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渺渺真人&跛足道人//风月宝鉴癞头和尚//茫茫大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陵别儿童入京
[ 唐 ] 李白
原文 译文对照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尽管轻视我,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注释
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嬉笑:欢笑;戏乐。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

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朱买臣的轶事典故gskqrdadr浏览1346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ihky44278推荐于 2017.11.25


满意答案
   1、覆水难收
西汉时苍翠茂盛的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吴中区)穹窿山山下,住着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穹窿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来,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她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为多砍些柴草卖掉,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来。
谁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
崔氏却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写下了休书。
不久,朱买臣得到在朝廷为官的同乡严助的推荐。在汉武帝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崔氏得知心慌意乱,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荣华富贵呀!
她决定去找朱买臣,不要现任的丈夫了。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买臣若有所思,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崔氏闻言,知道缘份已尽。她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2、买臣负薪
朱买臣自幼家穷,还喜欢读书,不管理产业,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担着柴,边走边读书。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朱买臣在途中唱歌,但朱买臣声音唱得更大。
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
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朱买臣不能挽留他,只好任凭她离去。
之后,朱买臣一个在道路上边走边唱,背着柴在墓间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给他饭吃。
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到皇宫上送奏折久未回答,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粮食也用完了,上计吏的兵卒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
正赶上他的同县人严助受皇帝宠幸,严助向皇帝推荐了朱买臣。召见之后,被授予会稽太守。朱买臣于是乘坐驿站的车马离去。会稽的官员听说太守将到,征召百姓修整道路。
县府官员都来迎送,车辆有一百多乘。到了吴界,朱买臣看见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食物。过了一个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买臣给她丈夫银两,让他安葬。

扩展资料:
朱买臣之死:

元封元年(前110年),东越王余善自称东越武帝,入侵汉朝的白沙、武林、梅岭,杀死地方官员。
朱买臣接受汉武帝的诏令,率领军队与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由海路进攻东越。战争过程中,闽越的君主繇王居股与人合谋杀死了余善,向汉军投降。从此以后,闽越国灭亡。
朱买臣因平叛有功,被征召到朝廷做了主爵都尉(汉代官名),列于九卿之中。过了几年,朱买臣因犯法被免官,后又被启用为丞相府长史。
御史大夫张汤原先是个小吏,在朱买臣前趋承奔走。张汤与公孙弘脾气相投,是莫逆之交,二人互相推荐,标榜朝堂。于是汉武帝敕封张汤为廷尉。
后来张汤诬告朱买臣的好友严助与淮南王刘安谋反有关,汉武帝下令将严助斩首。朱买臣因此怨恨张汤。
等到朱买臣为丞相长史,张汤多次执行办理丞相事务,就故意欺侮凌辱丞相府里三名长史(即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
朱买臣、王朝、边通去拜见张汤的时候,张汤就坐在床上,不以礼相待。因此,三长史对张汤心怀怨恨,待机报复,朱买臣常想舍命害死张汤。
不久,孝文帝陵中瘗钱(陪葬的钱币)被盗。张汤要陷害丞相庄青翟,将瘗钱被盗一案,全部推卸在庄青翟头上,而且还要办他明知故纵的罪名,免去他的官职,然后由自己代替丞相位置。
不料有人将隐事泄漏出去,朱买臣、王朝、边通知道张汤要陷害丞相庄青翟,便一起去通报庄青翟,并对他说:“束手待毙,不如先发制人,除掉张汤方为上策。据说商人田信等皆为张汤爪牙,与张汤勾结,营奸牟利,凭此条罪状好教张汤死心伏罪”。
丞相庄青翟就命令三人代为办理。于是,朱买臣、王朝、边通暗中命令吏役去抓商人田信等到案审讯。一经廷审,严刑逼供,田信只得招认。
张汤知自己必死无疑,便写下遗书称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陷害他。写完遗书后,挥剑自杀,当即毙命。
汉武帝看了张汤的遗书,心里感到很后悔。便命令抓捕三长史,诛杀抵罪。将朱买臣、王朝、边通绑赴刑场斩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薪挂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覆水难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买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点评15-1:“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入世情节)

