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探春秋爽斋一帆风雨路三千千里东风一梦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兵抢劫奸淫到什么程度?郑成功母亲也被强奸,郑芝龙降清的结局 + 鲁监国矢志抗清,舟山之战有多惨烈?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5】



郑芝龙也是挖了个火坑,把自己坑进去了。九月十九,清兵未遇抵抗,占领了隆武朝廷的首府福州。郑芝龙把自己的兵马集结于安平,清军统帅博洛来信召郑芝龙见面,郑鸿逵、郑成功都不愿降清,郑成功牵父衣跪哭:“虎不可离山!”但郑芝龙觉得福建是自己地盘,清廷既诚意招降,不会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十一月十五,到福州面见博洛,博洛与他把酒言欢,盛情款待,却在三日后,半夜突然拔营回京,大军裹挟郑芝龙北上,又让他写信招抚诸将,郑芝龙在人握中,老虎成猫,所带劲卒,被安排别营招待饮酒,不得主帅命令,也没法拼杀。其他很多将领,见到郑芝龙招抚信后降清了,况且主帅跟清军一起,投鼠忌器,也不敢妄动。清兵却无顾忌,攻入安平,大肆淫掠,抢劫奸淫到什么程度?郑芝龙家里,他的日本妻子田川氏,中文也叫翁氏,就是郑成功的亲生母亲,四十五岁,也被强奸,痛苦不堪,自缢而死。单看史料,现代有些名嘴又会说,郑氏已降,清兵没必要进攻安平,更不可能抢劫强奸,但清兵确实就这么干了,有郑成功之母自杀为证。从郑芝龙已降、家里的妻子都被清兵强奸这样的事件,可知当时满人清兵所到之处,是怎样的禽兽行径!

这种行径在顺治年间一直存在,比如1659年,三路清兵占领云南昆明,洪承畴的奏折:“云南府以及临安、曲靖、澄江、寻甸各府,与迤西之楚雄、武安、姚安、大理、永昌各府,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惨不堪言!……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被杀死、拷烙死者堆满道路,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真使贾生无从痛哭,郑图不能尽绘。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这是清廷自己保存的洪承畴“告状”的奏折,洪承畴当时经略五省,汉兵都听其节制,可直接处罚,为何控诉到清廷?显然是不受洪承畴控制的满兵行径!洪承畴给顺治奏折一直自称“职”,“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洪承畴已经悲愤到不知其极了,所以我们说洪承畴为保护汉民尽到了一己之力。

现在粉饰逃避,不如正视历史,吸取血的教训,人类和谐共处。像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什么是圣人?就是他说的话,在千年之后,即便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却仍能指导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免于在黑暗和愚昧中沉沦。

郑芝龙被博洛带回北京,没有得到三省王爵,也没有出镇封疆,给了个官儿,实际被软禁了,“即欲一返故里亦不可得”。后来清廷又多次逼他劝降郑成功,当看清楚郑成功并无诚意投清,在占领云南、永历帝出逃后,兔死狗烹,于1661年十月初三,清廷把郑芝龙与其全族,在北京菜市口斩首。

郑芝龙降清后,有十多万兵将随之归清。郑鸿逵、郑成功等不愿降清,于是拉起人马,举着隆武帝这杆大旗,几年时间就聚起十几万兵马,在福建沿海一带攻城略地,与清军长期对峙,并恢复其父时期的海上霸权,进行海外贸易。还有一部分兵将,奉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逃往广州,成为绍武政权的拥戴者。还有一部分,如郑彩等人,奉鲁监国继续抗清。

鲁监国逃往海上,没有地盘,在舟山借住了几个月。占据金门、厦门一带的郑彩等人,把鲁监国迎到了厦门,福建、浙江不愿降清的文武官员和抗清力量,便在鲁监国的旗帜下继续反清复明。

1647年正月,鲁监国组织军队,在长垣誓师,便部署收复失地。前半年不利,七月,鲁监国率军亲征,沿途号召士民举义,响应者众,与福建各地义师相互支持,在一年时间里,收复了福建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鲁监国甚至亲自到福州城外指挥攻城,与永历帝的望风而逃形成鲜明对比,客观地说,鲁监国既有志抗清,也有能力有作为。

随后,满清派兵,大举反攻,浙江、福建已收复之地相继又失。鲁监国几无立足之地,1649年冬,夺取舟山,重整朝政,舟山群岛成为浙江抗清中心。1651年秋,清军大举进攻舟山,明军海战失利,清兵围攻舟山,持续十日,战斗惨烈,城破之后依然巷战不屈,很多文官和家属自杀殉国,包括鲁监国正妃。鲁监国亲率船队,与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等在外海战,取得了局部胜利,但回援不及,得知舟山已失,家属被清军俘杀,而且没有了基地和粮饷,有些将士不得已归清求存。鲁监国在张名振、张煌言等保护下,率领主力海军船队,驶入郑成功的海域。郑成功一直不承认鲁监国政权,开始奉隆武帝,后来尊永历帝,所以只以藩王礼,在厦门接待朱以海,后移住金门。1652年三月,朱以海上表永历朝廷,放弃监国,退位归藩,共尊永历。其一部分兵将被郑成功吞并,但张名振、张煌言等大部分将士不归附郑成功。

1653年八月,张名振、张煌言率五百多艘战船北上至长江口,说明鲁监国所余海军兵力还有几万人,只是丢失了根据地。这支海军不仅围困崇明岛的清军,并在1654年发起著名的“三入长江之役”,江南震动!第一次深入镇江,第二次到仪征,第三次竟达南京郊外,深入长江六百里,使清廷恐慌。在幕后策划、东西联络的正是柳如是家的钱谦益,和内地的一些复明义士,而且显然得到了孙可望的承诺。但孙可望当时想要废帝自立,与一心复明的李定国、刘文秀矛盾日深,导致永历朝廷来自西部的配合未能实施,把个东西合击、进攻南京的战役,只打了东边半拉,西边没动。还是南明一直以来的各自为战,不打配合,我们前文说的多了,孙可望作为实力最强的一方,却任由实力最弱的鲁监国余部开到南京郊外,没法下手。孙可望位高权重,却不顾大局,多次破坏围剿清军的计划;钱谦益一介书生,知耻后勇,令人敬佩,人谁无过?张名振、张煌言等将士一心复国,孤胆赤心,奋战到底,更成后世楷模!看张名振这次深入南京郊外、登紫金山遥祭明太祖孝陵之诗: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桴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会看大纛祃龙津!
1662年,得知永历帝被清兵所俘,一些忠于明朝的官员重提拥立朱以海,但郑成功父子完全不理,不久郑成功也病死,郑经继位,不再供养朱以海。张煌言“首为拥戴”朱以海为帝,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拥帝立朝,但半年后,朱以海也病死了。张煌言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继续跟清兵拼杀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是白白牺牲部下生命。1664年六月,张煌言解散军队,隐居于舟山群岛,却被清兵侦知,于七月十七日被俘。

