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5: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仙人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王子高遇芙蓉仙人事,见苏轼《芙蓉城》诗小序("芙蓉城主"条已引)及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但未详记,其它宋人笔记亦未见其详。唯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云:世传王迥芙蓉城鬼仙事,或云无有,盖托为之者。迥字子高。苏子瞻与迥姻家,为作歌,人遂以为信。俞澹清老云:王荆公尝和子瞻歌,为其兄紫芝诵之,紫芝请书于纸,荆公日:"此戏耳,不可以训。"故不传。犹记其首语云:"神仙出没藏杳冥,帝遣万鬼驱六丁。"◇清初人徐岳《见闻录》亦叙其事,言芙蓉仙与王子高别时授神丹一粒,日无戚戚,后当偕老于澄江之上。时子高方十八九,已而结婚向氏,十年而鳏,四十再娶江阴巨族室女,年二十,容貌与芙蓉仙绝似。而澄江则江阴之里名。夫妻服丹,年八十馀偕老云。按此为明人敷衍之小说,录备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5: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曼卿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石延年(994年~1041年),字曼卿,又字安仁,别号葆老子。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祖籍幽州(今河北省涿县),晋代以幽州遗契丹,后举家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卒于京师开封,年四十八岁。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延年

别名
葆老子

出生日期
公元994年


逝世日期
公元1041年


曼卿、安仁

擅长
书法、工诗

目录
1基本简介
2宋史记载
3悼念诗词
4人物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石曼卿早年累举进士不中,宋真宗时录为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石曼卿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不得已就命。宋仁宗时,任山东省金乡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升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

石曼卿为人豪放旷达,不拘小节,他在京城开封时,认识一位叫刘潜的布衣酒友,当时在京城闹市区新开了一家王氏酒楼。一天他和刘潜相约到此饮酒,两人到了王氏酒楼坐下来就喝,一句话也不说。一杯接一杯,一坛喝完再开一坛,喝个没完没了。从上午喝到中午,从中午又喝到下午,喝了足足一整天,竟然没有丝毫醉意,直到日落西山,他们还不肯放下手中的酒杯,把王氏看呆了,还以为这二位是神仙呢。天黑了,两人仍然面无酒色,拱手而别。第二无,此事传遍了京城,说有两位神仙到王氏酒楼喝酒,过了一些时间,大家才知道传说中的两位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刘潜二人。

宋朝时道教进入兴盛时期,宋真宗皇帝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在真源县(今太清宫镇一带)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建太清宫、洞霄宫、明道宫。太清宫为名人佳士游历之处。太清宫旁的隐山风景俏丽,为历代隐士之居,“县东有隐山,高数丈,广袤可六七亩,巑岏起伏,望之常有云气”。“又有隐灵山,亦在县东,其形盘旋磅礴。远视则阴气冥昧,与隐山对峙。” (清光绪《鹿邑县志》)石曼卿才高而未遇,遂饮酒自放,愤世嫉俗,隐山、隐灵山一带便成了他经常游乐的去处。隐灵山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休憩此间,面对遮满视线的翠屏,便会产生融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I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

石曼卿曾作“太清宫九咏”,范仲淹为其作“太淸宫九咏序”,序曰:

谯有老子庙,唐为太清宫,地灵物奇,观者骇异。历代严护,景概所存。若灵溪,若涡河,九龙井,左钮再升天桧,皆附于国籍,发呼咏歌,而风人之材,难其破的。余友曼卿,将命斯来,实懂宫亊,嗜道之外,乐于声诗,览灵仙之区,异其八物,盖以宫题,而成九咏。观其之意,皆凿幽探秘,破坚发奇,高凌红霓,清出金石,有以见诗力之雄哉!

惜石曼卿所作“太淸宫九咏”已失传。

石曼卿的才气在当时广为人知,众多文人都与他交好,从很多诗文我们可以看出,如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梅尧臣的《吊石曼卿》,蔡襄的《哭石曼卿》等。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

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折叠编辑本段宋史记载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

累举进士不中,真宗录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名。用荐者通判乾宁军,徙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太后崩,范讽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后讽败,延年坐与讽善,落职通判海州。久之,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命往河东籍乡兵,凡得十数万,时边将遂欲以扞贼,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又尝请募人使唃厮啰及回鹘举兵攻元昊,帝嘉纳之。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二仙来饮,已乃知刘、石也。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

初,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同使河东,及卒,遵路言于朝廷,特官其一子。

折叠编辑本段悼念诗词
欧阳修作

欧阳修与其是挚友。石曼卿英年早逝,欧阳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诗文对石曼卿予以深切悼念。

《哭曼卿》诗中说:

嗟我识君晚,君时犹壮夫。

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

轩昂惧惊俗,自隐酒之徒。

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

作诗几百篇,锦组聊琼琚。

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

穿奇雾云烟,搜怪蟠蛟鱼。

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

旋弃不复惜,所存今几余。

往往落人间,藏冬摊明珠。

又好题屋壁,虹蜺随卷舒。

遗踪处处在,余墨润不枯。

朐山顷岁出,我亦斥江湖。

乖离四五载,人事忽焉殊。

归来见京师,心老貌已癯。

但惊何其衰,岂意今也无。

才高不少下,阔若与世疏。

骅骝当少时,其志万里途。

一旦老伏枥,犹思玉山刍。

天兵宿西北,狂儿尚稽诛。

而今壮士死,痛惜无贤愚。

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

诗中对石曼卿的诗歌才华、书法艺术作出高度评价,对彼此相识甚晚,相聚无多表示遗憾,对石曼卿的才高不遇,英年 早逝表示了极度的哀痛,“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则点明了归葬之处,即涡河之畔太淸宫附近。

26年后,欧阳修任亳州太守,真源县是其管辖之地,欧阳修派人为石曼卿修墓,并亲到墓前祭典,作祭文,抒发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其祭石曼卿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於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曰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於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折叠曼卿戏言
《资谈异语》载:学士石曼卿好酒善诗,谈吐幽默。一次,出游报宁寺,马夫疏忽,马受惊跃起,石学士被摔下马来。随从慌忙将他扶起。许多看热闹的人以为他定要大骂马夫了。不料他只是指了指马夫说:“亏得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还不是摔得粉碎?”

“石曼卿善谑,尝出御马,一日失鞍马惊,曼卿坠地,从吏慌忙扶掖升鞍。曼卿曰,赖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岂不跌碎乎?”表示不介意了。自然,幽默,大度。

折叠与石棚山
在石棚西南不远处,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游人休憩此间,面对遮满视线翠屏般的南山,便会产生溶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故明代人于古石壁间刻了六个擘窠汉隶“石曼卿读书处”,深入石骨,古朴可爱。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他的字。他生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卒于康定二年(1041年)。他的祖先为幽州人(今北京一带),因避契丹之乱举家南迁,在宋州的宋城(今商丘睢阳区)落了户。

石曼卿有个好友叫范讽,曾任官职,但被人诬告,石曼卿为好友范讽说了几句公道话,也受到牵连,从京城贬到海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手,还有监察当地官吏的职责,又称监州。

石曼卿是当时著名的文章高手,诗人和书法家,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石棚山风景俏丽,又离州城较近,便成了他经常游乐的去处。

石曼卿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事,乃是他那铮铮铁骨和拳拳的报国之心。北宋景祜五年(1038年),西夏王改称皇帝,定国号为大夏,表示他与北宋完全处于对等地位。自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西夏每年对北宋都要发动一两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犯,常常把宋军打得大败。石曼卿受命于危难之际,很短时间内,便在河北、河东、陕西等地组织起来几十万大军,开往前线抵御西夏。皇帝因此赏赐他绯衣银鱼,方准备重用的时候,石曼卿却一病不起了。正是:壮志末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石曼卿去世时才四十八岁,当是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折叠传说
石曼卿相传是木芙蓉的花神,宋代盛传在虚无缥缈的仙乡,有一个开满红花的芙蓉城。据说石曼卿死后仍有人遇到他,在这场恍然若梦的相遇中,石曼卿说他已经成为芙蓉城的城主。因众多传闻,以石曼卿的故事流传最广,后人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
石曼卿戒酒而卒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石曼卿戒酒而卒,是一个出自《梦溪笔谈》的典故。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石曼卿戒酒而卒

  • 出处

    《梦溪笔谈》


  • 人物

    石曼卿

  • 年代

    宋朝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石曼卿①喜豪饮,与布衣刘潜②为友。尝通判海州③,刘潜来访之,曼卿迎之于石闼堰④,与潜剧饮。中

夜⑤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并饮之。至明日⑥,酒醋俱尽。每与客痛饮,露发跣足⑦,着械⑧而坐,谓之"囚饮"。饮于木杪⑨,谓之"巢饮"。以稿⑩束之,引首出饮,复就束,谓之"鳖饮"。

夜置酒空中,谓之"徒饮"。匿于四旁,一时入出饮,饮已复匿,谓之"鬼饮"。其狂纵大率如此。廨后为一庵,常卧其间,名之曰"扪虱庵"。未尝一日不醉。仁宗爱其才,尝对辅臣言,欲其戒酒。延年闻之,因不饮,遂成疾而卒。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①石曼卿:即石延年(994-1041年),字曼卿,宋时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据《宋史·石曼卿传》记载,石延年官至中允、秘阁校理,与欧阳修交友甚笃,喜饮酒,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工诗善书,有《石曼卿诗集》。

②刘潜:石曼卿的朋友,字仲方,宋时定陶人,少卓逸,有大志,好为古文,后举进士,知蓬莱县。文中称其为布衣,当指刘潜尚未为官时。

③通判海州:担任海州通判。

④石闼(tà)堰:地名。

⑤中夜:半夜时分。

⑥明日:第二天。

⑦跣(xiǎn)足:光着脚。

⑧着(zhuó)械:戴上枷锁。械:镣铐、枷锁之类的刑具。

⑨木杪(miǎo):树枝的细梢。

⑩稿:谷类植物的茎秆。

引首:文中指伸出脑袋。

夜置酒空中:此句至"谓之'鬼饮'"26字,系胡道静先生据《绀珠集》卷12引补。(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第113页,中华书局1957年11月第1版。)

