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7: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如海就是探花郎,为何邀请贾雨村当黛玉老师?林家绝后不是天灾




安阳源易缘

2022-08-03 22:59河南






林如海就是探花郎,为何邀请贾雨村当黛玉老师?林家绝后早有端倪

但凡读过《红楼梦》的,对贾雨村都没什么好印象,恩将仇报、不择手段、攀附权贵、出卖黛玉……套用现在流行的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贾雨村如此低劣,林家门第这么高,林如海夫妇“爱女如珍”,为何给黛玉选了这么个私人老师?

要知道,贾雨村被林如海聘为西席,正是因为他在知府任上贪弊被革职,才流落到林家。这点事,在朝廷混迹的林如海不会不知道。





而林如海知道贾雨村的丑事,还为黛玉招来作西席,并且黛玉北上进荣国府,林如海还要其依船同去,这份信任,林如海可不是白给的。

那么,为何林如海如此信任贾雨村?笔者认为,林家从钟鼎之家,到支数不盛、子孙有限,到林如海这辈唯一的儿子都死了,接二连三的死人背后,林如海已经意识到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林家人都死绝了,唯一留下黛玉这一点血脉,林如海想为女儿赢得活下去的砝码。林如海选择贾雨村为黛玉老师,笔者认为正是受其幼子早夭的打击。

林如海的真实身份:同是科举出身,贾雨村难望项背。

红楼梦里纨绔子弟众多,科举及第的人其实只有3个,除了宁国府那个钟情炼丹的贾敬外,就是林如海和贾雨村。




原文介绍,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而贾雨村是今科进士,同样都是天子门生,身份一样,性别一样,林如海为何还要让贾雨村教黛玉,不自己亲自操刀?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公务繁忙?

笔者认为不是!林如海之所以为黛玉聘西席贾雨村,源于他的幼子3岁夭亡的打击。

首先来看林如海到底是什么身份?他和贾雨村到底差别在哪?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何为“前科”,表面上是贾雨村这一届科考的前一届,但细究却根本不是。

且看林如海的官职——兰台寺大夫,什么是兰台寺?它不是什么寺庙,而是东汉时御史台的衙门所在地。





兰台寺主管什么呢?主管史书编撰、保存,监审百官。

明清时期根本没有什么兰台寺,而改叫御史府。仅从名字上看,兰台寺就高雅多了,有君子之风,而御史府则更多的是纠察百官的肃杀之气。

而实际上,兰台寺也确实是史上御史界的骄傲,至今仍有人评价——“兰台遗风千古飘香”,兰台寺里不仅藏书丰富,且遍植兰花,寓意君子之地。

曹翁给林如海安排兰台寺大夫的官职,实际是隐喻他并非宝玉口中的禄蠹之辈,而是汉科举选出的人才,所以在介绍他入选进士时,用的是“从科第出身”,而非“及第”。

所谓科第,是汉科举制度,《新语本行》中曾有:“表定‘六艺’……科第相序”的表述。

兰台寺的探花,是科第出身,而贾雨村则是进士及第。




也就是说,贾雨村虽也是进士,但和林如海的君子之风的探花朗完全不一样,而君子之风,则是造成林家断子绝孙的根源所在。

托孤:幼子早丧,林如海面临腥风血雨,托孤贾雨村。

林如海的君子之风是什么?笔者认为,在红楼梦里特指“真”,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君子之风,顶多让人感觉有点轴,但林如海被皇帝钦点的是什么职位?

本来兰台寺大夫的职责就是监审百官,如果林如海是君子之风的话,在红楼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大环境下,肯定得罪不少人,因此他唯一的儿子,刚刚3岁就早夭而死。




也就是因为林如海儿子“于去岁死了”,林家只剩下黛玉这点血脉,夫妻又爱女如珍,所以林如海才会聘请贾雨村当黛玉的老师。

贾雨村,一个“假”字早已表明他的身份,已经成为禄蠹中的一员。而林如海为黛玉聘他为西席,其实是丧子的巨大痛苦,让他作出违心的改变。

林家五世列侯,书香门第,才孕育出林如海这样的品质,可见林家整个家族都是君子之风,而君子之风让林家支庶不盛,到林如海等于成了单传,而偏偏他的儿子也死了,等于林家断子绝孙了。

林如海意识到,再坚持君子之风不变,黛玉也难保寿命,于是出于爱女如珍的心理,林家几世都在坚持“真”,抵御“假”的传承,在此刻丧子丧妻的凶险中,林如海妥协了。

黛玉在这一年里,都向贾雨村学习了什么呢?“只读了一年《四书》……”





《四书》是什么,是八股之文,是明清时期培养假道学的经典,林如海让黛玉学习这个,无非是打算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能适应红楼时代“假”的环境。

贾敏死后,林如海将黛玉托孤给贾雨村,让他附黛玉之船而行,送她到荣国府。荣国府是“假”家。这就是林如海这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林如海临行送别黛玉时,脂砚斋侧批:“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可见林如海送走黛玉,似有诀别之意。

一个女孩去姥姥家住而已,为何像生离死别一样?记着,黛玉被送到荣国府,是贾敏死后,林家又一口人死了,林如海才最终送走黛玉,那是让她逃命去的。

林如海是钦点的巡盐御史,扬州是明清盐务总局,全国上下都指着这项,往自己口袋弄雪花银呢,林如海秉承君子之风,得罪多少人?




林如海送黛玉去荣国府,实际是做好了以死殉节,赌上性命与这些人作斗争的准备,他周全安排黛玉去荣国府,实际就是让她逃命去的,所谓临终诀别,就是林如海此时的心情。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云不往?”

再读林如海这些临行嘱托,真让笔者这观书人流下清泪两行——林家真社稷之脊梁也!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7: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如海就是探花郎,为何邀请贾雨村当黛玉老师?林家绝后不是天灾




安阳源易缘

2022-08-03 22:59河南






林如海就是探花郎,为何邀请贾雨村当黛玉老师?林家绝后早有端倪

但凡读过《红楼梦》的,对贾雨村都没什么好印象,恩将仇报、不择手段、攀附权贵、出卖黛玉……套用现在流行的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贾雨村如此低劣,林家门第这么高,林如海夫妇“爱女如珍”,为何给黛玉选了这么个私人老师?

要知道,贾雨村被林如海聘为西席,正是因为他在知府任上贪弊被革职,才流落到林家。这点事,在朝廷混迹的林如海不会不知道。





而林如海知道贾雨村的丑事,还为黛玉招来作西席,并且黛玉北上进荣国府,林如海还要其依船同去,这份信任,林如海可不是白给的。

那么,为何林如海如此信任贾雨村?笔者认为,林家从钟鼎之家,到支数不盛、子孙有限,到林如海这辈唯一的儿子都死了,接二连三的死人背后,林如海已经意识到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林家人都死绝了,唯一留下黛玉这一点血脉,林如海想为女儿赢得活下去的砝码。林如海选择贾雨村为黛玉老师,笔者认为正是受其幼子早夭的打击。

林如海的真实身份:同是科举出身,贾雨村难望项背。

红楼梦里纨绔子弟众多,科举及第的人其实只有3个,除了宁国府那个钟情炼丹的贾敬外,就是林如海和贾雨村。




原文介绍,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而贾雨村是今科进士,同样都是天子门生,身份一样,性别一样,林如海为何还要让贾雨村教黛玉,不自己亲自操刀?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公务繁忙?

