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柳湘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8: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悔婚尤三姐的冷二郎柳湘莲的秘密
liuhuirong 2023-04-07 发布于湖北  |  1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柳湘莲——台湾明郑政权在永历被杀后并未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尽管明郑始终以“复明”相标榜,但它其实完全是一个以郑氏家族为最高元首的独立王国。

第六十五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喻指的是吴三桂因为撤藩而与清廷决裂,决定学明郑的模式拉朱明大旗为自己收揽人心,并联合明郑反清一事。此处的“柳二郎”已经不再是当初痛打清廷薛蟠避祸台湾的冷郎君郑成功,而变成了“冷二郎”——明郑的第二代掌门人——应三藩之邀重返中原抗清的郑成功的嫡长子郑经。

尤三姐风流标志,吴三桂长相俊美,还记得前面说过的贾雨村的好相貌么?《庭闻录卷六·杂录备遗》中有记载:“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吴逆始末记·附〈觚剩〉一则》记载:“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吴梅村就对吴三桂十分倾倒,曾写下了“白皙通候最少年”来赞美吴三桂。尤三姐“面庞身段与黛玉相像”是喻指吴三桂曾是崇祯旧臣。

吴三桂没造反前只是想“世守云南”做个跋扈一方的地方王,吴三桂十几年间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入主中原坐稳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清廷得到一路升迁。可是在吴三桂杀死永历帝后,没有了顾虑的清廷开始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先是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康熙六年(即1667年),又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同时还剥夺了吴三桂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而吴三桂则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扩军索饷相报复。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吴三桂在得知“撤藩”消息后叛清,他对清廷这么大的功劳他不甘心!吴三桂自称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举兵,命令军队改回汉服并蓄发。不仅如此,吴三桂还专程率部下祭扫被自己亲手勒死的永历帝的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极其哀痛,演技一流!然后发布檄文,指责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并声称自己为托孤受命,过去作汉奸乃是为了忍辱负重,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吴军初时势如破竹,康熙十三年春攻陷湖南,但其后在岳州一带为清军所阻,形势逐渐不利。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提振人心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但事与愿违,人心更是离散,同年在长沙病逝。

尤三姐要嫁冷二郎,即吴三桂要学郑经并联手郑经反清,但是应耿精忠邀请回到厦门的郑经,却先是因耿精忠拒不履行约定而纷争不断,后因不满被耿精忠和吴三桂发号施令而无法合作,郑经只愿与之平级“联合”,而不愿成为被指挥被摆布的附庸,又因吴三桂“号周”和耿精忠“号甲寅”不尊奉明朝而拒绝合作。这就是书中柳湘莲讨回鸳鸯剑拒绝与“不干净的忘八”尤三姐联姻的缘故。

《平吴录》记载:“初,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通款郑锦,锦封为平南将军,尚之信伐之,屡为所败。二月,桂差七将军由湖南出广东,陷韶州,之信遂降,广东提督严自明亦附迎。伪授之信暂管辅德将军,以董虾(原注:名重元)为总督,冯苏为巡抚,与七将军同守广东。郑锦兵攻漳、泉。时福建可由广东经达湖南,耿精忠畏锦兵,谋之于桂。桂遣礼曹钱点至福建,为郑、耿解和,锦将刘国轩曰:“吾家在海外数十年,称奉明号。今吴号周,耿称甲寅,是以来攻。尔两家若归正朔,吾不难进镇江,上南京,否则尔两家皆吾敌国也。”点不能和而归。精忠虑不支,遂诣简亲王纳款。”耿精忠因面临郑经和清廷的包围,只好向清朝投降。

看书中描写:“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

“平安州”实为“安平城”,即台湾的郑氏王朝三代的在台南的居城。“从那边来了”的郑经与“强盗”耿精忠的交恶内斗正是帮了清廷薛蟠的忙,让清廷借机个个击破。

“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庚辰双行夹批:奇极之文!趣极之文!《金瓶梅》中有云“把忘八的脸打绿了”,已奇之至,此云“剩忘八”,岂不更奇!】宝玉听说,红了脸。湘莲自惭失言,连忙作揖说:“我该死胡说。【庚辰双行夹批:忽用湘莲提东府之事骂及宝玉,可是人想得到的?所谓“一个人不曾放过”。】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

东府即宁国府,大家应该还记得前文讲过的宁国府实为北京紫禁城。紫禁城在秦可卿崇祯自缢后和贾敬嘉靖皇帝服丹宾天后(这是《红楼梦》作者为了迷惑清廷而玩的时光混乱)自然就归了进了北京入主中原的清廷了。所以此时冷二郎郑经所说的“不干净的东府”喻指的乃是占据了北京紫禁城的清廷。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当下唬得众人急救不迭。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骂湘莲。贾琏忙揪住湘莲,命人捆了送官。尤二姐忙止泪反劝贾琏:“你太多事,人家并没威逼他死,是他自寻短见。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觉生事出丑。不如放他去罢,岂不省事。”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记载: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清廷)大兵进围云南,数阅月不下:上虑旷日持久;兵民胥困,乃降敕趣之。于是彰泰等即于十月初八日统率满、汉官兵进薄城下,并力环攻;贼势惶迫无措,二十八日夜伪将军线緎、吴国柱、吴世吉、黄明、原任都统何进忠、原任巡抚林天擎等谋擒逆首吴世璠、郭壮图以献......。吴世璠及郭壮图父子困急,俱自刎而死,斩首送京师。”


