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庐陵匡氏===匡昕O-MF6624//O-MF576965朱祁镇本姓康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垂千古的汉丞相一一匡衡公
2023-11-15    阅读 1,059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匡细华,匡立芳   
匡纲公,西汉东海承人(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世代务农。生三子,长子匡衎公,字大圭,官至紫微郎升迁至尚书令,比尚书大一个级别。次子匡衡公,字稚圭西汉末年右丞相,初为郎中,迁博士(汉元帝秘书),给事中,一路升迁至丞相,封乐安侯。季子匡衍公(不详)。



  纲公因以子为大贵,仙故后被追封为东海太守(封建社会对已故人物给予爵位、官职、或其他荣誉头衔以示后人纪念)。

衡公少年家境较贫但自幼勤奋好学。听说地方上有一富豪藏书颇多,遂主动去帮他家干活不要报酬,富豪好奇问其缘由:衡公只要求能在他家看书就可以。富豪很感动,愿意让衡公随便来他家阅读书籍,并让他把借回家里晚上看。因衡公家里穷晚上不点蜡烛,只能借助邻居从墙缝中透出来的光来看书。据东汉刘歆所撰《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光映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这就是传颂两千多年家喻户晓一个成语:‘凿壁借光’的由来。衡公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深通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尤以《诗经》甚精,有:‘匡衡说诗解人颐’之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家。

事实上衡公的仕途并不平坦。早年九考才中一丙科,经当时的经学家们的极力推荐才做了一小文吏。

衡公的文才和安邦治国主张深得太子刘奭的赏识,一路晋升。刘奭登基为汉元帝后,匡衡公上书劝谏说:治乱安危的关健在于君主用心慎重,继任的君王要发扬祖先之恩德。像爱护儿女一样爱护天下的百姓,如果阴阳没有调和,奸诈邪恶没有禁止,大慨是臣子们忘记了祖先德行…诗经大雅说不要忘记先祖的教诲,好的君王应该明确喜爱什么,厌恶什么。劝谏汉元帝整治朝中的不良现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之汉纪二十一(68)的中写道:汉元帝下令立刻释放所有被捕的官兵,命令沿途地方官府置备美酒佳肴犒劳通过的军队。甘延寿、陈汤返回长安后,评论功劳,…匡衡认为:‘甘延寿、陈汤假传圣旨,擅自开启战争,不诛杀他们已是宽宏大量,如果再赏赐他们土地还加官进爵,那么以后派出的使更会采取冒险行为,以图侥幸成功,在蛮夷之地惹是生非,给国家和百姓招来灾祸。汉元帝内心想嘉许甘延寿、陈汤的功劳,但又难于违背匡衡、石显的意见很久这事都未定下来。这显而易见,匡衡公在汉元帝和司马光心目中的份量。

在治国安民的原则上,衡公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先从君臣做起:‘民不争、下不暴、众相爱′尊从孔子的仁爱思想。衡公还提出:‘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举贤才,开直言,任用温良之人,退苛薄之吏’等治国理政的主张。对治理朝中的一些腐败行为和不良现象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汉元帝让衡公居于殿中为师,为朝庭中的官员讲授诗经和词赋。后历任光禄大夫、御史大夫等职位。建昭三年(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故,匡衡公代理为丞相,封乐安侯。建始四年(前29年),刚正不阿的衡公因奏佞臣中书令石显之事未成,向汉成帝刘骜请求辞职,汉成帝赐以美酒肥牛屡加安抚。第二年匡衡公的封地与当地的临淮郡发生土地争端,便有人告发匡衡公的封地多占了四百顷,加上其子匡昌醉后伤人事件。司隶校尉王尊与石显原是一伙本想扳倒匡衡公,便借题发挥趁机弹劾匡衡,匡衡公遭弹劾免官为民,后病故于家中。据正史《汉书》记载:衡公之子匡咸通晓经义,一路迁升官至九卿,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正部级。其后代出了很经学家,在最高学府太学堂任讲授经学的博士。