王科丁
IP属地: 广西
2
2022.08.16 18:37:11
字数 1,786
阅读 1,646
点评十五:“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
(红楼梦人物群体系列一)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开篇第一回“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至“……如今悔却晚也”处,主要介绍“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来历,并谈一谈佛道思想对封建社会时期的影响。



《石头记》一书,写到的人物非常多,有人大概统计了一下,前八十回已接近千人。作为批评者,我们不可能一一细考较去,也没有那个必要。据脂批言,末回有情榜,我想大概如《水浒传》一样是一百零八位,这是主角。按我的分类方法,艺术人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功能性人物,在文中起到情节过度承接、注明来龙去脉的作用,一种是审美性人物,在文中起到演绎故事情节、拓展中心思想的作用。重要有趣的人,我们择一部分评一评,其他的我们以群体划分统一作评说。

《石头记》开篇就写一僧一道,名“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两位奇特而又神秘的人物,但获得的关注却不多。因为他们是功能性人物,不是主角。从《石头记》开场到结局,他们适时串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却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石头记》中另外一条重要脉络,这一条脉络便是以佛法、道法救世度人。

一、一僧一道的入世情节
此一僧一道,楔子中写的是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但后来却幻成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第二十五回中有两首描绘一僧一道形象的诗: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破纳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一头疮。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形象上却是一落千丈,反差较大。

此二人有时结伴而行,有时各行其事。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或脱度、或点化、或指点迷津、或解除冤孽。

前八十回,有脱度和点化家遭横祸、走投无路的甄士隐,因尤三姐蒙垢自刎未遂而痛悔不已的柳湘莲;为“生有胎毒”的薛宝钗开出了奇异的药方,并送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祥话,告诫林黛玉要身体好须不见生人、不见哭声;淫思凤姐而不知悔改的贾瑞在病入膏肓时,送来“风月宝鉴”,让贾瑞只能反照,不可正照,但贾瑞经不住镜子正面女色诱惑,结果死于非命;在王熙凤、贾宝玉遭魇魔法算计,命在旦夕之时,在通灵宝玉迷失令贾府上下惊恐不安之际救危解难,使贾府恢复平静。



15-1:清孙温绘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
女娲补天的遗石,是由这一僧一道请太虚幻境的仙子,在贾宝玉出生时带入红尘,随着贾宝玉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两人前后形象上的反差,一个是出世的形象,一个是入世的形象。所谓形象,即相也。若以相看人、看众生,即著相,无法自利利他。故两人以不怎么入眼的形象现世,要度的是不著于相的人。从名称来看,茫茫指广阔深远、模糊不清、草木茂盛,渺渺指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无法把握、幽深或无边无际、渺小、若有若无。如果以人生来看,仿佛身处茫茫大海、不辨方向、更不知如何到达彼岸。大士即菩萨,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真人即觉悟的人,指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觉醒、觉悟并能知晓天理、运用真理的修行人。从形象上来看,和尚癞头,如佛头有粪,但并不影响佛光普照,“佛”字拆开意为不是人,勿以人的标准衡量法相;道士跛足,如身残之人,却不影响思想提升,“道”字拆开意为用头走路,腿脚不好并不影响前进的步伐。作者对一僧一道的定名和形象设计初衷于此。

有人根据描写跛足道人的诗,推定此二人来自山东蓬莱,进而联想到李煦的祖籍也正是山东莱州昌邑。猜测出一僧一道的原型是李煦的两个儿子李鼎和李鼐。查李煦子嗣,确有两个儿子无疑。李鼎生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一六九四年),次子李鼐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一七一六年)。李煦家与曹家是姻亲关系,曹寅死后,李煦为了让妹妹在曹家仍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拼力保住曹家的世袭官职,同时也拼力帮助王修德一系,因此激怒雍正,一七二二年就被抄了家。抄家之后,李煦并没有立即入狱、流放,两个儿子随同关押,其他家口送往苏杭变卖。。