笔者认为不是!林如海之所以为黛玉聘西席贾雨村,源于他的幼子3岁夭亡的打击。

首先来看林如海到底是什么身份?他和贾雨村到底差别在哪?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何为“前科”,表面上是贾雨村这一届科考的前一届,但细究却根本不是。

且看林如海的官职——兰台寺大夫,什么是兰台寺?它不是什么寺庙,而是东汉时御史台的衙门所在地。





兰台寺主管什么呢?主管史书编撰、保存,监审百官。

明清时期根本没有什么兰台寺,而改叫御史府。仅从名字上看,兰台寺就高雅多了,有君子之风,而御史府则更多的是纠察百官的肃杀之气。

而实际上,兰台寺也确实是史上御史界的骄傲,至今仍有人评价——“兰台遗风千古飘香”,兰台寺里不仅藏书丰富,且遍植兰花,寓意君子之地。

曹翁给林如海安排兰台寺大夫的官职,实际是隐喻他并非宝玉口中的禄蠹之辈,而是汉科举选出的人才,所以在介绍他入选进士时,用的是“从科第出身”,而非“及第”。

所谓科第,是汉科举制度,《新语本行》中曾有:“表定‘六艺’……科第相序”的表述。

兰台寺的探花,是科第出身,而贾雨村则是进士及第。




也就是说,贾雨村虽也是进士,但和林如海的君子之风的探花朗完全不一样,而君子之风,则是造成林家断子绝孙的根源所在。

托孤:幼子早丧,林如海面临腥风血雨,托孤贾雨村。

林如海的君子之风是什么?笔者认为,在红楼梦里特指“真”,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君子之风,顶多让人感觉有点轴,但林如海被皇帝钦点的是什么职位?

本来兰台寺大夫的职责就是监审百官,如果林如海是君子之风的话,在红楼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大环境下,肯定得罪不少人,因此他唯一的儿子,刚刚3岁就早夭而死。




也就是因为林如海儿子“于去岁死了”,林家只剩下黛玉这点血脉,夫妻又爱女如珍,所以林如海才会聘请贾雨村当黛玉的老师。

贾雨村,一个“假”字早已表明他的身份,已经成为禄蠹中的一员。而林如海为黛玉聘他为西席,其实是丧子的巨大痛苦,让他作出违心的改变。

林家五世列侯,书香门第,才孕育出林如海这样的品质,可见林家整个家族都是君子之风,而君子之风让林家支庶不盛,到林如海等于成了单传,而偏偏他的儿子也死了,等于林家断子绝孙了。

林如海意识到,再坚持君子之风不变,黛玉也难保寿命,于是出于爱女如珍的心理,林家几世都在坚持“真”,抵御“假”的传承,在此刻丧子丧妻的凶险中,林如海妥协了。

黛玉在这一年里,都向贾雨村学习了什么呢?“只读了一年《四书》……”





《四书》是什么,是八股之文,是明清时期培养假道学的经典,林如海让黛玉学习这个,无非是打算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能适应红楼时代“假”的环境。

贾敏死后,林如海将黛玉托孤给贾雨村,让他附黛玉之船而行,送她到荣国府。荣国府是“假”家。这就是林如海这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林如海临行送别黛玉时,脂砚斋侧批:“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可见林如海送走黛玉,似有诀别之意。

一个女孩去姥姥家住而已,为何像生离死别一样?记着,黛玉被送到荣国府,是贾敏死后,林家又一口人死了,林如海才最终送走黛玉,那是让她逃命去的。

林如海是钦点的巡盐御史,扬州是明清盐务总局,全国上下都指着这项,往自己口袋弄雪花银呢,林如海秉承君子之风,得罪多少人?




林如海送黛玉去荣国府,实际是做好了以死殉节,赌上性命与这些人作斗争的准备,他周全安排黛玉去荣国府,实际就是让她逃命去的,所谓临终诀别,就是林如海此时的心情。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云不往?”

再读林如海这些临行嘱托,真让笔者这观书人流下清泪两行——林家真社稷之脊梁也!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被打卧床,为何林黛玉只站在花阴下张望,看紫檀堡是啥地方?




安阳源易缘

2021-11-27 22:24






贾政往死里打宝玉,真正原因不是金钏儿,而是黛玉带来的灭顶之灾

自从薛家一拖一窝地来到荣国府,林黛玉就感到了薛宝钗的压力,原文说:“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自此之后,黛玉对宝玉接近宝钗,就十分警惕。宝玉前脚刚去梨香院探望抱恙的薛宝钗,后脚黛玉就摇摇地追了过来,打断了宝玉向宝钗讨要冷香丸的话头,阻止了宝钗的好事。

黛玉是灵河岸边的绛株草,她下世的初衷就是“待玉”,为此她牢牢看着宝玉是很正常的。但在宝玉挨打一回,黛玉的表现就太异常了。

宝玉因为金钏儿投井、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找蒋玉菡等事,被贾政打得“面白气弱,底下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宝玉被打到如此地步,荣、宁两府的人都去看望、问候,但唯有最该牵肠挂肚的林黛玉,从始至终没有在正式场合看过宝玉,只在太阳下山后偷偷看望一次,又在花阴下站着往怡红院张望。

以往的荣国府活动中,黛玉都很活跃,不知为何,她最在意的心上人宝玉出事,她却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看望过?

贾家内眷的关爱:宝钗频频出场,黛玉神出鬼没?

宝玉被打的消息传进内宅,王夫人、王熙凤、李纨及迎春三姊妹等贾家女人就都出来了。

等王熙凤招呼婆子媳妇们,把宝玉抬进贾母房中治疗时,原文说:“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

宝玉被打是在贾政书房,宝钗、黛玉等亲戚不适合出来,但在贾母房中时,宝钗、史湘云都到了,不知为何,黛玉没来。

宝玉被调停好,回到怡红院后,宝钗托着一丸药走进怡红院,交代袭人给宝玉敷药,黛玉依然没有出现。




直到原文说的“那时天色将晚”时,宝玉将身边的丫头都打发出去了,黛玉才偷偷去看望宝玉,且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了,除了宝玉,其他一个人都没见。


第二天清早,黛玉早早地站在“花阴之下,远远地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地散净了。只不见凤姐儿来……一面抬头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睛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



宝玉挨打这一回,怡红院可谓络绎不绝,各色人等都来看望,就连暴发户通判傅试,都替妹妹傅秋芳遣人来看望宝玉,但黛玉至始至终都没公开现身看望宝玉。

宝玉被打后,为何黛玉神出鬼没,不是趁天黑看望,就是站在花阴之下遥望?笔者认为这个细节大有蹊跷。

金钏儿死后,黛玉为啥不能见光?真相让人泪目。

仔细思量宝玉挨打的原因,先有琪官儿失踪,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兴师问罪,后有金钏儿投井而死。

金钏儿和琪官儿,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为何让贾政往死打宝玉?





在《红楼梦》第1回写到绛珠草来历时,脂砚斋曾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唯二玉二人也。”

也就是说,《红楼梦》里出现的成百上千的人物形象,其实都是宝玉和黛玉的化身。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看宝玉挨打这回,把黛玉换成金钏儿和琪官儿,是不是所有情节就都通了呢?