这拔剑自刎的尤三姐并非“剩忘八淫奔女”吴三桂,而是吴三桂那不满二十岁的孙子吴世璠。“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是朱慈炤对吴世璠的气节的肯定。

1676年在耿精忠投降清廷后,郑经必须直接对抗清军主力,他先派3万人进攻福州,却于十月十五在乌龙江被清军击败,其他领地也相继失守,郑经只得退回厦门坚守。1679年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复迁界令,北从福州、南到诏安的沿海都设立要塞,并且盖围墙当作界线,使得郑氏的商业活动大受打击,无法再透过贿赂清将进行交易。经过多年的征战,明郑的财务已经严重透支,军队又缺乏补给,郑经只得放弃东南沿海的所有据点,于永历三十四年三月十二(1680年)退回台湾,失败的郑经明白大势已去,从此心灰意冷,将国事都交给儿子郑克塽处理,次年病逝,正是文中的“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的历史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尤老娘前夫令人震惊的悲惨历史
下一篇: 日后作强梁的冷郎君柳湘莲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后作强梁的冷郎君柳湘莲是谁 liuhuirong 2023-04-07 发表于湖北  |  1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一回的《好了歌》提到了柳湘莲:“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这“日后”的“日”为“大明”,此处的“强梁”非强盗,而是强有力的顶梁柱之意,“梁”字有木,房屋承重的“梁”乃是木制,“朱”本为“赤心木”,故而这“日后作强梁”隐喻的是“明亡后,柳湘莲成了反清奉明的顶梁柱”。

  那么这个日后在朱明覆亡后成了反清奉明德顶梁柱的柳湘莲是谁呢?

  柳湘莲,姓柳,同“柳五儿”一个姓,前文说过了“柳”喻指的是五柳先生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拜金的高尚品格,“湘”即潇湘妃子林黛玉的“湘”,不拜金的柳湘莲乃是喻指始终只奉朱明为正统的郑成功郑大木创建的台湾明郑政权!

柳湘莲第一次露面是在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为何是“冷郎君”? “冷”不是清廷的标志么?这个“冷”不仅是指郑成功那个出卖南明隆武帝投靠清廷冷的父亲郑芝龙,也更是指出郑成功并非是真正的朱明忠臣,相比一心一意要光复大明的张煌言和李定国等人,郑成功维护的其实是自己独霸一方的枭雄地位。

  正如顾城先生在《南明史》中所言:“郑成功为人志大才雄,遇事独断于心,具有极其坚毅的性格......但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清廷多次招抚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清廷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隆武帝遇难后,他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自然,郑成功除了尊帝虚礼以外,也真心实意地希望永历朝廷能够存在下去,这样既可以借朝廷名义吸引东南复明势力的支持,又可以利用永历朝廷支撑于西南牵制清军相当一部分主力。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打得太精,结果事与愿违,使自己陷于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1661年永历帝及其太子被清军俘获,明统告绝。东南沿海的一些忠于明室的文官武将又重新酝酿拥戴朱以海出面组织朝廷。但是,掌握实权的郑成功父子对此毫不热心。1662年四月,林英从云南逃回,报告了永历帝在缅甸被清军俘虏,西南抗清武装只剩下李定国率领的残部退往边境地区的消息。这意味着东、西遥相呼应的局势已告结束,清廷将集中力量对付郑军。郑成功弄巧成拙,内心的悔恨可想而知。他的实力既不足以公开以隆武帝的继承人同清廷逐鹿中原,只好继续挂着没有永历帝的永历招牌,僻处一隅。” 郑成功就是在这样的悔恨中再加上郑经的不伦通奸的打击而病亡的。书中写道:“宝玉便拉了柳湘莲到厅侧小书房中坐下,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庚辰双行夹批:忽提此人使我堕泪。近几回不见提此人,自谓不表矣。乃忽于此处柳湘莲提及,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我想今年夏天的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去瞧了一瞧,果然又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一早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

  雨水把秦钟的坟冲得站不住,这是隐喻清廷水把汉人政权“秦之种”动摇摧毁。说完这话就发生了柳湘莲打了薛蟠而后避难远离。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这是隐喻1652年到1654年间的清廷对郑成功的招抚,而郑成功则“将计就计,权借粮饷”,一方面领受清廷所封海澄公敕印,并派人到清廷占领的闽、粤沿海地区征收粮饷,更进一步提出新的土地要求;一方面却拒绝剃发,仍然使用明朝永历年号。最终,清廷与郑成功的和谈破裂,双方兵戎相见。郑成功的两次北伐皆对清廷造成沉重打击,尤其是1659年的二次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江宁府城(原明南京)。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但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遭到清军突袭,使明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潘庚钟、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此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重要一役,却因私心自用和骄傲轻敌致使先盛后衰,大败收场。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影射的是1661年3月1日,郑成功因为北伐南京失败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难以与清军抗衡,同时大军后勤给养也面临严重困难,所以郑成功“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亲率二万五千人进攻台湾,最后于1662年阳历2月1日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
举报/认领


