子》)
43、冬梅夏柳(宋·俞国宝·《满庭芳》)
44、怜它梅柳(宋·史达祖·《东风第一枝》)
45、江城梅柳(宋·丘崈·《洞仙歌》)
46、粲然梅柳(宋·赵善括·《醉蓬莱》)
47、到处柳金梅雪(元·刘敏中 ·《木兰花慢 元夕后小雨》)
48、梅出疏篱柳拂池(宋·陆游·《岁晚幽兴》)
49、穿梅入柳曾莫逆(宋·王安石·《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50、暖日江南梅柳(宋·崔敦礼·《西江月》)
51、梅发柳依依(唐·贾至·《对酒曲二首》)
52、故园梅柳尚馀春(唐·骆宾王·《畴昔篇》)
53、柳梅浑未觉(唐·元稹·《生春二十首》)
54、楚柳吴梅(宋·高观国·《声声慢》)
55、零落逋梅苏柳(宋·柴望·《念奴娇》)
56、野梅官柳(元·蒲道源 ·《点绛唇 次杜仲正经历怀古韵》)
57、天寒发梅柳(唐·李益·《送襄阳李尚书》)
58、梅梢柳眼弄春娇(宋·张耒·《感春三首》)
59、日烘梅柳竞(宋·丘崈·《千秋岁》)
60、梅柳争春无了时(宋·仇远·《立春》)
61、看柳眼梅金(宋·游子蒙·《满江红》)
62、西湖梅柳月(宋·陈造·《苦雨》)
63、野梅官柳渐攲斜(宋·苏轼·《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64、水边梅柳倍精神(宋·仲并·《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65、东风变梅柳(唐·李适·《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66、间梅遮柳不胜芳(唐·罗隐·《桃花》)
67、送东风、柳烟梅麝(宋·赵彦端·《茶瓶儿》)
68、压尽一番梅柳(宋·臧馀庆·《感皇恩》)
69、向柳稍梅萼(宋·芮烨·《念奴娇》)
70、梅柳夹门植(魏晋·陶渊明·《腊日》)
71、柳梅消息年时侯(宋·杨道居·《蝶恋花》)
72、几度长安发梅柳(唐·陈陶·《水调词十首》)
73、春樊乱梅柳(宋·王安石·《蒙亭》)
74、新梅嫩柳未障羞(隋·江总·《怨诗》)
75、淮南梅柳想春还(宋·张耒·《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76、春近也、梅柳频看(宋·陈三聘·《宜男草》)
77、野梅官柳何时动(宋·苏轼·《和王斿二首(斿,平父子。)》)
78、梅压乌云柳压眉(宋·陈世崇·《元夕八首》)
79、柳眼梅梢正索诗(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80、梅梢柳萼未全工(宋·司马光·《早春》)
81、薰梅染柳将赠君(唐·李贺·《瑶华乐》)
82、宫梅殿柳识天情(唐·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83、绿意红情在梅柳(宋·严抑·《洞仙歌》)
84、争春梅柳无三月(宋·黄庭坚·《次韵答马中玉三首》)
85、雨过梅柳净(宋·王安石·《奉酬约之见招》)
86、二月柳争梅(隋·江总·《雉子斑》)
87、萧条梅柳春如许(宋·曹勋·《宫词三十三首》)
88、柳与梅争春(唐·李白·《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89、柳岸梅洲胜往年(唐·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90、看柳尽成梅(唐·李嘉祐·《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寄严维》)
91、野梅官柳暗江头(宋·崔敦礼·《次陆倅韵三首》)
92、要识梅亭对柳洲(宋·钱时·《卢滩杂兴五首》)
93、梅香柳色已矜夸(唐·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
94、柳疏梅堕少春丛(唐·陆龟蒙·《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
95、春风报梅柳(唐·刘媛·《句》)
96、野渡山村梅柳动(宋·陆游·《去新春才旬余霁色可爱》)
97、春回柳眼梅须里(宋·陆游·《雪晴行益昌道中颇有春意》)
98、柳动梅残惊岁换(宋·方回·《丙戌元日二首》)
99、寄意虽梅柳(宋·赵蕃·《雨中不出呈斯远兼示成父四首》)
100、春向梅边柳上添(宋·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 其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0: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鹤楼
[ 唐 ] 崔颢
原文 译文对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南春历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作者介绍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
木夫读红楼梦

2021-01-08 14:50



关注

汉南春历历6

矦方yù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这首五律诗,不过四十字,要念完不需一分钟。
这么多人在这,都急着想听,宝琴为什么不念?

宝玉听了,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一见他来,都笑说:“又来了一个!可没了你的坐处了。”宝玉笑道:好一副‘冬闺集艳图’!可惜我迟来了一步。

冬闺集艳图,说明:
当是时,有很多很多人。

接着,宝玉想瞧瞧这首诗。
宝琴说,没从南京带过来。

黛玉,揭穿了宝琴的谎言。
宝钗,便过来圆场。

黛玉,要瞧瞧这首诗。
宝钗却说,还压箱底呢,再过几日吧。

不就四十个字嘛,木夫看一遍也差不多记住了,何况大才女薛小妹?
(更何况是薛小妹自己写的?!)
宝钗也实在兜不住,建议宝琴念念就念念吧。

宝琴正想念呢,宝钗却随即又阻止了:
你且别念,等把云儿叫了来,也叫他听听。

奇了怪了!
不就一首五律诗嘛,你现在念一遍,等云儿来了再念一遍不就完了。
若云儿来时,宝琴不在,别人难道转述不来?!

为什么?

为什么非要等到云儿来了才念这首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非要候到云儿来了方告诉这首诗?
何以侯方语(yù,告诉)人?!

候,古写为矦。
侯,古也写为矦。
候,侯,古本不分。

候方语(yù),侯方域也。
红楼作者设置了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场景,仅为了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个人:
侯方域。

那,为什么非要等到云儿来时才念这首诗,而不是别人?

只有一个可能:
这首五律诗的作者,是宝琴。
而,这首五律诗的受者,是云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柳韶光真可爱,莫辜钟鼓报新晴。
〖打印内容〗作者: 廖孔说   诗名:《《中酒思河鱼脍》》时间:2020-08-06 11:33:56
  出自明诗人廖孔说的《中酒思河鱼脍》

  晓惊枕上卖花声,宿酒掀腾尚未宁。

  但起改诗临砚坐,不能著屐向街行。

  河鱼正美因思脍,好友谁来共解酲。

  梅柳韶光真可爱,莫辜钟鼓报新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4: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594689808m浏览57次其他分享举报
什么意思呢?出自哪?... 什么意思呢?出自哪? 展开
1个回答
藤井树下的小孩
推荐于 2017.09.28
满意答案
   元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是女主角杜丽娘题在画像上的一首诗。是回忆和男主角柳梦梅梦中相会的情景。前一句描述的是梦中的柳梦梅的样子,后一句为今后的死后还魂并和柳相会埋下了伏笔。诗中的柳既是指男主角手持柳枝而来的形象,也是暗藏男主角的姓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亭 -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牡丹亭

别名
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
汤显祖

创作年代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作品出处
《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文学体裁
南曲剧本

表现形式
戏剧 昆曲 宜黄腔

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品目录
3创作背景
4人物介绍
5作品鉴赏
6后世影响
7作品评价
8演出情况
9出版信息
10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牡丹亭
牡丹亭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07 , Processed in 0.0690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