两千多年来,衡公是做官和读书人心中一个光辉型像,尤其是是激励学子们的学习典范。明朝以前就有匡衡公故乡的地方政府为匡衡树碑立牌、建祠修墓。明朝知府李重华所撰写的《重修汉丞相匡衡墓记》中写道:‘自汉代以来,历经唐宋诸朝,崇祀不绝’。明确了衡公在世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衡公墓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冠世榴园南六公里处。为了怀念远古先贤,激励当代读书的孩子,每年清明节都有人自发带孩子来《匡衡墓》扫墓,教导后人勤奋学习、报效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庐陵匡氏家族


家族的遗传标记为O-MF6624,
它的形成时间为 2280 年前

测基因,认领该家族


已认领用户 4


  • 张** 湖南省 湘潭市
    基因标记: O-MF390973


    联系

    张帆家族树有1人与此家族关联



  • 刘** 湖北省 武汉市
    基因标记: O-MF519698


    联系

    刘东宇家族树有1人与此家族关联


查看全部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MF6624,共祖时间约为 2280 年前,推测为集中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南方地区的一支匡(康)姓家族。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9%。


溯源分析
  • 姓氏关联
    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在属于 O-F854 类型的用户中,康、匡二姓均达到了 1% 左右的人口占比,而康姓中国人口占比约为 0.2%,匡姓不足 0.1%,可见康(匡)姓在 O-F854 中相对富集,可能对应了某些家族。

    筛选 3 例康姓、2 例匡姓进行 Y 染色体全序检测,并构建谱系树。结果显示,康姓、匡姓同属于 O-F854 下游的 O-MF6624,另有 2 例非康姓样本也属于这个支系。

    O-MF6624 支系形成于西汉初年,从树形可以明显看到,康、匡二姓交织在一起,即可能在比较晚的时期才演化成两个不同的姓氏。

    根据一些家谱的说法,北宋赵匡胤登基以后,民间为了避「匡」字讳,将匡姓改成了康姓,其后又有部分康姓改回了匡姓。此说法尚有待证实。但从谱系树看,康姓和匡姓确实交织在一起,家谱的记载可能有一定依据。

    O-MF6624 类型中,匡姓与康姓占比都相对高于其他姓氏的占比,差异较显著。据此我们推测,O-MF6624 可能对应一支匡(康)氏家族。



  •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MF6624 类型共祖于 2280 年前,即共同祖先的生活年代大概在两汉时期。



  • 分布情况
    目前,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的统计,O-MF6624 类型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09%。

    该类型集中分布在南方省份,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陕西,该类型均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0.3% 以上。

    细化到地级市,在湖北随州和湖南郴州两地,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4% 以上;在湖南邵阳、陕西汉中、贵州遵义三地,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3% 以上;在四川资阳、四川遂宁、广东潮州,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2% 以上;在江西赣州、湖北荆州、四川绵阳、湖北武汉、四川南充,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1% 以上。

    查阅史志资料,匡姓较早被记载的人物有西汉东海郡人匡衡(西汉东海郡辖境包含今山东费县、临沂市和江苏赣榆以南, 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

    在南方,较早被记录的名人有南朝齐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匡昕。从分布看,O-MF6624 对应的匡(康)氏家族在江西、湖南、湖北较为集中,因此匡昕属于这个家族的可能性也较大。

    本支匡(康)氏家族的形成时间远迈两汉,而现有家族宗谱多数只能追溯到更为晚近的宋元以后时期,依据现有史料和检测数据,暂不能确证该家族的具体归属。

    关于该家族更为详细的内部支系分化脉络以及更精确的共祖情况,留待后续深入研究。










    0.12%
    0.21%
    0.30%
    0.39%




    • 湖南省
      0.48%
    • 重庆市
      0.44%
    • 湖北省
      0.33%
    • 四川省
      0.32%
    • 贵州省
      0.24%
    • 陕西省
      0.2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1%
    • 江西省
      0.11%




    • 展开




家族详情
  • 家族情况介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及其所援引文献曾提及道术家匡俗,但关于此人事迹及活动年代多涉志怪,不可考信。

    《水经注》:《豫章旧志》曰:庐俗,字君孝,本姓匡,父东野王,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阳,曰越庐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于宫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汉武帝南巡,睹山以为神灵,封俗大明公远法师。《庐山记》曰:殷、周之际,匡俗先生,受道仙人,共游此山,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矣。又按周景式曰:庐山匡俗,字子孝,本东里子,出周武王时,生而神灵,屡逃征聘,庐于此山,时人敬事之。俗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睹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世称庐君,故山取号焉。斯耳传之谈,非实证也。故《豫章记》以庐为姓,因庐以氏,周氏远师,或托庐慕为辞,假凭庐以托称。二证既违,二情互爽。

