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薛宝琴&流水空山有落霞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5: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而这句诗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更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山园小梅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林和靖先生诗集》


文学体裁
七律

作者
林逋

目录
1原诗
2注释
3赏析
4后世评价
5作者
6相关路名
折叠编辑本段原诗
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

原诗为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众芳:百花。 摇落:被风吹落。 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寒雀。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xiá音"峡"]:亲近。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

(9)金樽:豪华的酒杯。

折叠编辑本段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一说是丧偶不娶,又一说过继侄子),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也并非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素有"梅妻鹤子"之称。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路名
现代"疏影"、"水清"

上海市闵行区疏影路和水清路由此诗中的"疏影"、"水清"而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5: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琴立雪原文赏析?
ASoSCGdBwa2021.08.23浏览125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24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宝琴立雪”见《红楼梦》第50回,属《红楼梦》四大经典场景描述之一。曹氏写道:“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寥寥几字,通过这诗意的画面,诠释了宋人卢梅坡《雪梅》诗中“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的深刻意境。
雪梅·其二
[ 宋 ] 卢梅坡

原文
译文对照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雪梅·其一
[ 宋 ] 卢梅坡

原文
译文对照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卢梅坡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卢梅坡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些经历。他最有名的词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6: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论
昵称7536781 2014-08-06   |  1073阅读  |  2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四十九回出场的薛宝琴以其美艳的立雪风姿给众多的画家带来了灵感,各种手法绘制的《宝琴立雪》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这自然得归功于曹雪芹的神来之笔。对一般的读者来说,知道宝琴是个美人便够了。然而,深爱着《红楼梦》的人们往往睁大审美的慧眼,心里盘算道:薛宝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人物?



在曹雪芹的笔端,读者读到的答案多是模糊的。舒芜在《说梦录》里论及几个主要人物——黛玉、凤姐、宝玉、宝钗、湘云的出场之后,又特别论述了宝琴的出场。他认为曹雪芹写“其他任何人物出场,都没有用过这样多的笔墨”,“重笔浓彩大涂大抹”,但薛宝琴的形象并未因此鲜活起来,“写了人物的容貌、服饰、诗才、阅历,”仅此而已。笔者在认可这一说法的同时,又想替曹雪芹说句话:安排这个“谜一般的人物”在第四十九回出场,又是那样的隆重推出,决非是多余的,实在是一个苦心的经营。



一、“宝琴立雪”的召唤作用



一个妙龄少女,在粉妆银砌的玻璃世界,披着金翠辉煌的凫靥红斗篷,站在山坡上,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盛开的红梅??曹雪芹描绘的这幅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好看的画儿,可算是《红楼梦》中最艳的一幅图画了。虽然它没有“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那样传神,富有生机,但众多的读者欣然接受了它。原因何在? 我以为,“宝琴立雪”之所以能镶进读者的记忆中去,不仅仅是因为宝琴有超乎众钗的美,而很大程度上则在于曹雪芹对于雪、对于雪中人的精心渲染和铺垫,黛、钗、湘都风采昭然。这场大雪给大观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如此细致地描述黛玉的妆扮,全部书难找第二处,即便是过生日,作者也只是点明黛玉略换了件鲜亮衣服而已,至于衣服的颜色、质地、装饰则一概不提。这唯一的一次细描,读者都紧紧地抓住了,借此可以丰富自己对黛玉袅娜风姿的想象。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鹤氅”,这妆扮在众姊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中显然偏素,而在自来不爱花儿粉儿,闺房也是“雪洞一般”的宝钗姑娘,已是很鲜艳的了。史湘云“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她还叫大家瞧她里头的打扮,“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 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这简直就是个当代的时装模特,而且是个着猎装有英气的名模,她且走且脱掉外套,展示她塞外小子般的英姿。如此痛快淋漓地大书特写众钗的装扮,于整部书中确是空前绝后的。



这样的好雪,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艳装,这般的一群美人儿,让谁越众在前,于山坡之上背衬红梅地立雪,都是一幅绝妙的图画。然而,大观园的真正住户,都尾随着贾母慢慢地踏雪而来,独有才入住大观园的客人——薛宝琴占了主位,成为立雪的主角。这个构图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握笔的曹雪芹已没有了选择主角的自由,此时只能依着众美的性格行事了。黛玉、宝钗、湘云、贾家三春都是性格鲜明的。我们稍稍地一分析,便可得出结论。黛玉“娇袭一身之病”,整日“娇喘微微”,又且行事心细,自没那力气和心思先头跑去采梅。宝钗自来是“装愚”、“守拙”最有城府的小大人,如何会丢下贾母和众人先自跑去采梅呢?湘云最有可能跑在众人前头,但她绝不会“立”在雪坡上等着的。倘是她,只会呼姐唤妹地迎过去。所以,作者让湘云雪中“割腥啖膻”,这才是史湘云的“真名士”作派。再有,迎春懦、探春乖、惜春小,都只会伴着贾母随众踏来的,亦不可能跑去“立雪”。而宝琴“年轻心热”,又长相最美,深得贾母宠爱。她初来大观园,一无顾虑,让她“立雪”最为合适。




对于为什么曹雪芹没能把宝琴刻画得如主要人物那样有血有肉,撰文去揣测的学者颇多,我这里且不去评论。梁归智在《石头记探佚》中论证“薛宝琴不入薄命司”时认为,“玻璃世界白雪红梅是一种引文,暗伏宝琴命运独好”。这或许就是作者大肆铺陈这场大雪美景的用意之一。我初时以为,宝琴不是薄命司的女孩儿,更不是十二钗中人物,因此作者不必下大功夫去描画。笔者的这一推测在众多的非十二钗人物的成功塑造的铁证面前自然站不住脚。这不像是“妙在一人不落,事事皆到”(脂批) 的曹雪芹的作风。那么,一个较有说服力的推论便立了起来:薛宝琴是作为一个符号出现的。



一个完美的符号,充当砝码而已。担当砝码的任务自然是越完美越标准。而完美的人是没有的。雾中看花最美。因此雪芹有意让宝琴的形象“若藐姑射神人”。作为符号的宝琴不仅可以在命运上与十二钗形成对比——这更便于完成她的砝码使命,而且,既是参照物(砝码或叫标准) ,就得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否则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曹雪芹写宝琴出场用了比其他任何人都多的笔墨,并且推出白雪红梅的美景让黛玉、宝钗、湘云、三春来给宝琴作陪衬。他这一苦心的经营的确有深意,这举动就是一声呼喊,它在提醒着读者:注意这位露面晚,却亮丽异常的园外来人。