张煌言“被执过故里”,留下此诗,以表丹心: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予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岂意避秦人,翻作楚囚怜!
蒙头来故里,城郭尚依然。彷佛丁令威,魂归华表巅。
有腼此面目,难为父老言。智者哀我辱,愚者笑我顽。
或有贤达士,谓此胜锦旋。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
所贵一寸丹,可与金石坚。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
“谓此胜锦旋”,多么豪迈!时隔数百年,读时仍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豪情万丈!

“所贵一寸丹,可与金石坚”,一颗丹心,求仁得仁,死而无怨。

《甲辰八月辞故里》诗,在前文中录过半首,如果重复是强调,就让我们为张煌言这样丹心报国的民族英雄再重复一次: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九月初七,张煌言在杭州被杀。

临刑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埋骨西湖南畔,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岳飞、张煌言反抗的都是女真人入侵,于谦反抗的是蒙古人入侵。

张煌言赴刑场时,凝目望着西湖东南的吴山,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点击下一个:贾府中人物架构,对应的历史人物及关系图 + 为什么宁国府的特征是淫?爬灰=养小叔!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19 1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探春:隆武帝朱聿键、鲁王朱以海 + 为什么探春丫鬟叫待书?画着两人放风筝 + 为什么板儿说蝈蝈蚂蚱?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岁聿其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27】



9.3 探春:隆武帝+鲁王朱以海
探春是四春中最活跃的,其才能、精明,与迎春、惜春形成鲜明对比,看得出作者对探春的推重。

探春这一个角色,反映的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物。

两人,前文说过:

探春的丫鬟待书,用了“双人”旁的“待”,暗示两个人。

探春的图谶:“画着两人放风筝”,也指示两个人。

70回,专门写了探春放风筝,两个凤凰带喜字,还是两个人。

隆武帝和鲁监国,两个政权并立、相争,两人都有志抗清,也都有能力,唐王、鲁王也都属远支,所以探春也是“庶出”。

第5回判词中的:“一片大海”,也暗示了“朱以海”的“海”。

第40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第一宴,便在探春秋爽斋的晓翠堂。宴罢来至探春房中:

一、“数十方宝砚,各色筆筒,筆海内插的筆如树林一般。”

注意:三个“筆”字,前文我们多次说过,重复是强调,三遍是绝对的强调。

“数十方宝砚”,是不是有点异常?至少要超过二十个,才能说“数十”,您试试摆二十个砚台看看什么效果!一个人拥有“数十方宝砚”不异常,不收起来一部分,全都摆在书案上是不是有些夸张?

“筆”如树林一般,一般多少棵树才可称之为“林”!这个比喻是不是也有些夸张?

庚辰本:第一个“筆”字,上面不是“竹”头,写为“三个点”,后面两个“筆”字,却都是“竹”头,正常写法。

“筆”就是“聿”,隆武帝“朱聿键”的“聿”。看康熙字典:

【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秦謂之筆。

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

另外,探春的第一丫鬟名“待书”:

书,可做动词,是用筆书写,还是在暗示筆、聿,朱聿键的“聿”。

隆武帝嗜书,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好读书,行路都带着书,“书”是隆武帝朱聿键的一大特征。

二、“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

在下面一同解读。

三、“案上设着大鼎。”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鼎”这个汉字就可比喻皇位、帝业:定鼎、问鼎。

一个姑娘,卧房里“设着大鼎”,明显不合理。如果这个人立国、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或者监国,那么“大鼎”就合理了。

四、“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庚辰本、己卯本:都是“大观窑”,己卯本在“观”字右边写了个“官”,表示“官窑”的瓷器更合理,那为什么要写成“观”呢?还是异常提醒,前面我们见的多了。又是“数十个”,超过二十个大佛手,得多大一盘!提醒“大佛手”:

“佛手”便是“香橼”,也叫五指香橼。前文解读元春时说过,香橼属于南方特产,产于缅甸、云南、两广、福建等地,北方没有,暗示地点。探春的“佛手”,显然指隆武称帝和建立基业之地,福建!而且,隆武帝死于福建汀州,鲁监国死于福建金门,两人都死于福建!

五、“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罄,旁边挂着小锤。”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西。”

罄,古同磬,打击乐器。

“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用玉磬暗示探春是天子。所以板儿被拦住,没击到玉磬。也提醒读者,这个玉磬不是一般人能击的。

比目:古时常表示一双、一对,两个的意思。

比如唐诗中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写到“玉磬”,也要暗示“两个”,所以作者一直在用各种机会,一直在努力提醒读者:探春是“两个”。

下面会说到,板儿这个“蝈蝈”,是李过,被隆武帝赐名李赤心,并封侯,成为抗清主力。所以不懂事的板儿被丫鬟拦住,没击到玉磬,没有僭越,还没给隆武帝带来危害,便受到湖广巡抚堵胤锡的招抚。

探春给板儿佛手:

前面说了,佛手是南方产物,表示探春后来去了南方,板儿也是。李过联明抗清,所部大顺军被隆武帝赐名“忠贞营”,成为明军精锐。在隆武帝遇难后,始终坚定抗清,不愧隆武帝所赐赤心、忠贞之名。并于永历二年,晋封兴国公,一直转战湖广、广西,也是佛手产地。

六、“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

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到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我们看到,板儿作为刘姥姥的随从出场,在其它地方几乎没一句台词儿,除了“吵着要肉吃”,一句话没说,即便被刘姥姥又打又推:“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板儿始终不说话。注意说板儿只顾吃果guo子,还是李过guo的谐音。