黛玉不仅是金钏儿,而且是琪官儿,这样的话,宝玉挨打的前后情节就都通了:忠顺王府里的琪官儿失踪了,金钏儿就死了。

而且你看宝玉是怎么对忠顺王府长史官交代琪官儿去向的:“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

紫檀堡,紫,“绛珠草”的“绛”其实就是红得发紫的意思,檀木是做棺材最好的材料,且也符合黛玉草木之人的说法,秦可卿死后托梦,就曾说过当时墓地周围是有祭祀产业的,有田产有房舍。

紫檀堡实际就是绛珠草林黛玉的坟。




黛玉从忠顺王府失踪了,他找的首要目标当然是宝玉了,但彼时黛玉不是失踪,而是死了,自尽死了。

花阴之下的黛玉:梦中向宝玉哭诉,是生死告别。

金钏儿就是黛玉,所以在金钏儿死后,王夫人对宝钗说道:“(金钏儿)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黛玉在80回后,被送到了忠顺王府,自然不再可能是王夫人的媳妇。她自小被荣国府收养,此时被送给别的权贵,自然是以王夫人的女儿的身份出去的。

金钏儿的名字和宝钗很像,一般认为她应该是宝钗的化身,但其实不是。这个笔者以后会再论述。她是黛玉的化身。

金钏儿死了,也就是黛玉自尽而死了。所以宝玉挨打后,她当然就见不得光了。





这就是为何宝玉挨打后做梦时,原文写道:“只见蒋玉菡(琪官儿)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事……忽又觉有人推他……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两个眼睛中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梦中金钏儿哭诉,梦中惊醒看到的就是满面泪光的林黛玉,就像当初宝玉正祭祀死去的晴雯,黛玉突然从芙蓉花丛中走出来的写法一样,都是在写黛玉之死呀!

黛玉在晚间看望黛玉,还没跟宝玉说几句话,就听见外面通报说王熙凤来了,黛玉急忙对宝玉说:“我从后院子去吧,回来再来。”

此处原文写道:“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

黛玉走路一向都是颤颤巍巍的,或是“摇摇地走来”,这次黛玉竟然“三步两步转过床后”,那么此时的黛玉是什么,大家了然了吧?





这就是为何黛玉只站在花阴里的原因,她此时是站不到阳光里的。

此时紫鹃把黛玉叫回潇湘馆,黛玉不觉吟诵道:“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黛玉为何在幽僻处行走?泠泠,是清凉的意思,露泠泠,露水也冰凉。

更让人惊骇的是,黛玉养的鹦鹉此时吟诵起了黛玉之前所作的《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大观园里的女子都有花名,黛玉死了,花落了,此所谓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才是宝玉挨打的真相,怎不让人泪目!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如何撼动林黛玉嫡妻之位?最狠毒的莫过生死互换:杀人诛心




安阳源易缘

2022-06-24 23:02河南






薛宝钗和林黛玉谁当贾宝玉的嫡妻更有优势,无论从出身、容貌、才情来说,黛玉都呈现出碾压之势。

抛开善恶、是非、爱情不论,单论宝钗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最终和宝玉举案齐眉,得到宝二奶奶之位,从成功学上来说,她是个赢家。也注定通向宝二奶奶的路途,是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那么,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宝钗是如何巧运心思,达成目标的?这不仅需要智慧,更加考验她对红楼时代的大势的把握。

1、攀附:没有王夫人,薛家连荣国府大门都进不去。

从《山海经》中看,无论宝钗、薛蟠、薛蝌、宝琴,都是蛇名,薛家就是一个蛇窝。

而蛇的本领是什么?是如绳子一样的牵扯、攀附,遇到适当时机,就把身子拧紧,置对手于死地。

这也是为何宝钗住的蘅芜苑里,都是些牵藤、引蔓的植物,攀附是薛家的看家本事。

按说,以薛家皇商的身份,是住不进荣国府的,即便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姊妹,王夫人也不会糊涂到让宝玉屈尊降贵,娶一个皇商之女自降身份。

那试图攀附荣国府的薛家该怎么做,才能得到王夫人的首肯,住进荣国府,为进一步接近宝玉创造机会?


原文写王夫人见薛家来投奔,内心活动是:“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亲戚来往,略加寂寞……忽家人传报……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人等接出大厅……”



看到了吗?王夫人哥哥升了边缺,不在京都,王夫人感到缺少娘家人助力,十分寂寞。




试想,王夫人嫁进荣国府一二十年了,还是荣国府的掌家人,这样的身份,为何还迫切需要娘家助力呢?正是刚刚发生的贾母迎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让王夫人感到独立难支。

薛家人恰逢此时来俯就王夫人,时机很好,“对抗木石前盟”,两家一拍即合,所以才获得住进荣国府,接近宝玉的机会。

2、笼络:从元春至袭人,编织一张人情网,对抗最强势力。

薛宝钗的目的是嫁给宝玉,实现阶层跨越,王夫人的目的是打击贾母势力,实现荣国府绝对话语权,两相结合,薛家和王夫人的一致目标,就是击垮木石前盟派。

不要以为木石前盟派就代表黛玉,并不是,它代表的是荣国府的最强势力——老祖宗贾母宝钗这样一个外姓小姐挑战这样的力量,她是怎么成为平级对手的?答案只有2个字——笼络。





四大家族都有一个通病——贪、私,荣国府也不例外。宝钗利用这个家风,在荣国府建立起一张庞大的网,与贾母抗衡。

拉拢元春

元春省亲时,宝钗作了一首《凝晖钟瑞》拍马屁,拍得元春很舒服:“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元春原本只是皇帝的一个妃,被宝钗拍成了娥皇、女英一样的国母,这马屁拍得很舒坦。

这就像如今的官油子当副主任,你要实心眼叫贾副主任,肯定遭白眼,你要称她贾主任,他肯定高兴地说:“哪里哪里,还是副的。”但心里美滋滋。

而林黛玉就是那个实心眼的,在省亲宴上作《世外仙源》:“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是什么话,非但没有奉承元春,反而扯下了人家的底裤:元春是靠邀得皇帝恩宠,才得到妃位,皇帝才频繁来翻牌子的。




这一番操作中,元春早已心属宝钗了,于是乎在母亲和奶奶的抗争中,元春选择了金玉良缘,亲自下场手撕黛玉——借端午节礼赐婚宝钗和宝玉。

在整个荣国府,在整个荣宁两府,能够和贾母过招的,也就只有元春,宝钗竟借力打力,请来了这尊佛爷。

裹挟史湘云

史湘云一进荣国府,就成了宝钗的棋子。因湘云没有父母姊妹,是她一生的痛,宝钗一开始就以知心大姐姐的形象出现,处处关照湘云,把个湘云感动得俯首帖耳。

心直口快的湘云充当了宝钗的马前卒,处处拉踩黛玉,什么小性儿、刻薄,都直说到黛玉脸上去了。

勾引宝玉

宝钗一个黄花大姑娘,天天在怡红院不走,是午休也去,晚上也不走,惹得晴雯直接暴脾气地指责:“叫人不得睡觉”。




宝玉要看她的红麝香手串时,这宝姐姐直接露出了一个膀子来,引得宝玉想入非非:“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手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拉拢下人

宝钗一进荣国府,就获得一个“行为豁达,随分从事”得好评,原因是宝钗“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笑……”

不知道的,还以为宝钗本性如此,直到平儿拆穿宝钗,她的丫头莺儿,和宝玉的得力小厮茗烟儿竟认了干亲,才知道这宝姐姐长袖善舞,把有用的小厮、丫头都笼络住,传个消息呀,探听探听各房内务抓个小辫子呀,给黛玉使个绊子呀,这些下人的用处可比很多主子要好使,不但目标小,而且好操纵。