二、“求配宝琴”的告示作用



薛宝琴的出场如鸣雷,引起大观园的骚动,读者还没见宝琴的面便知道了宝琴的美。作者通过宝玉、探春、晴雯诸人的评价,写出了宝琴压倒众芳的美,又从探春的话里知道了贾母的特别对待:命王夫人认作干女儿,留在身边养活。接着,贾母把凫靥裘给了她,据说连宝玉也没给的,还派人传话给宝钗叫不要管紧了妹妹,因此,宝钗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 你就去吧,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此外,宝玉也惟恐黛玉见宝琴得宠心里不自在。可见,这最美、来的又最晚的宝琴确实在大观园中引起了轰动。而更响的雷鸣接着便来了。



贾母见了“宝琴立雪”的活画境之后,赞赏个不了。继而见到薛姨妈便向她暗示,要替宝玉求亲。宝玉的亲事是大观园里最敏感的问题。这是贾母代表的贾府长辈第一次主动提起宝玉的亲事。虽然因为宝琴已有了人家而作罢,但这一声雷鸣,把众多拥黛者和拥钗者吓出一身的冷汗。虚惊过后,读者扪着胸口长长地嘘了一口冷气,继而,便开始了种种猜测。




1 贾母作为薛家的至亲,薛姨妈举家借住其府,不可能不告诉她薛宝琴进京的缘由。小说中交待,“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按常理,贾母一开始就应知晓的,但小说有意在提亲之时,才由薛姨妈半吐半露地告诉贾母。贾母是已知故提还是果然真心要提亲? 这是作者的狡猾还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读者尽可以凭自己的阅历和兴致随意猜度。但无论怎样,贾母这一提,告诉了读者一个信息:贾母的择媳标准也就是模样儿好,性情儿好,而且知根知底。标准便是像宝琴那样的。模样儿好不好,一看便知,知不知根底,也不会有什么歧义。而性情儿好,就各人有各人的标准了。贾母的标准既是宝琴那样的,可知不是公认的温柔和顺。宝琴是“年轻心热”,聪明外露的。宝钗曾说湘云“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我们这琴儿就有些象你。”可见,宝琴热情活泼,心无城府。贾母的这一标准,还可以从她的审美习惯得到佐证。



贾母可算是小说中最资深有见识的人了。她当着薛姨妈的面夸奖过宝钗,还大张旗鼓地给宝钗过生日。但这并不意味着贾母只喜欢温柔敦厚有“停机”妇德的淑女。且看贾母的言行和喜好。贾母对“破落户”凤辣子很是偏爱。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仅仅是凤姐善于奉承,更因为她的能干,凤姐的风范合了贾母的意。再看从贾母屋里出来的晴雯、袭人和留在身边的鸳鸯,个个都是人尖儿。第七十八回,贾母听到王夫人放了晴雯等出去之后,道:“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 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儿、爽利、言语、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谁知变了。”可知,要不是王夫人使坏,晴雯的结局绝不是惨死,甚至会比袭人还会受到贾母的重视。而这袭人,看似“没嘴葫芦”,她那温顺背后的精明远远不是“服侍谁心里眼里只有谁”,这点已让最有城府的宝钗看了个真切。宝钗在二十一回里,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在第三十六回,王夫人从自己的分例中匀出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还交待凤姐,以后凡有赵、周两位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在场的薛姨妈道:“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可知袭人实在也是个大能人。鸳鸯的为人处世、精明能干更是读者见识过的。而那聪慧忠心的紫鹃,原来也是贾母处的一个二等丫头。这几个人尖儿都是贾母调教出来的。有其主必有其仆。从这些名丫鬟薛身上自然而然地折射出了贾母的性情来。由此可知,贾母对宝琴的青睐看似突兀,实则不然。它是贾母思想情趣、性格品位的自觉体现。小说中,宝钗一改平日罕言寡语、雍容大度的行止,当众表露了对宝琴的妒忌。这在宝钗确实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薛家这两位姑娘一早一晚来到贾府,且后来者居上,一来到便又是偏宠又是提亲的。这正说明贾母更喜欢后来的宝琴。至于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小说中没有明确的表露。只写到贾母不太喜欢宝钗的“这样素净”,不喜欢她表现出来的过于老成。不知这老成的宝钗可让最有见识的老太太窥见到她的冷漠吗?




2 黛玉在贾母身边长大,至少在向宝琴提亲之前,贾母没有任何要她做孙子媳妇的表示。或许贾母太爱黛玉了(脂评曰:“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 ,只当嫡亲孙女儿一般,象迎春、探春一样只等着说人家了,忘了可以做孙媳妇。或许,贾母没那么糊涂,她不满意黛玉的性格和多病的身子。黛玉“娇袭一身之病”,且属“不足之症”,整日“娇喘微微”,医者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在第三十四回,她为宝玉所赠旧帕题诗时,已是这般情形:“那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贾母后来曾言:“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这病弱的“美人灯儿”自然难以传宗接代承继荣府祖业。黛玉因病更显多疑。贾母当众说过:“我看那孩子太是心细”,“这孩子就是心重些,所以身子不结实。”甚至说她“怪僻”。在前八十回中,贾母已多处表现出不喜欢黛玉的性情儿了。宝琴的出现,照亮了贾母的眼,同时也把黛玉逼到阴影里去了。



女儿一般,象迎春、探春一样只等着说人家了,忘了可以做孙媳妇。或许,贾母没那么糊涂,她不满意黛玉的性格和多病的身子。黛玉“娇袭一身之病”,且属“不足之症”,整日“娇喘微微”,医者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在第三十四回,她为宝玉所赠旧帕题诗时,已是这般情形:“那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贾母后来曾言:“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这病弱的“美人灯儿”自然难以传宗接代承继荣府祖业。黛玉因病更显多疑。贾母当众说过:“我看那孩子太是心细”,“这孩子就是心重些,所以身子不结实。”甚至说她“怪僻”。在前八十回中,贾母已多处表现出不喜欢黛玉的性情儿了。宝琴的出现,照亮了贾母的眼,同时也把黛玉逼到阴影里去了
三、“宝琴进府”和宝黛爱情


