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3 16:26
12078楼  


清初的诗人吴兆骞,号季子,因“科场案”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宁古塔劳动改造。宁古塔在黑龙江地区,当时城内外仅三百人家,那里天寒地冻,再加上小冰河期还没过,感觉象是人间地狱,跟到了北极一样,到这里来的人可以说是九死一残,吴兆骞这样的南方人哪受得了这个呀?一个大诗人居然落得个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怜之极!吴梅村听说他的遭遇以后悲痛万分,估计也有些兔死狐悲之意,于是写下这样一首名为《悲歌赠吴季子》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吴梅村将吴兆骞的不幸归因为读书识字,这是对满清统治下发出的一种无耐的控诉,我相信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让宝玉不喜欢读书的内在因素。我们还可以以此推断出吴梅村《石头记》原搞应该是写在仕清后回乡这一段时间前后完成的,也就是1657年以后,应该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也说明他对看到的当时不少文人所遭受的不幸经历深表同情,于是将这样的感觉拐了个大弯写在了宝玉身上,这让我们现代人解读起来可费了大劲了。原来我们以为宝玉懒于读书,荒废学业,只喜欢跟女孩儿鬼混,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一个不求上进的富家公子,现在才知道他不喜欢读书是为了爱国、爱明朝,是为了民族大义!这个逻辑确实很容易让我们找不到北。

作者在书中对宝玉不喜欢读书事情进行了夸张的描写,在第三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应该说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含意:

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蒙侧批:宝玉何等心思,作者何等意见,此文何等笔墨!〗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我们以前看到这段会感觉宝玉这个人也太不可理喻了,不喜欢读书也就罢了,居然还找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借口来,而且还表现得那么理直气壮,让人感觉很怪异。现在从清初文人拒绝仕清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我感觉宝玉如此痛骂读书人,甚至说他们是“国贼禄鬼”、“禄蠹”,其中还有一层意思,这也是骂明末“东林党”人这些读书的才子们误国误民。所以这样看来,宝玉不想读书居然也有了双重含义,明、清两朝都适合,但意义完全不同。作者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读书都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想法很怪。也就是说不读书的事如果有宝钗掺合,那肯定与不仕清有关系,否则多半是与骂“东林党”人有关系。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四号转六号

2014-07-13 20:12
12099楼  


@V哥掰谎 7390楼 2014-05-30 11:08:40

吴梅村是个大才子,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乡试中举,会试第一,殿试时皇帝新点中了“榜眼”,真正的“连中三元”,这时他才二十二岁!之后授翰林院编修,可见崇祯皇帝对他非常欣赏。1637年,崇祯皇帝选了全国一些大儒给太子当老师,于是吴梅村迁东宫讲读官,陪伴太子朱慈烺,后作为的官属,也就是说他与太子两个人的关系应该非常密切。后来明亡以后太子逃出城以后被李自成的军队抓到,而李自成又很快兵败,从此太子失踪。所以这样......

-----------------------------

因命芹溪删去……

这里“芹溪”应该是“芹”和“溪”两个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4 08:35
12156楼  


我感觉吴梅村与其号召汉人采用不读书这样的消极态度对付满清,还不如劝大家在读了书去做贪官来祸害清朝才更实在呢!这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会不会当年吴梅村仕清就是这个思路呢?

所以我们再仔细体味一下刚才那段里的一条批语:“宝玉何等心思,作者何等意见,此文何等笔墨!”原来作者用如此的笔墨通过宝玉表达出这么深的历史内涵呀,不然批书人何苦在这里大发“司马牛之叹”呢?所以没有了正确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宝玉这些情思,自然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也就更不明白批书人这三句话说的是什么。作者的意见用很高明的笔墨写出来的宝玉的心思,我们却很难看懂,实在是太遗憾了,毕竟那段历史离我们太远了。

婚后宝钗一味的劝宝玉读书,甚至因此引起了二人激烈的冲突,在前八十回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迹象。在第二十一回里有一第很长的批语提到了这个:

〖庚辰: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今回平儿救,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强何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此回袭人三大功,直与宝玉一生三大病映射。〗

这里明确地提到后回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情节,也是批语里提到的唯一的一个八十回以后的完整回目,所以非常有名。这个情节应该与第二十一回中袭人“娇嗔箴宝玉”对应,也就是说第二十一回里袭人费尽心思来管教宝玉,是个非常重要的伏笔,对应的是后回有宝钗也会绞尽脑汁来管教宝玉,估计会有她加大力度劝宝玉读书的情节。

与袭人相比较,宝钗知书达理,非常博学,水平远远在宝玉之上,又比宝玉大几岁,所以“借词含讽谏”的情节肯定是她引经据典、文采飞扬、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变着花样地讽刺宝玉,以此来劝谏,宝钗以为可以象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那样很容易就能搞定呢,但结果大大出乎她的预料。而宝玉不学无术,肚子里没有货,一心光想着用不读书这样简单省事的方法来“爱国、爱大明”了,所以面对满腹经纶的宝钗肯定说不过她,干吃哑吧亏,实在够宝玉受的!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4 11:24
12160楼  


宝玉受不了天天这样被宝钗的逼迫,精神压力极大,实在是忍无可忍,在“爱国主义”的指引下,最后终于弃宝钗而去,来了个“悬崖撒手”,搞得宝钗“青春已大守空闺”,一天到晚“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是“终身误”这个曲名的正解,宝钗落了“好知运败金无彩”下场,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弃妇的悲凉。在第二十二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里面有一句说:

〖庚戚蒙双:宝钗是博识所误。〗

宝钗的博学多识,本来是她的优势,可不但没有劝服宝玉,反而把他气跑了,自然是指她被自己的学识所误,也象征着满清没有管住汉人中的文人,没有了文人的支持,最后失去了皇权,甚至失去了江山,当然这只不过是作者的一厢愿的梦想而已,感觉想法有点太小儿科了。

从宝钗的婚姻悲剧告诉我们:娶个有学问的老婆往往让男人倍感压力,其实古今都是如此。在钱钟书的《围城》里有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到位:

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才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

现在看来确实学历越高的女人婚姻越不幸福,宝钗当年就吃了这个亏,她居然不明白在男人面前逞强是愚蠢的表现,男人伤了自尊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宝钗为什么非宝玉不嫁呢?除了书中隐写的反面历史以外,我们从表面的故事可以发现:宝钗在贾家一住好几年,她的生活圈子中只有宝玉一个未婚男性,宝钗又比宝玉大几岁,当时也算个大龄未婚女青年了,现在被称为“剩女”,自然应该嗷嗷待嫁、心急如焚。她既然只认识宝玉,也只能朝他使劲了,所以才不择手段地要把他搞到手,把钓到宝玉这个金龟婿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她不象贾家别的姑娘那样,可以通过官媒找到老公,因为薛家不是做官的,而是商贾之家,高不成,低不就,位置显得比较尴尬。

有些专家说前八十回里宝钗一直对宝玉没有爱慕之情,可他们也不替宝钗想想:她的生活中除了宝玉以外,还能接触到哪个未婚男人呢?既然作者提到此书“大旨谈情”,所以宝钗的情也要有地放矢才成,而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宝钗又从没说不嫁,而且书中描述她还长得那么丰满,“银盆大脸”,所以肯定雌性荷尔蒙十足。

于是经过宝钗的精心策划,费了很大力气,好不容易将宝玉搞手,还没亲热够呢,就因为两个人意见不合,一不留神还让他跑了!看来在婚姻大事方面真的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呀,有机会得多找几棵树。

宝玉宁可出家为僧,也不愿听宝钗的话天天让他读书,从表面的故事来看非常可笑,现在才知道这是作者有意劝告天下的文人们不仕清的苦口之心。不仕清说起来虽然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就太难了,因为汉人们往往不够心齐,吴梅村自己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4 16:21
12179楼  