大率:大概,大致。

廨(xiè):古代官署的通称。

爱:这里是"怜惜"的意思。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石曼卿(延年)嗜酒而喜欢豪饮,与平民刘潜为友。在曼卿为海州通判时,刘潜曾去拜访他,他到石闼堰迎接,遂与刘潜痛饮。半夜酒要喝光了,他见船中有一斗多的醋,就倒入酒中,一并饮了起来。到第二天,酒和醋都喝了个光。他每与客人痛饮,或披散着头发赤着脚,自戴枷锁而就座,称之为"囚饮";或爬到树梢上喝酒,称之为"巢饮";或用禾秸把身子捆起来,伸出头喝酒,喝完一杯再把头缩回去,称之为"鳖饮"。其狂荡放纵大都像这样子。他的官署后面有个小庙,他常常躺在那里,名之为"扪虱庵"。没有一日不醉。仁宗爱惜其才能,曾对辅政大臣说,希望延年戒酒。延年闻知,就不再饮酒,竟因此成疾而卒。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佑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

  • 朝代

    宋代


  • 作者

    苏轼

  • 类型

    诗词







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

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

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余糟醑。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

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

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

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

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

独临断岸呼日出,红波碧巘相吞吐。

径寻我语觅余声,拄杖彭铿叩铜鼓。

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

我今老病不出门,海山岩洞知何许。

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

前年开合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梦中旧事时一笑,坐觉俯仰成今古。

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石曼卿诗词bitiger2062023.03.06· 北京浏览57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rh08262023.03.08 · 上海


满意答案
   石曼卿诗词如下:
《筹笔驿》
汉室亏皇象,干坤未即宁。奸臣与逆子,摇岳复翻溟
权表分江域,曹袁斗夏垌。虎奔咸逐逐,龙卧独冥冥。
从众非无术,欺孤乃不经。惟思恢正道,直起复炎灵。
管乐韬方略,关徐骇观亩悔听。一言俄遻至,三顾已忘形。
南既清蛮土,东期赤魏廷。出师功自著治国志谁铭。
历劫兵如水,临秦策若瓴。举声将溃虏,横势欲逾泾。
仲达耻巾帼,辛毗严壁扃。可烦亲细务,遽见堕长星。
战地悲陵谷,来贤赏德刑。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
想像音徽在,侵寻毛骨醒。迟留慕英气,沉欢抚青萍。

石曼卿(994—1041年),宋城(今河南商丘市)人。为人豪放,诗才卓绝,是北宋前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在创作上的最大功绩,莫过于创新,即克服浮艳之风,追求自然,崇尚清新。

石曼卿诗才敏捷,出口成章。苏舜钦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曼卿资性轩豁,遇者辄咏,前后所为不可胜计。”他的诗歌创作数量堪称惊人,可惜多数逸亡,《全宋诗》仅收录四十多首。不过,窥一斑而见全貌,从这仅存的四十多首诗歌中,依然能看出石曼卿的诗歌特点和创作成就。如他的《金乡张氏园亭》:“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家。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堪称经典之作。特别是:“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一句,与后来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于寻常景致中表达出情景交融的新意,是宋诗中难得的名句,为时人所激赏。
而在仅存的族纳诗篇中,最能体现他诗风与性格契合的作品,要数《瀑布》:“飞势挂岳顶,何时向此倾?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万丈寒云湿,千岩暑气清。沧浪不足羡,就此濯尘缨。”其汪洋恣肆、雄壮豪放之风,一览无遗。故欧阳修评价他:“气貌伟然,诗格奇峭。”而宋初学者石介在《三豪兆耐没诗送杜默师雄》中,更是把石曼卿的诗歌盛赞为当代文坛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6: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倚天照海花无数”的全诗
dwffrg2013.03.03浏览4663次影视分享举报
可能的话附注解释
1个回答
jacinthchen
2013.03.04
满意答案
这是曾国藩的对联,为集句联。  
上句出自苏轼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下句出自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有人曾劝曾国藩“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让其夺位,曾国藩便以此联答之,告诉诸人,这才是他毕生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于是劝者止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而博大起来,同时流水高山等也有一种淡薄之味,这是一种最超然的境界。
这句诗的背景是湘军将领集体暗示,恳请曾国藩自立为王时,曾就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帝.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 此句完全表明了曾有清高,淡泊,忠诚,知恩图报的君子小义,却没有为天下苍生当仁不让,大义灭亲的圣贤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9: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 清 ] 贺双卿
原文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译文
暮霭沉沉,夕阳低低,天空的浮云消消长长,落日微光忽明忽暗。你行将远去,我心中愁绪实在难消。真教人肝肠寸断啊,连精神也恍惚起来。望着远近的山山水水,送了你一程又一程,你终于走出视野,只剩下隐隐青山,迢迢绿水。从今往后,我内心将满是辛酸苦痛,再也忘不了令人心碎的今宵。