    南方匡氏见诸正史的最早人物应是南朝齐时的孝子匡昕。

    《南史》:昕,字令先,庐陵人。有至性,隐金华山,服食,不与俗人交。母病亡已经日,昕奔还号叫,母即苏。皆以为孝感所致。《册府元龟》作康昕,或即避讳故。



  • 家族名人简介



    匡昕


    南朝宋、齐时人,字令先,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隐居金华山,不与人交往。母病亡经日,昕奔还号哭,母即苏醒,时人以为孝感所致。

    了解更多






  • 姓氏分布
    经统计,如今该家族以康姓为第一大姓,而匡姓占比仍有 8.33%。



    现代庐陵匡氏家族后裔的姓氏占比情况

    8.33%



    11.11%



    11.11%



    8.33%



    8.33%



    5.56%



    5.56%



    5.56%



    2.78%







  • 人口分布
    目前,该家族后裔约占全国男性人口的 0.09%,其分布情况如下:










    0.12%
    0.21%
    0.30%
    0.39%




    • 湖南省
      0.48%
    • 重庆市
      0.44%
    • 湖北省
      0.33%
    • 四川省
      0.32%
    • 贵州省
      0.24%
    • 陕西省
      0.2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1%
    • 江西省
      0.11%




    • 展开




社区讨论

参与讨论 ......



  • 建辉


    匡扶汉室

    0 评论 131 浏览 2024/09/27



  • 东宇


    咋姓刘了呢

    3 评论 576 浏览 2024/0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2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皇后一览,明仁宗朱高炽张皇后乃女中尧舜,明代第一位皇太后
播报文章

华叔话历史
关注
2020-01-26 14:47

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有勇有谋的一代贤后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是中山王徐达和妻子谢夫人的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人称“女诸生”。

洪武九年(1376年),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徐氏待人处事,体贴谨慎,深受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病重,她仍不忘劝告朱棣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对宗室要以恩礼相待,不要骄养外戚。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的打算。


明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女中尧舜

张氏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

明成祖永乐二年,又册为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

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

宣德元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

张岱《石匮书》:嗣后孝诚、孝庄,代有圣德,总不及孝慈高深,但得其毫发,亦足以光被彤管。呜呼盛矣!


明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贤德忠厚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一位“复辟”皇帝。

正统七年春,经过重重筛选,来自海州的少女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英宗的准皇后。钱氏这年十六岁,比英宗略大一岁。


钱氏的册后仪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来皇帝的第一次初婚仪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们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终身大事,册后只不过是登基以后过过场面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21: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身上存在很多谜团,600年来始终无法解开
2024-09-09 10:46:54 来源: 阿辉天天说 河南  举报
0
分享至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人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他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宣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北京城内一片肃穆。永乐大帝朱棣刚刚驾崩,朝野上下都在关注着即将发生的权力交接。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一个年轻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赶往京城。




这个年轻人就是朱瞻基,时年26岁的他即将成为大明帝国的新主人,他的登基之路却充满了危险和未知。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煦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此时正准备在半路拦截这位年轻的储君。

朱瞻基仿佛预感到了危险,他用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完成了从南京到北京的履行,两千多里的路程只用了短短十五天就赶到了北京城郊的良乡。这个速度之快,让许多人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议。




有人说朱瞻基可能早就在北京城附近等候多时了,也有人猜测他可能使用了某种秘密的快速通道。朱瞻基的这次神速之旅不仅打乱了朱高煦的部署,也让整个朝野为之震惊。

朱瞻基抵达良乡后,仅用了九天时间就完成了登基的准备工作,皇帝登基是一件极其繁琐的大事,从准备祭天的礼器,到学习各种繁复的礼仪,再到安抚朝中大臣,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朱瞻基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后世的历史学家,有人推测朱瞻基可能早就预感到父亲即将驾崩,提前做好了准备。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朝中的某些大臣暗中帮助朱瞻基,为他的登基铺平了道路。