黛玉因为宝玉的似乎泛爱,总是耿耿于怀。她妒忌宝钗,防范湘云,常常对宝玉误会和犯醋。因而宝玉和黛玉这两个同心人却老在吵架。但在宝玉捱打后,情形突变。宝玉派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方旧手帕,成为转机。这旧手帕是爱情的信物,传达了来自宝玉的爱情。黛玉在上面题了三首断肠诗以明情,她从此不再试探,宝黛从此不再吵闹。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又明白了宝钗的为人并非“心里藏奸”,因而心平气和地接纳了宝钗,并且比别人又好十倍。不久,湘云也说好了人家。从此,一切风平浪静。黛玉和宝钗“金兰契”不久,宝琴一行进了贾府。宝琴受到贾母特别的优待,连一向大度有涵养的宝钗都感到了心里不平衡。宝钗道:“我就不信,我那些不如你”。湘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该说,却有人真心里这样想呢。”这话明指黛玉。宝玉惟恐黛玉因贾母偏爱宝琴心里不自在,又听湘云这么一说,正怕黛玉受不了,却见黛玉并不介意。不仅不妒忌宝琴,反倒异常喜欢她,“赶着喊妹妹,并不提名道姓”,如亲姐妹一般。这反常的态度,让宝玉大惑不解。在贾母试图为宝玉求宝琴之后,也不见黛玉有一丝惊慌和不安。对比“赠手帕”之前,黛玉对宝钗、湘云的态度乃至传言中的“好姻缘”的反应,可算是“大不似先前了”。原因何在? 当然不光是因为宝琴已许嫁梅家,失去竞争的可能了。我认为,黛玉追求的爱情是最崇高的两心相依。宝玉赠旧帕,对于黛玉便是一个承诺。黛玉感到了踏实和安全。她不再疑心,因而连妒忌也没有了。


甲戌本第五回脂评夹批道:“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宝玉对女孩儿的体贴,读者是见老了的了。他对身边女孩子的关照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小说中却找不到一处宝玉对宝琴的体贴描写。宝玉除了在宝琴初进府时发了一番“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的感叹,又在探春说“有了这个好孙女儿,就忘了这孙子了”之后,笑道:“这倒不妨,原该多疼女儿些才是正理。”此外,虽然宝玉没少与宝琴一起作诗玩耍,却并没有一对一的交流。这个“无事忙”、“情不情”的宝玉对“人上之人”的宝琴一点儿忙也没帮过,哪怕像给“平儿理妆”之前因“自来从未在平儿前尽过心”那样的恨怨似乎也没有过。依笔者的小见识,小说中之所以不见任何宝玉体贴宝琴的描写,是因为,此时的黛玉已根本不在意宝玉对待其他女孩儿的泛爱态度了。黛玉已不把这放在心上,读者自然也不去在意了。这样子,作家曹雪芹干吗还去用笔着墨呢?


四、“宝琴入住”与大观园


大观园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舞台。为了搭建这个理想的舞台,作家安排了元妃省亲(因而才盖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 ,继而又让元妃令宝玉随众姐妹入园居住以“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这才让大观园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世界。在大观园这方净土上,宝玉与众姐妹、丫鬟们,一度生活得心满意足,充满诗情画意的园内生活与污浊的园外世界相比较,可算是人间仙境了。大观园的的确确给清纯的女儿们带来了欢乐畅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大观园也是充满了诸多小矛盾的。这是否就证明它不是个乐土? 薛宝琴在“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之后来到了这里。她与大观园的环境是否相宜,正可作为衡量大观园理想与否的砝码。


“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的宝琴,在西海沿上陪伴父亲贩贷,见过洋人,背得洋小姐写的中国诗。这是一切姐妹包括宝玉都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代,这种经历对一个少女来说更是罕有的。而这位见多识广的巨贾闺秀一进大观园,很快便与众姐妹和契起来。“宝琴立雪”、“黛、琴共战湘云”(联句大战)、填词作诗、猜谜、游玩,一系列活动中,宝琴是那样的自由随意。这表明,这个颇有阅历的奇女子很快便融入了大观园的世界,一点儿看不出这位“游仙香泛绛河槎”的好运姑娘与大观园的世界有何冲突。大观园所特有的情调、特有的人际关系、特有的生活模式与那个时代少有的走过十之五六停天下的少女是那样的和谐。宝琴加入大观园,如小溪入江,自然得所。


宝琴的加入证明,大观园的世界确实是个理想的王国,是女孩儿生活的净土。它是十二钗们的理想王国,也是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这些“陪客”的理想世界。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美好乐园,用以寄托其美好的理想。然而,大观园后来被抄检了,败落了。理想随之破灭。这大观园的兴衰及作者理想的破灭,正是《红楼梦》悲剧构成的又一线索。五、宝琴与祭宗祠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蒙古王府本有回前总批。批曰:“‘除夕祭宗祠’一题极博大,‘元宵开夜宴’一题极富丽。拟此二题于一回中,早令人惊心动魄,不知措手处。乃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首叙院宇匾对,次叙抱厦扁对,后叙正堂匾对,字字古绝。槛以外槛以内是男女分界处,仪门以外仪门以内是主仆分界处,献帛献爵择其人,应昭应穆从其讳,是一篇绝大典制文字。最高妙是神主‘看不真切’一句,最苦心是用贾蓉为槛外传蔬人,用贾芷为仪门传蔬人,体贴入细。噫! 文心至此,脉绝血枯矣! 谁是知音者?”读完不由你不叫绝,此批书人真雪芹知音呀! 这段批语几乎涵盖了叙事学上所谓视角即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与被看者的态度,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诸多问题。其中,除“看者与被看者态度”这一条外,其他都可以细细分析一番。曹雪芹写宁府祭祠是从宝琴的视线来写的。这便是一种上佳的选择。祭宗祠是贾府一年中最神圣最庄严的活动,其子孙全得参加,自然不能选择贾氏来作为叙事视角。黛玉、宝钗进贾府有几年了,每年都应参加此项活动的。要以她们谁个为视角写祭祠,就不用等到第五十三回的这次祭宗祠了。从作者的精心安排来看,这一次的祭祠大有深意。选取初来乍到第一次参加祭祠的宝琴为陌生视角,叙事效果最佳。且宝琴是个见多识广的豪门千金。她所看到的这等排场,怕是在薛家也是难见的。而两处“衍圣公书”和多处御笔,薛家怕也难有。这正能显示贾家比做为皇商的薛家更优越更显赫的门第。