长天青碧高远,你的行踪谁人知晓?问天天不应,可怜我柔柔弱弱无依无靠。谁知我辛辛苦苦?谁怜我嫩嫩娇娇?没有欢欢喜喜,只有彻骨的思念无尽无了;一个人偷来素粉,在红叶上写写描描。我愿就此思念下去,哪管它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注释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词谱》引《列仙传拾遗》:“萧史普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逐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 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来凤,萧史乘龙去。”此调名本此。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其他据此添字减字者,为变体。

残照:落日的光。

有无明灭难消:指微云、残照时有时无,忽明忽灭的现象,叫人不好受。

断魂:形容哀伤,也形容情深。

闪闪摇摇:形容哀伤造成的精神恍惚。

隐隐迢迢(tiáo):隐约辽远的样子。

酸酸楚楚:非常辛酸痛苦。

袅袅(niǎo)无聊:体态柔弱而心中烦闷。袅袅,形容女子体态柔弱。无聊,指心中烦闷。

花娇:如花的美女,这里是自指。

偷素粉:避着人用白粉。据《西青散记》载,贺双卿因为家庭环境太坏,填词写诗总是避着人进行的,她的作品用白粉写在树叶上面。

生生世世:佛教认为众生不断轮回,“生生世世”指每次生在世上的时候,就是每一辈子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9: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

上片从描摹词中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写起,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境。想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片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难言痛楚,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作者
李清照

作品出处
《全宋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风格
婉约词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诗词格律
4创作背景
5作品鉴赏
6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折叠版本一
凤凰台上忆吹箫⑴

香冷金猊⑵,被翻红浪⑶,起来慵⑷自梳头。任宝奁⑸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⑹

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⑺》,也则⑻难留。念武陵人远⑼,烟锁秦楼⑽。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⑾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折叠版本二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

⑵金猊(ní):狮形铜香炉。

⑶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⑷慵:懒。

⑸宝奁(lián):华贵的梳妆镜匣。

⑹干:关涉。

⑺阳关:语出《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唐宋时的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⑻也则:依旧。

⑼武陵人远: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夫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⑽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⑾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折叠白话译文
金猊香炉里烟息香冷,床上的锦被翻卷红浪,起床后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生怕离别时伤心苦痛,多少心事想倾诉又没有开口。近来身体日渐消瘦,并不是因为喝酒太多,也不是因为悲秋。

算了吧,算了吧,这一次离别,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难将他挽留。想他如武陵人那样远去,我只能幽居妆楼。只有那楼前的流水,会可怜我整天凭栏注目凝眸。在凭栏远眺的地方,从今而后又添一段新愁。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格律
【定格】对照词:《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平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格为此词正体。 上片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韵,第三句六字,起平韵,第四五句十一字为四字对句上加三字逗。前结三字一句、四字两句。下片换头六字不用韵。第四五句同上片四五句,后结三字一句、六字一句。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作《点绛唇》《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而刘忆萱在《李清照诗词选注》中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抒写离愁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词写离情,却略去了别时,只是截取了别前和别后两个横断面,加以深入地开掘。开头一个对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便给人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写离愁,步步深人,层次井然。前片用"慵"来点染,用"瘦"来形容;后片用"念"来深化,用"痴"来烘托,由物到人,由表及里,层层开掘,揭示到人物灵魂的深处。而后片的"新愁"与前片的"新瘦"遥相激射,也十分准确地表现了"离怀别苦"的有增无已。在结构上,特别要注意"任宝帘尘满"中的"任"字,"念武陵人远"中的"念"字。这是两个去声领格字,承上启下,在词中起着关键性的转捩作用。从语言上看,除了后片用了两个典故外,基本上是从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自然中节,一片宫商,富有凄婉哀怨的音乐色彩。前人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邹袛谟《远志斋词衷》),信不虚也!

折叠名家点评
明杨慎批点本《草堂诗馀》卷四:"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端的为著甚的?(评"新来瘦"以下三句)

明茅映《词的》卷四:出自然,无一字不佳。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二:(眉批)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又: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评语)写出一腔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2]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三: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千万遍",痛甚。转转折折,忤合万状。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成离亭别墅。至文也。

明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卷三:宛转见离情别意,思致巧成。

明陆云龙《词菁》卷二:满楮情至语,岂是口头禅。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明竹溪主人《风韵情词》卷五: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

清邹袛谟《倚声初集》卷十六:清照原阕,独此作有元曲意。阮亭(王士祯)此和不但与古人合缝无痕,殆戛戛上之。清照而在,当悲暮年颓唐矣。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节录《〈掞天词〉序》:张祖望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古词中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此类甚多,略拈出一二……"

