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巧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之巧姐的柚子,与板儿的佛手,其实早已注定他俩的命运
2024-03-18 08:06 发布于:四川省
小说第四十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段描写,有朋友以为预示着巧姐和板儿的姻缘。不是吗?八十回以后,刘姥姥解救了巧姐,而判词也显示,巧姐最终终老山村,成为一靠纺织为生的村妇。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取的呢,而板儿刚好是刘姥姥的外孙,于是这个情节恰好暗示着在“佛手”(佛的有缘之手)牵引下,巧姐和板儿的结合呢。粗看起来,这种解析是很有道理的。但仔细研究,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佛手”和“柚子”的文化含义。

“佛手”,确实有佛法无边,一切皆有佛法决定的意思。和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这里的“佛手”,是有前世注定、佛法无边和指引普渡的意思在里面的。

而“柚子”呢?一般而言有两层意思,一是谐音“游子”,即离家之人;二是团圆之意。这两层意思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为游子远离家乡才会渴望团圆。

其次,在明了了“佛手”与“柚子”的意思之后,再联系巧姐和板儿的行为,其隐在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



1.请注意,巧姐出来抱着的是“柚子”,这其实是暗含着巧姐今后命运的一个征兆的,那就是她差点被王仁和贾芹拐卖,成为无家可归的“游子”;

2.而就在这时,巧姐看到了板儿的“佛手”,于是哭着要要。于是“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而板儿对于“佛手”也玩厌了,觉得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这样一来,板儿和巧姐的命运暗示立即发生了转换。巧姐的“游子”身份转换给了板儿,板儿拿到了柚子,变成了“游子”。也就是说,八十回以后,巧姐因为刘姥姥的解救避免了背井离乡,而板儿却成为了游子而背井离乡了。



所以,这里预示的不是巧姐和板儿的婚姻,而是巧姐和板儿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国府的下一代“留余庆”的巧哥儿是谁?
2020-07-28 07:49·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四十一回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蒙侧批:画工。】

关于巧姐要板儿的佛手,世人都说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猜测巧姐后来嫁给了板儿。果真如此么?

其实,作者此处点出的是“因缘”——因果机缘,而非小儿女间的嫁娶“姻缘”!巧姐是荣国府继承人贾琏的孩子,也就是朱明皇裔。而且书中第四十二回明点出刘姥姥为他起的名实为“巧哥儿”,巧姐实为男儿身,如何嫁与板儿?更不要提板儿其实影射的是清廷,清廷可曾娶过明朝皇室?

“柚子” 是“缘通”处,指“缘起”,柚子实为暗示巧姐也就是“巧哥儿”是“柚”之“子”。

那么“柚”指的是谁?“柚”字有文章,要分三步解:

1, “柚”左“木”右“由”,名中有“木”有“由”,朱由检;“由”又形似“田”,红楼梦中“木”之人为朱由检,“田”意为“田秀英”。

2, “木”和“由”合起来又为繁体的“東”字。民间习惯称住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坤宁宫的周后为“中宫”,称居住在东边承乾宫的田妃为“东宫”,住在西边翊坤宫袁妃为“西宫”。木由合起来的“東”指的是东宫田秀英。

3, 脂批提示“柚子”即“香团之属”,“香团”实为“香田”,再次暗示“柚”指的是生来身有天“香”的“田”秀英。“之属”意思还是强调“之子”,即“柚”子也就是“香田”的儿子。

原来“柚”“子”是暗示巧哥儿实为朱“由”检和天“香”妃子“田”秀英的儿“子”!原来巧哥儿就是神“王英”“四”“嗣”者——崇祯帝的皇四子!

“佛手指点迷津”渡人间灾厄,其实这是作者明示读者曾于危险困厄中救助过他的恩人们。只要将“佛手”分开解便能得知皇四子的恩人们都是谁!

拿佛手的板儿姓什么?“王”!这是指收养皇四子的凤阳的王老乡绅,也就是现住在山西冰火山悬空村的王化沟村人的祖先!

“手”为何意?很多人都听说过乾隆预言韶山毛的出世的故事,我从来只当笑话听,但还是从中学得了原来“手”字翻过来即为“毛”字!这“手”指的是保护皇四子从北京逃到河南的李自成手下的毛将军!

“佛”为何指?

一来指皇四子曾做过游方和尚的佛缘,也算是得佛祖收留吧。

二来且看第十五回:“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甲戌侧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虚陪一个胡姓,妙!言是胡涂人之所为也。】”。脂批特意强调明示读者,此乃是作者“虚陪一个【胡】姓”,又故意屡屡称“妙”!“妙”怎么解?拆开为“少女”,原来作者借“佛”庵里尼姑的口告诉读者:此处陪送了“胡”姓少女!