袭人不就和宝钗建立了女红同盟吗?结果袭人进入王夫人圈子,成了宝玉没有官宣的姨娘,宝钗得到在宝玉身边绣鸳鸯的机会。

包括赵姨娘,得到宝钗的些许礼物,巴巴地跑到王夫人处为宝钗表功。要知道赵姨娘耳边风很厉害,通过赵姨娘,宝钗大概率获得了贾政的认可。

贾母固然很厉害,但宝钗编织的这张人情的大网,贾母也是招架乏力。

3、杀人诛心:黛玉死后,从千金小姐坠落成狐媚子。

宝钗无论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无法和黛玉相提并论,单就家世一样,黛玉就碾压了宝钗。宝钗要比过黛玉,除了抬高自己,就是贬低黛玉。





贾母一直都是黛玉的守护神,但宝钗为了打破木石前盟的紧密关系,主动向黛玉示好,成了义结金兰的姐妹。

当黛玉向宝钗诉苦时,这些苦水日后却成了黛玉诋毁贾母的把柄:“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

挑拨贾母和黛玉,让黛玉成为彻底的孤女。此其一。

薛姨妈和宝钗,几次三番把黛玉比作戏子、雏鸾,黛玉的影子晴雯,最后被撵出大观园,王夫人骂她是狐媚子。

正如晴雯临死对宝玉怨恨地说道:“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死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我是个狐狸精……不料,痴心傻意,有冤无处诉。”

比杀人肉体更可恶的,是对她名誉的诋毁,所谓杀人诛心,五世列侯林家的独女,被以狐媚子的名声逼死,真的是太惨了。

4、生死互换:与黛玉生死互换,名正言顺成宝玉嫡妻。
人死如灯灭,黛玉死了就死了,但黛玉毕竟是林家千金,无故死了王夫人没法交代。




其实原著种种迹象显示,黛玉死后和宝钗生死互换了,这样一来,宝钗有了匹配宝玉的身份,黛玉之死也被隐瞒下来。

所以说,在宝钗通往宝玉嫡妻的路上,艰险重重,从厚黑学的角度来说,她也算赢家,只不过把黛玉坑得生死不能,不人不鬼,这真是缺了大德了。难怪宝钗最终守寡一生,“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宝钗也和黛玉一样,同入薄命司,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有凤来仪+蘅芜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啥林黛玉进贾家,是有凤来仪,而宝钗住的蘅芜苑,全是鬼风疙瘩




安阳源易缘

2021-12-14 20:54






为啥林黛玉进贾家,是有凤来仪,而宝钗住的蘅芜苑,全是鬼风疙瘩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十二金钗中的三位小姐,都是贾宝玉议过婚约的对象,但林黛玉住进潇湘馆,宝玉题匾“有凤来仪”,而宝钗的蘅芜苑,贾政一眼看去,就评价说“无味的很”。

《红楼梦》中素来以花草来比喻女子的品质。潇湘馆种的竹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实际正是隐喻黛玉虽一介女子,却有君子之风。

而宝钗的蘅芜苑里种的植物,不是牵藤的,就是引蔓的,其中2样植物——藿蒳、姜荨,宝玉说这两种香草出自屈原的《离骚》和南朝萧统的《文选》。

《离骚》素来以“香草美人”来形容君子,那么宝钗是不是君子呢?我们看藿蒳、姜荨这2样香草到底是什么?





“藿蒳”谐音“祸纳”,正如甄英莲被拐子拐走时,是被仆人霍起弄丢的,脂砚斋侧批“霍起”谐音“祸起”。宝钗的蘅芜苑里种着“纳祸”,其实就是纳祸的意思。

“姜荨”是什么呢?从百科上看,姜荨可观赏,可入药,但是姜荨的刺是有毒的,人畜碰到后,轻则起红斑,疼痛难忍,重则能致儿童或幼畜死亡。

按照谐音的方法解读,“荨”是一种病,古代叫风疹块,有的地方叫鬼风疙瘩,因此“姜荨”,实际就意味着薛家的到来,就是引进了一窝鬼风疙瘩。

所以,无论藿蒳还是姜荨,表面上是香草美人,实际上都并非君子之草,而是给贾家纳祸,引进鬼风疙瘩的东西。

那么,为何黛玉和宝钗,同样都是千金小姐,黛玉就被宝玉、贾政及一众清客赞为“有凤来仪”,一只凤凰驾临贾家,而宝钗就是鬼风疙瘩,是为贾家纳祸的呢?




同样都是千金小姐,为何黛玉取湘云而代之,是名正言顺,而宝钗用金玉良缘取代木石前盟就是罪大恶极呢?

黛玉进府:是贾家拨乱反正, 平息窝里斗最好的良药。

黛玉进荣国府,很多的读者都关注在林家是否有钱,黛玉是否是带资入嫁。

其实,不管黛玉是不是能给贾家带来钱财,本身她嫁给宝玉,就能给贾家带来无穷的祥瑞。

黛玉取代湘云:是贾母的妥协

从种种迹象显示,在黛玉来荣国府之前,史湘云是作为贾宝玉嫡妻培养的。

湘云本人虽然是“真名士自风流”,但毕竟她姓史。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结成同盟,从小沙弥的介绍中可知,是以“联络有亲”做纽带的。

也就是说,四大家族利益的分配,是以姻亲关系来达成的。具体到贾家,女眷娘家来自哪家,就会代表哪家的利益。





贾母姓史,她又是老祖宗,本身权力就很大了,如果湘云再嫁给宝玉这个荣国府的继承人,那么贾家迟早会姓史,诺大一个贾家被搬到史家,也并非危言耸听。

这不仅是王夫人不希望看到的,也是大房贾赦、邢夫人不能容忍的。

而林黛玉如果作为宝玉嫡妻,她是贾母的亲外甥女,和大房贾赦和二房贾政的关系,都是一样的,不会造成大房、二房利益的不平衡。

本身,在古代家族中,都是长子当家袭爵,而贾家在贾母干预下,已经将掌家权和爵位分离,贾赦只落得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而贾政李代桃僵,成为掌家人,实际是对贾赦利益的剥夺。

所谓物不平则鸣,如今将黛玉嫁给宝玉,大房、二房,包括贾母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这对贾家良好家风的形成,奠定了利益基础。




所以单从利益上考虑,黛玉都是贾家最好的选择,所谓有凤来仪,不是一句空话。

宝钗抢亲:鬼风疙瘩进门,祸事频起。

按说黛玉进荣国府,本来是抢了史湘云的亲,却没人指责。因为黛玉进府是贾家拨乱反正的开始。而宝钗来抢亲,就是鬼风进门,是招灾纳祸的开始。

为何这样说呢?