朱瞻基展现出的果断和魄力让人不得不对这个年轻的皇帝刮目相看,他的这次神速登基,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也为他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登基后的朱瞻基并没有立即对图谋不轨的朱高煦采取行动,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理解,朱瞻基向天下人宣称,叔叔与自己是一家人,关系融洽,他甚至还经常给予朱高煦一些封赏,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和睦。

这种做法既显示了朱瞻基的宽宏大量,又巧妙地化解了朝中的不满情绪。朱高煦是先帝的儿子,若是贸然处置难免会引起非议。




可朱高煦并不领情在他眼中朱瞻基的善意举动反而成了一种羞辱。朱高煦无法接受自己堂堂亲王,却要仰人鼻息的生活。最终积怨已久的朱高煦选择了铤而走险,发动了叛乱。

这次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朱高煦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民心的支持,反而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同情者。当朱高煦被抓获后,朱瞻基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仁慈,他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立即处死这个叛逆的叔叔,而是为他修建了一座"逍遥宫",将他软禁起来。




这一举动不仅显示了他的仁德更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软禁而非处死朱高煦,朱瞻基既维护了皇室的体面,又避免了可能引发的政治动荡。这种处理方式,也为后世君主处理皇室内部矛盾提供了一个范本。

朱瞻基的仁慈并不意味着软弱,在处理朝政时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果断和魄力。他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整顿吏治。




朱瞻基上台后不久就颁布了一道震惊朝野的诏令:凡是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这道诏令一出,整个官场顿时风声鹤唳。

此前朱瞻基亲自审理了一起贪污案,案件的主角是一位在地方上颇有声望的官员。这位官员仗着自己有些背景,以为朱瞻基不敢拿他如何。谁知道朱瞻基不仅没有网开一面,反而加重了处罚。




他对朝臣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连朝廷重臣都能逃脱法律的制裁,那么这天下还有什么公道可言?"这番话,不仅让在场的官员们冷汗直冒,也让整个官场为之震动。

朱瞻基的这种做法虽然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但却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民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宣德在位,贪官绝迹。"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朱瞻基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




除了整顿吏治,朱瞻基还特别重视发展教育。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为此,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学校,鼓励民间办学。

此前朱瞻基微服私访,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因为没有学校,只能在家里帮父母干活。朱瞻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回到宫中后,他立即下令在这个村子里建立一所学校,并派遣朝中的学者前去授课。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热烈反响,许多地方官员纷纷效仿,在自己的辖区内兴建学校。一时间,整个大明帝国掀起了一股办学热潮。

朱瞻基的这些政策,不仅改善了民生,也为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就在朱瞻基的统治步入正轨,大明帝国欣欣向荣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整个朝野。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年仅33岁的朱瞻基突然驾崩,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许多人都难以相信。朱瞻基平日里身体康健,没有任何大病,怎么会突然就去世了呢?

关于朱瞻基的死因,历来就有诸多猜测,有人说他是被人毒死的,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劳累过度而猝死的。更有人说,朱瞻基其实并没有死,而是秘密出家为僧去了。




无论真相如何朱瞻基的突然离世,无疑给大明帝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十年,却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谜团和无尽的遐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2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宣宗废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明宣宗废后,为明宣宗朱瞻基废去元配皇后胡善祥之事,此为明朝第一次废后事件。宣宗经过与大臣多次密议后,确定废黜方略,并于宣德三年,明宣宗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明宣宗废后

所处时代
明初


影响
明朝第一次废后事件

选妃时间
永乐十五年

目录
1背景
2商议
3废立
4后续
折叠编辑本段背景
胡善祥为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入皇太孙妃,此后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后立为皇后。当时孙贵妃有宠,而胡皇后无子,又经常生病。孙贵妃出身邹平,和明成祖皇后徐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是同乡,因此关系孙氏十岁时被召入宫中,由徐皇后养育。之后在替宣宗议婚时,将胡善祥选为皇太子妃、孙氏为嫔。明宣宗即位后,封孙氏为贵妃。孙贵妃无子,但偷取宫人之子为己子,即后来的明英宗,因此孙贵妃眷宠益重 。宣宗欲废胡善祥而立孙贵妃为皇后。