清陈世焜(陈廷焯)《云韶集》卷十: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馀韵尤胜。

刘乃昌:……柳永写离情,细密有馀,蕴藉不足。李清照吸收了柳词精微细密之长,而以典重之笔出之。如柳永《凤栖梧》中:"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虽刻画工致,但失之轻浮:李清照把"被翻红浪"化用入词,与"香冷金猊"相配合,不仅笔力工,含蕴厚,且词格变得蕴藉典重。词的沉挚、曲折、典重,容易导向密丽晦暗,李清照这首词却又以语言平易、意脉贯串见长。所用几个典故,既贴切自然,又如盐溶于水,浑化不涩,以此又具有疏畅的特点……(《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王延梯、聂在富:情真意切是这首词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础。词人现身说法,直抒实感,故词中妙语实为感情的自然流露、浑然大成,是"天真之词",非"人工之词"。以离别为苦本是人之常情,而李清照夫妇恩爱至深,又多次分离,这就使她对离别之苦有更深的体会。写这首词时词人已识尽了离愁的滋味,她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凭过去的经验,她想像得出空闺独守的寂苦,以致使她以"惜别"到"生怕"离别。过去分别虽然也愁,但她往往是不甘寂寞,或泛舟以遣愁,或借酒以浇愁,而今却是事不想做,话不愿说,只是沉默不语。感情沉静得多了,也复杂得多了,作品也就格外含蓄曲折。(《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蔡厚示:这首词……处处都流露出她对丈夫的一片真情。调子虽然嫌低沉一点,但还是能使读者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在当时理学家大力倡导封建礼教和漠视妇女地位的宋代,李清照敢于如此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不能不说是有点儿反抗性格。……李清照以"闺闱文笔自记"(余正燮语)其深层的精神意识活动,又如此密致、大胆,自远非其他男性词人所能及。(《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

陈祖美:这首词有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愫,这种情愫往往是一个身闭闺闱的女子特有的,没有直接生活感受的作家很难写出这种情深意绵的作品。(《读李清照作品心解》,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3]。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
1.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古诗文网 . [2017-9-2]
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诗词名句网 . [2017-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冷子兴透露出林黛玉进京时间,巧合的令人遍体生寒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98:林黛玉元宵进京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雨村郊游,路遇当年在京中结交的好友冷子兴。

冷子兴是荣国府当家人贾政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


“冷子兴”三个字,代表的是无关小人物对贾府的评价。要注意他话中的主观和真实性。

贾雨村不想如此天缘凑巧,也算他乡遇故知,可谓意外之喜,就问冷子兴:“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缘也。”

☞细说红楼系列09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子兴道: “去年岁底到家。今因还要入都,从此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承他之情,留我多住两日,我也无甚紧事,且盘桓两日,待月半时也就起身了。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脚,不期这样巧遇。”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肴来。


原来冷子兴并不是京畿人士,而是这扬州地界之人。去年底回乡“过年”,如今年后返回京城,也算是那个年头的春运了。

他路过这边看望个“朋友”,肯定不尽不实,推测应该是有什么事。

而如果结合贾敏之死,林如海必然报丧京城贾府,贾府也会派人过来。冷子兴此时在扬州外徘徊,不排除他是得到消息,要等贾府的人一同回京,或者贾家又安排他顺路做一点其他事。

冷子兴的行程安排是年底回乡,要在“月半”回京,推测就是正月十五左右。


由此可知贾敏死在年前的冬腊月,从后文得知此时贾府已经派人到了林家,要接林黛玉进京。

有冷子兴这个走南闯北的人跟着,大体会更妥帖一些。

所以,冷子兴“凑巧”来到扬州,其实未必是凑巧,而是接到了岳父母的信,专门在此等候也说不定。

而他说的“月半”动身,大体也是林黛玉进京的时间,是完全对应的上。

如此一来,林黛玉进京时的年纪就十分清楚了。

贾雨村给林黛玉做老师时,黛玉刚才五岁。

堪堪过了一年,贾敏去世在冬腊月,此时黛玉是六岁。


而如今听冷子兴的话说,已经过了年不到“月半”,黛玉已经七岁了。

而冷子兴说的“月半”,就是元宵节,也就是林黛玉进京的时间。

林如海将要在元宵节送走女儿,有没有发现细思极恐的地方?

甄士隐的女儿就在元宵节那一天,被霍启给丢了,甄家随后家破人亡。

元宵节至此成为“祸起”的导火索的重要时刻。


如今林黛玉元宵节进京,林家失去女儿,从此也彻底家破人亡。这不是巧合。

未来的元宵节,注定还要发生更多的事。

而林黛玉七岁进京,她将要在贾府一住十年,也是《红楼梦》主线故事的真正时间跨度,读书人要清楚这个时间节点!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6 10:3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林黛玉家产哪去了?紫鹃骗贾宝玉的那段话,你品你细品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根据80回前的线索推演:林黛玉和贾探春被远嫁西海沿子岛国为王妃后,贾宝玉的天也就塌了。痛失林黛玉是他注定难以释怀的终生遗憾。然而,根据“终身误”曲子和金玉良姻的线索,贾宝玉在林黛玉去后却娶了薛宝钗,有过一段和美的婚后生活,直到贾家抄家后,他才步了甄士隐后尘出家而去。

贾宝玉娶薛宝钗,尽管如“终身误”曲子所示,一度像梁鸿不接孟光案,对薛宝钗不假辞色。结果仍被宝钗以孟光般齐眉举案的德行折服,夫妻度过一段和美生活,不免生出“为什么不是和黛玉”的意难平。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关于“黛去钗嫁”的结果,第五十七、五十八两回故事,基本还原了日后发生的故事,很多重要线索也都从这两回出。