原来“指点迷津的佛手”亦是暗指在“佛”寺中力劝当时还是游方和尚的皇四子还俗并嫁他女儿的余姚胡家人!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一是暗示崇祯共生过七个儿子;二是为取复卦之“七日来复”,寄托了皇四子希望乘时通便存亡继绝、坚韧不拔反复探索的意思。

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问明了巧姐的生日是七月七日,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罢。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蒙侧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

原来这个“巧”字又是为了影射皇四子在亡国后经历了无数战乱、瘟疫、饥荒都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的因缘凑巧! 关于“佛手”,后面还会有更进一步的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姐儿争佛手——朱三太子的反清复明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红楼梦》里有三处提到了佛手,先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后,板儿看到探春屋里摆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犯馋要吃,探春便给了板儿一个大佛手,结果巧姐儿看到板儿手里的佛手后便哭闹着要,众人于是用她的柚子换了佛手。然后是第六十四回雪雁提及黛玉屋里也常爱摆佛手;第七十二回里贾琏又提到外路和尚送给贾母的寿礼——一个蜡油冻的佛手,为贾母所爱。
为何《石头记》中屡屡提及佛手,而且这佛手不但惹得巧姐儿与板儿相争,同时也为探春、黛玉、贾母三人所爱,这佛手究竟是何宝贝?
这佛手可不是小宝贝,而是大宝贝,除了前书解密过的寓意外,这佛手还喻指大明政权这个极大的宝贝!
朱慈炤为何要将大明政权比作佛手呢?这就要从大明的开国之君朱重八如何走上从军路说起了。


送TA礼物
IP属地:加拿大1楼2020-04-13 00:43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兄长相继病亡,孤苦无依的朱重八只得去了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四出流浪,化缘为生。元至正八年(1348年),21岁的朱重八返回皇觉寺。1352年定远富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在濠州起兵,朱重八的童年好友汤和被郭子兴授千户,汤和于是给好友朱重八写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收到信后的朱重八在留寺为僧、离寺避难还是听从汤和的建议还俗从军这三个选择中犹豫不定,于是在寺中向佛祖求问占卜,占卜的的结果显示无论是留在寺庙、还是离寺避难都属不吉,朱重八于是卜问从军举事怎么样,结果占卜大吉,看到佛祖给了他如此明确的指点,朱重八大喜,于是立刻赶赴濠州投军。
不断获得神助的朱元璋因此在短短十五年后取代元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明政权,所以,朱慈炤就在他的《石头记》中用佛手借喻得到佛祖指点和帮助而投军起事、最终成功称帝的小和尚朱重八创立的大明政权。
这就是为什么在朱慈炤的笔下:探春、黛玉和贾母都是将佛手摆着供着,唯有板儿是闹着要吃佛手,因为板儿是一心想吞灭大明的满清!


IP属地:加拿大2楼2020-04-13 00:44回复

云南走途旅行 · 效卓

带你走遍苏州的经典路线
苏州旅游攻略,穿越时空,来一场梦幻之旅!
立即查看

2024-07-01 17:27:02 广告

xbfl999
拓定边方7
第四十一回里就巧姐儿和板儿的佛手之争写得仔细、批注的也详细:“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蒙侧批:画工。】”
探春房内摆的数十个大佛手是喻指南明政权结束以后的仍然尊封大明为正朔的明郑政权(1662年-1683年)苦苦支撑的数十年,受不了板儿闹腾的探春给了板儿一个佛手,这是暗喻地处台湾的明郑的继承人郑克塽最终不支,只得投降满清,汉人政权被从探春——明郑的手中交到了板儿——满清的手中。
巧姐儿向板儿要佛手,并且甘愿用自己手中的大柚子做交换,前书中已经解密,大柚子暗喻的是崇祯和田秀英唯一留下来的儿子——朱三太子朱慈炤,巧姐儿甘愿用自己的大柚子换取板儿手中的佛手,这是暗喻:巧姐儿朱慈炤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满清篡夺的大明政权,表明了朱慈炤反清复明的不怕牺牲的决心。


IP属地:加拿大3楼2020-04-13 00:44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那么,朱慈炤是否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呢?这是明史学界从未详审过的一个问题,因为从朱慈炤被捕后的供词来看,朱慈炤明确否认自己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
那么,朱慈炤被捕后的供词是否确实呢?
答案是否定的。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


IP属地:加拿大4楼2020-04-13 00:45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
根据描写宁波慈溪地域文化的古籍道光《浒山志·杂记》卷八记载:“眉山陈氏景屏楼面玉屏山,楼额相传故明朱三太子书。诸生胡朴崖迎之,居为奇货,召募壮士,思行嘉绩故事。众溃,被逮。太子不知所终。”游方和尚朱慈炤还俗成婚后隐居在浙东,从朱三太子留下的楼额手书和起兵之事可知,朱三太子朱慈炤确实是曾参与了反清复明的,只是不幸失败。
其后发生的金和尚拥立朱三太子起事的记述则更为清晰,义军们明确声明,他们拥立的朱三太子是永王。身为普通的江南百姓,却能清楚无误地说对朱三太子的王号,可见他们对朱慈炤的情况十分了解,见《伪朱三太子案二则》:“一江南金和尚挟妖术,诈称拥立朱三太子,为崇祯帝子永王,潜相煽诱,聚众太湖。圣祖南巡,谋劫乘舆,以发炮不鸣而止。事发, 捕逆党, 悉伏诛; 所称朱三太子者, 年七十余矣, 解京师, 鞫实, 斩于市。”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以“朱三太子”的旗号起兵的宁波张月怀的义军中的何子奋被捕后供述清楚,何子奋是其化名,他的真实身份是朱三太子的二儿子朱?。(见《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897-898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4 :“臣等现在会审,因查四十五年七月间,浙江张月怀左道惑众案,内有拏获奸犯何诚之侄何子奋,现禁在狱,提出讯问,据何子奋自供:伊系何诚之第二子,本姓名朱?,何诚即是朱三,入赘余姚胡家,有子六人,其第三子已死,自败露之后,何诚家属妇女逃窜至湖州府长兴县地方。……”)
以上三处记载已经足以证明:永王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康熙年间会不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而不是朱太子和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起事。