那宝玉离家出走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弃而为僧哉”一直当和尚吗?那太可惜了吧?第三十一回的回目中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指明了这是一个八十回以后的伏笔,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在说宝玉与湘云应该在后回结合,并白头到老,而金麒麟为二人这段情缘牵了红线,这样看来“金玉良缘”非并指的是宝玉和宝钗,而是宝玉与湘云!而湘云也有“金”,难道她也象征满清吗?那问题就严重了,好在我找到了一个证据,在第二十九回里,第一次提到金麒麟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曾经有人发现书中两个金麒麟一个来自张道士,另一个来史湘云,张道士又是贾母丈夫出家的替身,而湘云的金麒麟很有可能是贾母年轻时所戴之物,后多半是传给了湘云,所以有人怀疑这是在影射贾母年轻的时候与张道士有过一腿!于是还进行了关于“贾母外遇”的研究,这应该是走火入魔的另一个例子,大家当笑话听就得了。

这里提到的两个金麒麟居然是“赤金”的,作者故意用“红色”点缀了一下,估计是怕大家误解,所以看来这个“赤金”肯定与满清无关。如果宝玉后来出家一直到死,那就不可能与湘云结合了,所以说明宝玉出家是暂时的。在第九回里,袭人曾经这样劝过一次宝玉:

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

袭人有点“事儿妈”的感觉,喜欢唠唠叨叨的,可这里她一不留神又影射了一把宝钗,居然也在劝宝玉好好读书,而这里提到的“潦倒一辈子”应该是宝玉后回离开宝钗的后情况的伏笔,在第三回的《西江月》里不是也有一句:“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吗?看来这都是在暗示宝玉的最终贫困的结局。也就是说作者想告诉我们:即使“潦倒一辈子”也不能读书,不能仕清。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宝玉的结局应该有多重含义,从象征“传国玉玺”来说是作者希望满清后来失去了大明皇权;从不仕清的角度来说又影射着那些有骨气的明朝遗民,所以宝玉身上的象征意义随着故事的发展也会有所变化的,这一点以前确实让人没有想到。

我们可以猜测宝玉与湘云后来在贫困、潦倒中相遇,结合,于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其实一些清代野史的笔记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所以可信度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8: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5 09:55
12206楼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作者努力劝说汉人拒绝为满清卖命的作法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呀,而且还把不仕清这个意思拐弯抹角、偷偷摸摸地隐写在宝玉身上,让人难以看出来,感觉作者算是煞费苦心,花了那么大篇幅写了一本书,但却没有什么效果,实在是太失败了。

关于袭人与宝钗的影射书中还有提示,在第二十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为我们提到了非常丰富的关于八十回以后的信息:

〖庚双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写晴雯之疑忌,亦为下文跌扇角口等文伏脉,却又轻轻抹去。正见此时都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看到这里“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明明白白是说这二位有相同的个性,女人真的成了“夫子”就有些烦人了,她们也不考虑对宝玉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而只是一味地苦劝,居然不知道到宝玉进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其实她们两个人的影射相当彻底,甚至还包括她们不幸婚姻的结果。我们再看看第二十八回里,袭人未来的丈夫蒋玉菡的酒令是怎么说的: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我在前面说过,第二十八回中男士们的酒令里都说的是自己未来妻子的结局,而蒋玉菡的酒令自然是袭人后回命运的伏笔。我们从酒令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蒋玉菡后来是“丈夫一去不回归”,原来袭人也被自己的丈夫抛弃了!跟宝钗一样。

而第二句:“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可知袭人被抛弃以后的悲惨处境,真是令人遗憾呀!蒋玉菡也不愧为“宝玉之副”,宝玉既然抛弃老婆,那我也抛弃,你抛弃了宝钗,那我就抛弃“宝钗之副”,一定要与宝玉保持高度一致,不然不就枉为“宝玉之副”了,居然影射得这么紧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5 09:55
12206楼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作者努力劝说汉人拒绝为满清卖命的作法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呀,而且还把不仕清这个意思拐弯抹角、偷偷摸摸地隐写在宝玉身上,让人难以看出来,感觉作者算是煞费苦心,花了那么大篇幅写了一本书,但却没有什么效果,实在是太失败了。