相比之下,在探春房中,板儿的表演突然变得很活跃,一反常态:不但要击磬,要佛手,也不腼腆了,跑到床边看,居然说话了:“这是蝈蝈,这是蚂蚱”。那么板儿这句话,就要好好看看,好好想想。

蚂蚱:就是蝗虫,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大灾害。刘姥姥在前文解过,是李自成,确实是黛玉崇祯的大灾,崇祯被这个“母蝗虫”攻陷京城,“玉带林中挂”,上吊而死。

蝈guo蝈guo:重复就是强调,用两个guo,指出李自成的侄子李过guo,大顺军主要将领,随李自成灭孙传庭,占北京城。在异族入侵后,坚决不降,始终抗清,后被隆武帝赐名李赤心,封侯封公,成为抗清名将,当时的风云人物,著名的民族英雄。

通过板儿的这句话,作者指出了进大观园的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蝗虫”李自成,一个是“蝈蝈”李过。

所以板儿在探春房中表现活跃,而探春也对板儿比较好,在反面,都是有原因的。

刘姥姥又打又骂:下作、黄子、乱闹!什么意思?

李自成小名儿“黄娃子”,在陕西方言中,“娃子”,就是男孩,boy,就是长子、次子的“子”的意思,黄娃子 = 黄子。

在关中、陕北都是,见有人抱个小孩,就问:“娃子还是女子?”就是问:这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所以在反面,这话不是刘姥姥骂板儿,是作者骂刘姥姥李自成:骂刘姥姥这个蚂蚱,是蝗虫,是大灾!骂李自成这个黄娃子,下作、乱闹!

再看“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就豁然开朗了。

跟《烟雨图》没关系,跟这个洁癖的书画名家米襄阳米芾有关,看米芾的《驱蝗虫诗》:

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
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
“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这个米芾,真特么幽默!

在有刘姥姥和蚂蚱的场景下,作者借米芾这句六言诗,指出刘姥姥这个蝗虫是大灾!也是先提醒读者: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不能仅看作“雅谑”,应意识到刘姥姥这个角色,在反面更是大灾害!

其实探春的纱帐上绣着草虫,就能看出“蟋蟀在堂”。我们看看《诗经》中的一首诗,《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如果说“蟋蟀在堂”,读书人都知道“岁聿其莫”,“岁聿其逝”,这个“聿”,还是朱聿键的“聿”。

作者没敢让板儿继续叫出蛐蛐或蟋蟀,因为如果说出“蟋蟀”,就太明显了,当时是在探春的卧室,就是堂屋:蟋蟀在堂,会被别人一眼看出,还是要隐一些。

这也是红楼梦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不写之写”。蟋蟀,与蝈蝈都是鸣虫,蟋蟀又叫蛐蛐、促织,就是傻大姐捡绣春囊时去捉的促织。既然探春的纱帐上绣的是草虫,有蝈蝈、蚂蚱,蟋蟀则更常见,那时基本上家家都有,也最好辨认,不用写出也能想到纱帐上必有蟋蟀,板儿也必定能认出,只是作者恐怕太露,没让板儿叫出来而已。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说探春反面是两个人?谁分骨肉?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 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日边红杏倚云栽 + 三更月有痕,谁伴咏黄昏?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5: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探春反面是两个人?谁分骨肉?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 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日边红杏倚云栽 + 三更月有痕,谁伴咏黄昏?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28】



探春的判词图谶:

图: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谶: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曲,是“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图中:两人,大海,大船,都说过。两人指隆武帝和鲁王朱以海。大海、大船指朱以海逃往海上的历史。船中女子掩面泣涕,显然此行并非自愿,而是被迫远行,是骨肉家园都分离,一帆风雨路三千的远离,抛閃,抛是抛下,閃是“人在門中。【廣韻】人出門貌”,指此人出門,被迫抛下骨肉、家园,掩面而哭的状态。

“恐哭损残年”,“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都是指鲁监国,“残年”、“分两地”,显然没死,都符合朱以海结局。1646年夏,清兵过了钱塘江,朱以海被迫离开绍兴,向东逃往海上。但一直坚持抗清,1651年在舟山海战兵败,移住金门,1652年上表永历朝廷,放弃监国,退位归藩,1662年冬病死。所以“分两地”的“残年”,经过了整个儿永历时期,朱以海比永历帝还晚死半年。

而隆武帝是意外、突然被杀,而且是全家一起被杀,不存在骨肉“分两地”的“残年”,更没有大海、大船逃往海上的历史,所以说探春这个角色代表两个人,有朱以海。

判词中的“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显然还是鲁监国朱以海,这个“江”,是钱塘江,这个“东风”,是清风,是满清,是被清兵打过了钱塘江,朱以海被迫向东逃往海上,时间是1646年五月,不是清明节的春天,所以这个“清明”,不是正面的“清明节”,反面是“清明争天下”之际,是清朝、明朝,指的是朝代,不是节气。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显然是指隆武帝,朱聿键是南明最精明能干的皇帝。而朱以海为人不够精明,作为监国,有个最大的缺点,别人当面说什么都信,刚转过头就又丢到脑后了。张岱这样记载:“鲁王见一人,则倚为心膂,闻一言,则信若蓍龟,实意虚心,人人向用。乃其转盼则又不然,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所以“才自精明”不属于鲁监国的特征。而“生于末世”,当然也不是康雍乾时代,康雍乾时期绝对是盛世,绝非末世。“末世”这个汉语词汇,就是指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指一个朝代的衰亡时期,出自《易·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所以这个“末世”,只能是明之末世,不能说是清之末世。“运偏消”还是在说运数,跟弘光的算盘一样,认为亡国的原因是无运,而不是人事努力的结果,这是红楼作者、张岱等当时文人的普遍思想。归之于天意、运数,甚至用易经的生灭循环、阴阳消长作为理论支撑,却不见东汉刘秀的励精图治,甚至南宋赵构也划江而治,至少还有半壁江山。

探春的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心内沉思:“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

飘飘浮荡:被风飘荡,飘零海上,家人遇难,骨肉分离。

符合“莫向东风怨别离”,东风即清风,无情的满清。“清明”同判词中“清明涕送江边望”的解读,正面看似“清明节”,反面实指清明两朝。此谜语整体也跟探春的判词相吻合。

探春判词的图中有风筝,谜语是风筝,70回在三月暮春之际,又写到放风筝,探春的风筝是凤凰,除了暗示雌雄两个,覆凤射龙,书中这么多次写到风筝,也是强调探春如风筝的特征:因风,飘零。