首先,宝钗是代表王夫人的王家集团的人。她如果嫁给宝玉,立刻就会造成贾母代表的史家和王夫人代表的王家的对立。

本来嘛,黛玉是贾母的亲外甥女,相比来说,宝钗、湘云都没有黛玉和贾家亲近,黛玉进门,相当于肥水不流外人田,作为外人的史家和王家,都说不出什么。

但宝钗要来抢亲,那么史家凭啥不能?因此在宝钗进府后不久,史湘云也出现在荣国府,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其次,薛宝钗来到荣国府后,就开始散播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抗衡,其实质就是王夫人和贾母抢荣国府话语权。

贾母和王夫人作为荣国府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宝玉嫡妻的人选,就关系到根本利益的斗争,正应照那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第三,打破大房二房平衡。林黛玉进荣国府时,邢夫人表现得很高兴,苦留黛玉吃饭,又亲自送到仪门外才回。

而薛家进来后,大房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斗争越演越烈,最终邢夫人以一个绣春囊逼迫王夫人,导致了贾家最大的大震荡——检抄大观园。

不仅如此,薛家的到来,在贾家形成了一家独大的王家利益集团,邢夫人和儿媳王熙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最终王熙凤落得“一从二令三人木”——“休”,被休回王家,惨死金陵的下场,这里面婆婆邢夫人“功不可没”。





第四,李纨和王夫人的裂痕日益增大。

李纨作为四大家族之外的女子,没了贾珠只剩她一个寡妇,本来就势单力薄。但薛宝钗作为王家势力,成为王夫人的心腹,让王夫人对李纨这个大儿媳更加提防和不顾惜。

难怪李纨掣出一根花笺后,看到上面写着“竹篱茅舍自甘心”,下注:“自饮一杯”后,笑道:“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李纨在贾家被抄家后独善其身,不顾家族其他人迫在眉睫的困境,虽然绝情,但从人情上讲,也是积累够了失望后的选择。

所以说,打薛宝钗放出金玉良缘那一刻,荣国府就离心离德,正如探春痛心疾首地喊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这些的。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而荣国府自杀自灭的根源,早在薛宝钗及薛家进门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所以你看,这宝钗表面上堪比黛玉君子之风的香草美人,实际上却是鬼风疙瘩的姜荨,和藿蒳——纳祸的根源。

人心不足蛇吞象,王夫人作为荣国府掌家人,本身已经占尽上风,却利用手中的权力,想把所有富贵都占为己有,最终在薛家的助攻下,把个荣国府闹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才罢休。

《红楼梦》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写的是永不过时的人性:无论古今,作为身在其中的局中人,很难看破全局,只能跟随自己的贪念,一步步把自己和最亲近的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凤凰涅槃】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政钟意黛玉做儿媳吗?林如海临终托孤,为何最后落得尸骨无全?




安阳源易缘

2022-05-08 22:37河南






林黛玉是林如海千娇万宠的女儿 ,最后却落了个尸骨无全。黛玉的悲剧命运,从父亲送她到荣国府一刻,就已经初见端倪。

黛玉的悲剧结局,固然有王夫人的推波助澜,但贾政作为荣国府的主事人,为何在前80回中,都没见他为黛玉说过一句话,主过一次公道?难道贾政真是不喜欢黛玉,从未把黛玉当成儿媳人选?

往事回头看,黛玉一生的悲剧,都是因为父亲林如海把她进荣国府,林如海的意思本来是:“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但事实却是把黛玉送进了火坑。





那么,林如海为何下决心送黛玉去外祖家?难道只是冲着能够依傍老祖宗贾母?笔者认为并不是。

彼时贾母年事已高,未来能否养大黛玉,还是未知。而林如海对黛玉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原文说是“爱女如珍”。

因此,如果没有对荣国府当家人放心,他是不会轻易把女儿交付出去的。

那么,林如海为黛玉找的托付之人是谁呢?在他对贾雨村介绍荣国府情况时,其实就已经透露心迹:


“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林如海为贾雨村介绍工作,其实是为黛玉日后在荣国府找个靠山,古代注重师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林如海为黛玉,可谓煞费苦心。




所以说,林如海夸赞贾政非膏粱轻薄仕宦,不仅是对贾雨村说的,更是他决定送黛玉去荣国府的真实原因:他是看中了贾政的为人,否则他是“不屑为”的。

不过奇怪的是,林如海如此信任贾政,贾政却几乎没有关照过黛玉,甚至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贾政都没露面,只有王夫人告诉黛玉:“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吧。”

那么,贾政对黛玉到底是什么看法,为何林如海专门致信托孤,贾政却对黛玉如此疏忽,最终不仅没让黛玉嫁给宝玉,还让这个外甥女被生生逼迫致死?

表里不一:贾政为何不见黛玉,看王夫人的靠山有多强?

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贾政为什么不见黛玉?真是因为斋戒吗?笔者认为未必。

黛玉去大舅舅贾赦处拜见,虽贾赦也没见,但邢夫人是全程陪同,又是赐饭,又是再三挽留的。





而到贾政处拜见,王夫人不但没有迎接,反而只让丫头倒茶招待,直等黛玉快吃完一盏茶了,才又来了一个丫头,请黛玉到另一个房间面见王夫人。

而此时的王夫人是什么表现呢?“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

黛玉千里迢迢从姑苏来到京都,且是长这么大第一次来舅舅家,王夫人竟然让丫头陪黛玉吃茶,并且端坐在另一个房间,纹丝不动等着黛玉来拜见,不知你什么感觉,我都反正替黛玉觉得尴尬。

那么,在红楼时代“妇为妻纲”的大环境下,王夫人为何敢这么怠慢黛玉,她就不怕贾政回来责难吗?

还真不怕!第75回贾政讲笑话,开头只讲了一句:“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大家就都笑了。

这本来是一句平常的话,并没笑点,但贾政只说了一句,大家就都笑了,说明并非故事可笑,而是笑贾政就是最怕老婆的人!




贾政怕老婆,王夫人自然不怕怠慢黛玉贾政会刁难。贾政怕老婆,所以原本谦恭厚道的贾政,后来却任由王夫人施为不置一词。

那么,贾政为何如此怕老婆?你看王家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护官符写道:“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龙王请金陵王”,在古代“龙”是什么?那是天子之尊,龙王来请的家族,王家之贵,贵不可言。难怪贾政怕老婆!而怕老婆,则是使贾政从原来的厚道谦和,到后来麻木不仁的原因。

风刀霜剑:黛玉的靠山贾母为何独立难支?贾政难辞其咎。

林黛玉在她的《葬花吟》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的悲剧下场,与其说是来自王夫人太狠毒,不如说来自贾政的不作为。

那么,贾政为什么变了呢?

第78回贾家遭遇变故时写道:“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




贾政起初天性是诗酒放诞之人,后来就变了,他为什么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呢?再看贾政讲的那个怕老婆的笑话:

说一日这个怕老婆的人喝酒回来,惹怒夫人,夫人说你舔舔我的脚,我就饶过你,结果男子舔了脚后,直犯恶心。

原文写道:“他老婆便恼了,要打……唬的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前面说,贾政讲的这个怕老婆的男人,就是贾政自己。因此这“作酸”两字,并非一句玩笑话,而是另有所指。

何谓“作酸”呢?相信大家对“穷酸秀才”、“酸文假醋”、“酸”秀才都有耳闻,所谓“酸”,其实是八股文的遗毒:不结合事实,一味歌功颂德,此所谓酸。

“诗歌放诞”是真性情,而“酸”秀才则是假道学,贾政从真性情,到假道学,中间有个很重要的字——“变”。





贾政为何会变?你看贾家是什么根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贾家是白玉为堂的根基,是文化礼教的家族根底,而礼教的祖师爷是谁?是孔夫子,也就是说,贾家本来应该姓“孔”,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儒家根基几乎断绝。

而汉武帝董仲舒以儒家事君王,才又振兴儒家,但此时的儒家早已不是前秦真性情的“儒”,而是以儒事人的“假儒”,所以现在贾家姓“假”。

先秦儒家,那是以比干忠君爱民,仗义直谏为表率的“忠”,而后世儒家是事王权的儒,所以这贾家敢得罪王夫人“王家”吗?