15-2:清代打牲乌拉的繁华.webp
一七二七年再次查出其曾为八王爷胤祀买过五个侍女,才入狱并流放打牲乌拉(两个儿子也随同流放)两年后李煦逝去,李鼎、李鼐随之释放,成了一僧一道倒是可能的,一僧一道的原型,也有可能来源于此二人。但从文中的叙事情节来看,假如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自己,便不合逻辑,因为李鼐还比曹雪芹小一岁。这一点倒是无关紧要,作者写一僧一道,作用并不在此,而是倒底以什么样的思想救世度人的问题。

(未完待续,水木森【水目人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即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渺渺,水茫茫。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在哪方。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注释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鉴赏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抒写男女离情,但所咏非与妻室的离别,而是与歌酒场中相悦女性的离别之情。形之于词,以排遣作者生平抑郁不平之怀,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简析

  此词上片以“醉”字切入,由此而渗出“旧香”勾起了过往欢聚的回忆。次句由“旧香”而勾起了“离恨”,说得十分曲折而悲戚。后两句将“离恨”外化为对景物的书写;下片首三句由楼中睹物思人转而想象身处遥远彼方的“征人”,由思念的此方描写到彼方。接着词人借此意境进一步言说“征人”的归途漫长。结拍二句似为自我宽解之语,却写得寂寞悲凉。

  此词在时空上大幅铺展,使上片的“楼中”“陌上”“秋草”“夕阳”和下片的“云”“水”相互呼应,托展起深远宏阔的意境。更加之丝丝离愁意绪在各意象当中回环往复,开合运转之间连贯不绝,故而意象虽非新颖,然读来却有其别致的韵味。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e6d9d77697a.aspx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375篇诗文 ► 530条名句
忆金陵三首

忆金陵三首
[ 宋 ] 王安石

原文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王安石[宋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多
该古诗《【忆金陵三首】忆金陵三首全诗及翻译》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ee6d43ac9cee6d/

出自宋代王安石忆金陵三首其二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吕】满庭芳
【作者】姚燧 【朝代】元拼音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晚来尽滩头聚,笑语相呼。鱼有剩和烟旋煮,酒无多带月须沽。盘中物,山肴野蔌,且尽葫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09-18 22:52:08)
标签: 茫茫大士 渺渺真人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兰国沧海客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是广大读者十分熟悉的人物。他们也是神仙人物,携通灵宝玉让其到人间历幻一番。在太虚幻境和青埂峰,一僧一道“ 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而到了人间,一僧一道则化作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形象不堪。

在此后的情节中,这两人或明或暗地出现,草蛇灰线,神出鬼没,在甄士隐、林黛玉、贾宝玉、贾瑞、王熙凤等人的故事中多次间接或直接出现。

在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中,这一僧一道都是同时出现的。但书中并不是这样,而是严格按照“道度男、僧度女”的传统安排出现的。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一僧一道同时出现的地方并不多,第一回青埂峰下的顽石坠落处,甄士隐的梦中,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在街上遇见,以及第25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同时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几处出现。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癞头和尚单独出现的地方有:一、林黛玉说有个癞头和尚让她出家,告诫她“听不得哭声、见不得外姓人”;二、在度英莲时,虽然一僧一道同时出现,但一方面也有甄士隐在旁边,另一方面说话的是那个癞头和尚,他见到英莲大哭,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他还追着甄士隐说“舍我吧,舍我吧。” 尽管在甄英莲的故事里僧道同时出现,其实也遵循了“僧度女”的传统,跛足道人并没有要去把英莲抱走。