63回,占花名:

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

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在第六章宝玉生日的怡红夜宴中解过,只稍说明:

红字、红杏,突出的“红”,表示“朱”。

日边、倚云:指探春的高位,和后来的不归,远离骨肉家园。

瑶池:天庭别府,极南之地,别有洞天。

必得贵婿:两人。

这几个特征,差不多揭明了:隆武帝和鲁监国。极南的天庭,便是两人各自在南方建立的政权和朝廷。

“红杏”,还有比日边、倚云更脍炙人口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枝头春意闹。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花之意很浓,春、花是朱明关键字,“花”指华。花间晚照,不言而喻。“满园”关不住春,也耐人寻味。

综合这些诗句、神话、历史,便能明白探春占到红杏的原因。

五九前,探春都是打酱油。37回结诗社,虽被李纨夺了社长,却是由探春发起,这是探春反面的历史人物开始主事的信号。

探春的海棠诗,也表明了这个角色的立场:

倩影三更月有痕。

多情伴我咏黄昏。

三更月有痕,黄昏日已落,明确表达了对日月的多情、伤感。

显然是用李商隐的“月楼谁伴咏黄昏”典故,月楼、黄昏的凄苦,和无人相伴、无人可诉的孤独。

55回,欺幼主刁奴蓄险心:隆武时期,隆武帝一直受制于郑氏集团,刁奴欺主,奴蓄险心,都是事实。隆武帝之所以突然意外被杀,就是因郑芝龙蓄险心,暗投满清,撤掉守关兵将,导致清兵突然逼近。

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说的便是事实。“探春兴利除宿弊”,正是隆武帝当政后,进行的一系列革除宿弊的举措:弘光朝实行“联虏平寇”的政策,隆武朝改为“御虏”,联合农民军全面抗清;针对党争内讧的危害,提出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再如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等等。

74回抄检大观园:

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第二天说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门到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探春的话:

第一,亲戚们不必要死住着。也是提醒读者,正面来看,宝钗的薛家这么多年住在贾府不走,“死住着”,有问题。

第二,探春先撵这个薛家的亲戚,也是事实。薛家是雪满的满清,东夷,在甲申之难后,弘光朝“联虏平寇”,没撵这个姨,导致这个“亲戚”得寸进尺,侵占江南。隆武朝才全面“御虏”,确是先撵,只是实际上没撵走。

第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说中华这样的大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杀不死,历史用上千年已多次证明了。必须先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崇祯朝的李自成,弘光朝的左良玉,一再证明了这种自杀自灭,一败涂地!所以探春流泪。

第四,咱门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正是隆武帝与鲁监国两个政权当时的实情写照,互杀来使,不能相容,更别奢望整体部署,联合抗清。



点击下一个:贾环:绍武帝,是隆武帝探春之弟 + 为什么都不喜欢贾环?窝里斗,攻打永历!+ 为什么曹唐再世?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6 1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7: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8:探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为何画着两人放风筝?一只大船,一片大海,是什么海?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典故说什么?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3】


12.9 探春
图: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

探春的反面人物,是隆武帝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两个人的结合。

所以探春的图上画着“两人”放风筝,明确指出是“两人”。

70回写探春放风筝,两个凤凰带喜字,是两个人结婚,即两人结合,还是指出两个人。

探春的丫嬛“待书”,用了“双人”旁的“待”,也暗示“两人”。

隆武帝和鲁监国,两个政权并立、相争,唐王、鲁王也都属远支,所以探春也是“庶出”,与其弟贾环绍武帝,虽都生在贾政这个皇家“正”支,却是由赵姨娘所生。所以这种设计很巧妙:既“庶出”,又都是皇帝。

“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明显是朱以海。1646年夏,清兵过了钱塘江,朱以海只能离开绍兴,抛闪家园,向东逃往海上舟山。后来舟山根据地亦失,官员、家属死难,包括监国正妃,鲁监国只能向南逃往郑成功的海域。后来移住金门,放弃监国,退位归藩,但并没死。

“一片大海”,也暗示了“朱以海”的“海”。

前面画着“放风筝”的是“两人”,大海、大船上则“有一女子”,是一个人,朱以海,逃往海上。

所以谶语中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清明”不是节气,是朝代。相送者涕送江边,船中人掩面泣涕,逃往海上。最后辗转到了金门,两千多里,多年在浙江、福建东部沿海抗清,终放弃监国,所以是“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个“东风”,是东夷、清风,是满清。这个梦,是鲁监国抗清复明之梦,正如朱以海墓志铭上所记:“王间关澥上,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

鲁监国是大海、大船远离,但人没死,所以并无“死”的谶语。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这句显然指隆武帝,朱聿键是南明最精明能干的皇帝,很突出。朱以海为人不够精明,作为监国,别人当面说什么都信,“闻一言,则信若蓍龟”,这是做领导的大忌。而且,“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所以“才自精明”显然不是鲁监国的特征。

“志自高”,从探春的言行也能看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朱聿键承袭唐王后,在崇祯年间,清兵入塞,朱聿键就在南阳招兵买马,率军勤王,却被崇祯囚禁。弘光被俘后,潞王朱常淓惧怕清军,先是拒绝监国,后又投降满清。朱聿键不胜愤慨,舍我其谁?担纲称帝,志在复国。在郑芝龙偏安一隅,军阀们只图自保的情况下,隆武帝不愿安居后方,起驾往江西赣州,要到抗清前线,便于就近调集兵力,对清作战,收复江西北部。不料郑芝龙降清,清兵越过仙霞关,突然逼近,致使隆武帝在汀州遇难,意外被杀。所以《红楼梦》中探春理事那回,回目写“刁奴蓄险心”。

所以谶语写“运偏消”,指隆武帝虽有光复之志,又精明能干,却运偏消,意外被杀,政权消亡。运是运数,归之于天意,运数偏消,“消”,“灭也”,有“亡”之意。

“末世”,指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指一个朝代的衰亡时期。出自《易·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书中写“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书中多次出现唐寅,《红楼梦》在乾隆年间刻印。从唐寅到乾隆时期,只有一个“末世”,就是“明之末世”,不会是“清之末世”。顺治时入关、进京、平南,是清朝的开拓期,康雍乾又是清朝统治的上升期,不能说“末世”!

