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史湘云·昙花一现韦陀泪【湘江水涸&云散高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史湘云也是王妃!
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2018-09-14 22:03

--悼红轩重忆红楼梦★脂砚斋再问石头兄--
“踢馆函”扔在“中国红学会”已第190天;“约战函”扔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已第132天。


贾府有多少王妃?
不用多说,贾元春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皇贵妃。而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贾探春便被暗示“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所以贾探春也是一个王妃。
为什么说史湘云也是王妃?
先传,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她们是两姐妹,都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其中娥皇是姐姐,是皇后;女英是妹妹,是妃子。

有一次,舜帝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娥皇和女英闻讯前来,悲愤不已,遂跳入湘江,殉情而死。娥皇和女英死后,化为了湘水之神。
后人为了纪念二妃和舜帝这段凄婉的爱情,便在湘江流域修建了湘妃庙。从此以后,湘妃庙又有潇湘庙、湘妃祠、湘夫人庙、尧女祠、二妃庙等多种称法。

回头再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组建海棠社,大家纷纷起个雅致的别号。探春便替林黛玉想了个极当的美号,她说: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林黛玉为什么低了头不言语?
这句话,实际上,作者借探春之口抖露了关于林黛玉身份的天机。只因林黛玉是娥皇,是皇后,所以才是叫“潇湘妃子”的真相!直白地说,这也是“潇湘馆”的前身,为什么叫“有凤来仪”的深层原因,因为林黛玉才是潜伏在贾府里的正儿八经的皇后。
作者在设定《红楼梦》人物的角色时,也由此可见一斑,全部暗藏玄机。

那么女英又是谁呢?
既然林黛玉是潇湘妃,为娥皇,为皇后。那么史湘云必是湘妃,为女英,为妃子,所以史湘云也是王妃!当然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铁证如山,证据如下:
《乐中悲》云:“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一句中夹藏“湘云”二字。这就是史湘云名字的由来,足以见她和湘江有关。另外《乐中悲》里还夹藏着“女英”二字。这二字便深深隐藏在“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之中。这便是史湘云影射“女英”的明证了!史湘云名字来源于舜的妃子女英。

另外,湘云将葵官改名“大英”,叫韦大英。以及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两人坐的两墩湘妃竹,也同样是暗示这两人的身份。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也就是说贾府遍地都是王妃,它其实是大清皇宫。足见胡适的“新红学”是非常荒诞的,而“曹雪芹”和曹寅扯上关系更是荒诞无比。

最后,如果你觉得很满意,就请给个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词二首
[ 唐 ] 刘禹锡
原文 译文对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⑸深红:指红叶。浅黄:指枯叶。

⑹入骨:犹刺骨。

⑺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别周尚书
[ 南北朝 ] 庾信
原文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注释
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

南向:向着南方。

作者介绍

庾信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就是当时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学家。据《周书·庾信传》记载...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月葬诗魂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史湘云和林黛玉在凹晶馆联句吟诗。史湘云受到鹤飞掠水面的启发而吟出"寒塘渡鹤影"一句。林黛玉为了能对上与之相称的下联而思索良久,吟出了"冷月葬诗魂"。但是下一句未及吟出就被妙玉打断,而两人的联句也被妙玉接了过去一口气写完。在一些版本中,"冷月葬诗魂"也作"冷月葬花魂"。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冷月葬诗魂(下联)

作品出处
红楼梦

文学体裁
对联


作者
林黛玉

上联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诗魂"句,传诵已久,引起二百多年来多少读者的赞叹,也使多少诗家为之折服,为之搁笔。使人联想到这"诗魂"正是林黛玉的"自我",也是小说作者曹雪芹的"自我"。

再从艺术风格上看,"冷月葬诗魂"确实"清奇诡谲",属于李贺一路。

可是有些红学家从一本明代叶绍袁(天廖)所著的《续窈闻》里查到女诗人叶小鸾句云:"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从此就倾向于"冷月葬诗魂"应改为"冷月葬花魂",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条:

其一:认为"葬花魂"这三字有来历,有出处,特别是"花魂"一词常见于林黛玉的诗中,如第二十六回里有"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其二:认为"花魂"与"鹤影"是工对,而"诗魂"与"鹤影"却不然。

其三:认为"花魂"与"鹤影"俱是写景,比较切题,也合乎当时的时令景色,假使改作"诗魂",便关人事而非写景,似乎于情理不合。

其四:还有红学家也是属于"花魂"派,提出一个问题:"诗魂"究竟指的是什么?诗人的魂?还是诗灵?好像"诗魂"二字是曹雪芹生造出来的,杜撰的。

但从艺术上看," 冷月葬诗魂"比"冷月葬花魂"好,不必改,至少可以并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好月圆 - 汉语词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花好月圆,汉语成语,拼音是huā hǎo yuè yuán,意思是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出自《木兰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花好月圆

拼音
huā hǎo yuè yuán

外文名称
blooming flowers and full moon;perfect conjugal bliss


出处
《木兰花·人意共怜花月满》

注音
ㄏㄨㄚ ㄏㄠˇ ㄩㄝˋ ㄧㄨㄢˊ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用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宋·张先《木兰花·人意共怜花月满》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花正盛开,月正圆。比喻人事美好圆满。常用于新婚祝颂之词。也作「月圆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人各有所好,物固无常宜。谁谓尔能舞,不如闲立时。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85097dd0c645.aspx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8篇诗文 ► 188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幕遮·燎沉香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拼音 译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标签: 情感思乡婉约宋词三百首动植物高中古诗荷花
译文 注释 讲解 背景 知识锦囊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幕遮 - 词牌名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用为词调。曲词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苏幕遮

来    源
原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

作    者
范仲淹

出    处
范仲淹全集


又    名
《鬓云松令》

代    表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别    名
古调歌、云雾敛、般涉调

词    牌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目录
1基本介绍
2词牌来源
3词牌格律
4诗词鉴赏
5诗词新歌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选自《范仲淹全集》,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
苏幕遮
苏幕遮

苏幕遮,曾经是龟兹国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又名祈寒节,由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来,每年七月初开始。于唐代传入中原,成为唐和宋时的一个重要节日。

折叠编辑本段词牌来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用为词调。

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俞平伯《唐宋词选注释》)《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

”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等。

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源充沛。

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京城。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到宋时,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折叠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碧云天,黄叶地。             仄平平,平仄仄(韵),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山映斜阳天接水。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黯乡魂,追旅思。              仄平平,平仄仄(韵)。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明月楼高休独倚。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sì):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上片用色泽渲染秋景,下片直抒乡关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天际地极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释】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燎沉香”即烧香。

消:消除。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侵:接近。

晓:拂晓。

窥:暗中察看。

檐:屋檐。

语:言语,这里指低声说话。

初阳:初升的太阳。

宿雨:昨夜的雨。

清圆:指荷叶清润而圆。

举:高高挺立。

遥:远。

何:什么。

去:离开。

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长安:长安(今西安)是汉、唐故都,后世以“长安”借指京都。

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芙蓉浦:指有水流可通的荷花塘。

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解析】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

盛夏酷暑时节,难得有这样一个清爽的早晨,词人漫步荷塘边,只见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

下片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

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词人生长于斯,他对荷花的记忆是与童年的水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

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陈延焯称赞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的吗?