第五十七回,贾宝玉那天去潇湘馆看林黛玉,不想黛玉正午睡。见紫鹃在廊下做女红,就习惯性的伸手向紫鹃身上摸了一摸,本意是提醒她春寒尚在不可穿少再生病。不想紫鹃却突然板脸告诉他如今都大了,别动手动脚的让人看见不好,还说林黛玉常常吩咐她们不叫和他说笑,说着就转身回屋了。

贾宝玉闹了个好大没意思,又听说林黛玉不让丫头和他亲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只觉如一盆冷水浇头,只得回身出了潇湘馆,在外头遇见雪雁从王夫人处拿人参回来,因触动心事也不理会她。


雪雁回去一说,紫鹃就知道是她才说重话让贾宝玉伤了心,只得忙赶出来寻他。因也是有心要试探一试探宝玉对黛玉的心意,便又借吃燕窝的事说了一番话,想看他如何决断。

紫鹃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紫鹃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宝玉笑道:“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了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紫鹃冷笑道:“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她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只不作声。

紫鹃试探贾宝玉的话当是半真半假。林黛玉要去是假。但林家来人要接未必不真。


原文第二回提到林如海虽无儿子,林家也“支庶不盛”,却还有几房堂族。“支庶”是指封建宗法制度下,以嫡长为主的其他支脉和庶出子孙。

林家的支庶要由一代林侯算起。林如海的嫡长一脉分出去的分支和庶出是支庶堂族,曾叔祖们的后代在五服以内的也是支庶堂族。这些人与林如海尚在五服以内,就是“同宗应继者”,将在林如海死后被选中继承林家嫡长房,既是《大明律·户令》和《大清律例·户令》规定的:“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

林家有同宗应继者,林黛玉就只有奁产而不能继承。

但紫鹃此时突然提到林家有人来接,不排除林家已有继承人。林黛玉既已到十五岁的及笄之年,于情于理林家人都会来信给贾府,要接她回去抚养或择聘。就像史湘云一样。


史湘云是亲叔叔,林家却是远房支派,贾母自然不同意他们接人。林家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同意也算了。此事应该只是贾母、林黛玉小范围几人知道,贾宝玉并不知情。

尽管后面贾母和紫鹃在贾宝玉病中,明确林家“实无人”,却要打一个怀疑。因为林黛玉确实对薛宝钗说过她“一无所有”,吃穿用度全是贾府供给的话。林家真没人,她断不至于一无所有。我觉得最大可能还是贾母、紫鹃安慰贾宝玉而已。


如今紫鹃想要试探他对黛玉的真心,才添油加醋讲出来。却不知贾宝玉信以为真,回去之后就急火攻心、痰迷心窍闹出一场大乱。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说“西方有石名黛”,展示林黛玉名字意义,书香门第文化深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绛是指“红色”,草是指绿色。于是曹雪芹笔下就出现了林黛玉和林红玉这两个都适合绛珠仙草的名字。

绛珠仙草转世叫林红玉行不行?一定行,因为也贴近了“绛珠仙草”。

那么,为什么林黛玉要叫“黛玉”而不叫“红玉”呢?这就要从曹雪芹选“绿”弃“红”的设定说起。


《红楼梦》里绝大多数人“取名”与其他小说不同,曹雪芹与情节对照,在名字上颇费了心思,做了伏笔。

比如贾宝玉,根本没有大名,皆因只有“假宝玉”能代表女娲补天石。其他任何字都不能代表。有人说“璧”,有人说“璋”等等,试问能代表女娲补天石么?不能!

林黛玉也一样,曹雪芹将她取名“黛玉”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突出“绿”意。


黛,《说文》解释:“黱,画眉也。从黑,朕声。”黱也作“黛”,属黑色系。

不过,《通俗文》记载:“染青石谓之点黛”。“黛”为青色。

那么,“黛”到底是黑还是青?其实不冲突。青到极致就是黑。

青指绿近乎蓝的颜色。草为青草,指绿色。山为青山,也是绿色。

但绿到极致开始发蓝再发黑,就有了“青山如黛”,“远山如黛”的形容。夏天看远处青山上的绿树,基本是黑色。

于是少女乌黑的头发和眉毛,就有了“绿鬓”和“黛眉”之说。

林黛玉的“黛”,就扣着了“绿”意。


古代女儿的头发与眉毛可以用“绿、黛”形容,平时多着青衫黛眉,进而演变成女儿为“绿女”,男儿要达官显贵着“紫蟒”,有“红男”之说。

古代婚礼的吉服,也由此有了“红男绿女”的颜色配置。

林黛玉名字中的“黛”字,就对应了贾宝玉的尚“红”。

或许正因为林黛玉的“黛”字,贾宝玉才给自己取了很多“红”字外号,比如绛洞花王、怡红公子等。他的房间也叫绛云轩,突出与林黛玉的“红绿”配。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宝玉想也不想就题“红香绿玉”,是作者有意伏笔宝黛姻缘。怡红院日后是贾宝玉的居所。尽管当时不明确,作者却是提前伏线。