关于袭人与宝钗的影射书中还有提示,在第二十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为我们提到了非常丰富的关于八十回以后的信息:

〖庚双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写晴雯之疑忌,亦为下文跌扇角口等文伏脉,却又轻轻抹去。正见此时都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看到这里“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明明白白是说这二位有相同的个性,女人真的成了“夫子”就有些烦人了,她们也不考虑对宝玉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而只是一味地苦劝,居然不知道到宝玉进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其实她们两个人的影射相当彻底,甚至还包括她们不幸婚姻的结果。我们再看看第二十八回里,袭人未来的丈夫蒋玉菡的酒令是怎么说的: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我在前面说过,第二十八回中男士们的酒令里都说的是自己未来妻子的结局,而蒋玉菡的酒令自然是袭人后回命运的伏笔。我们从酒令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蒋玉菡后来是“丈夫一去不回归”,原来袭人也被自己的丈夫抛弃了!跟宝钗一样。

而第二句:“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可知袭人被抛弃以后的悲惨处境,真是令人遗憾呀!蒋玉菡也不愧为“宝玉之副”,宝玉既然抛弃老婆,那我也抛弃,你抛弃了宝钗,那我就抛弃“宝钗之副”,一定要与宝玉保持高度一致,不然不就枉为“宝玉之副”了,居然影射得这么紧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5 14:17
12219楼  


这样看来蒋玉菡和袭人这一对夫妻的设置完完全全是在影射宝玉和宝钗,所以从这两对夫妻身上也让我们更深地领教了作者“主副”这种写法的奇妙之处,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分析书中其他类似的情况。

那为什么蒋玉菡也要离家出走呢?也许是后来袭人把管教宝玉那一套又用到了蒋玉菡身上,习惯成自然,成职业病了,那她被抛弃可就是自找的了。在第五回袭人的判词前写着这样几句: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既然这里说袭人是“破席”,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也许是指她人品差,也许是指她的结局悲惨。她是够倒霉的,前后被宝玉和蒋玉菡两个男人抛弃,点儿背到了极点,果然是“枉自温柔和顺”。

那袭人的戏这么丰富,她到底象征着谁呢?一般来讲跟宝玉关系极其密切的人都有可能影射的是个历史上很有权势的人,毕竟是因为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而且袭人还与宝玉“初试云雨情”,那她肯定不一般。有人认为袭人的名字可以拆成“龙衣人”,也就是说袭人应该是影射一个皇帝,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样拆字太差强人意了,我认为袭人在书中只是为了影射宝钗而存在的,她并没有影射历史上某一个具体的人物,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里,都找不到一个对应上的历史人物。“初试云雨情”的情节也只是为了影射宝钗与宝玉后来的故事,所以不用费心再找袭人代表的历史原型的身份了,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人物影射不要太机械,应该从这个人的本质入手而不是简单地拆字,否则得出的结论就会很无喱头的。

而对于宝钗的原型,我觉得也不要太盲目确定为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我个人感觉她整体上来看象征着满清,也有不少皇太极的影子,但她不等于皇太极,而是以影射满清为主。关于这一点,我后面还有更深刻的介绍。

宝钗为了跟黛玉抢宝玉,动了很多心思,使用了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有很多情节里都可以发掘出来。按照“主副”影射的关系,这样的事也应该在袭人身上有所体现,也就是说袭人很有可能也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这个推理应该是合理的。袭人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身上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但与宝钗影射,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情节也是八十回以后文字被删除的重要因素之一。

袭人与宝钗之间的影射还有很多,我在后面的文章里会更精彩的分析,我相信到时候大家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感受,宝钗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想认清她,也还需要写好多文章。在前面的几篇文章里,我只用了一些大家熟悉的角度来解读的,以后我会以全新的角度切入,并结合一些书中的情节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讲述,相信大家会耳目一新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5 17:13
12238楼  