上一篇: 悔婚尤三姐的冷二郎柳湘莲的秘密

下一篇: 淫奔放浪却拔剑殉情的尤三姐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9: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面对柳湘莲出家,为什么只有薛宝钗毫无反应?
liuhuirong 2022-10-29 发布于湖北  |  6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面对柳湘莲出家,大家的反应都是哀叹可惜,那么为什么只有薛宝钗对此情景无动于衷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尤三姐挥剑自刎,虽然并不完全因为柳湘莲的拒婚,但也同他悔婚的行为有关。尤其是,他跑到花枝小巷向尤老娘索要定情信物,即便面对贾琏的恳求,依然毫无所动,想来,此时此刻,对于尤三姐而言,是预感到了未来绝望的生活。

  试想,连柳湘莲这样一个清贫子弟、爱串风月戏的都不愿意接纳她,在这个世界上,她又怎能寻找到一份安稳有尊严的生活呢?所以她选择了自刎,用柳湘莲所给的定情信物,来维护她人性中最后一丝的刚烈和抗争。


  因为她的刚烈,在无形之中彻底的震撼了柳湘莲,当他从贾宝玉那里得知尤三姐是宁国府的人时,一种强烈的屈辱感迎面而来,在他的潜意识里,宁国府早已是龌龊不堪的存在,正如他对贾宝玉脱口而出的那样:

  你们东府里,除了门口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也不干净了。

图片.png

  可是他想不到的是,同宁国府来往密切的尤三姐,在一刻,是如此的刚烈、如此的美丽,她的死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一瞬间,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失去了追求生活的方向,所以他,在和尚的点化下出家了。

  柳湘莲出家的消息传出,第一个感动悲伤的是薛蟠,他与柳湘莲之间,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可谓有着过命的交情。原本,他是全力为救命恩人张罗着买房、成婚,只是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下,他的好兄弟却选择了出家。


  除了薛蟠悲伤之外,薛姨妈同样如此。虽然曾经的柳湘莲,羞辱过自己的儿子,然而这一次,他对于薛蟠,却有救命之恩,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薛姨妈对柳湘莲与尤三姐的遭遇产生怜悯。

  也是因此,当薛蟠从外面回来,面对母亲薛姨妈的时候,她还忍不住的叹息和遗憾。

  对于柳湘莲的出家,薛姨妈、薛蟠又流露出了痛心之感,却唯有薛宝钗,表现得非常淡定。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面对哥哥的救命恩人,薛宝钗为何表现得如此冷漠呢?对于这个疑问,大致有三个原因。

  第一、薛宝钗天性冷漠。

  出生于商人之家的薛宝钗,在性格上同重情义的薛姨妈、薛蟠都不同,在她的骨子里,似乎就有一种天性的冷漠。

  当初金钏儿投井而死,袭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眼泪直流,王夫人得知也是哀痛不已。唯有薛宝钗,对她的死,毫不在意。

  为了安抚王夫人,她甚至说出了金钏儿死了也就死了,不过给她们多赏几两银子罢了。

  除了金钏儿投井而死这件事说明了薛宝钗的冷漠外,在面对哥哥薛蟠执意要外出学习做生意的时候,她的所言所行也显示出了冷漠的一点。

  薛蟠在遭受柳湘莲的羞辱后,一气之下,准备离开贾府,跟随张德辉外出学做生意。面对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儿子,薛姨妈十分放心不下,因此她打心眼里不愿意薛蟠离开她的身边。


  就在这左右为难之时,薛姨妈求助宝钗的帮助,希望通过她来打消儿子外出的念头,只是没曾想,对于哥哥的外出,薛宝钗非但没有组织的意思,还十分支持,她所说的大道理,连薛姨妈也无力反驳了。

  薛姨妈听他如此说,因和宝钗商议。宝钗笑道:“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正是好的了。只是他在家时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犯,越发难拘束了。但也愁不得许多。他若是真改了,是他一生的福。若不改,妈也不能又有别的法子。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罢了。

  第二、薛宝钗的现实主义心理。

  对于柳湘莲出家,薛宝钗之所以表现出平淡,还同她一贯现实利已的心理有关。作为商人之家的女子,作为拯救薛家的领头羊,她已经决心用一辈子的幸福来奉献。

  正因为她对薛家奉献决心的坚定,才导致她摈弃了无用的怜悯、同情。也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她的自我牺牲,才对生活看到如此的通透。


  就像当薛姨妈同她商量薛蟠外出这件事,她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一样,即便面对自己的哥哥,她所坚持的:也是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意。

图片.png

  活得如此通透的她,对柳湘莲的出家自然不会有过激的反应。

  第三:尤三姐身份的特殊性。

  贾敬去世后,在他的葬礼上,贾琏同尤二姐勾搭上了,他们二人,通过贾珍父子的帮助,在花枝小巷过上了甜蜜的夫妻生活,而尤三姐,同母亲与姐姐同样居住在这里。

  贾琏与尤二姐的关系,在荣国府中并非重大的秘密,因为众人对此,最担心的并非别人,仅仅是王熙凤。

  也是因此,当柳湘莲询问贾宝玉尤氏姐妹的情形是,他才会早有耳闻。

  而客居在荣国府的薛宝钗是什么样的人?她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收买人心的人,当她得知柳湘莲出家、尤三姐去世的消息后,她会是怎么的反应?