作者让宝琴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言语不表任何态度,看起来有悖一般的叙事原则,但这正是其妙处。初来乍到的薛宝琴不好评品贾府的人事,但读者了解贾府。薛宝琴不知道的,读者知道。读者被这庄严神圣的祭祠活动“召唤”来的“视野”是何等的开阔! 看到“分昭穆列班立定”的贾府子孙,那样的虔诚地面对着“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的祖宗们,真是可笑。那荒淫无耻的贾赦、贾珍们就立在队伍里。那同样无耻的贾蓉还是槛外传蔬人。“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的正宗继承人还有可以让贾族祖宗放心的吗? 神主是“看不真切”的,看真切的怕只有神主们挣下的名声和家业了,而这名声正在一日日地败坏,家业正在一日日地耗费。这些个只会穷奢极侈的败家子,既防不住“高标见嫉”的外界,又无能力维系“内里蛀空”的内里,贾家的大厦已处处是裂缝了,正吱呀呀地呻吟着呢! 读者为冥间的贾府创业者一大哭。


作者越是写得严肃、庄重,读者越是感到可悲可叹。细心的读者或许在这神圣的祭祠活动中已听到了贾氏祖宗的叹惜声,哪还用等到第七十五回的“夜宴异兆”时!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在这“极博大”的祭宗祠和“极富丽”的元宵夜宴之后,贾府再也没有什么辉煌了,紧接着便是大大小小、主主仆仆之间的种种矛盾的激化。俞平伯把第五十四回看作是《红楼梦》上、下部的分界线,道理亦在此。六、怀古绝句与十二钗宝琴以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新巧的怀古绝句,内隐十物。这十物,书中人物无一人猜对一个,历代的红学家也搅尽了脑汁猜个不了。现在,一般的研究者接受了以十首诗预示九个人物命运的说法。蔡义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认为,十首《怀古绝句》是《红楼梦》的“录鬼簿”。一首《赤壁怀古》是总说,后九首分别说贾元春、李纨、王熙凤、晴雯、贾迎春、香菱、秦可卿、金钏儿、林黛玉等九人的命运。这九人在前八十回中早卒或作者预示过她们后来将死。


梁归智在《石头记探佚》中论及薛小妹的怀古诗时,则认为十首怀古诗分别暗射的九个女子是正册十二钗中宝钗、黛玉、湘云(她们已分别有自作的诗谜预示了) 以外的九个人。无论依哪种说法,薛宝琴的怀古绝句确在预示着一些人的命无论依哪种说法,薛宝琴的怀古绝句确在预示着一些人的命运。作者借宝琴来吟诵,而不是书中的主角宝、钗、黛,也是别有用意的。宝琴是大观园中的陪客,不是当事人,以“旁观者清”的理论推去,有道理。(当然,这是曹雪芹的有意安排,宝琴也未必“清”)。


宝琴从小随父行商,见多识广,借古迹怀古写诗顺理成章。而怀古绝句中的一些古迹,如蒲东寺、梅花观,均来自传奇,到哪里亲历去? 可知这又是宝琴的“编造”,即是曹雪芹的“编造”。借古咏怀是文人的常用技法。古迹虽有真有假,但咏怀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或对人生的反省却是真切的。曹雪芹深谙此道。他特意选用咏怀诗这一体裁来记叙他笔下人物的品质属性并借以预示人物命运,实在是用心良苦呀。我们知道,借史咏怀最具沧桑感。作者用这一体裁营造的悲剧氛围与整部作品的悲剧格调很是和谐。这便是大手笔。而赞叹之余,读者的心头依然苦涩,为预示着的悲剧人物,怆然而涕下。


雪芹呀雪芹,连本应快快乐乐的猜谜游戏,你都让它暗藏着凄凉,实在是太“下手”了。而该“下手’时就“下手”,这又是你曹雪芹的作派。在判词、曲赋、灯谜、酒令花签等手段之外,又有这组怀古绝句,对于穷索后四十回情节的读者来说,无疑又是一个福音。


从以上对怀古绝句的解读可知,曹雪芹借宝琴之笔预示人物命运的技法,是精心筹画的。可见,宝琴这个人物在小说结构中也大有用处。我们在读《红楼梦》时,总是觉得它里面发生的事是真的,人物是真的。读者对它的要求和反应是那样的历史,以至于不允许有根据生活经验推测起来不合情理(或似乎不合情理) 的人物、事件出现。人们对薛宝琴形象的不满意(以为不成功) 正出于这一要求。


其实,这应该说是读者的自误。他们把宝琴当真人来讨论了,并且各自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趋向来规范人物,要求人物与其协调。所以出现责怪曹雪芹没把薛宝琴写好的怨言,甚至指出是败笔。倘若跳出“真人”的讨论圈子,正视人物的建构性质,便会明白,曹雪芹并没有完全把薛宝琴当作“人物”来看待,而是将她视为“文本符号”,用以完成他的小说创作。笔者起初也不满意曹雪芹对宝琴形象的处理。在读了一些学人的责难文章之后又为曹雪芹感到委屈,试图为他讨个公道,却又无从下手,终于未能如愿。这篇文章,是在接受了宝琴这一“若藐姑射神人”的形象之后,猛然悟出的。于是,把宝琴视为曹雪芹的“建构”,正视她的功能性质,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功能。这一解读,到底离雪芹先生的真意尚差多远,很难遽下判断,只有靠众多的读者去研读原著以缩短其距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按:此批甚不可解。周汝昌校为: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现 渡口,各示劝 ,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 现渡口,红颜固[?]屈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岂]不哀哉。戴不凡校为:[乃]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从,各示劝惩,[岂]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也],[叹叹]!小子愚见:此妙玉偏僻处,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从,[岂]不哀哉。固是劝惩,红颜能不[为]枯骨!以“固是”“各示”为各本因吴音相混错抄之一例。)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庚辰双行夹批:茶下“糟蹋”二字,成窑杯已不屑再要,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该批:玉兄独至岂真无茶吃?作书人又弄狡猾,只瞒不过老朽。然不知落笔时作者如何想。丁亥夏。]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蒙侧批:妙手层层迭起,竟能以他人所画之天王,作纵(?)神矣。]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该 批:黛是解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梅九首
[ 明 ] 高启
原文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qu...
终身误
[ 清 ] 曹雪芹

原文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 (一说辽阳 ),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颙之子(一说曹頫...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出自 曹雪芹 的《咏红梅花得“花”字》

原文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直译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余雪,喻白梅。落霞,喻红梅。闲庭,幽静的庭院。