挫骨扬灰:胜利之时,王夫人对黛玉毁尸灭迹。

林黛玉之死,实际前80回中,曹翁已经通过晴雯之死,写出来了:晴雯不但被王夫人撵出荣国府,死在了表哥多浑虫家,死后王夫人还命人“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吧”!




古人不仅重生,更重死,王夫人这一句“焚化”了,在现代人看来十分平常,但在红楼时代,却是相当狠毒的,相当于杀人诛尸,挫骨扬灰!

那么,黛玉自进入荣国府这么多年,王夫人虽对她十分不友好,但却始终没有下杀手,为何王夫人最后如此狠毒,杀伐起来了?

晴雯死于王夫人发起的检抄大观园,而如果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自从58回“老太妃已薨”后,贾家就频现乱相,最后导致王夫人检抄大观园。

那么老太妃之死,到底应的是什么事?笔者认为,老太妃实际是先前儒家最后的依靠,老太妃一死,先秦儒家再无依靠。因此王夫人才无所顾忌,大开杀戒,杀了先秦儒家的代表——林家最后的一丝血脉。

可以说,林如海的一场托孤,最后却因为错估了贾政,最后将黛玉推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幻笔+化神同生花袭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是花中君子,为何和袭人都生在花神日?神魔同体:细思极恐




安阳源易缘

2022-03-23 21:35






林黛玉是花中君子,为何和袭人都生在花神日?神魔同体:细思极恐

林黛玉和花袭人,一个是花中君子——千百竿翠竹,一个是追求似桂如兰为己任的丫头。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人品学识都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生日却偏偏都在同一天——花朝节。

第62回,人人都忘记了黛玉的生日,只有宝玉和袭人记得,二月十二日,是黛玉和袭人共同的生日。

二月十二日,是明清时期的花朝节,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红楼梦》中每个女子都有花名,带刺玫瑰的探春、红似石榴花的元春、花王牡丹的宝钗……而曹翁偏偏安排黛玉和袭人生在百花节,是不是对她们最高的赞扬呢?





黛玉身份高贵,有才有貌,人品高贵洁净,被称百花之神还情有可原,可是袭人,论容貌不及晴雯,私底下经常干结党营私、蝇营狗苟的事,为何也有资格出生在花神节?这点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重读第19回,才恍然大悟,原来袭人的娘家——花家,才真正的是百花之族,难怪曹翁送袭人“花”姓。


第19回,袭人被母亲接回家吃年茶,茗烟带宝玉去花家找袭人,一进门,宝玉就“见房中三五个女孩儿,见他进来,都低了头,羞惭惭的……”



花家为何有这么多女孩?《红楼梦》中,待字闺中的女孩,都有花名,都是花,而花家恰恰也有这么多花,袭人被称百花之神,也算名至实归。

但既然是花神,就该品德高尚,万不该如袭人般搏上位、拉帮结派,也就是说,花袭人这个人,看似百花之神,但实际上却是假的花神!




太虚幻境的牌坊两旁,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里的真和假混在一处,真假难辨,这是非常可怕的。

黛玉和袭人这两位真假花神的存在,到底有何深意?黛玉如何从一位花之君子,沦落为一床破席,19回里其实是留下了重要线索的。

黛玉变袭人:美人画轴变身丫头卍儿,为的是五色富贵不断头。

第19回,宝玉在宁国府看戏,因忍受不了贾珍等的吵闹,独自一人去宁国府后宅看望一幅美人画轴:


“这里素日有个小书房,内曾挂着一轴美人,极画得传神。今日这般热闹,想那里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得我去望慰她一回。”



画里的美人,自然是高洁而尊贵的,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宝玉在这小书房里看到的不是什么美人画轴,而是撞见“茗烟按着一个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





一个画上美人,竟变成了行人间最俗之事的丫头卍儿。

画上之美人,从地位上说,一定不是丫头,从人品才貌上来说,画中之人一定是高贵、高洁的。而丫头卍儿,只是“到还白净,些微有动人处”,这样的卍儿,为何会让宝玉以为“敢是美人活了不成?”

曹翁到底为何写这美人变卍儿的桥段?笔者认为答案就在宝玉去的一个地方——花家。

茗烟为了掩饰自己的这件丑事,如宝玉所愿,领他去花家看望花袭人。

袭人只是一个丫头,她已经和宝玉有了云雨之情,无论从身份还是地位上看,她都很像卍儿。

既然袭人是卍儿,那画中美人是谁呢?




宝玉在花家碰到三五个女孩儿,其中有一个红衣女孩,宝玉直到回到怡红院,还一直惦记着问袭人:“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并表示“我因为见她实在好得很……正配生在这深宅大院里……”

这个好得很的红衣女孩是谁?笔者认为,她就是黛玉,也是画中美人,在宝玉心目中,只有黛玉才配得上穿红衣。

花气袭人:一股幽香,让黛玉沦落为下贱丫头。

宝玉从花家回来后,曹翁紧接着写了耗子精的故事。

扬州黛山林子洞的一窝耗子精,为过腊八节做腊八粥,就去庙里偷豆果,其中有一个小耗子最聪明,她不直接偷,而是巧取。具体怎么个巧取法呢?

“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此去管比他们偷的还巧呢……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暗暗地用分身法搬运。渐渐地就搬运尽了。”

这小耗子精怎么变身呢?




只见这小耗子变成了一个最标致的小姐,并说:“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看到了吗?小耗子精变身成黛玉,就能渐渐搬运尽果品了。

其实,宝钗就是那个小耗子精,袭人也是耗子精。

既然宝钗这个耗子精变成了黛玉,那相应的黛玉也变成了宝钗。她是怎么变成宝钗的?

在宝玉讲这个耗子精的故事前,宝玉从黛玉身上闻到了一股幽香。

一股幽香,其实正是“花气袭人”。黛玉本是高贵的翠竹,也是只有美颜,没有“香味触法”的美人画卷,但如今宝玉却从她身上闻到了幽香,这是为什么?

宝玉去探望宝钗时,宝钗和丫头莺儿一唱一和,向宝玉透露出“金玉良缘”,宝钗托着金项圈让宝玉看时,宝玉闻到了“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其实,正是宝钗引逗得宝玉,闻到了暧昧而世俗的幽香,宝钗正是以花袭人,引诱宝玉,又放出金玉良缘,跟黛玉竞争。





因众人都说宝钗“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也正是这悒郁不忿之意,让黛玉有了和宝钗攀比的举动。

因此黛玉在此后几次出现了争风吃醋的表现:与宝玉当众互相投喂,在元春省亲时,“安心今夜大展奇才”,让脂砚斋都侧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

黛玉在宝钗的刺激下,行为逐渐向尤物靠近,等于是自降身份。从一个尊贵的侯门千金,在众人眼中成为下贱的丫头。

这就是《红楼梦》里的真和假、有和无的恐怖之处:在宝钗这花气袭人的拉拢下,真的花神,成了下贱的丫头,而假的花神装模作样,成了大家闺秀。

卍儿上位:宝钗摇身一变成黛玉,过程细思极恐。

宝钗的真实面目是什么?贾母在清虚观打醮一回,已经暗暗地指出,宝钗不过是几两银子买来的丫头。

薛家来到贾家时已经没钱了,她其实和袭人一样,都是“没饭吃,老子娘快饿死了,就我还值几两银子”的丫头,偏偏装成大富之家,谋求与宝玉的婚姻。




宝钗装成大家闺秀,和黛玉这个世代书香后门小姐竞争宝玉。

她是怎么摇身一变,变成黛玉的呢?