  这从她以往的作风来看,很有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庆幸。

  庆幸什么?当然是庆幸尤三姐未能与柳湘莲结成夫妻,庆幸哥哥薛蟠与柳湘莲不会走得那么近。

  因为一旦贾琏与尤二姐的暴露出来后,若尤三姐不死,势必会并未王熙凤打击的对象,只是,到那个时候,自己的哥哥薛蟠又会站在谁的立场呢?

  小结: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面对柳湘莲出家,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淡定?主要便是出于这三个原因。 她淡定的表现,即使出于她的天性冷漠,也是出于她对当下局势的权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9: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宝钗反应最为冷淡,真的是冷血吗?
播报文章

用心了解历史中沉淀
关注
2020-04-09 12:11

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宝钗反应最为冷淡,真的是冷血吗?

《红楼梦》第67回,三姐自刎、湘莲失踪,据说是随和尚出家去了的消息传来。即使连素昧平生的薛姨妈,也有“不知为何,心甚叹息”的反应。
至于和柳湘莲交厚的薛蟠,更是眼中尚有泪痕,完全不是打死冯渊时的呆霸王作风,让人看到了薛蟠也有深情之处。毕竟,在旁人眼里好端端的一对人、三两天就全没了。薛蟠与柳湘莲还有恩情,谁能不感伤一番?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宝钗的表现,却给人一种坠入冰窖的晚年森寒之感: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
虽然,宝钗和尤三姐、柳湘莲并没什么交情。但前有母亲薛姨妈的不忍,后有哥哥薛蟠的落泪唏嘘,而宝钗却表现出人意料的冷静。似乎没了的这两个,根本就是不是人类,只是阿猫阿狗般的事物罢了。

实际上,宝钗的这几句话,也从此将她推上了冷血淡漠的高座。拥黛者更是以此为由,说她冷血,有失于大家闺秀的风范。
其实,我们认真分析宝钗的为人,就会发现,对宝钗而言,什么事情基本都是不置可否的。即使在王熙凤这个表姐口里,也说她是“一问三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风。
为什么宝钗会有这么冷静的心思呢?按说,一个年方妙龄的姑娘,更是蕙质兰心才华出众,为何在待人上会表现得这么绝情冷血?

其实,早在尤三姐自刎之前,宝钗的“冷”就已经表现过一回了。那是金钏儿投井身亡之后,宝钗在劝说王夫人不要悲伤时所说的:
可见,在宝钗心里,对于旁人的生死大事其实并不怎么在意。那么,有哪些事情才是宝钗最关心的呢?
在我看来,宝钗在荣国府的时间里,唯一在意的似乎就只有贾宝玉。

相比如对金钏而的冷漠,对尤三姐柳湘莲的淡薄,宝钗在对待涉及贾宝玉的事情时,倒是表现出了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热情——一个妙龄少女的芳心暗动、激流汹涌。
如果宝钗对贾宝玉漠不关心,还会那么巧妙地设计让宝玉看金锁吗?更不会那么招摇地前去探望被贾政暴揍的贾宝玉了。
宝钗前往怡红院的频率,甚至连晴雯、袭人都颇有微词。晴雯表现得激烈一些,甚至因此而不给黛玉开门、不小心得罪了黛玉。其实始作俑者,还是宝钗去怡红院的次数太多,让“主人”也有点不耐烦之故。

而宝钗还有一个受人诟病之处,就是滴翠亭事件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甩锅给黛玉。
其实,我们反过去想一想,宝钗此举,其实正是说明了她内心绝非平常表现的冷漠。如果宝钗真的是绝对冷漠,还会在意小红知道自己听到她们的谈话吗?还需要嫁祸给黛玉吗?
无非就是因为宝玉而在意。因为在意,所以才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应。

至于贾母亲自掏了20两银子,为宝钗举办15岁生日,更是让这个情窦初开的姑娘芳心大悦。
要知道,这可是贾府的老祖宗,自己心里白马王子的奶奶。只要宝钗对自己和宝玉的前途抱有任何的希冀,贾母绝对是绕不过的一座大山。因为得到贾母的“承认”,所以才表现得格外的欣喜。
当然,宝钗对宝玉的心思,有喜也有忧。张道士隐晦地为宝钗向贾母提亲,贾母的反应就让宝钗霎时如掉入冰窖。

这种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情绪变化,都是因为贾宝玉而起。再也没有任何人能让她心起波澜。
所以说,在《红楼梦》里的宝钗,唯有在贾宝玉面前,才能让她焕发出别样的风情。那才是年方及笄的宝钗应有的情怀。