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槎,木筏。

瑶台:仙境。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解析
“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落霞,喻红梅。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闲庭,幽静的庭院。“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游仙”句: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槎,木筏。瑶台:仙境。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无复”句: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大旨谈情,奇文,情文。晴雯===李绮+李纹===邢岫烟+薛宝琴}】

《梅花观怀古》,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其十: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启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启


季迪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出生日期
1336年

逝世日期
1374年

主要作品
《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扣舷集》

目录
1人物生平
2经典作品
3人物争议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腰斩。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 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高启,这除了高启不肯接受户部右侍郎一职,不给皇帝面子,不愿顺从,不肯合作外,还在于他写得诗多次有意无意的触动和冒犯了朱元璋。在朱元璋看来,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他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王朝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朱元璋嗜杀成瘾,这除了对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他也特别热衷于消灭文人。于是,朱元璋随便找了个借口定下死罪,朱元璋还亲自去监斩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这个当过放牛娃、和尚的农民皇帝终究被一个文人以生命的代价所羞辱。像高启这样一个性格高昂自傲的诗人,生不逢时的遇到了像朱元璋这样一位号称“中国第一屠夫”的残忍皇帝,那也只有挨刀的份了。[1]

折叠编辑本段经典作品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养蚕词》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蝶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咏梅九首》(选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客中忆二女》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2]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争议
高启是明朝初期声名远扬的诗人,也被世人称为江南第一才子,他元末时期出生在江南富庶之家,可惜父母双双早亡,童年缺少父母关爱让他的性格敏感刚毅。

高启聪颖过人,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对历史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词取历代诗词大家之所长,清新刚正,超拔豪迈。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生活民不堪命,受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起义军中最有实力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支军队。朱元璋占领北方,张士诚在江南一带称王。

张士诚的下属饶介是一位爱才的有识之士,他听闻高启才华出众,就把年仅16岁的高启招为幕僚。年轻高傲的高启非常不适应官场中尔虞我诈,他23岁时候选择离开官府,自号青丘子隐居起来,每日诗词歌赋清平快乐。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朝政百业待兴,皇帝求贤若渴。

他把高启这位名闻天下的才子招募来,授以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修《元史》,并且为皇子授业解惑。

此时高启已经32岁,而立之年他也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于是他欣然规往。

熟知经史是高启所擅长的事情, 他认真编修和教学,朱元璋对高启非常满意。

三年以后,高启圆满地完成了《元史》的编修。高启提出辞官,想回归乡里,继续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朱元璋身边一同打拼的武将居多,而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的文官却很少,朱元璋怎么可能轻易放弃高启这样年轻的人才。

朱元璋打算提拔高启做户部侍郎,正三品,主管国家财政大权。以高启的才能和皇帝的赏识,未来一定会步步高升,成为朝中重臣,君王的左膀右臂。

三年仕途,聪明的高启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朱元璋的丰功伟业令人敬佩,但是他阴晴不定的性格,让他的臣子们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点行差踏错。

高启清醒地认识到,高官厚禄如一片浮云,清高的诗人不在乎荣华富贵,远离朝堂之纷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受株连,腰斩而亡,血书三个字

九五之尊的明太祖对于高启的辞官行为,心中非常不满。朱元璋甚至猜测高启放弃大好前程的原因,是否是还在怀念旧主张士诚呢?

高启做张士诚部下的幕僚都可以做七年,如今在翰林院只做了三年编修,马上就要升职解甲归田了。

高启回乡之后,低调地做了学府的教师,平时教书育人,闲时吟诗作对。

高启写了一首小诗《题宫女图》,其中有一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看到这首诗之后觉得高启是在借诗讽刺他,他对高启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

高启毫不知情,依然笔耕不辍。苏州府衙残破不堪,知府魏观决定重建一座新府衙,选定新址的就是张士诚原来的宫殿。

房屋重建之日,魏知府按照当地习俗,邀请当地知名文人高启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谁承想,文中一句“龙盘虎踞”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招致杀身之祸。

“龙”乃古代帝王的象征,把张士诚的宫殿重建,还说是“龙盘虎踞”,你们如此怀念张士诚,把皇帝的尊严置于何地,是想要造反吗?

朱元璋怒发冲冠,他立即将苏州知府魏观和高启捉拿起来,魏观被判斩首。

朱元璋看到这个高启的桀骜不驯,不肯在朝为官,还敢讥讽自己的人,他愤恨不已,决定处以腰斩。

行刑之日,皇帝朱元璋亲自监斩了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眼看着刽子手把高启拦腰斩断,高启拼着最后一口气,用沾满鲜血的手写下:“惨!惨!惨!”三个字,最终气绝身亡。[3]​