折叠编辑本段商议
为了废后一事,宣宗召见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议,称:"我年过三十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宜何如处置?"于是列举胡皇后多次过失。杨荣称:"废掉皇后即可。"宣宗问:"废后之事在以往有惯例么?"蹇义称:"宋仁宗降皇后郭氏为仙妃。"宣宗转而问张辅、夏原吉、杨士奇为何不说话。杨士奇表示对:"臣对于皇后,犹如孩子侍奉父母。现在皇后是母,群臣是子,为子的岂敢讨论废母!"宣宗遂问张辅、夏原吉,两人仍然规避称此为大事,容其详议。宣宗说:"此事不能给外面所谈论么?"蹇义称:"这是自古就有的事情,还有什么可讨论的!"杨士奇遂争论道:"宋仁宗废郭后,孔道辅、范仲淹率台谏等十数人入谏而被黜,至今史册均称贬,何谓无议!"随后众人争论不休,于是退下。杨荣、蹇义对夏原吉、杨士奇说:"皇上有此志向很久了,不是我们臣下能够阻止的。"夏原吉称:"但应当商议处置皇后。"杨士奇称:"今天我听到皇上所称的皇后过失,均非应当废后的罪过。"于是众人商议不决 。

次日,宣宗召见杨士奇、杨荣到西角门,问商议结果。杨荣从怀中取出一纸,列出皇后过失二十事,均为诋毁,称:"以此可以废后了。"宣宗看了其中两三件事后,就艴然变色道:"你们这样诬陷,难道宫庙无神灵就看不到了么?"对杨士奇说:"你怎么看?"杨士奇答道:"汉光武帝废后,诏书曰:'异常之事,非国休福。'宋仁宗废后,后来非常后悔。希望陛下谨慎。"宣宗不悦,于是命两人退下。此后又一天,宣宗召问杨士奇,杨士奇说:"此事皇太后必然有主张。"宣宗称:"和你们商议,这本就是皇太后之意。"后又一日,宣宗独自在文华殿召见杨士奇,问应当如何处置。杨士奇于是问:"胡皇后与孙贵妃相处如何?"宣宗说:"非常和睦亲爱。但是我看重皇子,而皇后病重不宜子,故欲正其母以区别。现在皇后生病多月,贵妃经常看望,慰藉甚勤。"杨士奇进言道:"现在可趁其生病,而劝导其辞让皇后位。于是进对都为礼仪,而恩眷亦不衰。"宣宗颔首表示赞同。几天后,宣宗再次召见杨士奇,称:"你所说的主张非常好,皇后欣然辞职。孙贵妃不接受,太后亦尚未听辞。然而皇后仍然坚持辞去。"杨士奇道:"若如此,希望皇上您对待两位相同。当年宋仁宗废郭后,而对郭氏恩意加厚。"宣宗赞同并说:"我不会食言的。"于是此议论遂定 。

折叠编辑本段废立
宣德三年二月,宣宗令皇后胡善祥上辞位表,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陈词再三,乃从所志,就闲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馀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实生长子,已立为皇太子。群臣咸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正位中宫。今允所请,册妃孙氏为皇后 。

宣宗之母张太后怜悯胡废后,经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张太后命胡废后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亦为此经常感到不快 。

胡氏无过被废,天下人听后为之同情。数年后,宣宗亦感到后悔,曾自我解嘲道,"这是我年少冲动所为啊。 "

折叠编辑本段后续
正统七年,一向怜悯胡废后-的张太皇太后去世,胡废后痛哭不已,次年亦去世,明英宗以嫔御之礼葬至金山 。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俘,孙太后命郕王监国,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上圣皇太后。当时英宗在迤北,孙皇太后亦多次寄御寒衣裘。英宗归朝后,被景帝幽禁于南宫,孙太后数次省视。此后石亨发动夺门之变,首先密告孙太后,得到许可。英宗复辟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此为明朝宫闱徽号之始。天顺六年九月,孙太后去世,英宗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庙。而英宗生母,竟无人所知 。

孙太后去世后,钱皇后对英宗说:"当年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死时,人们畏惧孙太后,其殓葬皆不如礼。"于是劝其恢复原位。英宗问大学士李贤,李贤表示赞同,并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天顺七年,英宗追谥尊胡皇后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未祔太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2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被称为女中尧舜当之无愧
播报文章