跛足道人单独出现的地方:一、 度甄士隐,跛足道人唱“好了歌”,甄士隐大彻大悟作“好了歌解”,并与之同去;二、度贾瑞,即是风月宝鉴的故事,只可惜贾瑞执迷不悟。

还有一点要注意,通灵宝玉是癞头和尚的宝贝,风月宝鉴是跛足道人的宝贝。

那石头是癞头和尚用佛法将其幻化成通灵宝玉,是放在癞头和尚手里,可以算作癞头和尚的宝物。 所以书中凡是出现与通灵宝玉相关的地方,癞头和尚必定出现。在贾宝玉中了“魔魇”时,也是癞头和尚将通灵宝玉放在手中抚摸,口中念叨“青埂峰一别已十三载也”。贾宝玉动不动就说出家做和尚,而不是做道士,也是与癞头和尚是通灵宝玉的主人有关。

而风月宝鉴,是跛足道人的宝贝。集中在贾瑞的故事那里,跛足道人给贾瑞送镜子,后来贾代儒要烧掉镜子,跛足道人马上出现,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为何一僧一道分别称之为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呢?这其中有什么隐喻意味呢?

和尚本来是光头,为何特别强调他是癞头?书中说他是“腌臜更有满头疮”。 癞头是指长了癞头疮,头上有的头发掉了,有的还稀稀落落的留着,那一片疮痍,十分难看。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其实只要联想到清初之时,清廷对国人的“剃发令”,就很容易理解了。当时清廷强令国人剃发,为此引发了轩然大波,无数人头落地。清廷强迫国人剃的发型是 “金钱鼠尾”,就是将脑袋周围一圈都剃去,只留后脑勺一小撮头发弄成辫子,恰好能从一个铜钱眼儿穿过,故叫“金钱鼠尾”头。若干年后发型经历了演变,允许辫子更粗了,后面的头发更多了,所以辛亥革命前后将其贬称为“豚尾头”(即猪尾巴头)。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柳亚子作《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忘上国之衣冠,而奉豚尾为国粹。”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而“金钱鼠尾”头,比起后来的豚尾头更加难看,你说他是“光头”,他偏偏有一些头发,秃秃落落的要多糟心有多糟心。何况清初那时候剃发的工具可没有现在的优良,剃发过程中又伴随着暴力,因此很容易剃破头皮,形成疮疤或感染成瘌痢头。那么难看的发型,再加上剃发造成的伤疤,不就像癞头疮吗? 而这样的疮疤也集中体现在清初。随着国人将这段血泪史忘记得差不多,对剃发易服也没那么抗拒了,加上理发工具的改进,这样的疮疤自然也就很少见到了。只是瘌痢头还一直延续下来,到20世纪60年代才基本绝迹。

所以,笔者认为,癞头和尚的瘌痢头,其实是与清初的“剃头”有关,再结合贾宝玉的那句名言“看到女子就清爽,见到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笔者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推断。因为剃发易服只是针对汉人男子,对汉人女子并没有此要求(所谓“男降女不降”)。汉人男子被剃得满头疮疤、跟瘌痢头似的,再配上满人的服式,那真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难怪贾宝玉会觉得“浊臭逼人”。

再来说说这个跛足道人。跛足道人一切都好,就是个“跛足”,“一足高来一足低”,所以他要拄着拐杖才能正常行走。

关于“跛足”的隐喻比较费解,笔者认为,跛足——“一足高来一足低”,是隐喻明亡清兴后满、汉力量的不均衡、不和谐,满人成了统治者,广大汉人成了下等的、受压迫的群体,那跛了一足,就象征着汉人地位低了一等,受压迫(承受身体大部分重量),只能借助拐杖勉强支撑。这也是书中说的“世路不平”。

为何说道士象征着汉族的力量呢?

众所周知,清廷的剃发令有个“十降十不降”,其中即有“儒从而释道不从”, 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在家人必须改穿旗人的服装,并剃发留辫。出家人不变,仍可穿以前的服饰。而我们知道,佛教其实是外来产物,和尚也是要“剃发易服”的,而道教则是华夏本土产物,而且道士依然可以身着汉家服饰,不必剃发。所以说道士其实也即隐喻着汉族。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寓意


再结合跛足道人的宝物风月宝鉴,我们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风指清风——清朝,月指明月——明朝; 风指镜中的美人,月指镜中的白骨。

清风和明月比起来,美人与白骨比起来,不就是“一足高来一足低”吗?