IP属地:加拿大5楼2020-04-13 00:45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以上三处记载已经足以证明:永王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康熙年间会不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而不是朱太子和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起事。
顺治初年的南北皇太子案都是以假冒之名了结的,也就说,清廷的对外官宣始终是朱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因此,作为民间百姓,如果要假借崇祯儿子的名号起事,毫无疑问借用下落不明的朱太子朱慈烺的名号最有号召力,再不济也应该打着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因为这两位不仅伦序排在前面,而且也都是被东林党吹捧成千古圣贤皇后周后的儿子,也就是崇祯的嫡子,谁会想到去拥立朱三太子这么一个伦序在后,而且还是被东林党攻击为奸妃之人的庶子呢?
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不同时期的各路义军们纷纷舍朱太子和朱二太子的旗号不用,一致地拥立朱三太子,这充分证明:朱三太子必定与这一支支起事的义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甚至直接参与其中的某只队伍,所以他们才会而明确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进行反清复明。


IP属地:加拿大6楼2020-04-13 00:46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吴三桂起兵反叛传到北京后,估计是甲申之变时,年幼的朱三太子朱慈炤面对李自成的英勇不屈给京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一位名为杨起隆的人以“朱三太子”之名在京城纠集了八旗奴仆、佃户千人反清,因监生郎廷枢告密而事败,杨起隆下落不明。 后在康熙十八年(1678年),杨起隆的旧部朱次门又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托名“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拿获,押往京城处死。
如康熙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纠集海上兵勇数万人起事,皆头裹白布,称“白头军”,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与台湾郑经联合,后被海澄公黄芳世击败。
如浙江宁波眉山诸生胡朴崖召募壮士,拥立“朱三太子”起事,兵败,朱三太子不知所终。
如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江南金和尚拥立“朱三太子永王”,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金和尚最后事败被杀。
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浙江大岚山的一念和尚张念一(即张廿一张君玉)、张念二(即张廿二张君锡)等又以“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他们聚众起事,头包红布,竖大明旗号,欲攻太仓劫库,却未成功。因为两地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清廷的特别重视,对此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严密搜捕,朱慈炤全家最终被捕遇害。
如果说在康熙朝早期起事的杨起隆和蔡寅之所以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是因为钦佩朱慈炤国破时的英勇不屈,但康熙中后期的江南一带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则毫无疑问都是身居其地的朱慈炤亲身参与的结果,所以翻看史书就会发现:在康熙四十七年永王朱慈炤被捕并被杀害后,曾经此起彼伏、连延不绝的朱三太子起事也就从此平息了。


IP属地:加拿大7楼2020-04-13 00:47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被捕后的朱慈炤拒不承认自己反清,尽管他的二儿子朱?被抓时就是在反清的义军队伍里。朱慈炤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朱慈炤在《石头记》的第八回里曾经批注道:【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同清廷斗争了几十年的朱慈炤对清廷的狡诈和凶残是再清楚不过了,他知道自己和儿子们都难逃一死,但他绝不能交待自己的过往行动,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护那些同他交游往来的为数众多的遗民义士和他的血泪巨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如果他承认反清,那么清廷就将会对这些人进行疯狂地搜捕剿杀,不但无数人要被残酷株连、人头落地,而且自己托付于密友畸笏叟的心血之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会被发现焚毁。
最终,由于没能从朱慈炤的口供中得到任何线索,没有发现足够证据的清政府因此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株连迫害。


IP属地:加拿大8楼2020-04-13 00:47回复

易推网络 · 效卓

令人上头超刺激乡村小说!谁能扛住这本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
令人上头超刺激乡村小说!谁能扛住这本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
立即查看

2024-07-01 17:27:02 广告

xbfl999
拓定边方7
朱慈炤从未放弃抗争,正是他不懈地组织队伍、不断地发起斗争,这才让“朱三太子”的战斗旗帜历久不倒,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开篇所写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知,坚持反清复明斗争的朱慈炤是在六十五岁以后才开始创作《石头记》的,此时的他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再胜任奔波武斗,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抗争,于是将反清复明的事业交付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化名何子奋的二儿子朱?,让他代替自己从军,而朱慈炤自己开始以笔为枪,转入了另一个战场,既然他无才“补天”——恢复中华旧山河,那么他就要用他的余生与东林党文魔们作文斗,去补地之缺——补史之缺——为存留明朝灭亡的可贵真相而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在甲申三月十八日晚送三个儿子出宫时,给他们交代的最后一句话是:“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
朱慈炤没有辜负父亲的最后嘱托,巧姐儿确实是用他又香又圆的大柚子,也就是用他的生命去反清复明,去换取被满清篡夺了的大明佛手,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无畏勇气和坚韧不拔永远值得我们的钦佩。