同样,“玉”字也与贾宝玉的“玉”成一对儿“红男绿女”,就是木石姻缘的源头。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今生于林家出生,无论从前世,还是从今生林家,“黛”字的“绿”意都更适合她。

林如海作为探花郎,他给女儿取乳名,也是从林姓全面参考。

“黛”是对“林”的进一步解释。叫“黛玉”远比“红玉”更雅,也更契合。

绛珠仙草舍“绛”而剩“绿”。只因赤瑕宫神瑛侍者的“赤”是“红”,“绿”更配“红”。

至于林黛玉的“玉”字,是舍“红”而靠近“玉”的高义。属于作者故意伏笔的巧妙心思,很有意思。



“黛”为绿,更适合林黛玉的草木人属性。草木对玉石,则是木石姻缘之典出。

不过“黛”还不仅止于此。另一种解释的“黛石”则是黛玉的出处。

(第三回)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古代女子画眉采用黛石,也是黛眉的由来。

“黛玉”指“黛石”,又与宝玉的“女娲补天石”成了同属性,是二人同“玉”的由来,表明二人“同命运”的事实。



贾宝玉因林黛玉的“黛”字给她取名“颦颦”,则从黛玉的表象,借西施又引申出她的命运。

(第三回)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一打眼就是眉毛,突出“黛”字重要性,证明黛玉名字取得何其妙。

眉下是眼,照见心灵。再是脸庞的气色和身体的娇弱,突出林黛玉难以笔下形容的容貌。

最关键的是两点:

“心比比干多一窍”,固然聪明绝顶,终究“慧极必伤”。

“病如西子胜三分”,则有西施捧心之病,之美,之悲。

一则难免“情深不寿”,二来也会像西施一般被人觊觎。

林黛玉作《五美吟·西施》,对她名“颦颦”做了注解。

西施最终被嫁入吴宫为吴王妃的蹉跎命运,影射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最终嫁为他国帝王妃的事实。

从潇湘妃子、有凤来仪这些伏笔也都能得出结论。不多赘述。

林黛玉的一生,是重复“西施”的一生。贾宝玉一语成谶,借颦颦画出黛玉的“西施命”,体现在了“黛”字上。

黛眉轻颦,也是林黛玉一生多舛,历经愁苦的体现,就不多讲了。



关于林黛玉远嫁为异国王妃,除了潇湘妃子和有凤来仪的伏笔,关键还在“黛”字上。

林黛玉的名字,“黛”是关键。而黛玉就是“绿玉”。

当日贾宝玉给怡红院题额。贾政问他“依你如何?”他说“若依我题‘红香绿玉’才两全其妙”。就是伏笔宝黛姻缘才是称心如意。

“红香绿玉”是贾宝玉认为的两全其妙。“红香”指贾宝玉,“绿玉”指林黛玉。

贾政虽然嘴里说着“不好,不好”,实际是默认了。又对应了他说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伏笔他对林黛玉的满意。

然而等到贾元春省亲当晚,唯二修改的两处题额是将“蓼汀花溆”改为花溆,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指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

林黛玉是“雁”,贾家和宝黛姻缘就是她的“蓼汀”。贾元春去掉“蓼汀”,相当于贾家不再给林黛玉立足之地。岂不就是晴雯一般被撵走?宝黛姻缘自然也就“黄了”。

“红香绿玉”去掉的“香、玉”二字,随后贾宝玉对林黛玉讲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亲口说“盐课林老爷家的千金才是真正的香玉”。

贾元春有眼不识“真香玉”,日后把林黛玉“撵走”,让她如西施一般被迫嫁去异国为王妃。

不但潇湘妃子是伏笔。芙蓉花签 “莫怨东风当自嗟”典出昭君出塞故事,同样是林黛玉远嫁异国为王妃的结局伏笔。线索一一对应。



其实,贾宝玉本有两次能够挽回林黛玉的机会,奈何他都不坚定的放弃了。

第一次还是元春省亲,贾宝玉作“绿玉春犹卷”,结果薛宝钗提示贾元春不喜欢“绿玉”,还是改作“绿蜡春犹卷”的好。

贾宝玉坚持“绿玉春犹卷”,是对林黛玉的执着。听从薛宝钗的改为“绿蜡春犹卷”,最终放弃了“绿玉”林黛玉。

第二次是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在栊翠庵妙玉请喝体己茶。

这一段故事的正确理解是妙玉作为一个“神性”出家人,颇有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的“神谕”。她在借“体己茶”为宝黛钗三人的命运伏笔。

无论是五年梅花雪水,林黛玉的大俗人,“(分瓜bān)瓟斝”,“杏犀䀉”,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还是绿玉斗都是如此。

有观点认为妙玉用自己的“绿玉斗”给贾宝玉饮茶是对贾宝玉有情,无疑大错特错,也是对妙玉的误解。

其实“绿玉斗”就是隐喻林黛玉。如果贾宝玉能不顾世俗的眼光,大方使用绿玉斗,他也就不介意世俗的牵绊,能够拥有林黛玉了。

可贾宝玉顾虑绿玉斗是妙玉常用之物,不敢“亵渎”。岂不就是神瑛侍者当初不敢接受绛珠仙子逃避下凡的影射么!