再看全书的整个意境:

风,是得意的,风是严酷的,风是无情的……这都符合“风”对清朝的象征与隐喻;

月,是晦暗的,是孤独的,是令人感到悲伤的,这符合那个时代人民对“大明之月”的追思与伤怀。

月黑则风高,寒风肆虐,则明月被隐晦不见, 所以书中的“风和月”,不也是“一足高来一足低”吗?


(此文由慧读古典整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15: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吕·满庭芳
作者: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一]。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二]。山接水茫茫渺渺[三],水连天隐隐迢迢[四]。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释
[一]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诗豪:诗中的英豪。《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

[二]日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

[三]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

[四]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bcfcb88b9a23.aspx
姚燧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85篇诗文 ► 15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15: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异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通灵宝玉入世出世2017-07-11 21:09:30 来源: 樵夫书斋  举报
0

分享至





这一僧一道两人便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故事的开始便是是他们俩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论道,此处有一块女娲炼石补天时弃之不用的一块顽石,听过以后大动凡心,求入世一遭,茫茫大士便以幻术将此顽石化作一块扇坠大小的浩莹美玉,趁着赤霞宫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之际,带它入世一番,成了贾宝玉出生时含在嘴里的一块玉,这便是那块“通灵宝玉”。


而后他们又化作一僧一道,渺渺真人化作跛足蓬头的道人,茫茫大士化为癞头跣脚的僧人,疯疯癫癫的行走在凡尘中,解救众生,度化世人,推动故事的发展,主导着所有人的命运。


第一回欲度化的人便是甄士隐,度了他两次,第一次是看见他抱着英莲便大哭要他把英莲舍了,可惜当时他并没有悟;第二次则是在甄士隐家遭不幸、穷困潦倒之际出现,依旧是疯疯癫癫的模样,口中念着“好了歌来度他出家,甄士隐解得甚是奇妙,故而也出世而去。
这一僧一道或结伴而行,或独自游走在尘世间。因而这第二回坡足道人一人救了贾瑞,贾瑞淫思凤姐不知悔改,中了“相思局”毒计病入膏肓。他便送来一面变幻莫测的“风月宝鉴”,此镜是《好了歌》的象征物,正面美女,反面白骨,贾瑞经不住镜子正面女色诱惑,终于死在了痴心妄想中。


他们还度了因为尤三姐自刎而痛悔不已的柳湘莲,为“生有胎毒”的薛宝钗开出了奇异药方冷香丸,又救了凤姐和宝玉。凤姐和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命在旦夕之时,他们又出现了,当时摩挲了一回“通灵宝玉”,又说了些尘缘未尽的话,解除冤孽。后来混世魔王的命根子通灵宝玉迷失,神智昏迷,闹得贾府人仰马翻惊恐不安,癞头和尚前来送玉点悟宝玉。最后带着宝玉离开尘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2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贤明的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一下子。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cá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2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异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通灵宝玉入世出世2017-07-11 21:09:30 来源: 樵夫书斋  举报

分享至




这一僧一道两人便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故事的开始便是是他们俩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论道,此处有一块女娲炼石补天时弃之不用的一块顽石,听过以后大动凡心,求入世一遭,茫茫大士便以幻术将此顽石化作一块扇坠大小的浩莹美玉,趁着赤霞宫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之际,带它入世一番,成了贾宝玉出生时含在嘴里的一块玉,这便是那块“通灵宝玉”。