IP属地:加拿大9楼2020-04-13 00:49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慈炤被害十二年后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远在台湾的福建人朱一贵因为不满清廷的剥削和压迫愤而起义,为了壮大声威,朱一贵也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只是他这个“朱三太子”已经不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儿子永王了,而是朱一贵将自己的年幼儿子称为“朱三太子”,可见,由于朱慈炤的不懈斗争,“朱三太子”这个旗号已经是威震全国、深入人心了,即使朱慈炤已死,但他名字的余威依然足以撼动满清的统治。
“朱三太子”可谓是康熙终生的梦魇,就连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在继位后也始终是心有余悸,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年)亲自向全国颁行《大义觉迷录》,并在首篇的《华夷中外之论》中哀叹说改朝换代的新皇帝们从来没有像满清这么艰难过:“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近日尚有山东人张玉,假称朱姓,托于明之后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鼓惑愚民,现被步军统领衙门拿获究问。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之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否则,隐匿姓名伏处草野,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20-04-13 00:49回复

英萨克
系缧降王10
红楼梦又成了崇祯儿子写的了,真是匪夷所思!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4-13 17:48收起回复

xbfl999: 红楼梦写得清楚,作者是唯一的补天之石,起造大观园的是“老明公山子野”,谐音“明朱三太子爷”,这都是作者自揭身份——大明的唯一继承人朱三三太子爷,你看我的其他文章就清楚了,有全面的分析解密
2020-4-17 00:04回复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回复 xbfl999 :楼主你干脆把哪个洛洛历险记和一叶绝霜给拉黑算了,哪俩货每次都来你这里捣乱
2023-3-17 22:57回复

xbfl999: 回复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好的
2023-3-17 23:13回复

xbfl999: 回复 xbfl999 :试了才发现要付费成为超级会员才会有拉黑功能 由她们去吧,只不过要让看文的朋友们辛苦些,劳累眼睛了
2023-3-17 23:16回复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回复 xbfl999 :不会吧我不是超级会员也能拉黑别人啊?
2023-3-18 00:15回复
我也说一句
还有10条回复,点击查看


竹王丸
发愤河朔11
曹雪芹是胡适等人考证出来的,如果能把胡适他们考证的东西推翻,那么曹雪芹是不是作者就得另说了


IP属地:四川14楼2022-01-23 15:02回复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封狼居胥8
作者你看看这个然后你可以把哪个一叶绝霜和洛洛历险记给拉黑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8: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仙姑
巧姐"        贾惜春·度恨菩提        
               
        贾元春·痴梦仙姑        贾迎春·钟情大士
                贾探春·引愁金女
四仙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10: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巧姐+三春===贾家五朵金花。通灵宝玉五色花纹缠护。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16: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庄子·胠箧》所惑
小阅偶记
2020-05-10 16:03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这句话很早以前就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只以为意思是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利,掌握着话语权。后来学了部分的《逍遥游》,其中有一段话说的是“小大之辩”,便以为这两句也是在说“小大之辩”:罪犯犯的罪小,他能力也小,偷盗之后只能受诛;罪犯犯的罪大,相应的他的能力也大,窃取国家后竟能受封。直到读了《庄子.胠箧》才明白这两句话的用意并不在此。
《胠箧》通篇的旨意在于“绝圣弃智”。


文章以聪明人为了对付小偷撬箱开锁而想办法固闩紧锁,虽杜绝得了小贼却难防大盗为引,抛出了“知者为大盗积,圣者为大盗守”的疑问。然后文章用田成子杀齐国君,不但盗取了齐国国君之位,更是盗取了齐国所遵循的古代圣人的智慧与法度(周武王封太公望即姜子牙于齐,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以守卫田氏的盗贼之身。
更进一步用盗跖的“盗亦有道”来说明圣人之法虽利于世亦害于世。
因为圣人之法知者之能匠者之巧虽能为善人所用亦可为恶人所用;虽善者多,恶者亦不少,因此圣人为治天下而制的斗斛、权衡、符玺、仁义虽可使民得其利,亦可为盗贼所窃。大盗窃得仁义与圣智跻身诸侯之列,其本源在于治国者将圣人之法以示于人。由此而言“绝圣弃知”以绝大盗,“擿玉毁珠”以灭小贼,“焚符破玺”以厚民心,“剖斗折衡”以消民争,“擢乱六律”“灭文章,散五彩”以使人人聪耳明目,“毁绳墨、弃规矩”以使人人复其智巧,不提倡忠孝、能辩、“攘弃仁义”以使人人德行玄同齐一。反过来人人耳聪、目明、智巧,天下就不会混乱、忧患、迷惑,人人都复其本性,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读到这里,突然觉得不能理解:文章说“天下始人含其聪”、“天下始人含其明”、“天下始人有其巧”,在能查到的译本和注释中,“始”都被解释为“原本的”。也就是说天下人本来是耳聪目明智巧的,可是被六律五彩规矩蒙蔽了。《道德经》中亦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之语,联系起来倒是可以理解一二。


那么文章所说的“始含其聪、其明、其巧”又指的是什么样的聪明巧智呢?是否是高于师旷之耳、离朱之目、工倕之指呢?师旷因极精音律而显达,离朱因能见百步之毫末、千里之针尖而传世,工倕因为尧主理百工而得名,那比他们更高级的是人人原本的能力,这样的人会是一群身怀何等能力之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16: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胠箧》原文及译文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08