所以“生于末世”,只能是“明之末世”。

隆武帝称帝在先,而鲁王称监国已到七月份了,所以谶语前两句先写隆武帝,后两句才写鲁监国。但谶语整体,是把隆武帝和鲁监国二人合一,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角色,精明志高,但生于末世,运气不好。然后“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无声黑白,沉默年代。遥远相爱,天涯之外,生死难猜,一生等待。”

前面写元春,是“用反”,把小变大,为了“真事隐”,而且元春是朱由榔父子二人合一。探春也是把这两个相争的人物合为一个角色,图谶中的大海、大船、千里、远离,读者一看就不是精明能干、志自高的隆武帝,则不会把贾府小姐认成南明皇帝,也能起到把水搅浑、真事隐去的作用。



第五支〖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解读:

元迎探惜都是被满清所杀,但作者在四个曲子中没有从一个角度一味地写“死”,而是分别从死别、生离、作践、超脱等不同的角度,表现这个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

探春的曲名“分骨肉”,是从骨肉分离的角度来演。结合图谶中的大海、大船、千里、东风,从鲁监国逃亡海上奏起,一帆、路三千,所以这个血雨腥风的“风雨”路,是水路,千里之外,生死再难相见。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点明此曲主题,骨肉、家园,不得不抛下,远行。清兵杀来,鲁监国不得不舍弃家园,向东逃往海上。舟山被屠,文官、家属要么被杀,要么自尽,骨肉难再聚,阴阳永相隔。鲁监国不得不继续向南逃亡,飘零海上……

所以,这一路,血雨腥风,孤勇奋进,天涯海角,仍被追杀。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恐哭损残年”出现在“告爹娘”之前,是恐怕爹娘哭损残年,牵挂骨肉,所以说“休把儿悬念”。表达了骨肉远离之际的决绝之志:

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同元春“告爹娘”的“儿命入黄泉”相比,“休把儿悬念”显然具有勇决之气,义无反顾。但探春没叫“天伦”,所以无关“兄弟”。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表面看,穷通有定数,离合有缘由。反面看呢?

这句说的是“穷通”、“离合”。而“穷通”前的“自古”二字,引导读者可追溯一下“穷通”的典故。读《红楼梦》,典故的重要,前文多次强调,以后不再重申!

“穷通”,在古文中有两个名篇:

一是《庄子·让王》: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二是《吕氏春秋·高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然后讲了“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的故事。并说明:“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奇巧的是:“离合”在《吕氏春秋》中也有典故,而且,恰恰是引用了《庄子》里的故事。

《庄子·山木》讲了庄子遇到的故事:

庄子见大木枝叶盛茂,却无人砍伐,因为无用。后到了朋友家,朋友让童仆杀雁招待。童仆问:“一个能鸣,一个不能鸣,杀哪个?”主人说:“杀不能鸣者。” (注:雁就是鹅。野曰雁,家曰鹅。)

弟子问庄子:“山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然后庄子说了一车轱辘话,大意是只有“乘道德而浮游”才能免于难。并忽悠弟子说,这是“神农、黄帝之法则”。“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若按物、人的玩儿法呀,必定玩儿完。“唯道德之乡”,只有归于自然,才能解决问题。

《吕氏春秋·必己》中完整引用了庄子这个故事,山木、杀雁,包括“成则毁”、“合则离”的原话。

更巧的是,《庄子·山木》中有九个独立的故事,“山木不材”是第一个故事,后面居然有两个故事,都在讲孔子穷于陈蔡之事。而且,较《庄子·让王》中的开场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第七个故事甚至一字不差:“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然后与颜回论道,最后孔子说人应该顺应自然,“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第四个故事也仅一字之差:“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然后,大公任往吊之,说:“你快饿死了吧?”孔子回答:“是的。”然后两人讲论“不死之道”。

“穷通”、“离合”的典故,都涉及的是《庄子》和《吕氏春秋》,而且把“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重复了三次!

这些典故一直在说同一个人:孔子!

重复在说同一件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所以曲中写:“离合岂无缘?”

那么,反面看,“穷通”、“离合”是什么缘故?

孔子:鲁!

此曲咏叹的是,“鲁”王,“鲁”监国。

“七日不火食”:绝食!

鲁王朱以海并未绝食,这个“绝食”,说的是谁?

图上画的是“两人”,谶语说的也是两个人,这个“绝食”之人,正是隆武帝朱聿键。

隆武帝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流传的说法有绝食、射死、擒斩等。我们现在一般按《清实录》记载,博洛给清廷的奏报,是“擒斩”。但当时民间和南明最流行的说法,是“绝食而亡”。

显然,《红楼梦》中用了当时民间最流行的隆武帝“绝食而亡”。

“孔子穷于陈蔡”是著名的典故,甚至成了成语“陈蔡之厄”,读书人无人不知。而《庄子》的“让王”、“山木”等篇,以及《吕氏春秋·高义》等文,古时秀才,无人不晓。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这还是与爹娘、骨肉离别之心声。从今一别,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日。抛家园,分骨肉,肝肠寸断。望泪眼,祈平安,各自保重!

奴去也,莫牵连:

去,既可表示生离,也可表示死别。

我去了,别再牵挂!

既有无可奈何,也有义无反顾。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7:元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三春怎及元春?元春之曲恨无常;眼睁睁,荡悠悠,是弓弦勒死!天伦呵,是叫谁?须要退步抽身早
3 赞同 · 5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4-20 10:42・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2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37回的文言文翻译”致获采薪之患”,最好全文翻译,谢谢!
zaza3072014.07.04浏览6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ua宝宝
2014.07.06
满意答案
语出『采薪之忧』,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后因以『采薪之忧』指患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9: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编的十首怀古诗暗藏的谜底是什么呢?