小瑶娱乐最前线
关注
2021-03-21 19:46
起泡胶的原理是什么呀?
起泡胶的原理是什么呀?
钢笔行书字帖,提升书法水平,双11大促,价优惠!
钢笔行书字帖,提升书法水平,双11大促,价优惠!
想练硬笔书法,那种行书字帖比较好?
想练硬笔书法,那种行书字帖比较好?
在明朝史册上,张皇后被称为女中尧舜一样的人杰。她历经了明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由一个民间女子到世子妃、太子妃、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到起主心骨作用的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传奇。她在后位共18载,历经仁宗、宣宗、英宗初年三朝,正是大家乐于称道的“仁宣之治”的太平盛世。在太后之位,她在国事上重用“三杨”,巩固王权,保持政策连贯,发展国家经济,贡献不凡,被称为“女中尧舜”是当之无愧的。




张皇后聪颖贤惠,待人和善,举止端庄,性格开朗,后被选为世子妃,永乐二年,朱高炽被选为太子,她也进为太子妃。提到太子朱高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提到朱瞻基,大家会熟悉很多,因为朱瞻基是朱棣皇帝很喜欢的孙子,而张皇后就是朱瞻基的亲身母亲。要说张皇后的品行端庄到底有多好,我们从这样一件事来了解一下就明了了。




《明史张皇后传》记载:成祖恨太子太胖,甚至削减太子膳食,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这里的“后”就是张皇后,意思是说,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嫌弃太子朱高炽的体型宽胖,到了下令控制他的吃饭饮食这种地步,曾一度因为这方面原因想要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最终因为他的妻子是张氏,所以打消了废太子的想法。一直说母贤儿圣,帝业承嗣有望,张皇后的一言一行透漏着帝王之家所需要的治家之德,公婆满意这位儿媳妇的修养和能力,满意程度到凭借她的德行保住丈夫太子之位的地步,可想而知,这位张皇后有多么招人喜欢,让人放心了。

偏偏天不假年,成祖驾崩仁宗朱高炽继承皇位,在位十月余便去世,前面提到的皇太孙朱瞻基继承皇位。摆在张皇后面前铁一样的事实是:一年之间,成祖、仁宗先后去世,宣宗朱瞻基年轻,有几位皇叔如狼似虎的觊觎王位。她不想上演“靖难之役”的悲剧,但又为难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两难之下,做了决定,那就是效仿太祖马皇后在世的做法,恪守妇道,参政而不乱政,有权而不弄权。用智慧的头脑避免这场腥风血雨,实在厉害。




后面辅导宣宗治理国政,政治上重用三杨,取得不凡业绩,故称“三杨开泰”。宣德十年,宣宗染病,英年早逝,悲痛儿子去世的同时,张皇后挑起了再次稳固朝政,担任大局的担子,谣言四起的时候,她按照宣宗在世时有子即位的传统,果断召请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坚定的说:“这就是当今的新天子!”人心安定下来,波乱平息。这个太子就是英宗,后面辅助幼主,明察秋毫,在英宗的教育是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守大明基业,后人对张皇后评价极高。




这位张皇后在历史上名垂青史,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但不做毁家弃业的蠢事,用她不输男子的能力和魄力,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堪称女中尧舜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8: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匡福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匡福(1333年~ 1399年),原籍江苏赣榆,明初抗倭名将,系胶州匡氏的始祖。匡福在元末时曾任过官职,后来参加了朱元璋的反元军队。明洪武初年因战功先后被授予百户、副千户官职,后因为在山东半岛沿海抗击倭寇建奇功,升为胶州守御所千户。明建文元年,66岁的匡福病逝于胶州,由其子袭此官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匡福

出生地
江苏赣榆

逝世日期
1399年

民    族



国    籍
中国

主要成就
他在任山长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职    业
抗倭名将

出生日期
1333年

目录
1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在山东胶州,至今有"匡无福,薛不禄"的说法。系因胶州匡姓始祖为匡福,匡姓人至今过年也不贴福贴。

传说《铁弓缘》演的正是匡福的事。但查《匡氏族谱》,匡福的原配夫人姓葛,他是否有偏房没有记载。另外,匡福移居胶州时已经进入老年,与传说中年轻英俊的匡福将军对不上号。也有人说,铁弓缘一事出自匡福后裔清代武进士匡忠身上,只是编《铁弓缘》时把年代提到了元末明初时期。