【赏析】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这句很象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

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作者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之,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

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

这首词的内容很简单,全篇六十二字,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情事。但是,作者善于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情事集中起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词的上片。

上片七句,虽然构成的侧面有所不同,但,可贵的是,其中每一句都带有动作性或视觉性,几乎句句都可构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构成角度不同的镜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结媒介几乎被作者压缩到绝无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画面、靠镜头的组接,靠蒙太奇表现出来的。

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的风神。

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语词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时精雕细刻,富艳精工;有时用典,融化古人的诗句人词。但这首词却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苏幕遮】(钱塘避暑忆旧用美成韵)

书名:《全宋词》 作者:赵必<王象>

远迎风,回避暑。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

无限情云并意雨。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

约重游,轻别去。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

旧日秋娘犹在否。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苏幕遮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

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

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苏幕遮

(清)纳兰性德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苏幕遮

(当代)琴岫兮

藕花汀,萍叶浦。红瘦依稀,更著烟啼雨。几度挥弦无意绪。燕翼不来,空向梁间语。

凤鬟垂,鸾袖举。迥隔吴门,还叹成孤旅。翠幕翻香人倚否?好共君心,相对愁怀处。

…………………………典型反例烂作………………………………

苏幕遮二首

作者:杨硕

其一:

短幕倾,花更谢,絮语未歇,骤雨情丝裂。知是莫可圆初月,此刻不决,何日依期决?

寒秋阙,须一别,复言春色,冷寞清新节。那时只恨今月夜,可想今日,仍念君深切。

(依钦定词谱,共出律14字,错韵2处,且拼凑生造较多,可作为典型反面教材,希望初学者谨慎,切莫如此)

其二:

百花皱,怨离霾,东风如处,一笑知卿来。愿把心头点点爱,付之君怀,永与尔同在。

有情水,阡陌台,终识子意,非我而他才。此时薄暮断肠海,一纸书愤,小雨倾心外。

(依钦定词谱,出律14字,错韵4处,且多生造,例如“阡陌台”之类,这可谓是附庸风雅而导致的绝对烂作,初学者还需要打好基础,切莫如此)

苏幕遮

作者:杨硕

忍别伤,花更切,偎依墙头,待扫从前月。从来红尘人病也,散低微香,吹风说彻夜。

卷林言,凋碧叶。絮语相陈,阵阵尘封悦。肠断这年难恨灭,斯还安好,君还安好耶?

(依钦定词谱,出律11字,错韵三处,生造依旧明显,就不多说了)

由于各家词谱有些差别,个别出律还是允许的,但是如以上几首一样,就完全是烂作了,请学者们在初学时务必打好基础,切莫如此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新歌
折叠基本介绍
这首为古筝弹唱仙子张晓棠量身打造的单曲,取材于同名宋词词牌《苏幕遮》。淡雅,清耳悦心的古筝旋律缓缓流淌,并将宋词的婉约,惟妙惟肖的戏曲元素融会贯通。“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让我们瞬间为这份情愁哀思中动容。[1]

这首歌的创作是取材于同名诗词的词牌名,虽然是中国风的歌曲,但是其中融合了戏曲元素,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曲风恰似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晓棠当天的表演还是延续以往独特新颖的“人筝合一”表演形式。红裙庄严大气,轻捻慢挑身前古筝,琴声如泉水般清澈,清丽婉转的歌喉惊艳全场。而当张晓棠再以一袭白衣上场时,飘飘似仙台下就有人惊呼“太仙了”,现场气氛也被带入小高潮。[2]

折叠歌词
词:边疆

曲:雷烈

唱:张晓棠

薄汗轻衣点缀这泼墨画山水

慵整纤纤手叫洛阳纸贵

可怜落花叩玉枕 拂袖人还昏睡

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

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梦断不成归 几分憔悴

锦瑟无端声悔 赢得满行泪

直道君心不美 日夜东流水

思悠悠 恨悠悠 何时方始休 半江信半江愁

觥筹恍惚交杯 劝留几小辈

棋逢红颜一醉 千军万马退

剪不断 理还乱 哽咽锁清喉 饮曲肝肠碎

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

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梦断不成归 几分憔悴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夜夜好梦留人睡 楼高休独倚