关注者
43
被浏览
32,384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1 个回答
荒野独行客
荒野独行客
研究红楼的矿工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铁锅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喇叭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木偶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马桶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柳絮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对联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墨斗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胰子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手提灯笼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纨扇

发布于 2021-10-16 11: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7: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探春提议成立诗社,李纨却争当社长,了解原因才知大嫂子真暖心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是贾探春于病中闲来无事,想起大观园众姐妹都有捷才,何不效仿古人结一闺中诗社游戏?所以,在贾宝玉被打痊愈后便修书一封,正式向众人提议结社。因当时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众人合议就叫“海棠诗社”。






(第三十七回)众人见他进来,都笑说:“又来了一个。”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贾探春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可知其远见卓识确实迥异。同样的问题,贾宝玉、迎春、惜春想不到,李纨想到了无心去做。薛宝钗不愿意做,林黛玉不想做……唯有贾探春想到了就要做。如此创新引领之举,是领导人具备的必要素质。只此一点,贾探春日后的成就就彰显无疑。






诗社事小关乎格局。在闺阁中起诗社,难免有“不守规矩”之虑。李纨想到没做,就因为带头起诗社不符合她寡妇身份带领弟妹学习、言传身教的本分。

诗社代表创新和引领,贾探春有志引领新事物,主导新格局,注定她要冲出闺阁心怀男儿之志。

起诗社也为贾探春日后管理荣国府,不惧传统旧势力,勇敢改革大观园埋下伏笔。

不过,李纨听闻探春提议后,最是兴奋积极响应。并且毛遂自荐当“掌坛”,也就是社长。李纨为什么要“抢”贾探春的社长呢?这里有三个道理。






一,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家中男女无不读书作诗。李家是金陵大族,读书人多。以至于李守中教育女儿时,便以少读书为好。不需要女儿多读书光耀门楣。

他给女儿取名李纨字宫裁,取“女子无才便有德”,预示李家已经摸到了“道德传家”的门槛。

李家人善于诗书,李纨虽然作诗不擅长,品评却无人出其右。尽管小时候没有被父亲教育多读书,到底近墨者黑,着实渊博。加之又年纪长,正是社长不二人选。






二,贾探春提议最积极响应的也是李纨。以她沉稳的性格,竟然兴匆匆跑来,一进门就嚷嚷叫好,可知心中的雀跃。

李纨虽常年寡居心如枯槁,毕竟是青春年少,有些少年的种子依然深眠在心田之中。只要给机会,就会萌发。

起诗社游戏在大观园是第一次。但在以诗书见长的李家,并不新鲜。李纨小时候一定与兄弟姐妹们举办过。

海棠诗社的发起,让李纨想起少年时的游戏风雅事,也是她过往的礼仪。所以她自告奋勇要“作兴起来”。






三,贾探春提议起诗社固然是好事,却不适合她带头。毕竟园子里李纨为首,贾探春几乎排行末尾。起诗社到底不符合女儿本分。

所以,贾探春提议起诗社没问题,但要当诗社社长不可以。未出阁女儿以此为业,会让长辈不满也会连累李纨。且日后一旦出嫁,被婆家知道也不好。

李纨之前没提议是不想多事。既然贾探春提起来,她也高兴响应。从替贾探春考量,李纨认为自己当社长最合适。既能让姐妹们高兴,也能保护闺阁女儿名声。即便长辈不理解,一来诗社是探春发起,她响应。二来她做的面面俱到,不怕长辈责怪。可以说,李纨为了维护贾探春,确实暖心。






探春是李纨的亲小姑子,为人果敢巾帼,就像王夫人笼络探春为了贾宝玉一样。李纨也愿意交好探春,为了贾兰日后。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发布于 2020-10-22 18: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7: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探春为什么要起诗社?有哪些原因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4个回答#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茉泉
2022-03-27 · TA获得超过147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贾探春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女子,她想要女子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她才华办诗社。探春是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志向,可惜她是个女儿身,没有施展抱负的天地,但她绝不甘心自己的抱负被埋没,心有抱负的人总是在寻找机会一旦出现就必定去付诸实现。创建诗社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也证明探春有明锐的洞察力。



贾探春办诗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展示女子的才华和能力。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地位是不高的,诗社让人们眼中是男子的权利。探春虽然是女儿身但有男儿之志向,创建诗社是一般女孩子所难以想象和不敢想象的,探春就要标新立异,开辟女儿一片新天地。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贾探春想要有一个机会去实现女子的价值。



2.给贾宝玉创造一个学习的地方。贾宝玉不爱学习也不爱读书,贾宝玉爱跟贾府的女子们一起厮混。所以贾探春创办诗社也是想要给贾宝玉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她也想要自己的哥哥能够有好的才华和能力。探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探春心肯定也有恨铁宝玉不成钢的想法,她深知宝玉的未来必须要考取功名才是唯一的出路。她也知道宝玉的性格,你要规劝就是混账话,不听不说反还要和你翻脸,而且比翻书还快,有远见卓识的探春自然就想到了诗社可以对宝玉有所作用。



3.遵从大家的意愿。贾府的许多人都有创办诗社的想法,只不过没有人去落实。贾探春创办诗社也是遵循了众人的意愿。贾探春是想到就去做,敢想敢干一个真正的实干家,她的建议立刻得到大家的支持。把大家从懒散中呼唤出来,让年轻的兄弟姊妹们换发出青春的活力,重现朝气蓬勃,蒸蒸日上青年人应有的风采。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ID太长了不好呗
2022-03-27 · TA获得超过137个赞
关注
贾探春此举,在投大家所好的同时,无疑提高了其在姐妹们之间的威信,增加了姐妹们对其的好感度。而且作为贾母、王夫人等管理层,对于这样的举动肯定是会支持的。这从贾母兴致勃勃地参加她们的聚会就可以看出来。作为孩子们不必担心柴米油盐,家务琐事,但也最好不要凭空生出事端,和谐友善地相处才最重要。贾探春起诗社让姐妹们有了正当的爱好,也让这些家长们省心了不少,因此会十分支持的,这从王熙凤出钱出力也可以看出,探春的行为是符合家族利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7: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趣侃红楼123:贾探春发帖,提议成立诗社,秋爽斋齐聚,群芳命名海棠

君笺雅侃红楼
  
IP属地: 辽宁
0.545
2021.08.23 18:12:51
字数 3,067
阅读 1,457
副标题:贾探春提议起诗社,为祭奠那个出嫁姐妹,她在大观园没有一间屋子

贾政突然奉旨外放出任学差三年,是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后,贾家终于迎来的人事调动。不过,学差(学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贾政一不是进士,二不是高官清贵,反而是功勋贵胄出身的“国丈”,靠着祖宗荫庇和女儿荣耀才捞了这么清贵的官职,真的好么?