参考资料
1.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  . [2023-11-20]
2.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  . [2023-11-20]
3.江南才子高启:因四个字被朱元璋腰斩,死前沾血写下三个字  . [2023-1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观怀古
播报
编辑
讨论7
上传视频
曹雪芹著古诗
《梅花观怀古》,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其十: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作品名称梅花观怀古
外文名Plum view video
作    者曹雪芹
作品出处《红楼梦》
文学体裁古诗
目录
1赏析
▪梅花观由来
▪梅花观谜底
2林黛玉
赏析
播报
编辑
《红楼梦》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里写道:话说众人闻得薛宝琴将素昔所经过的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看时,只见写道.....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先把此诗翻译成白话文,便于理解:
她不依傍在梅的身边却在柳的身边,
谁知道这中间究竟谁得到画里婵娟?
团圆时不要去回忆春香已来到面前,
秋风一起转眼间又是相别一年时间。
【注释】
①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②“不在”句——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末句中隐柳梦梅名字。
③个中——此中。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
④“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
梅花观由来
曹雪芹写梅花观怀古是针对薛宝琴的命运而铺垫的。薛宝琴出身大皇商家庭,自幼随父外出经商,见的世面多,生活阅历丰富。后来许配给梅翰林的儿子为媳妇。可是最终没有结成婚,反而与柳湘莲并肩战斗。(红楼梦书中查不到的哈,因为曹雪芹八十回后已经遗失,这是红学派探轶的结果,也未做肯定。)
梅花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死后,葬于梅花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同丫鬟春香到花园游玩,在牡丹亭便睡着了,梦中与柳梦梅相会,醒来思念成疾,留一自画像而死,葬于梅花树下,建成梅花观。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住在梅花观,拾得杜丽娘的画像,又在梦中见到杜丽娘,而后杜丽娘死而复生,他们终于结成夫妻。
不在梅边在柳边句:《牡丹亭.写真》一折中,杜丽娘自画像题诗:
近观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诗咏汤显祖戏曲《牡丹亭》。 有人猜“纨扇”或“团扇”,因扇上多绘杨柳、仕女美人,似较切谜面。 有人猜“秋牡丹”亦自有其理。有人认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将杜丽娘与黛玉相比很相似。而西风则隐指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景象。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梅花观谜底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莲 2、董小宛 解读 1、“在柳边”,“柳”多依水而种,如上面提到的隋堤之柳,那么“在柳边”表示在水里。“个中谁拾画婵娟”,谁知道可以用它比对着画“婵娟”呢?“婵娟”即月亮,所以应该是圆形,而且和月亮大小相似,这能是什么呢?荷叶也。“团圆莫忆春香到”,中秋的时候不要想起春天的荷花香,荷花开在春天,秋天当然指没有莲花之莲了。“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荷叶就枯萎了,只有明年再见了。所以谜底是莲。 2、莲→无花之莲→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号青莲,早亡。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忆语》忆之。所以作者在这里调侃冒僻疆:你这个傻瓜,怎么会在“影梅庵”怀念董小宛呢?董小宛号“青莲”,“青莲”当然应该在水里了,你应该去水边才对啊?或者说:你这伪君子,分明是在装模作样,别再假惺惺的了。所以有“不在梅边在柳边”之说,“梅”即指影梅庵之梅。
林黛玉
播报
编辑
杜丽娘受传统礼教约束,婚姻不自由,抑郁而死,在这一点上与林黛玉很像。小说中黛玉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引用丽娘的唱词,可见两心是相通的。但“画蝉娟”在这里却是脂评所谓的“画中爱宠”的意思(参见《秋窗风雨夕》鉴赏),亦即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的意思,说贾宝玉的愿望终于成了“画饼”。黛玉不能像丽娘那样死而复生,所以诗的第三句用否定语气说不能“团圆”。黛玉死于何时,脂评虽无明文,但《葬花吟》中已经作过“谶语”:“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同时,春天又是宝黛曾经以为可以实现美好理想的时节,所谓“三月香巢初垒成”是也。但后来“人去梁空巢已倾”,理想全破灭了。所以“团圆莫忆春香到”句还可能包含这些双关意在。脂评还说后来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如果这是宝玉“对境悼颦儿”时所见的景象,那就恰好与诗的末句相符合了。
而薛宝钗之所以否定这首灯谜诗,并非是因为其古迹“无考”,而是其内容她不能接受。她受封建礼教的侵染太深,颇为赞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限定的婚姻形态,反对男女间自由恋爱的“柔情私意”;对于闺秀读一些词艳曲,以为有伤大雅,可说深恶痛绝。对诗的题旨,她哪是“不大懂得”,而是出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标准的需要,予以全力排斥,从诗的形式上找毛病,达到彻底推翻内容的目的。
这种伎俩怎么瞒得过黛玉,她岂能缄默无言?!“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过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第51回)。驳斥得何等巧妙、机智、锐利!
林黛玉之所以如是说,是为了给宝琴的创作予以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因在内心深处,她和宝琴的思想是出于一脉的,宝琴的观念就是她的观念,她岂能见宝琴受斥而不援之以手?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团结友军,将宝钗置于众人的对立面上。我们不能忽视宝玉和黛玉曾共读《西厢记》的情景,宝玉说:“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而黛玉“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第23回)。
黛玉对《牡丹亭》之“艳曲”亦分外欣赏,初听时“十分感慨缠绵”,止步侧耳细听,“不觉点头自叹”,“心动神摇”,此后,竟“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石子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弄得“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第23回)。黛玉以“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敷衍过去,然后来一句“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把宝钗一并牵进去,意思是说“咱们不是都看过这两本戏吗”,一下子击中了宝钗的要害,让她挣挫不脱,有口难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专栏]李纹李绮:从梅花诗看二人隐藏的悲声
山居阁 2017-03-22   |  1293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1】

红楼梦中第四十九回贾府来了很多亲戚,其中李纨的娘家来了一位寡婶并两位堂妹,这两位姑娘一个叫李纹,一个叫李绮。

李纹和李绮的详细情况不明,只知父亲已经亡故。从作者对李纨的概述中,我们探知的一点是,这位国子监祭酒的家族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族中不论男女皆令其读书。可见李纹李绮经家族熏陶,修养很高。

她们的外貌作者没有描述,但却从一波三折的别人眼中,给予了我们完全相同的三个字:水葱似地。腹有诗书气自华,美丽动人这些字眼用在她们身上是不虚的。

内心曾有过这样一个疑问:薛蝌是为了嫁妹来京,邢家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来投亲,李家母女来干什么呢?看作者的描述,李婶家并不是邢岫烟似地那种情况,也不曾听说二位女子有什么婚约,那么极有可能,李婶来京是为了两个女儿的能有个好归宿。

试想一个寡妇度日多有难处,到京以后既有娘家弟弟可以依靠,又有侄女嫁入大家族。这些人脉资源,会让她们有更多的人生选择,上京投亲应该是比较明智的。

【2】

李纹李绮的年龄和宝黛诸人不相上下,大约十五六七岁左右,正是天真烂漫的年华。可能是因为母亲在身边,又是客居,也体量姐姐李纨孀寡,这两位女子非常温婉安静,在前八十回里,每一处,她们都是不争不噪,言行有度。

芦雪广联诗,李婶曾对史湘云和宝玉烤鹿肉深是纳罕。李纨也不特别推荐自己的两个妹妹作诗赋对的。所以在红楼梦李纹李绮的身上的淑女的束缚做派更过胜过宝钗。


宝钗的行为规范已是楷模,李纹李绮因为以上我们所说的这几条更加小心谨慎,真正是做到了一句话也不多,一句路也不多走,举止娴淑。脂斋的批语针对二人的也不多,透过二人所留不多的诗句和谜语我们大体上对二人有了一个模糊的预知。我们依次来看看二人的个人展示。

【3】

我们先来看李纹,李纹应该是李绮的姐姐(有李大妹妹的称呼),李纹做的诗非常有限,仅仅是在联诗中有这样两句: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