首先就是花气袭人。在梨香院借看金项圈的机会,接近宝玉。

宝玉让宝钗看通灵宝玉,都知道“从项上摘了下来,递与宝钗手内”,让她看。而宝钗让宝玉看金项圈,直接就在脖子上挂着,让宝玉凑近了看,这段写得极传神:

“(宝钗)一面说,一面解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

宝钗此举,明显就是卍儿的举动,引诱着宝玉行那警幻所训之事。

可惜,宝钗马上就要袭人成功时,黛玉突然到来,棒打鸳鸯,坏了好事。因此宝钗生出更恶毒之计。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实际就是黛玉如待价而沽的商品,被宝钗和贾雨村(字时飞)合力卖了。




黛玉冰清玉洁,最后却成了通买卖的丫头,虽“质本洁来还洁去”,但是名声已经被如卍儿、宝钗、袭人一样的污秽之人所影响,死后依然落了臭名。

刘姥姥讲的茗玉小姐的故事里,茗玉小姐死后,却变成了雪下抽柴的标致小姑娘。

因为一碗燕窝粥,黛玉和宝钗成了结拜姐妹, 既然黛玉和宝钗是姊妹,在那个女子足不出户的年代,宝钗也可以说是林家的姑娘,而黛玉也可以说是薛家的姑娘。

宝钗和黛玉互换了身份,也就是宝钗顶着黛玉的身份,嫁给了宝玉,而黛玉则被以薛家女儿的身份,被卖了出去,黛玉不堪受辱而死。

假的卍儿和画上美人,一个是真美人,一个是假美人,但混合在一起,已经真假难辨了。就像同出生在花神节的黛玉和袭人,黛玉如竹子一样高洁,最后可能如袭人一样,死后落个一簇鲜花,一床破席的下场。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绛珠仙子生魂烙印】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为绛珠仙子的生魂。贾宝玉的前世记忆有绛珠仙草女体的烙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薛宝钗+林黛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真是千金小姐?贾母用一盘饰品揭开真面目:不配跟林黛玉比




安阳源易缘

2022-01-10 20:04






薛宝钗真是千金小姐?贾母用一盘饰品揭开真面目:不配跟林黛玉比

在读者眼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不分伯仲,都是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但贾母却在清虚观打醮一回,毫不留情地指出,宝钗根本不配跟黛玉比,身份也不过是几两银子就能买来的丫头。

宝钗的身份等同于丫头?这是不是让钗粉难以接受,就连黛粉都不敢相信,端庄贤淑的宝姐姐,竟然只是一个丫头?她又是靠什么实现逆袭,挤掉林黛玉,坐上宝二奶奶的宝座的?

黛玉的身份多高贵?宝钗根本比不上。

黛玉的根基好,一般读者都只注意到林家是书香门第,薛家是皇商这样的社会地位。一个是仕宦,一个是富商,在士农工商的明清时代,她们身份本来就犹如云泥之别。





但笔者要说的是,黛玉的身份高贵,不仅来自家族积累的侯爵和官职,林家的高贵,超过当时所有人。

很多读者都低估了林家的根基是什么,那是——五世列侯。

从诗词才学上看,宝钗的文采也不算弱,论聪明才智,宝钗比黛玉更是不遑多让。但有一点,是薛宝钗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上黛玉的。

莎士比亚说:“一夜就可以造就一个暴发户,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而林家祖上是五世列侯的根基,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更加不是宝钗父亲“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的一时之念,就可以追赶上的。




那么,具体林家这样的贵族意味着什么?为何需要几代人的沉淀,才可以滋养出来?

深入骨髓的教养:林家有比李家更灿烂的积淀。

林黛玉的林家,本来就是自古以来的书香门第。而且林家的根基和师从,是程朱理学之前的先秦儒家,这才是林家五世列侯的真正意义。

其实先秦儒家,本来就是以人为本的,所谓“仁者爱人”,所谓“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孔子编订的《诗经》里,很多都是赞美美好而自由的爱情,而绝非什么“夫为妇纲”等毒害人的八股风气。

而先秦儒家释放天性,却绝不放纵欲望。





黛玉天性喜欢竹子,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竹子有不流世俗的气节,比如文天祥,有家国天下的担当,比如林氏先祖比干,就是挖心证忠肝的典范。

投机取巧的蛀虫:宝钗读书识字,用在了什么地方?

《红楼梦》中既然有先秦儒家,就有朱熹之后的程朱理学的代表。而李纨家正是八股入仕的祖宗——李纨父亲的官职国子监祭酒,就是八股考试的第一大佬。所以李纨被安排带领荣国府女孩们“作针线、教道班”。

八股之风最大的危害就是“存天理,去人欲”,把正常的人欲彻底贬低到低贱的地步。

但俗话说:“食色性也。”人性如同吃饭一样,不吃就会饿死 ,人的天性被当成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那天下人都卑贱了。




所以要想获得主流文化——八股文化的认同,整个明清时期充斥着——假,所以宁荣两府都姓贾,所以太虚幻境门口就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的才能获得认可,真性情的人举步维艰,这才是荣国府的生存之道。

而宝钗虽然出身暴发户,本来家族就没啥文化和家传,认的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薛父教了女儿读书识字,宝钗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去伪装成假道学。

在荣国府后宅,宝钗得到的评价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而黛玉则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本来就是来贾家倒追女婿攀高枝的,偏偏要“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样的薛宝钗,即便诗书造诣颇深,其品格终究低下。

命运两全:丫头身份的宝钗,如何逆袭成千金小姐?

黛玉是五代积淀出来的千金小姐,而宝钗是暴发户家培养出来的文化蛀虫,但为何最后黛玉早夭,而宝钗却成功逆袭,坐上宝二奶奶的宝座?




笔者认为,甄英莲和丫头娇杏的命运,正是黛玉和宝钗两人的真实身份,和命运归宿。

甄英莲本是金陵望族甄家的千金小姐,由于被拐卖,一步步沦落为薛蟠的妾,最后被折磨而死。

而娇杏则是因为看了一眼贾雨村,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作正室夫人了”。


在此处,脂砚斋侧批:“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可知守礼俟命者,终为饿殍……”



脂砚斋这句侧批非常有意思,甄英莲其实就是黛玉,而薛宝钗正是娇杏,两人本来一个是主,一个是仆,但随着命运的发展,黛玉成了丫头、美妾,而宝钗登堂入室,成了宝玉嫡妻。





为何黛玉和英莲无运,脂砚斋说得很清楚“守礼俟命”,宝钗和娇杏为何命运两全?秘诀就在四个字——“私顾外人”。

宝钗表面上守礼守节,背地里却私顾外男贾宝玉,宝钗才是在程朱理学下成功人士的打开方式:表面上遵守礼教,背地里释放私欲,而恰恰是宝钗这样的“假”,才是在贾府的生存法则。

而像黛玉这样遵守先秦“以人为本”的士人,却被安上“狐媚子”的名声,沦为贱人,像李纨这样完全遵守八股之风的人,无趣乏味,也被边缘化,没人待见。只有像宝钗这样看似“存天理,灭人欲”,披着守礼教的外衣,干着攀附争利的勾当的人,大行其道。这就是红楼梦走到末世的原因。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史湘云+潇湘妃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宝玉80回后享齐人之福?潇湘妃子除林黛玉外还有一人:不是宝钗




安阳源易缘

2021-11-30 20:25






贾宝玉80回后享齐人之福?潇湘妃子除林黛玉外还有一人:不是宝钗

林黛玉在太虚幻境里注定是薄命司里的人,年轻早夭而死,是她的宿命。而在前80回中,宝玉几次暗示,黛玉死了,他要当和尚去。

80回后,贾宝玉去当和尚了,这毋庸置疑。但是宝玉当了和尚并不是死了,他去哪里当和尚?是一个人当和尚,还是有其他人作陪?因为80回后文字的遗失,不得而知。

但是笔者重读第37回,似乎找到宝玉归宿的蛛丝马迹:在黛玉死后,他另外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她是谁?让我们从80回前的一些细节里还原黛玉死后,宝玉的生活:依然是红袖添香?