贾宝玉仍在“世俗”的藩篱之中,反而不如林黛玉《五美吟·红拂》不惜私奔惊世骇俗的那般洒脱,也注定他将彻底失去林黛玉。

从绿玉到黛玉。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命名何其贴切,完全契合了她的一生命运。



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就是“林黛玉”的谐音。关于这点再多解释一下。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注意玉带“挂”的形态是“悬围”在木上。什么意思呢?就是玉带不并非挂在一棵树的树枝上。而是像京剧角色腰中的玉带那样,“虚挂在腰间”,包围了四株枯木。

四株枯木代表林黛玉。

玉带既是黛玉谐音,也代指权力。

贾家权力的象征宁荣二公的画像就是蟒袍玉带,林黛玉身为仕宦之家的小姐注定被权力裹挟身不由己。

“蓼汀花溆”剩下的花溆,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采莲》诗。莲也是黛玉的象征。贾元春留下“花溆”,采莲代表贾家会牺牲林黛玉,也是人参养荣丸的伏笔。

同样,玉带的权力来自帝王赐予,林黛玉被迫嫁为异国王妃,是皇权赐婚。嫁为帝王妃也是皇权操控。

林黛玉的命运就像枯木被玉带包围一样,一生为权力影响而无法脱身自由。

“玉带林中挂”,绝不是林黛玉上吊自尽之意。

曹雪芹给林黛玉取名“黛玉”,由“黛”贴合林,引申绛珠仙草草木人。又由“黛”引申“黛石”对应黛玉。借颦颦的西施讲出林黛玉坎坷的一生,以嫁作帝王妃而终结。是林黛玉一生被权力所困身不由己的写照,是为“玉带林中挂”。

发布于 2024-08-15 10:5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魂黛为晴影【九龙佩+暖香++】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骊山有感
[ 唐 ] 李商隐
原文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译文
骊山温泉如同香汤,暖雾霭霭泛出芳香。九条龙嘴中吐出泉水,呵护着泉中的玉莲房。

每天清晨在长生殿,明皇与贵妃成对成双。皇亲国戚都乘金舆去,不愿去长生殿的只有寿王。

注释
骊岫:即骊山;岫,峰峦。骊山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南,因古骊戎族居此而得名,亦名郾山。

飞泉:指温泉。

“泛”,汲古注:“一作‘有’。”

九龙:华清宫九龙殿,唐明皇御汤浴殿。

呵护:呵禁守护。

莲房:莲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平明:犹黎明。

长生殿: 华清宫之斋殿,一说寝殿。

金舆:皇帝的车驾。

寿王:李瑁,明皇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4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元春点戏——《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林黛玉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空空好了
空空好了
​关注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到贾元春点了四出戏,脂砚斋批语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这四出戏到底预示了什么呢?脂砚斋虽然有批语提示,但也一直有疑惑未解。今天我们先来看下第四出《离魂》是怎么和林黛玉之死关联的。

首先我们要查找这个《牡丹亭》中《离魂》叙述了一些什么事情。上一篇个人解读《豪宴》时,提到这些戏可能都是昆曲,除了《红楼梦》18、19、22回中有提到外,主要还是这几出戏的名字《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在各种资料里面搜索了很久都没有发现,直到翻阅《中国昆剧大辞典》才找到对应的内容,故而推断是昆曲。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离魂》在汤显祖原本中未看到相应回目,最后在这本《中国昆剧大辞典》中找到对应内容,这对于解读“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有较大帮助。故将这出戏内容整理如下(《中国昆剧大辞典》88页):

《离魂》 原本第二十出《闹殇》。丽娘思春成病,玉体渐损,中秋之夜溘然长逝。正在双亲和春香痛哭之际,圣旨催杜宝出镇扬州。

现在根据脂批对《离魂》的解读伏黛玉死,可以大致推断:林黛玉相思病逝,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我们再看《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此回林黛玉抽中“芙蓉”。那此“芙蓉”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这个也有很多争论:

水芙蓉:

芙蓉,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

《芙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芙蓉》 明 于若瀛

入港采芙蓉,芙蓉动㴸淰。游鱼聚蜂房,吹作波心锦。

《芙蓉》 清 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木芙蓉:

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上高侍郎》 唐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莫怨东风当自嗟”来自宋代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中“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前句暗示林黛玉薄命,而后句可能引自“不向东风怨未开”,这样也有引论为木芙蓉)

这里暂不争论是“木芙蓉”和“水芙蓉”,但有一条可以明确,无论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它们的花期都不是春天,而凋谢都可在秋季。

木芙蓉花期:8-10月

水芙蓉花期:6-9月

可见这一预示林黛玉的“芙蓉”花期佐证,可知,林黛玉病逝于中秋之夜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林黛玉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编辑于 2021-05-18 22:41
红楼梦(小说)
曹雪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0 00:11 , Processed in 0.0639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