和后面收尾的:欲志今朝乐。

作为联句对诗,我们再补上阳回斗转杓的前一句:葭动灰飞管。也补上寒山已失翠的后一句:冻浦不闻潮。这样看去有了一个整体的意思,就是时光飞转,斗星移动,冬天来到,寒山失去了生机,水已冰封的这么个场景。

这个时候,薛宝钗特别知心的说,李氏二位姐妹和邢岫烟联诗屈才,又是客,让她们再作红梅诗。李纨也特别有心,只让李纹来作,就说李绮不大会作,让宝琴来,以“红梅花”三个字来作韵,做七律。

这三首诗正是作者对三人作的正传。

李纹作了以“梅”字为韵的这首【咏红梅花】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诗的第一句写的是白梅花她很高洁,已经有太多人去赞扬我们已懒的再去写了,我们说红梅花。那么红梅花怎么样了呢?她为了显现自己的鲜艳就迎着春寒开放了,她开的很有意境,像喝醉了酒一样。可是她太红了,这个红就是她被寒意冻坏后从裂痕中流出的血,等到她有了梅子,心中也满是这种酸涩,虽然对命运没有怨恨也是心灰意冷了。

后面的四句就为我们来解释红梅的人生不幸,原来红梅花是天上王母娘娘的仙桃花所化,吃错了丹药,从此脱去了高贵。现在江南江北到处都是红梅花,蜂蝶这些不懂她的反而对她品头论足,而我要说的是,你们不要再猜疑了,她的品格是高贵的。


看看与李纹有关的这两次诗意的写就,都是冰冷的,没有一点欢喜的味道。连同她的名字“纹”——织物的纹理和列缝看也是不祥的预兆。

当时作红梅诗三人:邢岫烟得“红”字,李纹得“梅”字,薛宝琴得“花'字正应了三人在贾府的所有遭遇。邢岫烟被指与薛蝌,应了喜庆的“红”字,薛宝琴是入贾府就被捧成了“花”,处处得到另眼相待,而李纹正是什么也没有得到。“梅”实为“没 ” ,真的是一无获。

而她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在后面有一个非常浅近的谜语,“水向石边流出泠”,水去冲击一块挡路的石头,水纹还会有吗?没有了,变成了山涛了,那就是只能随波逐流,任由命运,不能做主。

【4】

我们再说李绮,她和李纹大体情况差不多,在联诗时只有两句: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补齐前面的“价高村酿熟”和后面的“阳回斗转杓”后,大体的意思就是这样:这一年谷子丰收,高粱也收成很好,酿成酒,但价格有些高,于是斗转星移,时光飞度。

接着李绮没有再作诗,因为李纨的内心非常清楚,这里不是她们作诗的地方,姐妹二人也不能毫无眼色的一起来显现才华。但后李纨有备而来,老太君说让作灯谜,李纨姐妹早就已经作好了。李绮作的灯谜最是简单只有一个“萤”。众人猜了半日,还是薛宝琴非常聪明,她说是“花”。最后黛玉也说,真是妙!萤可不是草化的。黛玉夸人,那就是非常好了,李绮的才学和心智可见也非寻常。


看看她的这些不多的语句,这也是一个高洁,但命运堪忧的女子。花草化萤,而萤火虫只是照亮了自己,生命非常短暂,李绮是草木之人,人生也就可想而知。

【5】

虽然李婶在贾府深得敬重,李氏姐妹也没有要长期在此借住,经常到舅舅家去住一段。她们低调,而且无争,但隐隐还是感到了一种悲伤。

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所有寡妇的悲哀。一种社会的普遍认同,这种人褔薄命硬。李纨、李婶同出一门,人们多有忌讳,那么对李纹与李绮的人生会有一个不小的影响。而她们母女三人,是一个为其作主的男人也没有,纵然她们是如此合乎当时社会的淑女形象,命运也会对她们的人生打上折扣。

在以后的未知里,她们也会和很多当时的这些女子命运一样,变相的成为家族里的一个联姻纽带。

脂斋有一句批语,邢岫烟【{度恨菩提}】,李纹,李绮,薛宝琴【{钟情大士}】都是妙玉的陪客【{四仙姑}】。妙玉,高洁孤傲,终陷泥潭,那么这几个女人同样是与红梅有缘,命运也就堪忧。

这是薄命司的所有女子的核心不幸。李纹和李绮应该是副册中的女子,又怎能有好的归宿?

不过都是这一梦怅惘里的那一缕游丝罢了。也只是想起雪地上那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缎斗篷来,我们的心也曾搅碎如血,叹一声:真是红颜命薄,不忍回顾!



                             卿卿言书君素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8: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纹与李绮,匆匆而过的美人,同样有着悲凉的底色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22-06-27 18:32来自安徽
“肺长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长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结节的“根源”找出来了,竟是体内缺它,后悔知道的太晚;“肺长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
肺结节的“根源”找出来了,竟是体内缺它,后悔知道的太晚;“肺长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
老中医:痔疮别再乱割了,每天这样做,肛门肉球消失不见!
老中医:痔疮别再乱割了,每天这样做,肛门肉球消失不见!
李纹与李绮,是李纨的两个堂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时,李纨的寡婶带着两个女儿上京来了,大的叫李纹,小的叫李绮。

也是无巧不成书,在路上遇见了贾府的另外两门亲戚,一是邢夫人之兄嫂及其女儿,一是凤姐之兄王仁,后来,薛蟠的堂弟堂妹也来贾府投奔亲戚。一时间,贾府热闹得不得了,王夫人的上房里,乌压压一地的人。

来了这么多亲戚,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年轻漂亮的女孩们。本来嘛,贾府美女如云,但来到贾府的这些少女里,仍然不乏翘楚,令众人争相观看。

头一个是颜控贾宝玉,在看到这热闹的一幕后,就赶紧跑回怡红院,迫不及待告诉众人:“……更奇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晴雯自己也是数一数二的美女,早去瞧了一遍后,还特地向袭人道:“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

李纹、李绮在四美中,就占了二美,但给人的印象是淡淡的。相比于荆钗布裙,朴实而清淡的邢岫烟,以及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堪称长在所有人审美点上的薛宝琴,李纹和李绮,相对而言就平淡许多。


广告
肺结节的源头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

邢岫烟不怎么受待见,从贾母起,众人对她的态度都是爱理不理的,偏偏她身上如闲云野鹤般的气质,渐渐地受到了人们的欣赏和喜爱,就像一杯好酒,初时无味,回味却长。

薛宝琴则是天生的王者,身上的光芒太耀眼,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而李纹和李绮,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背景墙一样,在这热闹之中,也有属于她们的一份,却并不突出,没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贾母和贾宝玉一样,是超级颜控,贾母在这几个女孩儿中,最喜欢的是薛宝琴,一见面就成了宝琴的超级粉丝,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还安排薛宝琴和自己同住同睡,这简直是贵宾中的贵宾啊。