林黛玉变湘妃竹:娥皇女英,是两个女孩 。

37回探春倡议起诗社,探春就给黛玉起了潇湘妃子的别号。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黛玉)住的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曹翁在《红楼梦》中,非常重视名字对人物命运的暗示作用,既然借探春之口给黛玉取名“潇湘妃子”,在80回后,就必有照应的人物命运。

但是从探春的说法可知,黛玉的别号出自娥皇女英的典故,而娥皇、女英实际是两个女子。

娥皇、女英,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尧帝禅让帝位给舜帝时,把娥皇、女英都许配给舜帝作帝妃。




舜帝在南巡到苍梧时驾崩,晋朝《博物志·史补》中写道:“帝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这就是湘妃竹的来历。

也就是说,黛玉“潇湘妃子”的别号,实际包含的是两个女子,那么除黛玉外,还有谁呢?

在宝钗的判词中,多次出现诸如“举案齐眉”、“停机德”这样只有夫妻间才有的典故,也就是说,宝钗最后嫁给了宝玉,成了他的妻子,那么潇湘妃子是不是黛玉和宝钗呢?

笔者认为不是,潇湘妃子除了黛玉,另外一人不是宝钗,而另有其人,她就在李纨的一句诗里。

煮芋成新赏:皑皑白雪下,黛玉之命危如累卵。

在芦雪庵联诗一回,以王熙凤的“一夜北风紧”开始,以“欲志今日乐,凭诗祝尧舜”结尾。

这次联诗十分热闹,湘云、黛玉、宝琴等联得十分尽兴。但笔者奇怪的是,一帮女孩都是以风花雪月入诗,为何以“凭诗祝尧舜”结尾?尧舜是江山社稷之明君,和这帮闺阁女孩有啥关系?

笔者认为,把这次联诗的内容,和寒塘渡鹤影的细节联系起来,真相就浮出水面了。





芦雪庵联诗,是大雪之后,大观园诸芳作的应景诗,开头就是“一夜北风紧”,这既是写景,更是照应贾家遇到了危机:大厦倾倒,山雨欲来风满楼,是谓“北风紧”。

贾家一夜北风紧,大观园里的女孩就如覆巢之下的丸卵,她们是什么命运?

宝钗在诗中联道:“皑皑轻步,”黛玉联道:“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宝玉联道:“撒盐是旧谣。”

三人说的都是雪下之景,但宝钗认为皑皑白雪趁得步子都轻快了,而黛玉却是在翦翦白雪中,将“芋”煮成了新汤。

在宝玉讲的老鼠精的故事中,就曾提到过,摇身变成一位极标志的小姐的小老鼠精说:“我说你们没见过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香玉呢!”

“香芋”就是“香玉”,都是林黛玉,所以“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的意思实际就是黛玉在翦翦飘雪中被煮成熟的香芋了。

果子香芋煮熟了面乎乎的能吃,而作为人的黛玉被煮成香芋,那就是煎熬,是死了。




所以宝玉才把纷飞的白雪比成“撒盐”,“雪”在红楼梦中就是“薛”,从这个意义上说,黛玉的死,和薛分不开。所以薛在宝玉身边,就如同在他伤口上撒盐。

关于薛家对黛玉的迫害暂且不提,我们看黛玉死后,宝玉身边的红颜知己是谁?

凭诗祝尧舜:林黛玉死后,另一位红颜陪宝玉守墓。

第76回,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黛玉突然指着河里的一个黑影对湘云说:“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往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吧?”

湘云见状拾起一块小石片,向池中打去,并说道:“等我打他一下。”这时突然从这黑影里飞出一只白鹤,向藕香榭飞去。

因为这个情节,湘云联出了非常有名的“寒塘渡鹤影”。

“寒塘渡鹤影”,有红学家认为是湘云在写自己80回后,如白鹤一样在水上谋生,87版电视剧就有湘云成了船妓,和宝玉在水边生离死别的场景。

但笔者认为,这是误解,寒塘渡鹤影,白鹤一直都是在池中,而湘云是站在岸边,寒塘里的鹤影实际是宝玉,而非湘云。




看“寒塘”前面二人的联诗“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世间的事没有定论,说明贾家发生了变故,只剩一缕魂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计时的壶漏里沙子已快干涸,夜已深了,窗灯还亮着,说明里面有个不眠的、有心事的人。

“寒塘渡鹤影”,屋里那个有心事的人走到池水里了,深更半夜去池水中干啥?“冷月葬花魂”,为花魂殉情呀!

所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说的不是湘云和黛玉,而是宝玉。

看这只白鹤被湘云打了一下去哪了——藕香榭,那是惜春的住所,惜春最后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入了佛门净地。也就是说,黛玉死后,宝玉经过史湘云打那一下,从为黛玉殉葬改为入了佛门,当了和尚。





黛玉死后,湘云成了宝玉又一个红颜知己,陪他度过黛玉死后难眠的日子,让他找到出路。

这就是为何在芦雪庵联诗,黛玉联过“煮芋成新赏”后,史湘云联到:“池水仍浮漂,照耀临清晓……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海市失鲛绡……清贫怀箪瓢……石楼闲睡鹤……”

实际这几句诗,你细细品品,都是湘云在黛玉死后,开解宝玉的话,以及黛玉死后二人的生活:

“照耀临清晓……瑞释九重焦”,太阳升起,万物又是新的开始,祥瑞之气能解一切焦虑、烦恼。

“僵卧谁相问”,宝玉如此僵卧缠绵床榻,意志消沉,能解决什么呢?“海市失鲛绡”,一切如海市蜃楼一样,连盛泪珠的袋子都没了。

上面这些,就是湘云度化宝玉的知己之言,是度化宝玉这只白鹤从池中殉情,到飞向藕香榭,遁入空门的言语。




宝玉是在哪当和尚呢?第2回,贾雨村在林家扬州郊外一处“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看到一座庙宇“智通寺”,碰见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的老僧,实际就是出家后的宝玉,彼时这个老僧正在煮粥。

宝玉成了和尚后,也是一个清贫和尚,他在林家郊外有竹林的寺庙干什么?为黛玉守墓呀!

而彼时,庙里除了宝玉,应该还有湘云,“清贫怀箪瓢……石楼闲睡鹤……”湘云吟诵的这两句,恰恰是在写80回后两人清贫度日,宝玉这只闲鹤悠闲地睡卧石楼。

也就是说,黛玉死后,湘云成了宝玉的知己,二人相伴终老,所以潇湘妃子实际是指黛玉和湘云,如同娥皇、女英一样,一路追随宝玉到死,所以芦雪庵联诗最后一句:“凭诗祝尧舜”,娥皇、女英都是尧帝之女,舜帝之妻,她们才是宝玉不隔心的知己,是值得千古传流的红颜知己。

而宝钗,尽管得到宝玉妻子的名分,却始终走不进宝玉的内心。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6:01 , Processed in 0.0652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