《庄子   胠箧》原文及译文

标签:杂谈   分类:古代作家作品

【原文】
  夫川竭而谷虚①,丘夷而渊实②。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③。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④,则是重利盗跖也⑤。为之斗斛以量之⑥,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⑦,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⑧,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⑨,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⑩,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11),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12),斧钺之威弗能禁(13)。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4)。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15)。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16),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17);掊斗折衡(18),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19),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20),铄绝竽瑟(21),塞瞽旷之耳(22),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23);灭文章(24),散五采(25),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倕之指(26),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27)。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28),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29)。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30);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31),而以爚乱天下者也(32),法之所无用也(33)。
  【注释】
  ①竭:干涸。虚:空旷。
  ②夷:平。渊:深潭。实:满。
  ③故:事故,变故。
  ④重(zhòng)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视。
  ⑤重利盗跖:使盗跖获得厚利。
  ⑥斗斛(hú):古代的两种量器,十斗为一斛。本句两个“之”字含意不一,前指天下之人,后指斗斛所量之物。
  ⑦权:秤锤。衡:秤杆。
  ⑧符玺(xǐ):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符”由两半组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玺”就是印。信:取信。
  ⑨矫:纠正。
  ⑩钩:即“钩”字,本指腰带钩,这里泛指各种细小的不值钱的东西。诛:刑戮,杀害。
  (11)逐:竞逐,追随。揭:举;“揭诸侯”即高居于诸侯之位。
  (12)轩: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乘坐的车子。冕:古代大夫或诸侯所戴的礼帽。“轩冕”连用,这里代指高官厚禄。劝:劝勉,鼓励。
  (13)钺(yuè):大斧。“斧”和“钺”都常用作刑具,这里代指行刑。
  (14)示:显露。
  (15)明:显示,使人明白的意思。
  (16)擿(zhì):掷。
  (17)朴:敦厚朴实。鄙:固陋无知。
  (18)掊(pǒu):破,打碎。
  (19)殚(dān):耗尽。残:毁坏。
  (20)擢(zhuó):拔掉。
  (21)铄(shuò):销毁。绝:折断。竽瑟:两种古乐器之名,这里泛指乐器。
  (22)瞽旷:即师旷。因其眼瞎,所以又叫他“瞽旷”。
  (23)含:保全。
  (24)文章:文彩,花纹。
  (25)五采:即五色。
  (26)(lì):折断。工倕(chuí):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27)有:保有。此处“有”字很可能是“含”字之误。
  (28)攘:推开,排除。
  (29)玄:黑,幽暗;“玄同”即混同。
  (30)累:忧患。
  (31)外立:在外表上树立,即对人炫耀之意。
  (32)爚(yuè):炫耀。“爚乱”就是迷乱的意思。
  (33)法:这里指圣智之法,一说“法”即“大道”。
  【译文】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那曾参、史、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0:巧姐“留余庆”典故,巧得遇恩人是谁
2024-07-08 12:34 发布于:陕西省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5】
(接上文,王熙凤判词解读)

12.15 巧姐
图: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谶: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读:

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二丫头预演了。而且宝玉见到“纺车”,特意问读者“这又是什么?”然后,“庄农人家”的“村庄丫头”,二丫头跑了来,宝玉竟然“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只给宝玉瞧纺绩?没给读者瞧?

注意,这个荒村农家的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永王版本,不是王士元教书的历史版本。

民间一直盛传的“朱三太子”藏于荒村农家的版本:

甲申之难,崇祯帝令心腹太监送儿子们到外祖父周奎家,随后剑砍公主,帝后殉国。李自成军破京城后,知帝后已死,便大肆搜拿诸皇子。周奎深知不能幸免,便出卖皇子,献给李自成,保一家平安。

李自成见到皇子们后,并未杀害,而是分给诸将暂时看管起来。李自成带兵出城攻打山海关时,带着太子、定王、永王一起出城的,很多百姓都亲眼看见。

随后与吴三桂一片石大战,不料辫子兵突然杀出,李自成军溃败。兵败如山倒,人人争相逃命,永王在战场上受到李自成手下兵将帮助,帮孩子逃离战争灾难,并未落入清兵和吴三桂之手。

永王乔装改扮,一路向南逃难。期间南京立了福王朱由崧为帝,皇子身份更不敢轻易暴露,以免杀身之祸。辗转逃到江南,流落荒村,藏身农家。

民间一直流传永王未死,流落江南荒村农家。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借“朱三太子”之名抗清,“朱三太子”成为反清复明的旗帜。因“南北太子案”,人们认为太子已死,而定王也在顺治八年被捕杀。时人计六奇能在《明季南略》中记载,说明江南士人多以为太子和定王已遭不幸。崇祯皇子,只有永王尚存人世,在当时流传甚广,不是秘闻,所以直到康熙晚年,还有“朱三太子”反清案。

教书,比农家更合情理:甲申之难时,永王十二岁,已接受了明帝国最好的基础教育,谁家的教育资源能跟皇子比?除了学问,还有礼仪、气质,跟荒村农家,其实格格不入,很难藏身。永王“丰标秀整”,“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教书,才更和谐,也更合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作为谶语,势败、家亡,是贾府结局。在败亡之时,不要说贵,莫要论亲。只有经历者才有这样的教训和血泪!