胶州匡氏自明代以来名人辈出:有以清廉从政而闻名的明代监察御史匡翼之;有胶州著名嘉树园的创建者,以敢于弹劾高官而闻名的明代言官匡铎;有清代著名周易专家匡仲晦;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匡梦云;有清咸丰皇帝临终托孤"顾命八大臣"之一的匡源;有民国书画名家匡超等,其中以匡源最著名。

匡源,字本如,号鹤泉,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生于胶州郭家庄。清道光十九年,匡源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任编修,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1852年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临终托孤,匡源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 。

辛酉政变以后,被革职的匡源移居济南,被聘为尚志书院和泺源书院的山长(相当于大学校长)。他在任山长期间,以其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匡源一生著述颇多,堪称为高官大儒。清光绪七年(1881年),匡源病逝于泺源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8: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匡翼之
播报
编辑
上传视频
明代大臣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匡翼之,明代大臣。成化十年(1480年)庚子科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甲辰科李旻榜二甲97名进士,巡按贵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奉旨清理陕西军政,除积弊。弹劾不避权贵,忤刘瑾,出为四川副使,孤身舌战,平息少数民族起义,官终广东按察使。 [1]
字敬敷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江苏赣榆
本    名匡翼之
祖    籍胶州(诸城)
娶綦氏封淑人生一子允升,继娶唐氏封淑人生二子允定、允兴;继娶蔡氏、向氏俱封淑人。享年62岁。
参考资料
1古代赣榆县城 十座名人牌坊 两座姓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16: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祐杬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朱佑杬[yuán,1476年7月22日(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1519年7月13日(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松林山之原。代表作有《恩纪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朱佑杬

外文名
Zhu You Yuan

出生地
北京

生    母
宸妃邵氏

性    别


逝世日期
1519年7月13日

民    族
汉族

国    籍
中国-明朝


谥    号
恭穆献皇帝

代表作品
《恩纪诗》

受    封
兴献王

葬    于
松林山之原

职    业
兴王,追尊皇帝

出生日期
1476年7月22日

庙    号
睿宗

主要成就
朱厚熜的生父,(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

目录
1人物生平
2家庭成员
3陵寝墓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期经历
兴献帝坐像
兴献帝坐像
朱佑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出生于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1476年7月22日),生母宸妃邵氏。

因为是邵氏的第一个儿子,对于朱佑杬的启蒙教育,邵氏十分注重,她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朱佑杬的教育上。朱佑杬从懂事起,邵氏就开始教他熟读诗书。所以朱佑杬从小就养成了喜爱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折叠受封兴王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朱佑杬被封为兴王,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将武将之女蒋氏御赐给弟弟朱佑杬当王妃,并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

朱佑杬爱好诗歌和书法,不喜纵情享乐,热衷于艺术和文学。弘治十三年,朱佑杬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此后朱佑杬又有四女。正德二年,次子朱厚熜出生。朱厚熜从小就聪敏好学,深得朱佑杬喜爱,后来更是亲自指导其学习诗书礼仪。

折叠去世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佑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为纯德山)[2]。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折叠父母
父亲:明宪宗朱见深
母亲:孝惠皇后邵氏
折叠妻妾
正妃:慈孝献皇后蒋氏,明世宗母,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去世,合葬显陵,谥号为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
侧妃:淑妃王氏,善化公主生母,嘉靖四年(1525年)九月册封淑妃[3]。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去世[4]。
折叠子女
折叠编辑本段陵寝墓地
明显陵
明显陵

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上。

显陵是嘉靖时期"大礼议"的产物,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上与其他帝王陵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陵寝结构为"一陵两冢",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圆形内外明塘等,都是明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

明末清初遭战火破坏,建筑物逐渐残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国家政府对其开始进行修复工程,因工程过于庞大,于2004年3月才全面竣工,历时11年之久。在2000年11月时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是我国二十九处世界文化遗产基地之一[1]。

参考资料
1.明显陵  . 湖北钟祥网 . [2020-2-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2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7: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匡字藏一王,

三方护玉堂;

宫门朝东开,

紫气放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03 , Processed in 1.5898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