而贾母王夫人是因为喜欢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他外头去住。李纨寡婶推辞再三,才带着李纹李绮在稻香村住下来。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贾母坚持,李纨寡婶仍会带着女儿们去外面住。

读到这里,看出了点耐人寻味的东西。其他两家的女儿,都欢天喜地在大观园住下了,而李纨的寡婶,却十分守规矩,不肯轻易叨扰别人。当然也不仅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大观园里,居然住着一位男子!这个人就是贾宝玉,成日与姐妹家厮混在一起。



虽然贾府的人,尤其是贾母都觉得没什么,都把宝玉当作孩子看。但在李纨的寡婶看来,这其实并不妥,女儿家不适宜和外男见面,这样的事传出去,始终不好听。都是差不多的年纪,薛蝌就避开了,而贾宝玉却赶着趟儿似的看美女,这让李纨的寡婶看来,多少是不理解的。

若说这几家女儿,哪家的家教最严,最看重名声。那一定是李纨的寡婶家了。李纨出自金陵名宦,父亲为国子监祭酒。李纨从小所受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正统的父纲夫纲那一套思想。这种思想,在贾珠逝后,更是成了她的做人准则。

未出嫁时,做一个乖乖女,出了嫁,做一个贤妻良母,丈夫死了,则洗尽妆容,心如槁木死灰,一心课子,人生好像一眼看得到头。李纨如此,而巧合的是,她的婶子也是一个寡妇。李家对出嫁的女儿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作为自己人的媳妇,当然更不能例外。李纨的寡婶,这么多年,日子不会比李纨好过。李纨尚有名字,而她的婶子,读者却不知其姓谁名谁,只是李家的一个寡妇而已。

李家的风气,氛围,让李纹和李绮,不会有着多么跳脱的性子,而且李纨的寡婶,必然也会对女儿更加严格要求,三从四德的那一套,也会言传身教,教给女儿们。李纨带的是男孩子,贾兰还有机会可以上学,可以练习弓箭,和贾环到处玩,可以另有一番天地。而李纨的寡婶带的是女孩子,女孩子是不用读书的,她们的天地更为狭窄,成天与母亲在一起,受到的影响也更深。


广告
血糖高,一定要少碰3种食物,很多人却控制不住!
×

这或者可以解释,李纹和李绮,虽然人数上占据了优势,可她们却没有什么表现力,既比不上光彩夺目的薛宝琴,也比不上淡然飘逸的贫女邢岫烟。这不是因为她们长得不好看,宝玉和晴雯早就为她们的美貌盖了章,而是因为,她们太中规中矩,安于本分了。这种安分,也许是一贯以来的性情,也许是来到贾府之前,母亲特意地提醒。母亲生怕麻烦了别人,而女儿们也是低调谨慎。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薛宝琴丧父,母亲也病重,与哥哥相依为命,与梅家早年订下的婚约,也迟迟没有落到实处,女方家反倒追着男方要出嫁。但薛宝琴走过无数的地方,见多识广,身上自带一股洒脱不羁之气。

而邢岫烟家贫,父母虽在,却不把女儿当回事,但好在邢岫烟曾经拜师于妙玉门下,学得文化的同时,思想境界也提升了不少。而李纹和李绮,可能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好玩的一个地方,叫作大观园!与同龄人在一起,她们也渐渐地放开了,在大观园里欢快追逐。但到底,她们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

大观园的玩法很多,赏雪吃烤鹿肉、联诗、赏梅,写诗,花样多多。李纹李绮,依旧并不出彩。当然她们应也是通笔墨的,但从她们的表现来看,貌似对诗词没有太多兴趣。倒是史湘云、林黛玉,薛宝琴占尽了风光。

李纹李绮以及邢岫烟在芦雪庵联诗最少,众人便让她们三人作梅花诗。此时,李纨说,绮儿不大会作,还是让琴妹作罢。真是太谦虚了。于是,两姐妹中,李纹作了一首梅花诗,其中有一句“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倒是颇有心酸凄凉之意,若说以诗识人,李纹的诗,倒颇有林黛玉之风了。



李家的女性们,好像逃不脱命运的捉弄,从李纨到李纨的寡婶。一个“寡”字,就夺走了女性所有的光芒和希望。李家的女儿们,皆以布料为名,取丝绸织物绚烂高贵之意,然而李纨自从守寡后,穿着素淡,连脂粉都不用了。

李纹与李绮,虽是青春正艾,却仍染上了淡淡的悲凉底色。李纨与其寡婶的宿命,对于两个如花的女孩来说,既是鲜明的对照,其实也是一种悲哀的示范。寡妇门前是非多,李纨的寡婶,也会更加看重自己与女儿们的名声,这也造成了,她们的个性比较内敛。

李纹和李绮,住在稻香村时,却被堂姐李纨给宾住了。这是李纨的丫环碧月无意间说出来的。为什么会被宾住?因为李纨不玩啊。可在大观园里,在那些集体活动里,李纨也是挺爱玩,挺会开玩笑的嘛。怎么到了自家侄女面前,李纨就变得无趣了?

大概,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也颇为忌讳,毕竟跟堂妹们也不常在一起,还是要端一端的。还有一点,应该是两个女孩也不怎么爱玩,比较文静,再加上李纨的身份是寡妇,她们也摸不着底,只好规规矩矩的,免得闹出尴尬,或是被李纨责备。

李纹和李绮,这两个匆匆而过的美人,虽然也是千金小姐,却折射出了一个家族,女性的悲剧,这悲剧貌似离她们很远,但她们的人生,却已被染上了淡淡的底色。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要继续上演。

然而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大环境下,她们又真的能幸免吗?有时候,不幸也会像传染病一样啊,当它汹涌而来时,多少人连呼喊都来不及,就被彻底淹没了!

作者:阿五,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6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8: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棠春 本意
清代-左锡嘉
诗文
锦城二月花如许。梦乍醒、春阴压住。莫放海棠颠,袅袅笼香雾。

紫棉薄薄红丝缕。向午夜、烧残蜡炬。一味睡恹恹,帘捲丝丝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0:26 , Processed in 0.0570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