这个贾府,假府,是朱明皇家。势败,除了家亡,还有国破。

偶因济刘氏:

刘氏,显然是刘姥姥。书中“济刘氏”的,是王熙凤魏忠贤。

魏忠贤掌权时期,能够赈济灾民,这是史实。高迎祥、李自成在魏忠贤掌权时并未揭竿而起,因为还有活路。所以说要“济刘氏”、劝人“济困扶穷”,对穷困之人,要“济”,而不要把穷人逼上绝路。

巧得遇恩人:

巧姐得遇恩人。这个“巧”字,表明图谶所指之人,是巧姐。

这句话跟上句“偶因济刘氏”,有因果关系。遇恩人,是刘氏,刘姥姥,“流贼”李自成。李自成抓到崇祯皇子,有不杀之恩;其次,永王在战场上得到李自成兵将帮助,能逃离战场灾难,有活命之恩。

李自成农民军破京城,导致君死国灭,家破人亡。为什么谶语只说“遇恩人”?不说“甲申之难”?说了,“甲申之难”在前,所以先说了“势败”、“家亡”。只是国仇家恨是真,后来却又遇恩也是真,所以词曲中说“正是承除加减”,在下面词曲中再算这个账。


巧姐

第十一支〖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承除加减,上有苍穹。

解读:

曲名“留余庆”,第一句也重复“留余庆”。

典故出自《易·坤·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所以是句人人皆知的古语。下句呢?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所以这是个明显的射覆:

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射中“臣弑其君”。

正面说“余庆”,反面说“臣弑其君”,甲申之难。

谁弑其君?答案在后句:“盖言顺也”。大顺,正是李自成。

典故是“有”余庆,为什么说“留”余庆呢?

留:是用谐音,流贼李自成的“流”,“刘姥姥”的“刘”,刘姥姥反面是“流贼”李自成。刘姥姥不宜姓“李”,真事要隐,所以用“流贼”的“流”,谐音“刘”,为刘姥姥的姓。

而且,在老北京话中,“姥姥!”可不是什么好话。

忽遇恩人:不杀之恩,从战场脱难的活命之恩,也都是李自成。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正面看,是幸亏娘亲王熙凤济刘氏,积了阴功。

反面看,永王从战场逃脱,辗转流离,一路上遇到很多人的帮助,才能逃出生天,否则活命都难,这是祖宗阴骘,也是朱明余荫。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永王逃难,得人扶助,所以劝人济困扶穷。

“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明显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

正是承除加减,上有苍穹:

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都是“承”,不是“乘”。

在《周髀算经》中,早就有“勾股各自乘”。

此处,却把“乘除”,写成“承除”?还是用错误、谐音,指出李自成的“成”。跟妙玉拿出“成窑杯”,指出李自成的“成”一样。

乘除加减:本是永王算自己的账,势败,家亡,留余庆,遇恩人,因积得阴功,得济困扶穷,所以有乘有除,有加有减。

因“承”字故意写错,用谐音指出李自成,所以这个账,还要算永王跟李自成的账:“臣弑其君”,甲申之难,有国仇家恨;亦有不杀之恩,仓皇逃命之际,又有活命之恩,强过狠舅奸兄!所以这个账,还是有仇有恩,有加有减。

上有苍穹:就是苍天有眼,相当于说永王并无悲惨结局。

能说苍天有眼,显然不是永王被凌迟、灭门的悲惨结局。

巧姐永王的图谶、词曲说明什么?说明红楼作者不知道1708年永王被凌迟、灭门的悲惨结局。还有,1708年刊印的《桃花扇》,当时那么轰动,反映的正是明末内容,在《红楼梦》中也完全没提到。而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就有。

这说明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已完成,或者初稿作者已逝世。

书中一直强调作者“亲历”之往事。《石头记》的初稿作者,化名“石头”,记录“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故此书名《石头记》。

因为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永王,甲申之难时十二岁,1708年已七十六岁高龄,所以这段陈迹故事的亲历者“石头”,活不到1708年才正常。因此,“石头”不知道永王被凌迟,不知道《桃花扇》刊印。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化名为“空空道人”者才抄录。

“一劫三十年”,两劫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说,“石头”写了初稿,到“空空道人”抄录,中间过了几十年,初稿一直没有“问世”。

注意,“空空”是《聂隐娘》中的人名,聂隐娘的特点是“隐”,所以作者取名用意,还是“隐”真实人名。

其后的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显然也都是“化名”,作者取这些人名,只为交代此书来历,还是“隐”真实人名。

直到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增删,目的是能避过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文字狱”,让此书能够流传。因为初稿在几十年中未能问世,显然是不敢示人,让人容易看出所隐真事,所以“曹雪芹”的增删,主要是达到瞒过正面阅读、避过满清“文字狱”的效果。

显然,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并非《石头记》原著作者。

化名为“曹雪芹”的人用了十年增删,然后化名为“脂砚斋”者“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给出了时间“甲戌”年,此时已到了1754年,距离初稿成书,过了一个甲子。