酒入谁人愁肠 化作相思泪

锦瑟无端声悔 赢得满行泪

直道君心不美 日夜东流水

思悠悠 恨悠悠 何时方始休 半江信半江愁

觥筹恍惚交杯 劝留几小辈

棋逢红颜一醉 千军万马退

剪不断 理还乱 哽咽锁清喉 饮曲肝肠透   

参考资料
1.张晓棠 - 苏幕遮(单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庭烟敛夕棔”为什么写错?+ 棔是夜合树,谁是开明帝?+ 麒麟送子,白首双星 + 聋子放炮仗:湘云是龙子 + 湘云的谜语:后事终难继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

2.1  湘云是太子
给宝玉梳头的湘云,便是“四个朱子”之一,最大的那个,所以“四个珠子”的话由湘云说出,也是湘云发现少了一颗珠子。
望帝是黛玉,丛帝便是湘云。丛帝又称开明帝,这个名号有意思。丛帝是望帝的继承人,在崇祯的多个皇子中,只有太子朱慈烺能代表丛帝。
2.1.1  一丛浅淡一丛深
湘云的曲子,“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襁褓是强暴,指农民军破京城,崇祯、周后双双自尽。这里出现“丛”,如果认为这完全可能是巧合,不一定代表丛帝之“丛”,再看:
湘云的菊花诗:“一丛浅淡一丛深”,重复两个“丛”,是强调。
湘云说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杜甫的赋秋诗,后边一句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还是“丛”,而且心系故园。
“丛”这个字不是必要的常用字,其他人基本没出现这个字,而湘云却多次出现“丛”字。
望帝啼鹃、丛帝鳖灵治水都来自古蜀国的神话,丛帝的神话有一个特殊之处,是别人所无,可作为鉴别:传说丛帝鳖灵,是一个鳖精修成,每天夜里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幽会。
76回中秋赏月,黛玉湘云二人联诗,湘云联道“庭烟剑夕棔”,故意把“敛”错写成“剑”,以引起读者强烈注意。因为棔是夜合树,读者自能判断出“夕”前的“剑”应是合起来的“敛”字,并不影响阅读,此错误在强调“棔”字。黛玉叫妙,并说“棔字,亏你想得出”,然后湘云说:“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作者是让读者好好查一查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查出神话中丛帝鳖灵夜合树下会情人,湘云的身份就揭开了。而且棔一般的叫法是合欢树、夜合树,这里却用了个俗叫法“明开夜合”,“明开”二字是“开明帝”反过来,也太明显了。这段话不只提醒了夜合树,还提醒了开明帝。此处对棔字的强调,再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
想想看:中秋节自古是家人团聚之时,黛玉和湘云却撇下众人,两人到水边去联诗?因二人实为父子。
想想看:湘云一直在京城,祖籍在金陵,为何说“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跟楚的湘江有什么关系?有人说这是写湘云的结局,最终死于楚地湘江。可她从小名字就叫“湘云”呀。因为丛帝来自荆楚!
《水经注》: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再看“云散高唐”,显然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所以后来跟女神欢好就叫云雨,这是出处。云散高唐,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而丛帝鳖灵治水,是凿通巫山,使长江水通,蜀地才消除了水患。
这个巫山神女,还是神话,相传是赤帝之女瑶姬。先不说五方上帝和对应的五行那么复杂,简单讲,赤,是朱,赤帝比喻朱明之帝,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帝之子。或者说,把朱明的皇帝比作赤帝,那满清的皇帝呢?白帝,宝钗的诗句“欲偿白帝凭清洁”,是凭借清,报答白帝,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比如宝玉的《芙蓉诔》:“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此时刚过中秋节。
所以明清两大阵营的标识很清楚,在命名、五行、五色、五方、四季等都泾渭分明。作者时代的人信这些,我们也必须清楚。
2.1.2  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那位张道士一进来先说“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道士不该念佛号,这是提醒读者注意。