要知道,在《红楼梦》里,宝钗身禀热毒,需要冷香丸才可压制。
或许是冷香丸之故,在尤三姐、金钏儿等不相关的人事里,宝钗才表现了浮在表面的冷漠。唯有宝玉才能让她被压抑多年的“热情”彻底奔放出来。
套用一句很俗的话,宝钗的身上,其实就是一种矛盾的体现。内心热情奔放(先天热毒),却又被冷淡所压制(冷香丸)。唯一能勾动龙雷之火的,就只有贾宝玉了。

当然,情动于宝玉,对宝钗而言,也许是冰冷一生里最温暖、最温馨的记忆。在世人面前,她是肌肤若雪的高山隐士晶莹雪,更是脸若银盘的肌肤胜雪。在宝玉面前,才表现出应有的、久被压抑的热情。
青春之火虽未熄灭,而唯一能点燃这个火种的人,却又面对与黛玉的竞争。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姻之争,对黛玉而言,是性命攸关的生死抉择。可对宝钗而言,则是一生情动的冷暖之分。

正因为黛玉的存在,胡剖心迹、义结金兰契之后的宝钗,完全就是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了。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悲欢离合,也就难以在古井无波的宝钗心里,掀起半丝波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7: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味《红楼梦》故事(72):柳湘莲悔亲(第六十六回)
金色年华554 2022-07-23 发布于江西  |  225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解味《红楼梦》107
贾宝玉和林黛玉

《红楼梦》故事(72):柳湘莲悔亲(第六十六回)

话说贾琏受父亲指派,一早出城,直奔平安州而去。走了三天,遇到了薛蟠和柳湘莲一伙人。原来薛蟠和伙计带着货物,遇到强盗抢劫,是柳湘莲把强盗打跑,夺回了货物。薛、柳二人结拜了生死弟兄,一路进京。贾琏听薛蟠说要给柳湘莲寻亲,便将自己娶尤二姐,如今又要发嫁小姨一节说了出来。柳湘莲说:“我本有愿,定要一个绝色女子。如今任凭贵昆仲裁夺,我无不从命。”并把囊中的一把鸳鸯剑作为信物,让贾琏交给尤三姐。

贾琏到了平安州,见过节度使,办完公事,连忙赶路回家。见过尤二姐,说了路上遇到柳湘莲一事。又拿出鸳鸯剑,送给尤三姐。三姐喜出望外,收了剑,挂在绣房床上,自笑终身有靠了。八月里,柳湘莲才进京,见过薛姨妈。第二天来见贾宝玉,柳湘莲将定亲之事告诉了宝玉。宝玉笑着说:“难得这个标致人,堪配你的为人。”当听宝玉说尤三姐是珍大嫂子继母带来的妹妹时,柳湘莲后悔不跌,说:“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王八。”

几句话,说得宝玉红脸了。柳湘莲赶紧作揖赔礼,告辞宝玉后,直接来找贾链。贾琏见柳湘莲来了,忙迎出来,让到内室与尤老娘相见。吃茶时,柳湘莲说要回送给尤三姐的信物鸳鸯剑,贾琏听了很不自在。柳湘莲起身说:“请先外坐一叙,此处不便。”尤三姐在里屋,听见柳湘莲悔亲,连忙摘下鸳鸯剑,出来对柳湘莲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说时泪如雨下,左手将剑鞘送给柳湘莲,右手回肘将剑往项上一横。吓得众人急救不迭,三姐殒命了。


尤老娘一面嚎啕大哭,一面痛骂柳湘莲。贾琏忙揪住柳湘莲,叫人捆了送官。尤二姐忙止泪劝贾琏:“你太多事了,人家沒威逼她,是三姐自寻短见。不如放了他吧,岂不省事。”贾琏也没了主意,便放手叫柳湘莲快去。柳湘莲沒动身,伏在尤三姐尸体上大哭一场。买了棺木,眼见入殓,柳湘莲又俯棺大哭一场,才告辞而去。

离开尤二姐家,柳湘莲对悔亲之事后悔不已。迷迷瞪瞪回到薛蟠给他准备的新房中,忽见尤三姐进门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册子,哭道:“妾痴情等君五年,不想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今来一别,从此再不能相见了。”说完,一阵香风,尤三姐无影无踪了。

柳湘莲惊醒,睁眼看时,自己竟睡在破庙里,旁边坐着一个跛足道士,正在捉虱子。柳湘莲起身稽首相问这是哪里,道士说:“我也不知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大彻大悟,随道士飘然而去了。