科举是天下寒门的登天梯,贵族却生来就享受富贵。双方从来就是对立面。让贾政做学政,皇帝这是将他放在火上炙烤,根本没安好心。

而且,贾政出任学政的地方是海南岛,就与《红楼梦》中屡次出现的苏东坡的线索有关。贾家最后败亡,可以从苏轼身上寻找一些关键线索。

而送茯苓霜的粤东的官儿,送玻璃炕屏的粤海将军邬家,都证明贾政出任学政时,没有闲着。贾家抄家更与之有关联。不提。

贾宝玉这边在贾政一去后,虽然不免心忧父亲,但思念总是短暂。没有人管的日子,快乐地要飞了起来。什么学习、什么约束,统统丢开,整天就在胡混中虚度光阴,快乐似神仙。

这一天他突然接到了贾探春一封请帖,邀请他过秋爽斋一叙,并提议众人起诗社一起作诗。

要不怎么说贾探春终究非池中之物。大观园诗社不是她首创,古来有之。但在贾家的此时此刻,却由贾探春提议成立,开创出贾府这一代的“先河”,探春的创造性被完美体现。


王熙凤厉害,她的心在利上,于己有利才为之。终究格局太小。

薛宝钗和林黛玉虽然未必不能为,但宝钗的性格是“不想做”,林黛玉的性格是“懒得做”,也注定不是开创型人才。

李纨早有此想,却瞻前顾后最终放弃,也不是个事业型女性。

其他贾宝玉和迎春、惜春,则根本想不到,注定要附于骥尾,就不是干事的人。

所以,贾探春的“才”,与别人都不一样。她的开创和改革性,足以冠绝群芳,谁也不如她!而她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异类。

(第三十七回)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娣代指妹妹,也是重男轻女的产物。女弟为娣,就是妹妹。用于正式称呼。


贾探春的拜帖很长,写得文采斐然,却又条理分明,意思浅笑。这才是大人物的风采。就不多说了。

有意思的是,贾宝玉拿了拜帖兴匆匆赴约时,一出门就遇到个婆子,送来了贾芸的一封拜帖。贾芸也算贾家第五代子弟的佼佼者,可他的拜帖与贾探春的请帖内容一比较,不禁让人喷饭,哭笑不得。

(第三十七回)宝玉打开看时,写道是: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宝玉看了,笑道:“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婆子道:“还有两盆花儿。”宝玉道:“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便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

贾芸这封拜帖写得通篇大白话,别说文采,遣词造句也是粗俗。平铺直叙倒是说明白了意思,但想拽文却驴唇不对马嘴,不免贻笑大方。

贾宝玉一看这帖子就“笑”了,也是实在看不过去的意思。这就好比让一个大学生看一篇一年级小学生的普通作文,不免觉得浅白到稚嫩。


贾芸的拜帖对照贾探春的请帖,上下立分。而这背后何尝不是贾家男不如女的体现?

而贾芸不如贾探春,贾宝玉就比得了么?也比不了。他笑贾芸不如,不如笑自己不如。这也是作者一语双关。

不过贾芸送进来的两盆白海棠非常重要,最终被采纳为诗社的名字,第一社的诗题,也就以咏白海棠为题,做了《白海棠》诗。

(第三十七回)众人见他进来,都笑说:“又来了一个。”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黛玉道:“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

贾探春的提议得到所有人的响应,可见好项目备受推崇,好政策人心所向。

探春之所以此时提议起诗社,也是贾政不在家才敢,否则被父亲责怪“不务正”,她也不会“不识时务”。这才是聪明人办事,自己得力,做事能成,还与人有益。


可笑贾宝玉还说“可惜有些迟了”,他也不想想贾政在家,他敢参加诗社作诗么?这就是大局观,贾宝玉拍马不及贾探春,也透出了个人的能力差别。

大家都高兴,偏偏林黛玉要泼冷水,说什么“我是不敢的”,就是口是心非。别人不理她,只有老实人家迎春揭穿她:“你不敢谁还敢呢。”

这就是林黛玉,她一定要如此与别人不一样才是她。不是她故意矫情,而是有才能的人,都有的“恃才傲物”,必定需要贾迎春这样捧一下。

这也是贾迎春,别人未必愿意给林黛玉递梯子。只有迎春直接不在意。她也不是故意捧黛玉,就是说出一个事实。迎春信奉道教,对她来说,一切无不可说!迎春终究是个可爱的女孩。奈何老天对她不公!

不管如何,经过大家一顿鼓噪,诗社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不过,诗社成立,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李纨非常高兴,她虽然想到没说,被探春拔得头筹,但也支持大家成立诗社,并自荐当社长“掌坛”。


李纨之所以要当社长,也不是为名。第一,她是大嫂子,本就要辅导弟妹们学习规矩、礼仪、文化和女红等,如今成立诗社,不免容易被长辈念叨,李纨出面更容易应付长辈。

第二,既然起诗社,就要有规矩。年轻人玩起来没够也不行,需要李纨帮着把关。

第三,每次诗社也要花钱,弟妹们月钱不多,又不知道如何张罗,李纨帮忙看着,遇到钱数不够,她也可以兜底。

总有人说李纨小气,其实是误解。养孩子是王夫人的责任,官中出钱,没道理让李纨拿钱给弟妹们花。大观园的诗社每次起码几两银子。李纨的收入要给贾兰存着,哪里经得起这么花!她养好儿子贾兰最重要。而她基本每次都给诗社兜底,花的钱只会比其他人多并不小气,也是她为人周到的表现。

第四,李纨开心是难得让她找回青春。诗社在贾家稀罕,在李家并不鲜见。李纨守寡后没有娱乐项目,诗社她却可以参与,如何不开心!

寡妇失业,她的可怜在于有一点“光”就能满足。

其次,众人取名号需要特别注意。这点留待下文再说。

最后,诗社为什么会取名“海棠诗社”!