而后他们又化作一僧一道,渺渺真人化作跛足蓬头的道人,茫茫大士化为癞头跣脚的僧人,疯疯癫癫的行走在凡尘中,解救众生,度化世人,推动故事的发展,主导着所有人的命运。


第一回欲度化的人便是甄士隐,度了他两次,第一次是看见他抱着英莲便大哭要他把英莲舍了,可惜当时他并没有悟;第二次则是在甄士隐家遭不幸、穷困潦倒之际出现,依旧是疯疯癫癫的模样,口中念着“好了歌来度他出家,甄士隐解得甚是奇妙,故而也出世而去。
这一僧一道或结伴而行,或独自游走在尘世间。因而这第二回坡足道人一人救了贾瑞,贾瑞淫思凤姐不知悔改,中了“相思局”毒计病入膏肓。他便送来一面变幻莫测的“风月宝鉴”,此镜是《好了歌》的象征物,正面美女,反面白骨,贾瑞经不住镜子正面女色诱惑,终于死在了痴心妄想中。


他们还度了因为尤三姐自刎而痛悔不已的柳湘莲,为“生有胎毒”的薛宝钗开出了奇异药方冷香丸,又救了凤姐和宝玉。凤姐和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命在旦夕之时,他们又出现了,当时摩挲了一回“通灵宝玉”,又说了些尘缘未尽的话,解除冤孽。后来混世魔王的命根子通灵宝玉迷失,神智昏迷,闹得贾府人仰马翻惊恐不安,癞头和尚前来送玉点悟宝玉。最后带着宝玉离开尘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3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空空道人,他们是什么关系?
2020-06-29 11:19


读《红楼梦》可以细读,一章一章细细的读过去,品味书里人物的喜怒哀乐。自然,读《红楼梦》也可以略读,凭兴趣看过去,没兴趣了就放下,也没什么毛病。如果细读,那我问一个问题,你知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空空道人,他们都是什么关系?我怎么记得茫茫大士、癞头和尚实际是一个,渺渺真人、跛足道人、空空道人也实际是一个,对吗?

按照《红楼梦》书中的描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是首先登场的人物,而且他们是神仙。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气宇不凡,丰神迥异,来至峰下,席地坐谈。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可佩可拿。

到末回,还是这一僧一道, 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从此后,“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

那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呢?这二位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人间化身。《红楼梦》书中癞头和尚出现了五次。

首先出现是第一回,甄士隐逗弄英莲玩的时候,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第二次是在第三回,黛玉说:“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第三次是第七回,宝钗说:“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

第四次是第八回,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这个金器就是宝钗的项圈。

第五次是第二十五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念了一句:“南无解冤解结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不安、中邪祟逢凶险的,找我们医治。”贾母、王夫人都听见了,便命人向街上找寻去。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同一个跛足道人……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当然细心的读者发现有三次是在别人口中出现。

而跛足道人出现则与癞头和尚不同,都是亲身出现的,不是像癞头和尚那样多在人物语言中出现,他也出现了五次。

第一次自然是与癞头和尚同时出现。



第二次还是在第一回,可巧这日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履鹑(chún)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第三次是第十二回,那贾瑞此时要命心甚切,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

第四次还是在第十二回,紧接着贾瑞亡命之后,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敢毁‘风月宝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第五次与癞头和尚同时出现。

跛足道人是动手的,癞头和尚是动嘴的?原因不详,反正甄士隐吟诵《好了歌·解注》是在跛足道人的启发下,而贾瑞身亡也是由于跛足道人把“风月宝鉴”借给了他。从实际上说,跛足道人比癞头和尚出场更多一点。

空空道人又是谁呢?反正不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也不是他们俩个的化身。

因为第一回中写着,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然后就是最后一回,空空道人寻人,直寻到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一个人,因想他必是闲人,便要将这抄录的《石头记》给他看看。那知那人再叫不醒。空空道人复又使劲拉他,才慢慢的开眼坐起。便接来草草一看,仍旧掷下道:“这事我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一新鲜公案了。”

可见空空道人只在开篇、结尾处出现,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也只是出现在开篇、结尾,只是本书开篇、结尾均有空空道人传书,还有孔梅溪题书,然后才有曹雪芹写书。空空道人是不是确有其人,究竟在《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中起过什么作用?还是个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06 , Processed in 0.1016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