柳湘莲悔亲,毁的是自己的人生。事实上,柳湘莲一直生活在梦中。上学时成为薛蟠的契弟,是做梦;与贾宝玉、秦钟交好,是做梦;年少时,父母亲去世,是做梦;客串演戏,是做梦;痛打薛蟠,是做梦;解救薛蟠,是做梦;连尤三姐的面都没见过就定了亲,是做梦;主观臆断,悔亲退婚,更是做梦;随道士出家,还在做梦。什么时候梦醒呢,可以大胆推测下:柳湘莲在贾家被抄之前还俗,因薛宝琴发嫁梅翰林之子未果,在薛蟠和贾宝玉的撮合下,由薛姨妈做主,柳湘莲娶薛宝琴为妻,因为薛宝琴也是个绝色女子;这时柳湘莲应该是梦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后作强梁的冷郎君柳湘莲是谁
2022-09-21 22:5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一回的《好了歌》提到了柳湘莲:“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这“日后”的“日”为“大明”,此处的“强梁”非强盗,而是强有力的顶梁柱之意,“梁”字有木,房屋承重的“梁”乃是木制,“朱”本为“赤心木”,故而这“日后作强梁”隐喻的是“明亡后,柳湘莲成了反清奉明的顶梁柱”。
  那么这个日后在朱明覆亡后成了反清奉明德顶梁柱的柳湘莲是谁呢?
  柳湘莲,姓柳,同“柳五儿”一个姓,前文说过了“柳”喻指的是五柳先生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拜金的高尚品格,“湘”即潇湘妃子林黛玉的“湘”,不拜金的柳湘莲乃是喻指始终只奉朱明为正统的郑成功郑大木创建的台湾明郑政权!
  柳湘莲第一次露面是在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为何是“冷郎君”? “冷”不是清廷的标志么?这个“冷”不仅是指郑成功那个出卖南明隆武帝投靠清廷冷的父亲郑芝龙,也更是指出郑成功并非是真正的朱明忠臣,相比一心一意要光复大明的张煌言和李定国等人,郑成功维护的其实是自己独霸一方的枭雄地位。
  正如顾城先生在《南明史》中所言:“郑成功为人志大才雄,遇事独断于心,具有极其坚毅的性格......但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清廷多次招抚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清廷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隆武帝遇难后,他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自然,郑成功除了尊帝虚礼以外,也真心实意地希望永历朝廷能够存在下去,这样既可以借朝廷名义吸引东南复明势力的支持,又可以利用永历朝廷支撑于西南牵制清军相当一部分主力。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打得太精,结果事与愿违,使自己陷于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1661年永历帝及其太子被清军俘获,明统告绝。东南沿海的一些忠于明室的文官武将又重新酝酿拥戴朱以海出面组织朝廷。但是,掌握实权的郑成功父子对此毫不热心。1662年四月,林英从云南逃回,报告了永历帝在缅甸被清军俘虏,西南抗清武装只剩下李定国率领的残部退往边境地区的消息。这意味着东、西遥相呼应的局势已告结束,清廷将集中力量对付郑军。郑成功弄巧成拙,内心的悔恨可想而知。他的实力既不足以公开以隆武帝的继承人同清廷逐鹿中原,只好继续挂着没有永历帝的永历招牌,僻处一隅。” 郑成功就是在这样的悔恨中再加上郑经的不伦通奸的打击而病亡的。
  书中写道:“宝玉便拉了柳湘莲到厅侧小书房中坐下,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庚辰双行夹批:忽提此人使我堕泪。近几回不见提此人,自谓不表矣。乃忽于此处柳湘莲提及,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我想今年夏天的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去瞧了一瞧,果然又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一早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
  雨水把秦钟的坟冲得站不住,这是隐喻清廷水把汉人政权“秦之种”动摇摧毁。说完这话就发生了柳湘莲打了薛蟠而后避难远离。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这是隐喻1652年到1654年间的清廷对郑成功的招抚,而郑成功则“将计就计,权借粮饷”,一方面领受清廷所封海澄公敕印,并派人到清廷占领的闽、粤沿海地区征收粮饷,更进一步提出新的土地要求;一方面却拒绝剃发,仍然使用明朝永历年号。最终,清廷与郑成功的和谈破裂,双方兵戎相见。郑成功的两次北伐皆对清廷造成沉重打击,尤其是1659年的二次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江宁府城(原明南京)。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但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遭到清军突袭,使明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潘庚钟、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此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重要一役,却因私心自用和骄傲轻敌致使先盛后衰,大败收场。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影射的是1661年3月1日,郑成功因为北伐南京失败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难以与清军抗衡,同时大军后勤给养也面临严重困难,所以郑成功“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亲率二万五千人进攻台湾,最后于1662年阳历2月1日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