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张道士说“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道士啊!在“佛前”镇着?是从巧姐的“寄名符”说起。张道士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茶”是“明”,茶盘、大红是朱明标识,为强调这个“茶盘”,凤姐还说了句笑话:“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吓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张道士说,这盘子一举两用,将宝玉的通灵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张道士送玉回来时,却捧了一盘子各道士敬贺的法器,珠宝玉金,三五十件。其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说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宝钗说湘云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此麒麟虽是金麒麟,却是红色系,即朱,但活在满清时,即金和翠。黛玉还强调宝钗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是让读者留心。
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说:“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带。”黛玉说不希罕。
整体看这段:是用茶盘把巧姐寄名符、宝玉通灵玉和红色金麒麟串接起来了!后来31回湘云来贾府,捡了宝玉丢的这个红色金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礼记》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地位并不低于龙。
中国民间流行的“麒麟送子”传说由来已久,据说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来到他家,这个典故就是麒麟送子的来源,古人真能瞎掰。
我们经常看到的麒麟图画,是麒麟上骑着一个娘娘和一个童子。麒麟送子的年画,是麒麟上坐着个童子,有的麒麟角上还挂着一卷书。
这里湘云的麒麟,也是给读者“麒麟送子”,黛玉的强调、赞叹等是故意突出黛玉,还是表示崇祯之子,包括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
31回湘云捡麒麟的回目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众星拱月,朱明喻月,皇子喻星,理所当然。双星,一个是湘云,另一个是谁?又是答案在前,便是此处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最小的永王。白首,指太子和永王两人后来都活到白头了,这是史书没告诉我们而红楼梦告诉我们的答案。
书中还有几处说湘云是太子、龙子的例子,可互相验证:
50回湘云的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别人都没猜中,却是宝玉猜中,猴子也是表面谜底。宝玉代表朱明皇权,甲申之难便是猴年,后事难继说的是崇祯太子,因太子是储君,应该是继位者,却难继皇权。
54回元宵节,凤姐说的第一个笑话,听众和读者都觉得不正常:“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往下说,只觉冰冷无味。史湘云看了他半日。
凤姐这句话说的就是当晚,就是“过正月半,合家子赏灯吃酒”。红楼梦这部书九回一个单元,尤其是二九、四九、六九分界很明显。这是六九之末,“吃了一夜酒”就是当时,前半部是“团团的”,后半部就“散了”,此时书刚过半,是全书分界线,红楼梦应该共十二个九回,对应十二钗之数,共108回,不会有120回的红楼梦。
凤姐说的第二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聋子,即龙子,指出湘云是龙子。注意湘云接茬,问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个聋子。”这本人就是指湘云,原是个龙子。后面宝钗还提醒读者:“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