明看似乎是贾芸凑巧送进来两盆白海棠。实则不要忘了最后海棠诗夺魁的是史湘云。而湘云后文掣得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预示她的姻缘会像杨贵妃与唐明皇一样悲剧。


海棠又称“阆苑仙葩”,湘云一来,就透露订婚了。她还透露了她可能庶出的身份,薛宝钗说了湘云在家不如意的情况……湘云一走万般不舍,贾芸随即送来白海棠花,探春提议成立海棠诗社,众人作诗吟咏“海棠”,就有送别之意。

姐妹中不算元春,史湘云是第一个出嫁之人。“白海棠”,实为史湘云。“海棠诗”实为送别闺阁女儿史湘云。而“海棠诗社”更是“祭奠”大观园第一个出嫁的史湘云“乐中悲”的一生而成立!这要知道。

既然成立诗社,林黛玉就提议要各自取名号,这一取,众人一生之伏笔,也就埋伏在这名号之中。

那么,众人的名号究竟有什么精妙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最后编辑于 :2021.08.25 11:43: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7: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海棠诗社为什么是由探春最先发起?
少读红楼 2020-02-11   |  1016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随着贾元春的一道谕,宝玉与众姊妹们搬入了大观园,从此开启了最为快乐无忧的一段时期。

总体上来说,红楼梦这部书基本上分为三大时期,前期,大观园时期以及大观园后期。而大观园时期是整部书最为风流旖旎的一段时期,也是曹公卯足了劲儿要浓墨重彩所展现的一段时期,亦是整个贾府进入到一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最鼎盛的一段时期。

许多个美丽动人的场景都发生在大观园内,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湘云醉卧,宝琴折梅等等。有一句话叫做诗意地栖居,正是有大观园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处所,才激发了她们的创作灵感。由起初单人个体的诗歌创作进而发展成为一种集体的创作。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收到了探春发来的邀请笺,其中有这样一段。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这一回的回目就叫做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从此以后结诗社便成了大观园一件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成了众女儿寄托情感抚慰心灵的一种形式与载体,也成为大观园的一种精神象征,它的意义并不亚于贾元春让众女儿搬进大观园的那一道旨意,如果说元春给予众人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乐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相当于硬件的话,那么诗社则为众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载体,相当于软件,这二者缺一不可,某种意义上说结诗社在精神层面上甚至还要高过大观园这个物质层面的意义及影响。

要知道大观园内人才济济,除了三春外,还有宝钗、黛玉、湘云三大才女,为什么起诗社这样的大事单单是由探春发起,而不是别人?



首先,这是由探春的身份与地位所决定的。

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所特意建造的一处园林,元春是荣国府大小姐,元春省亲,省的是荣国府,具体而言是荣国府的二房贾政。荣国府现当家的正是二房,关于这一点,从荣国府的布局就可以窥出一二。

老太太是与小儿子贾政同住,而长子贾赦则单独辟出一个院落来。迎春乃大老爷贾赦这边儿的,惜春更是宁国府那边儿的,三春中唯有探春属于二房。而黛玉和宝钗,一个是投亲,一个是客居,所谓客随主便,也不适合发起诗社。至于湘云,更是不得自由,大部分时间是居住在史家,要想到贾府来还得央告宝玉求老太太来接。

所以,大观园真正的主人除了元春之外,只剩下宝玉跟探春,贾环也算,但是贾环实在上不了台面,连入住大观园的资格都没有。李纨也算,但是李纨是寡居,本身如同槁木死灰一样,只负责领着姑娘们做针线,循规蹈矩的。

宝玉也是正经主子,但是红楼梦开篇就说此书是为闺阁立传,有几个异样的女子,是为突出女性。况且未出阁的女儿在家地位非常的尊贵,是娇客,就连凤姐李纨这样的管家奶奶都要站着伺候其吃饭。王夫人也曾回忆黛玉的母亲贾敏在家时的尊贵。所以,由探春来发起诗社既名正言顺又合情合理。

而之后王夫人命探春理家,一则是因为探春能干,二则也是因为探春乃是荣国府正经的主子。关于这一点在第五十五回凤姐与平儿私下里谈论家事时也得到了证实。

“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其次,这是由探春的才华与志向所决定的。

曹雪芹给探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对她的描写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比之迎春的“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与惜春的“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显然更为出众,足见曹公对她的偏爱。

书中也有这么一句评论“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可以说,在黛玉与宝钗到来之前,探春是最优秀的一个,这也就是为何南安太妃后来要召见贾府小姐,贾母只命探春一人来见,而抛开了迎春与惜春。可见贾母也认为三丫头可堪大任,足以撑得起贾家的门面。


在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当中探春位列第四位,紧跟在元春之后,还要在湘云之前。元春虽然只出场一次,但她一个人的荣宠牵系整个四大家族的前途命运,所以她是贾府乃至四大家族的一个核心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史湘云的原型据说便是那个神秘的脂砚斋,正是她陪伴曹公度过了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正是由于她的红袖添香夜伴读,才促成了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完成,她在曹雪芹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而探春能够紧跟元春之后,而排在湘云之前,足见曹公对她的重视与偏爱,这大概源于她对整个家族的贡献。

探春英阔,有齐家治国之才,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所以说探春是胸有大志向有大气象的人,虽为庶出,但是正如兴儿所说“老鸹窝里出凤凰。”后来才能成为王妃。

脂砚斋也曾说若探春不远嫁,贾府落败后诸子孙也不至于流散。探春理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勇气与担当,所以探春才能当仁不让地担当起诗社这个重任,这也完全符合探春的个性。



第三,海棠诗社起于秋天,红楼梦里的春与秋,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三春也就是三秋,春天与秋天,象征着最美好的事物,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描写四个仙子用的就是姣若春花,媚如秋月这样的句子。

探春的居所正好就叫秋爽斋,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期,与海棠社十分契合。为什么是海棠诗社,因为海棠象征着众女儿们,宝玉的怡红院里就有一株女儿棠,而由贾芸进献给宝玉的那两盆白海棠,与宝玉怡红院里的女儿棠是相呼应的。


宝玉就曾经说过女儿们娇贵的就如秋天芸儿送我的那两盆白海棠,实际上诗咏白海棠其实就是众女儿的一种自我精神写照,最后又由湘云压卷作了两首海棠诗。

海棠诗社的发起堪称是探春的一大创举,也是其小试牛刀初展才华的一块试金石,其后才有探春理家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脂砚斋也有批语,海棠诗社伏探春理家。

作者:闲月玲珑,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75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20:20 , Processed in 0.0573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