举报
悔婚尤三姐的冷二郎柳湘莲的秘密原创2022-09-30 03:56·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柳湘莲——台湾明郑政权在永历被杀后并未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尽管明郑始终以“复明”相标榜,但它其实完全是一个以郑氏家族为最高元首的独立王国。
第六十五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喻指的是吴三桂因为撤藩而与清廷决裂,决定学明郑的模式拉朱明大旗为自己收揽人心,并联合明郑反清一事。此处的“柳二郎”已经不再是当初痛打清廷薛蟠避祸台湾的冷郎君郑成功,而变成了“冷二郎”——明郑的第二代掌门人——应三藩之邀重返中原抗清的郑成功的嫡长子郑经。
尤三姐风流标志,吴三桂长相俊美,还记得前面说过的贾雨村的好相貌么?《庭闻录卷六•杂录备遗》中有记载:“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吴逆始末记•附〈觚剩〉一则》记载:“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吴梅村就对吴三桂十分倾倒,曾写下了“白皙通候最少年”来赞美吴三桂。尤三姐“面庞身段与黛玉相像”是喻指吴三桂曾是崇祯旧臣。
吴三桂没造反前只是想“世守云南”做个跋扈一方的地方王,吴三桂十几年间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入主中原坐稳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清廷得到一路升迁。可是在吴三桂杀死永历帝后,没有了顾虑的清廷开始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先是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康熙六年(即1667年),又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同时还剥夺了吴三桂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而吴三桂则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扩军索饷相报复。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吴三桂在得知“撤藩”消息后叛清,他对清廷这么大的功劳他不甘心!吴三桂自称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举兵,命令军队改回汉服并蓄发。不仅如此,吴三桂还专程率部下祭扫被自己亲手勒死的永历帝的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极其哀痛,演技一流!然后发布檄文,指责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并声称自己为托孤受命,过去作汉奸乃是为了忍辱负重,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吴军初时势如破竹,康熙十三年春攻陷湖南,但其后在岳州一带为清军所阻,形势逐渐不利。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提振人心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但事与愿违,人心更是离散,同年在长沙病逝。
尤三姐要嫁冷二郎,即吴三桂要学郑经并联手郑经反清,但是应耿精忠邀请回到厦门的郑经,却先是因耿精忠拒不履行约定而纷争不断,后因不满被耿精忠和吴三桂发号施令而无法合作,郑经只愿与之平级“联合”,而不愿成为被指挥被摆布的附庸,又因吴三桂“号周”和耿精忠“号甲寅”不尊奉明朝而拒绝合作。这就是书中柳湘莲讨回鸳鸯剑拒绝与“不干净的忘八”尤三姐联姻的缘故。
《平吴录》记载:“初,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通款郑锦,锦封为平南将军,尚之信伐之,屡为所败。二月,桂差七将军由湖南出广东,陷韶州,之信遂降,广东提督严自明亦附迎。伪授之信暂管辅德将军,以董虾(原注:名重元)为总督,冯苏为巡抚,与七将军同守广东。郑锦兵攻漳、泉。时福建可由广东经达湖南,耿精忠畏锦兵,谋之于桂。桂遣礼曹钱点至福建,为郑、耿解和,锦将刘国轩曰:“吾家在海外数十年,称奉明号。今吴号周,耿称甲寅,是以来攻。尔两家若归正朔,吾不难进镇江,上南京,否则尔两家皆吾敌国也。”点不能和而归。精忠虑不支,遂诣简亲王纳款。”耿精忠因面临郑经和清廷的包围,只好向清朝投降。
看书中描写:“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
“平安州”实为“安平城”,即台湾的郑氏王朝三代的在台南的居城。“从那边来了”的郑经与“强盗”耿精忠的交恶内斗正是帮了清廷薛蟠的忙,让清廷借机个个击破。
“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庚辰双行夹批:奇极之文!趣极之文!《金瓶梅》中有云“把忘八的脸打绿了”,已奇之至,此云“剩忘八”,岂不更奇!】宝玉听说,红了脸。湘莲自惭失言,连忙作揖说:“我该死胡说。【庚辰双行夹批:忽用湘莲提东府之事骂及宝玉,可是人想得到的?所谓“一个人不曾放过”。】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
东府即宁国府,大家应该还记得前文讲过的宁国府实为北京紫禁城。紫禁城在秦可卿崇祯自缢后和贾敬嘉靖皇帝服丹宾天后(这是《红楼梦》作者为了迷惑清廷而玩的时光混乱)自然就归了进了北京入主中原的清廷了。所以此时冷二郎郑经所说的“不干净的东府”喻指的乃是占据了北京紫禁城的清廷。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当下唬得众人急救不迭。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骂湘莲。贾琏忙揪住湘莲,命人捆了送官。尤二姐忙止泪反劝贾琏:“你太多事,人家并没威逼他死,是他自寻短见。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觉生事出丑。不如放他去罢,岂不省事。”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记载: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清廷)大兵进围云南,数阅月不下:上虑旷日持久;兵民胥困,乃降敕趣之。于是彰泰等即于十月初八日统率满、汉官兵进薄城下,并力环攻;贼势惶迫无措,二十八日夜伪将军线緎、吴国柱、吴世吉、黄明、原任都统何进忠、原任巡抚林天擎等谋擒逆首吴世璠、郭壮图以献......。吴世璠及郭壮图父子困急,俱自刎而死,斩首送京师。”
这拔剑自刎的尤三姐并非“剩忘八淫奔女”吴三桂,而是吴三桂那不满二十岁的孙子吴世璠。“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是朱慈炤对吴世璠的气节的肯定。
1676年在耿精忠投降清廷后,郑经必须直接对抗清军主力,他先派3万人进攻福州,却于十月十五在乌龙江被清军击败,其他领地也相继失守,郑经只得退回厦门坚守。1679年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复迁界令,北从福州、南到诏安的沿海都设立要塞,并且盖围墙当作界线,使得郑氏的商业活动大受打击,无法再透过贿赂清将进行交易。经过多年的征战,明郑的财务已经严重透支,军队又缺乏补给,郑经只得放弃东南沿海的所有据点,于永历三十四年三月十二(1680年)退回台湾,失败的郑经明白大势已去,从此心灰意冷,将国事都交给儿子郑克塽处理,次年病逝,正是文中的“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的历史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剪梅·咏柳
#古诗词#
113
0
《一剪梅·咏柳》是明末清初词人夏完淳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南明的残山剩水在落照中的凄凉景象,暗寓昏溃的南明小朝庭亦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崩灒;下片点题,写柳絮飘飞,往事不堪回首。整首词写得凄迷哀惋,寓家国之叹于写景咏物之中,情文相生,结处余慨不尽,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倾覆的无限哀伤。
      