第十六章 “冷香丸”与蘅芜苑

袭人身上的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在影射宝钗,除了她被宝玉踢了一脚这个情节以外。前面《“钗副”袭人》一文中介绍了袭人影射宝钗的很多方面,但还远远没有说全。也许大家没有意识到“袭人”这个名字也是大有文章,这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这应该也是在影射宝钗代表的原型的某种特质,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动了不少脑筋,而且应该说设计得相当巧妙,全书从头到尾一脉相承。所以在分析关于宝钗的问题的时候,不要孤立地进行解读,而是一定要先从袭人身上入手,用这个“钗副”作为一把钥匙,从而能够深入挖掘出宝钗身上很多奇特的地方,让我们的认识达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从袭人、宝钗、“冷香丸”、蘅苑苑以及其他几个角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没想到真的有了全新的发现,这一点让我非常兴奋,结果也相当令人感到震撼!我没有印象有人将如此多的点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所以非常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心得,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创作思路是那么地清晰、完整、连贯、神奇,实在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你看了前面我对宝钗的分析还有些将信将疑的话,那看完我这篇文章以后,我相信即使是那些“钗粉”们也肯定会放弃以前的想法。我还是先从袭人谈起,看看她的名字是如何揭露出宝钗身上一种可怕的本质的。

关于袭人的内容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回里,这里提到了她前后有过两个名字,还简单提了一下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书中是这样进行描述的:

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甲侧:奇名新名,必有所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这里提到了袭人的名字来自一首古诗,“花气袭人”是指散发着花的香气之意,也没有让人感觉有什么特别的,是个有些女人味的名字,只是这个名字的发音让人读起来怪怪的,这里还提到袭人本姓花,所以书中有时她也被人称作“花大姐”,后来又知道她有个哥哥叫“花自芳”,感觉这到挺象女人名字似的。然而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却很不简单,并不是因为来自古诗,而是因为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这里面应该就大有文章了!

第二次提到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出现在第二十三回里,宝玉被父亲叫去训话,宝玉颤颤兢兢,如履薄冰,跟要上刑场一样,好在贾政这天心情还不错,态度还算和蔼,只是传达了元妃的旨意,让他和姐妹住到大观园里好好读书,不要淘气。这让宝玉实在没有想到,喜出望外,可贾政还是找茬儿教训了宝玉一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9: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6 09:08
12272楼  


而贾政这回冲宝玉发火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袭人这个名字,这算是个小插曲,不过却让宝玉出了一身冷汗,好在贾政这回表现得居然还算和蔼,而且王夫人又在身边,所以总算是有惊无险,安全过关。第二十三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王夫人道:“明儿再取十丸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伏侍你吃了再睡。”宝玉道:“只从太太吩咐了,袭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王夫人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贾政道:“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庚辰侧:几乎改去好名。〗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 说毕,断喝一声:“作业的畜生,还不出去!”

贾政和蔼的时候居然也是对宝玉张嘴就骂,实在有些严厉得过头了,这也给后回宝玉挨打埋下伏笔。说实在的,我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就觉得袭人这个名字很怪,没想到贾政也是这样认为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如果我是贾政,我也得问问宝玉这是怎么回事,不过态度肯定会温柔很多。好象贾政从来就没给过宝玉好脸,见到就骂,难怪在第二十五回里贾母会这样说呢:

“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象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

于是可能有人会感觉很奇怪了:宝玉既然是象征着“传国玉玺”,那贾政天天这骂他算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贾政对宝玉如此严厉,也是很有深意的,这涉及到贾政这个人所影射的原型,不过大家不要着急,慢慢地答案都会出来的。

而这次贾政因为袭人的名字小题大做,又将宝玉臭骂了一通,看似一如既往的严厉,但作者却另有一番目的。也就是说贾政每一次冲宝玉发火,虽然看上去都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原因都很类似,可实际上作者每次想表达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从表面上看,宝玉居然给自己的丫头取这样的名字,显示出纨绔子弟的生活实在是太穷极无聊了,不求上进,让贾政又气又恨,但我们一定不要简单地这样来理解,否则就只能把它当成普通的故事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2:01 , Processed in 0.0621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