这是《石头记》开篇便注明的此书“来历”,提醒读者“细谙”。

其后,还能看到“庚辰本”在继续修订,手抄本也在市面流传。1791年,程甲本刻印。

所以,《石头记》的写作,显然有两个阶段:

一是创作阶段。《石头记》的初稿作者,化名“石头”,在1708年前写了初稿,记录明末清初作者亲历的陈迹故事。

二是增删阶段。过了几十年,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在1754年前,用十年对初稿做了增删。但“曹雪芹”只是增删者,不是原著作者。1754年,化名为“脂砚斋”的人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因此,《红楼梦》中会有乾隆年代的事物、痕迹,是在1754年前,“曹雪芹”增删的,其目的就是鱼目混珠,让读者不易看出书里是写朱明皇家之事,为了避满清“文字狱”。这些乾隆年代的痕迹、证据:并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比如,只要一说《红楼梦》隐明末真事,就有人在书中找出乾隆年代的证据,提出明末作者肯定活不到乾隆年,用来推翻明末观点。

明末的初稿作者“石头”确实活不到乾隆年,但增删者“曹雪芹”是在“甲戌”年前十年增删的呀,此书来历交代得明明白白。有什么矛盾?“细谙”了没有?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19:王熙凤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从二令三人木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巧姐常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二丫头怀里抱着谁的小兄弟?+ 李方进著《张先生传》,王士元是定王吗?谁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3】



2.3 巧姐是永王
巧姐经常不动声色地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21回第一次写湘云来贾府,给宝玉梳头,说到四个珠子,其后巧姐出痘疹。

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凤姐问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用茶盘托了来,又用茶盘托出宝玉的通灵玉,托进红色金麒麟,湘云的饰物是金麒麟。初六第二次写湘云来贾府,和翠缕说阴阳雌雄的话,可巧捡了这个金麒麟。

41回在进栊翠庵之前,“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回”。栊翠庵品茶是妙玉第一次出场,却在妙玉前,巧姐忽然出现,这都是作者精心的安排。然后写了一大段啰里啰嗦的话:

那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顽的,忽见板儿抱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面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毬踢着顽去,也就不要那佛手了。

看到啰嗦,就是作者在强调什么,仔细看:佛手。

巧姐哭着闹着要佛手,是告诉我们,巧姐这个人后来去了南方。佛手是南方才有的特产,在浙江、福建、两广、云南等南方地区才有,北京、长安等北方地区都没有。

前面有妙玉出现在十二钗正册的先例,再看到巧姐出现在正册中,我们已经不感到奇怪了。虽说巧姐是宁荣两府草字辈唯一的女儿,但她每次出场基本都是只露个面,因年龄幼小,几乎没存在感。

从巧姐的判词和曲子看,势败家亡,遇到恩人,救了性命,荒村纺绩。在十二人判词中,大部分是林中挂、雪里埋、大梦归等死亡的谶语,好点的是探春、惜春这样骨肉分离、皈依佛门但留得性命的结局,而巧姐是唯一被救后过上正常生活的人,虽然荒村耕织,不比大富人家,却是大众生活,这点不容忽视。

15回秦可卿出殡,王熙凤在弄权铁槛寺之前,带着宝玉秦钟,进了一个村庄歇息更衣,这等小事,却写了一大段,就要注意了。

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宝玉问小厮,也是作者问读者,要读者注意纺车。

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宝玉的表现是“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是给读者瞧,纺车,和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纺与你瞧,我们应该想到第五回判词图谶的巧姐图画: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秦钟强调:“此卿大有意趣”,是要读者强烈注意此卿。

临行赏钱,庄妇等来叩赏,内中并无二丫头,是说明二丫头不用叩赏。“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强调凤姐,让读者留心看: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表现奇怪:“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以目相送”,跟宝玉有情、云雨之人,往往是染指皇权或有皇权资格的人。但这个二丫头似乎对宝玉这个皇权并不在意,安心过农家生活。

这又是用预演之法,预演凤姐之女巧姐后来的荒村农家生活。二丫头预演巧姐,或者说巧姐就是二丫头,就是四个朱子中的小兄弟,永王,年龄最小的一个: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

清初朱三太子案不下十起,基本都是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帜反清,直至康熙六十年,仍有人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与满清对抗,所以“朱三太子”更多地起到一个旗帜、大明正朔的感召作用。

《鸡林旧闻录》、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等书都引用了李方进所著的《张先生传》一文。张先生即四皇子,李方进与之相识二十余年,而不知其身世。李方进做过饶阳县官,康熙四十五年冬,已解任家居,张先生来访,聘为西宾,教几个孙子读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初三,与张先生在书房下棋时,被官兵锁拿。李方进受牵连,被流徙三千里,康熙庚寅(1710年)冬月,书此文于流放地新城。

张先生者,初不知其何如人也。癸亥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得晤于路氏筵上。见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因私询其从来。主人曰:“姓张,号潜齐,浙中名士也。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
可见山东众人对张先生在浙江化名王士元都不知。被捕讯问时:

“你家教书先生是何人?”予曰:“先生姓张,名用观,系南方人。于二十年前,在东平州张家设教,曾认识。后于前年十二月,伊父子来至吾家,谆言寻馆度日。予有孙数人,从他读书。”
“他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你不知么?”余曰:“一毫不知。”
李方进所记张先生当堂供述到浙江的经历如下:

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到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崇祯十七年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闯贼又交于杜将军。未几,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至凤阳,遇一老乡绅王姓者,曾为先朝谏垣,细询根基,执手悲泣,留在伊家。余遂改姓王,偕伊子同学读书。又数年而王官病,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到一禅林,大士前削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游于浙,止一古刹中。有胡姓者,余姚人也,亦明时宦裔,俱来寺中,与我谈经论文,愕然大咤曰:“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换衣帽,劝吾蓄发。伊居室之旁,有小园半亩,茅屋数间,俾吾住其中,后又以女妻焉。
《清实录》中记为四皇子,无朱慈焕、定王之词。种地年余、年甫十三,也符合四皇子年龄,而非定王。下文审讯官钦差穆旦,在《清实录》中为吏部侍郎穆丹。

四皇子在浙江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王士元”反过来念“原是王”。后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改名张用观。他对自己身世守口如瓶,却按朱家传统,取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辈,为儿子取名的字都含“土”,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在山东抓捕后,经初审,奉康熙上谕,解往浙江,交穆丹审讯:

二十二日到杭州,在贡院质审。上坐者钦差见宰穆旦,次镇杭将军,次两江督,次浙闽督,次苏抚于,次浙抚王,共六大人。
问先生曰:“你是王士元么?”先生曰:“吾本姓朱,名慈焕,改名王士元是实。”又问:“你既是朱某,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曰:“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以避祸耳。今上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又问曰:“甚么三大恩?”曰:“流贼乱我国家,今上诛灭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吾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书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城,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不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正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余,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旨内又云:着穆旦多加兵丁,沿途防护,将朱某带至京中,问明正法。
七月十二日登舟起解,从此与先生不获会面矣。季秋十七日进都,先生送刑狱,予在户圏。


点击下一个: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姐为什么名巧?+ 谁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实录》中的朱三太子、王士元、朱钰宝 +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提到《桃花扇》?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4】



《张先生传》此文所记,与《清实录》所载严丝合缝。

对比《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四月十二)。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六月二十)。九卿遵旨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十月初五)。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注意:孙子朱钰宝并未押解至京,也没提是否死、死于何因何处。朱钰宝,反过来是“宝玉”,加“金”为钰,金是这一辈的五行排序。红楼梦中也用部首排辈,比如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对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七十六岁老人,凌迟处死,全家灭门,欲加之罪,斩草除根,这是所谓圣君康熙干的事。为了诬陷四皇子为假,康熙故意混淆四皇子和早死的五皇子,把几位皇子的名字抖乱得至今乱七八糟。却被清朝自己官修的《明史》打了嘴: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清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举朱三太子旗帜反清,也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朱三太子没死,在民间流传甚广,不是秘闻。从红楼梦中写永王的情况分析,红楼作者应是根据民间传说版本,并不知道此案信息:一是此案说的很清楚,皇子是太监出卖给闯贼的,没舅家什么事儿。而红楼梦中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显然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爱银钱”说明是出卖换得赏钱,还不是闭门不纳以避祸。二是,势败家亡,因济刘氏,得遇恩人,势败家亡是李自成破京,刘氏显然是刘姥姥李自成,并未杀永王,有不杀之恩。十二岁的永王从战场得脱,没有送命,也没有落到吴三桂或清兵之手,显然是得到李自成部下兵将的帮助,有活命之恩。巧姐哭闹要佛手,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流落江南,农家生活。这些与本案信息都无关。三是“上有苍穹”,就是老天有眼,并无悲惨下场。前文在“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也分析过,白首双星指隐居的太子和永王,两人都活到白头了。而本案结果是永王被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直到割死,是人类加在同类身上最丧失人性的恶行之一,禽兽从来不这样干。所以永王应是十二钗反面人物中结局最惨的一个,而不是红楼梦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此案在当时明末遗民中影响一定很大,而红楼梦中并不知1708年永王被捕,被康熙凌迟,全家灭门的悲惨结局。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初稿已完;二、作者已死。当然还有其它可能,比如红楼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永王,只是又一个假朱三太子案。但仅从当朝对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采用凌迟之刑,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又说“明系假冒”,还说“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以红楼作者的熟悉程度,看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1708年还有一个大事件,是《桃花扇》首版刊印,以《桃花扇》反映的明末内容和轰动效应,却在红楼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可怀疑。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有,这就给我们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完成,或者作者逝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

1644年甲申之难时只有十二岁的永王,在1708年都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这代人应该都相继凋零,计六奇、张岱、万斯同等人也都已谢世。

当然也不排除在1708年之后的那个甲子中才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应在多种可能性中去求证。比如第一代人积累了素材,设计了框架,但没来得及成书便去世了,可由其子孙弟子接力,写完整部书。

巧姐之名:从黛玉,出自宝玉读《庄子》那段:“故绝圣弃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所以“巧”有“人含其明”、“大巧若拙”两重含义。黛玉是“庄”,前文已探讨过,巧姐是庄之子,即崇祯四子之一。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香菱位于十二钗副册?香菱是长平公主:平生遭际实砍伤!+ 为什么宝钗不教香菱作诗?黛玉教香菱作诗,为什么都是落日?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明朝历史
红学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5:03 , Processed in 1.8491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