中文名:一剪梅·咏柳
类型:词
作者:夏完淳
创作时间:明末清初
目录
基本介绍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鉴赏评价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一剪梅·咏柳》是明末清初词人夏完淳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南明的残山剩水在落照中的凄凉景象,暗寓昏溃的南明小朝庭亦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崩灒。下片点题,写柳絮飘飞,往事不堪回首。全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咏柳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倾覆的无限哀伤。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一剪梅1·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2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3,今岁隋宫4。

往事思量一晌5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一剪梅:词牌名。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又名“玉簟秋”、“腊梅香”。重头六十字,平韵。

2.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3.陈宫:陈朝宫殿。

4.隋宫:隋朝宫殿。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5.一晌(shǎng):一转眼。晌:不多久,读若“赏”。

白话译文
残阳如血,令人伤情,斜射着无垠的山川。故国覆亡,到处是一派凄凉。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残破狭小的宫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陈后主荒淫误国,昨日的陈朝宫殿,今年又变作隋朝的宫庭。

不堪回首,往事就像这轻浮的柳絮,刹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旧似烟知雾地漫天飙飞。柔软的柳枝,青翠的柳叶,像细雨蒙蒙,西风刚刚吹过,东风又来侵袭,几番风雨。

背景介绍
夏完淳以一腔忠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复国的大潮之中,所写的诗、文、赋、词,无不悲歌激烈,血泪泪交融。辞风师承陈子龙。近代况周颐《蕙风词话》称陈、夏及彭孙贻、王夫之等人的词:“含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虽然豪情万丈却不剑拔弩张,往往借物言志,借景抒怀,使人从微风细雨中戚受惊雷,于深沉浅露中体验悲威。此首《一剪梅》,也同样是借咏柳来抒发一腔亡国之痛。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年),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得),乳名端哥,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抗清志士,少年诗人。清兵南下时,追随其父夏允年、老师陈子龙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被捕,绝命诗,遗母与妻。九月被害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年仅十七岁。他的诗语言华美而笔力雄健,许多篇章富于浪漫色彩。有《夏完淳集》。

鉴赏评价
文学赏析
起句“无限伤心夕照中”,表现了情景难分:默默无言的柳丝,低垂在斜阳的夕照中,仿佛在为凄凉的祖国,感到无限的伤痛。你看那往日的百花园中,只剩下了点残花败叶,只有那御沟里的流水,还在默默地流淌,纷乱无比的世事啊,是如此地变化多端,去年还是陈后主的内苑,今年又成了隋炀帝的深宫。“金沟御水自西东”一句,可以在李商隐的《曲江》一诗中找到渊源:“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作为处于唐王朝的覆灭已成必然趋势的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同样也有着“世纪末的悲哀”,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的慨叹,到了夏完淳,就变成“无限伤心”的泪滴了。这“昨岁陈宫,今岁隋宫”一语,和李商隐一样,借古喻今,寄寓着作者难以言尽的兴亡之叹。

下片着重抒情。“往事思量一晌空”:想想那悠悠往事,片刻之间都化成了片虚空。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这是多么难以接受的事实。明亡后完淳父夏允彝,因抗清被执投水殉国,完淳因终日为复国大业奔走,年轻的妻子孤守空闺,白发的老母依门盼归。这国恨家仇,使年轻热血的词人已经无法自制了然而,客观却是“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无情的飞絮,并不理会词人彻骨的伤痛,依旧如烟如雾地笼罩着柳树的长条短叶,它们生机蓬勃片苍翠。这真教他无法不产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的愤慨。然而,更伤心的是它们竟然“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对于西风东风,明朝清朝,似乎无动于衷。这结尾以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出离愤怒了””正好相互呼应,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回环。

整首词写得凄迷哀惋,寓家国之叹于写景咏物之中,情文相生,结处余慨不尽。

名家点评
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张璋、姚普:这首词选用了伤心タ照、御水隋提、飞絮笼烟、长条滴翠等意象,扣题甚为紧密,用字遭词多含蓄藉,而寄托的意境却是深辽的。夏完淳词中,家国之恨的主题反复出现,却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这首词借咏物的方式来写亡国的忧伤,也是一法。(《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55 , Processed in 0.0664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