点击下一个:孤标傲世写谁隐?凭谁醉眼认朦胧?+ 湘云霞城隐赤标 +《菊影》《菊梦》揭朦“胧”+ 为什么黛玉骂湘云小骚达子?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1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林外史》吴敬梓笔下的真名士,曾教朱元璋帝王之道
播报文章

悟空广场舞
关注
2019-06-09 13:52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这部小说是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讽刺小说,里面的人物也多达300多位,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也有五十余位,吴敬梓以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四类人物,通过对这四类人物出色的描写,而达到讽刺的目的。这四类分别是迂腐的儒生,为功名富贵投机倒把的虚伪儒生,装作佛系的假名士,还有一类就是真名士了,而本文着重描写的就是真名士,他们寄托着吴敬梓对于名士的理想,作者心目中完美的人格,另外通过对这些真名士的描写侧面烘托,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而作品的开篇楔子就描写了一介名流,那就是王冕。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总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是人总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凡人俗胎,见到功名见到钱财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古以来视钱财如粪土的人能有几个呢?



作品开头就指出,这样视钱财如粪土的人确实是存在的,并且通过后面的描写,吴敬梓对于这样的人也是很敬佩的。这个人就是王冕,对,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他的优良品质《王冕学画》。并且这个王冕在历史中确实是存在的,作者对于他的描写也是很尊重历史事实的。王冕是楔子中重点描写的,重点歌颂的人物,作者通过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等手段来表现出王冕卓尔不群的高贵品质。



一、通过对语言行动的刻画反应王冕的孝顺好学与世无争的品格

介绍王冕的时候就描述了王冕的家境困难,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全家靠母亲做些女工针织来维持生活,但是却无法供他读完私塾,所以母亲给他找了个“工作”放牛。但是对于从小喜欢读书的王冕也是很大的打击,肯定也是十分不愿意的,但是善解人意的王冕对母亲说“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基本去读”这第一句话肯定也是王冕的违心之语,那么爱学习的人怎么会闷得慌?他只是很体谅母亲养活他的艰难,正体现了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孝顺,后一句还体现了他的好学,爱读书的品质。



二、通过细节的描写,反应了王冕不附权贵的性情

县太爷知道了王冕作画小有名气,于是就让翟买办去买画,其实这个时候王冕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在秦老爹的劝告下,王冕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这其实是一处细节,为什么什么都不顾坚决恪守底线的王冕会在秦老爹的劝告之下给了翟买办画呢,这其实是看秦老爹的面子,因为王冕从十岁的时候就给秦老爹家里放牛,而秦老爹待他不薄,既然秦老爹劝他,他为了卖他个人情也就给县太爷画画了。但是在翟买办第二次找他的时候却没有给秦老爹的面子,他与秦老爹说“时知县依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上一次给他已经是给了老爹一个面子了,这次我王冕绝不会再低头,我要守住底线。这个细节的刻画就使得王冕的形象更加丰满了,他为人善良,知恩图报,为了还秦老爹的人情,勉为其难给了知县一幅画,但是却要守住底线,上次的人情已经还完了,这次绝不会给时知县这样无恶不作的人。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这个时候朱元璋前来请教王冕的治国之道,二人促膝长谈,王冕也建议朱元璋以仁义之道来治国,这样何愁百姓不服?而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要召见王冕入仕,但是他却归隐山林。知道太祖定了八股取士之法的时候王冕曾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一条荣身之路,把那行文出处看的轻了”。这句话也体现了吴敬梓的想法,作者通过王冕的嘴,把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端说了出来,这个制度实行之后,大家肯定只会读死书,死读书,不讲行为出处,不会灵活运用,只会禁锢思想,一心只会追求功名。而读书人只有向王冕一样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凡是讲究行文出处,不被功名富贵的思想禁锢,这才是真正的士。



三、完美地运用对比

这一章出现的人不多,其中除了主人公王冕之外,还有危素,时知县,翟买办,秦老爹,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也能表现王冕的不俗气质。

危素可以算得上是一介名士了,但是他和王冕不同,他是举人出身,并且还家财万贯,时知县都是危素的门生,但是在外人眼中的一介名流和王冕比起来那就算附庸风雅了,首先他是举人,走的是科举的路子来光耀门楣的,这就和王冕不屑于科举有着千差万别,危素虽然高洁,但是和王冕相比显得更加逊色,用这个对比来突出王冕的高洁。其次就是翟买办和时知县了,他们两个人是确确实实的俗人,为了拍危素马屁派人来求画,通过对翟买办狗仗人势的描写,更加表现出时知县在当地鱼肉百姓的恶行,并且时知县还是危素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也是走的科举的路子,相比于王冕来说,更加体现了王冕的优秀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冕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完美人物,他喜欢读书,好学,自己善于钻研,读书灵活,善于将所学内容和治国之道联系起来,有广阔的胸襟和开阔的眼界,通过这开头对王冕的描写,对后来各个人物的描写都具有讽刺意义,从侧面表现出范进,周进,匡超人,牛浦郎诸人对富贵功名不顾一切的追求的讽刺意味。

【本文作者木剑温不胜授权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分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14:26 , Processed in 0.056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